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资企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引进外资是不是引狼入室?
热度 2 wangxh 2012-9-16 08:24
改革开放引进了多少外资企业,凭借优厚的政策,有的甚至已经挤垮我们的民族产业。 如果战争一起,它们中有多少会成为“前线兵工厂”? 引进所谓的人才,我们有可能引入多少未来潜在的汉奸? 肉食者鄙,相信他们根本不会想这些问题! 科学是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
30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内外招聘面试的区别
kejidaobao 2011-9-19 15:09
文/谢 珊 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当今的企业招聘面试亦有了一定的变化。随外资公司的增多,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在挑选人才时,多数会用西方的价值理念及程序;西方发达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媒体上,关于招聘面试的场景带有许多西方色彩;众多外国编写的求职面试技巧材料与书籍,大量出现在网站与市场上。诸多因素使毕业生接受了许多外国式的求职面试技巧。 西方的招聘面试方式的特色是: ① 招聘程序条理化。一般的外资企业都以“筛选型面试—挑选型面试—实习培训生—正式录用”这一程序来进行,整个过程规范合理,减少人为的影响;② 注重面试者的基本技能。外资企业一般由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设计一系列的面试题目考验应聘者,应聘者一般要通过笔试后才有机会参加下一轮面试,笔试内容包罗万象,但目的只有一个:以各种方式考察应聘者的基本技能素质;③ 面试中透过第一印象考察应聘者的品质。外资企业主管善于在面试中观察应聘者的言行、举止等,以此推断应聘者是否适合在本单位发展。 为了能在求职中获胜,毕业生应努力获得大量面试求职技巧知识,包括许多外国的求职面试方法。但由于国情不同,应聘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毕业生不宜全盘照搬国外的应试方法,以免走进误区。对毕业生来说,有必要了解西方与国内招聘面试的区别。 1 面试前 1) 国外:通过阅看个人资料,认为合适才约见,或先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笔试筛选后才约见。第一次的面试一般由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例行面试,询问一些有关个人资料的常规问题,占用时间不会很长,然后挑选一部分人进入下一轮的面试,入选比例一般视公司需求及参与公司竞争人数确定。 国内:用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到学校或招聘现场挑选人才,认为合适的再邀请到该单位个别商谈,通过初次面试“海选”后入围下一轮面试的人数比例较小,如果招1名员工,通常会有2—3名进入“二面”。用人单位认为较合适的人才会占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面试。 对策:一定要充分准备好个人材料,注意不要弄虚作假,因为一旦被发现,可能连面试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了。在“中国式”的面试中,如果面试官只是简单、象征性地询问几句便打发你走,那么请你另觅高就,因为这说明他们没有相中你。 2) 国外:庄重的仪表打扮是最基本的礼貌,上班的装扮应以正式、体面为主。 国内:一般用人单位希望面试者衣着整洁便可,他们并不喜欢应聘者衣着过于正式、华丽。如果穿戴过于体面或化较浓的妆,可能会认为面试者生活不简朴,把精力放于享受当中,很难踏实工作。 对策:到外资企业求职,衣着应比平日正式,女士应化淡妆,男士请穿西装、打领带,擦亮皮鞋。到国内单位求职,关键要注意场合,最好事先到单位探一探,看看用人单位的员工是怎样的衣着打扮,然后才确定自己的面试服饰,切勿打扮得比“老板”还“老板”。 2 面试时 1) 国外:从你面试中的行为举止来了解你的素质修养,重视你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从中确定你是否适合从事这一项工作。面试中,他们询问你的过往经历,看看你有没有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他们非常强调团队精神,所以你过往与别人的关系如何是他们关注的事情。 国内:通过闲聊或简短的问话了解你的品质,他们认为踏实、勤奋是最重要的。领导喜欢询问面试者的家庭构成和学习成绩,因为他们普遍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至于社会经验可在日后慢慢锻炼。 对策:面对外国老板,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如多突出自己在参加社会实践及勤工助学的经历。在中国,要充分了解领导的喜好,回答问题最好以稳妥为主,最好不要标新立异,以免弄巧成拙。对于“温馨型”的面试官,可以适当与其拉拉家常,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面试的“成活率”。 2) 国外:国外非常尊重个人的私隐权,一个懂法律的成功人士不应该侵犯和打听别人的隐私,即使对方有求于你。在面试中,面试官不能直接问及面试者有关宗教、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面试中不合时宜地探听这些情况,那么代表你是一个不能融入外资机构的“法律盲”。 国内:在国内,往往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写清楚自己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以此让用人单位了解你是否适合这一行业。在面试中,面试官可能会询问你的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及家庭情况。 对策:由于你希望得到这一份工作,所以要注意“讨好”你的老板,即使他可能在面试中问你“你结婚了吗”,你应顺应中国的习惯老实作答。 3 面试后 国外:面试后,不管结果如何,求职者都应给用人单位寄上一份“感谢函”,在感谢该企业给予你一次面试机会以外,进一步表达自己渴望进入该公司的决心。 国内:求职者一定要注意对当天的面试官作好记录,因为下次再见到他们而把名字记错的话,那可是大忌。如果在面试中,用人单位向你表达有意向要你,千万不要就此松弛下来,因为在国内,单位聘用一个人通常要向上级部门要指标、报计划,上级批准后方可落实,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你最好定期打电话询问办理手续的进展。 对策:记下所有的面试资料,回来进行复习、总结,看看当天表现如何。另外,还要知道用人单位的性质,以此了解该单位在招聘一个人时所需要办理的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5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政府开放日
热度 11 ilovegreentea 2011-8-21 15:20
德国政府开放日
昨天来柏林正好一个月,回想一个月天天办手续,加上我速度比较慢,刚喘口气计划看下书,结果有朋友喊我说这两天是一年一度的德国政府开放日。 说实话,之前的时候对德国政府开放日一无所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是1999年迁都柏林以后,政府为了更好的跟大众沟通,由联邦新闻局主要承办的主题活动,16个部门集体向大众开放。场面确实很是火爆,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然后等四五个小时,据说每天的客流量能达到十万多人。根据柏林的实际人口,这个确实比较壮观。 基本流程就是安检,护照检,然后广场有乐队,随后就是参观总理办公室,谈判室,到处乱走。然后到了后院停的是他们的总理专机,穿过主干河,就过去享受午餐。然后有免费的车拉着去国防部等地方看。同学领回了一堆的小礼物,然后还夸口德国政府很大方,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加上前些天我看到过一个人人网上的一个帖子,叫德国为什么国富民强?分析了三点原因,1,马歇尔计划,2,社会市场经济,3,高的素质教育。 实际上就我来这一个月的体会,也确实是这样。前些天去菠萝地海,看到德国人轻松的在晒太阳,而这边假期很多,我们的同事全部去度假了,而且大家每周就工作四天,大概四点多就走人。不得不感慨,中国人过的是什么生活啊!我英国的同学基本上毕业以后就马上回国,再也不希望在鸟不拉shi的地方呆了,而德国的朋友们,大部分觉得如果毕业以后,能留下肯定要留下的。而很多日常的细节,也是很能证明德国政府在政治管理上的优势。 1,基本的吃和住,物价是跟国内一样的,甚至比国内的要质量好。宿舍,柏林政府给学生很多优惠,基本上跟北京的房租一样。而为了鼓励留学生,柏林政府第一个月给补贴。交通等学生都享受优惠。 2,良好的服务。