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补欠账之:印度孟买印象
热度 2 liuyaobo 2012-7-24 13:51
补欠账之:印度孟买印象
最近半年实在太忙,很多想写的博文都找不出时间来写。所以在这里补一下欠账, 2012 年 1 月去印度 孟买参加 ISD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会议。会议不错,比较小但很有特色的会议,有很多欧美很好的神经科学家参加。去之前对孟买的想象大概是像中国的上海这样(地处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虽然也曾经听到传闻说要比中国的城市差一些!但短短几天下来,参会之余所看到的孟买,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和中国的主要城市相比,无论是城市的基础建设(建筑物、街道、机场、火车站等)、公共管理(交通、秩序等)和街上普通人(穿着、神态等),应该有 10-20 年的差距。所看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孟买国际机场下飞机后去旅馆,就遇到黑车,居然花掉将近正常价格 10 倍的钱,可见其管理的混乱。 2 。街上出租车几乎不怎么遵守交通秩序,很多路口机动车混乱一片。 3 。城市内有大量类似中国城中村的地方存在,贫穷破败不堪!街上很多乞丐!很脏! 4 。人很多,密度超过中国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方,而且从穿着来看,明显要比中国人穷很多!唯一比中国大城市强的是,人似乎都比较友善,动物可以到处乱跑(狗,牛,乌鸦),似乎一点也不怕人。所以,看到他们对一个城市这样的管理水平,很难想象就算是拥有了航空母舰,他们能够玩转吗? 哈哈!开个玩笑吧!大家看看照片。 据说是为整个孟买洗衣服的地方 火车站 火车站 街头(过马路) 街头(地摊) 街头(头顶重物的妇女) 街头(流浪狗) 街头(自行车) 日落
56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台北初印象
热度 1 wuxiang 2012-7-20 21:13
来台北一段时间了,日常生活基本很快就适应了。和大陆东北地区相比,这里温度要高很多,早晚温差很小。气压很低,空气里始终弥漫着湿热的气息。每天要冲好几次澡。在办公室和住处都需空调一直开放,否则真的无法学习。感觉部分饮食和日本相似,和大陆相同食物的口味不大一样。每天往返学校与住处都需要借助地铁(这边称捷运),来回超过 1 个小时。感觉不便之处有两点:一是无法和大陆通电话,和学生只能邮件和聊天交流。二是垃圾分类比日本和香港要细的多,室外很少能见到垃圾桶。我只能每天把饮料瓶和一些包装纸分类后,走 30 分钟路程到最近的地铁内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内。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刚来这里乘坐扶梯老是站在左侧,一天要被纠正好几次,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外地来的,自己也非常不好意思。现在无论扶梯上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我都已经下意识的站在右侧。 虽然第一次来台北,我没有感觉到些许的陌生感。街道的命名许多都是大陆的城市名字,如厦门街,重庆南路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名字,如辛亥,和平西路,复兴南路,中正路,民权路,光复小学等。道路没有大陆一些大城市宽广。摩托车(机车)是大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在路上,不时一群群摩托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台北人是很守交通规则的,真正做到红停绿行。还有就是政府办公部门和银行都是开放式办公,集体办公,大陆银行都是有柜台相隔,公务办公部门都是分布在具体的房间里,这样多少会降低一些办事效率。 在台期间,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争取多看看台北的景点,多品尝台湾的小吃,多走走台湾其他的地方,希望从北台湾走遍南台湾。如有可能,连离岛也不放过。下次再来就不知道具体是何时了。等回去后写一篇台北之行记事的博文,供没来台湾的人们参考。
个人分类: 海峡两岸|3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温哥华深度印象-以人为本城市生活
热度 4 ZhangSH62 2012-7-14 15:13
温哥华深度印象-以人为本城市生活
镁合金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Mg2012)经过4天交流结束了。经过几天的会议,也抽空外出吃饭、逛逛闹市、坐坐地铁、看看海边,对温哥华的总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权威资料介绍,温哥华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市内草地常绿、繁花似锦,属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夏季 气温 一般在 摄氏 20度左右, 冬季 气温一般在摄氏0度以上。冬季很少下雪,但雨水充沛,有“加拿大雨都”之称。 会议在市中心的Sheraton酒店,酒店由三座高楼组成,三楼互相连接,设施齐全,很适合举办大型会议。会议的开幕式、分组会、Poster展、Reception招待会、宴会都在这里举行。在酒店接待大厅门前围绕着一棵大树组成了圆形的广场,广场边有几辆出租车在排队等客,看不到国内大酒店会议中心的巨大停车场、院墙和门卫,客人可以从四周不同街道和方向进入酒店。汽车停车在温哥华都有大型EasyPark地下停车场,因此街面并不拥挤。酒店大院则是台阶、绿树和座椅,供人们休闲、聊天。给人的感觉是,这家酒店非常适于会议、休闲,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这一特点也适于整个温哥华市,因此历史上温哥华被誉为最宜居城市,名不虚传。会议比较务实。不同于中国,5天会议,设了一次接待晚会,一次Poster招待会,一次宴会,其他晚饭、午饭都不负责。因此我们有了去闹事找饭吃的机会。好在周围餐馆很多,各种档次和风格都有。我们找到一个中餐馆,有点快餐性质,又便宜,很多华人都把它当成了食堂。 