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拜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访湖北西部一高校
yaoweijian 2018-11-22 08:13
11月20-21日,应湖北医药学院老师的邀请,我们一行二人对该校进行了拜访。 湖北医药学院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始建于1965年,于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花的问候
热度 2 saraca 2014-7-11 10:09
图1:南非万寿菊(Osteospermum sp.) ,菊科兰目菊属Osteospermum。 一个阳春三月的上午,恰路过朋友家楼前。心里闪过一丝念头:好多天都没见到朋友了,不知近来可好?于是放慢脚步,顺道拐进小巷。阳光暖暖地晒着脊背,心里暗自窃喜:这样的不请自到是否会给朋友一丝惊喜呢?朋友家就住在一楼,我轻快地踏上单元楼的台阶,轻轻地敲门。然而,半响,都不见有人回应,看来朋友是出门了。 怏怏不乐,欲转身返回,忽然眼前一亮。多日不见,朋友家门口的楼道空地上,多了一排花花草草,顺着墙角一字排开,有红色的马齿苋、粉色的海棠和白色的月季等,都开得正欢呢!看来,朋友心情大好,开始伺弄花草了。我不由停下脚步,仔细观赏。在这一溜的花丛里,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株开得正艳的小菊花。它有丛生的舌状叶,紫色的头状花序自绿叶丛中高高挺出,如守候在家门口的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直唤,看上去格外有神,令人振奋。这高昂的头状花序,四周是舒展的紫色舌状花,中央也是浅紫色的管状花,细细密密,由四周向中央依次绽放,有的已经露出黄色的花蕊了。我掏出手机,借透过屋檐的光影,顺手拍了几张,颇为满意。一瞬间,拜访朋友未果的心绪逐渐好转,心情愉快地回家了。 这样的心境,出其不意地体会到了《寻隐者不遇》的意境。此次拜访,虽无童子应答师傅去向,然而门口盛开的小花却用它紫色的花瓣给我了最美丽的问候。 图2:南非万寿菊,又名兰目菊等。原产南非,近年我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为颇受欢迎的观赏花卉。 图3:墙角边的小花,开得很有味道。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4199 次阅读|6 个评论
广州之旅
sstone2009 2012-2-12 22:02
下午一点四十分左右,车离开新华苑,赶往硕放机场还不到两点半。飞机四点准时起飞,到达广州也很顺利。巧得很,定的七天就在地铁站边上,这个地铁站叫江泰站。 一切安排妥当,赶紧约定这几天的行程。 明天上午八点半,先去中山医科大学拜访汪老师。 然后去附属一院顾老师处索要显微外科方面的史料。这是去年就与顾老师约的,那次他不在广州,一直拖到现在。 下午去南方医科大学徐老师处索要临床解剖方面的资料。 周二上午到东莞康华医院李老师,善谈关于“手足外科技术联盟”事宜。 珠江医院张主任要周三晚上才回广州,只好周四上午去拜访了。 如此,可以定周四下午或者晚上以后的回程了。或者去深圳拜访老友,然后从深圳回程。 广州的地铁也十分方面了,除了东莞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地铁到达。我索性去江泰地铁站买了一张“羊城通”,估计在高峰时间,买票也是会有些拥挤,有了这样的卡,可以免除排队等待的不便。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者的鼓励
sstone2009 2011-9-17 23:27
上午给董老打电话,约了下午三点见面。董老告诉了家里的地址。我很准时按响了董老家的门铃。董老是苏州骨科的元老,他参加了天津骨科高级医师培训班第二期的学习。我第一次见他,是在2001年,那时候筹备《上肢外科杂志》,聘董老担任杂志顾问。后来给董老送过杂志,而多次见他。自2008年我不再参与杂志工作,便没有去找过董老。因为“骨科史”的编写,我决定向董老请教,一周前,董老上门诊,我去诊室拜访他,董老很鼓励,答应了我的请求,给我留了电话。 我向董老介绍了选题的来源,以及工作的设想和进展。董老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对年轻的学习和发展很有价值。鼓励我工作很辛苦,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尽量做好。关于题目的事,因为时间、人手的关系,不能做得特别全面,建议叫“简史”。 董老送了一本他副主编的《外科学简史》,签了“陆志方医师惠存”字样。 在与董老一个多小时谈话中,我感受了一位长者的智慧、仁厚,也多么荣幸地获得他的真诚鼓励。对我而言,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鼓励,无疑会给予我无限的勇气,冲破一切负面的影响! 谢谢董老!我也深深地祝福您!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5月10日
sstone2009 2010-5-19 18:44
《完美医疗:医疗卫生的理想与疾病控制论》最初成书稿不久,我就考虑请位知名的医疗界前辈作序的事。自然,内心里有些借助名人抬高自己的那种不健康心理;但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得到一位可靠的前辈的指导和鼓励!这项研究刚刚开了一个头,我们实在太希望多些肯定和鼓励的力量。 很快我就想到了钟南山院士。一方面,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钟院士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他在医疗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巨大知名度,完全符合我们期望;另一方面,书稿中涉及的一些内容、资料,是钟院士所熟悉的,一些论及的问题,一定也是他所关注的。 春节过后不久,我用毛笔写了一封信,并同资料一起寄给在广州的同学,托他交给钟院士。四月初,我去了趟广州,正好我的一位硕士师兄在广医一院工作,和钟院士的孙助理认识。他答应帮我托孙助理再转交一份资料。四月底,师兄告诉我说,孙助理已经安排,好像钟院士会在五一期间看书稿。我便约了5月10日去见一面孙助理。 5月10日上午,在呼研所见到了孙助理,她说正好上午钟院士在,你可以等,或者有机会见到钟院士。我就在办公室外的接待室等候,边看着孙助理拿给我看的《钟南山传》。非典时期的惊心动魄跃然眼前 9点40分左右,钟院士拿着我的书稿,就在接待室给我说起来,尽管他说没细看,可是从他的言谈中,他一定很认真地看过了,他提出了如下几点看法: 1 关于书名。完美医疗,医疗不足以涵盖书中所涉及的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议可以考虑一下。(注:钟院士看的是第三稿,书名为:《完美医疗:疾病控制论初探》)。 2 每章的结语部分,与正文结合不够,建议对正文阐述进行必要的总结。 3 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本,钟院士很细致了讲了他的一些理解,提出了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4 疾病为中心应该是着眼范围更广,甚至包括了预防疾病等;以病人为中心,则是着眼于对待病人。 5 对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消费医疗等问题的阐述,表示赞同。 6 建议下一步能够集中一两个点深入研究下去。 钟院士跟我说了30多分钟,认真、不乏亲切,所谈及内容一一切中了要点,对书稿的完善十分有益。除此,在我的人生经历里,这短暂的时光,也成了格外值得纪念的一刻!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