比如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值班经理跟我说,你这个情况虽然在我们这里也可以办,但是我建议你去德意志银行。而且全程的微笑服务,关键是到处都这样的。觉得花钱给小费都心甘。想下国内的银行柜台,工行的人说,你这个我们能办,但是觉得建行更适合,所以您去建行办吧!可能嘛?国内的很多服务人员,并不是买的服务,而是把自己当一个管理者。好像银行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3,物价的稳定。以房子为例,北京的房价,太多人都接受不了了。别说一个博士刚毕业的,就是一个教授,没有足够的内部福利,让他去买3万一平的房,他也不是说随便买的。而且大部分中国人是希望有房子的,一个房子代表一个家,人是需要稳定感的。但是时刻变化的房价市场,确实很让人不安定。德国包括法国,在房价上控制的非常严格,很多房子,十年以来价格根本就不怎么浮动。 4,工资。柏林的生活费和工资来比,跟国内反差比较大。所以外国人有了钱,都去旅游了。中国人的生活,有了钱好多都去吃了。当人们在饮食上消费的比例过高的时候,这不是一种好的循环模式。 5,保险。基本上公立保险可以负责全家的大小病。我朋友手受伤做手术,自己没花一点钱。成本算下来大概能到十万人民币。而对于妇女,新法律规定,女人可以有12个月的产假,而男人可以享受两个月的假期。 6,意识形态。德国人还是很讨厌战争的,可能主要是他们二战的严重影响,所以目前基本上人们都是很喜欢安定的。对美国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不喜欢,不喜欢美国到处发动战争。实际上,确实能感受到一个很发达的国家所有的状态。 7,安全的技术。这点主要是去wuppertal的时候,他们河上的铁轨,悬挂在高空。德国在1998年铁路之后,还是很注意铁路安全的,基本上人们会觉得交通贵,但是很少担心技术问题。 所以加上近来国内的食品问题,安全问题,房价问题,让很多外国人也在关注中国。对中国的态度,就说感觉这个国家发展的太快了,所以很多问题逐步的暴漏出来。而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中国这样大的变化吃惊,对北京的变革几乎都是表扬态度。 我们路上遇见一对老夫妻,他们1980年代的时候就去过中国好多的地方。他们说中国的旅行是他们这些年来到全球所有国家最难忘而且开心的,实际上很多人对中国还是有一种神秘情节的。 而与之相反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差异。国内人民经济虽然发展的水平比较快,但是人们的安全感少了,生活质量看着是提高了,但是人们没有那样轻松的花钱了。很奇怪,每次出去以后,我的感觉并不是说这里多好啊,反而我觉得,啥时候国内能这样了啊-什么时候中国人也确实能过体面的生活,能不那样起早贪黑,能尽情的享受工作和假期? 发两个照片
5148 次阅读|26 个评论
思维模型
热度 3 chenxna 2011-4-7 12:37
巴菲特和芒格一定不是靠掷筛子下注的,他们比一些人更接近真相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个人将思考问题分成7个步骤。 1. 正确的定义问题 Define Question 我们的身体常常不太聪明,表面现象常常另有所指。牙齿脱落可能是肾虚;而头发疼可能是脑子出了毛病。同样的,我们的大脑常常不聪明,大脑提出的问题 未必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打算跳槽的做人力资源的学妹曾经问我,“我投的一家大公司即将给我offer了,可是现在所在民营企业的老板答应给我加薪升职,我还该不该跳槽 呢?” 我问她“为什么要跳槽呢?” “想去外资企业。” “为什么想去外资企业呢?” “外企规模大,也更加正规。” “为什么要去规模大的企业呢?” “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流程。” “有完善流程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能够让我学到更加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 “学到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向上突破的重要基础。” “好,那么现在的企业即使给你升职,是否能让你学到完整的体系呢?” “不能,我明白了。” 这个时候学妹头势和思路就非常清楚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帮她纠正了定义问题的方法。她的问题不该是一开始问的“该不该跳槽”,而应该是“哪 个公司能给我我要的学到完整人力资源体系的机会”。 我曾经留意过一天中被问到的问题。我发现,2/3以上的提问者自己都没想清楚自己最终想知道什么。我们得不到答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2. 建立逻辑树 Set up Logical(Decision)Tree 巴菲特最好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曾经形容过巴菲特的思维方式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巴菲特及其善于运用逻辑树,又叫决策树。 什么是决策树?就是由所问的问题展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把问题作为结果,即是会影响结果的因素)。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未必准确。 例如,我想知道为何阿凡达的票房会如此火爆,请问你该如何回答。是因为炒作?因为实力?还是因为导演知名度? 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复杂一些,复杂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拍脑袋想到或者媒体上看到的几种可能性来下定论。 阿凡达剧中有棵生命之树,是潘朵拉星球生命的根源,万物由它而生。把我们的问题当作生命之树,衍生出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层层剥离的方法列 出,就形成了逻辑树。此处我只粗略列了2个1级目录,4个2级目录以及16个细分原因,如果认真思索,一定能想到更多。 3. 奥多姆剃刀 Dirty Filter 你一定也发现了,逻辑树中有几处原因有明显的问题。例如,内部因素-人的因素-演员。 不清楚导演的用意何在,这部片子的演员基本都不是大牌,可能是为了节约片酬成本(反正看不清脸),也可能是个人习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启用的也 不是当时的大牌)。因此,由于演员吸引了观众而促使《阿凡达》火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我们可以直接将他从逻辑树中删除。 奥多姆剃刀的原意已经很难考(我已经看到众多版本,这也不是本章的目的),我的解释是为确保高效简洁和操作性,保留核心,大胆删除不相关部分或者相 关度低的部分。 4. 提出假设 Build Hypothesis 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这也是人类大脑“原装”的思维方式),即演绎的思维。要回答阿凡达为何火爆的问题,我们可以收集海量的各种数据,动 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综合分析,最后计算出无数种可能性,最后从庞杂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关联系,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这样无限的资源,即使有,我们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呢? 逻辑学家提出了归纳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在数学家手中发展出了递归的思维方法。当运用到科学领域的时候,科学家总结出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型:假设- 检验。 也就是说,在我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假设。例如,我根据自己的常识,感觉以及少量的数据,进行判断,提出一个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 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这个假设不是空穴来风,确有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一个隐藏的违背常识的规律: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就是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好,既 然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我们接下来就要找到相应的数据,来支持,或者推翻我们的假设。 5. 确定数据 Define Data 我现在就要找到数据来检验我的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那么我需要哪些数据呢? 