走上温哥华市区大街,人行路、自行车路和机动车路分工清楚,人们各守其责,看不到国内人们人车抢路、各种车辆混杂、人行路和自行车路停着汽车、到处有障碍的情况;高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开放,闹市区给人们提供了漂亮成排的座椅。 Stanley公园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园,是由接近市区的一部分半岛组成。公园内有很多人行路和自行车路,两条可走汽车的公路干道。走进公园深处,高大的松树和各种草木茂密,俨然原始深林。欣赏着路边各种花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到了著名的Prospect Point,这里可以观看温哥华北市区及其背后的高山,甚至山上的白白积雪。旁边是通道对岸的著名狮桥,雄伟壮观。 沿北侧海边回返,不久路过大人小孩集聚的小海滩,旁边是大片的草地,慢慢沿草地爬上坡顶,是一座水上游乐园。穿过草地和深林,就见到了市区北侧的游艇港口,大片的游艇停在海边甚是壮观,旁边漂亮的水上餐厅人来人往。海边分成自行车路和人行路。人们沿着海边人行路走走停停,而外侧则不断地有青少年骑自行车、轮滑飞驰而过。一些少女甚至身着三点脚踏轮滑穿棱于自行车路。 已经步行了近4个小时,正好碰到一个海上餐厅,就进去奢侈了一把,要了一个香煎三文鱼和一瓶啤酒,一个人浪漫了一次。 最后不忘路途遥远,专门到China Town去看看著名的中山公园,由于已到晚上9点,已经关门,只能槅门相望。 酒店接待中心门前 酒店大院广场 温哥华大街一角:汽车路、自行车路和人行路分工清楚 大街绿树成荫 闹市区的休息处 公园深处 古树高耸密布 公园尽头的跨海狮桥 Prospect Point游客必到之处 路边不知名的浅蓝色花朵 海边大片草地 游艇与海上餐厅 寂静的游港 海上餐厅 China Town一角 中山公园门前
5317 次阅读|8 个评论
慕尼黑印象
热度 10 Guoxiangyun 2012-7-13 20:27
慕尼黑印象
拜仁-慕尼黑足球队的主场 慕尼黑工大(Garching)的地铁站:科学名人堂。 工大Garching校区 Dietersheim,我住的小村庄,路边的小麦还未收割。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 Silicon Carbide --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5961 次阅读|20 个评论
“说了也白说”系列:不听老子言,纷乱在眼前
周可真 2012-7-12 16:14
时局印象: 国际乱糟糟, 周边闹轰轰, 国内散松松。 乱、闹、散, 一本于心: 情迷则乱, 智昏则闹 欲多则散。 始散而终乱: 欲多则智昏 智昏则情迷。 因知 《老子》之言 切中肯綮: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不听老子言, 纷乱在眼前!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哥华初印象
热度 2 ZhangSH62 2012-7-11 11:43
温哥华初印象
温哥华初印象 2012年7月10日(温哥华时间) 第9届国际镁合金及其应用学术会议(Mg2012)于2012年7月8-12日在温哥华举行。 感谢川航刚刚开通“成都-沈阳-温哥华”航班,8号下午从沈阳出发,不足10个小时就到了温哥华,比以前去美国不知减少了多少辛苦。 第一次来加拿大,以前有两次从加拿大上空飞过的经历,连绵的雪山是主要的记忆。8号早晨8点多,飞机到了温哥华上空,首先掠过的是一座座雪山,进入市区,看到大片建筑在雪山坡南、海峡两边,虽是盛夏,气温只有15C。 由于到的较早,白天还有时间,就和朋友一起去著名的UBC校园和市区看看。 茫茫雪山(隔窗拍,有雾) 雪山脚下温哥华(隔窗拍,有雾) UBC校园一角 亚洲校友捐赠的建筑一角 学生们在打橄榄球 Mg2012招待晚会 Poster已经开始了 温哥华海边 海滩晒太阳的男女市民 飞翔的海鸟
4307 次阅读|6 个评论
评日本因钓鱼岛“领土争端”对华“坏印象”
热度 1 黄安年 2012-6-29 06:39
评日本因钓鱼岛“领土争端 ” 对华“坏印象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6 月29 日 发布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 还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 这在历史上和法理上有公论的。不是靠日本政府的所谓“事实控制”、强化实际管理和制造舆论所能改变的。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步步紧逼,强化事实控制 , 并制造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 中国宣示对钓鱼岛主权是“侵犯”日本领土主权的荒谬舆论 , 毒害日本民众,制造对华“坏印象 ” ,借以提供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主权的侵略有理论的“合法”依据和群众基础。这表明日本已经在非和平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了。所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从这里也可看出端倪一二。 我们不要忘记日本侵华和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历史教训,日本侵华 , 那些战争罪犯固然负有主要责任 , 但是深受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毒化的日本民众盲目追随,也是有责任的。我们显然需要对这些“民意”的非理性倾向 , 给以高度的关注。 我们已经一再克制,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 , 我们绝不能一软再软 , 拿主权来交换“和谐”幻想。日本极右翼的胃口大得狠 , 绝非仅仅一个钓鱼群岛。日本的侵占中国的阴魂不散, 1927 年 7 月 25 日日本田中首相兼外相的“田中奏折”你还记得吗?