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特大地震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特大地震

相关日志

大地震来临的前兆?日本上空弥漫不明恶臭:日本灾难进行时
杨学祥 2020-10-23 18:46
大地震来临的前兆?日本上空弥漫不明恶臭,美籍要员纷纷撤离 2020-10-23 12:04:49 动漫小城 从日本历史记载上看,爆发于1923年的7.9级关东大地震时期,就曾记录过关于不明原因恶臭的文献。根据海外网10月15日报道,自今年6月以来,日本神奈川县多地最先出现了关于恶臭气味的事件报道,而横须贺市县官媒体也对此作出回应,称该恶臭的气味与汽油泄漏的味道几乎一致,而即便当前佩戴口罩仍旧无法隔离气味。 由于当前在日本多个地区已接连出现恶臭气味事件,据相关部门检测,该恶臭气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汽油,但气体的具体分析结果公布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回顾日本历史的文献记载,就曾在关东大地震时期出现过恶臭气味事件,而此次爆发恶臭气味事件的地区也与此前关东大地震受灾地区存在部分重叠。 对于这一恶臭气味,日本研究中心的一名教授表示,这极有可能是大地震来临的预兆。该教授认为,由于地震板块的移动,导致石灰岩出现剥落从而产生几乎相同的恶臭气味。而日本地区正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区域,其地质运动本就相对更为频繁,如今持续时间已有数月的恶臭事件,或极有可能是大地震来临的前兆。 或许因为近期恶臭气味事件的影响,日本民众越发认可大地震来临的说法。而据相关数据统计,近期大量美籍要员纷纷选择撤离日本,而从日本方面的出入境记录来看,从日本前往美国的航班数正在逐步增多。相比于恶臭气味能够通过科学理论进行解释,美籍人员的撤离对日本民间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尽管地震无法被预测,但却可以进行预警,当地震发生之后,距离震源中心100公里的地区将获得提前20秒的预警信息,从而为人员寻找到合适的避难场所。而日本由于长期处于地震影响的环境下,已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地震预警系统,即便在面临强震时也足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民众安全。 此次日本恶臭气味引发的人们对于地震的担忧,但无论如何,在面对地震灾害这一人类遭遇的无法抗衡的自然力量时,只有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才能在关键时刻避免自身受到伤害。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_so/FPKEF6DU0517WJ1G.html https://www.sohu.com/a/426744888_120826545 https://dy.163.com/article/FOVS44ML05313T87.html 日本上空恶臭,俄罗斯海域大量生物死亡,会不会是地震前兆? 风云一点通 俄罗斯远东勘察加半岛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而与此同时,日本东京上空竟然散发出了不明原因的恶臭,这让外界不免感觉该现象可能会与地震活动相关,特别是这两种现象同时发生时,极有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138895 日本灾难进行时:难道预言成真? 早在 2010 年 9 月我就指出,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 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 “ 异常火山 ” 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在日本的 9 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 15391 人被夺去了生命, 8171 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 , 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04 年以来共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 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5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57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西海岸山火失控30余人死亡:证实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热度 1 杨学祥 2020-9-15 11:48
美国西海岸山火失控30余人死亡: 证实 美国的 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中新网2020年9月14日电 综合报道,13日,美国西海岸的数十起山火持续肆虐,尽管当局派出超过3万人奋力抢救,仍难控制火势。截至目前,山火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33人,还有数十人失踪,地方当局预计死亡人数会持续增加,天气转凉是减缓火势的唯一希望。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美国西海岸山火失控30余人死亡 数十万人紧急疏散 2020年09月14日 15:4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宋体   中新网9月14日电 综合报道,13日,美国西海岸的数十起山火持续肆虐,尽管当局派出超过3万人奋力抢救,仍难控制火势。截至目前,山火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33人,还有数十人失踪,地方当局预计死亡人数会持续增加,天气转凉是减缓火势的唯一希望。   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将前往加州视察灾情,他的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抨击特朗普一再否定气候变化,但事实胜于雄辩,并警告这已是迫在眉睫、威胁人们生存的重要议题。 近日,大火所产生的烟雾遮盖住了整个旧金山湾区和北加州大部分地区的上空,使整片天空都变成了橘黄色。图为旧金山金门大桥几乎被烟雾遮蔽。   加州、俄勒冈和华盛顿三州8月初开始出现山火,至今造成至少33人丧命、数十人失踪,另有数以千计民房烧毁,还有多个小镇付诸一炬。   在遭受山火袭击的地区,烧焦的树木和电线杆从烟灰色的灰暗景观中露出来。建筑物被烧毁成为一堆砖、混凝土和金属。汽车停在车道上和路边,车身发黑、内部显现。   国家消防官员说,跨越几个州的大火延烧460万英亩,面积大致相当于康涅狄格州和罗德岛州的总和。   美国国家跨机构消防中心13日表示,大多数野火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尽管阿拉斯加、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也出现了大火。   “超过3万名消防员和支援人员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火灾中。”该中心说。消防当局指出,由于目前许多受灾地区火势仍十分猛烈,消防员难以靠近,相信之后会发现更多罹难者,因此当局已为可能出现大规模伤亡情况做好准备。 美国加州遭遇严重山火。   在灾情严重的俄勒冈州,山火已烧毁约40万公顷土地,超过4万居民撤离家园逃命。州长布朗说,当局已对约50万人发出紧急疏散警示。   尽管这些大火主要在农村和森林地区燃烧,西海岸的主要城市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和波特兰也感受到了影响。   当地时间12日早上,俄勒冈州最大城市波特兰被呛人的浓厚烟尘垄罩,空气质量急剧恶化,令民众健康陷入危机。当地一名37岁男子说:“感觉好像抽了100根香烟,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56岁的市民祖伊和女儿一起逃离波特兰市避难。“我们看到一只小鸟飞在空中,然后突然就掉了下来……我不想也这样死掉,所以决定撤离家园。” 编辑:叶霖嘉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0-09-14/542905.html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已有 2020 次阅读 2017-9-8 08:25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美国灾难,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特大地震, 飓风高潮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 :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杨学祥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已有 255 次阅读 2017-9-7 21:24 |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届时损失较地震更大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06 年的论文中指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流感、特大地震、飓风台风、低温冻害将集中发生,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已有 1498 次阅读 2013-12-24 06:30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杨学祥 人民网旧金山 12 月 21 日 电冰雨、暴雪、洪水以及龙卷风等多重极端天气横扫美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导致至少 2 人死亡。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纽约市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气温连续第二天创纪录,达到21.6摄氏度,刷新1998年同日17.2摄氏度历史纪录。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美国迎历史性暴雪: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450 次阅读 2014-11-21 13:35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灾难严寒暴雪高温干旱点源喷发 推荐到群组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775.html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已有 388 次阅读 2017-9-3 06:01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杨学祥 关键提示: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已有 1858 次阅读 2016-4-25 05:4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3971.html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 1 ,杨学祥 2 (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 摘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表 1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流感、特大地震、飓风、沙尘暴的对应关系 来源: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 (3): 1023~107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47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4843.html 最新资料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1 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7 次和 6 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1977-1999 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3 次、 3 次和 1 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可以称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 2009 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 2004-2018 年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 2000-2030 年的严重低温冻害, 2014-2016 年最热年新纪录。 本次的经济危机正在形成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我在2012年2月20日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2014年8月18日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3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 年7月4日 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2015 年5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2015年5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10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1998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012年2月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1964 年和1974年2月2日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6次强震)。 1964 年3月27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5年,2015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美国灾难持续发展:美国多地遭极端天气侵袭 2014-5-25 13:58 美国灾难持续发展:美国多地遭极端天气侵袭 杨学祥 我在2013年2月指出,美国2012年高温干旱2013年极端天气频发。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2014年4月27日以来,数十个龙卷风横扫美国南方,美国龙卷风遇难人数已上升至26 人。 5月22日,美国多地遭极端天气侵袭,造成2 人受伤,至少12栋房屋被严重毁坏。 美国灾难持续发展。 我在2013年2月指出,美国2012年高温干旱2013年极端天气频发。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2014年4月27日以来,数十个龙卷风横扫美国南方,美国龙卷风遇难人数已上升至26 人。 美国灾难持续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75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86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9224.html 2018年以来,美国先后遭遇极端寒潮、流感、大震 、暴风雪、山火、飓风、新冠疫情等重大灾害的袭击,大自然的能量集中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15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被忽视的警告: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 2020-8-2 18:34
厄尔尼诺正在席卷全球: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2015-11-02 07:08 厄尔尼诺正在席卷全球: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所有迹象都表明,厄尔尼诺回来了,而且这次来得异常凶猛。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水的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这种现象是由信风减弱导致的。正常情况下,信风会将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向西推送到西太平洋。 上一次相似规模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回溯到1997-1998年。当时洪水、火灾、干旱以及其他灾害造成至少3万人死亡,并导致了1000亿的经济损失。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气候项目办公室的一项研究显示,另一次强大的厄尔尼诺发生于1918至1919年间,让大半个印度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并极有可能诱发了当时席卷全球的禽流感。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215263?preview=preview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我们在2006年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事实上,最新资料表明,从1997年开始全球已经停止变暖,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级地震和海啸之后,我国连续18年暖冬结束,冷冬频繁发生;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7次和6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1977-1999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890-1924年、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3次、3次和1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2012年的北京暴雨和2013年的“南旱北涝”证实了“南旱北涝”对应拉马德雷冷位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4912.html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 年至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 ,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6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 。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 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 、1969 、1972 和1976 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 年至1976 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 。 4. 禽流感 1889-1890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其前期的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 。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 流感爆发年有以下六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和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 或峰年M ,m+1 年或M+1 年。 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和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 。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灭活该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和2018年 。 事实上,2009 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和甲型流感暴发,2015 年的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流感爆发问题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999年,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3-6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都将使极地气流减弱,从而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象。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2004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8.5,他们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一个能源动力机制上的预测 。 2003年,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温的冷年。从1951年到2003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 。 2004年10月14日极区日食使厄尔尼诺系数由5.5变为8.5,是2004年厄尔尼诺最终形成的原因,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发生在这次日食之后。我们已经证明,强潮汐可均衡混合中太平洋高温海水与东太平洋低温海水,2004年11月-2005年3月强潮汐将使厄尔尼诺达到高潮。因此,到2005年3月,东太平洋将保持增暖的势头 。观测表明,2004年9月开始的弱暖水过程在2005年2月结束。 反之,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的日食可诱发拉尼娜事件。2005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2,与1998年相同,可诱发一次拉尼娜事件。2005年4月8日的低纬日食使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2005年5月-9月的强潮汐使变冷的海水变得更冷,加速拉尼娜的发生,2005年10月3日的低纬日食使拉尼娜最终形成。这是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在2005年5月以前结束的根据 。观测表明,2005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表现出明显的冷位相特征。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从1951年以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达到-2的年份共有14个,其中9个发生了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为0.64。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有累计特征,没有发生拉尼娜的负值,一定累计到下一次负值,强化下一次的拉尼娜事件。如,1954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累计值为-4(1951-1952年累计值为-3),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中间间隔1953年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单凭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值-1是不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所以,没有连续两次不发生拉尼娜事件的负值出现。这就是能流不灭定理,即一种能量在没发生作用前是不会消失的。200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3,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2005年为-2,累计值为-5 。这是我们预测2005年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 。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模式将受到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这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出现可公度性规律的物理原因,即在周期性的规律中,因其他因素干扰而使某些个别时段该出现的事件没有出现,形成间断性的周期。海温指数的小波变换结果表明 ,在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周期振荡以及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周期振荡所表现出的强弱程度互不相同;具有不同位相的各种周期振荡相互作用时不可能出现很强的厄尔尼诺;强度极强的厄尔尼诺只有在几乎所有周期的震荡都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时才会发生 1982-1983年的主要周期振荡为3-5年,而且在所有周期上均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也表现在所有周期上均为正位相的特点,不同周期的振荡同位相叠加,从而形成了两次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周期叠减法的数据模拟,5年和11年周期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最大的可间断型主周期,受干扰较轻;1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周期有很好的历史对应数据,但易受干扰;2年、3年、4年和19年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较小的可间断型周期,受干扰较重。1997-1998年几乎具有所有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因子的周期特征,所以形成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在所有7个因素的周期中出现了6个(2、3、4、5、11、18年周期),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90%。 事实上,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得到增强。这是本时期低温冻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6.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我们在2006年指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厘米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美国气象部门1月3日警告说,2006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爱德华•阿兰•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由于2006年是海温暖年,拉尼娜现象受到抑制,9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而拉尼娜事件将延后到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厘米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 , 2006 年或2007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2007 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 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和沙尘暴,2008年中国发生罕见低温冻害,2008年末发生太阳黑子谷值,2009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甲型流感暴发, 预测误差是一年 ,因为相关领域2007年太阳黑子估值的预测、2008年厄尔尼诺的预测也都有一年误差。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 ! 参考文献 1.施平。异常寒冬引起科学家关注冰川时代可能再临。中国网。时间:2006 年2 月5 日文章来源:新闻晚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11666.htm 2.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3.杨冬红, 杨学祥. 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 .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地球物理2005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4.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83, 186-188, 404. 5.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6.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7. 7. 奇云. 2005飓风将频频“造访”美国. 大众科技报 .2005年09月08日. http://www.cpst.net.cn/dzkjb/2005/0908/4-1.htm 8.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287. 9.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10(3): 79-86. 10.杨学祥。给中国传统科学留下一片蓝天。2005-11-16光明网-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97 11.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1999,42(6): 732-738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3.林玎, 杨学祥, 杨冬红.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 . 海洋预报. 2005, 22(3): 5-10 14.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等.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 .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8,17 (3): 21~25. 15.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47(4): 616-621. SCI检索文章。 16.新华/路透。今年春夏将再现“拉尼娜”。来源:北京青年报(06/02/04 02:36) http://world.ynet.com/view.jsp?oid=7578495 17.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983.htm https://www.sohu.com/a/39111284_119878
个人分类: 备忘录|1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同的预测:专家预测日本未来或会爆发9.3级大地震
杨学祥 2020-5-8 15:09
相同的预测:专家预测日本未来或会爆发9.3级大地震 关键提示 最近,新华社、共同社、日本经济新闻、路透社等主流媒体报道了一个新闻:日本内阁府最近公布有关日本太平洋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根据预测显示,日本以东的海域将可能会发生9.3级特大地震,地震或将引发近30米高的海啸。其中在2011年因海啸导致核泄露的福岛核电站将有可能再次被海啸袭击。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相关报道 大地震即将袭击日本?专家预测日本未来或会爆发9.3级大地震 2020-05-08 13:50 最近,新华社、共同社、日本经济新闻、路透社等主流媒体报道了一个新闻:日本内阁府最近公布有关日本太平洋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根据预测显示,日本以东的海域将可能会发生9.3级特大地震,地震或将引发近30米高的海啸。其中在2011年因海啸导致核泄露的福岛核电站将有可能再次被海啸袭击。 同时,内阁府还介绍说,当地政府担心会给居民造成不安,要求这份文件不予公开,所以内阁只公开了海啸的可能高度,没有公开可能会波及的范围。 日本为什么要公布未来会发生大地震 不管是中国专家组,还是日本专家组,都表示推断地震发生的概率以及时间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只能根据地震的频率来推测可能会发生的时间。 日本之所以认为最近有可能会发生9级以上大地震,是因为日本在过去每隔300-400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海啸,但由于最近一次是发生在17世纪,距离至今已经有300-400年的历史了,所以日本专家组认为未来发生大海啸的概率非常高。 但是发生地震的概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发生,就好像有人对你说:明天有大概率会下雨,但并不代表明天一定会下雨。 可能你会认为,既然不一定真的会发生,那么日本内阁府还要公布这个消息,引发人们恐慌?事实上,预测地震和预测天气一样,虽然不能100%的准确,但可以让民众提前预防。 人们可以利用地震还没到来的时间,修建抗震等级较高的房子用于避震。学校、公共组织可以组织地震演习;消防局可以为地震可能会引发的火灾、事故坍塌等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救援计划;各政府可以为可能会到来的地震准备应急措施;家庭可以准备末日医药箱,准备一些可能会用到的食物、水、以及医药品。 再者我们知道,内阁府表示福岛核电站有可能会被海啸再次袭击,那么福岛核电站的负责人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准备一些措施应对海啸的袭击,降低海啸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当人们提前知道地震会到来时,会比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损失要少得多,这就是日本为什么要公布未来有可能会发生9级大地震的原因。 9级大地震 地震的形成和板块运动有关。一般是构造型地震,由于地球内部不停地在发生地质运动,导致地壳内会出现坍塌、凹陷等,在此过程中地壳会积蓄较多的力,一旦超过了地壳能够承受的范围,地壳将会积蓄的力释放出来,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震在地球上并不罕见,每年都会发生几百次地震,但大多数地震震级较小,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只有专业的机器才能检测出。 在过去100多年里,全球一共发生了5次以上的超级大地震,其中包括1952年的勘察加地震,1960年的智利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大地震。 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发生了9级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我国汶川地震的30倍。 由地震引发了最高40米的超大海啸,导致日本东北地区遭受到毁灭性破坏。与此同时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了至少1万5千多人死亡,2553人失踪,6152人受伤。另外,东北以及关东地区超过100万户没有粮食和水供应。 此次9级大地震不仅对日本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引起了美国、俄罗斯。夏威夷、墨西哥等地的海啸。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的影响几乎都是世界性的,但在其他地区的伤亡较小,没有震源附近严重。 总结 日本科学家们虽然根据历史地震频率,以及日本本身是个多地震国家,推算出了未来将会发生特大地震。 日本政府公布这一预测,并不是为了引起当地民众恐慌,甚至是撤离日本。而是提醒民众预防地震,积极做好地震即将到来的准备。 事实上,如果应对得当,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死亡人数以及对当地的破坏程度将会大大减少。比如:苏门答腊9.3级大地震死亡了29万多口人,而同样是9级大地震的日本死亡人数为1万5千多人。 https://www.sohu.com/a/393745262_12062685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5 年 7 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我们在 2008 年 5 月 10 日 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7 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2004-2012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 3 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百科知识》等期刊。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https://www.xzbu.com/7/view-2999159.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走在全球科学的前沿:盘点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
杨学祥 2020-4-28 10:14
科学网走在全球科学的前沿:盘点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 杨学祥 在热心博主们的大力支持下,《科学新闻》杂志顺利推出《科学网十周年》特刊。特刊总结了科学网自2007年1月18日上线以来所做的相关工作,回顾了10年来科学网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代表性事件,因版面有限,征集并发表了部分博主在科学网开博的感言寄语、诗词、绘画、摄影等作品。在此编辑部向10年来与我们风雨同舟的广大网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科学网十周年》特刊电子版已经在《科学新闻》网站发布,欢迎网友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039223.html 盘点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科学网走在全球科学的前沿: 准确预测2004-2018年特大地震活跃期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2006年和2008年相继指出,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2010、2011、2012年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013-2018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2018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9-1961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50-1964年发生7次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4次;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04-2012年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2次;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杨德彬, 杨学祥.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地球物理学报,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 287.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杨冬红, 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2009年甲型流感的成功预测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7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表 1 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低温、飓风、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时 期 1890-1924 年 1925-1946 年 1947-1976 年 1977-1999 年 2000-2030 ? 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增暖 低温 增暖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2007 2010-2013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8 1975-1976 2007 2010-2013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和流感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2009 2016 ? 2018 ?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2008 谷年 2014 峰年 2019 谷年?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6 2018? 时 期 1890-1913 年 1914-1944 年 1945-1973 年 1974-1995 年 1996-2020 年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时 期 1956-1970 年 1985~1999 年 2000-2006 中国沙尘暴 频繁年代 稀少年代 增多 时 期 1889-1924 年 1925-1945 年 1946-1977 年 1978-2003 年 2004-2015 年 8.5 级以上地震 6(2) 次 1(1) 次 11(7) 次 0(0) 次 6(6) 次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和沙尘暴,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雨雪冰冻事件,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甲型流感暴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和沙尘暴,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雨雪冰冻事件,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甲型流感暴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9-202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2020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2017年孕育,在2018-2019年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参考文献 1.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 .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 Terrence M. Tumpey,Christopher F. Basler, Patricia V.Aguil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luenzaPandemic Virus , Science. 2005, 310: 77– 80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中的流感爆发。《世界地质:英文版》 2010年第13卷第2期104-107页。 9.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10.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Post。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2014-2016年最热年预测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2014年7月21日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度-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18.6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18.6度向北(南)纬18.6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1997-1998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4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年8月史上最热,都是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最热年预测得到实践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202.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杨冬红,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新冠疫情季节性爆发预测及“全光疗法” 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七种已知的会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中,有四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都呈现季节性,并且似乎与流感的传播方式类似。 该研究的作者表示,目前还无法确定导致COVID-19疾病的SARS-CoV-2冠状病毒是否也会有类似的特点。但是还是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帮助调查员们更好的准备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将要发生的事情。这项研究在《传染性疾病期刊》上发表了。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e48f193056c1 美国一位高级官员周四宣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新冠状病毒很快就会被阳光摧毁,不过这项研究尚未公开,还在等待外部评估。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的科学技术顾问威廉•布莱恩在白宫告诉记者,政府科学家发现紫外线对这种病原体有很强的影响,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认为这种病原体的传播可能会在今年夏天得到缓解。 他说:“迄今为止,我们最引人注目的观察结果是,太阳光线似乎对杀死病毒有强大的作用,无论是在表面还是在空气中。” https://www.sohu.com/a/391053138_114835 我们在2020年3月1日提出了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反季节疗法(全光疗法): 方法之一为增强紫外线消毒,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我们建议用太阳灯和紫外线消毒灯交替连续杀毒,保证医护和患者的环境安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766.html 方法之二,提高室温,采用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治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1157.html 阳光能迅速摧毁新冠病毒,全光疗法得到支持。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是2019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爆发特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345.html 监测数据表明,太阳黑子出现,全球疫情减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041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189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Mw≥8.5级地震18次
杨学祥 2020-4-4 05:52
自189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Mw≥8.5级地震18次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9 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 18.6 年,约为 19 年(见表 2 )。 表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 2025 ?? ?? ? ? 冷位相 冷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又一个地震,等级6.6级,2020年以来第21个6级以上强震 2020-04-03 16:47 在地球上,因为板块运动等各方面原因,常会引发地震自然灾害,1月29日3时10分(当地时间1月28日14时10分)在古巴南部海域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在3月25日,全球又出现了一个大地震,北京时间10点49分,千岛群岛发生7.5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美国夏威夷更是发布了海啸预警。美国海啸预警中心表示,发生于千岛群岛地区的此次地震可能在震源地区引发破坏性海啸。事实上,早在2月13日,千岛群岛就已经发生过7级大地震,连续2次大地震,这表示千岛群岛附近可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1.0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当地震大于6级的时候,就已经属于强震, 而在千岛大地震过后不久,04月01日07时52分在美国爱达荷州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这是该州现代史上最强地震之一。当地居民称有强烈震感,附近7个州居民也表示有震感。 美国爱达荷州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不管是生长边界还是消亡边界,都是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都多地震。 因为该地区本就是山区和森林公园,人口密度低、震中附近人烟稀少,应该不会造成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由于这一地区距离黄石国家公园较近,关于黄石超级火山或将喷发,但是从目前来看,这完全是多虑了! 这已经是2020年年第21个六级以上地震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地球将进入地震多发时期呢?这应该是不会的,2019年同期数据来看,地球共发生了28次6级强震,七级大地震和往年同期相比,也并没有更加频繁。 而且去年和今年地震地区相当部分都是相同的,它们位于板块之间,地震频发,比如瓦努阿图群岛、千岛群岛、秘鲁等,比如瓦努阿图群岛就是位于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澳大利亚板块东边是世界上最活跃地区之一,洛亚蒂群岛和瓦努阿图群岛正位于最活跃地区中心,而秘鲁则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界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地震的矩震级Mw大于8级的大地震。在某一段时间内(大约为20年),这种8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以往,而且相伴有若干次9级左右的地震,他称之为地震活动高潮。而在地震活动高潮之外,8级以上地震发生较少甚至不发生。 自2001年智利发生Mw8.4级地震以来,全球共发生Mw≥8的地震17次。同样,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自1950年西藏察隅Mw8.6级地震开始,至1965年阿留申Mw8.6级地震结束,16年内发生Mw≥8级的地震13次。 全球大地震的Mw-T图。Mw即为震级,竖轴表示;T为横轴,表示时间,几个框圈出来的段表示地震活动高潮。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来,在这些时间段强震确实多发,而且包含若干个9级左右的超强地震 而在地震活动高潮之后,地震平静期是孕震系统应力整体增长的阶段,当系统进入高应力状态后,强震成组发生。当强震高潮结束时,孕震系统总体平均应力恢复到初始的低应力状态,并在边界动力作用下继续积累应力,进而进入下一个轮回活动状态。除了时间上平静、活跃相交替的活动外,每一个活跃期均有其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 邓起东院士认为,地球2017年将会结束地震活动高潮,然后进入地震平静期,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地震活动高潮最晚也会在2020年左右结束。 总之,全球地震活动高潮期是以一次或多次9级地震作为标志,8级以上地震发生频率较往常有一定升高。 而我们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则是以一次或多次7.5级以上地震作为标志,6.5级地震发生的次数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高潮期之外不发生强震,也非高潮期的强震只发生在某个地区,仅仅表示在某一时期的某个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稍高一点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来说,2020年极端自然灾害增加,希望大家也可以多注意安全。 https://www.sohu.com/a/385338080_12037913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杨学祥 2020-4-3 09:28
无题 大震过后新冠来, 超级灾害定兴衰。 我寄希望与明日, 紫外灭毒扫尘埃。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个人分类: 诗词|1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肺炎爆发再次验证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 2020-2-12 14:52
新冠肺炎爆发再次验证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此后,湖北武汉等地陆续关闭火车站等交通枢纽。 截至1月23日晚23点,已有 湖北武汉、鄂州、黄冈、赤壁、仙桃、枝江、潜江 7个地区“封城”:这意味着在这个非常时期,如果上述7个城市的市民故意逃避当地政府的疫情监管,恶意逃离所在的城市,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002-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 2012-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登革热病毒和肠道病毒EV-D68爆发。 2019-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 为什么多种病毒频繁爆发? 表1 世界历次大规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黑子*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极小值 1900- H3N8 EI 英国 冷位相 极小值 1918#- H1N1 SI 美国 冷位相 极大值 1957- H2N2 亚洲流感 贵州 冷位相 极大值 1968- H3N2 香港流感 香港 冷位相 极大值 1977- 新H1N1 EII 俄罗斯 边界 极小值 1997- H5N1 Al 香港 未大爆发 1999- H9N2 Al 中国 未大爆发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极大值 2004- H5N1 Al 越南 未大爆发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美国 冷位相 极小值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症 中东 冷位相 极大值 2015* MERS 中东呼吸综合症 韩国 冷位相 极大值 2020 * 2019-nCoV 新冠肺炎 中国 冷位相 极小值 注:带*号两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从表1中可以看到,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爆发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太阳黑子极值有关。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4次8.5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流感大流行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见表1); 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见表2); 冠状病毒也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见表1)。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英文简写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强震(见表2),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5231.html 参考文献 1.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 .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10.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Post。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7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903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34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2014-2016年 和2032-3034年最热,2023-2025年最冷
杨学祥 2020-1-19 06:06
2014-2016 年 和 2032-3034 年最热, 2023-2025 年最冷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 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没有发生 8.5 级特大地震有关。我们称之为最热年发生三要素。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我们称之为最冷年发生三要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和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也是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因为 2004 、 2005 、 2007 、 2010 、 2011 、 2012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地震,而 2013 年没有发生。 我们在 2014 年 7 月 20 日指出, 2013 年的最热年是 2014 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 2014 年不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 2013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早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我们就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2033-2034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基本结束, 2032-2034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这三大因素将导致创纪录的最热年发生。 2019 年最热年预测落空,证实了三大因素的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47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4733.html 相关报道: 根据 WSG 最新提供的 1948-202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 2020-204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 2010-2040 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2010-2040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 2011-2012 、 2015 、 2018 、 2022 、 2029-2030 、 2033 、 2036-2037 、 2040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 2010 、 2013 、 2016 、 2019 、 2023-2024 、 2028 、 2031 、 2034 、 2038 年。 WSG 计算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的可靠性可以从 2010 年的拉尼娜预测得到证实。原计算值为 -1 ,发生拉尼娜的可能性不大;新计算值为 -3 ,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最大,这被实践所证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64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2454.html 2010-2040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 2011-2012 、 2015 、 2018 、 2022 、 2029-2030 、 2033 、 2036-2037 、 2040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 2010 、 2013 、 2016 、 2019 、 2023-2024 、 2028 、 2031 、 2034 、 2038 年。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12/1763767.shtml 准确预测:2015年史上第二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最热年生成 已有 1609 次阅读 2016-1-14 20:20 | 准确预测: 2015 年史上第二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最热年生成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1 月 12 日,中国气象局发布《 2015 年中国气候公报》。监测数据显示, 2015 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 135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 2015 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异常偏暖,厄尔尼诺事件继续发展。截至 12 月,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累计海温指数已达 23.0 ℃,为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成为历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http://news.163.com/16/0112/11/BD4JLDL500014SEH.html http://news.sohu.com/20160113/n434328634.shtml 一、预测: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指出, 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7 月 15 日指出,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 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 。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 1951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2 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 1982 年到 1983 年事件,以及 1997 年到 1998 年事件,都处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 12 月 25 日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 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 2015 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705.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二、预测: 2015 年比 2014 年更热 2015 年 07 月 23 日广州日报报道,美国政府机构今年初发布报告显示, 2014 年是全球有气温统计以来的“最热年”。不过,这一纪录有望在 2015 年再次被刷新。但这一纪录也不会保持太久。科学家们预计, 2016 年将成为下一个“最热年”。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ul/2015/07-23/7422305.shtml 事实上,我们在 2008 年、 2012 年、 2014 年、 2015 年最早提出了 2014-2016 年最热年的预测。 我们早在 2008 年就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2014 年最热年预测: 2014 年 2 月以来,美国、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或科学家纷纷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而造成气候异常。更有科学家称,今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02/073029846564.shtml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指出,准备迎接最热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 ,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和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也是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因为 2004 、 2005 、 2007 、 2010 、 2011 、 2012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地震,而 2013 年没有发生。 我们在 2014 年 7 月 20 日指出, 2013 年的最热年是 2014 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 2014 年不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 2013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2015 年最热年预测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OAA )的气候科学家 2015 年 3 月 12 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再次到来, 2015 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http://news.163.com/15/0313/14/AKJHR1E600014SEH.html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5-03/15/c_1114640762.htm 早在 2015 年 1 月 23 日我们就指出,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早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我们就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三、结论 气候变化具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周期,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不能解释气候变化的波动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能使海洋温度发生改变的因素有五个: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地球接受太阳热能的轨道因素、强潮汐和强震对海水的搅动和混合、冰川消长引发的地球等位面变化产生的洋流和气流的定向运动。具体表现在作者在 1996 年以来提出的“海底藏冷效应”、“海洋锅炉效应”、 2000 年 Keeling 提出的“强潮汐调温效应”、 2002 年郭增建提出的“深海巨震调温效应”、作者 2008 年提出的月亮赤纬角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为 1800 、 200 、 55 、 18.6 年。 在 15-17 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从长期周期来看,全球变暖还能持续 400 年, 3100 年将进入变冷高峰。 目前也处于 200 年周期的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55 年周期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8.6 年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6 年前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月亮赤纬角由 1995-1997 年的最小值时期变为 2005-2007 年的最大值时期( 1997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 2007 年、 2010 年最强的拉尼娜事件也是重要原因,见:杨冬红等, 2008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 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两年出现最热年记录,关键在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导致的潮汐南北震荡的振幅减少三分之一,使海洋表面变暖,降低了海洋对大气的冷却作用。 2015 年厄尔尼诺强度低于 1997 年的原因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抑制了厄尔尼诺,具体表现在 2015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增大,没有像 1997 年 9 月那样异常减少导致厄尔尼诺强度最强。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达到最大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566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85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23(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4.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410.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美地震正在增强
杨学祥 2020-1-8 05:54
北美地震正在增强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9 2020-01-08 03:11:36 -5.15 151.20 130 新不列颠岛地区 4.1 2020-01-08 01:09:37 28.21 104.93 12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 3.8 2020-01-07 22:09:42 38.45 100.47 17 甘肃张掖市肃南县 5.6 2020-01-07 19:18:42 17.95 -66.70 10 波多黎各附近海域 6.5 2020-01-07 16:24:26 17.90 -66.85 10 波多黎各附近海域 6.3 2020-01-07 14:05:18 2.37 96.3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5.2 2020-01-07 12:31:51 80.15 -0.11 20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北部海域 3.0 2020-01-07 04:25:04 38.82 88.68 13 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 3.7 2020-01-06 22:21:25 37.45 112.34 8 山西晋中市祁县 5.7 2020-01-06 18:32:18 17.86 -66.72 10 波多黎各附近海域 4.6 2020-01-06 14:53:56 23.40 120.29 10 台湾嘉义县 3.0 2020-01-06 13:35:50 37.92 113.11 5 山西晋中市寿阳县 5.3 2020-01-06 09:29:19 0.24 -16.97 10 阿森松岛以北海域 3.6 2020-01-05 21:16:47 30.01 85.61 8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 3.6 2020-01-05 21:14:01 30.07 85.55 8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 3.1 2020-01-05 15:31:51 41.23 83.78 13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3.2 2020-01-05 15:30:49 41.19 83.73 9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5.5 2020-01-05 12:40:41 16.30 -94.50 10 墨西哥 3.5 2020-01-05 06:55:37 22.07 113.85 12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海域 3.3 2020-01-04 21:56:26 38.76 100.89 13 甘肃张掖市山丹县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4 2020-01-03 23:28:54 11.75 -86.27 110 尼加拉瓜 5.6 2020-01-03 02:23:51 35.80 141.30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1 2020-01-02 21:41:32 -9.68 159.85 40 所罗门群岛 5.3 2020-01-02 19:25:03 -5.70 125.00 10 印尼班达海 5.5 2020-01-02 12:29:07 34.05 60.33 10 伊朗 3.2 2020-01-02 10:09:46 39.54 77.03 19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2 2020-01-02 04:43:39 31.66 93.36 7 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 3.3 2020-01-01 11:59:15 38.24 75.95 15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4.3 2020-01-01 11:01:57 29.02 105.01 21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 4.7 2020-01-01 03:10:10 24.06 121.73 13 台湾花莲县海域 3.4 2020-01-01 02:48:22 29.49 104.53 9 四川自贡市荣县 3.4 2019-12-31 12:05:10 35.74 95.18 9 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 5.1 2019-12-31 01:50:01 35.51 74.65 30 克什米尔地区 5.5 2019-12-31 01:18:59 35.65 74.55 30 克什米尔地区 5.1 2019-12-30 21:49:46 27.50 56.59 10 伊朗南部 3.4 2019-12-30 16:27:48 43.32 83.93 18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 3.1 2019-12-30 09:24:57 29.52 104.55 14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3.7 2019-12-30 08:52:29 35.77 77.60 21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9-12-30 03:54:59 44.93 85.48 20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 5.0 2019-12-29 17:12:13 4.72 125.56 10 印尼塔劳群岛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4 2020-01-03 23:28:54 11.75 -86.27 110 尼加拉瓜 5.6 2020-01-03 02:23:51 35.80 141.30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1 2020-01-02 21:41:32 -9.68 159.85 40 所罗门群岛 5.3 2020-01-02 19:25:03 -5.70 125.00 10 印尼班达海 5.5 2020-01-02 12:29:07 34.05 60.33 10 伊朗 3.2 2020-01-02 10:09:46 39.54 77.03 19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2 2020-01-02 04:43:39 31.66 93.36 7 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 3.3 2020-01-01 11:59:15 38.24 75.95 15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4.3 2020-01-01 11:01:57 29.02 105.01 21 四川自贡市富顺县 4.7 2020-01-01 03:10:10 24.06 121.73 13 台湾花莲县海域 3.4 2020-01-01 02:48:22 29.49 104.53 9 四川自贡市荣县 3.4 2019-12-31 12:05:10 35.74 95.18 9 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 5.1 2019-12-31 01:50:01 35.51 74.65 30 克什米尔地区 5.5 2019-12-31 01:18:59 35.65 74.55 30 克什米尔地区 5.1 2019-12-30 21:49:46 27.50 56.59 10 伊朗南部 3.4 2019-12-30 16:27:48 43.32 83.93 18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 3.1 2019-12-30 09:24:57 29.52 104.55 14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3.7 2019-12-30 08:52:29 35.77 77.60 21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9-12-30 03:54:59 44.93 85.48 20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 5.0 2019-12-29 17:12:13 4.72 125.56 10 印尼塔劳群岛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8 2019-12-29 08:47:12 28.43 104.88 15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4 2019-12-29 06:29:34 38.95 74.79 1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0 2019-12-29 01:07:19 39.81 77.16 18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2 2019-12-29 00:42:40 39.82 77.19 17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2.9 2019-12-28 21:08:15 34.78 118.09 0 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塌陷) 3.1 2019-12-28 17:54:40 43.38 83.91 10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 3.9 2019-12-28 08:08:45 38.49 90.19 10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 3.7 2019-12-27 03:24:56 32.28 105.00 12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 3.8 2019-12-27 01:47:08 39.55 95.49 10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 5.3 2019-12-27 01:13:50 58.70 159.00 10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 3.2 2019-12-26 18:45:16 28.42 104.82 8 四川宜宾市珙县 4.9 2019-12-26 18:36:34 30.87 113.40 10 湖北孝感市应城市 3.0 2019-12-26 12:12:21 25.68 99.68 9 云南大理州漾濞县 5.7 2019-12-26 04:20:13 -25.35 -115.96 10 东太平洋海岭南部 3.1 2019-12-25 23:37:17 39.93 104.33 1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2 2019-12-25 11:35:55 50.60 -130.05 10 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5.7 2019-12-25 03:19:05 3.41 -74.08 20 哥伦比亚 5.8 2019-12-25 03:03:53 3.30 -74.10 20 哥伦比亚 6.0 2019-12-25 00:43:32 -26.90 -63.45 560 阿根廷 6.0 2019-12-24 04:56:25 50.50 -129.66 10 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9 2019-12-24 03:49:45 50.62 -129.81 10 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5.5 2019-12-24 03:13:26 50.57 -129.72 10 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5.4 2019-12-24 00:19:07 55.73 162.21 10 堪察加东岸近海 5.6 2019-12-23 23:47:58 13.90 -92.82 10 危地马拉沿岸近海 5.7 2019-12-23 14:33:40 11.51 141.75 30 加罗林群岛地区 3.1 2019-12-23 06:03:46 36.39 79.31 10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3.3 2019-12-23 02:44:02 39.85 117.33 10 天津蓟州区 3.3 2019-12-23 01:43:16 22.96 117.80 11 台湾海峡南部 3.1 2019-12-22 04:39:28 36.16 98.93 10 青海海西州都兰县 3.0 2019-12-22 00:01:29 29.99 103.21 28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 3.2 2019-12-21 15:35:30 29.49 104.54 12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6.4 2019-12-20 19:39:54 36.50 70.60 200 阿富汗 3.3 2019-12-20 08:52:03 29.50 104.54 13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4.4 2019-12-20 06:16:26 34.86 79.88 10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5.4 2019-12-19 23:25:59 1.75 8.15 10 非洲西北部南岸远海 5.7 2019-12-19 20:35:33 13.70 -91.26 30 危地马拉沿岸近海 4.6 2019-12-19 20:07:53 32.47 87.23 10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 5.4 2019-12-19 19:55:32 18.56 145.64 190 马里亚纳群岛 5.1 2019-12-19 14:21:33 40.49 142.12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2 2019-12-19 13:39:17 41.02 83.60 16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近期地震可能填补北美特大地震空区 已有 1788 次阅读 2018-8-22 21:33 近期地震可能填补北美特大地震空区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一、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特大地震的位置比较 图 1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的 7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图 2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的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北美洲( 3 次)、中国内陆( 1 次)和东北亚( 2 次),在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东北亚( 1 次)和印尼苏门答腊( 4 次),填补了印尼的特大地震空白,形成北美洲的特大地震空区。新西兰空区依然存在, 4 次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特大地震证实地震空区理论预测的有效性。 二、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特大地震的相关条件比较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杨冬红等, 2006 )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06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 2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到2020年1月8日为止,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相关理论得到证实。 2013 年的统计数据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2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 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三、 1890-2012 年特大地震的四大统计特征 统计表明,全球特大地震具有以下统计特征: 其一、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OD )冷位相时期。 其二,集中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或最小值时期; 其三、集中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 其四、集中发生在低温时期之前,高温时期之后(见表 2 和表 3 )。 表 3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四、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相关条件 2016-2018 年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 2016-2018 年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 2016-2017 年将要发生极强拉尼娜, 2018-2019 年将要发生强厄尔尼诺。 多种因素叠加,决定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五、相关地球物理机制 月亮赤纬角变化导致的地球潮汐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3204.html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消长和海平面升降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67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99.html 六、结论 根据特大地震的四大统计特征和目前的相关条件,类似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88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4.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等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4): 616~621 。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5. 李家林 , 张元东 .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 1993, (3): 32-37. 6. 杜品仁 .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4, 37 ( 3 ) : 362-369. 7. 胡辉 , 赵洪声 , 和宏伟 .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2003, ( 4 ) :49-55 8.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9.Métivier, 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10.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06, 21(3): 1023~1072 1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597.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大地震次数国家排行表和月份排行表
杨学祥 2019-12-11 16:43
特大地震次数国家排行表和月份排行表 杨学祥, 杨冬红 表1 869-2012年8.5级地震次数国家排行榜 国家 次数 智利 12 印尼 7 日本 6 美国 4 俄罗斯 4 秘鲁 2 中国 2 孟加拉 1 葡萄牙 1 墨西哥 1 厄瓜多尔 1 秘鲁 1 表2 869-2012年8.5级以上地震次数月份排行榜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数 次数 2 6 8 2 1 1 2 3 1 5 6 4 41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如何在特大地震中生存?
杨学祥 2019-12-11 14:02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如何在特大地震中生存?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中国地大物博,高山盆地,平原丘陵,样样俱全,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地震灾害,都有迁徙躲避和预防回转的余地。例如,在小冰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东部;在温暖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中国都城东西南北迁移就是证据。 日本是太平洋中的岛国,地形狭窄,地貌单一。在特大地震频繁发生的条件下,处境艰难,没有和睦的邻国关系,就无法独善其身。 图1 1700年中国温度波动趋势图 表1 日本869-2011年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气候特征 震级 1 869-07-09 日本东北海 温暖期 8.9 2 1361-08-03 日本四国 小冰期 8.5 3 1611-12-02 日本北海道 小冰期 8.9 4 1707-10-28 日本四国 小冰期 8.7 5 1896-06-15 日本宫城县三 温暖期 8.5 6 2011-03-11 日本东海大地震 温暖期 9.0 表 2 中国 M≥8.0 地震基本信息表(部分为推算震级) 序号 发震时间 地名(部分为古地名) 地域特征 震级 气候特征 01 1303-09-17 山西 赵城、洪洞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2 1556-01-23 陕西 华县 边界 8 小冰期 03 1604-12-19 福建 泉州海外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4 1668-07-25 山东 郯城、莒县 中国东部 81/2 小冰期 05 1679-09-02 河北 三河、平谷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6 1739-01-03 宁夏 银川、平罗 边界 8 小冰期 07 1833-09-06 云南 嵩明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08 1902-08-22 新疆 阿图什 中国西部 81/4 温暖期 09 1906-12-23 新疆 玛纳斯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0 1920-06-05 台湾 花莲海外 台湾地区 8 温暖期 11 1920-12-16 宁夏 海原 中国西部 81/2 温暖期 12 1927-05-23 甘肃 古浪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3 1931-08-11 新疆 富蕴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4 1950-08-15 西藏 察隅 中国西部 81/2 温暖期 15 1951-11-18 西藏 当雄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6 1972-01-25 台湾 新港东 海中 台湾地区 8 温暖期 17 2001-11-14 新疆 若羌、青海交界 中国西部 8.1 温暖期 18 2008-05-12 四川 汶川县 中国西部 8.0 温暖期 (资料来源科学出版社 1977 年出版的《地震学基础》第 9 ~ 10 页,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地震目录, CEIC.ac.cn 制 file:///D:/E/53887ed947f1201c6d1b3a91/%E6%88%91%E5%9B%BD8%E7%BA%A7%E5%9C%B0%E9%9C%87.mht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如何在特大地震中生存?
杨学祥 2019-12-11 13:44
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如何在特大地震中生存?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中国地大物博,高山盆地,平原丘陵,样样俱全,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地震灾害,都有迁徙躲避和预防回转的余地。例如,在小冰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东部;在温暖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中国都城东西南北迁移就是证据。 日本是太平洋中的岛国,地形狭窄,地貌单一。在特大地震频繁发生的条件下,处境艰难,没有和睦的邻国关系,就无法独善其身。 图1 1700年中国温度波动趋势图 表1 日本869-2011年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气候特征 震级 1 869-07-09 日本东北海 温暖期 8.9 2 1361-08-03 日本四国 小冰期 8.5 3 1611-12-02 日本北海道 小冰期 8.9 4 1707-10-28 日本四国 小冰期 8.7 5 1896-06-15 日本宫城县三 温暖期 8.5 6 2011-03-11 日本东海大地震 温暖期 9.0 表 2 中国 M≥8.0 地震基本信息表(部分为推算震级) 序号 发震时间 地名(部分为古地名) 地域特征 震级 气候特征 01 1303-09-17 山西 赵城、洪洞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2 1556-01-23 陕西 华县 边界 8 小冰期 03 1604-12-19 福建 泉州海外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4 1668-07-25 山东 郯城、莒县 中国东部 81/2 小冰期 05 1679-09-02 河北 三河、平谷 中国东部 8 小冰期 06 1739-01-03 宁夏 银川、平罗 边界 8 小冰期 07 1833-09-06 云南 嵩明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08 1902-08-22 新疆 阿图什 中国西部 81/4 温暖期 09 1906-12-23 新疆 玛纳斯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0 1920-06-05 台湾 花莲海外 台湾地区 8 温暖期 11 1920-12-16 宁夏 海原 中国西部 81/2 温暖期 12 1927-05-23 甘肃 古浪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3 1931-08-11 新疆 富蕴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4 1950-08-15 西藏 察隅 中国西部 81/2 温暖期 15 1951-11-18 西藏 当雄 中国西部 8 温暖期 16 1972-01-25 台湾 新港东 海中 台湾地区 8 温暖期 17 2001-11-14 新疆 若羌、青海交界 中国西部 8.1 温暖期 18 2008-05-12 四川 汶川县 中国西部 8.0 温暖期 (资料来源科学出版社 1977 年出版的《地震学基础》第 9 ~ 10 页,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地震目录, CEIC.ac.cn 制 file:///D:/E/53887ed947f1201c6d1b3a91/%E6%88%91%E5%9B%BD8%E7%BA%A7%E5%9C%B0%E9%9C%87.mht 相关报道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 hackhase 公众号天香雅阁,2019公务员资料,电影及名著等 中国历史上强度较大的地震,以及在人类认识地震,预测和抗御地震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地震。 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大地震: 1、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556年,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特大地震之一。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 ,故称为华县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 2.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大地震(死亡人数达5万余人)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级为8.5级,极震区位于山东省郯城、临沭、莒县一带,震中位置为北纬34.8°、东经118.5°(临沭县干沟渊村),极震区烈度达Ⅻ度。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部一次最强烈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 3.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达28.82万人)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4.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鼓浪大地震(死亡人数达4.1万余人) 古浪地震是指甘肃省古浪县发生的地震。古浪属于地震频发地带,在20世纪该地共发生3次有影响、记载的地震。1927年5月23日06时32分47秒,在中国甘肃省古浪县西北的水峡口一带(震中位置:37.60N,102.80E)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极震区主要分布在古浪县城及其周围,双塔,水峡口,沈家窝铺,冬青顶一线,古城,张义堡等地区。区内窑洞全塌,房屋倒塌9/10以上。仅有300户之古浪县城,房屋颓倒无遗,压死男女700余人;城郊杨家瓦庄村旁的东川滑坡,长达1.5公里,覆压山下村庄,全县城乡死亡41471人。 5.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镇地震(死亡人数达6800余人)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在四川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 6.1966年3月邢台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064人)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37度32分,东经115度03分)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中国总理周恩来三赴震区,百姓的苦难使他落泪,他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7.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地震(死亡人数达2041人)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 8.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达242,769人)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9.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死亡人数达738人)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和21时15分,澜沧县境内和耿马县与沧源县交界处,分别发生7.6级和7.2级地震。澜沧、耿马和沧源三县的十几个乡镇受灾最重,共死亡738人,重伤3491人,轻伤977人,房屋倒塌41.2万间,严重损坏70.4万间。地震造成地裂缝、山体滑坡、滑塌和土液化。地裂缝宽度达4-5米,最长的达几公里。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多处可见。公路路面产生鼓包、张裂或路基失效。长达10公里的国防公路路面被滚石掩埋,并覆盖了路过的汽车和行人。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大地震(死亡人数达69227人)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每次大地震灾难,都将有无数人伤亡,为逝去的灵魂默哀,愿世界没有灾难! https://zhuanlan.zhihu.com/p/79131343 表 1 中国历朝历代气候变化与都城在中国东部和西部交替迁移 年代 朝代 都城 都城所在地 气候条件 约前 21-16 世纪 夏 阳城 河南登封 夏商暖期 约前 16-1066 年 商 毫 - 殷 河南郑州 - 河南安阳 夏商暖期 约前 1066-771 西周 镐京 陕西西安 西周冷期 约前 770-256 东周 洛邑 河南洛阳 前 221-206 秦 咸阳 陕西咸阳 秦汉暖期 前 206- 公元 23 西汉 长安 陕西西安 秦汉暖期 25-220 东汉 洛阳 河南洛阳 秦汉暖期 222-581 吴国、东晋南朝 建康 江苏南京 魏晋南北 朝冷期 581-907 隋唐 长安 陕西西安 隋唐暖期 960-1127 北宋 东京 河南开封 两宋冷期 1127-1279 南宋 临安 浙江杭州 两宋冷期 1038-1227 西夏 兴庆 宁夏银川 1115-1234 金朝 会宁 - 燕京 黑龙江阿城 - 北京 金元暖期 1279-1360 元朝 大都 北京 金元暖期 1368-1644 明朝 南京 - 北京 江苏南京 - 河北北京 明清冷期 1644-1911 清朝 北京 北京 明清冷期 中国朝代更迭和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都变迁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几个时期。谭其骧先生划分为中原期与近海期。扬程、殷墟、长安、洛阳、开封等都在中原地区,所以称为中原区;杭州、南京、北京等均在前期都城之东,且距海不远,顾名东移近海。 李传永先生认为,可将中国历代都城变迁分成三个时期,即:以殷墟为代表的三河期一长安为代表的盆时期和以北京为代表的东移近海期。 所谓三河时期,是指自三皇五帝至商末,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尤其是三河地带。汉代时称河东、河内和河南郡为三河。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北部、中部及山西南部地区。三河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便于游牧、游农和迁徙。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一致,所以都城长期在这一地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铜铁金属广泛应用,军事进攻能力增强,国都关系国家存亡。自然条件优越和军事防守安全就成为迁都关中、伊洛两个盆地达 1000 多年的理由。 后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南各地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中心也随之东移。北宋以后我国都城则在东部近海。特别是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三大地区之枢纽,又有河海漕运沟通江南,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成为东移近海时期的代表。 https://wenku.baidu.com/view/205cf21fa76e58fafab003a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48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极值
杨学祥 2019-11-29 06:39
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极值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我们在2016年6月13日指出,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在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1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6927.html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开始逐步上升。”报告称,南美和阿拉斯加沿海山区的冰川融化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南亚的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最大。 http://news.163.com/10/1208/14/6NCUCV3V00014JB5.html 2011年04月10日东方早报报道,近期,关于世界冰川、冰原融化加速的研究报告在英国、美国陆续出炉,其暗示的淡水危机与海平面上升再次向人类敲响生存警钟。日前,英国《独立报》援引以英国为首的研究报告称,近30年部分山地冰川的融化速度比过去350年要快100倍。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1_04/10/5646596_0.shtml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气候科学最新报告称,一个概率预报系统预计,2018年至2022年是一个异常“温暖”的时期,极端温度出现的可能性将会上升。 研究团队对2018年至2022年的预测表明,由自然变率导致的气候变暖,将暂时强化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导致极端温度出现的可能性上升。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2013年到2017年曾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而今年的观察显示,2018年可能才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2018年3月国家海洋局发布《201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将1993—2011年定为常年时段,简称常年)高58毫米,比2016年低24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中国沿海近6年的海平面均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 2017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42毫米、23毫米、66毫米和100毫米。与2016年相比,渤海、黄海和东海均下降,降幅分别为32毫米、43毫米和49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28毫米。 众所周知,大部分人类生活在海拔不到200米的沿海地区,量变的不断积累很可能会引发质变,一旦海平面不可逆转的上升将带来灾难性的的后果。 根据中国及周边地区海平面上升1-800米淹没地区示意图。我们看到在50米时,包括北京、天津的华北平原大部和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已经沉没在大海之中。(数据显示南北两极冰川全部融化,那么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70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868.html 事实上,冰川融化不仅仅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淡水危机,而且能通过地壳均衡加剧特大地震的频繁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冰川地壳均衡运动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表 1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地球自转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年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2023-2025 年 发生概率增大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特大地震频繁发生 表1显示,伴随全球变暖增强,特大地震的强度和次数也逐渐增强和增多。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4次,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7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截止时间为2012年),由于本轮全球变暖规模历史空前,2023-2025年至少还将发生2-3次特大地震。 经过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期的地震间歇期能量积累,2023-2025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时期,可能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2564.html 我们在 2008-6-1 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 2001 年到 2008 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 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 2 次,其他地区 2 次(见表 1 )。 表2 2001-2008 年 8 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 Ms )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 2010 年 2 月 27 日 发生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发生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2015 年 5 月 30 日 日本发生 8.1 级地震,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06, 21(3): 1023~1072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22:359-374. 6.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2007a,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a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9.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 . .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10.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64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9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在被证实的预测:台风地震火山通力合作?日本如今祸不单行了
杨学祥 2019-10-16 14:28
正在被证实的预测:台风地震火山通力合作?日本如今祸不单行了 关键提示: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我在 2010 年 9 月 22 日 指出,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 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2019年10月12日日本地震、火山、台风同时爆发,未来更大的地震不可避免。我的判断正在得到实践的证实。 相关报道 台风地震火山通力合作?日本如今祸不单行了:又向海沟移动50米 渣女影视 今天12:15 10月15日,据海外网引援路透社报道,日本本土又遭受台风席卷,按往常来看台风对于日本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了,但此次“海贝思”却不同凡响,可谓是60年难得一遇,并且给日本带来了强降水量,静冈县、神奈川县、埼玉县等东部六县将出现特大暴雨,最终导致日本当地20条河流决堤,77条河流发生漫堤现象,撤离当地民众高达300万人次,目前已造成将近50人死亡失踪。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海贝思”来临之前,日本各地天空瞬间变成紫红色,宛如是打开了“地狱之门”,似乎在警告日本民众将会有一场灾难来临,结果话音刚落,日本千叶县南部就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虽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还是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破坏,无独有偶日本九州鹿儿岛樱岛火山也引起了喷发,似乎这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台风地震火山通力合作! 三大灾难同时降临,日本当局派出了2.7万警力,对受灾地区展开救援,但由于天气等恶劣因素所在,目前救援情况不容乐观。据日本救援部高级官员表示,这场台风可是60年难得一遇,包括其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比先前台风“飞燕”来得更加强悍,而台风带来强降雨量才是最为可怕,如果造成泥石流等情况,那将是一场毁灭性灾害,连同最新投放新干线都毁于一旦了。 除此之外,外界一直都传出日本毁灭说法,那就是未来日本板块将会滑入马里亚纳海沟,而根据记载数据来看,目前日本又向海沟方面移动了50米,要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可是全球最深处,一旦日本板块滑入那谁也无法拯救。同时,日本近些年来天灾频频,正是寓意着日本所在板块已进入活跃期,根据欧洲地质学家预测来看,未来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会频繁发生在日本本土! https://www.360kuai.com/pc/9ab4fba93a601a173?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54 地震、台风同时爆发后,日本出现更大危机,联合国拒绝援助 七秒钟的拥抱 今天11:07 文|铁血君 日本气象台报道:17级强台风“海贝思”于10月12日晚7点在日本静冈县登陆,目前已造成44人死亡,14人下落不明,多座城市被洪水淹没,40多万民众断电、700多万人被迫搬离。 据悉,“海贝思”是日本近60年来所遭遇到的最强台风,破坏力之强也是今年罕见。所谓祸不单行,在“海贝思”登陆前几个小时,日本千叶县发生5.7级地震,伤亡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几乎在地震发生的同时,日本九州鹿儿岛樱岛火山爆发。 同一天内,日本接连遭遇火山爆发、地震、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让日本灾区民众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尤其是在台风登陆前,日本天空全部变成罕见的紫红色。如果是平时,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漂亮、浪漫,但在台风、地震、火山同时爆发的情况下,这诡异的紫红色更像是世界末日来临的预兆。 不过火山、地震、海峡都不是最危险的。东京电力公司消息,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异常情况,核电站箱处降水量超过1米,极有可能发生泄漏事故。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事故至今还让人印象深刻,地震和核泄漏直接导致1.6万人遇难,2500多人失踪,100多万吨污水难以处理。事后日本政府对周围地区的38万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截至2018年共查处159人因辐射患癌。直到现在核泄漏点周围20公里内仍是无人区,没人敢靠近。 如果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再次因为台风、地震出现泄漏事故,对日本而言绝对是个灾难。安倍已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接连遭遇地震、台风、火山爆发以及极有可能发生的核泄漏等灾难,以日本政府的力量很难自救,因此日本已向联合国发出求助请求。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联合国竟然拒绝援助日本,理由也很简单,没钱。10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截至9月底,联合国已欠下2.3亿美元外债,最后储备资金也只能维持到10月底,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多个国家拖欠会费不交。 据悉,在美国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开始拒交或拖欠会费,目前仍有65个会员国拒绝补齐会费,其中包括日本。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国家,不可能连几亿美元都拿不出来,故意拖着就是不愿意交。 该承担的责任不愿因承担,现在受了灾就想要帮助,哪有这么好的事?安倍这次可以说是碰了一鼻子灰,如果日本仍冥顽不灵,拒绝补齐会费,联合国这次很可能不会帮助日本救灾。 https://www.360kuai.com/pc/989e3272471424cc3?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54 被安培忽视的警钟 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已有 838 次阅读 2018-10-10 15:13 | 被安培忽视的警钟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我在 2010 年 9 月 22 日 指出,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 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 2018 年日本遭遇台风和地震等灾害的连续袭击, 不过更令安倍感到寒心的,是周边各国对日本的态度已经冷淡到如此程度,这在世界外交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失道寡助这个词被安在如今的日本政府身上显得再合适不过了。 回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已有 5019 次阅读 2010-9-22 09:19 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作 者: 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5-9-4 杨学祥 点评: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 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 拉马德雷 ”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 “ 暖位相 ” 和 “ 冷位相 ”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 拉马德雷 ”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 冷位相 ”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 暖位相 ” ;第二周期的 “ 冷位相 ”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 “ 暖位相 ” 。当 “ 拉马德雷 ” 现象以 “ 暖位相 ” 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 “ 拉马德雷 ” 以 “ 冷位相 ” 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的八大地震(有等级相同的 4 次,共 12 次)在 1900-1924 年 “ 拉马德雷 ” “ 冷位相 ” 发生 2 次,在 1925-1946 年 “ 拉马德雷 ” “ 暖位相 ” 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 “ 拉马德雷 ” “ 冷位相 ” 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 “ 拉马德雷 ” “ 暖位相 ” 没有发生,在 2000-2005 年 “ 拉马德雷 ” “ 冷位相 ” 发生 2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 拉马德雷位相、强震与气温对比 时 期 1889-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 拉马德雷 冷 位 相 暖 位 相 冷 位 相 暖 位 相 冷 位 相 气 温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强 震 2 ( 6 )次 1 次 7 ( 11 )次 0 次 已发生 4 次 表 2 海洋巨震与海啸 地震时间 地点 震级 海啸死亡人数 1906-01-31 哥伦比亚 Ms8.6 500-1500 1960-05-22 智 利 Ms8.9 1061 2004-12-26 印度尼西亚 Ms8.7 300000 从表 1 和表 2 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三个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气候低温期与哥伦比亚、智利、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巨震海啸和 12 次 8.5 级以上强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0-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世界强震将频繁发生。 以上数据和规律表明, 2000-2030 年 “ 拉马德雷 ” “ 冷位相 ” 时期是全球强震和海啸爆发时期。日本东海大地震在此期间爆发的可能性最大,人们必须有所准备。日专家预测 2035 年前东京将发生里氏 7 至 8 级地震。 1923 年 9 月 1 日 关东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及其邻区第二强震幕( 1920-1937 年),处于拉马德雷第一周期的 “ 冷位相 ” ( 1890 年 -1924 年)。预测中的东京大地震发生时间不会晚于 2035 年,最后时限 2035 年分别处于中国及其邻区第六强震幕( 2020-2040 年)和拉马德雷第三周期的 “ 冷位相 ” ( 2000 年 -2030 年)之内,这不会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中国的地震资料表明,日本专家的预测符合历史的地震规律,有极高的发生概率 。强震后可能引起的海啸将灾害波及全球。研究表明,海洋上的“杀人巨浪”与强震有关 。这意味着今后 30 年海洋灾害将愈演愈烈。忽视海洋灾害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 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 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 “ 灭顶预警专家小组 ” ,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 “ 大灾难应急预案 ” ,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 ―― 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 ―― 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 “ 自然灾害难民 ” ,以避免日本的 ‘ 整个民族的毁灭 ’ 。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再次敲响海洋灾害的警钟,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参考文献 1 . 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 http://news.tom.com 2005 年 09 月 04 日 00 时 10 分。来源 : 新京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50904-2442718.html 2 . 何德功。休眠 300 年的富士山再度进入活跃期。 2005-09-03 09:07  大洋网科技。 http://www.cjn.cn/ch/article/20050903/20050903454431_1.html 3 . 杨冬红,杨学祥。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 中国地球物理 200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355 4 .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5 . 杨冬红,杨学祥。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2005-2-2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157 6 . 杨学祥。日专家预测 2035 年前东京将发生里氏 7 至 8 级地震。 2005-1-2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834 7 . 春风。日专家预测 2035 年前东京将发生里氏 7 至 8 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2005 年 01 月 19 日 20:41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5-01-19/20414886023s.shtml 8 . 科技之谜:“杀人”巨浪是咋回事?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5-09-02 14:54:31) 来源:中国科普网 http://tech.scol.com.cn/kpzs/20050902/200592145431.htm 9 . 亚太板块变得越发脆弱 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 2005 年 07 月 20 日 00:16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720/591633.shtml 10 . 徐奕。日本沉没预兆!日本海上升起神秘水柱。 2005-07-2009:17:00   百灵社区 http://news.beelink.com.cn/20050720/1889849.shtml 11 . 杨学祥。日本面临环境灾难:资源(能源)政治与领海扩张。 2005-7-24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25 发表网址: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0077.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和美国都处于火山地震带,日本专家推测美国会消失
杨学祥 2019-8-20 12:09
日本和美国都处于火山地震带,日本专家推测美国会消失 关键提示:日本和美国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日本专家推测美国会消失,美国人不屑一顾;美国专家推测日本列岛会因地震而沉没,日本人却无法否认。 统计资料表明,1890年以来,除了阿拉斯加,美国并未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而日本已经发生了两次(见表1)。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统计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 07 月 05 日 01 时 33 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纬 35.71 度,西经 117.51 度)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专家预测,未来几周发生另一场大于 6.4 级地震的几率为 9% ,一次大于 5 级的几率为 2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56.html 7 月 6 日 11 时 20 分,美国加州又发生 6.9 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相关报道 美国处于火山地震带,日本专家推测美国会消失,美国人不屑一顾 2018-04-07 17:28 史哥讲堂 提到美国大家就会想到这个发达国家有多强大,他们的经济实力有多雄厚,或者他们的科技实力有多发达,但是美国的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美国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甚至还处在火山地震带中,所有在美国经常会发生地震以及火山爆发的事情。 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很多专家就说美国很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没想到专家刚说过这样的话,美国的一个州一天就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专家说第二次地震属于余震,逐渐的大家都觉得只要没有发生余震的地震都不算级别高的地震,于是余震就显得很符合道理。但是大家心里也都知道这是一种安抚人心的说法。 日本很多专家也表示赞同美国将要消失的猜测,但是美国专家却没有害怕,因为日本专家不止一次的这样说过,至今美国还好好的存在地球上。据说日本专家曾表示美国会消失的原因是因为地表会被淹没,美国在火山连环层面上,很可能会造成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于是就会有很大的灾难发生。而美国专家认为1868年是地震最严重的一年,对美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损失很是惨重,他们认为从那以后不会再有更大的地震。 美国这个国家能够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自然是有它的道理,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带来的意外虽然避免不了,但是美国一定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至于日本专家所说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发生,答案已经快要揭晓了,大家用事实说话。 http://mini.eastday.com/a/180407172855688.html 美国科学家称:地球上恐将发生9.0级地震,最有可能在这两个国家 2018-01-18 04:04 自然课 最近几年来,受太阳、月球以及其它星球与地球之间引力关系的影响,各种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尤其是地震。这种状况使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甚至是科学家们都感到紧张。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7日消息,美国地质科学家厄休拉·科克伦预测称,地球恐将会发生毁灭性的9.0级的地震,而且厄休拉还表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新西兰和日本。 新西兰极有可能发生9.0级地震 2016年时,新西兰凯库拉发生了7.8级大地震。在此之后,希库朗伊俯冲带就变得十分脆弱,而且目前在持续地移动。美国地质学家厄休拉·科克伦解释说,在长期休眠的地壳断层复苏之后,新西兰将会面临毁灭性的海啸和地震袭击。新西兰南岛顶部到北部盖吉斯明这条海沟极有可能发生9.0级地震或者海啸。如果这一灾难一旦发生,将在7分钟之内的顷刻间将会毁灭附近的所有建筑以及生命。 日本也极有可能再次发生9.0级地震 无独有偶,2011年日本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破裂导致的,这次地震达到9.0级,夺去了1.6万人的生命,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是科克伦说,这样的地震还会再次发生,因为在日本东南的海底存在着处于断裂移动状态的马里亚纳海沟,边界上构造板块相互挤推形成的巨大作用力将会将日本顷刻间沉没在马里亚纳海沟。 9.0级地震是毁灭性的自然灾难 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9.0级地震是什么概念,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上述日本2011年发生的就是9.0级的地震,还有2013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3级地震,足足夺走了25万人的生命,25万人就这样在一场自然灾难中死亡。看过电影《2012》的人可以想象到其中灾难来临时的情景,可以用地动山摇、天昏地暗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目前地球处于地壳活跃周期,美国科学家提醒日本和新西兰两个国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警准备来应对这些毁灭性的自然灾难。 http://mini.eastday.com/a/180118040426233.html 日本海沟地震频繁,停不下来?科学家:可能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2018 年 02 月 14 日 14:58 在科学统计中,日本是全世界地震发生最多的地方,世界全部 6 级以上的地震,日本占的数据超过了两成。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位置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为危险的地方。也就是说,日本除了地震占有率高,全球十分之一的火山也是位于日本的。 日本海沟地震频繁,停不下来?科学家:可能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根据日本科学地震调查局委员称,日本的地震多,对于日本最为担忧的海沟又有了新的进展,通过数据推算,日本南部海沟在未来 30 年的时间内,发生超强大地震的概率提升到了 80% ,并且日本科学家们发出了警告,预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日本科学家表示,通过对日本周边和海底的活动断层来看,南部海沟发生 8 级到 9 级以上的超强地震概率由之前的 70% 上升至了 80% 。并且这次预测的 80% 概率是有史以来的首次出现。同时,北海道千岛海沟沿线海域,在未来也可能发生 7.8 级至 8.5 级大地震,这个概率与 8 到 9 级以上的超强地震一样。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平田直表示,日本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不断的提升,如果在我们预测的时间范围内,没有发生的话,最多在过 10 年,也就是 40 年内,日本发生超强地震的概率将会调制到 90% ,这对日本来说一个重大的提醒,提前做好地震的防御是当前日本必须做的。 早期,美国科学家就对日本海沟问题指出过,日本的板块不仅是在向南部海沟移动,预测日本会进入到海沟内。更重要的就是日本南部还过存在大地震的发生。日本最新的研究也发现过,日本的海沟还存在泥火山,加速了海沟的运动变化。美国科学家预测的日本海沟问题真的会成为现实吗?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54166001_180b2c1f1001003gb3.html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National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已有 1437 次阅读 2015-8-1604:57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有两条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其一是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 将严控淋浴喷头促节水; 其二是罕见干旱 美加州水库 “ 投球 ” 节水。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 2015 年 4 月 2 日 电据 “ 中央社 ” 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 (JerryBrown) 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据媒体此前报道,依据气象预测,加州连年的干旱似乎将持续下去,当局警告,加州将出现前所未见的水源短缺、森林野火威胁升高、农作物收成和农民收入锐减、更高的电费,以及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面临庞大的经济损失。 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5 年 7 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2015-04-2713:52:48 参考消息网 ( 北京 ) 韩媒: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 30 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 组图 ) 。 参考消息网 4 月 27 日 报道   韩媒称,美国西部和日本也笼罩在地震的恐怖之中。尼泊尔地震之前,连续有报告称 “ 美国和日本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 ” 。因为美国西部和日本位于被称为 “ 火山带 ” 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区。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 4 月 27 日 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称, 30 年内加利福尼亚一带会发生 8 级以上的地震。南加利福尼亚( USC )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研究小组在美国地震学会的年会上发表报告称,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地震带有可能发生 7.7-8.1 级的大地震。   研究人员以揭示地下石油的分布和流向的数据为基础,对古代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大地震以 400-2400 年为周期发生,最后一次大地震发生在 800 年前。   考虑到这一地区最近频繁发生小规模地震,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称,未来 30 年内这一地震带发生的地震会波及周围地震带而发生 “ 特大地震 ” 的可能。 日本《每日新闻》 24 日报道称,隶属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在对关东地方和甲信地方的能动断层进行 2 年的调查后发现,找到 24 个有发生 6.8 以上地震危险的能动断层。关东地方有东京都、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甲信地方有山梨县和长野县。包括人口 3000 万名的大城市东京在内,这都是日本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震委员会称,未来 30 年内上述断层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地方发生 6.8 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50-60% 。《每日新闻》报道称 “ (在现有研究中)日本首都圈在 30 年内发生 7.0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70% ,不要执著于数字,应该加强警戒 ” 。 http://news.163.com/15/0427/14/AO7D9LBU00014AEE.html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关注 2015-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我们在 2008 年 5 月 10 日 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7 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2004-2012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 3 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百科知识》等期刊。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8-5-10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让事实说话: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2004-2008 年已经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见表 3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 2016-2018 年三年的最后期限,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 2016-2018 年爆发 8.5 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 4 月 10 日 阿富汗 7 . 1 级地震、 4 月 13 日 缅甸 7 . 2 级地震、 4 月 16 日 日本九州 7 . 3 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 2015 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8112.html 美国加州又发生6.9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已有 1186 次阅读 2019-7-6 21:27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潮汐组合 , 地震高潮 , 旱震理论 , 地震路线图 , 厄尔尼诺 推荐到群组 美国加州又发生 6.9 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9 年 6 月的数据显示, 6 级以上地震受潮汐组合控制,具有双周循环的潮汐波动特征。自 2019 年 1 月 1 日 开始至 6 月 30 日 截止,潮汐波动规律明显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地震活动在 5-6 月弱潮汐时期进入高潮, 7-10 月将进入强潮汐时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7 月 05 日 01 时 33 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纬 35.71 度,西经 117.51 度)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专家预测,未来几周发生另一场大于 6.4 级地震的几率为 9% ,一次大于 5 级的几率为 2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56.html 7 月 6 日 11 时 20 分,美国加州又发生 6.9 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事实上,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加州地震前兆,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相关报道 2019 年 7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896 次阅读 2019-4-6 15:17 2019 年 7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7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 2019 年 7 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是,从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来看, 2019 年 7 月 2 日 和 12 月 26 日 ,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 2019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 7 月结束,拉尼娜在 12 月发生。 潮汐组合 A : 7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37861 度, 7 月 3 日 为日月大潮, 7 月 5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观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6 2019-07-06 19:08:15 -20.91 170.01 100 瓦努阿图群岛 6.9 2019-07-06 11:20:00 35.75 -117.58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5.1 2019-07-06 03:59:14 -6.07 130.92 100 印尼班达海 5.5 2019-07-05 20:58:28 51.21 -130.5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5.4 2019-07-05 19:07:54 35.72 -117.53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6.4 2019-07-05 01:33:48 35.71 -117.51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4.2 2019-07-04 23:13:53 35.97 87.10 8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3.0 2019-07-04 18:01:42 28.13 105.02 7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 6.2 2019-07-04 12:30:45 51.26 -130.4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3.12019-07-04 07:34:05 28.40104.85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12019-07-04 10:25:30 28.40104.778 四川宜宾市珙县 5.62019-07-04 10:17:5828.41104.748 四川宜宾市珙县 3.12019-07-04 07:34:05 28.40104.85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02019-07-03 19:00:0428.40104.80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4.82019-07-03 12:26:5328.40104.8510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5.72019-07-03 11:45:28-22.12-179.56590 斐济群岛以南 5.5 2019-07-03 03:51:47 -43.66 123.85 10 澳大利亚南部海域 5.92019-07-02 01:13:29-15.49167.51100 瓦努阿图群岛 5.72019-07-02 00:59:269.31 124.31550 菲律宾保和岛附近海域 潮汐组合 B : 7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3 度, 7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7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37493 度, 7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6 度, 7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 6 月 21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8-10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774.html 关注 7 月 3-5 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7639.html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6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相同的警告:加州 3 至 4 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 90% ! 已有 5253 次阅读 2016-5-3 09:40 相同的警告:加州 3 至 4 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 90% ! 杨学祥,杨冬红 一、加州 3 至 4 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 90% ! 2016-05-03 纽约潮报 NYChaobao 报道,进入 2016 年以来,全球地震频发。 3 月以来,印尼苏门答腊岛、阿富汗、缅甸、日本和厄瓜多尔先后发生了 5 次震级在 7 级以上的强震,特别是后 4 次地震接连发生在短短 8 天之内。许多人担心,地球当前是不是进入了“震动模式”? 从频次上看, 8 天 4 次 7 级以上地震,已经超过了 1900 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 18 次 7 级以上地震的频次,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继 4 月 14 日 ,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 6.5 级浅源地震后, 16 日凌晨,熊本再次发生 7.3 级强震,造成 3000 多人伤亡。 那么,处于一个环太平洋的火山圈上的加州是否离大地震不远了呢?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着 512 座活火山,是地球上活火山总数的 80% ;因为板块的移动和碰撞,地球上 90% 的地震以及 81% 最强烈的地震都在该地带上发生。处于这个地震带上的国家与地区,都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情况十分关注,因为板块的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地区的地震很可能预示着本地也有极大的地震可能性。所以位于地震带上的其他国家,都对此次日本连续强震十分关注,媒体持续进行跟踪报导。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不少同学不禁开始担忧,加州大地震还有多远? 据侨报网的报导,上周日,在洛杉矶侨教中心会议室内,美西华人学会科工组举办了地震与海啸研讨会。与会专家表示,未来 3 至 4 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 90% 。海啸则对洛杉矶的影响比较小,在北加州及西雅图威胁会很大。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62236826ver=1signature=Y24lx1q2NJynEPjEtxSe30pSAoM8PfF-9tLn5ZGLnV7oTyo2VF8NSt1rMYtx4WCB*jnK8khAehbSwNJiuFdLeADvAi5vhkk5w26lsIVpGCLbC*TGztx2APdUM1MuTb-Ncj2WjEe*6yL25pqDVfcd24GPLyn34J-G4zc5qyftBS4 = 二、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 我们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23 日 指出,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强震的天文背景 :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 2008 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 8 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 9 年的变化规律。图 1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1923-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1960 年智利 9.5 级地震发生在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2005 年 3 月 29 日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1004.html 强震的气象条件: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 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6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地震周期规律: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国外数据 4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目前已达到 6 次)。 统计结果表明,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547.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和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目前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15 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6 年厄尔尼诺和 2007 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 2015 年 10 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944.html 我们在 9 月 12 日 指出, 2015 年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276.html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 2010 年 2 月 27 日 发生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发生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2015 年 5 月 30 日 日本发生 8.1 级地震,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 9 月 14 日 指出,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2015 年 9 月 17 日 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回归点智利发生 8.2 级地震,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24.html 美国准备好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003.html 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 地震学家日前的一篇论文验证了我们的协查通报,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地震几率达 99.9% ,就在我们预测的 2015-2018 年特大地震活跃期。 希望媒体能及时向美国传送这一重要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225.html 相同的警告:加州 3 至 4 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 90% !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62236826ver=1signature=Y24lx1q2NJynEPjEtxSe30pSAoM8PfF-9tLn5ZGLnV7oTyo2VF8NSt1rMYtx4WCB*jnK8khAehbSwNJiuFdLeADvAi5vhkk5w26lsIVpGCLbC*TGztx2APdUM1MuTb-Ncj2WjEe*6yL25pqDVfcd24GPLyn34J-G4zc5qyftBS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4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388.html 美国近期地震频发,原因竟是这个!曝美国未来可能遭遇9级地震 2019-07-10 17:13 来源: 海外情报社OIA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躲避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印度高温致人死亡的新闻触目惊心,而美国这个国家在近期也遭遇了地震灾害。 据7月6日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南部近日在连续爆发了两次6级地震之后,全美国人民的心仿佛是一根绷紧了的弦。地震学家预言:此次地震只是前菜,接下来还会爆发一次更大的地震。 ​ 果不其然,地震学家预言成真。第二天,加州南部再次发生地震。此次震级达到了7.1级。这是1999年来加州南部发生的最大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GDP占全美的13.34%,达到19364亿元,为全美最高。其人口数在美国也是第一位。著名高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等总部都设立在加州,加州对美国经济发展不言而喻。尽管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可想而知,一旦更严重的地震发生,美国的经济可能会遭受全方位重创。 ​ 报道称,美国地质调查局证实,最近一系列发生在南加州的地震震中就是位于该武器站附近的两部分断层,目前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加利福尼亚州地质调查局的团队正在研究调查地震。 美国西海岸处于圣安地列斯地震带上,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几大地震带之一。据知情人士称: 美方很可能在进行一次地下核武器试验,导致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地震灾害。 ​ 美国地址勘探局发出红色预警:南加州短期内会遭遇大规模余震。极大可能还将在未来十年内遭受9级以上的地震。近期需紧急做好应对7级以上地震灾害的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美国人民来说,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只有积极做好应对地震的防范措施,才能保证在地震到来时能虎口脱险 http://www.sohu.com/a/325940646_194632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年4月高温席卷全球:是极端冷热事件多发的一年
杨学祥 2019-5-23 22:03
2019年4月高温席卷全球:是极端冷热事件多发的一年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根据NOAA科学报告现象,地球继续“发烧”,全球再次受到高温的“席卷”,气温在3月破纪录之后,2019年4月也再次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最热的四月(4月份对比),4月的全球气温可以追溯至1880年。而在4月全球气温破高温的同时,可以说任何一个地区都未能幸免于难,就连北极地区也是同样如此,因为海冰覆盖率缩减至本月的历史最低点。2018-2019年厄尔尼诺是主要原因。 我们在2019年2月指出, 2019年3月为强潮汐时期,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2日日食发生在低纬度,有利于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所以,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7月厄尔尼诺结束的可能性较大,12月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的可能性大,2019-2020年拉尼娜可能带来大洪水,与1998年相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如果2019年9月南极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增大,拉尼娜就一定发生。 与1997-1998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相继发生一样,2019年可能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之年,极端冷暖事件交替发生。关键的因素是,1997年和2016年都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8年和2016年都出现最热年新纪录。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最热年的发生(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南极海冰面积异常变小,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间歇时期),伴随拉尼娜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到来( 2005-2007年和2023-2025年 ),1998年以后变暖停滞的历史可能重演。 相关报道 一次又一次破纪录,2019年4月高温席卷全球,北极都未能幸免 原创 环球科学猫 5小时前 作者:文/虞子期 2019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月平均气温也是“节节升高”,一次又一次的打破高温纪录。2019年在全球升温和厄尔尼诺现象的状态之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气候变化,各种自然灾难可以说在全球进行蔓延。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NOAA发布了全球气温状态,2019年3月成为2016年3月之后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二个最热的三月,而4月的温度…… 根据NOAA科学报告现象,地球继续“发烧”,全球再次受到高温的“席卷”,气温在3月破纪录之后,2019年4月也再次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最热的四月(4月份对比),4月的全球气温可以追溯至1880年。而在4月全球气温破高温的同时,可以说任何一个地区都未能幸免于难,就连北极地区也是同样如此,因为海冰覆盖率缩减至本月的历史最低点。 根据NOAA科学报告显示,4月也连续第43个月全球气温高于平均水平,所以说地球的温度还在继续上升,并且在1月至4月之中,这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三高记录,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东南部,中亚,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南部以及巴伦支海,华东和塔斯曼海的部分地区记录了第四个月的创纪录温暖气温。 整体上而言,那就是我们全球气温都在上升之中,这个是没有什么疑虑的,这就是全球气候的大变化,是我们人类持续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结果,并且在5月,我们也看到了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创下了新高,不得不说《巴黎协议》对我们全球来说,基本是毫无用处,就是算是签了这个协议,可能污染物的排放依然是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 所以说气候在2019年来说,变化都是罕见的现象,好像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什么变化没有上升一样,每次一出现数据都是持续性的升高。当然,2019年其次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比较严重,厄尔尼诺是“全球化”的问题,而不是只有某个别区域,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报,如果加上厄尔尼诺的因素在里面,2019年最近的升温可能也是与厄尔尼诺存在联系。 因为早就预报过,厄尔尼诺是推动气温上升的因素之一,自从2018年出现厄尔尼诺以来,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不断的极端气候现象,地球的环境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正在发生转变,科学界无论是气温监测还是生物的危机,都是对我们生存空间指出了明显的危机,所以地球已经处于一个糟糕的情况,人类对地球的保护已经面临严峻的问题。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4cdB6k 2019年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 7月开始拉尼娜回归 已有 2133 次阅读 2019-2-26 16:04 2019年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 7月开始拉尼娜回归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2019年3月为强潮汐时期,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2日日食发生在低纬度,有利于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所以,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7月厄尔尼诺结束的可能性较大,12月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的可能性大,2019-2020年拉尼娜可能带来大洪水,与1998年相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相关研究 2017 年 2 月 17 日晚报: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2017 可能 2018 一定 已有 921 次阅读 2017-2-1715:2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234.html 2017 年 2 月 17 日晚报: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2017 可能 2018 一定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17 日开始的拉尼娜指数通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在赤道或低纬地区、地球季节性自转变化、南极半岛海冰变化、潮汐组合双周循环、寒潮强弱变化,对拉尼娜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理论预测基本符合实测数据,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依据,请相关部门检验和利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069.html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2017 可能发生, 2018 一定发生(见表 1 )。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 i R 1 R 2 预测(实况) 2014-04-29p 极区 3 2014-10-23p 极区 364 2015-03-20p 极区 3 2015-09-13p 极区 3612 厄尔尼诺(超级厄尔尼诺) 2016-03-0912 低纬 -1 2016-09-01-2 赤道 -1-24 2017-02-26-37 中纬 1 2017-08-2138 中纬 120 2018-02-15p 极区 3 2018-07-13p 极区 3 2018-08-11p 极区 39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p 极区 3 2019-07-02-18 低纬 -1 2019-12-261 赤道 -2 -3 拉尼娜 2020-06-2130 中纬 1 2020-12-14-40 中纬 12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 1948 年开始。 黑体字为赵得秀预测 。 参考文献 1.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andlunarforcingon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Atmos.Sci.2005,22: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The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climateslowdownof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2008,23(6):1813 ~ 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2010,29(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YangDH,YangDB,YangXX,Theinfluenceoftidesandearthquakesinglobalclimatechanges.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4):1666-1677.YangXX,ChenDY.StudyoncauseofformationinEarth’sclimaticchanges.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22(5):1680-1685.YangDH,YangXX.AustraliasnowinsummerandthreeiceregulatorsforElNinoevents.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07,22(5):1680-168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2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88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43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076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灾难进行时:马里亚纳海沟突然发出了“悲鸣”
杨学祥 2019-5-4 09:23
日本灾难进行时:马里亚纳海沟突然发出了“悲鸣” 在最近,有媒体报道发现,原本“平静”的马里亚纳海沟突然发出了“悲鸣”,而据科学家调查发现,这种“悲鸣声”其实是在马里亚纳海沟近一万米深的地方发出的,并且声音听起来非常诡异,就犹如恐怖电影中的鬼哭狼嚎一般,让人不禁背脊发凉。 科学家真正担心的是,在 太平洋板块 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位于该板块附近的日本等岛国,最终会“滑入” 马里亚纳海沟 里面,这个问题 科学家 至今都束手无策。 早在2010年9月我就指出,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继2004年年12月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年8月30日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 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年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15391人被夺去了生命,8171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 相关报道 海底裂缝1万米处传出怪声,已持续20天,科学家感到束手无策 原创 科学科技说 昨天 我要分享 水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地球的表面被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水所包裹着,水同时也是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假若地球上的水减少或者大量流失,都会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致命的打击。 而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每天都在远远不断的“偷喝”地球上的水,虽说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但 科学家 却深感担忧,因为这个地方吞噬掉的不仅仅是海水,还有可能是地球的陆地。 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 马里亚纳海沟 ,被称为地球最深处的地方,它位于 北太平洋西部 海床,靠近关岛的 马里亚纳群岛 的东方,而马里亚纳海沟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刚好处在 太平洋板块 和菲律宾板块之间,属于俯冲地带的一种。 而在最近,有媒体报道发现,原本“平静”的马里亚纳海沟突然发出了“悲鸣”,而据科学家调查发现,这种“悲鸣声”其实是在马里亚纳海沟近一万米深的地方发出的,并且声音听起来非常诡异,就犹如恐怖电影中的鬼哭狼嚎一般,让人不禁背脊发凉。 而在科学家对此地进行调查后,人们终于查清了海沟悲鸣的原因。原来,马里亚纳海沟之所以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球正在不断地“喝水”,大量的海水涌进马里亚纳海沟近万米深的地方后,海水的流动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了类似“悲鸣”的声响。 而据不完全统计,马里亚纳海沟其实每年都会吞掉近30亿太赫兹的水量,那么,就有人疑问了,按照这个速度的话,地球上的水会不会被它完全喝光呢? 其实,进入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水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俯冲的方式进入到地壳或者地幔内,而通过这一方法,地球内部的水不断的得到补充,因此,人们根本无需担心地球的水会被“喝光”。 但科学家真正担心的是,在 太平洋板块 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位于该板块附近的日本等岛国,最终会“滑入” 马里亚纳海沟 里面,这个问题 科学家 至今都束手无策。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u4pEQY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杨学祥 2019-3-16 14:00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 数据中心 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 白令海峡 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 150 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 10%-15 %。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 35 %,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从过去一百年的地质数据上看来,磁北极移动速度一直处于每年5~10公里的正常范围。可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磁场北极突然加速移动,并以每年60公里的速度向西飞奔。这是近期北极异常灾害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地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核幔差异旋转造成的地球自转动能与热能交换导致热幔柱发生和喷发,地磁变化是超级火山喷发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634.html 在2019年3月13号到3月14号的24小时内,在维多利亚和西雅图之间的海域,发生了接近300次小型地震(或是说小型震动)。 在2018年下旬总共发生了上万次微小震动。 是否预示着该区域又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专家表示:没错,该区域接下来面临地震风险会更高一些。仔细看地图,发生ETS的位置是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东北角,距离西雅图、维多利亚都很近,距离温哥华倒还有一些距离。这一事件佐证了我们的预测: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相关报道 后怕!大温周边1天内发生300次小型地震!专家说,它预示着…… 2019-03-16 11:07 维多利亚 / 科学 / 大家 来源:新趋势温房 温哥华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所有人都知道。专家已经说了,未来的某一天,特大地震一定会光顾这里,只是还不清楚在何时。 大温周边、温哥华岛近年来已经有多次5级以上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海啸。而在今天的一个新闻报道,让人着实有些“脊背发凉”: 在3月13号到3月14号的24小时内,在维多利亚和西雅图之间的海域,发生了接近300次小型地震(或是说小型震动)。只有检测仪才能检测到的级别,人类是无法感受到的。 专家认为,这又是一次大温周边典型的ETS现象。要解释这个现象,非常深奥。何为ETS?通俗点说: ETS可以翻译为震颤和滑动现象,通常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数百次震颤,能让板块滑动4-5毫米。虽然感知不出,但破坏力是有的。温哥华岛周边常有ETS现象,在2018年下旬总共发生了上万次微小震动。 ETS和地震的关联?当然有 ETS现象的频发,是否预示着该区域又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专家表示:没错,该区域接下来面临地震风险会更高一些。仔细看地图,发生ETS的位置是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东北角,距离西雅图、维多利亚都很近,距离温哥华倒还有一些距离。 那么,ETS和人们一直说的“特大地震”是否又有足够多的关联?当然有,但考虑到ETS对板块的冲击远不如一次5级以上地震来的大,所以,这只是为大地震稍微添砖加瓦了一下,人们也无需特别恐慌。 只是,如果ETS现象加剧、隔段时间就有动辄几百次微型地震的话,大家恐怕要坐不住了。毕竟,这影响的是温哥华、维多利亚、西雅图、乃至南面的波特兰,4个都会区,总人口加起来接近千万啊! 温哥华岛,在地震作用下“飘忽不定” 板块漂移学说早已被科学论证。温哥华岛尽管有3万多平方公里,但相较于大陆和太平洋,它无异于“飘零海上的一片落叶”。因为处在地震高发带上,因此温哥华岛每年的行动轨迹都不一样。 在正常的版块漂移影响下,温哥华岛是每年朝着东边的大陆移动。但ETS现象会让它改为朝南移动,时常发生的地震则让温哥华岛经历不规律移动。向南向东向西都有过发生。 其实,温哥华岛上的居民,就像生活在一艘“航空母舰”上。尽管足够大、经得起海浪的冲刷,但在地质运动面前,温哥华岛的抵抗力还是远远比不上大陆的。同理,台湾岛也在地震高发区域,随之带来的,也会是岛屿位移。 半年前的三连强震,让温哥华岛“伤筋动骨” 比起前天发生的近300次小型地震,发生在2018年10月的“三连强震”,将人们的担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月21日晚上10:39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Alice以西208公里的海域突发6.5级地震; 10月21日晚上10:40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Hardy以西241公里的海域突发6.6级地震; 10月21日晚上11:16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Hardy以西234公里的海域突发6.8级地震; 连续3次6+级别的非深源地震,如果发生在城市附近后果不堪设想。尽管Port Hardy等地居民有震感,但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并无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在那一天CBC的报道中,用了“unusual”一词来形容连续三次强震,由此可见即便BC地震频发,很多人见怪不怪 —— 但去年10月那一天,真的很奇怪、很罕见。 另外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强震发生在海域,但并没有引发海啸,温哥华岛西海岸的居民松了一口气。 加拿大西部最高频地震,也发生在去年 大地震越来越近的另一个线索是:2018年5月,加拿大西部创下了单月最高地震次数记录,一个月发生了152次地震,平均每天3次! 绝大部分地震,都是发生在“火环地震带”。相比于大温,直面太平洋的Tofino居民处在高危地带,一旦大地震降临,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很有可能会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时常为此担心吗?日子还要照常过,做好准备、学习防震知识,其余的,也只能“听天命”了。 就像一位专家在维多利亚周边连续百余次小型地震后说的那样: “我们都知道大地震会来,但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现有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预报!” http://www.sohu.com/a/301673184_344336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已有 378 次阅读 2019-3-14 16:53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全球变暖正在北极咆哮?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 原创 中国气象爱好者 4小时前 2018年4月29日,来自 美国宇航局 ( NASA )的科学家们注意到 北太平洋 与 北冰洋 交界地区的白令海的怪异情况——仅仅是4月末,这里的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冰区甚至向北蔓延到阿拉斯加北岸。 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 数据中心 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 白令海峡 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尽管1月-3月是北极的“冰冻期”,在这个时期北极的海冰应该都在增长,但令科学家困惑的是,二月份白令海的海冰范围大幅度退缩,并持续走到低点。 平均而言,白令海冰的增加应该持续到3月底或4月初。该地区的冰块是不稳定的,可以应对风和海浪。然而今年是非常极端的——从1月27日到3月3日,白令海的海冰范围从56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000平方公里,减少幅度高达66%,缩减的面积大致已经和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当。和2018年白令海的海冰锐减相比,2019年的情况似乎更加极端了,截至3月初,2019年白令海冰面积是该年度这一时期卫星记录中最低的。 美国冰雪 数据中心 分析指出,冰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白令海的强大低压和加拿大西北部的高压。这些压力中心之间的强风将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吸入该区域,抑制了白令海的冰生长,同时也将冰推向北方。风暴还破坏了冰缘附近的大面积冰层并减少了海冰的范围。 当然,该地区也观察到比平均温度更高的温度,异常偏暖的温度也是导致白令海地区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除了白令海地区的异常外,2019年2月的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440万平方公里,这比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低了900000平方公里,对于整个北极,2019年2月与1979年并列为1979年至2019年卫星记录中第二低的2月份海冰面积,科学家们认为,在这个寒冷的北极海冰原本应该增长的月份里,异常的天气事件正给北极海冰总面积带来影响。 尽管导致白令海海冰异常的原因已经确认是异常天气,但导致这种异常天气的源头可能正是多年来人们一直热议和密切关注的事情: 气候变暖 。异常的变暖正使得北半球尤其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形势越来越异常,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异常的持续温暖天气和强风,这可能就是白令海最近遭遇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海上通道,白令海的海冰对于太平洋和北冰洋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地的渔民,冰层急速消融使得其捕猎活动受到影响,同时冰层的消融还在影响 北冰洋 地区动物们的摄食习性,生态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当然,它也可能有一些好处——比如 北极地区 正成为全新的全球贸易航线,而 白令海峡 降成为 北极航道 的重要出入口,白令海的冰融有利于航道的持续运行。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UYB7gD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实际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2 次) 和东北亚( 2 次),在北美、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北美洲( 3 次)、中国内陆( 1 次)和东北亚( 2 次),在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北美地震空区被填补。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东北亚( 1 次)和印尼苏门答腊( 4 次),填补了印尼的特大地震空白,形成北美洲和俄罗斯的特大地震空区。新西兰空区依然存在, 4 次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特大地震证实地震空区理论预测的有效性。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498.html 让事实说话: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地球自转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年 最小值 变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杨学祥 2019-3-14 16:53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全球变暖正在北极咆哮?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 原创 中国气象爱好者 4小时前 2018年4月29日,来自 美国宇航局 ( NASA )的科学家们注意到 北太平洋 与 北冰洋 交界地区的白令海的怪异情况——仅仅是4月末,这里的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冰区甚至向北蔓延到阿拉斯加北岸。 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 数据中心 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 白令海峡 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尽管1月-3月是北极的“冰冻期”,在这个时期北极的海冰应该都在增长,但令科学家困惑的是,二月份白令海的海冰范围大幅度退缩,并持续走到低点。 平均而言,白令海冰的增加应该持续到3月底或4月初。该地区的冰块是不稳定的,可以应对风和海浪。然而今年是非常极端的——从1月27日到3月3日,白令海的海冰范围从56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000平方公里,减少幅度高达66%,缩减的面积大致已经和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当。和2018年白令海的海冰锐减相比,2019年的情况似乎更加极端了,截至3月初,2019年白令海冰面积是该年度这一时期卫星记录中最低的。 美国冰雪 数据中心 分析指出,冰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白令海的强大低压和加拿大西北部的高压。这些压力中心之间的强风将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吸入该区域,抑制了白令海的冰生长,同时也将冰推向北方。风暴还破坏了冰缘附近的大面积冰层并减少了海冰的范围。 当然,该地区也观察到比平均温度更高的温度,异常偏暖的温度也是导致白令海地区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除了白令海地区的异常外,2019年2月的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440万平方公里,这比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低了900000平方公里,对于整个北极,2019年2月与1979年并列为1979年至2019年卫星记录中第二低的2月份海冰面积,科学家们认为,在这个寒冷的北极海冰原本应该增长的月份里,异常的天气事件正给北极海冰总面积带来影响。 尽管导致白令海海冰异常的原因已经确认是异常天气,但导致这种异常天气的源头可能正是多年来人们一直热议和密切关注的事情: 气候变暖 。异常的变暖正使得北半球尤其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形势越来越异常,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异常的持续温暖天气和强风,这可能就是白令海最近遭遇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海上通道,白令海的海冰对于太平洋和北冰洋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地的渔民,冰层急速消融使得其捕猎活动受到影响,同时冰层的消融还在影响 北冰洋 地区动物们的摄食习性,生态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当然,它也可能有一些好处——比如 北极地区 正成为全新的全球贸易航线,而 白令海峡 降成为 北极航道 的重要出入口,白令海的冰融有利于航道的持续运行。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UYB7gD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实际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2 次) 和东北亚( 2 次),在北美、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北美洲( 3 次)、中国内陆( 1 次)和东北亚( 2 次),在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北美地震空区被填补。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 1 次)、东北亚( 1 次)和印尼苏门答腊( 4 次),填补了印尼的特大地震空白,形成北美洲和俄罗斯的特大地震空区。新西兰空区依然存在, 4 次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特大地震证实地震空区理论预测的有效性。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498.html 让事实说话: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地球自转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年 最小值 变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测与检验:全球变冷的预测比较
杨学祥 2019-1-23 15:09
预测与检验:全球变冷的预测比较 关键提示:这是 2004 年提出的气候变化预测:相关预测表明, 2004 (或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海温准两年振荡产生 1 年的误差), 200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和强震灾害, 2004 、 2007 、 2013 、 2019~2020 、 2029 年中国有较大洪涝灾害。第六强震幕大约在 2020~2040 年间发生,并伴有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全球降温、火山活动和异常大震。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前后,太平洋海面高度变化产生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使全球有强烈的地震活动。 事实上, 2006 、 2009 、 2015-2016 、 2018-201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 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连续发生, 2010 年智利发生 8.8 级特大地震, 2011 年日本发生 9 级特大地震。 关注 2020 年以后的气候预测。 光明观察 2004-7-13 全球变冷预测的比较:美五角大楼 “ 秘密报告 ” 与中国科学家 再论地球已进入变冷周期 杨学祥 以汪品先院士和任振球研究员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多次预言地球气候将逐渐变冷,美国五角大楼的 “ 秘密报告 ” 迟到了 7 年。值得注意的是, “ 秘密报告 ” 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 2020 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 60 年周期中的最大值, 2010-2030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 1956-1976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中国的天象学开始从经验走向科学, 60 年甲子周期确实存在。 1 .一份美国五角大楼 “ 秘密报告 ” 到 2020 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北方将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 2004 年 2 月 22 日 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 “ 重要 ” 报告。罗勇研究员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 (GlobalBusinessNetwork ,简写为 GBN) 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 报告中关于 2010 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5 华氏度 (2 . 8 摄氏度 ) ,北欧下降 6 华氏度 (3 . 3 摄氏度 ) 。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 4 华氏度 (2 . 2 摄氏度 ) 。 ———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报告中特别提到了 2010 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 “ 南涝北旱 ” 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 “ 北涝南旱 ” 的降水分布型。 ———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 10 万美元,委托 GBN 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据罗勇研究员介绍, GBN 公司在美国很有名,该商业网络公司受雇于政府或企业,从事各种咨询评估,提供决策依据。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 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 “ 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 ——— 比如,在 1983 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 1995 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 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却缺乏这样的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 2 .中国科学工作者关于全球变冷的研究 对过去 100 年的数据的回顾指出,太平洋每 25 年要经历一次温暖的 “ 沙丁鱼期 ” 到寒冷的 “ 凤尾鱼期 ” 的周期性变化。目前正处于从 1990 年左右开始的一个凤尾鱼丰富的阶段。在寒冷的阶段,东太平洋的强洋流和养分的增加使得凤尾鱼、鲑鱼、石斑鱼和海鸟的种群大量增加。西太平洋情况则刚好相反。同时,气温、大气环流和二氧化碳的释放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在暖期,太平洋的东西两部分的物理条件正好倒过来,使得沙丁鱼在太平洋中大量繁殖 。 南极海冰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变化。近 30 余年来南纬 50 度以南各区域都存在着一个变暖倾向, 1957~1993 年 10 年平均变化趋势为 0.20 摄氏度,增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每百年 0.3~0.6 摄氏度。其中在南极半岛地区近 30 余年来, 尤其是近 10 余年来增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导致南极大陆海冰的同一趋势变化。根据 1973 年到 1993 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南极地区从 1973 年到 1989 年,海冰范围有一个约 0.16 纬度 /10 年的减少趋势,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 1973 年以来南极海冰总体平均仍为微弱的减少趋势 。 与太平洋温度的周期变化类似,太平洋上空的气流也有近似的周期变化。 “ 拉马德雷 ”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 近 100 多年来, “ 拉马德雷 ”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 冷位相 ”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 暖位相 ” ;第二周期的 “ 冷位相 ”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2000 年为 “ 暖位相 ” 。如果 “ 暖位相 ” 的 “ 拉马德雷 ” 与 “ 厄尔尼诺 ” 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 “ 冷位相 ” 的 “ 拉马德雷 ” 与 “ 拉尼娜 ” 现象相遇,那么 “ 拉尼娜 ” 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在 20 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 1925 年到 1944 年, 1978 年至 2000 年。 20 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 (1925-1944 年, 1978-2000 年 ) 与 “ 拉马德雷 ” 的 “ 暖位相 ” 对应,但是它们都明显地滞后于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 近 30 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 1947-1976 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 2000 年 “ 拉马德雷 ” 进入 “ 冷位相 ” 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 。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走出了第四纪大冰期;但是有证据表明,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 90 年代左右东太平洋进入一个凤尾鱼丰富的低温阶段。南极海冰增减变化转折点超前于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又超前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这既反映了准 60 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 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 据任振球在 1997 年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 60 年振动相一致。在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和 60~70 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 1901 和 196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 94( 相当于日地距离的 0.6%) 和 57 万公里;在 30-40 年代和 80 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 1940 和 2000 年)分别缩短了 76 和 44 万公里。 2000-202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 2020 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 2000 年,杨学祥在英文科技期刊《东北亚地学研究学报》( J. Geosci. Res. NE Asia )上介绍并肯定了地球在 2020 年变冷的观点 。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 19 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 60 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 19 世纪略超过 60 年,之后缓慢变短,到 20 世纪后期月在 55 年至 60 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 1 万年前 “ 新仙女木事件 ” 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 50 年内上升 7 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 。 陆、海、气中的能量相互作用和物质相互交换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拉马德雷冷位相意味着一个变冷的自然趋势的到来,类似于 1946~1976 年的变冷情况应该得到合理的解释。 2000 年拉玛德雷进入冷位相、 1998 年地球扁率开始增大和 1999 年地球自转开始加速,表明地球系统正在发生一致性的转折。自 1999 年开始,连续五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和地震活动增强应引起世界关注 。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 2020 年附近变冷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 。值得注意的是, “ 秘密报告 ” 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 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 2020 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 60 年周期中的最大值, 2010-2030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 1946-1976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虽然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但是变冷趋势变化一定存在。 相关预测表明, 2004 (或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海温准两年振荡产生 1 年的误差), 200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和强震灾害, 2004 、 2007 、 2013 、 2019~2020 、 2029 年中国有较大洪涝灾害。第六强震幕大约在 2020~2040 年间发生,并伴有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全球降温、火山活动和异常大震。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前后,太平洋海面高度变化产生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使全球有强烈的地震活动 。 参考文献 1 .李健。美五角大楼 “ 秘密报告 ” :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 http://news.tom.com 2004 年 07 月 07 日 00 时 00 分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2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5-2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76 3 . Francisco P. Chavez, John Ryan, Salvador E. Lluch-Cota, et al. From Anchovies to Sardines and Back: Multidecadal Change in the Pacific Ocean. Science. 2003, 299: 217-221. 4 .周秀骥 , 陆龙骅 主编 . 1996,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2, 12, 44, 133, 271, 380, 381~392. 5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2(4): 380-384 6 .郭增建 .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4(3): 287. 7 .许靖华 .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 中国科学 , D 辑 . 1998, 28(4): 366~384 8 .任振球 .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 见 : 丁一汇主编 ,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1997.43~48. 9 . Yang, Xuexiang, and Chen Dianyou. Tectonic Movement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0, 3 (2): 121~128. 10 .韩延本 , 韩永刚 , 马利华等 . 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 60 年周期 . 见:中国地球物理 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362 11 .汪品先 , 翦知湣 .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 第四纪研究 . 1999 , (1): 1~17 12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13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3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http://guancha.gmw.cn/2004-7/13/2075001.htm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特大地震进入高潮 已有 10931 次阅读 2016-4-20 16:35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特大地震进入高潮 杨学祥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杨冬红等, 2006 )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06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4 ) 1 ( 1 ) 11 ( 7 ) 0 ( 0 ) 2 ( 2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2013 年的统计数据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 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即 2004-2018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让事实说话: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以来气温逐年降低 2019年最热预测难以成为事实
杨学祥 2019-1-8 14:42
2016 年以来气温逐年降低 2019 年最热预测难以成为事实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 7 日说, 2018 年是有相关气温记录以来第四热的年份,而过去 4 年整体来看是史上最热的四年。该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说, 2018 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 14.7 摄氏度 ,比记录中最热的 2016 年低 0.2 摄氏度 ,也低于 2017 年和 2015 年的年均气温。 这表明, 2015 年至 2016 年气温在上升,而 2016 年至 2017 年和 2017 年至 2018 年气温在下降。这证实了我们关于 2017 年气温变冷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285.html 其中,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事件, 2017 年发生了弱拉尼娜事件。最近,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使极端天气变得更加严重,其中包括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多,预计 2019 年将成为人类历史记录中最热的一年。 这一预测的理由并不充分 。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 2015-8-3 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谁是谁非 9 年内见分晓: 2017 年变冷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变冷的自然周期不能忽视, 2019-2020 年最暖预测将会变为全球变暖的最后一次赌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相关报道 欧盟机构说 2018 年为史上第四热年 2019-01-08 13:14:33 来源:新华网 作者: ${ 中新记者姓名 } 责任编辑:邢天然 2019 年 01 月 08 日 13: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布鲁塞尔 1 月 7 日 电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 7 日说, 2018 年是有相关气温记录以来第四热的年份,而过去 4 年整体来看是史上最热的四年。   该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说, 2018 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 14.7 摄氏度 ,比记录中最热的 2016 年低 0.2 摄氏度 ,也低于 2017 年和 2015 年的年均气温,但比 1981 年至 2010 年间的长期平均值高出 0.4 摄氏度 。   报告说,与长期平均气温相比, 2018 年最明显的变暖情况发生在北极,尤其是在白令海峡及其以北地区,以及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此外,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气温都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欧洲、中东和美国西部。相比之下,北美东北部、俄罗斯中部一些地区及中亚的年均气温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报告还显示, 2018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继续上升,从 2017 年的 404.1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 ) 上升至 406.7ppm 。   根据这份报告,过去 5 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之前水平高 1.1 摄氏度 。而 2015 年达成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高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 之内而努力。   “ 2018 年,我们再次经历非常热的一年,”“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主任让 - 诺埃尔·泰波在一份声明中说,“欧洲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又热又干的夏天,北极周边温度上升,此类引人瞩目的气候事件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警告。”   除欧盟外,世界气象组织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机构都将在本月发布 2018 年全球气温报告。 【编辑 : 邢天然】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9/01-08/8722938.shtml http://it.chinanews.com/gj/2019/01-08/8722938.shtml 全球变暖导致强厄尔尼诺增多 2019 年或是最热的一年 2018-12-25 来源:天气网   天气网讯,最近,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使极端天气变得更加严重,其中包括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多,预计 2019 年将成为人类历史记录中最热的一年。 厄尔尼诺大幅增加全球森林火灾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的数据,成熟的厄尔尼诺现象有 80% 的可能已经开始,并将至少持续到 2019 年 2 月底。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 (WMO) 的数据,排名前四的最热的年份是 2015-2018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增加,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在过去的连续 406 个月里,地球的气候比 20 世纪的平均温度更高。这意味着 32 岁以下的人中,没有一个经历过比平均温度更低的   一个火热的世界意味着在破坏性和危险的天气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极端情况,例如热浪、野火、干旱、洪水和猛烈的风暴。 2018 年,北半球发生了 70 次热带气旋或飓风,而长期平均水平为 53 次。强大且经常破纪录的风暴给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越南、韩国和汤加带来了破坏。在美国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年度气候报告中指出,飓风佛罗伦萨和迈克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丧失。   在 2018 年,热浪造成了惊人的生产力损失,因为天气经常太热,以至于不能工作,甚至不能安全地外出。据 11 月 28 日 发表的《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 2018 年的报告,去年热浪导致的劳动时间减少了难以置信的 1530 亿小时,几乎是 2000 年的三倍。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持续高温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 是地球上影响力最大的气候变化。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是判断该地区厄尔尼诺的一个关键指标,但是关于海面温度如何响应全球变暖的各种模型,现阶段无法达成统一,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变暖对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影响依然不甚明确。此外,过去的大部分研究评估的是特定地理区域的变化,因此所得结论不够全面。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大气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详细分析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 5 阶段 (CMIP5) 中的 17 个气候模型,以评估在未来全球变暖的场景下太平洋东部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通过追踪每一个模型的异常中心 ( 温度变化最极端的位置 ) ,团队发现, 88% 的模型都预测各自异常中心的海面温度波动幅度将变大。这对应的是,在目前阶段 (1900 年— 1999 年 ) 和未来预测期 (2000 年— 2099 年 ) 之间,太平洋东部厄尔尼诺海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整体平均增加 15% 。   这一增幅意味着,太平洋东部“强”厄尔尼诺事件 ( 指海面温度明显异常 ) 的数量将增加。研究人员总结表示,有鉴于此,我们预期未来将有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发生。 http://www.tianqi.com/news/23655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7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飓风“弗洛伦斯”即将登陆美国:日美为什么灾害频发?