如果我以美国为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否和娱乐产业相悖?美国有几次经济萧条?萧条期娱乐产业发展速度如何?那么非萧条期娱乐 产业发展又如何?(在证明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必须同时证明他不是什么)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有哪几个爆发的阶段?这些阶段GDP的发展如何?在欧 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否有同样趋势? 此外,如果我们想把问题解决的更加严密,还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阿凡达》多大程度能够代表电影产业和娱乐产业?(毕竟娱乐产业再好的时候毁掉的 电影也不在少数)电影产业的火爆是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还是仅仅同时发生但并无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产业链又是如何从经济引导到一部具体的电影的? 这些问题,有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就确定了收集数据的方向。 6. 写出数据来源 List Data Source 我们已经明确了需要哪些来源,好比我们已经为晚上的Party开好了菜单,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规划好去哪里买菜了。是去大卖场,还是超市,菜场,还是 便利店。不同的产品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采购,数据也是一样。 7. 收集数据 Collect Data 开始着手收集需要的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 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完成了一个思维循环。我们在处理任何的问题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果为始。以最终的结果作为思考的开始,以最初需要的数据或 者信息为这个循环思维的终点。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者做出重要结论前,先确定真正的问题,思索一下所有的相关因素,进行清理。然后针对重点提出假设,并 明确支持或者推翻假设需要的数据,然后明确目的地,收集数据。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变得更高效,科学和强大。 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少信息,唯独缺少有效的辨别信息的思维方式。就好比缺乏一杆标尺,帮助我们衡量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 要浪费时间的,而哪些根本就是垃圾。 1. 实证模型 首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据得到理性科学结果的。请问,以下哪个问题是我们能够通过数据解释从而解决的呢? 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 回答问题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实证”。一个最简单明了的理解:“实证的”就是指能够通过客观事实来证实的。 科学的思考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实证主义,即任何一个理论或者理念要被确认为正确的话,首先他必须是能被观察的,能现实存在的。否则就无法被科学 地承认。 如果有人认为科学其实也未必“科学”,还有大量科学未能解释的现象例如用意念移动电视机,所以我们凭什么相信“实证”就是对的呢。对不起,我只讨论 科学系统中的思考方法,人文主义的理解不在此讨论。 接下来,我们使用实证模型看待之前的三个命题,很显然,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无法通过实证来证明的,这个问题直接pass,我们根本不需要 花时间讨论,因为根本没有终极的答案,当然这不妨碍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无疑是能够被现实观察和证明的。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貌似很难观察和证实,而事实上我们还是能找到方法来证明的 2. 可证伪模型 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看到许多颠覆性的言论,惊为天人。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时候可证伪是个非常有用的模型。 可证伪性模型有3点需要注意。 1) 可证伪的定义。可证伪定义比较长,我的通俗表达就是:当这句话/理论是为真时,发生A,如果不为真时,发生B。A和B互斥。 好了,就是那么简单。我记得曾经有个足球解说嘉宾,他显然很好的掌握了可证伪这个模型,所以反过来使用忽悠观众。他每场比赛开始都会说,“这场比赛 主队优势非常大,只要好好打,胜利就是他们的。但是,如果对手好好打,那么可能就要输了。”最后不忘补充一句,“当然,如果大家都发挥不错,平也是有可能 的”。我听了就想把脚上臭袜子塞他嘴里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可证伪这个模型来辨别信息的正确性(或者反过来说是可笑性)。 2) 能解释一切的东西往往不具可证伪性。 刚才的解说嘉宾就解释了一切可能性,不管主队最后是胜平负,他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正确”是建立在不可证伪的基础上的,因此事实上他“很可能”是 错的。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座。星座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未来,甚至人生轨迹。总之这个人他妈决定什么时候生他就给他一生定了性了。 我试图举出反例证明星座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我的例子是有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被不同的家庭抱走了,因此性格迥异,人生遭遇也迥异,但他们确实是同时出 生的。如果星座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未来应该是完全相同至少非常接近的。 但是马上有许许多多星座的拥趸来指出了我的“无知”。他们告诉我,星座是很精确的,精确到每0.00000000(此处省略200个零)1秒。所 以,虽说是孪生姐妹,但是他们在出娘胎的时间上也是有细微分别的。而正因为星座对时间的解释是如此精确,所以孪生姐妹几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生,他们的性 格和未来迥异是很正常的啊!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是孪生姐妹悖论也无法证明星座的无效性,星座是万能的,是终极真理,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好吧,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了。 3) 可证伪是有强度的。强度不同,可信度也不同。 我说我能预测扑克牌的大小,随便抽一张王之外的扑克,我预测这张牌一定大于等于1,小于14,你是不是想抽我一顿? 是的,这就是所谓股神使用的技巧。股神提供的预测往往是貌似能够证伪,实则可证伪强度很低的。 股神会先发表预测,看好某类股票,并告知大家,他预测股票一定会涨,除非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这个所谓“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范围其实非常大,大到通用 破产了小到邻居流产了。但是杀红了眼的投资者往往不会仔细考虑这些信息的可证伪强度。最后,如果预测对了,股神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如果错了,就会说这是由 于某某国际事件的意外影响。总之股神是不会错的,因为他的话虽然可证伪,但是可证伪强度几乎为零。 可证伪模型能够帮我们辨别信息的可信度。 3. 信息来源模型 信息是否准确,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这个可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这个信息的根源是否可信。第二层含义是信息宣传的来源渠道 是否可信。 在第一个层面上,最可信的渠道就是得到行业认可的专业学术刊物。一个理性的科学观点如果要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么必然要能够经历同行的考验。 