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
黄安年 2010-7-23 09:14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3 日发布 2010 年 7 月 21 日 ,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从而奥巴马赢得了继医疗改革法案后又一项载入史册的胜利。这一法案的实施,将加强美国政府对华尔街的监管,对于美国金融体系将产生巨大冲击,也将对全球金融监管走向产生相应影响。 奥巴马总统说:只有当建立了防止滥用权力、制止过度行为、确保照章办事才能赢利而玩弄体制无利可图的清楚规则和基本保障,我们的金融体制才能运作,我们的市场才是自由的。这正是有关改革旨在实现的目标: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这项法案的明确目标是要减少未来发生重大金融危机的风险。可见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美国政府收回拱手让出的金融监控主导权 , 并将引发 2008 年金融危机的责任归咎于贪婪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们。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举行的签字仪式上清楚地说,这项立法将有利于投资者、消费者和金融业本身。作为美国总统需要代表整个美国的利益 , 寻求在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金融业等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点,就是说 , 他既是全国投资者的总代表 , 也是全国消费者的总代表 , 还是华尔街的总代表,三者和谐而一 , 以为奥巴马不代表华尔街利益 , 以为华尔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无法调和 , 是不符合实际的。 这一法案的正式签署,意味着奥巴马将利益维护的权力天平向消费者利益方面倾斜,然而,从历史上看美国总统不代表华尔街的利益几乎是没有的,近代史的杰克逊民主被誉为向银行垄断家斗争的勇士,现代史上小罗斯福总统向大银行垄断家的劣行开刀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些并不表明他们不代表华尔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美国民治、民有、民享的三民政府和大垄断治、大垄断有、大垄断享的三垄断政府可以并行不悖,就看总统走钢丝的水平如何。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还刚刚开始 , 这场博弈还将引发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席位争斗及华尔街在两党利益代表中的选择,这将对今年的中期选举产生重大影响 , 奥巴马能否乘胜前进,仍将充满变数。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商业化背后的转基因技术应用博弈
chilo36 2010-7-6 14:34
转基因技术是自 1953 年美英学者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后继 1973 年首例转基因大肠杆菌技术之后逐步发展起来,从其年龄来看,应该属于高新技术类,发展前景看好。 转基因作物技术研究及生产应用发展迅猛,可以从美国 ISAAA(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全称为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机构的掌门人那里得到详细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个强大的中介组织,经常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策略方面进行活动,其掌门人 Clive James 其本质是一个间谍头子。 普通民众常常在激烈的口水战中被搞得一头雾水,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不知道。哀叹国民被转基因,成了做试验的小白鼠,我们不能吃,不能要,坚决抵制。 有人说,我们已经搞了十几年的科学论证,已经走在了世界先进行列,必须抓住机遇,抢占发展龙头,对政府部门的决策者进行鼓动和游说。 黄大昉,方舟子,薛达元,蒋高明,贾士荣,张志涛,张启发,袁隆平,朱祯等一个个科学家、院士被各类媒体推向前台,孟山都,先正达,丰乐种业一家家公司进入寻常百姓视野,超市里的油、豆奶粉也比原来多了一块标识,本品为非转基因产品,并成为一大卖点。 无利不起早 。这年头,全社会重商主义泛滥。有言论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虽不全然,却反映出很多事情背后的本质 惟利也! 转基因技术之应用则尤为如此,背后牵涉到诸多的商业利益。首先,绿色和平组织的利益与种子公司的利益,科学家参加股份和科研项目等经费利益分配,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使用利益分配。争论到这的时候,原本争论的科学核心问题就转向了经济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或者是隐私?抑或是信息共享?再深入下去,就开始接近道德或者公平的问题,问题也就结束了,但是还是没有结果。
个人分类: 科普随想|289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房价会下跌吗(------兼与儒军兄商榷)
phd9992000 2010-6-5 09:08