杨学祥 2018-9-14 14:26
飓风“弗洛伦斯”即将登陆美国:日美为什么灾害频发?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7 年以来飓风和台风频繁袭击美国和日本,其原因在于日美地下潜藏巨大能量,导致热能释放,气压变低,引来飓风和台风凶猛来袭。我们早就预言,大震不发,灾害不止。 我在 2013 年 2 月指出,美国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频发。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2014 年 4 月 27 日 以来,数十个龙卷风横扫美国南方,美国龙卷风遇难人数已上升至 26 人。 美国灾难持续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7517.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6212.html 相关报道 飓风“弗洛伦斯”即将登陆 美国多个州进入紧急状态 2018-09-14 11:03 央视新闻客户端 1 参与   13号,飓风“弗洛伦斯”继续向美国东海岸逼近,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当天宣布,飓风可能在当地时间14号下午到15号早上之间登陆。与之前相比,“弗洛伦斯”的中心持续最大风速有所下降,已经减弱为二级飓风。但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官员当天仍然警告民众,不要因为“弗洛伦斯”的级别有所降低,就放松警惕。   13号,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联邦紧急措施署官员表示,“弗洛伦斯”向美国东海岸逼近的速度有所降低,它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天气对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侵袭将会一直持续到周末。虽然“弗洛伦斯”的级别已降低,但这场飓风带来的风暴潮预警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变化,因此民众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官员 布罗克⋅朗: 随着飓风逼近海岸,它的影响范围会扩大,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会看到覆盖范围远远超过飓风中心的大风会推高海浪,侵袭岸边。更重要的是,也会影响到海湾和内陆地区。    央视记者 肖贺佳: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此前宣布,“弗洛伦斯”登陆后可能在部分地区带来高达1米的降水量,它还可能形成浪高达到4米的风暴潮,最远能够席卷海岸线以内3.6公里的广阔范围。   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就此提醒民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弗洛伦斯”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或许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修复。另外,受风暴潮影响严重地区的民众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无家可归。布罗克⋅朗强调,目前政府正在尽全力做好灾前准备,以便在飓风结束后尽快让民众的生活恢复正常。   美国环境保护部门日前表示,飓风“弗洛伦斯”在登陆美国东海岸后,可能会对当地带来环境灾难。该部门表示,飓风导致的暴雨和洪水有可能将有毒废料和煤渣冲进当地居民家中,甚至流入地下水系统,污染当地水源。目前,该部门正在密切监视受飓风侵袭地区的数个有毒废料处理厂以及二十多个煤渣处理厂的情况,有关地区正在采取包括水库开闸放水等措施,以避免当地因为飓风“弗洛伦斯”而出现环境灾难。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8-09/13015388.html 高温洪水台风地震 日本这个夏天不平静 2018 年 09 月 07 日 06:34 第一财经日报   6 日凌晨,日本北海道发生 6.7 级地震,已造成 300 余人受伤, 30 多人失联, 9 人死亡。道内一度共计 295 万户左右停电,部分地区现已恢复供电。今年夏天,日本各地几乎都遭到了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 7 月,西日本遭遇 30 年来最严重洪灾,遇难人数达 200 余人;日本各地 7 月开始被长期高温热浪袭击, 100 余人中暑死亡; 9 月 4 日 , 25 年最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西部,造成 11 人死亡 600 余人受伤。图为日本北海道厚真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9-07/doc-ihitesuz5203214.shtml 震惊!美国2017年自然灾害损失竟高达3060亿美元 2018-01-10 08:59:00 环球网 \0 2 参与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2017年对于美国可谓是悲剧的一年。期间,美国遭遇包括大火,冰雹、洪水、龙卷风、旱灾以及三次强烈飓风在内的众多自然灾害。据美联社1月8日报道,这些自然灾害令美国遭受了3060亿美元的损失,创下了新纪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日前宣布,有16起灾害,每一项损失都超过10亿美元。   总损失打破了2005年造成的2150亿美元的纪录,NOAA可追踪到1980年发生的十亿美元的天气灾害。美国历史上五个最昂贵的飓风中有三个是2017年创下的。飓风“哈维”造成德克萨斯州大规模洪水的损失高达1250亿美元,仅次于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娜,而飓风“玛丽亚”在波多黎各的损失达到了900亿美元,位居第三。第五昂贵的飓风“厄玛”是500亿美元,横扫佛罗里达州。而由高温引发的西部野火造成的损失高达180亿美元,超过纪录三倍。   美国气象学会的前任主席,佐治亚大学气象学教授马歇尔•谢泼德(Marshall Shepherd)说:“尽管我们必须谨慎地进行下意识的因果讨论,(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今天的某些极端气候变化对它们是有影响的。”   NOAA在德州奥斯汀的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上述数据。美国每年平均有六次10亿美元的天气灾害,每年的损失超过400亿美元。NOAA的气候监测负责人德克•阿尔恩特(Deke Arndt)表示,10亿美元的气候灾难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的洪水、热带风暴的增加,以及其他的非气候变化,比如建筑的位置、人们的移居。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风险与脆弱性研究所所长苏珊•卡特(Susan Cutt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鉴于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尤其是在美国沿海地区,这或许是时候让城市的发展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气象部门还表示,2017 年,美国平均气温为 12.6 摄氏度,是美国史上仅次于 2012 年和 2016 年的第三热年。美国史上最热年前五名都出现在 2006 年之后。   阿尔恩特说,美国已经连续21年气温高于平均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变暖效应一样。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释放出吸收热量的气体,从而改变地球的气候。所有50个州的气温连续三年高于平均水平。亚利桑那州、乔治亚州、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和新墨西哥州5个州在2017年都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温度纪录可追溯到1895年。(实习编译:万卢阳 审稿:李宗泽) http://tech.huanqiu.com/original/2018-01/11510932.html 100多年来美国最严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已增加至2975人! 2018-08-29 14:43 大迷毛的毛 近日,飓风“玛利亚”引发了美国近百年来最致命自然灾害。 波多黎各州长在周二发布了一项新报告,显示“玛利亚”飓风的官方死亡人数已从64人增加到2975人。 波多黎各官员承认去年飓风造成岛上1400多人丧生,死亡人数超过官方20倍。 根据波多黎各州州长委托进行的一项独立分析,乔治华盛顿大学米尔肯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发布声明,估计飓风已经造成2975人死亡。此次分析表明该飓风造成了100多年来最致命的美国自然灾害。 据报道,灾害过后,有人统计声称大约有4645人死亡。这也让许多专家对飓风的死亡人数进行重新估计,结果得出因灾害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千人,远远高于政府最初发布的64人。 该研究分析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底飓风造成的死亡事件。研究人员发现了几个可能导致死亡人数不实的因素,包括缺乏沟通,没有指导医生报告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等。 “政府官方对飓风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值很低,主要是因为用于归结死因的公约只计算了在飓风中直接死亡的人数,其他的例如由结构崩塌,飞行碎片,洪水和溺水引起的死亡人数却没有算进去,” 报告说。“在更广泛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生没有采用适当的认证协议。这也是监测飓风灾后死亡人数不实的原因。“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受飓风影响最严重的社区,这可以给该岛应对未来的灾害提供数据。 该研究发现,生活在贫困城市的人口死亡人口占比高出45%。 “我们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飓风玛丽亚在整个岛屿造成大量间接原因死亡。某些群体 例如低收入人群和老年人面临的风险最高,这让人感到沮丧。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Carlos Santos-Burgo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他补充说:“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及其建议有助于家园重建,并为实现在自然灾害时期保护社会各界的计划铺平道路。” http://mini.eastday.com/a/18082914430634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8年和1998年的高温条件相同
杨学祥 2018-8-3 15:04
2018 年和 1998 年的高温条件相同 杨学祥,杨冬红 我在 2017 年 2 月 18 日 指出, 2016 年与 1998 年有相似的条件: 日食条件相同(见表 1 );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97-1998 年和 2015-2016 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 1995-1998 年和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 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 2016 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唯一不同的是, 1998 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而 2016 年的拉尼娜事件中途夭折。其原因是,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 2017-2018 年的拉尼娜事件在 2018 年 3 月结束,这是 2018 年高温持续发生的重要原因,即超级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拉尼娜事件也是高温的重要条件。 1998-2001 年发生的超长拉尼娜事件,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变冷,自然调节作用不容忽视。深海巨震的制冷作用更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253.html 相关资料 全球多地经历罕见高温!专家解读极端天气为何频发 2018-07-26 14:18 央视网 0 参与    央视网消息: 今年入夏以来,酷热、山火、热浪……各种极端天气在全球频繁出现。近日,全球多地出现罕见高温,多地遭受高温炙烤、甚至引发灾情。地球似乎发烧了。    朝鲜近日气温比往年同期高7度   在朝鲜,大部分地区在入伏前后出现高温,连日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7摄氏度左右,为1981年以来最高。朝鲜一些城市的气温甚至超过了当地气温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据朝鲜中央气象台介绍,高温天气15号从东部海岸一些地区,开始逐步扩大到朝鲜大部分地区。其中22号的气温达到朝鲜东部海岸地区气象观测以来最高,几个大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39度,元山市达到了39.7度。22号朝鲜全国平均最高气温为34.6度,比往年高出7.2度,为1981年以来最高气温。   根据朝鲜中央气象台的介绍,从23号开始朝鲜的高温现象开始有所缓解,不过当地气温仍然较高。朝鲜气象部门提醒,在35度以上的高温持续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生中暑、心脏病、脑中风、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几率会增加,民众应注意防护,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着重注意避免中暑。    酷暑当前 韩国民众设法躲热浪   同样位于朝鲜半岛的韩国,最近也深受高温天气的折磨。据韩国疾病管理本部25号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内,韩国中暑患者大幅上升,其中9人死亡。   由于连日高温,夜间最低温度也超过了25摄氏度,韩国家庭的空调使用率急速上升,电力需求连创新高。变压器负荷过大导致各地接连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甚至由于电线断裂而引发火灾。   在炎炎夏日躲避酷暑的最佳方式无异于直接把季节调回到冬天。在韩国的富川,就有这样的一处冰屋,不少人来到这里感受冰雪乐趣的同时,躲避热浪的袭击。这座冰屋位于距离首尔不远的京畿道富川市一家儿童乐园里,据管理人员介绍,人们在冰屋内能够体验到跟冬天一样的温度。    全球多地经历罕见高温   除了亚洲,在欧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经历罕见高温天气。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借助数据,直观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气候。   在北欧,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其中,挪威和芬兰17号的最高气温均已突破33℃,挪威18号的最低气温也高达25.2℃。   在非洲,5号,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撒哈拉沙漠达到破纪录的51.3℃,这是阿尔及利亚自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在阿曼,夜间也创下42.6℃的高温纪录。世界气象组织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全球自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夜间温度。   在北美,多地遭遇高温侵袭。美国西南部局地24号气温接近49℃,是今年迄今最高气温。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往年七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仅为26摄氏度左右,今年达到和超过30摄氏度的天数已经超过13天。   在亚洲,日本埼玉县23号最高气温达到41.1摄氏度,创日本气温观测史上最高纪录。韩国江陵市23号最低气温达到31摄氏度,创下近111年以来的最高值。    专家解读:极端天气为何频发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周二例行发布会上,对近期全球极端天气做了进一步的信息更新。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发言人指出,进入7月极端天气情况仍在继续,这对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央视记者采访了世界气象组织高级科学家,为我们分析这些极端天气的成因。   据世界气象组织科学家巴多尔介绍,今年是“拉尼娜年”。“拉尼娜”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降温现象,这种现象的确会扰乱正常气候规律,为部分地区带来剧烈暴风雨,另一些地区则会发生干旱。通常情况下,“拉尼娜年”全球气温通常会呈下降趋势,而今年则有些反常。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最近许多研究发现,极端天气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虽然不能将6月和7月的极端天气完全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极端高温和降水的数量正在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8-07/12579540.html 暖冬在预料之中: 2016 年与 1998 年相似的条件 已有 2810 次阅读 2017-2-18 06:39 暖冬在预料之中: 2016 年与 1998 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2016 年与 1998 年相似的条件:日食条件相同;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97-1998 年和 2015-2016 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 1995-1998 年和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 2016 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目前唯一不同的新特点是,拉尼娜的减弱和厄尔尼诺的发展非常迅速,厄尔尼诺可能提前发生。 2016 年与 1998 年相似的天文条件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由此导致 1998 年和 2014 年全球最热的新纪录。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 1 )。由此导致 1997-1998 年和 2015-2016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 指出,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 1 和表 2 )。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见表 1 )( 已证实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2501.html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1996-04-17 p 南极区 3 1996-10-12 p 北极区 3 6 4 1997-03-09 p 北极区 3 1997-09-01 p 南极区 3 6 12 (极强厄尔尼诺) 1998-02-26 6 北赤道 -1 1998-08-22 -4 南赤道 -1 -2 4 ; ( 拉尼娜 ) 1999-02-16 -41 中纬 1 1999-08-11 46 中纬 1 2 0 2000-02-05 p 极区 3 ( 拉尼娜 ) 2000-07-01 p 极区 3 2000-07-31 p 极区 3 2000-12-25 p 极区 3 12 14 极强厄尔尼诺(拉尼娜) 2001-06-21 -12 低纬 -1 ( 拉尼娜 ) 2001-12-14 1 赤道 -2 -3 9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 强厄尔尼诺 )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拉尼娜(弱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拉尼娜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极区 3 2019-12-26 1 赤道 -2 4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 1948 年开始。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2012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 2012-2013 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有利于南半球变暖 2014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 1979 年以来最大值,阻止了 2014 年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 2015 年超级厄尔尼诺能否发生,取决于 2015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程度,异常变小将导致强厄尔尼诺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16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293.html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少于 2015 年 9 月 24 日 ,秘鲁寒流增强的趋势受到遏制。这是目前拉尼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也明显少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 。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是十分罕见的特殊事件,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 2014-2016 年创纪录的高温记录密切相关,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2016 年 2 月 25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非常显著,使秘鲁寒流减弱,对超级厄尔尼诺延续到 2016 年第一季度做出了贡献。 对比 2015 年 9 月 24 日 和 2016 年 2 月 25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大小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关注 2016 年 10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变化对拉尼娜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138.html 2014 年以来连续三年高温创纪录导致南半球变暖 2014 年 2 月以来,美国、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或科学家纷纷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而造成气候异常。更有科学家称,今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02/073029846564.shtml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准备迎接最热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 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已证实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2014 年超级厄尔尼诺没有发生,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两年高温新纪录导致全球变暖,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是南半球气温升高的确切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380.html 最新结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 由于相似的天文条件, 2016 年的拉尼娜可能在 2016-2019 年由弱变强,复制 1998-2001 年的变化过程, 201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推迟到 2020 年,并在 2017-2019 年发生超长冷冬。 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季我国气候的不确定性很大。艾婉秀首席说,关于今冬的气候趋势,目前国家气候中心正在进行全面的分析,请公众保持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342.html 参考文献 1.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 in Earth ’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 1666-1677.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7, 22(5):1680-1685.YangDH, Yang X X.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ice regulatorsfor El Nino events.Progress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7,22(5):1680-1685.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地震路线图:地震袭击了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
杨学祥 2018-7-7 08:06
地震警告!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地震袭击了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 2018-07-06 19:35 世界杯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卡玛卡半岛发生6.4级强烈地震。 7月6日周五凌晨1点40分,在Ozernovskiy以东58英里的地方发生了地震。 这座城市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太平洋沿岸。 堪察加半岛位于俯冲带附近,太平洋板块在北美大陆下面滑动。 6.0至6.9级的地震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地震造成的破坏报告。 尽管目前有数千名足球球迷在俄罗斯观看世界杯,但坎帕塔半岛距离世界杯所用的任何场馆都很远。 叶卡捷琳堡中心体育场是距离震感最近的世界杯场馆,但距离却只有3892.63英里。 半岛是欧亚大陆的最远端。 堪察加半岛火山 它以所谓的“火环”而闻名,即环绕太平洋的一连串火山。 这一大群火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火山带约有160座火山,其中29座仍然活跃。 它是地球上活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这个半岛被称为“火圈”——环绕太平洋的一系列火山 2013年1月11日,Shiveluch, Bezymianny, Tolbachik和Kizimen相隔只有180公里(110英里)。 1952年,堪察加半岛发生里氏9.0级地震。 当地的海啸造成高达50英尺的海浪,对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造成了广泛的破坏,估计造成1万至1.5万人死亡。 没有发布海啸警报。 http://www.sohu.com/a/239651224_100136930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6 2018-07-06 13:19:45 30.36 103.28 23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 3.1 2018-07-06 12:49:46 30.35 103.29 23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 5.9 2018-07-06 09:40:03 51.41 157.95 50 堪察加东岸近海 3.2 2018-07-06 09:36:39 43.73 85.71 6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 http://www.ceic.ac.cn/speedsearch?time=1 2018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已有 1250 次阅读 2018-3-18 14:49 2018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1月-2018年2月、2018年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年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年7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明显,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7月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7月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7月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4542度,7月13日为月亮近地潮,7月1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C:7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4度,7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7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4516度,7月27日为月亮远地潮,7月28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7-9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45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1930.html 2015至2018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已有 4335 次阅读 2015-9-14 06:59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杨学祥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事实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已由 2 次增加到 6 次, 2015-2018 年还要继续发生(见表 1 )。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 2006 年和 2008 年相继指出,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 2010 、 2011 、 2012 年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2013-2018 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1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50-1964 年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4 次;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2012 年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 2018 年。其中, 2015-2016 年和 2018 年为强厄尔尼诺年, 2016-2017 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判断根据: 一、 相关国家进入强震的活跃期,美国和日本相关研究较多。 二、 前兆明显:例如美国加州连续 4 年干旱,中国云南长期干旱。 三、 相邻地区地震火山活动增强。 四、2015-2016 年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期间发生概率大。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激发作用非常强。 早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高温、干旱和地震是有内在联系的,孕育地震的能量也是高温和干旱的地下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966.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 “ 太平洋十年涛动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体运动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关系研究
杨学祥 2018-7-6 10:22
流体运动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关系研究 杨冬红 1 ,杨学祥 2 1. 吉林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 要:本文建立了潮汐 - 均衡模式的球面模型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对于圆心角大于 90 度的海洋地壳板块,潮汐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累加力矩数值巨大,等效应力为 10 8 N ,足以形成板块相对运动,产生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一个明显的事例就是,准60年的拉马德雷准周期对应着全球灾害、世界经济长波、中国地震灾害和台风灾害。2004年厄尔尼诺预测已经被证实,预测2005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关键词:潮汐均衡模型 ,跷跷板运动,拉马德雷冷位相,特大地震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quid Movement and Nature Disaster such as Earthquakes and so on YANG Dong-hong 1 ,YANGXue-xiang 2 (1.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geo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Northeast Asia,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China; 2..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alculation formula on spherical pattern of tide-isostasy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calcula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oceanic crust plate which central angle is move than 90 ° , a huge numeral value (its equivalence is 10 8 N) of accumulative force moment in the crustal isostatic movement caused by tide can trigger off relative motion of plate, resulting in earthquake and volcanic eruption. For example, about 60 years’ La Madre paracycle corresponds to the global disasters, world economic long-term fluctuation, earthquakes, volcanoes and typhoon disasters. El Nino in 2004 is occurring now, and La Nina in 2005 will occur in predication. Keywords: tide-isostasy model, seesaw motion,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biggest earthquake 1. 问题的提出 中新网 9 月 7 日 电 科学时报报道,一项早已被科学家普遍接受的地震理论如今遭到了“重创”。一个由美国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附近的圣·安德里亚断层进行研究后发现,一场大规模的地震之前并非一定要有一个较长的断层休眠周期 。 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美国的科学家经过 30 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 。一个明显的反例是,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了美国宇航局 (NASA) 科学卫星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和利用了计算机模拟方法之后得出结论,阿拉斯加州南部冰川的加速融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并大大提高该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概率 。同理,北极冰盖的融化将导致频繁地震,事实并非如此。 由此看来,人们对引起地震的原因仍不清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2. 理论计算 最新计算结果表明,潮汐使巨量地球流体相对固体作差异旋转运动。 为了计算方便, 杨学祥将海面升降简化为平面模型 。实际上,潮汐变化是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椭球面起伏变化,平面模型仅仅是一级近似。相差 90 度圆心角的海洋表面由高潮(或低潮)到低潮(或高潮)的变化,正好形成此起彼伏的跷跷板式运动,由此形成的海水压力增减,使洋壳产生跷跷板运动。为了更精确地计算球面潮汐引起的地壳跷跷板运动,我们在本文建立潮汐 - 均衡模式球面模型的计算公式。 在球面上截取一圆截面,半径为 R ,圆心角φ所对应的弦长为 L ,由余弦定理,有 L = (R 2 + R 2 – 2R 2 cos φ ) 1/2 = 2Rsin( φ /2) ( 1 ) 设海平面增高数量 h 为φ的线性函数,即 h = k φ ( 2 ) 增加的海水压力微元为 df = dm g = g a hpds =a k gp φ R d φ ( 3 ) 以 0 点为支点,力臂为 L ,增加的海水压力微元产生的力矩微元为 dM = L df cos( π /2 – φ /2) = 2a k gpR 2 φ sin 2 ( φ /2)d φ ( 4 ) 在圆心角φ的闭区间 上积分,得力矩为 M = = a k gpR 2 φ sin 2 ( φ /2) d φ = 2akgpR 2 (b 2 /2 – bsinb+ 1 – cosb) ( 5 ) 最大等效压力为 f = M/L = akgpR(b 2 /2 – bsinb+ 1 – cosb)/sin(b/2) ( 6 ) 将k = 60,a = 1cm,R = 6371km,b = π/3,L = 6371km代入公式得f = 10 8 N. 这个结果比平面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准确。对于同样的力臂L= 6371km,平面公式的计算结果是P = 1.2×10 8 N 。可见,两种结果有相同的数量级。 3. 资料证据 首先,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本身在不断变化的表现,是震源所在处的物质发生形体改变和位置移动的结果,同大海会有波涛汹涌,天空会有风云变幻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 500 万次。其中约 5 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 次; 7 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9 秒钟就发生一次地震的频率,显然不是应力积累的结果,而是潮汐瞬时应力作用于地表板块裂隙而产生微小裂变的结果。在地球潮汐形变作用下,板块边界处于不断粘连胶结和错动断裂交替运动之中。长期的微小裂变可导致地壳断裂,并导致强震发生。研究微震规律可以探明强震的成因,强潮汐至少是激发因素 。潮汐高潮与低潮变化在赤道最大,大约为 60-80cm ;在两极最小,半日潮变化很微小,半月大小潮变化只有 15-20cm 。以此解释地球的南极、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地震的地质现象,具有更大说服力。 其次,在小冰期时期,强潮汐与强震同时发生。据 2000 年 3 月份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论文集所公布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气候变化与 1,800 年潮汐周期相关,强潮汐将深海冷水上翻到表面,使全球气候变冷。研究人员指出,就千年时间尺度而言他们关于潮汐的假说得到了一浮冰碎片沉积记录的支持,说明海洋水体的冷却接近于为强潮汐强迫所预报的时间。据 Keeling 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 。 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与之对应的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单凭太阳辐射能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的巨大波动。郭增建提出的海震调温假说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机制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这个机制放大了太阳活动低值的降温效果,使更多赤道地区的海水转变为两极地区的冰盖。强潮汐、全球气候变冷和强震多发在小冰期的对应关系,为强潮汐激发强震提供了证据 。 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都是椭圆,月球近地潮比远地潮增大 35% ,太阳近地潮比远地潮增大 9% 。所以,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形成中特大潮,太阳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形成小特大潮。中特大潮每年发生 6-8 次,小特大潮每年仅发生一次。如果月亮近地潮、太阳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同时出现,则发生大特大潮,它不是年年都发生,仅发生在 12 月末和 1 月初的中特大潮时,因为地球近日点(即太阳近地潮发生地点)在 1 月 3-4 日。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 10 -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 10 -10 /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0 \0 图 1 1956-1969 年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傅承义, 1976 )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 12 年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 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 变为 1 月 16 日 。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至少有一年为最强潮汐或较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 6-8 个周期 ( 见表 1) 。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 1953 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 4 年变化可能延续到 1969 年,在 1973 年减弱, 1977 年消失。 按表 1 的连续 4 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四年中的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 1971 年、 1975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7 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每次出现 4-5 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 3-4 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特大地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特大地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特大地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特大地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L, 特大地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特大地镇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特大地震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5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最近,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其表现有时明显,有时模糊,并且有规律的递进变化。而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第三,地震与强降水有对应关系。我们在 2001 年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震区 。降雨不仅与外来云团有关,而且与当地的地下气体喷发有关,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类似于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这就是汤懋苍的地气涡流说。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 。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 20 世纪中国大陆及临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 和高庆华等给出的 20 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 ,可以明显看到地震等构造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 。 30 年代、 50 年代和 90 年代严重洪涝灾害时期与第二、第三、第五地震活动幕相对应。 1920~1937 年, 1946~1957 年, 1990~2003 年发生在长江、黄河源头的强震幕是 30 、 50 、 90 年代严重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开县井喷与 2004 年 9 月 2-7 日重庆开县又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确有因果关系。由此推知,在沙漠区开发地气资源,形成人工地气耦合,可以改变沙漠气候。人工开发地下气体的环境效应不容忽视。潮汐形变就是地球内部在断裂带的吸气和排气过程。 第四,全球气候和强潮汐都有准 60 年周期,强潮汐、低温冻害、强台风与强震对应。太平洋表面海水的冷暖变化影响其上空的高速气流,形成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亦称 “拉马德雷”现象。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2000 年为“暖位相”。在 20 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 1925 年到 1944 年, 1978 年至 2000 年。 20 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 (1925-1944 年, 1978-2000 年 ) 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 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在厄尔尼诺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减少。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使厄尔尼诺强度减弱,使登陆我国的台风频度增加。 2004 年 8 月 12 日晚 ,今年第 14 号台风“云娜”登陆浙江省就是一个预警信号。它恰恰就是 1956 年以来该地区经历的最强一次台风。预测中的 2005 年或 2007 年拉尼娜事件将可能使中国有较强的台风灾害。“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界线 1890 、 1924 、 1946 、 1977 和 2000 年大致处于四个强震幕的边界附近,这绝不是巧合。它说明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 与强震密切相关 。 世界气候变化经历了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 30-40 年代的温暖期、 60-70 年代的降温期和 80 年代后的迅速增暖期。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 1957 、 1969 、 1972 和 1976 年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 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和 60-70 年代的降温期 。这表明,今后 20 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我国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 2004 年厄尔尼诺发生后, 预防厄尔尼诺期间发生低温冷害已迫在眉睫 。预测中的 200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发生强低温冷害。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 1795 至 1825 年。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 1850 至 1873 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 1890 至 1913 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 1945 至 1973 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也就是说 21 世纪头 20 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和强潮汐影响全球气候的客观性 。 第五,强潮汐与厄尔尼诺的相互影响。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9 o C ,高差为 40~60cm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 13~20 cm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造成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与潮汐引起的东西太平洋海面60cm高差相叠加,相互加强。这是厄尔尼诺前后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作用非常明显的原因 。国外研究表明, 热带地区火山爆发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根据厄尔尼诺气候急剧变化的时间记录与 1649 年以来记录在案的热带地区火山爆发的时间进行比较后发现,每当有一次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一倍 。 在月亮赤纬角(月球轨道的白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最大值年(周期为 18.6 年,赤纬角由 18.6 o 增大为 28.6 o ) 1949-1951 、 1968-1970 、 1986-1988 、 2005-2007 ,潮汐的南北震荡最强烈,由此产生的海温均衡效应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其中, 1951 、 1969 、 1986-1987 都是厄尔尼诺年 。 2005-2007 年中必有厄尔尼诺年。 我们做了 2004 年 5-8 月和 11-12 月为强潮汐预报。 5-8 月强潮汐导致同期的强烈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相对强潮汐有明显的滞后期,是 2004 年发生厄尔尼诺的有利条件。 第六,能流不灭定理。“蒲公英”、“云娜”、、“鲇鱼”“艾利”、“桑达”……今年影响上海的台风格外多,到现在已经有 5 个台风先后影响本市,而往年平均约为 2 个台风,今年已经远远超出了往年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对此,有气象专家表示怀疑今年可能是“拉尼娜年”。从 1949 年到 1996 年间登陆我国台风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较常年减少,台风活动在拉尼娜年则相对增加。日前海外有关研究部门指出,太平洋中部赤道水域正在形成新的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形成过程将持续至2005年初。 为什么 2004 年既有拉尼娜特征,又有厄尔尼诺特征?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由于每次高纬或极区的日食都将使极地下降气流减弱,从而使赤道东风减弱。 1-2 年内在中纬以上地区连续发生 3-6 次日食,将使赤道东风减弱逐次得到加强,从而诱发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或低纬发生日食则相反,诱发拉尼娜现象 。 2000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4 (最高值),由于 1998 年 6 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 (1997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发生了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98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2 ,发生了最长的拉尼娜事件 ) 直到 2000 年 8 月才结束,所以本该 2000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延期到 2002 年发生 。 2001 年有一次低纬日食,一次赤道日食,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3 ,应该发生拉尼娜事件 。根据后延的次序,应该在 2003 年发生,国际气象组织也预测 2003 年下半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后来没有发生。但是,拉尼娜的特征还是有所表现, 2003 年,大西洋飓风期共生成了 14 次热带风暴,其中 7 次属于飓风。在这 7 次飓风中,“费边”、“伊莎贝尔”和“凯特”发展成巨型飓风。这表明, 2003-2004 年的台风增多是 2001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3 的必然结果。一种能量产生之后,在它没有发挥作用之前是不会消失的,但是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可能使其延期发挥作用,并且使作用强度减弱。 2004 年中国四川和重庆地区的特大暴雨、日本的两次地震和台风、西班牙多年不遇的大暴雨、美国遭受“弗朗西斯”飓风袭击、加勒比海正笼罩在“伊万”飓风的阴云之下、阿根廷的 6.5 级地震,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国外科学家认为,“环太平洋地壳活动带”最近频繁发生自然灾害是这一地带的几个板块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其中,“纳斯卡”板块向东移动,而“太平洋板块”移向夏威夷,并继续向中国、日本方向移动,“南美板块”向西移动时与向东移动的“纳斯卡”发生碰撞,再加之向古巴方向移动的“可可”板块,最终造成持续不断的板块之间摩擦。当摩擦产生的压力向地表释放时,会产生地震。而当震源靠近海岸,地震波传向海洋,就会造成台风。根据美国地理研究办公室的测算,从 9 月 1 日 到 8 日期间,整个活动带共发生了 13 次地震,从里氏 2.8 级到 6.9 级大小不等。厄尔尼诺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的反向变化造成的跷跷板运动是地震火山活动集中的原因 。 第七,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地质学研究小组最近提出,海平面变化可能是导致火山爆发的原因之一。有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地球物理研究通报》上。过去 300 年全球火山爆发的统计记录显示,在北半球冬季月份里,全球火山爆发的可能性增加了 18% 。泛太平洋地区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在这几个月份里有些地方火山爆发的频率比平均值甚至高出 50% 。研究小组认为,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这里冬季的积雪量大大高于南半球在冬季的积雪量。大量积雪使得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海平面下降约 1 厘米 ,而海平面的变化对海岸线和岛屿的压力可能是导致火山爆发的原因。这一发现与美国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观测结果相吻合。这一观测记录显示,在过去 8.5 万年里,海平面变化频繁时期火山爆发的频率高 。这为笔者提出的陆海地壳跷跷板运动提供了证据 。 参考文献 1. 赵路 . 美国科学家认为大地震前无需较长断层“休眠”期 . . 中国新闻网 .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09-07/26/481283.shtml . ZHAO Lu. US scientists said that there are no long times to get more energy before a large earthquake . .ChinaNews Net.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09-07/26/481283.shtml . 2. 陈骞 . 南北极从没发生过地震 . . 千龙科技 . http://tech.qianlong.com/28/2003-7-25/223@966774.htm CHEN Qian. There are no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 Pole and South Pole . . Tech Qianlong. http://tech.qianlong.com/28/2003-7-25/223@966774.htm 3. 周道其 . 冰川加速融化会提高地震概率 ( 图 ) . . 中国公众科技网 .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times/artic/40811105729.html ZHOU Daoqi. It will raise to a new and higher lever in probability that ices melt rapidly . .ChinaGongzhong Net.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times/artic/40811105729.html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YANG Xue-xiang, HAN Yan-ben, CHEN Zhen, QIAO Qiy-uan.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 Chinese J. Geophys. (in Chinese), 2004, 47 (4): 616-621. 5. Fred Pearce, Tidal warming: is the moon turning up the Earth’s thermostat ? New Scientist, 2000, .166, ( 2232 ) : 12 6. 马宗晋 , 杜品仁 . 1995,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0, 99-102. MA Zong-jin, DU Pin-ren. 1995. The problem in the movement of the earth crust . Beijing: Geology Press. 10, 99-102. (in Chinese) 7. 郭增建 .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4(3): 287. GUO Zeng-jian.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ocean and its margin is one of thermostats for adjusting climate .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02, 24 (3): 287. (in Chinese) 8.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YANG Xue-xiang. Energy exchange among atmosphere, ocean and lithosphere .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04, 23(1): 28-34 9.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Fu Chengyi. The Earth ten speak . Peking: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1976. 55-57 10.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 21 ( 1 ): 15~23. YANG Xue-xiang. Global warming, tectonic activity and desertisation. Crustal Deformatin and Earthquake . 2001 , 21 ( 1 ): 15~23. (in Chinese). 11.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等 . 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是地球热点的证据 . 中国科学, D 辑, 1998 , 28 ( 5 ): 463~468. TANG Mao-cang, ZHONG Da-lai and LI Wen-hua et al. Evidence for the Daxiawan as a hot spot in the Earth . Science in China,Ser.D, 1998 , 28 ( 5 ): 463~468. (in Chinese) 12. 杨学祥,杨冬红。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 8-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98 YANG Xue-xiang, YANG Dong-hong. Five times of the economic long wave in world and the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Guang Ming Net. The center of thesis announces exchanges center.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98 13. 杨学祥 . 2002,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 西北地震学报, 24 (4):367-370 YANG Xue-xiang. Tectonic Basis and Excitation Condition of El Nino .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2002, 24 (4): 367~370. (in Chinese). 14. Shanaka de Silva. Globe change: Eruptiongs linked to El Nino . Nature, 2003, 426 : 239-241 。 15.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LIN Z S, ZHAO P Z, ZHAO W T. The solar eclipse-El Nino coeffici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 Chinese J. Geophys. (in Chinese) , 1999, 42 (6): 732 - 738. 16.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 26 ( 3 ): 151-155 YANG Xue-xiang. Reason and evidences for El Nino Event . Ziran Zazhi. 2004, 26(3): 151-155 17. 熊瑛。英国科学家称海平面变化可能导致火山爆发。 新华社 2004-05-02 14:32:20 http://gb.chinabroadcast.cn/321/2004/05/02/144@147100.htm XIONG Ying. English scientists said that Volcano is triggering by sea level changes. Xinhua News Agency 2004-05-02 14:32:20 http://gb.chinabroadcast.cn/321/2004/05/02/144@147100.htm 18. 杨学祥. 青藏高原隆升的潮汐 - 均衡模式 . 世界地质 , 2003, 22(2): 119-123 YANG Xue-xiang. A tide-isostasy model for uplif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03, 22(2): 119-123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同预测:日本南海大地震预测又有新进展,30年内日本恐遭国难
热度 1 杨学祥 2018-6-10 07:24
日本南海大地震预测又有新进展,30年内日本恐遭国难 2018-06-09 13:29 来源: 乐伽公寓 日本 原标题:日本南海大地震预测又有新进展,30年内日本恐遭国难 2013年(应该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这场地震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巨大的海啸、核电站的爆炸以及变成无人区的一大块土地。 东日本大地震 这才刚刚过去五年 ,日本人就已经在准备下一场地震了。这场地震就是日本人研究了几十年之久的“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根据日本专家的研究表明,这场地震在今后30年内的发生概率被认为有70%至80%。 日本三大地震区域 那么日本人对这场地震的具体评估是什么样的呢?日本土木学会于7日公布的预测结果显示,震后经济损失额最高将在20年中达到1240兆日元(约合人民币72兆4000亿元)。 日本地专家在召开会议 如果说光光对地震规模进行预计,这就不算研究了。日本土木学会的这次研究,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那就是加大对现有道路的修整,并加大建设耐震建筑。这样的话大约可以减少四成地震带来的损失。这次地震的受灾地区被定位为日本的关东和九州地区。 日本多山的九州地区 其实根据日本土木协会的研究,除了所谓的南海海槽地震之外,日本还有一个很大概率会发生的地震。那就是位于东京地下发生的首都直下型地震。这样的地震也会对日本经济和人口造成强有力的破坏。因为东京一地就集中了日本十分之一的人口,GDP占全日本的四分之一。如果再把横滨等地算在内,那损失就难以估量。 繁华的日本东京 现在看看日本的这份报告,就能理解为什么当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之后,会加快侵略中国以及不断向中国的东北地区输送日本的农民。因为动不动就可能遭到灭国威胁的日本人,是很难有安全感的。 日本关东大地震 http://www.sohu.com/a/234793484_100048826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1.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2.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7986.html 天灾导致人祸的恶性循环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6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威胁世界的三大超级火山:关注21世纪超级灾害链
杨学祥 2018-5-19 04:54
威胁世界的三大超级火山:关注21世纪超级灾害链 关键提示:美国的黄石山火山、日本的富士火山和意大利的索尔法塔拉火山的喷发是对人类世界的最大威胁,其中一次喷发的破坏作用远远大于一次特大地震和海啸。 我们在2013年12月23日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各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究竟是谁面临消失风险?美国还是日本?就构造条件而言,日本的风险大于美国。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1167.html 索尔法塔拉火山异常!爆发堪比黄石火山,曾形成135米的火山堆 2018年05月19日 00:09 变了散了算了走的 索尔法塔拉火山异常!爆发堪比黄石火山,曾形成135米的火山堆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分享 在地球上,我们活跃的活火山十分的多,不仅有现在正在爆发的美国火山,还有俄罗斯,日本等区域的大型火山,而有一个大家并不是非常在意的火山也是在频繁的运动之中,也是科学预测爆发中的火山之一,所以火山爆发不止一个。 而在世界上,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山就是美国的黄石超级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一旦这两个形成火山的爆发,至少在火山区域周围无人敢靠近,甚至黄石火山可能对整个地球的环境进行新一轮的改变,所以科学界非常的担心他们两座火山的爆发。 除了这两个大型的火山之外,还有一个火山就是位于意大利,被称为索尔法塔拉火山的超级火山,也是火山异常变化,是一个比黄石火山还厉害的火山,可怕的是这座火山是一直在沉默之中,而这座火山的存在一个爆发的规律就是20万年一次。 在科学的纪录中,这座火山可能是灭绝尼安德特人的主要迹象,最大规模的一次爆发形成了长达8天的火山喷发,创造了135米的Monte Nuovo火山堆,并且在爆发结束后,这座火山仍然在进行活动,只是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爆发,而是每年在约15厘米的速度上升。 根据意大利科学家观察发现,这座火山也开始进行过新一轮的变化,并且达到了危险的阶段,而按照时间的规律来看,1982年就出现过一次突发性的膨胀,后来停止所以才解除危机,不过将整个火山抬升了高达110厘米的距离。 目前意大利科学界也在实时的进行监测,进行对该区域约300多万人发出预警,声称该火山随时可能爆发,所以做好提前的预警提示,该远离的要提前做好准备。这座火山是形成于1198年,由于火山的活动变化,所以还有“地狱之门”的说法,因为火山一直没停止过爆发。而科学界对这座火山的大爆发没有一个准确的预测,每次有异常现象都会发出提醒预警。一旦大规模爆发将会引发比黄石火山还恐怖的环境变化。 作者:文/罗兆春 http://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48951464/1806330a8001006qdx?cre=sinapcmod=gloc=45r=0doct=0rfunc=16tj=none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4189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 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 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未来30年是动荡的30年:关注超级灾害链 (2017-03-27 16:46:26) 未来 30 年是动荡的 30 年:关注超级灾害链 杨学祥 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中表示,“未来的三十年是动荡的三十年,是新企业诞生的三十年。今天的前二十位的企业,三十年以后,不知道还有几个在,包括阿里巴巴在内。”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变化是自然规律,也是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变化主要周期约为 60 年。 规律对比:三张表看超级灾害链发生的必然性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 1. 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 2. 朱格拉循环( JuglarCycle ,中期循环,主循环) 10 至 11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11 年周期对应); 3. 库茨涅兹循环( KuznetsCycle ,长期循环) 20 至 22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22 年周期对应); 4. 康德拉切夫循环( KondratieffCycle ,长期波动) 50 至 60 年周期和吉村循环 55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 50-70 年周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我们在 2007 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8 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 表 1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时 期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2030-205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时 期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2021-205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第五下降期 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 年苏联解体 第三次世界大战? 关键时间 1913 30 年代大萧条 70 年代石油危机 2013 20 年代超级灾害链 注: 1914 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 10 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 2013 年与 1913 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9901.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 11 和 22 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200 年。近 20 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6 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 2 )。 汪品先院士指出,恰如政治家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一样 , 科学家在预测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变化时,也要从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中寻求类比,发现规律。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 1200 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目前,太阳正处在第 24 活动周的高峰年,其活动理应处于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太阳活动强度明显不及上一个活动周,甚至出现太阳表面连黑子都没有了这种罕见现象。这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百年来最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太阳将沉入超长的最低活动期。目前科学界仍然在探讨太阳黑子周期是如何影响全球气温的。有人认为地球将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期,有人称会在 2020 年之前,有人则称会更早。 表 2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80-??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气候变化的历史是一个冷暖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得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对应经济发展模式:其一、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 1200 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其二、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与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对应 (表 3 ) 。 其三、自 1890 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冷位相 ” ,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暖位相 ” 。即变冷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经济上升,变暖时期对应经济下降(表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3864.html 这是三种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冷过程,为 1200 年、 200 年和准 60 年周期。它表明,人类对短期低强度的变冷气候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对长期高强度的变冷气候仍然束手无策,特别是在能源和资源危机逐渐加深的未来。 表 3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96- ? 1974 注: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见《新华字典》附录。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我在 2016 年 6 月 14 日 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 3-4 年、 7 年、 10-11 年、 20-22 年、 33 年、 50-60 年、 55 年、 88 年、 200 年、 1200 年、 1800 年,其中 50-60 年、 55 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 2 )。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全球金融危机的 50-60 年和 200 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 2016-2050 年,可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与小冰期周期相对应(见表 1-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经济巨人已经警觉到经济风暴的信息;政治强人已经公开抛弃公平面具,誓言本国民众利益优先;军事斗士耀武扬威,马不停蹄地扩军备战。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194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6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青海4000年前的史前特大地震灾难遗址,比意大利庞贝上溯2000年
杨学祥 2018-2-28 07:40
青海有一处4000年前的史前灾难遗址,比意大利庞贝上溯2000年有余 青海有一处4000年前的史前灾难遗址,比意大利庞贝上溯2000年有余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1 喇家村,位于青海省海东民和县官亭镇,这里地处黄河岸边,距离青海著名旅游景点孟达天池只有40分钟的车程,并与甘肃交界。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在耕种农田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人骨,起初没有太在意,后来在自家院子里也发现了不少人骨,大家又惊恐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里会有这么多的人骨呢? 直到1999年,考古队进村,这里恐怖尸骸的真相才得以昭告天下。原来,这里是一座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因为4000年前的一次特大地震、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一瞬间摧毁了这个小村落,直到21世界才被发掘,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据考证这里的历史比意大利庞贝古城上溯了2000多年,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史前灾难遗址。 据考古调查,由于死亡之时突遇无法抗拒的灾难,这些遗骸表现了一刹那间的状态,他们姿态各异,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其中母亲怀抱幼儿,跪在地面,相互偎依,在灾难突然降临时表现的无助以及乞求上苍救助的神态令人动容。图为最为感动人的母亲怀抱幼儿遗骸。 1999年挖掘了1号房址,发现了当时的玉器和陶片;2000年,挖掘了3、4、7号房址,发现了很多人骨,首次将灾难遗址呈现出来,同时,还发现了黄河洪水将这里摧毁的部分证据。2001年,挖掘了10号、15号房址、小广场等。。。 2001年,确认房址内的这一处疑似壁炉的地方,确认为食物烤炉。众多的出土遗骨和文物证据说明4000年前,这里的人以群聚为主,几代人共同生活在这里,揭开了喇家遗址的真面目。 2002年11月22日在青海喇家遗址拍摄的出土时的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 http://k.sina.com.cn/article_5650822080_p150d0b3c0001007lvz.html?cre=sinapcmod=gloc=37r=0doct=0rfunc=16tj=none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灾难预测或成真:黄石超级火山10天地震200多次
杨学祥 2018-2-20 19:02
美国灾难预测或成真:黄石超级火山 10 天地震 200 多次 杨学祥 末日预言将成真?黄石超级火山 10 天地震 200 多次 2018 年 02 月 20 日 15:35 看看新闻 腾讯 QQQQ 空间 . 在末日电影《 2012 》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下方的超级火山爆发,拉开了世界灾难的序幕。而从今年 2 月 8 日开始,专家探测到这个超级火山附近在 10 天内发生了 200 多次地震。 据英国《每日邮报》 2 月 19 日 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这一系列地震发生在西黄石东北约 8 公里 处。从 8 号开始,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次感觉不到的小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介绍说:“在 2 月 15 日 ,地震活动速率和震级显著增加。从 2 月 18 号晚上开始,最大的地震是 2.9 级,但没有地震被感觉到,所有地震都发生在地下大约 8 公里 处。”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解释说,“密集的小型地震反映了地表下方小断层的应力变化,一般是由两个进程造成的:大型构造力、由于流体(岩浆、水或天然气)的积聚或撤出而造成的地表下压力变化。当前发生一系列地震的区域受这两个进程影响”。 不过,专家同时表示,当前的活动情况来看,很可能没什么好担心的,电影《 2012 》中的场景还不会上演。因为,震群在黄石公园是普遍现象,占公园地震活动的 50% 以上。在以往,震群与火山活动并没有联系在一起。虽然看起来可能很令人担忧,但是目前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实际上是了解黄石的更多机会。在变化时期中,科学家们可以开发、测试和改进他们的黄石火山系统如何工作的模型。 但是专家也指出:“地震也时刻提醒人们在黄石地区有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 -- 那就是强烈的地震,这是最有可能对人类历史进程造成损害的。” 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其地下存在一座超级火山。美国犹太大学研究人员在 2015 年对外表示,黄石公园下方除了已发现的浅层岩浆库,还在深处掩藏着一个巨大的岩浆库。这个岩浆库位于地下 20 公里 至 45 公里 深处,容积为 4.6 万立方公里,是三峡水库容积的 1150 倍。在这个巨大岩浆库中只有 2% 是熔岩,另 98% 是未熔融的固态岩石。专家表示,这个位于地下深处的巨大岩浆库,主要成分为玄武岩,其特征是黏性较低,喷发时通常以流体液态溢出,因此比较没有猛烈喷发的危险。 黄石公园每隔一段时间,便有其超级火山即将大喷发的传言出现。研究人员指出,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曾于 200 万年、 120 万年和 64 万年前各喷发过一次,都是浅层岩浆库作用的结果。 (编辑:陈钦 姜晨) http://news.sina.com.cn/o/2018-02-20/doc-ifyrqwkc8529000.shtml 日本科学家报道美国将消失,地震已应验 A+A-2018-02-1614:50:198049 万物未解之谜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不断,而就在昨天,紧随其后的是不到 24 小时内就发生了两次强地震。 美国科学家担心 7 级或 7 级以上的“大地震”将来临了。目前还没有报告死亡或受伤,也没有发出海啸警报。 英国地质调查局( BGS )地震学家 DavieGalloway 说,在阿拉斯加海岸发生地震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强大的余震。 他说:“余震可能会持续数天,我们可以在未来几天看到一些,特别是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大震后。 其实早在去年 12 月份,日本科学家就在联合国报道:美国将在两年内消失,也就是被地震所淹没。 这位日本科学家计算,太平洋上的火山连环将完全醒来。声称墨西哥已经有了一个严重的地壳活动,认为美国 2018-2019 年将是“毁灭时期”。美国将以现在的地理形式消失。 近日,美国地震学家 PeggyHellweg 发话:“最后一次超大地震是在 1868 年。因此,可能有足够的应变能量加载到断层上,将另一场大地震。” “这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 我们估计未来 30 年内发生的可能性约为 30 %。这意味着它可能发生在今天或明天!” https://item.btime.com/m_2s21tezzw3p?from=jt1p2 日本科學家在聯合國的報告: M 國將在兩年內消失 全球華人資訊聯盟 2017-12-22 東京大學 ERI 地震研究所的員工為聯合國和主要國家政府編寫了一份封閉的報告,並提出了建議。該文件包含有關 2018-2019 年事件的一些警告。今年第三季度,研究所發布了新的研究結果,並在 2018-219 年發出聯合國的警告。由於內華達地震實驗室領導層有人泄漏,封閉報告的數據變得眾所周知。 如文件所示,明年的預測誤差不超過 10-15 %。因此,文件證實了日本科學家在前一份報告中對 2017 年地震活動的預測:「印度 - 1 月 4 日 , 6.7 級 - 預測在 1 月初,強度為 6.3; 伊朗 - 1 月 6 日 5.1 級 - 預測在 1 月初達到 5 級 ; 菲律賓 - 2 月 10 日 , 6.7 級 - 預測在 2 月初, 6.5 級 ; 伊朗 - 4 月 5 日 ,得分 6.1-- 預測在 4 月初, 6 級 ; 中國 - 5 月 11 日 , 5.5 點 - 預測在 5 月初, 5 級,伊朗 - 5 月 13 日 , 5.8 級 - 預測在 7 月底,指標為 5.1; 瓜地馬拉 - 6 月 14 日 , 6.6 點 - 預測在 6 月初與 6.3 的指標 ; 中國 - 8 月 8 日 , 7 級 - 預計在 8 月中旬,指標為 6.8; 墨西哥城 - 9 月 19 日 , 7.1 級 - 預測是在 9 月底,指數為 7 「。 東京 2018-2019 大學地震中心的專家預測及其糟糕。據此次科學家的計算,太平洋上的火山連環將完全醒來。根據「泄露的」資料,此時墨西哥已經有了一個嚴重的地殼活動。 據報道,這個國家發生的地震只是最近發生的最具破壞性的災難之一。同時,項目組注意到, 2018-2019 年將是「毀滅人類的時期」。美國可以以現在的地理形式消失,這種命運可以被其他國家所理解。美國和墨西哥完全可能覆滅。 ERI 研究所成立於 1925 年。同時,也沒有向任何 ERI 中心公布泄密信息。 據一些消息來源稱,這項研究的作者在向聯合國提交報告后立即從大學辭職。同時,在許多偽科學預測和預測中也注意到 2017 年秋季。特別是在美國,目前美國情報專家 EdDames 的預言非常流行。在網際網路上,他們以 Doom 博士(英語 - 審判日)的名字認識他。據稱他參與了 CIA 計劃,藉助超感知覺來預測重要事件。 最近,他表示在墨西哥城發生悲劇之前,將發生大約 7 分的地震。根據這位少校的預測,隨後的太陽風衝動會使地球上大部分電子元件失效,導致居民大量死亡。太陽活動的增加,一個接一個地發生強大的耀斑,對科學家來說是非常令人不安的。 值得注意的是, Eddams 的不科學預測與 ERI 研究人員對地殼活動的數學建模完全無關。雖然在地震學家之間,我們地球的地震活動和太陽活動之間相連關係的理論是非常流行的。 http://snapshot.sogoucdn.com/websnapshot?ie=utf8url=http%3A%2F%2Fwww.pixpo.net%2Fpost454899did=c82f4566a13035aa-a16966492ee0940a-f05f910e68ff1bdda6adf55ba281cb9fk=8f3cf762c850794694441edc9e0f131dencodedQuery= 日本科学家报道美国将消失 query= 日本科学家报道美国将消失 hdq=AQxRG-0000duppid=1w=01020400m=0st=0 日本科学家发出预言 , 美国将在地球上消失 , 一天之内发生两次 科技 来源:晚间阅科学 /2018-01-2821:37 美国,是在目前国际形势上非常有地位的国家,毕竟其经济政治文化都是走在其它国家的前面,一直以来都是冠以世界超级大国的称号,当然对于美国的科技以及军事实力,必然就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国家确实有着非常发达的科技水平,从人类的第一次登月,再到美国宇航局将旅行者一号发射到宇宙中,到目前来说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足以看出这些都是在地外星球上有着非常前沿的技术。 然而,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来说,实力已经完全走在了世界尖端地位,他们担心的根本不是其它国家的碰撞,而是来自大自然的摧毁,因为美国是处在活跃敏感地带的板块上,超级火山跟地震的发生,总是困扰他们的生活,甚至有时候还会对大片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比如说我们人类比较熟悉的美国黄石公园,先前曾有超级火山的爆发,在这其中能够看到超级火山的威力,黄石公园火山就是美国地质学家需要提防的一面。 而这次,很有可能让美国消失的根本就不是超级火山的爆发,而是来自地震的袭击,因为日本科学家已经发出声明,那就是美国有概率在地球上消失,在这说法刚刚说出去没几天后,美国就开始发生地震。 这就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地震,居然在一天之后,前后有两次的地震发生,这就让美国人陷于恐慌之中。要是再次发生这种 7 级以上的地震,必然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说就是插翅难逃。 而这就让美国上下开始士气衰败,因为这次在同一天内发生了两次地震,就跟日本科学家发出的预言一样,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日子中,美国完全在地图板块上撤离,也就是告别这个地球。然而,来自英国的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 DavieGalloway 却不这么认为,他对于一天 24 小时内发生两次地震的看法就是很平淡,因为第一次发生的地震是正常现象,第二次发生的更加也是正常,这是在第一次基础上发生的余震。 来源:晚间阅科学 http://www.xuan6.com/a/2018012811075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3 .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National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8级以上大震发生在变冷时期的概率为87%
热度 1 杨学祥 2018-2-15 07:07
我国 8 级以上大震发生在变冷时期的概率为 87% 杨学祥 莒县 - 郯城大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1668 年 7 月 25 日 (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 ,这天晚上,山东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为震中地区,行政区划上以山东郯城、吕县、临沂县为最,也包括江苏徐州的一些地方。此震是有史以来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最广和损失惨重的一次地震,现代的地震学专家考证其震级为 8.5 ,震中烈度为 12 级(汶川大地震烈度最高为 11 级),地震能量释放相当于唐山大地震的 10 倍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莒县 - 郯城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都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 统计数据表明, 1303-2008 年我国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8 次, 87% 的大震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见表 1-2 )。 2017 年开始变冷,这是 2018 年全球大震集中爆发的重要原因。 科学界对 2018 年全球地震趋势的预言: 2017 年底,各国科学家对 2018 年的全球地震趋势,不约而同发出了负责任的判断 : 美国科学家警告, 2018 年世界各地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热带地区。研究发现,每当地球自转减速周期结束后,强震数量就会增加。据此推算,地球 2018 年结束一个自转减速周期后,将进入强震大增的时期。随着地球自转速度周期性放缓, 2018 年全球各地发生大地震的次数或大幅增加。从 2018 年起,每年可能都会有 20 次强烈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9806.html 被忽视的 2017 年变冷预警 关键提示:新年伊始,寒潮来袭,美国多地出现低温天气,温暖的东南部罕见地出现降雪天气。 1 月 3 日 多地再次迎来降雪。自 2 日早上至少有 11 人在因寒潮造成的低温天气中遇难。 http://news.163.com/18/0104/04/D79EEHP200018AOP.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我在 2017 年 2 月 6 日 指出,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8-2019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9-2020 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 2020 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 2017 年孕育,在 2018-2019 年流行。 2017 年拉尼娜正在发生, 2018 年初寒潮暴雪正在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六大相关条件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33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3474.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2017 年 10 月和 2017 年 11 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和世界气象组织分别发布声明称,2017年有可能位列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三名。多个联合国机构表示,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 ,与高温相关的疾病或死亡的总体风险也在稳步攀升,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还因天气灾害被迫迁移,仅 2016 年就达到 2350 万人。 不幸的是, 2018 年初,带来惊人灾难的不是高温,而是美国多地打破历史最低温。全球变暖的理论无法预测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只能起到误导作用。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谁的预测在误导公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054.html 我国东部最大地震 , 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 2018 年 02 月 14 日 16:00 新浪看点 作者 轩然词汇遐恋微 地震之所以会发生,以前认为是三个原因,分别是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火山喷发引起,地层或山体陷落引起,但现在有了第四项,就是人为引起,如地下核试验等。通常级别较大的地震都是由板块构造运动引起,所以经常发生地震及地震级别较大的地方通常都位于地震带上,因为板块运动相对活跃且能量相对较大。 山东地区是一个地震发生相对比较频繁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我国东部地一条主要地震带。山东地区大部分处于华北平原上,中部有泰山山脉,东部地区多为丘陵,但其实在山东中部的下方有一条很长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这条地震带北起辽宁北部地区,经辽东半岛、跨渤海海峡到山东东营,然后向南直到临沂地区,到江苏徐州后向南直达安徽庐江一带,长度达 2400 公里 。 历史记载这条地震带 600 多年来发生过六级以上地震 17 次。 1974 年和 1975 年发生在辽宁海城的两次七级( 7.4-7.5 )以上大地震,就属于这条地震带上的地震,但是这两次地震并不是最大,有史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地震也是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并且也是发生在山东省,这就是清朝初年的郯城大地震,又称莒县 - 郯城大地震、郯城 - 麦坡大地震等。 莒县 - 郯城大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1668 年 7 月 25 日 (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 ,这天晚上,山东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为震中地区,行政区划上以山东郯城、吕县、临沂县为最,也包括江苏徐州的一些地方。此震是有史以来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最广和损失惨重的一次地震,现代的地震学专家考证其震级为 8.5 ,震中烈度为 12 级(汶川大地震烈度最高为 11 级),地震能量释放相当于唐山大地震的 10 倍以上。 据史书及地方县志记载,莒县 - 郯城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山崩地陷,河水倒流,平地涌沙,地裂泉涌,那损失无法计算,可概括为莒县百里无存屋,郯城房倒屋平地,临沂一县无完屋。造成损失的范围达 40 余万平方公里,又由于地震的时候是晚上,人都呆在家里,而且古代农村社会时人们晚上都睡得比较早,所以人员伤亡也很巨大。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26964313_17f13b159001006ojr.html?cre=sinapcmod=gloc=16r=0doct=0rfunc=16tj=none 、 中国有记载以来 18 次 8 级以上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017-4-1 08:09 表 1 中国有记载以来 18 次 8 级以上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序号 发震时间 地名(部分为古地名) 纬度 经度 震级(部分 为推算震级 ) 气候特征 01 1303-09-17 山西赵城、洪洞 36.3 111.7 8 沃尔夫极小期 02 1556-01-23 陕西华县 34.5 109.7 8 史玻勒极小期 * 03 1604-12-19 福建泉州海外 25.0 119.5 8 坏天时代 04 1668-07-25 山东郯城、莒县 35.3 118.6 81/2 蒙德极小期 05 1679-09-02 河北三河、平谷 40.0 117.0 8 蒙德极小期 06 1739-01-03 宁夏银川、平罗 38.9 106.5 8 变暖 07 1833-09-06 云南嵩明 25.2 103.0 8 坏天时代 08 1902-08-22 新疆阿图什 40.0 76.5 81/4 PDO 冷位相 09 1906-12-23 新疆玛纳斯 43.9 85.6 8 PDO 冷位相 10 1920-06-05 台湾花莲海外 23.5 122.7 8 PDO 冷位相 11 1920-12-16 宁夏海原 36.5 105.7 81/2 PDO 冷位相 12 1927-05-23 甘肃古浪 37.6 102.6 8 PDO 暖位相 13 1931-08-11 宁夏银川、平罗 38.9 106.5 8 PDO 暖位相 14 1950-08-15 西藏察隅 28.4 96.7 81/2 PDO 冷位相 15 1951-11-18 西藏当雄 31.1 91.4 8 PDO 冷位相 16 1972-01-25 台湾新港东海中 23.0 122.3 8 PDO 冷位相 17 2001-11-14 新疆若羌、青海交界 36.2 90.9 8.1 PDO 冷位相 18 2008-05-12 四川汶川县 31.0 103.4 8.0 PDO 冷位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01/14/1104645_160804838.shtml D:\\E\\53887ed947f1201c6d1b3a91\\ 我国 8 级地震 .mh 注:最后一栏是笔者加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932.html 一张表看清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已有 1335 次阅读 2016-8-1 14:09 一张表看清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杨学祥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如表 1 所示: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896-1923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2 ,亚洲 2 。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1965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4 ,亚洲 3 ,紧接着, 1966-1976 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1 ,亚洲 5 ,紧接着,中国东部 7 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794.html 结论: 如果特大地震在亚洲和美洲的分布以均匀分布为主要特征,那么,今后美洲的特大地震发生几率增大; 如果本轮特大地震以分布在亚洲为主,那么,今后亚洲强震的发生也会相对增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884.html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活跃期:一张表看清当前地震形势 已有 2835 次阅读 2015-7-4 14:52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活跃期:一张表看清当前地震形势 杨学祥,杨冬红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 2006 年和 2008 年相继指出,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 2010 、 2011 、 2012 年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2013-2018 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1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50-1964 年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4 次;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2012 年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 2018 年。其中, 2015-2016 年和 2018 年为强厄尔尼诺年, 2016-2017 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 87 米 ,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200 米 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111-114, 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 “ 太平洋十年涛动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日积极应对大震发生和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的预测
杨学祥 2017-12-29 13:53
美日积极应对大震发生和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的预测 杨学祥 日本政府将南海海沟大地震发生概率提高到 70% 至 80% 2017 年 12 月 29 日 08:26 来源:人民网 - 国际频道 人民网东京 12 月 29 日 电(许永新)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决定将明年 1 月开始的 30 年内南海海沟大地震发生概率由目前的“ 70% 左右”提高到“ 70% 至 80% ”,该地震一旦发生,将会给从关东到九州及冲绳地区带来大范围的灾害。这是该调查委员会将明年 1 月 1 日作为基准日重新计算得出的结果,将在下月中旬公布。 据《每日新闻》报道,南海海沟大地震的震级预计为里氏 8 至 9 级,发生概率是以 1946 年发生的南海地震为基准,平均发生间隔约 90 年进行计算的。计算以一定周期发生作为前提,如果预估的地震没有发生,那么其发生概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增。 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东京大学教授平田直表示,并非一到明年立即就容易发生地震,但这也是下次大地震在不断临近的标志,不管什么时候发生都要时刻做好准备。 ( 责编:燕勐、常红 )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229/c1002-29735534.html 美国旧金山南湾频发地震 唤醒华人防范意识   中新网 12 月 29 日 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继 2017 年 9 月,美国旧金山南湾发生数次有感地震后,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晚间 ,圣何塞 (SanJose) 地区又接连发生两起地震。许多当地民众有震感,也让地震逃生、地震救生包购买等话题再度被提起。   根据统计数据,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晚间 7 时 19 分 左右,发生了规模约 3.1 级的地震;后又于晚间 10 时 32 分,发生规模约 3.9 级的地震,第 2 次的震中位于阿伦石头 (AlumRock) 附近,震源约 5.5 哩 ( 约 8.85 公里 ) 。   美国国家地理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地震是由于东圣何塞附近卡拉韦拉斯 (Calaveras) 断层的活动造成。专家多次警告,卡拉韦拉斯断层与海沃德 (Hayward) 断层相连,若两者同时位移、断裂,则可能造成更大、更具毁灭性的地震。    2015 年的地理调查数据显示,海沃德断层于未来 30 年内,有 14.3% 的机率发生 6.7 级规模以上的地震,卡拉韦拉斯断层则有 7.4% 的机率;因两个断层相连,若同时活动,可能造成规模 7.3 级以上的地震。   圣何塞居民张先生表示,自己在当地时间 10 时 32 分左右,觉得震感比较明显,“好像微微晃了两次,但没到害怕的状态。”他指出,前阵子才带孩子到旧金山科学博物馆,了解地震成因、大地震避难等相关知识,“孩子那时回来,一直说要装一个地震包。” 于是张先生拿了家中的背包,叫孩子装了一些瓶装水、干粮等物品。他也和家人讨论,如果真的有大灾难发生,要到哪里避难。“虽然这几次的地震都不大,但看过旧金山大地震的历史照片后,真的很受震撼,今后会更重视这些问题。” http://news.sina.com.cn/o/2017-12-29/doc-ifypyuve3073777.shtml 相同的预测: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 30 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已有 3978 次阅读 2015-4-2906:03 相同的预测: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 30 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杨学祥 我在 2012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参考消息网 2015 年 4 月 27 日 报道,韩媒称,美国西部和日本也笼罩在地震的恐怖之中。尼泊尔地震之前,连续有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因为美国西部和日本位于被称为“火山带”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区。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相关报道: 韩媒: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 30 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 组图 ) 2015-04-2713:52:48  来源 : 参考消息网 ( 北京 )   参考消息网 4 月 27 日 报道   韩媒称,美国西部和日本也笼罩在地震的恐怖之中。尼泊尔地震之前,连续有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因为美国西部和日本位于被称为“火山带”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区。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 4 月 27 日 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称, 30 年内加利福尼亚一带会发生 8 级以上的地震。南加利福尼亚( USC )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研究小组在美国地震学会的年会上发表报告称,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地震带有可能发生 7.7-8.1 级的大地震。   研究人员以揭示地下石油的分布和流向的数据为基础,对古代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大地震以 400-2400 年为周期发生,最后一次大地震发生在 800 年前。   考虑到这一地区最近频繁发生小规模地震,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称,未来 30 年内这一地震带发生的地震会波及周围地震带而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日本《每日新闻》 24 日报道称,隶属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在对关东地方和甲信地方的能动断层进行 2 年的调查后发现,找到 24 个有发生 6.8 以上地震危险的能动断层。关东地方有东京都、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甲信地方有山梨县和长野县。包括人口 3000 万名的大城市东京在内,这都是日本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震委员会称,未来 30 年内上述断层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地方发生 6.8 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50-60% 。《每日新闻》报道称“(在现有研究中)日本首都圈在 30 年内发生 7.0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70% ,不要执著于数字,应该加强警戒”。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news.163.com/15/0427/14/AO7D9LBU00014AEE.html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1819 次阅读 2013-12-23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National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2963 次阅读 2012-2-2015:18|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地震暖冬干旱 推荐到群组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 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 48 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 9 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 2011 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 70 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08 年汶川 8.3 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10 年 4 月 5 日 墨西哥 7.5 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 2 个或 3 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 53 ~ 54a ,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 1960 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干旱异常和暖冬异常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 (Paducah) 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 (CapeGirardeau) 2012 年 2 月 2 日 气温达华氏 65 度 ( 约摄氏 18.3 度 ) ,创下历年 2 月 2 日 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 日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在吉拉多角的一座公园,许多孩童穿着短袖玩耍打闹、家人沿着湖畔散步、没穿外套的幼童笑着追逐一只不理人的狗。典型的春天美景,只不过现在才 2 月。 2 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 5 热的 1 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区 (Washington , D.C 。 ) 遭遇历来第 17 热的 1 月、凤凰城 (Phoenix) 迎来第 3 热的 1 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 (AnnArbor) 则出现第 13 热的 1 月。 气象学者约克 (MikeYork) 指出,吉拉多角今年 1 月平均气温为华氏 39.2 度 ( 摄氏 4 度 ) ,比历年平均气温的华氏 32.7 度 ( 约摄氏 0.4 度 ) 高出超过华氏 5 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2011 年中新社华盛顿 8 月 5 日 电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 10 月底。如果“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 2012 年。 几乎席卷全美的 38 摄氏度 以上高温热浪到 5 日已经持续 34 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 8 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的旱象造成当地电力和水短缺,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指出,这种反常天气是由 2010 年的“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即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水温比正常偏低,从而引发今年的严重干旱。“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使降水减少 1 成。干旱最严重的得克萨斯州,从今年 1 月以来的降水只有往年的 4 成,官方有可能宣布这是 60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根据美国气象频道的估计,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 48 个州的 32% 土地,严重干旱覆盖了 48 个州的 11% 土地。从 4 、 5 月份的山火蔓延 300 万英亩,到农牧业生产初步估算遭受 60 亿到 80 亿美元的损失,干旱已经给美国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许多河湖干涸,下一步一些地区还将面临缺水问题。气象专家盼望飓风季能给美国中南部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象。 气象专家说,热浪与干旱互相作用,使得高温不退,降水困难。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美国中南部多个州的干旱到今年 10 月底之前都会持续,甚至加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观察,刚结束两个多月的“拉尼娜”现象有可能再次生成,如果“拉尼娜”卷土重来,则美国中南部的干旱天气将持续到 2012 年。 http://news.163.com/11/0806/06/7AOMHJTK00014JB6.html 2012 年 2 月 18 日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堪萨斯州以及中部平原的许多区域出现了反常的温暖天气。上周堪萨斯州的温度远高于 60 华氏度(约 15.5 摄氏度)。根据美国气候学家玛丽 ? 克纳普( MaryKnapp )说,在堪萨斯州,全州 1 月份的平均气温为 35.2 华氏度(约 1.8 摄氏度),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水平高 7.9 华氏度,比 1895 至 2011 年平均气温高 6.2 华氏度。 1 月 12 日 从而成为 1895 年以来 1 月份最热的一天。   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 60 至 90 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日前,局部大雨横扫德克萨斯州北部、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使干旱状况得到轻微缓解。但在 1 月 31 日 以来的一周里,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了最高级别的特殊旱情,其覆盖区域从 25.27 %升至 27.36 %。德克萨斯州今年很可能会创下高温和缺水的双高记录。 根据德克萨斯州及国家气候专家的研究, 2010 年 11 月 1 日 到 2011 年 10 月 31 日 的一年是该州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而该州的 6 到 8 月这三个月和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州的记录相比都是最热的。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旱情由前一周的 41.23 %升至 57.33 %,为中度干旱。而异常干燥状态从该州 80.88 %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至 88.91 %的地区。内华达州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从前一周的 64.59% 升至 81.16 %。此外,新墨西哥州处于例外和极端干旱水平的地区由 23.37 %上升至 24.74 %。(贺娇) http://www.epciu.com/Html/1202/18/B11D89A4F34CEFB7.html 动物异常频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 2 月 6 日 消息,这个冬天有点不太正常。根据记录,北美大陆 1 月份的降雪量是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三低值,近几周来的温暖天气让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感到舒适。但是美国大陆的这种异常暖冬天气打乱了动物们的生物钟,让它们的冬眠行为受到影响。美国很多地方都报告有黑熊出现在居民区附近,让出乎意外的居民们大吃一惊。按照正常的年份,这个时候它们应当还在呼呼大睡呢!因此,正如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报中心副主任麦克·哈尔伯特 (MikeHalpert) 所要问的那样:“这个冬天怎么了?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8/17526698014.shtml 根据美联社报道,单单在科德角就有 177 只短喙海豚搁浅在海岸而且有 124 已经死亡。这个报道接着写到:“在过去 12 年中每年搁浅在海滩上的海豚平均是 37 只,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它的五倍。” 根据《 TheBlaze 》报道,在秘鲁奇克拉约海滩上有超过 200 只海豚搁浅并死亡。与此同时,也发现死去的凤尾鱼。既然这些小鱼是海豚的食物,那么吞食它们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海豚生病,但是死亡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异常气象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虽然它导致了一些其它的次要问题比如病原体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去等待进一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2-02-18/1154361.shtml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012 年 2 月 2 日 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7 次强震), 2012 年同样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6 次强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 9.2 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所在大陆 1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南美洲 21922-11-11 智利 8.5 南美洲 3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亚洲 4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亚洲 5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亚洲 6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亚洲 7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北美洲 81960-05-22 智利 9.5 南美洲 9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亚洲 10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北美洲 11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北美洲 12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亚洲 13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亚洲 14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亚洲 152010-02-27 智利 8.8 南美洲 162011-03-11 日本 8.9-9.0 亚洲 17.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亚洲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99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伊朗东南部6级地震造成50多人受伤:亚洲地震高潮正在到来
杨学祥 2017-12-2 11:41
伊朗东南部 6 级地震造成 50 多人受伤:亚洲地震高潮正在到来 杨学祥 关键提示:我在2016年8月1日指出,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896-1923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2,亚洲2。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0-1965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4,亚洲3,紧接着,1966-1976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12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1,亚洲5,紧接着,中国东部7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794.html 结论: 如果特大地震在亚洲和美洲的分布以均匀分布为主要特征,那么,今后美洲的特大地震发生几率增大; 如果本轮特大地震以分布在亚洲为主,那么,今后亚洲强震的发生也会相对增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884.html 最近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相关报道 : 伊朗东南部 6 级地震造成 50 多人受伤 多处房屋被毁 2017-12-0210:42 来源 : 人民网 据外媒报道,伊朗迈赫尔通讯社 (MeNewsAgency) 援引医护人员的话称,伊朗东南部发生的地震已造成至少 51 人受伤。 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测定,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 (Kerman) 当地时间 1 日 6 时许发生 6.3 级地震,后下修为 6.0 级,震中位于克尔曼市东北方约 58 公里 处,震源深度 10 公里 。 据迈赫尔通讯社报道,地震后又发生 40 多次余震。 另据路透社报道,此次地震致至少 42 人受伤,多处房屋被毁。 据悉,今年 11 月 12 日,伊拉克与伊朗边境地区发生 7.3 级地震,强震在伊朗造成 470 多人死亡、逾 9000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 4.5 亿美元。 http://www.sohu.com/a/207969569_114731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3.22017-12-0206:18:0744.10120.7315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3.42017-12-0201:31:3438.72104.711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02017-12-0110:49:57-6.21147.60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 更正 ) 6.12017-12-0110:32:4630.7057.3510 伊朗 6.52017-11-3014:32:50-1.10-23.4210 中大西洋海岭中部 2.82017-11-3003:09:4039.02110.620 陕西榆林市神木县 ( 塌陷 ) 3.22017-11-2923:16:3040.2375.99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12017-11-2920:52:1033.14103.8510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3.02017-11-2811:45:0736.8180.7912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 6.02017-11-2715:11:06-4.50153.2510 新爱尔兰地区 3.22017-11-2711:30:3433.0394.1711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 4.22017-11-2404:55:3223.60120.6922 台湾云林县 3.22017-11-2322:12:3829.8895.076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5.02017-11-2317:43:3329.40107.9410 重庆武隆县 4.22017-11-2315:13:4529.8895.137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3.72017-11-2310:14:1229.8195.156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5.22017-11-2222:20:1023.71120.6016 台湾云林县 3.22017-11-2215:50:0838.5473.92110 塔吉克斯坦 3.62017-11-2204:10:5830.0585.588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 3.02017-11-2121:15:2038.3375.81131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2.12017-11-2113:52:1239.78118.468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4.72017-11-2102:26:2535.3686.577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2.42017-11-2008:58:1530.68108.385 重庆万州区 ( 有感 ) 6.92017-11-2006:43:30-21.28168.7120 新喀里多尼亚 3.12017-11-2005:47:0829.39104.0515 四川乐山市犍为县 6.62017-11-1923:09:04-21.49168.5620 新喀里多尼亚 6.32017-11-1917:25:50-21.49168.7030 新喀里多尼亚 3.22017-11-1915:50:2134.8799.4410 青海果洛州玛沁县 3.22017-11-1909:15:4732.20104.5811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12017-11-1905:24:4829.9194.995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5.72017-11-1900:07:012.50128.1510 印尼马鲁古海 3.62017-11-1817:54:3833.7894.9410 青海玉树州治多县 3.02017-11-1813:59:4429.9095.006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4.32017-11-1811:36:0429.9394.997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3.32017-11-1810:13:3829.8095.107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3.12017-11-1809:11:5029.8994.995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5.02017-11-1808:31:5829.8894.926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4.02017-11-1806:37:5829.7795.116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 6.92017-11-1806:34:1929.7595.0210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 5.62017-11-1617:43:3432.37140.8280 日本本州东海岸海域 4.52017-11-1609:42:5641.9477.467 吉尔吉斯斯坦 3.12017-11-1509:24:5731.0695.109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 5.72017-11-1508:24:3313.07143.71140 马里亚纳群岛 3.02017-11-1407:21:1338.52105.6915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02017-11-1317:19:3838.2974.20156 塔吉克斯坦 6.72017-11-1310:28:239.55-84.5720 哥斯达黎加 5.92017-11-1306:24:0638.10144.951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7.82017-11-1302:18:1934.9045.7520 伊拉克 4.52017-11-1212:56:2926.75125.50150 东海海域 3.62017-11-1206:54:2024.68122.0855 台湾宜兰县海域 5.02017-11-1120:22:5323.68120.6920 台湾南投县 4.12017-11-1119:14:4023.71120.6210 台湾云林县 4.62017-11-1104:53:3538.2673.957 塔吉克斯坦 3.02017-11-1103:26:2938.2174.16170 塔吉克斯坦 4.22017-11-1011:03:1431.54103.9719 四川德阳市绵竹市 3.12017-11-1001:29:1638.1574.46177 塔吉克斯坦 3.22017-11-0921:28:2947.59122.8510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3.82017-11-0910:13:4234.6178.52104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3.12017-11-0818:54:1543.4482.876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 6.52017-11-0805:26:36-4.20143.551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3.22017-11-0803:06:4230.3187.745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3.82017-11-0800:28:3939.5173.569 吉尔吉斯斯坦 3.22017-11-0714:21:4642.5682.0725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 4.52017-11-0705:31:0833.21103.7916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3.32017-11-0621:34:0236.7696.3810 青海海西州都兰县 2.82017-11-0614:46:2635.97106.1411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3.02017-11-0614:22:1024.80115.626 江西赣州市寻乌县 3.82017-11-0608:34:1331.22103.7017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 3.82017-11-0604:54:2538.4673.48126 塔吉克斯坦 6.82017-11-0417:00:17-15.30-173.1510 汤加群岛 4.72017-11-0407:34:4723.62121.5913 台湾花莲县海域 3.72017-11-0321:16:5135.3199.2410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 4.92017-11-0310:49:0023.01120.986 台湾台东县 3.42017-11-0309:29:2639.5873.7110 吉尔吉斯斯坦 3.22017-11-0213:21:2643.4280.126 哈萨克斯坦 3.92017-11-0113:33:3833.3596.1810 青海玉树州玉树市 3.02017-11-0113:28:3933.3896.1610 青海玉树州玉树市 5.92017-11-0113:09:00-21.79168.9110 洛亚蒂群岛地区 6.52017-11-0110:23:56-21.57168.9110 洛亚蒂群岛地区 3.82017-11-0109:02:5737.9787.3325 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 6.02017-11-0108:09:33-21.68168.9210 洛亚蒂群岛 4.32017-10-3121:52:2034.73103.3112 甘肃甘南州临潭县 6.22017-10-3119:50:51-3.79127.8330 印度尼西亚塞兰岛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12093413 2017 年 11 月潮汐组合:下旬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883 次阅读 2017-8-1116:00 2017 年 11 月潮汐组合:下旬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 月、 3-7 月 11-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7 年 2 月、 8-10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7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下旬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11 月 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B : 11 月 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9.5032 度, 11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1 月 1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11 月 18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次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次强)。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9.5728 度, 11 月 22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E : 11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 度, 11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648.html 2017 年 12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1038次阅读 2017-8-1409:42 2017 年1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12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2月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045,12月4日为月亮近地潮,12月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12月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2月1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12月1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0344度,12月19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18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 潮汐组合D:12月2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12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被忽视的变暖后果
杨学祥 2017-11-5 12:14
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被忽视的变暖后果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暖——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剧烈活动,构成全球变化的全过程。全球变暖最终导致的超级火山喷发,使全球面临类似恐龙灭绝的巨大灾难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573.html 全球变暖导致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 据人民网 2016 年 1 月 13 日 报道,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专家预测称, 60 年后地球上将发生世界性洪水,大洋水平面将会上升 2 米 ,导致众多大城市被淹没。 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已经或行将成为海岸带的重大灾害。过去 100 年中世界海平面平均升高了 12 厘米 左右。 100 年后,大约到 2100 年,海平面将上升 1 米 。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淹没大片土地和许多沿海城市。位于其上的许多世界名城,例如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东京、里约热内卢、 天津、上海、广洲 等等都将被淹没。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一些低平的岛国将处于半淹没状态。 http://city.shenchuang.com/guonei/20160113/300829.shtml 气象学家指出的全球变暖 10 大危害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海水温度升高、冰盖萎缩、海水酸化、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等等。 http://news.mydrivers.com/1/462/462185.htm 气象学家忽略了地质学上的两项重要活动:地震和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事实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了地表的物质分布,破坏了地表的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在 2011 年撰文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冷暖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或卸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或上升,并导致相应的水平运动。 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暖——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剧烈活动,构成全球变化的全过程。全球变暖最终导致的超级火山喷发,使全球面临类似恐龙灭绝的巨大灾难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573.html 地壳均衡理论 据网上资料,地壳均衡( isostasy ) 地质学基本理论,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运用地壳均衡学说可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如上地幔的起伏;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学中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推估重力异常和计算垂线偏差等。 1749 年,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 (P.Bouguer) 在南美的秘鲁测量子午线弧长时,发现安第斯山脉的巨大质量产生的引力似乎特别小。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 1854 年英国大地测量学家普拉特 ( J.H.Pratt )分析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大地测量结果,发现实测的垂线偏差值比由可见地形质量算得的数值要小得多。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假设地壳的密度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并认为山脉象发酵的面包一样,是由地下物质从某一深度向上膨胀形成的。 1855 年英国天文学家艾里( G.B.Airy )推论,象喜马拉雅山这样大的山脉,物质的重量是不能由地壳来支持的,必定从地壳以下的某一深处就开始得到支撑,因此他认为地壳物质就象浮在水中的木块。木块高出水面越多,相应地陷入水中越深。 1889 年,美国地质学家 C.E. 达顿第一次提出地壳均衡这个词,并作了详细的讨论。 20 世纪初 ,J.F. 海福德、海伊斯卡宁 (W.A.Heiskanen) 和韦宁·迈内兹 (F.A.VeningMeinesz) 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普拉特和艾里的假想 , 形成 3 种地壳均衡学说。 图 1 地壳均衡的普拉特模式和艾里模式 冰川地壳均衡理论 据中国科学报张章 2015 年 08 月 27 日 报道,美国西部地震频繁,很可能是因为地幔对流的缘故。 为什么某些地震会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板块内的地震与地壳下的对流有关,这种对流叫作地幔对流。 在美国西部,板块内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从北到南的叫作山间带的区域当中。南加州大学 ThorstenBecker 和研究团队使用最近从地震波计算出的地幔流动模型预测该区域中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幔中的物质的运动与对流,尤其是地幔的主动上涌都可能有助于引起地震。 这项研究提出的分析地震活动的方法有应用于其他出现大陆变形的地区的潜力。这些研究结果突出了地幔流在塑造地貌从而导致大陆变形和构造板块地震活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于研究板块内地震和相关危害有重要意义。 http://tech.qq.com/a/20150827/019368.htm 图 2 冰川地壳均衡、地幔对流和美国地震分布图对比 我们的研究表明,近期美国西部地幔上涌是由冰川融化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见图 2 )。冰川增加导致的地幔对流见图 3 。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有 50-60 年拉马德雷周期,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1800 年潮汐长周期,以及 2 、 4 、 10 万年冰期周期。 在 10 万年的冰期中,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它增强了天文冰期理论的可靠性。 图 3 冰川增加导致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地幔对流 冰川地壳均衡理论的发展:球面垂直运动可以产生水平运动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 87 米 ,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 -200 米 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 -200 米 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由图 4 中可以看到,两极生成的巨厚冰盖可以压裂地壳,形成两极地壳下沉和赤道地区的最大张裂;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的挤压。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CD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CD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4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杨冬红等, 2011 )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搅动海底冷水上翻,使气候变冷,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拉马德雷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 2011 年第 4 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 PDO 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特大地震的拉马德雷气候周期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地壳均衡运动使地震具有明显的气候周期。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特大地震具有 55 年拉马德雷周期。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气候变冷周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不仅如此,一个理论可查事实可见的转化机制是:陆地冰川融化和大洋海平面升高会导致地壳均衡的破坏,引发强震和火山活动频发,深海强震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低气温,吸收温室气体,导致冷周期的到来。这就是地震学家郭增建 2002 年提出的“海震降温说”。控制气候变化的地质活动不仅仅是火山活。 2002 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范围内的 Ms8.5 级和大于 Ms8.5 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海洋及其周边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苏门答腊三次 Ms8.5 级以上强震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 Ms8 级地震海啸,是 2005 年中国 18 年暖冬终结、 2006 年初低温寒流、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 2010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Ms8.8 级地震和海啸与 2010 年 12 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20 世纪 4 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1952 年堪察加半岛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 1960 年智利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 50-70 年代低温期以及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21 世纪最强的特大地震发生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2004 年印尼苏门答腊和 2011 年日本,与全球变暖停滞期和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笔者认为,冰岛火山喷发导致大量冰川融化,它不仅导致洪水泛滥,而且会进一步破坏冰岛地区的地壳均衡,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认真调查全球变暖和地震火山频繁发生的相关关系可以预防更大的灾害发生。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从而导致格陵兰岛陆地部分海拔高度上升。相应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目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活动频繁的原因。 全球变暖并不仅仅引发气候问题,由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极冰和海水的转换)会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出现将造成对人类社会的更大伤害。 海平面上升只能威胁沿海地区,特大地震不仅威胁沿海地区,而且深入内陆,其破坏强度远远高于海平面上升。这是全球变暖对世界的最大威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564.html 可怕的冰川消融数据! 地球表面 10% 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其中, 90% 位于南极大陆、 8% 位于格陵兰岛、少部在北美和亚洲地区,但北美与亚洲其总和也不及全球冰川的 1% 。科学家在测量格陵兰岛冰川消融速度的时候发现, 1996 年格陵兰岛的冰川体积减少了 22 立方英里、而 2006 年冰川体积减少了 53 立方英里。 10 年间消融速度翻了一倍还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fb39c0100jjxu.html   新华社内罗毕 2002 年 4 月 17 日 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7 日在此间发表一项报告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加快,冰川湖泊水位不断增高,最终会造成许多湖泊决堤。 http://news.sina.com.cn/w/2002-04-18/0354550005.html   中新网 2008 年 12 月 18 日 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 16 日发布的最新卫星监测数据显示, 2003 年至 2007 年的五年间,地球上南极、美国阿拉斯加和北极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川已融化逾两万亿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见明显。    http://tech.sina.com.cn/d/2008-12-18/09582665926.shtml   【新华社墨西哥坎昆 2010 年 12 月 7 日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7 日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发布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状况的评估结果,呼吁全球采取紧急措施,减小冰川消融对高山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   这份名为《高山冰川和气候变化人类生计和适应的挑战》的报告对全球主要冰川近年来的融化速度进行了排序。报告指出,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冰川消融速度最快,其次是阿拉斯加沿岸山脉的冰川,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冰川,之后是亚洲高山地区的兴都库什山脉、北极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的冰川。 http://finance.qq.com/a/20101209/001070.htm 据《今日美国报》 2010 年 12 月 7 日 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专家日前表示,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其中南亚地区的危险级别最高,随着喜马拉雅山冰雪的迅速融化,南亚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表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开始逐步上升。” 报告称,南美和阿拉斯加沿海山区的冰川融化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南亚的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最大 http://news.163.com/10/1208/14/6NCUCV3V00014JB5.html 2011 年 04 月 10 日 东方早报报道,近期,关于世界冰川、冰原融化加速的研究报告在英国、美国陆续出炉,其暗示的淡水危机与海平面上升再次向人类敲响生存警钟。日前,英国《独立报》援引以英国为首的研究报告称,近 30 年部分山地冰川的融化速度比过去 350 年要快 100 倍。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1_04/10/5646596_0.shtml 事实上,冰川融化不仅仅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淡水危机,而且能通过地壳均衡加剧特大地震的频繁发生。 全球特大地震发生在冰川融化最强烈的地方 国际在线专稿:据《今日美国报》 2010 年 12 月 7 日 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专家日前表示,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其中南亚地区的危险级别最高,随着喜马拉雅山冰雪的迅速融化,南亚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表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开始逐步上升。” 报告称,南美和阿拉斯加沿海山区的冰川融化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南亚的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最大。 过去 40 年,亚洲地区每年约有 5000 人死于冰川融化引发的洪水泛滥。而随着冰川逐渐消融,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将受到威胁,总有一天,将会面临无水灌溉农田、无合适的饮用水的困境。 http://news.sohu.com/20101209/n278189816.shtml 科技日報紐約 2010 年 12 月 7 日 電 ( 記者卞晨光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其合作伙伴今天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現場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冰川狀況的報告,報告顯示,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大部分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將對人類的淡水供應、糧食安全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過去 150 年來地球上的冰川面積一直在縮減,但自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來,這種變化的速度顯著加快了。 北極、歐洲、亞洲高山地區、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安第斯山區和巴塔戈尼亞地區的冰川都在融化,甚至在龐大的興都庫什 - 喜馬拉雅山區,大多數冰川也在縮小,其中南美洲和阿拉斯加地區的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不過,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局部地區降雨增多,也有少數地區的冰川出現了擴大的跡象,如挪威西部、新西蘭的南島和南美洲的火地島等。 http://wwwbig5.hinews.cn/news/system/2010/12/09/011643283.shtml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并且是冰川融化最强烈的地方。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的消长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和相应的陆海地壳方向相反的地壳均衡运动,从而形成地震火山活动最强烈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欧亚地震带、海洋中脊地震带,强烈地震发生在全球变暖之后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1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美洲 亚洲 1890-1924 4 2 2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1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7 4 3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0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1 5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表 2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按震级大小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5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亚洲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7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2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1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16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7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8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 3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671.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5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自转与地震相关的新证据:白天长短能预测地震?
杨学祥 2017-11-5 06:41
作者:张章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4 17:26:19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白天长短能预测地震?原因或为地核晃动 大地震数量似乎与昼长变化有关。图片来源:CLAUDIAD/ISTOCKPHOTO 世界并没有停止旋转。但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慢下来。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日的长度会出现微小波动:在这里获得1毫秒的时间,在那里损失1毫秒。近日,在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两名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些微小变化足以影响重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并有可能帮助预测地震。 根据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Roger Bilham和蒙大拿大学的Rebecca Bendick的研究,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自转的减速与全球范围内7级及以上大地震数目的增加有惊人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球自转开始变慢后,这增加了2到5次地震。“地球为我们提供了未来5年的地震预警,这很了不起。”Bilham说。 大多数地震学家都认为地震预测是“雷区”。到目前为止,Bilham和Bendick对他们发现的模式只有模糊且难以测试的轮廓。但其他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太具有挑衅性,并且不容忽视。“他们发现的相关性是显著的,十分值得调查。”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家Peter Molnar说。 该研究始于一次与地震同步进行的搜索。单个振荡器,无论是萤火虫、心脏,还是节拍器,都可能因为某种串音或一些共同的影响而出现共振。对于Bendick来说,从节拍器到引起地震的断层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跳跃。断层受力的周期性增强和压力的剧烈释放,“真是很糟糕的振荡器”,她说。而且,她和Bilham为了挖掘数据,利用了唯一一本完整记录过去100年地震的目录册:7级及以上大地震。 在今年8月发表在《地球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论文中,Bilham和Bendick报告了两种模式:第一,主要的地震似乎是在时间上聚集的,虽然不在同一区域中;其次,大地震发生次数似乎达到了32年期的峰值。这些地震似乎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相互“交谈”,或者存在一个外部力量推动了地球破裂。 在探索这种全球力量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最终发现这一现象与白昼长度变化相匹配。虽然像厄尔尼诺这样的天气模式,可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驱动昼长以1毫秒的速度来回变化,但一个周期性的长达几十年的波动——特别是从峰值开始下降的每30年左右,就与地震趋势惊人一致。 “当然,这看起来有点疯狂。”Bendick说。但也许它并不是假的。当昼长在数十年间不断变化时,地球的磁场也会产生短暂的涟漪。研究人员认为,外地核熔铁水流动的轻微变化,可能对两者都有影响。只是发生了什么人们还不确定——也许是一些熔融外核粘附在了上面的地幔上。这可能会改变液态金属的流动,从而改变磁场,并在地幔和地核之间传递足够的动量,从而影响白天的长度。 但地震学家们通常不习惯考虑地核的事情,因为这里距离地震发生的地壳2900公里。但他们应该关注地底更深处了,Bilham说,核心“离我们很近。它甚至比纽约离这里更近。” 在赤道,地球自转速度为每秒460米。Molnar指出,考虑到这种高速的自转速度,固体地壳与地幔之间的速度不匹配,以及液体地核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以某种方式让地震同步发生,“这并不荒谬”。当然,他补充道,“这也可能是无稽之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物理学家Michael Manga则认为,这种联系的证据令人信服。“我曾研究过季节变化引发的地震、融雪。这些关联比我以前看到的要密切得多。” 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家James Dolan说,不管怎样,“我们在5年内就会知道。”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周期从4年前开始周期性缓慢下降。从明年开始,地球预计每年会发生5次以上的大地震,而不是平均每年17到20次地震,而今年迄今为止的大地震次数则是异常的4次。如果这种模式成立,它将为地震预测提供新视角。(张章编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3061.shtm 潮汐变化影响地球自转并激发地震的原因 已有 2560 次阅读 2013-8-17 16:22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地震 地球自转 地震 推荐到群组 潮汐变化影响地球自转并激发地震的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 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为 28.6 度时期( 1986-1988 年 和 2005-200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为 18.6 度时期(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 。地震也有 18.6 年周期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李国庆 发现月亮视赤纬角的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 李国庆等人通过对比分析 1973-1998 年的日长、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日长作 27.3 及 13.6d (天)的周期震荡。这种周期性的大气震荡,被视为一种大气潮。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是引发 27.3 及 13.6d (天)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 。 月亮视赤纬角和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影响日长的两大因素。首先,月亮绕地球运转到赤道上空时,月亮视赤纬角等于零度,月亮对大气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值,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日长增加;反之,当月亮视赤纬角绝对值达到最大值,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大气纬向风速减小,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加,日长减小。其次,凡包含月亮近地点 P 的波,其波峰的振幅较高,而包含月亮远地点 A 的振幅较低,因为月亮离地球越近,月亮引潮力对大气的作用越大;反之,月亮离地球越远,月亮引潮力对大气的作用越小。太阳潮也有类似的影响 。 我们定义, 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 3 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3 年 4 月 -8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以日月大小潮与月亮赤纬角对应来划分, 变化周期为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两个潮汐组合之间大致为 6.8 天,每月有 4-5 个潮汐组合。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 1974, 15(1): 79-84. 2. 杜品仁。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 37 ( 3 ): 36 ~ 369 。 3. Li G Q.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dv. Atmos. Sci ., 2005, 22 : 359~374 4.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17(2):53-5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地球自转与特大地震和最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已有 2612 次阅读 2012-4-7 08:11 |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地震 地球自转 潮汐 准四年周期 推荐到群组 地球自转与特大地震和最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杨学祥,杨冬红 摘要:地球自转、特大地震和最强潮汐具有准四年周期, 下两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其最强潮汐组合非常显著。 关键词:地球自转;地震;潮汐;低温;准四年周期 1. 特大地震的准四年周期 俄科学家新的“ M 8S 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研究人员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特大地震与低温期同时发生。 1833 年苏门答腊 9 级地震、 1837 年智利瓦尔的维西 9.25 级地震和 1841 年堪察加 9 级地震组成一个 9 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 1833 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 9 级地震的准四年周期再次出现,并伴随全球低温期。 2. 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 图 1 地球自转转四年周期(据傅承义,1976) 3. 最强潮汐组合的准四年周期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见表 1 ),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震级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9.0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9.1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特大地震 9.5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1962 1 08 21.9 3 6 21 s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9.2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最强潮汐附近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4. 特大地震与低温的对应关系 2002 年 郭增建提出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深海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苏门答腊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 8 级地震海啸,是 2005 年中国 18 年暖冬终结、 2006 年初低温寒流、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 2010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海啸与 2010 年 12 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今后 20 年是强震和低温频发时期。大陆内部巨震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广州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 6 冷年,广东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 10 冷年,从全国的情况看,最近的 5 个冬季更出现了 3 个明显的“冷冬”。然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前公布的数据却表明, 2011 年全球气温为有记录以来第 9 高? 入冬以来,我国平均气温为 -5.5 ℃ ,为近 27 年来同期次低值,去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对比欧洲 2009 年至 2010 年那个冬季,那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贯穿整个 2010 年 1 月和 2 月的大部分时间。而 2006 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王启认为,与近几年相比, 2012 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 2006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其中 2006 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也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国家气候中心张培群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全球变暖在 2000 年以前表现为连续发生暖冬,在 2000 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阶段性低温, 2006 年以来基本每年 1 月份都出现了阶段性低温,有时 12 月份也有。他还认为在最近 100 年全球气温总体变暖的趋势里,我们也曾经历过这种 20-30 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世纪 20 至 40 年代是一个相对显著偏暖的阶段,之后的 50 至 70 年代,就经历了一个相对冷期。但之后的 80 年代开始,全球又进入一个变暖的时期。最近几年虽然全球气温没有逐年增加( 2010 年是最暖的一年, 2011 年依然偏暖,但比 2010 年有所减弱),但总体增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今年 4 月,中国科技出版社计划将出版新书《自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表示,他很赞同作者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和核工业部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组,对于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3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 “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2004-2018 年是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期。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5. 讨论和结论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 下两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其最强潮汐组合非常明显。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震级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9.1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8.8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9.0 2012 1 18 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5 1 22 5 20 s E? 2016 1 15? (据 gdufo ) 10 24 ww L ? 2017 1 10 12 28 s L? 2018 1 02 2 17 31 sss 特大地震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最强潮汐附近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3.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4.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 111~114, 146~158 5.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 (3): 287 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7.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8. 叶卡斯。这个冬天广州史上第 6 冷。 2012-03-15 04:02:29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2-03/15/content_13842582.htm 9. 冯兰蔺 , 程绩 . 严寒席卷北半球 气象专家激辩“小冰河期来临” . 2012 年 02 月 06 日 13:26 来源:新闻晚报 .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2/06/12322423_0.shtml 10. 张培群 : 异常冷冬未改气候变暖趋势 每十年上升 0.2 度 . 2012 年 02 月 07 日 10:55:14 来源: 新华网 .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2/07/c_122666499.htm 11. 中国气象局专家:全球变暖趋势未逆转 寒冷天气被夸大 . 2012 年 02 月 08 日 03:40 来源:人民日报 .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2/08/12359201_0.shtml 12. 易蓉蓉 . 全球环境新看法 : 大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推手。 2012-02-13 09:08:42 来源:科学网。 http://tech.gmw.cn/2012-02/13/content_3556753.htm 13. 杨学祥。我希望中国的地震专家做些什么:日本防震 中国辟谣? 2012-4-4 05:39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5106 14. 杨冬红 ;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 吉林大学 ; 2009 年 .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2009094610.htm 15. 据 gdufo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51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627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海底发现巨大断层,科学家:与日本大地震构造一样,无法预防
杨学祥 2017-9-28 08:55
美国海底发现巨大断层,科学家:与日本大地震构造一样,无法预防! 2017-08-2208:24 科学的眼光观世界富有的思维察明理 各位读者朋友们晚上好!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地球板块运动与诸如日本特大地震的形成原因,引起很多读者的讨论。今天我们把目光转向地球对面的美国,科学家意外发现在美国周围的海底出现一道神秘的海沟,惊动了整个科学界… 在阿拉斯加海域,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AnneBécel教授搭乘着 MarcusG.Langseth 号科考船进行例行勘探,在他们利用随身携带着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对海底进行测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道从未发现过的海底断层。科学家们进行分析后,竟发现这道断层与6年前引发日本大地震与海啸的海沟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个地点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的夹缝间,由于太平洋板块逐渐下沉,斜插入邻近的北美板块,形成了多道不同长度、深度的断裂带,叫做Shumagin海沟。当年造成阿拉斯加9.2级大地震的原因也是一样的,都处在阿拉斯加-阿留申俯冲地震带。 这项研究被发表在著名刊物 《NatureGeoscience》上。 为了使海底表面的特征可视化,科学家利用气枪产生的声波对海床进行扫描,就像CT一样逐片对海域测绘。让研究人员感到不安的是,两大板块交界处极为粗糙,一旦发生滑动便会产生冲击力加成。此外,断层地带的数目过于庞大,震级稍大一点都可能造成断层间大幅度错位,迅速抬升海床高度。 如果说上面两点依旧难以产生危机感,那Bécel教授的这个发现足以撼动整个科学界。此地海底岩石密度极高,且表面大多是锥形构造。当发生断层移动时,这种特殊的构造可以高效地推动海水的流动,再加上深海的高压,流速更快水势更强,轻而易举便可引发巨大的海啸。这与6年前日本大海啸的成因完全相同! 目前在地球上,科学家们只发现了这两处此类的海底构造,它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很显然,Shumagin海沟就处在黄金地震带上,但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并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地震发生,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随着太平洋板块不断地推进,现在这个地震带高度活跃,总有一天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地震,并带来不亚于日本的大海啸… http://www.sohu.com/a/166363103_99903327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力能解决一切吗?美国网友呼吁发起向飓风开枪行动
热度 1 杨学祥 2017-9-12 14:08
武力能解决一切吗?美国网友呼吁发起向飓风开枪行动 杨学祥 关键提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拥有最强的军事机器。但是,在自然灾害飓风面前,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也无能为力,“向飓风开枪行动”只能是发泄愤怒的手段,丝毫不能阻止飓风带来的伤害。 相关报道: 脑洞大开 ! 美国网友呼吁发起 向飓风开枪 行动 2017-09-1213:19:16  来源 : 央视 举报 【脑洞大开!美国网友呼吁发起“向飓风开枪”行动】美国当地时间 10 日,一网友在社交网站发起 向飓风开枪 活动,号召民众向飓风 厄玛 射击以击退它。不到 2 天,已有超 5 万人感兴趣,许多人还讨论如何实施…警方表示:不要向飓风开枪,流弹会有击中他人等危险。 杨兆祥 本文来源:央视 责任编辑:杨兆祥 _BJS4859 http://news.163.com/17/0912/13/CU4SQBFM0001875O.html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450 次阅读 2013-12-23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 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National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 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 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2 次阅读|3 个评论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热度 1 杨学祥 2017-9-8 08:25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 :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杨学祥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 已有 133 次阅读 2017-9-8 03:48 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 蒋继平 2017 年 9 月 7 日 现在是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4 点,我在心慌意乱中发这篇博文。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或者公共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历史超强热带风暴哀马( Hurricane Irma )飓风的来袭 . 在媒体大肆的渲染下,本来内心相当平静的我,也不免被这种大难来临的气氛所影响,心中有点发毛。 我得知这个热带风暴是在星期一,也就是 9 月 4 号。因为那个时候这个风暴还在几千公里以外,所以,我对它没有多少担忧。因而,我利用这个劳动节的假期,带我 88 岁的老妈去迪斯尼乐园玩。 一天后,得知这个风暴可能对南佛州造成巨大威胁,我听了还是不太相信,认为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它的走向。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太太提前做好准备。太太按照我的建议,去给汽车加油,到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 太太用微信传来的信息让我大吃一惊,加油站要排很长的队,找了三个超市还没有买到一瓶矿泉水,面包架上空空的,一个面包也没有。 我本人的预感也很不好,以前我对这样的热带风暴总是不以为然,很少担忧。这次不知道这么搞的,内心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所以,昨天我向公司请了半天假,和太太一起去我们的出租屋给所有的门窗装防风设施。我们两人干了几个小时就基本上大功告成。这个要归功于我们以前的准备工作。这些材料都是以前准备好了的,所以,装起来特别容易。干完活,我们两人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好像刚从游泳池里出来一样的。 今天和太太一起去大型杂货供销社买一些螺钉,结果跑了三个店也没有买到一个,所有的货架都是空空的。这些大型商场,挤满了来选购物资的人。 这种场景,加上网上的信息,让人有一种大难来临的感觉。我太太前天就告许我,从南佛州外出的飞机票已经售完,邻近比较安全的地方的旅馆已经没有房间可以预定。 今天的信息更加可怕,佛州的高速公路已经堵得很,外逃的车辆已经使高速公路几乎瘫痪。 俗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根据可靠情报,在哀马飓风后面,还有两个热带风暴紧随其后,推波助澜,旋转共舞。 不是我喜欢宣扬迷信,我真正感到生物都有灵性。在大灾难临头时,都会有本能的反应。 这次在这个极具威胁的灾难前,这里的民众表现出来的行为足以证明大家都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不但人有这种灵性,其他高级动物也有这种灵性或者本能。我的证据是,以往这里到处都是野生动物,天上飞着各种各样的鸟,地上跑着许多种类的动物。这两天,天空见不到鸟,地上看不到动物,真是一片凄荒萧条的景象,让人感到一些莫名的恐惧。 根据气象台的预报,这个风暴将在星期天凌晨到达我们这里。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我们毫无抵抗之力,所以,只能听天由命。但愿苍天慈悲,让这个风暴尽早改变行径,不要在南佛州登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1074819.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已有 255 次阅读 2017-9-7 21:24 |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届时损失较地震更大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06 年的论文中指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流感、特大地震、飓风台风、低温冻害将集中发生,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相关报道 科学家: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届时损失较地震更大 2017-09-07 15:49: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9 月 7 日 电美国《世界日报》编译称,十年来最强的飓风哈维 (Harvey) 侵袭美国大陆,造成巨大破坏,南加州是否可能因气候变迁而出现大规模灾难性风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答案是肯定的,损失将超过 1000 亿美元,较灾难性地震损失更大。 当地时间 2017 年 8 月 31 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受飓风“哈维”影响,当地官方动用军车转移民众。   当地时间 2017 年 8 月 31 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受飓风“哈维”影响,当地官方动用军车转移民众。   加州若出现冬季风暴,最脆弱的地区是密集发展的洛杉矶、橙县、圣塔克拉拉县与中央谷地区。洛杉矶最脆弱的地区是低洼的马里布、威尼斯和玛利那岱瑞 (Marina del Rey) 。洛杉矶与长堤港更受威胁,因洪水可能关闭港口,全球海运业务都可受到影响。   科学家已纷纷证实,暖化的地球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因人为排放温室气体,还是太阳循环,已印证在我们身上,并且会继续恶化。然而,风暴的影响因当地条件、排水系统和紧急应变系统而不同。   专门研究海啸以及极端风暴的南加大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Adam Rosa 表示,南加州并不会出现休斯敦飓风,但因气候变迁,出现大规模降雨机率会上升;但严重的气流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大于灾难性地震的,“这会影响到许多州”。   随着人口增长、商业发展,加上不充分的暴雨排水系统,不当的紧急疏散路线,风暴随时都可能带来危险。   洛杉矶县防洪总工程师 Mark Pestrella 说,根据模型显示,气候变化带来相应雨量,但速度快得多。他说,温暖的气候使山脉变干,野火烧毁植物而造成恶性循环。   防洪官员近一个月来,开始清理洛县 14 个水坝和水库泥沙,增加若发生大风暴的承载能力。洛杉矶港口官员正进行研究,评估海平面上升的脆弱性。虽然港口防御相对更强大,但风暴也将威胁港口,甚至淹没某些地区。 (责任编辑: HN666 ) http://news.hexun.com/2017-09-07/1907676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已有 1498 次阅读 2013-12-24 06:30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杨学祥 人民网旧金山 12 月 21 日 电冰雨、暴雪、洪水以及龙卷风等多重极端天气横扫美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导致至少 2 人死亡。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纽约市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气温连续第二天创纪录,达到21.6摄氏度,刷新1998年同日17.2摄氏度历史纪录。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美国迎历史性暴雪: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450 次阅读 2014-11-21 13:35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灾难严寒暴雪高温干旱点源喷发 推荐到群组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775.html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已有 388 次阅读 2017-9-3 06:01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杨学祥 关键提示: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已有 1858 次阅读 2016-4-25 05:4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3971.html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 1 ,杨学祥 2 (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 摘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表 1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流感、特大地震、飓风、沙尘暴的对应关系 来源: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 (3): 1023~107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478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杨学祥 2017-9-7 21:24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届时损失较地震更大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06 年的论文中指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流感、特大地震、飓风台风、低温冻害将集中发生,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相关报道 科学家: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届时损失较地震更大 2017-09-0715:49: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9 月 7 日 电 美国《世界日报》编译称,十年来最强的飓风哈维 (Harvey) 侵袭美国大陆,造成巨大破坏,南加州是否可能因气候变迁而出现大规模灾难性风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答案是肯定的,损失将超过 1000 亿美元,较灾难性地震损失更大。 当地时间 2017 年 8 月 31 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受飓风“哈维”影响,当地官方动用军车转移民众。   当地时间 2017 年 8 月 31 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受飓风“哈维”影响,当地官方动用军车转移民众。   加州若出现冬季风暴,最脆弱的地区是密集发展的洛杉矶、橙县、圣塔克拉拉县与中央谷地区。洛杉矶最脆弱的地区是低洼的马里布、威尼斯和玛利那岱瑞 (MarinadelRey) 。洛杉矶与长堤港更受威胁,因洪水可能关闭港口,全球海运业务都可受到影响。   科学家已纷纷证实,暖化的地球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因人为排放温室气体,还是太阳循环,已印证在我们身上,并且会继续恶化。然而,风暴的影响因当地条件、排水系统和紧急应变系统而不同。   专门研究海啸以及极端风暴的南加大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AdamRosa 表示,南加州并不会出现休斯敦飓风,但因气候变迁,出现大规模降雨机率会上升;但严重的气流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大于灾难性地震的,“这会影响到许多州”。   随着人口增长、商业发展,加上不充分的暴雨排水系统,不当的紧急疏散路线,风暴随时都可能带来危险。   洛杉矶县防洪总工程师 MarkPestrella 说,根据模型显示,气候变化带来相应雨量,但速度快得多。他说,温暖的气候使山脉变干,野火烧毁植物而造成恶性循环。   防洪官员近一个月来,开始清理洛县 14 个水坝和水库泥沙,增加若发生大风暴的承载能力。洛杉矶港口官员正进行研究,评估海平面上升的脆弱性。虽然港口防御相对更强大,但风暴也将威胁港口,甚至淹没某些地区。 (责任编辑: HN666 ) http://news.hexun.com/2017-09-07/1907676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已有 1498 次阅读 2013-12-2406:30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杨学祥 人民网旧金山 12 月 21 日 电 冰雨、暴雪、洪水以及龙卷风等多重极端天气横扫美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导致至少 2 人死亡。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纽约市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气温连续第二天创纪录,达到21.6摄氏度,刷新1998年同日17.2摄氏度历史纪录。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美国迎历史性暴雪: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450 次阅读 2014-11-2113:35|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灾难 严寒暴雪 高温干旱 点源喷发 推荐到群组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775.html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已有 388 次阅读 2017-9-306:01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5) :飓风哈维拉响极端天气警报 杨学祥 关键提示: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已有 1858 次阅读 2016-4-2505:4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3971.html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 1 ,杨学祥 2 (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 摘 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引言 我们在 2007 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8 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1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 2 中国 7 级地震的统计特征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 10 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 1966 年 3 月 8 日 5 时 29 分 14 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 37 度 21 分,东经 114 度 55 分)发生震级为 6.8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9 度强; 1966 年 3 月 22 日 16 时 19 分 46 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 37 度 32 分,东经 115 度 03 分)发生震级为 7.2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10 度。两次地震共死亡 8064 人,伤 38000 人,经济损失 10 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 1966 年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间十年,邢台地震是中国东部地震高发的前兆。 2016 年进入相同的地震周期。 32016-2020 年将发生严重低温冻害 4 流感世界大流行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52016 年和 2020 年可能发生长江巨洪 6 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的一致性 7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最新资料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1 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7 次和 6 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1977-1999 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3 次、 3 次和 1 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可以称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 2009 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 2004-2018 年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 2000-2030 年的严重低温冻害, 2014-2016 年最热年新纪录。 本次的经济危机正在形成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表 1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流感、特大地震、飓风、沙尘暴的对应关系 来源: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YangDH,YangXX,LiuC.Globallowtemperature,earthquakeandtsunami(Dec.26,2004)inIndonesia. ProgressinGeophysics (inChinese),2006, 21 (3):1023~107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飓风哈维可能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的自然灾害:刚开始的美国灾难
杨学祥 2017-8-31 14:47
飓风哈维可能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的自然灾害: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2 年以来,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我在 2013 年 12 月指出,从 2012 年高温干旱到 2013 年极端天气,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大震不发,灾害不止。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相关报道 飓风“哈维”致美国 31 死 3 万人无家可归 2017 年 08 月 31 日 10:00 来源:人民网 - 国际频道 人民网讯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飓风“哈维”的影响仍在持续。德州州长阿伯特称,“哈维”带来的灾难远远强于 2005 年的“卡特里娜”和 2012 年的“桑迪”,预计超过 4.8 万座房屋受到“哈维”的影响而损毁,现在估计至少有 31 人死亡、超过 3 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今日美国》称,飓风“哈维”可能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高达 1600 亿美元,相当于桑迪飓风和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损失总和。预计有 50 万辆车被损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洪水大约影响了 48700 座房屋。 美国南部最大城市休斯敦的部分地区,由于洪水损坏、霉菌、水中携带病毒等多种原因,在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都不适合居住,被视为美国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老任) ( 责编:覃博雅、燕勐 )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831/c1002-29506933.html 美国得克萨斯州“哈维”飓风遇难者或已增至 33 人 发稿时间: 2017-08-3113:23:00 来源: 环球网 作者:王战涛 中国青年网   据法国《费加罗报》 8 月 30 日 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官方当日宣布,飓风“哈维”已在当地直接或间接造成共 33 人死亡。   得州哈里斯县法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特里西娅·本特利 (TriciaBentley) 称,得州东南部受灾各县共已确认了 10 名遇难者,另有 23 名死亡者的死因“可能与飓风相关”。   报道称,当地政府担心遇难者人数还会持续增加。“哈维”引起的得州休斯顿城的水灾于 30 日曾出现消退迹象,但新一轮的降雨又继续将当地 230 万居民围困在水中。 责任编辑:张博 http://news.youth.cn/gj/201708/t20170831_10625902.htm 十年最強暴雨襲加州: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2970 次阅读 2014-12-1320:21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灾难 高温干旱 暴风雨 暴风雪 推荐到群组 十年最強暴雨襲加州: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十年最強暴雨襲加州 解決不了 1200 年來最嚴重乾旱 ▲ 美國加州遭逢 10 年來最嚴重暴風雨 (圖/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本月 11 日,太平洋風暴挾帶強風暴雨侵襲美國加州舊金山,不只陸海空交通大亂,更導致數十萬家庭停電、學校暫時關閉。預計降雨將持續至 12 日。 路透社引述美國國家氣象局( NationalWeatherService )氣象專家博爾特( EricBolt )的話說,「對西岸地區來說,這可能是 10 年來最嚴重的風暴。」 本次風暴除造成舊金山國際機場近 250 班班機取消起降,班機平均延誤四個小時;舊金山多處地鐵與公車也因淹水及停電暫時關閉;而根據電力公司統計,約有 23 萬戶家庭無電可用。美國氣象局警告,暴風雨所挾帶的暴洪與強風很有可能引發土石流,呼籲民眾注意。 美國多處地區本周都遭暴風雨侵襲,包含美國東部也有數萬家庭受暴風雨影響而斷電。此外,本次暴風雨雖帶來甘霖,但面對 1,20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此次的暴雨預料只會稍微緩解加州乾旱的狀況。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212/438024.htm http://www.ah.xinhuanet.com/2014-12/13/c_1113627905_2.htm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已有 1498 次阅读 2013-12-2406:30|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 极端天气 自然灾难 推荐到群组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 2013 年极端天气 杨学祥 人民网旧金山 12 月 21 日 电 冰雨、暴雪、洪水以及龙卷风等多重极端天气横扫美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导致至少 2 人死亡。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纽约市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气温连续第二天创纪录,达到21.6摄氏度,刷新1998年同日17.2摄氏度历史纪录。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美国迎历史性暴雪: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450 次阅读 2014-11-2113:35|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美国灾难 严寒暴雪 高温干旱 点源喷发 推荐到群组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775.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5072 次阅读 2012-2-2015:18 |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 —— 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 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 “ 休眠 ” 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 48 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 9 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 2011 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 70 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08 年汶川 8.3 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10 年 4 月 5 日 墨西哥 7.5 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 2 个或 3 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 53 ~ 54a ,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 1960 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 · 阿特瓦特表示: “ 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 ‘ 是否 ’ 的问题,而是有关 ‘ 何时 ’ ,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干旱异常和暖冬异常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 (Paducah) 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 (CapeGirardeau)2012 年 2 月 2 日 气温达华氏 65 度 ( 约摄氏 18.3 度 ) ,创下历年 2 月 2 日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 日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在吉拉多角的一座公园,许多孩童穿着短袖玩耍打闹、家人沿着湖畔散步、没穿外套的幼童笑着追逐一只不理人的狗。典型的春天美景,只不过现在才 2 月。 2 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 5 热的 1 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区 (Washington , D.C 。 ) 遭遇历来第 17 热的 1 月、凤凰城 (Phoenix) 迎来第 3 热的 1 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 (AnnArbor) 则出现第 13 热的 1 月。 气象学者约克 (MikeYork) 指出,吉拉多角今年 1 月平均气温为华氏 39.2 度 ( 摄氏 4 度 ) ,比历年平均气温的华氏 32.7 度 ( 约摄氏 0.4 度 ) 高出超过华氏 5 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2011 年中新社华盛顿 8 月 5 日 电 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 10 月底。如果 “ 拉尼娜 ” 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 2012 年。 几乎席卷全美的 38 摄氏度 以上高温热浪到 5 日已经持续 34 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 8 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的旱象造成当地电力和水短缺,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指出,这种反常天气是由 2010 年的 “ 拉尼娜现象 ” 引发的,即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水温比正常偏低,从而引发今年的严重干旱。 “ 拉尼娜 ” 现象通常会使降水减少 1 成。干旱最严重的得克萨斯州,从今年 1 月以来的降水只有往年的 4 成,官方有可能宣布这是 60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根据美国气象频道的估计,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 48 个州的 32% 土地,严重干旱覆盖了 48 个州的 11% 土地。从 4 、 5 月份的山火蔓延 300 万英亩,到农牧业生产初步估算遭受 60 亿到 80 亿美元的损失,干旱已经给美国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许多河湖干涸,下一步一些地区还将面临缺水问题。气象专家盼望飓风季能给美国中南部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象。 气象专家说,热浪与干旱互相作用,使得高温不退,降水困难。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美国中南部多个州的干旱到今年 10 月底之前都会持续,甚至加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观察,刚结束两个多月的 “ 拉尼娜 ” 现象有可能再次生成,如果 “ 拉尼娜 ” 卷土重来,则美国中南部的干旱天气将持续到 2012 年。 http://news.163.com/11/0806/06/7AOMHJTK00014JB6.html    2012 年 2 月 18 日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堪萨斯州以及中部平原的许多区域出现了反常的温暖天气。上周堪萨斯州的温度远高于 60 华氏度 (约 15.5 摄氏度 )。根据美国气候学家玛丽 ? 克纳普( MaryKnapp )说,在堪萨斯州,全州 1 月份的平均气温为 35.2 华氏度 (约 1.8 摄氏度 ),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水平高 7.9 华氏度 ,比 1895 至 2011 年平均气温高 6.2 华氏度 。 1 月 12 日 从而成为 1895 年以来 1 月份最热的一天。   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 60 至 90 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日前,局部大雨横扫德克萨斯州北部、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使干旱状况得到轻微缓解。但在 1 月 31 日 以来的一周里,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了最高级别的特殊旱情,其覆盖区域从 25.27 %升至 27.36 %。德克萨斯州今年很可能会创下高温和缺水的双高记录。   根据德克萨斯州及国家气候专家的研究, 2010 年 11 月 1 日 到 2011 年 10 月 31 日 的一年是该州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而该州的 6 到 8 月这三个月和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州的记录相比都是最热的。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旱情由前一周的 41.23 %升至 57.33 %,为中度干旱。而异常干燥状态从该州 80.88 %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至 88.91 %的地区。内华达州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从前一周的 64.59% 升至 81.16 %。此外,新墨西哥州处于例外和极端干旱水平的地区由 23.37 %上升至 24.74 %。(贺娇) http://www.epciu.com/Html/1202/18/B11D89A4F34CEFB7.html 动物异常频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 2 月 6 日 消息,这个冬天有点不太正常。根据记录,北美大陆 1 月份的降雪量是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三低值,近几周来的温暖天气让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感到舒适。但是美国大陆的这种异常暖冬天气打乱了动物们的生物钟,让它们的冬眠行为受到影响。美国很多地方都报告有黑熊出现在居民区附近,让出乎意外的居民们大吃一惊。按照正常的年份,这个时候它们应当还在呼呼大睡呢!因此,正如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报中心副主任麦克 · 哈尔伯特 (MikeHalpert) 所要问的那样: “ 这个冬天怎么了? ”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8/17526698014.shtml 根据美联社报道,单单在科德角就有 177 只短喙海豚搁浅在海岸而且有 124 已经死亡。这个报道接着写到: “ 在过去 12 年中每年搁浅在海滩上的海豚平均是 37 只,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它的五倍。 ” 根据《 TheBlaze 》报道,在秘鲁奇克拉约海滩上有超过 200 只海豚搁浅并死亡。与此同时,也发现死去的凤尾鱼。既然这些小鱼是海豚的食物,那么吞食它们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海豚生病,但是死亡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异常气象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虽然它导致了一些其它的次要问题比如病原体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去等待进一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2-02-18/1154361.shtml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012 年 2 月 2 日 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7 次强震), 2012 年同样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5 次强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 9.2 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1922-11-11 智利 8.5 3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1960-05-22 智利 9.5 9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2010-02-27 智利 8.8 162011-03-11 日本 8.9-9.0 17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证实预测:地球何时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7-8-16 06:53
地球何时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秦四清 已有 327 次阅读 2017-8-15 11:24 | 个人分类: 科普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 关键词:地震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每当全球发生一次大地震或大震连发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争论,与之相伴的则是关于“地震是否增多”的争论。 自 2016 年 4 月以来,在阿富汗、缅甸、日本、厄瓜多尔、瓦努阿图群岛、南桑威奇群岛、中国等地相继发生了多次 7.0 级及以上地震,使得上述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部分专家观点 关于 “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 , 我们先来看看部分地震专家的观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蒋海昆研究员认为,近期 7.0 级地震较多地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但考虑到环太平洋地震带本身就是地震活跃地区,故尚不能就此简单得出全球进入 “震动时段”的 结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认为,从 2004 年至今这十几年间,全球进入了一个 8 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并且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相对活跃时段是说,最近这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 20 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的特征相类似,有很多 8.0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而在 20 世纪下半段,全球发生 8.0 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次明显减少。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 · 鲍德温在以往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还很难说,有研究支持这种观点,也有研究并不这样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 ,但他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在四川九寨沟和新疆精河地震发生后, 刘杰指出:这两次地震发生是对前一段低地震活动水平的补充,目前我国仍处于正常地震活动状态内。 关于 “地震是否增多” ,持肯定态度的专家通常给出 如下 解释:即一方面是由 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所致,即原本震级偏小、不能被监测到的地震也逐渐被记录;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通讯发达,信息传播便捷,越来越多的地震灾害被媒体所报道,导致大家感觉地震多了。 事实究竟如何? 专家们关 于“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的观点靠谱吗?另外, 除了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和媒体报道增多这些外在影响因素外,地球上的地震是否真的变多了? 还是让地震数据来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吧。 由于地震数据离 不开“时空”这两个 基本属性 ,故在寻求“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答案时,研究空间尺度必须是地球;又因大地震孕育时间长,研究时间跨度也必须足够长,不能采用“数十年”或“百年”尺度,而应采用“千年”尺度甚至更长,而这恰恰是以往专家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图 1 示出了笔者绘制的 全球地震活动 M - t 图,相关地震数据引自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973 )资助、由宋治平等于 2011 年汇编完成的《全球地震目录》。我们的研究表明,公元后全球 M 8.0 级地震记录较为完整。从中可直观地看出: 约从公元 1510 年起全球就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特别是 M 8.0 级地震更为显著),且一直持续至今。 因此可以推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全球地震活动将呈现越来越活跃的趋势。 由此可知,文章开头所提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地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所以地震确实比过去多了,这是客观事实。因此,谈论 “地震活跃期” 这个话题,咱得以数据为准绳,不能泛泛而谈。 ( a ) M 7.0 ( b ) M 7.5 ( c ) M 8.0 ( d ) M 8.5 图 1 全球地震活动 M - t 图(公元 10-2011.5.1 近期,我们编制完成了图 3 所示 2.0 版《全球主要地震区划分图》。在对各地震区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认识: ( 1 )各地震区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演化规律均遵循式( 1 ); ( 2 )各地震区主震孕育历时都很长,一般都在数千年乃至上万年; ( 3 )各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均尚未发生,因此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一次地震都不是余震; ( 4 )大部分地震区当前处于孕育的“青壮年”时期,随着逐渐临近主震,标志性地震事件震级将逐渐增大,相应的预震( preshock )或前震( foreshock )事件震级也随之增大;且随着时间的延续,越往后,岩石破裂的速率越来越快,这意味着地震的频率也会增大。 以图 3 中所示编号为 44 的瓦尔迪维亚地震区为例。 图 4 示出了该地震区当前周期经误差修正后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根据 1716 年 2 月秘鲁 M uk 8.8/8.6 级双震发生前的 CBS 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 1906 年 1 月 31 日厄瓜多尔西部近海 M uk 8.9 级 /1907 年 11 月 16 日秘鲁乌奇萨 M S 8.7 级双震与 1960 年 M W 9.5 级地震的临界 CBS 值。同时,根据笔者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原则,判断该区当前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尚未发生,仍存在第 3 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即图 3 中 S f * (3) 箭头所示位置),应再次发生标志性地震事件。对该区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知: 1716 年至 1906 年两次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仅发生了一次 8.7 级地震(这是 1 次显著 preshock 事件), 8.0 级地震也较少,曲线较平缓,这意味着地震发生的频率较低; 1908 年至 1960 年 9.5 级地震发生前,发生了 1 次 8.7 级和两次 8.6 级地震, 8.0 级左右地震也增多,曲线斜率猛增,这表明地震发生的频率加快;自 1982 年至今,仅 8.2 级以上地震已发生了 5 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 2010 年的 8.8 级地震。可以预料,该地震区在未来标志性地震事件( 9.5-10.0 级地震)发生前,还会发生多次较大的 preshock 事件。 图 4 瓦尔迪维亚地震区 1471.8.29-2016.2.24 之间 CBS 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L ≥6.0 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再以雅加达地震区(图 3 中编号 34 )为例,该区已发生 4 次标志性地震(图5),即 1818 年 11 月 8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海 M S 8.5 级地震、 1861 年 2 月 16 日拉贡迪 M S 8.5 级地震、 1938 年 2 月 1 日班达海 M W 8.5 级地震与 2004 年 12 月 26 日苏门答腊西海岸 M W 9.0 级地震。 自第 1 锁固段膨胀点标志性事件发生后,破裂速率越来越快,即地震增多;尤其在 2004 年 M W 9.0 级地震后,不仅地震频发,而且大事件 震级较多,在下一次标志性地震( M W 9.0~9.5 )前该区已发生了 3 次不小于 M W 8.5 级地震( preshock ); 从图6可看出,从2012-5-1日至今,该区的 M 6.5级地震也很猛哦,简直是“地毯式”轰炸。 图 5 雅加达地震区 1629.08.01-2016.02.24 之间 CBS 值与时间(据秦四清等( 2016a )修改)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S ≥7.0 级地震事件;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鉴于特定地震区的某一标志性地震,其孕育通常涉及大空间尺度,且具有长周期的特征。因此,即使判断某国或某地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也必须具有开阔的时空视野,就事论事的做法要不得。 建议 综上可知,地球约从 1510 年起已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故今后人们会感觉到地震越来越多,震级越来越大,这是正常的地震演化规律。因此,世界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71193.html 科学界没有统一答案: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已有 2145 次阅读 2013-4-23 09:51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冷位相 灾害链 推荐到群组 科学界没有统一答案: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 杨学祥 科学界是科学问题争论的场所,不同观点针锋相对,许多问题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就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人提出质疑,这里是我们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地方。 根据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真理识别标准,事实胜于雄辩。人云亦云只能无所适从。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标志: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 已有 1223 次阅读2012-4-16 08:2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标志 地震 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标志: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 杨学祥 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 1970 年至 1999 年,全球 30 年未发生过 8.5 级及以上地震,但 2004 年以来却发生了 6 次。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 1900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17 次矩震级 8.5 级及以上地震, 2004 年之后的 8 年占了 6 次。 中国地震局前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告诉记者,“这样高强度的地震能量释放,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从频发 8.5 级以上地震来看,地球可能进入了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这个时段地震强度很大。”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4-15/3820311.shtml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13 日在北京指出,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近期的地震属正常,并未超出历史常规。从历史来看,这段时间发生的地震并不特殊。 1950 年到 1964 年全球地震活动比最近 10 年还要强烈。刘杰透露,在 2004 年印尼 9 级大地震之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从那时起,各国加强了对地震预报的研究。 http://tech.sina.com.cn/d/2012-04-13/20286956576.shtml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按照地震是随机现象的理论,人类无法预测强震发生的趋势。实际上,我们对强震在 2004 年 -2030 年频繁发生的预测得到实践的证实。 我们在2006 年指出,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 到目前为止,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和实践证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集中爆发时期,2000-2018年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8276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3099.html 结论 8.5级以上地震数据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1890-1924年、1946-1977年、2000-2030年是全球地震活跃期。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5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热度 4 杨学祥 2017-7-28 08:03
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南京 7 月 26 日电 ( 记者 朱晓颖 ) 江苏省气候中心专家谢志清 26 日在南京详解长江下游江苏持续高温酷暑成因。谢志清介绍说,与 2013 年相比,今年出现的持续性高温酷暑天气强度升高,但持续时间尚不及 2013 年。从整个气象记录历史上看,这种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不高。 “ 高烧不退 ” 的上海,昨天终于创造了历史:徐家汇观测站最高温度定格为 40.9 ℃,成为上海有气象记录 145 年以来的气温最高值。更挑战人们体感极限的是,这疯狂的 “ 热度 ” 还在继续,今起三四天, 40 ℃上下的极端高温依然 “ 缠着 ” 上海,历史有可能再一次被改写。   今天是上海今夏第 16 个高温日、第 10 个酷暑日。来自大气环流的最新分析,本市直到下周二以后气温才会退下 39 ℃ ~40 ℃的高位,但降幅也仅有两三度;直到本月底,随着东南风的光临,高温才有望有所缓解。   有多少纪录可以刷新?   历史性的数字,出现在昨天下午 13 时 59 分,徐家汇站实测温度: 40.9 ℃,打破了原来由 2013 年 8 月 7 日( 40.8 ℃)保持的上海 “ 史上第一高温 ” 纪录。这一极端高温仅维持了 4 分钟左右。此后,上海多地遭遇了骤雨等短时对流天气,上海中心气象台 15 时 17 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记者昨天下班时分离开报社大楼时便经历了 “ 打着雨伞近地铁站,出站时却是遮阳伞 ” 的 “ 秒干 ” 故事,在高层办公的同事们甚至拍到疑似冰雹的大滴降水。但是,局部的对流天气无助于缓解高温。   据史载,徐家汇观测站自 1872 年 12 月 1 日开始有了正规的书面气象记录,至今已有 145 年。在这漫漫 145 年的上海气象史中,截至昨天总共也就 12 天加入了 “ 最高温度 40 ℃ + 俱乐部 ” ,温度从高到低分别是:   第一名, 40.9 ℃( 2017 年 7 月 21 日)   第二名, 40.8 ℃( 2013 年 8 月 7 日)   并列第三名, 40.6 ℃( 2013 年 7 月 26 日、 2013 年 8 月 6 日、 2013 年 8 月 9 日)   第四名, 40.3 ℃( 2016 年 7 月 27 日)   并列第五名, 40.2 ℃( 1934 年 7 月 12 日、 2013 年 8 月 8 日)   并列第六名, 40.0 ℃( 1934 年 8 月 25 日、 2009 年 7 月 20 日、 2010 年 8 月 13 日、 2016 年 7 月 23 日)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海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炎夏。   上世纪, 1934 年, 6 月 1 日入夏, 112 天的夏季,高温日(最高温度大于等于 35 ℃) 55 天,酷暑日(最高温度大于等于 37 ℃) 34 天,其中持续酷暑最长 10 天,这些至今都是历史记录上的极值。那个夏天,极端最高温度 40.2 ℃。   本世纪, 2013 年, 5 月 11 日入夏, 157 天的 “ 史上最长夏季 ” 。高温日 47 天,酷暑日 24 天,其中持续酷暑最长 10 天。极端最高温度 40.8 ℃。   从纯数字分析的角度,除了极端最高温度,今年夏天还有哪些气象纪录可能被刷新或持平?上海今夏入夏不算早,首个高温日出现得也较晚,在高温日数和酷暑日数上破纪录,难度相对较高。但仅以七月而论,创造 “ 史上最热七月 ” 的 2013 年,七月高温日 25 天。如果本月底那几天的温度仍有 35 ℃,那么将平 “ 七月最多高温日 ” 的纪录。从 18 日开始的这一波持续酷暑日,是否会破或平纪录( 10 天),也要看下周末那几天到底有多热。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22/doc-ifyihrwk1819122.shtml?cre=sinapcmod=gloc=35r=0doct=0rfunc=25tj=nones=0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22/doc-ifyihrwk1819122.shtml 我们在 2008 年和 2014 年相继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2013 年高温是前兆, 2017 年高温是最后的疯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6007.html 上海徐家汇观测站自 1872 年 12 月 1 日开始最高温排名的前四名年份为 2017 年、 2013 年、 2013 年和 2016 年,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等多因素相关(见表 1 )。 表 1 上海徐家汇观测站自 1872 年 12 月 1 日开始最高温排名及原因 名次 温度(时间) 相关因素 1 40.9 ℃( 2017 年 7 月 21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2017 年 5-7 月厄尔尼诺现象 2 40.8 ℃( 2013 年 8 月 7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0-2012 年拉尼娜,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3 40.6 ℃( 2013 年 7 月 26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0-2012 年拉尼娜,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3 40.6 ℃( 2013 年 8 月 6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0-2012 年拉尼娜,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3 40.6 ℃( 2013 年 8 月 9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0-2012 年拉尼娜,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4 40.3 ℃( 2016 年 7 月 27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5 40.2 ℃( 1934 年 7 月 12 日 ) 5 40.2 ℃( 2013 年 8 月 8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0-2012 年拉尼娜,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6 40.0 ℃( 1934 年 8 月 25 日 ) 6 40.0 ℃( 2009 年 7 月 20 日 ) 2009 年厄尔尼诺 6 40.0 ℃( 2010 年 8 月 13 日 ) 2009 年厄尔尼诺, 2010 年强拉尼娜,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6 40.0 ℃( 2016 年 7 月 23 日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 2013-2017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江苏大范围持续高温历史上出现频率不高 与厄尔尼诺关联弱 2017 年 07 月 26 日 18: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 7 月 26 日电 ( 记者 朱晓颖 ) 江苏省气候中心专家谢志清 26 日在南京详解长江下游江苏持续高温酷暑成因。   谢志清介绍说,与 2013 年相比,今年出现的持续性高温酷暑天气强度升高,但持续时间尚不及 2013 年。从整个气象记录历史上看,这种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不高。   他解释说,民众感觉夏天越来越热,这不是错觉;从天气学上看,也不是反常天气现象。今年高温天气强度偏强,至目前已持续的 15 天不算太长,但和全球变暖、城市化进程关系紧密。由于大规模人类活动导致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沿江苏南城市群出现了可能破历史极值的高温,这是因为局地地气热量交换叠加高温背景,改变了近地面高温强度,导致城市高温异常偏高。   他表示,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频率将明显增加。科学界已有很多相关研究,高温出现频率增加并非危言耸听。   谢志清认为,连续高温与厄尔尼诺、拉尼娜关联并不紧密。   他表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改变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从而形成较大范围的洪涝和干旱,高温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关联较弱,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关系紧密。   谢志清介绍说,即将生成的今年第 9 号台风纳沙,以及 8 月上旬太平洋上即将生成的热带低压,将使得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东退到海上一段时间,这些将会缓解江苏高温。但后期副热带高压将再次登陆中东部,高温天会“卷土重来”,不过势力不会像前期那么强。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 8 月 1 日前后,江苏高温将有所缓解。 ( 完 ) http://news.ifeng.com/a/20170726/51509682_0.shtml 科学探索: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已有 681 次阅读 2017-7-23 11:38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最热新纪录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最强厄尔尼诺 推荐到群组 科学探索: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杨学祥 40.9 ℃!见证历史!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2017 年 07 月 22 日 08:56 新民网 40.9 ℃!见证历史!今年夏暑为何如此凶猛? “ 高烧不退 ” 的上海,昨天终于创造了历史:徐家汇观测站最高温度定格为 40.9 ℃,成为上海有气象记录 145 年以来的气温最高值。更挑战人们体感极限的是,这疯狂的 “ 热度 ” 还在继续,今起三四天, 40 ℃上下的极端高温依然 “ 缠着 ” 上海,历史有可能再一次被改写。   今天是上海今夏第 16 个高温日、第 10 个酷暑日。来自大气环流的最新分析,本市直到下周二以后气温才会退下 39 ℃ ~40 ℃的高位,但降幅也仅有两三度;直到本月底,随着东南风的光临,高温才有望有所缓解。   有多少纪录可以刷新?   历史性的数字,出现在昨天下午 13 时 59 分,徐家汇站实测温度: 40.9 ℃,打破了原来由 2013 年 8 月 7 日( 40.8 ℃)保持的上海 “ 史上第一高温 ” 纪录。这一极端高温仅维持了 4 分钟左右。此后,上海多地遭遇了骤雨等短时对流天气,上海中心气象台 15 时 17 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记者昨天下班时分离开报社大楼时便经历了 “ 打着雨伞近地铁站,出站时却是遮阳伞 ” 的 “ 秒干 ” 故事,在高层办公的同事们甚至拍到疑似冰雹的大滴降水。但是,局部的对流天气无助于缓解高温。   据史载,徐家汇观测站自 1872 年 12 月 1 日开始有了正规的书面气象记录,至今已有 145 年。在这漫漫 145 年的上海气象史中,截至昨天总共也就 12 天加入了 “ 最高温度 40 ℃ + 俱乐部 ” ,温度从高到低分别是:   第一名, 40.9 ℃( 2017 年 7 月 21 日)   第二名, 40.8 ℃( 2013 年 8 月 7 日)   并列第三名, 40.6 ℃( 2013 年 7 月 26 日、 2013 年 8 月 6 日、 2013 年 8 月 9 日)   第四名, 40.3 ℃( 2016 年 7 月 27 日)   并列第五名, 40.2 ℃( 1934 年 7 月 12 日、 2013 年 8 月 8 日)   并列第六名, 40.0 ℃( 1934 年 8 月 25 日、 2009 年 7 月 20 日、 2010 年 8 月 13 日、 2016 年 7 月 23 日)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海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炎夏。   上世纪, 1934 年, 6 月 1 日入夏, 112 天的夏季,高温日(最高温度大于等于 35 ℃) 55 天,酷暑日(最高温度大于等于 37 ℃) 34 天,其中持续酷暑最长 10 天,这些至今都是历史记录上的极值。那个夏天,极端最高温度 40.2 ℃。   本世纪, 2013 年, 5 月 11 日入夏, 157 天的 “ 史上最长夏季 ” 。高温日 47 天,酷暑日 24 天,其中持续酷暑最长 10 天。极端最高温度 40.8 ℃。   从纯数字分析的角度,除了极端最高温度,今年夏天还有哪些气象纪录可能被刷新或持平?上海今夏入夏不算早,首个高温日出现得也较晚,在高温日数和酷暑日数上破纪录,难度相对较高。但仅以七月而论,创造 “ 史上最热七月 ” 的 2013 年,七月高温日 25 天。如果本月底那几天的温度仍有 35 ℃,那么将平 “ 七月最多高温日 ” 的纪录。从 18 日开始的这一波持续酷暑日,是否会破或平纪录( 10 天),也要看下周末那几天到底有多热。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22/doc-ifyihrwk1819122.shtml?cre=sinapcmod=gloc=35r=0doct=0rfunc=25tj=nones=0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22/doc-ifyihrwk1819122.shtml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告诉吉网、吉刻 APP 记者,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气象异常的最强信号, 2015-2016 年全球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与 1997-1998 年最强厄尔尼诺属于同一量级,两者的共同点是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 分别为 2014-1016 年和 1995-1997 年 ) ,分别导致 2014-2016 年连续三年全球最热新纪录和 1998 年 20 世纪最热纪录,以及 2015 年和 1997 年干旱, 2016-2017 年和 1998 年洪水。就一般规律,厄尔尼诺当年中国北方干旱,次年中国将发生大洪水。 http://news.365jilin.com/html/20170720/2308910_2.shtml http://news.cnjiwang.com/jwyc/201707/2458422.html http://wonews.3g.ifeng.com/lady/vnzq/news?ou=p%3D2aid=125615105mid=8CdioBp=3 http://www.covipshop.com/jy/20170721/395748.html 超级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你做好准备了吗? 已有 914 次阅读 2016-5-6 09: 杨学祥,杨冬红 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 10 万人逃离,城市一片废墟 "现在全城市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无论你现在哪里!无论你是否自己开车,或是搭政府疏散车!跑,快跑( RUN !)"   让我们来看看 FortMcMurray 的具体位置。 FortMcMurray 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基地(最著名的石油城)。当前几年全球油价飙升时,这里的油砂( oil sands )是全世界大公司眼中的"抢手货"。   当时, FortMcMurray 石油产量几乎高达加拿大全国石油产量的 1/3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大石油公司在这里投有投资。 2010 年中石化出资 46.5 亿美元购买 Syncrude 百份之九的股份,仍然是至今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最大的一笔投资。(所以这里有不少中国人)   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下跌,这两年 Fort McMurray 人日子特别难!这里现在的失业率可能是全加拿大之最了。   这场山森大火简直对当地人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BBC 的报道称,"大火可能永远的摧毁这座城市。"当地居民 Mary 哭道:"现在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   不过,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现在还不是停下来哭的时候!   跑!撤离! RUN , RUN 。。。(广播,电视里不停的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撤离!) Fort McMurray 现在就像战场。。。 让我们一起为麦克默里堡祈祷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惹的祸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 年成为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叠加,将导致 2015 年开创最热年新纪录,并导致我国北方严重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382.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 2015 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 2015 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5093.html 2015 年再创高温新纪录,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新的警钟:林火不是灾难的终结 旱震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从美国到北美洲从干旱到林火。强震到来已为期不远。 关注大火! 关注强震! 2016-2018 年危险期:干旱 - 高温 - 林火 - 地震的超级灾害链已经形成并加快了脚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高温、干旱、林火是前兆。 现实灾害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 临难逃命,仓促应对,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增大了灾害程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4360.html 为什么去年创纪录、今年有史以来最热、 2016 年更加炎热? 已有 2060 次阅读 2015-11-27 13:32 为什么去年创纪录、今年有史以来最热、 2016 年更加炎热? 杨学祥,杨冬红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 WMO )在一份声明中称, 2015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很可能超过前工业时代 1 摄氏度。这是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去年创纪录和今年有史以来最热而 2016 年更加炎热,连续三年持续增温,这是为什么?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全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已有 385 次阅读 2017-7-12 21:17 全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08 年和 2014 年相继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2013 年高温是前兆, 2017 年高温是最后的疯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6007.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the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of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of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杨学祥。直面巨灾预防: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 ——“ 平安京津冀 ” 学术研讨会,高建国: 2016- 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6:201-209. 杨冬红,杨学祥。灾害链警钟:长白山火山喷发和小冰期相互作用及其危害。同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642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670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771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05 次阅读|6 个评论
汤加群岛发生5.8级地震:关注15-17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7-7-17 07:46
汤加群岛发生 5.8 级地震:关注 15-17 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关键提示:强震在亚奥地区徘徊。历史数据表明,亚洲和美洲是首选发生地。 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1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8632.html 相关报道 汤加群岛发生 5.8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 2017-07-17 01:40:42  来源 : 中国地震台网 举报 # 地震快讯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7 月 17 日 01 时 06 分在汤加群岛(南纬 20.41 度,西经 173.50 度)发生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http://news.163.com/17/0717/01/CPGS68HE0001875O.html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5.8 2017-07-1701:06:41 -20.41 -173.50 10 汤加群岛 3.6 2017-07-1600:56:12 30.67 82.73 5 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 3.0 2017-07-1512:53:58 43.92 84.50 8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 3.0 2017-07-1501:51:00 44.04 84.71 24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 4.0 2017-07-1501:41:26 24.82 107.34 6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 3.0 2017-07-1406:18:03 36.57 122.09 9 山东威海市荣成市海域 3.4 2017-07-1405:04:08 36.60 122.10 7 山东威海市荣成市海域 3.6 2017-07-1322:03:57 23.33 100.52 5 云南普洱市景谷县 6.4 2017-07-1311:36:07 -4.80 153.15 40 新爱尔兰地区 6.2 2017-07-1303:48:08 40.80 131.70 520 日本海 3.9 2017-07-1218:42:16 37.68 101.57 9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 3.0 2017-07-1218:38:10 21.99 101.17 9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2.9 2017-07-1207:07:35 24.47 122.46 50 台湾宜兰县海域 2.5 2017-07-1117:47:33 41.87 123.96 0 辽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6.6 2017-07-1115:00:08 -49.19 164.18 10 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 3.8 2017-07-1106:05:34 38.94 75.46 8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2 2017-07-1003:33:42 39.65 82.76 15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2.9 2017-07-1002:09:19 27.07 102.27 10 四川凉山州会理县 3.9 2017-07-0915:59:49 29.09 95.80 7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2.8 2017-07-0903:40:41 43.77 87.64 6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 有感 ) 3.0 2017-07-0722:54:28 37.49 78.06 2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6 2017-07-0616:03:57 11.18 124.65 10 菲律宾 2.5 2017-07-0423:39:50 39.29 118.83 18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 2.2 2017-07-0413:24:40 39.48 118.40 5 河北唐山市丰南区 3.9 2017-07-0412:25:20 39.45 73.25 8 吉尔吉斯斯坦 3.3 2017-07-0409:03:26 46.55 119.16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3.1 2017-07-0318:04:27 43.98 87.07 7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 3.3 2017-07-0221:01:46 31.89 94.96 7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 4.1 2017-07-0214:34:56 25.12 101.71 5 云南楚雄州禄丰县 4.2 2017-07-0209:58:26 27.23 86.40 10 尼泊尔 2.9 2017-07-0205:59:55 23.23 101.38 5 云南普洱市墨江县 2.9 2017-07-0203:40:57 27.08 103.24 8 云南昭通市巧家县 6.0 2017-07-0106:29:42 -0.26 -80.46 10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3.0 2017-06-3022:36:03 44.89 81.66 20 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 http://www.ceic.ac.cn/ 2017 年 7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379 次阅读 2017-5-26 08:48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7168.html 2017 年 7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 月、 3-7 月 11-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7 年 2 月、 8-10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7 年 7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五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每年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及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7 月 1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7 月 1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B : 7 月 9 日为日月大潮, 7 月 8 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9.2621 度, 7 月 6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C : 7 月 1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7 月 17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D : 7 月 2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9.2446 度, 7 月 23 日为日月大潮, 7 月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E : 7 月 28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7 月 30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地现史上最热一天: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 2017-7-13 06:54
多地现史上最热一天: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多地现史上最热一天 最强高温今将迎最强时段 2017 年 07 月 13 日 00:06 中国新闻网 多地现史上最热一天 最强高温今将迎最强时段   中新网北京 7 月 13 日 电 根据气象部门此前的预报,正笼罩全国多地的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气将在今天进入“最强时段”,预计全国高温面积可达 364 万平方公里,覆盖 21 个省份。连日来,热浪滚滚中,多地出现了“史上最热一天”,一些地区还连续刷新高温极值。 多地高温刷新历史极值 出现“史上最热一天”    12 日是“三伏”第一天,全国高温天气范围继续扩展,根据中央气象台 12 日发布的天气公报,当天白天,高温影响面积有 259 万平方公里。   具体来看,新疆、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和东部及江南中东部、四川盆地中西部、湖北西北部和东南部等地最高气温 35~ 38 ℃ ,新疆、陕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宁夏中部、内蒙古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40~ 42 ℃ ;   连日来,高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笼罩全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的高温极值被不断打破,按照中央气象台的监测, 12 日白天,内蒙古、宁夏和山西等又有 10 个县市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在这一轮“最强高温天”中,一些地区的气温连创新高。   例如,自 7 月 7 日 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 6 天出现高温( 35 ℃ 以上)天气, 11 日午后最高气温达 39.2 ℃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然而到了 12 日,当地最高气温继续攀升又达 39.4 ℃ 。   在大城市中, 7 月 11 日 ,宁夏银川气温达到 39 ℃ ,刷新历史记录。据气象资料记载,自建站以来,历史上银川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2000 年 7 月 20 日 ,为 38.7 ℃ 。而到了 12 日,银川市区气温直逼 40 ℃ 。   在甘肃,经历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甘肃,在 12 日“火力”再升级,河西走廊局部地区高温突破 40 ℃ , 9 个县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在省会兰州, 12 日下午 16 时,兰州最高气温达 38 ℃ ,再度突破了今年气温的新高,兰州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最强高温今日迎最强时段 高温或覆盖 364 万平方公里   根据气象部门此前的预报, 13 日至 17 日为此轮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预计 13 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 364 万平方公里,将覆盖 21 个省(区、市)。    12 日 18 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3 日白天,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汉西部、江南、华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南疆盆地和沿天山一带等地有 35 ℃ 以上的高温天气。   此外,河北中南部、北京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陕西东部和关中地区、宁夏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上海、浙江中部、湖北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一带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 37~ 39 ℃ ,局地可超过 40 ℃ 。 而从未来三天的气象预报来看,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似乎势头不减。未来三天,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黄淮、四川盆地、江汉西部、江淮、江南等地都有 35 ℃ 以上高温天气。不过, 14 日至 15 日,华北、黄淮、四川盆地及江汉西部的高温天气有所缓解。   烈日炎炎,多部门发布高温防护提示   针对此轮“最强高温天”,多部门也从不同层面发布预警或提示信息,提示高温天气里的防护工作。    7 月 7 日 ,全国总工会举行 2017 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全总已下发《关于做好 2017 年夏季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全总强调,基层和企业工会要结合夏季安全生产和防暑降温工作特点,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和减轻劳动强度;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组织高温天气作业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职工,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针对高温天气, 7 月 11 日 ,国家安监总局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防止因高温引发火灾事故。   国家安监总局还要求,室外作业单位要采取相关防暑降温措施,确保人员作业安全,密 0 闭环境作业要加强工作环境气温监测,防止因高温导致缺氧、中暑等人身伤害事件。   对于高温天中的健康防护, 7 月 10 日 ,国家卫计委还发布了《夏日健康信息提示》,提示称,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此外,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完) 责任编辑:李鹏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13/doc-ifyiaewh8907325.shtml?cre=sinapcmod=gloc=2r=0doct=0rfunc=16tj=nones=0 超级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你做好准备了吗? 已有 914 次阅读 2016-5-609:11 超级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你做好准备了吗? 杨学祥,杨冬红 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 10 万人逃离,城市一片废墟 "现在全城市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无论你现在哪里!无论你是否自己开车,或是搭政府疏散车!跑,快跑( RUN !)"   让我们来看看 FortMcMurray 的具体位置。 FortMcMurray 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基地(最著名的石油城)。当前几年全球油价飙升时,这里的油砂( oilsands )是全世界大公司眼中的"抢手货"。   当时, FortMcMurray 石油产量几乎高达加拿大全国石油产量的 1/3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大石油公司在这里投有投资。 2010 年中石化出资 46.5 亿美元购买 Syncrude 百份之九的股份,仍然是至今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最大的一笔投资。(所以这里有不少中国人)   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下跌,这两年 FortMcMurray 人日子特别难!这里现在的失业率可能是全加拿大之最了。   这场山森大火简直对当地人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BBC 的报道称,"大火可能永远的摧毁这座城市。"当地居民 Mary 哭道:"现在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   不过,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现在还不是停下来哭的时候!   跑!撤离! RUN , RUN 。。。(广播,电视里不停的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撤离!) FortMcMurray 现在就像战场。。。 让我们一起为麦克默里堡祈祷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干旱 - 高温 - 林火 - 地震的超级灾害链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23 日 指出,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6-05-0502:30:17 北京青年报报道,加拿大北部艾伯塔省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自 1 日起受林火侵袭,火势 3 日迅速蔓延。 4 日,应急部门下令这座城市的 10 万居民全部撤离。 http://news.sohu.com/20160505/n447705130.shtml 新华网 2015-8-308:49:16 报道,加拿大温哥华近日遭遇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为保障淡水储备,市政府严格限制城市用水。 http://canada.eastday.com/n23/u1ai156437.html 2016-04-21365netTV.com 加拿大网络电视报道,日本连续两次 6 级以上强震、厄瓜多尔尔 7.8 级强震、汤加 6.1 级地震。最近,绰号“火环”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接连发生强烈地震,不仅已造成数百人死亡,也引发全球恐慌,这一连串发生的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否已切换到震动模式。而更加让人感到担心的是,温哥华就在这个可怕的“火环”上。 可怕的预测:超级大地震将至!至少有 4 次 8 级大地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震学家担心,最近接连发生的地震有可能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超级大地震的先兆,目前状况很可能引发至少四次 8 级以上的地震。假如它们推迟发射,则多个世纪以来累积的压力会引发更多灾难性的超级大地震。 而早在 2010 年,科学家就曾预测,北美洲西北海岸将在不远的未来爆发一场里氏 9 级的超大规模地震,美国的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都将深受其害。 卡斯卡迪亚断层九级地震随时爆发西岸 9 级地震几率 80% http://www.londonchina.ca/thread-141512-1-1.html 我们在 2016 年 5 月 5 日 指出,加拿大发生森林火灾:干旱 - 林火 - 地震灾害链正在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15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09.html 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 10 万人逃离城市一片废墟 让我们一起为麦克默里堡祈祷吧! http://vnetcj.jrj.com.cn/2016/05/0522562092156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惹的祸 我在 2008 年 9 月 16 日 指出,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959.html 我在 2010 年 4 月 12 日 指出,尽管气象界对旱涝发生的原因和特征争论不休,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已经成为事实。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对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干旱,我们不能轻描淡写,掉以轻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 年成为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叠加,将导致 2015 年开创最热年新纪录,并导致我国北方严重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382.html 我们在 2013 年 2 月 28 日 指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 2015 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 2015 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5093.html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致亚洲大旱,国际米价飙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85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2015 年再创高温新纪录,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新的警钟:林火不是灾难的终结 旱震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从美国到北美洲从干旱到林火。强震到来已为期不远。 关注大火! 关注强震! 2016-2018 年危险期:干旱 - 高温 - 林火 - 地震的超级灾害链已经形成并加快了脚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983.html 高温、干旱、林火是前兆。 现实灾害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 临难逃命,仓促应对,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增大了灾害程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436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 2017-7-12 21:17
全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08 年和2014年相继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2013 年高温是前兆, 2017 年高温是最后的疯狂。 相关报道 全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吐鲁番最高温达 49 ℃ 实用新闻央视网 2017-07-1208:35 央视网消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高温,从西北到华北、黄淮等地都陆续受到 35 ℃ 以上的高温“炙烤”。根据气象监测, 7 月 10 日 ,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有 31 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新疆吐鲁番最高气温达 49 ℃ ,创下历史新高。 明天高温天气过程将达到最强时段 中央气象台预计: 未来几天,北方高温将继续蔓延,同时随着雨水消退,南方多地也将加入高温行列。 13 号,全国高温面积将达 364 万平方公里,覆盖 21 个省(区、市),高温天气过程将达到最强时段。 今日入伏 今年三伏天共计 40 天 而从今天开始入伏,迎来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共计 40 天, 8 月 21 号出伏。 http://news.qq.com/a/20170712/011378.htm “入伏”第一天 全国多地遭遇高温 看看新闻 Knews 综合 2017-07-1218:59:57 核心提示 12 日是“入伏”第一天,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12 日是“入伏”第一天,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 11 日、 12 日,宁夏气象台已连续两日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信号。截止到 12 日 15 时,全区 960 个气象监测点中,有 164 个气温达到 40 ℃ 以上, 722 个达到 35 ℃ 以上。据宁夏气象台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 12 日至 19 日,银川、石嘴山、吴忠三市和中卫市北部仍有 35 ℃ 及以上持续高温天气。 甘肃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黄玉霞介绍,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兰州、酒泉、临夏、平凉和庆阳等11个市(州),共有39个县的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此次晴热高温天气的强度比较大,其中,泾川县日最高气温突破40℃。”黄玉霞说 : “甘肃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4天,未来一周,酒泉、嘉峪关、兰州、武威等8市的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记者从陕西省气象局了解到,预计 12 日到 15 日,陕西大部分地区晴热天气持续,陕北南部、关中大部、陕南东部最高气温将达 37 ℃ 以上,延安东部、关中南部、陕南东部局地最高气温将达 40 ℃ 以上。 南方地区也是暑热难当。刚刚走出梅雨季的上海连日遭遇高温。当地气象台12日最新预报,未来 8 至 10 天,上海将出现持续 35 摄氏度 以上的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在 38 摄氏度 左右。晴热高温易导致上海多午后局地雷阵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有“四大火炉”之称的重庆更是进入“烧烤”模式。重庆铁路部门近三日救助10余名中暑者,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重庆北站、长寿北站、垫江站。 铁路警方提醒,重庆的烧烤模式呈现出高温、高湿、高热的“三高”特征,这种模式极易导致乘客中暑、头晕、呼吸困难等身体不适。乘客赴渝宜准备好防暑降温、感冒腹泻等药品,遇有中暑、身体不适等意外情况时,及时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或向警察、铁路工作人员求助。 气象专家建议市民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减少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露天作业的人员建议采取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停止露天作业等防护措施;注意防范单位、家庭因用电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http://www.kankanews.com/a/2017-07-12/0038068528.shtml?appid=210184 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来袭 热浪将覆盖三分之一国土 2017 年 07 月 11 日 07: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 7 月 11 日 电 地面煎蛋、温度计爆表、“火炉”城市不断洗牌……连日来,高温天气话题刷屏网络,“热”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未来 10 天,中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预计全国高温面积可达 364 万平方公里,将覆盖 21 个省份。    7 月 9 日 ,新疆吐鲁番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 48 摄氏度 ,地表高达 88 摄氏度 。   明天开始,今夏“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将正式开始。不过,进入 7 月之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国多地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伏天”的炙烤。   这两天,新疆的高温天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之一,在火焰山所在地吐鲁番, 40 ℃ 以上的高温天已持续 13 天。 10 日 18 时,吐鲁番最高气温达到了 49 ℃ ,打破了当地的最高气温极值纪录,吐鲁番二堡乡气温更是突破 50 ℃ 。   除了新疆,陕西也有多个地区出现高温破纪录的情况。根据陕西省气象台的监测,截至 10 日 16 时,西安温度达到 40.9 摄氏度 。陕西省有 19 个站点的气温超过 40 摄氏度 ,主要集中在渭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其中,杨凌、扶风、眉县、乾县等地区气温超过 41 摄氏度 ,均已超过历史极值。 在甘肃, 7 日以来,甘肃省进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 10 日开始,部分地方高温达到 35 度以上,个别县区温度突破二十年来历史极值。 最强高温天来袭!热浪将覆盖 364 万平方公里 根据气象监测, 6 月 26 日 以来,西北、华北、黄淮及内蒙古等地就陆续出现 35 ℃ 以上高温天气,新疆、陕西、河北等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到 39~41 ℃ ,高温日数有 7~12 天。其中 7 月 9 日 北方高温范围达 215 万平公里,涵盖了北方 10 省(区、市)。   虽然多地的“烧烤”模式已经持续多天,但根据气象预报,更强的高温天气还在后面,中央气象台 10 日 18 时也继续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的预计,未来 10 天,中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高温天气。北方地区高温范围持续扩大,南方地区高温范围将由江南东部逐渐向江南和华南地区发展。   根据中国天气网的报道, 13 日至 17 日为此轮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预计 13 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 364 万平方公里,将覆盖 21 个省(区、市)。   这期间,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持续出现 35~38 ℃ 的高温天气,局部可达 40 ℃ 左右,高温持续日数 5~8 天;就北京地区而言, 10 日至 14 日北京最高温度在 35 ℃ -37 ℃ 。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也将出现 4~6 天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其中江南东部高温可持续 7~9 天。 南北大范围“烧烤”模式成因如何?   按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的分析,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   孙军称,南方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   北方出现高温天气是由于目前受到大陆西风带的偏西北气流控制,未来会转为受大陆暖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高空也盛行下沉气流,白天地表升温快。    “本次高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并没有偏强。历史数据显示, 2013 年 7 月 23 日 至 8 月 14 日 ,南方出现了连续 23 天的高温天气;同年 7 月 25 日 至 8 月 9 日 ,北方也出现了连续 16 日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温日数达 10 天以上。”孙军说。 (完)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7-07-11/doc-ifyhwehx5625169.shtml 2014-2016 年干旱的前兆: 2013 年高温、雾霾和暖冬 已有 4405 次阅读 2014-1-2716:05|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拉马德雷冷位相 月亮赤纬角 高温干旱 推荐到群组 2014-2016 年干旱的前兆:高温、雾霾和暖冬 杨学祥 2013 年全国雾霾高发,南方高温干旱, 2013-2014 年前 2 个月暖冬,这些都是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严重干旱的前兆。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发生中国严重干旱的概率很大。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为 18.6 年,变化幅度从 18.5-28.5 度。在极大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增大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激烈交汇,造成严重洪涝;在极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减少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交汇程度减弱,造成严重干旱。 郭增建等人在 1991 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932 年(松花江大水)、 1933 年和 1935 年(黄河特大水)、 1951 年(辽河大水)、 1969 年(松花江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我在 2008 年 9 月 16 日 指出,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2010 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 2014-2016 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0-03/23/content_10364781.ht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23/08267613105.shtml http://stock.hexun.com/2010-03-23/123073176.html http://money.163.com/10/0323/12/62F9JA3H00253B0H.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26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2733.html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惹的祸 我在 2008 年 9 月 16 日 指出,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959.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 年成为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叠加,将导致 2015 年开创最热年新纪录,并导致我国北方严重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382.html 我们在 2013 年 2 月 28 日 指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 2015 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 2015 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5093.html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致亚洲大旱,国际米价飙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85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2015 年再创高温新纪录,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新的警钟:林火不是灾难的终结 旱震灾害链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从美国到北美洲从干旱到林火。强震到来已为期不远。 关注大火! 关注强震! 2016-2018 年危险期:干旱 - 高温 - 林火 - 地震的超级灾害链已经形成并加快了脚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983.html 高温、干旱、林火是前兆。 现实灾害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 临难逃命,仓促应对,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增大了灾害程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4360.html 为什么去年创纪录、今年有史以来最热、 2016 年更加炎热? 已有 2060 次阅读 2015-11-2713:32 为什么去年创纪录、今年有史以来最热、 2016 年更加炎热? 杨学祥,杨冬红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 WMO )在一份声明中称, 2015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很可能超过前工业时代 1 摄氏度。这是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去年创纪录和今年有史以来最热而 2016 年更加炎热,连续三年持续增温,这是为什么?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 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 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 ,导致变冷作用减弱。 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 年 8 月史上最热,都是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根据同样的原理,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使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由于那时已进入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后期,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的幅度会更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更强烈。 2014 年成为最热年不是全球持续变暖的救命稻草,而是气候变冷的醒世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8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9081.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6):1813 ~ 1818 。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 The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climateslowdownof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2008,23(6):1813 ~ 18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DH,YangDB,YangXX,Theinfluenceoftidesandearthquakesin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 (inChinese),2011,5 4 (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4):1666-1677. YangXX,ChenDY.StudyoncauseofformationinEarth’sclimaticchanges.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预测的可能性: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
热度 2 杨学祥 2017-7-8 10:44
地震预测的可能性: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美媒盘点 20 世纪后世界特大地震 2015-04-2520:03:00 环球网张悦 【环球网综合报道】北京时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 ,尼泊尔发生里氏 8.1 级大地震,这也是过去 80 年间尼泊尔发生的最大级别地震。地震发生后不久,美联社盘点了自 1900 年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地 8.5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里氏 9.5 级特大地震,地震和随后引发的海啸造成至少 1716 人死亡。 1964 年 3 月 28 日 :美国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峡 (PrinceWilliamSound,Alaska) 发生了一次 9.2 级的巨大地震, 131 人死亡,其中 128 人死于地震引发的海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度尼西亚发生 9.1 级强烈地震,地震随后引发的印度洋海啸几乎横扫了印度洋沿岸数千公里内的城镇村庄, 23 万人死亡。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18000 人死亡。 1952 年 11 月 4 日 :俄罗斯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 9.0 级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幸运的是地震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里氏 8.8 级地震,引发海啸, 524 人死亡。 1906 年 1 月 31 日 :厄瓜多尔海岸发生里氏 8.8 级地震,引发海啸,至少 500 人死亡。 1965 年 2 月 4 日 :美国阿拉斯加鼠岛发生里氏 8.7 级地震,地震随后引发 11 米 (35 英尺 ) 高的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里氏 8.6 级地震,约 1300 人死亡 1950 年 8 月 15 日 :我国西藏发生里氏 8.6 级地震,至少 780 人死亡。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近海发生里氏 8.6 级地震, 20 多个国家拉响海啸警报。 1957 年 3 月 9 日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里氏 8.6 级地震,引发 16 米 (52 英尺 ) 高的海啸。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至少 25 人死亡。 1938 年 2 月 1 日 :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域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引发小规模海啸。 1923 年 2 月 3 日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引发海啸。 1922 年 11 月 11 日 :智利和阿根廷边界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智利沿海地区。 1963 年 10 月 13 日 :千岛群岛发生里氏 8.5 级地震,引发海啸。 ( 实习编译:张悦陈昕彤审稿:聂鲁彬 )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04/6281408.html 特大地震的统计规律: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发生 事实上,我们早在 2005 年就发现了这一重要规律,并在2005、 2006 、 2007 、 2008 、 2011 年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地震的拉马德雷周期及其形成机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长期预测。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 1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表 2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的分布特征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所在纬度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北纬 39.3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南纬 0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南纬 28.55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北纬 55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南纬 7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北纬 28.9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北纬 55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北纬 51.57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南纬 38.29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北纬 44.9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北纬 61.1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北纬 51.21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南纬 36.12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东北地区 9.0 北纬 38.1 冷位相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04-11 2014 2015 2016 2023 2024 2025 印尼苏门答腊 未发生 未发生 未发生 发生可能性增大 发生可能性增大 发生可能性增大 8.6 北纬 2.30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大值 最大值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从表 2 中可以看到,特大地震在高地纬度之间相间发生。 从表 2 中还可以看到,特大地震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的概率最大(占 8/18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概率较小 (2/18) 。这符合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特大地震没有发生的实际情况。预计 2017-2018 年,特大地震可能集中发生,与 1963-1965 年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相一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8431.html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流感和强震爆发的预测 . 百科知识 .2005,(24):13-1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 2008 ,( 5 ):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andlunarforcingon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Atmos.Sci.2005,22:359-37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The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climateslowdownof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2008,23(6):1813 ~ 181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6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美、日应该集中国力应对超级灾害
热度 1 杨学祥 2017-4-1 07:13
中、美、日应该集中国力应对超级灾害 杨学祥 关键提示:习近平今年 1 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称,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在演讲中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 8 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6000 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7500 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 7 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新华社北京 3 月 20 日 电 (记者 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20 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2344 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 指出,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我们称之为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将重复 2008 年金融危机、 1929 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 17-18 世纪中国明清灾害群发时期和欧洲小冰期时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全球共赢的解决方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900.html 日本灾害进行时:被证实的预测 2017 年 03 月 19 日 央视新闻报道, 30 年内日本海槽大地震概率为 70% 震级或达 9 级。 此前,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对外公布的预测曾显示,位于日本中西部海域的南海海槽在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 70% ,最大震级可达里氏 9 级。而近日,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又警告称,一旦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导致的伤亡人数最高将超过 30 万。 南海海槽大地震被称为日本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级别的灾害之一。最高可达里氏 9 级的大地震还可能引发最高 34 米 的海啸。由于周边地区人口密集,专家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一旦发生,导致的伤亡人数最高将超过 30 万,房屋倒塌 238 万间,临时疏散的家庭将达到日本近畿地区家庭总数的 15% 左右,受灾程度远超 3 · 11 大地震。 据日本政府的估算,这场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最高可达 220 万亿日元,约占日本年 GDP 的 40% 。 日本前防灾担当大臣中川正春:根据科学预测,南海海槽大地震和由此引发的海啸都(将)是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 http://news.ifeng.com/a/20170319/50796817_0.shtml 我在 2005 年 9 月 4 日 指出,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BRUCE ALBERTS 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大地震后,科学家观测到海沟又进一步加快了东扩的步伐!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如果遇到一两次印尼一样的海底地震的话,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岛以外,日本列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 BRUCE ALBERTS 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 对此,日本政府和国民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南都周刊 2010 年 3 月 8 日 报道,当智利 8.8 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 2012 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info.whinfo.net.cn/article_595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393.html 我们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 2004 年到 2007 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 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 2 次,其他地区 2 次(见表 1 )。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 日本 、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 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 年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印尼 8.6 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 2012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04 年以来共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2 )。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在日本的 9 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 15391 人被夺去了生命, 8171 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 , 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04 年以来共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警钟之下的美国灾害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2015 年 5 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 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012 年 2 月 2 日 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7 次强震), 2012 年同样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5 次强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 9.2 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科学家预测加州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强烈地震 2008-04-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华盛顿 4 月 14 日 电 ( 记者徐启生 ) 据美联社今天报道 , 美国科学家认为 , 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几乎可以肯定在 2037 年之前会发生一次强烈地震。 根据最新的计算 , 科学家认为 , 在未来 30 年 , 加州发生 6.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 99.7%, 而且在南加州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要大于北加州 , 可能性为 97% 对 93% 。他们表示 , 目前还不能预测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准确地点和时间 , 但是这个分析将会为居民提供预警 , 以敦促他们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好防御准备。 据悉 , 加州地区是美国地震活跃区之一 , 单单南加州每年就大约会发生 10000 次地震 , 由于震级太小 , 人们感觉不到而已。上一次发生较大的地震是在 1994 年 , 地震造成 72 人死亡 ,9000 多人受伤 , 损失达 250 亿美元。 http://www.gmw.cn/01gmrb/2008-04/16/content_762057.htm 美国南加州强震预警解除 地震专家提醒仍需做好防范 2016 年 10 月 05 日 16:30:0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旧金山 10 月 5 日 电 ( 记者 刘丹 ) 美国加州政府 9 月 27 日 发布的南加州强震预警于当地时间 10 月 4 日 解除,南加州大学地震学家郦永刚指出,目前该地区强震可能性已从百分之一下降至千分之二,但民众仍需保持警惕,做好防范准备。 郦永刚 4 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9 月 26 日 ,南加州索尔顿湖附近发生了 140 多次 1-4.3 级地震,至今已有 200 多次,“这种群震就是标志性的地震预兆”。 索尔顿湖附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群震现象, 2001 年和 2009 年都发生过。郦永刚指出,“群震集中反映了地球内部应力的变化。” “就像弹簧压紧了会回弹一样,如果内部应力超过两大板块界面上的摩擦力,板块就在极短时间内发生 10 米 位错,把 250 年累积下来的能量释放出来,产生相当于 8 级的地震。”郦永刚说。 1690 年,索尔顿湖附近曾发生过 8 级地震,距今已经 326 年,超过了 250 年周期,符合再次发生强震的科学推断。为此加州紧急事务办公室 9 月 27 日 发布了强震预警,提醒民众做好防范准备。 在过去的一周内,郦永刚和其他地震学家们一起,密切观测索尔顿湖的震情变化。“我们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来观测。我们发现发出预警 3-4 天后,地震频次明显减少,现已收尾。”郦永刚说。 预警解除后,郦永刚和同事比上周更忙,“我们需要查看数据,追踪地震活动性,才有科学依据说风险变大还是变小,现在看来风险是降低了,从原来的百分之一下降到千分之二。” 加州处于地震活跃带,郦永刚指出,根据模型计算,加州在最近 25-30 年间发生 8 级地震的机率仍然很大,南加州有百分之七可能性。 郦永刚提醒加州民众参加 10 月 20 日 举行的大地震演习,“大地震出现伤亡不可避免,但通过参与地震演习,遇难人数将减少 5 倍以上。”他说。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10/05/c_129311530.htm 中国灾害在气候变冷中爆发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有记载以来发生震级 M≥8.0 地震共有 18 次,自公元前 1177 年至公元 1969 年,除资料不确切外,共发生震级 M≥5.0 地震 2097 次(部分数据为史料推断)。 1970 年至 2007 年年底,中国(含边界附近)共发生震级 M≥5.0 地震约 4500 余次(真实记录)。气候变冷是中国地震噶发的前兆。 表 1 中国有记载以来 18 次 8 级以上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序号 发震时间 地名(部分为古地名) 纬度 经度 震级(部分 为推算震级 ) 气候特征 01 1303-09-17 山西 赵城、洪洞 36.3 111.7 8 沃尔夫极小期 02 1556-01-23 陕西 华县 34.5 109.7 8 史玻勒极小期 * 03 1604-12-19 福建 泉州海外 25.0 119.5 8 坏天时代 04 1668-07-25 山东 郯城、莒县 35.3 118.6 81/2 蒙德极小期 05 1679-09-02 河北 三河、平谷 40.0 117.0 8 蒙德极小期 06 1739-01-03 宁夏 银川、平罗 38.9 106.5 8 变暖 07 1833-09-06 云南 嵩明 25.2 103.0 8 坏天时代 08 1902-08-22 新疆 阿图什 40.0 76.5 81/4 PDO 冷位相 09 1906-12-23 新疆 玛纳斯 43.9 85.6 8 PDO 冷位相 10 1920-06-05 台湾 花莲海外 23.5 122.7 8 PDO 冷位相 11 1920-12-16 宁夏 海原 36.5 105.7 81/2 PDO 冷位相 12 1927-05-23 甘肃 古浪 37.6 102.6 8 PDO 暖位相 13 1931-08-11 宁夏 银川、平罗 38.9 106.5 8 PDO 暖位相 14 1950-08-15 西藏 察隅 28.4 96.7 81/2 PDO 冷位相 15 1951-11-18 西藏 当雄 31.1 91.4 8 PDO 冷位相 16 1972-01-25 台湾 新港东 海中 23.0 122.3 8 PDO 冷位相 17 2001-11-14 新疆 若羌、青海交界 36.2 90.9 8.1 PDO 冷位相 18 2008-05-12 四川 汶川县 31.0 103.4 8.0 PDO 冷位相 表 2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96- ? 197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5542.html 表 3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1996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1996-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注:最后一栏是作者添加的。 表 4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5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8. 杨学祥 , 陈殿友 , 孙春林 . 均衡运动中的科里奥利力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5,15(3):38-43. 9.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10. 杨学祥 , 术洪亮 .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柯里奥利力 . 西北地震学报 . 1995, 17(4):13-1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拉马德雷周期导致全球强震频发:特大地震还会发生吗?