面对当前国内雨后春笋般的经济学家,要分辨其是真有实力还是仅仅哗众取宠,只要看他是否曾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郎咸平教授虽然具有“走江 湖”人士才具备的出众口才,但是其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ournal of Finance的论文能够证明他在国际上是能说上话的,并非哗众取宠。 而曾经盛行网上的“X个奇异事件”,其实只需要留心其信息来源,就会发现要不是不知名的八卦小报,要不就是凭空编造的的来源信息,即便是确有起源, 也是假借其名,在第二层面上进行造价。 通过业内认可的专业期刊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可信的,而其他来源的信息,需要谨慎得追根溯源,否则可能研究半天得到一堆垃圾。 4. 个案见证模型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这类故事:某国(一般不是美国就是俄罗斯)专家发现某种独特治疗癌症的方法(意料之外情理更之外的方法),例如吃屎或者长时 间倒立,可以有效治愈癌症,并已在多名志愿者身上试验成功。 此类信息,基本不可信。原因是一件事情如果只能靠“个案”或者“见证者”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那么哪类信息是可信的呢?是拥有大量样本的 统计数据。 格兰德维尔有一本书叫《Outlier》,中文名字叫《异类》,描述了与大的群体表现不符合的一小部分人的情况。但是,outlier是大自然中的 少数,outlier的存在是无法代表大多数的。 因此,在判断一个论断,或者一个发现的时候,只需要分辨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大量的实验或者统计数据,还是仅有的几个个案。 个案见证模型可以帮我们分辨信息的代表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采用。 5. 具象模型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抽象的,如果将之具体化形象化,简称具象,会加深这个信息给我们的印象,增大在我们心中的影响。具象模型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鲜 活形象效应”和“当下发生效应”。 举例说明“鲜活形象效应”。当你听到全世界受饥荒影响的人口是地球总人口的30%,你可能只是获得一个数字,不会有更深一次的感触。而如果你看到的 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某国3个贫困儿童在饥荒中和狗争食,捡人们抛弃的垃圾为生的生存现状的话,你一定会被深深触动,从而认为饥荒的情况非常严重。后者因 为形象鲜活,而不是一个冷酷的数字,使人主观夸大了信息的影响力。 再看“当下发生效应”。电影《阿凡达》最火爆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其实,这并不单是因为《阿凡达》本身优秀,而是因为这是当 前发生的事情,人类善于遗忘的天性让我们无意中将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力夸大。再过若干年,《阿凡达》应该也会成为我们记忆中某一部已经被淘汰的“有点印 象”的电影。 使用“具象模型”,我们就能轻易的解释,为什么飞机作为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却有许多人宁愿做汽车而不敢坐飞机。 具象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哪些重要的信息是被我们主观意识夸大的,从而是我们可能客观的其影响。 看侦探小说最大的乐趣不在于知道结局,而在于侦探提出犯罪假设,到现场寻找线索,然后在脑中思考这些线索的关联和矛盾,从而建立犯罪真相的模型,最 后将线索填入模型,Bingo!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这个主题将分享我的5个寻找真相模型,体验成为数据侦探的乐趣。 1. 因果关联模型 我上大学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周围哥们和女朋友分手的概率是和他最近去学校小卖部的概率成正比的,我把这个叫做“超市夺妻理论”。 这个发现乍一看很令人惊讶,男人去超市的次数怎么会和与女友分手成正比关系呢?如果这两者没有关系,为什么数字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呢?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般人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频率基本是相同的,同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购买习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有一件东 西的购买频率是很容易改变的,就是香烟。为什么呢?因为香烟和这个人近期的心情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见人就发烟的豪杰,大部分人的香烟都是买来供自己抽 的。 如果一个人最近抽烟数量猛增,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精神压力极大,这往往是因为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例如考试考不出,工作找不到,考试没抄着答案, 或是抄着了答案但是被发现了。这种情况下,这哥们会陷入低潮,心情失落,脾气特差,也疏忽了女友的感受,这些因素是感情产生了摩擦,导致了感情的裂缝最终 导致分手。第二种可能是喜欢上了某种上瘾的嗜好。比如麻将,打牌,网游等等。这种比较刺激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非常耗费体力脑力,需要一只只的香烟提神。于 是女友因为无法忍受男友的不求上进而提出分手。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件事情,当我们看待一个事件或者数据时,A和B同时发生,未必代表A和B有因果关系,他们可能只是有相关性而已。 因果关联模型就是在脑中建立一个报警器,当看到两个高度相关的事件或者数据时,敏锐的识别出他们究竟是因果关系还是仅仅只有相关性,以防止我们被表 面现象或者所谓专家举出的别有用心的数据所迷惑。 2. 第三因素模型 我们知道了AB相关并不代表因果,那么尝试进一步思考,AB究竟为何会呈现如此高的相关性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第三因素。也就是说AB之间存在一个隐藏的关系C,其实是AB和C发生因果关系。 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个地区燕尾服的销量越高,该地区的出生率越低。为了达到农民不要生太多孩子的目的,我们是否要求农民都穿着燕尾服去种地呢? 显然不是的。假设燕尾服的销量是A,出生率是B,那么一定存在一个经济发达指数C。当经济越发达,高级宴会等需要燕尾服的场合会相应增加,同时经济 发达也早就了更多的丁克族,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所以我们可以说C导致了A,也导致了B。所以C才是和AB发生因果关系的幕后黑手。 第三方模型在因果关联模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发现幕后驱动因素的思考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三方因素并不都像燕尾服的例子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 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并确定第三因素呢? 3. “If…So…”控制模型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借鉴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控制实验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控制实验法”就是:确保其他因素不变,找到发生影响的根源。 心理学家Harlow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例子来自于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ology)他想回答一个困扰大众多年的问题,人们的恋母情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因为母亲的哪方面特质是孩子迷恋母亲?当时流行的 假设是因为母亲提供了食物(乳汁),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体温(母亲抱着孩子),舒适的触感(孩子抚摸母亲)等。 