惊叹于迟菲同学租房价格高的信息,又读到儒军兄在元华博客的留言,于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1个问题:房价调控会有效果吗? 答曰:无效。这要看房价调控的博弈对谁有利,以及当今中国是谁说了算。房价调控而下跌,对百姓有利,对稳定有利。但官员的政绩少了,捞钱的机会也少了。所以官员(特别是实权的省、地、县官员)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他们会进行衡量,是执行调控收益大,还是干打雷,不下雨的战术更有利。因为上层对下层官员具有人事任免权,所以下级当然不敢明确对抗上级:肯定是要调控的,只不过是口头上积极,实际还是支持高房价,背地捞钱的。至于结果,现在就可以说----调控不下来,实在没有办法,作为向上敷衍的借口。 这实际上是社会溃败在官场的一点映射而已。 第2个问题:房价调控不下,撤职!? 不可能。需要撤的人太多了。都撤掉官僚体系就崩溃了。 第3个问题:房价引发稳定问题怎么办? 答曰:官员不怕。官员(特别是实权的省、地、县官员)早就利用权势,占尽各种资源,做好了充分准备。即使现在的中国选择资本主义,他们会和前苏联官员一样,摇身一变就是董事长、总裁;发生内乱,则可以去国外当寓公。贪官李真的话就是代表-----现在谁还信共产主义啊?当然,电视露面的时候,还是唱高调,该是什么角色就表演什么角色,绝不会乱的。 来不及跑的低级官员和普通百姓肯定会受苦的。 现在的中国,情形颇像一个大饭店,熙熙攘攘,热闹异常。VIP都在大吃大喝,随便吃,吃完了就可以走,不花钱。------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但最后时刻会突然关门,清算结账。由那些来得晚的,还没有来得及走的、还在吃的人买单。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218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丛林法则下的狼与羊
creator 2010-5-27 17:50
喜洋洋和灰太狼那只是童话故事,真正丛林里的羊和狼只有血腥和无耻。 当羊群只能够乖乖吃草然后被吃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间地狱,连咩咩的叫声和凑在一起的权利都没有时,除了被吃没有任何选择。 羊群常犯的错误: 第一是以为那些狗或猪会为自己的命运呐喊。 第二是以为站在狼的位置思考就会使自己变成狼。 第三是以为自己有羊毛有羊肉就有与狼谈判的资格。 对于个体的羊可能可以逃跑,或者披着一张狗皮就能获得更加自在。 但是羊群却不行,它们有羊妈羊爹,羊儿羊女,需要吃草,而如果草场和吃草的权利被狼群掌管,就必须乖乖的听话。羊群想要集体迁徙或逃命是不现实的。 但是羊还有吃草,走动以及拉屎的权利。虽然羊不能把狼怎么样,但是可以把草怎么样,所以羊可以选择的都是羊争取更多利益的权利。 假设有这样一个封闭的草场,有一群羊,有一群狼,还有一群狗。羊吃草,狼吃羊,羊拉屎,狗吃屎,狗奉承狼并帮忙看管羊。整个草场中,狼的日子最好过,又有羊肉,还有精神生活,狗虽然吃屎但是不用丧命,说点好话就行,羊的生活最惨。 那么怎么才能有所改变呢?对于羊群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造成狼群和狗群自身的分赃不均。羊横竖一死,那么不如选择送死的对象,现在将草场分成左右两块,羊群可以选择都向左草场移动,使得右草场的狼和狗都挨饿,狗也就会叫唤,而让左草场的狼和狗撑着。 造成剥削者本身的分配不均是改善分配不均的唯一途径。造成其局部的或是全面的不均是消除不均的最有效办法。另一种讲法就是,如果没有与敌人对抗的能力,那么就让敌人自己去对抗。 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借用一下名字而已】在华尔街都开了一家店,为了最大的剥削消费者,他们串通一气,集体提价,于是消费者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这样消费者损失惨重,但是消费者还有一样权利,那就是选择麦当劳和肯德基其中一家的权利。消费者可以某一天全部去麦当劳而不去肯德基,而另一天全部去肯德基而不去麦当劳,这样两家都会遭受重大损失,不得不采取措施。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麦当劳能提供100人的食物,而肯德基也提供100人的食物,那么200个消费者就必须都选择,而不是只选择一家。可以这样操作,每天增加10人到其中一家店询盘,这样第二天这一家就会认为生意变好而提高供应量,然后依次递增,可以同时打击两家的提价剥削行为。只要消费者团结,不泄露选择计划或者分割计划,那么这两家店就不能够抵御这种消费行为带来的损失。大热天,大家集体一天两天选择性吃饭和自己带饭,就能让垄断提价商家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结果是他们不能串通垄断,必须与消费者谈判,给予消费者合理合法的地位。当你把剥削你压迫你的麦当劳跟肯德基逼上绝路时,他们就会和你站在一起寻求公平和合理,否则他们始终都是不公和不合理的帮凶。 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选择对抗时效,消费越快受影响也就越快。 羊也有生存的权利。
个人分类: 杂谈|34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专业英语考试引发的思考
hjf306 2010-5-1 11:59
昨天下午两点半,专业英语(科技英语)考试。考前两天的课上才通知的。虽然复习时间不多略显急迫,但想到五一将至,不如在节前考完,好能尽情放松。 考试内容为十个句子和两个段落的英译汉翻译。老师则提供了七十几道题目,其中有九个句子和一个段落为考试内容,如此说来只要背下所有题目,考试自然不成问题。只是同学无不抱怨题目太多,难以背诵。任何学科的知识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练习后方能牢固掌握,短期内根本难以真正掌握。为了应对如此仓促的考试,大部分考生只能选择强背了。研究生的考试仍逃不出这一局限,到底是谁造成的呢?种种无奈,一言难尽。 所幸,自己的英语水平尚可,且对其也多少有些兴趣。读研后对待英语的态度还算端正,无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业英语,几乎都很少逃课,老老实实地坐在前排,抱着平和的心态专心听讲(可能是过了六级,没有直接的压力吧)。只要记住某些专有名词,把握住科技英语独特的表达句式,多看几遍材料,考试应该不成问题。因此,也就没考虑过小抄。 然而,那天中午无意间看到同学们拿着一份浓缩版材料,五六页的篇幅被哪个有心人精心制成一页,并且一分为二,乃至更多,方便携带和查阅。还有同学更是在手机上大作文章。将文档储存为文本格式,然后由专用手机软件打开,方便全屏浏览。部分智能手机更是具有搜索功能,只需输入几个单词,即可快速定位到所对应的题目中。无不佩服同学们的聪明才智,看来研究生果然是不同凡响,极具创新性。