请看其中一段 : “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 如欲政府世界 , 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 , 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 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 , 是我日本帝国主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 逾八成日本人对华有坏印象 领土问题成改善关系最大障碍 2012 年 06 月 28 日 09:01:1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 NPO 共同实施的第八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日前在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较去年继续恶化,达到 2005 年以来的最高值。此次舆论调查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等 5 个城市的 1627 名普通公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 5 所高校的 1003 名 学生 和教师参与了中方调查。中方城市公众调查和学生调查分别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完成。日本共有 1000 名公众和 600 名知识分子阶层参与日方问卷调查。    对华有坏印象的日本人比例增加   结果显示,日本人对华有坏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 78.3% 提升至 84.3% ,为 8 年来的最高值。对中国持良好印象的比例仅有 15.6% ,较去年的 20.8% 下降了 5 个百分点。   从结果分析,从开始共同调查的 2005 年到 2008 年,日本人对华印象持续恶化。 2009 年和 2010 年出现改善倾向,但去年又出现大幅恶化。   日本人选择对中国印象不佳理由的第一位( 54.4% )是“ 中方 在确保资源和能源上以自我为中心”;居第二位( 48.4% )的是“钓鱼岛问题争端”;紧随其后( 48.3% )的是“中方采取的一些行动不符合国际规则”。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比例依然维持在六成以上,数值由去年的 65.9% 微减至 64.5% 。对日本持好印象的比例由去年的 28.6% 增加到 31.8% 。   中国人对日本持坏印象的第一位理由依然是历史认识问题,选择“因为过去发生过战争”的为 78.6% ,其次是“对侵略历史缺乏正确认识”,为 39.8% 。这个倾向从调查开始以来没有变化过。    中日关系 发展现状不被看好   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均显示,两国国民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同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方调查结果显示, 78.4% 的普通公众和 87.9% 的学生、 教师 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日方调查则显示, 80.3% 的公众和 97.2% 的知识分子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   对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方调查显示, 42.9% 的普通公众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比去年( 54.5% )下降了 11.6 个百分点。而与去年一样,今年仍有 42% 的学生、教师表示“说不清”,说明该群体对中日关系依旧持不确定的态度。日方调查显示, 7.4% 的公众认为中日关系现状“非常好”或“总体来说比较好”, 2011 年为 8.8% 。知识分子为 17% ,去年是 18.8% 。   领土问题 是改善关系最大障碍   调查显示,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有 71.1% 的中国普通民众和 50.9% 的 学生 、教师认为会“变好”或“维持平稳”。持相同观点的日方民众比例是 58.4% ,认为会“好转”的知识分子的比例为 33.1% 。   领土问题仍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首因。中方数据显示,有 51.4% 的普通公众和 69.7% 的学生、 教师 认为“领土问题(钓鱼岛争端)”是最主要的障碍。日方调查结果显示,有 69.6% 的公众和 52.2% 的知识分子首先选择的是“领土问题”,其次是“海洋资源的纷争”(分别为 34.1% 和 37.3% )。   根据调查结果,在“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联想词是什么”这一问题上, 中方 普通公众首选的仍是日本的“电器产品”( 51.3% )。 47.1% 的学生、教师首先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与 2011 年( 45.5% )相比有所上升,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政治家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对学生、教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有 42% 的普通公众和 46.6% 的学生、教师选择的是樱花。 35.2% 的学生教师提起日本会想起日本漫画、动画片。   日方调查显示,对于公众来说,“中华美食”、“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分列前两位,分别为 39.9% 和 31.5% ,“万里长城”以 26.4% 居第三位。其中,“钓鱼岛问题”的提及率比去年的 25% 略有上升。   同 2011 年的调查结果类似, 2012 年均有超过半数的中方普通公众和学生、教师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是有益的”,比例分别为 56.3% 和 65.9% ,与去年持平。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日本是有益的”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 43.4% ,知识分子为 84.4% ,去年分别为 41.9% 和 81.4% 。   