Harlow用猴子做了实验,小猴将接触2个假的不同的母猴,经过一段时间后,看小猴更喜欢哪个母猴。实验中,他每次都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 他要测试的变量,例如母猴子都不提供食物,体温都一样,但是只有触感不同。这样他就控制了第三方变量。 Harlow发现,一段时间后,相比起硬邦邦的电线制作的母猴子,小猴子明显偏爱触感更佳的绒线做的母猴子。然后Harlow再加入其他变量,例如 温暖的电线猴子和冰冷的绒线猴子;能提供乳汁的电线猴子和不能提供乳汁的绒线猴子。他发现小猴子依然偏爱绒线猴子。所以他得出了恋母情结是来自婴儿时期抚 摸的触感这个结论。 实验通过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要测试的量,来达到发现第三方变量的目的。 同样,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脑中建立一个“If…So…”的控制模型。当其他的条件不变,如果这个情况变了,那么事情会受到什么影响。那 么我们就能辨别什么是事情的驱动因素。更重要的,一旦这个驱动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能最快预见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4. 交互影响模型 但是,再一次,现实生活要比拿猴子做实验复杂的多。 例如,女人为什么会爱上某个男人?显然答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外貌”,“性格”,“幽默”能够完全解释的了。这是一个多种因素结合的结 果。这类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结果的影响就叫做交互影响。 这个结论非常简单,但是放眼世界,我们能发现无数忽视交互影响的人。看一下财经博客就会发现,无数自封的经济学家或者投资专家依然在仅通过通货膨 胀,CPI,某项技术性指标,央行的某项措施甚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动向等单一数据/信息解释股市的走向。 在脑中建立一个交互影响的模型,就是当看到一个数据/信息的时候,将该数据/信息放入过滤器过滤,判断是属于单一因素起决定作用,还是众多因素相互 影响共同作用。如果是交互影响,又有哪些因素共同作用,哪些作用大?哪些作用久?哪些又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作为数据侦探,如果没有嵌入交互影响的思考模型,就会夸大片面数据/信息的影响,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变成屡犯错误的毛利小五郎。 5. 安慰剂效应模型 安慰剂效应的概念非常普及,也很便于理解。最经典的关于安慰剂的案例是,把相同病症的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吃最新研制的特效药,另一组吃无疗效的 镇定剂;一段时间后,吃特效药和吃镇定剂的病患都认为自己的病症减轻了。 既然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关于安慰剂效益的模型呢?因为以上这个普及版的安慰剂概念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以上这个案例的内容结合“安慰剂”三个字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病症的减轻是因为镇定剂带来的心理暗示(安慰)作用,所以由这种 心理暗示(安慰)作用带来的以为自己好转的现象叫做安慰剂效应。 而事实上,安慰剂效应指的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对结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服用安慰剂案例。” 在该案例中,让我们举一反三。人体本来就具有一定程度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服用镇定剂一组确实可能好转,而并不是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样,服用特效药 一组的好转也可能是因为自我修复能力,而特效药可能根本是无效,是研发失败的。 安慰剂效应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质疑看似无懈可击的错误逻辑,发现隐藏的真相。正确的理解了安慰剂效应模型,我们就能看看它对我们是多么有效了。我们带 着安慰剂模型再来尝试回答下列问题:通用电气的一时繁荣,是否真的来源于杰克.韦尔奇的改革措施?美国经济指标的好转,是否真的来源于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措 施?温室效应的日渐明显,是否真的来源于人类的污染行为? 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会这样,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 6. 因果方向模型 我有个朋友身高矮小,他常常后悔少年时代没有打篮球而是一直踢足球,因为他认为打篮球能帮助人长高。他的理由是,你看NBA的人都那么高,还不是打 篮球打出来的?可是他错了。NBA的人不是因为打篮球所以长那么高,而是因为长得高,所以适合打篮球。 我们以为A导致了B的发生,可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们常常犯因果倒置的错误,从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因果方向模型如此重要。 此外,因果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是可能发生互换的。比如巴菲特早期选股凭的是眼光,他挑选可能会上涨的股票;而到了晚年,巴菲特选股可以靠影响力,他 挑选股票的消息本身就会造成股票上涨,因为市场相信巴菲特的眼光。 所以,我们看待一个数据/信息时,需要首先找到它的假设前提。许多假设前提都是隐藏的,但却决定了作者基于假设的观点正确与否。因果方向模型提供了 解构和质疑假设前提的一种思维方式。 正确思考的一个重点是正确的阅读和分析数据/信息。首先需要使用因果关联模型分辨关联与因果的差异性,在这基础上使用第三方模型寻找可能的驱动因 素,通过控制模型确定真正的第三方因素。然后通过交互影响模型全面的认识本质,通过安慰剂效应模型了解现象改变的真正原因。最后通过因果方向模型结构信息 的假设,从而正确认识数据/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结论。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20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再论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热度 3 huaweiguo 2011-4-5 09:05
2006年8月,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中国经济安全度高 尚无行业被外资垄断”等文中,发表了一系列引进外资的观点,笔者将这些观点形成的理论称为“引资论”,从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个话题展开,说明两种观点的分歧。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评王志乐的国家经济安全论 王志乐认为,“中国目前是有史以来,起码是从1840年算起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的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跟解放前,跟改革开放前比,这个事实很容易理解。”。为说明当前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度最高,王志乐建立了一个概念:“外资企业不是外国企业”“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换言之,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并提供一组数据,“外资企业引进技术在中国引进技术总额中约占50%,外资企业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6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是外资企业实现的”,因此“中国企业群体不包括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主要看它的经济竞争力。” 上面的表述可简化为,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又如此之高,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的经济是安全的。王志乐独出心裁,为国家经济安全制定这一判断标准,以说明引进外资越多越安全。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标准,会误导我国的引资政策。 