杨学祥 2017-3-20 14:26
拉马德雷周期导致全球强震频发:特大地震还会发生吗? 杨学祥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 到目前为止,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表 1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3 1922-11-11 智利 8.5 1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6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7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8276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3099.html 规律和实践证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是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00-2018 年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早在 2010 年 3 月,我们得出结论, 在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智利 8.8 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 2012 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 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news.163.com/10/0306/11/613DCP9J000125LI_4.html 事实上,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在 2010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可能性大被证实: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在 2014 年及其后一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原因在于 2010-2012 年连续发生三次特大地震,已经积累的能量释放完毕。 在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过 2013-2017 年 5 年的能量积累,增大特大地震发生概率,北美和亚洲首当其冲。 相关报道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2010-03-06 11:41:25  来源 : 南都周刊 当智利 8.8 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 2012 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 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进入 21 世纪后的 10 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 2008 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而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 进入 21 世纪后的 10 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 2008 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而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 地震并发症 智利地震前一天,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花莲以及菲律宾都曾发生地震。而就在智利地震当天,中国四川、日本冲绳本岛也发生了地震,随后巴基斯坦、阿根廷、阿富汗地震接踵而至。三天内连发的多次地震,加上前不久造成数十万人丧生的海地地震还历历在目,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 2012 》。 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难道,地球末日真的要来临了吗? “诚然,进入 21 世纪后的 10 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 2008 年的汶川地震。但地球总是某些时段强震频发,某些时段则是太平无事,近几年 8 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这只能说明地球很可能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的观点很明显:这是一个自然周期,而不是地球末日或 2012 预言成真。 特大地震频发期? 事实上,智利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1960 年曾发生里氏 9.5 级地震,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震动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此外,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在 1928 年、 1939 年和 1985 年均发生过 7 级以上地震。 科学家们都在反复声明,智利地震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机构——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灾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将智利饱受地震折磨的原因归咎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智利紧邻南美洲西海岸的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纳斯卡板块每年向南美洲板块下沉约 8 厘米 ,这相当于两大板块之间每年都在反复地玩着地壳挤压运动,但不停摩擦所产生的能量达到极限时,板块的边缘就会崩溃,因此很容易引发巨大地震。孙士鋐表示,这一次能量积聚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2004 年印尼大地震后,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在西海岸发生地震,东段已经平静了近 6 年时间。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一危险区域集中了世界上 90% 的火山和 80% 的大型地震带,令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谈之色变。“ 1960 年以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强地震频发, 1964 年阿拉斯加发生了 8.4 级大地震,随后的近 40 年间北半球再未发生 8 级以上大地震,地球安静了。”孙士解释道,现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段的海地,以及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南端的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时代增添了新线索。 2008 年 3 月 31 日 ,中国新疆于田发生 7.3 级地震, 5 月 12 日 又发生四川汶川 7.8 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两次地震都受到 2004 年印尼大地震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这反映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正在加强,中国大陆地壳变形继而引发地震。”徐锡伟表示,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我国“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已于 2008 年 4 月顺利完成。 几大板块之间碰撞的加剧,也是孙士鋐判断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鲍德温也表示:“相比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过去 15 年来地壳活动更加趋于活跃了。”但这种说法在国际上的支持者并不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拉蒙认为,近年来地球几乎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里氏 8 级左右的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专家马尔佐基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说今年初太平洋东端连续出现两次强震并不反常,因为智利在历史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地震国家。 日月潮汐的推动作用 地球又不安分了?这并非部分科学家们现在才有的体会,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早在 2008 年就发表文章称,全球将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这不是来自于“预言”,而是源于他的统计观察。 杨学祥解释说,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1955 年以后,有研究人员用探测仪器发现,地球自转加速度大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变化。尽管突然变化的原因没人能说清楚,但根据华盛顿和里士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分别在 1957 、 1961 和 1965 年。而这三年前后,分别发生了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 9.1 级地震、 1960 年的智利 9.5 级超大地震和 1964 年的阿拉斯加 9.2 级大地震。 更令人惊讶的是,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周期也有对应关系,“这表明潮汐对自转加速度和特大地震也有影响”。杨学祥表示,以近 20 年世界上影响最大的 16 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 5 次,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 8 次。 “ 16 次大地震中 13 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很好地说明了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 1976 年的唐山地震和 2004 年印尼地震也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杨学祥的观点也非一家之言。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今年 2 月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形成合力,引发大潮,而大潮能够对太平洋地区的地壳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坚固性稍差的地壳会出现裂缝。 该研究所以 2004 年印尼大地震震中周边长 1500 公里 、宽 500 公里 的区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在截至 2008 年年底前的近 33 年间,共发生里氏 5.0 级以上地震约 600 起。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大都在日月引力最大的时间段内集中发生。 按照 2004 年印尼大地震后地球日月潮汐的规律来计算,今年 2 月 28 日月亮离地球最近,其后一天 3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当日又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同时地球自转变慢。“这无疑将激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由此杨学祥得出结论,在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杨学祥并没有准确预测出这场特大地震的震中位于智利,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精准预报根本不可能。同时他也指出,日月引力强度相当于引发地震能量的千分之一左右,能否引发地震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地质构造带的分布、地壳挤压褶皱的积累程度、地震活动周期等等。 拉马德雷周期 频繁的地震除了与日月潮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有一定关联外,杨学祥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拉马德雷这种低温高压气流现象。由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拉马德雷,分别以暖状态和冷状态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到 30 年。 “拉马德雷的冷暖交替,让太平洋海面与周围大陆玩起了地壳跷跷板游戏。冷的时候,海水下降向大陆架挤压,暖的时候则大陆架压力减轻。”杨学祥在统计了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的 18 次地震后发现,在拉马德雷冷状态时发生 6 次地震,在拉马德雷暖状态时发生 1 次;在拉马德雷第二周期冷状态时发生 11 次;而从 2000 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状态开始,至今已发生 2 次地震。 结果很明显,拉马德雷在冷状态时期,正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期。杨学祥说,第二次拉马德雷周期中,地震发生地点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在本次周期的地震中,第一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第二次发生在智利,下一次最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和西太平洋岛弧。 更让人烦心的是,拉马德雷现象不仅跟地震灾害有关,还与飓风、暴雪灾害有关,并将影响南北大陆的降雨量。 2004 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郭增建看来,低温暴雪灾害的频发正是由于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状态后,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导致的。 无独有偶,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 2009 年 11 月到 2010 年 3 月,西欧和美国也都遭到强烈暴风雪袭击。 “在地球上,陆、海、气中的能量相互作用和物质相互交换,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拉马德雷正是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它使得强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准 60 年的周期。”杨学祥特别表示,“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拉马德雷周期中很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 (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秦旺 吴曙良 杨胤 ) http://news.163.com/10/0306/11/613DCP9J000125LI_4.html 科学界没有统一答案: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已有 1923 次阅读 2013-4-23 09:51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冷位相 灾害链 推荐到群组 科学界没有统一答案: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杨学祥 科学界是科学问题争论的场所,不同观点针锋相对,许多问题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就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人提出质疑,这里是我们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地方。 根据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真理识别标准,事实胜于雄辩。人云亦云只能无所适从。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标志: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 已有 1223 次阅读 2012-4-16 08:27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标志: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 杨学祥 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 1970 年至 1999 年,全球 30 年未发生过 8.5 级及以上地震,但 2004 年以来却发生了 6 次。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 1900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17 次矩震级 8.5 级及以上地震, 2004 年之后的 8 年占了 6 次。 中国地震局前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告诉记者,“这样高强度的地震能量释放,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从频发 8.5 级以上地震来看,地球可能进入了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这个时段地震强度很大。”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4-15/3820311.shtml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13 日在北京指出,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近期的地震属正常,并未超出历史常规。从历史来看,这段时间发生的地震并不特殊。 1950 年到 1964 年全球地震活动比最近 10 年还要强烈。刘杰透露,在 2004 年印尼 9 级大地震之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从那时起,各国加强了对地震预报的研究。 http://tech.sina.com.cn/d/2012-04-13/20286956576.shtml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 内数据为最新数字。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3.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本文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舟山遭遇63年来罕见暖冬:多种暖因素叠加结果
热度 2 杨学祥 2017-3-9 14:20
舟山遭遇 63 年来罕见暖冬:多种暖因素叠加结果 杨学祥,杨冬红 据舟山市气象台统计, 2016 ~ 2017 年冬季我市平均气温为 8.9 ℃ ,同比常年偏高 1.7 ℃ ,相比上年偏高 1.3 ℃ 。自 1954 年舟山有气象记录以来,这一冬季气温平均值与 1998 ~ 1999 年冬季并列,位居历年同期最高。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2 日 指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日食条件相同;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1995-1998年和2013-2017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2016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7338.html 相关报道 舟山遭遇 63 年来罕见“暖冬” 预计春季气温仍偏暖 2017 年 03 月 09 日 09:53:10 来源: 舟山日报 作者:记者:董佩军 【摘要】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给岛城市民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天气的暖和了。市气象台日前公布的《舟山市 2016 ~ 2017 年冬季天气气候公报》显示,我们度过的是 63 年来罕见的一个“暖冬”。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2 月),给岛城市民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天气的暖和了。市气象台日前公布的《舟山市 2016 ~ 2017 年冬季天气气候公报》显示,我们度过的是 63 年来罕见的一个“暖冬”。   气象学上对“暖冬”和“冷冬”的认定,要看这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气温偏高还是偏低。如果高于常年同期气温 0.5 ℃ 以上,即可认为是“暖冬”;如果低于常年同期气温 0.5 ℃ 以上,则为“冷冬”。   据市气象台统计, 2016 ~ 2017 年冬季我市平均气温为 8.9 ℃ ,同比常年偏高 1.7 ℃ ,相比上年偏高 1.3 ℃ 。自 1954 年舟山有气象记录以来,这一冬季气温平均值与 1998 ~ 1999 年冬季并列,位居历年同期最高。   去年下半年,我国可能遭遇“冷冬”的说法一度很流行,为何“剧情”反转,岛城出现了气温平历史纪录的“暖冬”?市气象台专家解释说,这跟拉尼娜现象的“虎头蛇尾”有关。   去年 7 月起,在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转而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冷的现象,这往往会导致冬季偏冷。但由于去年北极地区大量海冰融化,全球增暖幅度加大,拉尼娜现象自去年 11 月起开始明显减弱。再加上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南方暖湿空气势头强劲,导致舟山和全国一样,出现了罕见的强“暖冬”。   “暖冬”不仅影响农作物生产,也使岛城气候出现反常。这个冬季我市出现大雾日数平均为 8.8 天,同比常年增多了 3.3 天。此外,去年 12 月 21 日冬至日,我市一天内出现了浓雾、大雨、雷暴、大风等罕见天气。   在气象学上,连续 5 天日平均气温超过 10 ℃ ,从第一天起正式入春。市气象台专家说,尽管岛城目前还未入春,但“春姑娘”已经近在眼前了。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春季( 3 月~ 5 月)岛城仍可能偏暖,春播关键期( 3 月 26 日 ~ 4 月 10 日 )有 5 ~ 7 天阴雨天气,出现长时间连阴雨的可能性小,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在春播期内有出现春寒的可能性,但没有明显的倒春寒天气。终霜期出现在 3 月下旬前期,较常年略偏早。 http://dhnews.zjol.com.cn/dhnews/system/2017/03/09/021104148.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7: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进入倒计时
热度 1 杨学祥 2017-3-4 11:14
2017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进入倒计时 杨冬红,杨学祥 (吉林大学)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 7 年周期和 50-60 年康波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 2017-2025 年,可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2017 年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进入倒计时。 关键词:金融危机;超级厄尔尼诺;特大地震; 自然规律;超级灾害链 自然灾害可以精准预测 根据 1890-2006 年拉马德雷现象 2 个周期的统计规律,从 2005 年开始我们预测全球将发生五大灾害,目前已基本得到证实: 一、我们在 2006-2008 年撰文指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爆发时期,其中前 17 年,即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证实情况如表 1 。 表 11890 年以特大地震、地球自转、气候变化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杨冬红等, 2006-2014 )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球自转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加快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减慢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加快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减慢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加快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是中国雾霾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 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 2015 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 2015-2016 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 2014 年 4 月撰文预测,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 2013 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杨冬红等, 2008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2014-2016 年雾霾高发已经得到证实。 三、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流感大流行时期,集中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附近,具有六大特征。据此我们预测 2008 年将发生流感大流行,证实情况如表 2 。 表2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期 1890-1924 1925- 1946 年 1947-1976 1977- 1999 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 2023 ?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2008 谷年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冻灾 2012? 2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8322.html Upgradeinfluenzapandemicwarning:possiblepandemic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 2008 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 发表人: yxx119 发表时间: 2008 年 1 月 27 日 14 点 57 分 来源: ViewSinglePost 。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四、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全球出现最热年。 2014-2016 年连续三年均创造了最热新纪录。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 2015-8-3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五、准确预测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 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事实上,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 六、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 金融危机“七年之痒”的风波尚未平息, 50-60 年的长周期康波周期 2017 年谷底的预言又风起云涌。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天灾频发下的人祸已经不可避免,自然与经济规律叠加,增大了全球巨灾发生的风险。 有评论说,我们仍将经历一次康波周期:康波周期是 1926 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 50-60 年的长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 15 年是衰退期;接着 20 年是大量再投资期,并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被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 10 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 5-10 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 http://roll.sohu.com/20160324/n441857742.shtml 汇通网 2016 年 2 月 18 日 讯 — 在 1 月和 2 月上旬经历一系列惊人的动荡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似乎暂时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 各方面消息都显示,事实上全世界可能正处在新经济大崩溃的前期,未来几个月全球经济可能变得更糟。 18 个数据可以证明全球经济正在“内爆”,特别是最新的全球贸易数据,进出口均出现急剧下滑。 http://mini.eastday.com/a/160218204030382.html http://mini.eastday.com/a/160218204030382-2.html 市场人士表示,上周全球股市的投降式抛售类似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但更多观点认为更像 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危机从亚洲货币贬值潮开始,影响到了全球市场。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表示,全球金融危机 7-8 年为一个周期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大家相信这一周期,所以会采取相应投资策略,进而导致预期兑现。 http://news.163.com/15/0825/09/B1RR3KRG00014JB5.html 1. 金融危机“七年之痒” 1973 年、 1987 年、 2001 年的股市崩盘、 1980 年的美国衰退、 1994 年的债市危机、 2008 年的次级债危机……如果将这一些时间点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而如今,新一轮的危机似乎又近在眼前。 道富银行宏观策略师,自诩为“风险先生”的 FredGoodwin ,从花旗集团经济意外指数所呈现的周期性情况发现,目前该指数再一次处于历史高点水平,暗示未来市场情况将出现恶化。 而从“风险先生”提供的一张金融市场最具有价值的“七年之痒”图发现(见表 3 ),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的规律,在 2008 年次级债引发的股市崩盘之后,这一次的危机将会从新兴市场开始么? 2016 年 1 月 4 日 全球股市再次崩溃似乎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表 3 股市崩盘和气象灾害 年份 经济事件 气象灾害 1973 石油危机 / 股市崩盘 1972-1973 年超级厄尔尼诺 1980 美国经济衰退 1979-1980 年弱厄尔尼诺 1987 股市崩盘 1986-1987 年厄尔尼诺 1994 债市危机 1993-1995 年厄尔尼诺 1997 亚洲金融风暴 1997-1998 年超级厄尔尼诺 2001 9.11 事件 / 股市崩盘 1999-2001 年超级拉尼娜 2002 年厄尔尼诺 2008 次贷危机 / 股市崩盘 2007 年强拉尼娜, 2009 年厄尔尼诺 2016 金融危机 / 股市崩盘?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 注: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表明 3-4 年、 7 年周期同时存在。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2 .经济景气循环的 7 年周期和 50-60 年周期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 1. 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 2. 朱格拉循环( JuglarCycle ,中期循环,主循环) 10 至 11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11 年周期对应); 3. 库茨涅兹循环( KuznetsCycle ,长期循环) 20 至 22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22 年周期对应); 4. 康德拉切夫循环( KondratieffCycle ,长期波动) 50 至 60 年周期和吉村循环 55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 50-70 年周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 6-8 年,形成一个约 7 年的整数周期。 气候是如何影响经济景气的?对此可归纳了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农林水产品收成说。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也就会下降或增加。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或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或增加。 二是人类心理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三是能源需求说。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 2006 年, Obridko 等人根据太阳磁场的数据分析得到过一个约 7 年的周期。 2010 年,李爱云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 7.1 年、 14.2 年、 21.3 年、 28.4 年、 42.6 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太阳黑子 7 年周期的发现,使金融危机七年之痒的“农林水产品收成说”、“人类心理说”和“能源需求说”得到更精准的证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全球金融危机的“七年之痒”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 康波周期是 1926 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 50-60 年的长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 15 年是衰退期;接着 20 年是大量再投资期,并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被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 10 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 5-10 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太阳黑子长周期存在 7.1 年、 14.2 年、 21.3 年、 28.4 年、 42.6 年的系列,其倍数周期包括 56.8 年周期。潮汐震荡也具有 50-60 年的长周期 。 它们是形成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和康波周期的原因。 50-60 年康波周期和 7 年金融周期的叠加使金融危机谷值由 2015 年后延到 2016-2017 年。 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 50 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在《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文中阐述了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过程。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 1925 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 20 和 30 年。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 18 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拉马德雷(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的“冷位相”为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暖位相”为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 1890 至 1913 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 1945 至 1973 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也就是说 21 世纪头 20 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自 1890 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冷位相 ” ,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暖位相 ” ,即变冷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经济上升,变暖时期对应经济下降(见表 4 )。 2020 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结束,与当前的经融危机风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4PDO 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时 期 1890-1924 193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5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时 期 1890-1913 1914-1944 18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七、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可以称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 2009 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 2004-2018 年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本次的金融危机正在形成之中。 事实上,最新资料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1 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7 次和 6 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1977-1999 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3 次、 3 次和 1 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八、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我们的研究表明,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按照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规律,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在 2020 年结束,因此,罗杰斯认为 2020 年前中国的牛市持续没什么问题。这决不是时间的巧合,而是由经济科学规律决定的。 但是,经济规律也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由于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1599.html 我在 2007 年 9 月 18 日 指出,世界还有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上升时期,如果科学无法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持强凌弱的战争就可能提前结束第 5 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 我们的预言不幸变成了现实:自 2007 年 2 月 13 日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 2006 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浮现开始,次贷危机开始逐渐显现。 2008 年 9 月 15 日 有着 158 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美国银行以约 44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尔街投行美林公司;美国国际集团 (AIG) 的信用评级下调。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经济危机应被视作是狂妄自大的政客们玩弄市场的结果。这一语道破了金融风暴发生的人为原因: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持强凌弱的战争和美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就提前结束了第 5 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次贷危机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实际就是两极分化的结果。长久以来的美国经济政策导致了鲜明的两极分化,而伊拉克战争和军备竞赛大大消耗了美国的经济实力。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被他们自己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吞噬,前苏联为庞大的军事机器所压垮,美国被庞大的军费和伊拉克战争拖入困境。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个不发达的小国面前束手无策,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伊拉克是战争止步的纪念碑,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0174.html 在三个方面政治风险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将成为促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和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社会、心理的周期规律预测和防范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九、结论 全球金融危机的 7 年周期和 50-60 年康波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 2017-2025 年,可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2.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 4.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5.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冬黑龙江省平均氣溫昇高1.8℃ 為1961年以來第三暖冬
杨学祥 2017-3-3 19:07
今冬黑龙江省平均氣溫昇高 1.8 ℃ 為 1961 年以來第三暖冬 杨学祥 今冬我省平均氣溫昇高 1.8 ℃ 為 1961 年以來『第三暖冬』 2017-03-03 16:08:00 作者: 劉嘉   來源: 東北網 頻道主編: 張廣義   東北網 3 月 3 日 訊 ( 記者 劉嘉 ) 近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冬天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2 月 ) 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 1.9 ℃ ,是我國自 1961 年以來『最暖冬』。記者從黑龍江省氣候中心獲悉,這個冬季我省平均氣溫昇高 1.8 ℃ ,為 1961 年以來最暖冬季第三位。 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圖中顯示黑龍江省平均氣溫昇高 0-4 ℃ (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數值中的某一個數值與平均值的差)。   據黑龍江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宋麗華介紹,今年冬天我省遭遇『暖冬』,氣溫整體呈偏高狀態,全省平均氣溫為 -15.2 ℃ ,比常年偏高 1.8 ℃ ,為 1961 年以來『第三高』。全省大部地區都比常年偏高 1 ℃ 以上,大興安嶺北部、黑河局部、牡丹江東部地區等都比常年偏高 2 ℃ 以上。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1-2 月平均溫度持續偏高,其中 2017 年 2 月溫度最高,比常年偏高 2.5 ℃ ,為 1961 年以來『第五高』。 2017 年 1 月比常年偏高 2 ℃ 。為 1961 年以來『第七高』。 http://heilongjiang.big5.dbw.cn/system/2017/03/03/057557332.shtml 暖冬还是冷冬:拉尼娜状态维持 我国今冬气温不确定 已有 1150 次阅读 2016-10-2 07: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暖冬还是冷冬:拉尼娜状态维持 我国今冬气温不确定 杨学祥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2 日 指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由于相似的天文条件, 2016 年的拉尼娜可能在 2016-2019 年由弱变强,复制 1998-2001 年的变化过程, 201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推迟到 2020 年,并在 2017-2019 年发生超长冷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海三江源地区迎来56年来最强暖冬:2016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2017-3-3 18:16
青海三江源地区迎来 56 年来最强暖冬: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关键提示: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2 日 指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日食条件相同;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1995-1998年和2013-2017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2016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青海三江源地区迎来 56 年来最强暖冬 教育新闻中国新闻网 2017-03-0219:24 分享 中新社西宁 3 月 2 日 电 ( 孙睿 金泉才 ) “ 2016 年至 2017 年冬季,青海省平均气温为零下 6.7 摄氏度,较常年偏高 2.4 摄氏度,列 1961 年以来气温最高值,其中玛多、玉树等三江源核心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0.5 至 1.9 摄氏度,经历了一个自 1961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季。”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 2 日表示。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戴升介绍,受西太平洋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伯利亚高压偏弱等的影响,青海省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 (2016 年 12 月 1 日 ~ 2017 年 2 月 28 日 ) 温度持续偏高,月均温创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度过了 56 年最暖冬季。 据青海省气象局气象资料统计分析, 2016 年至 2017 年冬季,青海全省各地平均气温在零下 13.6 至零下 0.2 摄氏度之间,西宁、祁连野牛沟、兴海、玛多、玉树、贵南、都兰气温较常年偏高 0.5 至 1.9 摄氏度,省内其余地区普遍偏高 2.0 至 4.5 摄氏度,其中祁连、尖扎、天峻、称多清水河、都兰诺木洪等 23 个地区 ( 占全省的 48.9%) 气温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共和、贵南、泽库、玛沁、久治、囊谦、都兰、格尔木等地为次高值。 “受此次高温影响,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湖的周边气象监测站点气温也与常年相比偏高,出现了 ( 监测 ) 史上首次不能完全封冻情况”。 戴升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暖湿化的趋势还在延续。 http://edu.qq.com/a/20170302/032721.htm 相关博文 暖冬还是冷冬:拉尼娜状态维持 我国今冬气温不确定 已有 1150 次阅读 2016-10-2 07: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暖冬还是冷冬:拉尼娜状态维持 我国今冬气温不确定 杨学祥 拉尼娜状态维持 我国今冬气温易偏低 2016 年09月29日 17:49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在29日下午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介绍说,当前拉尼娜状态仍在维持,今年冬天我国气温易偏低,但也有出现暖冬的可能性,不确定性较大。 http://news.ifeng.com/a/20160929/50045445_0.shtml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天文条件 1995-1997 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由此导致1998年和2014年全球最热的新纪录。 2014-2015 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由此导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2501.html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 ,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 i R 1 R 2 预测(实况) 1996-04-17 p 南极区 3 1996-10-12 p 北极区 3 6 4 1997-03-09 p 北极区 3 1997-09-01 p 南极区 3 6 12 (极强厄尔尼诺) 1998-02-26 6 北赤道 -1 1998-08-22 -4 南赤道 -1 -2 4 ; ( 拉尼娜 ) 1999-02-16 -41 中纬 1 1999-08-11 46 中纬 1 2 0 2000-02-05 p 极区 3 ( 拉尼娜 ) 2000-07-01 p 极区 3 2000-07-31 p 极区 3 2000-12-25 p 极区 3 12 14 极强厄尔尼诺( 拉尼娜 ) 2001-06-21 -12 低纬 -1 ( 拉尼娜 ) 2001-12-14 1 赤道 -2 -3 9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 强厄尔尼诺 )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拉尼娜(弱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低纬 -1 2019-12-26 1 赤道 -2 0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 1948 年开始。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2012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 2012-2013 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有利于南半球变暖 2014 年 9 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 1979 年以来最大值,阻止了 2014 年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 2015 年超级厄尔尼诺能否发生,取决于 2015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程度,异常变小将导致强厄尔尼诺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16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293.html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少于 2015 年 9 月 24 日 ,秘鲁寒流增强的趋势受到遏制。这是目前拉尼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也明显少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 。 2016 年 9 月 21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是十分罕见的特殊事件,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 2014-2016 年创纪录的高温记录密切相关,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2016 年 2 月 25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非常显著,使秘鲁寒流减弱,对超级厄尔尼诺延续到 2016 年第一季度做出了贡献。 对比 2015 年 9 月 24 日 和 2016 年 2 月 25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大小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关注 2016 年 10 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变化对拉尼娜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138.html 2014 年以来连续三年高温创纪录导致南半球变暖 2014 年 2 月以来,美国、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或科学家纷纷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而造成气候异常。更有科学家称,今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02/073029846564.shtml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准备迎接最热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 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2014 年超级厄尔尼诺没有发生,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两年高温新纪录导致全球变暖,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是南半球气温升高的确切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380.html 最新结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 由于相似的天文条件, 2016 年的拉尼娜可能在 2016-2019 年由弱变强,复制 1998-2001 年的变化过程, 201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推迟到 2020 年,并在 2017-2019 年发生超长冷冬。 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季我国气候的不确定性很大。艾婉秀首席说,关于今冬的气候趋势,目前国家气候中心正在进行全面的分析,请公众保持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参考文献 1.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1813 ~ 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YangDH,Yang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 2014, (3): 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7,22(5):1680-1685.YangDH, Yang X X.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iceregulatorsfor El Nino events.ProgressinGeophysics (in Chinese),2007,22(5):1680-168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为何没带来冷冬:2016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2017-2-20 08:09
拉尼娜为何没带来冷冬: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拉尼娜为何没带来冷冬 2017 年 02 月 20 日 05:58 经济日报 .   在拉尼娜状态接替厄尔尼诺入驻赤道中东太平洋后,专家曾表示,受拉尼娜的影响, 2016/2017 年的冬季,特别是到冬季后半段,有很大的概率将暂别暖冬,实现寒冬阵营的大逆转。但是经历了这个冬天后,“冷基调”依旧未占据主流,暖冬风格持续。拉尼娜如何影响气候变化?说好的“剧情”大逆转怎么没实现?气候变化以暖冬的方式要告诉我们什么?   拉尼娜惯用“高冷”技能 2016 年,全球的天气气候经历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连番轰炸。继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在去年 5 月份结束以后,海温迅速发生了逆转, 8 月份时,国家气候中心宣布进入拉尼娜状态。   气候专家密切关注的拉尼娜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和厄尔尼诺是什么关系?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从科学意义来讲,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如果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热情小子,拉尼娜就是“高冷公主”。拉尼娜往往和厄尔尼诺交替出现,通常在厄尔尼诺结束的一段时间之后,相伴随就会进入拉尼娜状态,从而完成一个由厄尔尼诺向拉尼娜的循环过程。拉尼娜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也是一个相反的效应,但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如果对近 13 次拉尼娜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拉尼娜年冬季气温都偏冷。如 2000 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 2000 年至 2001 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 2008 年初,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也是拉尼娜惹的祸。   但偶有例外的是 1998 年至 1999 年冬季,同样经历了超强厄尔尼诺转拉尼娜,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却明显偏高。专家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上世纪 80 到 90 年代,我国气候变暖速率非常快, 1998 年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叠加效应让整个大气增温迅速,因此到了冬季,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造成的暖背景并没有消退,拉尼娜产生的降温不足以改变大的气候背景下的升温效应。所以, 1998 年至 1999 年冬季继续维持暖冬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历史上,拉尼娜年里面有 4 个拉尼娜事件持续了 3 年,其他的大概都是一年左右。从时间看,拉尼娜可以造成一年、两年的冷,甚至可以造成三年的冷”。   由于拉尼娜惯用“高冷”技能,遇上冷冬成为大概率事件,而这也与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及统计方法早期的预测相一致。可是,这次在拉尼娜诞生 4 个月后,形势悄然改变。 2017 年 2 月 7 日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结果, 2016/2017 年冬季拉尼娜事件确认未能正式形成,未能达到连续 5 个月的基本判定指标,冷水过程最终止步在拉尼娜状态,“冬季可能偏冷”出局。   信风弱上演“釜底抽薪”   专家介绍,拉尼娜的原动力是信风和冷水。信风使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这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引发拉尼娜现象。   这次拉尼娜本欲在影响气候方面“大展拳脚”,无奈原动力太弱,“高冷公主”虽有诸多不甘,但“釜底抽薪”之下还是渐成奄奄之势。周兵分析,由东吹向西的信风太过“虚弱”,导致冬季拉尼娜所乘之风并不给力,使东太平洋的冷水上翻不足,致使拉尼娜持续“低迷”。   一方面是信风“不成器”,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则再援手暖水事件,尤其是全球海表温度的变暖趋势十分明显。周兵说, 2016 年气候变暖的脚步要比以往更快,最新的全球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连续 3 年创新高,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这种情况下,北极地区的大量海冰融化、人类活动的加剧都让全球增暖的幅度增大。而地球系统中盈余的热量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海洋,在大气增热只有 6% 至 7% 的情况之下,地球系统 93% 的盈余热量都跑进了胸怀宽广的大海。   这样一来,暖水事件就比较容易达标,冷水事件则很难出现。数据显示, 50 年之前,历史上发生“拉尼娜”的次数明显多于“厄尔尼诺”,而近 50 年来,暖水事件一直在增多,相应的冷水事件则在持续减少。这导致近年来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形成不对称性。   拉尼娜势力较弱,原本利于冷空气南下的她,没有发挥出“实力”。因此,这个冬天出现南下冷空气不多、风无力的状态,这也间接导致了霾天气的加重。   不过,除了拉尼娜影响外,整个冬季是否偏冷,还要看北极冷空气影响,这和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中高纬度环流演变直接相关。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常常是各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东亚冬季风偏弱、冷空气过程偏少、影响范围偏北等因素,都直接让冷冬借助拉尼娜之势的“复兴之路”未能成行。   变暖是气候不能承受之重   虽然冬季变得没那么冷了,对大多数人而言,棉毛裤已经好多年没穿过了,但是如果这种变化持续下去,有一天终将成为“温暖的杀手”,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表明, 2016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平均值高出 0.83 ℃ 以上,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1.1 ℃ 。各国气候数据显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俄罗斯北部的鄂毕河河口和新地岛附近地区的气温比常年高出 6 ℃ 至 7 ℃ ;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等地的气温偏高 3 ℃ 以上。海洋升温致使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缩减严重。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超过 400ppm ( 1ppm 为百万分之一)警示线,甲烷浓度也飙升破纪录。   在全球最暖年的背景下, 2016 年我国气候异常,呈现暖湿格局,气候年景差,气象灾害重。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81 ℃ ,仅次于 2015 年和 2007 年;平均年降水量 730 毫米 ,较常年偏多 16% ,为 1951 年以来最多。   据专家观测,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影响下,北极同样也在变暖。而且,北极变暖的速度比其他地区要快一倍。这导致北极的海冰快速融化,特别是在冷空气发源地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地区,情况更加严重。   全球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在于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气候变暖将使我们的生态环境遭遇严峻考验。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大部分动植物品种已经逐步适应了偏暖气候,如果遇到突然而至的冷气候,可能让他们无法适应,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生态系统会受到很大威胁。”丁一汇介绍,“在 2008 年经历冷冬时,在长江以南的大片森林死亡就是这个原因”。   极端气候容易导致病菌泛滥繁殖,危害人类健康。例如,去年夏天西伯利亚地区因异常炎热导致冻土层融化,此前封锁在冻土下的炭疽杆菌被释放出来,导致俄罗斯一些地区暴发炭疽疫情。   气候变化同样会干扰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不管是气候偏冷,还是高温热浪盛行,都会对电力供应带来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就有可能影响国民经济。丁一汇表示,每一次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时,基本上电力使用都会多次达到高峰,电网中断风险变大,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这种情况在美国冬季经常发生。   甚至连雾霾的增多也与全球变暖有关。由于气温持续攀升,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都有减小趋势,发生静稳天气的概率增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此颇为感慨,“从前冬天是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天气预报经常说有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高原的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但现在很少能听到这种预报,所谓‘一九二九冰上走’的情况也基本不复存在。风少了、不冷了,雾霾就没那么容易散”。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目前全球变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 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加热了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这些热量通过能量扩散的方式影响其他区域气候,相当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又加了一把火;另一方面,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认定的那样,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现在正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时机,也是转折点。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专家表示,如今人们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应通过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文 / 谷 夏) ( 责任编辑:罗伯特 ).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70220/4104725.shtml 暖冬在预料之中: 2016 年与 1998 年相似的条件 已有 368 次阅读 2017-2-18 06:3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342.html 暖冬在预料之中: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 杨学祥 2 月 13 日 ,晨报记者采访省市气象专家,向您一一解读武汉“极寒冬”的预测为何变“强暖冬”的现实。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2 日 指出, 2016 年 9 月 22 日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 2016-2017 年暖冬发生可能性; 由于相似的天文条件, 2016 年的拉尼娜可能在 2016-2019 年由弱变强,复制 1998-2001 年的变化过程, 201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推迟到 2020 年,并在 2017-2019 年发生超长冷冬。 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季我国气候的不确定性很大。艾婉秀首席说,关于今冬的气候趋势,目前国家气候中心正在进行全面的分析,请公众保持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2016 年与1998年相似的条件:日食条件相同;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同样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同样发生超级厄尔尼诺事件;1995-1998年和2013-2017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和海啸。这四大天文、气象、地震条件,外加2016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都有利于全球极端暖事件的发生,是罕见的多项暖事件的叠加效应所致。 目前唯一不同的新特点是,拉尼娜的减弱和厄尔尼诺的发展非常迅速,厄尔尼诺可能提前发生。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火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效应不是变暖的唯一原因
热度 2 杨学祥 2017-1-15 16:19
地震火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效应不是变暖的唯一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近百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提高是持续的渐变的过程,无法解释全球气温的自然波动。事实上,全球气候变化在天文条件变化中和地震火山活动中也会有较大的起伏和波动。 据人民日报 2011 年 12 月 8 日 报道,有研究认为, 1999 年以后的这十来年里,全球平均温度没有继续上升,变暖的趋势接近于零。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2008 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异抵消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预计全球变暖的趋势会暂时经历“停滞期”,但 2015 年之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目前来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htm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_2.htm 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气象学家杰夫·托尔夫森( JeffTollefson )最近指出,在一份全球大气温度表上,近 16 年来的全球变暖停滞,与之前 20 年的气温快速攀升形成鲜明对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 , IPCC ) 2013-2014 年度评估报告的说法,此前的气候模型预估, 1998-2012 年间全球大气温度应该以每 10 年平均 0.21 ℃ 的速度上升。但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 UniversityofEastAnglia )气候研究中心( ClimaticResearchUnit )的观测结果却显示,实际的数字只有 0.04 ℃ 。 近年来,科学家对变暖停滞现象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主要集中于 3 个方面:太阳、大气气溶胶微粒( atmosphericaerosolparticles )和海洋。海洋温度的波动,被科学家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 , PDO )。这或许是我们揭开全球变暖停滞之谜的关键所在。全球变暖停滞与气溶胶或者平流层水蒸气都没什么关系。它的真正成因,是近十几年来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了。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的原因是赤道信风、潮汐震荡和地震海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062.html 1998-2012 年间变暖停滞时期的自然条件变化 我们的研究表明,导致全球变暖停止的自然原因有三个:其一、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其二、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其三、 2005-2012 年处于火山喷发高潮时期。 2014-2016 年连续三年创最热年新纪录的自然条件 我们的研究表明,导致 连续三年创最热年新纪录的自然条件 有三个:其一、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其二、 2012-2016 年全球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其三、 2014-2016 年处于火山喷发非高潮时期。 http://www.cqcb.com/reading/2016-12-17/229986_pc.html 自然条件导致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 其一、月亮赤纬角变化导致气候冷暖变化的原因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其二、 8.5 级以上深海及沿海的特大地震导致气候变冷。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是深海或沿海特大地震,导致全球气温降低,变暖停滞。 表 2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其三、火山活动活跃期导致气候变冷。 低温期对应强火山活动,温暖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2006-2008 年全球发生 6 次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这是导致全球变暖停滞的重要原因。 表2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序号 火山名称 所在国家或地区 喷发时间 01 喀拉喀托火山 印度尼西亚 1883 年 02 培雷火山 马提尼克 1902 年 03 圣海伦火山 美国 1980 年 04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美国 1983-1984 年 05 塔乌鲁火山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06 年 06 默拉皮火山 印度尼西亚 2006 年 07 通古拉瓦火山 厄瓜多尔 2006 年 08 克利夫兰火山 美国 2006 年 09 熔炉峰 留尼汪岛 2007 年 10 柴滕火山 智利 2008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564.html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12/17/content_870242.htm 相应预测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 年 8 月史上最热,都是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们在 2015-8-3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谁是谁非 9 年内见分晓: 2017 年变冷, 2025 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 2008 年就预测了 2014-2016 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 9 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26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 年全球最冷年: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 2013 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 月 25 日 指出, 2015 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 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1 月 21 日 指出,研究与预测: 2016 年恐再破最热一年纪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744.html 参考文献 1.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andlunarforcingon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Atmos.Sci.2005,22:359-374.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The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climateslowdownof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2008,23(6):1813 ~ 1818. 3. 杨学祥 , 杨冬红。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 224-237 ,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icesheetsmeltingandlow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Geophysics.2014,29(1):610 ~ 615. 5. 杨冬红 , 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YangDH,YangDB.ThermaldynamicmechanismofElNinoinducedby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inChinese), 2010,29(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 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DH,YangDB,YangXX,Theinfluenceoftidesandearthquakesin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 (inChinese),2011,5 4 (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 YANGXue-xiang ,YANGDong-hong. 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666-1677. YangXX,ChenDY.StudyoncauseofformationinEarth’sclimaticchanges.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强震影响全球气候的可能机制
杨学祥 2017-1-11 15:18
强震影响全球气候的可能机制 杨冬红 1 ,杨学祥 1 , 2 (1.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130026; 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摘要:数值计算表明,太阳潮导致的地球潮汐形变和圈层差异旋转,是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 18 年暖冬的终结是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关键词:地震,流感爆发,厄尔尼诺,拉尼娜,潮汐,太平洋十年涛动,低温 The“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which issued by GuoZengjian and global warming slowly YANG Dong-hong 1 , YANG Xue-xiang 1,2 (1.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6,China;2.National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012,China) Abstract: The globe low-temperature damages andheavy snow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after Sumatraearthquake tsunami in December 26, 2004.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which issued by Guo Zengjian i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e globe temperature in 2005 will be lower. Thescientists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think that a weak El Nino event and human-madegreenhouse gases could make 2005 become the warmest year on record. We wait for theobjective testing . Now western scientists also acknowledge theobjective fact that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s from 2005 to 2006 offset globewarming effect. Lunar oscillations explain anintriguing 60-year cycle in the world’s temperature. Strong tides and the greatearthquake in ocean and its margin are one of thermostats for adjustingclimate. 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ocean bottom can bring the cool watersat the deep ocean up to the ocean surface and make the global climate cold. So,earthquake, strong tide and global low temperature are closely relatedtogether.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acific DecadeOscillation,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Influenza, hurricane and El Nino arediscussed. In the cold period of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the strongestearthquake, hurricane with La Nina,Pandemic Influenza with El Nino will occur stronger and stronger. Before and after the El Nino event and the La Nina event, the oceanic waterin East Pacific Ocean and West Pacific Oceanmay rise or fall 1500pxoppositely, which make oceanic crust fall or rise 500px. It is the reason that the El Nino events and theLa Nina eventsare interrelated with the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From 1950 to 1976, thestrongest sand-dust storm is connected with Pandemic Influenza one by one. So,sand-dust storm may spread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es. Keywords: earthquakes , Pandemic Influenza , El Nino, La Nina, tide, Pacific DecadeOscillation, lower temperature 1. 引言 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现有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低估了自然力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调整了原有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诸如拉尼娜现象或海洋水温及水流循环的波动等气象规律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他们采用反映海洋及大气真实情况的数据替代近似数据,以获得 2005 年到 2014 年这 10 年间的气候变化预测值。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 。 根据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我们早在 2005 年就做了理论证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在 2005-2006 年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 。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我们有必要让英国同行了解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以便对新的气候模型作进一步改进。 2. 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变暖与变冷的争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 高出 0.48 ℃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 ,名列第二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 全球 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功不可没 。 世界都公认 1998 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英国气象学家说,全球变暖将在 2009 年真正开始 。 3. 全球气温变化、地球自转、潮汐和地震的共同周期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 。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 水带 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 迁的主要动力 。 “ 拉马德雷 ”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 “ 暖位相 ” 和 “ 冷位相 ”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 拉马德雷 ”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见表 1 )。当 “ 拉马德雷 ” 现象以 “ 暖位相 ” 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当 “ 拉马德雷 ” 以 “ 冷位相 ” 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强潮汐和厄尔尼诺 - 拉尼娜转换起激发作用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30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全球 气温将逐渐降低 。 我们的研究表明,三个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每个 18.6 年,共 55.8 年),对应一个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对应一个 8.5 级以上大震强烈与减弱变化周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潮汐南北震荡强度相对较强,对应月亮赤纬角两大一小,根据季林的强潮汐致冷效应和 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出现全球低温期和强震频发期;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强度相对较弱,对应月亮赤纬角一大两小,出现全球温暖期和强震间歇期 。 杜品仁和胡辉都指出, 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 。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也是拉马德雷暖位和冷位相互相转换的原因之一 。 图 1 1896-1978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 1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 1977 年金森博雄得到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图 2 1956-1969 年 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26 20.1 30 12 27 ss E ,强震 1953 1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17 6.3 17 1 16 ss E ,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强震 1961 1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26 9.3 12 14 15 29 0 E-L ,强震 1965 1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见表 1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 4. 潮汐形变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的数值计算 由于潮汐形变,地球各圈层的转动惯量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引起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80m,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1500px,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500px,比例为400:3:1。由三轴椭球体和三轴椭球体壳自转周期T及其增量dT与极半径c及其增量dc的关系式,有 dT/T = - dc/c 据此计算,速度增量比也为400:3:1。当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由于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气圈最慢,水圈其次,固体地球第三,形成赤道大气和海水相对固体地球向西的差异旋转运动。所以,大气和海洋相对固体地球向西运动,使赤道太平洋暖水由东向西运动,赤道信风加强,有利于拉尼娜事件形成;反之,月亮在南北纬28.6度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情况正好相反,形成赤道大气和海水相对固体地球向东的差异旋转运动,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计算表明, 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此时db = 0,da = 50px,带入公式得日长增量dT=0.00027s,相当于1/3704s,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增加10%,da = 12.5px,带入公式,得日长增量dT= 0.00007s,相当于1/14286s。这使远日点的地球自转速度大于近日点的自转速度。实际上,春分(3月20-22日)和秋分(9月22-24日)时,太阳在赤道,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大,每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夏至(6月21日或22日)和冬至(12月21-23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小,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 每年发生的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与12月22日冬至以及1月3日或4日地球轨道近日点对应,与 11 月18日 -1月23日(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对应,验证了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自转加速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结论,是季节性西太平洋暖水东移和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的原因。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 ,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计算表明,月亮在赤道时产生的半日潮使气圈和水圈分别有 54181864 km 3 和 43275km 3 的体积绕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太阳潮使地球在春分和秋分扁率变为最大,形成赤道大潮,两极高纬地区分别有 13211996 km 3 和 10502km 3 体积的大气和海水通过临界纬度( 35 o )流向赤道。 潮汐形变导致巨量大气和海水相对固体地球作差异旋转运动 。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潮在南北回归线和月亮潮在最大赤纬角时引发的潮汐南北震荡也有同样数量级的流体运动。 5. 结论 数值计算表明,太阳潮导致的地球潮汐形变和圈层差异旋转,是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 全球 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鉴于全球变暖旧模型对近两年气候预测的失误,鉴于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对近两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解释和预测的成功,没有考虑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的全球变暖新模型应该再次改进:仅当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未来全球气候的准确预测才成为可能。准确预测地震海啸是准确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金石。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 参考文献 1. Doug M.Smith, Stephen Cusack, Andrew W. Colman, et al. Reports: Improved SurfaceTemperature Prediction for the Coming Decade from a Global Climate Model . Science,2007, 317: 796 – 799.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3.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5.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7.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8.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 10, 99-102. 9. Charles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 PNAS, 2000, 97(8): 3814-3819 10.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 ( 4 ) : 616-621. 11.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12. 杜品仁 .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 , 1994, 37 ( 3 ) : 362-369. 13.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 4 ): 49-55 14. 杨学祥 .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4, 14(4):29-37. 15. 杨学祥 .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7(5): 22-29. 16.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 1992 ,( 4 ): 204-408 17. Fu CY. Earth ten lectures .Beijing:SciencePress,1976. 55-57.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18.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19. 杨学祥, 陈殿友, 李守春.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利发生7.6级地震:2016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常年
热度 2 杨学祥 2016-12-26 06:39
智利发生 7.6 级地震: 2016 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常年 杨学祥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智利发生 7.6 级地震 2016 年 12 月 25 日 23:46 来源:新华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12 月 25 日 22 时 22 分,智利 ( 南纬 43.38 度,西经 73.81 度 ) 发生 7.6 级地震,震源深度 40 公里。 http://news.ifeng.com/a/20161226/50472606_0.shtml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225/c1002-28975232.html 2016 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与往年相当 2016 年 12 月 23 日 04:5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 12 月 22 日电记者杨舒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地震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 12 月 20 日, 2016 年全球共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6 次,活动水平与往年相比大体相当并稍弱,同时, 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18 次,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5 次,最大震级为 6.7 级,地震活动水平也与往年大体相当并偏弱。此外, 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共造成 2 人死亡, 10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5.5 亿元,灾情与往年相比偏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会上表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8 次,其中 8 级以上地震 1 ~ 2 次。对比今年的情况, 2016 年全球 7 级以上地震 16 次,其中 8 级地震为 11 月 13 日新西兰 8.0 级地震,共一次,因此,今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与往年比大体相当并偏弱。同时,今年全球地震还呈现出时空活动不均匀,印度板块北边界及附近大震持续活跃的特点。而我国大陆地区平均每年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20 次, 6 级以上地震 3 ~ 4 次, 7 级以上地震约 0.7 次,对照 2016 年我国地震情况,可见我国今年地震活动也与往年相当。 http://news.ifeng.com/a/20161223/50462131_0.shtml 我在 12 月 22 日指出,关注西太平洋地震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2359.html 截至 12 月 26 日, 2016 年全球共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7 次,并有可能在 29 日潮汐组合中继续增加。 认为 2016 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与往年相当为时过早, 2016 年 12 月地震高潮正在到来。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6 2016-12-2522:22:27 -43.38 -73.81 40 智利 6.5 2016-12-2108:17:15 -7.60 127.80 160 班达海 5.9 2016-12-20 20:33:15 -10.16 160.98 10 所罗门群岛 5.8 2016-12-20 18:04:38 37.25 84.81 9 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 6.5 2016-12-20 12:21:30 -10.20 161.23 30 所罗门群岛 5.7 2016-12-18 21:30:10 -9.99 -71.01 610 秘鲁 5.9 2016-12-18 17:47:04 8.37 137.76 20 加罗林群岛 5.9 2016-12-18 13:46:25 -10.22 161.19 40 所罗门群岛 4.3 2016-12-18 11:08:50 37.59 112.48 5 山西太原市清徐县 3.0 2016-12-1805:15:19 32.11 95.02 7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 6.5 2016-12-17 19:27:44 -5.75 153.81 60 新爱尔兰地区 7.8 2016-12-17 18:51:12 -4.53 153.47 110 新爱尔兰地区 6.0 2016-12-11 00:24:35 -5.60 154.42 160 所罗门群岛 6.9 2016-12-10 03:10:06 -10.65 161.10 10 所罗门群岛 6.0 2016-12-09 05:56:08 -10.81 161.35 30 所罗门群岛 7.8 2016-12-09 01:38:45 -10.67 161.32 40 所罗门群岛 6.7 2016-12-08 22:49:48 40.51 -126.20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 6.2 2016-12-08 13:15:03 43.83 86.35 6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 6.8 2016-12-07 06:03:34 5.30 96.20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5.8 2016-12-07 05:42:19 11.01 -60.70 30 向风群岛 6.6 2016-12-05 09:13:04 -7.25 123.41 520 班达海 6.0 2016-12-03 17:23:33 52.26 174.21 10 尼尔群岛 6.3 2016-12-02 06:40:25 -15.21 -70.81 20 秘鲁 http://www.ceic.ac.cn/ 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有关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指出: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6.6 2016-12-05 09:13:04 -7.25 123.41 520 班达海 6.0 2016-12-03 17:23:33 52.26 174.21 10 尼尔群岛 6.3 2016-12-02 06:40:25 -15.21 -70.81 20 秘鲁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6.0 2016-12-11 00:24:35 -5.60 154.42 160 所罗门群岛 6.9 2016-12-10 03:10:06 -10.65 161.10 10 所罗门群岛 6.0 2016-12-09 05:56:08 -10.81 161.35 30 所罗门群岛 7.8 2016-12-09 01:38:45 -10.67 161.32 40 所罗门群岛 6.7 2016-12-08 22:49:48 40.51 -126.20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 6.2 2016-12-08 13:15:03 43.83 86.35 6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 6.8 2016-12-07 06:03:34 5.30 96.20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5.8 2016-12-07 05:42:19 11.01 -60.70 30 向风群岛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93661 度, 12 月 14 日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2 月 14 日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相隔一天,为 12 月第三次超级月亮,强度稍弱)。 5.7 2016-12-18 21:30:10 -9.99 -71.01 610 秘鲁 5.9 2016-12-18 17:47:04 8.37 137.76 20 加罗林群岛 5.9 2016-12-18 13:46:25 -10.22 161.19 40 所罗门群岛 6.5 2016-12-17 19:27:44 -5.75 153.81 60 新爱尔兰地区 7.8 2016-12-17 18:51:12 -4.53 153.47 110 新爱尔兰地区 5.1 2016-12-15 22:14:30 22.86 121.26 5 台湾台东县海域 5.0 2016-12-14 16:14:28 38.50 90.15 5 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 5.2 2016-12-12 10:31:07 53.78 125.61 10 俄罗斯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47 度, 12 月 25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关注地震记录: 7.6 2016-12-25 22:22:27 -43.38 -73.81 40 智利 5.9 2016-12-2200:43:59 21.52 145.41 20 马里亚纳群岛地区 6.5 2016-12-21 08:17:15 -7.60 127.80 160 班达海 5.9 2016-12-2020:33:15 -10.16 160.98 10 所罗门群岛 5.8 2016-12-2018:04:38 37.25 84.81 9 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 6.5 2016-12-20 12:21:30 -10.20 161.23 30 所罗门群岛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关注地震记录: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在地震频发时期,潮汐激发作用就更加明显。 统计数据结论: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 发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超级月亮连续发生,对应特大地震的集中爆发。 2016-2018 年将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最危险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656.html 拉马德雷冷位相是全球地震活跃期,周期为 55 年, 2000-2035 年为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特大地震高发,周期为 9 年,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特大地震发生几率非常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 我们多次指出,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超级月亮连续发生、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四大条件叠加,是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天文背景和气象条件。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95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6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7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23.html 关注 12 月地震高潮。 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时期的东西太平洋地震火山带跷跷板运动: 西太平洋 7.8 2016-12-09 01:38:45 -10.67 161.32 40 所罗门群岛 7.8 2016-12-17 18:51:12 -4.53 153.47 110 新爱尔兰地区 东太平洋 7.6 2016-12-25 22:22:27 -43.38 -73.81 40 智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850.html 25 日智利地震是东西太平洋地震火山带跷跷板运动的又一例证。 智利地震后的北美形势 美国旧金山纳帕地区 2014 年 8 月 24 日凌晨发生的 6.0 级地震已造成 120 多人受伤,一些建筑物损毁以及数万人失去电力供应,加州州长宣布灾区进入紧急状态。而美国地震专家警告,未来该地区可能发生更为强烈的地震活动。 我们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我们在 2008 年 6 月 1 日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了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发生了 8.6 级地震,南北美洲大震前兆明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1998.html 智利 2014 年 4 月 2 日 8.1 级地震和 8 月 24 日 6.5 级地震在相同潮汐组合类型前后 2014-03-10 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后发大震值得关注。 美国加州干旱已经持续三年,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特大地震爆发的最危险时期。 美国地震专家和我们有相同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2297.html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和 2016 拉尼娜的转换,将导致最强烈的东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大震频发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2682.html 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亚洲 1890-1924 6 ( 4 ) 2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1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3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5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有 50-60 年拉马德雷周期,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1800 年潮汐长周期,以及 2 、 4 、 10 万年冰期周期。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北极海冰融化惹的祸: 2016 年 11 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 20 度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11 月 25 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 11 月 24 日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 4 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 9 度至 12 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 (MartinStendel) 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 11 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 20 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 1979 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11-28/doc-ifxyawxa2959097.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025.html 北极冰盖融化,特别是格陵兰冰盖融化,将导致剧烈的陆海地壳均衡运动。 2000 年以来,北美特大地震的缺席是一个有背于地震历史的异常现象,表明北美发生特大地震的几率逐年增大。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89 次阅读|3 个评论
温室气体的最大危害:改变全球地表质量分布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杨学祥 2016-12-18 10:39
温室气体的最大危害:改变全球地表质量分布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0 年 12 月 7 日 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发布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状况的评估结果。这份名为《高山冰川和气候变化人类生计和适应的挑战》的报告对全球主要冰川近年来的融化速度进行了排序。报告指出,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冰川消融速度最快 (这是智利 3 次发生特大地震的原因) ,其次是阿拉斯加沿岸山脉的冰川 (这是阿拉斯加 3 次发生特大地震的原因) ,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冰川( 值得关注 ),之后是亚洲高山地区的兴都库什山脉( 值得关注 )、北极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的冰川( 值得关注 )。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卸载的山地冰川上升,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关键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地壳均衡;特大地震 温室效应及其发生的原因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 (H 2 O) 、二氧化碳 (CO 2 ) 、氧化亚氮 (N 2 O) 、甲烷 (CH 4 ) 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 80 %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0 %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 75 %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 5 %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 0.03% (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 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 75 %、氯氟代烷约占 15% ~ 20 %,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 30 多种。 温室效应的危害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水蒸气为最大的温室气体,其高出二氧化碳近两个数量级,但其受高度、纬度的影响较大,受水域和季风的气候影响也较大,相对的:绝对湿度大的海洋性气候受人工排放的湿室气体影响不明显,海拔较高、高纬度、干旱地区等绝对湿度较低的地区受人工温室气体的影响较大。例如中国的天山山脉处于内陆高海拔地区,雪线明显上移。美国、欧州等地区湿度较大人工温室气体加速水汽对流反而造成极端的低温和高温天气。若没有水蒸气的影响,人工温室气体总体会造成温度上升,但水蒸气的存在使得大气湍流增加、气候趋于极端。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温度将上升 2~ 4 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 如果格陵兰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 7 米 。如果南极海冰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 60 米 。这不仅导致大量陆地被海水淹没,而且会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可怕的冰川消融数据! 地球表面 10% 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其中, 90% 位于南极大陆、 8% 位于格陵兰岛、少部在北美和亚洲地区,但北美与亚洲其总和也不及全球冰川的 1% 。科学家在测量格陵兰岛冰川消融速度的时候发现, 1996 年格陵兰岛的冰川体积减少了 22 立方英里、而 2006 年冰川体积减少了 53 立方英里。 10 年间消融速度翻了一倍还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fb39c0100jjxu.html   新华社内罗毕 2002 年 4 月 17 日 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7 日在此间发表一项报告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加快,冰川湖泊水位不断增高,最终会造成许多湖泊决堤。 http://news.sina.com.cn/w/2002-04-18/0354550005.html   中新网 2008 年 12 月 18 日 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 16 日发布的最新卫星监测数据显示, 2003 年至 2007 年的五年间,地球上南极、美国阿拉斯加和北极格陵兰岛的陆地冰川已融化逾两万亿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见明显。    http://tech.sina.com.cn/d/2008-12-18/09582665926.shtml   【新华社墨西哥坎昆 2010 年 12 月 7 日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7 日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发布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状况的评估结果,呼吁全球采取紧急措施,减小冰川消融对高山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   这份名为《高山冰川和气候变化人类生计和适应的挑战》的报告对全球主要冰川近年来的融化速度进行了排序。报告指出,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冰川消融速度最快 (这是智利多次发生特大地震的原因,见表 1 ) ,其次是阿拉斯加沿岸山脉的冰川 (这是阿拉斯加多次发生特大地震的原因,见表 1 ) ,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冰川( 值得关注 ),之后是亚洲高山地区的兴都库什山脉( 值得关注 )、北极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的冰川( 值得关注 )。 http://finance.qq.com/a/20101209/001070.htm 据《今日美国报》 2010 年 12 月 7 日 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专家日前表示,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其中南亚地区的危险级别最高,随着喜马拉雅山冰雪的迅速融化,南亚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表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开始逐步上升。” 报告称,南美和阿拉斯加沿海山区的冰川融化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南亚的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最大。 http://news.163.com/10/1208/14/6NCUCV3V00014JB5.html 2011 年 04 月 10 日 东方早报报道,近期,关于世界冰川、冰原融化加速的研究报告在英国、美国陆续出炉,其暗示的淡水危机与海平面上升再次向人类敲响生存警钟。日前,英国《独立报》援引以英国为首的研究报告称,近 30 年部分山地冰川的融化速度比过去 350 年要快 100 倍。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1_04/10/5646596_0.shtml 事实上,冰川融化不仅仅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淡水危机,而且能通过地壳均衡加剧特大地震的频繁发生。 全球特大地震发生在冰川融化最强烈的地方 国际在线专稿:据《今日美国报》 2010 年 12 月 7 日 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专家日前表示,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其中南亚地区的危险级别最高,随着喜马拉雅山冰雪的迅速融化,南亚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中表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开始逐步上升。” 报告称,南美和阿拉斯加沿海山区的冰川融化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南亚的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最大 过去 40 年,亚洲地区每年约有 5000 人死于冰川融化引发的洪水泛滥。而随着冰川逐渐消融,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将受到威胁,总有一天,将会面临无水灌溉农田、无合适的饮用水的困境。 http://news.sohu.com/20101209/n278189816.shtml 科技日報紐約 2010 年 12 月 7 日 電 ( 記者卞晨光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其合作伙伴今天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現場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冰川狀況的報告,報告顯示,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大部分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將對人類的淡水供應、糧食安全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過去 150 年來地球上的冰川面積一直在縮減,但自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來,這種變化的速度顯著加快了。 北極、歐洲、亞洲高山地區、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安第斯山區和巴塔戈尼亞地區的冰川都在融化,甚至在龐大的興都庫什 - 喜馬拉雅山區,大多數冰川也在縮小,其中南美洲和阿拉斯加地區的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不過,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局部地區降雨增多,也有少數地區的冰川出現了擴大的跡象,如挪威西部、新西蘭的南島和南美洲的火地島等。 http://wwwbig5.hinews.cn/news/system/2010/12/09/011643283.shtml 表 1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拉尼娜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表 2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美洲 亚洲 1890-1924 4 2 2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1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7 4 3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0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1 5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并且是冰川融化最强烈的地方。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的消长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和相应的陆海地壳方向相反的地壳均衡运动,从而形成地震火山活动最强烈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欧亚地震带、海洋中脊地震带,强烈地震发生在全球变暖之后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有 50-60 年拉马德雷周期,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1800 年潮汐长周期,以及 2 、 4 、 10 万年冰期周期。 在 10 万年的冰期中,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它增强了天文冰期理论的可靠性。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 87 米 ,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 -200 米 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CD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CD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1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杨冬红等, 2011 )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特大地震在拉马德雷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由图 2 中可以看到,两极生成的巨厚冰盖可以压裂地壳,形成两极地壳下沉和赤道地区的最大张裂;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的挤压。 图 2 两极冰盖压裂地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2009 年 9 月,英国伦敦曾召开了一个关于“气候对地质和地貌的影响”的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会打破地球的微平衡和诱发地质灾害。他们指出,在远古时代,大气的巨幅升温就曾和地质变化有关。对于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导致类似的地质变化,虽然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不能被遏制的话,人类面临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更加炎热的未来,而且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未来。   水与冰对地壳的影响   地质学家指出,气候和地壳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是通过地球上的水-冰转换进行的,水和冰给予地壳的压力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 立方米 的水质量为 1 吨,而 1 立方米 冰的质量为 0.9 吨。如果向地面倾倒 1000 米 厚的冰盖,或者从海洋中移去等体积的水,都会造成地壳岩石所受到的压力和张力的变化。因此,水和冰在地壳上的改变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自然并不奇怪。   一般情况下,地面上的水和冰对地壳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如果出现一些极端的、突发性的气候变化,这种作用就会变得明显,比如在冰期的开始和结束,再比如我们面临的未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在这样的情况下,岩石所受到的压力和张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其内部的力的平衡被打破,就很容易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   类似的事情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在过去的 65 万年中,地球上大约出现过 7 次较大的冰期,当时南北两极的冰盖大大超过今天。由于大量的水被冻在海洋中和大陆上,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大大改变,海水面大幅下降。其直接后果就是地壳所受到的压力和张力发生改变。当冰盖融化时,水在地球上再次被重新分配,而地壳所受到的压力和张力又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些频繁的变化中,地壳很容易产生新的断层并诱发更多的地震。    1970 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约翰 ? 查普尔研究了冰期的循环与火山爆发频率的关系。从最近一次冰期结束(距今 1 万年前)地球开始变暖算起,冰岛经历了 4 次剧烈的火山爆发,这被认为是冰盖融化导致地壳内的岩浆所受到的压力变化的结果。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进行研究发现,过去 80 万年中这里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此外,在美国喀斯喀特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中的中纬度冰川的进退也与火山活动的增强有着一定的联系。   地震活动与火山爆发有点相似。瑞典科学家指出,在过去的冰期中,地壳所受的压力和张力的平衡发生变化,触发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地震,类似的事情在苏格兰和北美也都曾发生。此后,加拿大科学家进一步指出,这种效应在今天依然存在。他们特别说明,北美大陆应力的回弹可能是 1811 - 1812 年之间美国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不容忽视   在今天,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 2004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物理学家珍妮 ? 索伯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布鲁斯 ? 莫尔纳指出,阿拉斯加州西南部的冰川快速消融使得该地区地壳所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 1979 年当地的 7.2 级大地震。“这种事情将来还会继续发生。”他们警告说,“在那些与阿拉斯加州相似的地区,评估地震威胁的时候,必须将地震和冰川融化之间的联系考虑进来。”这对那些冰川和断层并存的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以及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脉。   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架上还存在一个特别的问题。冰盖的融化会导致海底所受的压力发生变化,有可能触发地震。而在这个地区的大陆边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沉积物,一旦发生地震,必然造成海底滑坡,进而引起巨大的海啸。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其规模将与 8000 年前在挪威西海岸发生的由海底滑坡所造成的海啸不相上下。挪威西海岸发生的那次海底滑坡被认为是由一次海底地震引起的,造成了三次巨大的沉积物滑坡,继而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在苏格兰北部的设得兰群岛附近形成了 20 米 高的海浪,在苏格兰东岸也形成了 6 米 高的海浪。目前,这个地区很稳定,但格陵兰岛的这些沉积物却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可能重蹈覆辙。    1997 年,伦敦大学学院的比尔 ? 麦圭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从沉积物的岩心中获取的数据后指出,过去 8 万年间地中海的海水面变化与火山爆发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最强烈的火山爆发事件恰恰发生在过去 15000 年中海水面一直上升的时期,而且这并不是一次区域性的事件。新汉普郡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从格陵兰冰盖的冰芯中找到了同时期火山爆发的证据。   冰盖融化和海水面上升还意味着以前暴露的大陆边缘将被海水淹没。在最近一次冰期结束的时候,大部分主要的海盆边缘的断层异常活跃,并触发地震,还在洋底引起了巨大的滑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北大西洋盆地发现了 27 个这样的滑坡遗迹,其中很多被证实是由过去 15000 年间海水面上升触发导致的。   那么,这些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啸是否会再次发生呢?索伯和莫尔纳的研究暗示,它们其实已经发生了。最近,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格陵兰冰盖的加速融化和南极洲西部冰盖的崩塌可能是当今海水面升高的开端。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海水面将升高数米。这几乎和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海水面上升的最快速度一致。也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仅仅面临着一个更加温暖的地球,还将面临着一个充斥着火山爆发和地震频发的地球。   对于火山而言,目前全世界依然活跃的 600 多座活火山中有 57% 分布在岛屿或者海岸线上,还有 38% 分布在海岸线附近 250 千米 之内。这些活火山很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而压力则可能来自极地冰盖融化引起的海水面上升。同样,大陆边缘也会因此提高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并引起一些不稳定地区的海底滑坡和海啸,如美国的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沿岸以及加勒比地区的北部。   科学家指出,冰盖融化和海水面上升还会引发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即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解,造成大规模的甲烷释放。在海盆边缘的沉积物中储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由海水温度上升或者海水面上升引起的地震都会使它们分解并以甲烷的形式释放出来。虽然海水面升高,海底所受到的压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天然气水合物保持稳定,但是作为比二氧化碳更加厉害的大气保温气体,甲烷释放也会进一步促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和地震都与气候变化有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因为气候的变化而产生。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火山爆发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这可能使地表温度下降而减缓大气保温效应。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2009 年 08 月 20 日 15:48 人民網 - 環保頻道报道,受氣候變化影響,美國 3 個被研究得最多、有著“基准冰川”之稱的冰川正在加速縮減。政府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將進一步激發全球對海平面升高和飲用水供應短缺問題的關注。   美國地質勘探局最新公布的報告說,位於華盛頓州的南瀑布冰川、以及地處阿拉斯加的沃弗林冰川和格爾卡納冰川都顯示出“快速而持續的”后退跡象。   “它們的處境堪憂。”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埃德·約斯伯格( EdJosberger )說,“這些冰川連同全球的冰川一起都在縮減。”   多年來,科學家不斷在報告全世界范圍內冰川融化的消息,但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迄今為止最為確鑿的証據。由於這 3 個冰川所處地點的氣候和海拔不同,研究人員可通過它們來了解北美地區數千個其它冰川的狀況。   在 20 世紀初期各冰川的規模達到其最大峰值時,南瀑布冰川的體積估計為半立方公裡,約 6.54 億立方碼。到 1958 年,它的體積縮小了一半。 2004 年最后一次測量發現它又減少了一半。   “我們(的氣候)變得越來越暖和,而冰川則在縮小。”約斯伯格說。   除了因獨特或不尋常的當地條件造成的一些例外,美國數千座冰川中有超過 99% 都在縮減,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另一位科學家布魯斯·莫爾尼亞( BruceMolnia )說。   “自從研究開展以來,這 3 個冰川的質量就在不斷縮減,而在過去 15 年中,質量流失的速度更快了。”參與該項研究的地質勘探局科學家沙德·奧尼爾( ShadO'Neel )說,“擁有這樣一段長期記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利用這些記錄來檢查和驗証未來的模型。”   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部分冰川都在變小,有一些已經開始消失。過去 99 年來,蒙大拿州冰河國家公園中的冰川已經從 150 個減少到 26 個,如果當前的暖化趨勢持續下去,科學家預測,到 2030 年,這些冰川就將完全消失。他們還預計,非洲乞力馬扎羅山上聞名的積雪到 2015 年也可能消退。 http://env.people.com.cn/BIG5/9899892.html 美国发生强震的另外原因在于 2012 年起连续四年严重干旱的发生,根据耿庆国的旱震理论,美国加州的强震正在逼近。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我在 2015 年 5 月 9 日 指出,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加快。冰川湖泊水位不断增高,最终会导致许多湖泊崩堤。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尼泊尔境内的三千二百五十二个冰川和二千三百二十三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测显示,这些地区的气温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升高了整整一摄氏度。研究表明,尼泊尔境内的二十个冰川湖和不丹境内的二十四个冰川湖的水位持续上升,五至十年内,这些湖泊将会崩堤,世界其它地区的许多冰川湖也面临同样的威胁。由山岳冰川融化而成的水是河流的源头。如果全球的冰川快速融化,世界上许多河流将会干涸,可饮用水的水源将迅速减少,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就会面临严重威胁。另外,全球水位上升也将减少人类的可用土地。 http://tech.sina.com.cn/d/2008-12-18/09582665926.shtml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1 英寸约合 2.5 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 Sentinel-1A 卫星 4 月 29 日 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4 月 15 日 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 1999 年到 2008 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 1999 年到 2008 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印度洋海平面上升也能导致印度洋地壳的下降运动(见图 1 ),推动印度大陆挤压青藏高原。 重要结论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使特大地震在美洲和亚洲集中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最新结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不仅使海平面上升和山地冰川融化,最大的危害使特大地震频发,这是地壳均衡理论的必然结论。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14(4):29-37. 杨学祥 .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7(5):22-29.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 1992 ,( 4 ): 204-408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6.116 - 117,135 - 138,212.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146~158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287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 。世界地质。 1988 , 7 ( 1 ): 43-48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4):1666-1677.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0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密集超级月亮导致大震集中爆发:验证新月和满月时更易发生大地震
杨学祥 2016-12-10 06:28
密集超级月亮导致大震集中爆发:验证新月和满月时更易发生大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科学美国人 60 秒 新月和满月时更易发生大地震 2016-12-0917:22:12 科学         图 1 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比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 ——60 秒科学。我是朱莉娅 · 罗森。 有一分钟时间吗?   每两周,在出现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就会排成一条直线。这种引力组合会产生巨大的潮汐波动。但是,这种天象影响的不仅仅是海洋,同时还会拖动地壳,增加地壳对断层的压力。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使大地震更可能在这种时期发生。   这种想法并不新鲜,但是科学家很难测试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关系。比如,近几年最大的三起地震发生时,潮汐应力都很高。但是,大型地震发生次数较少,所以地震和潮汐之间的联系似乎被小型地震破坏了。   所以,研究人员分析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 1 万多次大中型地震的观察,他们发现当潮汐应力增高时,大型地震发生的比例也会增加。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表明,每一次满月或新月都会引发地震。研究结果表明的是,在出现满月或新月时,潮汐应力会增高,这会使地震级别增强的可能性增加。    “ 即使是 9 级地震,开始时也只像 1 、 2 级地震。井出哲是东京大学的地震学家,也是本次研究的负责人。他还表示: “ 所以,一开始很难辨别是大型地震还是小型地震。因为开始时很类似,但是,之后就可能演变成大型地震。这种可能性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   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可能就是潮汐。井出哲指出,地壳上发生的潮汐能引起深断裂层的微小震动。 “ 地震的断裂层是固定的,但是这种缓慢的变形解锁了一小部分的断裂,所以,不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地震发生,潮汐的微小震动可能会传播很远,从而演变成大型地震。 ”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井出哲现在正在对所有同一地质环境下发生的地震进行相似性分析,比如说消减带。也许那项研究可以确定天体是否可以引发小型地震并使其增强。 谢谢大家收听科学美国人 ——60 秒科学。我是朱莉娅 · 罗森。 http://learning.sohu.com/20161209/n475438213.shtml 超级月亮激发大震已成事实: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激发新西兰 8 级地震 大震发生由多种因素确定,潮汐组合以及超级月亮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从一种因素作统计分析,得不出科学的结论。所以,潮汐组合只是激发地震,并不能确定地震的发生,相关因素的配合非常重要。在地震活跃时期,潮汐激发作用就非常明显。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这次地震发生在 2016 年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期间。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13 日新西兰发生 8 地震,我的预测被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788.html 质疑:超级月亮与大地震有无关联性? 网友秦四清 2016-11-14 在科学网博客中指出,超级月亮是满月(或新月)与近点月同时发生的近点朔望月。这是描述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地球公转,行经近地点之时,同时又在日地联线上的专有名词。此种结合的超级月亮被认为会引发海洋、地壳和潮汐的变化,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发生风险的增加。但是,这种关联性一般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表 11950 年至 2050 年间超级月亮的发生日期 ( 根据产生原理,仅供参考 ) : 1954 年 11 月 10 日 1972 年 11 月 20 日 1974 年 1 月 8 日 1975 年 2 月 26 日 1990 年 12 月 2 日 1992 年 1 月 19 日 1993 年 3 月 8 日 2005 年 1 月 10 日 2008 年 12 月 12 日 2010 年 1 月 30 日 2011 年 3 月 19 日 2012 年 5 月 6 日 2013 年 6 月 23 日 2014 年 7 月 14 日 2014 年 8 月 11 日 2014 年 9 月 9 日 2015 年 9 月 28 日 2016 年 11 月 14 日 2018 年 1 月 2 日 2023 年 1 月 21 日 2034 年 11 月 25 日 2036 年 1 月 13 日 以上资料来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hHXc2xF1mqB4dvRUfowbqrQxJuB7kPQekkeYkclbaUgnaQ_vMbiFrCiMuXCVbm7rtHOA7QSMTDsLeXEvSeKGQRi6Zpcdh0C3p3l9hfpwEue7p4QrE5PVwfGdv7M3Pil 那么,超级月亮与大地震( M=7.0 )有无关联呢?我做了点 homework ,用宋治平的《全球地震目录》统计了下 1954~2011 年间超级月亮与地震的关系。分析时,统计超级月亮日前一天、当天、后一天的地震数据。因宋治平的目录截止到 2011.5.15 ,剩下的事儿,留给感兴趣的人士完成作业吧。 1954 年 11 月 10 日 11.9 ,蒙古 5.0 级; 11.10 ,无 5.0 级以上地震; 11.11 ,里海 5.5 1972 年 11 月 20 日 11.19 , 11.20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1.21 ,台湾 6.2 1974 年 1 月 8 日 1.7 , 1.8 , 1.9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975 年 2 月 26 日 2.25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2.26 ,北冰洋 6.0 ; 2.27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990 年 12 月 2 日 12.1~12.3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992 年 1 月 19 日 1.18~1.19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0 ,日本 6.7 1993 年 3 月 8 日 3.7~3.8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3.9 ,澳大利亚 6.1 ,南桑维奇群岛 6.3 2005 年 1 月 10 日 1.9 ,印尼 6.0 ; 1.10~1.11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2008 年 12 月 12 日 12.11 ,印尼 6.1 ; 12.12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13 ,澳大利亚 6.0 2010 年 1 月 30 日 1.29~1.30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2011 年 3 月 19 日 3.18~3.19 ,无 6.0 级以上地震发生; 3.20 ,菲律宾 6.0 容易看出,在超级月亮出现日的前后 3 天内,无 M=7.0 级地震发生,即无关联性。若没有关联性,更谈不上因果关系了。哦, 2008 年 12 月 12 日 出现了超级月亮,为何同年的 5.12 汶川大地震与之无关呐,谁能解释下? 若有童鞋感兴趣,可以统计下“满月”与大地震的关系,也会发现无显著相关性。 只要月亮在,潮汐引力一直存在,但潮汐引力不是定值,与距地球的距离有关,满月时引力增量会大些,但该增量与软流圈对流的驱动力比较,属于“九牛一毛”,可以忽略。 至于昨天新西兰 8.0 级地震,为一次 preshock 事件,发生在哪一天都是随机滴。统计这玩意,类似于玩橡皮泥,在不掌握研究对象机理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自欺欺人,但某些人仍乐此不疲,真的萌哒哒哦。常问问自己,科学素养还有没有?到哪里去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14630.html 密集超级月亮可能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网友秦四清的统计结论是一次超级月亮与 7 级以上的地震没有对应关系,是一种微观的局部观察。事实上,从宏观的整体观察出发,我们发现 密集超级月亮可能导致大震集中发生,大震发生是多次超级月亮共同激发的结果。 1950 年至 2050 年间的密集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 Supermoon )是指月球运行到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点的同时,正好是满月或者新月。 2011 年 3 月 19 日 ,月球到达 19 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 35 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 14% ,亮度增加 30% ,号称“超级月亮”。 2012 年的“超级月亮”于 5 月 6 日晚 现身夜空。 2013 年 6 月 23 日晚 19 时 12 分 ,月球与地球相距 356991 千米 ,月亮视直径角距为 33.47 分。 2013 年 7 月 23 日凌晨 2 时 16 分 ,月球、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亮最圆。 2014 年共有三次观看“超级月亮”的好时机,分别为 7 月 14 日 , 8 月 11 日 和 9 月 9 日 。 根据表 1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三个时段有超级月亮(分别为 蓝色 、 紫色 、 红色 字体)的密集发生,它们都对应大震的频发时期。 中国 1972-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根据表2, 中国1972-1976年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18次,平均每年发生3次,是中国地震活跃期,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与此对应, 1972 年 11 月 20 日 , 1974 年 1 月 8 日 , 1975 年 2 月 26 日 ,超级月亮连续发生。 表 2 中国 1972-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 2009 ) 发震 时间 震级 震中参考地名 日月大 ( 小 ) 潮 月亮赤纬角 月亮近(远)地潮 年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角度 ------------- 月 日 1972-01-047.20 台湾火烧岛东南 -- 1-1* -----------------1-6 : -0.00---------------1-22 1972-01-258.00 台湾火烧岛东海 --( 1-23* )----------1-27 : 26.8--------------- 1-22* 1972-01-257.60 台湾新港东 --------( 1-23* )----------1-27 : 26.8--------------- 1-22* 1972-04-247.30 台湾花莲南海 ------4-28------------ -4-24* : -0.00------------4-14 1973-02-067.60 四川炉霍附近 ------ 2-3*-------------2-6* : -0.00--------------2-13 1973-07-147.30 西藏亦基台错 ------7-15------------- 7-12* : -24.7--------- ( 7-13* ) 1973-09-297.70 吉林珲春东南 ------ 9-26* -----------9-25 : -0.00--------------9-21 1974-05-117.10 云南大关、永善 ----5-6------------- 5-9* : 23-----------------5-24 1974-07-057.10 新疆巴里坤东北 ---- 7-4*------------7-2* : -23----------------7-20 1974-08-117.30 新疆乌洽西南 --- ( 8-11* ) --------8-13 : 22.8---------------8-17 1975-02-047.30 辽宁海城南 ------- ( 2-3* ) --------2-6 : 22.00---------------2-26 1975-03-237.00 台湾火烧岛东 --- ( 3-21* ) ------- 3-20* : 21.6-------------3-26 1976-05-297.30 云南龙陵 ------------- 5-29* -----------5-30 : 19.9----------- ( 5-25* ) 1976-05-297.40 云南龙陵 ------------- 5-29* -----------5-30 : 19.9----------- ( 5-25* ) 1976-07-287.80 河北唐山 ------------- 7-27* -----------7-24 : 19.8--------------7-7 1976-07-287.10 河北滦县 ------------- 7-27* -----------7-24 : 19.8--------------7-7 1976-08-16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8-10------------8-20 : 19.6----------- ( 8-16* ) 1976-08-23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8-10------------ 8-20* : 19.6-------------8-28 资料来源: 张家诚,李文范。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6 。 183 , 186-188 , 404 。 韩延本(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日食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近地点和远地点数据。 乔琪源(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月相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赤纬角数据。 2004-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和超级月亮连续发生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与 2005 年 1 月 10 日 、 2008 年 12 月 12 日 、 2010 年 1 月 30 日 、 2011 年 3 月 19 日 、 2012 年 5 月 6 日 的超级月亮对应。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超级月亮连续发生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表 3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拉尼娜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2013-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2004-2018 年处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与此同时, 2012 年 5 月 6 日 、 2013 年 6 月 23 日 、 2014 年 7 月 14 日 、 2014 年 8 月 11 日 、 2014 年 9 月 9 日 、 2015 年 9 月 28 日 、 2016 年 11 月 14 日 、 2018 年 1 月 2 日 , 7 次超级月亮连续发生,这将是激发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重要天文条件。 在此期间发生的 8 级以上地震有: 表 42012-2016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8.02016-11-1319:02:58-42.53173.0510 新西兰 8.22015-09-1706:54:31-31.60-71.60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8.02015-05-3019:23:0227.90140.50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8.12015-04-2514:11:2628.2084.7020 尼泊尔 8.12014-04-0207:46:47-19.60-70.701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8.22013-05-2413:44:4954.90153.30600 鄂霍次克海 8.22012-04-1118:43:120.8092.40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62012-04-1116:38:362.3093.10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统计数据结论 表 1-4 对照,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超级月亮连续发生,对应特大地震的集中爆发。 2016-2018 年将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最危险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656.html 拉马德雷冷位相是全球地震活跃期,周期为 55 年, 2000-2035 年为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特大地震高发,周期为 9 年,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特大地震发生几率非常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 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超级月亮连续发生、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2016 年超强厄尔尼诺四大条件叠加,是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天文背景和气象条件。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95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656.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 28 ( 1 ): 58-70 。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特大地震多发生在平直断层
杨学祥 2016-11-30 06:28
特大地震多发生在平直断层 2016-11-30 02:01:03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举报 特大地震多发生在平直断层 11月25日我国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11月22日日本福岛近海7.2级地震,半个月内,我们三次被地震“刷屏”。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最新研究说,特大地震可能与断层弯曲程度相关,8.5级及以上特大地震多发生在断层上较平直的部分,而断层上的弯曲部分不太可能发生这类强度的大地震。 美国俄勒冈大学与法国尼斯·索菲娅·安蒂波利斯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长期以来,地震学界一直认为特大地震总是发生在聚合速度快、形成时间较短的地壳构造板块交界处,但2004年印度尼西亚和2011年日本的两次特大地震表明这一理论并不成立。此后,特大地震被认为可能发生在任何大型断层上。而最新研究发现,特大地震可能与断层弯曲程度存在紧密关联。 研究人员在分析全球大型俯冲板块的倾角变化后发现:特大地震常发生在断层倾角最正常或者说平直的地方。例如,1700年北美特大地震就发生在较平直的卡斯凯迪亚断层上,这一断层如果完全破裂,破裂的断层段长度可达1000公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特大地震同样如此,破裂的断层段达到1600公里。 研究人员解释说,弯曲断层的破裂阈值不均匀,一些部分不易破裂,所以破裂距离受限;相比之下,平直断层的破裂阈值更为均匀,能够允许较大区域的断层破裂同时发生。他们认为,特大地震与断层弯曲程度相关的可能性超过99%。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并不能直接用来帮助预测地震。 “我们的发现支持的是,如果所在地点没有发生过大地震的证据,而且是一个弯曲的板块,那么特大地震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昆廷·布莱泰里说。但他同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较小一些规模的地震不会发生。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地震专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彭志刚指出,这一发现和几年前加拿大地质勘探局王克林博士的研究有相似之处。王克林当时发现,近十余年来特大俯冲地震大多发生在俯冲板块比较平滑的地区。彭志刚认为,这项最新研究能够对特定地区大地震发生的长期灾害估计提供帮助。 http://news.163.com/16/1130/02/C738B7NJ000187VI.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密集超级月亮可能导致地震集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6-11-25 09:22
密集超级月亮可能导致地震集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1950 年至 2050 年间的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 Supermoon )是指月球运行到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点的同时,正好是满月或者新月。 2011 年 3 月 19 日 ,月球到达 19 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 35 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 14% ,亮度增加 30% ,号称“超级月亮”。 2012 年的“超级月亮”于 5 月 6 日晚 现身夜空。 2013 年 6 月 23 日晚 19 时 12 分 ,月球与地球相距 356991 千米 ,月亮视直径角距为 33.47 分。 2013 年 7 月 23 日凌晨 2 时 16 分 ,月球、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亮最圆。 2014 年共有三次观看“超级月亮”的好时机,分别为 7 月 14 日 , 8 月 11 日 和 9 月 9 日 。 表 11950 年至 2050 年间超级月亮的发生日期 1954 年 11 月 10 日 1972 年 11 月 20 日 1974 年 1 月 8 日 1975 年 2 月 26 日 1990 年 12 月 2 日 1992 年 1 月 19 日 1993 年 3 月 8 日 2005 年 1 月 10 日 2008 年 12 月 12 日 2010 年 1 月 30 日 2011 年 3 月 19 日 2012 年 5 月 6 日 2013 年 6 月 23 日 2014 年 7 月 14 日 2014 年 8 月 11 日 2014 年 9 月 9 日 2015 年 9 月 28 日 2016 年 11 月 14 日 2018 年 1 月 2 日 2023 年 1 月 21 日 2034 年 11 月 25 日 2036 年 1 月 13 日 注:蓝色字体为易发寒潮的超级月亮(出现在 1-3 月和 11-12 月)。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47-1976 年和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以上资料来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hHXc2xF1mqB4dvRUfowbqrQxJuB7kPQekkeYkclbaUgnaQ_vMbiFrCiMuXCVbm7rtHOA7QSMTDsLeXEvSeKGQRi6Zpcdh0C3p3l9hfpwEue7p4QrE5PVwfGdv7M3Pil 中国 1972-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根据表2, 中国1972-1976年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18次,平均每年发生3次,是中国地震活跃期。与此对应, 1972 年 11 月 20 日 , 1974 年 1 月 8 日 , 1975 年 2 月 26 日 ,超级月亮连续发生。 表 2 中国 1972-1976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 2009 ) 发震 时间 震级 震中参考地名 日月大 ( 小 ) 潮 月亮赤纬角 月亮近(远)地潮 年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角度 ------------- 月 日 1972-01-047.20 台湾火烧岛东南 -- 1-1* -----------------1-6 : -0.00---------------1-22 1972-01-258.00 台湾火烧岛东海 --( 1-23* )----------1-27 : 26.8--------------- 1-22* 1972-01-257.60 台湾新港东 --------( 1-23* )----------1-27 : 26.8--------------- 1-22* 1972-04-247.30 台湾花莲南海 ------4-28------------ -4-24* : -0.00------------4-14 1973-02-067.60 四川炉霍附近 ------ 2-3*-------------2-6* : -0.00--------------2-13 1973-07-147.30 西藏亦基台错 ------7-15------------- 7-12* : -24.7--------- ( 7-13* ) 1973-09-297.70 吉林珲春东南 ------ 9-26* -----------9-25 : -0.00--------------9-21 1974-05-117.10 云南大关、永善 ----5-6------------- 5-9* : 23-----------------5-24 1974-07-057.10 新疆巴里坤东北 ---- 7-4*------------7-2* : -23----------------7-20 1974-08-117.30 新疆乌洽西南 --- ( 8-11* ) --------8-13 : 22.8---------------8-17 1975-02-047.30 辽宁海城南 ------- ( 2-3* ) --------2-6 : 22.00---------------2-26 1975-03-237.00 台湾火烧岛东 --- ( 3-21* ) ------- 3-20* : 21.6-------------3-26 1976-05-297.30 云南龙陵 ------------- 5-29* -----------5-30 : 19.9----------- ( 5-25* ) 1976-05-297.40 云南龙陵 ------------- 5-29* -----------5-30 : 19.9----------- ( 5-25* ) 1976-07-287.80 河北唐山 ------------- 7-27* -----------7-24 : 19.8--------------7-7 1976-07-287.10 河北滦县 ------------- 7-27* -----------7-24 : 19.8--------------7-7 1976-08-16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8-10------------8-20 : 19.6----------- ( 8-16* ) 1976-08-23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8-10------------ 8-20* : 19.6-------------8-28 资料来源: 张家诚,李文范。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6 。 183 , 186-188 , 404 。 韩延本(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日食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近地点和远地点数据。 乔琪源(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月相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赤纬角数据。 2004-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和超级月亮连续发生 2004-2012 年全球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与 2005 年 1 月 10 日 、 2008 年 12 月 12 日 、 2010 年 1 月 30 日 、 2011 年 3 月 19 日 、 2012 年 5 月 6 日 的超级月亮对应。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超级月亮连续发生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表 3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2013-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2004-2018 年处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与此同时, 2012 年 5 月 6 日 、 2013 年 6 月 23 日 、 2014 年 7 月 14 日 、 2014 年 8 月 11 日 、 2014 年 9 月 9 日 、 2015 年 9 月 28 日 、 2016 年 11 月 14 日 、 2018 年 1 月 2 日 , 7 次超级月亮连续发生,这将是激发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重要天文条件。 在此期间发生的 8 级以上地震有: 表 42012-2016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8.02016-11-1319:02:58-42.53173.0510 新西兰 8.22015-09-1706:54:31-31.60-71.60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8.02015-05-3019:23:0227.90140.50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8.12015-04-2514:11:2628.2084.7020 尼泊尔 8.12014-04-0207:46:47-19.60-70.701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8.22013-05-2413:44:4954.90153.30600 鄂霍次克海 8.22012-4-1118:43:120.8092.40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62012-4-1116:38:362.3093.10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统计数据结论 表 1-4 对照,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超级月亮连续发生,对应特大地震的集中爆发。 2016-2018 年将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最危险年份。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 28 ( 1 ): 58-70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热度 4 杨学祥 2016-11-24 08:29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 没有引发海啸 2016 年 11 月 24 日 07:52:2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 没有引发海啸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本月 24 日 6 时 23 分,日本福岛县外海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据报道,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在福岛县外海,地震深度很浅。日本气象厅表示,最大震度估约是“ 5 弱 ( 日本标准 ) ”级的摇晃。 地震发生时,在福岛县的天荣村、盘城市、双叶町等地观测到震度 4 级的摇晃、茨城县高萩市也观测到震度 4 级的摇晃。东京的市中心观测到震度 2 级的摇晃。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11/24/c_1119977600.htm 福岛 7.4 级地震为东日本大地震余震 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 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7 级左右的地震。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22/c35467-28887193.html 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 14 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 0 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人民网东京 11 月 22 日 电 当地时间 22 日凌晨 5 时 59 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 7.4 级地震。据分析,此次地震为 3.11 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 我们在 2016-9-29 13:55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6.2 2016-11-14 08:34:22 -42.60 173.30 10 新西兰 8.0 2016-11-13 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6.0 2016-11-12 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7.2 2016-11-22 04:59:49 37.39 141.38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7 2016-11-2104:57:42 -31.63 -68.71 100 阿根廷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本月 24 日 6 时 23 分,日本福岛县外海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 补充: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4.2 2016-11-24 03:46:45 24.41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5 2016-11-24 03:44:30 24.40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5.7 2016-11-2317:59:58 27.21 140.01 48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我在 11 月 22 日 指出,福岛 7.4 级地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关注潮汐组合类型转变:关注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14 日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预测被证实: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中新网 11 月 13 日 电 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11 月 13 日 19 时 02 分 在新西兰 ( 南纬 42.53 度,东经 173.05 度 ) 发生 8.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 http://news.sina.com.cn/c/2016-11-13/doc-ifxxsmuu5539563.shtml 我的预测被证实。 中新网 11 月 22 日 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 22 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 7.3 的强烈地震。 关注 17-21 日潮汐组合。 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074.html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 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并不具有随机分布特征,以此标准划分可以得到反映地震趋势的活跃期和间歇期。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我们在 2005 年就作出了准确的预测。 我们在 2005 年撰文指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海洋强震海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 2004 年以后, 8.5 级以上地震强烈 。 我们在 2006 年撰文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04-2005 年已经发生了 2 次,今后还将多次发生 。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表 1 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抓住关键特征才能准确预测。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得到 5 次大震验证。 地震发生的随机理论是不作为理论,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地震发生的本质规律:起伏变化无处不在,稳恒不变难以持久。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表 2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海岛或半岛大震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 2004-2012 年(见表 2 )。 特大地震与潮汐组合类型转换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 14 天( 13.6 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 0 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 4 次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7.90587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强)。 2005 年 3 月 28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5 年 3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北纬 0.00050 。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07 年 9 月 12 日 8.5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7 年 9 月 11 日为日月大潮, 9 月 12 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南纬 0.00021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12 年 4 月 11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2 年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4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南纬 21.81396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第二次和第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第四次与第一次的月亮赤纬角都是极大值,潮汐强度相位相反,是对后两次调整地震的反调整。 阿拉斯加连续 3 次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 可以对比的资料是,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后两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与第一次位相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反向激发),第二次地震是主震(过度调整),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57 年 3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0.66481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1964 年 3 月 27 日 发生 9.2 级地震天文条件: 1964 年 3 月 28 日 为日月大潮,当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8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1965 年 2 月 4 日 发生 8.7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65 年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4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日本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 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 我们在 2012 年 5 月 4 日 指出,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事实上, 中新网 11 月 22 日 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 22 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 7.3 的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现已针对东北部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包括数年前发生严重核灾的福岛县。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 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7 级左右的地震。 我在 11 月多次指出,关注 24-29 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227.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相关报道 福岛 7.4 级地震为东日本大地震余震 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 2016 年 11 月 22 日 10:54 来源:人民网 - 日本频道分享到: 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在记者会上说明海啸抵达情况(图片:朝日新闻) 人民网东京 11 月 22 日 电 当地时间 22 日凌晨 5 时 59 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 7.4 级地震。据分析,此次地震为 3.11 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 上午 6 时左右,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海啸警报,预计从东北地区到关东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将出现最高约 3 米 的海啸。上午 8 时 3 分宫城县仙台港观测到高约 1.4 米 的海啸,高出海啸警报的预测标准( 1 米 )。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7 级左右的地震。(编译:张丽娅 审稿:王晓霞) ( 责编:张丽娅、张靖 )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22/c35467-2888719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6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百年地震记录的启示: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特征
热度 1 杨学祥 2016-11-23 05:05
百年地震记录的启示: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 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并不具有随机分布特征,以此标准划分可以得到反映地震趋势的活跃期和间歇期。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我们在 2005 年就作出了准确的预测。 我们在 2005 年撰文指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海洋强震海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 2004 年以后, 8.5 级以上地震强烈 。 我们在 2006 年撰文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04-2005 年已经发生了 2 次,今后还将多次发生 。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表 1 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 表 1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抓住关键特征才能准确预测。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得到 5 次大震验证。 地震发生的随机理论是不作为理论,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地震发生的本质规律:起伏变化无处不在,稳恒不变难以持久。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 表 2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海岛或半岛大震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 2004-2012 年(见表 2 )。 特大地震与潮汐组合类型转换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 14 天( 13.6 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 0 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 4 次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7.90587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强)。 2005 年 3 月 28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5 年 3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北纬 0.00050 。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07 年 9 月 12 日 8.5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7 年 9 月 11 日为日月大潮, 9 月 12 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南纬 0.00021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12 年 4 月 11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2 年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4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南纬 21.81396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第二次和第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第四次与第一次的月亮赤纬角都是极大值,潮汐强度相位相反,是对后两次调整地震的反调整。 阿拉斯加连续 3 次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 可以对比的资料是,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后两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与第一次位相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反向激发),第二次地震是主震(过度调整),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57 年 3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0.66481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1964 年 3 月 27 日 发生 9.2 级地震天文条件: 1964 年 3 月 28 日 为日月大潮,当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8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1965 年 2 月 4 日 发生 8.7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65 年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4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日本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 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 我们在 2012 年 5 月 4 日 指出,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事实上, 中新网 11 月 22 日 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 22 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 7.3 的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现已针对东北部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包括数年前发生严重核灾的福岛县。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4 度 ,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 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7 级左右的地震。 关注 24-29 日潮汐组合。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福岛 7.4 级地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关注潮汐组合类型转变 已有 411 次阅读 2016-11-2212:51 福岛 7.4 级地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关注潮汐组合类型转变 杨学祥 福岛 7.4 级地震为东日本大地震余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7 级左右的地震。 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 14 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 0 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人民网东京 11 月 22 日 电当地时间 22 日凌晨 5 时 59 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 7.4 级地震。据分析,此次地震为 3.11 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 我们在 2016-9-2913:55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6.22016-11-1408:34:22-42.60173.3010 新西兰 8.02016-11-1319:02:58-42.53173.0510 新西兰 6.02016-11-1205:43:0238.50141.58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7.22016-11-2204:59:4937.39141.38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72016-11-2104:57:42-31.63-68.71100 阿根廷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关注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 14 日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预测被证实: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中新网 11 月 13 日 电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11 月 13 日 19 时 02 分 在新西兰 ( 南纬 42.53 度,东经 173.05 度 ) 发生 8.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 http://news.sina.com.cn/c/2016-11-13/doc-ifxxsmuu5539563.shtml 我的预测被证实。 中新网 11 月 22 日 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 22 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 7.3 的强烈地震。 关注 17-21 日潮汐组合。 关注 11-12 月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0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印尼苏门答腊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的潮汐特征 已有 1826 次阅读 2012-5-412:27|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印尼 苏门答腊 地震 推荐到群组 印尼苏门答腊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的潮汐特征 杨学祥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7.90587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强)。 2005 年 3 月 28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5 年 3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北纬 0.00050 。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07 年 9 月 12 日 8.5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07 年 9 月 11 日为日月大潮, 9 月 12 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南纬 0.00021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12 年 4 月 11 日 8.6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2 年 4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4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南纬 21.81396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第二次和第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第四次与第一次的月亮赤纬角都是极大值,潮汐强度相位相反,是对后两次调整地震的反调整。 可以对比的资料是,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后两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与第一次位相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反向激发),第二次地震是主震(过度调整),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57 年 3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 20.66481 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1964 年 3 月 27 日 发生 9.2 级地震天文条件: 1964 年 3 月 28 日 为日月大潮,当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8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1965 年 2 月 4 日 发生 8.7 级地震的天文条件: 1965 年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54 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天文条件: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 我们在 2012 年 5 月 4 日 指出,日本下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我们在 2016 年 3 月 19 日 指出,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在 2010-2011 年强拉尼娜事件之中,必须关注 2015-2016 年极强厄尔尼诺和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的拉尼娜对日本大震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3572.html 2011 年 3 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已有 4272 次阅读 2011-2-2011:38| 个人分类 : 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倒春寒 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1 年 3 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 年 1-5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1 年 3 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 A : 2011 年 3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7 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 35% 。 潮汐组合 B :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 C : 3 月 1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8 度, 20 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 21 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3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25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23.71727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478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12日至13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预计14日下降
杨学祥 2016-11-14 08:55
12 日至 13 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预计 14 日下降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 2016 年 9 月 29 日 指出 ;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81063 度, 11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 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 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受 11-14 日潮汐组合影响,拉尼娜将会增强,进入新的谷值。目前看来,由于冷空气活动不强,拉尼娜增强的增速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配合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使拉尼娜增强的速度低于预期 2016 年 11 月 12 日 00 时拉尼娜指数为 -0.625 ,比 11 月 11 日 00 时的 -0.683 增加 0.058 ,加速变大,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2 日再现更高峰值( -0.625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2016 年 11 月 13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7 ,比 11 月 12 日 00 时 的 -0.625 增加 0.038 ,加速变小,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7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6 年 11 月 13 日 06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6 ,比 11 月 13 日 00 时 的 -0.587 增加 0.001 ,加速变小,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6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2016 年 11 月 13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9 ,比 11 月 12 日 06 时 的 -0.586 减少 0.003 ,加速变减速,呈波动变化。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6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图 1 2016 年 11 月 12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625 ,比 11 月 11 日 00 时 的 -0.683 增加 0.058 ,加速变大,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2 日再现更高峰值( -0.625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图 2 2016 年 11 月 13 日 00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7 ,比 11 月 12 日 00 时 的 -0.625 增加 0.038 ,加速变小,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7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图 3 2016 年 11 月 13 日 06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6 ,比 11 月 13 日 00 时 的 -0.587 增加 0.001 ,加速变小,形成更高峰值。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6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图 4 2016 年 11 月 13 日 12 时 拉尼娜指数为 -0.589 ,比 11 月 12 日 06 时 的 -0.586 减少 0.003 ,加速变减速,呈波动变化。 11 月 7 日 进入峰值( -0.643 ), 9 日出现次峰值( -0.664 ), 13 日再现更高峰值( -0.586 )。冷空气活动不强导致雾霾高发,拉尼娜停滞。 14 日后冷空气活动强度非常关键。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将导致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最新的研究认为: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15-17 日潮汐组合相似,没有引发显著的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谷值,但可作为前期的能量积累。 13 日形成拉尼娜指数的新峰值( -0.586 )。 11 月 17-21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1-23 日潮汐组合相似,引发雾霾高潮和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11 月 24-29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相似,引发显著的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谷值。 12 日至 13 日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峰值 导致雾霾高发 山东多城遭雾霾袭击 4 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2016-11-13 15:11:07 原标题:山东多城遭雾霾袭击 4 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 图 ) 2 中央气象台图   中新社济南 11 月 13 日 电 ( 记者 李欣 ) 山东省 13 日同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除东部沿海外全部遭“霾伏”, 17 地市无一城市空气质量达优。德州、济宁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济南、临沂启动蓝色预警。 山东省气象局 13 日 5 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鲁西北西部、鲁南和鲁中部分地区出现中度以上霾天气;鲁西北地区、鲁中北部、鲁西南和半岛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低于 200 米 的强浓雾,局部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 50 米 的特强浓雾。截至记者发稿时,山东共有 47 个雾霾预警同时发布,预计 13 日白天至夜间雾霾地区中度以上霾天气仍将持续。 13 日中午 12 时,山东省会济南空气污染指数为 250 ,达到重度污染。济南今年首次启动了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化工、钢铁、水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儿童、老年人和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德州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石化、造纸等大气重污染行业实施限排措施,辖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30% 以上;城市建成区内的非集中供热燃煤工业锅炉在日常运行的基础上限产 30% 以上。 记者在济南街头看到,城市主干道加大了洒水降尘频次,路上行人也基本都戴口罩出行,路上车辆大都开启雾灯行驶,目测能见度不足 1 千米 。居住在高层建筑的济南网友纷纷在朋友圈“秀”出如在平流雾“仙境”中的小区。 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雾霾天气成因主要是近期山东气温普遍在 15 摄氏度 左右,空气静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又加之山东逐步进入供暖季。 根据山东省高速实时路况信息显示,因雾霾天气影响,山东境内的沈海高速、日兰高速、京沪高速、青银高速等十余条高速路的近百个收费口封闭。 山东省环保厅发布称,预计德州和枣庄将出现严重污染;济南、济宁、菏泽三地将出现重度污染;聊城将出现轻度污染。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根廷发生里氏6.2级地震:关注超级月亮激发地震
杨学祥 2016-11-14 06:53
阿根廷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关注超级月亮激发地震 杨学祥 阿根廷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 暂无伤亡报告 2016 年 11 月 13 日 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11 月 13 日 电 据外媒报道,在新西兰 13 日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后,南美洲国家阿根廷西北部同日也发生有感地震,震级里氏 6.2 级,震源深度 100 千米。 目前暂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3/50249799_0.shtml 14 日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预测被证实 当地时间 2016 年 10 月 30 日 上午 7 时 40 分 ( 北京时间 30 日 14 时 40 分 ) 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 6.5 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 6.5 — 7.5 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我在 11 月 11 日 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 11 月 11-14 日潮汐组合与 10 月 28-31 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 35% ),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 2016 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是 1948 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 年 11 月 14 日 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我的预测被证实,地震规模小于预期。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 2015 年 7 月 4 日 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对应关系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8.0 2016-11-13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2.9 2016-11-1221:30:22 33.18 120.82 15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有感) 3.2 2016-11-1220:39:38 40.16 76.17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4.7 2016-11-1206:25:31 24.11 122.43 21 台湾花莲县海域 6.0 2016-11-12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0 2016-11-1119:23:45 36.81 77.23 104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6 2016-11-1117:22:51 47.38 87.64 5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 3.4 2016-11-0814:42:58 36.50 79.94 12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4.5 2016-11-0719:56:26 23.01 121.39 18 台湾台东县海域 3.0 2016-11-0620:55:04 36.15 77.96 91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3 2016-11-0618:17:13 37.59 78.89 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2 2016-11-0609:36:33 23.08 100.95 5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3.1 2016-11-0604:11:39 33.87 94.26 9 青海玉树州治多县 3.4 2016-11-0406:08:01 32.16 104.63 14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2 2016-11-0403:41:08 37.63 113.60 5 山西晋中市昔阳县 4.0 2016-11-0323:54:10 41.73 88.54 7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 2.0 2016-11-0319:43:40 39.88 115.77 0 北京房山区 ( 爆破 ) 3.4 2016-11-0218:46:44 38.26 73.81 154 塔吉克斯坦 3.9 2016-10-3121:25:53 34.99 86.10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http://www.ceic.ac.cn/ 我们在 2016-9-29 13:55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1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 11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73690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B : 11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147 度。 11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D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4 度,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111-114,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逐渐被接受的发现: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21 14:59
逐渐被接受的发现: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本科学家 : 大地震或与月球引力有关 探索者 2016-09-1416:50:52     月球引力或导致 311 大地震等强震发生。    (神秘的地球 uux.cn 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小组于近日在英国杂志《自然地球科学》( NatureGeoscience )发表研究成果,指出当月球引力作用较强时,便容易发生像日本 311 大地震的强震。专家相信,是次发现能更准确预测地震。   东京大学教授井出哲等人研究了过往 20 年发生的黎克特制 5.5 级以上地震,并分析了以两周为变化周期,结果发现黎克特制 8.2 级以上的 12 次大地震中,其中 9 次是发生在月球引力作用较强的时间内,如 2004 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及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 研究团队表示,月球引力除了会造成潮汐应力外,还会让地面压力产生变化。当地面压力不断增强时,便会导致小块岩石破裂,并导致大地震发生。不过,研究团队发现,黎克特制 5.5 级地震虽然亦会因潮汐应力的强弱而时有发生,但关系并不明显。 http://mt.sohu.com/20160914/n468439579.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天文学不只是观赏科学 已有 1183 次阅读 2015-2-2206:42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天文学不只是观赏科学 杨学祥 据新华社电作为农历乙未羊年值得关注的天象之一,年度最大最圆月亮(也称“超级月亮”)将在 9 月 28 日 现身天宇,巧合的是,它将与“中秋圆月”上演“喜相逢”,届时,我国公众可欣赏到一轮“别样”的圆月。   据了解,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转过程中,其距离地球时远时近,最近时约 35 万公里,最远时约 40 万公里,两者相差约 5 万公里 ,因此,从地球上望去就有了“大月亮”和“小月亮”之分,两者直径相差八分之一。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月亮每经历 14 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 14 个“朔望月”,合计 413.4 天),就达到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因此,“最大最圆月”大多数年头都会有,最近两次分别是 2013 年 6 月 23 日 和 2014 年 8 月 11 日 。 每每“超级月亮”现身天宇,总有些人将其与地震、火山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甚至人的情绪失控等联系在一起。对此,史志成再次表示,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公众千万不要被误导。 http://news.sina.com.cn/s/2015-02-22/013931536533.shtml 中国的部分天文学家把天文学当成观赏科学,否认潮汐对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的激发作用,这不是科学,而是对跨学科知识领域无知。 事实上,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已成为常识。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 在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 16 时 32 分发生 6.1 级余震。昨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 “最大最圆月”大多数年头都会有,最近两次分别是 2013 年 6 月 23 日 和 2014 年 8 月 11 日 。它们也与地震活动对应: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5 级 2013-06-2506:04:1310.7-42.610 中大西洋海岭北部 6.0 级 2014-08-1011:43:1541.2142.21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 年 10 月,中国报刊大肆宣传美国学者的创新观点: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 。实际上, 2004 年 7 月,我们在 SCI 检索的《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据《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21 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地球上的潮汐可能会引发地震。该文章将刊登在 11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事天文和地震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其责任是找出自然的规律性,并用于地震预测和预防。 关注潮汐组合的预警作用。 揭秘天体潮汐力与地球大地震之间的触发机制 腾讯科学 2013 年 04 月 23 日 07:21 虽然地震的触发机制由多种因素控制,但月球引潮力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当引潮力水平分量沿着断层滑动方向时,可进一步触发地震形成,此外,还存在 8.85 年和 18.61 年的地震轮回周期。 腾讯 科学 讯( Everett )地震的形成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天体物理学上看,太阳系其他天体产生的引力可作用于地球,即天文潮汐,相比较于其他行星而言,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较大,有研究表明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的变化存在关系。从表面上看,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转向心力、地幔热液对流作用下发生了运动,但实质上板块运动与天体引潮力、太阳黑子活动等事件存在关联,在这些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引发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导致地震的发生。 月球可能是浅源地震的重要作用因素之一 日月系是对地球产生最大天体引潮力的天体,有研究统计发现,当满月和新月时,浅源地震的频率出现增加。 对地球产生作用最大的天体引潮力来自月球和太阳,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上,月球引潮力大约是太阳引潮力的 2.2 倍左右,至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产生的引潮力几乎可忽略不计,即便八大行星连成线产生的引潮力只有日月系引潮力的 26000 分之一,相差多个数量级。从国内外的多个研究结果可知,科学家们对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十分感兴趣,认为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比如意大利亚平宁山脉 (Apennines) 地震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频率随着半日潮东西分量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在不同构造带上发生的地震与引潮力东西向的水平分量存在相关性,可以认为由天体引潮力触发地震的诱因是水平分量。 当板块边缘或者断裂带的构造应力逐渐积累增大,并处于临界状态时,天体潮汐力对地震的触发机制就显得尤为明显。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处于临界状态的构造应力非常容易受到潮汐应力的干扰,当后者超过前者两个数量级时,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并形成地震。在对中国 70 多个断层面强震的调查显示,当潮汐剪应力沿着断层错动方向作用时,可触发地震形成,潮汐剪应力对前缘斜滑型地震和走滑型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发作用。 由于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使得科学家们开始探讨月相与地震之间是否存在规律,传统经验认为朔望时引潮力对地壳浅源地震的发生概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在满月和新月时分,太阳、月球和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叠加的合力将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认为满月和新月时段对地震的触发深度为 5 公里 至 20 公里 ,在小于 5 公里 时触发作用较为明显。由于引潮力的叠加在地球上不同位置作用的大小不同,因此科学家发现满月和新月时段触发的地震存在区域性特点,即在北纬 24 °以南区域所受的月相变化引潮力最大,比如 1971 年长江口 4.9 级地震、 1979 年溧阳 6.0 级地震等,显然满月和新月时段引潮力对浅源地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日本科学家发现 1989 年三陆近海地震与月球位置有关,尤其集中在月球通过子午线后的 1 至 2 个小时,地震与月龄、月球时角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科学家的关注。事实上,地震与天体运行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二体轨道方程等理论,较大的地震与引潮力绝对值分布存在相关性,一般发生在日月天顶距 0 °和 180 °附近,小地震则主要集中在日月天顶距 60 °和 120 °附近。当前对地震与引潮力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两个方向上,统计潮汐周期与地震发生时间、研究断层滑动与潮汐剪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月球运动周期与发震时间的统计规律。 有研究表明,月球处于两个周期运动时可触发地震,其分别为 8.85 年和 18.61 年,通过对易震时间的统计,科学家发现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叠加周期会出现更加频繁的地震,其强度和频度都明显增强,有可能增加全球发生 8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这两个神秘的周期也被称为地震轮回。由于 18.61 地震轮回周期的存在,导致在大约 10 至 30 年间会出现一个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比如喜马拉雅与周边区域从 1900 年至今发生 13 次 7.6 级以上强震都处于活跃期内、勘察加至日本东北部地区 100 年间发生了 22 次 7.7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 次发生于活跃期内,浅源型地震则更容易受到这两个地震周期的影响。 由 18.61 年轮回周期导致的地震深浅存在差异,比如在东南太平洋中源和深源大地震与这个周期存在明显关联,而西北太平洋地区就与这个周期并没有太明显的联系,其原因是发生地震区域是否存在俯冲带等明显易导致地震发生的构造。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到 2000 年间全球板块交界处地震情况,发现 1923 次 5.5 级以上地震与月球引潮力存在关联,当引潮力水平分量沿着断层滑动方向时,可进一步触发地震的发生。 在 2004 年苏门答腊岛发生 9.0 级地震被认为受到天体引潮力的作用,后者对处于临界状态断裂带产生的附加作用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因素。天体引潮力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定是因果关系,在不同纬度上可存在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不同断层类型也有促滑的临界状态,单一的大地震案例并不能用天体潮汐进行分析,在不考虑断层运行方向、纬度位置等条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地震与日月潮汐力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中综合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天体潮汐力与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http://tech.qq.com/a/20130423/000034.htm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8-8-2 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 杨学祥 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 16 时 32 分发生 6.1 级余震。昨晚,央视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 实际上,在记者的资料中,日全食这一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出现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巧合”。当时,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这一时候,正好太阳、地球、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因此,记者联系南京天文专家王思潮研究员,他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个“一定关系”不是太明显,如果说是日全食引发地震,那也是无稽之谈。他说,因为天文对地震只起“触发”作用,地震是否发生主要还是取决于地球的内部。王思潮告诉记者,太阳对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会出现潮起潮落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讲,日全食与地震并无直接联系。他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月球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只起到“触发”作用,这好比一个身体很弱的人,被一个一两岁小孩稍微碰了一下,就倒地了。因此,某地本来就快要发生地震,可能在朔望月时,被月亮的引潮力“推了一把” 。 在国内外科学界,潮汐“触发”或“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天文和地震研究者的认可,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把激发地震的天文条件作为预测的一个因素,而天文条件是可以预先测定或计算的。 两个月前天文专家王思潮指出,月球的运动与地球上的江、海潮汐有关,特别是月球上、下弦前后或满月前后,江、海潮汐都比较强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农历四月初八,当天恰为月球上弦时刻,但这并不能得出两者有关联的结论。 王思潮介绍,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而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却有8次之多;发生在其他时间的大地震也有3次,包括1999年我国台湾“9•21”大地震(日期是农历十二)。因此,无法说明大地震与月球上、下弦时刻有关 。 王思潮是一个诚实的天文学家,我们毫不怀疑他给出的统计数据。 在 16 次大地震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之多。上、下弦前后是潮汐极小值,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是潮汐的极大值。 16 次大地震有 13 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恰恰说明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提出的反面证据却证明了正面的结论,这可以也叫做反证法吧 。 王思潮说,地震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天体的运动会影响到地壳的运动,因此,网上流传的这一信息缺乏事实和科学作为依据 。 作为天文学,王思潮先生是专家;作为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王先生并不内行,只能算一个初学者。 2004 年 10 月,中国报刊大肆宣传美国学者的创新观点:猛烈的潮汐可能引发地震 。实际上, 2004 年 7 月,我们在 SCI 检索的《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据《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21 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地球上的潮汐可能会引发地震。该文章将刊登在 11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日食和月食是潮汐强度最大的自然现象,并且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强潮汐、月食和日食不会引发地震,因此,每次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并不一定对应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在地震活动能量即将造成地震发生的条件下,强潮汐、月食和日食就可以激发地震的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日月大潮激发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 8 月 1 日 日食激发四川平武余震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巧合”来掩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事天文和地震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其责任是找出自然的规律性,并用于地震预测和预防。 公开认同“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一定关系”是地震预测的一大进步,应该重视潮汐、月食和日食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690.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9401.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2-5-514:23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统计数据表明,潮差是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2 .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2 。出现频率为 11/30 ,大于 1/3 。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9 。出现频率为 3/20 ,小于 1/6 。两者合计 31/60 ,大于 1/2 ,排在第一位。 3 .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距月亮远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两者合计 7/15 ,排在第二位。 4 .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排在第三位。(与日月小潮合计 35 次,占 7/12 ,仍为第一位)。 5 . 60 次地震中有 1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日月小潮)时差不超过 3 天,占 17/60 ,排在第四位。 6 .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3 。出现频率为 1/20 。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 19/20 ,即 95%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的作用大于日月大潮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几乎相同。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去年日本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部门请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有的月亮在近地点的时候与地球的距离,跟地震资料进行过相关性分析。事实证明,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http://www.cnr.cn/allnews/201205/t20120503_509549176.html 这样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球受到潮汐引力的大小也没有相关性: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小潮叠加的潮汐强度并不比月亮远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强度大,除非我们设定去除太阳潮的影响来单纯考察月亮潮的变化。 人们往往忽视微力叠加的作用。从表 1 中可以看到,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可形成最强潮汐,并对特大地震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20 世纪所有 4 场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952 年在堪察加, 1957 年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1960 年在智利, 1964 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大约每 4 年一次。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各在 1957 年 7 月、 1961 年 9 月和 1965 年 6 月。而这三个年份都在当年的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这 3 年中的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而在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这两次强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 4 次 9 级大震具有 4 年准周期 ,发生在 1947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5 年, 2004 年的 9 级大震发生在 2000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4 年, 3-4 年后分别发生了 1955 和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两组数据再现了 PDO 冷位相、 9 级大震和低温事件相互关系的可重复性。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见:对话杨学祥—— 4 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 http://roll.sohu.com/20120504/n342302219.shtml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20504/lnrb969231.html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见表 1 ),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震级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10620.829823sE 195212620.1301227ssE ,特大地震 9.0 19531177.03301530sE 195411017.86519519wwL 195510616.813824sL 195612620.8141327ssL 19571176.317116ssE ,特大地震 9.1 19581097.7206200E 19591064.6279250 196012617.8281428s 特大地震 9.5 19611177.01217sss 196210821.93621s 196310416.29251025wwwE 19641269.3121415290E-L ,特大地震 9.2 19651178.515317sssL-E 196610818.317721ssE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31246.622318www 20041203.429227s 200511018.111025sss 特大地震 9.1 20061026.8331( 上年 12 月 )sE 200712220.641930L 200811916.5128220 200911018.815262611ss 20101024.618151151ss 特大地震 L8.8 20111228.11904420s 特大地震 L9.0 2012118923www 20131101227sL ? 201410211631ss 特大地震 L ? 2015122520sE? 2016115? (据 gdufo ) 1024wwL ? 20171101228sL? 201810221731sss 特大地震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最强潮汐附近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下两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 年和 2018 年,其最强潮汐组合非常明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6278.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本州东南发生6.2级地震:关注9月地震高潮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21 05:30