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着同学们个个万事俱备成竹在胸,自己反倒担心起来。 原本的自信也不知不觉消失了。无论自己理解得多透彻,总是不如对原文的复制。众人皆醉,清醒反倒显得另类。一番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了随波逐流。趁着午休时间赶紧去复印了一份浓缩版材料,而且把材料直接发在 QQ 空间上,需要时上网一查即可。若有意外,轻轻一按,不留下蛛丝马迹。真是佩服自己的技高一筹,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 由于专业英语并非学校统考,而是学院考试,所以监考也没有那般严格。想不到监考的竟是我的两个师兄。老师也就开考时来了会,强调了一点:一定不能放空白。其实这点谁人不知。开考试时还有些忐忑,掖掖藏藏的似乎做贼一般。到后来也就慢慢放开了,环顾四周,无不如此。师兄毕竟也是过来人,怎么为难我们呢?整份卷子无非就最后一个段落没有参考译文,需要自己翻译,也因此花了点时间。做完后提前交卷,走出考场时发现大部分考生还在挣扎。 其实那天中午,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以自己的水平何须如此,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我去作弊呢?恐怕不只是道德的问题。我想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1、 心理暗示。早在考前就问过师兄师姐,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一样可以带小抄进去。无意间就给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之前的师兄师姐都是这么过来的,可见小抄的合理性。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吧。于是乎,一切都习以为常了,只要不过分张扬即可。 2、 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之前看过一篇描述从众心理的文章,文章认为从众心理与人类的早期生活有关。当时人类劳动力低下,很多活动都得通过群体合作才能完成,如捕捉猎物。若不跟随多数人的方向,可能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其实简单说就是人是有社会性的,社会性就是群性,所以人会从众。 3、 博弈。譬如占道现象。原本宽敞的一条道路,然后某个人先吃螃蟹了,其余的人就会想,既然他都占了,也没有人来管,为什么我不占呢,不占白不占。于是便有了第二个、第三个最后的情况便是道路堵塞,交通拥挤。大家都深受其苦,但就是没人愿意退出,总是期待着对方。应该也可以用博弈的角度去理解集体作弊的现象。至于博弈的理论,本人水平有限,无法详细阐释。还望各位博友多多指点。 4、 自组织系统。一个系统在对外界发生事件的响应中,有自组织能力者,称之为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能从无组织的混乱状态中自动产生,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秩序。目前整个宇宙的存在都是基于自组织系统。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系统,自然也要遵循自组织系统的规则。人类系统中的每个变量人,也都是相互耦合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大家都会选择作弊了,因为刚开始的出头鸟带动了其他人的改变,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系统形成了稳定的状态集体作弊。 5、 教育体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恐怕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解释清楚的。也算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因素吧。如果没有学分的要求,恐怕对分数也不会如此在意。当然,问题也没有这么简单。 6、 个体因素。虽然自组织系统的自组织性使得系统中的变量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展。但仍会存在个别变量,由于其自身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因此可能不会受整个系统的影响。譬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就是典型的例子。换句话说,如果我有足够的信心和稳定性,可能就不会为了作弊而挣扎和妥协了。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英语水平,因为没什么可以炫耀的,水平十分有限。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高一筹,无论怎么说,作弊都不是光彩的事情。只是出于个人对这件事情的一点思考,并希望能和各位博友讨论讨论。道德的力量有时候是很薄弱的,不能指望只依靠它来约束一切。圣人贤人也许存在,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再说,影响一件事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 希望各位博友能不吝赐教,但愿能有更广更深入的认识。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7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博弈
fouyang 2010-3-17 07:22