国家经济安全是针对国家之间而言,是针对外部势力对本国经济产生威胁而言。以此判断我国各历史时期,说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我国经济产生威胁。所谓文革中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是指内部经济运行发生了混乱,与外部势力入侵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性质不同。 外资拥有控股权的企业就是外资企业,与在哪个国家注册、建厂、入股无关。根据这一判断标准,从王志乐给出的数据看到的是危机,看到的是外资企业主导和垄断了我国某些市场,导致大量本土企业无国际竞争力,无核心技术。用这种观点看问题,得出的结论与王志乐相反:当前我国的经济安全度很低,警示现行引资政策与对外开放的目标背道而驰。 提起国家经济安全,让人联想到国家经济的细胞——企业的安全,并延伸到产业安全。对一个产业来讲,核心技术掌握在本土企业、本国人手里,这个产业就是安全的。对一个企业来讲,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老板都知道,企业无核心技术意味着丧失竞争力,对无形资产占比大的企业更是如此,老板本人不掌握核心技术,或不给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激励,企业就会丧失竞争力。专利、商标、品牌等体现知识产权的事物应运而生,说明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发明人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可增强本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核心技术掌握在本土企业和本国人手中,国家经济才是安全的。 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是若干产业经济安全的集合。判断国家经济是否安全,除了看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要看中资与外资在具体企业所占股权的份额,定量评价不但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依据,也使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操作性。王志乐认为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不在乎中资外资的股权份额,或许是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的由来。 王志乐还认为,“外资企业并购内资企业是中国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不应当将这种商业行为意识形态化,进而渲染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企业并购是商业行为,然而存在恶意并购行为,属于恶意并购就不能看成单纯的商业行为了,因为外商取得本土企业控股权,企业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本土企业变成外资企业。王志乐作为掌握跨国并购大权的技术官员,不但不为国把关,还指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人们在搞意识形态,不可理喻。 为说明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王志乐还搬出了《公司法》,认为“外资企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它们不仅具有中国企业的法律地位,而且已经在中国经济体系中运行。” 王志乐的解释不符合我国的《公司法》。 我国《公司法》第192条明确:“本法所称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第196条明确:“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第218条明确:“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显然,将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说成是中国企业没有法律依据。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公司法》第197条还明确,“经批准设立的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业务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公司法》要求在华外资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却被王志乐话锋一转,变成外资企业“具有中国企业的法律地位”。这是法盲还是异想天开?要知道,政府官员懂法、执法、守法事关重大,其言语行迹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大计。 各国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上早有共识,对外资企业并购本土企业都有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以保证本国经济安全,下面作一介绍。美国对重要行业的外资并购有法律法规和行政管制。国会和政府双管齐下,并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监管外资并购案,对重要行业的外资并购评估和审查。我国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败北是鲜活的案例,说明美国对外资企业并购本土企业严加管制。 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25%或50%以上德国公司的股份,必须通过联邦卡特尔局,收购行为产生和加强了对本国市场的控制被禁止。 加拿大规定,外商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必须经加拿大政府批准。 欧洲各国也有法律法规限制外商并购本土企业,特别是限制并购重要行业的本土企业。 各国的法律法规表明,限制外资企业并购本土企业是国际惯例。面对这一国际惯例,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对等原则,让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攻城掠地呢?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外资在冲破旧观念和缓解资金短缺上意义重大。20多年后,情况已发生变化,随着外资大量涌入,外资在某些行业已处于垄断地位。当前,我国有28个行业开放,其中21个行业已为外资掌控;工业增加值37%由外资企业创造;高技术产品出口中,2005年外资企业占89%〔4〕。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已进入过度引资阶段,在过度引资的背景下加码引资,量变将引起质变,需研究对策,将国家经济安全提上议事日程。此时,对王志乐的观点“中国给外资一定的优惠并不为过,这是参与国际引资竞争、吸纳国际资源竞争的需要”需保持警惕,不为似是而非的理论误导。 我国的招商引资与政府创政绩配合,导致经济、科技甚至政法部门都有招商引资指标。各地争先恐后招商引资,不惜廉价出售甚至白送土地,不惜破坏资源和环境。此外,招商引资也有图虚名的,将变身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视为殊荣,拼凑引资理由甚至做亏财务帐目,也要去换一顶外资企业的帽子。在这股外卖潮中,外商捕猎的往往是我国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核心资产,国家经济安全亮起了红灯,呼唤政府、学者、公众增强安全意识。 (二)评王志乐的垄断论 王志乐谈到我国尚无行业被外资垄断时,认为有两点要澄清,一是“不应当把一个行业所有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来作判断”,二是“市场份额集中是垄断的条件,但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这个企业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由此得出“中国经济安全度高 尚无行业被外资垄断”的结论。 上述论据无说服力,但可看到王志乐是如何为外资企业辩护的。 首先,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无论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少数几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双寡头或多寡头垄断。