日本本州东南发生 6.2 级地震:关注 9 月地震高潮 日本本州东南发生 6.2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 2016-09-21 02:56:00 地震局网站 分享 参与 # 地震快讯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9 月 21 日 00 时 21 分在日本本州东南(北纬 30.58 度,东经 142.26 度)发生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9/9465498.html 美国地质勘探局:印尼 ABEPURA 省西北偏西 214 公里 处发生 5.4 级地震 2016 年 09 月 20 日 22:48 FX168   美国地质勘探局:印尼 ABEPURA 省西北偏西 214 公里 处发生 5.4 级地震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datafx/2016-09-20/doc-ifxvykwk5292480.shtml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6-09-2100:21:15 30.58 142.26 10 日本本州东南 4.8 2016-09-2015:18:12 49.82 88.02 6 俄罗斯 3.6 2016-09-2012:26:21 31.30 96.82 8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 2.6 2016-09-2010:53:14 44.90 81.05 14 新疆博尔塔拉州温泉县(有感) 4.0 2016-09-2005:11:19 29.23 97.96 6 西藏昌都市左贡县 3.6 2016-09-1901:14:14 27.88 85.73 7 尼泊尔 2.9 2016-09-1720:32:55 38.00 109.51 0 陕西榆林市横山县 ( 塌陷 ) 3.6 2016-09-1717:00:08 43.88 87.00 24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 3.4 2016-09-1714:06:30 42.20 84.88 36 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县 3.3 2016-09-1711:42:23 26.11 99.60 10 云南大理州洱源县 4.1 2016-09-1709:52:20 23.64 108.95 5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3.0 2016-09-1701:22:13 39.46 73.30 15 吉尔吉斯斯坦 2.8 2016-09-1616:44:19 39.00 110.30 0 陕西榆林市神木县 ( 塌陷 ) 3.0 2016-09-1605:19:48 43.32 81.89 15 新疆伊犁州巩留县 3.0 2016-09-1421:15:44 43.74 89.98 6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 2.9 2016-09-1413:12:19 34.53 109.28 9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有感) 5.8 2016-09-1409:58:30 7.20 -76.20 10 哥伦比亚 3.0 2016-09-1408:41:55 40.55 105.46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0 2016-09-1322:18:04 42.28 87.74 11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2.9 2016-09-1319:16:39 39.11 106.09 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爆破) 3.2 2016-09-1212:57:41 36.28 77.99 9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5 2016-09-1018:19:15 39.69 118.35 6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有感) 4.0 2016-09-1018:09:37 39.69 118.32 10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3.7 2016-09-1010:44:50 28.11 104.83 13 四川宜宾市珙县 3.6 2016-09-1000:54:11 22.17 122.19 34 台东县海域 5.0 2016-09-0908:30:00 41.40 129.10 0 朝鲜(疑爆) 6.1 2016-09-0905:46:20 -54.65 158.60 10 麦夸里岛地区 2.8 2016-09-0804:23:18 41.87 123.95 0 辽宁抚顺市顺城区(矿震) 6.1 2016-09-0606:54:06 54.60 168.33 10 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3.1 2016-09-0604:45:56 22.66 112.15 13 广东云浮市新兴县 3.1 2016-09-0407:31:53 40.34 77.25 11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2 2016-09-0407:10:49 40.39 77.20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0 2016-09-0302:43:36 41.64 79.05 16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3.4 2016-09-0222:30:57 28.58 94.91 7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6.9 2016-09-0200:37:59 -37.40 179.10 30 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 4.4 2016-09-0100:28:53 24.47 122.20 20 台湾宜兰县海域 4.6 2016-08-3117:25:01 34.31 86.28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3.6 2016-08-3117:07:11 34.28 86.34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6.7 2016-08-3111:11:36 -3.69 152.78 490 新爱尔兰地区 3.1 2016-08-3105:59:37 40.50 105.42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9 2016-08-2912:29:59 -0.10 -17.80 10 阿森松岛以北海域 3.7 2016-08-2812:50:32 36.81 77.14 93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6-08-2715:50:34 39.69 118.38 10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3.6 2016-08-2605:26:31 40.57 105.07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5.9 2016-08-2601:04:42 30.50 137.96 460 日本本州东南 5.9 2016-08-2421:48:45 -2.89 100.10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9 2016-08-2418:34:54 21.00 94.67 90 缅甸 6.1 2016-08-2409:36:33 42.70 13.10 10 意大利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 D : 8 月 2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45502 度, 8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510.html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9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9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9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9 月 18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190.html 日本大震可能连续发生 我们在 2011 年 3 月 22i 日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3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11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的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按照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6582.html 我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109.html 表 1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8 1920-12-16 中国甘肃海原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研究表明满月或引发大型地震等灾难
杨学祥 2016-9-15 13:20
新研究表明满月或引发大型地震等灾难 腾讯太空 2016年09月14日07:27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满月出现的时候可能引发地球上最大的地震事件,当时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满月现象或将导致地球出现大型地震事件,当时,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形成更高的潮汐。 腾讯科学 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地球上存在一些最具破坏性和不可预知的力量,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可能与满月有关。 这项最新研究认为,当来自月球和太阳的潮汐引力最大时,将引发断裂带出现滑动。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家近期研究显示,历史上最大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都伴随着出现最高的潮汐压力。其中包括:导致23万人丧生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及2010年智利海啸。 同时,他们发现满月现象与2011年日本海啸灾难也有关系,当时这场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日本东海岸多个城市被毁,死亡人数达到15800人,失踪人数大约3300人。科学家指出,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断裂带出现巨大破坏,从而引发大型地震事件。 该项研究负责人、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家Satoshi Ide教授指出,这项发现可用于研制预测大型地震的更好方案。每天全球各地会出现许多小型地震,较小的断裂带破坏最终将酿成一场较大的地震。 地球断裂带开始破裂能否最终引发一场地震,是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的问题。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出现破坏的断裂带有助于评估地震等级。地震区域的潮汐应力状况可用于提高地震预测的概率性,尤其是大型地震事件。 潮汐引力是地球轨道在太阳系运行时产生的引力牵引作用力,月球引力导致地球表面海洋膨胀和松懈,从而形成潮汐。在满月的时候,月球、地球和太阳排列成一线,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将形成最大的潮汐,叫做“大潮”。 类似的大潮现象也出现在新月,当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也是排列成一线,与满月不同的是,新月是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在满月和新月出现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引力叠加在一起,导致地球海洋膨胀幅度更大,形成更高的潮汐。长期以来,地质学家认为类似的压力作用也出现在地壳岩石层,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任何相关证据。(悠悠/编译) http://tech.qq.com/a/20160914/01010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 2016-9-14 13:55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日本研究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 2016年09月14日 13:27:3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东京9月14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大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震级较高的地震更易在月球引力较强时发生。   东京大学地震物理学教授井出哲等人对20年来全球发生的5.5级以上地震和当时的潮汐情况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12次8.2级以上地震中,有10次是发生在海水高潮前后,也就是月球引力较强时期。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都显示出这样的关联性。   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月球引力可引起海水水位变化,同样也会对地壳压力产生影响,潮位每变化1米海底压强大约会变动10千帕。虽然这种变化与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非常微弱,但可能成为了促成大地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http://japan.xinhuanet.com/2016-09/14/c_135686947.htm NATURE | NEWS Sharing Print Email Share/bookmark Moon’s pull can trigger big earthquakes Geologic strain of tides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could increase magnitude of tremors. Alexandra Witze 12 September 2016 Article toolsRights Permissions Joe Raedle/Getty Images The seaside town of Pelluhue, Chile, in 2010 after a magnitude 8.8 earthquake and the resulting tsunami. Big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ones that devastated Chile in 2010 and Japan in 2011,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 the two times each month when tidal stresses are highest. Earth’s tides, which are caused by a gravitational tug-of-war involving the Moon and the Sun, put extra strain on geological faults. Seismologists have tried for decade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at stress could trigger quakes. They generally agree that the ocean’s twice-daily high tides can affect tiny, slow-motion tremors in certain places, including California’s San Andreas fault1 and the Cascadia region2 of the North American west coast. Related stories Chinese data hint at trigger for fatal quake Hurricane may have triggered earthquake aftershocks Floods linked to San Andreas quakes More related stories But a new study, published on 12 September in Nature Geoscience3, looks at much larger patterns involving the twice-monthly tides that occur during full and new moons. It finds that the fraction of high magnitude earthquakes goes up globally as tidal stresses rise. Satoshi Ide, a seism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his colleagues investigated three separate earthquake records covering Japan, California and the entire globe. For the 15 days leading up to each quake, the scientists assigned a number representing the relative tidal stress on that day, with 15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They found that large quakes such as those that hit Chile and Tohoku-Oki occurred near the time of maximum tidal strain — or during new and full moons when the Sun, Moon and Earth align. For more than 10,000 earthquakes of around magnitude 5.5, the researchers found, an earthquake that began during a time of high tidal stress was more likely to grow to magnitude 8 or above. Breaking point The Asahi Shimbun via Getty Images A lone pine tree that survived the 2011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n Japan. “This is a very innovative way to address this long-debated issue,” says Honn Kao, a seismologist at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and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in Sidney. “It gives us some sense into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dal stress and the occurrence of big earthquakes.” Perhaps the miniscule added strain of tides, he says, could be the final factor that nudges a geological fault into rupturing. The current study will not be the final word on the matter, adds Kao.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riggering an earthquake — such as how stress transfers within the ground to cause a geological fault to move — to untangle exactly what role tides might have. But “the results are plausible”, says John Vidale, a seism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who helped to debunk some of the more tenuous tide–earthquake claims4. “They’ve done a very careful job.” The discovery does not affect how societies should prepare for possible earthquakes, says Ide. Even if slightly enhanced by the tides, the probability of a quake happening on any particular day in an earthquake-prone region remains very low. “It’s too small to take some actions,” he says. Ide is now looking at an additional list of earthquakes that occur where plates with oceanic crust plunge beneath continental crust, to see if the pattern holds up there as well.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6.20551 Tweet Facebook LinkedIn Weibo Wechat References Thomas, A. M., Nadeau, R. M. Bürgmann, R. Nature 462, 1048–1051 (2009). ArticlePubMedChemPort Show context Lambert, A., Kao, H., Rogers, G. Courtier, N. J. Geophys. Res. 114, B00A08 (2009). Show context Ide, S., Yabe, S. Tanaka, Y. Nat. Geosci. doi:10.1038/ngeo2796 (2016). PubMed Show context Kennedy, M., Vidale, J. E. Parker, M. G. Seismo. Res. Lett. 75, 607–612 (2004). Article Show context Related stories and links From nature.com Chinese data hint at trigger for fatal quake 10 September 2014 Hurricane may have triggered earthquake aftershocks 19 April 2013 Floods linked to San Andreas quakes 06 January 2010 Typhoons trigger gentler tremors 10 June 2009 Author information For the best commenting experience, please login or register as a user and agree to our Community Guidelines. You will be re-directed back to this page where you will see comments updating in real-time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recommend comments to other users. Comments http://www.nature.com/news/moon-s-pull-can-trigger-big-earthquakes-1.20551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已有 1342 次阅读 2011-5-16 05:5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 潮汐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2005年以来,作者的数值计算得到一些可以验证的新结果。过去人们仅仅知道太阳黑子活动有11a(年)和22a周期,实际上潮汐也有11 a和22 a周期。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11a和22a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75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17项。 表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 。与15至17世纪小冰期有很多强震相对应,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张元东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1994)和胡辉等人(2003)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11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2005年按期前7个11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5.69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2006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6.37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2007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6.7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M大于等于6.7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7级大震(概率达43%)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分析了1977-2000年间全球2000多个5.5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指出,在圆心角大于90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60cm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p = 108 N,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6℃,高度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13-20cm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年2月25日美国学者Métivier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题为 《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442412个事件),Métivier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99%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参考文献 1. E. 布赖恩特.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2.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1680~1685 3.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 PNAS, 2000, 97(8): 3814-3819 4.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10, 99-102. 5. 李家林, 张元东.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1993, (3): 32-37. 6.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7. 胡辉, 赵洪声, 和宏伟.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4):49-55 8.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9.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10. Métivier, 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1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1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2016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已有 608 次阅读 2016-9-3 06: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拉马德雷冷位相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月亮赤纬角 推荐到群组 2016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杨学祥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 2004-2012 年(见表 1 )。 表 1 给出了特大地震发生的统计规律和预测: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杨学祥, 2016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 1 06 7 22 ss 1948 1 26 11 26 sss 1949 1 17 15 29 s L 1950 1 13 4 18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1 1 06 8 23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2 1 26 12 27 ss E , 特大地震 1953 1 17 15 30 s E 1954 1 10 5 19 ww L 1955 1 06 8 24 s L 1956 1 26 13 27 ss L 1957 1 17 1 16 ss E , 特大地震 1958 1 09 6 20 0 E 1959 1 06 9 25 0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0 1 26 14 28 s 大旱灾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1 1 17 2 17 s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2 1 08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0 25 www E 特大地震 1964 1 26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3 17 sss L-E 特大地震 1966 1 08 7 21 ss E 1967 1 01 11 26 w L 1968 1 25 16 30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69 1 17 4 18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0 1 08 8 22 sss E-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1 1 28 11 27 ss L 1972 1 22 1 16 30 www E 1973 1 17 4 19 s E 1974 1 08 8 23 sss L 1975 1 28 12 27 ss L 1976 1 20 1 17 31 0 L-E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 1 16 5 19 0 E 1978 1 08 9 24 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79 1 28 28 13 ss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0 1 20 2 18 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1 1 15 06 20 ww 1982 1 08 10 25 s E 1983 1 28 14 29 ss E 1984 1 20 03 18 s 1985 1 12 21 07 ww 1986 1 08 10 26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7 1 28 29 15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8 1 20 19 04 ss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9 1 11 08 22 0 1990 1 08 27 11 0 1991 1 28 16 30 s E 1992 1 20 5 20 sss E 1993 1 10 23 8 s E 1994 1 06 12 27 www E 1995 1 28 31 17 0 E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6 1 20 20 6 sss 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7 1 10 9 23 ss L,E 大旱灾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8 1 03 13 w E,L 1998 1 30 28 s L 1999 1 27 17 2 ww L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2000 1 20 7 21 ss L 2001 1 10 24 10 sss 2002 1 02 13 29 s E 2003 1 24 3 18 www 2004 1 20 22 7 s 2005 1 10 10 25 sss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6 1 02 31( 上年 12 月 )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7 1 22 19 3 0 L 特大地震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8 1 19 8 22 0 2009 1 10 26 11 ss E 2010 1 02 15 1 ss L 特大地震 2011 1 22 4 20 s L 特大强震 2012 1 18 9 23 www L 特大强震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6 1 15 10 24 ww L 冷冬 特大强震 ?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7 1 10 12 28 s L 冷冬 特大强震 ? 2018 1 02 02 17 sss E 特大地震 ? 2018 1 30 17 31 ss E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杨冬红等( 2006a , 2006b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5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5级以上地震:关注9月7-1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6-9-14 05:34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 5 级以上地震:关注 9 月 7-11 日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韩国庆州市连发两次5级以上地震 民众街头避险 2016-09-13 19:0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当地时间9月12日晚间,韩国庆尚北道庆州西南方向接连发生5.1级和5.8级地震,当地 a style=box-sizing:border-box;border-bottom:#0781c7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color:#000099;font-size:14px;text-decoration:none href=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609/t20160913_14907241.htm# target=_blank民众 纷纷逃到开阔地带进行避险。截至发稿时止,当地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609/t20160913_14907241.htm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3.0 2016-09-13 22:18:04 42.28 87.74 11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2.9 2016-09-13 19:16:39 39.11 106.09 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爆破) 3.2 2016-09-12 12:57:41 36.28 77.99 9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5 2016-09-10 18:19:15 39.69 118.35 6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有感) 4.0 2016-09-10 18:09:37 39.69 118.32 10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3.7 2016-09-10 10:44:50 28.11 104.83 13 四川宜宾市珙县 3.6 2016-09-10 00:54:11 22.17 122.19 34 台东县海域 5.0 2016-09-09 08:30:00 41.40 129.10 0 朝鲜(疑爆) 6.1 2016-09-09 05:46:20 -54.65 158.60 10 麦夸里岛地区 2.8 2016-09-08 04:23:18 41.87 123.95 0 辽宁抚顺市顺城区(矿震) 6.1 2016-09-06 06:54:06 54.60 168.33 10 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3.1 2016-09-06 04:45:56 22.66 112.15 13 广东云浮市新兴县 3.1 2016-09-04 07:31:53 40.34 77.25 11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2 2016-09-04 07:10:49 40.39 77.20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0 2016-09-03 02:43:36 41.64 79.05 16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3.4 2016-09-02 22:30:57 28.58 94.91 7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6.9 2016-09-02 00:37:59 -37.40 179.10 30 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 4.4 2016-09-01 00:28:53 24.47 122.20 20 台湾宜兰县海域 4.6 2016-08-31 17:25:01 34.31 86.28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3.6 2016-08-31 17:07:11 34.28 86.34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6.7 2016-08-31 11:11:36 -3.69 152.78 490 新爱尔兰地区 3.1 2016-08-31 05:59:37 40.50 105.42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9 2016-08-29 12:29:59 -0.10 -17.80 10 阿森松岛以北海域 3.7 2016-08-28 12:50:32 36.81 77.14 93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6-08-27 15:50:34 39.69 118.38 10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3.6 2016-08-26 05:26:31 40.57 105.07 6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5.9 2016-08-26 01:04:42 30.50 137.96 460 日本本州东南 5.9 2016-08-24 21:48:45 -2.89 100.10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9 2016-08-24 18:34:54 21.00 94.67 90 缅甸 6.1 2016-08-24 09:36:33 42.70 13.10 10 意大利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 D : 8 月 2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45502 度, 8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510.html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 年 9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9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9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9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B : 9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 9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701 度, 9 月 7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9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 9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2 度, 9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强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最强 )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825 度, 9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对比: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和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14 04:57
研究对比: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和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涨潮期间更易发生大地震 2016年09月14日01:29科技日报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电话:(010)82081166分享大字体小字体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大地震更可能在新月或满月时发生。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性。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经常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以及种种次生灾害。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精准预测的。虽然,已处在破裂边缘的断层可能会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这一理论十分符合直觉,但潮汐触发地震的说辞始终缺乏确凿证据。   此次,日本东京大学井出哲及其同事们,不仅确定了涨潮或潮汐相位的时间点,还重建了过去20年内大地震(里氏5.5级或以上)发生两周前潮汐应力的振幅和大小。虽然并未建立潮汐应力与小规模地震的明确联系,但他们发现,一些规模巨大的地震,比如2004年的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2010年的智利莫莱大地震和2011年的日本东北大地震,都发生在潮汐应力振幅高的时期。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潮汐应力振幅的增加,大规模地震相较于小地震的比例也会上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因此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是大规模地震,但至今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大规模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家曾推测,这一类地震可能源自从小断裂连锁发展而来的大规模破裂。   而本篇论文作者的结论意味着,小断裂连锁发展为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在春季潮汐期间更高,因此,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性。   总编辑圈点   以前许多人就研究过水文与地质的关系,认为水库有可能诱发小型地震。原理上讲潮汐引发地震并不难接受。但想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多得多的数据,日本的初步研究只能说有启发意义。毕竟如果那么容易摸清地壳的脉,预报地震就不会是世界难题了。 (责任编辑:罗伯特)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914/3904864.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已有1342次阅读2011-5-1605:56|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潮汐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的数值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2005年以来,作者的数值计算得到一些可以验证的新结果。过去人们仅仅知道太阳黑子活动有11a(年)和22a周期,实际上潮汐也有11a和22a周期。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 。潮汐周期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潮汐的多种周期在受到它们的共同周期和其它周期因素叠加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如11a和22a周期是潮汐和太阳活动的共同作用,占75项气候现象循环记录中的17项。 表1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 。与15至17世纪小冰期有很多强震相对应,中国华北第六地震活动期,延续了200多年,其间发生了4次8级地震,7次7级地震,其后的平静期延续了85年,未发生任何大于6级的地震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张元东提出特殊天象组合期可能影响地震的概念和理论,特殊天象组合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并有行星位置变化的配合 。杜品仁(1994)和胡辉等人(2003)分别指出,地震具有明显的18.6年潮汐周期,被称为岩浆潮周期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云南的4个M≥6.7级强震活跃期有3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80%。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11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20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4组11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2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11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2005年按期前7个11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5.69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2006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6.37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2007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6.7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M大于等于6.7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7级大震(概率达43%) 。 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活动。哥奇兰等人分析了1977-2000年间全球2000多个5.5级以上的地震,发现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就越少 。 杨学祥等人指出,在圆心角大于90度的太平洋地壳,东西太平洋海面可以形成60cm的潮汐高度差,潮汐负荷导致洋壳板块的均衡运动。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产生的等效应力为p=108N,这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拉尼娜到来时,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6℃,高度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洋壳发生反向的13-20cm的均衡变化,增强了潮汐引起的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前后环太平地震带地震活跃的原因,其中科里奥利力起到定向作用 。 2009年2月25日美国学者Métivier等人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发表题为《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的证据》的文章,为潮汐激发地震提供了新的证据。应用全球最多的地震目录(包括442412个事件),Métivier等人得到固体潮位相与地震事件时间清晰的对应关系(99%的置信度):当岩石圈正常的压力减少时,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使地面上升的时刻。他们发现,固体潮比大气潮和海洋潮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新证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强调了地球固体潮和地震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震、潮汐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构成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 参考文献 1.E.布赖恩特.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 2.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3.CharlesD.KeelingandTimothyP.Whorf.The1800-yearoceanictidalcycle:Apossiblecauseofrapidclimatechange .PNAS,2000,97(8):3814-3819 4.马宗晋,杜品仁.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0,99-102. 5.李家林,张元东.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地震,1993,(3):32-37. 6.杜品仁.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62-369. 7.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8.ElizabethS.Cochran,JohnE.Vidale,andSachikoTanaka.EarthTidesCanTriggerShallowThrustFaultEarthquakes .Science.2004,306:1164-1166. 9.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10.Métivier,Laurent;deViron,Olivier;Conrad,ClintonP.;Renault,Stéphane;Diament,Michel;Patau,Geneviève.Evidenceofearthquaketriggeringbythesolidearthtides .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2009,278(3-4):370-375. 11.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12.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热度 2 杨学祥 2016-9-13 19:32
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杨学祥 由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团队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所做的共同研究发现,全球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大地震大多发生在高潮汐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个月的满月和新月之时。   根据本周一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所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高潮汐通常每月发生两次,也就是海水在受到月球引力而移动到最高的高度时。而每月的新月和满月时,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为一条直线,月球的引力达到最大,因此海水的潮汐高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满月和新月的高潮汐所增加的压力会对地球的地质断层造成压力,由此引发大地震。   主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地震学专家井出 (Satoshi Ide) 表示,近几十年发生的多次最具破坏性的地震,如 2004 年造成 29 万人遇难的印度洋海啸大地震, 2010 年的智利大地震以及 2011 年造成 1.5 万人遇难的日本大地震都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   研究小组确认,全球地震史上最大的 12 次地震中有 9 次发生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规模较小的地震则和高潮汐无关。 地震学家们还得出结论,在 1 万次大约初始预测震级为 5.5 级的地震中,如果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震级可能会被推高到 8 级或者以上。 http://news.cnfol.com/guojicaijing/20160913/23468094.shtml 这为秦四清和杨学祥的科学争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资料 从孕震机制角度,探讨潮汐组合与地(强)震的关系 已有 1182 次阅读 2013-4-11 12:28 | 个人分类 : 科研随想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潮汐组合 强震 孕震机制 推荐到群组 俺和杨学祥老师的学术讨论很好,通过辩论可相互启发而受益。如果能达成共识更好,达不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或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 在阅读下文前,建议先看看正反辩论方的观点: 杨学祥,潮汐与地震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79075 秦四清,科学研究的误区【 2 】:有些东东无法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946 一、潮汐应力对断层发震有利有弊 许亚吉等【 1 】对 20395 个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时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 TCFS ,根据计算结果和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符号的物理含义判断发震断层是否受到了潮汐应力的促滑作用。 TCFS 若为正,则表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地震断层有促进破裂滑动的作用, TCFS 若为负,则表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地震断层有阻碍或延迟破裂滑动的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TCFS 有正有负, TCFS 为正时,潮汐作用有利于发震;反之阻碍发震。这说明潮汐作用是把【双刃剑】。 二、潮汐应力的量值相对很小 许亚吉等【 1 】通过分析发现,走向为0°的典型正断层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在计算时段、纬度0°~45°范围始终为正值,在纬度0°附近可达3~4 K Pa,表明在中低纬地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正断层始终有促滑作用.而在纬度大于45°的范围,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值随时间出现正负交替变化,表明在高纬地区,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对正断层促滑和阻滑作用是分时段的。 他们对正、逆与走滑断层(震源深度为 15km )的分析表明,正 TCFS 的最高量值不超过 6KPa 。 为简化分析,假设断层震源体深度为 15km ,平均岩石容重取 25KN/m3 ,则震源处的正应力为 3.75105KPa 。取断层面摩擦系数为 0.1 ,且忽略黏聚力,则震源体处的抗剪应力为 3.75104KPa ,显然,一个 6KPa 的应力与之相比,属于【九牛一毛】。 因此,如果说潮汐应力对地(强)震发生有作用的话,只能起到触发作用,即【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但要证明这种作用,必须得确认某个地震区是否达到了临界状态,因为孕震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扰动 ( 如潮汐 ) 才能起到触发作用。 举例来说,对汶川地震区,在 8.0 级地震发生前,在该区发生了多次 6.0-7.5 级地震事件,这些事件属于 Preshock 事件,远离临界状态。只有在 8.0 级发生前,潮汐作用可能起到触发作用。之前的多次 6.0-7.5 级地震与潮汐组合没有关系。因此,不能把任何强震事件都与潮汐作用联系起来。 因为地球上的强震属于大概率事件,如果从统计角度研究地震与潮汐的关系,确实很难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备注:即使潮汐作用与地(强)震有较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复杂的。潮汐与断层性质、断层在地球上的位置及作用时段等密切相关,既有正关联也有负关联,因此不能随意把一个强震的发生与潮汐组合挂钩,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这一点,杨老师不应反对。 参考 【 1 】许亚吉,吴小平,阎春恒等.不同类型地震断层上的固体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特征.地球物理学报,2011,54(3):756~763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79203.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已有 111 次阅读 2016-9-13 17:42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潮汐激发地震 新月 满月 潮汐周期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 “ 月亮惹的祸 ”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 “ 月亮惹的祸 ” ? 来源:第一财经世界 作者:孙卓 2016-09-13 16:03:22 “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冬。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 韩愈的《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这样描述了古代的一次月全食场景 。如果说古人们因为不懂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而对此所产生 “ 不知是何虫 ” 和 “ 如何至神物 ” 的恐惧多少让人忍俊不禁的话,今天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却发现,月圆之夜确实有它的可怕之处。因为,满月的时候最有可能引发 “ 超级大地震 ” 。   由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团队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所做的共同研究发现,全球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大地震大多发生在高潮汐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个月的满月和新月之时。   根据本周一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所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高潮汐通常每月发生两次,也就是海水在受到月球引力而移动到最高的高度时。而每月的新月和满月时,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为一条直线,月球的引力达到最大,因此海水的潮汐高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满月和新月的高潮汐所增加的压力会对地球的地质断层造成压力,由此引发大地震。   主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地震学专家井出 (Satoshi Ide) 表示,近几十年发生的多次最具破坏性的地震,如 2004 年造成 29 万人遇难的印度洋海啸大地震, 2010 年的智利大地震以及 2011 年造成 1.5 万人遇难的日本大地震都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   研究小组确认,全球地震史上最大的 12 次地震中有 9 次发生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规模较小的地震则和高潮汐无关。   地震学家们还得出结论,在 1 万次大约初始预测震级为 5.5 级的地震中,如果发生在满月和涨潮期间,震级可能会被推高到 8 级或者以上。   也有地震专家指出,虽然这份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为一项在地震学界讨论多年的推论提供了 “ 创新性的理论解释 ” ,但是,造成大地震发生还有很多其它因素。比如,在地球地质层遭到压力后,在内部所积压的压力如何转变成引起地质断层移动的力量等都是将来地震学界仍需找到答案的问题。   地震专家们表示,当一次地震发生的时候,很有可能这是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地表下所积压压力的一次性爆发。虽然不能把一次地震的发生完全归咎于是 “ 月亮惹的祸 ” ,但是,满月所带来的潮汐的力量在造成地质断层移动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 “ 推波助澜 ” 的作用,而了解满月和潮汐与地震发生的关联也可能有助于人类预测下一次的大地震会在哪里以及何时发生。   潘寅茹 http://news.cnfol.com/guojicaijing/20160913/23468094.s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2-5-5 14:23 | 个人分类 : 学术争论 | 系统分类 : 论文交流 | 关键词 : 潮汐 地震 推荐到群组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中国 1940-1981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统计数据表明,潮差是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2 .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2 。出现频率为 11/30 ,大于 1/3 。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9 。出现频率为 3/20 ,小于 1/6 。两者合计 31/60 ,大于 1/2 ,排在第一位。 3 .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距月亮远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两者合计 7/15 ,排在第二位。 4 .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8 。出现频率为 3/1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排在第三位。(与日月小潮合计 35 次,占 7/12 ,仍为第一位)。 5 . 60 次地震中有 17 次距上弦和下弦(日月小潮)时差不超过 3 天,占 17/60 ,排在第四位。 6 .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3 。出现频率为 1/20 。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 19/20 ,即 95%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的作用大于日月大潮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几乎相同。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1896-1986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 1 1896-1978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 1 是根据公元前 42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非常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从图 1 中可以看到地震有约 9 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的一半,即极大值和极小值都可以激发地震)和 51-56 年 PDO 周期( 1896-1920 年地震高潮对应 PDO 冷位相、 1920-1939 年地震低潮对 PDO 暖位相、 1939-1978 年地震高潮对应 PDO 冷位相)。这个结果与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在 PDO 冷位相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 cm )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去年日本地震发生后,有关地震部门请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有的月亮在近地点的时候与地球的距离,跟地震资料进行过相关性分析。事实证明,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http://www.cnr.cn/allnews/201205/t20120503_509549176.html 这样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月亮距离地球的远近与地球受到潮汐引力的大小也没有相关性: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小潮叠加的潮汐强度并不比月亮远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强度大,除非我们设定去除太阳潮的影响来单纯考察月亮潮的变化。 人们往往忽视微力叠加的作用。从表 1 中可以看到,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可形成最强潮汐,并对特大地震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20 世纪所有 4 场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952 年在堪察加, 1957 年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1960 年在智利, 1964 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大约每 4 年一次。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里士满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各在 1957 年 7 月、 1961 年 9 月和 1965 年 6 月。而这三个年份都在当年的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依据拉马德雷冷位相的规律,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特大强震也可能发生在 2000 年至 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如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和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见: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这 3 年中的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而在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由于智利地震没有达到 9 级,所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补充发生,这两次强震符合 2010 年 9 级地震发生的预测。 表 3 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特大地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 .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 4 次 9 级大震具有 4 年准周期 ,发生在 1947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5 年, 2004 年的 9 级大震发生在 2000 年进入 PDO 冷位相时期后的第 4 年, 3-4 年后分别发生了 1955 和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两组数据再现了 PDO 冷位相、 9 级大震和低温事件相互关系的可重复性。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 2009 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 4 年周期。 见:对话杨学祥—— 4 月地壳活动密集发生近期会有强震吗 http://roll.sohu.com/20120504/n342302219.shtml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20504/lnrb969231.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20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6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3 06:04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杨学祥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在2004-2012年(见表 1 )。 表 1 给出了特大地震发生的统计规律和预测: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杨学祥, 2016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 1 06 7 22 ss 1948 1 26 11 26 sss 1949 1 17 15 29 s L 1950 1 13 4 18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1 1 06 8 23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52 1 26 12 27 ss E , 特大地震 1953 1 17 15 30 s E 1954 1 10 5 19 ww L 1955 1 06 8 24 s L 1956 1 26 13 27 ss L 1957 1 17 1 16 ss E , 特大地震 1958 1 09 6 20 0 E 1959 1 06 9 25 0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0 1 26 14 28 s 大旱灾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1 1 17 2 17 s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62 1 08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0 25 www E 特大地震 1964 1 26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3 17 sss L-E 特大地震 1966 1 08 7 21 ss E 1967 1 01 11 26 w L 1968 1 25 16 30 ww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69 1 17 4 18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0 1 08 8 22 sss E-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71 1 28 11 27 ss L 1972 1 22 1 16 30 www E 1973 1 17 4 19 s E 1974 1 08 8 23 sss L 1975 1 28 12 27 ss L 1976 1 20 1 17 31 0 L-E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 1 16 5 19 0 E 1978 1 08 9 24 ss 大旱灾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79 1 28 28 13 ss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0 1 20 2 18 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81 1 15 06 20 ww 1982 1 08 10 25 s E 1983 1 28 14 29 ss E 1984 1 20 03 18 s 1985 1 12 21 07 ww 1986 1 08 10 26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7 1 28 29 15 s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8 1 20 19 04 ss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1989 1 11 08 22 0 1990 1 08 27 11 0 1991 1 28 16 30 s E 1992 1 20 5 20 sss E 1993 1 10 23 8 s E 1994 1 06 12 27 www E 1995 1 28 31 17 0 E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6 1 20 20 6 sss 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7 1 10 9 23 ss L,E 大旱灾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1998 1 03 13 w E,L 1998 1 30 28 s L 1999 1 27 17 2 ww L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2000 1 20 7 21 ss L 2001 1 10 24 10 sss 2002 1 02 13 29 s E 2003 1 24 3 18 www 2004 1 20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0 25 sss 特大地震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6 1 02 31( 上年 12 月 ) s E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7 1 22 19 3 0 L特 大地震 L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 2008 1 19 8 22 0 2009 1 10 26 11 ss E 2010 1 02 15 1 ss L 特大地震 2011 1 22 4 20 s L 特大强震 2012 1 18 9 23 www L 特大强震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E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6 1 15 10 24 ww L 冷冬 特大强震 ?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7 1 10 12 28 s L 冷冬 特大强震 ? 2018 1 02 02 17 sss E 特大地震 ? 2018 1 30 17 31 ss E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杨冬红等( 2006a , 2006b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6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日、中要做好迎接大震的准备:关注地震的统计规律
热度 1 杨学祥 2016-8-25 15:51
美、日、中要做好迎接大震的准备:关注地震的统计规律 杨学祥 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190.html 日本大震可能连续发生 我们在 2011 年 3 月 22i 日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3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11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的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按照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6582.html 我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109.html 表 1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8 1920-12-16 中国甘肃海原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统计规律表明中国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大震可能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爆发时期,其中前 17 年,即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中国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大震可能(见表 2 ) 。 表 2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地球自转、气候变化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球自转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加快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减慢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加快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减慢 2000-2018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 加快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美国大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2015 年 5 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 Weather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012 年 2 月 2 日 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 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7 次强震), 2012 年同样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5 次强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 9.2 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相关博文 四大预测被证实: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应用 已有 1212 次阅读 2014-9-28 14:12 四大预测被证实: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应用 杨学祥 根据 1890-2006 年拉马德雷现象 2 个周期的统计规律,从 2005 年开始我们预测全球将发生四大灾害,目前已基本得到证实: 一、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爆发时期,其中前 17 年,即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证实情况如表 1 。 二、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流感大流行时期,集中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附近,具有六大特征。证实情况如表 2 。 三、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低温期,地球将进入类似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低温阶段。事实上,变暖停滞 15 年,将继续停滞 15 年左右。 四、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中国北方发生干旱,全球出现热异常。正在证实中。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地球自转、气候变化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球自转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加快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减慢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加快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减慢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加快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表2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 年 1947-1976 1977- 1999 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 2023 ?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 2034?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8322.html 相关文献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48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07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硫磺岛突发6.1级地震:关注7月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6-8-5 03:51
日本硫磺岛突发 6.1 级地震:关注 7 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本硫磺岛突发6.1级地震 2016-08-05 01:28:42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6年8月5日0点24分33秒,日本火山列岛(日本硫磺列岛别名)区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20千米,震中位置北纬25.00度、东经141.97度。 日本火山列岛位于在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北)和马里亚纳群岛(南)之间,隶属于东京都管理,由3个小火山岛组成,由北而南分别是北硫磺岛、硫磺岛和南硫磺岛。 另外在8月4日22点15分10秒,阿根廷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250千米,震中位置北纬南纬22.32度、西经65.90度。 http://news.mydrivers.com/1/494/494277.htm 8 月 4 日 22 时 15 分阿根廷发生 6.0 级地震 2016 年 08 月 04 日 23:28:35 来源: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在阿根廷()发生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千米。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4/c_129205640.htm 7 月地震与潮汐组合密切相关: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1 2016-08-0500:24:33 25.00 141.97 52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0 2016-08-0422:15:10 -22.32 -65.90 250 阿根廷 2.2 2016-08-0206:25:00 43.50 87.39 7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有感) 3.0 2016-08-0121:26:29 39.99 78.02 8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2 2016-08-0113:53:48 23.41 98.73 10 缅甸 3.4 2016-08-0113:42:39 23.41 98.71 7 缅甸 5.8 2016-07-3119:33:22 -56.30 -27.56 10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5.4 2016-07-3117:18:11 24.08 111.56 10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 3.0 2016-07-3105:41:02 31.85 108.72 20 重庆城口县 3.0 2016-07-3101:43:48 51.76 120.43 6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 ( 30 日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 4.8 2016-07-2922:02:48 21.86 99.79 8 缅甸 3.6 2016-07-2819:08:04 23.42 98.76 14 缅甸 3.1 2016-07-2813:10:43 23.41 98.71 5 缅甸 3.4 2016-07-2807:27:42 39.38 73.36 6 塔吉克斯坦 3.0 2016-07-2712:19:51 39.48 73.26 7 吉尔吉斯斯坦 4.4 2016-07-2712:02:37 24.32 121.72 5 台湾花莲县 3.4 2016-07-2706:20:16 29.54 104.81 21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3.7 2016-07-2705:51:46 38.33 75.75 13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6.3 2016-07-2603:38:42 -2.90 148.13 10 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地区 6.1 2016-07-2601:26:49 -26.23 -70.31 60 智利 3.2 2016-07-2522:28:32 40.90 107.34 7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3.2 2016-07-2517:16:59 39.49 73.39 10 吉尔吉斯斯坦 3.9 2016-07-2517:04:30 40.72 78.24 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 6.0 2016-07-2516:58:29 -49.57 126.29 10 西印度洋南极洲海岭 2.9 2016-07-2500:34:52 40.95 107.29 3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4.2 2016-07-2409:45:08 20.70 121.17 10 南海 3.0 2016-07-2403:55:53 44.53 81.28 6 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 5.9 2016-07-2309:00:21 47.74 146.92 410 千岛群岛西北 3.1 2016-07-2307:33:35 39.44 73.54 10 吉尔吉斯斯坦 4.1 2016-07-2113:29:18 39.36 73.43 7 塔吉克斯坦 5.9 2016-07-2023:13:15 -18.95 169.01 160 瓦努阿图群岛 4.0 2016-07-2009:41:23 41.16 88.38 6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 3.0 2016-07-1922:44:30 27.68 111.87 6 湖南娄底市涟源市 4.5 2016-07-1920:32:53 41.42 79.13 6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3.4 2016-07-1810:12:09 38.37 73.28 133 塔吉克斯坦 3.0 2016-07-1808:12:47 41.44 79.14 8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3.1 2016-07-1801:23:52 39.57 73.34 6 吉尔吉斯斯坦 4.2 2016-07-1718:55:28 30.20 98.35 6 西藏昌都市察雅县 2.9 2016-07-1612:13:00 39.03 106.14 39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3.4 2016-07-1414:53:28 39.43 73.51 9 吉尔吉斯斯坦 4.0 2016-07-1411:32:23 23.12 121.42 18 台湾台东县海域 6.5 2016-07-1320:11:11 -27.93 -176.43 10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3.8 2016-07-1319:18:11 38.45 90.86 12 青海海西州茫崖行政委员会 5.0 2016-07-1314:45:47 49.87 89.72 6 蒙古 3.4 2016-07-1311:42:42 25.68 105.38 14 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 3.2 2016-07-1311:11:42 27.27 111.66 7 湖南邵阳市邵东县 3.1 2016-07-1301:23:13 38.47 90.15 10 青海海西州茫崖行政委员会 3.2 2016-07-1213:13:02 31.20 88.39 7 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 6.3 2016-07-1110:11:06 0.60 -79.70 20 厄瓜多尔 5.7 2016-07-1110:01:09 0.60 -79.70 20 厄瓜多尔 3.1 2016-07-1104:48:47 31.90 95.00 12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 3.0 2016-07-1012:24:55 39.14 73.14 7 塔吉克斯坦 3.0 2016-07-1001:35:50 37.64 101.63 12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 4.3 2016-07-1000:36:58 39.95 77.98 7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 3.3 2016-07-0813:07:05 25.90 113.05 7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 3.1 2016-07-0807:38:08 37.93 75.72 11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2.9 2016-07-0722:00:59 39.42 114.08 5 山西大同市灵丘县 3.0 2016-07-0702:29:07 40.78 77.28 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 3.3 2016-07-0605:00:19 39.40 73.56 7 吉尔吉斯斯坦 3.8 2016-07-0523:52:03 38.27 73.80 153 塔吉克斯坦 2.7 2016-07-0512:17:05 23.78 114.62 4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 2.8 2016-07-0414:28:07 39.70 118.33 9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3.2 2016-07-0323:56:43 39.39 73.50 11 吉尔吉斯斯坦 3.7 2016-07-0119:01:14 39.44 73.72 8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0 2016-07-0118:57:47 39.40 73.30 7 吉尔吉斯斯坦 4.4 2016-07-0116:23:42 24.05 122.32 19 台湾花莲县海域 3.1 2016-07-0112:19:45 39.41 73.44 8 吉尔吉斯斯坦 4.2 2016-06-3021:33:54 33.26 84.95 8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1 2016-06-3021:33:45 39.46 73.53 10 吉尔吉斯斯坦 3.1 2016-06-3020:02:05 39.54 73.57 9 吉尔吉斯斯坦 5.8 2016-06-3019:30:34 -16.09 167.42 40 瓦努阿图 http://www.ceic.ac.cn/ 2016 年 7 月 31 日 17 时 18 分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 5.4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1 日 5 时 41 分重庆城口县发生 3.0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1 日 1 时 43 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发生 3.0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0 日 19 时 58 分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发生 3.7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0 日 5 时 18 分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0 日 4 时 41 分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发生 3.6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30 日 1 时 50 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发生 3.8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29 日 22 时 2 分缅甸发生 4.8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28 日 19 时 8 分缅甸发生 3.6 级地震 2016 年 7 月 28 日 13 时 10 分缅甸发生 3.1 级地震 http://www.csi.ac.cn/publish/main/256/100024/index_2.html 2016 年 7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弱 已有 818 次阅读 2016-5-15 14:12 | 个人分类 : 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推荐到群组 2016 年 7 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弱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6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7 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潮汐组合 A : 7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 18.59868 度, 7 月 4 日 为日月大潮, 7 月 1 日 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B : 7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9 度。 7 月 12 日 为日月小潮, 7 月 13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C : 7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57032 度, 7 月 20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7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1 度, 7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和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E : 7 月 3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52901 度, 8 月 3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7345.html 特大地震集中在亚洲的严重形势 统计表明,本轮特大地震是从南亚开始,与前两次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北部开始完全不同,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起 ,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04 年的地震为 9.1 级;日本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 9 级地震,特大地震集中在亚洲的严重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管理和眼光来分析地震的发展趋势。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见表 5 ) 。 表 3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地区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2 ,亚洲 2 , )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亚洲 1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4 ,亚洲 3 ,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1 ,亚洲 5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4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地震资料的不同分类和排列会给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分类和排列向人类敲响了亚洲强震将强力爆发的警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8 月 5 日 日本硫磺岛突发 6.1 级地震验证亚洲地区地震的高发形势。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发生5.6级地震: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热度 1 杨学祥 2016-8-3 05:09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发生 5.6 级地震:关注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杨学祥 摘要: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关键词:特大地震活跃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地壳均衡 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发生 5.6 级地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岳文良):阿塞拜疆国家地震中心 1 日发布消息称,阿首都巴库当天发生了 5.6 级地震。   据阿塞拜疆国家地震中心称,当地时间的 08:46:36 阿首都巴库发生了 5.6 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巴库的伊米什利区,震源深度 25 公里 。   据悉,此次地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仅有数栋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另外,首都巴库附近地区也均有震感。 另据报道,早上地震之后,巴库当天又发生了多次小的余震。对此,阿塞拜疆国家地震中心表示,未来这种小的余震可能还会发生,但是历史上该地区地震的级别均未超过 5.6 级,所以居民没有必要过分恐慌。 http://globe.rednet.cn/c/2016/08/02/4050480.htm 阿塞拜疆共和国,简称阿塞拜疆,位于亚洲西部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 800 千米 。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 11 ~ 13 世纪。 1991 年 2 月 6 日 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 10 月 18 日 正式独立。在苏联时期,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是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共和国。独立后,从综合国力看,阿塞拜疆在中亚五国加外高加索三国中,实力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居第三位,是前苏联地区的第四大经济体。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家’。 2016 年 3 月 22 日 ,亚洲经济体竞争力排名第 21 名。 7 月 30 日 5 时 18 分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2016 年 07 月 30 日 06:02:49 新华网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在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震源深度千米。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30/c_129190063.htm 季风作用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明显: 7-8 月和 12-1 月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出现明显的两次高峰(见图表 3 和 5 )。原因在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使西太平洋海面异常增高,加大了跷跷板效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6120.html 由于 2016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关注 2016 年 7-8 月的地震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321.html 潮汐组合 D : 7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1 度, 7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和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与潮汐组合对应,多地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7 月地震多发符合季风变化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321.html 30 日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7 月地震完美收官: 6 级以上地震与潮汐组合有极好的对应关系。 高温、干旱、地震:南亚和东南亚灾害链 我们在 2016-5-315:36 指出,南亚和东南亚灾害链:高温、干旱、地震接踵而来,在 2015-2016 年表现得尤为强烈。本文将剖析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提供相关的灾害警报。 2010 年 10 月 21 日 03:38 北京日报报道,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戴爱国在报告中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升温未来 30 年可能使全球许多地区干旱加剧。本世纪结束前,一些地区干旱也许达到现代史上罕见程度。”   到 2030 年,美国的干旱程度预计将加剧。本世纪内,许多地区遭受极端旱灾的危险性增高。拉丁美洲大片地区、地中海沿岸地区、亚洲西南大部、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东南亚也面临严重旱灾。   美国因旱灾平均每年遭受经济损失 60 亿美元至 80 亿美元。上世纪 80 年代,干旱引起的灾害在非洲导致超过 50 万人死亡。   这份报告警告,大旱将“严重影响”农业、水资源、旅游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基本生活。 根据梅普尔克罗夫特公司的报告, 16 个国家未来 30 年受气候变化影响风险等级为“极高”,面临洪水、旱灾、暴风雨和海平面上升等灾害。 16 国中有多个南亚国家。孟加拉国和印度排前两位;尼泊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分列第 4 位、第 8 位和第 16 位。   孟加拉国旱灾和饥荒风险度最高,加上贫困严重、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高度依赖等因素,因而排名榜首。印度因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贫困度高、卫生保健条件差等原因排名第二。中国、巴西、日本分别排名第 49 位、第 81 位和第 86 位,风险较高。 “中等风险”国家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北欧国家受影响程度普遍低,挪威排名最后。 梅普尔克罗夫特公司环境分析师菲奥娜·普莱斯告诉法新社记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方面存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内。这些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差,难以应对食品和水资源安全等挑战。 http://news.sina.com.cn/o/2010-10-21/033818262034s.shtml 一、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和高温 2016-05-0212:28:35 央广网张闻报道,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印度数周来持续高温已在该国南部和东部造成超过 160 人死亡。这已是该国连续第二年收到热浪影响。   今年是印度南部连续第二年遭遇致命热浪,大约有 2500 人死于炽热高温。今年高温大旱影响 3.3 亿人,占印度总人口的 1/4 ,大约有 300 人因为高温致病死亡。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古吉拉特邦的一些河流、湖泊和水库已经见底。 进入 4 月,安德拉邦的气温一直在 44 摄氏度 左右徘徊。当地气象部门表示,这比去年同期,包括常年平均气温高 4 、 5 度。 5 月一般是最热的月份,预计最严峻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http://forex.jrj.com.cn/2016/05/02122820904525.shtml 缅甸高温天气致数十人死亡 发布时间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8:36 http://tv.people.com.cn/n1/2016/0503/c25060-28320168.html 热浪侵袭印度全境 受灾人数超 3 亿 发布时间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8:36 http://tv.people.com.cn/n1/2016/0503/c25060-28320166.html 缅甸天气干旱致用水危机民众排队取水 ( 组图 )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7:02:07 |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当地时间 2016 年 5 月 1 日 ,缅甸 Dala ,干旱天气导致用水危机,居民前往取水点排队取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5/03/c_128951148.htm 2016 年 5 月 1 日 消息,近期,印度多地遭遇 40 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庄稼歉收,牲畜渴死,水库干涸,水力发电能力急剧下降,约有 3.3 亿人受到影响,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图为印度拉杜尔,一列载有补助用水的火车停在车站。 http://news.163.com/16/0501/13/BM0017AB000146BE.html 2016-03-1104:01:43 来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旱灾频发重创“粮仓”泰、越、缅无一幸免。 最近,东南亚地区多国频频遭遇旱灾。继泰国遭遇旱灾之后,越南最近也出现旱灾,缅甸则同时遭遇干旱和洪灾。 http://stock.sohu.com/20160311/n440050979.shtml http://news.youth.cn/gj/201603/t20160316_7747785.htm 二、 2014-2016 年南亚和东南亚的地震灾害 2015-2016 年最显著的地震事件就是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的 8.1 级地震。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 表 1 2012-2016 年南亚和东南亚及其相邻地区 7 级以上地震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3 2016-04-1600:25:09 32.75 130.80 10 日本九州岛 7.2 2016-04-1321:55:18 23.14 94.87 130 缅甸 7.1 2016-04-1018:28:58 36.56 71.31 200 阿富汗 7.8 2016-03-0220:49:47 -4.90 94.21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 7.4 2015-12-0715:50:03 38.20 72.90 30 塔吉克斯坦 7.0 2015-12-0506:24:54 -47.70 85.10 10 东南印度洋海岭 7.2 2015-11-1404:51:36 31.00 128.70 10 东海海域 7.8 2015-10-2617:09:32 36.50 70.80 210 兴都库什地区 7.1 2015-07-2805:41:25 -2.70 138.60 30 印度尼西亚 8.0 2015-05-3019:23:02 27.90 140.50 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7.5 2015-05-1215:05:18 27.80 86.10 10 尼泊尔 7.1 2015-05-07 15:10:22 -7.30 154.50 2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2 2015-05-05 09:44:04 -5.50 151.90 30 新不列颠地区 7.1 2015-04-2615:09:08 27.80 85.90 10 尼泊尔 7.0 2015-04-2514:45:23 28.30 84.80 30 尼泊尔 8.1 2015-04-25 14:11:26 28.20 84.70 20 尼泊尔 7.4 2015-03-3007:48:30 -4.70 152.60 30 新不列颠地区 7.1 2015-02-1707:06:26 39.90 144.5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7.1 2014-11-1510:31:42 2.00126.50 50 马鲁古海 7.6 2014-04-1921:27:59 -6.70 154.90 4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5 2014-04-1320:36:18 -11.50 162.10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8 2014-04-1304:14:39 -11.30 162.20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0 2014-04-1115:07:22 -6.60 155.00 5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3 2014-02-1217:19:50 36.10 82.50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三、高温干旱与地震的关系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加州干旱已经连续发生 4 年,引发的地震强度增加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467.html 我们在 2016-5-3 指出,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也持续多年,强震频发也在旱震理论的预测之中。 尼泊尔的干旱从 2006 年开始, 2009 年达到创纪录水平,与 2015 年的 8 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最近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高温、地震频发,警惕更大地震的发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566.html 我们在 2016-7-30 日指出 , 马利亚纳群岛位于东南亚东部沿海, 30 日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敲响了南亚和东南亚地震灾害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507.html 四、不一样的特大地震背景 杨冬红等( 2006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统计表明,本轮特大地震是从南亚开始,与前两次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北部开始完全不同,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起 ,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04 年的地震为 9.1 级;日本仔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 9 级地震,特大地震集中在亚洲的严重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管理和眼光来分析地震的发展趋势。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见表 5 ) 。 表 3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地区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2 ,亚洲 2 , )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亚洲 1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4 ,亚洲 3 ,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1 ,亚洲 5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4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 5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按震级大小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5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亚洲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7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2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1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16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7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8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1965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4 ,亚洲 3 ,紧接着, 1966-1976 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1 ,亚洲 5 ,紧接着,中国东部 7 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地震资料的不同分类和排列会给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分类和排列向人类敲响了亚洲强震将强力爆发的警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发生 5.6 级地震验证亚洲地区地震的高发形势。 参考文献 1. 吉野泰造 , 国森裕生 , 胜尾双叶 , 等 .2000 年夏季用 ” 基石 ” 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45( 增刊 ): 151-156 2. 杨学祥 , 陈震 , 乔淇源 . 2002 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 24 ( 2 ): 190-192. 3.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6.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7. 李家林 , 张元东 .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 1993, (3): 32-37. 8. 杜品仁 .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4, 37 ( 3 ) : 362-369. 9. 胡辉 , 赵洪声 , 和宏伟 .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2003, ( 4 ) :49-55 10.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1164-1166. 11.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2. Métivier, 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278(3-4): 370-375.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14.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 —— 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1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16.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17. 解朝娣, 吴小平, 雷兴林, 冒蔚, 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 2013 , 56 ( 10 ): 3425-3433. 18. E. 布赖恩特 .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11 1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0. 曾佐勋 , 刘根深 , 李献瑞 , 贺赤诚 , 杨学祥 , 杨冬红。鲁甸地震 (Ms6.5) 临震预测、中期预测 及中地壳流变结构。地球科学。 2014,39 ( 12 ): 1751-1762. 21.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17(2):53-58. 22.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 77-8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6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洲大震乌云密布:日本气象厅误报9级地震引发混乱
热度 1 杨学祥 2016-8-2 04:23
亚洲大震乌云密布:日本气象厅误报 9 级地震引发混乱 杨学祥 日本气象厅误报 9 级地震引发混乱 据新华社东京 8 月 1 日 电日本气象厅 8 月 1 日 发出“乌龙”地震警报,导致部分民众恐慌,东京湾周围地区部分轨道交通也受误报影响短时停运。日本气象厅当地时间 1 日 17 时 09 分左右通过内部系统向包括铁路和电力公司在内的 54 家特定企业发出地震警报,称东京湾发生 9 级地震,多地将有强烈震感。但 15 秒钟之后取消了此警报。 气象厅随后证实,千叶县一个地震测量计受到雷电造成的电信号干扰,造成地震误报。气象厅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两个观测点探测到强震之后才会向所有手机用户强制发出官方地震警报。但此次,部分私营公司开发的防灾软件向用户推送了这一误报。由于地震误报,部分东京都内轨道交通线路紧急停止,确认误报 4 分钟之后才恢复运营。东京周边千叶县、琦玉县和神奈川县的部分轨道交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 2012 年曾发布评估报告称, 30 年内东京首都圈发生 7 级以上直下型地震的概率为 70 %。日本各地经常组织防灾地震演练应对强震。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02/14666341_0.shtml 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值得特别关注:六次中占 5 次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和 8 月 1 日 指出: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794.html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地区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美洲 2 ,亚洲 2, )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亚洲 1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美洲 4 ,亚洲 3,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1 ,亚洲 5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2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1965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4 ,亚洲 3 ,紧接着, 1966-1976 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1 ,亚洲 5 ,紧接着,中国东部 7 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地震资料的不同分类和排列会给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分类和排列向人类敲响了亚洲强震将强力爆发的警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三大统计特征:日本真的很危险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见表 1-2 )。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二个统计特征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见表 1-3 )。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三个统计特征是, 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的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对比表明, 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日本 9 级地震警报并非偶然,大震发生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张表看清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杨学祥 2016-8-1 14:09
一张表看清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 杨学祥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如表 1 所示: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896-1923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2 ,亚洲 2 。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1965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4 ,亚洲 3 ,紧接着, 1966-1976 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 1 ,亚洲 5 ,紧接着,中国东部 7 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794.html 结论: 如果特大地震在亚洲和美洲的分布以均匀分布为主要特征,那么,今后美洲的特大地震发生几率增大; 如果本轮特大地震以分布在亚洲为主,那么,今后亚洲强震的发生也会相对增多。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值得特别关注:六次中占5次
热度 1 杨学祥 2016-8-1 06:56
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值得特别关注:六次中占 5 次 杨学祥 摘要: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 指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美洲发生 1 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关键词:特大地震活跃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地壳均衡 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广西苍梧地震预计不会造成严重灾情   新华社北京 7 月 31 日 电(记者杨维汉) 31 日 17 时 18 分,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北纬 24.08 度,东经 111.56 度)发生 5.4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10 公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31日晚上举行的震情通报会上介绍,这次地震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震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预计不会造成严重灾情。   据潘怀文介绍,这次地震是发生在北东向贺街--夏郢断裂上的走滑型地震。震中位置距离苍梧县城27公里,距离贺州市36公里,距离南宁市355公里。截至20时30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监测到的余震很少,只有5次余震,最大0.5级。   对于广州、深圳、南宁等地较大范围有震感,潘怀文说,“震中距离广州有200多公里,距离深圳将近300公里,广州、深圳震感是由广西苍梧地震引起的,大家没有必要恐慌。5级以上地震的有感范围通常传递比较远,有时300公里的距离也会有震感。”   “发生地震的地区在历史上不属于强震多发区。震中附近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震区50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强震。震中附近1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次,是1558年6月15日发生的广东封开5 . 5级地震,距离这次震中76公里。”潘怀文说。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震中附近出现了滚石滑坡,临时堵塞道路情况。”潘怀文表示:“我们也在持续关注,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关注震区情况,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据介绍,广西苍梧地震是今年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第 9 次浅源地震。 我国每年平均发生20次左右5级以上浅源地震,今年处于平均偏低的水平,其中5月发生了4次5级以上地震,比较集中。 “我国防震减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大中城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也就是要基本达到6级地震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目前总体看,我国经过多年防灾努力,防震减灾的能力在逐步增强。”潘怀文说。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7/31/c_129192600.htm 7 月 30 日 5 时 18 分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2016 年 07 月 30 日 06:02:49 新华网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在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震源深度千米。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30/c_129190063.htm 季风作用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明显: 7-8 月和 12-1 月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出现明显的两次高峰(见图表 3 和 5 )。原因在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使西太平洋海面异常增高,加大了跷跷板效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6120.html 由于 2016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关注 2016 年 7-8 月的地震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321.html 潮汐组合 D : 7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11 度, 7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和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与潮汐组合对应,多地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7 月地震多发符合季风变化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321.html 30 日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 7 月地震完美收官: 6 级以上地震与潮汐组合有极好的对应关系。 高温、干旱、地震:南亚和东南亚灾害链 我们在 2016-5-315:36 指出,南亚和东南亚灾害链:高温、干旱、地震接踵而来,在 2015-2016 年表现得尤为强烈。本文将剖析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提供相关的灾害警报。 2010 年 10 月 21 日 03:38 北京日报报道,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戴爱国在报告中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升温未来 30 年可能使全球许多地区干旱加剧。本世纪结束前,一些地区干旱也许达到现代史上罕见程度。”   到 2030 年,美国的干旱程度预计将加剧。本世纪内,许多地区遭受极端旱灾的危险性增高。拉丁美洲大片地区、地中海沿岸地区、亚洲西南大部、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东南亚也面临严重旱灾。   美国因旱灾平均每年遭受经济损失 60 亿美元至 80 亿美元。上世纪 80 年代,干旱引起的灾害在非洲导致超过 50 万人死亡。   这份报告警告,大旱将“严重影响”农业、水资源、旅游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基本生活。 根据梅普尔克罗夫特公司的报告, 16 个国家未来 30 年受气候变化影响风险等级为“极高”,面临洪水、旱灾、暴风雨和海平面上升等灾害。 16 国中有多个南亚国家。孟加拉国和印度排前两位;尼泊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分列第 4 位、第 8 位和第 16 位。   孟加拉国旱灾和饥荒风险度最高,加上贫困严重、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高度依赖等因素,因而排名榜首。印度因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贫困度高、卫生保健条件差等原因排名第二。中国、巴西、日本分别排名第 49 位、第 81 位和第 86 位,风险较高。 “中等风险”国家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北欧国家受影响程度普遍低,挪威排名最后。 梅普尔克罗夫特公司环境分析师菲奥娜·普莱斯告诉法新社记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方面存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内。这些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差,难以应对食品和水资源安全等挑战。 http://news.sina.com.cn/o/2010-10-21/033818262034s.shtml 一、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和高温 2016-05-0212:28:35 央广网张闻报道,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印度数周来持续高温已在该国南部和东部造成超过 160 人死亡。这已是该国连续第二年收到热浪影响。   今年是印度南部连续第二年遭遇致命热浪,大约有 2500 人死于炽热高温。今年高温大旱影响 3.3 亿人,占印度总人口的 1/4 ,大约有 300 人因为高温致病死亡。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古吉拉特邦的一些河流、湖泊和水库已经见底。 进入 4 月,安德拉邦的气温一直在 44 摄氏度 左右徘徊。当地气象部门表示,这比去年同期,包括常年平均气温高 4 、 5 度。 5 月一般是最热的月份,预计最严峻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http://forex.jrj.com.cn/2016/05/02122820904525.shtml 缅甸高温天气致数十人死亡 发布时间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8:36 http://tv.people.com.cn/n1/2016/0503/c25060-28320168.html 热浪侵袭印度全境 受灾人数超 3 亿 发布时间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8:36 http://tv.people.com.cn/n1/2016/0503/c25060-28320166.html 缅甸天气干旱致用水危机民众排队取水 ( 组图 ) 2016 年 05 月 03 日 07:02:07 |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当地时间 2016 年 5 月 1 日 ,缅甸 Dala ,干旱天气导致用水危机,居民前往取水点排队取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5/03/c_128951148.htm 2016 年 5 月 1 日 消息,近期,印度多地遭遇 40 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庄稼歉收,牲畜渴死,水库干涸,水力发电能力急剧下降,约有 3.3 亿人受到影响,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图为印度拉杜尔,一列载有补助用水的火车停在车站。 http://news.163.com/16/0501/13/BM0017AB000146BE.html 2016-03-1104:01:43 来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旱灾频发重创“粮仓”泰、越、缅无一幸免。 最近,东南亚地区多国频频遭遇旱灾。继泰国遭遇旱灾之后,越南最近也出现旱灾,缅甸则同时遭遇干旱和洪灾。 http://stock.sohu.com/20160311/n440050979.shtml http://news.youth.cn/gj/201603/t20160316_7747785.htm 二、 2014-2016 年南亚和东南亚的地震灾害 2015-2016 年最显著的地震事件就是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的 8.1 级地震。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 表 1 2012-2016 年南亚和东南亚及其相邻地区 7 级以上地震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3 2016-04-1600:25:09 32.75 130.80 10 日本九州岛 7.2 2016-04-1321:55:18 23.14 94.87 130 缅甸 7.1 2016-04-1018:28:58 36.56 71.31 200 阿富汗 7.8 2016-03-0220:49:47 -4.90 94.21 20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 7.4 2015-12-0715:50:03 38.20 72.90 30 塔吉克斯坦 7.0 2015-12-0506:24:54 -47.70 85.10 10 东南印度洋海岭 7.2 2015-11-1404:51:36 31.00 128.70 10 东海海域 7.8 2015-10-2617:09:32 36.50 70.80 210 兴都库什地区 7.1 2015-07-2805:41:25 -2.70 138.60 30 印度尼西亚 8.0 2015-05-3019:23:02 27.90 140.50 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7.5 2015-05-1215:05:18 27.80 86.10 10 尼泊尔 7.1 2015-05-07 15:10:22 -7.30 154.50 2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2 2015-05-05 09:44:04 -5.50 151.90 30 新不列颠地区 7.1 2015-04-2615:09:08 27.80 85.90 10 尼泊尔 7.0 2015-04-2514:45:23 28.30 84.80 30 尼泊尔 8.1 2015-04-25 14:11:26 28.20 84.70 20 尼泊尔 7.4 2015-03-3007:48:30 -4.70 152.60 30 新不列颠地区 7.1 2015-02-1707:06:26 39.90 144.5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7.1 2014-11-1510:31:42 2.00126.50 50 马鲁古海 7.6 2014-04-1921:27:59 -6.70 154.90 4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5 2014-04-1320:36:18 -11.50 162.10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8 2014-04-1304:14:39 -11.30 162.20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0 2014-04-1115:07:22 -6.60 155.00 5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3 2014-02-1217:19:50 36.10 82.50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三、高温干旱与地震的关系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加州干旱已经连续发生 4 年,引发的地震强度增加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467.html 我们在 2016-5-3 指出,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也持续多年,强震频发也在旱震理论的预测之中。 尼泊尔的干旱从 2006 年开始, 2009 年达到创纪录水平,与 2015 年的 8 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最近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高温、地震频发,警惕更大地震的发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566.html 我们在 2016-7-30 日指出 , 马利亚纳群岛位于东南亚东部沿海, 30 日马利亚纳群岛发生 7.8 级地震敲响了南亚和东南亚地震灾害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507.html 四、不一样的特大地震背景 杨冬红等( 2006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统计表明,本轮特大地震是从南亚开始,与前两次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北部开始完全不同,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起 ,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04 年的地震为 9.1 级;日本仔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 9 级地震,特大地震集中在亚洲的严重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管理和眼光来分析地震的发展趋势。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见表 5 ) 。 表 3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地区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美洲 2 ,亚洲 2, )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亚洲 1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美洲 4 ,亚洲 3,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美洲 1 ,亚洲 5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4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 5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按震级大小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5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亚洲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7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2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1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16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7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8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1965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4 ,亚洲 3 ,紧接着, 1966-1976 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2 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 美洲 1 ,亚洲 5 ,紧接着,中国东部 7 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地震资料的不同分类和排列会给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分类和排列向人类敲响了亚洲强震将强力爆发的警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参考文献 1. 吉野泰造 , 国森裕生 , 胜尾双叶 , 等 .2000 年夏季用 ” 基石 ” 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45( 增刊 ): 151-156 2. 杨学祥 , 陈震 , 乔淇源 . 2002 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 24 ( 2 ): 190-192. 3.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 45 (增刊): 56-61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6.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7. 李家林 , 张元东 .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 1993, (3): 32-37. 8. 杜品仁 .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4, 37 ( 3 ) : 362-369. 9. 胡辉 , 赵洪声 , 和宏伟 .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2003, ( 4 ) :49-55 10.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1164-1166. 11.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2. Métivier, 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Stéphane; Diament, 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278(3-4): 370-375.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14.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 —— 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1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16.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17. 解朝娣, 吴小平, 雷兴林, 冒蔚, 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 2013 , 56 ( 10 ): 3425-3433. 18. E. 布赖恩特 .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11 1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0. 曾佐勋 , 刘根深 , 李献瑞 , 贺赤诚 , 杨学祥 , 杨冬红。鲁甸地震 (Ms6.5) 临震预测、中期预测 及中地壳流变结构。地球科学。 2014,39 ( 12 ): 1751-1762. 21.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17(2):53-58. 22.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 77-8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6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3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4年至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杨学祥 2016-7-26 14:08
2004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杨学祥 2016-2018 年是 2004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相关背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类似的年份是: 1960-05-22 智利 9.5 级地震;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级地震;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级地震;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级地震。 相关背景: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1959-1960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6 年 5 月 10 日 是《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博文发表 8 周年,我们在此文中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地球物理学进展》、《百科知识》等期刊。 8 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 3 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事实是: 2010-02-27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03-11 日本 8.9-9.0 级地震;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过于频发的特大地震导致 2013-2015 年没有继续发生,与 1963-1965 年极其相似。这似乎表明,本轮特大地震已经进入尾声(见表 1 )。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5-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 指出: 1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杨冬红等( 2006a , 2006b , 2011 )指出,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杨学祥等( 2008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2 中国 7 级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冬红( 2009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 10 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 1966 年 3 月 8 日 5 时 29 分 14 秒 ,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 37 度 21 分,东经 114 度 55 分)发生震级为 6.8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9 度强; 1966 年 3 月 22 日 16 时 19 分 46 秒 ,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 37 度 32 分,东经 115 度 03 分)发生震级为 7.2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10 度。两次地震共死亡 8064 人,伤 38000 人,经济损失 10 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 1966 年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间十年,邢台地震是中国东部地震高发的前兆。 2016-2020 年进入相同的地震周期,将发出中国东部地震高发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3 海平面上升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 2011 年第 4 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 PDO 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气候学家忽略了另一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变暖规模要远远高于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因此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特大地震强度要远远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事实正好相反,从表 1 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 因此, 2016-2018 年的特大地震还可能发生, 2016-2018 年是 2004 年至 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相关博文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8515 次阅读 2008-5-10 11:08 | 个人分类 : 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特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强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强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强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特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强震为 8.5 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 9 级以上地震。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和美国干旱: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热度 1 杨学祥 2016-6-30 07:34
拉尼娜欧干旱: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 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6-06-21 14:45:22 报道:现阶段美豆收割工作接近尾声,国际市场注意力已经转向美国玉米带天气。而 6 月份期间,美豆新作期约的涨幅已经远超近月 7 月期约。在全球大豆结转库存持续下降已成定局并总体趋于紧平衡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结束之后是否会转为拉尼娜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和美豆生长周期重叠。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美豆主产区天气异常干旱,对大豆单产造成威胁,目前美国玉米带已显高温干热迹象,若持续到 7 月初,或将影响到今年美玉米授粉。 最强潮汐 4 年周期: 2004 、 2008 、 2012 、 2016 年 承智 2016-01-20 11:05 杨教授 您好 请教下 2016 年北美出现干旱的概率大不大 另外 如果您有相关数据 能不能比较下 2004 2008 2012 这几个年份北美天气是不是属于同一个类型 因为这几个年份 北美谷物价格上涨比较厉害 有说法是因为天气因素 但是您比较权威 我想知道您的看法 另外就是我希望知道 2016 年的天气是不是与以上 3 个年份趋同 谢谢了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blogprofile/profilepaperlist.php?type=1 博主答复: 2004 、 2008 、 2012 、 2016 年最强潮汐组合属于同一个类型,可能影响北美天气。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与特大地震的发生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 2009 年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4-2016 年。我们在 2008 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 9 年周期的关系。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这两个周期的叠加将导致 2014-2018 年成为可能的特大地震的频发年。 表 1 2003-2018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杨冬红等, 2014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特大地震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特大地震 L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2014 1 30 1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极强 E 2016 1 15 10 24 ww 特大地震 L ?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8 年之间(见表 1 )。 2004 、 2008 、 2012 、 2016 年最强潮汐组合属于同一个类型,可能影响北美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477.html 统计规律表明,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小于 -1 将发生拉尼娜事件;大于 10 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林振山等人根据计算结果预测, 2005 年发生弱厄尔尼诺, 2008 、 2011 、 2015 年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 2018 年发生极强的厄尔尼诺,误差在 1-2 年。我们预测, 2005 、 2010 、 2013 、 2016 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实际的情况是, 2000 年没有发生极强厄尔尼诺事件, 2002 年和 2006 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 2009 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与预测年份在估计的误差范围之内。 2007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0 年和 2011 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在预测的误差范围之内。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增强拉尼娜事件,减弱厄尔尼诺事件,使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比预测后延 1-2 年,强度减弱;使拉尼娜事件逐渐加强,并在当年发生,时间延长。根据这一规律,原来预测的厄尔尼诺年 2011 、 2015 、 2018 年可能后延到 2012 、 2016 、 2019 年,而 2013 、 2016 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当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106.html 我们在 2015 年 8 月 24 日 指出,受 2016 年 3 月 9 日 日食在低纬的影响, 2016 年 3 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 2016 年 9 月 1 日 日食在赤道的影响, 2016 年拉尼娜在 9 月至 11 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历史记录表明, 2016 年拉尼娜和北美干旱有极高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and modelon variation of 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28 ( 1 ): 58-70.) 相关报道 美国玉米带持续干热是拉尼娜前兆吗 ?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6-06-21 14:45:22.   现阶段美豆收割工作接近尾声,国际市场注意力已经转向美国玉米带天气。而 6 月份期间,美豆新作期约的涨幅已经远超近月 7 月期约。在全球大豆结转库存持续下降已成定局并总体趋于紧平衡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结束之后是否会转为拉尼娜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和美豆生长周期重叠。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美豆主产区天气异常干旱,对大豆单产造成威胁,目前美国玉米带已显高温干热迹象,若持续到 7 月初,或将影响到今年美玉米授粉。   当然决定美豆单产的关键月份是 8 月,市场所担心的是拉尼娜天气可能在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的时候袭击美国玉米带,目前尚未进入关键天气炒作阶段,但毫无疑问无论如何今年天气形势对于农产品 (12.10 -1.47%, 买入 ) 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极其复杂的一年,而围绕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干热天气所引发的担忧情绪,将会贯穿本年度市场,而当前毫无疑问,市场已经进入对于主产区天气变化敏感反应的频繁波动阶段。本周一,美豆收低,交易商表示,因预计美国中西部种植带天气对作物构成的威胁下降,玉米下跌也向大豆施压。   对于国际大豆市场而言,今年上半年行情中的天气升水主要来自阿根廷暴雨对于其新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据气象部门资讯,去年 11 月至今阿根廷受厄尔尼诺带来的大规模降雨影响,中部主产区在去年 12 月到今年 3 月间降水量达到正常水平的 200% ,而 4 月降雨则比往年竟然高出 400% ,直接导致阿根廷大豆作物受灾严重。而汇易来自南美产区的消息显示, 2015/16 年度,阿根廷主产区至少有 2000 万吨的大豆质量已受到天气影响而受损或降等,但在美国农业部 6 月份的供需月报中并未对此作出明显反应,维持其 5 月份 5650 万吨的产量预期,与市场此外预测大相径庭。汇易认为,阿根廷大豆产量受损数据无论是否会进一步表现在 USDA 的后续报告中,对于全球大豆持续趋紧的库存水平背景下的供需格局而言,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阶段市场在持续关注美豆玉米带的天气形势,上周美国大平原地区经历了高温的一周,周中开始平原中部南部各州高温大面积超越 38 ℃ 。各产区周初发生的不大的降水也在周中停歇,为上周画下了一个明显干热的句号,部分地区如衣阿华北部玉米作物由于炎热天气而叶面卷曲。从当前的气象预报来看,未来 15 天中西部地区的平均雨量只有正常的 50% 或更低,但气温不会非常高。目前的长期预报并没有发布大规模的高温预报,但持续干热已令整个大平原地区墒情下降严重,夏季作物长势将受到考验,其中堪萨斯异常高温最为严重,该州作物或将受严重影响。需要重点关注,衣阿华南部、伊利诺伊中西部以及密苏里全境,过去一个月降水总量偏少,仅为过去 20 多年历史同期均值的 10-30% 。   而本周一( 6 月 21 日 )美国农业部 USDA 在盘后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 2016 年 6 月 19 日 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 73% ,较之前一周的 74% 略有下滑,过去一周农业带部分产区的干热天气对于大豆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上年同期优良率为 65% ;美国大豆种植率为 96% ,基本接近尾声,之前一周为 92% ,上年同期为 89% ,五年均值为 93% 。大豆出苗率为 89% ,之前一周为 79% ,上年同期为 81% ,五年均值为 84% 。 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继上周末强降雨之后,本周多数产区将迎来更多降水,但部分地区仍将再次面临高温天气。总体而言,当前天气炒作实际炒作的是美国新豆的库存是否会下降的问题,如果市场对于天气炒作仍抱有希望,那么天气的微小变化对于美豆是否能开始第二波上涨至关重要,这实质是市场情绪的变化。   (农产品期货网) http://mt.sohu.com/20160621/n455491135.shtml 美国玉米带7月天气预报“翻脸” 拉尼娜真的要来了?时间:2016/6/29 21:09:05 来源:金融界网站 美国玉米带7月天气预报“翻脸” 拉尼娜真的要来了?   高收益定期理财稳盈宝 年化达6.0%—9.5% 基金商城选牛基   投资者似乎已逐步走出英国退欧带来的恐慌情绪,本周二全球商品亚洲时段集体上扬,而美豆连续则连续第二日走高并升至一周高位,因市场预期7月份美国作物带天气干燥,以及中国需求强劲。而事实上,我们在以往的报告中也指出过,由于本年度美豆乃至全球大豆供应趋于紧平衡,因而在南美因减产降等以及货币贬值造成农民惜售的市场背景下,各方对于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美国种植带天气前景,尤其是拉尼娜是否出现的担忧情绪非常强烈。哪怕是全球市场被英国公投脱欧事件搅得天翻地覆,基金净多头寸建仓也并不明显,显示出市场各方对于未来美豆天气题材炒作的高度预期。从历史来看,7月份第四周的天气通常是影响美豆单产的转折点,但当前的气象模型对于7月份美国中西部种植带的天气预报已较之前数周“翻脸”,气温较正常偏高,且有进一步干燥趋势,由于8月为美豆关键生长期,所以目前讨论天气前景依然存在较大变数,但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全美整体土壤墒情在持续恶化,由此可见,现阶段天气题材对于美豆市场的驱动将越发强劲。周一,美豆收涨1.3%并触及一周高位,因担心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炎热将限制产量,其有迹象显示出口需求良好。   从往年来看,7月第四周的天气通常是影响美豆单产的转折时间点,而天气模型则开始出现明显的前后差异性。之前一周的天气模型还显示,美国中西部大部地区气温为正常或者偏凉爽,但本周的欧洲和美国模型达成高度一致,即未来一周期间,美国玉米带总体气温有所回升,且西部地区较正常高出3-6摄氏度,这意味着7月初的前后两周美国玉米产区将面临90华氏度以上的高温,这对于正处于授粉关键期的玉米而言并不是好事。6月份期间的累计降水集中在玉米带的南部,而南部衣阿华以及中部伊利诺伊州降水偏少。目前美玉米6%已经抽丝,而7月份的气温和降水仍将影响到玉米最终产量和质量的形成,当然仍然充满变数。      (影像来源:DTN)   决定美豆单产的关键月份是8月,市场担心届时拉尼娜天气可能在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的时候袭击美国中西部种植带,而目前美国玉米带不断升温的天气前景似乎也暗示着拉尼娜的越发临近。由此可见,围绕美豆收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干热天气所引发的担忧情绪,将会贯穿本年度市场。近期气象预报显示,7月份下半月美国中西部可能再度出现高温干燥天气,如果上述预测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未来16到30天的天气对于美豆作物的威胁要大于玉米作物。      (影像来源:DTN)   福斯通公司分析师称,及时降雨已经稳定住作物状况,但是降水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此前充足的下层土墒情已经开始下降,这一点也反应在周一(6月27日)盘后的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周报,截至周日,美豆优良率为72%,低于一周前的73%,与市场预测相一致。      根据美国NOAA上周四(6月23日)发布的干旱监测周报(U.S. Drought Monitor)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干旱面积继续显著提高。在截至6月21日的7天里,在美国中西部以及俄亥俄河谷下游地区,尽管周度降雨量达到1到4英寸,但是降雨大部分错过了需要降雨的地区。所以异常干燥(D0)和中度干旱(D1)地区的天气依然温暖干燥。不过,印第安纳中部、伊利诺伊斯北部、威斯康星以及明尼苏达的局部降雨有助于减少这些地区的D0或D1面积。与之相反,在衣阿华南部和密苏里东北部地区,过去六十天的降雨匮乏,只有正常水平的40~60%,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中度干旱。土壤表层墒情继续下滑,特别是该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截至6月19日,密苏里表层土壤墒情短缺到非常短缺的比例为54%,密歇根的比例为47%,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以及俄亥俄的这一比例达到30%或者更高。      美国农业部将于本周四发布播种面积预测数据和季度库存报告。这份报告将会显示旺盛的出口需求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玉米和大豆库存。今年春季大豆价格飙升,引起市场猜测这份报告还会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上调而玉米播种面积数据下调。根据历史报告调整规律和美豆的种植收益,预计本次报告美豆种植面积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60万英亩,或对市场影响有限。而后期走势能否突破前期高点持续上涨,关键还要看未来天气状况对于美豆单产的影响。市场人士认为,当考虑玉米、大豆和小麦市场时,大豆供需形势最为紧张。我们已经看到大豆市场受到天气的驱动,中国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汇易饲料养殖 http://www.zuinow.com/n214751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4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亚存在地震和火山喷发将趋于活跃的危险
杨学祥 2016-6-8 21:58
东亚存在地震和火山喷发将趋于活跃的危险 杨学祥 日媒 : 日本地震恐波及广泛地区 或为更大地震前奏 ? 6 月 8 日 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 4 月的熊本地震在内陆断层带发生,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此次地震由日本周边板块运动对地壳的挤压造成。过去已经有过地震及火山活动从日本接连蔓延到东亚其他地区的先例,专家担忧其波及广泛地区。 研究古代以来地震记录的东京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保立道久根据过去的有关经过指出 : “东亚存在地震和火山喷发将趋于活跃的危险。” http://mt.sohu.com/20160608/n453648039.shtml 日本,你真的很危险! 早在 2010 年 9 月我就指出,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 ,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在日本的 9 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 15391 人被夺去了生命, 8171 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 , 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04 年以来共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15 日 指出, 4 月 10-15 日 6 天日本( 2 次)、瓦努阿图( 2 次)、缅甸、阿富汗发生 6 次 6 级以上地震,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西太平洋强震一南一北交替发生:日本,你真的很危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250.html 我们在 2016 年 3 月 14 日 指出,日本大震风险:多地频发巨大地鸣 疑是灾难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2565.html 2016 年 4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7182.html 我在 4 月 16 日 指出, 4 月 16 日 日本九州发生 7.3 级地震仅仅是强震发生的序幕: 警惕 8.5 级以上地震在此期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410.html 相关报道 日媒:日本地震恐波及广泛地区 或为更大地震前奏? 宽带邮箱 2016-06-08 18:25:07 阅读( 1 ) 评论(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6月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4月的熊本地震在内陆断层带发生,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此次地震由日本周边板块运动对地壳的挤压造成。过去已经有过地震及火山活动从日本接连蔓延到东亚其他地区的先例,专家担忧其波及广泛地区。   研究古代以来地震记录的东京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保立道久根据过去的有关经过指出:“东亚存在地震和火山喷发将趋于活跃的危险。”      日本熊本大地震给地处震中区域的益城町带来惨重破坏。图为4月24日益城町街头所见满目疮痍情形。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据保立介绍,公元869年发生了类似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贞观地震”,在其前后附近地区相继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保立发现,史书留下了可以解释贞观地震过去约一个半月后“肥后国”(现在的熊本县)发生大地震的记载,关注东北地区大地震和熊本地震的关系。   之后也接连发生了南关东和山阴大地震、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887年)及十和田火山喷发(915年)。   保立认为,“15~17世纪也从日本东北及九州地区波及朝鲜半岛。应该是重复了大范围地震活动周期。”   日本南海海槽是从静冈县骏河湾其至九州以东海面约700平方公里、深约4千米的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处,处于该海槽沿线的日本东南海地区为地震多发区,专家指出该地区可能会因持续的联动性地震引发超强地震。      日本熊本大地震给地处震中区域的益城町带来惨重破坏。图为4月24日益城町街头所见满目疮痍情形。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构造地质学教授佐藤比吕志将此次的熊本地震定位为“发展到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活动之一”。   报道称,内陆地震由日本列岛周边多个板块运动对地壳的挤压造成。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日本西南地区地壳受到的挤压已积累到了一定程度。   去年11月,鹿儿岛县萨摩半岛西部海域发生了里氏7级地震,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震源区域附近呈现看似“海盆”裂口的地形。这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的反复地震留下的烙印,向熊本及大分的地下延伸开来。   佐藤指出:“熊本地震的发生早有预备。”他呼吁道:“在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之前,日本西南各地或将持续发生地震。包括被认为地震较少的地区在内,各地有必要加以警惕。”   编辑:王军、王玲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1890-2012年8.5级以上地震的季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热度 1 杨学祥 2016-5-15 09:08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杨学祥,杨冬红 18 例数据的统计表明,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在冬春之交( 2-3 月)发生的频率最大,可能与冰川的消融有关。冰川地壳均衡给出了相关的地球物理机制。 事实上,南极大陆海冰面积在每年 2 月最小, 9 月最大;赤道太平洋海温在 3 月最暖, 9 月最冷。徳雷克海峡海冰气候开关效应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96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表 1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表 2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的季节特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次数 1 4 4 1 1 1 0 1 1 1 2 1 排名 1 1 3 杨冬红等( 2011 )指出,火山喷发与气候变冷同时发生,其动力来自于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海平面在气候冷暖变化中的升降有重要贡献。气候变冷,冰川增大,大洋海水减少,海洋地壳均衡上升,大洋中脊和陆海边缘以胀裂为主,有利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喷发;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洋海水增加,海洋地壳均衡下降,陆海边缘以挤压为主,有利于海洋地壳下插到陆壳之下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见图 1 )。 图 1 海平面升降导致的地壳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3192.html 2014 年 9 月末南极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是阻碍厄尔尼诺现象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 加强秘鲁寒流 ,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 形成拉尼娜事件 ,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 使秘鲁寒流变弱 ,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诺事件,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 ( 图 2) 。 同样,非洲海冰开关可控制南大西洋的海洋环流,澳大利亚海冰开关可控制印度洋的海洋环流。由于德雷克海峡通道狭窄,海冰开关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图 2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南极大陆海冰面积在每年 2 月最小,减弱秘鲁寒流,使赤道太平洋海温在 3 月最暖;南极大陆海冰面积在每年 9 月最大,增强秘鲁寒流,使赤道太平洋海温在 9 月最冷。这是徳雷克海峡海冰气候开关效应的关键证据。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2013.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4): 1666-1677. 杨学祥. 2000 ,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自然杂志. 22 ( 6 ): 358~362.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震为何频发:1890-2012年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6-5-13 15:18
大震为何频发: 1890-2012 年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一、 目前全球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 央广网北京 4 月 16 日 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当地时间今天 1 点 25 分,日本九州岛熊本县,继 14 号发生 6.5 级浅源地震后,再次发生 7.3 级强震,目前已造成 16 人遇难,上千人受伤。 日本接二连三的地震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地震活跃期又来临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地震活跃期早就来了。从全球这个角度来说,从 2004 年印尼 8.7 级地震以后,进入的一个相对活跃时段,全球这个相对活跃时段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活跃时段过程中,它的地震活动有时候会多一些,有时候会少一些。总体上来说,目前全球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 http://china.cnr.cn/qqhygbw/20160416/t20160416_521894628.shtml http://news.ifeng.com/a/20160416/48480345_0.shtml 据 2012 年 4 月 16 日 中国地震台网显示, 1970 年至 1999 年,全球 30 年未发生过 8.5 级及以上地震,但 2004 年以来却发生了 6 次。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 1900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17 次矩震级 8.5 级及以上地震, 2004 年之后的 8 年占了 6 次。孙士鋐告诉记者,“这样高强度的地震能量释放,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从频发 8.5 级以上地震来看,地球可能进入了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这个时段地震强度很大。” http://www.xmtcb.com/a/20120416/44614.html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06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 2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2013 年的统计数据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 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 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二、1890-2012 年特大地震的四大统计特征 统计表明,全球特大地震具有以下统计特征: 其一、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OD )冷位相时期。 其二,集中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或最小值时期; 其三、集中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 其四、集中发生在低温时期(见表 2 和表 3 )。 表 3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三、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相关条件 2016-2018 年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 2016-2018 年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6 年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 2016-2017 年将要发生极强拉尼娜, 2018-2019 年将要发生强厄尔尼诺。 多种因素叠加,决定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四、 相关地球物理机制 月亮赤纬角变化导致的地球潮汐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3204.html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消长和海平面升降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67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99.html 五、 结论 根据特大地震的四大统计特征和目前的相关条件,类似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关注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频发!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7级以上地震是否与全球特大地震相关
热度 1 杨学祥 2016-4-21 07:16
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是否与全球特大地震相关 杨学祥 有人认为,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没有相关性。 实际上,这一观点并不符合事实。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 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对比表 1 和表 2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后,中国 7 级以上地震也频繁发生,特别是台湾地区。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目前还有 2016-2018 年三年的最后期限,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特别关注: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后,中国 7 级以上地震也频繁发生,特别是台湾地区。 关注台湾地震的继续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624.html 表 2 中国 1950-1967 年 7 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 2009 ) 发震 时间 震级 震中参考地名 日月大(小)潮 月亮赤纬角 月亮近(远)地潮 年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角度 ----------- 月 日 1950-02-03 7.00 云南勐海西南 ----- 2-3* ----------------1-31 : 28.5 ------------2-7 1950-08-15 8.60 西藏察隅、墨脱 -- 8-14* ---------------8-16 : 0.00-------------8-20 1951-10-22 7.25 台湾凤林 ----------(10-23)------------- 10-20* : 28.3--------- ( 10-22* ) 1951-10-22 7.10 台湾凤林 ----------(10-23) ------------ 10-20* : 28.3--------- ( 10-22* ) 1951-10-22 7.10 台湾凤林 ----------(10-23)------------- 10-20* : 28.3--------- ( 10-22* ) 1951-11-18 8.00 西藏当雄 ----------11-13--------------- 11-16* : 28.1--------- ( 11-18* ) 1951-11-25 7.50 台湾台东东北海 -11-29--------------- 11-24* : 0.00------------11-30 1951-11-25 7.30 台湾大港口 -------11-29--------------- 11-24* : 0.00------------11-30 1952-08-18 7.50 西藏当雄 -----------8-20--------------- 8-15* : 27.8----------- ( 8-19 ) 1954-02-11 7.25 甘肃山丹东北 ----( 2-10* )-------------2-12 : 26----------------- 2-6* 1954-07-31 7.00 内蒙腾格里沙漠 -- 7-30* ---------------8-2 : 0.00 ---------------7-24 1955-04-14 7.50 四川康定折多糖 --4-7----------------- 4-12* : 23.8----------- ( 4-11* ) 1955-04-15 7.00 新疆乌恰西 -------( 4-15* )------------- 4-12* : 23.8----------- ( 4-11* ) 1955-04-15 7.00 新疆乌恰西 -------( 4-15* )------------- 4-12* : 23.8----------- ( 4-11* ) 1957-01-03 7.00 黑龙江东宁西南 -- 1-1* ----------------12-30 : -21------------- ( 1-4 ) 1957-02-24 7.20 台湾花莲 ----------( 2-21* )------------- 2-23* : -20.8---------- ( 2-27 ) 1958-03-11 7.00 台湾赤尾屿南海 --(3-12)-------------3-12 : -19.2--------------- 3-6* 1959-04-27 7.50 台湾宜兰东海 -----4-23---------------- 4-27* : -18.4------------- 4-24* 1959-08-15 7.00 台湾恒春东北 -----8-18---------------- 8-14* : -18.3------------- 8-14* 1963-02-13 7.00 台湾宜兰东南海 ---2-8----------------- 2-13* : 0.00-------------2-26 1963-04-19 7.00 青海阿兰湖附近 -( 4-17* )-------------- 4-16* : 21.8-------------4-24 1964-01-18 7.00 台湾台南东南 ----- 1-15* ---------------1-14 : 23-----------------1-26 1966-03-13 7.80 台湾花莲东北海 --(3-14)--------------3-15 : -26.5--------------3-6 1966-03-22 7.20 河北宁晋东南 ----- 3-22* ---------------3-23 : 0.00------------ ( 3-19* ) 资料来源: 张家诚,李文范。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6 。 183 , 186-188 , 404 。 韩延本(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日食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近地点和远地点数据。 乔琪源(国家天文中心)。 1940-2020 年月相数据。 1940-2020 年月亮赤纬角数据。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一周多次强震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热度 1 杨学祥 2016-4-19 05:07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一周多次强震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杨学祥,杨冬红 短评: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个月来多次7.0级以上地震。如何解释近来接二连三的强震,它们之间有关联吗?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对此,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尚无法断定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超出正常范畴,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也不能下定论,但对部分“危险”区域加以研究并保持警惕是必须的。 这一观点并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让事实说话: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一周多次强震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新华社 2016年04月18日08:17 分享 微博 空间 微信 新浪微博 邮箱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最近一周全球各地发生了数次7级以上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意味着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日本九州强震是否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转播到腾讯微博 点击此处安装播放视频需要的flash插件 日本九州强震是否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转播到腾讯微博 熊本地震坍塌的房屋 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个月来多次7.0级以上地震。如何解释近来接二连三的强震,它们之间有关联吗?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对此,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 科学 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尚无法断定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超出正常范畴,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也不能下定论,但对部分“危险”区域加以研究并保持警惕是必须的。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活跃期)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转播到腾讯微博 熊本地震被摧毁的民舍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2013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时高时低,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熊本地震现场 既然科学界在这方面尚无统一的定论,为何人们的感受是,地球明显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呢?这篇论文提到,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 文章列举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们频繁流动,人们对地震消息也就更为关心。这些原因合在一起,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地震活跃期。 事实上,日本和印尼本身就处于地震多发地带,是典型的地震多发国。比如印尼每年都要发生数千次地震。地震的具体成因十分复杂,但从宏观上说,日本和印尼等国地震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移动。 转播到腾讯微博 熊本地震现场 若把世界地震的分布情况与全球板块的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有明显关联。据统计,全球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这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8.7级地震,就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一个名为“安达曼弧”的构造带上。那次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震引发了大海啸。 虽然判断地震是否进入频发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但仍有专家认为,对一些地区的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是必须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去年表示,青藏高原特别是南部地区,地质活跃度高,正处于7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 http://tech.qq.com/a/20160418/011987.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88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关注判定新标准
杨学祥 2016-4-16 19:08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关注判定新标准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 4 月 16 日 电 综合报道,自今年 4 月 10 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   此前,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 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 2020 年之后 4 、 5 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 2012 年 4 月 11-15 日,全球发生 8 级地震 2 次, 7 级地震 1 次, 6 级地震 5 次,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不同的划分标准,不同的地震学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不同角度显现地震的活动强度变化,综合分析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是衡量地震活跃期的客观标准。 自 1900 年以来记录的地震资料显示,近几年全球 7 级以上地震年频度仍属正常范围,并不是地震特别密集的年份。但也有地震专家表示, 2004 年以来 8.5 级巨大地震频发,全球可能进入了地震相对活跃期。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中心教授饭尾能久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针对如何界定“地震活跃期”,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定义。 饭尾能久说,定义“地震活跃期”的难点是如何设置标准。关于设置“地震活跃期”的标准目前有三种方案,但都存在缺陷。 第一种方案是以全球地震每年释放的能量为准,超过一定水平就认为是进入“地震活跃期”。然而,智利大地震这样的强震只要发生一次,释放的能量就可能超过设置的标准。但仅根据一次强震就判定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明显不妥。 第二种方案是以一定时期内地震发生的次数为标准。这个标准的问题是,地震根本没有停止过,只是绝大多数地震震级较低、释放能量较小,对人类生活完全没有影响。 第三种方案是统计达到一定震级的地震数目。但是这个设想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究竟应该统计多大震级以上的地震。 在“地震活跃期”概念不明确的背景下,地震学家目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震级较高、释放能量较大的地震上,对一个时期的地震活跃程度则一般不进行判断。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3/18/content_13195196.htm 以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为标准 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 1970 年至 1999 年,全球 30 年未发生过 8.5 级及以上地震,但 2004 年以来却发生了 6 次。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 1900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17 次矩震级 8.5 级及以上地震, 2004 年之后的 8 年占了 6 次。孙士鋐告诉记者,“这样高强度的地震能量释放,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从频发 8.5 级以上地震来看,地球可能进入了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这个时段地震强度很大。” http://www.xmtcb.com/a/20120416/44614.html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6 ( 6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 内数据为最新数字。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 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相关报道 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   中新网 4 月 16 日 电 综合报道,自今年 4 月 10 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震动有规律:多处在地震带上   短短 6 天内,亚太多国发生有感地震,并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4 月 16 日凌晨 ,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 7.3 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 3 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 4 月 14 日 ,日本熊本县发生 6.5 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 9 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 4 月 14 日凌晨 ,菲律宾 5.9 级强震,造成 3 人受伤; 4 月 13 日 ,缅甸西北部发生 6.8 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 60 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 6 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 4 月 10 日 ,阿富汗发生 7.1 级地震,致巴基斯坦 3 人遇难、 27 人伤。   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 5.0 级以上的地震。   综上可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 80% 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 15% 。   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地震别恐慌:多数感觉不到   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 8 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   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 5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 10 万次,造成破坏的 1000 次,而 7 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 85% 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相关数据显示,并非每次强震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与震源深度、地震时人们的作息状态和震区房屋抗震性能相关。   此外,加强民众的灾害应对与预防意识也可降低风险。如地震频发的岛国日本,该国各地就常以资源匮乏、防御困难等因素为背景,组织防灾抗灾教育和能源紧张演练活动。这能培养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使得日本人在面对灾害时往往表现的井然有序,将伤亡减少到最小。   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   此前,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 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 2020 年之后 4 、 5 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   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   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 ( 完 ) 责任编辑:王浩成 http://bbs1.people.com.cn/post/6/1/2/15558375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大警报已拉响:关注金融危机七年魔咒
杨学祥 2016-4-7 05:06
五大警报已拉响:关注金融危机七年魔咒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04月06日21:29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自2月中旬以来,全球风险资产全线反弹,道指更是上演1933年以来最神奇反转。但风险偏好好转、美联储放鸽以及大量空头回补给市场带来的兴奋正在逐步消退,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蜜月期后,警报正在悄悄拉响!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6-04-06/doc-ifxrcizs6907573.shtml?cre=sinapcmod=gloc=9r=0doct=0rfunc=32 7年自然周期:地球自转周期、极移周期、太阳黑子周期、厄尔尼诺周期; 7年经济周期: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的叠加周期,两个周期为7-8年,形成一个整数周期。 7年心理和生理周期:太阳活动7年周期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形成女人生理变化的7年周期。 全球金融危机的“七年魔咒”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8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8105.html 表1 经济危机和厄尔尼诺的7年周期及特大地震55年周期 年代 经济危机 厄尔尼诺 拉尼娜 8.5级以上特大地震 1952:经济危机 1953; 1954-1956; 1950、1952 1959 经济危机 1957-1958; ; 1957 1966:股市崩盘 1965-1966;1964; 1960、1963、1964、1965 1973:石油危机 1972-1973;1973-1974; 1980:白银星期四 1979-1980; 1987:黑色星期一 1986-1988;1984-1985; 1994:债市崩盘 1993-1995; 2001:股市崩盘 1997-1998;1998-2001; 2008:次贷危机 2006-2007;2007-2008; 2004、2005、2007 2015:全球经济低迷 2015-2016;2016-2017?;2010、2011、2012、2016? 注:数据来自网络,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 数据综合分析表明,7年的8倍为56年,接近康德拉切夫循环(KondratieffCycle,长期波动)50至60年周期和吉村循环55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50-70年周期对应)。 7年和55年的经济周期、厄尔尼诺周期、特大地震周期可能使2016-2017年进入类似1966年的经济危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8111.html 相关报道 五大警报已拉响 全球市场调整在即? 2016年04月06日21:29 综合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自2月中旬以来,全球风险资产全线反弹,道指更是上演1933年以来最神奇反转。但风险偏好好转、美联储放鸽以及大量空头回补给市场带来的兴奋正在逐步消退,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蜜月期后,警报正在悄悄拉响!   两个月的持续上涨,令风险资产短期积累了巨大涨幅。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美联储加息前景扑朔迷离的担忧,以及油价的新一轮波动,避险情绪再度回归。   周二(4月5日),全球股市全线下跌,道指大跌逾百点,为3月8日以来首次;欧股跌近2%回落至五周低位,德股法股重挫逾2%;日股跌2.4%,创7周低位。而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和日元则大幅走高。美元兑日元盘中跌破110关口,创2014年10月份以来新低,黄金涨逾1%。   RS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经理Tony Chu表示,没有新的催化剂,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今年不再那么振奋人心了。很难说市场是否将有更多上行空间,因此,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   事实上,全球市场涨势已现疲态,五大警报正在拉响。    1. 全球股市涨幅过大,已严重超买   在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上涨后,全球股市估值已经变得不再便宜。   巴菲特指标(Buffett Indicator)显示,股票价格已超过长期平均值的两倍。一般来说巴菲特指标高于100%即代表股市过热,低于50%代表了股市被低估。   而此前多次准确预测市值走势的12个月历史市盈率也显示,股市或正面临拐点。Oppenheimer分析师John Stoltzfus称,12个月历史市盈率目前已升至18.83倍,较长期均值16.54倍溢价13.7%,距离“警戒线”19倍仅一步之遥。   WallachBeth Capital常务理事伊利亚·费根(Ilya Feygin)表示,市场上普遍存在对经济状况及 央行 政策的担忧情绪。下跌最严重的就是人们看多最集中的。许多板块的表现都已超出正常水平,它们得到了月末资金流入的推动,而不是基于真正的基本面因素与新闻的推动。    2. 引发全球市场大跌的“黑天鹅”卷土重来   今年2月初曾引发欧美市场恐慌的“德银危机”,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周二,德银重挫近5%,逼近2月初的低点,今年仅有限的几个交易日内收盘低于最新收盘价。下图为当年雷曼股价走势与当前德银走势的对比图,图中可见,两者走势颇为相似。   不只是德银,自3月中以来,欧洲银行股反弹终结并快速回落至历史地位附近。银行净息差减少以及投资者担心信用市场有风险,导致银行股估值低迷。下图为近来欧洲银行股走势,受市场情绪回暖提振,银行股在2月中到3月中期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随后快速回落,这是否会再度成为压倒全球市场的“一根稻草”?    3. 全球市场“推手”原油已自顾不暇   2月中旬以来,伴随着油价大幅攀升,风险偏好情绪也迅速转暖,全球市场随之上演逆转大戏。实际上,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和原油走势高度一致。新年伊始的前两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了12年新低,全球股市也遭遇了历史上最差开局。而过去五年间,油市和股市的相关度为-71.8%,这意味着油价和股市走势倾向于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过去二十年间,油市和股市的相关度为25%。   不过,大涨了逾40%后,近期原油已自3月18日高位下跌了13%。香港万得通讯社此前便报道,油价上涨的最大动力并非基本面的改善,而是创纪录的空头回补。当前,对冲基金从持有创纪录高位的空仓,变成持有接近纪录高位的多仓。因此,油价由空头回补带动的上涨行情或将告一段落,相反主要风险变成了多头获利了结。就如2014年6月、2015年5月和2015年10月之后发生的情况。   目前距离4月17日即将召开的多哈会议已越来越近,但近期沙特和伊朗的表态再度令动产前景便得不确定起来。4月1日,沙特发出表态,称只有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冻产,沙特才会冻产。而4月4日,伊朗石油部长明确拒绝沙特对其提出的冻产要求,打算将原油日产量提高至制裁前的400万桶,同时拒绝设置产量上限。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Jeff Currie表示,其依旧坚持此前观点,即原油市场波动巨大,价格走势不明朗。   Currie称,必须令原油行业处于压力之下,并保持市场外资本支出,削减石油产量,令产量保持在需求水平之下。当前原油市场远不及如此,数据依旧显示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库存累积,因而市场仍然需要耐心等待。美国石油行业资本支出的减少将贯穿整个第三季度,且对美国石油的减少产生重要意义。不过,风险控制可能会将原油价格再次打压至20美元/桶的水平。    4. 避险情绪升温日元蹿升   随着避险情绪快速升温,尽管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重申了加码货币刺激的可能性,但仍无法阻挡日元涨势。近日以来,日元兑美元大涨3%,一度升破110大关,创十七个月新高,今年累计上涨8.48%,领涨G10货币。分析师表示,套息交易大举拆仓,大批日元沽空盘进行平仓,因而推高日元汇价,意味着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新一波大风暴来临,是一个不祥之兆。   与此同时, 基准德国国债收益率逼近2015年4月的纪录低点。而4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跌11个基点,报0.435%,创纪录新低。今年迄今,欧元区国债持有者的回报率已达3.4%,远超过2015年全年的回报率1.8%。     DZ BAnk AG分析师Christian Reicherter表示,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而德国国债仍然是安全避风港,因而不断上涨。在这种环境下,德国国债仍有上涨空间。    5. 宏观风险上升:增长担忧加剧,美联储政策前景不明   事实上,当前世界经济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供应过剩,传统货币与财政政策已不可能发挥提振经济作用,欧洲与日本即使实施负利率,经济依然无大起色。相对欧日情况而言,美国经济表现较佳,但实际上每年GDP增长只有百分之二的低速增长而已,难言全面复苏。   虽然全球央行争相防水,但宽松效应已经微乎其微。国际货币基金总裁 拉加德 近日再对全球经济发布高分贝预警,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太缓慢、太脆弱,呼吁全球经济体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提振经济增长,否则下行风险将会增加。   而备受关注的美联储加息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美联储耶伦成了“唯一的”鸽派。两周前的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强调加息节奏将是缓慢的,同时美联储官员将今年的加息预期从4次削减到2次,令市场欢欣鼓舞。但上周美联储四位官员纷纷发表鹰派观点,公开支持4月加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支持4月加息的可能性在逐步下降,市场普遍认为第二次加息将在6月。本周四,耶伦将再次发言,料将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6-04-06/doc-ifxrcizs6907573.shtml?cre=sinapcmod=gloc=9r=0doct=0rfunc=3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震助推金融危机:专家警告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宿命”
热度 1 杨学祥 2016-4-6 05:25
强震助推金融危机:专家警告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宿命”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 4 月 5 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 5 日警告说称,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绝对需要应对之策。   研究已知,以日本东海地区以西的太平洋沿岸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为止反复发生,最后一次是在上世纪 40 年代中期。山冈指出:“感觉上,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 2020 年之后 4 、 5 年内发生也不稀奇。”   南海海槽地震的推测受灾地区内人口密集地较多也成为一大问题。山冈表示,就算是和东日本大地震相比,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近, 2016-2017 年爆发金融危机的预言不绝于耳, 2016-2018 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趋势可能助推金融危机再起波澜。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自 2016 年 1 月以来,中强地震遍布环太平洋地震带,为特大地震打通了道路,也展示了地震中心的大致位置。 强震的天文背景: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 2008 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 8 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 9 年的变化规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1932-1941-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1960 年智利 9.5 级地震发生在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1004.html 强震的气象条件: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地震周期规律:我们在 2006 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目前已达到 6 次)。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547.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目前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15 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6 年厄尔尼诺和 2007 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 2015 年 10 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见相关资料)。 关注 10 月 25-27 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944.html 巴基斯坦北部 26 日发生 7 . 7 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11 月可能有更大地震发生。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769.html 危险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中强地震全报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3462.html 2015 年发生了仅次于 1997-1998 年最强厄尔尼诺,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028.html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4771.html 2016 年 3-6 月强潮汐时期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942.html 特别关注: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5459.html 所以,除了日本、俄罗斯、中国,我们应该对美国和智利给于更多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8335.html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地震路线图: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我们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 2004 年到 2007 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 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 2 次,其他地区 2 次。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 年智利地震、 2011 年日本地震、 2012 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 2012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北京时间 5 月 25 日 下午 1 时 30 分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 5.6 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 5 度弱 ( 日本标准 ) 。我们在 2015 年 5 月 26 日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日本 5 月 30 日 8 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2015 年 1-4 月为强潮汐时期, 4 月 25 日 尼泊尔 8.1 级地震证实了 4 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 2015 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 2015 年 5 月。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 4 月 25 日 尼泊尔 8.1 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 8 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2015 年 5 月 30 日 我们指出,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5 年和 201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2016-2017 年和 2019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04-2018 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 年 5 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40-60 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 13-20 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 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日本 8 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 8 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 1896.~1897 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 8 、 8.4 、 8.6 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 1 中可以看到, 1854-2011 年日本 8 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 2015 年 5 月 30 日 的日本 8 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日本 7 次( 1954 、 1957 ~ 1958 、 1962 、 1965 、 1970 ~ 1971 、 1973 ~ 1975 、 1981 ) 表 1 1854-2011 年日本 8 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对比 序号年月日 地震地点 震级 厄尔尼诺 拉尼娜 经济危机 1. 1854.12.23, 日本东海 \ 南海道 8.4 级 ; 1854 2. 1891.10.28, 日本浓尾 8.4 级 ; #1891: 3.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级 ; #1896.~1897, 4. 1896.06.17, 日本本州东部 8 级 ; #1896.~1897, 5. 1897.08.05, 日本仙台 8.1 级 ; #1896.~1897, 6. 1901.08.09, 日本本州东北远海 8.2 级 ; #1899:~#1900 7. 1911.06.15, 琉球群岛 8.2 级 ; #1911:~#1912. 8. 1923.09.01, 日本关东地区 8.2 级 ; 1923 ; 9. 1933.03.02, 日本三陆 8.3 级 ; 1932 ;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 10.1944.12.07, 日本东南海 8.1 级 ; #1944 ; 11.1946.12.20, 日本南海 8.4 级 ; 1946 ; 12.1952.03.04, 日本十胜近海 8.1 级 ; 1951, 1953 ; 13.1953.11.25, 日本本州东南远海 8 级 ; 1953 ; 1954 年经济危机 14.1968.05.16, 日本青森县 8.1 级 ; 1968~#1969 ; 15.1969.08.11, 日本北海道以东 7.8 级 *;1968~#1969 ; 1970-1971 年经济危机 16.1993.08.08, 关岛 8.1 级 ; 1992-1993 , 1993-1994 ; 17.2003.09.26, 日本北海道 8.2 级 ; 2002-2003 ; 18.2011.03.11, 日本宫城外海 8.8 级 ; 2009-2010 ; 2010-201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 El Nino )和拉尼娜( La Nina )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缩写为 PDO ,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 PDO 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 ,缩写为 ENSO )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PDO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 PDO 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890-1924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25-1945 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946-1976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77-1999 年。 2000 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 50-70 年。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 2011 年第 4 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 PDO 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1896-1897 年日本三次 8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 1896-1897 年处于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 6 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其次, 1896-1897 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 3 次 8 级以上特大地震。 第三, 1854-2011 年日本 8 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第四, 2000-2030 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五, 2015 年较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第六, 2015 年 5 月 30 日 日本已经发生 8 级地震。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 1896-1897 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 2015 年 5 月 30 日 日本 8 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关注 2015 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962.html 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80.html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6582.html 2015-2016 年厄尔尼诺已经发展为最强的超强厄尔尼诺,日本特大地震的高发趋势值得关注。 强震助推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 7 次( 1948 ~ 1949 、 1953 ~ 1954 、 1957 ~ 1958 、 1960 ~ 1961 、 1969 ~ 1970 、 1973 ~ 1975 、 1980 ~ 1982 )   日本 7 次( 1954 、 1957 ~ 1958 、 1962 、 1965 、 1970 ~ 1971 、 1973 ~ 1975 、 1981 )   联邦德国 7 次( 1952 、 1958 、 1961 、 1966 ~ 1967 、 1971 、 1974 ~ 1975 、 1980 ~ 1982 )   法国 5 次( 1952 ~ 1953 、 1958 ~ 1959 、 1964 ~ 1965 、 1974 ~ 1975 、 1980 ~ 1982 )   英国 7 次( 1951 ~ 1952 、 1957 ~ 1958 、 1961 ~ 1962 、 1966 、 1971 ~ 1972 、 1973 ~ 1975 、 1979 ~ 1982 ) (2008 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至于战后究竟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严格说来,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 1957 ~ 1958 年, 1973 ~ 1975 年和 1980 ~ 1982 年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 , 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 1929 ~ 1933 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http://baike.sogou.com/v10536864.htm?fromTitle=%E5%8E%86%E5%B1%8A%E7%BB%8F%E6%B5%8E%E5%8D%B1%E6%9C%BA 表 2 经济危机和厄尔尼诺的 7 年周期及特大地震 55 年周期 年代 经济危机 厄尔尼诺 拉尼娜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 1952: 经济危机 1951 - 1953;1954-1956; 1950 、 1952 1959 经济危机 1957-1958; ; 1957 1966: 股市崩盘 1965-1966;1964; 1960 、 1963 、 1964 、 1965 1973: 石油危机 1972-1973;1973-1974; 1980: 白银星期四 1979-1980; 1987: 黑色星期一 1986-1988;1984-1985; 1994: 债市崩盘 1993-1995; 2001: 股市崩盘 1997-1998;1998-2001; 2008: 次贷危机 2006-2007;2007-2008; 2004 、 2005 、 2007 2015: 全球经济低迷 2015-2016;2016-2017 ?;2 010 、 2011 、 2012 、 2016 ? 注:数据来自网络,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 数据综合分析表明, 7 年的 8 倍为 56 年,接近康德拉切夫循环( KondratieffCycle ,长期波动) 50 至 60 年周期和吉村循环 55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 50-70 年周期对应)。 7 年和 55 年的经济周期、厄尔尼诺周期、特大地震周期可能使 2016-2017 年进入类似 1966 年的经济危机。 相关报道 日本地震专家警告: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宿命” 2016 年 04 月 05 日 20: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4 月 5 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 5 日警告说称,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绝对需要应对之策。   研究已知,以日本东海地区以西的太平洋沿岸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为止反复发生,最后一次是在上世纪 40 年代中期。山冈指出:“感觉上,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 2020 年之后 4 、 5 年内发生也不稀奇。”   南海海槽地震的推测受灾地区内人口密集地较多也成为一大问题。山冈表示,就算是和东日本大地震相比,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关海啸等水灾,山冈说明称即便是 30 厘米程度的浸水也可能导致人员被冲走。由于日本海拔较低的地区可能因摇晃导致堤坝决口,造成大范围的水灾,山冈建议称:“住在堤坝附近的居民可以转移到高处躲避半天至 1 天时间,观察是否会决堤。” http://roll.sohu.com/20160405/n44338762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6年至2018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的理论根据(2)