人民币与日元在今年实现了直接交易。两国国民对于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基准货币持何种观点?中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教师( 50.1% )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有 32.3% 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未来成为替换美元的国际货币”,还有 13.4% 的普通公众认为人民币“在不久的未来就能替代美元成为国际基准货币”。   日方调查结果发现,认为“人民币会发展成与日元、欧元同等地位”的公众和知识分子比例分别为 48.7% 和 60% 。此外,知识分子认为“人民币不会代替美元,但会获得代表亚洲的国际货币的稳定地位”的比例为 33.2% 。    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中方超过八成的普通民众( 80.1% )和学生、教师( 83% )认同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留学、研讨、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对改善关系的重要性。持相应观点的日方公众和知识分子的比例则分别为 74.3% 和 95% 。   连续 8 年的调查表明,新闻媒体始终是中日两国国民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调查中,中方分别有 84.3% 的普通公众和 81.7% 的学生、教师认为,新闻媒体是他们了解日本的最重要的渠道。持相同观点的日方公众的比例为 96.3% ,知识分子的比例为 82.5% 。此外,分别有 28.6% 和 26.7% 的中方学生、教师通过日本的动漫和电视节目等了解日本。   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关系 舆论调查”自 2005 年首次进行以来,已成为反映中日两国民意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调查结果的公布也揭开了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的序幕。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第八届论坛将于 7 月 1 日至 3 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下设政治、经济、媒体、地方、安全等 5 个分论坛。   北京—东京论坛是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 NPO 共同发起和组织,中国新闻界、学术界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加强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台。通过多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中日间最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影响日趋扩大。(裴军)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28/c_123340962_2.htm 上一页 1 2 1 2 下一页
2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余永年先生印象
热度 1 gamefungi 2012-6-24 16:48
余永年先生是中国真菌学界的老前辈,在真菌学多个领域都颇有成就,著述颇丰。余先生是国内学者研究我国水生真菌的第一人,在40年代已经有关于我国水生真菌研究的论文。余先生在卵菌方面的研究也是在我国就有奠基地位的,并著有《中国真菌志.霜霉目》。余先生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其诗词选编有《余永年文集》。 余先生如今已经90高龄,疾病缠身,然而他的科研工作却始终没有停止。余先生几乎经历了我国现代真菌学从开创到现在的所有时期,其对我国真菌发展的了解和把握是我等晚辈所不能及的。因而,余先生也希望将中国真菌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汇编成一部书籍,而我则有幸参与了该书《水生真菌》部分的编写工作。正因为去余先生家交稿以及讨论该书的编写事宜,才有幸一度余老风采。 余先生家在科学院南里的一个小区的一层,房子很小,估计60平米左右,摆设极为普通,一台电视,一个茶几,几张沙发,周围是书架。阳台不大,放着洗衣机等日用生活物品。我们进去的时候,余先生的爱人热情接待,请我们入座,余先生从沙发上站起来和我们握手。先生身材高瘦,和蔼可亲。我们在余先生家坐了约2个小时,谈及了许多真菌学老前辈,包括戴芳澜,王云章等。先生对以前的一些事情还是记得非常清楚的,包括真菌学会的创立以及理解理事会和负责人等。在提及真菌物种中文名称时,先生对目前真菌物种汉名的混乱较为不满,希望我们这些晚辈能在汉名的统一规则上做一些工作。然而,对于汉名热衷的人太少,现在许多文献提及真菌物种名称时也只写拉丁名,根本不写汉名了。并且国内的刊物上,好的真菌学论文也为数不多了,大家有好成果基本都投到国外的SCI刊物上去了,纯英文的,也没人考虑汉名了。因而,统一汉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急于评职称和养家糊口的年轻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了。 余先生是比较健谈的,在约2个小时里,余先生几乎都在说话,逻辑也非常清晰,其对真菌学研究的热情可见一斑 (我想对于一个90多岁的老人,疾病缠身,连站立都很吃力,这种长谈的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从余先生身上似乎看见了书籍中描写的民国文人学者的影子。他是非常儒雅的,待人和蔼,没有任何架子,分析问题客观理性,对于问题没有焦躁不安,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个人分类: 随笔Essay|5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河南印象:大家怎么了,还是我怎么了?