最近方舟子写了一篇关于博弈论在生物学中应用的文章(1),其中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Gore等人关于酵母菌在 产生单糖策略上的合作与欺骗的研究(2)。“传播数学”对此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方舟子文章中的一些问题, 同时也给了一些关于博弈论的介绍(3)。 方舟子为此贴出回应,被网友作为评论转帖到“传播数学”的文章后面 (4)。 其后,“传播数学”又写了两篇回应文章(5)(6)。 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涉及人身攻击的语句,起因于网站与网友之间的恩怨。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争论确实属于一个科学问 题,值得继续探讨。本文试图局限于科学范围,对这两位作者的争论提出自己的理解。 方的回应提出有两点(4) :1.酵母菌的研究是否属于“博弈论”。2.“囚徒困境”是否稳定。 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关于此问题的背景和有关知识,在以上引用的文章中已经很好地介绍了,这里就不再 重复。 麻省理工的工作是否属于博弈论? “传”文认为,因为酵母菌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不能改变,所以这个酵母体系是个动力学问题而不是博弈问题 (3) 。 但在后续讨论中,作者也指出,种群中“好人”和“坏人”的比例,是可以与“个人”的选择策略联系 起来的(7)。他说:“设想一下在两种酵母都稳定的情况下, 新加入种群的酵母, 当好酵母和当坏酵母, 收益都一样才行, 否则种群不能平衡。” 方文认为,原论文摘要的最后一句提到了“strategy”和“cooperate”这样主观的词,所以显示 这是博弈(4)。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看一看“博弈”的定义。以下是一本博弈教科书的开头:(8) “博弈论是关于冲突与合作情况的逻辑分析。具体地说,“博弈”定义为具有如下特征的情形: 至少有两个参与者。参与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公司,国家甚至生物物种。 每个参与者有若干个可能的策略,即他所遵循的行动计划。 参与者选择的策略决定了博弈的结果。 与每一种可能的博弈结果相联系,对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数量化的回报值,代表了这个结果对于各个参与者的价值。 可见,一个博弈需要有至少两个参与者,每个都有不同策略的选择。而且博弈还需要定义一套回报函数。那么对于参 与者和回报函数这两个要素,这个酵母菌工作是否满足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工作的原始论文(2)。 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一个酵母群体中,制造单糖的品种(“好人”)与不制造单糖的品种(“坏人”)之间 的比例。作者发现,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延续会达到一个稳定值。这个稳定值与初始条件无关,而与培养基的条件有 关。根据我的理解,这个系统可以用下面的方程来描写: 【注一】 R_c=f(S+s)-e R_d=f(S) 这里R_c和R_d是合作者(好人,c)和叛变者(坏人,d)的生长速度。S是环境中单糖的浓度。s是“好人” 截留的单糖量。【注二】 f是一个函数,表示回报值依赖与酵母能得到的糖的总量。这是一个递增非线性函数, 其斜率随自变量增加而递减。e 是“好人”的代价。它有两部分。一是制造单糖的代价(耗费能量),二 是 “好人”对组氨酸的特有依赖性(可能是人工引进的)。在培养基中组氨酸浓度降低时,e的值增大。单糖浓度S取 决于“好人”的比例和外加单糖的浓度。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体系的“动力学”了。在“好人” 比例低时,S值小。f随自变量的增加快。所以 R_c通过f 得到的好处多于通过e付出的代价。“好人”占优势。但在“好人” 比例高时,S的值大,f随自变 量的增加变慢。这样“好人”通过f得到的好处少于代价,就处于劣势。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点,使得 R_c=R_d 这个对应的“好人”与“坏人”的比例就是平衡比例。通过改变培养基中外加单糖浓度和组氨酸的浓度,可以改变这 个平衡点。这样,基本就可以描出f函数的特性来了。 你看,我描述这个工作,根本没有用到博弈论的语言。与上面博弈的定义对比,我们也许可以说“生长速度”相应于 回报函数。但这里没有“策略”的选择。即使我们把“好人”和“坏人”的比例看成是等价于个体对于混合策略的 选择(9) ,那也只有一个参与者。个体“博弈”的对象是它的环境,而这个环境是固定的。个体需要考虑的,只是 如何在给定的R_c和R_d中选择较大的一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优化问题,而不是博弈。 在Gore等的工作中,个体与其他个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环境来实现的,而环境只是反映了其他个体行为的总和, 而不是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关键问题不是所考虑的个体有没有策略上的选择,而是它的“对手”有没有策略上的选 择。Gore等工作与博弈论的关系,只是表明了酵母系统的“回报函数”属于雪堆博弈而不是囚徒困境。而Gore 等对于参与者的策略的考察并不属于博弈论。囚徒困境和雪堆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不只是因为它们的回报函 数反映了现实中的很多现象,而且是因为它们引出了博弈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多次博弈,混合策略等等)。而这 些概念在Gore等的文章中没有体现出来。 关于方文的争辩(4),Gore等论文摘要的最后一句的确提到strategy(策略)。但是摘要的那一句是 总结论文中的一个观察,就是“好人”种的酵母并不总是合作(制造单糖)。在单糖浓度较高时,它会改变行为停 止制造单糖,也就是改用“坏人”策略。但是这个观察与论文的主要结果没有关系。在论文附录(10) 图5的说明中,作者提到,以上几段所提到的“竞争实验”是在低单糖浓度中进行的,所以“好人”菌种总是在制造 单糖。进一步分析也可以旁证这一点。从论文附录图5a看,酵母单糖转换的能力大约在单糖浓度为0.01%时 开始下降,到单糖浓度为0.1%时降为零。而从论文(2)图3看,所有结果都在单糖浓度在0.01%以下就 清楚显示了。