热度 1 杨学祥 2016-4-1 19:26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的理论根据 (2)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摘要: 2016-2018 年强震频发有三大因素: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地壳均衡运动强烈;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导致的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活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爆发的可能。本文主要阐述月亮赤纬角变化对地震的影响。 统计表明, 1886-2015 年期间拉马德雷冷位相冷位相共 81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15 次,年均 1.42 次。拉马德雷暖位相共 45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40 次,年均 0.9 次。对比结果表明,全球 8 级以上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更为强烈,与此同时,在厄尔尼诺、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极值和太阳活动极值, 8 级地震连续发生。 2015-2016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 2016-2017 年将发生拉尼娜, 2018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 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6 年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多种因素叠加, 2016-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关键词: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 9 年周期;地球自转;潮汐形变 一、 地球自转的18.6年周期 潮汐形变是短期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罗时芳等人( 1974 )和任振球等人( 1990 )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 11.169 年对应 11.2 年太阳黑子周期、 12.15 年对应 12.01 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8.6 年对应月亮赤纬角的变化周期、 19.855 年对应 19.858 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22.337 年对应 22.2 年太阳磁周、 29.783 年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59.555 年周期对应 59 和 60 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 0.162 、 0.141 、 0.521 、 0.189 、 0.434 、 0.521 、 1.239 毫秒,显示地球自转与行星潮汐的对应关系。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的质量正在引起和维持了太阳上的微小 “ 潮汐 ” 涨落,影响太阳自转,这也为行星潮汐影响地球自转提供了证据 。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与土星相比,木星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见表 1 )。如果加上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 2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 1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使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解释更加合理 。 地球潮汐形变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中短期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的强度增加 10% ,日长增量 0.07ms ,这使地球自转具有一年的变化周期。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地球扁率在秋分和春分变为最大,自转速度最慢,日长增量 0.27ms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的 18.6 年周期增强或减弱这一效应 。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 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潮汐南北震荡的振幅减少三分之一。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由此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改变地球的转动惯量,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表 1 地球自转变化的长周期 自转周期(年) 振幅(毫秒) 对应天文周期(年) 178.698 89.348 59.555 45.0 34.503 29.783 22.337 19.855 18.6 12.15 11.169 9.2 0.385 0.803 1.239 0.304 0.215 0.521 0.434 0.189 0.521 0.141 0.162 0.184 198.72, 太阳黑子长周期;九大行星会聚周期; 178.4 潮汐周期 * 89.757, 太阳黑子长周期; 89.36 ,九星会聚之半 57.119 ,太阳黑子长周期; 59.573 ,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59 和 60 ,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 59.88 ,潮汐混合周期 * 45.39 ,土星、天王星会合周期; 44.548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4 倍 * 35.88 ,土星、海王星会合周期; 37.22 ,月亮交点进动双周; 33.4 ,近点月与日月大潮合成周期 * 29.46 ,土星公转周期; 30.02 ,土星相似会合周期; 29.95 ,潮汐合成周期 * 22.2 ,太阳磁周; 22.014 ,朔望周期与交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22.274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22.0879 ,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 19.858 ,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19.99 ,水星相似会合周期; 19.96 ,交点月周期、近点月周期、朔望周期两两合成周期( 2.0533 、 2.2014 、 2.2087 )的会合周期 * 18.61 ,月亮交点进动周期,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9.9-13.035 ,太阳黑子周期; 12.01 ,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1.2 ,太阳黑子周期; 11.007 ,朔望周期与月亮交点周期的合成周期 * ; 11.137 ,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 * ; 11.0439 ,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 8.9-9.4 ,太阳黑子周期; 9.2 多项潮汐合成周期 * 注:带 * 号者为作者计算得出。 二、 全球气温的18.6年周期 2014 年,全球平均气温为 14.6 ℃ ,比 20 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 0.69 ℃ ,成为 1880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尽管此前有科学家质疑,自 1998 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停滞”,但事实并非如此。 2005 年和 2010 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比 1998 年高出 0.04 ℃ 和 0.05 ℃ , 2014 年更是高出了 0.07 ℃ 。 2014 年最热年无疑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http://roll.sohu.com/20150127/n408098576.shtml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我们在 2008 年就提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 2014 年和 2015 年全球高温新纪录证实了这一预测。 2016 年全球高温将继续。 我们在 2014 年提出,全球气温变化存在 18.6 年(约 19 年)变化周期 。 1. 全球气温变化的 18.6 年周期 我们在 2008 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中指出,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 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 18.6 年周期 刘国华等人基于青藏高原五道梁气象站 1957-2012 年 56 年的温度、降水和湿度数据 , 利用 M-K 检验、 Morlet 小波分析进行非参数检验 , 以诊断其变化趋势 , 同时利用 R/S 分析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趋势 . 结果表明 : 过去的 56 年间 , 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气温、降水变化呈上升趋势 , 湿度变化呈下降趋势 , 其趋势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逐渐增强 . 在长时间序列中 , 温度呈现 30 年 /18 ~ 19 年 /10 年 /5 年变化周期 , 降水呈现 20 ~ 30 年 /14 年 /8 ~ 9 年变化周期 , 湿度呈现 30 年 /5 年 /15 年变化周期 . 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显示 , 气温将延续过去的变化有持续升高趋势 , 降水变化与过去一致呈上升趋势 , 但趋势将有所减缓 , 未来湿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见表 2 ) . 表 2 青藏高原五道梁气象站 1957-2012 年 56 年的气温、降水、湿度变化周期 周期 / 年 第 1 主周期 第 2 主周期 第 3 主周期 气温 30 18-19 10,5 降水 20-30 14 8-9 湿度 30 5 15 三、 全球地震的18.6年周期 解朝娣等人采用 1850 — 2012 年期间 USGS 全球 M ≥ 5.0 地震目录资料 , 构成全球地震能量 - 时间序列 , 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 . 结果表明 , 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 9 年、 19 年和 45 年的 3 个准周期 , 其中 ,45 年准周期最为突出 . 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 , 对长周期潮汐起潮力与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没有发现全球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与潮汐短周期相关的准周期 。 图 1 1850-2012 年全球 5 级和 7 级以上地震能量 - 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 9 年和 19 年周期 全球地震的 9 年和 19 周期得到证实。这两个周期就是 18.6 年周期及其半周期。 45 年周期也是 9 年周期的倍周期。 图 1 ( a,b)1850-2012 年全球 5 级以上地震能量 - 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 c, d) 1850-2012 年全球 7 级以上地震能量 - 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 胡辉和杜品仁分别指出地震存在 18.6 年周期 。杨冬红和杨学祥指出,全球 8 级以上地震存在 9 年和 18.6 年周期 。 图 2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 图 2 1895-1977 年 8 级以上地震的 9 年和 19 年周期 四、 旱涝灾害的18.6年周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 1920 年至 2004 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 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5 度,最小值为 18.5 度,变化周期为 18.6 年。 郭增建等人在 1991 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932 年(松花江大水)、 1933 年和 1935 年(黄河 特 大水)、 1951 年(辽河大水)、 1969 年(松花江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 在澳大利亚气象学家 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 75 项,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 66 项,占 88% ,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主要因素。其中,有 5 项的周期为 18.6 年, 1 项的周期为 19 年(见表 3 ) 。 表 3 气候现象循环的 18.6 年周期 现象 周期 / 年 加拿大平原干旱, 1583- 18.6 美国大平原干旱, 1805- 18.6 中国北部干旱, 1582- 18.6 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干旱, 1606- 18.6 尼罗河谷干旱, 622- 18.6 副热带高压的纬度范围 19 五、 结论 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不仅影响旱涝和地震,而且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使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大,冷水上翻导致全球变暖停滞 16 年,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小,冷水上翻减弱导致 2014 年和 2015 年成为 134 年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在 2008 年的预测。 2016 年全球高温持续。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大,冷水上翻将导致全球气温变冷。 地球自转、全球气温、全球地震、中国旱涝的 18.6 年周期表明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对全球变化的显著影响。 2016 年全球高温持续、强震高发、异常旱涝的巨灾形势不可忽视。 2016-2018 年强震频发有三大因素: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地壳均衡运动强烈;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导致的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活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爆发的可能。本文主要阐述月亮赤纬角变化对地震的影响。 统计表明, 1886-2015 年期间拉马德雷冷位相冷位相共 81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15 次,年均 1.42 次。拉马德雷暖位相共 45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40 次,年均 0.9 次。对比结果表明,全球 8 级以上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更为强烈,与此同时,在厄尔尼诺、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极值和太阳活动极值, 8 级地震连续发生。 2015-2016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 2016-2017 年将发生拉尼娜, 2018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 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6 年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多种因素叠加, 2016-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相关资料表 4 附后。 参考文献 1.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 , 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 1974, 15(1): 79-84. 2.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60-77.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6. 刘国华,王一博,高泽永,文晶。 1957-2012 年青藏高原五道梁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14 50 ( 3 ): 410-416. 7. 解朝娣, 吴小平, 雷兴林, 冒蔚, 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 2013 , 56 ( 10 ): 3425-3433. 8. 杜品仁。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 37 ( 3 ): 36 ~ 369 。 9.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 4 ): 49-55 10. 蓝永超 , 丁永建 , 康尔泗 , 等 . 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 . 冰川冻土 , 2003, 25(3): 321-326. 11.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 ~ 114 , 146 ~ 158 。 12. 杨学祥, 陈殿友, 李守春.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 21 ( 1 ): 44~47 13. E. 布赖恩特 .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 刘东生 , 等译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1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15.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1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18. 杨学祥 , 杨冬红 .2014 年至 201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预测 . 2014: 万方数据库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表 4 1886-2015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与气象事件的对比 发震时刻 参考位置 震级 (M)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太阳黑子 1. 1886.08.27, 意大利墨西拿 8.4 级 ; 暖位相 1889 6.3 2.1891.10.28, 日本浓尾 8.4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3.1892.03.16, 菲律宾邦阿西楠省 8 级 ; 4.1893.06.21, 菲律宾阿古桑 8 级 ; 冷位相 1893 85.1 5.1895.07.08, 俄罗斯里海 8.2 级 ; 极大值 冷位相 6.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7.1896.06.17, 日本本州东部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8.1897.06.12, 印度阿萨姆 8.7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9.1897.08.05, 日本仙台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0.1897.9.20/9.21, 菲律宾巴西兰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1.1897.10.18, 菲律宾萨马岛北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2.1898.06.29, 阿留申群岛西 8 级 ; 冷位相 13.1899.09.04, 阿拉斯加亚库塔特湾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1899.09.10, 阿拉斯加亚库塔特湾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5.1900.01.20,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6.1900.07.29, 圣克鲁斯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7.1900.10.09, 阿拉斯加亚库塔特湾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8.1900.10.29, 加勒比海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1901.08.09, 新赫布里底群岛以南 8.2 级 ; 冷位相 19012.7 20.1901.08.09, 日本本州东北远海 8.2 级 ; 冷位相 21.1902.09.22, 马里亚纳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22.1902.09.23, 墨西哥特可特佩克湾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23.1903.01.04, 汤加群岛 8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24.1903.01.14, 墨西哥南部远海 8.1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25.1903.02.27, 爪哇岛西部 8.1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26.1903.06.02, 阿拉斯加 8.3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27.1903.08.11, 希腊克里特岛西北 8.3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28.1904.06.25, 堪察加 8.3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29.1905.04.04, 东克什米尔印度边境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1905 63.5 30.1905.07.09, 蒙古库苏古勒省 8.3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31.1905.07.23, 蒙古库苏古勒省 8.3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1905 63.5 32.1906.01.21, 阿留申群岛 8 级 ; 冷位相 1906 53.8 33.1906.01.31, 厄瓜多尔 / 哥伦比亚 8.6 级 ; 冷位相 双峰期间 34.1906.04.18, 美国旧金山 8.3 级 ; 冷位相 双峰期间 35. 1906.08.17, 阿留申群岛 8 级 ; 冷位相 双峰期间 36.1906.08.01 智利瓦尔帕莱索 8.4 级 ; 冷位相 双峰期间 37.1906.09.14, 新几内亚 8.1 级 ; 冷位相 双份期间 38.1907.04.15, 墨西哥格雷罗州 8.1 级 ; 冷位相 190762.0 39.1907.10.21, 杜尚别南部 8 级 ; 冷位相 双峰期间 40.1908.12.12, 秘鲁 8.2 级 ; 冷位相 41.1909.07.07, 阿富汗东北部 8 级 ; 冷位相 42.1910.06.16, 新赫布里底群岛 8.1 级 ; 冷位相 43.1911.01.03, 阿拉木图 8.4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44.1911.06.15, 琉球群岛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45.1912.05.23, 缅甸中部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46.1914.01.30, 阿根廷圣路易斯省 8.2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913 1.4 47.1914.06.25, 印尼苏门答腊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48.1914.11.24, 马里亚纳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49.1916.01.13, 新几内亚 8.1 级 ; 冷位相 50.1917.01.30, 堪察加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17 103.9 51.1917.05.01, 克马德克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2.1917.06.26, 萨摩亚群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3.1918.08.15, 菲律宾棉兰老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4.1918.09.07, 千岛群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5.1919.01.01, 斐济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6.1919.04.30, 汤加群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57.1920.11.20, 新赫布里底群岛南 8 级 ; 冷位相 58.1922.11.11, 智利阿卡塔马 8.3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59.1923.02.03, 堪察加半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1923 5.8 60.1923.09.01, 日本关东地区 8.2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61.1924.04.14, 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近海 8.3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共 35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60 次,年均 1.7 次) 62. 1928.06.17, 墨西哥瓦哈卡州 8 级 ; 暖位相 1927 69.0 63. 1929.03.07, 阿留申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64. 1932.05.14, 马鲁古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暖位相 65. 1932.06.03,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大值 暖位相 66. 1933.03.02, 日本三陆 8.3 级 ; 极大值 暖位相 1933 5.7 67. 1934.01.15, 尼泊尔 -- 印度边境 8.1 级 ; 极大值 暖位相 68. 1934.07.18, 圣克鲁斯群岛 8.2 级 ; 极大值 暖位相 69. 1938.02.01, 印尼班达海 8.2 级 ; 暖位相 1937 114.4 70. 1938.11.10, 阿拉斯加以南 8.3 级 ; 暖位相 71. 1939.01.24, 智利 , 阿根廷交界 8.3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72. 1939.04.30, 所罗门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73. 1939.12.21, 印尼西里伯斯北 8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74. 1939.12.26, 土耳其中部 8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75. 1940.05.24, 秘鲁中部 8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76. 1941.06.26, 印度安达曼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77. 1941.11.25, 马德拉群岛以北 8.3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78. 1942.08.24, 秘鲁西南沿海 8.2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79. 1943.04.06, 智利科金博 8.2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80. 1944.12.07, 日本东南海 8.1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44 9.6 81. 1945.11.27, 巴基斯坦西 8.3 级 ; 暖位相 82. 1946.04.01, 阿留申群岛 8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83. 1946.08.04, 多米尼加东北近海 8.1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84. 1946.12.20, 日本南海 8.4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47 151.6 ( 10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共 22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23 次,年均 1.05 次) 85.1948.01.24, 菲律宾帕奈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48136.3 86.1949.08.22, 阿拉斯加 8.1 级 ; 极大值 冷位相 87.1950.11.07, 印尼班达海 8.1 级 ;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88.1950.12.09, 智利阿根廷边境 8.3 级 ;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89.1952.03.04, 日本十胜近海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0.1952.11.40, 堪察加半岛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1.1953.11.25, 日本本州东南远海 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544.4 92.1957.12.04, 蒙古巴彦洪戈尔省 8.3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57 190.2 93.1958.07.10, 阿拉斯加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4.1958.11.06, 千岛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5.1959.05.04, 堪察加半岛 8.2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96.1960.01.13, 秘鲁南部沿海 8.0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97.1960.05.22, 智利康塞普西翁 8.9 级 ; 极小值 冷位相 98.1963.10.13, 千岛群岛地区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9.1964.03.28, 阿拉斯加 8.5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964 10.2 100.1965.02.04, 阿留申群岛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01.1966.10.17, 秘鲁西部近海 8.1 级 ; 冷位相 102.1968.05.16, 日本青森县 8.1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68 105.9 103.1969.08.11, 日本北海道以东 7.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69105.5 104.1971.01.10, 新几内亚 7.9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05.1971.07.14, 所罗门海 8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06.1972.07.30 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 8.0 级;超级厄尔尼诺 冷位相 107.1972.01.25 中国台湾地区 8.0 级;超级厄尔尼诺 冷位相 108.1974.10.03, 秘鲁近海 8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09.1975.05.26, 马德拉群岛北 8.3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10.1976.01.14, 汤加群岛北 8.2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97612.6 111.1976.08.16, 菲律宾棉兰老岛南近海 8 级 ; 厄尔尼诺 冷位相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共 30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27 次,年均 0.9 次) 112. 1977.06.22 ,汤加群岛地区 8.0 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13. 1977.08.19, 印尼松巴哇岛南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14. 1979.03.14, 墨西哥格雷罗州 8.1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979 155.4 115. 1979.12.12, 厄瓜多尔北部近海 8.2 级 ;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16. 1985.09.19, 墨西哥格雷罗州 8.1 级 ; 拉尼娜 暖位相 1986 13.4 117. 1987.11.30 ,美国阿拉斯加湾 8.0 级;厄尔尼诺 极大值 暖位相 118. 1988.03.06 ,美国阿拉斯加湾 8.0 级;拉尼娜 极大值 暖位相 119. 1989.05.23, 麦夸里 8.3 级 ; 暖位相 1989 157.6 120. 1991.04.22 ,哥斯达黎加 8.1 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21. 1992.06.2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 8.0 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22. 1993.08.08, 关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23. 1994.10.04, 千岛群岛 8.1 级 ;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24. 1995.07.3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8.1 级;拉尼娜 极小值 暖位相 125. 1996.11.12 ,秘鲁沿岸近海 8.0 级;拉尼娜 极小值 暖位相 1996 9.6 126. 1997.12.05 ,堪察加东岸近海 8.0 级;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27. 1998.03.25 ,南极洲巴勒尼群岛地区 8.0 级;超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28. 1999.08.17 ,土耳其 8.0 级; 拉尼娜 暖位相 (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共 23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7 次,年均 0.74 次) 129.2000.06.18 ,南印度洋 8.0 级; 拉尼娜 冷位相 2000119.5 130.2001.01.13 ,萨尔瓦多 8.2 级; 拉尼娜 冷位相 2001111.1 131.2001.01.26 ,印度南部 8.1 级;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132.2001.06.23 ,秘鲁沿岸近海 8.4 级;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133.2001.11.14 ,中国青海省 8.2 级;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134.2002.11.03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 8.1 级;厄尔尼诺 冷位相 2002 118.0 135.2003.09.25, 日本北海道 8.2 级 ; 冷位相 136.2004.12.23 ,麦夸里岛以北 8.0 级; 冷位相 137.2004.12.26, 印尼苏门达腊岛亚齐 8.9 级 ; 138.2005.03.29, 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 8.6 级 ; 极大值 139.2006.04.20 ,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8.3 级;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40.2006.11.15 , 千岛群岛 8.0 级;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141.2007.01.13 , 千岛群岛 8.1 级;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142.2007.04.02, 所罗门群岛 8.1 级 ;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143.2007.08.15, 秘鲁 8.2 级 ;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144.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8.2 级;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145.2007.09.12, 印尼苏门达腊岛南部 8.6 级 ;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146.2008.05.12 , 四川汶川县 8.0 级;拉尼娜 冷位相 谷年 147.2009.09.30 , 萨摩亚群岛地区 8.0 级;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8.2010.02.27, 智利康塞普西翁 8.8 级 ; 拉尼娜 冷位相 149.2011.03.11, 日本宫城外海 9.0 级; 拉尼娜 冷位相 150.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6 级;拉尼娜 冷位相 151.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2 级;拉尼娜 冷位相 152.2013.05.24 ,鄂霍次克海 8.2 级; 冷位相 峰年 153.2014.04.02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8.1 级;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峰年 154.2015.04.25 ,尼泊尔 8.1 级;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155.2015.05.3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8.0 级;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156.2015.09.17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8.2 级;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 2000-201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目前共 16 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28 次,年均 1.75 次) 157.2016 ?? ??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总计:冷位相共 81 年,发生地震 115 次,年均 1.42 次。暖位相共 40 年,发生地震 40 次,年均 0.9 次。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650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6年至2018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的理论根据
热度 1 杨学祥 2016-3-31 19:34
2016 年至 2018 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的理论根据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摘要: 2016-2018 年强震频发有三大因素: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地壳均衡运动强烈;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导致的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活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爆发的可能。 关键词: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超级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一、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4)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注:括号内是国外数据。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 中国在前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的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的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所以,中国在2016-2018年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 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2003 年,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 ≥ 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2007 年云南地震强度所以会如此之高,主要是因其正值太阳黑子第 23 活动周的谷值年附近。如往前追溯,自 1700 年以来,云南有记载的 18 次 M 大于等于 7 级大地震中,竟有近一半发生于太阳活动谷年附近,使谷年成为十分罕见的大震高发相位。 表 2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震级大于 7 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22 1913 1923 1917 第 1 活跃期 1913 峨山 7.0 1925 大理凤仪 7.0 1932 1941 1933 1944 1937 第 2 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 7.0 1941 勐海 7.0 1950 1959 1954 1957 1950 勐海 7.0 1969 1978 1964 1976 1968 第 3 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 7.7 1974 昭通大关 7.1 1976 龙陵 7.3 1976 龙陵 7.4 1987 1996 1986 1996 1989 第 4 活跃期 1988 澜沧 7.6 1988 耿马 7.2 1995 孟连 7.3 1996 丽江 7.0 2005-2007 2014-2016 2009 2022 2014 第 5 活跃期 2007 普洱 6.4 2008 盈江 5.9 7 级地震空区 注:据胡辉等, 2003 ;杨冬红等修改, 2009 , 2013 事实上, 2003 年至今,云南并没有发生 7 级以上地震,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的预测没有实现。这很正常, 2003-2007 年之间云南没有发生严重干旱是原因之一。 2007 年预测为太阳活动谷年,实际上发生在 2008 年末 2009 年年初。 4 年过去了,云南地震的天文条件消失了吗? 2009 年,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潮汐也有 2.2 、 11 和 22 年周期变化。潮汐可以使偏离地球质心的内核在液核中产生潮汐波动,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 11 和 22 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解释厄尔尼诺事件 11 年和 22 年周期变化,而且能解释地磁、地震、大气的 11 年和 22 年周期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和强潮汐的共同驱动和激发。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 1913-1999 年 7 级以上强震(共 13 次)有以下规律性: 第一、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3 个首发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的最大值年; 第二、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4 个结束于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附近; 第三、强震活跃期历时 7-12 年,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至最小值 9.3 年周期相对应。 第四、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3 个首发于太阳黑子谷年,一个首发于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是云南 7 级地震多发年。 3 个强震活跃期与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对应,始于太阳黑子谷年,在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或其前结束。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 7 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 1913 、 1950 、 1970 、 1988 年和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附近的 1941 、 1976 、 1995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9/13 。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地震,太阳黑子峰年次年 1988 和谷年 1913 、 1976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7/13 。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叠加年(三年内)易发生地震,如 1913 、 1976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8/13 。 2013-2014 年有利于云南地震发生的天文条件依然存在, 2009 年以来云南连续三年发生严重干旱,云南大震的风险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苏门答腊岛在 2004 、 2005 、 2007 年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再次验证了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印尼和日本 9 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特大地震的准四年、 18.6 年和 54 年周期值得关注,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2004-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和低温冻害等灾害频发, 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 2016-2018 年是云南强震最危险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三、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时期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 ~ 1979 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周春平综合 WyrtkiK.(1982) 、王宗山等( 1990 )、张先恭等( 1990 )、林传兰( 1991 )、蔡亲炳等( 1993 )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的变化与 El Nino 事件的密切关系。在 El Nino 期间海平面高度变化一般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El Nino 前期由于信风加强,暖水在西太平洋堆积,斜温层变深,西太平洋海面高度一般可高出常年平均 20~750px ,相反东太平洋海水高度比常年平均低 20~750px ,形成“西高东低”的形势;第二阶段, El Nino 事件爆发的当年,西太平洋海面高度迅速下降到正常高度以下,暖水以开尔文波的形式向东传播,而东太平洋的海面高度迅速上升到正常高度或以上;第三阶段,在 El Nino 盛行阶段,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降低,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上升,这时暖水仍以开尔文波的形式不断地向东传播,到达南美沿岸,然后反射,以罗斯贝波向西传播,整个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式;第四阶段为海平面高度恢复阶段,在 El Nino 衰退过程中,西太平洋暖池海面高度逐渐恢复到正常高度,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则下降到正常高度。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9 o C ,高差为 40~1500px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厄尔尼诺前后至少分别升降 13~20 cm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厄尔尼诺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与南方涛动的气压变化跷跷板现象一一对应。它是微力放大的典型事例,即较小的东西赤道太平洋上空气压反向变化,增强或减弱赤道信风,引起东西赤道太平洋海面的反向变化和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 图1 厄尔尼诺事件和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Fig 1. El Nino event and “seesawmovement” in Pacific Crust 如图1 所示,当赤道信风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西太平洋地壳下降,形成海沟处的消减带,挤压地下流体上喷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或向西部大陆和东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形成岛弧火山和大陆火山;东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东太平洋海隆和沿岸断裂带张开,岩浆和热气喷出,形成海底火山,加热海水及其上方空气,降低大气压,减弱赤道信风,使太平洋西部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信风减弱使东太平洋海面增高和西太平洋海面降低,东太平洋地壳下降,使东太平洋海隆闭合下降,挤压地下流体向东部大陆和西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挤压新生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运动;西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西太平洋岛弧断裂张开,岩浆喷出,形成陆地火山。若 火山在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喷发,则会出现中太平洋表面海水首先增温的情况。 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 . 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 同样 , Daniel A. Walker (1995) 发现 ,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 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 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 四、 证据和结论 2016-2018 年强震频发有三大因素: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地壳均衡运动强烈;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导致的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活动(见表 3 )。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爆发的可能。 1971-2011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与气象事件的对比,证明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月亮赤纬角极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表 3 1971-2015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与气象事件的对比 发震时刻 震级 (M) 参考位置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太阳黑子 2016 ?? ??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2015-09-17 8.2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2015-05-30 8.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2015-04-25 8.1 尼泊尔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2014-04-02 8.1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冷位相 峰年 2013-05-24 8.2 鄂霍次克海 冷位相 峰年 2012-04-11 8.2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拉尼娜 冷位相 2012-04-11 8.6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拉尼娜 冷位相 2011-03-11 9.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拉尼娜 冷位相 2010-02-27 8.8 智利 拉尼娜 冷位相 2009-09-30 8.0 萨摩亚群岛地区 厄尔尼诺 冷位相 2008-05-12 8.0 四川汶川县 拉尼娜 冷位相 谷年 2007-09-12 8.2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2007-09-12 8.6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2007-08-15 8.2 秘鲁沿岸近海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2007-01-13 8.1 千岛群岛 拉尼娜 极大值 冷位相 2006-11-15 8.0 千岛群岛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2006-04-20 8.3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厄尔尼诺 极大值 冷位相 2005-03-28 8.6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极大值 冷位相 2004-12-26 8.9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冷位相 2004-12-23 8.0 麦夸里岛以北 冷位相 2003-09-25 8.2 日本北海道地区 冷位相 2002-11-03 8.1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 厄尔尼诺 冷位相 2001-11-14 8.2 中国青海省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2001-06-23 8.4 秘鲁沿岸近海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2001-01-26 8.1 印度南部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2001-01-13 8.2 萨尔瓦多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2000-06-18 8.0 南印度洋 拉尼娜 冷位相 峰值 1999-08-17 8.0 土耳其 拉尼娜 暖位相 1998-03-25 8.0 南极洲巴勒尼群岛地区 超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97-12-05 8.0 堪察加东岸近海 超级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996-11-12 8.0 秘鲁沿岸近海 拉尼娜 极小值 暖位相 谷年 1995-07-30 8.1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拉尼娜 极小值 暖位相 1992-06-28 8.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91-04-22 8.1 哥斯达黎加 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89-05-23 8.1 麦夸里岛地区 拉尼娜 暖位相 1988-03-06 8.0 美国阿拉斯加湾 拉尼娜 极大值 暖位相 1987-11-30 8.0 美国阿拉斯加湾 厄尔尼诺 极大值 暖位相 峰年次年 1985-09-19 8.4 墨西哥米却肯州 暖位相 1979-12-12 8.2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979-03-14 8.1 墨西哥格雷罗州沿岸近海 厄尔尼诺极小值 暖位相 1977-08-19 8.1 印尼松巴哇以南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977-06-22 8.0 汤加群岛地区 厄尔尼诺 极小值 暖位相 1976-08-16 8.0 菲律宾棉兰老岛 厄尔尼诺 暖位相 谷年 1975-05-26 8.3 亚速尔 - 圣文森特角海岭 拉尼娜 暖位相 1974-10-03 8.0 秘鲁沿岸近海 拉尼娜 暖位相 1972-07-30 8.0 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 超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72-01-25 8.0 中国台湾地区 超级厄尔尼诺 暖位相 1971-07-14 8.0 所罗门群岛 拉尼娜 暖位相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2.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杨学祥 , 杨冬红 . 2014 年至 201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预测 . 2014: 万方数据库 .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80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尼泊尔地震及其影响:长江巨洪和更大地震的信号
热度 1 杨学祥 2016-3-31 08:50
尼泊尔地震及其影响:长江巨洪和更大地震的信号 杨冬红,杨学祥 (吉林大学) 摘要: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流感、低温冻害、大风等自然灾害集中发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拉尼娜、强震、旱涝、低温寒潮等灾害最集中发生的特殊阶段。 2016-2017 年将发生拉尼娜, 2018 年将发生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气候变化和地震火山活动的最强信号,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强震和旱涝等重大灾害接踵而来。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关键词:特大地震;长江巨洪;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最近,尼泊尔和印度小震频发值得关注。 表 1 1071-2011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黑体字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年) 发震时刻 震级 (M)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2011-03-1113:46:21 9.0 38.1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2010-02-2714:34:16 8.8 -35.8 -72.7 33 智利 2009-09-3001:48:15 8.0 -15.5 -172.2 33 萨摩亚群岛地区 2008-05-1214:28:04 8.0 31.0 103.4 14 四川汶川县 2007-09-1223:48:56 8.2 -2.8 100.7 15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007-09-1211:10:19 8.6 -4.9 101.4 25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 2007-08-1523:40:57 8.2 -13.4 -76.6 39 秘鲁沿岸近海 2007-01-1304:23:22 8.1 46.3 153.8 10 千岛群岛 2006-11-1511:14:11 8.0 46.7 153.3 9 千岛群岛 2006-04-2023:24:59 8.3 61.0 167.5 32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2005-03-28 16:09:34 8.6 2.0 97.0 34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2004-12-26 00:58:51 8.9 3.2 95.8 40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2004-12-23 14:59:04 8.0 -49.3 161.3 10 麦夸里岛以北 2003-09-2519:50:05 8.2 41.8 143.7 16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2-11-0322:12:41 8.1 63.5 -147.4 4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 2001-11-1409:26:09 8.2 35.9 90.5 11 中国青海省 2001-06-2320:33:14 8.4 -16.3 -73.6 33 秘鲁沿岸近海 2001-01-2603:16:40 8.1 23.5 70.4 10 印度南部 2001-01-1317:33:34 8.2 13.0 -88.7 60 萨尔瓦多 2000-06-1814:44:05 8.0 -14.6 97.1 10 南印度洋 1999-08-1700:01:36 8.0 40.7 30.1 11 土耳其 1998-03-2503:12:24 8.0 -62.6 150.5 13 南极洲巴勒尼群岛地区 1997-12-0511:26:54 8.0 54.8 161.9 42 堪察加东岸近海 1996-11-1216:59:43 8.0 -15.0 -75.7 33 秘鲁沿岸近海 1995-07-3005:11:23 8.1 -23.3 -70.3 46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1992-06-2811:57:35 8.0 34.3 -116.5 5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 1991-04-2221:56:51 8.1 9.7 -83.0 10 哥斯达黎加 1989-05-2310:54:45 8.1 -52.4 160.9 14 麦夸里岛地区 1988-03-0622:35:35 8.0 .0 142.9 14 美国阿拉斯加湾 1987-11-3019:23:13 8.0 .0 142.7 10 美国阿拉斯加湾 1985-09-19 13:17:48 8.4 .0 102.2 12 墨西哥米却肯州 1979-12-1207:59:04 8.2 1.6 -79.4 33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1979-03-1411:07:16 8.1 .0 101.2 49 墨西哥格雷罗州沿岸近海 1977-08-1906:08:55 8.1 -11.1 118.4 35 印尼松巴哇以南 1977-06-2212:08:34 8.0 .0 175.8 65 汤加群岛地区 1976-08-1616:11:07 8.0 6.3 124.1 32 菲律宾棉兰老岛 1975-05-2609:11:51 8.3 35.9 -17.7 20 亚速尔 - 圣文森特角海岭 1974-10-0314:21:29 8.0 -12.7 -77.3 20 秘鲁沿岸近海 1972-07-3021:45:14 8.0 .0 135.7 25 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 1972-01-2502:06:25 8.0 23.0 122.3 20 中国台湾地区 1971-07-1406:11:28 8.0 -6.2 .0 20 所罗门群岛 http://www.ceic.ac.cn/AdvSearchHandler 尼泊尔地震早有预测 据记者陈冰报道, 2014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这是本世纪发生在陆地上的、第五次 8 级以上的大地震。加德满都古迹瞬间夷为平地,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社会各界强力支援受灾地区的时候,尼泊尔地震早已预测到的说法又开始流传。地震是否真的可以预测? 2015 年 2 月 25 日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撰文称,此前认为在西藏地区 1505 年的地震将压力释放,减少了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的地震风险,但新研究认为,压力并没有被释放,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几个世纪以来的平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地震,给加德满都或新德里这样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文章说:当地政府必须准备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大地震。   在 3 月 4 日 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 大地》上,一篇由印度科研团队发表的论文预言,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3 位科学家表示, “这一断裂带与 1255 年和 1344 年的两次破坏性地震紧密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过去 700 年时间里,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的逆冲断层地质活动不是很活跃。考虑到已过去很长时间,这一地区很可能将发生大地震。”   环境学家则认为,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以及环境的恶化可能将增加大地震发生的风险。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有不少论文和科研都显示,尼泊尔当地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压力在积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增加。   尼泊尔专家曾在 2006 年估计,尼泊尔如果再发生一次 1934 年那样的大地震,将会有 4 万人死亡, 9.5 万人受伤、 600 万人无家可归。 5 年前,地质学家说,尼泊尔人口密集的首都加德满都发生大地震只是迟早问题。加德满都人口高达 250 万,大部分住在随便搭盖的狭窄房屋,多数民众对危险了解不多,甚至毫无所悉。 尼泊尔正位于数百万年两大板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的边界上。地质学家相信尼泊尔可能会出现规模高达 8 级的强烈地震。   英国德伦大学危机与风险学教授佩特莱说,加德满都西部已经出现形成地震的进程,但是这个断层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地震过了。 而地震之间的时间拉得越长,地震强度越大。“从地质观点看来,的确非常危险。” 2012 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 - 地球科学》上,尼泊尔官方的矿业与地理部的国家地震中心与法国和新加坡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提出,尼泊尔曾经在 1255 年时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当时的地震令加德满都谷底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当时的尼泊尔国王遇难。而近 600 年后,在 1934 年,尼泊尔再次发生地表断裂,其与 1255 年的 8.2 级地震有关系。   该研究称,这意味着 1934 年地震撕破了地表,板块之下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聚的大量压力和能量可能会突然释放出来,可能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地表断裂。不过,以上这两次地震都是发生在加德满都的东部,而这次地震发生在西部,相同点就是可能都发生在主前断裂上。 无独有偶,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 2014 年 12 月 15 日 发表文章,作者观察近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并通过地壳分析,对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提出了预警。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5556 2012 年预测: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关注地壳均衡运动 我们在 2012 年 12 月 28 日 指出,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关注地壳均衡运动。 2008 年 5 月 20 日 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近一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气候温暖期,即公元 1000 年左右的中世纪暖期和今天的 20 世纪暖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目前的温度并不比中世纪暖期的温度高,中世纪暖期的高温期并不是公元 1000 年左右,而是公元 1200 年左右(图)。中世纪暖期导致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形成陆壳上升和洋壳下降的地壳均衡运动,发生了 1255 年 7 月 7 日 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人口丧生的大地震。同样,在 20 世纪暖期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同样也会导致相同级别的喜马拉雅山大地震的发生。 1934 年发生在这里的里氏 8.2 级地震恰好是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温暖期。经过 60-70 年代低温后, 80 年代又迅速变暖。 关注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87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747.html 见微知著: 2014 年 12 月 18 日 发生的尼泊尔里氏 5.9 级地震值得关注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从 2001 年到 2008 年, 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 2010 年发生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发生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特大地震路线图基本得到证实。 如果查看历史纪录,你会发现地震的发生呈现不均匀分布状态,但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本应为地震多发区的地方在过去 300 年中竟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比尔汗认为,这个现象只能解释为风暴前的寂静,今年印度古吉拉特邦爆发的强烈地震则是风暴即将抵达的信号——喜马拉雅大祸临头了。但破坏之神会在何时降临,人们无法回答,只知道它会给我们一个突然袭击。 地震是人类力量无法阻止的自然灾害,如果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包括中国西藏的人民将面临的危险可能是无法想像的。大约 5000 万人生活在地震辐射区,即使是轻微一些的地震也会对 1000 万人造成影响。 http://tech.sina.com.cn/o/2001-08-24/81863.shtml 5000 米 高的青藏高原和 8000 米 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被巨厚的冰雪覆盖,冰雪融化将导致地壳因载荷减少而均衡上升,这将有利于印度次大陆的巨型推土机对亚洲板块进行的“进攻”,增强它向喜马拉雅山底部深入,加快特大地震的形成进程。 2001 年 1 月 26 日 早晨 8 点 46 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里氏 7.9 级的强烈地震。据印度官方统计,这次 50 年来印度的最大地震共造成 2 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高达 45 亿美元。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 8 级地震,造成 87149 人死亡(其中 69,226 人找见尸体, 17,923 人失踪,即尸体尚埋在废墟、塌方或泥石流之中), 374,643 人受伤, 4,500 多万人失去家园,导致上万亿元的财产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822273.html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正在酝酿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 中国中强地震伴随气温上升迅速增加,敲响了世界特大灾害的警钟: 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我们在 2008 年就提出了这一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917.html 2014 年 12 月 18 日 发生的尼泊尔里氏 5.9 级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6094.html 尼泊尔大地震预警: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更大地震 我们在 2015 年 5 月 9 日 指出,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理论模式并未在 2015 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得到体现。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 8.1 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 1 英寸约合 2.5 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 Sentinel-1A 卫星 4 月 29 日 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4 月 15 日 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 1999 年到 2008 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 1999 年到 2008 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 Karakoram )冰川却在以每年 11 厘米 到 22 厘米 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 2 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 / 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 一个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冰川增加幅度小的尼泊尔地区发生了 8.1 级地震,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何时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如果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冰川减少幅度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尼泊尔大地震只是喜马拉雅山脉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62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753.html 南亚是地震高发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面对贫穷、城市过度拥挤和贪污腐败问题,任何一场大地震都将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 地震专家希望,尼泊尔大地震给南亚各国敲响警钟,因为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低劣建筑和灾害应变能力不足,可在未来的大地震中造成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专家警告,南亚国家的政府不能对尼泊尔大地震视而不见,并希望它们采取措施改善弱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但专家认为,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至今没有从地震灾害中得到教训。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07/13688932_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8825.html 尼泊尔和阿富汗大震 2016 年长江巨洪的信号 阿富汗东北部 2015 年 10 月 26 日下午 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均有强烈震感。目前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 34 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 125 人死亡。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28 日 指出,阿富汗大震敲响 2016 年长江巨洪的警钟。 我们多次发文指出, 1997 年和 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 1998 年为 -2 , 1997 年发生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发生了最强拉尼娜事件; 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 2016 年为 -2 , 2015 年的厄尔尼诺和 2016 年的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超过 5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448.html 2015 年厄尔尼诺:今年干旱明年洪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499.html 如果 2015 年发生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那么,长江大洪水有可能在 2016 年发生,因为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和 1998-2000 年拉尼娜与 2015-2016 年厄尔尼诺和 2016-2017 年拉尼娜的发生条件极为相似。 事实上,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有关: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3 年发生弱厄尔尼诺, 1954-1956 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1954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 20 世纪以来最大的特大洪水;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 1998 年发生长江流域 20 世纪以来仅次于 1954 年来的特大洪水。 关注 2015-2016 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对长江大洪水的影响。 关注 2016-2017 年强拉尼娜事件带来的灾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718.html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5 年超强厄尔尼诺和 2016 年强拉尼娜,足以给中国带来 1954 年和 1998 年规模的长江巨洪。 20 世纪最强厄尔尼诺发生在 1997-1998 年, 1998-2000 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长江巨洪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后期和拉尼娜事件前期,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交替是长江巨洪发生的原因。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预测, 2015-2016 年发生较强厄尔尼诺事件, 2016-2017 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类似 1954 年和 1998 年中国巨洪在 2016 年发生的概率增加,今年不过是小试锋芒,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140.html 冯利华和陈立人在 2001 年指出,形成长江 3 次巨大洪水有 4 个遥相关因子:( 1 )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 1913 , 1933 , 1954 , 1976 , 1996 , 2020 年);( 2 )厄尔尼诺事件,( 3 )青藏高原南部 7 级以上大震;( 4 )青藏高原大雪。 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如果前 3 个因子同时具备,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同时在厄尔尼诺次年和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后的一年左右(即 3 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因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如果此时出现厄尔尼诺事件,那么在厄尔尼诺次年,海洋异常增暖所释放的能量已通过传播集中到 30~40oN 的副热带纬度,从而使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如果此前一年左右青藏高原南部发生 7 级以上大震,那么高原下垫面前期适度增温,将使大气环流异常加剧,导致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强烈而持续的交绥,从而有利于长江流域梅雨带的加强和维持,最终使长江出现巨洪。 1931 、 1954 和 1998 年具备了三个以上条件,因此出现了 20 世纪长江的三次巨洪。 1976 年也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尽管 1976 年是厄尔尼诺年,但在 1976 年青藏高原南部未发生大震,故长江 1977 年未出现巨洪。根据以上认识可以推断,在 2020 年(太阳黑子活动的下一个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如果 3 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那么长江有可能发生 21 世纪第一次巨洪。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 2015 年 4 月 25 日 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地震,但是, 2015 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按照长江巨洪的 3 因子标准, 2015 年不会发生类似 1998 年的长江巨洪。 用以上认识去验证 19 世纪的长江巨洪就不能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如 19 世纪排在第一位的长江巨洪出现在 1870 年,尽管 1868-186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且 1869 年 1 月 10 日 缅甸发生了 7-8 级以上的大震,但该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谷年),而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 不过,如果把第一个因子的限定条件放宽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长江容易出现洪水),那么该年还是具备了长江发生巨洪的 3 个因子 。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新 3 因子。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28 日 指出, 2015 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 2015 年 4 月 25 日 青藏高原南部的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以上大震, 2015 年 10 月 26 日 阿富汗东北部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 2014 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这完全符合长江巨洪新 3 因子的标准, 2016 年有可能发生类似 1870 年的长江巨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16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113.html 地震专家研究发现,西部地震是东部灾害先兆。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增建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科协 2000 年学术年会上指出, 20 世纪,中国西部共发生了 6 次 8 级或大于 8 级的地震。 1842 年 6 月新疆巴里坤发生 7 级地震, 1843 年黄河中游发生特大水灾; 1932 年 12 月甘肃昌马发生 7.5 级地震, 1933 年黄河中游发生特大水灾; 1957 年 12 月蒙古国西南部靠近中国新疆地区发生 8.3 级大震, 1958 年黄河中游发生特大水灾; 1974 年 7 月在蒙古国和新疆交界处发生 7.2 级地震, 1975 年在河南发生特大水灾。 专家还发现,云南、缅甸一带一旦发生 7 级以上地震,长江流域往往发生特大水灾。如 1931 年、 1954 年、 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发生的前半年,在云南、缅甸地区都有大地震出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78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7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65138 尼泊尔和阿富汗大震敲响 2016 年长江巨洪的警钟! 中国气象局:警惕洪涝低温将会发生   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看来,今年世界气象日将主题设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确定这一主题,既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气象部门对 2015 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全球气候协定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气候风险和气候安全问题的再次警示。”   这起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自 2014 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是 20 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在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非常严峻,给天气预报预测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 3 月中旬,中国气象局曾组织了 100 多位科学家进行会商,对今年汛期天气形势作出了初步预测,即汛期将以多雨为主,一些河流发生流域性洪涝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可能增大。对我国来说,一般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这将会导致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更加严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 http://money.163.com/16/0327/15/BJ646QM600253B0H.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1658.html 2016-2018 年是全球灾害高发时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流感、低温冻害、大风等自然灾害集中发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拉尼娜、强震、旱涝、低温寒潮等灾害最集中发生的特殊阶段。 2016-2017 年将发生拉尼娜, 2018 年将发生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气候变化和地震火山活动的最强信号,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强震和旱涝等重大灾害接踵而来。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尼泊尔地震是长江巨洪和更大地震的信号。 相关资料 尼泊尔 3.2 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6-03-3020:26:39 ,震级: 3.2 ,参考位置: 尼泊尔 http://news.ceic.ac.cn/CD20160330202640.html 印度 3.2 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6-03-22 22:54:47 ,震级: 3.2 ,参考位置: 印度 http://news.ceic.ac.cn/CD20160322225448.html 印度 4.0 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6-03-13 18:30:11 ,震级: 4.0 ,参考位置: 印度 http://news.ceic.ac.cn/CD20160313183012.html 尼泊尔 3.8 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6-03-13 13:15:37 ,震级: 3.8 ,参考位置: 尼泊尔 http://news.ceic.ac.cn/CD20160313131537.html 参考文献 1. 冯利华 , 陈立人 . 20 世纪长江的 3 次巨洪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10(1): 8-11. 2.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 2009 3.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 5 . 郭增建 , 汪纬林 . 天灾预测学简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5.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26日智利发生6.4级地震:关注28日最强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5-9-26 13:12
26日智利发生6.4级地震:关注28日最强潮汐组合 9月26日10时51分在智利(南纬30.8度,西经71.3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我们在9月20日指出,智利西部海岸8.3级地震发生在13-14日强潮汐组合之后,潮汐形变属于低纬度张裂类型。9月21日潮汐组合的潮汐形变类型与其相反,有利于智利地震的调整, 9月28日的最强潮汐组合与13-14日强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强度更大,可能发生较大的增强性余震。 潮汐组合B:9月13日为日月大潮(日食),9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2度,9月1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9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3319度,9月2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月28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9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7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5年9-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473.html 关注9月潮汐组合对智利地震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006.html 21日潮汐组合激发智利地震进入调整阶段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496.html 关注28日最强潮汐组合。 智利发生6.4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 国际时事中国地震台网2015-09-26 11:41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9月26日10时51分在智利(南纬30.8度,西经71.3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http://news.qq.com/a/20150926/020289.htm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4 2015-09-26 10:51:15 -30.8 -71.3 30 智利 4.2 2015-09-26 00:57:38 26.8 91.9 5 尼泊尔 4.2 2015-09-25 00:50:39 37.5 78.1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6.5 2015-09-24 23:53:29 -0.6 131.3 30 印尼伊里安查亚省地区 3.8 2015-09-24 22:57:30 23.1 115.7 16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2.3 2015-09-24 05:30:11 41.9 123.9 0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4.0 2015-09-23 02:01:35 32.6 105.4 1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6.1 2015-09-22 15:12:56 -31.4 -71.0 30 智利 3.1 2015-09-22 14:01:11 27.7 100.3 5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6.5 2015-09-22 01:39:57 -31.7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1 2015-09-21 18:49:47 31.3 103.5 16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6.1 2015-09-21 13:39:32 -31.6 -71.7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9 20:52:20 -32.3 -71.8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0 2015-09-19 13:06:48 -29.7 -72.0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8 17:10:46 -32.4 -72.1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6 2015-09-18 14:49:28 37.5 78.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4 2015-09-18 14:47:08 37.5 78.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4 2015-09-18 06:59:40 28.4 104.8 9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3.1 2015-09-17 22:58:26 35.5 77.6 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3.0 2015-09-17 22:52:20 37.6 78.0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8 2015-09-17 22:50:08 37.6 78.0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6.6 2015-09-17 12:10:29 -31.5 -71.7 3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7 11:55:10 -31.1 -71.4 40 智利 6.0 2015-09-17 09:41:09 -31.1 -71.4 40 智利 6.8 2015-09-17 07:18:42 -31.6 -71.4 30 智利 8.2 2015-09-17 06:54:31 -31.6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4.4 2015-09-16 22:29:57 24.3 121.9 9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6.0 2015-09-16 22:03:21 -6.1 151.5 20 新不列颠地区 4.0 2015-09-16 21:30:25 24.3 121.9 16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5.4 2015-09-16 21:08:57 24.3 121.9 7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3.2 2015-09-16 19:20:34 35.2 78.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4.8 2015-09-16 19:10:08 35.5 78.5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6.2 2015-09-16 15:40:58 1.9 126.5 50 马鲁古海 3.8 2015-09-16 06:38:30 35.4 78.5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5.7 2015-09-16 03:37:34 24.3 121.9 7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4.3 2015-09-16 01:56:22 24.3 121.8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1 2015-09-15 01:21:31 26.9 103.3 1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3.3 2015-09-14 18:23:41 39.7 118.8 13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4.2 2015-09-14 18:10:10 39.7 118.8 14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3.6 2015-09-14 17:45:36 27.6 100.2 11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3.0 2015-09-14 12:40:00 32.0 104.3 9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2.8 2015-09-13 17:43:47 22.9 103.5 18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 6.6 2015-09-13 16:14:12 25.1 -109.4 10 加利福尼亚湾 4.8 2015-09-13 15:51:10 45.1 91.5 8 蒙古 2.9 2015-09-13 05:20:47 39.5 74.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0 2015-09-13 02:21:58 44.2 84.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 3.2 2015-09-12 17:40:36 31.1 88.0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2 2015-09-12 16:40:05 40.3 78.5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3.0 2015-09-12 16:07:23 41.8 88.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3.0 2015-09-12 12:50:59 34.4 119.4 1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 3.0 2015-09-12 10:54:53 27.6 100.3 5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3.0 2015-09-11 17:24:34 38.8 75.0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4.4 2015-09-10 23:23:25 24.3 121.9 9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0 2015-09-08 17:07:51 33.4 93.7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3.7 2015-09-07 01:51:15 29.1 102.1 14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 3.7 2015-09-06 11:21:41 36.0 78.4 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4 2015-09-05 17:56:57 37.8 76.0 1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3.0 2015-09-05 01:54:22 37.5 78.1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2.6 2015-09-04 23:59:25 46.0 129.1 1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 3.1 2015-09-03 16:30:28 27.7 100.3 5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4.1 2015-09-02 11:03:35 24.9 122.0 8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4.4 2015-09-02 10:18:14 25.0 121.9 8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2.9 2015-09-02 09:47:48 32.4 105.0 19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3.1 2015-09-02 05:51:46 44.4 81.4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 4.5 2015-09-02 01:34:08 24.2 122.3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5.0 2015-09-01 21:24:45 24.0 121.5 6 台湾花莲县 4.5 2015-09-01 00:13:42 38.3 73.8 120 塔吉克斯坦 3.6 2015-08-31 21:56:06 31.9 104.4 11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http://www.ceic.ac.cn/
个人分类: 备忘录|2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连续喷发:28日强潮汐组合敲响灾害警钟
热度 2 杨学祥 2015-9-25 08:09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连续喷发:28日强潮汐组合敲响灾害警钟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连续喷发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4日 09:14 来源:央视新闻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连续喷发 责任编辑:【王祎】 http://finance.chinanews.com/shipin/2015/09-24/news599539.shtml 冰岛火山猛烈喷发 岩浆柱高达140多米 2015-09-23 15:37:26 科技讯 评论(我要点评) 近日,冰岛Holuhraun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几乎高达140多米,勇敢的37岁摄影师托马斯·克里斯特简森并未被这些火热的熔岩吓到,他尽可能靠近火山,顶着高温抓拍到多张壮观美图。 http://www.kejixun.com/article/201509/125448.html 我们在9月20日指出,智利西部海岸8.3级地震发生在13-14日强潮汐组合之后,潮汐形变属于低纬度张裂类型。9月21日潮汐组合的潮汐形变类型与其相反,有利于智利地震的调整,9月28日的最强潮汐组合与13-14日强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强度更大,可能发生较大的增强性余震。 潮汐组合B:9月13日为日月大潮(日食),9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2度,9月1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9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3319度,9月2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月28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9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7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5年9-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473.html 关注9月潮汐组合对智利地震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006.html 21日潮汐组合激发智利地震进入调整阶段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496.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336 次阅读|4 个评论
观潮汐知灾害:不同灾害事件的5大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5-9-21 10:42
观潮汐知灾害:不同灾害事件的 5 大统计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2008 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潮汐组合对气候影响的检验对比工作,部分对比结果发表在 2011 年第 4 期的《地球物理学报》。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气候变暖、强震频发、地球自转变慢、中国雾霾高发和严重旱灾高发。 近年来,将雾霾、低温、强震、洪涝和流感等作为灾害链的研究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焦点。虽然对灾害的理论研究和预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对地震活跃期的认定及其规律还存在争议,对流感爆发的 6 大特征检验只经历了 2009 年一次,对低温形成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通过月亮赤纬角极值变化周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结合地震、火山、潮汐、日食、海温、海啸、拉尼娜、厄尔尼诺、沙尘暴、太阳黑子等因素对雾霾影响的科学数据,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探讨灾害形成的物理机制和预测方法,进而为减灾防灾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我们通过各类灾害的研究和对比,发现了有关不同灾害事件的 5 大统计特征,这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为灾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一、全球 8.5 级以上和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具有的统计特征 我们在 2006-2008 年期间指出, 1889 年以来,全球 ≥8.5 级的地震共 23 次。在 1889-1924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补充了 2012 年的最新数据)。上述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该成果发表在 2011 年杨冬红等第四期《地球物理学报》上。 二、中国严重低温冻害具有的统计特征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共 8 次,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与东北地区冷夏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与东北地区热夏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9 年。我们的研究认为,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该成果发表在 2006 年杨冬红等第三期《地球物理学进展》和 2011 年杨冬红等第四期《地球物理学报》上。 三、流感世界大流行具有的六大统计特征 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包括: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或前一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事实表明,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2009 年 4 月爆发世界流感,完全符合流感爆发 6 大气候特征,具有可验证的重复性。太阳黑子峰值 2012-2013 年、 2023-2024 年可能有强烈的流感爆发,太阳黑子谷值 2018-2019 年、 2029-2030 年可能有弱的流感流行,符合 6 大气候特征的程度是进一步判定的标准。 该成果发表在 2006 年杨冬红等第三期《地球物理学进展》和 2007 年杨冬红等第三期《沙漠与绿洲气象》上。 四、 2014 最热年预测得到证实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使 2014 年成为 1880 年以来有气象记录的最热年,验证了我们在 2008 年的预测。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该成果发表在 2008 年杨冬红等第六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五、 2014 年 1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情况的初步研究对应关系如下(仅举两例): 2014 年 1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形成不利于雾霾清除 潮汐组合 A : 2014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53718 度, 1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 检验结果: 1 ) 湖南日报 1 月 3 日 讯 自长沙经历 63 年来最暖元旦以来,三湘大部延续晴暖节奏,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天气晴好,雾霾抬头。今晨,省内 21 县市雾气弥漫,其中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 49 县市还出现霾。省气象台今晨 8 时许发布霾黄色预警。 5 日开始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及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省内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 2 ) 2014 年 01 月 04 日 福州厦门遭遇史上最大雾霾,已连日轻度污染。福州从元旦以来,连续多天出现轻度污染。昨日晋安区市三十二中点位更出现中度污染。环保专家认为,近期榕城空气质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前日,福州市区 12 个监测点位中,除鼓山和马尾亭江镇政府监测点空气质量仍为良外,其余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 (AQI) 均 “ 陷入 ” 三级轻度污染状况。其中五四北路和师大监测的空气质量指数均达到 127 。昨日凌晨 1 点开始至下午 3 时前后,城区各监测点 AQI 指数纷纷上升至最高点,其中五四北路监测点从 98 升 至 119; 杨桥西路监测点从 127 升 至 139; 晋安区市三十二中监测点从 139 升 至 182 ,达中度污染。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19.49918 度, 1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6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 检验结果: 1 ) 大雾黄色预警:安徽江西湖南等 12 省份有大雾。中央气象台 1 月 14 日 06 时 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四川盆地东部、重庆中西部、贵州中西部、云南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南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地区等地有大雾,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部和东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重庆西部、贵州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 500 米 的浓雾; 2 ) 昨日( 1 月 16 日 )是 2014 年春运首日,却同时迎来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凌晨 4 时北京美使馆空气质量播报显示 PM2.5 浓度最高达 671 微克 / 立方米,北京多个站点在前日晚 9 时到昨日上午 7 时, PM2.5 浓度都超过 500 微克 / 立方米 —— 这也是 PM2.5 测量仪器的上限值。前日晚 9 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北京美使馆监测点的 PM2.5 浓度超过 500 微克 / 立方米,凌晨 1 时, PM2.5 浓度突破 600 微克 / 立方米。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在前晚 22 时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消息显示,凌晨 3 时 45 分,京津高速出京方向受天津河北段大雾天气影响全线封闭。昨日早晨 7 时 50 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3 ) 中新网 1 月 18 日 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由于冷空气活动较弱,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静稳天气,造成大雾和霾天气持续,中央气象台已连续 5 日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4 ) 新华网济南 1 月 17 日 电(记者魏圣曜、潘林青) 在前几日经历了一场冷空气之后,雾霾再次笼罩山东。 17 日是春运第二日,山东 17 个地市中有 11 个地市遭遇重度霾天气,截至 17 日 10 时,山东境内 40 多个高速收费站因大雾关闭、 10 多个高速收费站间隔放行。 17 日 9 时,山东省气象台将霾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霾橙色预警信号,其中德州、聊城、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莱芜、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 11 市出现重度霾,其他地市出现中度霾;德州、聊城、济宁、菏泽 4 市能见度小于 500 米 。预计 17 日至 18 日,上述地区的中到重度霾天气仍将持续; 5 ) 中央气象台 1 月 17 日 18 时 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江苏北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和东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中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 4 ~ 5 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49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8802.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至2018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杨学祥 2015-9-14 06:59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杨学祥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事实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已由 2 次增加到 6 次, 2015-2018 年还要继续发生(见表 1 )。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 2006 年和 2008 年相继指出,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 2010 、 2011 、 2012 年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2013-2018 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1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50-1964 年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4 次;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2012 年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 2018 年。其中, 2015-2016 年和 2018 年为强厄尔尼诺年, 2016-2017 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判断根据: 一、 相关国家进入强震的活跃期,美国和日本相关研究较多。 二、 前兆明显:例如美国加州连续 4 年干旱,中国云南长期干旱。 三、 相邻地区地震火山活动增强。 四、2015-2016 年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期间发生概率大。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激发作用非常强。 早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高温、干旱和地震是有内在联系的,孕育地震的能量也是高温和干旱的地下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966.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 “ 太平洋十年涛动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个人分类: 备忘录|8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大地震的气候周期:冰川地壳均衡与地震的关系
杨学祥 2015-8-28 15:43
特大地震的气候周期:冰川地壳均衡与地震的关系 杨学祥,杨冬红 一、 美国地震、地幔对流和冰川地壳均衡的关系 据中国科学报张章 2015 年 08 月 27 日 报道,美国西部地震频繁,很可能是因为地幔对流的缘故。 图 1 冰川地壳均衡、地幔对流和美国地震分布图对比 为什么某些地震会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板块内的地震与地壳下的对流有关,这种对流叫作地幔对流。 在美国西部,板块内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从北到南的叫作山间带的区域当中。南加州大学 Thorsten Becker 和研究团队使用最近从地震波计算出的地幔流动模型预测该区域中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幔中的物质的运动与对流,尤其是地幔的主动上涌都可能有助于引起地震。 这项研究提出的分析地震活动的方法有应用于其他出现大陆变形的地区的潜力。这些研究结果突出了地幔流在塑造地貌从而导致大陆变形和构造板块地震活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于研究板块内地震和相关危害有重要意义。 http://tech.qq.com/a/20150827/019368.htm 我们的研究表明,近期美国西部地幔上涌是由冰川融化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见图 1 )。冰川增加导致的地幔对流见图 2 。 图 2 冰川增加导致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地幔对流 二、 冰川地壳均衡的气候周期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 2011 年第 4 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 PDO 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 87 米 ,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图 3 两极冰盖压裂地球地壳 由图 3 中可以看到,两极生成的巨厚冰盖可以压裂地壳,形成两极地壳下沉和赤道地区的最大张裂;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的挤压。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CD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CD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见图 4 )。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4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杨冬红,杨学祥, 201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20 世纪 30 年代,由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兰科维奇创立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解释——天文冰期理论。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运动轨道三要素(地球轨道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岁差)的周期性变化相关联。换句话说,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公转轨道形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黄道面间交角和公转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会有变化,这几个方面的自然波动使得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有变化,影响了气候和冰期的形成。周期分别为 10 、 4 、 2 万年。 近期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还有 1800 年潮汐强弱周期、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周期、 55 年拉马德雷周期、 18.6 年月亮赤纬角极值变化周期。 三、 特大地震的拉马德雷气候周期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地壳均衡运动使地震具有明显的气候周期。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特大地震具有 55 年拉马德雷周期。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气候变冷周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不仅如此,一个理论可查事实可见的转化机制是:陆地冰川融化和大洋海平面升高会导致地壳均衡的破坏,引发强震和火山活动频发,深海强震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低气温,吸收温室气体,导致冷周期的到来。这就是地震学家郭增建 2002 年提出的“海震降温说”。控制气候变化的地质活动不仅仅是火山活。 2002 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范围内的 Ms 8.5 级和大于 Ms 8.5 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海洋及其周边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苏门答腊三次 Ms 8.5 级以上强震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 Ms 8 级地震海啸,是 2005 年中国 18 年暖冬终结、 2006 年初低温寒流、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 2010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Ms 8.8 级地震和海啸与 2010 年 12 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20 世纪 4 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1952 年堪察加半岛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 1960 年智利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 50-70 年代低温期以及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21 世纪最强的特大地震发生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2004 年印尼苏门答腊和 2011 年日本,与全球变暖停滞期和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四、 全球变暖的最大威胁 笔者认为,冰岛火山喷发导致大量冰川融化,它不仅导致洪水泛滥,而且会进一步破坏冰岛地区的地壳均衡,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认真调查全球变暖和地震火山频繁发生的相关关系可以预防更大的灾害发生。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从而导致格陵兰岛陆地部分海拔高度上升。相应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目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活动频繁的原因。 全球变暖并不仅仅引发气候问题,由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极冰和海水的转换)会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出现将造成对人类社会的更大伤害。 海平面上升只能威胁沿海地区,特大地震不仅威胁沿海地区,而且深入内陆,其破坏强度远远高于海平面上升。这是全球变暖对世界的最大威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564.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6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做一次安全大检查:预防天灾人祸周期
热度 2 杨学祥 2015-8-21 17:24
建议做一次安全大检查:预防天灾人祸周期 杨学祥 一、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研究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Ms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12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大于等于 Ms8.5 级的地震共 7 次,集中发生在 1947-1965 年,即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8 年。我们预测,特大地震集中在 2004-2018 年发生,目前已经发生了 6 次, 2015-2018 年将继续发生。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流感爆发、气候变化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流感爆发次数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宁夏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3 次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0 次 1946-1977 11 ( 7 ) 西藏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3 次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0 次 2000-2018 6 ( 6 ) ??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1 次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二、 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特大地震多发 图 1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杨冬红等, 2008 )。 图 1 1896-1980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年周期 三、70% 厄尔尼诺年是地震火山活跃年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 ~ 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 ENSO 的最重要外强迫因子 。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 、引潮力说 和地球扁率变化说 得到有力的支持。 东太平洋海隆有加拉帕戈斯三合点,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有活火山分布。太平洋暖池与地幔热气排放相关 ,海底火山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会加速厄尔尼诺现象形成 。海底火山比大陆火山要强烈得多,平均每年至少有 100km 3 的岩浆溢出海底,释放的热能为 4.5 × 10 21 J 。模拟试验表明,冷水下沉和热水上升,都是沿类似热幔柱状的连续通道上下运动,与周围热交换极少,符合刘厚赞等模拟计算结果,即地幔排出的热液会很快覆盖海洋表面 。海底探测资料表明,东北太平洋洋脊有两个地热排泄区,位于 12~ 24 o N , 110 o W 和 40 ~ 50 o N , 135 o W 。大量岩浆由洋脊轴部溢出形成海底火山活动带。 1982-1983 , 1986-1987 , 1991-1992 年 3 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前这两个地热排泄区( 1982-1983 年只有其中一个)表层海水均有持续发展的海面水温( SST )正距平区 。 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 . 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 —— 厄尔尼诺和地震群 —— 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 同样 , Daniel A. Walker(1995) 发现 ,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 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 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 四、 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 2003 年,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 ≥ 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2007 年云南地震强度所以会如此之高,主要是因其正值太阳黑子第 23 活动周的谷值年附近。如往前追溯,自 1700 年以来,云南有记载的 18 次 M 大于等于 7 级大地震中,竟有近一半发生于太阳活动谷年附近,使谷年成为十分罕见的大震高发相位 。 事实上, 2003 年至今,云南并没有发生 7 级以上地震,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的预测没有实现。这很正常, 2003-2007 年之间云南没有发生严重干旱是原因之一。 2007 年预测为太阳活动谷年,实际上发生在 2008 年末 2009 年年初。 4 年过去了,云南地震的天文条件消失了吗? 2009 年,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潮汐也有 2.2 、 11 和 22 年周期变化。潮汐可以使偏离地球质心的内核在液核中产生潮汐波动,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 11 和 22 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解释厄尔尼诺事件 11 年和 22 年周期变化,而且能解释地磁、地震、大气的 11 年和 22 年周期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和强潮汐的共同驱动和激发。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 1913-1999 年 7 级以上强震(共 13 次)有以下规律性: 第一、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3 个首发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的最大值年; 第二、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4 个结束于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附近; 第三、强震活跃期历时 7-12 年,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至最小值 9.3 年周期相对应。 第四、 4 个强震活跃期有 3 个首发于太阳黑子谷年,一个首发于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是云南 7 级地震多发年。 3 个强震活跃期与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对应,始于太阳黑子谷年,在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或其前结束。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 7 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 1913 、 1950 、 1970 、 1988 年和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附近的 1941 、 1976 、 1995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9/13 。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地震,太阳黑子峰年次年 1988 和谷年 1913 、 1976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7/13 。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叠加年(三年内)易发生地震,如 1913 、 1976 、 1996 年都发生了 7 级地震,占 8/1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4400.html 云南 7 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月亮赤纬角极值、厄尔尼诺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 2 )。这为我们预测预防地震提供了科学根据:在太阳活动、月亮赤纬角极值、厄尔尼诺三条件的叠加年份,云南地震有较高的发生概率。 表 2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月亮赤纬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震级大于7级强震 厄尔尼诺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15 1922 -1924 1913 1923 1917 第1活跃期 1913 峨山7.0 1925 大理凤仪7.0 1911-1912 1925-1926 1932 -1933 1941 -1942 1933 1944 1937 第2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7.0 1941 勐海7.0 1940-1941 1950 -1952 1959 -1960 1954 1957 1950 勐海7.0 1951 1968 -1970 1977 -1979 1964 1976 1968 第3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7.7 1974 昭通大关7.1 1976 龙陵7.3 1976 龙陵7.4 1968-1969 1972-1973 1976-1977 1986 -1988 1995 -1997 1986 1996 1989 第4活跃期 1988 澜沧7.6 1988 耿马7.2 1995 孟连7.3 1996 丽江7.0 1986-1987 1994-1995 2005 -2007 2014 -2016 2008 2021 2013 第5活跃期 2007 普洱6.4 2008 盈江5.9 7 级地震空区 2006 2009 2015 注:据胡辉等, 2003 ;杨冬红等修改, 2009 , 2013 , 2015 表 3 近百年的厄尔尼诺 #1902., 1904~#1905., #1911:~#1912., #1914.,1917, #1918:~#1919., 1923, #1925:~#1926:, 1929., #1930.~1931, 1932, 1939.,#1940~#1941:, 1943, #1944, 1946, 1948, 1951, 1953., #1957:~#1958:,#1963~#1965., 1968~#1969, #1972:, 1973:, #1976.~1977, #1982:~#1983:, 1986~1987, 拉斯莫森的数据在 1726~1983 年之间 , 最强厄尔尼诺用” : ”号表示 , 次强的厄尔尼诺用” . ”号表示 . 有 # 号的是二者相同的厄尔尼诺年 . 王绍武的数据在 1473~1987 年之间 . 张家诚 . 再见 , 厄尔尼诺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此后的厄尔尼诺年还有: 1992-1993 , 1993-1994 , 1994-1995 , 1997-1998 , 2002- , 2006 , 2009 年。 五、 地震和大火:天灾和人祸 大火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建筑结构、居民区环境、现代化生活设施、危险物品管理等等密切相关。不当的使用和管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祸。 众所周知,日本关东大地震是 1923 年 9 月 1 日 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 7.9 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 15 万人丧生, 200 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 65 亿日元。 1923 年 9 月 1 日 晨 , 江户市(今东京市)的工人和机关雇员 , 急匆匆赶往工厂、政府部门上班 , 一切井井有条 . 神奈川县等关东县、市、府 , 平静如常 . 人们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还毫无察觉 .11 时 58 分 , 人们正在坚持午餐前最后两分钟的工作 . 突然 , 地动山摇 ,8.3 级的关东大地震发生了 , 几分钟内 , 几乎整个日本都感受到了这次剧烈的震动 . 震后引起大火 , 火光冲天 , 蔓延整个东京 . 木屋居多的东京有 36.6 万户房屋被烧毁 , 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 14 万人 , 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死的;横须贺市有 3.5 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 5.8 万户房屋被烧毁 . 估计财产损失 28 亿美元 . 大地震发生时,恰值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地震后,火魔开始了在关东地区的肆虐。无独有偶, 1906 年旧金山地震后也发生了大火灾,但其悲惨程度远不及日本关东地区。   火灾发生后,本来火势就难以控制,可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了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仿佛天在燃烧,地也在燃烧。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烈火蔓延过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已在大火前被地震差不多夷平,所以大火可以畅行无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差不多束手无策,任其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被烧焦的人肉的刺鼻臭味。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直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火场内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为止。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在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可怕的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都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许多空旷地带里挤满了人群。 一家军用被服厂拥有一个与体育场相仿的空地,里面挤满了几万名避难者。这里的四周还未起火,暂时还算是安全地带。挤到这里的人群还未来得及庆幸逃脱虎口,大火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迅速扑来,大火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被服厂,包围圈越来越小。困在包围圈中的灾民乱成一团,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也被踩死了。所有的出口都被烈火封死,人们已无路可走。大火开始吞噬每一个人的生命。浓烟将这里完全笼罩,很多人缺氧窒息而死。在这里避难的 32000 人无一幸免,现场惨不忍睹。 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 80% 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一个公园区里,为逃避大火,几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企图以这种方式逃避火魔。但大火袭来后,火星在他们头上乱飞,头发多被烧着。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 24000 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 10 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在海水中避难的 3000 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 6 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 60% 。 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震后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木制结构房屋造成的陆地大火和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造成的海上大火。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 80% 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 6 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 60%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银川。 1739 年银川 8 级地震引起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大火烧了 5 天 5 夜,损失惨重。 (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http://news.163.com/09/0414/16/56SGQKLD00013AOB.html 1906 年 4 月 18 日 5 时 12 分,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一场 7.8 级的地震突然发生。天摇地动,大地如同海浪一般,拱起两三米高,再深深陷下,巨大的裂口吞下地面上的一切…… 70 秒之内,旧金山的大部分房屋被摧毁。 随着有轨电车缆线被扯断、煤气管爆裂、烟囱倒塌……甚至火炉的翻倒,一分钟之内,旧金山有 50 多处同时起火。 其中,也有一些是人祸。因为保险公司只对火灾而非地震损失进行赔偿,有些屋主就放火烧掉已被地震破坏的房子。 旧金山成了一片无法控制的火海,整个城市笼罩在摄氏 1500 度的高温下,钢筋受热下垂、大理石融化、沙岩裂开。火焰在 80 公里 外清晰可见,冲天浓烟高达 8 公里 。几小时内所有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也无法协调整个救灾工作。 消防署署长在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曾在市议会提出警告说:“旧金山处于地震带,未来某一天的早晨,如果地震发生,我们薄弱的消防系统水源很少,全市将因此陷于火海中。”但议会上却并未有人理会。 这座城市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 为了扑灭大火,旧金山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此时,有人建议使用炸药制造一个隔离带,消防署赞成这一疯狂的想法,芬斯顿也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市长最后也妥协了。 爆炸声从白天响到夜晚,轰隆声不绝于耳,越来越多的房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了一堆瓦砾。但这一做法在房屋众多的旧金山城内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地方,炸药反而加剧了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一队工兵试图炸掉一个药房,由于炸药用量过大,炸毁了半个街区。炸药炸毁了房屋,也把燃烧的被褥、床垫炸上天,散落到唐人街尚未起火的房屋上,华人们拥挤不堪的木屋被飞来的火种引燃,很快被烧得一干二净,这里的中国式庙宇、杂货店、大烟馆、赌场、戏院等所有木结构房屋也都被大火烧毁,连树木也被大火烧光…… 旧金山的 38 万余名幸存者熬过了一个可怕的白天,却迎来了一个狰狞的夜晚,不灭的烈火映红了夜空,将地震后剩余的部分财物化为灰烬。联邦广场挤满了难民,数以万计的人躺在草地上睡觉。政府提供的帐篷搭了起来,晚饭正在准备中。难民们排起了队,准备领取免费提供的晚餐。突然,大火向广场袭来,难民们只好又转移到他处。 地震和随后的 3 天大火,毁掉了旧金山占地 14 平方公里的 520 个街区、约 2.8 万座建筑、 3000 多人丧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到 5 亿美元,耗费数十年心血建起的一座城市就这样被摧毁。 http://epaper.chinatibetnews.com/xzrb/html/2014-07/11/content_553680.htm 六、 天津港爆炸事件的警钟 假若唐山地震再度发生,并引发类似 8 月 12 日 天津港口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天灾人祸造成的后果你敢想象吗?日本关东地区和美国旧金山的前车之鉴不能忽视。 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04-2012 年全球已经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 6 次,其中有两次 9 级以上地震。可是,我们的防震应急准备并没有做好。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曝露出令人震惊的重大隐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我建议尽快做一次安全大检查,预防地震带来的天灾和人祸。
个人分类: 备忘录|2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新数据:美国干旱监测报告和特大地震数据更新
热度 1 杨学祥 2015-8-8 06:56
最新数据:美国干旱监测报告和特大地震数据更新 美国干旱监测报告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5-8-7 8:50:06 来源 : 博易大师   据美国政府周四发布的干旱监测周报( U.S. Drought Monitor )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反常干燥和中等程度干旱( D0-D1 )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但是严重程度以上的干旱面积( D2-D4 )所占比例出现下降。   截至 8 月 4 日 的一周,美国没有反常干燥( Abnormaly dry )或干旱的比例为 57.71% ,低于一周前的 61.11% ,这也是 6 月初以来的最低值。   反常干燥的比例为 15.15% ,高于一周前的 13.18% ,这也是 6 月 9 日 以来的最高值。   中度干旱的比例为 9.69% ,高于一周前的 8.54% ,这是 6 月底以来的最高值。   严重干旱的比例为 8.64% ,低于一周前的 8.37% 。   极度干旱和超级干旱的比例分别为 5.97% 和 2.83% ,均和一周前持平。   表 1 :美国干旱评级数据 时间 日期 无干旱 D0 D1 D2 D3 D4 当前周 2015/8/457.71 15.15 9.69 8.64 5.97 2.83 上周 2015/7/2861.11 13.18 8.54 8.37 5.97 2.83 三个月前 2015/5/544.24 17.97 17.42 12.5 4.47 3.39 2015 年初 2014/12/30 53.2 18.12 11.75 7.96 6.42 2.54 水年度初 2014/9/3052.22 17.21 11.9 9.25 5.56 3.85 去年同期 2014/8/552.44 13.62 11.75 12 6.35 3.84 注: D0 为反常干燥, D1 为中度干旱, D2 严重干旱, D3 极度干旱, D4 超级干旱     干旱监测周报( U.S.Drought Monitor )显示,在截止到 8 月 4 日 的一周里,美国中西部天气炎热,气温比正常高出 3 到 5 摄氏度 ,部分地区的反常干燥面积出现增加。从威斯康星中部到衣阿华的最东北角,反常干燥( D0 )的面积普遍增加。衣阿华的西北部地区的反常干燥面积也小幅提高。考虑到目前仍然是生长季节初期,近期的炎热干燥天气还没有对作物造成多少影响。   干旱监测周报( U.S.Drought Monitor )显示,截止到 8 月 4 日 的一周,美国得克萨斯锅柄状地区的反常干燥( D0 )状态消除。在美国北部和中部平原的其他地区,如南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以及堪萨斯,干旱状态和一周前持平。   在南部平原,上周气温偏高,而且天气普遍干燥,因此路易斯安南的西部和北部、得克萨斯东部、俄克拉荷马的东南部以及阿肯色的西南部,反常干燥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在上述地区的许多地点,过去两个月的降雨量不足正常的一半。过去 30 天的降雨不足正常的 10% 。(博易大师) http://www.chinagrain.cn/liangyou/2015/8/7/201587850616132.shtml 特大地震数据更新:最近发现地震网站数据已经更新。 表 1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周期的关系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20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1896-06-19 日本陆奥地区 8.5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3 1922-11-11 智利 8.5 * 1920-12-16 宁夏海原 8.5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5-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无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999.html 与历史数据相比,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俄罗斯、北美和中国都是 8.5 级以上地震的空区,都有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北美还是亚洲? 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4 年,根据旱震理论,发生特大地震的条件多于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1387.html 关注美国最新干旱监测报告。
个人分类: 备忘录|290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6年3-9月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热度 3 杨学祥 2015-8-6 15:57
2016年3-9月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强拉尼娜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日食、地球自转、南极海冰相互叠加的程度。2015-2016年特大地震频发也是海温降低的重要原因。 根据林振山等人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日食多次发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 表1 2014-201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预测 日食时间中午见食纬度日食中心区 ri R1 R2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强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2015年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与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叠加,是目前的主导因素,厄尔尼诺放缓是主流。 2015年11月18日-2016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与9月13日日食叠加,是10-11月厄尔尼诺进入高潮的主导因素; 2016年1月25日-4月7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形成,与2016年3月9日日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叠加,厄尔尼诺将结束,强拉尼娜将形成。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的异常增大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6年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6年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和9月1日日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三者叠加,是发生强拉尼娜的主导因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968.html 由于2016年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诸多有利因素的叠加使强拉尼娜有很高的发生概率。
个人分类: 备忘录|8432 次阅读|8 个评论
全球进入地震活动高发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热度 1 杨学祥 2015-5-6 05:21
全球进入地震活动高发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05-2011年多次著文指出,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8级地震具有18.6年月亮赤纬角周期。 全球进入地震活动高发期?(组图) 2015-05-06 02:25:35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 分享到: 0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达拉哈拉塔坍塌。 10.0 9.5 9.0 8.5 8.0 7.5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年    1900年以来全球震级-时间分布图(邓起东等提供) 9.0 8.0 7.0 6.0   1900 1908 1916 1924 1932 1940 1948 1956 1964 1972 1980 1988 1996 2004 2012 2020    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6.5级以上强震的震级-时间分布图 (张培震等提供)   贾斌   新闻背景   据新华社日前消息,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地球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并且这一态势可能还将持续。   那么,这种说法具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目前全球确实处于一个8级以上地震的高发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院士的几篇文章,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这个说法。邓院士系统地总结了全球里氏震级大于8级的地震发生规律,发现在某一段时间内(大约为15至20年),8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的频率高于以往,而且相伴有若干次9级左右的地震,他称之为地震活动高潮。而在地震活动高潮之外,8级以上地震发生较少,震级也不大。   根据邓起东院士提供的这张全球大地震震级-时间分布图(震级用竖轴表示;横轴表示时间),几个框圈出来的段表示地震活动高潮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智利发生8.4级地震以来,全球共发生大于8级的地震17次。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自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开始,至1965年阿留申8.6级地震结束,16年内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13次,包括人类记录到的最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   而在1900至1925年前后也有一个小高潮,这个小高潮中就包括了中国的海原、武威古浪等几次8级大地震。   另外,地震活动高潮不仅表现在次数上,还蕴含在能量释放中。两个相差1级的地震,其能量释放相差约31.6倍,也就是说,如果比较地震活动高潮与平静期的能量释放,二者差别会更为明显。   邓院士对全球地震活动高潮的定义,并针对超强地震规律的总结,可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缺点就是时间比较短,仅有百年,对地震活动高潮的机理也没有深入的研究。   中国大陆也存在类似的地震发生规律   而对中国大陆的强震发生规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院士也在一篇文章中予以总结,并提供了以下一张图表。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右竖轴表示震级。黄色区域代表地震高发期。右侧的问号表示尚不知道这次地震高潮还能持续多久。   可以看出,地震活动的高发期,不仅表现在次数多、震级大,更表现在能量释放出现阶段性的变化。   对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张培震院士论文中的两段话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中国大陆的强震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表现出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替的轮回性活动,也就是具有“动静交替”的特征。从1900至2010年的110年间6.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图来看,可以根据强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的变化,识别出6个强震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时间长短不一,长的可达十几年,短的只有数年,一般在同一活跃期内有多次7.5级以上强震发生。其中1985至1998年的第5个活跃期比较特殊,其历时时间长(13年),虽然发生的最大地震仅是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但其间共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最后一个活跃期起始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是否结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平静期位于活跃期之间,在几年到十几年之间变化,少有或没有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活动的“动静交替”可能反映了应力积累和释放过程。   除了时间上平静、活跃相交替的活动外,每一个活跃期均有其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例如第1个活跃期的主体地区在天山,第2个在祁连山,第3个在西藏南部,第4个在华北和川滇,第5个在云南,第6个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活动地块。   现今中国地震活跃区在巴颜喀拉地块周围。从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以后,围绕这个地块发生了好几次让人心碎的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以及2014年2月的于田7.3级地震等。1997年的玛尼7.5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块周边。如果认为在这个地块周边完全发生破裂才表示这个地震活动高潮完全过去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几年内仍旧会围绕巴颜喀拉发生若干次强震。   延伸阅读   地震趋势分析   不等于地震预报   说了这么多,以上方法可以预报地震吗?答案是不能的。这只是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归纳出一定强度的地震发生的规律,并对未来地震趋势做分析。   从上面对全球大地震的分析,可以发现9级左右的地震,基本全部发生在环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地区,这个范围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规律并不具有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指导意义。   对于7至7.9级地震每年至少在10次左右,高发年份会略多于20次,大部分情况会在二者之间,在地震活动的高潮期和平静期,这个级别的地震发生频率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是,这样的地震有些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比如在大地震平静期的1990年,伊朗北部发生7.4级地震,就造成了4万多人死亡。   而在中国大陆地区,在地震活动高潮期,虽然地震的频率和震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发生的地点规律性并不太强。比如,在第4次地震高潮期,两次最大的地震分别是发生在云南通海的7.6级地震和河北唐山的7.8级地震,二者相距很远。第3次地震高潮期和第4次地震高潮期之间的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地震,前后还伴随发生了若干次6至7级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虽然中国大陆的地震在统计学上有一些规律,在高潮期地震的次数和震级都会变大,而且会在一个主体地区集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就不会发生大的地震。比如现今所处的地震高潮期,虽然大多数强震都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周边,但是去年的鲁甸地震,就不在这个区域内。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预测地震高潮期。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般以一个较大的地震的发生作为开始,另一个较大地震的发生作为结束。但是,这两个地震何时到来,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相隔多长时间,尚没有一个标准,也不知道会是哪个区域。   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预报地震,只是对地震发生规律的总结,它能够解释地震为什么多发,但不能回答你那里近期会不会有地震。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越来越多的规律呈现出来的时候,能够最终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http://news.163.com/15/0506/02/AOT9JJ4A00014AED.html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已有 386 次阅读 2015-4-27 10:0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推荐到群组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05-2012年相继指出,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已发生6次)。 相关报道: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图) 2015-04-26 13:17:34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早报见习记者 刁凡超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并发生7级余震;16时05分,西藏吉隆县发生3.6级地震;17时17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北纬28.4度,东经87.3度)发生5.9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25日对早报记者说,地震接连发生是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表现。   尼泊尔8.1级地震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陆地上的第5次八级以上大地震,此前发生的四次大地震中,有两次涉及中国(昆仑山西口8.1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   孙士鋐指出,喜马拉雅山地区处于地震活跃地区,这个地区因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在俯冲带上往往能引发地震、火山等高地壳活动状态。“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地震,说明中国也进入地震活跃时期。”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印证了该说法。他还说:“本世纪以来的强震频次明显比上世纪后半期增多,有点类似上世纪前50年了,大家认为进入了强震活跃时段。”   日喀则地震不属于余震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约3小时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北纬28.4度,东经87.3度)发生5.9级地震。   孙士鋐告诉早报记者,定日县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但它的发生受到尼泊尔8.1级地震地震波的影响。   “日喀则地区已经积累了中等地震的能量,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外扩散,在传播的过程中触发了有些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地区,使该地区提前发生地震。” 孙士鋐解释说,尼泊尔8.1级地震的最大余震已经在地震发生34分钟后发生了—即尼泊尔14时45分发生的7级地震,他个人认为不会再有更大余震发生。   尼泊尔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稍早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尼泊尔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两个板块的碰撞带上。从1900年以来,尼泊尔强震非常活跃,仅此次地震周边就已经发生了8次强震,而从整个尼泊尔看,强震就更多了。   蒋海昆称,目前认为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活动在短时间范围是加剧的,但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印度洋板块活动加剧。目前不清楚此次尼泊尔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可能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动力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当于1.4个汶川地震   孙士鋐认为,这次的尼泊尔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都属于版内地震,但本次的灾情影响较小。   “从能量的角度上看,这次尼泊尔地震相当于1.4个汶川地震,但汶川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尼泊尔地震在我国境内影响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疏,所以造成的影响相对小一点。”   孙士鋐对早报记者说,地震接连发生是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表现。蒋海昆也对央视表示,本世纪以来,全球陆地上已经发生了3次大地震,其中两次在中国。此外,还有印尼海啸、日本九级大地震、智利地震等海沟地震。他说,本世纪以来的强震频次明显比上世纪后半期增多,“有点类似上世纪前50年了,大家认为进入了强震活跃时段。”他表示,这属于地球活动周期性特征。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同样表达了类似观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218.4万人受灾,196人死亡,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一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邓起东当年4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全球仍是地震活动高潮时期。”   邓起东认为,全球大地震活动过程并不是随机的,周期性和丛集性是存在的,如今正经历着一个全球性新的地震活动高潮。“从释放能量来看,本次高潮期已经释放的能量仍小于上一次,高潮期还将持续一定时间。”邓起东说,“更重要的是,去年4月苏门答腊地区连续发生两次8级大地震说明,全球还有可能发生大于8.0级的地震。”   孙士鋐对早报记者表示,据他的观察,我国西南地区近几年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地震活动的发展态势,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另外,加强应对地震灾害的物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http://news.163.com/15/0426/13/AO4MTRHP00014AED.html 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 统计特征获得证实 已有 1767 次阅读 2012-11-27 06:41 |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地震 统计 推荐到群组 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 统计特征获得证实 杨学祥 一、专家称全球处地震活跃期 近期强震未超常规 中新社北京 4 月 13 日电 ( 欧阳开宇 ) 针对近期发生在印尼和墨西哥的几次强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13 日在北京指出,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近期的地震属正常,并未超出历史常规。刘杰透露,在 2004 年印尼 9 级大地震之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从那时起,各国加强了对地震预报的研究。他还表示,从研究人员对强震后的回溯观察来看,强震之前是有预兆现象的。 http://www.cqcb.com/cbnews/gngjnews/2012-04-14/797481.html 二、地震活跃期的统计规律 全球变暖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海洋地壳均衡沉降,引发环太平洋地震带频发的地震活动。深海巨震的降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自然的冷暖自调节作用,其能源来自太阳辐射变化造成的冰水转换 。 2002 年郭增建提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会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从而使地球降温 20 年 。 2012 年欧洲和日本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 2006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其中 2006 年的情况最严重。原因在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 9.1 级地震和巨大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和海啸,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和巨大海啸,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深海巨震和海啸与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冷气候有很好的相关性 。表 1 给出了验证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的统计数据,该表最初在 2005-2006 年发表 。截止 2012 年 5 月, 2000 年以来 8.5 级以上地震已由 2005 年前的 1 个增加到 6 个,与 2000 年,特别是 2006 年开始的极端低温事件频发相对应,理论得到实践的证实,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 三、历史数据验证 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1868 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 1868 年和 1877 年间的智利两个 M t 9.0 级大地震有关。 1900 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 1906 年厄瓜多尔 M w 8.8 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 M s 8 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 1952 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 1960 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 1952 、 1957 、 1960 和 1964 年的 4 次 M w 9.0~9.5 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 1960 年智利特大地震为 M w 9.5 级, 1964 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 M w 9.2 级,所以 1960 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四、地球物理机制分析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 87 米 ,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200 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 100 -200 米 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 由图 1 中可以看到,两极生成的巨厚冰盖可以压裂地壳,形成两极地壳下沉和赤道地区的最大张裂;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的挤压。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CD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CD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1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拉马德雷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五、地震活跃期的发展趋势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2008 年 7 月我们再次指出 ,根据前一周期的统计规律,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发生在 1952-1964 年之间,并具有准四年周期,与最强潮汐组合准四年周期对应;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 1947-1965 年之间。预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18 年是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期,截止 2012 年 11 月,已发生了 6 次,并有继续爆发的强烈前兆和预期。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 2018 年前可能爆发 2 个 9 级以上地震(见表 2-3 )。 据韩国《先驱经济》 2012 年 11 月 22 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日前发表了一份惊人报告,日本或将发生强度超过去年的东日本大地震 30 倍的地震。这个研究小组同时表示,报告中的数据都是从科学角度出发的最大理论值。迄今为止,观测史上记录到规模最大的地震是 1960 年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 9.5 级。而根据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的报告书,日本或将面临的地震将会超过 1960 年智利大地震。标签:日本研究大地震智利地震 30 倍 来源:山东卫视 时间: 2012-11-25 11:53:49 http://v.163.com/zixun/V7M3CBCH5/V8G7JOFBN.html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见表 2 和图 2 )。 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 图 2 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说明:地球自转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特大地震在 1957 年、 1960 年和 1964 年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近 30 年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频发的强震又使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我国著名地震专家郭增建曾经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导致水面降温,由于冷水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从表 3 中可以看到, 2018 年最强潮汐非常显著,由此激发的地震火山活动也将非常强烈。相关天文数据由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和乔琪源研究员提供。特大地震准四年周期不仅与最强潮汐准四年周期对应,而且与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对应,这为地震预测预防提供的新的途径: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转折点附近加强监测和观测。 地震历史数据表明,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印尼苏门答腊岛在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 3 次连续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 次 9 级以上地震; 1923 和 1952 年勘察加半岛 2 次。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后,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印尼和日本 9 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特大地震的准四年、 18.6 年和 54 年周期值得关注,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表 3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E ?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六、结论 2004-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和低温冻害等灾害频发,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 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 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7. 111-114, 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 。世界地质。 1988 , 7 ( 1 ): 43-48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 。地质科学。 1992 ,( 4 ): 204-408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徐道一 , 孙文鹏 .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 地质力学学报 , 2011, 17(1): 64-73. 傅承义 . 地球十讲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76: 55-5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异常变大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27 05:28
三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异常变大 我在2015年3月10日指出,2015年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8.5及以上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5年是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第二年,是8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可能发展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而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是强震活跃时期。 三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异常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382.html 地震专家预言强震 2015-04-27 04:28: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新华社专电 尼泊尔25日遭遇强震,截至26日中午,超过1900人丧生。一些地震专家预料到尼泊尔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性强震,只是,他们无法预测灾难何时降临。 美联社报道,仅仅一周前,国际非政府组织“地震无国界”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50名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会,讨论如何让人口密度高、建筑缺乏抗震设计的加德满都更好地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好准备。 1934年,一场8.0级地震袭击尼泊尔,加德满都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学家担心灾难重演。他们知道自己在同时间赛跑,但不知道他们担心的情况何时发生。 “有点像噩梦,迟早会发生,”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詹姆斯·杰克逊说,“从物理学和地理学上说,(25日)发生的事情完全在我们预料之中。” 然而,杰克逊没有料到,这场大地震来得这么快。这名“地震无国界”组织主要成员说,他曾到过地震发生的区域,“我当时就想,那里会有麻烦”。 一些专家说,人们早就担心加德满都会遭遇大地震,这不仅是因为这里地处地震断层,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可能的灾情雪上加霜。 杰克逊说,尽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自然原因,但地震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系“人为”。除了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地震中杀死人的是建筑,而不是地震本身”。 他说,如果住在平坦的沙漠,地震自然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很少有人愿意住那种地方。亚洲国家暴露在地震面前的“真正问题”是一些危险区域反而人口密集。 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地质灾害国际”12日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加德满都河谷的地质灾害风险。报告说,加德满都河谷现在居住着150万人,人口每年增长6.5%,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区域之一,“无疑面临严重且越来越大的地震风险”。 加德满都河谷位于尼泊尔心脏地带,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5公里。 报告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德满都没有建筑规范,但城市开发热度很高,以至于住宅和其他建筑在建造时没有任何防震考虑。哈里·吉说,现在,尼泊尔实施了建筑规范,但不涉及老建筑,而且这一规范标准不够高。 杰克逊说,当地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子女继承父母遗产中的房产时,需要把现有房子平分。也就是说,在本来就不算牢固的建筑内打隔断。为了增加居住空间,人们还私自加建楼层。他认为,这些“违章建筑”实际上削弱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地质灾害国际”东南亚事务协调员哈里·吉说,尼泊尔人知道加德满都面临这种问题,“但不知道从何着手,如何着手”。 杰克逊和沃尔德说,尼泊尔在增强防灾能力方面有进展,但不够快,也不够大。 杰克逊说,雪上加霜的是,尼泊尔人面临许多迫切的生计难题,没有精力为未来的灾难担忧。“如果你住在加德满都河谷,你需要首先考虑许多事情,每天都要面临威胁,要应对让人讨厌的事,比如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污染、交通以及贫困。只是,那不意味着地震不会发生。” netease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http://news.163.com/15/0427/04/AO6AQG9D00014AEF.html 本世纪大地震都发生在哪儿? 日本9.0级地震震级最大 海地7.3级地震伤亡人数最多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多起重大地震灾害,其中主要包括: 2004年 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1)以北海域发生8.7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及非洲东部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 2005年 3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发生8.5级地震,900多人死亡。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3)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 2006年 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区(4)发生5.9级地震,至少6234人死亡,4.6万多人受伤。7月17日,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5)发生6.8级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 2007年 1月13日,千岛群岛附近太平洋西北海域(6)发生8.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50人死亡,数千人失去家园。4月2日,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7)发生8.1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形成5米高的巨浪。地震和海啸造成至少50人死亡、数千人失去家园。 2008年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8)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09年 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9)8.0级地震,100多人死亡;同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10)发生7.7级地震,1000多人遇难。 2010年 1月12日,海地(11)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2月27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12)发生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至少526人死亡。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13)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2011年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14)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也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持续外泄。 2013年 9月24日,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区俾路支省(15)发生7.7级地震,地震威力强大,造成825人死亡。 2014年 8月3日,中国云南鲁甸(16)发生里氏6.5级大地震,造成近700人遇难。 据新华社 制图晶晶 http://whwb.cjn.cn/html/2015-04/27/content_5437303.htm 地震专家:尼泊尔强震的余震或将持续数月 2015-04-26 20:42:00新华网 分享 参与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吴晶晶)26日15时9分,尼泊尔再次发生7.1级地震。截至目前,尼泊尔8.1级地震附近地区已发生2次7级地震。    未来还会发生较强余震吗?对我国西藏地区会有怎样的影响?记者就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    问题一:尼泊尔震区还会发生较强余震吗?    蒋海昆表示,两次7级强余震的发生是正常情况。一个8级左右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持续几个月都有可能。尼泊尔包括我国西藏受灾地区的群众未来一段时间仍需防范较强余震发生。    据介绍,尼泊尔26日发生的7.1级地震距8.1级地震震中约130公里,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60公里处,距我国国境线最近距离仅约为15公里,距聂拉木县县城约40公里。25日发生的7.0级地震距我国国境线最近距离约为50公里,距离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县城约130公里。    问题二:对我国有怎样的影响?    尼泊尔强震后,我国西藏地区相继发生5.9级、5.3级地震。蒋海昆表示,尼泊尔地震后我国相邻地区很快发生地震,应力扰动非常明显,也表明而我国相关区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背景,具备被扰动的条件。西藏发生的两次地震,实际上是被尼泊尔8.1级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的结果。    他表示,尼泊尔地震对我国西部地区动力环境可能会产生影响,地震部门对此将加强研判,进行深入分析。    问题三:次生灾害会对救灾产生影响吗?    此次尼泊尔地震及余震造成喜马拉雅山多次发生雪崩,也引发了对地震次生灾害的担忧。蒋海昆表示,他对当地建筑结构及地理地貌等情况不太清楚,如果与我国西南地区类比,发生在山区的地震通常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救援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介绍,尼泊尔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方,加上此次地震,1900年以来共发生了8次大地震。尼泊尔在1934年曾发生过一次8.1级大地震,距离此次地震不到130公里。    问题四:为何各国对地震震级测定不同?    尼泊尔地震我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而美国地质调查局则测定为7.9级。为什么会有此不同?蒋海昆表示,世界各国对地震震级的参数标准有一定差异,比如我国测的是面波震级,美国测的是矩震级。同一地震,不同机构测得的震级有一定差异是允许的。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5-04/6281854.html 五问尼泊尔8.1级地震 2月曾有科学刊物做地震预言 2015-04-26 04:14:05来源:综合 作者:新京报 五问尼泊尔8 1级地震   1 为何发生这么大地震?   位于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两个板块互相挤压,会发生地表断裂,而尼泊尔位于欧亚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大的板块的主要碰撞带上,是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大陆也位于欧亚板块东段上。   他说,喜马拉雅地震带历史上就是强震活动带,此次尼泊尔地震是两个板块之间的挤压逆冲造成。尼泊尔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方,1900年以来,加上此次地震,共发生了8次大地震,这还只是此次地震附近的数据,如果把所有地方都加起来,就更多了。尼泊尔最近的一次大地震为8.1级,发生在1934年,距离此次地震不到130公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张晓南说,大的范畴讲,尼泊尔、印度一些城市,我国西藏一些地区,都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但此次地震究竟发生在哪个断层,哪个破裂段上,还需要根据研究进一步作出判断。他说,地震之所以发生,是板块连接处,地壳结构比较容易错动,发生相对的运动,地底下的能量释放而造成的,它是一种不可避免,也很难预测的地球活动。   2 大地震越来越多了吗?   本世纪来强震明显增加,进入活跃时段   蒋海昆说,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全球的8级以上强震发生的次数明显比上世纪增加,“有点类似上世纪前50年了,大家认为进入强震的活跃时段了”。   他说,从8级以上地震的次数看的确如此,如日本地震,我国昆仑山地震,汶川地震等,都确实表明本世纪以来,8级以上地震的频次比上世纪后半叶明显变多。   但他也表示,从更长的时间范畴看,全球的强震活动也存在周期性的特征,而全球的强震可能会在数十年的大尺度中延续。   蒋海昆介绍,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8.7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   张晓南说,从1900年到2000年平均来说,全球范围内每年会发生1-2次8级以上地震,包括陆地和海洋,但具体到某一年,也并不是完全确定的数值,在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大约每年有1个多,2个不到的8级以上地震。   3 高海拔强震会带来哪些灾害?   此次喜马拉雅山雪崩便是次生灾害   尼泊尔位处高海拔地区,张晓南说,地震发生的海拔高度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在亚欧、印度板块交接的尼泊尔位于地震多发带,在太平洋板块的日本也处于地震多发带,因此地震带与海拔并没有关系。   不过,针对高山地区地震,他说,可能会带来一些山区的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此前汶川地震中很多伤亡损失就是次生灾害造成的。   至于昨日在喜马拉雅山发生的雪崩是否属于次生灾害,张晓南说,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害是房屋倒塌,地面开裂,此外的灾害都叫做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   此外,张晓南指出,8级以上地震是最高的地震级别了,也是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了,但具体产生多少伤亡、损失,还需看当地的人口密度,房屋结构等。目前不太清楚尼泊尔当地房屋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但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房屋建筑物质量都是比较差的。   4 中美测定的地震等级为何不同?   每个国家、每个单位掌握的地震参数不同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昨日尼泊尔发生的地震为8.1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则测定为7.9级地震。   张晓南解释说,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单位掌握的地震参数不同,测定的结果会有一些区别,所以这次尼泊尔地震中国和美国测定的级别略有差别,这是正常的,而从目前的测定看,尼泊尔地震的确是比较严重的地震。   张晓南表示,8级地震的概念可以对照此前发生过的地震,如汶川8.0级地震,庐山7.0级地震,唐山7.8级地震等。“我们通常讲,7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震了,到8级地震,可以叫特大地震了。”   5 是否会引发中国大陆地震?   短期内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东段,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区位处青藏高原地震区,此次地震是否会对中国大陆造成影响?   蒋海昆说,此次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影响现在还说不清楚,可能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动力环境有一定影响,因为力的作用是可以传递的,具体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但短期内,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此外,蒋海昆分析,此次西藏发生5.9级地震,实际上是被尼泊尔8.1级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的结果,并非余震。   链接   《科学》2月警告尼泊尔或有大震   今年2月25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撰文称,此前认为在西藏地区1505年的地震将压力释放,减少了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的地震风险,但新研究认为,压力并没有被释放,喜马拉雅山中心地震带几个世纪以来的平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地震,给加德满都或新德里这样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文章说:当地政府必须准备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大地震。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有不少论文和科研都显示,尼泊尔当地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压力在积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增加。   2012年,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尼泊尔官方的矿业与地理部的国家地震中心与法国和新加坡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提出,尼泊尔曾经在1255年时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当时的地震令加德满都谷底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当时的尼泊尔国王遇难。而近600年后,在1934年,尼泊尔再次发生地表断裂,其与1255年的8.2级地震有关系。   该研究称,这意味着1934年地震撕破了地表,板块之下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积聚的大量压力和能量可能会突然释放出来,可能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地表断裂。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责任编辑:un657) http://news.sohu.com/20150426/n41190037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强震、干旱、流感、高温: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杨学祥 2015-3-10 10:55
强震、干旱、流感、高温: 2015 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一、 2015 年厄尔尼诺终于来了并将继续增强 美联社 3 月 5 日 报道称,美国国家气象局 5 日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再次现身。该局气候预测中心副主任迈克·哈尔珀特说,此次迟来的厄尔尼诺现象较弱,并且有些反常,所以可能不会有太多地区受到其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 50% - 60% 。这是自 2010 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自 2014 年 3 月以来,美国国家气象局一直预测即将出现厄尔尼诺。不过,这种现象直到现在才出现。哈尔珀特说,他不知道此次厄尔尼诺为何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形成,“今年有点令人困惑”。 http://tech.gmw.cn/2015-03/09/content_15039983.htm 据外电 3 月 9 日 消息,马来西亚气象局周一在邮件中报告称,厄尔尼诺气候将贯穿北半球的整个夏季,几率约在 50-60% 。 气象局表示,近期的气象模型显示,赤道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出现西风异常现象。 气象局称:“由于预期厄尔尼诺气候的力道较弱,因此不会对全球气候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然而,北半球春季或出现与厄尔尼诺有关的影响。” 报告称, 3 月马来西亚半岛的多数地区预计迎来正常天气,但玻璃市州、吉打州、吉兰丹州以及彭亨州和柔佛州的部分地区除外,这些地区的降雨量可能将低于往年均值。 5-8 月沙捞越州天气预计将逐渐干燥。 3-5 月沙巴州多数地区的降雨量预计将略低于平均水平。 http://info.glinfo.com/15/0310/06/11EB2BB919AE056B.htm 我们在 2015 年 3 月 3 日 指出,万事俱备只欠西风:关注 4 月西风增强。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西风形成,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1431.html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 年 9 月南极海冰 1979 年以来最大值遏止 2014 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2015 年 2 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加快厄尔尼诺的发生, 2015 年 3 月 20 日 和 9 月 13 日 日食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2015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可能异常变小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7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2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7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137.html 二、 2015 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强震 2015 年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是 8.5 及以上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5 年是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第二年,是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可能发展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而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是强震活跃时期。 三种因素叠加,导致 2015 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异常变大。 三、 2015 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高温和我国北方干旱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 年成为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叠加,将导致 2015 年开创最热年新纪录,并导致我国北方严重干旱。 四、 2015 年厄尔尼诺能带来全球流感增强 研究表明,流感爆发的 6 大气候特征是: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5 年厄尔尼诺正在发生, 2010-2013 年拉尼娜事件连续发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符合流感爆发的六大特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0967.html 五、 2015 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低温冻害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易于发生冷夏和冬季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31957.html 六、 2014 年厄尔尼诺受阻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 2015/3/10 8:30:09 报道,科学家们期待了近一年时间的厄尔尼诺气候模式终于来了。但是天气预报员表示,其标志性的赤道太平洋气候变暖将不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 NOAA 发布此次公告的 1 年前,气候学家便预测有一次大型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正在酝酿当中。 当时 NOAA 预测全球有 50% 的几率在 2014 年后半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现象。该局同时表示,风场类型会推动海水向东横穿太平洋,这类似于 1997 年的那场史诗般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前几个月的情况——后者曾让科学家们感到措手不及,并在多个大洲导致了洪水、干旱和火灾。 最终,去年的预测遇到了短板,部分原因是驱动这一系统的风逐渐消失了。从 1997 年便开始致力于改进预报模型的研究人员正在试图精确地摸清去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他们的模型没有捕获这一信息。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 NOAA 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气候建模人员 Gabriel Vecchi 不禁问道:“为什么这两个一开始看起来非常类似的年份最终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Vecchi 称 2014 年至 2015 年的季节是“一个伟大的案例研究”,并说这样不同寻常的事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Vecchi 说:“它们迫使我们挑战已有的假设,重新审视我们的经验法则,并寻求更加全面的解释和更加完善的模型。” 天气预报员们正在试图增加他们在另一次大型厄尔尼诺事件来临之前交给全世界的提前量的时间,但面临的挑战是,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气候模式在去年上半年是非常易变的,即便是重要的趋势也可能被拖延甚至发生逆转。 直至去年 7 月,相关模型才变得更加稳定,同时研究人员也能够更好地预测去年后半年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模式。 目前, NOAA 预测厄尔尼诺现象有 50% 到 60% 的几率一直持续到北半球的夏季。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的一种反常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的 3 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 3 个月以上,才能被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2015-03-10 第 2 版 要闻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3/314682.shtm 2014 年 3-5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 2014 年 7 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 2014 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 2014 年 5 月 4 日 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 1951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2 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 1982 年到 1983 年事件,以及 1997 年到 1998 年事件,都处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7 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739.html 2014 年德雷克海峡海水变冷, 2014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 40 年来最大,阻止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2665.html 2014 年 9 月南极海冰增加,特别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加,阻塞德雷克海峡表面海水通道,增强秘鲁寒流,阻碍了 2014 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南极海冰增加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南极海冰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这是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的原因之一(见表 1 )。 表 1 1999-2014 年南极海冰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 年 份 9 月的平均程度 (百万平方公里) 2 月平均范围 (百万平方公里) 气象事件 1979–2000 mean 18.7 2.9 1999/2000 19.0 2.8 拉尼娜 2000/2001 19.1 3.7 拉尼娜 2001/2002 18.4 2.9 厄尔尼诺 2002/2003 18.2 3.9 厄尔尼诺 2003/2004 18.6 3.6 厄尔尼诺 2004/2005 19.1 2.9 2005/2006 19.1 2.7 厄尔尼诺 2006/2007 19.4 2.9 拉尼娜 2007/2008 19.3 3.9 拉尼娜 2008/2009 18.5 2.9 厄尔尼诺 2009/2010 19.2 3.2 拉尼娜 2010/2011 19.2 2.5 拉尼娜 2011/2012 18.9 3.5 2012/2013 19.44 2013/2014 19.50 拉尼娜 2014/2015 20.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64c19e0101ihif.html http://weather.news.qq.com/a/20140109/012127.htm http://roll.sohu.com/20140718/n40242691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遏止 2014 年最强厄尔尼诺发生的两大最重要的因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 2014 年 9 月南极海冰面积 40 年来最大。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26 ( 3 ) : 151 - 15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1960年智利发生20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三个版本的现实意义
杨学祥 2015-2-27 13:56
1960 年智利发生 20 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三个版本的现实意义 杨学祥 2007 年 11 月 16 日 ,我在光明网上发表了《 1960 年智利发生 20 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博文,此文被新华网、网易、中国经济网等网站先后转载,此次转发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9-1961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特大地震活动异常强烈(见转发原文)。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见表 1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1227 1950-1965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 7 次,其中 1960 年智利 9.5 级地震发生在 1959-1961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和 194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叠加时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00-2012 年中已发生 6 次, 2000-201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时期可能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智利规模的地震可能重演。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的变暖规模远远高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所以, 21 世纪的地震活动要远远高于 20 世纪的 50-60 年代,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20 世纪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2 】。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1227.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再次验证这一预测。 关注 3 月强潮汐组合: 2015 年 3 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已有 1116 次阅读 2014-12-25 19:46 | 个人分类 : 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潮汐预警 倒春寒 地震高潮 推荐到群组 2015 年 3 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杨学祥 2015 年 1-4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4 年 11-12 月, 2015 年 5-6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5 年 3 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 3 个月,地震进入高潮,警惕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 A : 3 月 7 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3 度, 3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B :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 14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18.26024 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3 月 20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0.00035 度, 20 日为日月大潮, 20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D : 3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2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3885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2 月18日 补充: 潮汐组合 C : 3 月 20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0.00035 度, 20 日为日月大潮和日食, 20 日为月亮近地潮, 21 日为春分,四者强叠加,日、地、月同在赤道面,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罕见的强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7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3844.html 表 1 全球 190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8 1920-12-16 中国甘肃海原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注:后两项是作者补加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1960 年智利发生 20 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 杨学祥 刊发时间: 2007-11-1616:07:01  光明观察   新华网圣地亚哥 11 月 15 日 电智利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通报说,根据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监测,智利北部地震受灾地区 15 日中午发生 2 次强烈余震,震级分别为里氏 6.2 级和 6.8 级。当地时间 12 点 03 分和 12 点 06 分(北京时间 15 日 23 点 03 分和 23 点 06 分),智利北部第 2 大区连续发生 2 次强烈余震,震中分别位于梅希约内斯东北 47 公里 和东北 46 公里 (南纬 22 度,西经 70 度),震源深度分别为 37.8 公里 和 35 公里 。   新华网北京 11 月 16 日 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7 年 11 月 15 日 23 时 06 分 ,在智利北部(南纬 22 . 9 度,西经 70 . 1 度)发生 7 . 1 级地震。震中距 14 日智利 7 . 9 级地震震中西南约 100 公里 。   智利 14 日发生该国 2004 年以来的最强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此次地震强度达里氏 7.7 级,发生于当地时间 14 日下午 12 : 40( 北京时间 14 日 23 : 40) ,震中在智利北部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东北方 170 公里 处。南美洲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 1960 年的智利大地震是该地区迄今强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里氏 8.5 级。智利 2004 年的那次地震强度为里氏 7.9 级 。   我在 11 月 1 日 指出,印度尼西亚三座火山近日呈现活跃状态,表明地应力正在急剧增加,处于爆发前夜。我们必须注意预防 11 月下列强潮汐组合时期的地震、火山等灾害事件: 4-5 日、 10-13 日、 17-20 日、 24-27 日 。   从秋分到冬至,伴随太阳潮高潮区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与之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 11 月 10 日 为日月大潮,与 8 日至 10 日中等强度冷空气活动相对应,地震火山活动也会增强。 13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因为与日月大潮已超过 3 天,所以叠加效应不明显,对地震火山活动会有影响 。 11 月 24-26 日和 12 月 22-24 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 12 月 1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应预防相应的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等灾害事件(见表 1 中,第四组合到第六组合)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监测目标。我在 11 月 6 日 指出, 11 月中旬至 12 月还有强震发生 。   智利北部 14 日发生里氏 7.7 地震,再次证实了 11 月 10-13 日强潮汐预警。鉴于 11 月 24-26 日和 12 月 22-24 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 12 月 1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应预防相应的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等灾害事件(见表 1 中,第四组合到第六组合) 。 2007 年 11 月中旬至 12 月末强震频发形势不可避免。 1960 年 5 月 21 日下午 3 时 ,智利发生 8.3 级地震。从这一天到 5 月 30 日 ,该国连续遭受数次地震袭击,地震期间, 6 座死火山重新喷发, 3 座新火山出现。 5 月 21 日 的 8.5 级大地震造成了 20 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平均高达 10 米 、最高 25 米 的巨浪猛烈冲击智利沿岸,摧毁港口、码头、船舶、公路、仓库、住房。时速 707 公里 的海啸波横贯太平洋,地震发生后 14 小时到达夏威夷时,波高仍达 9 米 ; 22 小时后到达 17000 公里 外的日本列岛,波高 8.1 米 ,把日本的大渔轮都掀到了城镇大街上。这次地震,智利有 1 万人死亡或失踪, 100 多万人口的家园被摧毁,全国 20% 的工业企业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 5.5 亿美元 。 8.5 并不能说明此震规模之巨大,如按矩震级 MW 计算,此震应为 9.5 级。 1960 年 5 月 21 日 ~ 6 月 22 日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 1400 公里 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 8 级的 3 次,超过 7 级的 10 次,最大主震为 8.9 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 200 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 。 1960 年 5-9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 5 月 11-13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5 月 1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5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5 月 25 日 为日月大潮、 5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6 月 9-10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6 月 1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6 月 1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6 月 24 日 为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以此形成的 5 月 11-14 日(最强)、 5 月 20 日 、 5 月 25-28 日、 6 月 9-10 日(最强)、 6 月 17 日 、 6 月 24 日 (较强)强潮汐对智利强震有激发作用。 2007 年 11 月 17-20 日、 11 月 24-27 日(最强)、 12 月 3 日 、 12 月 10 日 (较强)、 12 月 17 日 、 12 月 22-24 日(最强)潮汐偏强到最强,预防强震和强余震迫在眉睫 。 参考文献 1 .赵凯,许云鹏。智利地震灾区发生 2 次强烈余震。 2007 年 11 月 16 日 04:30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7-11-16/043014317507.shtml 2 .智利再次发生 7.1 级地震。 2007 年 11 月 16 日 03:38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7-11-16/033814317231.shtml 3 .邬瑾瑾。智利遭受 2004 年来最强地震部分铜矿停产。 2007 年 11 月 16 日 02:55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71116/02554180680.shtml 4 .杨学祥 .10 月中下旬 3 次小规模能量释放的预测得到证实 .2007-11-1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676 5 .杨学祥 .  强潮汐预警:印尼火山发出灾害警报 . 刊发时间: 2007-11-0120:12:15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01/content_691888.htm 6 .杨学祥 .11 月 10 日 日月大潮与中等强度冷空气活动对应 .2007-1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956.htm 7 .杨学祥 .11 月 10-13 日强潮汐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 刊发时间: 2007-11-1312:41:11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13/content_697061.htm 8 .杨学祥 .  强潮汐预警:印尼火山发出灾害警报 . 刊发时间: 2007-11-0120:12:15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01/content_691888.htm 9 .杨学祥 .  拉尼娜形成与地震火山活动:暖冬冷冬有争议 . 刊发时间: 2007-11-0611:06:41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06/content_693680.htm 10 . 20 世纪历史上的西方地震灾难 (5) 。 2006 年 07 月 20 日 17:24 新浪读书。 http://book.sina.com.cn/books/2006-07-20/1724203208.shtml 11 .世界地震六:智利大地震。 2007-06-0509:07 。 http://web.sbsn.net/news/20070605/n164213_2239.html 12 .杨学祥 .11 月 10-13 日强潮汐预警再次得到证实:智利发生强震 .2007-11-15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15/content_697880.htm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16/content_698624.htm 1960 年智利发生 20 世纪震级最大震群型地震 2010-02-27 16:36:13  来源 : 新华网 跟贴 15 条 手机看新闻 (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学祥 ) 王鑫 http://news.163.com/10/0227/16/60HTFHMR0001121M.html 1960 年智利发生 20 世纪震级最大震群型地震 2014-04-02 14:33 来源 : 新华网 责任编辑:刘思惠 http://sc.ce.cn/gdxw/201404/02/t20140402_143872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可以预测的一个实例:只要提前8分钟
热度 2 杨学祥 2015-2-18 04:45
地震可以预测的一个实例:只要提前 8 分钟 杨学祥 2015 年 2 月 17 日 7 分 14 秒,我在科学网上发表了《关注异常:日本应力蓄积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时发生巨大地震的水平》的博文,异常是, 14 日 65 头鲸鱼涌向新西兰送别角,有 13 头鲸鱼在海滩上搁浅; 2 月以来沿海地震频发;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特大地震频发, 2014 年为最热年。 根据历史记录: 2011 年 2 月 20 日 ,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 120 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 100 头鲸鱼已经死亡。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10222/418463.shtml 2011 年 2 月 22 日 新西兰发生 6.2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 2015 年 2 月 17 日 前的全球异常: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特大地震频发, 2014 年为最热年; 2014-2015 年中国冬季异常偏暖; 日本地震能量积累; 2015 年 2 月 2 日 阿根廷发生 6.2 级地震; 2015 年 2 月 12 日 阿根廷发生 6.7 级地震; 2015 年 2 月 14 日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发生 6.2 级地震; 2015 年 2 月 14 日 中大西洋海岭北部发生 6.7 级地震; 2015 年 2 月 14 日 65 头鲸鱼涌向新西兰送别角,有 13 头鲸鱼在海滩上搁浅; 据报道, 2015 年 2 月早些时候送别角已经有 39 头鲸鱼搁浅而亡。新西兰频繁发生巨头鲸搁浅现象,科学家仍然不知其中原因。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 15 日报道,新西兰南岛最西北部一个偏远的浅滩,有将近 200 头领航鲸搁浅,其中约 140 头已经死亡,这是近年来最多鲸鱼搁浅的一次。 http://hebei.hebnews.cn/2015-02/15/content_4558835.htm 海外网 2 月 17 日 电 据日本新闻网消息,北京时间今日( 17 日) 7 时 6 分,日本东北三陆地区近海发生 6.9 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东北地区大面积较强震感,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青森县部分地区的震级为 4 级。气象厅拉响了海啸警报,预计海啸高度为 1 米 。 后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2 月 17 日 7 时 6 分 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 39.9 度、东经 144.5 度)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 。 http://sc.sina.com.cn/news/z/2015-02-17/detail-icczmvun6179018.shtml 我的警告比地震发生时间晚了 8 分钟,这表明,只要资料充分,时间及时,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我得到鲸搁浅信息的时间太晚,在 17 日早晨。通过网上查询,鲸搁浅最早信息在 15 日,提前预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今冬中国异常偏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地下能量在亚洲集聚,西太平洋及其边缘岛屿地震频发。日本近海发生 7.1 级地震是前兆,更大的地震还在其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663.html 2015 年 3 月强潮汐进入第三个月, 具有罕见的强潮汐组合 ,发生强震的概率最大,必须全面监测有用信息,及时通报和预防。 关注 3 月潮汐组合: 2015 年 3 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已有 984 次阅读 2014-12-25 19:46 | 个人分类 : 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潮汐预警 倒春寒 地震高潮 推荐到群组 2015 年 3 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杨学祥 2015 年 1-4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4 年 11-12 月, 2015 年 5-6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5 年 3 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 3 个月,地震进入高潮, 警惕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 A : 3 月 7 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3 度, 3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B : 3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 14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18.26024 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3 月 20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0.00035 度, 20 日为日月大潮, 20 日为月亮近地潮, 21 日为春分,四者强叠加,日、地、月同在赤道面,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罕见的强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D : 3 月 27 日 为日月小潮, 2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3885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384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58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557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注异常:日本应力蓄积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时发生巨大地震的水平
热度 6 杨学祥 2015-2-17 07:14