热度 2 gisbase 2012-6-19 15:34
吕老师博客写的很好,照片也很精美,文字优美,观点客观! 博客开头的几句话,此处略去50字,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现象。 高中之前一直在河南,后来硕士毕业后继续到老家工作,从来没有感觉到同学、老师有任何异样或对河南的什么不好看法。偶尔会听到有不认识的小年轻会在开玩笑,河南人怎么地,怎么地,仔细一听也是从祖辈、父辈哪里道听途说罢了,说白了,也就是人云亦云!!! 作为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还抱着这个看法,人云亦云,甚是悲哀!! 在自己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说人家怎么样,怎么样,是无知的。 在不存在地域标签的讨论中,故意添加带有歧视性的标签,是无耻的。 今天歧视我,明天歧视你,后天歧视他,你想干什么?搞分裂?抓起来!!! 哈哈,希望大家走入河南,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河南!有不好的现象,大胆揭发,但这与地域无关,祖国任何地方都需要我们与丑恶作斗争!
2764 次阅读|4 个评论
河南印象
热度 50 cherrylu1960 2012-6-18 23:14
河南印象
刚刚过去的周未,应北京的朋友之约去了河南,这应该是俺第一次踏上中原这片土地。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南方北方的人都不怎么愿意去地处中原的河南,连公职人员出差好像都不怎么往河南去呢。其实,界是片很好的地方啊。 短短两天时间其实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但多少对河南有了更多的了解。先说吃,一贯以为舌尖上的河南与俺关系不大,反正走到哪儿能吃饱吃舒服就中了,由于食欲一直不好,对各地的美食注意不多。待品尝了正宗的清真豫菜,吃了大碗宽条的河南烩面,感觉做工细,品相好,味道也不错,吃得很香,还是满不错的,记住的地方名菜有扒羊肉,桶子鸡,板肚什么的,当然还有著名的河南烩面.反正外地人到哪儿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能更直接感觉浓郁的地方特色吧。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民风其实还是不错的,农耕文明,其实残留些小农意识也不足为奇,很多地方还不是如此?感觉河南的百姓很勤劳,为中华崛起其实也是做了很大贡献的,特别是河南人为了发展农业,修了那么多壮观的水利工程,还是挺了不起的。我们在高速路上看到“共产主义总干渠”的路标,有些激动,真想体验一下,下次一定去看看红旗渠什么的,感受一下当年河南人民战天斗地创造的人定胜天的奇迹。 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可见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厚,这需要时间去慢慢体味。 作为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对全国的农业稳定贡献不小。近年近年那里的城市建设也发展很快,这次看到郑州、新乡的新区建的很有气势,光黄河大桥就建了三座,有钱啊。修桥修路,城市改造,财政投入还是相当大的。反正河南有的是地,城市扩张的很厉害。 这次时间匆匆,只游览了云台山和开封的清时上河园等几个景点,感觉旅游办的不错,比较规范,人性化。比如云台山厕所就修的不错,知道女同志如厕比较啰嗦,很多区域是按1比2的比例设置的。这在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 近年北京人去河南旅游的越来越多,因为有了动车,现在5个多小时就能到郑州,年底北京至郑州的高铁通了,只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省会了,真的很方便。所以,河能我还会去的,因为那里的古迹很多,那里的美景太多,那里有太多的历史文化需要慢慢品味,都需要亲临并用心去体会。 前阵子看电视剧《叶落长安》,对河南人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们很不容易,也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承载了很多艰辛。这次到郑州看到花园口三个字,就想到了当年老将为了阻止小日本长驱直入,如何在那里扒开黄河口,害惨了河南人。其实北京有相当多的河南人,我们的亲朋包括作者朋友中也不乏河南人,我对他们的印象都很好,河南人很好客,很热情,当然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在饭桌人少不了鱼头鱼尾、推杯问盏闹酒什么的,中原文明离不了吃,也离不了喝吧。 河南人说自己是华夏民族的缩影,其实很多地方的人都这样说的。