纵观历史,说明在维护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的当口,有人会选择依附外来势力,甚至与之结盟。既然国内外势力都可能结盟,几股外来势力(外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存在默契、结盟的可能,从而形成垄断。可见,王志乐的观点违反了市场规律,否认了人性的弱点的客观存在。 其次,既然承认市场份额集中是垄断的条件,那么集中到一定份额,将形成垄断格局,不是谁说不等于垄断、承诺不会垄断就不垄断。 再次,限制竞争属于政策层面的术语,垄断则是企业的行为,因此谈不上垄断者限制竞争。用文字游戏转换议题,避开垄断一词,用是否限制竞争代替是否形成垄断,从而达到否认垄断的目的,这是一种诡辩手法。 王志乐也承认“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外来威胁而言”。问题在于,王志乐将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视为中国企业,认为中资外资企业之间,即使竞争也不涉及外来威胁。这又回到初始概念上——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既然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推出的结论“不涉及外来威胁”也是错误的。 综合上述,说明外商控股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某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时,会形成对该行业的垄断。按企业占有市场份额判断是否形成垄断,是衡量企业是否垄断市场的必要条件,市场份额大到形成垄断,企业就可以垄断市场,这是市场自身的逻辑,不以谁的意志转移,并为无数垄断案例所证实。摩根斯坦利并购南孚电池就是一典型案例〔5〕,此案将外资企业吞并本土企业的运作手法暴露无遗,不可视而不见。 (三)评王志乐的整合国际资源论 面对外资企业吞并本土企业的事实,王志乐的观点令人惊奇,摘录几段。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关键看你吸纳整合资源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也是看你吸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比如能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历史上一个国家崛起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吸纳国际资源。”“中华民族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她有一种特别的竞争力——反征服征服者的能力,历史上多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最后都融入到中华文化当中了。” 上述观点可简述为:外资企业并购本土企业可提高我国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可将征服者融入中华文化中。王志乐忘了一个常识,外资企业控股中国企业不会变成中国企业,就像狼吃掉羊不会变成羊一样。中国企业卖给外资企业是吸纳整合国际资源这个观点太离奇,与乐凯胶卷卖给柯达,柯达就被我们吸纳整合了一样离奇。的确,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一次次改朝换代,但是,改来改去仍然是中国,这与西方列强殖民不能相提并论。 王志乐先生与龙永图先生似孪生兄弟。这边厢,王志乐说,外资企业并购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卖给外资企业)是“吸纳整合国际资源”。那边厢,龙永图呼吁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应全力争取被国际整合!”〔6〕一时间,忙乎着把家底卖给外国人成为时尚。在这股崇拜外资、依赖外资的思潮冲击下,国退洋进呼声此起彼伏。 凡事都有一个度,引资得当利国利民,引资过度将走向反面,这叫物极必反。 (四)评王志乐的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 王志乐还有一个观点:“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自主创新是自己主导的创新,可以称为自己创新,“自己”泛指国家、本土企业、国人。两种提法的区别在于文字表达方式,本来不必在这上面作文章,可王志乐把自主创新说成不是自己创新!谬之千里,需推敲推敲。 自主指自己作主,自主是较之自己更为广义、抽象的文字表达。王志乐又玩弄文字游戏,得出“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这种完全相反的结论。打个比方,丰田车是日本丰田公司的自主创新,大家会说丰田车是丰田公司或日本人制造的。即使丰田公司去美国投资,开发新产品,申请专利,也是丰田公司的自主创新,或曰自己的创新,不能说这些研究成果不是丰田公司自己的创新。 王志乐谈到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时,认为我国可以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创新,要利用国际资源来创新。不否认,引进外资可以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能依赖外资。这些年的引资实践说明,外资不是仙丹,“市场换技术”是一厢情愿,外商的专利、核心技术不会给我们,卖给我们的大多是陈旧技术,即将淘汰的技术。不过这可以理解,因为外商将核心技术给我们,他们被淘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这不符合资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本土企业完成,因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卖掉了,没有了,谈何自主创新!一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表现为本土企业和国人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表现在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管是否是龙头企业(现在不是龙头不等于将来不是龙头),都应纳入自主创新的视线。因此,国企改革要优先考虑民企参与并购重组,通过制度安排,引导民企介入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不能将民企压制在产业链的低端,让外资企业占据属于本土企业的地盘。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甲乙丙企业在技术、人才等层面上如何竞争,不是政府操办的事。政府的职责是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让本土企业茁壮成长,引导他们走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片天地。 丢掉依赖外资企业创新的幻想,激发国人的智慧,我国就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中国最危险的是腐败,然而腐败带给我们的最大危害是腐败者把国家的经济主权拱手给西方的主子,以换取后半生苟且偷生的一席之地,当下的经济汉奸已经远远超过抗日时的汉奸人数,这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
28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明年稀土出口企业公示 10家外资企业入围
sunapple 2010-12-17 15:21