关注异常:日本应力的蓄积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时发生巨大地震的水平 杨学祥 2015年伊始,异常事件频繁发生。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全球高温、干旱、强震频发。 关注异常事件频发。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历史记录: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6.2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 新西兰地震多人遇难 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 来源:南方网 2011-02-22 18:32 我来说说( 0 ) 复制链接 关键词:新西兰 地震 巨头鲸搁浅死 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专题: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发生6.3级地震   据人民网报道,英国广播电台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2日)周二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南岛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6.3级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   克莱斯特彻奇市市长表示,大量民众聚集在街头,场面混乱。报道称,当地民防官员认为,此次地震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破坏程度更大。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灾区现场证实,目前有65人在当天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中遇难。 副标题   地震前两天上百头巨头鲸在新西兰搁浅死亡   是巧合?还是震前征兆?   据中新网报道,2月20日,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发现,120头巨头鲸集体搁浅在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的海滩上,超过100头鲸鱼已经死亡。   鲸鱼搁浅在世界上频繁发生,其原因发人深思。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这些鲸鱼为什么会搁浅,但大多数解释都与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内脏不适、出现寄生虫,或者系统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让鲸鱼迷失方向、四处乱窜。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地磁暴”,“地磁暴”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对方向判别发生致命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10222/418463.shtml 新西兰地震前大批鲸鱼冲上海滩搁浅致死 来源:京视传媒 发布:2011-03-09 19:58:55 http://v.ifeng.com/news/world/201103/7ab546e4-274a-4a6a-8208-c58349e9ad83.shtml 大量鲸新西兰搁浅 该地被称之为鲸鱼墓地 2015-02-17 03:11:00华商网 分享 参与 新西兰动物保护部门官员16日表示,工作人员将对搁浅在该国海滩上的8头鲸鱼实施安乐死,此前已有5只搁浅的鲸鱼在本周早些时候死亡。 据报道,新西兰南岛送别角(Farewell Spit)多次发生大规模鲸鱼搁浅事件,被称之为鲸鱼墓地。 14日,共计65头鲸鱼涌向送别角,目前在海滩上搁浅的就是其中一部分。当局采取措施,在海域上结成船队,以阻止鲸鱼靠近海滩,但最后还是有13头鲸鱼在海滩上搁浅。 当地时间14晚上,这批搁浅鲸鱼中便有5头死亡,工作人员希望帮助剩下8头重返大海,但是无济于事,然后当局不得不采取安乐死的方式送别它们。 官员表示,“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帮助鲸鱼,但是无济于事。我们只有采取安乐死,减缓它们的痛苦。” 据报道,本月早些时候送别角已经有39头鲸鱼搁浅而亡。新西兰频繁发生巨头鲸搁浅现象,科学家仍然不知其中原因。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2/5708559.html 200头鲸鱼海滩搁浅140头已死亡 盘点罕见怪异动物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2015-02-15 14:48:12 责任编辑:侯猛 分享到 200头鲸鱼海滩搁浅140头已死亡 盘点罕见怪异动物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15日报道,新西兰南岛最西北部一个偏远的浅滩,有将近200头领航鲸搁浅,其中约140头已经死亡,这是近年来最多鲸鱼搁浅的一次。救援人员称,已经把其余的鲸鱼移到水深的水域,但根据过往经验,鲸鱼可能会游回沙滩搁浅。 报道称,鲸鱼搁浅的位置在新西兰南岛的送别角,这里每年都有很多鲸鱼搁浅。救援人员正在对这198头鲸鱼进行施救,帮助它们回到大海。新西兰当局称,目前有140名志愿者在黄金湾施救,但帮助搁浅鲸鱼是“十分危险”的工作。当局还称,如果在13日晚些时候没有完成救助的话,救援人员不得不再等24小时直到再次涨潮。(清晨) http://hebei.hebnews.cn/2015-02/15/content_4558835.htm 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 2015-02-06 14:47:49 来源: 网易探索 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 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源地附近,板块交界处断层面所受应力正蓄积,有可能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存在发生大地震的风险。 在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太平洋板块沉降到陆地板块之下,板块交界处的沉降带就是东日本大地震的震源区域。 研究小组根据1998年之后气象厅的地震观测数据,调查了沉降带附近长约1000公里的地区,计算了每个地区的“b值”。这个数值是显示小地震和大地震比例的参数,平均值为1,大地震多的话,b值就低于1,小地震多的话,平均值就高于1。 结果发现,在东日本大地震的震源地区,1998年以后b值一直在0.8至0.9之间推移,但是2005年中期之后降低到0.6至0.7,而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则急剧上升到1以上。这个值在2013年左右开始下降,2014年又恢复到了0.8上下。 令人关注的是,地震后b值很高的地区,两三年后这个值又变得很低。研究小组认为,这表明震源区导致大地震的应力虽然通过东日本大地震暂时释放,但是经过两三年时间,正在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这比预想的要快得多。 研究小组带头人、筑波大学副教授波格丹·埃内斯库说:“应力的蓄积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时发生巨大地震的水平。” 研究小组认为,这次研究支持了b值对应力状态非常敏感的假说,密切关注b值对将来可能发生巨大地震的危害评估很有帮助。(来源:科学网) 白鑫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http://tech.163.com/15/0206/14/AHPEMCN000094O5H.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2.7 2015-02-17 04:02:04 22.7 100.4 11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3.1 2015-02-17 02:58:34 40.0 75.6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3 2015-02-15 22:46:05 37.1 76.3 9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4.7 2015-02-15 17:38:46 39.5 74.9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5 2015-02-14 08:44:40 31.2 80.7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3.3 2015-02-14 06:21:53 31.1 80.3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 6.22015-02-14 04:06:2822.6121.57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6.92015-02-14 02:59:1352.6-31.910中大西洋海岭北部 3.3 2015-02-13 20:46:53 41.3 76.8 10 吉尔吉斯斯坦 3.0 2015-02-13 15:28:16 43.9 83.9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 3.8 2015-02-12 15:35:33 24.3 121.7 10 台湾花莲县 6.72015-02-12 02:57:19-23.1-66.6200阿根廷 3.7 2015-02-11 05:49:52 22.6 118.4 7 台湾海峡南部 3.3 2015-02-10 23:45:28 27.1 103.3 8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3.6 2015-02-10 15:21:53 44.6 124.0 9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3.2 2015-02-10 07:48:41 27.1 103.4 10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3.2 2015-02-10 04:58:14 30.3 99.1 1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 4.0 2015-02-09 12:40:47 22.5 118.5 7 台湾海峡南部 4.3 2015-02-09 01:32:15 44.7 124.0 7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 3.0 2015-02-08 11:10:31 28.4 104.9 9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2.8 2015-02-07 22:24:09 26.3 102.9 9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 3.1 2015-02-07 19:46:51 28.2 104.8 10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4.1 2015-02-07 14:27:17 33.0 83.5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3 2015-02-07 08:47:34 28.4 104.9 11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4.5 2015-02-07 05:01:06 28.3 104.9 10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3.1 2015-02-06 23:37:38 40.0 77.5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2.8 2015-02-06 01:35:39 31.9 104.3 14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3.6 2015-02-06 01:00:01 22.6 118.5 7 台湾海峡南部 4.5 2015-02-05 23:39:32 22.7 118.4 13 台湾海峡南部 3.3 2015-02-05 09:49:02 38.3 106.2 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 3.0 2015-02-05 06:58:59 41.7 81.0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3.7 2015-02-05 06:18:44 36.7 106.1 6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 3.6 2015-02-05 03:53:12 32.6 83.5 6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4.1 2015-02-04 19:53:14 34.7 99.0 9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5.22015-02-04 18:44:2232.983.510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2 2015-02-04 16:14:43 24.6 121.7 6 台湾宜兰县 4.6 2015-02-04 06:47:38 49.8 87.7 8 俄罗斯 3.0 2015-02-03 07:51:53 37.3 74.6 8 阿富汗 6.22015-02-02 18:49:47-32.6-67.1160阿根廷 2.9 2015-02-02 09:09:05 30.3 102.9 1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2.8 2015-02-02 08:20:31 28.1 104.7 10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3.2 2015-02-02 03:39:02 31.7 110.9 10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 3.0 2015-02-02 00:00:52 26.7 93.4 30 印度 3.2 2015-02-01 16:06:47 43.9 88.2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2.6 2015-02-01 05:14:06 31.4 116.2 9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http://www.ceic.ac.cn/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已有 1436 次阅读 2014-6-20 20:1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2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2个月,地震进入高潮。2014-2015年冬季可能先暖后冷。为配合相关的灾害预测,特提前将2015年1-4月潮汐组合公布于众。 潮汐组合A:2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2度,2月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日为日月小潮,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9835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C:2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52度,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 2月26日为日月小潮,2月2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3323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13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东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5-2-5 04:18
东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 : :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社东京 2 月 4 日 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源地附近,板块交界处断层面所受应力正蓄积,有可能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存在发生大地震的风险。 我在 2012 年指出,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在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接连发生两次 8.5 级以上地震。 关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地震活动增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和 2012 年 4 月 11 日 又接连发生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 8 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苏门答腊 - 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 7 年, 3 月和 9 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见附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周期为 18.6 年,对全球地震有重要影响。 胡辉和杜品仁分别指出地震存在18.6年周期。杨冬红和杨学祥指出,全球8级以上地震存在9年和18.6年周期。 图1 1895-1977年8级以上地震的9年和19年周期(杨冬红等,2008) 图 1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解朝娣等人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长周期潮汐起潮力与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没有发现全球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与潮汐短周期相关的准周期. 图4(a, b)1850-2012年全球5级以上地震能量-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c, d) 1850-201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能量-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 全球地震的9年和19周期得到证实。这两个周期就是 18.6年周期及其半周期。45年周期也是9年周期的倍周期。 在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接连发生两次 8.5 级以上地震。 关注2015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地震活动增强。 相关报道 东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 2015-02-05 02:07  来源:科技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东京 2 月 4 日 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源地附近,板块交界处断层面所受应力正蓄积,有可能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存在发生大地震的风险。 在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太平洋板块沉降到陆地板块之下,板块交界处的沉降带就是东日本大地震的震源区域。 研究小组根据 1998 年之后气象厅的地震观测数据,调查了沉降带附近长约 1000 公里 的地区,计算了每个地区的“ b 值”。这个数值是显示小地震和大地震比例的参数,平均值为 1 ,大地震多的话, b 值就低于 1 ,小地震多的话,平均值就高于 1 。 结果发现,在东日本大地震的震源地区, 1998 年以后 b 值一直在 0.8 至 0.9 之间推移,但是 2005 年中期之后降低到 0.6 至 0.7 ,而 2011 年 3 月 11 日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则急剧上升到 1 以上。这个值在 2013 年左右开始下降, 2014 年又恢复到了 0.8 上下。 令人关注的是,地震后 b 值很高的地区,两三年后这个值又变得很低。研究小组认为,这表明震源区导致大地震的应力虽然通过东日本大地震暂时释放,但是经过两三年时间,正在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这比预想的要快得多。 研究小组带头人、筑波大学副教授波格丹·埃内斯库说:“应力的蓄积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时发生巨大地震的水平。” 研究小组认为,这次研究支持了 b 值对应力状态非常敏感的假说,密切关注 b 值对将来可能发生巨大地震的危害评估很有帮助。 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5-02/05/content_104333686.htm 附件 解朝娣, 吴小平, 雷兴林, 冒蔚, 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 2013 , 56 ( 10 ): 3425-343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3 月潮汐组合与日本本州地震对比 : 关注 29-31 日潮汐组合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和日本本州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3 月 29-31 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3 月 25 日 日本本州地震加剧可能是前兆。我在 3 月 21 日 指出,墨西哥 7.6 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根据有三:其一,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其二,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频繁交替,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其三, 3 月和 9 月为日本大震危险期。 作者: 杨学祥 母体文献: 2012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 2012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会议时间: 2012 年 4 月 1 日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语 种: chi 关键词: 潮汐组合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在线出版日期: 2012 年 7 月 10 日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55157.aspx 3 月潮汐组合与日本本州地震对比:关注 29-31 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和日本本州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3 月 29-31 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3 月 25 日 日本本州地震加剧可能是前兆。 我在 3 月 21 日 指出,墨西哥 7.6 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根据有三: 其一,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接连发生 8.6 级和 8.5 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其二,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频繁交替,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我在 2012 年 3 月 9 日 指出, 2012 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4 年 1 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 9 级地震;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 2015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6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40-60 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太平洋的地壳均衡运动。墨西哥 7.6 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符合太平洋地震带东西震荡的特征。 其三, 3 月和 9 月为日本大震危险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 8 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 7 年, 3 月和 9 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2011 年 3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3.82247 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2012 年 3 月 15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4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2.0326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2012 年 3 月 14 日 日本 6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潮汐位相与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地震能量继续释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3 月和 9 月仍是发震的危险期。下一个危险期为: 3 月 2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21.89075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关注 2012 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潮汐组合与强震的对应性表明强震已经进入高潮,潮汐激发作用日益明显,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9970 发震地点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M) 残差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2809:27:26.730 39.54 143.66 19 4.7(mb) 1.8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2012-03-2808:14:54.030 24.45 141.13 504 4.4(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2721:21:10.870 39.94 143.37 67 5.1(Mw)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719:00:51.870 39.78 142.07 67 6.1(Mw) 1.9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718:22:06.620 35.58 141.27 74 4.6(mb) 2.6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610:33:55.070 40.64 142.66 71 5.7(Mw) 2.8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6 06:44:13.280 39.93 140.91 1084.6(mb) 2.0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6 02:46:48.880 37.87 140.87 864.4(mb) 1.8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25 22:51:14.450 41.78 142.96 174.4(mb) 2.4 千岛群岛 2012-03-25 21:41:06.220 47.74 153.75113 4.9(mb) 1.4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521:22:48.000 37.86 141.50 99 5.4(Mw) 1.9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2520:23:42.050 38.76 138.88 332 4.3(mb) 1.7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25 05:55:17.300 43.21 143.96 1244.8(mb) 2.3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25 03:41:54.590 30.74 142.17 114.4(mb) 1.9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2421:24:07.910 36.77 142.52 10 4.4(mb) 1.4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23 00:09:35.790 30.83 142.02 334.7(mb) 1.4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205:44:06.500 38.52 142.28 10 4.7(mb) 3.0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2202:25:39.960 39.23 139.43 229 4.5(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202:15:20.030 36.72 141.60 55 4.7(mb) 1.3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2202:05:34.640 37.73 143.02 265 4.9(mb) 2.2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202:05:41.730 38.08 141.91 237 4.9(mb) 3.2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2200:53:42.260 38.34 139.50 162 4.5(mb) 3.0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1 20:18:53.440 37.06 139.30 2584.5(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120:01:47.470 37.01 141.58 128 5.1(Mw) 3.4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117:56:55.780 36.81 141.91 10 4.7(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116:33:07.250 36.87 141.38 130 5.4(Mw) 2.3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1 00:58:43.710 36.43 139.77 1014.4(mb) 2.1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100:53:56.500 36.08 140.09 152 4.4(mb) 2.1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9 01:37:44.330 39.46 140.71 1254.4(mb) 1.6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808:36:38.200 39.43 142.15 107 5.3(Mw) 2.5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18 07:11:26.590 32.52 141.13 604.6(mb) 1.4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805:43:24.210 37.16 143.42 10 4.7(mb) 2.4 日本本州西部南岸近海 2012-03-1805:01:59.630 33.83 136.54 359 4.4(mb) 2.1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7 21:47:59.260 38.13 140.14 1784.8(mb) 2.5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7 10:55:34.980 36.19 138.09 2074.4(mb) 2.2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709:11:56.200 40.97 143.23 95 4.4(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707:18:25.760 35.20 140.82 66 4.5(mb) 2.2 日本本州南岸近海 2012-03-1603:20:24.210 35.81 139.35 156 5.3(Mw) 1.9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601:09:33.060 40.92 145.16 30 4.6(mb) 1.5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1522:22:26.590 38.01 139.89 322 4.3(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521:20:38.040 39.94 142.76 92 4.8(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515:50:46.680 40.97 144.75 22 4.6(mb) 1.7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5 15:01:58.210 41.38 142.56 664.6(mb) 2.3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5 11:17:46.130 41.02 145.04 104.9(mb) 1.4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508:09:27.500 39.66 143.64 80 4.8(mb) 2.5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5 07:01:59.380 41.09 144.89 414.6(mb) 1.5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505:38:57.940 35.69 141.82 52 5.2(mb) 2.6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5 03:55:08.630 41.05 144.84 334.5(mb) 1.6 日本本州西部 2012-03-15 02:58:17.350 34.54 136.81 3534.6(mb) 1.6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501:26:25.100 41.00 144.54 49 4.7(mb) 1.6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22:54:27.500 41.05 144.45 234.5(mb) 1.7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22:04:16.120 41.08 144.55 254.6(mb) 1.4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21:43:18.950 41.13 144.73 494.9(mb) 1.8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4 21:30:29.410 36.12 138.92 2014.3(mb) 2.3 日本本州南岸近海 2012-03-1420:24:43.140 33.44 137.50 347 4.5(mb) 1.3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420:05:12.200 35.83 140.71 59 6.1(Mw) 2.9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19:40:23.550 41.19 144.70 356.0(Mw) 1.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419:29:41.440 40.96 143.94 54 4.5(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418:57:45.510 40.82 144.90 39 5.6(mb) 2.2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418:49:27.200 41.00 144.66 10 6.6(Mw) 2.8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1418:30:19.240 38.52 139.97 207 4.4(mb) 2.4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18:09:03.310 41.08 144.35 39 4.2(mb)1.6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418:02:18.370 40.97 144.45 10 4.3(mb) 1.8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4 17:08:37.030 41.06 144.88 107.5(Mw) 2.2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2012-03-1412:44:05.100 28.12 139.36 368 4.4(mb) 3.1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2012-03-1402:57:13.140 27.40 142.43 237 4.3(mb) 1.9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4 02:40:05.740 40.15 140.24 1544.4(mb) 2.4 千岛群岛 2012-03-12 20:32:49.710 45.22 147.70130 6.1(Mw) 1.3 千岛群岛 2012-03-12 20:32:49.780 45.20 147.70130 6.1(Mw) 1.3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12 19:26:27.190 30.61 139.53 2204.5(mb) 2.3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12 16:49:03.370 39.04 141.98 1084.6(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215:07:58.620 36.88 145.87 249 4.6(mb) 2.4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12 14:22:35.100 31.04 142.24 1674.6(mb) 1.9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2012-03-1206:03:01.910 23.18 143.23 207 4.9(mb) 2.4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11 16:33:07.430 42.44 143.48 815.0(mb) 1.4 日本琉球群岛 2012-03-11 15:25:45.030 25.42 127.63 1194.5(mb) 1.9 千岛群岛西北 2012-03-11 13:40:10.650 47.93 146.92 4385.1(Mw) 1.2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107:25:46.980 39.82 144.08 46 4.9(mb) 1.9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11 05:53:54.000 30.41 138.09 4694.5(mb) 1.0 千岛群岛 2012-03-11 02:33:38.410 43.76 146.62 615.0(mb) 2.6 日本海东部 2012-03-10 23:41:10.250 38.22 136.72 3444.2(mb) 2.1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009:33:39.420 38.27 141.88 85 4.6(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002:19:11.140 35.95 141.86 83 5.2(Mw) 2.6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1001:25:42.090 36.83 140.40 93 5.4(Mw) 2.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1001:16:14.600 39.55 143.67 56 4.5(mb) 2.4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09 13:32:11.140 37.13 140.95 1665.0(mb) 2.1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911:38:45.160 39.83 142.65 54 4.7(mb) 1.6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910:24:39.250 35.31 143.61 136 4.5(mb) 2.4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904:59:32.980 38.70 144.92 12 4.5(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904:22:18.480 38.43 145.73 45 4.5(mb) 1.8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0902:44:05.070 37.42 136.17 455 4.1(mb) 2.0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09 02:21:03.130 30.37 141.29 1364.5(mb) 1.9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900:41:50.810 39.45 142.12 133 4.5(mb) 2.5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819:53:13.560 39.69 143.22 66 4.8(mb) 2.3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08 15:49:03.970 29.15 139.25 4394.8(mb) 1.2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811:23:34.490 38.63 141.76 105 5.7(Mw) 1.7 日本琉球群岛 2012-03-08 08:19:27.820 25.04 127.22 1494.5(mb) 1.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804:27:20.530 40.37 143.01 80 4.7(mb)1.9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802:51:00.610 35.91 140.32 93 4.4(mb) 1.9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802:41:26.400 38.14 141.94 68 4.6(mb) 2.0 日本琉球群岛 2012-03-07 15:49:05.950 25.27 128.02 1414.6(mb) 2.0 日本琉球群岛 2012-03-07 14:34:15.900 25.44 127.84 1434.5(mb) 2.0 日本琉球群岛 2012-03-07 14:18:18.820 25.76 127.14 1045.0(Mw) 2.5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713:34:14.940 39.41 142.35 82 4.6(mb)1.9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0706:53:30.710 40.75 139.30 206 4.4(mb)2.9 千岛群岛 2012-03-07 06:33:33.710 47.35 153.49129 4.9(mb) 1.5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622:08:40.250 39.81 142.20 107 4.6(mb) 2.2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619:17:01.980 35.74 141.88 11 4.9(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617:50:28.830 37.76 141.68 99 4.8(mb) 1.8 千岛群岛 2012-03-06 11:16:46.170 50.04 153.98299 4.3(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514:24:37.410 40.44 141.81 105 5.4(Mw) 3.2 千岛群岛西北 2012-03-05 11:34:14.930 47.45 148.82 3594.5(mb) 1.7 千岛群岛 2012-03-05 00:26:28.230 49.26 155.93100 4.5(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414:55:56.860 37.81 143.04 28 4.4(mb) 2.3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401:48:19.110 36.07 141.64 48 4.5(mb) 1.8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321:26:27.850 38.86 141.69 105 4.5(mb) 1.9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03 16:19:56.160 30.44 138.94 754.6(mb) 2.1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316:15:53.930 37.03 141.92 196 4.6(mb) 3.2 日本本州东南 2012-03-03 14:00:45.070 32.27 138.02 3625.0(Mw) 1.1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03 14:06:32.950 42.04 143.12 644.7(mb) 1.6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307:22:13.430 36.49 142.35 78 4.7(mb) 2.5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03 06:19:11.000 41.93 142.96 714.5(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218:11:46.460 35.32 141.25 58 5.4(Mw) 1.8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216:21:24.110 38.82 142.14 73 4.4(mb) 2.1 千岛群岛 2012-03-02 00:40:23.160 49.38 155.80 785.1(Mw) 1.7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2012-03-0200:32:32.470 28.87 143.83 50 4.5(mb) 2.5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0122:50:40.310 37.60 138.13 326 4.2(mb)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111:25:24.640 36.73 141.67 89 4.6(mb) 2.8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110:12:39.960 35.54 140.97 122 5.3(Mw) 2.7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2012-03-0108:16:13.990 37.51 143.35 44 4.7(mb) 2.9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0106:32:39.370 36.52 140.37 100 5.5(Mw) 2.1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2-2922:32:52.550 35.30 141.01 62 5.7(Mw) 1.9 http://bulletin.gddsn.org.cn/seisbulletin/main.seam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2012-2-5 13:49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2 月, 2012 年 8 月 -9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 3 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2 年 3 月 -7 月, 2012 年 10-12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 年 3 月是上半年第 1 个强潮汐月, 3-7 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 5 月进入地震高潮。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 A : 2012 年 3 月 1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 3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2.14870 度,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 B : 2012 年 3 月 8 日 为日月大潮, 8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85 度, 3 月 10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3 月 15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4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2.0326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日月大潮, 21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36 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E : 3 月 2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21.89075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043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 我国高温、洪涝、干旱等风险加剧
热度 3 杨学祥 2015-2-1 06:34
2015 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 我国高温、洪涝、干旱等风险加剧 杨学祥 一、 2015 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继续 2023 年强烈降温 据新华社北京 1 月 26 日 电(记者林晖)记者 26 日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获悉, 2014 年全球平均气温为 14.6 摄氏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值高出 0.6 摄氏度,也比历史上最暖的 2005 年和 2010 年高出约 0.04 摄氏度,成为自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气象专家表示,如果地球再处于自然增温阶段,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系统增温相叠加,将会进一步加速全球气候变暖,也将导致我国高温、洪涝、干旱等风险加剧,极端气候灾害将趋多趋强,防御形势更加严峻。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5-01/27/content_104092112.htm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 ,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 2008 年提出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原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拉尼娜事件叠加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2014 年最热年无疑证实了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增温作用。 学者赵得秀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预测 2023 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2023 年的拉尼娜事件与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将使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由于那时已进入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后期,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的幅度会更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更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829.html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使全球气候变暖停滞 16 年( 1999-2013 );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使 2014 年成为自 1880 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使全球气温强力下降,形成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气温降低的总趋势。 二、 2015 年极端灾害持续发展 2015 年极端灾害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是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 2015 年可能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南极海冰变化具有准两年周期,由此可以推测 2015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要低于 2014 年 9 月的规模,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2015 年 2 月南极海冰达到最小值,但 2014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影响还存在,厄尔尼诺现象只能减弱,没有增强的动力。 3 月 20 日 和 9 月 13 日 的日食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加上 9 月末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减弱,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届时要注意监测。如果 2015 年发生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形成新的最热记录。 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当年一般发生干旱,次年一般发生洪涝。所以,必须深究 2014 年的厄尔尼诺是否发生。 目前中国旱涝预测都建立在 2014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基础之上,必须重新研究,进一步论证。否则,错误的预报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人为的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7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1. 特大地震 研究辨明, 8 级以上地震具有 9 年变化周期,与月亮赤纬角极值相关,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 如,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全球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1952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发生堪察加半岛 11 月 4 日 9.0 级地震, 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发生智利 5 月 22 日 9.5 级地震。 再如,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全球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9.0 级地震、 2005 年 3 月 28 日 8.6 级地震、 2007 年 9 月 12 日 8.5 级地震。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只发生了一次智利近海 8.1 级地震, 2015 年特大地震爆发的风险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2277-862240.html 2. 严重高温旱涝 见附件。 人民网北京 1 月 23 日 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 2015 年 1 月 5 日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公布“ 2014 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公众推选结果。其中,云南鲁甸 6.5 级地震灾害位列第一,干旱事件一件,洪涝灾害 6 件,地震灾害 2 件。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261.html 2014 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 、云南鲁甸 6.5 级地震灾害。 2 、“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 3 、 7 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 4 、 5 月中下旬长江以南洪涝灾害。 5 、 6 - 8 月东北黄淮等地旱灾。 6 、 6 月中下旬南方洪涝灾害。 7 、 9 月中上旬华西洪涝灾害。 8 、 9 月上旬重庆洪涝灾害。 9 、 7 月上旬云南洪涝泥石流灾害。 10 、新疆于田 7.3 级地震灾害。 ( 责编:林龙勇、甘霖 ) http://gd.people.com.cn/n/2015/0123/c123932-23662032.html 2015 年高温干旱灾害继续加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特大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 3. 严重雾霾 见附件。 4. 流感爆发 全球流感爆发具有六大统计特征,其中拉马德雷冷位相、太阳黑子极值、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事件是主要因素。 2010-2013 年拉尼娜事件连续发生, 2014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若 2015 年中等以上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则流感爆发的条件基本具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832.html 附件: 2014 年至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的灾害 已有 1368 次阅读 2013-11-6 06:03 | 个人分类 : 备忘录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月亮赤纬角 地震 干旱 高温 雾霾 推荐到群组 2014 年至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的灾害 杨学祥,杨冬红 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在 18.6-28.6 度之间变动,周期为 18.6 年。当太阳和月亮最大限度的远离赤道,地球自转形成的半日潮将使高潮区在南北半球大幅度周期震荡,不仅导致地球流体的大规模流动,而且产生各固体圈层容积变化,激发冷空气活动和构造运动 。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5-2016 年 。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 8 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 9 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 8 级强震多发。 2007 年 9 月 12 日 和 13 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分别发生 8.5 级和 8.3 级地震。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7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地震和潮汐对气候的影响不能忽视 。 2010 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 54 年周期( 18 年沙罗周期的 3 倍),推测西半球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激发强震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1375.html 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中国雾霾进入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2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8339.html 三、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中国高温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5532.html 四、此期间爆发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将加大灾害的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0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3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7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30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810 次阅读|4 个评论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18 06:27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中新社东京1月17日电(记者 王健)日本战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发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过去20年。   当年那场震级达7.3级的大地震,共导致6434人丧生,43000多人受伤(其中1万多人重伤),25万栋房屋损毁。   大规模的追悼仪式当天在神户市举行。而在东京,有关“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忧虑式话题再热。日本红十字会和日本气象厅联手举行“首都直下地震对策论坛”,吸引众多市民顶着寒风前来倾听各方专家“危言”。   从阪神地震迅速联想到“首都直下”,是因为同属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关不远将来东京圈难逃大震的分析,几乎已成此间“通说”。 http://roll.sohu.com/20150117/n407866264.shtml 中国网1月16日讯 据英国《卫报》网站1月15日报道,目前为止,海平面已经持续上涨20多年。周三,研究表明,其上涨速度远超预期,从气候变化可看出,其已威胁到从佛罗里达到孟加拉国的海岸。 报告指出,经过重新评定600多个验潮仪所记录的数据发现,1901至1990年对于海平面上涨的估计值过高。通过修改该时间内的数据,可以发现从那以后海平面的上涨速度比目前所预计的更快。报告表明,以往的资料并不完善,或者被一些类似于地层下陷的局部因素所影响。 卡琳•海(Carling Hay),一位在哈佛大学的加拿大科学家告诉路透社,最新的分析表明“过去20多年海平面的上涨速度比预期高25%”。 研究称,冰川融化等因素造成了海平面上涨,从1901至1990年预期的平均每年上涨1.2毫米(0.05英寸)变成了过去20多年平均每年上涨3毫米。很显然,这与冰雪的加速融化息息相关。 去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1901至1990年的平均每年海平面上涨量为1.5毫米,相较于从前估计的每年1.2毫米来说,比最近估计的每年3毫米更准确了一些。 http://news.163.com/15/0116/16/AG3IEAFK00014JB6.html 我在2008年指出,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海洋巨震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导致气候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058.html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特大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海岛和大陆沿海面临的巨大威胁,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2015年01月17日21:07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环球网   原标题: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中新社东京1月17日电(记者 王健)日本战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发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过去20年。   当年那场震级达7.3级的大地震,共导致6434人丧生,43000多人受伤(其中1万多人重伤),25万栋房屋损毁。   大规模的追悼仪式当天在神户市举行。而在东京,有关“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忧虑式话题再热。日本红十字会和日本气象厅联手举行“首都直下地震对策论坛”,吸引众多市民顶着寒风前来倾听各方专家“危言”。   从阪神地震迅速联想到“首都直下”,是因为同属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关不远将来东京圈难逃大震的分析,几乎已成此间“通说”。   东京管区气象台长横田崇表示,东京圈何时遭遇直下地震都不奇怪,只是其具体类型、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问题罢了。重点要防的是7级以上的强震,关键在于针对迟早要来的地震,尽可能完善应对之策。   东京都综合防灾部信息统筹担当课长小林千佳子透露,根据此前作出的预想,如东京在夜间发生相当规模的直下地震,或致近万人遇难,15万人受伤,30万栋房屋受损,“归宅困难者”将达400万。此外,木造住宅大量发生火灾,道路上会出现惊人的人流。   日本红十字会灾害对策室参事白土直树指出,灾害规模越大,震后救援效果越小。阪神地震中近八成遇难者系被压身亡,东日本大地震九成以上系溺水身亡,都是第一时间丧生。因此必须有新思路。此外医务人员遭灾后难以到位,伤员移动也会严重受制于瘫痪的交通。   名古屋大学减灾研究中心副教授广井悠指出,早年关东大地震时,东京、横滨都曾发生毁灭性火灾。如今虽然都市火势蔓延速度在理论上已大大降低,但现代城市随处出现的高楼,其实面对火灾十分脆弱。   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冈本正指出,大震后停电,会令电视、网络等通常信息手段失灵,政府方面重要的信息难以及时通达,援助面临极限。且如今东京高楼生活,令邻里不相识成为常态,有碍互救;大量不通日语的外国居民更会碰到难题。   此间专家认为,东京这些年持续对建筑物的耐震化措施,是有益的努力,但其实更为有效的方法,还在于每个人平日多做准备,多参加防灾演练,多进行社区交流,多考虑大灾时会遭遇的情形,尽量让自己届时不要成为受伤者和需救助者。   作者:王健 http://roll.sohu.com/20150117/n40786626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PDO冷位相灾害链的新证据:未来30年日本地震概率增加
杨学祥 2014-12-20 07:12
PDO 冷位相灾害链的新证据:未来 30 年日本地震概率增加 杨学祥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 2014 年 12 月 19 日 公布 2014 年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显示日本很多地区今后 30 年发生烈度 6 度弱以上地震的概率都有增加,东京都新宿区的概率甚至出现了倍增。 http://stock.sohu.com/20141220/n407119272.shtml 这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预测提供了新证据。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 2000-2035 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根据 1890-2006 年拉马德雷现象 2 个周期的统计规律,从 2005 年开始我们预测全球将发生四大灾害,目前已基本得到证实: 一、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爆发时期,其中前 17 年,即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证实情况如表 1 。 二、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流感大流行时期,集中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附近,具有六大特征。证实情况如表 2 。 三、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低温期,地球将进入类似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低温阶段。事实上,变暖停滞 15 年,将继续停滞 15 年左右。 四、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中国北方发生干旱,全球出现热异常。正在证实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481.html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6334.html 印尼苏门答腊岛在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其次是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 3 次连续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 2 次 9 级以上地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 苏门答腊岛( 4 次)、阿拉斯加半岛( 3 次)、勘察加半岛( 2 次)、日本列岛( 1 次)、库页岛( 1 次)的连续强震可能值得关注。 印尼和日本 9 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 2012 年 4 月 11 日 苏门答腊附近海域 8.6 级地震敲响了亚洲强震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610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18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8186.html 最新预测显示,未来 30 年日本地震概率增加,这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敲响了新的警钟。 相关文献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相关报道 最新预测显示未来 30 年日本地震概率增加 2014-12-20 00:23: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 12 月 19 日 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 19 日公布 2014 年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显示日本很多地区今后 30 年发生烈度 6 度弱以上地震的概率都有增加,东京都新宿区的概率甚至出现了倍增。   这是 2011 年日本东部大地震以来,该委员会首次利用新方法计算后公布的预测地图。   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部太平洋一侧的广泛区域都出现了烈度 6 度弱以上的晃动。不过,当时的预测地图却显示很多地点在 30 年内出现烈度 6 度弱以上晃动的概率不到 3% ,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由于未能准确预测此次大地震,地震调查委员会在 2011 年后研究了新计算方法,将没有明确发生记录的巨大地震也作为重新计算概率的参考要素,同时还参考其他最新调查结果,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良。   与仍利用原有计算方法的 2013 年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相比,关东地区各都道府县政府所在地周围出现烈度 6 度弱以上晃动的概率显著增加。其中东京都新宿区的概率由以前的 26% 增加到了 46% ,几乎倍增。   地震调查委员会今后准备利用同样手段,继续更新预测地图。   作者:蓝建中 http://stock.sohu.com/20141220/n407119272.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长野地震或预示富士山喷发进入倒计时:大震在即险象环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4-12-4 18:45
日本长野地震或预示富士山喷发进入倒计时:大震在即险象环生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日媒:日本长野地震或预示富士山喷发进入倒计时 2014-12-04 13:45:36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日本周刊《PLAY》杂志12月3日报道称,11月22日晚上10时,日本长野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感强烈。本次地震由白马村附近南北走向、长约3公里的神城断层产生。由于震源距地面只有约5公里,属浅源地震,因而震感强烈。截止至24日,仍无死亡报告,伤44名,220余栋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该杂志记者在地震约10小时后赶赴现场,路面的龟裂和隆起随处可见。在31号县道看到路边便利店商品散落一地,住所内家具倒落,房门歪斜等受灾状况。在车站有当地居民称:“去苹果园查看时发现有几个苹果已滚落在地上,而当时并无大风,由此可见本次地震震感之强。”   此外,日本媒体记者还走进了与神城断层相并行、位于糸鱼川街道(国道148号)的白马村。这里路面的破损也是随处可见,道路标识与电线也变得微微晃动。自白马村向小谷村方向北上时,汽车导航系统开始故障不断,突然画面中断,导航声音也消失了。   类似这样导航系统失灵状况在长野县南部地区比较常见,特别是在伊那市与大鹿市的边境附近这种事更是多见。据推测,该现象是由自九州延绵至此的巨大断层带“这样构造线”与“糸鱼川静冈构造线”在伊那地区碰撞导致的。日本列岛正中央的巨大地壳变动压力改变了该处地磁场,使GPS的核心部分因受干扰而失灵。   这种现象在糸鱼川静冈构造线北部也开始出现,22日晚地震发生后仍持续不断。也就是说,神城断层还存在未完全释放的强大地震能量。23日召集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这次地震的前4日至前3日期间,爆发了几乎为同一震源、有“预兆”性质的群发地震。此外,如果再把时间范围再放大一点来看,还能发现其他与此次地震有关的现象,如2014年5月初岐阜县飞弹地区发生的飞弹地区群发地震,以及9月27日突然爆发的御岳火山喷发。   日本国土地理院就日本列岛地壳变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正向东部移动,关东以西地区正向西北方移动,并且,该变动在一年内有加速趋势。这种日本全境的地壳变动对于阿苏山、藏王山等地的火山活动应该也会有所影响,但最需关注的还是受地壳变动影响最大的日本列岛中部。    2014年糸鱼川静冈构造线地区接连发生的异常事态,是否预示着日本关东、东海、中部地区即将爆发大型地震及火山喷发,或者说是富士山喷发的前奏?这不得不引起日本社会的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un657) 原标题:日媒:日本长野地震或预示富士山喷发已进入倒计时(图) http://news.sohu.com/20141204/n40665075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四大预测被证实: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应用
杨学祥 2014-9-28 14:12
四大预测被证实: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应用 杨学祥 根据 1890-2006 年拉马德雷现象 2 个周期的统计规律,从 2005 年开始我们预测全球将发生四大灾害,目前已基本得到证实: 一、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爆发时期,其中前 17 年,即 2000-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证实情况如表 1 。 二、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流感大流行时期,集中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附近,具有六大特征。证实情况如表 2 。 三、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低温期,地球将进入类似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低温阶段。事实上,变暖停滞 15 年,将继续停滞 15 年左右。 四、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中国北方发生干旱,全球出现热异常。正在证实中。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地球自转、气候变化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球自转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加快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减慢 1946-1977 11 ( 7 ) 1 4 1947-1976 冷 低温期 加快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减慢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加快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表2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 年 1947-1976 1977- 1999 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 2023 ?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 2034?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8322.html 相关文献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杨学祥 .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 世界地质 , 2004, 23(1): 28-3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杨学祥 2014-9-1 11:16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开栏语: 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   在91年前的今天,1923年9月1日 (农历七月廿一),日本关东大地震。   关东大地震(Great Kantō Earthquake of 1923,関东大震灾,かんとうだいしんさい)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处于饥饿状态的幸存者试图从池塘里和湖泊里抓鱼充饥,并排着两英里的长队等待着每天的定量口粮或每人一个饭团子。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同时,日本政府借此机会屠杀革命党人和侨居日本的中国人、韩国人。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 。   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达14.2万人。因为当时东京的地震仪已经遭到破坏,根据仙台市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出这次地震为里氏7.9级。   中国援助关东大地震   尽管当时中日关系因一战后日军强占青岛、“五四运动”爆发而异常紧张,但出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仍然给予了慷慨援助。   督抚军阀捐款捐物   据记载,地震后,孙中山很快向日本摄政太子裕仁发出慰问电,北洋政府也迅速做出反应。《申报》、《民国日报》、《晨报》、《大公报》均于首要位置刊登日本震灾消息,表达同情。9月3日,《晨报》发表社论呼吁:“我国国民宜速组急赈会,募集巨款,特派大规模之救护团,驰往赈济……”   当时的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被逼出京下野,内务总长高凌蔚为摄政内阁。为救济日本此次“奇灾”,内阁3日召开特别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反对日本侵占青岛的外交总长顾维钧摒弃前嫌,提出:“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外交部电令驻日代理公使张元节调查实情,并向日本政府表示慰问。   同时,各阁员表决通过援助日本决议,发布大总统令,由财政部筹银20万元汇交日本政府,并由地方长官劝谕绅商,广募捐款。当局还决定派遣商船运送粮食、药品及红十字队赴日救灾等,同时解除粮食输出禁令。海军李鼎新总长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紧急驶往横滨。6日,政府又决定,凡由华运日之赈品,由财政部给照,均免出口税。   9月8日,外交部成立了临时救济日灾委员会,系统协调相关事宜。时任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捐款5万元,其中3万元赈济日本人,2万元赈济旅日华侨、留学生。9月9日,两湖巡阅使吴佩孚通电全国,号召对日本进行捐助。电文声情并茂,夹叙夹议,用华丽的词汇表达对日本地震的痛心和关爱之情。他给中国所有重要政府部门均去电号召援日。   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北军阀张作霖正在扩大奉天兵工厂,开办东北大学,手头因此有些紧,但他仍于9月3日决定向日本赠送面粉2万袋、牛100头。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以怨报德   不过在地震后的混乱中,日本散布 “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军队、警察和市民杀害了6000名朝鲜人和600多名中国人。   事后的统计表明,在日本大地震中被残害的华人,共716人,其中当场死亡622人、失踪11人(事后查出一些已遇难)、负伤83人(事后一些人伤重死去)。在这些遇难者中,来自浙江温州、处州的共658人,死605人、伤53人。另有温处籍华工42人(其中死34人、伤8人),虽有同行目睹者,但因姓名不详,未统计在内。合计浙江华工遇害总人数为700人,其中死639人、伤61人。消息传回温州、处州,从通衢大道到乡野小村,几乎处处哭声。   实际上,自从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对华侨大肆屠杀(参阅《中国经营报》2月28日“先锋话题”《喋血吕宋:中国海盗挑战西班牙》)、1704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对华侨大肆屠杀以来,这是华侨史上的第三次大屠杀。    历史点评: 关东大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并且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体系。   延伸阅读:盘点人类历史上20次超级大地震 1 2 3 4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盘点下人类史上的20次超级大地震   1906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8 / 死亡人数:3000 / 财产损失:5.24亿美元。     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5926 / 财产损失:1.16亿美元。   1923年:日本(东京-横滨)/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142,800 / 财产损失:28亿美元。    1936年:巴基斯坦(奎达)/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35,000 / 财产损失:2500万美元。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1939年:智利(康塞普西翁)/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28,000 / 财产损失:1亿美元。     1939年:土耳其(埃尔津詹)/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36,740 / 财产损失:2000万美。    1960年:摩洛哥(阿加迪尔)/ 震级(里氏):5.9 / 死亡人数:12,000 / 财产损失:1.2亿美元。    1970年:秘鲁(钦博特)/ 震级(里氏):7.7 / 死亡人数:67,000 / 财产损失:5.5亿美元。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1976年:中国(唐山)/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290,000 / 财产损失:56亿美元。     1976年:危地马拉(危地马拉城)/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2,084 / 财产损失:11亿美元。   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震级(里氏):8.1 / 死亡人数:10,000 / 财产损失:40亿美元。     1988年:亚美尼亚(斯皮塔克)/ 震级(里氏):6.9 / 死亡人数:25,000 财产损失:140亿美元。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1989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0 / 死亡人数:68 / 财产损失:60亿美元。     1995年:日本(神户)/ 震级(里氏):7.2 / 死亡人数:6348 / 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   1999年:土耳其(科贾埃利)/ 震级(里氏):7.4 / 死亡人数:19,118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    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 震级(里氏):9.2 / 财产损失:2300亿美元。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地震 盘点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2014-09-01 10:03:31 字体:【 大 中 小 】      2008年:中国四川省/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68,000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     2010年:加勒比岛国海地/震级(里氏):7.0/ 死亡人数: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2010年:智利(马乌莱区)/ 震级(里氏):8.8 / 死亡人数:486。     2011年:日本/ 震级(里氏):8.9. http://history.voc.com.cn/article/201409/201409011003313562.html
个人分类: 图片|2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平洋海面现神秘橘红色光 疑为海底火山爆发:关注俄罗斯异常
热度 1 杨学祥 2014-8-28 04:35
太平洋海面现神秘橘红色光 疑为海底火山爆发(图) 2014-08-27 15:29:11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有 0 人参与 分享到 太平洋海面惊现神秘橘红色光,疑为海底火山爆发。(网页截图) 太平洋海面惊现神秘橘红色光,疑为海底火山爆发。(网页截图) 该景象被飞行员范·黑斯特拍了下来(网页截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6日报道,日前,一架从香港飞往阿拉斯加的波音747-8客机途经俄罗斯勘察加半岛(Russian peninsula Kamchatka)南部的太平洋上空时,机上的飞行员意外发现海面冒出一片橘红色光,赶紧将此现象拍了下来。 飞行员范·黑斯特(Van Heijst)介绍说,飞机飞了5个小时后,远处突然出现一道闪电般的光束直冲云霄,大约20分钟后,海面冒出了一片不明原因橘红色光。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发生任何剧烈风暴,下方又只是海洋,且没有任何船只,范事后推断可能是他们到达前海底火山爆发造成的。 范随后将该现象报告给了空中交通管制队,并表示如果该神秘光团来自一个新发现的小岛,他希望能以他的名字命名。目前,相关部门已前往始发地进行调查。 (原标题:太平洋海面惊现神秘橘红色光 疑为海底火山爆发(组图))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徐雨轩 责任编辑:NN10 0 http://news.163.com/14/0827/15/A4LRD78B00014JB5.html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 俄罗斯 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发生了8.6级地震,南北美洲大震前兆明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1998.html 智利2014年4月2日8.1级地震和8月24日6.5级地震在相同潮汐组合类型前后。2014-03-10 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后发大震值得关注。 美国加州干旱已经持续三年,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特大地震爆发的最危险时期。 美国地震专家和我们有相同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2297.html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激发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2005年3月29日印尼苏门答腊8..5级地震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9年周期的8级地震集中发生。请注意观察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259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2723.html 潮汐组合D:8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 00016度,25日为日月大潮,24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为较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8月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厄尔尼诺进入关键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3300.html 俄罗斯和美国是下次特大地震爆发的可能性最大的两个地区,任何异常都值得特别关注。 近期全球强震和火山频发,表明地下应力高度集中,值得特别关注和警惕。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3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4-2016:关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的潮汐预警
杨学祥 2014-8-27 07:31
2014-2016 :关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的潮汐预警 杨学祥 月亮赤纬角是指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5 度,最小值为 18.5 度,变化周期为 18.6 年。 18.6 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大气朝、海洋潮和地球固体潮的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减少地球扁率,加快地球自转,增强地球潮汐形变的规模和频率,对地震火山活动有激发作用。而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时期,月亮只能在南北纬 18.6 度之间摆动,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增大地球扁率,减慢地球自转,对地震火山活动也有激发作用。 同样, 18.6 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有利于冷暖空气在中国北方交汇。因此,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时期对应全球的气候变冷和中国北方的洪涝灾害。 而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时期,月亮只能在南北纬 18.6 度之间摆动,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导致赤道与两极的热交换减弱,形成旱涝异常和冷暖异常。暖湿空气滞留在低纬度地区,主要表现在全球迅速变暖、中国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干旱。 图 1 是根据张家诚等人的公元前 42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图 1 1896-1978 年 8 级以上地震分布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专家得到的预测结果表明,过去两年里( 2006-2007 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全球变暖将在 2009 年真正开始。 这为流感流行创造了条件。 200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和太阳黑子极小值年, 200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因此, 2008 年流感爆发的 几率 增大。 事实上, 2008 年发生了太阳黑子极小值, 2009 年爆发了厄尔尼诺和流感世界大流行,比预测迟到一年。这是太阳黑子极小值意外后延的结果,表明太阳黑子进入超长极小期:于是地震将更加频发,变冷将更加强烈。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激发了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 2005 年 3 月 29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5 级地震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就发生在强潮汐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 26 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 27.90587 度,两者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与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很好的配合。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 9 年周期的 8 级地震集中发生。请注意观察检验。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Table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26 20.1 30 12 27 ss E ,强震 1953 1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17 6.3 17 1 16 ss E ,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强震 1961 1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26 9.3 12 14 15 29 0 E-L ,强震 1965 1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 表 2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2009 年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4-2016 年 。我们在 2008 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 9 年周期的关系 。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9 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见表 2 )。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见表 1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 关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的潮汐预警。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相关博文: 忽视科学预警的代价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4-12-27 忽视科学预警的代价 杨学祥 1 . 印尼地震海啸波及七国 11822 人死亡 中新网 12 月 27 日 电 据法新社报道,官方报告说,截止到今天上午 8 点 30 分,印尼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啸已经夺走了 11822 人的生命。   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   震源发生地印尼目前至少有 4448 人死亡。在该国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发生的里氏 8.9 级的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席卷了印尼全境的临海村庄。   斯里兰卡目前已有 4300 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或失踪。该数据由该国救援组织以及泰米尔猛虎组织共同提供。   海啸主要席卷了印度南部地区。根据该地区的官方报道,至少 2606 人在海啸中丧生。   泰国官方报告说,该国南部至少在海啸中 392 人丧生,包括在该地区著名度假区的外国游客。   马来西亚官方报告说,该国在海啸中的死亡人数是 42 人,其中许多是老人与儿童。   地势较低的马尔代夫现有 32 人死亡,包括一位英国游客。 孟加拉国地方官员报告说,该国一对父子在游船被巨浪打翻后身亡。 http://www.dzwww.com/xinwen/xwpdsytp/t20041227_923139.htm 2 . 2004 年 11-12 月强震实况 尼科巴群岛发生 7.5 级地震 (12-26 17:09:19) 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 8.7 级地震 (12-26 17:07:54) 麦阔里岛以北地区发生 7.8 级地震 (12-24 00:45:17) 加勒比海发生 7.1 级地震 (12-15 09:37:46) 日本北海道发生 7.1 级地震 (11-29 03:52:35) 印度尼西亚发生 7.1 级地震 (11-26 11:32:10) 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远海发生 7.3 级地震 (11-23 06:12:41) 哥伦比亚西海岸近海发生 7.4 级地震 (2004-11-15 18:51:33 ) 印尼帝汶岛发生 7.4 级地震 (2004-11-12 07:25:17 ) http://www.csi.ac.cn/html/index.jsp 3 . 2004 年 11-12 月强潮汐预警 我们在 2004 年 9 月 12 日 作如下预报: 2004 年 11 月 14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2 日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2 日为日月大潮; 2005 年 1 月 1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0 日为日月大潮; 2 月 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9 日为日月大潮; 3 月 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0 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隔时间不超过 3 天,形成强潮汐时期。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的强潮汐,加强圣诞节前后东太平洋海面的季节性增暖,使厄尔尼诺现象达到高潮。 2005 年 5-9 月是一个很长的强潮汐时期, 4 月 8 日 和 10 月 3 日 的日食发生在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有利于拉尼娜(厄尔尼诺)形成。由于目前处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拉尼娜现象强烈,所以,拉尼娜可能发生在 2005 年 5 月,也可能后延到 2007 年。在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和 2005 年 5-9 月强潮汐时期,地震等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与 2004 年相反, 2005 年全球低温将是主要趋势,我国先旱后涝(春旱夏涝)可能性极大,要加强预防 。 2004 年 11 月有 7 级以上强震 5 次 ,12 月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4 次 , 其中一次为 8.7 级强震。远远强于其他月份。强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4 . 强潮汐激发地震的机制 当潮汐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西太平洋地壳下降,形成海沟处的消减带,挤压地下流体上喷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或向西部大陆和东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形成岛弧火山和大陆火山;东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东太平洋海隆和沿岸断裂带张开,岩浆和热气喷出,形成海底火山,科里奥利力使断裂引张有利于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 当潮汐使东太平洋海面增高和西太平洋海面降低时,东太平洋地壳下降,使东太平洋海隆闭合下降,挤压地下流体向东部大陆和西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挤压新生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运动;西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西太平洋岛弧断裂张开,岩浆喷出,形成陆地火山,科里奥利力使断裂挤压不利于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9 摄氏度 ,高差为 40~1500px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 13~500px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与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完全相同 。两者叠加,相互加强。这就是日本 Miyake 岛地震和火山在 2000 年与拉尼娜事件末期的强潮汐时段同时发生的原因 。 2004 年 8 月以来,中太平洋异常增温, 9-10 月中太平洋暖水向东太平洋流动,使太平洋海面西低东高,太平洋地壳发生西升东降的跷跷板运动。其中 9 月和 10 月发生 7 级以上强震各 3 次。 11-12 月进入强潮汐时期, 2004 年 11 月发生 7 级以上强震 5 次 ,12 月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4 次 , 其中一次为 8.7 级强震。这两个月的强震次数远远多于其它月份。强潮汐激发强震得到进一步证明。 5 .历史的教训 2003 年我们发出了 9-12 月强潮汐预警 , 7 级以上强震, 9 月发生了 4 次, 10 月 2 次, 11 月 1 次, 12 月 2 次。其中 2003 年 12 月 26 日 伊朗南部大震死伤 4-5 万人, 12 月 23 日 中国重庆井喷死亡 243 人 。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燃 烧 的 火 焰 —— 12.23 井喷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纪实》记录了震惊中外的 12.23 重庆井喷特大事故抢险救灾过程,如果历史长河可以倒流,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次惊心动魄的悲剧。谭凯鸣,《燃 烧 的 火 焰 —— 12.23 井喷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纪实》的作者这样写道: 据专家称,这正是神秘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强潮汐所致,早在 2003 年 3 月,有专家在著名的学术刊物《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上撰文称, 2003 年 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此期间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频繁灾害。如果这些信息和专家的预测能够及时地被搜集、被集中、被输送、被处理、被重视,那么,对这次井喷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3 月强潮汐预警。 9-12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82 2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预测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3(2);155 4 .杨学祥 . 让科技之光照亮我们的时代。( 2004-5-11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5/11/1311001.htm 5 .让科技之光照亮我们的时代。 http://qy.swjtu.edu.cn2004-05-12 前沿网站。西南交通 大学。 http://qy.swjtu.edu.cn/read/read.php?table=guoneishishiid=3517 6 .谭凯鸣 . 燃 烧 的 火 焰 —— 12.23 井喷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 重庆 :  重 庆 出 版 社 , 2004.http://www.huashu.com.cn/kxwh/wycz/cz3a.html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4779.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南北美洲接连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4-8-24 20:02
美国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南北美洲接连地震 杨学祥 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智利中部地区23日发生6.4级地震 2014-08-24 06:55:36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智利中部地区23日发生6.4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http://news.sohu.com/20140824/n403714905.shtml 美国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11千米 2014年08月24日18:38 央视 评论中大奖(481人参与) 收藏本文 自动播放 加州旧金山发生地震 (来源:《新闻直播间》) 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 地震位置 央视新闻 :【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北京时间18:20,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地区(北纬:38.21° 西经:122.32°),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2014-08-24 18:3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转发(116) | 收藏 | 评论(101) (编辑:SN146)   【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发生6.0级地震】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北京时间18:20,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地区(北纬:38.21° 西经:122.32°),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http://news.sina.com.cn/w/2014-08-24/183830735768.shtml 2014年和2018年最强潮汐导致日本或美国强震爆发的概率很大 已有 217 次阅读 2014-3-27 05: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2014年 潮汐组合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4年周期 推荐到群组 2014年和2018年最强潮汐导致日本或美国强震爆发的概率很大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 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发生了8.6级地震,南北美洲大震前兆明显。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58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利北部可能发生超级大地震:关注2014-2018年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2014-8-15 13:38
智利北部可能发生超级大地震:关注 2014-2018 年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近期国外预测: 美国研究人员 2014 年 8 月 13 日 表示,智利 4 月地震只释放高危险断层区自 1877 年规模 8.6-8.8 地震以来累积的部分压力之后,北部可能发生超级大地震。《自然》 (Nature) 刊登 2 篇研究报告指出,伊基克 (Iquique)4 月发生规模 8.1 至 8.2 地震,造成 6 人丧生、 100 万人逃离家园,但这起地震可能不是专家预期的“超级大地震” (Big One) 。智利北部有个地壳潜没区,当地有一个地球板块以每年 7 公分 的速度挤进南美大陆下方。潜没区常常会发生大地震。专家认为,如果智利北部发生超大地震,规模可能逼近 9 ,并引发死亡海啸,发生时间甚至可能在近期。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814/12928572_0.shtml 我们在 2008 年预测: 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预测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 2014-2018 年全球有可能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表 1 1890-2006 年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 内数据为2007-2013年最新数字。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拉马德雷”是一种低温高压气流,通常处于大气层较高的位置,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 30 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会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个大陆向太平洋中部移动,低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结果导致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的反复升降就导致了地壳跷跷板运动,从而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综上可知,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 特大地震频发期来临。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强震 1953 117 7.0 3 301530 s E 1954 1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17 6.3 17 1 16 ss E ,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26 9.3 12 15 29 0 E-L ,特强震 1965 117 8.5 15 3 17 sss L-E ,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强震 2005 110 18.1 1 10 25 sss 强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12月) s E 2006 130 15.9 2 29 14 ss 2007 122 20.6 4 19 3 0 L ,强震 2008 119 16.5 12 8 22 0 2009 1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特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特大地震L 2012 1 18 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E? 2015 1 22 5 20 s E? 2016 1 15 10 24 ww L ? 2017 1 10 12 28 s L? 2018 1 02 2 17 31 sss 特大地震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强震为 8.5 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 9 级以上地震。 2010 年智利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2014 年和 2018 年的 9 级地震预测需要实践验证。 (摘自《百科知识》 2008/07 上 杨学祥 杨冬红)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3 .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4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5 .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连续三月创同期最热纪录: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热度 1 杨学祥 2014-7-22 18:26
全球连续三月创同期最热纪录: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度-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全球连续三月创同期最热纪录 2014年07月22日10:06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7月21日电(记者林小春)继今年4月和5月之后,今年6月也成了全球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的同期最热月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1日说,今年6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此前最热的2010年6月还要高出0.03摄氏度,继续反映出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今年6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综合平均气温达到16.22摄氏度,比20世纪同期的平均值高出0.72摄氏度,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全球史上10个最热6月中,有9个发生在2000年以后,其中过去5年全部进入10个最热6月榜单。   报告说,今年6月,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气温都高于20世纪同期平均值,其中格陵兰岛东南部、南美北部部分地区、非洲东部和中部一些地区,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气温创同期最高纪录。按大陆看,除了南极以外,其他所有大陆都至少有一个地区报告最热纪录。   总体而言,这是连续第38个6月平均气温高于20世纪同期平均气温,上一次低于该平均气温是在1976年。   从今年上半年看,全球平均气温比20世纪同期平均值高出约0.67摄氏度,与2002年持平成为第三热年,仅次于2010年和1998年。   此外,除了2月以外,上半年其他5个月都进入同期前四热行列,其中4月与2010年4月并列为历史最热4月,5月打破2010年5月创造的最热纪录。   近来,厄尔尼诺现象成了全球关心的一个话题。报告说,6月尚未观测到厄尔尼诺形成,但今年北半球夏季出现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70%左右,秋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的可能性约为80%。一些专家认为,厄尔尼诺会导致今年或明年成为史上最热年份。   作者:林小春 http://roll.sohu.com/20140722/n402561195.shtml 辽宁日报:既然当下的高温天气与厄尔尼诺无关,那么其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很多人称今年会更热?   杨学祥:这主要是由月亮赤纬角(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的变化所造成的。当月亮赤纬角处于最小值时,就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基本上每隔18.6年月亮赤纬角就会出现一次最小值,上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出现的年份是1995年至1997年,今年恰好是月亮赤纬角再次出现最小值的年份,所以天气才会持续高温。   至于很多人称今年可能会更热,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的确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只不过时间推迟了。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今年天气肯定还会更加酷热,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因为厄尔尼诺通常跨越两个年份,史上最热年份的称号也许会由2015年获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270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2014年会更热
热度 3 杨学祥 2014-7-20 14:36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2014 年会更热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 5 日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显示, 2013 年是自 1850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之一,这与全球气候长期变暖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公告说, 2013 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温度比 1961-199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0.50 ° C ,而陆地温度则高出约 0.85 ° C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导致去年天气异常的主要是人为因素。 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131529402885.shtml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和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也是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因为 2004 、 2005 、 2007 、 2010 、 2011 、 2012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地震,而 2013 年没有发生。 2013 年的最热年是 2014 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 2014 年不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 2013 年。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2014 年 02 月 06 日 13:15 国际在线 微博 我有话说   原标题:世界气象组织称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素云):世界气象组织 5 日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显示, 2013 年是自 1850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之一,这与全球气候长期变暖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公告说, 2013 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温度比 1961-199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0.50 ° C ,而陆地温度则高出约 0.85 ° C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导致去年天气异常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其中,澳大利亚的极端天气最为典型,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公告称,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 14 个年份, 13 个都发生在 21 世纪。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迈克尔 ? 雅罗说,虽然变暖的速度不均匀,但基本趋势是不可否认的。鉴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记录量,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雅罗强调,人类是否采取行动控制二氧化碳和其它吸热气体的排放量,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星球以及子孙后代。 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131529402885.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524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接近我们的预测
杨学祥 2014-6-27 06:13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接近我们的预测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26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今年6月至8月厄尔尼诺现象完全形成的概率为60%,10月至12月完全形成的概率高达75%至80%。 目前对此次厄尔尼诺强度的判断仍存不确定性,但出现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可能性更大。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服务专家鲁普斯·科利当天在日内瓦的记者会上说,此次厄尔尼诺强度可能与2009至2010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强度相当。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说,目前准确评估此次厄尔尼诺对2014年全球气温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不过数据显示,出现厄尔尼诺的1998年和2010年,均列入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三个年份。 关于2014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的预测曾风行一时,我们一开始就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2501.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 2014年06月26日22:45 新华网 评论中大奖   新华网日内瓦6月26日电(记者张淼 王昭) 世界气象组织26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今年6月至8月厄尔尼诺现象完全形成的概率为60%,10月至12月完全形成的概率高达75%至80%。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日前已达到弱厄尔尼诺的临界值,但海平面气压、云层以及信风等大气条件仍处于中性状态。这表明,厄尔尼诺现象还没有完全形成。   世界气象组织说,未来数月,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将继续上升,与产生厄尔尼诺密切相关的大气条件也将形成并增强。根据气象模型推算和专家意见,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延续至2015年的前几个月,其强度峰值将出现在今年第四季度。   目前对此次厄尔尼诺强度的判断仍存不确定性,但出现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可能性更大。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服务专家鲁普斯·科利当天在日内瓦的记者会上说,此次厄尔尼诺强度可能与2009至2010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强度相当。   作为每2至7年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往往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际,强降雨活动从印度尼西亚向东转移至太平洋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可能异常干旱,而南美洲热带西海岸、墨西哥湾地区、巴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则可能降雨增多。   厄尔尼诺往往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对此,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说,目前准确评估此次厄尔尼诺对2014年全球气温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不过数据显示,出现厄尔尼诺的1998年和2010年,均列入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三个年份。   而今年,在厄尔尼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日本气象厅监测结果显示,5月份全球平均气温已创下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编辑:SN098) http://news.sina.com.cn/w/2014-06-26/224530428813.shtml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 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2014-06-23 11:21:25 来源:天气网 【字体:大 中 小】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未等“世界杯之夏”的序幕拉开,一个“超级厄尔尼诺年”可能已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一个“高温红色预警”的亮相而提前登场了。   2014年5月29日或许将成为气象历史上经常被提起的一天。这一天,北京市南郊观象台的温度达到了41.1℃,超过当地历史同期极值,也是北京自1951年以来最早出现的超过40℃的气温。还是这一天,天津、河北等地也热得“大红大紫”,气温均打破历史同期纪录。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发布了史上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这场自5月26日开始、为期6天的华北地区高温天气,很有可能只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更为剧烈的气象事件的序曲。众多气象学家预测,2014年将是一个“超级厄尔尼诺年”。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尽管厄尔尼诺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但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有可能更加频繁发生。这也印证了美国白宫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并开始影响人类。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 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捉摸不定的“圣婴”   当很多人都自然地将此次华北高温与厄尔尼诺联系起来的时候,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澄清说,这一说法“论据不是很充分”。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高温信号是从西欧一带发展过来的,与厄尔尼诺没有直接关系。此外,如果厄尔尼诺发生,对中国的影响将从今年年底开始,持续到次年,一般会造成“暖冬”和南涝北旱。   今年2月,很多研究气候与海洋的科学家们都注意到,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正在升高,已经比往年正常水温高出了0.77℃。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科学家蔡文炬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赤道东太平洋的温度越高,厄尔尼诺的强度越大。一个月前,这场厄尔尼诺的发生几率是70%,现在大概已经到了80%。”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当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水温比常年偏高0.5℃以上时,即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如其持续半年以上,则叫做“厄尔尼诺事件”,该事件一旦形成,会影响整个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多地的极端或灾害性天气。   近几十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97~1998年,导致了美国南部大雨、秘鲁山体滑坡、非洲龙卷风、印尼森林大火、澳大利亚干旱、东太平洋的鳀鱼渔业骤减,损失估计350到450亿美元,全球23000人死亡。很多科学家都担心,今年的这场厄尔尼诺事件将在量级上与1997年的那场比肩。   与气候学家忧心忡忡的态度相比,那些负责天气预报的官方机构却相对谨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报中心于5月10日发布消息称,未来3个月内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是58%。世界气象组织则表示,大部分天气预报模式都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或许会在今年年中前后形成,但是现在评估它的强度还为时过早。   为何官方机构要比科学家们更加保守?对此,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指出,官方机构乐于承认一场厄尔尼诺的蓄势待发,但却有意回避对它强度的预测。这是因为,强度预测的准确度更难,在过去就有过失败的教训——1997年的那场厄尔尼诺就超出了所有预报专家的警告。2000年,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预报专家来说,预报错误比没有做出预报更令他们感到尴尬。此外,预报专家们总是担心,预报会引起人心恐慌,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对此,蔡文炬表示,态度谨慎也是好的,因为气候总是变化万千,预测难度本身就很大。他认为,今年的这场厄尔尼诺强度可能并不会像1997~1998年那样大。这是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基础不同:1997年前后,正是两个气候振荡周期暖相位的叠加时期,而最近这几年,地球正处于振荡周期的冷相位上。   不过,有所准备总比措手不及要好。1997~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广泛的破坏,而美国加州的决策者们根据预报提前几个月就投入了额外的750万美元为防洪做准备。最终,虽然该州仍遭受了11亿美元的损失,但比1982~1983年超级厄尔尼诺期间的损失减少了一半。   气候变化不是将来时   蔡文炬长期研究海洋与气候的关系。今年年初,他和来自中国与美国的科学家一起,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繁增加》的亮点文章。文章指出,尽管厄尔尼诺事件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但在全球变暖效应下,未来100年内,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将热得更快,温度更高,“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将会翻倍,将从20年一次发展到10年一次。   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厄尔尼诺的发生,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科学界20多年。蔡文炬团队用20个模型计算证明,厄尔尼诺与全球变暖确实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可算是对这一问题的确定性回答。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正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系统。两年前,蔡文炬还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吴立新合作发现了海洋的“热斑”效应:即近100年来,海洋升温最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其增暖趋势大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至3倍,形成“热斑”。“热斑”效应很可能引起冬季风暴、夏季梅雨以及局地大气环流等显著变化,导致强气旋、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5月初,美国白宫发布了由一个科学委员会草拟的《全国气候评估》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全面影响。报告正式宣布:“气候变化,曾被认为是遥远未来的问题,却已稳步向当前迈进。”   相比上个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刚刚发布的第五次报告,美国这份报告的口气要紧迫得多。科学家们在报告里指出,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大部分地区平均增温了将近2华氏度,假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激增,到本世纪末,升温的幅度有可能超过10华氏度。如今的美国,干旱地区更加缺水,湿润地区暴雨更多;热浪变得更为频繁与严重;山火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森林则在喜温害虫的攻击下日渐凋零。   中国科学家更多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根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的研究,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好处居多: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100至200千米);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增加迅速;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会导致农业减产。   气候变化不仅具有生态上的意义,它也将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因子。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个更热的世界,将会更加危险。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克雷格·安德森发现,气温每升高一度,每10万人中的暴力犯罪案件就会增加4.19起。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不同的季节,让志愿者遇到绿灯时在路口停车,以观察后面排队车辆的反应。结果发现,在天气凉爽时,排队者只是间断地短摁一下喇叭;但在炎热的夏季,那些被堵在后面的驾驶员就开始不停地摁喇叭,朝车窗外喊叫,甚至将手伸出车窗外做出不礼貌的手势。   高温增加了人们“路怒症”的发作,也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当下一轮高温来临时,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与气候变化有关,你都该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气温掌控。 http://www.tianqi.com/news/2600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大地震说不定明天就会发生,也说不定会相隔30至40年
热度 3 杨学祥 2014-6-18 14:51
日本大地震说不定明天就会发生,也说不定会相隔30至40年 杨学祥 据了解,“3 11”大地震之后,日本的地质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有专家指出:“无论什么时候发生大地震都不足为奇。”连续两天地震是不是来自地下的警告呢?   对此,武藏野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岛村英纪表示:“这全都是受到日本‘3 11’大地震的影响。”   他解释道:“16日震源为福岛县海面的地震是之前地震的余震。像‘3 11’大地震那样大规模地震,余震要持续100年,不仅会有这样小规模地震,也会有更大规模的地震袭来,必须有所警惕”。   岛村英纪还表示:“说不定(大地震)明天就会发生,也说不定会相隔30至40年”。 我们在2011年3月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集中在前17年发生。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 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 俄罗斯海岛和半岛在1952、1963年2次。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相关报道: 日专家称“3 11”大地震余震或将持续 100年2014-06-18 14:13 0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Zakzak新闻网6月17日报道, 当地时间16日早晨5时14分许,日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及枥木县观测到震度4级(日本标准)的地震。17日凌晨2时42分许,日本千叶县发生震度3级(日本标准)地震。虽然震源不同,但是接连而来的震感令民众深感不安。   据了解,“3 11”大地震之后,日本的地质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有专家指出:“无论什么时候发生大地震都不足为奇。”连续两天地震是不是来自地下的警告呢?   对此,武藏野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岛村英纪表示:“这全都是受到日本‘3 11’大地震的影响。”   他解释道:“16日震源为福岛县海面的地震是之前地震的余震。像‘3 11’大地震那样大规模地震,余震要持续100年,不仅会有这样小规模地震,也会有更大规模的地震袭来,必须有所警惕”。   岛村英纪还表示:“北面是在岩手县海面,南边是在茨城县海面,都是在被地震震裂的震源的边缘线上,在这个边缘线的外侧正处于及其容易发生地震的状态。简单来说,因为那里尚未震裂,所以什么时候裂开不足为奇。说不定(大地震)明天就会发生,也说不定会相隔30至40年”。 (实习编译:杨晋琳 审稿:关超)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4/06/18/24567450.html 日本地震频发引关注:全球8.5级以上大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759 次阅读 2013-11-19 19: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9级地震 拉马德雷 统计规律 日本列岛 推荐到群组 日本地震频发引关注:全球8.5级以上大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集中在前17年发生。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 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 俄罗斯海岛和半岛在1952、1963年2次。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190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表(按时间顺序排列) 震级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18 1920-12-16 中国海原 8.5(后补)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9.0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 1960-03-22 智利 9.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9.2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7 2010-02-27 智利 8.8 5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后补)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1067 次阅读 2011-3-22 06: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特大地震地震活跃期拉马德雷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314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50 次阅读|6 个评论
火山喷发是前兆:关注6-10月强潮汐组合导致地震活跃
热度 1 杨学祥 2014-6-7 06:02
火山喷发是前兆:关注6-10月强潮汐组合导致地震活跃 杨学祥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4年6-10月为强潮汐时期,是全球强震活跃期,近期火山活动是前兆,北美、日本、印尼的火山喷发显示地球应力的集中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52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美国阿拉斯加火山喷发 航空运输受影响  2014-06-05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陈倩   2014-06-05 10:51   据路透社报道,受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巴甫洛夫火山(Pavlof Volcano)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影响,支线运营商PenAir航空公司已经于2014年6月3日被迫取消了航班,即使阿拉斯加火山观察站的科学家已将火山活动的红色警报下调至橙色警报。   作为美国阿拉斯加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巴甫洛夫火山本周开始以新的强度喷发,促使阿拉斯加的科学家们于2014年6月2日发布了近5年内最高级别的火山喷发警报。   PenAir航空公司发言人米西·罗伯茨(Missy Roberts)表示,由于大风以及巴甫洛夫火山喷发的火山灰,6月3日该航空已开始取消安克拉治至科尔德湾(Cold Bay)和荷兰港(Dutch Harbor)的航班。另外,航班取消已持续到了6月4日,且该航空一直在时刻关注火山喷发的相关动态。据悉,PenAir航空公司服务着诸多美国道路系统未能覆盖的区域,并且对于极端的气象条件已经习以为常。   此外,地质学家盖姆·麦克吉姆西(Game McGimsey)指出,受益于地震颤动的减少,阿拉斯加火山观察站的科学家已将火山警报等级从红色下调至橙色。他表示,巴甫洛夫火山喷发而产生的蒸汽和火山灰持续高达2.4万英尺(约合7315米),其喷发状况仍处于密切的监视当中。同时,麦克吉姆西还补充道,周边居民区尚未出现火山灰的痕迹。   《美国阿拉斯加火山喷发 航空运输受影响》原文地址 http://news.carnoc.com/list/283/283628.html 印尼火山爆发 火山灰喷出近2万米高(图) 2014-06-01 02:46:12来源:综合 作者:华商报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31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座火山5月30日傍晚爆发,产生大量火山灰,甚至影响到了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的航班起降。   据报道,印尼桑厄昂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云达到大约12英里(约19312米)的高度,并不断向南移动,为了保证航班安全,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机场5月31日的国内、国际进出港航班全部取消。澳洲航空公司、维珍航空澳大利亚公司等主要航空公司也都发布了相应的旅行警告,并在密切跟踪天气形势。 http://news.sohu.com/20140601/n400296785.shtml 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达4500米 火山灰或影响农作物 2014-06-06 14:4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6日下午1时左右,日本鹿儿岛活火山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喷发,喷发的浓烟高达4500米。这也是该火山口观测到的历史上第二喷发高度。   据日本气象厅透露,当地时间6日下午1时11分左右,樱岛的昭和火山喷发。今天鹿儿岛刮的是西北风,大量的火山灰可能于晚上7时被吹到鹿儿岛市。气象台呼吁当地居民注意农作物管理。   2013年发生的火山喷发均出现在昭和火山口(海拔约800米),规模较大的南岳山顶火山口(海拔约1000米)没有测得。   2013年8月18日昭和火山口发生喷发时烟雾升至约5000米的高空,是该火山口2006年6月再启喷发以来烟雾最高的一次。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达4500米 火山灰或影响农作物 http://news.sohu.com/20140606/n400517723.shtml 2014年6月潮汐组合:关注6-10月强潮汐时期 已有 351 次阅读 2014-5-1 06:34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推荐到群组 2014年6月潮汐组合:关注6-10月强潮汐时期 杨学祥 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6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1个月。6月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增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度,有利于地震活动,有利于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雾霾发生,不利于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A:5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02150度,2014年5月2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B:6月3日为月亮远地潮,6月6日为日月小潮(上弦),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50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 6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03245度,5月13日为日月大潮,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D: 6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下弦),6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 00088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较弱。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6月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03307度,6月2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027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特大地震规律
热度 1 杨学祥 2014-6-4 20:41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特大地震规律 杨学祥,杨冬红 2008 年 7 月,我们提出全球进入强震频发期。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和 2010 年智利 8.8 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地震专家承认:现在可能又一次进入了高震级地震活动频发的阶段。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有 21 次。其中,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其余全部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 2000 年后,地球逐步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并将一直持续到 2035 年。这期间会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这一观点与上述国际科学界的最新研究结果吻合。 “拉马德雷”是一种低温高压气流,通常处于大气层较高的位置,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 30 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会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个大陆向太平洋中部移动,低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结果导致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的反复升降就导致了地壳跷跷板运动,从而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综上可知,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 (摘自《百科知识》 2008/07 上 杨学祥 杨冬红) 事实上, 2010 年 2 月 27 日 发生了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4 年和 2018 年的地震预测还在检验之中。 2009 年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4-2016 年 。我们在 2008 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 9 年周期的关系 。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见表 1 )。 表 1 1951 年至 2018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与特大地震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1951 1 06 20.8 29 0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0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0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0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0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09 25 0 大旱灾 1959 1 31 09 25 www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0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0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3 1 29 10 25 www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0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07 21 ss E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20 年) 2003 1 24 6.6 22 0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0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01 15 ss 特大地震 L 2010 1 30 15 1 15 30 sss 2011 1 22 8.1 19 04 0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0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01 16 ss 特大地震 L ? 2014 1 30 16 31 ss 2015 1 22 05 20 s 特大地震 E ?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2019 1 22 06 21 ss 特大地震 L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01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河北东部北部发生罕见低温冻害:低温冻害预警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14-5-12 05:12
河北东部北部发生罕见低温冻害:低温冻害预警得到证实 杨学祥 智利8.3级地震发生后,我在4月2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全球低温冻害事件频发。2014年4月2日智利发生8.3级地震 海啸或冲击太平洋东南沿海多国,警惕气候变冷,厄尔尼诺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自4月2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低温冻害频发,河北东部北部发生罕见低温冻害,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央广网秦皇岛5月9日消息(记者杜震 刘震 胡黎明)河北东部北部遭受低温灾害,部分县区甚至出现霜冻,很多刚刚长出的农作物秧苗被冻死,林果产业也遭受重创。 智利8.3级地震 海啸或冲击太平洋东南沿海多国:警惕低温冻害 已有 540 次阅读 2014-4-2 16: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1441.html 相关证据: 河北东部北部发生罕见低温冻害 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2014-05-09 09: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秦皇岛5月9日消息(记者杜震 刘震 胡黎明)河北东部北部遭受低温灾害,部分县区甚至出现霜冻,很多刚刚长出的农作物秧苗被冻死,林果产业也遭受重创。   6日夜间,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遭受低温冻害,祖山镇三间房村的玉米地里,随处可见已经枯萎的玉米苗。村主任刘芳说,三间房村有900多亩玉米地,此次冰冻灾害使村里损失巨大:“损失冻坏是在80%以上,在原先我们这1亩产量地收入1400—1500斤,收入是每亩地1400—1500元,这次霜冻以后基本是绝收,没有收成。”   与农作物相比,果树受灾同样严重。青龙县龙王庙乡板栗、杏树、核桃树等果树基本绝收。果农张玉学告诉记者:“杏树、栗树和核桃全冻坏了,我这一年起码损失10多万元,不那啥现在正是盛果高峰,尤其杏树一场霜冻一个也不剩,栗子也绝收。”   气象部门监测,6日夜间,青龙满族自治县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6度,而当地五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是16摄氏度左右,最低8摄氏度,出现这样的天气,是五十年一遇。   据初步统计,目前秦皇岛遭受冻害的农作物面积达4000公顷,果树受灾约4.5万株,中草药受灾面积约220公顷,受灾人口达4770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青龙县农牧局副局长杨继国表示:“灾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查看灾情,组织农民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种或者翻耕,争取把损失降低最小。”   受冷空气影响,河北北部张家口市这几天温度也大幅“跳水”, 部分县区甚至出现了霜冻,出现了27年来最严重的冻害。   今天上午,记者在阳原县大田洼乡成片的杏扁林里看到,已经挂满枝头的蚕豆大小的杏扁,全部被冻得变成了紫褐色,用手轻轻一捻就会烂掉。   大田洼乡党委副书记杨志富告诉记者,当地很多农户已经断绝了经济来源:“全乡进入挂果期的15800多亩杏扁全部绝收,涉及18个行政村,1582个农户,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目前秦皇岛、张家口市林业、民政等部门已经赶赴受灾现场,了解受灾情况,调查统计受灾面积,同时组织受灾群众采取多种渠道进行生产自救,力争把冻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405/t20140509_515470597.shtml 河北张家口今年初夏30年来最冷 最低温度0.8℃ 2014-05-07 08:19:05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订阅燕赵都市手机报,新闻零距离,“悦”读新体验,详情 http://mobile.yzdsb.com.cn/   与承秦一同入选全国50佳避暑旅游城市   雷雨,大风,五一小长假河北张家口市气温骤降,5月4日早晨该市市区最低温度仅为0.8℃,人们不得不翻箱倒柜找出厚衣服抵御寒冷。据悉,这是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倒数第二冷的天气。记者从该市气象台获悉,这样的低温天气还将持续一周左右。   据张家口市气象台专家介绍,受高空冷涡不断分裂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进入5月以来,该市出现大风、降温、降雨、寒潮、扬沙、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其中,5月4日晨间,市区最低温度仅为0.8℃,是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倒数第二冷的天气。专家表示,预计5月上旬多为这种低温天气,并伴有大风、降雨、扬沙等天气。此次低温天气非常特殊,且持续时间长,可以说是从80年代至今该市遭遇的最冷初夏。   预计,本周影响张家口市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气温持续偏低,预计最高气温在13-20℃。该市气象台提醒市民,本周将持续降温、降雨、大风天气,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农民朋友须特别注意防范育果期果木和出苗大田作物的低温冻害。(记者石英杰 通讯员黄山江) 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4/05/07/013721865.shtml 低温冻害致天水三县区农林作物受灾 损失近5亿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4-04-26 10:36 进入论坛   原标题:低温冻害致甘谷麦积清水农林作物受灾   天水预计经济损失近5亿元 天水花牛苹果基地白雪皑皑。本报记者王兰芳摄   中国甘肃网4月26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王兰芳)4月25日凌晨,天水出现雨雪天气,不期而遇的低温冻害造成部分农、林果业一定程度上受灾。截至当天下午6时记者发稿时,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甘谷、麦积、清水三县区农、林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预计造成经济损失近5亿元。25日下午,天水市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力争把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记者在天水市气象局采访时了解到,4月25日凌晨,天水大部分地区出现雨夹雪天气,其中武山、清水、张家川三个县有积雪。据初步核查,截至当天11时,低温冻害造成甘谷县5.3万亩粮食作物、9.01万亩经济作物和37万亩果园受灾;造成清水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569.2万元;麦积区17个乡镇和道北街道办事处的165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84万户、21.79万人,全区农作物及果树18.42万亩受灾。其他县区的受灾情况仍在核查中。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王格天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4/04/26/010681892.shtml 陕北低温冻害损失近900万元 来源: 陕西民政 时间:2014-05-08 06:52   5月3日以来发生的大风降温过程已造成陕北部分乡镇玉米、蔬菜、果树幼苗等作物遭受低温冷冻灾害。延安、榆林2市4个县(区)1.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00余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900万元。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dfxx/ttxx/201405/20140500633307.shtml 张掖市遭受低温冻害影响 农业生产受损严重 【字体:大 中 小】 2014-05-06 15:52:45 来源: 中国天气网甘肃站 4月30日至5月2日,受冷空气影响,张掖市先后出现了大风、降雨(雪)、寒潮、强霜冻天气过程,各县(区)瞬间极大风速13.8~17.5m/s,大部地方降水量0.6~7.7 mm,最低气温降幅达7~10℃。5月2日,受冷平流及地面辐射的共同影响,全市出现了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大部地方日最低气温下降至-1~-3℃,地面最低温度达-2.4~-7.6℃,达到了重霜冻标准。此次较强的低温冻害天气,对我市甘州区、山丹、民乐等地的设施农业、大田作物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使玉米、花卉、蔬菜、酿酒葡萄、棉花、葵花等作物遭受冻害,经济损失严重。张掖市气象局及时应对低温冻害天气,及早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快速组织服务人员开展灾情调查及评估分析,及时制作发布低温冻害专题服务材料,第一时间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农户提供了应对异常天气的决策气象建议。 (高台县受冻的玉米/殷雪莲) 编辑: 中国天气网甘肃站 http://www.weather.com.cn/gansu/gdxw/05/2114967.shtml 张家口部分县遭遇27年以来最严重低温冻害 A-A+2014年5月7日08:15河北广播网评论   河北广播网5月6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张玉平、张家口电台记者黎明、赵彦)受冷空气影响,张家口市这几天温度大幅“跳水”,部分县区甚至出现了霜冻,林果产业遭受重创。   6号上午,在阳原县大田洼乡记者看到,成片的杏扁林里,已经挂满枝头的蚕豆大小的杏扁,全部被冻得变成了紫褐色,用手轻轻一捻就会烂掉,“致富树”一夜之间受损,让种植户很是痛心。   种植户1:“看来今年是没希望了,这一年肯定是没收入了。”   种植户2:“往年我这点杏扁收入将近2万多,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这点经济林,霜冻把经济来源掐断了,把我们的生活命脉一下给断绝了。”   大田洼乡种植杏扁已有20多年的历史,杏扁种植业成为当地农民最主要的产业,然而连日来的降温天气让这里损失惨重。   大田洼乡党委副书记杨志富:“全乡进入挂果期的15800多亩杏扁全部绝收,涉及18个行政村,1582个农户,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4号和5号夜间,张家口市多个县区都出现了霜冻,致使已经发芽、挂果的杏、桃、葡萄等果树遭受冻害,张家口市林业局产业科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冻灾是198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   工作人员:“整个林果生产受到全面影响,今年春季前期温度回升快,树比往年早发芽,与这个也有关系。”   目前林业、民政等部门已经赶到受灾现场,了解受灾情况,调查统计受灾面积。受灾群众正在采取多种渠道进行生产自救,力争把冻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http://hebei.sina.com.cn/zjk/focus/2014-05-07/08155703.html 宽甸农作物遭遇低温冻害 2014-05-08 09:52:29 来源: 辽宁日报 【打印】【关闭】 5月7日,记者从宽甸满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局获悉,5月4日至6日当地大部分地区连续3天发生低温冻害,尤其6日清晨,最低温度达-3℃,出现霜降和冰冻现象。 灾害严重的乡镇为灌水镇、双山子镇、长甸镇、硼海镇、青椅山镇、八河川镇、虎山镇、红石镇等。农民种植的玉米、蔬菜、果树等受到不同程度冻害,玉米苗尖部遭受冻害发黄打蔫,严重的地上部分冻死,芸豆、茄子、辣椒等菜苗地上部分冻死,部分果树芽胞受到冻害。 初步统计,全县玉米受灾面积约15万亩,其中10万亩左右需要重新播种;蔬菜受灾面积约6000亩,其中5000亩左右需要重新种植;另有草莓1420亩、西甜瓜200亩受到严重冻害。估计此次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左右。 □吴大鹏 本报记者/蔡晓华 http://www.l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5/08/c_1110592384.htm 张家口阳原县遇罕见低温冻害 杏农损失严重 A-A+2014年5月10日08:39中国广播网评论   央广网阳原5月9日消息(记者张庶卓田建辉)日前受强冷空气影响,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井儿沟、三马坊等乡遭受到发展杏扁产业以来罕见的低温冷冻灾害,夜间到凌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摄氏度,拇指大的小杏扁全部冻坏,据初步统计,该县大杏扁累计受灾面积达到8万亩。   冻灾发生后,阳原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了解灾情,并指导杏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截止目前,该县大田洼乡已调运一批谷黍豆籽种准备在林间套种低杆农作物,正育苗400万株万寿菊发展林下花卉,同时,依靠劳务输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争取把杏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http://hebei.sina.com.cn/zjk/focus/2014-05-10/08395753.html 秦皇岛青龙县遭遇50年一遇的低温冻害 来源:河北广播网 2014-05-10 05:37 打印本页 关闭 气象预报显示,本周末我省北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降雨降温,而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刚刚遭了受50年一遇的低温冷冻灾害。 7号凌晨青龙县监测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6度,出现霜冻,部分乡镇遭受低温冷冻灾害。9号一大早,记者在祖山镇三间房村看到,地里的玉米秧苗已经长到4、5厘米,大部分被冻死枯萎。三间房村村主任刘芳说,这次冰冻灾害,村里损失巨大,“损失冻坏是在80%以上,在原先我们这1亩产量地收入1400—1500斤这次霜冻以后基本是绝收,没有收成。” 不止是玉米,已经坐了果的果树同样受损严重。 龙王庙乡果农张玉学:“杏树、栗树和核桃全冻坏了,我这一年起码损失10多万元。现在正是盛果高峰,尤其杏树一场霜冻一个也不剩,栗子也绝收。” 往年五月上旬,青龙县的平均最高气温在16度左右,平均最低气温在8度,出现零下1.6度的低温,是青龙县气象史上五十年一遇的。在青龙祖山镇、龙王庙乡、三星口乡等多个乡镇,低温冻害普遍发生,农作物、果树、中草药等受灾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青龙县农牧局副局长杨继国: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查看灾情,组织农民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种或者翻耕,争取把损失降低最小。 气象部门预测,近期秦皇岛市还将会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 秦皇岛市气象台台长郭洪明:从历史统计5月份有过九次1.7度的,虽然说这次不能算是非常极端,但是同比已经是比较低了。礼拜六晚上到礼拜天有可能有一次全局性的中雨天气,局部地区有大雨,这次降水应该说是今年以来比较强的一次降雨了,随之气温也会有一些下降,但是不会降到零下。(秦皇岛电台记者刘震) 责任编辑:杨磊 http://fangtan.inhe.net/xinwen/hbxw/201405/t20140510_119382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和1960年的相似性:灾害频发
热度 3 杨学祥 2014-5-10 09:49
2014 年和 1960 年的相似性:灾害频发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词:特大地震,拉马德雷冷位相,月亮赤纬角,统计规律 1960 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发生了最强地震: 智利南部9.5级地震。原因在于: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9-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60年1月26日为最强潮汐时期。 “ 拉马德雷 ”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 “ 暖位相 ” 和 “ 冷位相 ”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 拉马德雷 ”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见表 1 )。当 “ 拉马德雷 ” 现象以 “ 暖位相 ” 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当 “ 拉马德雷 ” 以 “ 冷位相 ” 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强潮汐和厄尔尼诺 - 拉尼娜转换起激发作用。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Table2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ongestearthquakes and PDO from 1890 to 2011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 拉马德雷 ”“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30 年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全球 气温将逐渐降低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应该说明的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南部发生 9.5 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8.5 级地震的 30 倍。 1977 年金森博雄得到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因此,在 1952-1964 年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 1959-1960 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 图 2 1956-1969 年 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26 20.1 30 12 27 ss E ,强震 1953 1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17 6.3 17 1 16 ss E ,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强震 1961 1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26 9.3 12 14 15 29 0 E-L ,强震 1965 1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见表 1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2002 年郭增建提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会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从而使地球降温 20 年。全球变暖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海洋地壳均衡沉降,引发环太平洋地震带频发的地震活动。深海巨震的降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自然的冷暖自调节作用,其能源来自太阳辐射变化造成的冰水转换。 2012 年欧洲和日本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 2006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其中 2006 年的情况最严重。原因在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 9.1 级地震和巨大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8.6 级地震,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和海啸,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和巨大海啸。深海巨震和海啸与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冷气候有很好的相关性。表 2 给出了验证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的统计数据,该表最初在 2005 年发表。截止 2012 年 5 月, 2000 年以来 8.5 级以上地震已由 2005 年前的 1 个增加到 6 个,与 2000 年,特别是 2006 年开始的极端低温事件频发相对应,理论得到实践的证实,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 表 3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E ?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2009 年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4-2016 年 。我们在 2008 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 9 年周期的关系。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见表 3 )。 强潮汐的标准是,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两者同时出现。若两者与日月食同时出现则为较强潮汐,三者或前两者同时在春分点、秋分点和近日点附近(前后不超过 15 天)出现为最强或较强潮汐。三者的时间最大差不超过 2 天。 表 4 1960 年天文条件对照表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朔 望 日食 月食 弱R 强Q 1960 126 17.8 28 1428 s 1960 223 10.8 27 1327 w 1960 319 15.3 22 1327 7 13 w 1960 415 2.7 20 1226 w 1960 5 13 2.1 18 11 25 22 日智利南部9.5级地震 s 1960 610 9.8 17 924 s 1960 7 8 19.4 15 9 24 s 1960 8 6 3.5 14 7 22 s 1960 9 3 5.3 13 5 21 5 s 1960 9 30 6.3 10 20 w 1960 10 25 3.6 6 5 20 w 1960 11 21 12.2 3 3 19 s 1960 12 19 18.6 2 3 18 ss 2014 年 6-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智利南部9.5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9月强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由于2014年于1960年的相似性,2014年6-10月值得关注,特别是第一个强潮汐月——6月。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相关网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4473.html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4648 次阅读|5 个评论
纪念《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博文发表6周年
杨学祥 2014-5-5 20:37
纪念《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博文发表 6 周年 杨学祥 再过 5 天就是《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博文发表 6 周年,我们在此文中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6 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 3 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百科知识》等期刊。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8-5-10 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4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拿大温哥华岛哈迪港南部发生6.7级地震:美国的大震不远了
热度 3 杨学祥 2014-4-24 14:21
加拿大温哥华岛哈迪港南部发生6.7级地震:美国的大震不远了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加拿大温哥华岛哈迪港南部当地时间24日凌晨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1公里。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4/24/c_1110392380.htm 2012年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 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2014年4月2日智利又发生8.1级地震,4月24日加拿大温哥华岛哈迪港南部发生6.7级地震。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大震已经不远了。 加拿大西海岸海域发生6.7级地震 震源深11千米 2014年04月24日 11:4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我有话说 -- 分享到: 0 图片来源:美国 地质勘探局 网站 中新网4月24日电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4日上午11时10分,加拿大西海岸 哈迪港 (Port Hardy)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源深度11.4千米。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4/24/c_126429201.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1901 次阅读 2012-2-20 1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地震 暖冬 干旱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 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 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 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 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 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 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 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012年2月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 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5次强震)。 1964年3月27日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5-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9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注2014年的暴冷暴热和特大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4-4-13 11:23
关注2014年的暴冷暴热和特大地震 杨学祥 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没有8.5级以上地震发生;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地震已经发生6次。 我们在2010年11月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77-1999年全球没有发生8.5级以上地震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2009年6月-2010年5月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10年与1998年有相同的气象条件。但是,1998年和2010年分别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处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和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分别处于8.5级以上地震间歇期和活跃期,2010年成为最热一年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4年初美国暴冷,中国暴热,4月以来大震频发,暴冷暴热的趋势值得关注。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 海啸预警发布 2014-04-13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有11人参与   中新社纽约4月12日电 (记者 李洋)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最新发布的信息,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目前海啸预警已经发布。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所罗门群岛首府霍尼亚拉东南323公里,地震发生时间为美东时间12日下午4点14分(北京时间13日凌晨4点14分)。地震震源深度29.3公里。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随即对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布了海啸预警。预警中心稍早前还提示澳大利亚和印尼予以关注。   这次地震的最初震级一度曾达8.3级,随后被美国地质勘探局修正。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的震级是7.8级。   最近一段时间,环太平洋地震带较为活跃,相关地区已经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一些地震震级很高。智利附近海域本月1日发生8.2级强烈地震,造成多人死亡,目前余震仍时有发生。(完) http://world.gmw.cn/2014-04/13/content_11016595.htm 所罗门群岛震后日本发海啸预警 预计高度50厘米 2013-02-06 16:28: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6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6日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于当地时间6日下午对北海道至九州的太平洋沿岸及冲绳发布了海啸预警,预计海啸高度约50厘米。   格林尼治时间6日1时12分,所罗门群岛的圣克鲁斯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不到6公里。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随即对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国发布了海啸预警。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8.0级地震后,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又接连发生十余次5.0级以上余震。   强震过后,斐济当局发布了全国海啸预警,敦促身处滨海低洼地带的民众迅速撤至安全区域。法国海外属地新喀里多尼亚当局也建议沿海地区居民迅速撤离。   2007年4月,所罗门群岛发生8.1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50多人死亡、数千人失去家园。 http://world.gmw.cn/2013-02/06/content_6647559.htm#blz-insite 1997年4月-1998年6月发生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最强的拉尼娜事件,1999年气温跌入近10年的低谷。2010年前10个月的高温意味着2011年将跌入近十年气温低谷。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名列第一位。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温度14℃高出0.48℃,名列第二位。2003年全球表面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温度高0.45摄氏度,位列第三位。2006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出0.42 ℃,名列第六位。2008年温度比这30年的年均14℃高出0.31℃,名列第十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1998、2005、2003、2002、2004、2006、2007、2001、2000、2008、1999年。由此可见,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难以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1998年的暴热和1999年的爆冷值得关注。 “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和灾害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77-1999年全球没有发生8.5级以上地震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2009年6月-2010年5月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10年与1998年有相同的气象条件。但是,1998年和2010年分别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处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和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分别处于8.5级以上地震间歇期和活跃期,2010年成为最热一年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相类似,是新一轮特大地震的信号。 2010年处于潮汐1800年周期中的暖时段,200年周期的冷时段,60年周期的冷时段;1998年处于潮汐1800年周期中的暖时段,200年周期的冷时段,60年周期的暖时段。2010年重复1998年状态的可能性不大,但千年极寒不会发生。 2010年12月为罕见的一个月的弱潮汐时期,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2010-2011年冬季的潮汐特征是:前冬暖,后冬冷。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科学家只是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冷之间争论不休,顽固地为自己的科学观点辩护和寻找证据,忽视了1998年和1999年由暴热转变暴冷的事实和教训。由于与1998年和1999年相似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2010年末和2011年初由暴热转变为暴冷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英国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的部门预测,英国与西北欧将迎来多年以来最冷的冬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877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所罗门群岛发生7.8级地震:关注13-14日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4-4-13 06:18
所罗门群岛发生7.8级地震:关注13-14日潮汐组合 所罗门群岛发生7.8级地震 海啸预警发布 国际时事央视网2014-04-13 05:29 所罗门群岛发生7.8级地震 海啸预警发布 【所罗门群岛发生7.8级地震 海啸预警发布】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3日04时14分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南纬11.3度,东经162.2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对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及附近发布海啸预警,斐济、澳大利亚、印尼、关岛及附近为海啸观察。 http://news.qq.com/a/20140413/001136.htm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8 2014-04-13 05:22:42 44.9 133.6 6 俄罗斯 7.82014-04-13 04:14:39-11.3162.230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3.7 2014-04-13 00:33:05 31.5 86.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8 2014-04-13 00:16:17 39.2 110.7 0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塌陷) 3.1 2014-04-13 00:00:34 29.9 94.1 5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 6.42014-04-12 04:29:1411.7-86.0150尼加拉瓜 2.9 2014-04-11 20:57:03 31.4 103.5 1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6.42014-04-11 16:16:49-6.9155.050巴布亚新几内亚 7.02014-04-11 15:07:22-6.6155.050巴布亚新几内亚 4.8 2014-04-11 10:30:58 31.7 103.2 1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 6.12014-04-11 08:01:43-20.8-70.620智利北部附近海域 2.6 2014-04-11 06:58:00 43.7 87.3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有感) 3.2 2014-04-10 22:46:17 40.4 77.4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4.3 2014-04-10 10:38:06 23.9 122.8 6 先岛群岛海域 3.4 2014-04-09 20:13:07 38.5 73.7 134 塔吉克斯坦 6.02014-04-07 21:43:19-20.2-70.810智利北部附近海域 5.2 2014-04-06 23:07:52 50.1 87.8 8 俄罗斯 3.0 2014-04-05 23:20:30 40.4 77.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3.6 2014-04-05 20:45:13 38.4 74.1 136 塔吉克斯坦 3.0 2014-04-05 19:25:34 40.4 77.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3.0 2014-04-05 07:54:34 40.4 77.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5.3 2014-04-05 06:40:31 28.1 103.6 13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3.6 2014-04-05 05:20:49 30.0 103.0 10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3.2 2014-04-05 01:37:04 37.9 121.2 5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附近海域 3.7 2014-04-04 23:16:40 37.3 112.2 5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3.0 2014-04-04 19:59:33 44.4 80.7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 6.02014-04-04 19:40:33-10.5161.570所罗门群岛 3.0 2014-04-04 10:52:15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6.02014-04-04 09:37:49-20.6-70.6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1 2014-04-04 09:36:24 26.2 100.6 9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2 2014-04-04 09:27:24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0 2014-04-04 00:12:16 36.8 121.7 9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3.2 2014-04-03 23:34:02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4 2014-04-03 21:36:02 39.6 77.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6.32014-04-03 13:26:16-20.8-70.5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7.82014-04-03 10:43:15-20.4-70.12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6.42014-04-03 09:58:29-20.3-70.615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0 2014-04-03 07:49:45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2 2014-04-03 02:40:24 38.3 74.3 159 塔吉克斯坦 4.0 2014-04-02 14:04:41 31.2 103.6 15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8.12014-04-02 07:46:47-19.6-70.71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3 2014-04-02 04:51:38 27.9 101.4 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3.0 2014-04-01 17:54:49 39.1 106.1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4 2014-04-01 07:59:45 39.8 73.9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9 2014-04-01 05:23:02 49.3 126.4 7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 4.8 2014-04-01 03:48:33 36.9 124.5 10 黄海海域 3.1 2014-03-31 19:07:26 28.1 103.5 12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3.8 2014-03-31 01:58:12 31.4 86.5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5.5 2014-03-31 01:10:18 31.4 86.5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0 2014-03-31 00:56:42 35.9 82.4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4.7 2014-03-30 00:24:44 30.9 110.8 5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3.0 2014-03-29 10:20:37 28.2 104.9 11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 3.0 2014-03-28 14:59:05 31.4 103.8 16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http://www.ceic.ac.cn/ 潮汐组合A:4月7日为日月小潮(上弦),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8.95476度,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B:4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0度,4月1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潮汐组合C:4月22日为日月小潮(下弦),4月23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4422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弱,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D:4月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4度,2014年4月2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6829.html 点评:2014年4月5-7日潮汐组合与3月28-31日潮汐组合反向,可能导致余震多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184.html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005.html 全球正处于地震活跃期 统计特征获得证实 已有 1173 次阅读 2012-11-27 06:4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美国的地震异常:超常的高温、干旱、龙卷风 已有 1098 次阅读 2013-6-4 07:0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340.html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已有 897 次阅读 2013-6-5 14:4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10 次阅读|1 个评论
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关注13-15日潮汐组合
热度 2 杨学祥 2014-4-13 05:30
点评:4月2日和13日东西太平洋分别发生8.3地震各一次,都发生在南半球。统计表明,2014年发生8.5级地震和9级地震可能性很大,敏感地区加强预防。北半球的北美洲和亚洲东部气候异常区值得特别关注。这是2014-2018年监测重点。 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 国际时事 新华网 2014-04-13 04:29 我要分享 0 位置示意图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北京时间13日4时14分发生8.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http://news.qq.com/a/20140413/001036.htm 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04月13日 04:36:27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海域北京时间13日4时14分发生8.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4/13/c_126384469.htm 潮汐组合A:4月7日为日月小潮(上弦),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8.95476度,8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B:4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0度,4月1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潮汐组合C:4月22日为日月小潮(下弦),4月23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4422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弱,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D:4月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4度,2014年4月2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南方雾霾的清除和北方沙尘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6829.html 点评:2014年4月5-7日潮汐组合与3月28-31日潮汐组合反向,可能导致余震多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184.html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趋势:不排除发生8级以上更大地震 已有 398 次阅读 2014-4-4 10:52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特大地震 拉 马德雷冷位相 集中爆发期 推荐到群组 点评: 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2014年和2018年还将继续发生。我们称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消息:不排除发生8级以上更大地震 2014-04-04 09:33:51.0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查看跟贴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消息:继2日智利北部海域发生8.2级地震后,北京时间3日10点43分(当地时间2日23点43分),智利北部近海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伊基克港南部19公里处,震源深度40公里。美国地质勘探局说,此次地震是前一天发生的8.2级地震的余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白云怡亲身经历了这场地震。 白云怡:我现在就在此前智利8.2级地震的震中城市伊基克,4月2日的晚间又一场剧烈的余震袭击了这个城市。现在这个城市又发布了海啸预警,我们正在往安全的地方撤离。我背后的广播正在提醒大家注意海啸来袭,并让大家保持冷静,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撤离。我周围正有很多人正在往高处走,不过大家看起来并不惊慌,也非常有秩序。 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家,被称作“地震的温床”,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在2010年和1960年,曾发生过8.8级和9.5级的超级大地震。除了这两次大地震外,智利近两年也曾发生多次6.0级以上的地震,且曾在一周内发生3次6级以上地震。 尽管连续两天的强震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没有给当地民众造成恐慌, 但近日有美国地震专家表示,该地区可能发生更大强度地震。 在智利本周又发生强震之后,2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加州理工大学地震实验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有专家表示,该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更强烈地震。 加州理工地球物理专家马克西蒙斯博士:算一算就知道,140年来板块沿着断层大约移动了11米,我们预计这里可能会发生大地震,未来, 这里可能会发生8.8级或8.9级的大地震。 也许是明天,也许是50年后,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重点是, 智利的这次地震,并不是我们预计的那场大地震 。我们认为这里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按照这位美国专家的说法,这意味着对智利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强震什么时候会来 。这种说法成立么?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这个意见我个人认为不能排除,因为这是在智利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案例, 在1960年这个时候它发生的9.5级地震前,也就是5月21号曾发生7.8级地震,然后第二天就发生了7.3级地震,紧跟着三天以后就发生了9.5级的地震 ,就是说在这个1、2天的时间里发生了多次8级左右的极大地震,而且最大地震是发生在第一次大地震后的一天半的时间里边,因为智利这个地区是属于一个多火山地区,它往往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巨大地震的发生,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排除这个地区是否会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 孙士鋐还表示,从2004年开始,地球进入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和强烈的时期。最近智利海域发生的两次地震,属于在地震活跃期内的正常表现。 孙士鋐: 从2004年印尼地震开始,整个全球进入了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那么在这个活跃时段里可能8.5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可能要持续大概是几十年的时间, 那么根据以往的一些统计结果,可能要有这么一个四、五十年的时间全球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的频发时代。那么这一次在4月2号智利的8.1级地震,紧跟着是7.8级地震,那么这个就是在这一地震活跃时代里面的一个过程,应该说这两次地震在这个过程里边不是特别巨大,但是也属于8级以上的大地震。 http://henan.163.com/14/0404/09/9OVQA43K022701R9.html 科学家称智利地震或仅为前奏:中外学者观点一致 已有 352 次阅读 2014-4-3 15: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前兆 推荐到群组 科学家称智利地震或仅为前奏:中外学者观点一致 杨学祥 2014年04月02日智利发生8.1级地震,3日又发生7.8级地震。 在4月2日的点评中,我们指出, 8.5级以上地震还未发生,敏感地区需加强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1722.html 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2014年和2018年还将继续发生。我们称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1973.html 根据历史资料, 9 级特大地震没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最小间隔为 4 年,并具有准 4 年的可间断的周期,或称为分段周期。 潮汐准 4 年周期是特大地震准 4 年周期产生的主导因素,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也有贡献。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 , 2012 年、 2015 年和 2018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3-2014 年、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最强潮汐将发生在 2014 年和 2018 年的 1 月 2 日 。 综合因素表明, 2014 和 2018 年是下两次 9 级地震最可能的发生年份。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 ~ 114 , 146 ~ 158 。 2. 傅承义。地球十讲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 ~ 57 。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6.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 ~ 621 。 7.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1999,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42 ( 6 ) : 732 - 738 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00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41 次阅读|3 个评论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趋势:不排除发生8级以上更大地震
热度 4 杨学祥 2014-4-4 10:52
点评: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2014年和2018年还将继续发生。我们称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消息:不排除发生8级以上更大地震 2014-04-04 09:33:51.0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查看跟贴 智利沿海地震最新消息:继2日智利北部海域发生8.2级地震后,北京时间3日10点43分(当地时间2日23点43分),智利北部近海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伊基克港南部19公里处,震源深度40公里。美国地质勘探局说,此次地震是前一天发生的8.2级地震的余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白云怡亲身经历了这场地震。 白云怡:我现在就在此前智利8.2级地震的震中城市伊基克,4月2日的晚间又一场剧烈的余震袭击了这个城市。现在这个城市又发布了海啸预警,我们正在往安全的地方撤离。我背后的广播正在提醒大家注意海啸来袭,并让大家保持冷静,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撤离。我周围正有很多人正在往高处走,不过大家看起来并不惊慌,也非常有秩序。 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家,被称作“地震的温床”,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在2010年和1960年,曾发生过8.8级和9.5级的超级大地震。除了这两次大地震外,智利近两年也曾发生多次6.0级以上的地震,且曾在一周内发生3次6级以上地震。 尽管连续两天的强震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没有给当地民众造成恐慌,但近日有美国地震专家表示,该地区可能发生更大强度地震。 在智利本周又发生强震之后,2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加州理工大学地震实验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有专家表示,该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更强烈地震。 加州理工地球物理专家马克西蒙斯博士:算一算就知道,140年来板块沿着断层大约移动了11米,我们预计这里可能会发生大地震,未来, 这里可能会发生8.8级或8.9级的大地震。 也许是明天,也许是50年后,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重点是, 智利的这次地震,并不是我们预计的那场大地震 。我们认为这里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按照这位美国专家的说法,这意味着对智利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强震什么时候会来。这种说法成立么?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这个意见我个人认为不能排除,因为这是在智利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案例, 在1960年这个时候它发生的9.5级地震前,也就是5月21号曾发生7.8级地震,然后第二天就发生了7.3级地震,紧跟着三天以后就发生了9.5级的地震 ,就是说在这个1、2天的时间里发生了多次8级左右的极大地震,而且最大地震是发生在第一次大地震后的一天半的时间里边,因为智利这个地区是属于一个多火山地区,它往往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巨大地震的发生,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排除这个地区是否会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 孙士鋐还表示,从2004年开始,地球进入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和强烈的时期。最近智利海域发生的两次地震,属于在地震活跃期内的正常表现。 孙士鋐:从2004年印尼地震开始,整个全球进入了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时段,那么在这个活跃时段里可能8.5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可能要持续大概是几十年的时间,那么根据以往的一些统计结果,可能要有这么一个四、五十年的时间全球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的频发时代。那么这一次在4月2号智利的8.1级地震,紧跟着是7.8级地震,那么这个就是在这一地震活跃时代里面的一个过程,应该说这两次地震在这个过程里边不是特别巨大,但是也属于8级以上的大地震。 http://henan.163.com/14/0404/09/9OVQA43K022701R9.html 科学家称智利地震或仅为前奏:中外学者观点一致 已有 352 次阅读 2014-4-3 15: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前兆 推荐到群组 科学家称智利地震或仅为前奏:中外学者观点一致 杨学祥 2014年04月02日智利发生8.1级地震,3日又发生7.8级地震。 在4月2日的点评中,我们指出, 8.5级以上地震还未发生,敏感地区需加强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1722.html 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2014年和2018年还将继续发生。我们称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0 2014-04-04 09:37:49 -20.6 -70.6 2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1 2014-04-04 09:36:24 26.2 100.6 9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2 2014-04-04 09:27:24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4.0 2014-04-04 00:12:16 36.8 121.7 9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3.2 2014-04-03 23:34:02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4 2014-04-03 21:36:02 39.6 77.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6.3 2014-04-03 13:26:16 -20.8 -70.5 2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7.8 2014-04-03 10:43:15 -20.4 -70.1 2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6.4 2014-04-03 09:58:29 -20.3 -70.6 15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0 2014-04-03 07:49:45 26.2 100.6 14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3.2 2014-04-03 02:40:24 38.3 74.3 159 塔吉克斯坦 4.0 2014-04-02 14:04:41 31.2 103.6 15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8.1 2014-04-02 07:46:47 -19.6 -70.7 1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3 2014-04-02 04:51:38 27.9 101.4 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3.0 2014-04-01 17:54:49 39.1 106.1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4 2014-04-01 07:59:45 39.8 73.9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9 2014-04-01 05:23:02 49.3 126.4 7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 4.8 2014-04-01 03:48:33 36.9 124.5 10 黄海海域 3.1 2014-03-31 19:07:26 28.1 103.5 12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3.8 2014-03-31 01:58:12 31.4 86.5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5.5 2014-03-31 01:10:18 31.4 86.5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0 2014-03-31 00:56:42 35.9 82.4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4.7 2014-03-30 00:24:44 30.9 110.8 5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3.0 2014-03-29 10:20:37 28.2 104.9 11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 3.0 2014-03-28 14:59:05 31.4 103.8 16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http://www.ceic.ac.cn/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65 次阅读|6 个评论
智利8.1级地震波及邻国:关注28-31日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4-4-2 14:40
点评:8.5级以上地震还未发生,敏感地区需加强预防。 智利地震波及邻国 可能遭遇更多余震 2014年04月02日10:45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艺)强度超过8级的地震1日晚间袭击智利北部海岸,周边国家震感强烈。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并引发较小规模的海啸,导致沿海地区居民撤离。   位于智利北部的阿里卡市市长报告说,地震在当地造成轻伤,一些土坯房受到损毁。地震还波及周边的秘鲁以及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权威人士表示,由于地震强度大,距离震中470公里的玻利维亚首都震感强烈,相当于4.5级地震。地震袭来后的最初几个小时里,至少有八波较强余震袭来,其中包括强度为6.2级的余震。    智利大学地震学家马里奥·巴尔多说,智利可能还会遭受更多余震,甚至不排除遭受一次更大强度地震。 智利北部地区的路面已经被滑落的山体所覆盖,导致交通瘫痪,当地居民被迫撤离。   作者:张艺 (来源:新华国际) http://news.sohu.com/20140402/n397624412.s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7 2014-04-02 14:04:43 31.2 103.8 4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8.12014-04-02 07:46:47-19.6-70.71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3.3 2014-04-02 04:51:38 27.9 101.4 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3.0 2014-04-01 17:54:49 39.1 106.1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4 2014-04-01 07:59:45 39.8 73.9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9 2014-04-01 05:23:02 49.3 126.4 7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 4.8 2014-04-01 03:48:33 36.9 124.5 10 黄海海域 3.1 2014-03-31 19:07:26 28.1 103.5 12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3.8 2014-03-31 01:58:12 31.4 86.5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5.5 2014-03-31 01:10:18 31.4 86.5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0 2014-03-31 00:56:42 35.9 82.4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4.7 2014-03-30 00:24:44 30.9 110.8 5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3.0 2014-03-29 10:20:37 28.2 104.9 11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 3.0 2014-03-28 14:59:05 31.4 103.8 16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3.1 2014-03-27 23:54:57 35.9 82.4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0 2014-03-27 17:20:01 39.2 75.0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4.3 2014-03-27 00:20:05 30.9 110.8 7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6.42014-03-26 11:29:35-26.1179.3480斐济群岛以南地区 3.2 2014-03-26 03:28:34 40.5 122.3 9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 6.22014-03-24 02:19:59-19.8-70.910智利北部附近海域 3.2 2014-03-24 02:07:54 36.0 82.4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6.22014-03-22 21:00:00-19.8-70.920智利北部附近海域 5.0 2014-03-22 20:58:19 36.0 82.3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2.6 2014-03-22 15:01:44 46.9 130.0 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 3.8 2014-03-22 03:43:45 36.2 82.9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6.42014-03-21 21:41:077.794.220尼科巴群岛 4.1 2014-03-20 13:40:34 36.2 82.8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3.2 2014-03-20 05:48:49 38.4 73.8 126 塔吉克斯坦 5.6 2014-03-19 20:19:24 24.1 122.3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0 2014-03-19 20:12:47 37.8 75.9 1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3.0 2014-03-18 08:58:30 38.5 104.0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9 2014-03-18 00:34:53 40.7 78.4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 3.0 2014-03-17 22:43:04 24.7 99.6 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4.9 2014-03-17 21:12:55 24.1 122.4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6.22014-03-17 13:11:35-20.0-70.810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6.92014-03-17 05:16:31-19.8-70.620智利北部附近海域 2.9 2014-03-16 20:04:51 32.4 117.1 7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 4.2 2014-03-16 13:32:09 42.4 78.0 7 吉尔吉斯斯坦 6.12014-03-16 07:51:32-5.6-80.920秘鲁附近海域 4.7 2014-03-16 04:04:36 22.3 121.4 9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6.02014-03-15 16:59:20-14.1-76.210秘鲁 3.0 2014-03-15 04:26:19 43.6 86.7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 3.1 2014-03-14 20:35:41 41.8 121.9 5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 3.3 2014-03-14 19:53:35 25.6 118.8 11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4.1 2014-03-14 16:15:04 39.4 72.5 9 塔吉克斯坦 3.5 2014-03-14 02:17:19 33.9 92.6 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地区 6.02014-03-14 01:06:5233.6131.980日本九州岛 3.7 2014-03-13 21:05:01 33.2 103.8 15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3.0 2014-03-13 14:27:51 37.7 77.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2.9 2014-03-13 11:22:06 40.5 123.2 6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4.5 2014-03-13 01:55:42 35.9 82.3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0 2014-03-12 21:48:03 34.9 80.9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4-03-12 20:42:21 24.6 99.5 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3.6 2014-03-12 08:30:48 37.6 102.3 4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3.0 2014-03-12 07:49:12 34.8 81.0 11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6.12014-03-12 06:03:11-3.1148.510俾斯麦海 3.9 2014-03-12 04:12:43 38.5 93.1 8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政委员会 3.2 2014-03-12 04:12:23 38.5 93.1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政委员会 6.32014-03-11 10:44:06-60.8-20.010南桑威奇群岛附近海域 3.0 2014-03-10 21:09:11 38.9 74.7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3.1 2014-03-10 19:17:20 31.6 104.0 18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7.02014-03-10 13:18:1440.8-125.010美国加州附近海域 6.02014-03-10 08:38:1816.1-98.320墨西哥南部附近海域 3.1 2014-03-08 21:08:59 34.4 80.0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4-03-08 14:52:51 31.3 103.6 17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4.2 2014-03-07 16:41:59 31.5 91.2 5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3.0 2014-03-07 06:57:53 35.9 82.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6.12014-03-05 17:56:58-14.7169.9640瓦努阿图 3.2 2014-03-04 07:10:14 36.2 82.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3.2 2014-03-04 03:54:32 36.2 82.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2.92014-03-03 11:30:0440.5122.35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 6.72014-03-03 04:11:1927.4127.4110琉球群岛 3.22014-03-02 22:47:5441.3102.28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3.72014-03-02 22:08:4530.985.17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 3.22014-03-02 19:53:0041.778.17吉尔吉斯斯坦 6.22014-03-02 17:37:5412.7-87.660尼加拉瓜附近海域 3.22014-03-02 05:08:2735.798.12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http://www.ceic.ac.cn/ 2014年3月潮汐组合:强潮汐组合可能导致倒春寒 2014-1-31 2013年12月、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3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 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趋于强烈 。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B:3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08122度,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3月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5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D:3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943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0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5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64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专家警告洛杉矶恐将爆发大地震:2014年和2018年的概率很大
热度 1 杨学祥 2014-4-1 19:34
专家警告洛杉矶恐将爆发大地震 居民们提高警惕(组图) 2014-04-01 17:29:42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 专家警告洛杉矶恐将爆发大地震 居民们提高警惕(组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独立报》3月31日报道,近日,持续不断的地震和余震已经让明智的洛杉矶市民囤足了必备的生活用品、水和医药用品,等待一场大地震的来临。据报道,地震带在经过了数年的平静周期后,突然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这似乎是在提醒洛杉矶人民小心脚下的危险。   据了解,继3月28日晚9时洛杉矶东部城市拉哈布拉发生5.1级地震后,洛杉矶在上周末经历了数百次余震,造成当地约70人无家可归,部分水管破裂等。而这次地震距3月17日洛杉矶西北部地区爆发的4.4级地震还不到两周时间。   尽管地震并未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但这却足以让从未遭受过重大地震的洛杉矶民众提高警惕。   地质学家表示,由于洛杉矶近年来鲜有5.0级以上的地震,当地滋生了自满情绪。然而,洛杉矶在未来可能将进入一个5.0级地震的规律周期。   同时,专家们也警告称,位于洛杉矶东部郊区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可能会爆发一次重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若当地爆发八级大地震,将造成1800人死亡。如果地震发生在位于好莱坞附近的朋地山断层,将会造成1万8千人死亡,几十万住户无家可归。   科学家表示,朋地山断层大约每2500年会爆发一次重大地震,而他们并不能确定上一次大地震爆发的时间。(梦真) netease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专家警告洛杉矶恐将爆发大地震 居民们提高警惕(组图)(二) 2014-04-01 17:29:42 来源: 国际在线 (北京)  有 0 人参与 分享到 洛杉矶附近断层存在潜在的危险,其中朋地山断层危险最大 (原标题:专家警告洛杉矶恐将爆发大地震 居民们提高警惕(组图)) http://news.163.com/14/0401/18/9OP0THCA00014JB5.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1845 次阅读 2012-2-20 1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地震 暖冬 干旱 推荐到群组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 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 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 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 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 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 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 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 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 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 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 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 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 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 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4年和2018年最强潮汐导致日本或美国强震爆发的概率很大 已有 217 次阅读 2014-3-27 05: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2014年 潮汐组合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4年周期 推荐到群组 2014年和2018年最强潮汐导致日本或美国强震爆发的概率很大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52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3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球将迎来第二次“巨震时代”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2014-3-30 09:07