这次去河南,正好赶上神九飞天,河南出了刘洋这个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到处听他们在议论,很自豪。看来爱家乡是共性,这也没什么不好。 云台山的红石峡美景如画 看瀑布右侧那块石头像不像个动物头什么的? 云台山红石峡的瀑布虽不及黄果树等的壮观,但以密集秀美著称。据说这里的水源 和旅游开发也是沾了当年修红旗渠水利工程的光儿。 这株古树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目光,感叹其只靠岩逢中渗出的水,就能生长得如此茂盛, 大自然造物,真的很神奇呢 云台山的风景很不错,尤其是红石峡的风景秀美迷人,水利和隧道工程的人工痕迹很令人震撼。只是景点太多,需要玩个两三天慢慢品味最好,门票是两天内有效的,可以住在景区的农家院,好好品味一下这里的秀美风光。 看完了云台山的自然美景(其实应该是自然加人工的),再看看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人文景观吧 清明上河园里的新景,这里到了夜晚将会有700多演员参与的大型表演,可惜这次无缘欣赏了 清明上河图1比1石刻原图 到处都是出租宋代服装照相的摊点 这个是真人秀,不是泥塑像,演员很不容易 这个宋代乞丐的表演太精彩,太到位了。希望有人将其推荐到电影学院深造 古代与现代的结合 这就是功夫文化。这神嘴实在很神 开封古城的景点很多,这次只看了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其实只好留待下次了。 虽然在郑州住了两个晚上,只是在车中浏览了一下城市的面貌,这张二七纪念塔的夜景就是在行进的车中抓拍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827 次阅读|111 个评论
加拿大印象之:落基山脉风景如画
热度 6 ywang69 2012-6-18 22:39
加拿大印象之:落基山脉风景如画
这才是别墅 车窗外的落基山(运动模式) 穿越公路的野山羊 公路觅食 路旁的小鹿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618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 可爱的房子
热度 2 JRoy 2012-6-10 08:44
英国怀特岛印象 -- 可爱的房子
怀特岛真是理想的城乡一体化,看不出哪地方好来哪地方不好。只有大家的喜好不同而已,有喜欢山的有喜欢海的,有喜欢热闹有喜欢安静的。有喜欢都市一点的有喜欢乡村一点....所以房子风格不同,但是都满有个性的 可爱吧 这个就不可爱了,是墓地!他们的墓地就在大路边上... 中国餐馆!哈哈... 房车也算房的! 深山老林的蜗居!!!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59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漂亮画面
JRoy 2012-6-10 08:34
英国怀特岛印象 --漂亮画面
上次不小心发布的时候,是从Q空间直接贴过来的,结果只能在我电脑上显示,大家看不了。十分抱歉,特意再次补发 拍摄技术很一般,纯业余。审美也不咋地,相机更不咋地.....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希望大家能看出点美来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印象 -- 路上的马
JRoy 2012-6-10 08:34
英国怀特岛印象 -- 路上的马
怀特岛上当地人骑马的很多(而且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略微“嚣张”的休闲 --- 因为道路很窄,经常公交车要跟着马屁股后面走好一阵子;大家都不急,而且司机和‘马夫’多半会举手示好。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西游记】巴塞罗那印象之一:高迪之城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6-7 05:57
【新西游记】巴塞罗那印象之一:高迪之城
【Blog主人按1:去年的初冬,我和我的父亲共同去了欧洲的几个城市,一直没有来得及写游记,现在补上。】 【Blog主人按2:我说过,陈安的游记一定是中国作家中的一绝,在所有的文体中,我独爱游记,也独擅游记。】 一,引子    在去巴塞罗那之前,我阅读了一本来自西班牙作家的书《高迪密码》,正如在去凡尔赛宫之前,我细细阅读了一本类似风格的小说一样。    我不太喜欢阅读其他人的游记,但是我喜欢以一个城市为背景的小说。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我会读到马普尔小姐穿了从布鲁塞尔来的蕾丝花边的衣服,然后,当我走过布鲁塞尔街头的以蕾丝花边为特色的衣服店时,就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没人知道我的笑从何而来,可是我陶醉于自己对于小说细节的回忆里。    对于巴塞罗那,我就从这本《高迪密码》开始了了解。 