对照图3a与图1中的“好人”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图1也是在单糖浓度低于0.01%(“好人” 比例高于10-3)的情况下的。所以,“好人”与“坏人”的转变与这部分研究没有关系。 但是Gore等论文的确多次提到博弈论,以此作为他们讨论的语境。那么是不是在生物学研究中,“博弈”的意义 有所不同呢? 的确,有一门“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ESS)的学科,有时也 被称为“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它并不假定个体有选择策略的自 由。但通过采用不同策略的个体的生存情况来分析群体的进化。这一点很像Gore等人的工作。有人评论说, 这个ESS理论的出发点实际上与博弈论很不一样。而它的平衡点与纳什平衡点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 是一个意外(11)。 ESS的创始是J. Maynard Smith(12)(13)。在(13)中,作者说道:“一个ESS可以是混合策 略...这时候,一个稳定的群体可以是遗传上多形的(genetically polymorphic), 其中有适当比例的个体采用某种纯策略。或者,它可以是单形的(monomorphic),其中每个个体 都适当地随机选取策略。”这前一种情况就相对于Gore等论文的情况。所以Gore等的工作可以说是属于ESS 的。然而,即使在ESS中,人们也常常是考虑个体之间的博弈,而不是个体与环境的博弈。如Maynard Smith的工作(12)(13)就是考虑动物种群内个体之间争斗的策略(既要赢,又不能彼此消耗太多)。Gore 等人引用的另一篇Wxelrod和Hamilton的工作(14),也是关于个体间“囚徒困境”的互 动。这篇论文还花了很大篇幅讨论“记住对手”的能力在互动中的作用。事实上,该论文结论就很依赖于两个个体 有足够高的机会再次相遇(以下还要讨论)。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ESS工作比Gores的更接近博弈论。但目前我不知道有多少ESS工作与Gore等的 工作是一类的。 综上所述,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来看,他们的工作至少不算博弈论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作为普通报刊上的科普文章, 跟从原作者的意思而将之看为博弈论工作也不算大错。只是读者不要得到这样的印象:这样的工作已经涵盖了囚徒 困境和雪堆问题的主要课题。 2. “囚徒困境”群体是稳定的吗? 方文说道:(1) “他们认为这像是“囚徒困境”。在这样的群体中,好人和骗子分享全部的资源,而好人要承担生 产成本,因此好人总是竞争不过骗子,一旦出现骗子,它们的后代数量会越来越多,好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等到骗子们统一了天下,末日也就快到了,好人遗留下来的单糖被耗尽后,群体就会灭绝。一个处于“囚徒困境” 的群体是很不稳定的。”“传”文认为,“囚徒困境”在多次博弈的情况下,“以牙还牙(tit for tat)”的策略是稳定的。这一点的根据是Axelrod的文章 (14)。方的回应 (5)则根据Gore等 论文中的一段话来证明“囚徒困境不稳定”是科学界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欺骗者总是会比合作者长得快,它们 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成为所谓的囚徒困境,而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策略不能在充分混合的环境下持续”。在另一个类似 的工作中 (15),作者也说:(关于囚徒困境博弈)“在合乎生物现实的仿真中表明,当存在重复互动,变异,错 误时,或者在一个具有空间结构的环境中,没有单一的稳定解。而且个体策略的演变可以是周期性的或杂乱 无章的。” 在ESS中,“稳定”的含义是:采用一种策略的群体不能被采用其他策略的群体侵入(13)。也就是说,少数采 取其他策略的个体不能占到便宜而壮大起来。而众所周知“合作”不是囚徒困境中的稳定策略。但这不等于囚徒困 境的系统就不能采取其他策略而达到稳定。(有趣的是,在Gore等的论文中,通篇没有用“稳定“这个词,而 只是说“平衡”。) 从文献上看,Axelrod等关于囚徒困境和生物群体的工作(14)只是这个领域的开始。这个工作证明, “以牙还牙”的策略在囚徒困境群体中是稳定的。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开始就有足够多的“以牙还牙” 者,而且个体之间有足够高的重逢的机会。Axelrod等的论据是:只要能做到“日久见人心”,任何其他策 略在“以牙还牙”面前都占不到便宜。但是后来有人指出(16),这样的证明是不够的,因为可能有第二种策略 (比如“以牙还牙”的一个变种)虽然在对付“以牙还牙”时不相上下,但在对付第三种策略时比“以牙还牙”有 效。这样当第三种策略不断入侵时,这第二种策略就会占上风。当博弈的规则有少许变化(例如允许“骗子”躲避 受过骗的人),或者在群体中引入空间结构时,情况还会更为复杂。囚徒困境的群体稳定是一个相当复杂有趣的问 题。是否稳定与很多因素有关(17) (18)。 然而,在Gore等工作的语境内,以上的讨论都不适用。因为这里没有个体之间的多次博弈,所以类似“以牙还牙” 的策略不能被采用。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方文所说,任何试图合作的个体都会吃亏,最后“骗子”占据整个群体。 也许这就是方所说的“不稳定”的含义。但是,“骗子当道”却是ESS意义上的一种稳定策略(“骗子”群体 不能被“好人”所入侵)。Gore等文章中说的“合作策略不能持续”( 至少在ESS的意义上)不能等同于“不 稳定”。 方文中的不稳定,也许是指他前面的一句话:“等到骗子们统一了天下,末日也就快到了,好人遗留下来的单糖被耗 尽后,群体就会灭绝。”但是,这不仅不是ESS意义上的不稳定,而且依赖于一个条件,就是“骗子黑吃黑”的 回报函数使得群体不能生存。这个条件对我们面对的酵母菌问题是成立的,但对于囚徒困境问题来说不是普遍成立 的。例如,如果外界能提供少量的单糖,那么一个“骗子当道”的群体虽然不如一个合作的群体活得好,但还是活 得下去的。 