2011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表示,自1900年后,我们正经历第二次的“巨震时代”; 我们在2008年提出,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实践检验证实了这一预测: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 2005年3月28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 2007年9月12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5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相关报道: 美地质学家称地球将迎来第二次“巨震时代” 2011年04月27日08:33中国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表示,自1900年后,我们正经历第二次的“巨震时代”,此说在学界引起相当大的争议。 美地质学家称地球将迎来第二次“巨震时代” 全球迎来了巨震时代?   美国地震学会(SSA)的于14日举办年度会议,当中有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表示,自1900年后,我们正经历第二次的“巨震时代”,此说在学界引起相当大的争议。   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规模9.1的巨震,隔年紧接发生一个规模8.6的地震,智利则在2010年发生规模8.8的地震,日本则在今年3月11日发生9.0的强震,也就是说,在过去的7年间,已出现4个超过规模8.6的大地震,而距离上次出现如此频繁的大地震已有将近50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布菲以及柏金斯表示,苏门答腊,智利以及日本接连出现的大地震绝非寻常,事实上早在2005年,他们就曾在论文中提及1952年至1964年间所密集出现的巨震 - 从俄罗斯规模9.0的地震开始,最后由阿拉斯加规模9.2的地震结束,中间还有个史上最大的9.5智利地震。   科学家自1900年开始记录全球的地震活动,而1952年发生在俄罗斯的9.0地震是有纪录以来,规模首度破9的地震,布菲与柏金斯认为,当年那场地震开启了接下来几年的“巨震时代”,而2004年苏门答腊的9.1地震,则开启了第二次的“巨震时代”。   布菲认为,这两次的巨震时代“纯属巧合”的机率不到2%,而他推断,在这次的巨震时代,接下来的6年间出现规模9的地震机率为63%,比起“非巨震时代”的24%,他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要多加防范另一个巨震的来临。   不过这个说法引起学界相当大的争议,同样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麦可表示,“巨震时代”的计算原理只着重于大地震,若是加入其他大大小小的地震,就会发现地震的出现并无规律性,纯属偶然。   麦可做出另一项研究,调查在巨震之后,出现其他地震的频率是否会增加,他发现,若将时间拉长以及规模放大计算,并无所谓的巨震时代。另一位地质学家奥斯特同意此说,表示布菲所使用的数据过于狭隘,因为从1900年起,超过规模七的地震有1700个,超过规模8的则有70个,不过超过规模9的只有5个。   不过奥斯特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间,规模超过7.5的地震的确有增加的趋势,不过他们认为,这样的趋势只是自然的波动,不宜与所谓的“巨震时代”做联想。 http://tech.qq.com/a/20110427/000176.htm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17 次阅读 2008-5-10 11:08 |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1. 加州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 99% 新华网消息:法新社 14 日援引科学家的预测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 99% 。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 2038 年前不发生 6.7 级地震的几率只有 1% 。同一期间,加州发生 7.5 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 46% ,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科学家根据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加州地震几率工作组负责人内德·菲尔德说: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 30 年内,加州的某个地方将发生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地震。 地质学家认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 。 2.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 10 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新华网消息 :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 5 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发明的“ M 8S 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 ( 几年内 ) 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现在,俄地震学家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 3000 公里范围内的 262 个周期中,有 124 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 3.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 10 -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 10 -10 /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图 1 1956-1969 年 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 傅承义, 1976 )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 12 年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4.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对应关系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 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 变为 1 月 16 日 。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至少有一年为最强潮汐或较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 6-8 个周期 ( 见表 1) 。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 1953 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 4 年变化可能延续到 1969 年,在 1973 年减弱, 1977 年消失。 按表 1 的连续 4 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四年中的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 1971 年、 1975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7 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每次出现 4-5 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 3-4 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特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强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强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强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特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强震为 8.5 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 9 级以上地震。 5.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5. 美科学家 : 加州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 99% 。 2008 年 04 月 16 日 14:26:3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4/16/content_7988114.htm 6. 俄新社 :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 10 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2008 年 05 月 02 日 21:06:05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5/02/content_8093102.htm 7.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8.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1 9.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3467.htm 10.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 45( 增刊 ):56-61 11. 杨学祥 .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 自然杂志 . 2002 , 24 ( 2 ) : 87 - 91 12.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等 .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3, 33(1):87-9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4.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附图见: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春季之前日本发生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热度 2 杨学祥 2014-3-14 14:47
今年春季之前日本发生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杨学祥 “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内阁府将南海海沟发生地震的预测规模由8.7级提高到9.0级,预计死者人数最大将达到约40万人。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测量学家村井俊治(74岁)则指出,今年春季之前发生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村井教授对地壳运动进行详细分析后表示,日本南海海沟一带正出现着和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一样的异变。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 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日本气象厅:14日的地震与南海大地震无关 仍需警惕 2014年03月14日 14:03 来源:商务部网站 人民网东京3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4日凌晨2时7分,日本濑户内海西部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爱媛、广岛、山口、大分、冈山等县至少15人受伤。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地震与预测中的南海大地震无直接联系。另外,未来一周还有可能发生最大4级左右的余震,地质疏松的地区应提高警惕。 人民网 东京3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4日凌晨2时7分,日本濑户内海西部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爱媛、广岛、山口、大分、冈山等县至少15人受伤。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地震与预测中的南海大地震无直接联系。另外,未来一周还有可能发生最大4级左右的余震,地质疏松的地区应提高警惕。 “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内阁府将南海海沟发生地震的预测规模由8.7级提高到9.0级,预计死者人数最大将达到约40万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测量学家村井俊治(74岁)则指出,今年春季之前发生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村井教授对地壳运动进行详细分析后表示,日本南海海沟一带正出现着和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一样的异变。(编译:张丽娅 审稿:陈建军)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314/11892316_0.shtml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2013-12-13 07:36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已有 839 次阅读 2013-6-5 14: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环太平洋 俄罗斯 日本 美国 特大地震 推荐到群组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杨学祥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75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76 次阅读|6 个评论
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专家呼吁做好防灾准备
杨学祥 2014-3-12 19:11
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专家呼吁做好防灾准备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11日举行定期会议后发表预测说,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对此,应继续保持警惕。 根据全球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2-4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在2011年3月11日后的3年、4年半、7年、8年、11年发生,即2014年-2016年、2018-2019年和2022年发生。 东日本地震余震仍频繁 专家呼吁做好防灾准备 2014年03月12日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2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12日报道,日本“3·11大地震”不仅给日本留下了沉重的伤痛,还留下了对未来发生更大地震的深深不安。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但期间发生的余震却多达上万起。而专家调查显示这一数字还将不断攀升。   据报道,3月11日,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召开研讨会,就“3·11大地震”三年来的余震情况作出说明。专家称,虽然余震次数呈总体减少的趋势,但地壳运动比三年前活跃得多,可能还会发生多次该地震的余震。   日本东海岸岩手县到千叶县海域的余震带中,里氏4级以上的余震数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012年总数为地震当年的五分之一以下,而2013年则较少至十分之一以下,但地震总数却达到2011年前的三倍以上。   2012年底,三陆海域还曾发生过里氏7.3级的强震,也被评估为“3·11大地震”的余震。   日本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本藏义守表示,2004年印度尼西亚曾发生里氏9.1级大地震,之后时隔8年发生了里氏8.6级的余震。因此同样不能放松对“3·11大地震”余震的警惕,应做好防灾准备。 http://stock.sohu.com/20140312/n396458529.shtml 日本官员:目前有必要警惕发生7级以上地震 发布于:2014-03-12 07:10 北京青年报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11日举行定期会议后发表预测说,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对此,应继续保持警惕。   地震调查委员会研究了从岩手县近海到千叶县近海的余震活动后指出,与日本大地震后最初1年间相比,相关地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次数虽然在第二年下降到不足五分之一,第三年又进一步降至不足十分之一,但仍高于大地震前数年间年平均地震次数3倍以上。这说明,相关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状态。   该委员会委员长本藏义守说,2004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了9.1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2年,相同地区又发生了8.6级地震和海啸。因此,“至少在大地震发生后5年内要特别注意。”他还提醒说:“目前有必要警惕发生7级以上地震,应做好防灾准备。”   日本11日迎来“3·11”地震和海啸三周年。官方数据显示,迄今仍有大约26.7万灾民未能重返家园,3000多人因不堪生理和心理病痛而“间接死亡”。美联社报道,一些地方官员抱怨,一大批用于提振日本经济的公共建设项目开工,令灾后重建迟滞的状况更加恶化。   据新华社 http://www.1m3d.com/read-htm-tid-282569.html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已有 367 次阅读 2013-12-13 07:36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地震 统计规律 地球自转 潮汐震荡 推荐到群组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杨学祥 阿拉斯加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57-03-09,1964-03-27,1965-02-04,时间间隔为1年、7年和8年。 俄罗斯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3-02-03,1952-11-04,1963-10-13。时间间隔为11年、30年和31年。 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2007-09-12,2012-04-11,时间间隔为3个月、2年半、3年、4年半、7年。 1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周期,半年是由太阳潮汐引起的地球自转变化周期。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时间间隔为3个月。12月为地球扁率变小和地球自转加快的高潮期,3月为地球扁率变大和地球自转减速的高潮期,后一次地震是对前一次地震的调整。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2007-09-12,2012-04-11,时间间隔为2年半、3年、4年半、7年。这与潮汐的2.2、3.3、7.7年周期对应。 阿拉斯加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57-03-09,1964-03-27,1965-02-04,时间间隔为1年、7年和8年。与地球自转年周期,潮汐1.1、6.6、7.7年周期对应。 俄罗斯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3-02-03,1952-11-04,1963-10-13。时间间隔为11年、30年和31年。与地球自转的11、30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29.783年周期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11年也是太阳黑子周期,11、30和31年也是潮汐周期。 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与地球自转的30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29.783年周期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30年也是潮汐周期。 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PDO),所以,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分别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而1980年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中国西部没有发生8.5级以上地震。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几率很小。 根据全球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2-4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在2011年3月11日后的3年、4年半、7年、8年、11年发生,即2014年-2016年、2018-2019年和2022年发生。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强震已进入 2011年3月11日9级地震后的2年半、3年、4年半的危险周期。对应地球自转和潮汐的相同周期,其中4年周期为潮汐最大值周期。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520.html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0014.html http://youth.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大地震后余震活跃 不排除8级地震可能: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4-3-11 13:40
日本大地震后余震活跃 不排除8级地震可能: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杨学祥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1957、1964、1965年阿拉斯加半岛 发生3次,1923、1952年堪察加半岛发生2次。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后续特大地震不得不防。 根据统计规律,2012-2014年日本将连续发生8.5级以上强震;2014年前后,北美洲发生9级以上 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日本和南美洲发生的可能性。 日本大地震后余震活跃 不排除8级地震可能(图) 2014-03-11 10:08:18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日本民众悼念在地震中去世的亲人(网页截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朝日新闻》3月10日报道,日本气象厅10日发布消息称,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仍处于活跃状态,此后还将持续数年,因此呼吁民众继续加以防备。   日本气象厅称,在太平洋一侧南北600公里、东西350公里的地域及海域范围内,“3?11”地震后的一年间,曾发生653次5级以上地震。之后的一年内为84次,再之后的一年内为56次。这一数值虽然随着时间在不断减少,但是仍比地震前每年平均19次多出近两倍。据悉,沿岸余震比海上的余震次数更多。去年10月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了7.1级的地震,此后在宫城县石卷市观测到了36厘米高的海啸。   报道称,2004年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7年后,仍发生了8.6级的余震。据此,日本气象厅认为,虽然目前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活动有所减弱,但是仍处于活跃状态,不能断言不会发生8级地震,因此需要继续对海啸加强防范。 (原标题:日本大地震后余震活跃 不排除8级地震可能(图))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http://news.163.com/14/0311/10/9N251Q3H00014JB5.html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2012-1-28 05: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强震 2012 统计规律 拉马德雷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2年1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 震的概率为70%。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 为70%。 日本东京大学等27日宣布,在纪伊半岛海域的南海海沟发现了长约200公里的大规模海底活断层 ,该断层或曾引发过大地震,一旦产生活动有可能引发里氏8级地震。   日本去年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后,关于日本持续发生强震的报道接连不断。最早的报道是我们 关于印尼苏门答腊2004、2005、2007年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1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9及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1957、1964、1965年阿拉斯加半岛 发生3次,1923、1952年堪察加半岛发生2次。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后续特大地震不得不防。 根据统计规律,2012-2014年日本将连续发生8.5级以上强震;2014年前后,北美洲发生9级以上 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日本和南美洲发生的可能性。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已有 19558 次阅读 2009-9-5 10: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地震周期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1889-1978年,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 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 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2000年 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2005、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3次。 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世纪以来8.5级地震在1900-1924年发生2次,1925-1946年发生1次, 1947-1976年发生7次,1977-2000年发生0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 冷位相时期,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 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 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 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12年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 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 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1957.79,1961.93和 1965.61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 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 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 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 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 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 强烈。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23年拉马德雷暖位 相全球迅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强震频发又使 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郭增建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 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 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相关资料可以在科学 网找到 。 结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强震、台风、热带风暴、飓风、流感的世界大流行等构 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灾害链,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忽视2004~2018年特大地震 频发期和热带风暴、台风、飓风进入活跃期,将带来比天灾更严重的灾难。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 9级特大地震的地域特征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 9级特大地震,能量在继续积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越南和日本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355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 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 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 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 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 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 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209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463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大地震5年内台湾一定地震:201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4-3-3 05:24
我们在2007年发文指出,统计规律表明,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8.6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2014-2018年特大地震将继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455.html 相关报道: 吕秀莲:百年来只要日本大地震 5年内台湾一定地震 2014年03月02日 15:1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原标题:吕秀莲预言台湾今明年可能大地震 警告台北有天灾 中国台湾网3月2日消息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有意代表民进党参选台北市长提名的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吕秀莲,今日在台北出席活动。此前有消息称,吕秀莲曾于2月24日前往“内政部”拜会李鸿源,外界好奇为什么吕秀莲特地拜会李?对此,吕秀莲说,她因为忧心大地震等灾害若在台湾发生,会造成严重损伤,因此拜会李鸿源。 吕秀莲还说,“我们台北人特别好运,这几年重大的天灾,都给中南部去承受,所以我们台北市的人,可能会忘记天灾会来临。”但吕秀莲也提醒,2月大屯山发生地震,没多久宜兰也地震,“这就是给我们提醒,北台湾很可能地震要来了!” 吕秀莲称,经专家研究,百年来只要日本发生大地震,5年内台湾一定跟着发生大地震。921地震之前4年半,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这是大家印象最深的。她表示,下礼拜日本311地震就满3年,因此她很烦恼今年或明年可能会发生大地震。(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4_03/02/34338379_0.shtml 台湾专家:台湾12日凌晨地震或大地震前兆 已有 707 次阅读 2014-2-13 07:03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地震 热异常 火山 地震带 推荐到群组 台湾专家:台湾 12 日凌晨地震或大地震前兆 杨学祥 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陈宏宇说,长期以来,北台湾都没有显著的地震发生,地表下已经沉寂很久,但近期新竹横山发生群震,加上 12 日凌晨台北大屯山又出现地震,是否可能是北台湾出现大地震的前兆?虽然不确定,但台北毕竟是台湾的行政及经济中心,当局及民众都不可掉以轻心。 http://news.sohu.com/20140212/n394878394.shtml 由于 2013 年末到 2014 年初欧亚地震带和北环太平洋地震带出现了罕见的热异常,我们对热异常、地震带、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表明, 2-3 月全球进入强震高发时期。 热异常、地下排气、地震带和地震比较结果表明,欧亚地震带的 1 月 16 日 -30 日热异常区和希腊 2 次 6 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澳大利亚东部热异常与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6.4 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美国西海岸的热异常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洲东部(特别是日本)热异常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值得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217.html 厄瓜多尔火山喷发和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 1 号喷发都在海温热异常区;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6.4 级地震和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6.3 级地震都发生在海温热异常区; 美国纽约降大雪、匈牙利遇低温大风和中国多地区降温将超 10 ℃ 都发生在热异常区。 2013 年 11 月 18 日 以来全球 7 级地震没有发生,连续近两个月的能量积累导致热异常的陆海分布不均和地震火山活动频发, 2-3 月强震将进入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356.html 2 月 11 日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发生 5.4 级地震, 12 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 7.3 级地震:小震闹 大震到。这一规律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910.html 美国西海岸的热异常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洲东部(特别是日本)热异常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值得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217.html 台湾也在亚洲东部热异常区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中,台湾学者的警告值得关注。统计资料给出了台湾 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季节性规律。 表 1 潮汐组合类型对地震的影响 1 月, 11-12 月 2-4 月 5-7 月 8-10 月 潮汐南北震荡 中国雾霾 云南地震 台湾地震 四川地震 西藏地震 新疆地震 强 强 2 次 8 次 0 次 1 次 0 次 弱 弱 1 次 7 次 2 次 0 次 4 次 强 强 3 次 1 次 1 次 2 次 1 次 弱 弱 0 次 5 次 1 次 2 次 2 次 根据 1941 年 5 月至 1978 年 12 月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统计资料,我们得到表 1 。云南在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多发,四川和新疆地震在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多发,潮汐南北震荡强弱对台湾和西藏地震的影响不明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64576.html 2014 年 2 月 12 日 新疆于田县 7.3 级地震符合这一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02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4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于田地震敲响青藏高原防震警钟:8年前预测被认同
热度 2 杨学祥 2014-2-17 13:48
于田地震敲响青藏高原防震警钟: 8 年前预测被认同 杨学祥 2014 年 2 月 12 日 17 时 19 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 7.3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 8 级地震发生前,于田就曾发生过 7.3 级地震。此次 7.3 级地震的再次发生,不免让人担心其是否会诱发后续破坏性地震。   “于田 7.3 级地震表明,当地地震破裂带有沿阿尔金断裂带向东迁移的趋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但是目前学界对断裂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块体间运动的相互影响等课题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所以不能排除此次地震诱发后续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徐锡伟表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则表示,对于于田 7.3 级地震是否会导致其他地方发生大地震,尚须判研,最终结果要看地震的演化情况,“现在不能说此次地震会导致其他地区发生大地震,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另据了解, 全球正处在一个 8 至 9 级地震发生高潮期,对青藏高原来说,其则处在 7 至 8 级地震活动的丛集期。   邓起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巴颜喀拉块体正处于地震丛集期内。“从 1997 年至今,发生在青藏高原,甚至中国大陆的 7 级以上地震都集中在这一块体内。”不仅如此,青藏高原与巴颜喀拉块体地震的丛集期恰与全球 2001 年以后的地震丛集期对应。   “这个丛集期尚未结束,可能还会延续几年时间。”邓起东表示,在这一丛集期尚未结束以前,尤其要注意在巴颜喀拉断块地区、青藏高原南部等地继续发生 7 级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要再次敲响青藏高原防震的警钟,紧盯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转移情况,特别注意大地震发生的危险性与可能性。”邓起东说。 http://tech.gmw.cn/2014-02/17/content_10392443.ht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2/288552.shtm 从 2005 年第一篇论文中地震活跃期的判定,到 2010 年地震事件的检验和地震专家的认定,全球和中国的地震活跃期判定经历了大约 5 年的时间,这对防震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 3 至 4 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 3 到 5 年,多的是 10 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 2004 年印尼海啸开始,到 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679 http://tech.sina.com.cn/d/2010-05-10/14354165812.shtml 地震活跃期的判定最早发表在 2006 年。 我们在 2007 年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了 9 级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 2010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预测。 2005 年、 2007 年、 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6 次特大地震验证了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的预测。 我们在 2010 年 4 月 11 日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2000-2035 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455.html 2001 年发生昆仑山以西 8.1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汶川地震, 2008 年新疆于田发生 7.3 级地震, 2010 年 04 月 14 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 2013 年 4 月 20 日 雅安发生了 7 级地震, 2014 年 2 月 12 日 于田发生了 7.3 级地震,也验证了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预测。 2014 年和 2018 年全球还将有特大地震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我国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过 1920 年 12 月 16 日 海原发生 8.5 级地震;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0 年 8 月 15 日 西藏察隅县发生 8.5 级地震,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同级别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全球正处在一个 8 至 9 级地震发生高潮期,对青藏高原来说,其则处在 7 至 8 级地震活动的丛集期。 8 年前预测被认同:于田地震敲响青藏高原防震警钟!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刘洪宇。地震专家: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图 )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ohu.com/20100318/n27092174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455.html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4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极端灾害事件对比
热度 1 杨学祥 2014-2-11 07:31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极端灾害事件对比 杨学祥,杨冬红 1947-1976 年和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9-1951 年和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 1959-1960 年和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两者的叠加时期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6 年,发生了一系列相似的极端灾害事件。 一、特大地震频发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事实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是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 世纪全球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1950 年 8 月 15 日 中国西藏察隅大地震:里氏 8.6 级, 1963 年 10 月 13 日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里氏 8.5 级, 1965 年 2 月 4 日 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大地震:里氏 8.7 级。 21 世纪全球 2 次 9 级以上地震和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2 年:印尼苏门答腊 2004 年 12 月 26 日 9.1 级地震、 2005 年 3 月 28 日 8.7 级地震、 2007 年 9 月 13 日 8.5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8.6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4-2018 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发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2010 年智利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验证了这一预测。 二、高温干旱 18.6 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5 度,最小值为 18.5 度,变化周期为 18.6 年。郭增建等人在 1991 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932 年(松花江大水)、 1933 年和 1935 年(黄河特大水)、 1951 年(辽河大水)、 1969 年(松花江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1949-1951 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 1951 年发生了辽宁大水; 1959-1960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发生了严重旱灾,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 2005 年汛期,我国珠江流域、福建闽江、淮河干流、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等江河发生了较大洪水和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湖南、黑龙江等省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统计显示,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 15430 千公顷( 23145 万亩),成灾 7793 千公顷( 11690 万亩),受灾人口 20134 万人,死亡 1247 人,失踪 331 人,倒塌房屋 117 万间。浙江、福建、四川、安徽、广西、海南、辽宁等省、自治区受灾严重。 2017 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淮河发生 1954 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能带来什么?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5532.html 三、流感增强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1957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满足 6 大特征: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4-1956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1957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 1957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1957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 2009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 6 大特征: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2008-2009 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 流感爆发在太阳黑子峰年较强,如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在太阳黑子谷年较弱,如 1900 年、 1976-1977 年、 2009 年。 如果 2014 年发生强拉尼娜, 2015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不排除 2014-2015 年太阳黑子峰值期间加剧流感爆发强度的可能。 四、全球雾霾拉马德雷周期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8 年 10 月 26~31 日 ,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因烟污染而导致 43 %的人受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而病倒 , 17 人死亡事件 ; 1952 年 12 月 5~8 日 , 伦敦烟雾事件 , 造成 4000 人死亡 ,8000 多人得病 ; 1946 、 1948 年在美国洛杉矶两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 1955 年 8-9 月 , 又在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 造成 400 老人死亡 , 在该地的 250 万辆汽车 , 日排 1000 多吨碳氢化合物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和氧化氮 , 铅烟进入大气与空气中其他化学成份反应产生浅蓝色烟雾 , 由于地势使之长期滞留造成污染。 1970 年 7 月 8 日 , 在日本东京也发生光化学烟雾和二氧化硫废气使万人受害事件。 1970 年 4 月 22 日 美国 1,500 所大学和 1 万所中学全国性环境示威 , 参加地球日活动。(《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95 》第 109-110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52686.html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3 年 1 月和 12 月中国创纪录雾霾。 2013 年 6 月 20 日 ,新加坡连日来因邻国印度尼西亚以烧火方法开荒而被浓浓的雾霾笼罩。新加坡环境局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指数( PSI ) 6 月 19 日 晚飙升至 321 的历史最高记录,空气状况达到“有害”的程度。 http://news.sina.com.cn/o/2013-06-20/140027452092.shtml 据《参考消息》 2 月 7 日 报道,【美联社新德里 2 月 5 日电】题:新德里和北京应对雾霾政策差别巨大(记者凯蒂·戴格尔)   新德里最近几个月的监测都显示空中细微颗粒为“危险”水平,是新德里自己规定的警戒上限的三到四倍,和北京有得一拼。   在新德里, PM10 的等级过去几个月一如既往地达到每立方米约 400 微克。而这是该市规定的 100 上限的四倍,也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 20 上限。在 2011 年,该市的 PM10 平均值升到约 280 。 根据位于新德里的研究机构——科学与环境中心的数据,去年北京的年均 PM10 水平已降至 100 左右。 http://tech.gmw.cn/2014-02/07/content_10292220.htm 今后 16 年全球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雾霾高发是主要趋势。 五、严重低温冻害 2014 年初美国的暴雪冰冻灾害令人印象深刻。全球变暖中断导致 1998 年最高温纪录保持至今,关键在于目前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6 年、 2009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2007 年、 2010 年、 2011 年的拉尼娜事件都导致北半球严重低温冻害的发生。 预测中的 2014 年的拉尼娜年和 2015 年的厄尔尼诺年仍有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51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4:日本出现自然灾难前兆 洛杉矶25年内或将发生大震
热度 2 杨学祥 2014-1-25 14:15
日本出现自然灾难前兆 洛杉矶 25 年内或将发生大震 杨学祥 近期,日本全国多地相继捕获到存活的巨型乌贼。有日本专家指出 : “巨型乌贼原本是栖息于南海深海地域的一种生物,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现象,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更有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天地异变,尤其是一种与地震有关的前兆。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深海的异常现象是否是大地震出现的前兆,但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 美国地震研究专家、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地球物理系郦永刚分析,虽然洛杉矶近期不会有强震的发生,但 25 年内必有一场大震,会造成 2500 亿美元的损失,届时洛杉矶将彻底瘫痪。   郦永刚表示:“就目前的地震预测水平而言,我们对中长期的预测还是蛮有把握的,比如我们的地震研究中心近期预测,洛杉矶在 25 年内发生 6.7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 99.5% ,我们的下一代肯定要碰到这场大地震。” “然而在一两天或一周内的近期地震预报,我们还很难做到。” 他强调,洛杉矶有两个地震隐患,一是圣安第斯断层的南段,这里已有 300 年没有发生地震了。这个断层的地震周期平均为 200 至 250 年,所以说它已经超期了,随时都有发生 7 到 8 级地震的可能 ; 另一个隐患是洛杉矶下面的朋地岗 (Puente Hill) 断层带,其中包括华人密集的圣盖博谷。这个断层在过去 1.2 万年当中共发生过 6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平均周期是 2000 年,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次地震就在 2000 多年以前。所以,洛杉矶居民面临着两个强震的威胁。 我在 2013 年 12 月指出,日本强震已进入 2011 年 3 月 11 日 9 级地震后的 2 年半、 3 年、 4 年半、 7 年、 8 年、 11 年、 30 年和 31 年的危险周期。对应地球自转和潮汐的相同周期,其中 4 年周期为潮汐最大值周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强震、低温、雾霾、旱涝、流感、强风等灾害有序发生,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前 17 年,包括日本特大地震在内。 http://youth.sciencenet.cn/blog-2277-749520.html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840.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我们在 2008 年 5 月 10 日 指出,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事实上,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了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了 9 级地震,符合最大潮汐 4 年周期。 2014 年 1 月 2 日 和 2018 年 1 月 2 日 的最强潮汐导致日本或美国强震爆发的概率很大。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特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强震和强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12月)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强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L , 强震 2010 1 30 4.6 18 15 30 sss L , 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L 特强震 2012 1 18 9 23 www L 强震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4 1 30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E?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强震为 8.5 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 9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距最强潮汐最近的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9533.html 相关报道: 日本现地震乌贼引恐慌 专家称或为自然灾难前兆 来源:环球网 2014-1-25 9:02:46  编辑:小熊   如皋新闻网讯 近期,日本全国多地相继捕获到存活的巨型乌贼。有日本专家指出 : “巨型乌贼原本是栖息于南海深海地域的一种生物,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现象,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更有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天地异变,尤其是一种与地震有关的前兆。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深海的异常现象是否是大地震出现的前兆,但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 1 月 2 日 ,日本石川县羽咋市海岸发现了一条长达 2.5 米 ,漂浮在海面的皇带鱼死骸,刚过新年,日本全国多地就出现各种奇怪的现象。 日本现地震乌贼 1 月 19 日 ,日本新泻县柏崎市荒浜海岸打捞出一条 3 至 4 米长的巨型乌贼的死骸,根据确认,该巨型乌贼为 8 日在新泻县佐渡市沿海岸被捕获的巨型乌贼,重约 150kg 。 1 月 21 日 ,日本鸟取县岩美町的纲代新港利用设置在海底的渔网捕获到一条全长 3.4 米 的巨型乌贼,初步判定该乌贼为雌性,体重为 100kg ,如果其最长的触须还存留的话,体长可达 8 米 ,捕捞该巨型乌贼的渔船员表示:“该乌贼存活的时候给人一种非常恐怖的震慑力。”   对此,有日本专家指出,巨型乌贼原本是栖息于南海深海地域的一种生物,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现象,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   该专家还表示:“实际上,此前已经出现过关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的学说,许多专家更是认为这与地球温暖化存在关联,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与引发地震的地壳变动是否存在必然关联,但是地球全体发生了某种环境变化的可能性非常高,另外,尽管目前还不能判断深海的异常现象是否是大地震出现的前兆,但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   原标题为:日本多地发现巨型乌贼 日媒称或为大地震前兆 http://news.rugao35.com/NewsShow-57370.html 专家预测洛杉矶 25 年内或将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2014 年 01 月 24 日 16:22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美国“侨报网” 1 月 23 日 报道,美国地震研究专家、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地球物理系郦永刚分析,虽然洛杉矶近期不会有强震的发生,但 25 年内必有一场大震,会造成 2500 亿美元的损失,届时洛杉矶将彻底瘫痪。   郦永刚表示:“就目前的地震预测水平而言,我们对中长期的预测还是蛮有把握的,比如我们的地震研究中心近期预测,洛杉矶在 25 年内发生 6.7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 99.5% ,我们的下一代肯定要碰到这场大地震。”   “然而在一两天或一周内的近期地震预报,我们还很难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注重防震。为此,洛杉矶每年 10 月的第一个星期四都要举办一次地震演习,以此唤醒广大民众的防患意识,让每个人做好防震抗震的精神和物质准备,这样就可以在大震到来的时候,将死亡率减少至 20% 。”   他强调,洛杉矶有两个地震隐患,一是圣安第斯断层的南段,这里已有 300 年没有发生地震了。这个断层的地震周期平均为 200 至 250 年,所以说它已经超期了,随时都有发生 7 到 8 级地震的可能 ; 另一个隐患是洛杉矶下面的朋地岗 (Puente Hill) 断层带,其中包括华人密集的圣盖博谷。这个断层在过去 1.2 万年当中共发生过 6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平均周期是 2000 年,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次地震就在 2000 多年以前。所以,洛杉矶居民面临着两个强震的威胁。   根据专家的评估,这两场地震如果发生,它将给洛杉矶地区造成 2500 亿美元的损失。鉴于洛杉矶大部分房子都是 80 年代以前建造的,抗震标准只有 6.5 级,加上常年失修、老化,如果发生 7 级以上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将非常惨重,它会让整个洛杉矶陷入瘫痪状态。 ( 实习编辑:罗文欢 审核:谭利娅 ) ( 责任编辑: UN606) 原标题:专家预测洛杉矶 25 年内或将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http://news.sohu.com/20140124/n394136343.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70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变暖警报和变冷警报共存:全球气候忽冷忽热
热度 2 杨学祥 2014-1-24 13:43
变暖警报和变冷警报共存:全球气候忽冷忽热 杨学祥 2014 年 1 月 7 日 使美国几乎所有地区都陷入深度冰冻的极地旋涡( polar vortex )不出意料又引发新一轮争论:这一波极端天气到底是证实还是推翻了气候变化理论?简短的回答是:两者皆不是。 一、 热事件频发 气温居高不下 多数气候研究者表示,各种长期趋势都向气候正发生巨变的一边倾斜。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 1880 年以来最温暖的 10 个年份都出现在 1998 年以后;去年 5 月该局宣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创下数百万年来的新高。 美国媒体在报道此次寒潮时,大多正确地提到大背景:创纪录高温事件与创纪录低温事件的比率为 3 比 1 ;刚过去的 11 月创下该月的历史高温纪录。最新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美国人相信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但认为有证据证明人类应为此负责者只占半数不到。 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4-01/4779073.html 澳大利亚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 2013 年是该国自 1910 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平均气温达到 23 摄氏度 ,比曾经最热的 2005 年的平均气温高出 0.17 摄氏度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411122275825931616.shtm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3 年是有现代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年份。根据《中国气候公报》, 2013 年全国平均气温 10 . 2 摄氏度 ,较常年偏高 0 . 6 摄氏度 ,为 1961 年以来第四暖年。 http://www.022net.com/2014/1-15/433370252261993.html   美国国家海洋气象研究局数据显示, 2013 年的年平均气温为 14.52 摄氏度 ,这一温度在 1880 年以来所记录到的年平均温度中,排在第四位。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运用另一种方式得出的数据显示, 2013 年在人类气象观测史最热年份中排在第七位。 NASA 所测定的 2013 年平均气温为 14.6 摄氏度 。   美国国家海洋气象研究局与 NASA 均表示,史上最热的 10 个年份中有 9 个出现在本世纪, 2005 年与 2010 年是最热的两年。 http://news.sohu.com/20140122/n393992237.shtml 温室气体的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二、 赤道东太平洋冷却导致“全球变暖间断” 一张全球大气层气温图清晰地显示了全球变暖“间断”的存在,这与之前预测的全球气温在过去 20 年快速变暖的结果相矛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曾在 2013~2014 年度评测前进行过一次模拟,结果显示,全球气温在 1988 年至 2012 年间,以平均每十年 0.21 摄氏度 的幅度增长。相反,由埃克赛特市英国气象局和英国诺维奇市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观测到的同一阶段气候变暖数据仅有每十年 0.04 摄氏度 的增长。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自然可变性。但是, IPCC 的气候模拟没有将这种特殊的“间断”影响考虑进去,这导致许多研究者对气候变暖表示怀疑。 海水温度的波动被称作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这种现象或许是解开“间断”谜团的关键。 PDO 每隔 15~30 年循环一次,处于正位相阶段时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在接下来几十年中将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量散发出来。此后该地区会变冷,并进入负位相阶段形成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将赤道深海中的冷海水带到表层,导致气候变冷。研究者早在 1997 年便发现了 PDO 模式,但直到最近才开始了解它是如何与大范围的海水洋流模式相融合及其对解释“间断”的意义。 图 1 1961-2013 年全球气温平均预测值和观测值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745.shtm 虽然温室气体的浓度在不断上升,但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 10 年间气温上升率仅为 0.03 ℃ ,几乎未变化。这种现象叫作 Hiatus (全球变暖停滞状态)。 按照气候模型进行的模拟预测,从 1960 年到 2030 年,气温会持续上升。直到 2000 年前后,这张图还与实际观测到的气温变化基本吻合,但在最近 10 年左右,图中的变暖曲线大大超过了实际值。与之前的 10 年相比,误差增大了 88 %。 海洋深层升温的现象与发生周期为 10 年~ 20 年的太平洋海面水温的自然变化( PDO :太平洋十年涛动)是联动的。由此可以推测, Hiatus 至少部分具有自然变化的性质。 渡部雅浩正在研究能够在何种程度预测 10 年后近未来的气候。在模型中套用最近的海洋观测值进行的计算结果显示,气温瞬间便恢复到了原本的上升趋势。由此可以推测, Hiatus 将结束,海洋不再吸收热量,气温重新开始上升。但全世界有 10 个以上的团体在进行近未来预测,大家都认为气温会回到上升趋势,但预测的时间各不相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Hiatus 结束的时间还不好说。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123/c348883-24202270.html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气候模拟和分析中心气候模型分析师 John Fyfe 说:“当见到这篇论文时,我受到了极大启发。”但他认为该模型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 Fyfe 补充道:“该模型没有回答是什么导致了热带冷却现象。”这是全球变暖停滞状态的关键性问题。 2006 年以来,我们研究了潮汐和地震在“太平洋十年涛动”冷暖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太平洋十年涛动”的研究为 2010 年初的低温暴雪提供了一个可能自然机制 。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仅仅是表明现象的模拟。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加强,是热事件为主的原因;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得到加强,是冷事件为主的原因。什么力量控制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拉马德雷,它们的西班牙语的意思分别是圣婴、圣女和母亲。研究者把关系弄颠倒了,问题的本质正好相反。拉马德雷控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关键在于“潮汐调温效应”和“深海巨震调温效应”。这两个理论在 2000 年和 2002 年被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潮汐变化的 1800 年、 200 年、准 60 年、 18.6 年周期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图 2 月亮赤纬角 18.6 年变化周期对气温的影响 潮汐还有月亮赤纬角 18.6 年变化周期。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为 18.6 年,变化幅度从 18.5-28.5 度。在极大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增大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激烈交汇。海洋潮汐南北大幅度震荡,将深海冷水翻上表面,导致气候变冷;在极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减少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交汇程度减弱,海洋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深海冷水翻上表面数量表少,导致气候变暖。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 1995-199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在图 2 中可以看到,它们都对应全球气温的上升高峰。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 2007 年、 2010 年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 4 次、智利 1 次、日本 1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1767.html 三、 结论 1 .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2031-2060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按照拉马德雷周期,全球变暖间断将在 2030 年前后结束。 2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按照这一周期, 2014-2016 年可能成为全球变暖间断 18.6 年变化周期的小循环结束,但在此期间深海及其边缘特大地震的发生则是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前兆。 3. 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全球变暖间断将达到高峰。 变暖警报和变冷警报共存:全球气候忽冷忽热。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286 次阅读|7 个评论
日本灾难的最新证据:2011年大地震或因地幔喷水所致
热度 3 杨学祥 2014-1-18 03:09
日本灾难的最新证据: 2011 年大地震或因地幔喷水所致 杨学祥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海沟附近的深层海水中一种氦同位素比率升高,这意味着在震源附近有水从地幔中喷出。东京大学教授佐野有司认为,水的流动会使板块更加容易活动,从而有可能成为大地震的导火索。 http://news.sohu.com/20140117/n393691920.shtml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指出,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自 1 亿 8 千万年( 180 Ma) 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东部,中国东部的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地震活动、裂谷形成、岩石圈减薄无不与此有关。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的 9.0 级地震不过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亿万年的俯冲又迈出了一小步。俯冲板块的先头部队早已穿越上 - 下地幔边界( 660 千米 深)并深达核 - 幔边界( 2900 千米 深)。郯庐断裂与日本海沟俯冲带的地震活动具一定的相关性。 但不别担心由太平洋俯冲板块在中国境内形成的直接的地震,因为它们都是些深源地震,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珲春 - 汪清一带,震源深度高达 500-660 千米 ,这样的深源地震对地面工程建筑破坏性较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421720.html 2005 年 1 月 4 日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BRUCE ALBERTS 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经过了 2004 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 - 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 平均深度 8000 米 ,距离日本列岛最近处不过 200 公里 ) ,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 这次大地震后,科学家观测到海沟又进一步加快了东扩的步伐 ! 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 ! 如果遇到一两次印尼一样的海底地震的话,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岛以外,日本列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 BRUCE ALBERTS 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 ,以避免日本的 …… 曾经在 1996 年就预测日本将在 2011 年发生 9 级地震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专家阿卜拉莫夫 3 月 25 日 再次做出悲观预测:于 3 月 11 日 发生的日本地震及海啸,仅是正在开始的一系列地震的前一部份,日本及俄罗斯远东部份仍将面临高级别地震。 俄罗斯独立报在报导说,日本官方在 3 月 11 日 的大地震之前就已经获得了相关的预测,因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和地壳构造物理学实验室负责人瓦西里 ? 阿卜拉莫夫曾在 14 年前的 1997 年发表于 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准确的预测了 2011 年日本大地震。 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51403_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61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证实了日本 311 地震深层次原因,也 认证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专家阿卜拉莫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BRUCE ALBERTS 博士的判断:日本灾难已经开始。 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统计特征: 阿拉斯加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57-03-09 , 1964-03-27 , 1965-02-04 ,时间间隔为 1 年、 7 年和 8 年。 俄罗斯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23-02-03 , 1952-11-04 , 1963-10-13 。时间间隔为 11 年、 30 年和 31 年。 中国西部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20-12-16 , 1950-08-15 。时间间隔为 30 年。 苏门答腊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2004-12-26 , 2005-03-28 , 2007-09-12 , 2012-04-11 ,时间间隔为 3 个月、 2 年半、 3 年、 4 年半、 7 年。 1 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周期,半年是由太阳潮汐引起的地球自转变化周期。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苏门答腊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2004-12-26 , 2005-03-28 ,时间间隔为 3 个月。 12 月为地球扁率变小和地球自转加快的高潮期, 3 月为地球扁率变大和地球自转减速的高潮期,后一次地震是对前一次地震的调整。 苏门答腊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2004-12-26 , 2005-03-28 , 2007-09-12 , 2012-04-11 ,时间间隔为 2 年半、 3 年、 4 年半、 7 年。这与潮汐的 2.2 、 3.3 、 7.7 年周期对应。 阿拉斯加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57-03-09 , 1964-03-27 , 1965-02-04 ,时间间隔为 1 年、 7 年和 8 年。与地球自转年周期,潮汐 1.1 、 6.6 、 7.7 年周期对应。 俄罗斯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23-02-03 , 1952-11-04 , 1963-10-13 。时间间隔为 11 年、 30 年和 31 年。与地球自转的 11 、 30 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 29.783 年周期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11 年也是太阳黑子周期, 11 、 30 和 31 年也是潮汐周期。 中国西部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20-12-16 , 1950-08-15 。时间间隔为 30 年。与地球自转的 30 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 29.783 年周期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30 年也是潮汐周期。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 PDO ),所以,中国西部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 1920-12-16 , 1950-08-15 。时间间隔为 30 年。分别处于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而 1980 年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中国西部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几率很小。 根据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 2-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可能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后的 3 年、 4 年半、 7 年、 8 年、 11 年发生,即 2014 年 -2016 年、 2018-2019 年和 2022 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9692.html 2004-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和低温冻害等灾害频发, 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日本教授称 2011 年大地震或因地幔喷水所致 2014 年 01 月 17 日 14:20 来源:东南网 作者:蓝建中   新华网东京 1 月 17 日 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海沟附近的深层海水中一种氦同位素比率升高,这意味着在震源附近有水从地幔中喷出。   研究小组在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发生 1 个月和 3 个月后,在日本海沟附近水深约 1800 至 5700 米处采集了海水,与地震前的海水比较了氦同位素的比率。结果发现,地震后海水中比较轻的氦- 3 的比率要比以往高出 1% 至 3% 。   与通常的海水相比,地幔中的水氦- 3 的比率更高。研究小组认为,上述结果是地幔中的水喷出到海中的证据。研究小组推测,这些水是顺着引发地震的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喷出的。   东京大学教授佐野有司认为,水的流动会使板块更加容易活动,从而有可能成为大地震的导火索。 ( 责任编辑:刘盛钱 ) 原标题:日本大地震时有水从地幔喷出 http://news.sohu.com/20140117/n39369192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02 次阅读|7 个评论
日本南海海槽发生8至9级地震概率4年内最大
杨学祥 2014-1-16 05:31
日本南海海槽发生 8 至 9 级地震概率 4 年内最大 杨学祥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 15 日公布今年 1 月 1 日时点对活断层和海沟型的长期评估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 30 年内南海海槽附近发生里氏 8 至 9 级地震的概率出现略微上升,达 70% 左右。一年前公布的概率为 60% 至 70% 。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1-15/5741818.shtml 1889 年以来,全球≥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0-2013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上述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该成果发表在杨冬红等人 2006 年第三期《地球物理学进展》和 2011 年第四期《地球物理学报》。 郭增建等人对 9 级以上巨形大地震做了很好的总结,它们的时间分布是分段集中的。按照阿部胜征的研究,其集中期为 1837-1841 年和 1868-1877 年;按照金森博雄的研究, 20 世纪的集中期在 1952-1964 年。地震目录如下: 本段地震具有 4 年周期 1833 年 11 月 24 日 苏门答腊 9 级地震; 1837 年 11 月 7 日 智利瓦尔迪维亚 9.25 级地震; 1841 年 5 月 17 日 勘察加 9 级地震 本段地震间隔 9 年 1868 年 8 月 13 日 智利阿利卡 9 级地震; 1877 年 5 月 10 日 智利伊基克 9 级地震; 本段地震具有准 4 年周期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4 次 9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前 18 年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8-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未来 30 年内是 2014-2044 年,其中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2030-2060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所以,日本南海海槽附近发生里氏 8 至 9 级地震的最大概率在 2014-2030 年内,特别是 2014-2018 年内。 9 级以上地震具有准 4 年周期。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相关报道 未来 30 年日本南海海槽 8 至 9 级地震概率上升至 70% 2014 年 01 月 15 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8) 1   中新网 1 月 15 日 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 15 日公布今年 1 月 1 日时点对活断层和海沟型的长期评估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 30 年内南海海槽附近发生里氏 8 至 9 级地震的概率出现略微上升,达 70% 左右。一年前公布的概率为 60% 至 70% 。   此外,北海道十胜海域地震的概率也略微上升,由 0.7% 至 4% 升到 0.9% 至 4% 。   据悉,只要不发生地震,地震概率值就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由于计算结果进行了四舍五入的处理,多数地区的数值没有发生变化。调查委员会呼吁,“即使概率再小地震还是有可能发生。常备无患。” 【编辑 : 李季】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1-15/5741818.shtml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已有 422 次阅读 2013-12-22 10:06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特大地震 路线图 可能性排行 推荐到群组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杨学祥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 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表 2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表 3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E ?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六、结论 2004-2030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和低温冻害等灾害频发, 2004-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3日最强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2-24 16:12
关注 2013 年 12 月 31 日 至 2014 年 1 月 3 日 最强潮汐组合 杨学祥 潮汐组合 A : 2014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53718 度, 1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与特大地震的发生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后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 关注 2013 年 12 月 31 日 至 2014 年 1 月 3 日 最强潮汐组合。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表 2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杨冬红等, 2013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4 1 30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 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见表 1-2 )发生。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相关资料 2014 年 1 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冷冬和强震 已有 652 次阅读 2013-11-11 04:26 | 个人分类 : 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 关键词 : 潮汐组合 冷冬 地震 推荐到群组 2014 年 1 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冷冬和强震 杨学祥 2013 年 2 月 -3 月, 2013 年 9 月 -11 月, 2014 年 4-5 月, 2014 年 11-12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 3 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3 年 4 月 -8 月, 2013 年 12 月 -2014 年 3 月, 2014 年 6-10 月, 2015 年 1-4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4 年 1 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二个月,可能导致冷冬。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3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2014-2016 年处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和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高温、干旱、强震、低温冻害、雾霾等极端灾害的频发时期,如, 1959-1960 年。 2014 年整体潮汐偏强,南北震荡最弱。 潮汐组合 A : 2014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53718 度, 1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B : 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 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101 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1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19.49918 度, 1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6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1 月 24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 月 2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7 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E :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39139 度, 2014 年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3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可能导致冷冬。 本文引用地址: http://youth.sciencenet.cn/blog-2277-74071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76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热度 3 杨学祥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 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 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910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2-22 10:06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杨学祥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 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9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专家称东京若发7级直下地震 死亡将超2万人:日本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2-20 13:29
日专家称东京若发7级直下地震 死亡将超2万人 2013年12月20日 09:35 来源:环球网       图为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绘制出的日本东京首都圈发生7-8级大地震假想示意图。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12月19日报道,日本中央防灾会议19日公布“首都直下型地震对策的防灾计划”。会议同时指出,东京如果发生7级直下型地震,死亡人数最高将达2.3万人,经济损失则将达到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为5.53万亿元)。对此,日本政府计划2013年内制定紧急对策和各地区防灾计划。   相关地震专家认为,此次是第一次将震级设定为8级。虽然当前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为制定长期对策,有必要提高震级设想。届时死亡人数预计将达到7万人,经济损失则将上升至160万亿日元。   此次专家委员会会议以日本前总务相增田宽也牵头,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阿部胜征则担任会议主持。会议提出了19种不同类型的7级地震,而专家们则表示,这19种地震均应作为防灾对策的对象。此外,专家委员会还对最受影响的首都南部地区发生7.3级地震时的受灾程度进行了具体估算。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19日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若发生里氏7.3级首都直下型地震,最坏情况下将造成东京、神奈川等首都圈内2.3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将达95.3万亿日元,几乎相当于日本政府一年的财政预算。由于此次对环绕东京中心地区的木造住宅密集地区遭受火灾时遭受的损失进行了严格估算,预测死亡人数较2005年上次预测的1.1万人翻了一番。预测报告指出,恐会出现交通瘫痪导致救援活动难以展开的状况。日本政府将在2014年3月底之前修改对策大纲,抓紧采取防火及维持首都中枢功能的举措。   震源位于相模海槽沿岸的关东大地震型里氏8级地震当下被认为发生可能性较低,但也因有日本“3·11”大地震的先例而被列为长期对策的对象,推测在最坏情况下可能造成7万人死亡。   报告虽然强调具有“一定强韧性”的政府功能预计能够得以维持,但同时对物资调配及供给网络发生断裂时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以及生产活动长期停滞导致国际竞争力低下表示担忧。   日本防灾担当相古屋圭司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主要着眼于(极有可能发生的)里氏7级地震。关东大地震型地震则有必要用三代人的时间认真予以应对。”(实习编译:王秋月 审稿:王欢) (责任编辑:秦陆峰) http://intl.ce.cn/qqss/201312/20/t20131220_1962479.shtml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已有 365 次阅读 2013-12-13 07:36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地震 统计规律 地球自转 潮汐震荡 推荐到群组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杨学祥 阿拉斯加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57-03-09,1964-03-27,1965-02-04,时间间隔为1年、7年和8年。 俄罗斯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3-02-03,1952-11-04,1963-10-13。时间间隔为11年、30年和31年。 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2007-09-12,2012-04-11,时间间隔为3个月、2年半、3年、4年半、7年。 1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周期,半年是由太阳潮汐引起的地球自转变化周期。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计算表明,由于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扁率变化不同,所以产生不同圈层的差异旋转,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时间间隔为3个月。12月为地球扁率变小和地球自转加快的高潮期,3月为地球扁率变大和地球自转减速的高潮期,后一次地震是对前一次地震的调整。 苏门答腊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2004-12-26,2005-03-28,2007-09-12,2012-04-11,时间间隔为2年半、3年、4年半、7年。这与潮汐的2.2、3.3、7.7年周期对应。 阿拉斯加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57-03-09,1964-03-27,1965-02-04,时间间隔为1年、7年和8年。与地球自转年周期,潮汐1.1、6.6、7.7年周期对应。 俄罗斯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3-02-03,1952-11-04,1963-10-13。时间间隔为11年、30年和31年。与地球自转的11、30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29.783年周期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11年也是太阳黑子周期,11、30和31年也是潮汐周期。 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与地球自转的30年周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的29.783年周期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30年也是潮汐周期。 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PDO),所以,中国西部8.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1920-12-16,1950-08-15。时间间隔为30年。分别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而1980年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中国西部没有发生8.5级以上地震。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几率很小。 根据全球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2-4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在2011年3月11日后的3年、4年半、7年、8年、11年发生,即2014年-2016年、2018-2019年和2022年发生。 表1 全球1900-2012年8.5级以上地震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强震与太阳爆发事件或存周期性关联:关注2014年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2-18 07:56
强震与太阳爆发事件或存周期性关联:关注 2014 年 杨学祥 太阳活动与多次大地震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太阳活跃期(末端)出现东西向断层位移导致的地震概率增加,黑子爆发、耀斑等事件可通过涡电流在分子水平上触发大地震的形成。 http://tech.qq.com/a/20130422/000036.htm 地球自转速度有十年的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相对应。在太阳黑子活动峰值年,最大的太阳辐射增大核幔角动量交换,不仅加快地壳的自转速度,而且使部分地核的自转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导致地幔柱的喷发,激发地表的地震火山活动。 图 1 最大的太阳辐射增大核幔角动量交换导致核幔边界热能积累和喷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543.html 云南地震就具有明显的太阳黑子和潮汐的 11 年周期。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355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0348.html 以前的研究表明每个太阳周期都有一个最高峰,但最近的观察却与之不符。 NASA 太阳物理学家 Alex Young 指出,本次太阳周期会出现两次高峰期,一次已经过去,我们将要见证下一次的高峰期。许多研究者预测,本次(即第 24 次)太阳周期的高峰期将首先在今年 5 月到来,而第二次将持续至 2014 年。 http://roll.sohu.com/20130325/n370278357.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4598.html 2014 年太阳黑子活动峰值增加特大地震喷发的几率。关注 2014 年太阳黑子峰值对特大地震的激发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520.html 四川7级强震与太阳爆发事件或存周期性关联 腾讯科学 2013年04月22日07:29 分享 太阳活动与多次大地震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太阳活跃期(末端)出现东西向断层位移导致的地震概率增加,黑子爆发、耀斑等事件可通过涡电流在分子水平上触发大地震的形成。 腾讯 科学 讯 (Everett)此前有研究称太阳活动的增加可能导致地球上发生更多地震,比如太阳黑子活动、太阳风携带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或者磁暴等。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杰弗里·莱夫博士认为地震活动关联到不同的现象,尤其是太阳的活动是否与地震存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另一位来自西北研究协会的科学家杰里米·托马斯博士也在研究太阳活动高峰与大地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论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并不存在关联,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青藏高原与龙门山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示意图,长期积累的能量可能与太阳活动高峰期存在关联 1960年在智利发生了一场9.5级地震,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和地球磁场活动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随后于1964年发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则没有出现异常的太阳活动。因此,杰弗里·莱夫博士认为太阳活动与地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调查结果称两者的关系并不确定。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科学家使用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数据统计后发现地震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在以往的工作中,放置在地面的地震信息传感器并没有收集到任何可预测地震的“前兆”信息。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太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触发地震,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从世界范围内看,太阳活动的高峰段附近多次出现大地震,尤其是以(近)东西向断层触发的地震为主,比如1939年土耳其8级地震,苏门答腊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即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达到里氏9.3级,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三大地震,1931年新疆发生的8级强震、1951年西藏大地震等都被认为与太阳活动高峰存在联系。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磁暴可导致地磁场出现扰动,有研究称我国四川地区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10至12年左右的联系,并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后段,结论认为四川地区发生的大于7级地震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对于本次发生于四川雅安地区的7级地震,除了受到龙门山断层东西向运动的干扰,这段时期也正值2012年多次太阳活动事件的末期,这一线索也符合太阳活动导致(近)东西向断层位移变化的推论。同时,也有研究对太阳黑子活动、磁极反转与大地震的发生事件进行了统计,即在宇宙射线增强年后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大地震,7级以上规模地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实际上,有关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联系的理论在19世纪末由鲁道夫·沃尔夫提出,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黑子,黑子、耀斑等事件通过涡电流机制触发地球自转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改变原来的状态,降低岩石的静摩擦极限,为大地震创造适宜的条件。 太阳活动引发大地震较为典型的例子为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该事件正值第23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太阳活动产生了频繁的强磁暴现象,在东西向断层上形成涡电流,加热效应降低了岩层的耐剪度,并形成大地震。对此,也有研究认为两者并不存在明显关联,探索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即太阳活动确实与地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因果关系。 对于有些时候大地震事件并没有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科学家认为太阳的电磁活动是个长时间作用的过程,而且涡电流对岩层的作用机制与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有关,这就会出现大地震并没有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的现象,触发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根据统计,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发生的大地震主要出现在北北东走向的断层上,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近)东西向的地震发生时期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对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本次雅安地震,应该注意到其断层发生了东西向的运动,在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之后,这里挤压方向出现的变化,看似由断层活动导致的大地震,实际上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可能来自太阳。 http://tech.qq.com/a/20130422/000036.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241 次阅读|3 个评论
1952年至2014年最强潮汐准4年周期与特大地震
杨学祥 2013-12-15 15:54
1952 年至 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与特大地震 杨学祥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与特大地震的发生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 2009 年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4-2016 年。我们在 2008 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 9 年周期的关系。 拉马德雷冷位相与 这两个周期的叠加将导致 2014-2016 年成为可能的特大地震的频发年。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 2009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表 2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杨冬红 等, 2013 ) Table2 The strongest tides in cycles of Quasi–four years from 2003 to 2014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2013 1 10 12 27 s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2014 1 30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2015 1 22 05 20 s 2016 1 15 10 24 ww 2017 1 10 12 28 s 2018 1 02 02 17 sss 特大地震 E ? 2018 1 30 17 31 ss 特大地震 E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特大地震具有潮汐的准四年周期、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和 54 年分段周期(三个日月食的沙罗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中,月亮赤纬角极小值的 1960 年和极大值的 1950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后推 54 年, 9 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6 、 2011 、 2014 、 2018 年。已发生的 9 级以上大地震有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和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最大误差为 1 年,所以, 2014 年和 2018 年发生 9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 2014-2016 年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徐道一推测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推测完全一致。下次 9 级地震应该在 2014-2015 年之间(见表 1-2 )。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指出云南 7 级以上强震具有 18.6 年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和 11 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预测 2007 年云南发生 7 级以上地震(见表 3 )。地球自转的 18.6 年周期振幅最大,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最新研究发现,在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叠加年份是云南地震的多发年,如 1913 、 1976 、 1988 、 1995 、 1996 年,所以, 2013-2014 年云南发生 7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很大。根据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天文学家预测 2007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事实上,由于太阳黑子周期延长,太阳黑子谷值在 2008 年 12 月形成,这是 2007 年云南 7 级地震没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表 10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Table10 Sunspot, strong tide and strongearthquakes in Yunnan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 大于 7 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22 1913 1923 1917 第 1 活跃期 1913 峨山 7.0 , 1925 大理凤仪 7.0 1932 1941 1933 1944 1937 第 2 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 7.0 , 1941 勐海 7.0 1950 1959- 1960 1954 1957 1950 勐海 7.0 1968- 1970 1977- 1979 1964 1976 1968 第 3 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 7.7 , 1974 昭通大关 7.1 , 1976 龙陵 7.3 , 1976 龙陵 7.4 1986- 1988 1995- 1997 1986 1996 1989 第 4 活跃期 1988 澜沧 7.6 , 1988 耿马 7.2 , 1995 孟连 7.3 , 1996 丽江 7.0 2005- 2007 2014- 2016 2008 2021 2013 第 5 活跃期 ( 2007 普洱 6.4 , 2008 盈江 5.9 ) 7 级地震空区 2013-2014 ? 注:在文献 表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太阳黑子活动和白赤交角最小值等数据。 地震历史数据表明,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印尼苏门答腊岛在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连续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已经打破百年来的历史记录;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 3 次连续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2 次 9 级以上地震; 1923 和 1952 年勘察加半岛 2 次。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值得关注。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后,日本特大地震也有连续发生的可能。印尼和日本 9 级地震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亚洲东部和南部双向交叉挤压形势已完成,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特大地震的准四年、 18.6 年和 54 年周期值得关注,与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和 18.6 年周期相对应。 深海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 2012 年苏门答腊四次 8.5 级以上强震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 8 级地震海啸,是 2005 年中国 18 年暖冬终结、 2006 年初低温寒流、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 2010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海啸与 2010 年 12 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与 2011-2012 年冬季欧洲和日本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今后 20 年是强震和低温频发时期。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and modelon variation of Earth ’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28 ( 1 ): 58-70.)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6852 次阅读 2008-5-10 11:08 |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1. 加州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 99% 新华网消息:法新社 14 日援引科学家的预测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 99% 。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 2038 年前不发生 6.7 级地震的几率只有 1% 。同一期间,加州发生 7.5 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 46% ,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科学家根据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加州地震几率工作组负责人内德·菲尔德说: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 30 年内,加州的某个地方将发生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地震。 地质学家认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 。 2.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 10 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新华网消息 :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 5 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发明的“ M 8S 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 ( 几年内 ) 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现在,俄地震学家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 3000 公里范围内的 262 个周期中,有 124 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 3.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 10 -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 10 -10 /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图 1 1956-1969 年 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 傅承义, 1976 )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 12 年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4.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对应关系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 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 变为 1 月 16 日 。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至少有一年为最强潮汐或较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 6-8 个周期 ( 见表 1) 。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 1953 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 4 年变化可能延续到 1969 年,在 1973 年减弱, 1977 年消失。 按表 1 的连续 4 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四年中的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 1971 年、 1975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7 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每次出现 4-5 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 3-4 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特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 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强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强震 2006 1 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强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特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强震为 8.5 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 9 级以上地震。 5.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5. 美科学家 : 加州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 99% 。 2008 年 04 月 16 日 14:26:3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4/16/content_7988114.htm 6. 俄新社 :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 10 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2008 年 05 月 02 日 21:06:05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5/02/content_8093102.htm 7.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8.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1 9.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3467.htm 10.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 45( 增刊 ):56-61 11. 杨学祥 .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 自然杂志 . 2002 , 24 ( 2 ) : 87 - 91 12.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等 .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3, 33(1):87-9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4.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附图见: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6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地震活跃期尚处于初期阶段:资料汇编
杨学祥 2013-11-28 06:38
中国地震活跃期尚处于初期阶段:资料汇编 杨学祥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3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统计数据表明, 1900 年以来,中国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1 次,在 1925-1946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1947-1977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1 次,在 1977-1999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0-2030 年 PDO “冷位相”至今尚未发生。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中国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中国强震爆发时期。根据前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循环规律,未来 20 年中国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统计数据表明, 1900 年以来,中国大于等于 7 级的地震共 105 次。在 1900-1924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18 次,在 1925-1946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24 次,在 1947-1976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46 次,在 1977-1999 年 PDO “暖位相”发生 12 次,在 2000-2030 年 PDO “冷位相”已发生 8 次。 1920 年 12 月 16 日 宁夏海原发生 8.5 级大地震,烈度为 12 级,形成特大灾难,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震动全国,矩震级达 9.3 级。持续时间长达 15 分钟,死亡 28.5 万人,宁夏海原、西吉、固原、静宁等极震区内县城全毁,波及破坏区面积 55 万平方千米(见表 3 )。这次地震发生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后期,其前发生 10 次 7 级以上地震,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其后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8 次,平均每年发生 1.6 次,是前者的 3 倍。正因为 8.5 级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后期发生,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总数比较少( 1890-1899 年地震数未加入)。 中国大于等于 7 级的地震在 1947-1976 年 PDO “冷位相”发生 46 次,平均每年发生 1.53 次。 1950 年 8 月 15 日 西藏察隅和墨脱 8.5 级地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期, 1950-1959 年共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9 次,平均每年 1.9 次。可见, 8.5 级地震的发生是导致中国 7 级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目前,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0 年已经过去, 8.5 级地震尚未发生, 8 级以上地震发生 2 次, 7 级以上地震仅仅发生了7 次,平均每年发生 0.70 次,远低于以往的平均水平,地震活跃度不明显,处于地震活跃期的初期阶段。 根据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现状,本次周期的地震强度高于 1890-1924 年,低于 1947-1976 年。中国 8.5 级地震正在积累的过程中,无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期或后期发生,都将带来 10 年左右的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这对中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要注重建筑的防震水平。 自 1890 年以来,拉马德雷冷位相已经发生了 3 次,前两次都发生了中国的 8.5 级以上地震。因此 2011-2030 年之间中国发生 8.5 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 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7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远小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原因如下: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 9 级以上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为中国西藏、库页岛、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导致前 10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 9 级以上地震在日本( 2011 年 3 月 11 日 ),不在前 10 年。 9 级地震位置南移是全球地震发展的新趋势,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华北和东北的挤压增强。 2000-2009 年苏门答腊的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共 3 次,没有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 2012 年 4 月 11 日 苏门答腊又发生 8.6 级地震( 2000-2012 年苏门答腊的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共 4 次: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 2011 年以后中国地震将逐年增强, 2013 年 4 月 20 日 四川雅安 7 级地震就是一个响应。 根据统计规律, 2000-2030 年的中间 10 年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的地震进入高发期,后 10 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5060.html 全球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夹击中国是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原因和标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5178.html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2010-3-3 07:17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6. 杨学祥,杨冬红 . 9 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 2011-12-10 16:42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7.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 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8. 杨学祥。 日本地震和中国地震:日本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对策。 2011-12-13 06:4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876 9. 杨学祥 . 中国特大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关系 . 2011-12-13 10: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948 10. 编辑部 . 20 世纪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目录 . 华夏人文地理 , 2000, (2) : 41.
个人分类: 备忘录|3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特大地震夹击中国: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原因和标志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1-27 19:39
全球特大地震夹击中国: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原因和标志 杨学祥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同时活跃是中国地震活跃的原因和标志。 表 1 190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表(按时间顺序排列) 震级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18 1920-12-16 中国海原 8.5 (后补)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 1960-05-22 智利 9.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7 2010-02-27 智利 8.8 5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后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3140.html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2000-2035 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包括台湾地区),后 10 年东部地区(不包括台湾地区)也有强震多次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 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7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远小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原因如下: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 9 级以上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为中国西藏、库页岛、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导致前 10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北半球发生的 9 级以上地震在日本( 2011 年 3 月 11 日 ),不在前 10 年。 9 级地震位置南移是全球地震发展的新趋势,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华北和东北的挤压增强。 2000-2009 年苏门答腊的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共 3 次,没有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2011 年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 2012 年 4 月 11 日 苏门答腊又发生 8.6 级地震( 2000-2012 年苏门答腊的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地震共 4 次: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形成对中国西南——东北夹击之势, 2011 年以后中国地震将逐年增强, 2013 年 4 月 20 日 四川雅安 7 级地震就是一个响应。 根据统计规律, 2000-2030 年的中间 10 年中国西部和台湾地区的地震进入高发期,后 10 年中国东部地震进入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5060.html 全球 9 级地震和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夹击中国是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原因和标志。
个人分类: 图片|80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气象厅称不排除日还会发生8级地震: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3-10-27 19:41
日本气象厅称不排除日还会发生8级地震 2013年10月27日15:27 中国日报网站 我有话说(259人参与)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26日举行记者会,就今晨发生在福岛县近海的7级地震问题发表意见称,这是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诱发的一次余震,属于海沟外缘型的地震。   气象厅称,海沟外缘型地震由于发生在远离陆地的海地,因此对陆地的影响较小,但是很容易诱发大型海啸。今晨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高度为40厘米。   气象厅地震预知情报课长土井惠治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次地震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海沟外缘型地震规模最大的一次,不排除今后还会发生8级规模的地震。   到日本新闻网发稿止,这一次地震没有给日本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失。 (原标题:专家称日本还有可能发生8级海底地震 - 中文国际) (编辑:SN064) http://news.sina.com.cn/w/2013-10-27/152728544242.shtml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已有 802 次阅读 2012-12-22 02: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地震 统计规律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点评: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得到证实的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热度 1 杨学祥 2013-9-19 20:51
得到证实的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 摘要:我们在 2006 年指出, 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事实上,最新资料表明,从1997年开始全球已经停止变暖,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级地震和海啸之后,我国连续18年暖冬结束,冷冬频繁发生;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7次和6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1977-1999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890-1924年、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3次、3次和1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2012年的北京暴雨和2013年的“南旱北涝”证实了“南旱北涝”对应拉马德雷冷位相。 中国科学缺少创新的原因不在于没有创新,而在于创新被权威和社会舆论忽视。四大发明起源于中国而发展在国外,表明守旧中庸的传统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国科学管理者把发表在SCI的文章当做考核科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忘记了科学理论需要实践检验。 目录 1. 拉马德雷冷位相特大地震频发 2. 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冻害频发 3. 拉马德雷冷位相世界流感大流行频发 4. “南旱北涝”对应拉马德雷冷位相 主要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 2006 ,( 9 ): 20-2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 杨学祥 . 给 全球变暖说 泼点冷水 . 世界环境 . 2007, (2): 60-6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 2010-01-12 来源:文汇报。 12 版:科技文摘。 YANG Donghong, YANG Debin, YANG Xuexiang. Global influenza in cold phase of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Global Geology, 2010,13(2):104-10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地球已进入变冷周期: 8 年前预测得到证实 2012-2-4 13:4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4189.html 1997 年全球已停止变暖:坏天时代与气候变冷对应 . 2013-9-17 21:3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5735.html 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变暖!变冷!谁在忽悠地球? 2013-9-14 13: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4882.html 专家争议南旱北涝:太平洋海温变化与中国旱涝的关系 2013-9-3 15: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2000.html 中国降水格局“北涝南旱”趋势渐显:加强舆论和新闻监督 2013-8-16 10: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271.html 我国北涝南旱或成未来趋势: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之争 2013-8-9 15:0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5483.html 相关文章: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修改稿) 作 者: 杨学祥,杨冬红   上传日期:2006-12-18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摘 要: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关键词:拉尼娜,低温,太平洋十年涛动,强震,禽流感,台风,厄尔尼诺 20 世纪最强烈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海啸和2005年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1861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1998年是最热的一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2006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 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 ?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 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 地震灾害 “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 ,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周期为18.6年)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另外,地震活动存在11年的准周期。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年 。潮汐也有11和22年周期变化。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和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 。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 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 。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1969、1972和1976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 。 4 . 禽流感 1889-1890 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其前期的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 。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和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 。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灭活该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和2018年 。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999 年,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3-6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都将使极地气流减弱,从而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象。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2004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8.5,他们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一个能源动力机制上的预测 。 2003 年,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温的冷年。从1951年到2003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 。 2004 年10月14日极区日食使厄尔尼诺系数由5.5变为8.5,是2004年厄尔尼诺最终形成的原因,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发生在这次日食之后。我们已经证明,强潮汐可均衡混合中太平洋高温海水与东太平洋低温海水,2004年11月-2005年3月强潮汐将使厄尔尼诺达到高潮。因此,到2005年3月,东太平洋将保持增暖的势头 。观测表明,2004年9月开始的弱暖水过程在2005年2月结束。 反之,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的日食可诱发拉尼娜事件。2005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2,与1998年相同,可诱发一次拉尼娜事件。2005年4月8日的低纬日食使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2005年5月-9月的强潮汐使变冷的海水变得更冷,加速拉尼娜的发生,2005年10月3日的低纬日食使拉尼娜最终形成。这是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在2005年5月以前结束的根据 。观测表明,2005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表现出明显的冷位相特征。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从1951年以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达到-2的年份共有14个,其中9个发生了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为0.64。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有累计特征,没有发生拉尼娜的负值,一定累计到下一次负值,强化下一次的拉尼娜事件。如,1954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累计值为-4(1951-1952年累计值为-3),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中间间隔1953年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单凭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值-1是不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所以,没有连续两次不发生拉尼娜事件的负值出现。这就是能流不灭定理,即一种能量在没发生作用前是不会消失的。200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3,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2005年为-2,累计值为-5 。这是我们预测2005年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 。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模式将受到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这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出现可公度性规律的物理原因,即在周期性的规律中,因其他因素干扰而使某些个别时段该出现的事件没有出现,形成间断性的周期。海温指数的小波变换结果表明 ,在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周期振荡以及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周期振荡所表现出的强弱程度互不相同;具有不同位相的各种周期振荡相互作用时不可能出现很强的厄尔尼诺;强度极强的厄尔尼诺只有在几乎所有周期的震荡都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时才会发生。1982-1983年的主要周期振荡为3-5年,而且在所有周期上均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也表现在所有周期上均为正位相的特点,不同周期的振荡同位相叠加,从而形成了两次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周期叠减法的数据模拟,5年和11年周期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最大的可间断型主周期,受干扰较轻;1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周期有很好的历史对应数据,但易受干扰;2年、3年、4年和19年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较小的可间断型周期,受干扰较重。1997-1998年几乎具有所有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因子的周期特征,所以形成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在所有7个因素的周期中出现了6个(2、3、4、5、11、18年周期),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90%。 6.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1500px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美国气象部门1月3日警告说,2006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爱德华•阿兰•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由于2006年是海温暖年,拉尼娜现象受到抑制,9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而拉尼娜事件将延后到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1500px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 ,2006年或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2007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 ! 参考文献 1 .施平。异常寒冬引起科学家关注 冰川时代可能再临。中国网。时间:2006 年2 月5 日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11666.htm 2 .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3 .杨冬红, 杨学祥. 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 .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地球物理2005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4 .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83, 186-188, 404. 5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6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7. 7. 奇云. 2005飓风将频频“造访 ”美国. 大众科技报 . 2005年09月08日. http://www.cpst.net.cn/dzkjb/2005/0908/4-1.htm 8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9 .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3): 79-86. 10 .杨学祥。给中国传统科学留下一片蓝天。2005-11-1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97 11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1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3 .林玎, 杨学祥, 杨冬红.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 . 海洋预报. 2005, 22(3): 5-10 14 .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等.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 .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8, 17 (3): 21~25. 1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SCI检索文章。 16 .新华/路透。今年春夏将再现“拉尼娜”。 来源: 北京青年报 (06/02/04 02:36) http://world.ynet.com/view.jsp?oid=7578495 17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983.htm 详细论述待续。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6564 次阅读|1 个评论
俄四分之一领土或面临7级地震威胁:还有美国和日本
热度 1 杨学祥 2013-6-26 05:20
俄四分之一领土或面临7级地震威胁:还有美国和日本 杨学祥 据俄新社6月25日消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表示,四分之一以上的俄罗斯领土位于可能发生7级或以上震级的地震区。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6/25/content_20757371.htm 我在2008年6月指出,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发生8.6级地震,2013年俄罗斯近海发生8.2级地震,都在地震路线图上。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另外,9.0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中国内陆却可能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4121.html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9679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相关报道: 俄官方预测四分之一领土或面临7级地震威胁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6-25  发表评论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胥文琦】据俄新社6月25日消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表示,四分之一以上的俄罗斯领土位于可能发生7级或以上震级的地震区。   俄紧急情况部发布的文件中写道,“地震的危险性是对居民的最大威胁,因为人口2000多万、面积超过25%的俄罗斯领土可能遭遇七级或以上震级强烈地震”。   俄紧急情况部预测2013年在萨哈林、千岛群岛、堪察加南部和堪察加海峡地区发生强烈地震(7.5级以上)的风险增加。据该部消息,2013年不排除可能发生5.5级至6.5级地震的还有斯塔夫罗波尔、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印古什、车臣和达吉斯坦。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6/25/content_20757371.htm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已有 9964 次阅读 2008-6-1 10:00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按循序,下一次强震可能就是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14(4):29-37. 2. 杨学祥.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7(5): 22-29. 3.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1992,(4):204-408 4. 杨学祥. 汶川地震中的地壳均衡运动. 发表于2008-6-1 7:41:1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启示录:谁将“沉没”? 已有 649 次阅读 2011-3-19 12:34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博客新闻|关键词:地震 周期 空区 地壳均衡 拉马德雷 推荐到群组 启示录:谁将“沉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 23:1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10米高巨浪,呼啸而至。黑色的海水瞬间吞噬成千上万来不及躲避的生命,大片农田瞬间化为乌有,沿海城镇成为一片废墟。    8217微西弗/时,辐射肆虐。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惊慌逃离,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在威胁着周边生物的安全。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11.89,0.10,0.85%)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晃动不止,建筑物倾倒,道路惊现裂缝。日本遭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仅是地震,更让全球为之紧张的还有地震所带来的海啸与核电厂爆炸。一时间,好莱坞大片《2012》中的灾难场景恍若在现实上演。    2012真的要来了吗?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详细解读了我们的地球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预测:   下一个强震区是哪里?    《华夏时报》: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在你看来未来哪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杨学祥: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我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华夏时报》:预测出上述地区可能会发生强震的根据是什么?    杨学祥:首先,根据地震空区理论,3月11日发生的这次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没有9.0级地震的空白。这样的话,近百年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9.0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所以说,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0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其次,我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指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或许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按循序,下一次强震可能就是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另外,9.0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中国内陆却可能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华夏时报》:中国内陆可能存在发生8.5级地震?为什么会这么讲?    杨学祥:先举个例子来说,1947-1976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30年里,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进入了暖位相时期,7级以上地震我国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也就是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暖位相时期的3倍以上。    2000年开始,大概到2035年,世界再次进入到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同样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比如,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一般的冷位相时期(编者注:约30年),值得关注的一个历史统计特征是,这大约30年的时间里,除中国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最后10年,东部地区也会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就发生上一次冷位相时期(1947-1976年)的后10年。所以,现在,应适当加强对中国内陆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华夏时报》:这样来说的话,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    杨学祥:能否预测地震,科学界分为两派:主流派认为地震不能预测,非主流派认为可以预测。问题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做到100%的正确,而地震预测关系重大,没有100%的准确率,没人敢承担责任。地震预报有成功的先例,也有误报和漏报的教训。实际上,包括唐山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中长期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问题在临震预报还不够准确和及时。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释疑:9.0级,   “等待”150年的释放    《华夏时报》:9.0级地震,对日本以及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杨学祥:日本历史上曾记载数次大地震,例如,1854年发生的约为里氏8.4级“安政东海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在此之前,日本未有发生9.0级地震的记录。    对于全球而言,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为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排在第二位,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1级大地震排在第三位,俄罗斯堪察加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和此次日本大地震都为里氏9.0级,并列第4位。    《华夏时报》:此次日本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杨学祥:日本“等待”这次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过去了150多年。日本列岛是一个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其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附近。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每年以大约7-9cm的速度向亚欧板块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聚集的能量会以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形式进行释放。此次特大地震就是日本东北附近的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西强烈推挤欧亚板块,形成日本海沟及其向西倾斜的俯冲带,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应力积累,俯冲带内的岩石在超过其抵抗强度的应力下瞬时间彻底崩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地震也就这样发生了。    还有一点,1952年、1960年、1964年3场9.0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堪察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这些地区都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而同样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虽然它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却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0级地震发生在日本算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4121.html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已有 388 次阅读 2013-6-5 14: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环太平洋 俄罗斯 日本 美国 特大地震 推荐到群组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杨学祥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2013年5月30日报道,日本学者正在等待一场大地震。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了地震预警信息,不仅是为日本居民,还有对作为邻居的俄罗斯的提醒。日本学者认为,未来几十年俄罗斯有可能遭遇不弱于日本福岛地震的灾难。 http://news.163.com/13/0530/21/905DDFPO00014JB6.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9679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19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热度 1 杨学祥 2013-6-5 14:46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杨学祥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2013年5月30日报道,日本学者正在等待一场大地震。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了地震预警信息,不仅是为日本居民,还有对作为邻居的俄罗斯的提醒。日本学者认为,未来几十年俄罗斯有可能遭遇不弱于日本福岛地震的灾难。 http://news.163.com/13/0530/21/905DDFPO00014JB6.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相关报道: 日本学者预测环太平洋地震频发 俄罗斯需警惕 2013-05-30 21:11:30 来源: 中国网 有0人参与分享到 中国网5月30日讯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30日报道,日本学者正在等待一场大地震。 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了地震预警信息,不仅是为日本居民,还有对作为邻居的俄罗斯的提醒。日本学者认为,未来几十年俄罗斯有可能遭遇不弱于日本福岛地震的灾难。 根据日本政府研究小组的统计资料,环太平洋地区地震带给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学者在报告中指出,大部分地区可能遭受地震侵袭。专家预测,一旦发生大地震,救援物资将很难到达,因此,这些有可能受地震侵袭的沿海住户应该储备至少一个星期的水和食物。与此同时,日本学者预测了近几十年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最近10年发生超过8级地震的可能性是20%,最近20年发生的可能性是40-50%,最近30年达60-70%。 然而,俄罗斯地震学家认为,如果在报告上没有任何一个学者的签名,那么这份报告就既不是参考也不是通知。对濒海边疆区的居民来说,甚至是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居民来说,不需要提前恐慌。但是,在地震发生时知道如何正确自救是十分必要的,日本是很好的榜样:在2011年大地震之后日本对居民进行培训,随时做好防御地震的准备。但是现在还不必急于转移俄罗斯远东地区近海岸的居民。 当然,日本的自然灾害可能波及到俄罗斯地区,因为板块运动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国家。在福岛灾难后,远东地区的学者重新审视了俄罗斯在这一地区面临的潜在威胁。过去一般认为濒海地区6级以上的地震都不可能,现在已经在研究8级地震灾难的可能性。 (原标题:日本学者预测环太平洋地震频发 俄罗斯需警惕)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NN124 http://news.163.com/13/0530/21/905DDFPO00014JB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地震异常:超常的高温、干旱、龙卷风
热度 1 杨学祥 2013-6-4 07:02
美国的地震异常:超常的高温、干旱、龙卷风 杨学祥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对唐山地震提前提出了告急,成功预测了 1990 年代以来的若干次地震。旱震理论描述: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 在高温岩浆洞的底部,流动的岩浆容易再次形成岩浆旋泉,这时形成的岩浆旋泉阻力小、威力大,它能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因此干旱后容易发生地震。 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根据热红外气温监测,地震前一段时期,四川震区的气温比常年高出了 9 ℃”,高建国说,地震蕴育是一个很长的时期,积聚了巨大的能量,是否正是在这样一个地下热量释放的过程中,地表温度的偏高吸引了台风的到来呢?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耿庆国也提出,有研究表明,大地震发生前,由于积累的巨大能量,可能改变台风的走向,引导台风推进。例如唐山地震前,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一次台风,一直北上至华北。而汶川 8 级地震前,强大飓风也有可能是受到 8 级地震的引导,而转向登陆缅甸。 http://www.ahnw.gov.cn/other/2009323/Content.asp?ContentGUID={B56A3E8C-0483-4031-8CC5-F5F0860C1A8F} 科学家研究发现飓风或可引发地震。这项新研究并非分析飓风与地震活动之间潜在联系的首个工作。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的地震学家 Shimon Wdowinski 表示,他曾发现在袭击中国台湾的极其潮湿的热带气旋与 3 年后发生的大地震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相关性。 Wdowinski 认为,这样一场风暴余波中的滑坡残骸的侵蚀引发了断层载荷的一次改变,并最终形成了一场地震。这些研究工作尚未发表。但 2009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另一项由美国和中国台湾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已经找到了慢地震——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中发生的地震——与中国台湾热带气旋之间的一种类似联系。 http://discovery.163.com/13/0422/10/8T2DOIRN000125LI.html 从 2011 年开始,美国相继经历了干旱、高温、强龙卷风和暴雨的袭击,这是灾害链的自然发展过程,形成典型的强震异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关报道: 美俄克拉荷马州再遭龙卷风 死亡人数升至 14 人 2013-06-02 16:36:11 人民网 记者: 摄影:我要评论 字号: T|T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晨报、重庆晨网稿件外,本文为网站转载稿件,内容与重庆晨报见报稿件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俄克拉荷马城 5 月 31 日又遭超猛龙卷风袭击 ·绕城经济带高峰论坛 ·五大同心工程有奖征文 ·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第四届重庆读书月活动 · 2011 晨报盛夏生活季 ·生态珍品中秋送礼佳品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 6 月 2 日报道,继 5 月 20 日龙卷风重大灾害后, 31 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府俄克拉荷马城再次遭到超强龙卷风袭击,伴随而来的还有暴雨、洪水和冰雹,截止本文发稿之前,死亡人数至少达到 14 人。   俄克拉荷马法医办公室已公布了 9 名俄州遇难者,并称还有 5 名遇难者未被确认身份。其中包括密苏里州公布的 3 名在洪水中死去的遇难者,以及在洲际公路上被困车中遇难的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   据统计,美国每年平均遭遇 1200 次龙卷风,多发生在中央大平原地区,包括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及得克萨斯州等。 5 月 20 日,破坏力达顶级的龙卷风已在俄城摩尔市夺去 24 条生命,受灾人数达 33000 人。美国国家气象服务局警告,美国已进入飓风多发时节,一个携带破坏性大风和冰雹的风暴系统还将继续威胁美国中部地区,预计将于 2 日下午抵达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 编辑: CBNEWS http://www.cqcb.com/world/2013-06-02/3000816.html 2012年美国暖冬、干旱和地震的对应关系 已有 1807 次阅读 2012-2-22 13:57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美国 地震 干旱 暖冬 推荐到群组 2012年美国暖冬、干旱和地震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13 个州都有震感。 早在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 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 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 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 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现象1: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Paducah)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 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 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2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5热的1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 区(Washington, D.C。)遭遇历来第17热的1月、凤凰城(Phoenix)迎来第3热的1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 (Ann Arbor)则出现第13热的1月。   气象学者约克(Mike York)指出,吉拉多角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华氏39.2度(摄氏4度),比历年平均气 温的华氏32.7度(约摄氏0.4度)高出超过华氏5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现象2:2012年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堪萨斯州以及中部平原的许多区域出现了反常的温暖天 气。上周堪萨斯州的温度远高于60华氏度(约15.5摄氏度)。根据美国气候学家玛丽?克纳普(Mary Knapp)说,在堪萨斯州,全州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5.2华氏度(约1.8摄氏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 水平高7.9华氏度,比1895至2011年平均气温高6.2华氏度。1月12日从而成为1895年以来1月份最热的一天 。   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 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日前,局部大雨横扫德克萨斯州北部、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使干旱状 况得到轻微缓解。但在1月31日以来的一周里,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了最高级别的特殊旱情,其覆 盖区域从25.27%升至27.36%。德克萨斯州今年很可能会创下高温和缺水的双高记录。   根据德克萨斯州及国家气候专家的研究,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10月31日的一年是该州历史上最干 旱的时期,而该州的6到8月这三个月和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州的记录相比都是最热的。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旱情由前一周的41.23%升至57.33%,为中度干旱。而异常干燥 状态从该州80.88%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至88.91%的地区。内华达州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从前一周的64.59% 升至81.16%。此外,新墨西哥州处于例外和极端干旱水平的地区由23.37%上升至24.74%。(贺娇) http://www.epciu.com/Html/1202/18/B11D89A4F34CEFB7.html 现象3: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 美国13个州都有震感。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消息说,这次地震于当地时间21日凌晨3时58分发生,震中位于密苏里州斯科特 (Sikeston)东-东南部9英里处,震源深度3.1英里(约合4.9公里)。   美国13个州对该次地震有震感,远至距离震中800英里(约合1 287公里)的北加利福尼亚州。有震感的 州份包括伊利诺斯州、北卡罗来纳州、宾夕法尼亚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等。  距离震中5英里(8公 里)远的一名居民表示,地震发生时家中物品纷纷从架子上、墙壁上掉落。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22/114423973404.shtml 2006年美国干旱 2011年8月23日美国干旱 美国地图 相关新闻: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2012-2-20 15:18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历史同期对比:1964年美国创纪录暖冬和特大地震 2012-2-21 05:15 历史同期对比:1964年美国创纪录暖冬和特大地震 杨学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302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68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0198 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与欧洲严寒相反的构造背景 2012-2-20 06:58 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与欧洲严寒相反的构造背景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022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3-2018年特大地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3-6-4 05:28
2013-2018年特大地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9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相关报道: 日本首都圈地震发生频度居高不下 大地震概率提高 2013年06月03日 0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0) 14   中新网6月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据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远田晋次等专家分析,在预测会发生“首都直下型地震”的地区,去年年底里氏3级及以上地震的发生频度仍然高于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之前。首都直下型地震是指震源位于东京都或神奈川县等首都圈的地震。   据称,东日本大地震后地震频度上升是在预料之内,但是频度恢复的速度很慢,导致将来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也随之提高。远田认为今后数年地震频度将继续居高,提醒“可能会发生普通地震所想象不到的现象”。   东日本大地震前首都圈的地震频度为1周1次左右(平均每天0.15次),2012年12月时仍为2~3天1次左右(平均每天0.43次),约是震前的3倍。按照基于以往数据建立的模式计算,地震频度原本应更快减少,2~4年恢复至大地震前的水平。   据远田介绍,可能由于关东地区的正下方多重岩板重叠,结构复杂,因而较易受大地震影响。   由于将来的地震发生概率是基于最近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而计算的,3级以上地震频繁发生会导致7级地震发生概率的上升。目前计算出的以东京和千叶为中心的地区今后5年内发生7级地震的概率约为17%。约是东日本大地震前的2.5倍。 标签:日本 地震 频度 概率 大地震 【编辑:李雨昕】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6-03/4883766.shtml 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地震强度的转移 已有 179 次阅读 2013-6-3 16:4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强度转移 拉马德雷 地震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地震强度的转移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2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表1 全球190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后续地震: 17.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从地震强度的角度来分析,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美洲西北的厄瓜多尔;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美洲西南的智利;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亚的印尼苏门答腊和东北亚的日本。其中,日本在此前没有发生过8.5级以上地震。 台湾和菲律宾在印尼和日本之间,此前也未发生过8.5级以上地震,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同时强烈活动的条件下,比照日本的地震强度增强趋势,不能排除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北美洲的地震强度提升相比之下有更大的可能。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地震强度的转移
热度 1 杨学祥 2013-6-3 16:44
特大地震的统计特征:地震强度的转移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3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12 年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表 1 全球 190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后续地震: 17.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6 级地震 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发生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从地震强度的角度来分析,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美洲西北的厄瓜多尔;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美洲西南的智利;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最强地震发生在南亚的印尼苏门答腊和东北亚的日本。其中,日本在此前没有发生过 8.5 级以上地震。 台湾和菲律宾在印尼和日本之间,此前也未发生过 8.5 级以上地震,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同时强烈活动的条件下,比照日本的地震强度增强趋势,不能排除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北美洲的地震强度提升相比之下有更大的可能。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9级特大地震皆发生在沿海地区地震带:日本的地震危机
热度 1 杨学祥 2013-5-29 18:33
9级特大地震皆发生在沿海地区地震带:日本的地震危机 杨学祥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的一个专家委员会28日就南海沟大地震问题,向日本防灾大臣土屋圭司递交了一份最终报告。报告称,南海海沟9.1级最大级别的地震在未来30年内发生的可能性达到60-70%。但是,具体何时会发生的预测十分困难。中央防灾会议称,如果上诉地震带发生地震的话,“南海海沟大地震”的最大震级将会达到9.1级,波及日本列岛的大部分沿太平洋海域地区,预计将会造成32万人遇难,经济损失将会达到220万亿日元(约14万亿元人民币)。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5-28/4866727.shtml 表1 全球1890-2011年9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2 1960-03-22 智利 9.5 3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4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5 2011-03-11 日本 8.9-9.0 从表1中可以看到,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沿海岛屿。日本政府的积极防御值得关注。 事实上, 早在2005年美国科学家就预测日本列岛可能会沉入马里亚那海沟! 2005年1月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平均深度8000米,距离日本列岛最近处不过200公里),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这次大地震后,科学家观测到海沟又进一步加快了东扩的步伐!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如果遇到一两次印尼一样的海底地震的话,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岛以外,日本列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05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 BRUCE ALBERTS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720/591633.shtml http://biology.zsu.edu.cn/bio/bbs/printpage.asp?BoardID=13ID=180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365556.html 点评: 美国和日本都面临强震灾害的挑战,是等待救援,还是向外扩张,要牢记历史的教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661.html 相关报道: 日本欲建新预警体制 防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 2013年05月28日 22: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 1 南海海沟地震带由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海域地震区域连绵构成,预测震级都在8级以上。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的一个专家委员会28日就南海沟大地震问题,向日本防灾大臣土屋圭司递交了一份最终报告。报告称,南海海沟9.1级最大级别的地震在未来30年内发生的可能性达到60-70%。但是,具体何时会发生的预测十分困难。   中央防灾会议称,如果上诉地震带发生地震的话,“南海海沟大地震”的最大震级将会达到9.1级,波及日本列岛的大部分沿太平洋海域地区,预计将会造成32万人遇难,经济损失将会达到220万亿日元(约14万亿元人民币)。   当天递交的最终报告书称,虽然对于这一次地震的发生已经展开了严密的监视,但是要确切预测出这一次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目前依然十分困难。因此建议日本政府加大对预测体制的投入,提高南海海沟大地震的预测预警能力。   日本防灾大臣土屋圭司在记者会见中说,南海海沟大地震发生的话,日本将会遭遇“国难”,因此必须举全国之力来做好防灾和预警工作,建设新的防灾体制。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5-28/4866727.shtml 日本内阁府汇总“南海海槽大地震”对策报告 2013年05月29日 14:23: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府的工作组28日汇总了南海海槽(日本中西部沿海)大地震对策最终报告,指出目前难以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测。报告预测震后一周转移安置人数将达950万,要求采用“分流”机制,将流离失所的灾民及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优先安排入住临时安置点,同时敦促受灾较轻的灾民返家。报告强调灾后重建进度缓慢关乎到“国家存亡”,要求制定防灾预案,并指出居民家中应储备足够维持一周以上的水和食品。   报告还建议对政府机关、学校和医院中遭海啸袭击危险较高的设施有计划地进行转移。内阁府将在2013年度内汇总防灾及灾后重建基本计划(地震对策大纲)和设定减灾数值目标的事前防灾战略。   根据去年8月内阁府的预测,一旦南海海槽沿岸发生与东日本大地震相同的里氏9级大地震,最多将造成32.3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可能高达22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约是东日本大地震的13倍。   报告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62.3万人受伤,约31.1万人无法自行逃离受灾建筑,届时直升机等将无法满足伤员的转移需求,需在灾区搭建“户外医院”。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29/c_115954576.htm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已有 266 次阅读 2013-5-25 13: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中国 推荐到群组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杨学祥 对于东海至西太平洋的南海海沟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4日公布了对其规模和概率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结果显示,发生里氏8级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今后10年以内为20%,今后20年以内为40%至50%,今后30年以内为60%至70%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5/25/010996346.s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 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补 1920-12-16 中国海原 8.5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3/04/27/010331123_01.shtml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8E%9F%E5%A4%A7%E5%9C%B0%E9%9C%87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根据表1,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0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海域50年内大地震几率超90%:特大地震活跃期正在被证实
热度 2 杨学祥 2013-5-26 14:18
日本海域50年内大地震几率超90%:特大地震活跃期正在被证实 杨学祥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说,从骏河湾到九州地区的日本南海海沟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极高,今后50年内发生里氏8至9级地震的可能性超过90%,10年内发生的概率为20%。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2006年和2008年相继指出,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2010、2011、2012年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013-2018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日本的地震预报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 ~ 96 。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 ~ 1027 。 3.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 ~43。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专家预测未来 20 年全球将有多次巨大地震。来源: 21CN 综合 | 2013-04-24 10:24:12 http://news.21cn.com/culture/wenshijujiao/a/2013/0424/10/21246929.shtml 6.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相关报道: 日媒:日本海域50年内大地震几率超90% 2013年05月26日 13:21:38 来源: 新华网 据外媒报道,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公布说,从骏河湾到九州地区的日本南海海沟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极高,今后50年内发生里氏8至9级地震的可能性超过90%,10年内发生的概率为20%。 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25日报道,该调查委员会2001年首次公布了这一概率,此后又对东海、东南海和南海的三个领域分别进行了预测,但并未测到东日本大地震。出于反省,该委员会对预测方法进行了调整。 新的计算结果显示,今后50年内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30年内为60%至70%,40年内为80%。 不过,调查委员会认为:“至少在过去数千年内尚未发生过,因此难以作出评估。与每隔一二百年发生的大地震相比,发生9.1级特大地震的概率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参考消息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www.cankaoxiaoxi.com {责任编辑: 冯灵逸 } http://news.xinhuanet.com/cankao/2013-05/26/c_132409124.htm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已有 197 次阅读 2013-5-25 13: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中国 推荐到群组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杨学祥 对于东海至西太平洋的南海海沟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4日公布了对其规模和概率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结果显示,发生里氏8级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今后10年以内为20%,今后20年以内为40%至50%,今后30年以内为60%至70%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5/25/010996346.s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补 1920-12-16 中国海原 8.5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3/04/27/010331123_01.shtml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8E%9F%E5%A4%A7%E5%9C%B0%E9%9C%87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根据表1,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9335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53 次阅读|5 个评论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热度 1 杨学祥 2013-5-25 13:30
30年内日本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日俄美三大危险区 杨学祥 对于东海至西太平洋的南海海沟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4日公布了对其规模和概率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结果显示,发生里氏8级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今后10年以内为20%,今后20年以内为40%至50%,今后30年以内为60%至70%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5/25/010996346.s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补 1920-12-16 中国海原 8.5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3/04/27/010331123_01.shtml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8E%9F%E5%A4%A7%E5%9C%B0%E9%9C%87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 无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根据表1,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 相关报道: 调查预测30年内日本海域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 http://www.enorth.com.cn   2013-05-25 09:16   内容提要: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为汲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对于东海至西太平洋的南海海沟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4日公布了对其规模和概率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为汲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对于东海至西太平洋的南海海沟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24日公布了对其规模和概率进行修改后的结果。   结果显示,发生里氏8级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今后10年以内为20%,今后20年以内为40%至50%,今后30年以内为60%至70%。   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本藏义守说:“此次的结果显示,紧迫性越发增强了。希望有关方面今后切实作好防范地震和海啸的工作,致力于防灾和减灾。” (原标题:调查预测30年内日本海域发生9级地震概率超60%)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5/25/010996346.shtml 日本政府预测近海海沟地震将致32万人丧生: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已有 858 次阅读 2012-8-30 10: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 海岛 日本 推荐到群组 日本政府预测近海海沟地震将致32万人丧生 2012年08月29日23:39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东京8月29日电 (记者 刘军国)据共同报道,日本内阁府29日公布的预测结果显示,如果横亘东海地区近海和四国近海的南海海沟发生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关东以西30都府县32.3万人丧生。   据悉,上述预测以冬季深夜发生最大级地震并引发骏河湾至纪伊半岛海域的大海啸为假想,遇难者中约7成死于海啸。2003年的预测结果为2.47万人遇难。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遇难及失踪人数约为1.9万相比,此次预测结果显得尤为惊人。   为应对最严重情况的发生,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特别法案。防灾担当相中川正春在记者会上表示:“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政府将尽全力防止出现遇难者。”   汲取东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此次预测将震源区域扩大了1倍,地震规模升至里氏9级。根据预测,静冈县的遇难者数量将高达10.9万,居各都府县之首。此外,全国还将有62.3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仅有2成居民得以疏散是预测的前提。如果全部居民在20分钟内开始疏散,海啸遇难者数量将会减半。 http://news.sina.com.cn/w/2012-08-29/233925064438.shtml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特大地震集中在前17年。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 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63 次阅读|1 个评论
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地震:北美强震风险增大
热度 1 杨学祥 2013-5-24 16:01
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地震:北美强震风险增大 杨学祥 我在5月21日指出,拉尼娜正在形成使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智利、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日本、中国的黄海和台湾海域在5月18-21日先后发生5-6级地震,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和美国阿拉斯加巴甫洛夫火山在此前相继喷发,这是构造活动高潮的前兆信号。 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拉尼娜转换期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导致海洋地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引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 我在3月30日指出,2013年5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8.2级地震,5月强震高潮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107.html 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的地震没有达到8.5级,不能排除其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美国干旱高温等的明显前兆,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8.2级地震后,北美强震风险增大。根据地震路线图(见表1),2004年以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北美是8.5级以上地震的空区,有很高的发生概率。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8 2013-201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或北美 8.5-9.5?? 相关报道: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12-2-20 1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地震 暖冬 干旱 推荐到群组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干旱异常和暖冬异常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Paducah)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 Girardeau)2012年2月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在吉拉多角的一座公园,许多孩童穿着短袖玩耍打闹、家人沿着湖畔散步、没穿外套的幼童笑着追逐一只不理人的狗。典型的春天美景,只不过现在才2月。   2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5热的1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遭遇历来第17热的1月、凤凰城(Phoenix)迎来第3热的1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Ann Arbor)则出现第13热的1月。   气象学者约克(Mike York)指出,吉拉多角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华氏39.2度(摄氏4度),比历年平均气温的华氏32.7度(约摄氏0.4度)高出超过华氏5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2011年中新社华盛顿8月5日电 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10月底。如果“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2012年。 几乎席卷全美的38摄氏度以上高温热浪到5日已经持续34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8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的旱象造成当地电力和水短缺,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指出,这种反常天气是由2010年的“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即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水温比正常偏低,从而引发今年的严重干旱。“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使降水减少1成。干旱最严重的得克萨斯州,从今年1月以来的降水只有往年的4成,官方有可能宣布这是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美国气象频道的估计,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48个州的32%土地,严重干旱覆盖了48个州的11%土地。从4、5月份的山火蔓延300万英亩,到农牧业生产初步估算遭受60亿到80亿美元的损失,干旱已经给美国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许多河湖干涸,下一步一些地区还将面临缺水问题。气象专家盼望飓风季能给美国中南部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象。 气象专家说,热浪与干旱互相作用,使得高温不退,降水困难。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美国中南部多个州的干旱到今年10月底之前都会持续,甚至加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观察,刚结束两个多月的“拉尼娜”现象有可能再次生成,如果“拉尼娜”卷土重来,则美国中南部的干旱天气将持续到2012年。 http://news.163.com/11/0806/06/7AOMHJTK00014JB6.html   2012年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堪萨斯州以及中部平原的许多区域出现了反常的温暖天气。上周堪萨斯州的温度远高于60华氏度(约15.5摄氏度)。根据美国气候学家玛丽?克纳普(Mary Knapp)说,在堪萨斯州,全州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5.2华氏度(约1.8摄氏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水平高7.9华氏度,比1895至2011年平均气温高6.2华氏度。1月12日从而成为1895年以来1月份最热的一天。   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日前,局部大雨横扫德克萨斯州北部、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使干旱状况得到轻微缓解。但在1月31日以来的一周里,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了最高级别的特殊旱情,其覆盖区域从25.27%升至27.36%。德克萨斯州今年很可能会创下高温和缺水的双高记录。   根据德克萨斯州及国家气候专家的研究,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10月31日的一年是该州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而该州的6到8月这三个月和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州的记录相比都是最热的。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旱情由前一周的41.23%升至57.33%,为中度干旱。而异常干燥状态从该州80.88%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至88.91%的地区。内华达州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从前一周的64.59%升至81.16%。此外,新墨西哥州处于例外和极端干旱水平的地区由23.37%上升至24.74%。(贺娇) http://www.epciu.com/Html/1202/18/B11D89A4F34CEFB7.html 动物异常频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这个冬天有点不太正常。根据记录,北美大陆1月份的降雪量是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三低值,近几周来的温暖天气让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感到舒适。但是美国大陆的这种异常暖冬天气打乱了动物们的生物钟,让它们的冬眠行为受到影响。美国很多地方都报告有黑熊出现在居民区附近,让出乎意外的居民们大吃一惊。按照正常的年份,这个时候它们应当还在呼呼大睡呢!因此,正如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报中心副主任麦克·哈尔伯特(Mike Halpert)所要问的那样:“这个冬天怎么了?”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8/17526698014.shtml 根据美联社报道,单单在科德角就有177只短喙海豚搁浅在海岸而且有124已经死亡。这个报道接着写到:“在过去12年中每年搁浅在海滩上的海豚平均是37只,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它的五倍。” 根据《The Blaze》报道,在秘鲁奇克拉约海滩上有超过200只海豚搁浅并死亡。与此同时,也发现死去的凤尾鱼。既然这些小鱼是海豚的食物,那么吞食它们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海豚生病,但是死亡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异常气象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虽然它导致了一些其它的次要问题比如病原体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去等待进一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2-02-18/1154361.shtml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012年2月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5次强震)。 1964年3月27日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旱震理论: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对唐山地震提前提出了告急,成功预测了1990年代以来的若干次地震。旱震理论描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 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 在高温岩浆洞的底部,流动的岩浆容易再次形成岩浆旋泉,这时形成的岩浆旋泉阻力小、威力大,它能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因此干旱后容易发生地震。   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0123.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北部发生5.7级地震 或造成较大损失 2013-05-24 13:30:51 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4日11时47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路透社说,5.7级地震并不强烈,但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http://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1000/20130524/178531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14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热度 1 杨学祥 2013-4-17 03:49
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10年 , 2014年 ,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 ,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11/10/3061222_0.shtml 根据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关资料 ???? 2013.04.16 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区7.7级地震 2013.03.27 台湾南投县6.5级地震 2013.0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5.2级地震 2013.03.07 台湾花莲县5.7级地震 2013.03.0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5.5级地震 2013.02.25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5.4级地震 2013.02.1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1级地震 2013.02.09 哥伦比亚7.0级地震 2013.02.08 圣克鲁斯群岛7.2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3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6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5级地震 2013.01.3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5.1级地震 2013.01.23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5.1级地震 2013.01.18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5.4级地震 2013.01.05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7.8级地震 2012.12.11 班达海7.0级地震 2012.12.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1级地震 2012.12.07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7.4级地震 2012.11.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5级地震 2012.11.11 缅甸7.0级地震 2012.11.08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7.3级地震 2012.10.28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7.7级地震 2012.10.01 哥伦比亚7.4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5.6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5.7级地震 2012.09.05 哥斯达黎加7.9级地震 2012.08.31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 2012.08.27 萨尔瓦多附近海域7.2级地震 2012.08.14 鄂霍次克海7.2级地震 2012.08.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6.2级地震 2012.08.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5.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2012年8月11日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连续发生两次6级以上地震,目前已知有306人遇难,3037人受伤,5000人受灾。 http://news.cntv.cn/2012/08/13/ARTI1344863614315875.shtml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 新华网德黑兰2003年12月27日电伊朗官方27日表示,26日发生在伊朗东南部城市巴姆的大地震造成的死伤人数可能高达7万人。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测定,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早晨5时28分,震级为里氏6.3级,震中位于省会克尔曼市东南180公里的巴姆市附近。这次地震后,当地还发生了数次震感明显的余震,最高震级达里氏5.3级。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2/28/content_1250987.htm 凤凰网资讯 评论 滚动新闻 正文 地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 2010年11月10日 11:36光明观察 据中国地震统计数据,2010年前10个月,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8.8级地震一次,超过年平均水平6次,是地震活动异常年。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灾害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 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和1964年的4次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 。 统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孙林海和赵振国在2004年指出,我国温度存在着大约30年左右的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冷周期,20年代到40年代为30年左右的暖周期,50年代到70年代又为30年左右的冷周期,80年代后又转入一个暖周期。近10多年来,我国正处于“暖背景”下,在“暖背景”下,绝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暖冬现象 。赵振国在2003年预言,5-10年后将进入冷周期。我国气温变化和拉马德雷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预言已经被证实。 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预示一轮强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的到来。2010年超常的地震频发,特别是10月25日印尼7.3级地震和海啸,将带来低温冻害的加剧,拉尼娜事件和2007-2010年的太阳黑子超长低值期,增强了气温变冷的强度。 早在2009年3月,凯尔·斯旺森和安纳斯塔西奥斯·托尼斯就指出,在21世纪气温总体上升趋势中,会交替出现阶段性的30年变暖和30年变冷。全球气候在2001年至2002年间就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 。丹·伊斯特布鲁克教授认为,“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是影响全球气候冷暖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冷暖交替的周期,在30年的暖周期后,现在它已经开始变冷了。地球在1945年至1977年的变冷与太平洋上一次的冷周期时间一致 。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2000-2010年气候的自然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1998年依然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4月14日)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 。 关注强震后的低温冻害事件频发 应该重视被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学祥.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国际地震动态. 2005,(12):37-43 2.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8.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9.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0.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1.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 146~158 12. 孙林海, 赵振国. 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气象, 2004, 30(12): 57~60 13. Swanson, K L, Tsonis A A. Has the climate recently shifted? Geophys. Res. Lett., 2009, 36: 6~11 14. Easterbrook, D J. The next 25 years: global warming or global cooling? Geologic and oceanographic evidence for cyclical climatic oscill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stracts with Program, 2001, 33: 253 15. Easterbrook, D J. Correlation of climatic and solar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500 years and predic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from recurring climate cycles.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Oslo, Norway. 2008. 16. Easterbrook, D J. Glacier fluctuation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NY, 2009. 17.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2010年04月14日21:46 新浪嘉宾访谈。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8.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2010年04月14日11:16 人民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11/10/3061222_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频繁的美国地震演习:用旱震理论检验美国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22 14:47
频繁的美国地震演习:用旱震理论检验美国 杨学祥 中新网3月22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洛杉矶市21日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的活动,该演练由洛杉矶市紧急事故办公室组织,大约有300位民众参与了演习。当地官员称,“这次演习不是制造恐怖气氛,吓唬当地民众,而是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2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举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震演习,预计将有逾1300万人参加。早在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暖冬、干旱和地震频发,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徐道一根据这两个周期,预测西半球特大地震将发生在2014年,与我们在2008年的预测完全一致。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最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相关报道: 美国洛杉矶市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300人参与 2013-03-2210:53:21|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王珊|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中新网3月22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洛杉矶市21日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的活动,该演练由洛杉矶市紧急事故办公室组织,大约有300位民众参与了演习。   当地官员称,“这次演习不是制造恐怖气氛,吓唬当地民众,而是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该官员还称,洛杉矶市自从1857年以来,就没有经历过7.8级以上的地震,所以当地民众也应该理解,他们的生活有可能发生改变。   该官员最后称,“如果我们准备的越充分,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越能幸存,重建起来也更快。” http://gb.cri.cn/27824/2013/03/22/6071s4061621.htm 美将举行世界最大规模地震演习:暖冬、干旱和地震的警示 2012-10-1903:33|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博客新闻|关键词:的美国地震德克萨斯州发生里氏当地时间 美将举行世界最大规模地震演习:2012年美国暖冬、干旱和地震的对应关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7日报道,美国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举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震演习,预计将有逾1300万人参加。早在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暖冬、干旱和地震频发,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4091.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1082次阅读2012-2-2015:18|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地震暖冬干旱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已有698次阅读2012-1-411:48|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天文周期美国奥巴马民生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杨学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西部的大地震的预测由来已久,孝文的以下报道值得关注。 2010年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俄勒冈州大学活动构造学与海床测绘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古尔德芬格表示,未来50年内,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高达80%,断裂的结果就是引发一场大地震。相比之下,包括华盛顿州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北部地区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较低,同一时期内的断裂可能性为27%。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学家林健(JianLin,音译)表示,智利地震发生在沿岸地区。1960年发生的9.5级地震——历史上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地震——让这一地区的受压程度提高。类似的构造力将导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发生同样灾难。这一地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正潜入北美板块下方,在达到某一个点后,数百年内被禁锢的压力将导致板块发生滑动。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地震的发生似乎已不可避免。 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和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和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5-2016年。 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196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是9级特大地震频发的时段。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的发生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8.6年周期相关,与拉马德雷冷位相54年周期有关。 徐道一根据这两个周期,预测西半球特大地震将发生在2014年,与我们在2008年的预测完全一致。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最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可能引发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使美国西部成为人间地狱,不再适于人类生存,美国将从移民接受国变为输出国。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谁能拯救美国?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盟在欧债危机面前自顾不暇,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特大地震中损失巨大。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美国最大债权国,只有中国有实力救助美国的特大灾害。从未来全球特大灾害变化趋势而言,奥巴马政府应该与中国和睦相处,在关键时刻获得中国最宝贵的支持,中国也是美国移民的最佳接受国。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特大灾害面前一律平等,建立世界各国的联合救助机制迫在眉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ALBERTS博士在2005年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BRUCEALBERTS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我在2010年9月指出,鉴于日本本土的生存危机,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日本外交的根本出路和长远政策。2010-2018年全球强震频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时日不多,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值得日本三思。 日本在震前不但不接受劝告,与邻友善;反倒以邻为壑,积极备战,结局是自食恶果。美国应该接受日本教训。 我们和徐道一在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后,都预测日本是下一次大地震的首选位置,美国地震预测有待证实。 参考文献 1.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17(1):64-73. 2.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发布时间:2010-3-4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杨学祥,杨冬红.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2011-12-10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杨学祥。与邻为伴:日本在大震后要接受历史教训。2011-4-1106:34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173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540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91 次阅读|2 个评论
郯庐断裂带,未来100年会有特大地震发生吗?
热度 13 qsqhopeiggcas 2013-1-25 23:17
郯庐断裂带,未来100年会有特大地震发生吗?