二,《高迪密码》    小说的开端是高迪之死。一辆无名电车撞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如果不是后来被认出这就是巴塞罗那的象征人物的话,就会被当做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被象莫扎特一样埋葬于城市的乱葬岗之类的地方,我还记得电影《莫扎特》里埋葬天才音乐家的场景,一个拉尸体的车,到了一个乱葬岗的墓穴前,将尸体从车里倒出(请注意,并没有棺椁成殓),然后再扔进去几包石灰,暗淡晨光中,车离开,幕谢。    好在有人还能够认得高迪,于是,巴塞罗那万人空巷,送别这位西班牙历史上唯一的,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天才建筑设计师,死后还算极尽哀荣了。    当然,作为基督徒的高迪留下了所谓密码,给他当时带的一个不通世事的孩子,而小说从这个孩子后来变成老头之后开始讲起,以便把视角拉到最近的年代,由他的孙女和孙女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男朋友完成了从高迪建筑中寻找耶稣再度降生秘密的线索,而小说的最后稍微有点荒诞,那就是耶稣真的再度来临,只是在非洲某地而已。    小说在封面里面附了一张需要拉出来才能看到全貌的高迪的几个典型建筑,如最为著名的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文森之家,以及古埃尔(高迪)公园。看着那些图片,你会恍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但是这个童话却是以巨大建筑的形式展现给你的。 三,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超越    对于希区柯克的评价,有一个我认为拍案叫绝的——只可模仿,不可超越。    而当你站在圣家堂前,或者你将自己放置于古埃尔(高迪)公园的扑朔迷离的建筑群中,你的感觉会是这样的一个评价——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超越。希区柯克的电影在高迪面前,只是小孩子的游戏罢了,而高迪的建筑,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启示,是任何其他人不可能设计得出来的。    我和我父亲站到巴塞罗那最高的山上看整个满溢了地中海和加泰罗尼亚热烈热情气息的城市,一座座屋顶为红色的楼宇在眼前呈现,事实上,罗马和里斯本这两个南欧首都的屋顶也是灿烂的红,在碧海蓝天里一片浪漫气息,但是,总不如巴塞罗那的红更加耀眼,我想了想,觉得也许是因为这片红的面积更大的缘故吧。    当我们想到浪漫,想到热情,有时候会拐到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因为那里的佛拉门戈舞蹈一样地给我们以足够的冥想空间,即便你是严谨到无趣的人,在这样的热情面前,也一样地会直接倾倒,或者你因为无法抑制如此剧烈的热情而悄悄离开——否则就要违背自己行事做事的原则了。    庇隆夫人就是典型的阿根廷形象,当她出现在窗口的时候,明眸善睐之间,眼波四溢之时,你的心就会猛烈跳动。而这样的热情就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阳光、海岸与红屋顶,或者说,部分兴许就取于巴塞罗那。    在一众的红屋顶之间,圣家堂的灰黑的样子却如云投射下来的影子,占据了城市中心的至高处。而这座建筑至今仍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据说即便是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也还要再有50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完工,而那时,距离这座建筑被设计并开始建筑已经100多年过去了,当然,设计师是独一无二的高迪先生。    看过科隆大教堂的人可能会困惑于圣家堂的形象,上帝应该是个严谨的人啊,怎么高迪把通往上帝居所的地方设计成一个显得如此模糊且难以描述的样子呢,从四面看这座教堂都没有对称感,从颜色上看则让人沮丧而不是敬畏,而当您进入教堂,里面和外部呼应的室内设计风格又如此地夺人眼球,甚至连忏悔室都是一个小的圣家堂模型,如果你进入里面忏悔,则除了一颗自感犯罪的心还会有新奇感——这难道会是高迪营造的特殊的忏悔气氛?    事实上,我和父亲刚从地铁里钻出来的时候,第一眼就是这个圣家堂黑魆魆的形象,当然,还有加上我早就有心理准备的混乱的脚手架。    如此奇怪的教堂,天下独此一份。    超越?你想都不要想,绝无可能。    模仿?你可以试试,不过你会绝望的。高迪的设计在自己的心里,如此巨大的比人民大会堂还要高大的建筑,没有图纸,没有应力计算,没有事先的模拟,什么都没有,一切都只在天才的心里。       复制?我们中国经常有微缩景观的公园,要把实际上的建筑一网打尽,大家足不出国就可以看到万国的景色,那该多好,但是迄今为止,我没有在任何中国的城市,有微缩景观的公园,看到有高迪的任何一座建筑。