所以,方的原话应该被理解为对于一个特定情形的评论,而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陈述。 综上所述,虽然争论双方看来针锋相对,实际上只是在不同的视界看问题而已。对于有不同背景的人,对一些词语和 陈述的理解不同是自然的。如果硬要分出胜负,往往会走向“咬文嚼字”的牛角尖。但是除去人身攻击部分,这些 讨论还是有助于读者超出直接讨论的论文而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掐架,是学习的动力。” 【注一】这个方程是大大简化和不严格的,其目的只是要指出下面谈到的特征。 【注二】严格地说,“单糖浓度”和“单糖量”不能直接相加,需要一个换算。不过这个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考虑了。 Bibliography 1. 方舟子. 好人和骗子的博弈. 方舟子的blog. April 15, 2009. 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4564. 2. Gore, Jeff, Youk, Hyun and van Oudenaarden, Alexander. Snowdrift game dynamics and facultative cheating. Nature. April 6, 2009.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abs/nature07921.html. doi:10.1038/nature07921. 3. 传播数学. 好人和骗子没博弈. 数学科普. April 19, 2009. http://www.de-sci.org/blogs/math/archives/29090. 4. 匿名. 评论. 数学科普. April 19, 2009. http://www.de-sci.org/blogs/math/archives/29090#comment-169159. 5. 传播数学. 答新语丝网友们. 数学科普. April 19, 2009. http://www.de-sci.org/blogs/math/archives/29114. 6. —. 囚徒困境的稳定性, 简问方舟子先生第二次. 数学科普. April 20, 2009. http://www.de-sci.org/blogs/math/archives/29195. 7. —. 评论. 数学科普. April 19, 2009. http://www.de-sci.org/blogs/math/archives/29090#comment-168938. 8. Straffin, Philip D. GameTheory and Strategy. Whashington DC :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3. ISBN 0-88385-637-9. 9. Wikipedia. Strategy (Game theory): A disputed meaning.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ategy_(game_theory)#A_disputed_meaning. 10. Gore, Jeff, Youk, Hyun and van Oudenaarden, Alexander.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Snowdrift game dynamics and facultative cheating. Nature. April 6, 2009.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suppinfo/nature07921.html. doi:10.1038/nature07921. 11. Wikipedia.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motivatio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Evolutionarily_stable_strategy#Motivation. 12. Maynard Smith, John; Price, George R. . 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 1973, Vol. 246, 15-18. 13. Maynard Smith, J. The theory of ga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conflict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974, Vol. 47, 209-221. 14. Axelrod, Robert and Hamilton, William 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Science. 1981, Vol. 211, 1390. 15. Greig, Duncan and Travisano, Michael.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d polymorphism in yeast SUC genes. Proc. R. Soc. Lond. B. 2004, Vol. 271, S25-S26. 16. No pure strategy is evolutionarily stable in the repeated Prisoner's Dilemma game. Boyd, Robert and Lorberbaum, Jeffrey P. 58-59, s.l. : Nature, 1987, Vol. 327. doi:10.1038/327058a0. 17. Brembs, B. Chaos, cheating and co-operation: potential solutions. Oikos. 1996, Vol. 76, 14-24. 18. Doebeli, Michael; Hauert, Christoph. Models of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d the Snowdrift game. Ecology Letters. 2005, Vol. 8, 748-766.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3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象棋残局的启示