一、郯庐断裂带简介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条北北东向断裂带,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巨大的左行平移、裂谷作用和横向挤压多期运动过程。新构造期以来,断裂活动的强度减弱,规模缩小。 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 “ 长寿 ” 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 地震活动带 。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三百多年前,即 1668 年 7 月 28 日,山东郯城发生 8.5 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三百多年后的 1969 年 7 月 15 日,渤海中部再次发生 7.4 级地震,紧接着, 1975 年 2 月 4 日,在辽宁海城发生 7.3 级地震。引人注目的是,这三次大地震以及公元前 70 年 6 月 1 日,山东诸城一带的 7.3 级地震和 1957 年 10 月 6 日渤海中部的 7.5 级地震,它们的震中位置都无一例外地落在郯庐断裂带上或其附近。就小地震而言,该带及其附近,亦时有发生。 这就提示了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活动断裂 ,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是郯庐断裂带一次次间歇性活动的结果。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 1400 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 200 公里范围内共发生 M8.5 级地震 1 次, M7.0-7.9 级地震 5 次, M6.0-6.9 级地震 11 次。其中中段(沈阳 - 宿迁段)就发生 8.5 级地震 1 次, M7.0-7.9 级地震 7 次。 北段 (黑龙江肇兴 — 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 30-40度 的主断裂组成,宽 5-20 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 4000-5000 米厚的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 5.8 级地震。 南段 (宿迁 — 广济):依次发育在 扬子断块 与 华北 淮阳 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 (沈阳 — 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 太古代 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沭河谷地构成了 20-40 公里的 “ 两堑夹一垒 ” 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6 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 1668 年 7 月 25 日 8.5 级 莒县 — 郯城地震 , 1888 年 6 月 13 日 渤海湾 7.5 级地震, 1975 年 2 月 4 日海城 7.3 级地震,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 7.4 级地震。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 1990 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1995 年 9 月 20 日山东 苍山 发生 Ms5.2 级地震, 2003 年 6 月山东 青岛 又发生 Ms4.3 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以上资料引自下面两篇参考: 参考 李家灵,晁洪太,崔昭文,赵清玉,郯庐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大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 16 ( 2 ), 121-125.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647.htm 二、郯庐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发生巨震的可能性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北段只发生过 5.8 级地震,南段也未发生过大于 6.0 级地震,但在距郯庐断裂带不远的另一条平行断裂上,安徽境内曾发生过两次 6.25级 ( 1831/1917 年)地震。 对北段而言,假设 5.8 级地震为一锁固体在其膨胀点的标志性事件,则下一次地震的震级约为 6.3 级,从 6.3 级发展到 7.0 级乃至 8 级,没有几百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对南段同样如此。 对一个 8.0 级地震危险区,得发生多次 6.0-7.5 级的地震事件,才有可能发生一个 8.0 级事件(这是我们分析多个强震、大震震例得出的结果)。违反能量守恒原理的事儿,地震们也干不出来。 三、郯庐断裂带中段发生巨震的可能性 此段可划分为三个地震区(图 1 ),这样划分出的地震区符合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 图 1 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海城与京津地区地震区的划分 (绿圈和红圈分别表示研究区内 1970 年以前和 1970 年以后 M ³ 5.0 级的事件,红色线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蓝色线为第四级活动过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情况不清的断裂,绿色线为平原区与盆地区的隐伏断裂,橘红色线为海域断裂,闭合虚线为地震区) 地震区名称: 1-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地震区 ; 2- 邢台地震区; 3- 山东菏泽 - 河南濮阳地震区; 4- 京津唐地震区; 5- 海城地震区 某人看清楚了啊,郯庐断裂带在不在京津唐地震区内? 地震是岩石破裂的结果,小破裂发生小地震,大破裂发生大地震。与室内岩石破裂过程一样,当断层中的锁固体变形到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变形到峰值强度点时,一个更大的地震发生。 1 、海城地震区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 1975 年 2 月 4 日海城 7.3 级地震已有 1956 年的孕育时间了(图 2 ), 是能量长期累积导致的结果 。发生在 1944 年 12 月 19 日 的辽宁丹东 Ms6.75 级地震,是 1975 年 2 月 4 日海城 Ms7.3 级地震对应的锁固段在其膨胀点处的标志性事件, 是引发海城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海城地震是一次主震事件, 1978 年 5 月 18 日余震事件结束,新一轮的孕震周期开始。 在新一轮孕震周期内,辽宁岫岩 1999 年 M L 5.3 级震群和 2000 年 M L 5.4 级震群已使第一锁固段破裂完毕,即第一锁固段以震群方式破裂。 2009 年发生的的 M L 4.6 级震群事件是第二锁固段开始破裂时的事件, 2012 年发生在营口的 4.3 级地震和前天发生在辽阳的 5.1 级地震,只是第二锁固段破裂过程的一些事件,都被俺提前成功判断。 估计海城地震区也就是个 7.3 级的地震危险区。现在虽然第二轮孕震周期开始,但和上一个孕震周期类比,起码也得需要 1000 多年的时间,才能发生 7.3 级乃至更高级别的大震。按保守估计,起码也得需要 100 多年吧。 图 2 海城地震区 19 年 -2010.6.5 之间累积 Benioff 应变与时间关系 (为使图件清晰, 1860 年以前的应变值作为初值。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 3000 年为实际年份) 2 、京津唐地震区 在该地震区内曾先后发生了 1548 与 1597 年渤海两次 Ms7.0 、 1679 年河北三河 Ms8.0 、 1888 年渤海 Ms7.5 、 1969 年渤海湾 Ms7.4 ( 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上 )、 1976 年唐山 Ms7.8 级大地震。由于 1679 年 Ms8.0 级和 1976 年 Ms7.8 级地震间隔时间较远且震级相差不大,可认为这两次地震是在同一个孕震区内的两次独立主震事件。从图 3 知, 1969 年 Ms7.4 事件是唐山 Ms7.8 级地震在其锁固段膨胀点处的标志性事件,依据该事件可准确预测到唐山大地震。 1969 年渤海地震已经被 1976 年唐山地震利用了(属于同一个锁固体在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的事件),它不会再闹事。在我们分析过的震例中,唯一可构成地震周期的是 1679 年河北三河 Ms8.0 级和 1976 年唐山 Ms7.8 级地震(同一地震区不同时间段的主震事件),间隔约 300 年。因此,可推断,在该地震区,发生下一次 7.8 级左右的大震还需约 250 多年的时间。 图 3 京津唐地震区 1730.9.30~2010.6.6 间累积 Benioff 应变与时间关系 (为使图件清晰, 1860 年以前的应变值作为初值。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 3000 年为实际年份) 3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地震区 在该地震区内曾发生过著名的 1668 年 7 月 25 日 Ms8.5 级山东郯城大地震。在 1831 年以后未有 M ³ 6.0 级的地震发生。新一轮的孕震周期在 1931 年 7 月 25 日开始, 1995 年 9 月 20 日曾发生过山东苍山 M L 5.3 级地震。现在该地震区已到达临界状态,预计 2 年内在山东临沂会发生一个 5.5 级左右的地震。若从 5.5 级发展到 8.0 级及以上,没有上千年的能量积累是不可能的。 参考 秦四清,徐锡伟,胡平等 . 孕震断层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机制与地震预测新方法的探索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3(4):1001-1014. 秦四清, 薛雷,王媛媛等 . 对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进一步验证及有关科学问题的讨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 ( 3 ) :749-758. 秦四清,薛雷,黄鑫等 . 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海城与京津地区未来中强地震预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25 ( 5 ), 1539-1549. 秦四清,今天发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的 5.1 级地震,又被俺言中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55770.html 秦四清,今天发生在大连的 3.9 级地震代表神马意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51726.html 秦四清, 密切注意辽宁灯塔附近的小震群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85488 秦四清,发生在辽宁营口附近的 Ms4.3 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33535.html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知,郯庐断裂带在 100 年内不会发生 M s ³ 8.0 级特大地震。 五、补记 下面的文字本来不想写,但不知什么惹了那个 嵇 少丞正教授,疯狂攻击俺,不得不多说几句。 最近看到了 嵇少丞教授写的一篇博文 《 近日辽宁辽阳 - 沈阳地震指示郯庐断裂带东北段在活动?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55980.html ), 在博文的最后说 “ 人们常说李四光先生生前曾预言中国的断裂带上可能要发生 4 个特大地震,迄今已经发生了三个,还有一个尚没有发生,那就是郯庐断裂 , 特别是其东北段和渤海段,已经超期服役很久了,随时有复发的可能与危险,不可掉以轻心。 ” 不知正教授是怎么预测出郯庐断裂会发生特大地震的,科学依据何在? 正教授不是一直在说地震不能预测吗?怎么一夜之间得道成仙会预测特大地震了?还随时有复发的可能与危险,这不是公开造谣惑众吗?让老百姓时时处于恐慌状态吗?如果近期不发生特大地震,是不是要像意大利地震专家一样获刑呢? 正教授不是一直提倡学术讨论吗?俺和他进行学术讨论,他搞人身攻击,这人怎么除了骂街,不会限于学术层面客气地讨论问题吗?素质咋这么低呢? 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敬请不要复制、转载与外传本博文! 相关阅读: 秦四清,做地震知识科普,专家需慎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56066.html 李云,嵇少丞正教授,你怎么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96-656489.html
个人分类: 地震风险|28345 次阅读|41 个评论
俄官方预测2013年远东或发生大地震: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杨学祥 2012-12-12 15:06
点评: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事实上,2010年发生了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此后,俄罗斯和北美发生特大地震的风险增大。最可能的时间为2014粘合2018年。 相关新闻: 俄官方预测2013年远东或发生大地震 时间:2012-12-12 13:40:0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作者:覃博雅 据俄新网消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预测,2013年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堪察加边疆区发生超过7.5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地震可能会引起高达8米以内的海啸。据悉,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反自然灾害中心2013年紧急情况主要风险预测到高风险联邦级紧急情况,库页岛(涅韦尔地震北部起源地),南北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南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叶利佐夫、维柳钦斯克),堪察加湾地区,堪察加海峡(包括白令岛地区)可能会发生7.5级地震。   人民网12月12日讯 据俄新网消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预测,2013年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堪察加边疆区发生超过7.5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地震可能会引起高达8米以内的海啸。   据悉,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反自然灾害中心2013年紧急情况主要风险预测到高风险联邦级紧急情况,库页岛(涅韦尔地震北部起源地),南北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南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叶利佐夫、维柳钦斯克),堪察加湾地区,堪察加海峡(包括白令岛地区)可能会发生7.5级地震。   该中心专家们评估,可能出现的海啸波高度或可达5-8米。据该局掌握资料显示,不排除斯塔夫罗波尔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会发生5.6至6.5级的地震,另外北奥塞梯、印古什、车臣和达吉斯坦也有可能波及。(覃博雅)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world/2012-12-12/content_7748890.html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 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14(4):29-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2011-12-10 16:4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 潮汐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推荐到群组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杨学祥,杨冬红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指出,9级地震继续发生的预测成为热点。9级地震是否可以连续发生?我们应该注重历史的资料和规律。 1. 9级特大地震的发生规律 郭增建等人对9级以上巨形大地震做了很好的总结,它们的时间分布是分段集中的。按照阿部胜征的研究,其集中期为1837-1841年和1868-1877年;按照金森博雄的研究,20世纪的集中其在1952-1964年。地震目录如下: 本段地震具有4年周期 1833年11月24日苏门答腊9级地震; 1837年11月7日智利瓦尔迪维亚9.25级地震; 1841年5月17日勘察加9级地震 本段地震间隔9年 1868年8月13日智利阿利卡9级地震; 1877年5月10日智利伊基克9级地震; 本段地震具有准4年周期 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 2. 9级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地球物理机制 20世纪共有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 图 2 1956-1969年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傅承义,1976) Fig. 2 The average velocity change of earth rotation from 1956 to 1969(after Fu Chengyi,1976) 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和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3年、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月17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见表1)。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的序幕。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 表 1 最强潮汐准四年周期 3. 9级特大地震的预测实践 1952、1957、1960、1964年4次9级大震具有4年准周期 ,发生在1947年进入PDO冷位相时期后的第5年,2004年的9级大震发生在2000年进入PDO冷位相时期后的第4年,3-4年后分别发生了1955和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两组数据再现了PDO冷位相、9级大震和低温事件相互关系的可重复性。 表4 最强潮汐准4年周期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是杨冬红在2009年博士论文中的预测,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强震的准4年周期 。由于智利地震小于9级,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又做了补偿。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地震活跃年,其形成机制为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中,赤道东风和西风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壳跷跷板运动。季风的转换进一步增强海面高差,使中国强震多发生在1月和7月 。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强烈地震,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发生6.8级地震。与此对应的是,1965年5月至1966年3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1974年9月至1976年2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1976年6月至1977年3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中国东部强震与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按照9级特大地震的发生规律,下一次9级地震可能在2014年发生。 4. 结论 根据历史资料,9级特大地震没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最小间隔为4年,并具有准4年的可间断的周期,或称为分段周期。 潮汐准4年周期是特大地震准4年周期产生的主导因素,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也有贡献。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 ,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2014年、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最强潮汐将发生在2014年和2018年的1月2日。 综合因素表明, 2014和2018年是下两次9级地震最可能的发生年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111~114,146~158。 2. 傅承义。地球十讲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55~57。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5.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6.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7.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1999,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42(6): 732-73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007.html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大地震蓄势待发: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在均衡调整
杨学祥 2012-4-3 07:30
特大地震蓄势待发: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在均衡调整
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在均衡调整:特大地震蓄势待发 杨学祥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首相野田佳彦 2 日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可能造成大规模灾害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指出, “ 即使明天发生也不足为奇,情况非常紧迫 ” ,表示将加紧强化预防措施。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的研究结果认为,未来 30 年内南关东地区发生首都直下型等里氏 7 级地震的概率约为 70% 。野田强调: “ 鉴于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需要制定出能够承受远超此前预想的巨大地震的防灾措施。 ”   另据报道,日本内阁府的地震专家研讨会 3 月 31 日 公布了日本南海海沟发生最大级别地震时的海啸预测高度。预测说,如果发生里氏 9 级地震,某些地区遇到的海啸高度最高可达 34.4 米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7567567.html 大震将临的形势确实很严峻,环太平洋地震带频繁的地震调整已经给出了确切的大震信息:东西南北 6 级以上地震频繁发生: 表 1 2012 年 3 月以来 6 级以上地震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 (M)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太平洋 地图 2012-04-03 01:36:45 6.1 16.5 -98.3 10 墨西哥 东北 地图 2012-03-27 19:00:43 6.0 39.8 142.2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西北 地图 2012-03-26 06:37:07 7.1 -35.1 -71.9 30 智利中部 东南 地图 2012-03-22 06:15:04 6.6 -6.2 146.0 100 巴布亚新几内亚 西南 地图 2012-03-21 02:02:49 7.6 16.7 -98.2 20 墨西哥 东北 地图 2012-03-21 01:56:23 6.0 -3.8 140.2 70 印度尼西亚 西南 地图 2012-03-15 05:13:09 6.3 -5.6 151.0 30 新不列颠地区 西南 地图 2012-03-14 18:49:24 6.0 40.8 144.8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西北 地图 2012-03-14 17:08:35 6.9 40.9 144.9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西北 地图 2012-03-09 15:09:54 6.9 -19.1 169.6 30 瓦努阿图 西南 地图 2012-03-09 06:50:09 6.0 39.4 81.3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 地图 2012-03-05 15:46:07 6.2 -28.3 -63.3 550 阿根廷 东南 地图 2012-03-03 20:19:56 6.9 -22.1 170.3 20 洛亚蒂群岛地区 西南 http://www.ceic.ac.cn/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2012-2-5 13:49 2012 年 3 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2 月, 2012 年 8 月 -9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 3 天,为弱潮汐时期。 2012 年 3 月 -7 月, 2012 年 10-12 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 3 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 年 3 月是上半年第 1 个强潮汐月, 3-7 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 5 月进入地震高潮。 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 A : 2012 年 3 月 1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 3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2.14870 度,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 B : 2012 年 3 月 8 日 为日月大潮, 8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85 度, 3 月 10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3 月 15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4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2.0326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为日月大潮, 21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36 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E : 3 月 2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21.89075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接连发生 8.6 级和 8.5 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 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 8 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 7 年, 3 月和 9 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关注日本 9 级地震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377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4656 日本近期确实存在发生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风险,连续发生 9 级以上地震尚无历史先例。与日本相比,南北美洲和俄罗斯东部沿海,特别是堪察加半岛,发生 9 级以上地震的几率会更大。根据表 1 ,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12-201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将频繁发生,不仅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国西部也有可能 。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发生,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地震的地震火山集中爆发与厄尔尼诺事件相伴生,近期频发爆发的地震火山活动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 国外研究的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oS 到 40o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巨大的能源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厄尔尼诺和地震群几乎同时发生。在过去最持久的 6 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oS 到 40oS 同时发生 。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气象工作者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统计,发现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统计还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 ENSO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 。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得到有力的支持 。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使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的高度反向升降 20 -40 厘米 ,重力均衡运动导致洋壳反向升降 7 -13 厘米 ,形成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期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发生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2439 2012年4月2日太平洋海温矩平 2012年3月29日太平洋海温矩平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4-2018特大强震频发必须认真预防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26 06:15
2004-2018特大强震频发必须认真预防 杨学祥 我们在2006年的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6年PDO“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我们在2008年的数据统计表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18年,1952、1957、1960、1964,共4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4年的已发生1次,2010年、2014年和2018年可能再发生,具有准四年周期。 事实上,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8.5级以上地震5次,9级以上地震2次。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由于低于9级,2011年3月11日又有日本9级地震发生。 理论预测和实践证实,地球已经入特大地震频发期,今后6-8年将持续频发。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由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变暖规模远远高于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因此特大地震的发生规模和次数应该同比例增大,按照前一周期的规律,第三次9级特大地震规模最大,类似1960年的智利9.5级地震,规模最大,造成的损失也最大。 对于中国而言,前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都发生了8.5级以上大震,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其发生几率较高。1975-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结束之际,中国东部辽宁海城和河北唐山都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2030年前后中国东部的强震也值得关注。 防震减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相关新闻: 超九成农村房屋无抗震措施 正制地震区划图 http://shanxi.house.sina.com.cn 2012年01月25日13:22 新京报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1979年以前的房子是没有抗震措施的,1979年以后的房子,农村90%没有抗震措施。”在昨日举行的“日本的启示”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孙柏涛说。   昨日,“日本的启示”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日本3·11地震、能源、经济发展与财政、外汇储备、住房以及老龄化六个专题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为中国应对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孙柏涛在发言中还透露,目前,中国正在编制第五代“地震区划图”。   地震区划图是有关地震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编制的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8月开始实施。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曾对灾区的地震区划图进行了修订。   “地震区划图的作用主要是,给一般的工程建设提供基本的地震设防依据和参数。”中国地震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说。记者获悉,地震区划图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规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绍革说,虽然有标准,但在农村中,尤其是农民自建房管理比较乱,建设时很少考虑地震设防。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杜玮则认为,中国在建设领域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在各项法规中,对城市建筑约束严格,但对农村,很少受到制约,特别是农民自建房。”他建议,应从法律上,将城乡建设规定统一起来。   ■ 对话   “抬高抗震水平是必然选择”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称,新区划图争取明年上半年发布   2008年汶川地震后,是否应该再提高中国不同区划抗震设防水平的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有专家昨日也向记者说,目前的区划图中,还有按照6度烈度设防的区域,他们希望把全国范围设防烈度都提高到7度以上。   昨日研讨会后,本报记者对话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杜玮,杜玮说:“抬高抗震水平,是必然选择。”   区划图设防水平是底线   新京报:有消息说,今年将出台第五代区划图,目前区划图制定进度如何?   杜玮:原本计划今年年底前就能发布,由于工作上一些原因,现在时间进度要往后推迟,争取明年上半年(发布),但时间上我们不能完全掌握。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我们完成所有起草和制定工作后,要进入到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审查、审批程序。   新京报:区划图作为国家标准,在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是强制执行的吗?   杜玮:是强制性的。就是一旦发布标准,在它适用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建设,在考虑地震灾害的时候,至少考虑到设防水平。这是一个底线。如果考虑不足,相应方面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高于它,我们是欢迎的。   提高标准会增加成本   新京报:北京目前是8度设防,在第五代区划图中会有变化吗?   杜玮:对。国家标准还是审议当中,应该说会有一些变化,但会变到什么程度,技术上会有深入考虑,征求社会意见时,大家就会看到。   新京报:(设防水平)会比现在提高吗?   杜玮:总体上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从风险决策来讲,我们会适时地不断的提高设防水平。合理的提高设防标准,目的主要是提高我们的安全水平,当然在经济上会有一些代价,增加一些(建设)成本。   新京报:在新版的区划图中,全国设防水平会不会都有所提高。   杜玮:从政策层面上讲,我们觉得,已经到了适当的、合理的提高设防水平的时候了。确实我们几十年来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我们应该选择更高水平的安全程度,这是政策层面的考虑。政策上去考虑抬高抗震水平,是必然选择。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http://shanxi.house.sina.com.cn/news/2012-01-25/132235338.shtml 日预测称7级地震4年内或袭东京 可致死上万人:关注2014 2012-1-24 14:49 日预测称7级地震4年内或袭东京 可致死上万人 2012-01-24 09:3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关闭 资料图:日本2011年3月地震引发的海啸。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日本去年3月发生里氏9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观测数据显示,至去年12月,东京及周边地区里氏3级至6级地震发生次数大约是先前的5倍,平均每天1.48次。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一个小组按地震活动状况推算,今后4年内东京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气象厅解释,地震学对直下型地震没有明确定义,通常指震源直接位于都市地下的地震;震级达到6级以上会导致严重灾害。   日本政府预测,如果东京湾北部发生7.3级地震,可能致死5300人至1.1万人,经济损失112万亿日元(约合1.5万亿美元)。   地震研究所研究小组成员平田直教授说,去年3月地震产生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民众应当意识到,震灾以后,日本列岛处于容易发生大地震的状态,应做好准备”。 责编:任芳 http://www.cnr.cn/gundong/201201/t20120124_509090487.shtml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2012-1-8 13:55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我们在2008年提出,2014年可能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0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54年周期,推测西半球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但不是世界末日。 参考文献 1.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 17(1):64-73. 2. 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 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2011-12-10 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 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2012-1-4 11:4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540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375 美洲地震蓄势频发 2012-1-22 15:34 美洲地震蓄势频发 杨学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9级以上大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20年:关注2000-2020 2012-1-7 06:43 9级以上大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20年:关注2000-2020 杨学祥 数据统计表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18年,共 4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12年的已有2次,2014年和2018年可能再发生一次到二次。 对于中国而言,前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都发生了8.5级以上大震,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其发生几率较高。1975-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结束之际,中国东部辽宁海城和河北唐山都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2030年前后中国东部的强震也值得关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8.5级和智利8.1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60年的强震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6584 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 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最近对一场假想9级地震进行的电脑模拟显示,地面晃动持续了2到5分钟,其强度之大足以导致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质量较差的建筑土崩瓦解,同时对公路和桥梁造成严重破坏。类似这样的大地震同样能够在几分钟内让可怕的地震波传导到沿岸地区。虽然波特兰、西雅图等大城市能够免受洪水侵袭,但地势较低的海滨居住区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太平洋西北部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8.8级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在这场大地震中,地面持续晃动了两分半,共有50万座房屋被毁或者严重受损。卡斯卡底古陆断层长680英里(约合1094公里),距离海岸仅有50英里(约合80公里),是全世界几个地震多发区之一。这些地区的地壳板块相互挤压并下潜。潜没区造就了山脉,海洋深沟以及火山弧,同时也引发规模最大的地震。 俄勒冈州大学活动构造学与海床测绘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古尔德芬格表示,未来50年内,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高达80%,断裂的结果就是引发一场大地震。相比之下,包括华盛顿州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北部地区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较低,同一时期内的断裂可能性为27%。 在2009年地震学大会公布的研究发现显示,西雅图建于1994年之前的高层建筑在大地震发生时将面临很高的倒塌风险。从1994年起,政府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建筑法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的灾难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这种风险,相关预防工作已在进行当中,以确保学校、医院以及其它建筑能够在地震发生时经受住考验。俄勒冈州地质与矿业部地质风险研究小组负责人王玉梅(Yumei Wang,音译)表示:“我们已经主动采取措施,强化地区内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发生大地震时,俄勒冈州将有1300所学校以及公共安全建筑面临很高的倒塌风险。最近,俄勒冈州政府向20多所学校以及应急设施提供1500万美元资金,以帮助它们进行改造。根据俄勒冈州法律规定,所有质量较差的公共安全建筑需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改造,公立学校则要在2032年之前完成改造。 此外,俄勒冈州政府也同样采取措施帮助沿岸居住区——居民数量达到10万人——并计划修建能够经受住大海啸考验的可垂直撤离建筑。西雅图政府计划改造其34家消防站。此外,他们正在制订计划,改造600座被认定为风险系数最高的建筑。西雅图紧急事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巴尔布·格拉夫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准备。”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学家林健(Jian Lin,音译)表示,智利地震发生在沿岸地区。1960年发生的9.5级地震——历史上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地震——让这一地区的受压程度提高。类似的构造力将导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发生同样灾难。这一地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正潜入北美板块下方,在达到某一个点后,数百年内被禁锢的压力将导致板块发生滑动。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地震的发生似乎已不可避免。 对于大地震,这一地区早已经习以为常。2001年,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华盛顿首府奥林匹亚附近发生6.8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袭击智利的地震并不是这么“仁慈”,这场灾难的发生无疑是在提醒人们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降临。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地震,一支科学家小组计划于5月前往智利,就大地震以及地震引发的海啸举行会议。为纪念1960年智利地震50周年,一些科学家计划对智利进行实地考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4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8 13:55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我们在2008年提出2014年可能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0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54年周期,推测西半球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但不是世界末日。 参考文献 1.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 17(1):64-73. 2. 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 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2011-12-10 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 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2012-1-4 11:4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5404 相关新闻: 搭上“世界末日”车赚钱(组图) 2012年01月08日10:19 深圳晚报 2014 下一个世界末日   2014年之后,未来的世界还会发生战争吗在作者看来,经济危机、环境恶化和财富不均有可能摧毁整个人类。 2012:失落的预言   故事讲述潦倒的作家亚当萨比尔,为了一则诺查丹马斯的临终手稿广告被多重势力追踪,最终摸清诺查丹马斯消失的预言诗所在的线索! 玛雅日历2012   玛雅日历除了揭示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两万六千年旧周期结束与新周期开始,还把每日可以运用的宇宙星际能量透露给了我们,可说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维基解密”!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言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关于“世界末日”的书籍也一直在陆续出版,1999年的时候,关于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的书籍曾经风靡一时,在记者记忆中的就有《诸世纪: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解读诺查丹玛斯大预言》、《1999会是世界末日吗》等书籍。   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过去偶有人提起,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三年前的一部灾难电影《2012》,却让这个预言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从1999年开始,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书籍开始逐渐出现在书店中,从去年开始,这一类书籍的出版再版出现了一个高峰,记者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些末日类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粗制滥造类   在福田区某中学门外的士多店里,记者发现了一本名为《2012:世界末日》的书籍,封面是一个夸张的外星飞船悬挂在地球上空,但书中没有任何外星人的内容。整本书里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全都是从网上抄录下来关于玛雅预言的解释和证明等,书籍装帧简陋,错别字随处可见。   像这种粗制滥造、危言耸听、只为吸引眼球的书籍不少,大多都没有正式的出版刊号,在一些不太正规的书摊或是学校门口的小卖店中销售。大部分这一类的书籍,都是整理资料,加一个骇人听闻的书名,就算是大功告成。说这种书纯粹是在骗钱,一点也不过分。类似的书籍有《世界末日来了,我们怎么办》、《启示录:2012年12月21日》、《2012审判日》等等。   一些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也有类似的粗制滥造,相较而言,它们有着正规的刊号,它们的设计或许更精美,它们的错别字或许少些,但从本质上来说,和那些非法出版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一味地渲染末日情绪来哗众取宠以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科普释疑类   相对于一味渲染末日情绪的书籍来说,还有一类紧扣着玛雅预言的书籍,虽然谈的都是同一个内容,但立意却有高下之别。   如华龄出版社的《2012不等于世界末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保罗·克利福德的《世界末日:破产的预言》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书籍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世界末日预言的荒谬性,消解人们的恐惧和疑虑。而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玛弗利的《2012世界末日地下生存手册》则在假设世界末日存在的情况下,教人们如何在末日后的地下生存,虽然有些无稽,但也算是一本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备的书籍。   此外,众多介绍古老玛雅文明的书籍也借着这个机会出版,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已经消失的玛雅文明。例如印刷工业出版社在12月推出的《玛雅日历2012》,就详细介绍了玛雅历的特点以及推算方法等。从而得出结论:“根据玛雅历,2012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旧周期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始。”   社会科学类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众多的便利,但也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由于人类对地球无止境地攫取,各种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武器的发明,一些社会学家以及科学家相信,人类可能毁灭在自己的手上。2012来临之际,这一类和玛雅预言毫无关系,但同样是研究世界末日的社会科学书籍也搭上了“顺风车”。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灾害学教授,本菲尔德灾害研究中心主任比尔所著的《全球灾变与世界末日》也因为2012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本书从全球变暖到大海啸,从超级火山爆发到下次冰河时期的到来等问题谈开去,向人们揭示人类可能面临的种种灾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或是延缓灾难的来临。   文学作品类   在各类关于世界末日的书籍中,文学作品是数量最多,也最具备可读性的。这些描述世界末日的作品大多是科幻类小说,但在许多书中,人们不难发现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所在。   美国作家史蒂夫·艾尔顿的小说《玛雅预言书:2012》算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小说融合了科幻惊悚和宗教悬疑的元素。故事随着一颗从远古时代飞到21世纪来执行拯救世界末日任务的小行星说起,讲述了在世界末日预言即将变成现实的前夕,知情者、玛雅的后人以及身负拯救地球重任的外星生物和世界上各国政治力量的所作所为,其中还加入了温馨的爱情和大量星际战争、动作和悬疑情节,成为理所当然的畅销书籍。   类似的还有2011年1月出版的《2012世界末日地图·印加残卷》,这部小说提出了“建立起众多文明的印第安人竟起源于中华民族?”“末日预言的第一起源地不是玛雅,而是印加?”等颠覆性的观点为2012末日预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展示了一张庞大的历史悬疑地图。   颇有意思的是,很多其实和世界末日并没有太大关系的书籍,只因为书名中有了“世界末日”的字眼,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西德尼·谢尔顿《世界末日的阴谋》、巴尔加斯·略萨的《世界末日之战》等。   2012年才刚刚开始,和“世界末日”相关的出版热潮也才拉开帷幕。可以肯定,在今年,会有更多的图书搭上“世界末日”这班顺风车,来挑战读者的承受极限。 http://roll.sohu.com/20120108/n33151334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281 次阅读|3 个评论
9级以上大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20年:关注2000-2020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7 06:43
9级以上大震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20年:关注2000-2020 杨学祥 数据统计表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18年,共 4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其前12年的已有2次,2014年和2018年可能再发生一次到二次。 对于中国而言,前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都发生了8.5级以上大震,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其发生几率较高。1975-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结束之际,中国东部辽宁海城和河北唐山都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2030年前后中国东部的强震也值得关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8.5级和智利8.1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60年的强震周期。   表1 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00年以前有4次;从1900年算起,2次)   第5名、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8名、(并列)中国海原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里氏8.5级 。   第8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次)   第8名、(并列)印尼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次)    第7名、中国西藏察隅和墨脱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第4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3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1名、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第8名、(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2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6名、(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0次)   无8.5级以上大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5次)   第3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1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6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第8名(并列)印尼苏门答腊(2007年9月12日),8.5级。 第5名(并列)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8.8级。 第4名(并列)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9级。   从表1中可以看到,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次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 。   4.结论   在2007-2030年内,将要发生5次左右的8.5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8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2.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3.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哲骞。科学家预测未来五年海湾将发生大地震 死百万人。2006-4-20 17:05:41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http://www2.sdnews.com.cn/news/yw/2006-4/20_195302.html   6.报道称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1500亿美元。2007年09月06日13:5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6/135012521126s.shtml   7. 台湾一教授绘制台湾地震危险图。2000/07/06 13:46 南方都市报。 http://tech.sina.com.cn/ology/2000-07-06/29912.shtml   8. 学者称未来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机率较大。天新网。2005年12月27日 人民网。 http://news.21tx.com/2005/12/27/11903.html   9. 印尼地震缘于地质压力增加 未来可能还有大震。2005-04-01 10:53:05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163.com/05/0401/11/1G8FOHST0001121R.html   10.《自然》拔萃选(2007年9月6日)三则。2007年9月07日 (气象港*20070907*wz317*朝霞*自《自然》周刊 vol.449 no.7158) http://qxg.com.cn/n/?fc=ndcid=6nid=14985   11.陈蔚.科学家认为美国西部未来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加大. 2003年12月23日。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223/class014800004/hwz1062304.htm   12.研究称旧金山20年内爆发大地震几率为25% .2005年10月20日 15:39 科学时报。 http://tech.sina.com.cn/d/2005-10-20/1539744476.shtml   13.杨孝文,郭隽 编译。 东京发生地震的几率为90%。2007年09月05日09:54 青年参考。 http://news.sina.com.cn/w/2007-09-05/095413821812.shtml   14.熊李。日本地震专家担忧纪伊地震为未来大地震先兆。 2004-9-7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dalian.runsky.com/homepage/n/inter/n/userobject1ai478368.html   15.杨学祥,杨冬红.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60年周期. 2005-6-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55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8/content_668219.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963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热度 4 杨学祥 2012-1-4 11:48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杨学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 2011 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 70 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08 年汶川 8.3 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10 年 4 月 5 日 墨西哥 7.5 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 2 个或 3 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 53 ~ 54 a ,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 1960 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西部的大地震的预测由来已久,孝文的以下报道值得关注。 2010 年北京时间 3 月 4 日 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 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 48 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 9 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俄勒冈州大学活动构造学与海床测绘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古尔德芬格表示,未来 50 年内,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高达 80% ,断裂的结果就是引发一场大地震。相比之下,包括华盛顿州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北部地区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较低,同一时期内的断裂可能性为 27% 。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学家林健 (Jian Lin ,音译 ) 表示,智利地震发生在沿岸地区。 1960 年发生的 9.5 级地震——历史上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地震——让这一地区的受压程度提高。类似的构造力将导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发生同样灾难。这一地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正潜入北美板块下方,在达到某一个点后,数百年内被禁锢的压力将导致板块发生滑动。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地震的发生似乎已不可避免。 Sidorenkov 列出了 1900-2010 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 D )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 18.6 年的周期变化有关, D 的极小值在 1903 、 1923 、 1942 、 1960 、 1978 和 1997 ;最大值为 1914 、 1932 、 1950 、 1969 、 1988 和 2007 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 2015-2016 年。 1960 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 1960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是 9 级特大地震频发的时段。 1960 年智利特大地震的发生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8.6 年周期相关,与拉马德雷冷位相 54 年周期有关。 徐道一根据这两个周期,预测西半球特大地震将发生在 2014 年,与我们在 2008 年的预测完全一致。 2014-2016 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 9 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最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可能引发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使美国西部成为人间地狱,不再适于人类生存,美国将从移民接受国变为输出国。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谁能拯救美国?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盟在欧债危机面前自顾不暇,日本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 特大地震中损失巨大。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美国最大债权国,只有中国有实力救助美国的特大灾害。从未来全球特大灾害变化趋势而言,奥巴马政府应该与中国和睦相处,在关键时刻获得中国最宝贵的支持,中国也是美国移民的最佳接受国。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特大灾害面前一律平等,建立世界各国的联合救助机制迫在眉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BRUCE ALBERTS 博士在 2005 年指出:经过了 2004 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 - 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我在 2010 年 9 月指出,鉴于日本本土的生存危机,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日本外交的根本出路和长远政策。 2010 - 2018 年全球强震频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时日不多,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值得日本三思。 日本在震前不但不接受劝告,与邻友善;反倒以邻为壑,积极备战,结局是自食恶果。美国应该接受日本教训。 我们和徐道一在 2008 年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后,都预测日本是下一次大地震的首选位置,美国地震预测有待证实。 参考文献 1.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 2011, 17(1) : 64-73. 2. 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 2010-3-4 10:58:38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2010-3-3 07:17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 9 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 2011-12-10 16:42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 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与邻为伴:日本在大震后要接受历史教训。 2011-4-11 06:34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173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16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特大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关系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2-13 10:29
中国特大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关系 杨学祥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3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1920 年 12 月 16 日 宁夏海原发生 8.6 级大地震,烈度为 12 级,形成特大灾难,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震动全国,矩震级达 9.3 级。持续时间长达 15 分钟,死亡 28.5 万人,宁夏海原、西吉、固原、静宁等极震区内县城全毁,波及破坏区面积 55 万平方千米(见表 1 )。这次地震未列入在国外地震数据中。 表 1 近千年以来中国发生的 8 级和 8 级以上地震 编号 发震日期 震中位置 震级 主要震害    01 1303 09 17 山西洪洞、赵城 8.0 死亡 27 万人 02 1411 09 29 西藏当雄 ( 西南 ) 8.0    03 1556 01 23 陕西华县 8.5 死亡 30 万人 04 1604 12 29 福建泉州近海 8.0    05 1654 07 21 甘肃天水 8.0 死亡 5 万人    06 1668 07 25 山东莒县、郯城 8.5 死亡 6 万人 07 1679 09 02 河北三河、平谷 8.0 死亡 8 万人   08 1695 05 18 山西临汾 8.0 死亡 6 万人    09 1739 01 03 宁夏平罗、银川 8.0 死亡 6 万人    10 1806 06 11 西藏错那 8.1    11 1812.03.08 新疆尼勒克 ( 东 ) 8.0    12 1833 08 26 西藏聂拉木 8.0    13 1833 09 06 云南嵩明、杨林 8.0 死亡 5 万人    14 1879 07 01 甘肃武都南 8.0 死亡 5 万人    15 1902 08 22 新疆阿图什 8.0   16 1920 06 05 台湾花莲东南外海 8.0    17 1920 12 16 宁夏海原 8.6 死亡 28.5 万人 18 1927 05 23 甘肃古浪 8.0 死亡 4 万人    19 1931 08 11 新疆富蕴 8.1 死亡 1.5 万人    20 1950 08 15 西藏察隅 墨脱 8.5    21 1951 11 18 西藏当雄附近 8.0    22 1972 01 25 台湾火烧岛东北海中 8.0    23 1976 07 28 河北唐山 8.3 ?死亡 42 万人 ?    24 2001.11 14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 11    25 2008 05 12 四川汶川 8.0 (双 7.8 )死亡 9 万人 http://hi.baidu.com/454274048/blog/item/1b9b733ae3adc0e415cecb4c.html 自 1890 年以来,拉马德雷冷位相已经发生了 3 次,前两次都发生了中国的 8.5 级以上地震。因此 2011-2030 年之间中国发生 8.5 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2010-3-3 07:17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6. 杨学祥,杨冬红 . 9 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 2011-12-10 16:42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7. 孙世鋐,水均益。专家解析:目前是否为地震高发期。 2010 年 03 月 02 日 19:17 央视《环球视线》。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02/191719772755.shtml 8. 我国今日接连发生 4 起地震 震级均 3 级以上 ( 图 ) 。 2011 年 12 月 12 日 11:00 中国广播网 。 http://news.qq.com/a/20111212/000788.htm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 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 日本地震和中国地震:日本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对策。 2011-12-13 06:4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87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共同的预测:2019年前全球或发生8.5级以上强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1-4 11:14
共同的预测:2019年前全球或发生8.5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我们在2008年5月10日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台气象官员预测2019年前全球或发生8.5级以上强震,我们的预测得到更多的响应。 附件: 台气象官员预测2019年前全球或发生8.5级以上强震 2011年09月20日16: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日,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副主任吕佩玲表示,历史数据显示,1950-1965年全球发生7次以上8.5级地震,之后进入40年宁静期,如今恐怕已进入超大规模地震的活跃期,2004年,南亚发生9.1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2005年及2007年,印度尼西亚分别出现8.6级和8.5级强震,智利去年发生8.8级地震,日本今年又有9.0级地震,她预测2019年前全球还有可能出现8.5级以上的强震。 http://tw.people.com.cn/GB/14812/14874/15709722.html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去10年78万人死于地震: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2011-11-4 10:47
过去10年78万人死于地震: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 一项4日表于美国《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报告表明,过去10年间,全球78万人死于地震,几乎占自然灾害致死人数的六成。有20亿人遭受地震直接影响。报告称,过去10年最致命的3次地震分别是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里氏7.0级地震,超过30万人死亡;其次是2004年12月24日触发印度洋海啸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20多万人死亡;第三位是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确认69227人遇难。 我们在2008年5月10日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附件: 过去10年78万人死于地震 2011-11-04 08:12 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新华社专电 一项4日表于美国《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报告表明,过去10年间,全球78万人死于地震,几乎占自然灾害致死人数的六成。有20亿人遭受地震直接影响。 报告称,过去10年最致命的3次地震分别是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里氏7.0级地震,超过30万人死亡;其次是2004年12月24日触发印度洋海啸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20多万人死亡;第三位是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确认69227人遇难。 报告指出,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震区域内伤亡人数占总人数的1%至8%。死亡人数在不同时间段呈现高峰:建筑倒塌时立即死亡、受伤数小时后死亡和地震数天至一星期后死于败血症或器官衰竭。 儿童是地震中最易受伤的群体。震后伤员中儿童占25%至53%。 这份报告旨在让应急救护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全球地震的规模,同时提醒医护人员地震后可能面对的伤病种类。 幸存者中,主要受伤类型为脊椎损伤、骨折和割伤导致的肾、肝、脾损伤。 报告作者提醒,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地震风险开始增加。报告提到处于地震区的城市包括日本首都东京、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和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11/04/content_32608953.htm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或发生8级余震:全球8.5级以上大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热度 3 杨学祥 2011-4-15 06:52
日本或发生8级余震:全球8.5级以上大震在海岛连续发生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除苏门答腊岛强震连续发生外,阿拉斯加和勘察加的强震也多次发生(见表1)。 日本或发生8级余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5日05:10 舜网-济南日报   据新华社东京4月14日电(记者 蓝建中)据日本《读卖新闻》14日报道,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认为,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日本海沟东侧的海洋板块受到牵拉的力增强,在大地震震源地的东侧,很可能发生里氏8级余震。这些研究机构甚至认为,一个月内发生这种规模的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也是可能的。   3月11日发生的里氏9.0级日本大地震,是由于互相挤压的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交界面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周边地壳的应力因此出现变化,诱发整个日本东部地区频发地震。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4月7日刊登的一篇余震问答文章,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托马斯·希顿也认为,里氏9级地震之后会发生多次余震,其中通常会有一次里氏8级左右的余震,10次里氏7级左右的余震,以及100次里氏6级左右的余震。不过,西顿同时强调:“这只是平均统计数字,每一次地震都不尽相同。” http://news.sina.com.cn/w/2011-04-15/051022296232.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01 1960-03-22 智利 9.5 0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0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0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05 2011-03-11 日本 8.9-9.0 0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07 2010-02-27 智利 8.8 0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0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应对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露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热度 1 黄安年 2011-4-11 08:18
日本应对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露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4 月 11 日发布 “ 3 · 11 ”日本东北特大地震和海啸,及其次生灾害福岛核电严重核泄露核辐射事故,迄今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事态的发展让人们对于日本人民、日本垄断企业、日本政府、日本应对灾害的机制有了一个新的评估和思考,现在大概已经没有什么人断言日本机制没有问题了。 90 年代曾经连续对美发问“日本说不”的精神已经不复存在,“日本模式世界第一”的神话再次破灭。人们开始思考日本的应对机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说来话长,战后初期日本民主化改革沉重地打击了军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 , 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势力 , 为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东西两种文化的兼容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它也有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对日本的控制,由于美国出于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不久由打击财阀和军国主义势力转向扶持财阀和军国主义势力政策,致使军国主义及其经济基础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而为日本在走向政治大国途中的种下了祸根,也对政府主导型经济和市场主导模式相互关系运行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 9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又长期萧条的“日本病”,日本核能产业高新技术投资改造落后,日本的政局长期不稳,内阁不断更迭,政策缺乏连续性,尤其是“ 3 · 11 ”灾害前日本民主党濒于下野的边缘 , 危机过程中难以组成举国一致内阁应对危机。 由于历史原因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以来形成了强大的“铁三角”垄断,日本政界官僚、议员和主导应对核电危机的东电财阀集团和行业团体构成的“铁三角”还和主流媒体有着难以严明的利益关系 , 这种财界、政界、媒体界的相互勾结和作用 , 也许是我们解读在应对危机机制问题中的切入点。 至于日本为何在危机中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于远隔重洋的美国采取了不同态度 , 显然涉及日本机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因素了。 一场特大危机,一场国难 , 居然长时间由一个公司来左右 , 还美其曰政府不能干预,这是什么问题 , 又是什么样的机制? 一场特大危机,需要高效率的应对机制,但是我们看到了太多难以理解的效率低下,这是什么样的救灾机制? 一场特大危机 , 居然有些灾民饿死在避难所里 , 这是什么样的救灾机制? 一场特大危机 , 居然不能两党一致举国共同应对,这是什么样政治体制的救灾机制? 我们说机制是具体的而不是空空洞洞,在最短时间内举国一致应对救灾 , 老百姓得到及时救援就是好机制,至于讨论是政府强化干预还是自由自由调节的利弊,可以留待日后由学者老慢慢研究,不是我们现在急需讨论的问题。 附报道 : **************** 东京电力被指“六宗罪” 高层灾后不忘喝“花酒” 2011 年 04 月 10 日 07:32:17  来源: 广州日报 东京电力高层就核污水影响渔业向日本渔业协会官员道歉。    3 月 12 日,福岛核电站 1 号机组厂房爆炸后,东京电力公司没有第一时间向日本当局汇报。   突如其来的 9 级大地震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拖入了一场核灾难的中心。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营核电企业,也是日本收入最高的电力公司,在《财富》杂志 2010 年全球 500 强中名列第 128 位。在核能占全国电力供应份额超过 1/3 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厂供应了日本一半的核能发电量。也就是说,单独一个东京电力,就承担了全日本近 1/6 的电力供应份额。   但在过去 10 年里,这家有整整 60 年历史的电力公司可能是世界上丑闻最多的核电企业,在本次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它也一直是丑闻的主角。英国《金融时报》批评说,东京电力公司在本次核危机中的拙劣表现,加速了这场灾难的不可控性。倘若将东电放在审判席上,这家傲慢的电力巨头至少可判“六宗罪”。   第一宗罪:   为保资产 错过最佳时机   东京电力公司在处置核泄漏问题上的应急机制不断遭到外界质疑。事实上,由于屡屡贻误战机,东电最终未能将这场灾难控制在更小的范围之内。    3 月 11 日地震发生后,受海啸冲击,福岛第一核电站紧急制冷系统电源失效, 1 号机组首先出现水蒸气。 3 月 12 日上午,即地震过后的第二天,东京电力公司就曾考虑从附近海岸取水,用于冷却 6 个反应堆当中的一个,但直到当天晚上核电站发生爆炸并且首相菅直人下令过后才这样做。至于其他反应堆,东京电力直到 3 月 13 日才开始用海水冷却。  多次拒绝外部援助   据报道,东京电力之所以迟迟不愿意使用海水,是担心这样做会损害其对电站的长期投资,因为注入海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无法运行。   与此同时,核事故出现初期,最了解核电站内部构造的核电机组制造商技术专家第一时间赶到东电本部,希望能出谋划策,但一直未被东电接纳。直到地震 3 天后,事态失控,东电才开始与外面的技术专家沟通。   同样在最初被东电拒之门外的,还有来自美国的援助。日本政府官员透露,核泄漏事态一发生,美国方面就提出支援要求,但遭到东电拒绝。据分析,东电担心,美方出于保险起见,可能会一上来就会建议用海水冷却反应堆,而东电一心想保住核电站。而当东电后来被迫接受海水冷却时,大势已去。   错过两大关键节点   由于瞒报事故,东京电力也让日本政府方面错过了应对核电事故的最佳时期。   地震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福岛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的消息。    12 日,福岛 1 号机组厂房爆炸后,东电也没有第一时间向日本当局汇报。这两个节点,被认为是以最小代价应对核电事故的关键,但都被延误了。    3 月 15 日,日本政府与东电公司组建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对策统合总部”,由菅直人亲自担任总部长,以加快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事故的处理。   随后,菅直人前往东电总部,严厉批评该公司对核电站爆炸事故的通报迟缓。他表示,自己是通过电视报道才获知发生了爆炸,相关报告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才被送到他的办公室。  第二宗罪:   篡改数据 多次隐瞒事故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目前日本还存在另一种危机:人们对信息的饥渴。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曾要求东京电力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处理核事故。但英国《金融时报》抨击东京电力公司说,在新闻发布会上,愁容满面的下级主管们像淘气的男生一样垂着头,对于“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这是日本惯用的措辞。但对实质性问题,他们似乎一无所知。   实际上,东京电力公司雄厚的实力在日本业界绝对不容小觑,然而在其骄人的业绩背后,却隐藏着数笔不太光彩的记录。   此前曾多次隐瞒事故   近年来,该公司曾多次被曝出有隐瞒事故和篡改报告的行为。 2000 年 7 月和 11 月,原日本通产省资源能源厅收到两份内部举报信。   信中说,东京电力公司在 1987 年至 1995 年对下属核电厂进行维修和检查时,发现了一些反应堆管道有裂痕,但该公司未按规定向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也没有及时检修。举报还提出,在核安全管理当局规定的一些检查项目中,该公司也存在“隐瞒事实及提交虚假报告”的问题。   日本通产省为此迅速成立“审查委员会”展开调查。 2002 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与 29 起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事件有关,约 100 名公司员工参与了篡改事件。   结果公布后,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社长等 5 名高管相继辞职。东京电力也在次年 4 月之前,关闭了所有 17 座反应堆以备彻底检查。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机组由于未按要求进行安全壳密封试验而被要求强制关闭 1 年。    2007 年 1 月,东京电力公司在向经济产业省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承认,从 1977 年起,在对下属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和柏崎刈羽核电站的 13 座反应堆总计 199 次的定期检查中,存在篡改数据和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这其中就包括造成本次福岛核事故中的紧急堆芯冷却系统失灵问题,相关数据曾在 1979 年至 1998 年间先后 28 次被篡改。在 2007 年 3 月,东京电力公司总经理向公众承认,该公司曾隐瞒了 1978 年发生过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 公布数据遭普遍质疑   由于瞒报和篡改数据,福岛核电站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本次核危机发生后,东电方面还试图隐瞒实情。甚至在福岛 1 号机组厂房爆炸后,内部通知也只以“出现白烟和巨响,正在调查中”来表述,更别说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向日本当局汇报了。   由于东电最近公布的数据和信息接连出错,其数据分析能力和所公布数据的可靠性也遭到社会各界普遍质疑。   第三宗罪:   设备老化 留下安全隐患   除了擅自篡改数据并隐瞒事故外,东京电力下属福岛第一核电站还存在超期服役的问题。   早在今年 2 月,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机组就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截至 3 月 26 日,该机组寿命已有 40 年。而在日本,运行 30 年的核电机组即被视为“高龄”机组,由此可见,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称得上是“超高龄”机组了。   “高龄”机组却获准延期   虽然日本并未规定核电机组的强制“退休年龄”,但规定了“高龄”机组应根据设备老化情况进行保守运行。不过,超龄服役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机组仍是东电公司的主力机组。   去年 3 月,东电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机组继续运营至少 10 年。而在今年 2 月,早就成为其利益共同体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了这一申请,福岛第一核电站随后决定为其“延寿” 20 年。   如此“超龄”的核电机组,埋下了后来的重大安全隐患。   另外,东京电力今年 1 月曾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 6 个机组的 33 个部件缺乏定期检查。其中,一个配电装置 11 年来从未接受检查,这一装置的作用是向一座反应堆的温控系统分配电力。 第四宗罪:   掉以轻心 防范意识缺失   日本核危机爆发以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数次宣称,地震和海啸规模出乎意料。事实上,早在 2007 年,一些研究人员便提醒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存在遭遇海啸破坏的风险,但东电未予理会。    2004 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遭遇强震并触发海啸,影响印度洋周边多个国家。印度南部一座核电站受淹,引发日本国内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当时,东电工程师阪井年明带领一个团队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全状况。   不理会海啸袭击警报   研究人员着重分析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地震触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遭海啸袭击的几率多大?第二,按设计标准,福岛第一核电站海堤可防 6 米高海浪,海浪超过这一高度的几率有多大?    2007 年,阪井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称, 50 年内,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高度超过 6 米海浪的几率为大约 10 %。报告说:“由于海啸现象的不确定性,存在海浪高度超过(核电站)设计防护高度的可能。”   不过,东电没有依据这一研究结果修正任何安全方案。东电副社长武藤荣当时说:“专家没有就这个观点达成共识。” 然而, 3 月 11 日的地震触发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的海浪高度大约为 14 米。   应急方案仅针对小事故   另外,东电内部的灾难应急方案虽然获得了日本监管机构的批准,也提供了应对小规模紧急事故的指导,但整个方案能够解决的事故规模与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面临的灾难相差悬殊。   此外,该方案没有对出现核电站自身无法应对的事故的处理方法,甚至没有向附近核电站寻求帮助的条款。 第五宗罪 :   行为不当 高层千夫所指   地震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其高层负责人也没有给人们留下好印象。   在日本民众提心吊胆观望核危机之际,东京电力总裁清水正孝却几乎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使人们不禁质疑他对危机的掌控程度。   掌门人迟迟不露面   据报道,清水正孝直到灾难发生一天后才出现在公司总部,他对此的解释是:“火车停运,被困在日本西部。” 3 月 19 日,清水正孝就核事故发表正式谢罪书,但他本人至今没有露面,这引起了灾民的强烈不满。对此,东电发言人称,核危机爆发后,连日的劳累加上公司在公布数据时屡次犯错,令清水正孝心力交瘁。   同样让日本人愤怒的还有东京电力副社长藤本孝。日本某网站 3 月 18 日刊登了一篇日本网民的帖子——名为《银座的陪酒女正在服侍东京电力管理层》。这里所说的“管理层”正是藤本孝。   高层灾后不忘喝“花酒”   该帖称:“地震发生后,东京一带开始轮流停电,藤本孝仍不忘寻欢作乐,成日光顾酒吧,竟然还带着几名员工去银座找小姐陪酒。”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愤怒的日本民众纷纷指责东京电力“腐败”,一些过激言论甚至要求“喝花酒”的藤本孝“切腹谢罪”。   许多人认为,清水正孝及其高层管理团队很可能因为此次危机而被扫地出门。前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基金会董事会成员肯·柯蒂斯就表示:“毫无疑问,清水正孝下台是必然的结局,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六宗罪 :   行动鲁莽 罔顾他国安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 4 月 1 日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情况依然严峻,国际社会应和日本一道共同克服这场影响深远的大危机。   同样,核辐射也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空气、水、食品以及蔬菜中发现了来自福岛核电站的辐射物质。   擅自将核污水排入大海   然而,对于核辐射在世界多国所引发的关注和担忧,东京电力似乎并不关心。 4 月 4 日,在事先未与相关国家进行沟通的情况下,东京电力公司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 1.15 万吨含低浓度放射物质的污水排入海中,以腾出空间容纳部分机组内所积高辐射污水。   按韩国媒体的说法,这些污水所含放射物质浓度超出日方法定排放标准 100 倍。这一做法引起邻国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8 日就表示,希望日方按照有关国际法行事,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并及时、全面、准确地向中方通报有关信息。   美国媒体 3 月 29 日的报道就称,日本在地震后一直默默接受各种国际援助,但对本国核事故污染全球一事却很少提起。 专家解读   监管落空 政府有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教授认为,在法律完备、制度细密的日本经济环境中,东京电力公司能够恣意妄为,政府职能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二战后的自民党执政时期,日本开始形成了所谓的政商财铁三角。企业可以干许多本该受到约束的事情,政治家从财阀那里得到支持、拿到好处。这就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利益链。现在,东京电力公司在核泄漏事件当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与政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核安全标准低 埋下危机隐患   首先,日本的核电工业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步的,起步之后可以说步步都是有法可依的。   如今,日本与核电事业有关法律、法规、政令和条例大约有三四百条,对核安全的标准定得不够高,给今天的核危机埋下了隐患。而这里就有政治家的责任。毕竟,法律、法规都是由国会审议通过的,必须获得政治家的同意才能生效。这次核泄漏是一次超设计基准的灾难,但对设计基准应该不断有新的认识。    2009 年 6 月,日本相关部门评估核电站安全性和抗震性的时候就曾提到,大约在迄今 1100 多年前,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宫城县曾经发生过 8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并且曾经引起过海啸,而福岛第一核电站和宫城县离得很近。从概率上、甚至地震和火山的活动周期上讲,该地区很可能再次发生重大的地震。果真如此,福岛核电站如今的抗海啸的标准肯定是不达标的。   遗憾的是,这一结论仅仅停留在评估官员的纸面上,报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民主党政府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2010 年 6 月,曾经在自民党时期任经济产业大臣的二阶俊博,与几位国会议员联手草拟了一份法律草案,名为《推进海啸对策法草案》,希望国会可以审议通过。   可惜的是,当时正处于民主党第一届政府与第二届政府交班的过程当中。该议案被搁置下来。现在回头去看,如果当时能够认真地对待这个议案,使之变成法律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核危机的程度可能要轻一些,政府应对得可能也会更从容一些。   另一方面,一些政治家对核安全标准也很外行,相关的数据仍然要由东京电力公司提供。这就混淆了考生和考官、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的关系。 监管机构多名官员“下海”担任东电要职   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其历史渊源,体现了政官财铁三角关系以及官僚系统与其管辖下的企业集团之间的瓜葛和勾结关系。   根据现在披露出来的信息,东京电力事实上建立起了一个官商联盟,将政府负责监管它的两大系统都变成同盟者。   这两大系统一个就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另一个就是内阁官房下属的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这两个机构与东京电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过去多年中,这两大机构中的 9 名官员都“下海”到东京电力公司担任很重要的管理职务。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4/10/c_121285525.htm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2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官方:可能还有9级地震 PK 印尼: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4 杨学祥 2011-4-9 07:13
点评:历史和现实记录非常吻合,值得关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强震频发是日本的前车之鉴。 日官方:可能还有9级地震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4-09 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2011年4月9日A3版   3月7日夜的7.1级余震发生后,岩手县等地发生大面积停电。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 未来30年日本东海大地震的概率为87%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对日本历史上大地震的研究发现, 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和宫崎县近海有可能发生连锁地震,一旦发生连锁地震最大震级有可能达到里氏9级。   据新华社电 日本文部科学省7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日本历史上大地震的研究,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和宫崎县近海有可能发生连锁地震,一旦发生连锁地震最大震级有可能达到里氏9级,并将形成长达700公里的断层。   计算机模拟研究   日本研究人员此前预测,本州岛中部至四国岛的太平洋一侧的东海、东南海和南海可能连锁发生大地震,造成巨大灾害。   然而,从2008年开始,研究人员在对1707年日本历史上最严重地震之一的“宝永地震”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后发现,当时东海、东南海和南海海域发生连锁地震时,宫崎县近海的日向滩一带也很可能发生了地震,这说明当时可能发生了四大海域的连锁地震。   模拟显示,如果今后四大地震连锁发生,四国岛西部沿岸和九州太平洋沿岸的晃动程度将达到原先预测的1.5倍,海啸高度将达到5至10米,是设想的1.5至2倍,西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将受到海啸袭击。   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   这项新研究意味着情况可能比预想的更为严重,日本政府制定的针对三大地震连锁发生的对策也将被重新研究。   这个称为“东海-东南海-南海地震连锁性评估”的项目得到了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协助。   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金田义行指出:“很有可能每隔三四百年四大地震就连锁发生一次,防灾措施应该设想最坏的情况。”   日本东海、东南海和南海连锁地震被认为是今后日本附近有可能发生的灾害范围最大的地震。根据以往研究,今后30年内,东海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87%,东南海为70%,南海为60%。   最新灾情:   12787人死亡   14991人失踪   余震后续   三死百余人伤   死者均为长者   据新华社电 日本东北部7日晚发生里氏7.1级地震,致使3人死亡,140多人受伤。宫城县、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山形县和福岛县等地震感强烈。   3月11日大地震后发生多次余震,7日这场余震震级最大,震感最强烈。死者为3名老人。   在尾花泽市,一名63岁的老年妇女在家中死亡。警方认为,地震导致停电,这名妇女使用的呼吸机停止工作,致使她死亡。另外2名死者为男性,一人79岁,一人85岁。   震级修正为7.1级   据新华社电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8日报道,日本气象厅当天将7日晚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地震震级由里氏7.4级修正为里氏7.1级。   报道说,日本气象厅对地震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决定将地震震级修正为7.1级,并将震源深度由40公里修改为60公里。   日本东北部海域7日晚发生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向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发出了海啸警报,之后于8日凌晨解除了海啸警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4/09/content_1316674.htm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463 次阅读 2011-3-22 06:26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超级月亮的前世今生:特大地震活跃期让数据说话
热度 4 杨学祥 2011-3-25 04:22
超级月亮的前世今生:特大地震活跃期让数据说话 杨学祥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 19 日(在中国为 20 日),月球将到达 19 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 35 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 14% ,亮度增加 30% ,号称“超级月亮” 。 其实,这是一个不完整的中文表述,并没有揭示超级月亮的全部含义。事实上,超级月亮就是我定义的最强潮汐组合: 2011 年 3 月 20 日 (北京时间)是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满月或望月)、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3 月 21 日 春分四大天文特征点的叠加,十分罕见,日、地、月几乎严格地排成一线,不仅地月距离最近,而且月亮亮度最大,日月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也最强。月亮近地潮比月亮远地潮增强 35% ,日月大潮是日月小潮的 3 倍,综合作用的强度接近极值。这是不可忽略的 。 在地震频发的今天,“超级月亮”掀起轩然大波,辟谣的文章比造谣的文章还要多。喊“平安无事”和“不相关”最容易、最简单、最没有风险,可是这一次却遇到了大麻烦。 中新社纽约 3 月 24 日 电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发布的消息,缅甸东北部地区当地时间 3 月 24 日晚 ,在相距不到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 7 级强震,远至泰国曼谷都有震感,但目前此次地震尚无导致海啸的危险。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得数据,第一次 7 级强震发生在地下约 10 公里 处,而紧随而来的第二次地震则发生在地下 230 公里 处。地震的强烈冲击,导致远离震中 800 公里 外的泰国首都曼谷都有震感,当地不少房屋出现摇晃 。 缅甸发生的 7 级地震与超级月亮有关吗?最简单的回答是“无关”,但我的回答是有关,因为我有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的历史数据。 美国航天局给出的已发生的超级月亮有四个: 1992 年 1 月 20 日 ; 2001 年 2 月 7 日 ; 2010 年 1 月 30 日 ; 2011 年 3 月 19 日 。 2001 年中国昆仑山口发生 8 级地震, 2010 年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 2011 年日本发生 9 级地震。月亮接近地球的宏观趋势激发大震发生,不在超级月亮当日不等于没有作用。一次发生是偶然,二次、三次接连发生也是偶然吗 ? 就算这三次也是偶然,我还有 40 年前的更早数据: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杨学祥 , 2008 )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 1946-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 1 06 21.5 15 7 22 ss 1948 1 26 19.3 16 11 26 sss 菲律宾 8.2 级地震 1949 1 17 10.7 19 15 29 s L 1950 1 13 13.9 25 4 18 ww L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 , 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 9 级以上地震。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 4 年变化周期(见表 1 )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 (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 。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近 30 年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频发的强震又使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我国著名地震专家郭增建曾经指出,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导致水面降温,由于冷水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特大地震,震级未达到 9 级,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的 9 级地震就来补充。 科学和信仰不同,科学不会强迫别人一定要相信什么,一切由你的知识和阅历来加以判断。我并不反对心理学家用各种手段抚平心理患者的伤口,这是他们的职责。作为灾害事件的研究者,我也有责任解释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社会的防灾水平。 如果我说, 要预防 2014 年前后的特大地震 ,你相信吗? 参考文献 1. 19 年来最大最亮“超级月亮”。 2011-03-20 08:49 来源:台湾中视台。 http://shehui.v1.cn/sh/2011-3-20/1300582461622.shtml?pg=3 2. 杨学祥。超级月亮的争论:辟谣和造谣。 2011-3-24 08:11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705 3. 缅甸东北部 1 分钟内连发两次 7 级地震 无海啸危险。 2011 年 03 月 24 日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iandiandizheng/content-2/detail_2011_03/24/5353431_0.shtml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6.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40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地质学家警告日本仍可能发生强震危及东京:共同的预见(2)
热度 1 杨学祥 2011-3-23 13:22
地质学家警告日本仍可能发生强震危及东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07:55 新浪科技 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的地面裂缝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质学家日前警告称,3月11日的日本强震已经改变了地球表面,并可能造成更靠近日本的断层累积更多应力。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罗杰•穆森(Roger Musson)表示,尽管由于板块和断层构造特点,东京地区不可能发生像这次的9级地震那样规模的灾害。但考虑到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3900万居民,任何较大规模的地震都将是毁灭性的。他说:“打个比方,即便是一场7.5级的地震,对于东京而言都将是非常严重的。”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环带上,地震发生非常频繁。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厄勒姆学院(Earlham College)的安德鲁•摩尔(Andrew Moore)告诉美联社(AP)记者,认为一部分地质学家在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前便一直认为日本是发生此类强震的候选地。   然而,在过去的3500年中,日本似乎已经有过遭受严重地震袭击的经历。摩尔称,在北海道找到的地层遗迹中发现了某种泥沙沉积,这强烈暗示这里曾遭到高达30英尺(9米)的海啸袭击。   相似的,在仙台地区也发现了这种泥沙沉积构造。只是这次海啸灾难的发生时代较近,是有记载的。公元869年,这里发生的海啸侵入内陆达2.5英里(4公里)远,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   而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埃里克•菲尔丁(Eric Fielding)则表示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已经改变了地球表面。在一份声明中,他表示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日本方向俯冲,这次地震已经在日本近海海床上形成了一条长240英里(386公里),宽120英里(193公里)的裂谷。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布莱恩•艾特沃特(Brian Atwater)告诉美联社,这次地震似乎已经堆周边的其他断层造成很大的压力。他认为,这种地质应力的增加可能会在东京附近引发一次毁灭性的余震。   这在特大地震之后很常见,在2004年年底发生在印尼,造成23万人死亡的特大地震之后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在那次强震之后3个月,发生大地震的断层位置以北区域,再次发生里氏8.6级强烈余震,造成人口密集的印尼尼亚斯岛(Nias island)1000多人遇难。   “但这也很难说,”艾特沃特说。“有很多很好的例子说明这样的强震之后会引发强烈余震,但也有很多例子中并没有这样的余震发生。”   目前科学家们正加紧分析此次地震引发的地震活动变化,以便估算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苏珊•吴(Susan Hough)表示:“当发生这样规模的强震时,以震中为圆心,余震的发生是非常常见的,每个方向上都可能发生。这就表示,东京方向也在其中。”   但是他们仍然谨慎地表示这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另一位USGS的地质学家螺丝•斯坦恩(Ross Stein)告诉美联社记者:“我们现在就像是在对着消防龙头喝水。大量的数据不断涌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晨风) http://tech.sina.com.cn/d/2011-03-23/07555319668.shtml 日本或再遇8级以上地震:共同的预见 2011-3-22 19:59 点评:印尼苏门答腊岛的8.5级以上地震在2004-2007年连续发生了3次,最短时间间隔为3个月。阿拉斯加半岛和堪察加半岛也有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记录,但间隔时间较长。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都预测日本大地震会有相似的结果。 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日本或再遇8级以上地震 2011年03月22日17:10人民网我要评论(4) 字号:T|T 人民网3月22日讯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站报道,自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各国多次发出了海啸预警。22日,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主管查尔斯·麦克里里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称,今后还有可能会诱发里氏8.0级以上的地震,呼吁大家提高警惕。 查尔斯·麦克里里指出,2004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岛沿岸发生的9.1级强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在地震发生3个月后,附近又发生了一次里氏8.6级的强烈地震。由于一次地震给其它地带的版块造成压力,所以时隔一段时间后有可能还会诱发另外一次地震。 此外,查尔斯·麦克里里还表示日本先进的海啸预警防范系统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说:“如果没有对海啸知识方面的教育及预警系统,那么在此次强震所引发的海啸中,必使更多的人失去生命。”(田一飞 编译) http://news.qq.com/a/20110322/001175.htm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24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超级月亮:日本6级余震频发
杨学祥 2011-3-22 20:31
日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6.6级地震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3月22日17:53   证券时报网3月22日从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获悉,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22日发生里氏6.6级地震。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瑾) http://stock.sohu.com/20110322/n279946129.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3-22 17:44:30 6.4 39.9 143.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2 17:19:04 6.0 37.3 141.9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2 15:18:46 6.6 37.2 144.0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2 05:22:12 3.0 39.1 110.1 0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塌陷) 地图 2011-03-21 17:33:59 3.0 32.5 91.7 9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21 00:39:06 3.2 38.9 123.5 10 黄海 地图 2011-03-20 16:00:50 5.2 22.4 121.4 30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9 09:22:44 6.0 39.7 143.1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8 08:14:17 3.4 32.7 91.9 1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17 23:34:30 4.6 40.4 79.1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地图 2011-03-17 20:41:49 3.6 32.6 105.4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3-17 16:03:07 6.0 -17.3 167.9 3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3-17 10:48:06 6.2 -17.3 167.7 3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3-17 05:42:20 3.0 32.7 103.2 1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图 2011-03-16 22:07:00 3.7 40.3 77.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地图 2011-03-15 23:23:54 6.3 40.4 143.2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5 21:31:45 6.1 35.3 138.5 10 日本本州东部地区 地图 2011-03-15 17:49:53 6.0 37.4 142.4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4 19:18:21 3.6 44.4 8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交界 地图 2011-03-14 14:12:36 6.2 37.8 142.7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19:37:28 6.0 37.3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16:32:35 3.1 39.5 74.7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1-03-13 15:56:44 6.0 39.7 143.2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10:23:34 6.2 36.3 142.4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09:26:00 6.5 35.6 142.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07:24:49 6.2 38.0 141.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06:12:46 6.1 37.6 142.0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3 01:19:23 6.0 36.7 142.6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22:43:08 6.0 39.4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21:15:40 6.2 37.2 141.3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9:47:15 6.8 37.6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8:50:38 3.4 31.5 104.2 15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德阳市绵竹市交界 地图 2011-03-12 04:11:23 6.0 38.9 142.7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3:46:53 6.2 40.3 139.3 10 日本本州西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3:02:56 6.2 39.4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2:59:13 6.3 37.0 138.5 10 日本本州西部 地图 2011-03-11 23:13:12 6.6 36.0 142.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8:10:35 6.1 39.2 142.8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5:40 6.3 37.0 144.6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2:05 6.4 36.6 141.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5:25:39 6.2 38.0 144.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4:25:52 7.3 38.1 144.5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3:46:21 9.0 38.1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01:08:36 6.2 -6.9 116.8 520 印尼巴厘海 地图 2011-03-10 20:42:35 3.6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2:02 4.3 24.8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1:36 4.5 24.7 98.0 7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0:01 3.3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5:23 3.6 24.7 97.9 9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4:50 4.5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3:56 4.7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2:58:12 5.8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05:24:43 6.3 -6.0 149.7 30 新不列颠地区 地图 2011-03-10 05:24:00 6.8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5:22:13 6.2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2:44:33 6.1 38.5 143.3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地图 2011-03-10 02:16:16 6.2 38.3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1:44:16 3.0 37.2 78.6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地图 2011-03-10 01:27:43 2.9 41.7 98.5 9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地图 2011-03-09 12:36:59 6.0 38.6 143.0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9 10:45:16 7.3 38.5 142.8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8 23:19:39 3.8 42.0 112.7 7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地图 2011-03-08 00:19:44 4.3 34.0 114.6 10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 地图 2011-03-07 08:09:38 6.3 -10.3 160.8 40 所罗门群岛 地图 2011-03-07 01:51:36 4.2 39.0 111.7 5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地图 2011-03-06 22:32:36 6.5 -56.1 -27.2 9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3-06 20:50:57 3.1 32.4 91.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06 03:24:39 3.7 32.9 92.0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交界 地图 2011-03-06 02:31:02 3.7 31.3 103.6 1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3-05 04:16:53 3.8 43.9 87.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1-03-04 09:01:14 3.7 32.1 94.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03-03 23:08:20 3.4 32.5 105.1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3-03 15:54:26 4.1 33.8 101.1 7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交界 地图 2011-03-03 10:41:25 3.1 39.0 75.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2 19:43:15 3.0 34.2 104.9 7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地图 2011-03-02 09:18:34 4.2 39.0 7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1 15:13:49 3.7 28.2 104.9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长宁县交界 地图 2011-03-01 00:32:24 3.1 32.8 92.1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界 地图 2011-02-27 23:16:28 3.2 39.3 102.5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http://www.ceic.ac.cn/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2011-2-20 11:38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3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A:2011年3月5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6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717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788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91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或再遇8级以上地震:共同的预见
热度 1 杨学祥 2011-3-22 19:59
点评:印尼苏门答腊岛的8.5级以上地震在2004-2007年连续发生了3次,最短时间间隔为3个月。阿拉斯加半岛和堪察加半岛也有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记录,但间隔时间较长。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都预测日本大地震会有相似的结果。 附件: 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日本或再遇8级以上地震 2011年03月22日17:10人民网我要评论(4) 字号:T|T 人民网3月22日讯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站报道,自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各国多次发出了海啸预警。22日,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主管查尔斯·麦克里里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称,今后还有可能会诱发里氏8.0级以上的地震,呼吁大家提高警惕。 查尔斯·麦克里里指出,2004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岛沿岸发生的9.1级强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在地震发生3个月后,附近又发生了一次里氏8.6级的强烈地震。由于一次地震给其它地带的版块造成压力,所以时隔一段时间后有可能还会诱发另外一次地震。 此外,查尔斯·麦克里里还表示日本先进的海啸预警防范系统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说:“如果没有对海啸知识方面的教育及预警系统,那么在此次强震所引发的海啸中,必使更多的人失去生命。”(田一飞 编译) http://news.qq.com/a/20110322/001175.htm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310 次阅读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1-3-22 06:26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5-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特大地震的成因和震后形势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19 06:57
日本特大地震的成因和震后形势 杨学祥 学者陈儒军通报:当我国主流地震专家宣布地震无法预测的时候,俄罗斯和英国的科学家正在为预测地震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根据地球上空的电磁信号变化判断,美洲将在两周内发生超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26do=blogid=422812 More ominously in this report are Russian scientists confirming the independent analysis of New Zealand mathematician and long-range weather forecaster, Ken Ring, who predicted the deadly Christchurch quake and this week issued another warning of a quake to hit on or about March 20th(3月20日). http://www.realnewsreporter.com/?p=843 我们也只有等到3月20日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 美国地震专家2008年四月十四日发表的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内,南加州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专家徐道一在《2010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中指出,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示了在美洲的巨震群发高潮时段的开始,值得特别关注。这与美国科学家的预测相一致。 我在2008年的特大地震趋势分析: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按此路线图,日本地震后,下一次特大地震的位置就很清楚了:三个中的一个。俄罗斯当然希望在美国,理由也很简单:印尼已发生了一次9.1级地震,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剩下的俄罗斯和美国,最好是后者。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124 http://blog.youguow.com/index.php?uid-44256-action-viewspace-itemid-38441 美国西部地震风险确实存在,俄罗斯地震专家的预测不无根据。不过,一年发生两次9级地震可能性很小,历史没有先例。 References(参考文献) 李家林, 张元东.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 . 地震, 1993, (3): 32-37. 杜品仁. 18.6 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胡 辉, 赵洪声, 和宏伟.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4): 49-55 Cochran E S, Vidale J E, Tanaka S.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杨学祥, 韩延本, 陈 震, 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Métivier L, DE Viron O, Conrad C P, et al.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广东云浮昨发生1.9级地震 部分地区有震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03: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部分地区有震感 未造成人员伤亡   本报云浮讯 (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刘烁)据广东省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9时38分,在广东云浮(东经112.0北纬22.9)发生震级M1.9地震。地点在云浮市区东南1~2公里的山区,震源深度达10公里。该市云安县前锋镇、南盛镇及市区、河口部分地区有震感,未发生人员伤亡。   当地有市民黄先生描述“感觉到明显晃动”。另有市民称,当地城区南山路一带都有明显震动,就像大货车开过一样。   云浮市区不少学校都在第一时间组织疏散学生到操场避险。据市一小一名老师说:“当时桌椅全部动了,之后学校喇叭就叫各班班主任带学生到操场,师生们在操场停留了约半个小时,后来感到没事又集中回到教室上课。”不少小学生表示,平时学校都举行过多次的地震演练,他们也训练有素,这次发生地震也不害怕。   此次地震虽然不大,因有震感,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民纷纷打电话向省地震局、云浮市地震部门询问情况。   省地震局:   云浮近期无破坏性地震   地震发生后,该市宣传、应急、地震、气象等部门单位通过滚动播出公告、发送信息等办法,将地震基本情况迅速、如实告知广大市民,消除了广大市民的疑虑,当地生活并未因地震受到影响。   据悉,省地震局正在加强监测和数据分析。根据现有资料数据判断,云浮市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19/03212214250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66 次阅读|1 个评论
俄专家预测莫斯科近期将发生5级地震:地球已进入地震危险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1-3-16 11:51
俄专家预测莫斯科近期将发生5级地震(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11:19 环球时报 叶夫根尼·罗格金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叶夫根尼·罗格金表示, 地球已经进入“地震危险期”,俄罗斯首都也将会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   俄生活网3月15日报道, 日本地震后近期在勘察加、千岛群岛和高加索地区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 。俄学者表示很多学者预测到了本州会发生地震,但没想到会具如此灾难性。罗格金称:“日本事件当然很罕见,我也没料到会达到这么高震级。我们以及外国同事都预料到那里会发生地震,发表了专门论述,时间和地点没有错,但这个震级非常令我们吃惊”。   报道称,俄罗斯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员一直在对地震进行监测工作,他们认为勘察加、高加索一代地区“平静了很久“,因此“情况很快会有所改变”。 罗格金称莫斯科没有所谓的“当地地震”,而是“感知地震”。他说:“莫斯科曾对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发生的地震有4级左右震感,那里约每30年会发生一次地震。莫斯科最高可以有5级震感,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77年。因此,莫斯科也有可能再次出现地震”。虽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时间,但依据周期理论这个“近期”可能“非常近”。   罗格金称, 地球现在处于活跃期。他说:“请看看这10年出现的8级甚至9级强震,智利2010年、苏门答腊2004-2005年。2010年海地地震,以及今年日本地震,甚至都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地貌”。 (编辑:SN012) http://news.sina.com.cn/w/p/2011-03-16/111922125110.shtml 我在2008年的特大地震趋势分析: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 日本 、 印尼 、 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 、 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2004-2018年: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40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548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点评:地球进入特大 地震危险期 , 俄罗斯勘察加为危险区 ,这是中外学者的共识。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紧急通知 日本3.11特大地震
welcomezp 2011-3-16 09:29
[转载]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紧急通知  日本3.11特大地震
3月11日在日本发生了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非常关心在日中国同胞的安全,已经派出赴灾区工作组。 为了尽快掌握在日中国同胞的安全状况,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特委托学友会建立应急网页: http://www.liurixueren.org/110311/ 请各位在日中国同胞尽快登录该网页,填写安全状况调查表。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集全馆力量24小时值守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及时在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网页上显示“在日中国留学人员平安信息”。 已显示的安全信息如下 http://www.china-embassy.or.jp/chn/sgxxs/t805680.htm http://www.china-embassy.or.jp/chn/sgxxs/t805777.htm http://www.china-embassy.or.jp/chn/sgxxs/t805825.htm 人民网等网络媒体也已经发出号召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14126782.html 如果掌握受灾地区中国公民需要救助以及受灾的情况,也请及时联络如下电话: 080-6809-7666(Softbank) 03-3643-0359(留学生服务) 03-3643-0188(留学生服务) 03-3643-0305(值班总机) 传 真:03-3643-0296 另附: 驻日本使馆赴灾区工作组名单和联系方式 刘敬师 一秘(组长)090-4830-5150 李春生 一秘 080-5085-6305 邓德英 一秘 080-4329-9651 李 洋随员 090-8878-0807 请在日华人通过网站,短信,电话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此信息,谢谢 2011年3月13日 图为茨城県美浦村超市内食品货架已被抢购一空。东京也出现抢购食品, 水等生活用品现象。(写真:産経新聞)
个人分类: 看日本|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美国地震的问答:美国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热度 5 杨学祥 2011-3-16 04:05
关于美国地震的问答:美国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杨学祥 鲍得海 教授在其留言中通报了俄罗斯科学家预测 美国将发生特大地震 的信息和原文。这一预测并不惊人,因为类似的预测中外科学家都做过,只是时间没有这样明确。 中新网 2007 年 9 月 6 日 电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 1500 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 70% ,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 8 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 160 公里 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 美国地震专家 2008 年四月十四日 发表的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内,南加州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专家徐道一在《 2010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中指出,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示了在美洲的巨震群发高潮时段的开始 ,值得特别关注。这与美国科学家的预测相一致。 我的回复 (2011-3-16 02:37) :我在 2008 年的特大地震趋势分析: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 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 日本 、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按此路线图, 日本地震后 ,下一次特大地震的位置就很清楚了:三个中的一个。俄罗斯当然希望在美国,理由也很简单:印尼已发生了一次 9.1 级地震,智利发生了 8.8 级地震,剩下的 俄罗斯和美国 ,最好是后者。 附件: 隔壁家的二傻子 昨天 17:22 【美国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由莫斯科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准备的,给普京总理的报告( 3-12 )中警告说 :美国在在未来两周 (14 天 ) 内将遭受灾难性的特大地震危机 。关注的重点放在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海岸地区,沿着新马德里断层构造带区域。。。 http://sinaurl.cn/hbFWyh 假如洛杉矶在中国:能发布地震预警吗? 2010-8 -23 09:37 假如洛杉矶在中国:能发布地震预警吗? 杨学祥 国际地震界主流派认为地震不可预测,这仍然不能阻挡科学家预测地震发生的激情。美国研究人员说,沿着南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线发生的强烈地震,比过去认知的更频密,洛杉矶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科学家说,南加州有 3700 万居民主要分布在洛杉矶、圣迭哥和阿纳海姆。一场大规模的地震可造成 2000 至 5 万人死亡,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因此这个地区的居民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如储存大量的水和其他库存物资,预先防护个人财产,制订家庭应急计划等【 1 】。 假如洛杉矶在中国,谁有胆量做出这样明确的预测?中国主流地震学家一再宣传,误报地震比真实地震的危害更大,特别是这种没有明确时间的预测,将使人们陷入无休无止的惶恐之中,逃离、跳楼,甚至全家自杀,生产生活将陷入一片混乱。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洛杉矶居民惊慌失措的报道,他们对于这样的报道习以为常。事实上,关于洛杉矶发生地震的预测经常发布,洛杉矶早就被列入强震易发地区。 中新网 2007 年 9 月 6 日 电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 1500 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 70% ,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 8 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 160 公里 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 2 】。 新华网洛杉矶 2008 年 5 月 21 日 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提高洛杉矶应对地震的能力,美国科学家最近假想了洛杉矶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场景。这项研究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与加利福尼亚州地质调查局联合完成。 科学家假设位于加州地下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在 2008 年 11 月 13 日上午 10 时 突然发生断裂,一场里氏 7.8 级的地震袭击洛杉矶及其周边地区。研究发现,这次地震将给城市设施造成巨大破坏:供水和排污管道破裂,电力供应中断,主要高速公路损毁严重,一些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和老式的砖混建筑倒塌。 5 万名伤员使洛杉矶地区的医院人满为患。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0 亿美元。 地震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利于政府和公众未雨绸缪,在万一灾难发生时作出及时反应。专家提醒说,尽管这次研究是个假想,但加州在今后几十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地质调查局今年 4 月发表报告说,加州在 30 年内发生里氏 7.5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46% ,而且地震很可能发生在洛杉矶地区。 1994 年 1 月洛杉矶附近发生里氏 6.7 级地震,造成 72 人死亡和 250 亿美元经济损失【 3 】。 美国地震专家 2008 年四月十四日 发表的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内,南加州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这份令人担忧的地震预测报告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联合发布。报告声称,三十年内南加州发生类似一九九四年洛杉矶北岭里氏六点七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北加州发生类似地震的可能性也高达百分之九十三;而同一时期,南加州发生七点五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三十七,北加州有百分之十五的可能性。 1994 年 1 月,洛杉矶地区的北岭发生里氏六点七级地震,造成七十二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二百五十亿美元,这是洛杉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份报告的负责人纳德·菲尔德说,南加州发生里氏七点五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高于北加州。圣·安德利亚斯断层是加州地震的最大肇因,它南起加利福尼亚湾,向北经过洛杉矶,直贯旧金山半岛,并向北延伸。科学家称该断层发生大地震的周期大概是一百五十年, 1906 年,该断层北部的旧金山发生里氏八点三级大地震,而从 1680 年以来,南加州还没有发生类似大地震。科学家据此认为,南加州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一位研究人员说,自从 1930 年以来,加州的地震活跃程度只有历史平均水平的八成,旧金山和洛杉矶地区的地震活跃程度只有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原因令人费解【 4 】。 美国地质调查局 2008 年 4 月发表报告说,加州在 30 年内发生里氏 7.5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 46% ,而且地震很可能发生在洛杉矶地区。这并没有引起洛杉矶地区居民的恐慌。让地震预防成常态,人们对科学家的预测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防范意识而不惊恐盲动,这才能使科学家的预测达到预防地震的效果【 5 】。 根据地质学和气象学理论,自 2000 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从暖位向冷位转变的时期。“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当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后,太平洋高空气流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发生变化。而由于地球的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彼此互有联系,因此,“冷位相”时期往往是飓风和强震相伴而来。据预测, 2000-2035 年将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6,7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 8.5 级和智利 8.1 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 20 世纪以来 8.5 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 60 年的强震周期。   表 1 全球 20 世纪以来 8.5 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00 年以前有 4 次;从 1900 年算起, 2 次)   第 5 名、厄瓜多尔大地震 ( 1906 年 1 月 31 日 ) :里氏 8.8 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 1000 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 - 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 8 名、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23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 次)   第 8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1938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7 次)   第 7 名、中国西藏大地震 ( 1950 年 8 月 15 日 ) :里氏 8.6 级。 2000 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 1500 人死亡。   第 4 名、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52 年 11 月 4 日 ) :里氏 9.0 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 3 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57 年 3 月 9 日 ) :里氏 9.1 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 200 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 15 米 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 1 名、智利大地震 ( 1960 年 5 月 22 日 ) :里氏 9.5 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 5000 人死亡, 200 万人无家可归。   第 8 名、 ( 并列 )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 ( 1963 年 10 月 13 日 ) :里氏 8.5 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 2 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4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9.2 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 125 人死亡,财产损失达 3.11 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 6 名、 ( 并列 )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5 年 2 月 4 日 ) :里氏 8.7 级。地震引发高达 10.7 米 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次)   无 8.5 级以上大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 次) 第 4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里氏 9.0 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 30 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 6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5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8.7 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 9.0 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 1000 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8-10 】。 第 5 名、(并列)智利 8.8 级大地震( 2010 年 2 月 27 日 ), 802 人死亡。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 22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 5 -10 厘米 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 1950 年到 1965 年短短 16 年内发生了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 5 个月【 8-10 】。 美国地震学家在不断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冷静积极预防地震灾害;中国的地震学家却不断做地震辟谣,地震预测成为虚设,使公众闻震色变,如惊弓之鸟。科学水平的高下优劣,由此可见一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专家徐道一在《 2010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中指出,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示了在美洲的巨震群发高潮时段的开始,值得特别关注。这与美国科学家的预测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美科学家:洛杉矶大地震 随时可能发生。联合早报( 2010-08-22 ) http://www.zaobao.com/gj/gj100822_018.shtml 2 .报道称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 1500 亿美元。 2007 年 09 月 06 日 13:5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6/135012521126s.shtml 3 .曹卫国。美国科学家假想洛杉矶未来大地震场景。 2008 年 05 月 22 日 22:51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5-22/225115597984.shtml 4 . 张炜。美国科学家 :30 年内加州极可能发生大地震。 2008 年 04 月 15 日 16:26 国际在线。 http://news.sina.com.cn/o/2008-04-15/162613740676s.shtml 5 . 杨学祥。让预防地震成常态:美国科学家假想洛杉矶未来大地震。发表于 2008-5-23 6:08:2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366 6 .未来 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期。 2005 年 10 月 12 日 02:38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5-10-12/02387143269s.shtml 7 .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8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9 .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0 . 杨学祥 .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 . 2007-9-8.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8/content_668219.htm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5550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200 次阅读|8 个评论
深切哀悼关心遭受地震、核辐射的日本人民,但不要忘了
热度 1 zlyang 2011-3-15 22:48
深切哀悼关心遭受地震、核辐射的日本人民,但不要忘了
深切哀悼关心遭受地震、核辐射的日本人民 《胡锦涛致电日本天皇表示慰问 首批救援物资启运日本》 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日本天皇表示慰问 中国首批救援物资启运日本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致电日本天皇明仁,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就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愿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4/c_121187001.htm 但不要忘了 南京大屠殺當年血腥照片(資料圖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0-12/12/c_13645833.htm 上圖為神戶市灘區的居民吉本映三提供的照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0-12/12/c_13645833_4.htm 二者并不矛盾。 我们应该仁至义尽。
22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警告:美洲将在两周内发生超级地震
热度 8 xupeiyang 2011-3-15 22:10
美洲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莫斯科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给普京总理的报告(3-12)中警告说:美洲在在未来两周(14天)内将遭受灾难性的特大地震危机。关注的重点放在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海岸地区,沿着新马德里断层构造带区域。。。 http://sinaurl.cn/hbFWyh http://www.realnewsreporter.com/?p=843 EARTHQUAKE WARNING FROM RUSSIAN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Posted by Real News Reporter on March 12th, 2011 A new report released today in the Kremlin prepared for Prime Minister Putin by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in Moscow, is warning that the America’s are in danger of suffering a mega-quake of catastrophic proportions during the next fortnight (14 days) with a specific emphasis being placed on the United States, Mexico, Central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n west coast regions along with the New Madrid Fault Zone region. This report further warns that catastrophic earthquakes in Asia and the sub-continent are, also, “more than likely to occur” with the 7.3 magnitude quake in Japan today being “one of at least 4 of this intensity” to occur during this same time period. Raising the concerns of a mega-quake occurring, this report says, are the increasing subtl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that are being detected in the Earth’s upper atmosphere over many regions of the World, with the most intense being over the US Western coastal and Midwest regions. Important to note are that Russian and British scientists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predicting earthquakes based on these subtl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have joined in an effort to put satellites in space to detect more of them. More ominously in this report are Russian scientists confirming the independent analysis of New Zealand mathematician and long-range weather forecaster, Ken Ring, who predicted the deadly Christchurch quake and this week issued another warning of a quake to hit on or about March 20th.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3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强震带来的命运思考: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15 15:20
强震带来的命运思考 时间:2011-3-15 1:05:43 来源:东方今报 9级地震重创日本,地震触发的海啸几乎在瞬间吞噬了城市。生命如此脆弱,整个世界都在为灾区乃至人类的命运揪心、祈祷。 地 球 怎 么了?在频频袭来的灾难面前,人类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之外,越发没有了底气去问。甚至连罗列和总结那些越发变得频繁的天灾都令人倍感无力,但正是这频繁的灾难,将人类逼到墙角,此刻,谁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携手渡过难关。灾难让人们站在一起,以人类的名义。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长需 强震带来的命运思考 ●2012会不会重演? 2012年12月21日,玛雅人的日历的最后一天。杰克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地区也成为禁区。 第二天,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 这是电影《2012》的镜头。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对此片解释说:“《2012》讲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地球会不会在2012年迎来它的终点,如果是真的,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地球上的居民又该怎么办?” 这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禁不住还是让人产生联想:2012年,世界末日是否会到来?纵观这几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 6.3级地震,2010年9月,同一地区发生里氏7级地震;2010年10月,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引发海啸;2010年4月,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10年2月,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此外,近两年的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席卷全球。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 ● 世界进入地震活跃期 ? 频繁的地震灾难,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让人们不禁想到,世界难道真的进入末日时期? 实则不然。 最近几年,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在中国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前, 俄罗斯科学家也预言2018年以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甚至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还要厉害。他们推测这次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五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地带、智利、克什米尔、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 无独有偶,在俄罗斯发布该消息前一个月, 美国地质勘探局也指出,加利福尼亚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 世界三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但有研究人员认为,前两条地震带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95%以上。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东岸由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湾一带、墨西哥—中美诸国,直至南美洲的智利;西岸包括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菲律宾、西南太平洋诸岛,直至新西兰,全长35000公里。这条地震带释放的总能量占地球的80%,单是日本一国发生的地震,就占全球总能量的10%。 如果说地球进入地震频发期,那么,包括汶川地震、日本东海岸地震等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环。 有专家指出,地震分为平静期与活跃期,现在地震频发只是进入了活跃期,没有必要担忧,也并非世界真的进入了末日时期,这在地震史上,只不过是两个时期正常的更替而已。 ● “2012综合征”没有必要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斯琳·贝尔·伯内尔曾对电影《2012》中的一些所谓“科学根据”进行批驳。比如电影中出现的各大行星连成一线现象,首先这种现象根本不会在2012年出现,下一次多个行星排成一线的时间将会在2040年;其次就算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为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加在一起,与太阳和月亮的相比仍然微乎其微,对地球影响极小。又如太阳活动会在2012年出现异常这一“科学根据”,伯内尔说,人们早就知道太阳具有11年的活动周期,过去的太阳活动起伏对地球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至于以几十万年为周期的地球磁极可能再次出现倒转,也没有必要担忧,拥有漫长生存历史的人类过去也经历过这样的地磁倒转,并未因此灭绝。 地震的频发,引发不少人对地球环境的思考:这么集中的发生地震,跟人类的活动有没有关系? 有专家指出,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由工程建设引起的4级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其中诱发的6级地震也有过,但大部分地震与人类活动无关,都是大自然内部运动规律所带来的,而破坏力极大的7级以上地震则基本可以忽视人类的影响。 但反思整个人类的活动,对改善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长久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人类带来了很多以生态环境为主的问题,从空气到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对未来的危机感,让人们觉得无法把握。 如果因为地震频发而认为世界真的进入了末日时期,从而产生恐惧和恐慌心理,这种“2012综合征”其实没有必要。有专家指出,这种心理上的恐慌其实更多地折射出对灾难自救意识的缺乏,从某种意识上来说,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对于地震的防范没有必要人心惶惶,应该做好准备,坦然面对。多了解地震常识,减少因常识不足而引起的恐慌。 ●灾难面前 世界一家 在电影《2012》中,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拥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 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类终于在方舟中躲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日本这次史上最强的地震,带给人类的冲击是巨大的。面对这样一个“共同的”灾难,没有人能够自扫门前雪,我们必须积极展开灾难后果评估、预警信息共享等国际合作。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震,触发印度洋海啸,累计导致各相关国家22.7万多人死亡。遗憾的是,经过数十年研究建立起来的环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准确地探测到地震的发生,却没有探测到确切的级数,同时由于计算机上数据模拟显示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很难引起太平洋上大规模的海啸发生,预警系统向太平洋地区发布的报告认为不需要警惕海啸。而印度洋地区缺乏海啸探测装置,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终究未能拯救这场重大浩劫。 这次灾难让人们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家,联合起来,才能共度难关。这不仅仅是在大的灾难预报预防方面,在共同面对发生的灾难时,也应该联合起来: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日本驰援,日本救援队分两列向遗体告别的画面,让人永记脑海;这次日本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15人立刻飞抵日本,展开救援。 震后的日本东北岩手县大船渡市 新华社发 【网络编辑:郑国锋】 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gjxw/20110315786.htm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40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548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40 次阅读|7 个评论
朝鲜慰问日本 至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xupeiyang 2011-3-14 21:43
朝鲜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张在彦14日致电日本红十字会会长近卫忠辉,对近日遭受特大地震和海啸的日本灾民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14/c_121187033.htm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特大地震前后的警告和救援
热度 6 杨学祥 2011-3-14 16:31
日本特大地震 前 后 的警告和救援 杨学祥 凤凰卫视2005年7月20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了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 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05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 BRUCE ALBERTS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我在2010年9月22日指出, 2010-2018年全球强震频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时日不多 ,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值得日本三思。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建议俄罗斯政府同日本进行会谈,号召日本国民移居至俄罗斯。   日里诺夫斯基称:“ 日本是一个处于危险中的岛屿 。”“如果勤劳的日本人民加入我们,对俄罗斯也是十分有益的。” 附件: 俄自由民主党主席号召日本民众移居俄罗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11:1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据俄罗斯新闻网3月13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13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建议俄罗斯政府同日本进行会谈,号召日本国民移居至俄罗斯。   日里诺夫斯基称:“日本是一个处于危险中的岛屿。”“如果勤劳的日本人民加入我们,对俄罗斯也是十分有益的。”   据悉,2月下旬,日里诺夫斯基还曾经邀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移居莫斯科。他在给卡扎菲的信中写道:“来莫斯科吧,我邀请你来此长期定居。”(林静) (编辑:SN010)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4/111722111510.shtml 钓鱼岛救不了日本列岛沉没命运:等待邻居的救援 2010-9-22 08:48 钓鱼岛救不了日本列岛沉没命运:等待邻居的救援 杨学祥 凤凰卫视2005年7月20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了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BRUCE ALBERTS 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05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BRUCE ALBERTS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与美国科学家的善意劝告相反,美国政府不是鼓励日本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而是不断挑起领海和领土纠纷,最近发生的钓鱼岛撞船事件,都表现了日美政治家的无知:一个小小的钓鱼岛救不了日本列岛沉没的命运。 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2010年9月7日上午在钓鱼台岛附近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冲撞,船长詹其雄被日方逮捕,拘留10天,中方就此事件多次与日本交涉,要求放船放人。日本政府肆意扩大事态,拒不放人,与邻为敌的面目暴漏无遗。 灾难片巡礼之《日本沉没》幻想一下日本列岛被地震、火山吞没(这个可能性倒很大),本片还顺便宣扬了大和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奇怪的是片中对于日本政府呼吁世界各国营救,竟耐人寻味地把各国政府定位在见死不救、漠然处之的基调上。这与日本以邻为壑的处世政策不无关系:寸土必争,寸利必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和奴役了周围邻国,至今不思悔改。 美国政治家利用日本为自己的利益火中取栗,熟悉孙子兵法的日本高官不会愚蠢到甘当替死鬼的程度。 科学家是实事求是的,记住美国科学家的警告:BRUCE ALBERTS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鉴于日本本土的生存危机,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日本外交的根本出路和长远政策。 2010-2018年全球强震频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时日不多 , 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值得日本三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555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46 次阅读|9 个评论
沿海特大地震为什么使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14 08:42
沿海特大地震为什么使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杨学祥 自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变暖是主要趋势,尽管其中存在 60 年周期的气候波动。前 30 年的全球迅速变暖,导致海平面急剧上升,破坏了海洋地壳的地壳均衡,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卸载的融化冰川导致大陆上升;加载的大洋海水导致海洋地壳下降。两级冰盖融化导致海水流向赤道,增大了地球的扁率和转动惯量,使地球自转减慢;海水增加引发的海洋地壳均衡运动形成地震火山活动,尽管也能使沿海陆地上升,但是大面积的海洋地壳下降缩小了地球扁率,减少了地球的转动惯量,使地球自转加速。 美联社 (AP) 2011 年 3 月 11 日 引述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 (NASA) 地球物理学家葛罗斯 (Richard Gross) 的计算,因为日本发生规模 8.8 级强震,导致地球自转快了 1.6 微秒。 1 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这次地震造成地球自转加速的程度,比去年智利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还大一点,但是 2004 年苏门答腊强震,使得当天地球自转快了 6.8 微秒。 特大地震后地球自转加速,表明地球转动惯量减少,扁率变小,地球处于收缩状态。 日本大地震导致地球 11 日自转加速 1.6 微秒 http://www.sina.com.cn 2011 年 03 月 13 日 15:32 金羊网-新快报   美联社 (AP)11 日引述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 (NASA) 地球物理学家葛罗斯 (Richard Gross) 的计算,因为日本发生规模 8.8 级强震,导致地球自转 快了 1.6 微秒。 1 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这次地震造成地球自转加速的程度,比去年智利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还大一点,但是 2004 年苏门答腊强震,使得当天地球自转快了 6.8 微秒。  http://tech.sina.com.cn/d/2011-03-13/15325279431.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寻找地震空区
热度 8 杨学祥 2011-3-14 05:34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 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 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 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在表1中,9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 中国内陆存在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 图1 下一次日本的巨大地震是在关东还是东海地区?(引自 付碧宏 ) 日本强震致死近800人 政府修订地震级数 2011年03月13日 13:08:3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3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日本各地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东北部海域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至少已造成795人死亡。   报道还说,警方在重灾区宫城县东松岛市新发现200多具遗体。此前,警方在仙台已发现200多具遗体。这些被发现的遗体尚未计入上述统计数字内。   此外,宫城县南三陆町约1万人下落不明,岩手县大槌町也有1万人不知去向,还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信息不畅无法确定是否安全,搜救人员正在寻找他们的下落。    日本气象厅当天将此次东北部海域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 气象厅还说,11日强震以来,日本共发生至少168次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今后此类余震将持续至少1个月。此外,气象厅当天解除了针对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县的海啸警报。   日本政府13日说,内阁会议12日通过政令,将此次地震定为特大灾害。首相菅直人当天上午在紧急灾害对策本部会议上表示,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处于孤立状态的灾民,尤其要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居民的安全。菅直人当天还下令将参加灾区救援的自卫队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10万人。   福岛县政府宣布,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范围内有22人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据报道,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附近约21万名居民已开始避难。   11日强震和海啸发生后,日本东北地区设立了2100多个避难设施,至少有39万人避难。现在,避难设施普遍存在缺乏取暖煤油、防寒衣服及食品等问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当天宣布,受强震影响,电力公司发电站接连停止发电,电力供应大幅减少。该公司决定从14日开始按地域逐次停电3小时,这一措施将至少持续一周。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实行轮流停电措施。   截至13日8时,岩手、宫城等7个县共有208万户停电。   日本外务省13日宣布,截至当天上午9时,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及5个国际机构表示准备派救援队参加日本地震灾区的救援活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3/c_121181897.htm 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 已有 2644 次阅读 2008-9-15 20:37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关键词:地震,时空特征,太平洋地震带,周期,顺时针旋转 科技日报波恩1999年12月27日电 记者顾钢报道:据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透露,该中心最近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500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4个等级、8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1999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 。 我们在2007年9月7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8.5级和智利8.1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60年的强震周期 。 表1 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00年以前有4次;从1900年算起,2次) 第5名、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8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次) 第8名、(并列)印尼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次) 第7名、 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 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第4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3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1名、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第8名、(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2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6名、(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0次) 无8.5级以上大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次) 第4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6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从表1中可以看到,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次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 。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过程表明,强震主要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20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之后,2004年和2005年连续发生两次8.5级以上地震,近13年是最高的强震风险期 。 2007年9月7日的研究结论是: 在2007-2030年内,将要发生5次左右的8.5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8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临震预报难度较大,但中长期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从未间断。必须加强中国地震风险区域的研究 。 现在看来,2007年9月7日的研究结论对中国的强震预防是非常有意义的。遗憾的是,我们只注意了强震的时间规律,忽略了强震的空间规律。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使空间规律更加明显:印尼——中国西部——俄罗斯东部——美国——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印尼——(中国?)。整体规律是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当然,中间也夹杂两地之间的反复震荡(见表1)。9级特大地震也符合这一规律。如果这一空间特征规律成立,那么,下一个8.5级以上强震将在中国发生。国外的一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 我们在2007年9月14日指出,地震发生并没有一条固定的路线,但是,地应力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可能具有区域性传递的特征。重走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路线,对未来全球的地震趋势可能有参考意义 。 我们在2007年7月21日指出,中国强震约有20-30年准周期,其中,中国强震幕持续时间为11-17年,平静幕持续时间为8-11年。1991~2002年为第五强震幕, 按一般规律,中国第六强震幕将在2010年开始。 全球强震高发期与中国强震幕重合时期是中国强震最强烈的爆发时期。在1966-1976年重合期,中国7级以上地震11年共发生22次,平均每年两次。在1946-1957年重合期的12年中共发生23次,平均每年近2次。2010年至2020年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1958-1965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6次,平均每年不到1次。2002-2009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在2006年前只发生了1次。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共4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强震。 所以,2007-2009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极大 。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在2004-2005年已发生2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8.7级地震拉开了2004-2030年的强震序幕 。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2008-2018年大约要发生3次9级特大地震,下一次9级地震大约在2009-2010年 。 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导致南亚地区地震频繁发生。留给中国8.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以上研究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2. 杨学祥.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修改稿). 2007-9-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84.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60年周期. 2005-6-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55 4. Media Relations。中国2008年5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08-09/whoi-m2e091108.php 5. 杨学祥. 中国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国外媒体强震传闻来自何处?发表于2008-9-14 4:31: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86 6. 杨冬红,杨学祥. 重走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路线. 2007-9-1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0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修改稿). 2007-7-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envir.online.sh.cn/forum/2007/200711642.htm 8.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发表于2008-5-10 11:08:23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09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409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本将11日强震由里氏8.8级上调至9级: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热度 3 杨学祥 2011-3-13 13:29
日本将11日强震由里氏8.8级上调至9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11:21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日本将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强震由里氏8.8级上调至里氏9级。 (编辑:SN025)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3/112122105849.shtml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40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54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64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本8.8级强震破坏力超20个汶川地震:特大地震活跃期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12 08:28
日本8.8级强震破坏力超20个汶川地震:特大地震活跃期 日本8.8级强震破坏力超20个汶川地震(图) 2011年03月12日04:58 新京报 我要评论 ( 60 ) 字号: T | T 昨日,日本川内,一名男子躲在书店的桌子下面。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 2009年1月 哥斯达黎加发生较强震感地震。资料图片 2009年5月 洪都拉斯,7.1级地震。 资料图片 2010年1月 海地,7级地震。 资料图片 本报讯 日本气象厅昨日表示,当天下午发生的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达里氏8.8级,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原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 地震主因 板块交界处发生逆断层 昨日,日本气象厅说,此次地震与9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里氏7.3级地震属于同一地震机制。因此,9日的地震可能是前兆性地震,而本次地震是主震。 “断层有可能从东北地区沿海延伸到关东地区沿海,长达数百公里,”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科科长横山博文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 他说,刚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后紧接着又发生巨大地震的案例前所未有,此次地震属于“特异事例”。 就茨城县海域紧接着发生的地震,横山博文说:“这也许属于余震,不过也有可能是单独发生的。” 横山博文说,海啸的第二波、第三波有可能变得更高,第一波海啸没有到达的地方也有可能遭遇巨大海啸袭击,希望市民暂时躲避到30米高处。 能量估算 1个8级地震=30个7级地震 昨天发生在日本的8.8级地震成了有地震记录以来仅次于它的最大地震之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原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日本8.8级地震,与去年发生在智利的8.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样的。 对于8.8级地震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孙士鋐表示,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衰减得很快,要估算到底有多大的能量,现在还做不到。但一般来说,静态推算下,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30个7级地震,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900个6级地震。 而当年美国在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力量,相当于一个5.6级地震。资料显示,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孙士鋐说,日本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 【名词解释】 逆断层是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 释疑 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引发海啸 据新华社电 日本东北地区昨日下午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达数十米。这种“水墙”运动速度极快,破坏力巨大。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 科普 地震震级如何测定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依据释放能量多少,地震分为不同震级,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多,破坏力越大。 世界常用“里氏震级”标准区分地震震级。“里氏震级”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 全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其中大约5万次可被感知,每年可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1000次,而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平均一年发生十几次。 低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通常不易察觉,称为小震或微震;里氏2.5级至里氏4.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有感地震;5级以上、6级以下地震称为中强震;超过6级称为强烈地震,可对建筑物造成损害;7级以上地震称为大地震,破坏力巨大,受损区域通常可达震中周边数百公里。(新华社) ■ 解读 日本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地球活动处在活跃期 本报讯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昨日表示,日本8.8级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并对即将到来的“超级月亮”是否会引发地震作出回应,他认为,月球近地会造成潮汐变化,这种外因对地震有一定触发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两次地震所涉运动板块不同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日本8.8级地震是否与前日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有关,刘杰表示,两次地震没有关联。 据他介绍,此次日本8.8级地震是欧亚板块与环太平洋板块运动造成的,而盈江地震则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活动所引发。 对于盈江5.8级地震情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员表示,目前来看余震要比正常的5.8级地震显得要多,当地的地震活动还比较活跃。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判断,短期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超级月亮”引发地震? 据此前海外媒体报道,本月19日是月球自1992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天,而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尼海啸导致数十万居民丧生,而两周后就出现了月球近地点。网络随即传出届时月球会给地球带来地震、火山喷发之类的极端天气的说法。 刘杰在通气会上对此作出解释,他表示,3月19日这个“近地点”的时间点是确实存在的。他解释说,月球接近地球时受引力作用会引起地球的潮汐变化。“但这只是一个外力作用”。 刘杰解释说,“超级月亮”会引起地震只是把外力当做了主因。 尚不能仅此推断届时还将发生大地震,“这是做不出大地震预报的。只能说这种外因能够触发地震。” 地球活动处在活跃期 自去年以来,全球地震灾害不断,大家一直怀疑地球是不是被调成“振动”了。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也给出了解释,从目前掌握的近百年观测资料显示,地球是处在活跃期,但由于缺乏更长期的观测资料,所以从更长时间段来说,难以判断。 据介绍,根据近百年的观测记录,地球活动是有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区别。1905年到1923年,1950年到1965年分别是两次地震频发阶段。地震台网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地球进入了第三次地震频发期。 “去年是智利8.8级大地震,今年是日本的8.8级,我们认为是从2004年开始进入的频发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补充说道,前两次地震频发阶段基本都要持续十年以上,地球活动现在仍处在活跃期。 (新京报) http://news.qq.com/a/20110312/000190.htm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512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地震回顾: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热度 3 杨学祥 2011-3-12 05:4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三个月,我们敲响了2008年5-6月强震高潮和中国大地震的警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两天,我们敲响了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警钟。 2008年6月1日日本大地震三年前,我们敲响了日本大地震的警钟。 2010年3月日本大地震一年前,我们再次敲响日本大地震的警钟。 2011年1月14日日本大地震前两个月,我们敲响了2011年1-5月强震高潮的警钟。 2011年3月7日,我们再次敲响日本大地震警钟。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月达到高峰 冷事件持续频发 发表于 2008-2-23 05:33 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17时38分,在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度,西经41.9度)发生7.3级地震。距最近陆地1200多公里 。这是2008年全球首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2月7日日月大潮之后第一天,在我们的预测范围之内,符合地震的潮汐波动规律(见表1)。它表明,环太平洋7级以上强震经过2008年1月的间歇后,已告一段落,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以适应2007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强烈变形。大洋中脊显然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最先适应新的应力变化。必须密切注意地震的新动向 。这一预测得到证实:希腊南部发生6.9级地震 。 希腊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北纬29.55,东经102.0)发生4.0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值得关注 。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7.7级地震是2008年第二次7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17时38分,在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度,西经41.9度)发生7.3级地震 。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见表1)。在经过1月的7级地震间歇后,2月7级地震开始增多。2008年1-3月为弱潮汐时期,4-7月为强潮汐时期。 强震在5-6月将达到高潮 。 根据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这意味着冷事件继续频发。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5-6月达到高峰。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25 南太平洋洛亚蒂群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新一轮强震高潮 已有 518 次阅读 2011-1-14 01:49 新一轮强震从2010年12月中旬开始(发表于 2010-12-22 6:27:03 科学网):2010年12月全球发生2次7级以上地震,2011年1月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 新一轮强震已经到来,与2011年1-5月强潮汐时期对应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4239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已有 343 次阅读 2011-2-24 08:15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杨学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两天,我们敲响了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警钟:2010年、2014年、2018年可能发生。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证实了这一地震规律。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 在意料之中 已有 269 次阅读 2011-3-9 13:53 博主回复 (2011-3-7 08:55):西太平洋的挤压作用明显。关注俄罗斯、日本、菲律宾的地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55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420 3月19日 超级月亮能否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已有 434 次阅读 2011-3-10 05:05 3月19日超级月亮能否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 据科学家的推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在3月19日只有221,567英里(约35658千米),这是自1992年以来地月之间最近的距离,届时天空中将会出现一个超级巨大的月亮。但是有人却将超级月亮和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联系在了一起。 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国内外学术界都有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研究(见文献摘录)。 我们有跟踪潮汐组合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检验记录。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换时期,地震火山活动特别强烈。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23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里氏6.6级地震:3月潮汐组合使地震进入高潮 已有 127 次阅读 2011-3-10 08:20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2011-2-20 11:38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3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A:2011年3月5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6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717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788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91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44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2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48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3-12 03:02:56 6.2 39.4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2:59:13 6.3 37.0 138.5 10 日本本州西部 地图 2011-03-11 23:13:12 6.6 36.0 142.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8:10:35 6.1 39.2 142.8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5:40 6.3 37.0 144.6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2:05 6.4 36.6 141.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5:25:39 6.2 38.0 144.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4:25:52 7.3 38.1 144.5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3:46:21 8.6 38.1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01:08:36 6.2 -6.9 116.8 520 印尼巴厘海 地图 2011-03-10 20:42:35 3.6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2:02 4.3 24.8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1:36 4.5 24.7 98.0 7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0:01 3.3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5:23 3.6 24.7 97.9 9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4:50 4.5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3:56 4.7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2:58:12 5.8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05:24:43 6.3 -6.0 149.7 30 新不列颠地区 地图 2011-03-10 05:24:00 6.8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5:22:13 6.2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2:44:33 6.1 38.5 143.3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地图 2011-03-10 02:16:16 6.2 38.3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1:44:16 3.0 37.2 78.6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地图 2011-03-10 01:27:43 2.9 41.7 98.5 9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地图 2011-03-09 12:36:59 6.0 38.6 143.0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9 10:45:16 7.3 38.5 142.8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8 23:19:39 3.8 42.0 112.7 7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地图 2011-03-08 00:19:44 4.3 34.0 114.6 10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 地图 2011-03-07 08:09:38 6.3 -10.3 160.8 40 所罗门群岛 地图 2011-03-07 01:51:36 4.2 39.0 111.7 5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地图 2011-03-06 22:32:36 6.5 -56.1 -27.2 9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3-06 20:50:57 3.1 32.4 91.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06 03:24:39 3.7 32.9 92.0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交界 地图 2011-03-06 02:31:02 3.7 31.3 103.6 1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3-05 04:16:53 3.8 43.9 87.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1-03-04 09:01:14 3.7 32.1 94.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03-03 23:08:20 3.4 32.5 105.1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3-03 15:54:26 4.1 33.8 101.1 7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交界 地图 2011-03-03 10:41:25 3.1 39.0 75.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2 19:43:15 3.0 34.2 104.9 7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地图 2011-03-02 09:18:34 4.2 39.0 7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1 15:13:49 3.7 28.2 104.9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长宁县交界 地图 2011-03-01 00:32:24 3.1 32.8 92.1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界 地图 2011-02-27 23:16:28 3.2 39.3 102.5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http://www.ceic.ac.cn/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2010-03-06 11:41:25 来源: 南都周刊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2012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 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news.163.com/10/0306/11/613DCP9J000125LI_3.html 地球为何越来越不消停? 10-03-14 10:0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10条]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3月10日,我省双鸭山友谊县发生4.2级地震,很多人联想到智利刚刚发生的8.8级大地震,海地发生的7.3级大地震。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 而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www.76810.com/index.php/a/view/id-7523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已有 8698 次阅读 2008-6-1 10:00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 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杨学祥 2010-8-13 10:58
点评:1890-1924年、1947-1976年、2000-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文中列举的12次大地震,仅有一次例外。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据新华社8月12日消息,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厄瓜多尔中部12日发生里氏6.9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据报道,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2日6时54分,震中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东南17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90公里。由于地震发生在厄瓜多尔中部地区,厄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震感。在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和首都基多能明显感觉到建筑物的晃动,并引起居民的恐慌。   美国地质勘探局两次调整了厄瓜多尔本次地震的震级,从最初的里氏6.9级调整至7.2级,稍后又调回至6.9级。预计此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地震的预测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但是即便是预测准确,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也是无法避免的,建筑物的倒塌,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瘫痪,都对一个地区导致了致命的打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又有报为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地震为历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http://news.cnfol.com/100812/101,1278,8208682,00.shtml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点击进入上一张   2、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点击进入上一张   3、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点击进入上一张   4、(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8.7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4、(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5、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6、(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6、(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7、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5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8、(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点击进入上一张   10、(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厄瓜多尔发生6.9级地震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8月12日 23:13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级地震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5级地震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83万人   其次是1976年7月27日的唐山7.8级地震,官方数据死亡25.5万人(估计可达65.5万人) http://news.cnfol.com/100812/101,1278,8208682,06.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1952至1964年和2004至2018年特大地震频发的相似性
杨学祥 2008-12-22 11:21
一、 特大地震发生的数字特征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200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 。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二、 气候的相似性 两个时期的特大地震发生特征表明,特大地震都发生在全球变暖时期之后,并造成全球气候变冷。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2000 年为暖位相。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 在 20 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 1925 年到 1944 年, 1978 年至 2000 年。 20 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 (1925-1944 年, 1978-2000 年 ) 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为特大地震和气候变冷提供了动力机制。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大震后全球降温的合理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 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三、 潮汐震荡条件的相似性 每个时期的第一次 9 级地震都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附近,强潮汐有明显的激发作用。 1949-1951 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8.6 度,潮汐南北震荡最为强烈,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本周期第一个 9 级地震。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8.6 度,潮汐南北震荡最为强烈,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本周期第一个 9 级地震。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变为 1 月 16 日。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10-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10-10/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第一周期 9 级地震顺序为, 1952 、 1957 、 1960 、 1964 年,按此规律,第二周期 9 级地震顺序为 2004 、 2009 、 2012 、 2016 年,大约有前后一年的误差。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11 】。 四、 中国中东部的地震特征 1976 年是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后一年,中国 7 级地震多发,其中唐山 7.8 级地震摧毁了一个工业重镇,死亡 24 万人。这是中国大陆地震本周期的最后调整, 2030 年前后的同一时段应予以关注。 五、 结论 根据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事件是 1998 年以来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2004-2008 年多次 8 级强震验证了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活动并将导致气温降低。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11 】。拉马德雷冷位相的最后一年,中国 7 级地震多发。这是由全球变暖程度和海平面上升趋势所决定的。根据全球变暖的规模,本周期 9 级地震强度要大于上一周期。从 8.5 级地震发生情况来看, 2004 、 2005 、 2007 年连续在苏门答腊发生三次,远远超过历史记录。 全球变暖的危险主要在于导致强震发生,并实现气候的突变和全球变冷,人类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2.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3.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5.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6.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8.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2(4): 380-384 9. 郭增建 .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4(3): 287. 10.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11.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图集及其气候变冷警报
杨学祥 2008-12-17 12:07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及其气候变冷警报 杨学祥,杨冬红 附件: 新华网主页 - 新华图片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 消息,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125 年前,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释放出现代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岩浆和炽热气体。一系列同样壮观的火山喷发表明,类似灾难可能就潜伏于地表之下。以下就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刊登的史上最剧烈的十次火山喷发。 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所在国家:印度尼西亚 喷发时间: 1883 年 喀拉喀托火山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1883 年 8 月 26 日 和 27 日连续两天喷发,据统计有 3.6 万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火山喷发的声音响彻天空,甚至在 2000 英里以外的澳大利亚珀斯都能听得见。自此,喀拉喀托火山一直处于活跃期,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2008 年。 培雷火山 培雷火山 所在地区:马提尼克 喷发时间: 1902 年 培雷火山 (Mount Pel e) 喷发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致命的火山灾难,夺去了 3 万人的生命。炽热的有毒气云和火山熔浆将圣皮埃尔整座城市湮没,在全市 2.8 万居民中,只有两个人躲过了这场浩劫。上图是岛民惊恐地远望灾后一片烟雾的可怕景象。培雷火山喷发的烟柱持续了 11 天之久。 圣海伦火山 圣海伦火山 所在国家:美国 喷发时间: 1980 年 位于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的喷发持续了 9 个小时,产生了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残骸。 57 人在这场浩劫中遇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喷发事件。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htm 新华网主页 - 新华图片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所在国家:美国 火山国家公园位于夏威夷岛,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莫纳罗亚 (Mauna Loa) 火山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基拉韦厄 (Kilauea) 火山都位于这座公园内。莫纳罗亚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 1984 年,而基拉韦厄火山从 1983 年起就一直在向外喷射岩浆。 塔乌鲁火山 塔乌鲁火山 所在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 喷发时间: 2006 年 塔乌鲁 (Tavurvur) 火山喷出浓浓的灰黑色烟尘,随风飘向了拉波尔小镇的上空。岛民被疏散到另一个岛上,在海滩观看塔乌鲁火山喷发的景象。过去 70 年,拉波尔屡次遭受火山喷发的侵袭。 1994 年,该省政府因火山喷发而被迫将省会迁往别处。 默拉皮火山 默拉皮火山 所在国家:印度尼西亚 喷发时间: 2006 年 这个圆锥形火山自 1548 年起就不断喷发。数千人生活在默拉皮火山 (Mount Merapi) 的侧翼。在这张拍摄于 2006 年的照片中,当地人目睹火山喷发后不久,厚重的烟尘和熔岩在火山顶部出现。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1.htm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通古拉瓦火山 通古拉瓦火山 所在国家:厄瓜多尔 喷发时间: 2006 年 2006 年,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后,这具肿胀的牛尸被火山灰盖得严严实实。这次灾难至少造成 5 人丧生, 13 人受伤, 5 个村落被火山灰和炽热熔岩所湮没。这座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火山在 1999 年开始进入活跃期,持续至今。 克利夫兰火山 克利夫兰火山 所在国家:美国 喷发时间: 2006 年 克利夫兰火山是座活火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的阿留申群岛。这张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是从国际太空站拍摄的。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2.htm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熔炉峰 熔炉峰 所在地区:留尼汪岛 喷发时间: 2007 年 5 万年来,熔炉峰 (Furnace Peak) 一直处于活跃期,从 1640 年开始,总共喷发了 180 次,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在 2004 年。它现在是留尼汪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柴滕火山 柴滕火山 所在国家:智利 喷发时间: 2008 年 经历了 9000 年的平静后,柴滕火山于 2008 年 5 月终于爆发了,迫使柴滕镇及附近居民集体疏散到别的地区。 ( 孝文)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_3.htm 图 1 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分别在 1907 年和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和 1960 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图片提供 :David Pyle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200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 。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125 年前,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释放出现代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岩浆和炽热气体。一系列同样壮观的火山喷发表明,类似灾难可能就潜伏于地表之下。以下就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刊登的史上最剧烈的十次火山喷发(见表 1 ) 。 表 1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见附件) 序号 火山名称 所在国家或地区 喷发时间 01 喀拉喀托火山 印度尼西亚 1883 年 02 培雷火山 马提尼克 1902 年 03 圣海伦火山 美国 1980 年 04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美国 1983-1984 年 05 塔乌鲁火山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06 年 06 默拉皮火山 印度尼西亚 2006 年 07 通古拉瓦火山 厄瓜多尔 2006 年 08 克利夫兰火山 美国 2006 年 09 熔炉峰 留尼汪岛 2007 年 10 柴滕火山 智利 2008 年 图 2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 2008 ) 表 2 歷史上重大的火山爆發 年份 火山名稱 英文名 死亡人數 主要情況 AD79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3360 熔岩與火山灰把龐貝城和附近市鎮埋蓋,留下不少屍體化石。 1631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3500 爆發後有泥石流,更有地震和海 附近城鎮,約二萬人死亡。 1783 冰島拉奇 Laki 9350 持續八個月,令四分之一人口死亡。主要餓死。 1792 日本九州雲仙 Unzen 14300 火山崩塌,引起海 。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 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火山灰的阳伞效应是火山喷发后全球降温的合理解释 :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一项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分别在 1907 年和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和 1960 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 。 英国牛津大学的火山学家 David Pyle 和同事 Sebastian Watt 以及 Tamsin Mather 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 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研究人员指出,并非所有大型地震都会造成火山爆发,但是这项研究意味着在那些地震和火山活动很频繁的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 。因为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冷,所以,这项研究为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爆发后的全球变冷提供了又一个确实可靠的地球物理机制。 关注气候变冷的预警得到更多科学研究的证实。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值得全世界关注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8 年是自 1850 年有纪录以来排名第十的温暖年份;融冰季节 (melt season) 北极海冰的面积降至 1979 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低点;严寒、酷热、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也频繁发生。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 2008 年,全球海平面和地表气温混合平均值与 1961 年至 1990 年期间年均 14 摄氏度 的水平相比,上升了 0.31 摄氏度 ;不过, 2008 年的气温比本世纪前几年的气温略有降低,这主要是受到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北极海冰的面积在 2008 年 9 月为 467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 2007 年 430 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低点,再次延续了北极海冰面积 30 年来的总体下降趋势。此外,世界许多地区在 2008 年都出现极端气候事件。例如,中国 15 个省份、 13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今年 1 月遭遇雪灾;北美洲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 7 月底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旱灾;缅甸今年 5 月遭遇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造成近 8000 人死亡 。 2008 年的气温比本世纪前几年的气温略有降低,除受到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外,特大地震和重要火山活动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中,有 6 次发生在 2006-2008 年。这是大自然发出的气候变冷警报。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刊发时间: 2008-02-04 10:48:3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3.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4.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5.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7.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8.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9.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10.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 。新华网。 2008 年 09 月 20 日 10:44:49  来源:新浪科技。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0/content_10082739.htm 11.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4-3/23/1122001.htm 12. 杨学祥 . 近 10 年来属今年最冷:尊重事实还是尊重权威?发表于 2008-12-11 4:00: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626 13.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6. 135~138 14. 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 99,209 15. 群芳。地震来了,火山爆发还会远吗。资源网。发布时间: 2008.12.11 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lrn.cn/technology/znykj/200812/t20081211_306801.htm 16. 杨学祥,杨冬红 . 大震后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冷的新证据 . 发表于 2008-12-12 14:18: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823 17. 气象组织: 2008 年为第十温暖年份 中国等受雪灾。 2008 年 12 月 17 日 0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gj/news/2008/12-17/1490140.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7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冰雪低温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数字特征
杨学祥 2008-11-20 07:57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 拉马德雷 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 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 ( PDO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的 母亲 。 拉马德雷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 暖位相 和 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拉马德雷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冷位相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 冷位相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 暖位相 。 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厄尔尼诺现象变得强烈。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拉尼娜现象变得强烈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197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 ,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 4 天的年份有 1955 (拉尼娜年)、 1957 (厄尔尼诺年)、 1964 (拉尼娜年)、 1969 (厄尔尼诺年)、 1972 (厄尔尼诺年)、 1977 (厄尔尼诺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其中, 6 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在 2000-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图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 2008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8 月发生了长达两年以上的强拉尼娜事件;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发生拉印尼 8.7 级强震并伴随强烈海啸,导致 27 万人死亡; 2005 年 8 月 29 日 飓风卡特琳娜从墨西哥湾登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2007 年爆发世界粮食危机; 2007 年 8 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死亡近 7 万人。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拷问整个世界:拉马德雷冷位相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自然规律是有章可循的,数字特征并非完全巧合: 第一,由图 1 可以看到,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时期滞后拉马德雷冷位相 8 年左右。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1955-1983 年为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周期,滞后 8 年左右。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按此数字特征, 2008 年中国南方发生冰雪冻害就不是巧合了。由暖转冷总需要一个转换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发生低温冻害的必要条件。 第二,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也有准四年周期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第三,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时期滞后特大地震爆发时期约 3-4 年,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 高出 0.48 ℃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 ,名列第二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 全球 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功不可没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刊发时间: 2008-02-04 10:48:3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2.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3.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4.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5.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7. 杨学祥 , 杨冬红 , 安刚 , 沈柏竹 . 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05, 35 ( sup1 ) : 137-140 8. 丁一汇 . 透视大雪灾 . 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9. 杨学祥 .  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 刊发时间: 2008-02-2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1. 杨冬红,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12.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13.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4.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5.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8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印度洋海岭继续扩张:警惕南亚地震趋强
杨学祥 2008-9-27 06:55
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报道,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交界发生 3.9 级地震。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09-26 18:31:59.9 在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交界 ( 北纬 32.8, 东经 105.6) 发生 3.9 级地震。 http://www.eqsc.gov.cn/manage/dailyReport.jsp?id=d52c2c5e-114c-4305-a7fa-435825f2f14e 我在 2008 年 9 月 26 日 指出,每次西藏 5 级以上地震发生后( 蓝色字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新疆、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 红色字 )都会发生接续的地震,西藏地震可以作为其周边地震的前兆。 2008 年 9 月 25 日 6.0 级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地震值得关注 。 北京时间 2008-09-26 18:31:59.9 在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交界 ( 北纬 32.8, 东经 105.6) 发生 3.9 级地震。这虽然验证了我的推测,但是震级还不够。 9 月 27 日 印度洋卡尔斯伯格海岭发生 5.7 级地震,印度尼科巴群岛发生 4.4 级地震, 26 日伊朗南部发生 4.9 级地震。印度洋海岭扩张活动明显,南亚地震活动增强的趋势值得关注 。 Recent Earthquakes 09/26/2008 M 5.7, Carlsberg Ridge ( 印度洋卡尔斯伯格海岭 3.091 N, 65.442 E) 09/24/2008 M 5.9, western Xizang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 30.927N, 83.449E ) 09/23/2008 M 6.4, off the coast of Colima, Mexico ( 墨西哥, 17.658N, 105.507W) 09/22/2008 M 5.7, Hokkaido, Japan region( 日本 , 41.603N, 140.457E ) 09/20/2008 M 5.2, Northwest Territories, Canada (加拿大 63.601N, 129.157W )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发震地点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M) 残差 Nicobar Islands, India Region 2008-09-27 03:25:49.330 6.23 93.82 213 4.4(mb) 1.6 Carlsberg Ridge 2008-09-27 02:46:29.060 3.76 65.62 30 5.7(Mw) 1.9 Sichuan , China 2008-09-27 01:48:57.160 31.20 103.75 10 3.2(ML) 3.4 Near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7 00:53:34.260 40.71 142.59 91 5.4(Mw) 1.5 Southern Iran 2008-09-26 23:52:57.160 28.58 58.32 220 4.9(mb) 1.1 Sichuan , China 2008-09-26 18:32:03.850 32.79 105.66 10 4.5(Mw) 1.5 Andreanof Islands , Aleutian Islands2008-09-26 18:23:45.130 51.78 -176.43 10 5.5(mb) 0.9 New Britain Region, P.N.G. 2008-09-26 16:49:26.020 -6.58 153.66 21 5.1(mb) 1.6 Fiji Islands Region 2008-09-26 13:49:03.330 -16.83 -178.47 648 5.0(mb) 0.8 Southern Iran 2008-09-26 11:37:29.710 28.50 58.54 328 4.2(mb) 2.4 Xizang , China 2008-09-26 04:17:33.650 30.93 83.74 44 4.6(Mw) 2.0 Southeastern China 2008-09-26 03:08:32.940 30.25 112.18 423 3.1(ML) 1.6 Kyushu , Japan 2008-09-26 03:05:38.220 32.37 130.59 254 4.6(mb) 1.6 Solomon Islands 2008-09-26 01:47:00.550 -7.84 159.55 68 5.0(mb) 1.0 Northern and Central Iran 2008-09-25 23:34:09.330 33.66 58.57 650 4.4(mb) 2.4 Off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5 23:06:33.040 35.96 143.84 93 4.9(mb) 1.9 Off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5 23:06:49.300 36.84 142.21 65 5.0(mb) 1.7 Fiji Islands Region 2008-09-25 20:30:27.710 -20.33 -178.31 507 4.7(mb) 0.7 Xizang , China 2008-09-25 19:19:11.970 30.78 83.43 52 4.1(mb) 2.3 North Korea 2008-09-25 11:34:01.210 39.12 127.64 650 4.4(mb) 2.1 Xizang , China 2008-09-25 09:47:15.280 30.92 83.62 10 5.9(Mw) 2.0 North Pacific Ocean 2008-09-25 06:04:38.200 13.16 -120.57 4.8 (ML) 1.7 Kamchatka Peninsula , Russia 2008-09-25 04:09:19.300 55.72 158.93 395 4.1(mb) 1.5 Hindu Kush Region, Afghanistan 2008-09-25 01:59:27.970 36.11 70.73 51 5.3(Mw) 0.9 Southern Xinjiang , China 2008-09-24 20:53:55.340 35.97 81.29 71 4.1(ML) 2.2 Hindu Kush Region, Afghanistan2008-09-24 20:04:49.230 36.46 70.30 152 5.3(Mw) 1.2 http://bulletin.gddsn.org.cn/seisbulletin/main.seam Date Time UTC Latitude degrees Longitude degrees Depth km Mag. Region name 2008-09-26 18:46:30.1 2.73 N 65.11 E 124 mb 5.2 CARLSBERG RIDGE 2008-09-26 16:53:21.2 40.70 N 142.75 E 5 mb 5.3 NEAR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6 15:52:21.1 27.46 N 56.77 E 35 mb 5.1 SOUTHERN IRAN 2008-09-26 15:05:55.2 39.34 N 37.29 E 7 MD 3.0 CENTRAL TURKEY 2008-09-26 13:50:48.0 37.16 N 38.67 E 7 MD 3.0 EASTERN TURKEY 2008-09-26 12:03:16.1 35.62 N 49.11 E 10 ML 3.5 WESTERN IRAN 2008-09-26 11:00:07.1 35.71 N 49.04 E 18 ML 4.4 WESTERN IRAN 2008-09-26 10:23:44.1 51.77 N 175.28 W 60 mb 4.9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 2008-09-26 10:19:54.8 35.62 N 6.01 W 5 f ML 2.5 STRAIT OF GIBRALTAR 2008-09-26 09:53:46.8 37.50 N 35.11 E 5 MD 2.9 CENTRAL TURKEY 2008-09-26 08:59:40.2 64.78 N 30.79 E FINLAND-RUSSIA BORDER REGION 2008-09-26 07:23:03.4 42.26 S 173.71 E 30 mb 4.9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2008-09-26 06:40:10.9 36.27 N 27.99 E 40 ML 3.2 DODECANESE ISLANDS , GREECE 2008-09-26 05:48:51.8 17.71 S 178.13 W 562 mb 4.9 FIJI REGION 2008-09-26 03:39:27.1 18.00 N 105.78 W 40 mb 4.4 OFF COAST OF JALISCO , MEXICO 2008-09-26 03:36:31.5 26.88 N 55.83 E 5 ML 4.2 SOUTHERN IRAN 2008-09-26 03:31:15.7 40.39 N 26.09 E 17 MD 2.7 WESTERN TURKEY 2008-09-26 03:15:34.9 35.97 N 31.29 E 40 ML 3.6 CYPRUS REGION 2008-09-26 02:59:08.1 38.30 N 38.88 E 7 ML 3.2 EASTERN TURKEY 2008-09-26 02:30:18.9 40.39 N 26.08 E 8 ML 3.3 WESTERN TURKEY 2008-09-26 02:21:32.9 47.67 N 9.44 E 2 ML 2.2 GERMANY 2008-09-26 02:18:00.7 65.70 N 16.76 W 2 ML 3.3 ICELAND 2008-09-26 01:56:48.1 54.86 N 109.86 E 15 mb 4.2 LAKE BAYKAL REGION, RUSSIA 2008-09-26 01:43:47.6 31.64 N 60.16 E 10 ML 4.0 EASTERN IRAN 2008-09-26 01:31:43.4 37.08 N 10.17 W ML 2.6 AZORES-CAPE ST. VINCENT RIDGE 2008-09-26 00:52:49.9 51.25 N 16.02 E 10 POLAND 2008-09-26 00:40:33.8 39.49 N 39.20 E 6 MD 3.3 EASTERN TURKEY 2008-09-26 00:26:53.6 42.18 N 19.54 E 5 ML 2.5 ALBANIA 2008-09-26 00:06:06.7 36.60 N 21.79 E 11 ML 3.1 SOUTHERN GREECE 2008-09-25 23:07:58.9 38.21 N 22.60 E 5 ML 3.0 GREECE http://www.emsc-csem.org/index.php?page=home This bulletin is customizable and also available as RSS news feed. New search Legend Origin Time UTC Mag Latitude degrees Longitude degrees Depth km AM Region Name 2008-09-26 18:46:19 5.2 3.16 N 65.48 E 10 M Carlsberg Ridge 2008-09-26 18:33:55 4.8 16.38 S 74.94 W 19 M Near Coast of Peru 2008-09-26 16:53:27 5.4 40.81 N 142.20 E 18 A Near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6 15:52:29 5.2 27.62 N 56.69 E 71 A Southern Iran 2008-09-26 10:23:49 4.9 51.69 N 175.12 W 93 A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2008-09-26 07:23:03 5.4 42.38 S 173.84 E 10 A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2008-09-26 05:48:47 5.2 17.57 S 178.43 W 502 A Fiji Islands Region 2008-09-26 03:39:28 4.0 18.18 N 105.61 W 34 M Off Coast of Jalisco , Mexico 2008-09-26 02:21:33 2.2 47.66 N 9.40 E 2 M Germany 2008-09-25 20:33:08 4.5 2.23 S 99.85 E 39 M Southern Sumatra, Indonesia 2008-09-25 19:34:10 4.7 63.93 N 148.76 W 10 M Central Alaska 2008-09-25 18:31:54 3.9 38.16 N 22.66 E 10 A Greece 2008-09-25 15:32:08 4.8 30.23 N 49.73 E 10 M Western Iran 2008-09-25 15:06:57 4.9 37.75 N 141.26 E 56 A Near East Co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09-25 12:30:19 4.6 20.10 S 178.51 W 414 A Fiji Islands Region 2008-09-25 06:54:31 4.5 38.42 N 30.22 W 10 M Azores Islands , Portugal 2008-09-25 04:48:50 4.7 16.03 S 173.90 W 83 M Tonga Islands 2008-09-25 03:50:37 3.5 51.45 N 15.64 E 10 A Poland 2008-09-25 01:47:15 5.8 30.85 N 83.56 E 10 A Xizang 2008-09-25 00:47:27 4.2 8.12 S 117.72 E 10 M Sumbawa Region, Indonesia 2008-09-24 22:40:42 5.2 42.26 S 173.79 E 10 A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2008-09-24 22:29:01 4.2 34.08 N 8.32 E 61 M Tunisia 2008-09-24 22:03:45 4.9 3.74 S 103.10 W 10 M Central East Pacific Rise 2008-09-24 17:59:53 4.9 36.38 N 71.14 E 282 A Afghanistan-Tajikistan Border Region 2008-09-24 17:12:17 5.1 22.67 S 12.82 W 10 A Southern Mid Atlantic Ridge 2008-09-24 12:19:53 4.7 63.47 N 150.11 W 5 M Central Alaska 2008-09-24 12:04:57 5.0 36.56 N 71.11 E 218 A Afghanistan-Tajikistan Border Region 2008-09-24 06:00:50 5.4 10.20 S 161.41 E 69 A Solomon Islands 2008-09-24 02:33:06 6.3 17.72 N 105.52 W 10 M Off Coast of Jalisco , Mexico 2008-09-24 01:37:14 5.0 14.73 S 167.55 E 182 M Vanuatu Islands http://geofon.gfz-potsdam.de/db/eqinfo.php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西藏地震对其周边地震的影响:时间顺序 . 发表于 2008-9-26 10:45: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401 2. 杨学祥 . 关注青藏高原的北移和东移 . 发表于 2008-9-26 16:43: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483 3.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暖水区继续扩张与地震趋势 . 发表于 2008-9-19 8:1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2 4.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5.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续):连续多发的可能性
杨学祥 2008-9-16 06:31
我们利用网上资料讨论了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 印尼中国西部俄罗斯东部美国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印尼(中国?)。整体规律是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以第一次出现为准),当然,中间也夹杂两地之间的反复震荡(见表 1 )。 9 级特大地震也符合这一规律。 如果这一空间特征规律成立,那么,下一个 8.5 级以上强震将在中国发生 。国外的一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 为了准确起见,我们继续根据科技文献的数据印证这一结论。金森博雄 1988 年修订的大震级地震数据 : 表 1 20 世纪 8.5 级以上强震(按震级大小顺序排列) 事件 年 震级 /M 智利 1960 9.5 阿拉斯加 1964 9.2 阿留申 1957 9.1 勘察加 1952 9.0 厄瓜多尔 1906 8.8 阿留申 1965 8.7 阿萨姆 * 1950 8.6 千岛群岛 1963 8.5 智利 1922 8.5 班大海 1938 8.5 * 应为中国察隅地震译注。 将上述数据按时间排列: 表 2 20 世纪以来的 8.5 级以上强震(按时间顺序排列) 事件 年 震级 /M 位置 厄瓜多尔 1906 8.8 南美洲 智利 1922 8.5 南美洲 班大海 1938 8.5 南亚 中国察隅 1950 8.6 亚洲 勘察加 1952 9.0 东北亚 阿留申 1957 9.1 亚洲北美交界 智利 1960 9.5 南美洲 千岛群岛 1963 8.5 亚洲 阿拉斯加 1964 9.2 北美洲 阿留申 1965 8.7 亚洲北美交界 印尼 2004 9.0 南亚 印尼 2005 8.5 南亚 印尼 2007 8.5 南亚 中国(推测?) ? ? 亚洲 由表 2 可知, 20 世纪以来 8.5 级以上强震基本符合 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以第一次出现在四大洲为准)的整体规律。 从时间频度来看, 1963-1965 年连续三年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 1960 年智利最大地震的后效作用值得关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特大地震的后效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刚刚发生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否有继续发生 8 级地震的可能?我们只能从历史数据寻找答案。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研究结果,有记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 8.0 级以上地震共 19 次,分别为 1303 年 9 月山西洪洞 8.0 级、 1411 年 10 月西藏当雄 8.0 级、 1556 年 2 月陕西华县 8.3 级、 1654 年 7 月甘肃天水 8.0 级、 1668 年 7 月山东郯城 8.5 级、 1679 年 9 河北三河平谷 8.0 级、 1739 年 1 宁夏平罗 - 银川间 8.0 级、 1812 年 3 月新疆尼勒克东 8.0 级、 1879 年 7 月甘肃武都 8.0 级、 1833 年 8 月西藏聂拉木 8.0 级、 1833 年 9 月云南嵩明 - 杨林 8.0 级、 1902 年 8 月新疆阿图什 8.3 级、 1920 年 12 月宁夏海原 8.5 级、 1927 年 5 月甘肃古浪 8.0 级、 1931 年 8 月新疆富蕴 8.0 级、 1950 年 8 月西藏察隅 - 墨脱间 8.6 级、 1951 年 11 月西藏当雄 8.0 级、 2001 年 11 月昆仑山口西 8.1 级、 2008 年 5 月四川汶川 8.0 级地震。 8.0 级以上地震涉及山西、陕西、山东、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四川、青海、云南、河北等 11 个省份,且全部为浅源地震 。 1900 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 7.5 级以上地震 24 次,其中 8 级以上地震 8 次。 7.5 级以上地震平均约每 4 年半发生一次, 8 级以上地震平均约 14 年发生一次。另外,台湾 1900 年来发生 7.5 级以上地震共 10 次, 1920 年 6 月台湾大港口和 1972 年 1 月新港地震都达到 8.0 级,因此,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强烈地震多发国家 。 1833 年 8 月西藏聂拉木 8.0 级、 1833 年 9 月云南嵩明 - 杨林 8.0 级, 1950 年 8 月西藏察隅 - 墨脱间 8.6 级、 1951 年 11 月西藏当雄 8.0 级 。中国当年发生 2 个 8 级地震和 2 年连续发生 2 个 8 级以上地震的历史纪录都存在。 根据 20 世纪以来特大地震发生的历史数据推测, 2008-2018 年大约要发生 3 次 9 级特大地震,下一次 9 级地震大约在 2009-2010 年。 2004-2007 年 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导致南亚地区地震频繁发生。 留给中国 8.5 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以上研究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 . 发表于 2008-9-15 20:37:2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90 2. Media Relations 。中国 2008 年 5 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08-09/whoi-m2e091108.php 3. 杨学祥 . 中国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国外媒体强震传闻来自何处?发表于 2008-9-14 4:31: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86 4. 谢德洛克 . 贾尔迪尼 . 格林塔尔 . 张培震 . 杜桂香 . 李学勤 . 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 (GSHAP) 的全球地震危险性图 . 国际地震动态 . 2001, (10): 25-2 5. 张起卫。 : 我国历史大地震介绍。 2008-06-01 21:48:45 来源:千龙网。 http://report.qianlong.com/33378/2008/06/01/2942@4470184.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6890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进入地震活跃状态:地震频繁的2008年
杨学祥 2008-9-2 06:59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 8 月 31 日 说:目前专家对此有分歧。一种认为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是特大地震引发的较大区域内地应力场调整所致,与之前云南盈江发生的 5.9 级地震一样,都是汶川地震引发的川滇地区的地应力调整活动;还有一种则认为是另一次地震前的异常表现。我国大陆确实进入相对活跃的状态。他认为,今年太阳黑子活动正处于低值年内,而历史证明,我国大陆许多强震都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年内发生。天体运行已经进入以往统计中的我国大陆多发强震的状态。当然,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天体环境因子并非主要因素。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自从 2001 年昆仑山口西发生 8.1 级地震以来,直至去年,这几年我国大陆一直相对平静, 5 级以上地震活动频度低于正常平均活动水平,但今年开始,平静被打破了 今年地震似乎特别多。对此,孙士宏说:平静被打破后的结果是, 5 级以上地震频度和地震活动水平升高,并且这种地震活动状态可能仍将持续。但若要就此判断,我国大陆进入地震活跃期,却还有待观测。为何不能凭经验判断?很简单,因为经验太少。孙士宏说,在 20 世纪,地震活动一般 10 年平静 10 年活跃,也就是有个 20 年左右的周期。但进入 21 世纪以来,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却和 20 世纪有些不一样。所以学术界在考虑,是不是可能有种百年周期在里头呢?然而,我们积累的经验太短,只有 40 年左右,因此只能试探性地探讨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在未来半月内,攀枝花会理震区发生 6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近期不排除再发生 5 级到 6 级地震的可能性 。 2008 年 5 月 12 日 我国四川汶川遭遇的罕见大地震震惊世界,很多人将它与 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学者认为,汶川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 251 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可能与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有关系。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力学所研究员邓乃恭说:全世界最大的震级是 8.9 级,最小的是负 3 级。在中国历史上, 8 级大地震只发生过十几次。邓乃恭认为,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上的龙门山段。这是中国东西部两个地震区的分界线,本身就是强地震活动带。此外这次地震又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这两大超级地震带在中国的交汇处。邓乃恭说,中国正处于地震活跃期,中国大陆地震属于大陆型地震,日本地震则属于板块边缘性地震,这一点中国的台湾地区与日本相同 。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2004-2007 年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表明中印度海岭扩张非常强烈,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只是时间问题。 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在 2004-200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我在 2008 年 2 月 9 日 指出,环太平洋 7 级以上强震经过 2008 年 1 月的间歇后,已告一段落,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以适应 2007 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强烈变形。大洋中脊显然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最先适应新的应力变化。必须密切注意地震的新动向 。 我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 指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14 日 18 时 09 分 22.4 秒在希腊南部 ( 北纬 36.75, 东经 21.75) 发生 6.9 级地震。这一预测得到证实。希腊位于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 ( 北纬 29.55, 东经 102.0) 发生 4.0 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 ,值得关注 。 我在 2008 年 2 月 22 日 再次强调,希腊位于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 ( 北纬 29.55, 东经 102.0) 发生 4.0 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 ,值得关注。印尼苏门答腊发生7.7级地震是 2008 年第二次 7 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8 日 17 时 38 分 ,在中大西洋海岭 ( 北纬 10.7 度,西经 41.9 度 ) 发生 7.3 级地震。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见表 1 )。在经过 1 月的 7 级地震间歇后, 2 月 7 级地震开始增多。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在 5-6 月将达到高潮。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 月达到高峰 。这些已经得到多方证据证实的预警当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注意。 2007 年 7 月 21 日 我们在《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一文中指出, 强震与全球气候密切相关。 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8.5 级以上强震发生 11 次, 2000 年全球气候因素已进入类似 1947 年至 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 20 世纪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十次地震有 8 个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段。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从 2007 年太阳黑子最低值到 2011 年太阳黑子最高值,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交替频繁发生,是中国地震平静幕与强震幕的转折时期,中国内陆有很高的强震发生几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中国强震约有 20-30 年准周期,其中,中国强震幕持续时间为 11-17 年,平静幕持续时间为 8-11 年。 1991~2002 年为第五强震幕,按一般规律,中国第六强震幕将在 2010 年开始。全球强震高发期与中国强震幕重合时期是中国强震最强烈的爆发时期。在 1966-1976 年重合期,中国 7 级以上地震 11 年共发生 22 次,平均每年两次。在 1946-1957 年重合期的 12 年中共发生 23 次,平均每年近 2 次。 2010 年至 2020 年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 1958-1965 年平静期的 8 年中 7 级以上地震共发生 6 次,平均每年不到 1 次。 2002-2009 年平静期的 8 年中, 7 级以上地震在 2006 年前只发生了 1 次。 2002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共 4 年没有发生 7 级以上强震。所以, 2007-2009 年平均每年发生 1 次 7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极大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揭开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序幕,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冰雪冻灾验证了低温冻害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拉尼娜、沙尘暴、厄尔尼诺、低温冻害、飓风和台风、流感世界大流行环环相扣,接连发生 。人们必须深入了解灾害的发生规律,关注灾害预警,做好预防灾害发生的准备。 准确预报地震是地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梦想!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县 8 级地震拉开中国第六强震幕的序幕,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持续时间为 11-17 年的中国强震幕的准备。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 2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迅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强震频发又使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郭增建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与全球变暖将会暂停十年的对应性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意义,不同方法的预测得到同一可信的结果。 1952-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发生后形成的 20 世纪 60-70 年代低温期提供了历史证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强震、台风、热带风暴、飓风、流感世界大流行等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灾害链,各国政府必须高度关注 。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 2007 年 -2008 年太阳黑子谷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不可忽视,其周期分别为 18.6 年和 11 年 。 关注 2004-2018 年全球特大强震周期和 2008-2018 年中国地震活跃期 。 参考文献 1. 专家称震区近期不排除再发生 5 到 6 级地震可能性。 2008 年 09 月 01 日 07:55 来源:解放网 - 解放日报。 http://news.sohu.com/20080901/n259300363.shtml 2. 纪环。中国处于地震活跃期。《决策与信息》 2008 年第 6 期 http://cn.qikan.com/Article/jcxx/jcxx200806/jcxx20080604.html 3. 专家称地震预报系世界难题 准确率仅 20% 。 2008 年 05 月 18 日 10:05 环球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18/100515564817.shtml 4. 杨学祥 .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的成因和强震预警 . 发表于 2008-5-19 9:29: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831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7.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9. 未来 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期。 2005 年 10 月 12 日 02:38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5-10-12/02387143269s.shtml 10. 杨学祥。未来 30 年强震频发:等待下一次灾难性大地震的发生。 2008-4-3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385.htm 11. 杨学祥 . 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中大西洋海岭发生 7.3 级地震 . 2008-2-9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94.htm 12. 杨学祥 . 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希腊南部发生 6.9 级地震 . 杨学祥 . 2008-2-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09.htm 13. 杨学祥 .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 月达到高峰 . 杨学祥 . 2008-2-22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24.htm 14. 杨学祥,杨冬红 .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 . 2007-7-21 8:02: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1490 15.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6. 杨学祥 .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2008-5-9 7:25 :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27 17.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18. 杨学祥 . 全球特大灾害频发呼唤灾害预警 . 刊发时间: 2008-05-09 15:55:4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09/content_771622.htm 19. 杨学祥 . 云南地震与潮汐周期的关系 . 发表于 2008-8-20 18:03: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592 20. 杨学祥 . 有多少科研成果未被应用:重视科技信息交流 . 发表于 2008-8-21 11:11:0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 21. 杨学祥 . 汶川地震反思的一面镜子:云南地震早有预测 . 发表于 2008-8-22 9:57:1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738 22. 杨学祥 到目前为止 2008 年中国 5 级以上地震 73 次:聚焦中国西部强震频发 . 发表于 2008-8-31 20:55:3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839 23. 杨学祥 . 中国中西部中强地震已经开始向青藏高原外围扩展 . 发表于 2008-9-1 7:29 :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868 杨学祥,杨冬红 .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重发) . 发表于 2008-6-2 20:52: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575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7331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