非但圣家堂这样的建筑,即便是高迪公园,你也看不到完全一样的细节,请注意,是每一个细节都不一样,比如,这段围墙和那段围墙不同,这个柱子和那个柱子也不一样,而柱子有几百根,围墙则有几千米——这又是怎样的设计啊?!而在那些“XX之家”,每个阳台都有不同的地方,而阳台有几十个。这些全是建筑师随意挥洒的作品,但是,在整体上却又高度地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所以,你学得了整体,无可去一个一个地刻画局部;而当你知道每个局部的设计思想,却无法在一座建筑中获得整体上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方面,高迪是神不是人。    如果大家不知道高迪此人,那么西班牙另外一位画家毕加索应该知道,你甚至可以在一堆油画中知道哪副是毕加索的作品,可是,你想做一副毕加索风格的作品却又和他不同,这个就太难了。而高迪,凝固了他心中的艺术在巴塞罗那的那些高迪风格的建筑群上,当你身临其境,一下子就知道高迪要比毕加索更加伟大而高傲。 四,高迪之死    每一个天才都会死吗?我在儿时经常要问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天才距离死亡似乎比凡人更加接近,比如前面提到的莫扎特。    而高迪,则是在74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是1926年的6月7日,刚好是86年前的今天,高迪被一辆不明电车撞倒,第二天当朋友找到他要给他从一座收治贫民的圣十字医院转到一家大医院时,高迪拒绝了,他说:“我就是属于贫民阶层的人。”    这和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里萨修女不同吧?她收留贫民时,告诉他们祈祷可以缓解痛苦,而当特里萨修女自己生病时,去了瑞士最好的医院治疗。    当然,你可以说,特里萨修女这样做有她的道理,毕竟,还有更多的人相信在她的指引下可以用祈祷免除痛苦,所以,她要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是,在我的心里,高迪距离上帝比这个著名修女要近得太多。在被车撞倒后的三天,6月10日,高迪逝世,巴塞罗那的象征性从此成为不变的永恒。    任何地方的人们都会尊敬贡献和纯洁,浪漫热情的巴塞罗那人也一样,他们将高迪埋葬于圣家堂内,而圣家堂只能慢慢地被建设,但是,已经不可能如高迪最初脑中设想的那样完美了。 五,被掩盖了的马德里的光芒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而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的首都。    在上个世纪,很长的时间内,加泰罗尼亚都要从西班牙独立出去,这样的为独立为组织的恐怖活动比比皆是,好像西班牙人,哦,不,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在乎为这座红屋顶的城市流血。    我们大家都认识的一位外国人,萨马兰奇,就是加泰罗尼亚人。当然,按照西班牙的读法,没有后面的“齐”字的发音,准确地说,应该是“萨马兰”。    那么,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相对而言,就显得面目模糊了,或者,至少不如巴塞罗那清晰,因为巴塞罗那有安东尼奥-高迪。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的热血和独特的风格,使得加泰罗尼亚在西班牙格外不同,加泰罗尼亚人也就格外高傲,如此,怎么会长久地在马德里的光辉之下呢?就要自成一体,于是,就是长久的战乱与恐怖活动。海明威在西班牙的时间就不断地见证这个热血之国的反抗与斗争,而他本人也渐渐成为不妥协的硬汉,甚至最后吞枪自尽也在所不惜,不与自己无法相容的这个世界做任何让步。 圣家堂外景(局部) 忏悔室 高迪的墓,点着长明灯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579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庐山印象
热度 5 njzhaoxm 2012-5-31 14:01
庐山印象
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刚刚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庐山,梦幻般的美。 1 2 3 雾色苍茫看劲松 4 5 6 7 8 三叠泉瀑布局部 9 三叠泉瀑布 10 三叠泉瀑布 11 四照花,山茱萸科四照花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因花序外有2对黄白色花瓣状大型苞片,光彩四照而得名。遍布庐山山林中,煞是好看。 12 13 14
个人分类: 摄影集锦|8443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