   2010-12-15  来源 : 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 12 月 15 日讯 就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媒体热炒中国禁止稀土出口之时,中国公布了 2011 年稀土出口企业公示名单,与去年的出口企业名单相比, 2011 年有 10 家外资企业获得了出口资格,这些在 2010 年 9 月份第二批稀土出口名单出现的外资企业的出口资格获得了延续。    商务部 15 日发布通知,对 2011 年的稀土出口企业进行了网上公示,其中包括 4 家流通企业, 18 家内资生产企业,这些与 2010 年的第一批名单保持一致,不过在此之外, 2011 年的名单内新增了 10 家外资企业,其中 9 家已经通过审核,还有一家为 待审核 。这 10 家企业在 2010 年 9 月份商务部发布第二批稀土出口企业的名单时获得了稀土出口资格。商务部通知表示,待审核企业若能在公示期内补齐相关材料,则转为合格企业,否则按不合格处理。    日本、欧美国家最近一直在关注中国何时公布 2011 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不过中国本次公布的只是出口企业名单,并未透露出口配额的数量。    在对名单公示的前一天,中国提高了个别稀土产品的出口关税,明年将其他未相互混合或熔合的稀土金属、钪及钇的出口暂定税率为 25% ;其他氧化稀土的出口暂定税率为 15% 。    按照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政策,获得出口资格的企业将拥有国家颁发的出口配额,并按照配额的数量进行出口。不过,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未获得出口资格的企业花高价从有出口资格的企业购买出口配额的情况。    在今年下半年的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 浪潮中,商务部解释称,这一策略旨在 提高企业经营集中度,减少出口企业数量 。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表示, 中国稀土 资源的储量相对其他国家比较丰富一些,加强管理主要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发展秩序,使资源得到有序的开发和良好的利用,所以外界的一些顾虑大可不必。    中国近年来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在逐渐加强,不过,外资仍通过各种途径绕过管制,获取中国的稀土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者设立外资公司,在中国内地对稀土进行加工,最终将深加工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而加工成自己需要的产品。    相关报道    中国重申稀土出口政策 希望多国 合作加强开采    商务部称将按市场需求尽快发布 2011 年稀土配额    以下是通知原文:    为进一步加强稀土、焦炭出口管理,规范出口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 2011 年稀土出口企业网上公示名单》、《 2011 年焦炭出口企业网上公示名单》予以公示。    一、如有异议,请于 2010 年 12 月 17 日 17 点(以传真收到时间为准)前将书面意见送达商务部外贸司。    二、本次公示仅对名单内企业征求意见,不接受新申报。    三、名单内待审核企业若能在公示期内补齐相关材料,则转为合格企业,否则按不合格处理。    联系单位:外贸司 工业品贸易二处    电话: 010-65197594/65197106 传真: 010-65197434   商 务 部    对外贸易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2011 年稀土出口企业网上公示名单    序号    企业性质    企业名称    合格企业( 31 家)    1   流通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   流通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3   流通    中国有色金属 进出口江苏公司    4   流通    广东广晟有色金属进出口有限公司    5   内资生产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   内资生产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   内资生产    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内资生产    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9   内资生产    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   内资生产    阜宁稀土实业有限公司    11   内资生产    江西 南方 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   内资生产    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    13   内资生产    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    14   内资生产    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15   内资生产    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16   内资生产    徐州金石彭源稀土材料厂    17   内资生产    山东鹏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8   内资生产    内蒙古 包钢 稀土 ( 集团 )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内资生产    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    20   内资生产    内蒙古和发稀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1   内资生产    常熟市盛昌稀土冶炼厂    22   内资生产    乐山盛和稀土科技有限公司    23   外资    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    24   外资    溧阳罗地亚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25   外资    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    26   外资    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    27   外资    包头罗地亚稀土有限公司    28   外资    呼和浩特融信新金属冶炼有限公司    29   外资    包头华信冶炼有限公司    30   外资    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31   外资    宜兴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    待审核企业( 1 家)    1   外资    平远三协稀土冶炼有限公司    (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李贵民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毕业后的出路
Dettem 2010-5-17 19:59
随着中国经济、教育行业的发展,博士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博士毕业后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也越来越多了.但是随着队伍的壮大,也普遍出现了博士待遇逐年降低的情况。2004年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可观的安家费(房子价格低),甚至直接分房子,搞年薪制,副教授待遇等等。那个时期去企业的待遇更是可观,如去长春一汽除了安家费等待遇,还有汽车待遇等等。但是短短5年时间,待遇普遍逐年下降,到了2009年高校承诺给博士毕业生安家费越来越少,只有个别非211,985高校承诺有小部分安家费,但是相对房价来说,这些安家费只够噻牙缝。因此,大量博士弃校从企.当然,随着水涨船高很多私营企业也开始向博士抛绣球,私营企业已诱惑的待遇也吸引了不少博士。还有一批博士选择出国深造或者继续读博士后。 那么博士毕业后去什么单位比好好呢,实际上应该根据个人爱好和职业发展选择就业方向,不过应该更注重发展.短期的利益只能环节短期小问题.只要摆正心态,瞄准方向,凭博士的学习能力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下面针对博士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高校 博士毕业去高校工作的好处是稳定,建议有物质基础的博士可以考虑此出路,当然,真的非常热衷于科研教学工作的博士就不用说了。他们想在科研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人思想真的很崇高,但是,能否坚持到最后,能否实现自己的所想要的价值,真的不好说,还是淡定点好啊。 2 研究所 博士毕业很多人嫌高校待遇差,还嫌企业环境复杂,因此,有一部分人选择去了研究所,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所算是高校和企业的综合体。 3 企业 相对于高校, 企业的待遇,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博士的加入,他们想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校园建设,多数都是富商资助的,看到了当今社会物质的重要性。 4 出国 公务员 其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