热度 1 武际可 2010-3-8 19:56
一个象棋残局的启示 武际可 下图是一个象棋残局。先走的一定胜。请试一试你的手段。 稍加分析,我们看出,红黑双方,只有边炮、中炮和七步兵能够往前移动。其他着法都会失败。 这三个子,能够前进的步数,分别最多是8、4、1步。谁最后没有步走时认输。 这个残局,对应于下面的一个游戏: 设有三堆火柴,分别为l 、m 、n 根,二人轮流从三堆中的任一堆中取任意根火柴,谁取最后的火柴,谁胜。在残局的情况,l 、m 、n 分别为8 、4 、1 。 为了得到必胜的策略。第一步,我们把l、m、n分别表示为二进制数。在残局的情形就是1000、100、1三个数。 第二步,把三个数按位数对齐,每位相加。在残局的情形对应的是1101。从三堆中的某一堆中取适当数目的火柴,使剩下的三堆二进制表示的数位之和,每位都是偶数。在残局的情形,从8中取三,即剩101、100、1,这时的数位和是202。对应地就是边炮前进三步。试证明对于任意的 l 、m 、n 这总是能够做到的。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如下:如果甲轮到取火柴时,三个数的二进制数位和的每一位都是偶数,则他无论怎样取火柴,都会使数位和至少一位变为奇数。乙总可以适当取火柴使数位和恢复偶数。因为最后全取光时的数位和是偶数。所以甲是输定了的。如果甲轮到取火柴时,三个数的数位和,不全是偶数。我们说按照第二步的策略,甲肯定能够取得胜利。即最后一根火柴肯定是他取的。 这样分析后,这个残局对先走的人必胜策略就是很容易实现的了。 博弈论告诉我们,任何胜负分明没有和局的游戏,总存在对某一方必胜的策略。我们这个残局和对应的取火柴的游戏正是如此。而且数的二进制在这个残局和取火柴游戏的取胜策略中也得到巧妙的应用。
个人分类: 科普|86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和试题要素---研教散记13
tangchangjie 2010-1-17 16:51
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和试题要素 --– 研教散记13 ( 唐常 杰) 《研教散记12》 解析了考试作为指挥棒和选择压力的角色。 怎样利用考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资源分配呢?考试可分为选拔性和非选拔性两类,此文先议 选拔性考试 的属性。  如果远方的外星人友好地问候地球上的人类,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 在很多很多想说的话中可能还有一句,“Not easy”。不容易,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得不容易。人类的生存要依赖许多资源,包括物质、机会和荣誉;但常常是需求N多,而资源K少。人类从原始社会脱胎出来,就为资源的分配伤透了心,也用够了心。     在资源分配的竞争过程中,有两种情况: (a) 没有公认的且可操作的排序协议 。文则抓阄,请老天排序;武则打仗,让实力排序;  (b) 有公认的且可操作的排序协议, 通常表现为 选拔性考试 或竞赛。按协议排序,前面K名获得资源,即 Top K原则,这是文明的原则,是使社会较安定的原则。     给一个粗略的描述, 选拔性考试=考生集合 + 公认的排序协议 + Top-K 原则。    为实现淘汰,Top-K选拔性考试的合格线是后验的,即考试完后才知道的第K名的分数。为拉开差距,参与博弈的考官一方会出难题,甚至偏题、怪题,较难的题目在分类树上有较大区分度(用数据挖掘的术语,有较大的信息熵增益);参与博弈的考生一方以及被利益驱动的第三方会对试题进行研究,且成果颇丰,古今中外都有正面的技巧、灰色的机巧和黑色的舞弊。远的如科举,近的有高考;真实的如奥林匹克,虚拟的有华山论剑。   对选拔性考试的试题最有研究、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高考题的出题专家群体。下面针对亲身体验过的研究生入学试题说一些体会,也许只摸到了这只大象的耳朵,仅供参考。   研究生入学试题的有两个学术之外的元素。 (a)教育部分配的招生名额K,即在考生中选择Top-K, (b)教育部或学校规定的最低的分数线(例如,有时规定某单科不低于55分或60分)。   教师既想招到学生,还想招收到好学生。 题目出太难了 ,登上及格线的考生集合可能为空,无才可辨、无生可招。吃亏的不只是考生一方,还会影响招生方的学科发展,是博弈的双输。   记得刚恢考研那几年,有个宁缺毋滥的口号,字面上的“毋滥” 永远正确,所以提出者天然免责,从而容易被反复提出。但作为口号被执行后的结果可能是 “宁缺毋中”,甚至“宁缺毋中上”,录取率 1-2%甚至更低。事隔十年、二十年后,领导们教授们冷静反思,从学校发展大局看,略略有些后悔。那时候,经过十三年的沉淀,还能浮到上面的30%,都是人才, 如果那时候大胆一些,理智一些,多收一些,例如收前面 5%-7%,则多一些能干人为我所用,而不为竞争对手单位所用,对学校的发展也许会更好一些;刘邦、曹操就有这样的眼力和魄力。    题目出太容易了 ,容易题目的区分度(信息熵增益)不高,因而辨材不准。可能录取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不一定进入Top-K。对人才是埋没,对学科是影响。试题对人的过滤,比较冰冷,比较机械。为弥补其不足,学校逐年调整了复试和面试的权重。人对人的考察,比较温暖,比较全面;对非智力因素有较正确的评估;而非智力因素,如不怕困难、如表达能力,如团队精神,如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等,也是选才的重要指标。   和若干同事讨论过,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是闭卷考试,可能有下列考察点: 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占30%-40%。有几个要点: (a)间接地向次年的考生公开了此研究方向必须的基础知识范围,陈述了考生在入学前需掌握,研究中将用,但在读研中可能不再排课的那些知识和技能。考试的压力逼迫考生把这些将用的(也是不太难的)基础知识学好,将来少补课,多爽的事。 (b) 有一点点送分的意思,中上水平的学生能完成,但仅做会这些还不能及格; (c) 有助于保证跨越最低单科线的考生集合不空; (d) 有同事认为,这部分慎用选择题和解释概念题,那会引导次年的考生死记硬背。 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45%。 见到过下列的题目: (a)给出问题和环境,请建立理论模型,概念、结构或给出定理;这类题目也许有利于应届生; (b)给出问题和环境,请做项目选题,写项目申请书,或作项目方案; 这类题目也许有利于有工作经验的考生。 ……. 还有多种其他考察分析问题能力的题目。 3 研究能力,占25-40%。 这是拉开差距的题目,旨在考察智力,数学基础,以及攻克难题的能力。 看到过一些教师移植研究成果为题目。在Michael Sipser的《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和Jacobson的抽象代数两本书中,常常看到把一篇论文的成果分成几个小题,必要时加以提示。 这种分解本身,指明了化大为小的正确方向;这种提示,解决了问题的关键,可能是研究者历经拼搏才悟出来的灵感;  此类题目引导考生在正确路径上做完几个小题,不知不觉地独立地完成了(前人的)一项科研课题。这样的题目考的是真实的科研能力。 相信,能从研究型题目中突出重围的考生将来在科研中一定能表现才华。 关于非选拔性考试的议论正在整理,稍后将在 《研教散记14》 中出现。. 相关博文(考试,出题系列) 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和试题要素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进化、人工选择和考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002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美两国进入真正的博弈时代
XUPEIYANG 2010-1-10 21:06
凤凰卫视1月9日《新闻今日谈》节目播出纪硕鸣:中美两国进入真正的博弈时代。纪硕鸣在节目中指出,中国开始对部分国家的挑衅作出比较强烈的反应,中美真正博弈的时代到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娟(主持人):纪先生其实我们也发现在台湾的政府间和民间他们都相当担心,因为这个美牛案件,会引起美方的报复,但现在看起来这个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有专家就分析美国现在已经对于台湾的政策是采取政治和经济分开的这样一种方法,因为您觉得是这样还是说美方另有打算? 纪硕鸣:如果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应该是武器的买卖比牛肉更有钱赚利润更丰厚。 杨娟:这也是属于经济议题。 纪硕鸣:但是从政治议题来说,平衡两岸之间军事的这种状态也是美国的利益所在,所以它既有经济的考虑又有政治的考虑,所以它把尊严放一边了,你刚才说本来台湾人很担忧,美国认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美国根本不考虑撕毁协议对他们尊严羞辱的这样一种现象。所以美国在美国时间6号的晚上宣布要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防部宣布让那些军火商履行在2008年小布什下台以前向台湾出售军火的这样一个计划,这样一个计划当时还包括了有一些潜艇的技术,黑鹰直升机等等这样一些军火,大概达到要达到60亿美元这样一个军售的单子,它一宣布以后中国政府就作出强烈反应。外交部警告美国这样做法是损害了中美双方的利益,国防部也发表了声明,希望美国停止这样一个做法,国防部甚至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这样的权力。 纪硕鸣:实际上台湾问题是一个在中美之间一个非常敏感的也非常重要的一个关系,长期以来实际上虽然中美建交以后,但是对台湾的关系问题上一直有磕磕碰碰,所以姜瑜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就用措词非常强烈的警告美国,这是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希望他们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还有一个八一七的公报,八一七的公报是1982年8月17号中美之间签订的一个公报,虽然中美建交以后但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这个问题一直没办法解决,八一七公报就是美国既承诺了中国这样一个原则,同时又承诺了不把台湾售武器成为一个长期的事项,逐步减少对台湾的军售,姜瑜指出了美国实际上没有在很好的履行八一七的公报,它的做法是违背了这样一个做法。 纪硕鸣:这段时期就是随着两岸关系趋缓,美国表面上也是认为乐观其成两岸这种和解和缓的关系。 杨娟:但是实际上呢? 纪硕鸣:加上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美的经济危机替代了台湾问题,这次继续军售的情况美国的媒体也说是不是中美关系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台湾问题又上升到一个重要问题,其实美国一直是把台湾问题向北京施压的一张牌,这个我们看得很清楚,不管在哪个阶段,即使奥巴马上台的蜜月期也没放弃这样一个行为,像奥巴马访问大陆以后美国驻台代表在访问台湾的时候,他就说了奥巴马跟中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尊重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实际上指的是西藏和新疆,以此来安慰奥巴马访问中国以后,使得台湾产生这种震惊。其实奥巴马我认为他和前几任的美国总统、美国政府一样,他秉持的还是在台湾上维持现状,就是要维护两岸军事的平衡,他所做的一切实际上是这么一个目的。 杨娟:我们也记得前段时间奥巴马访华的时候他在之后的联合声明当中,他说到中美关系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合作关系。但是我们每次看到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在台上谈的时候总是非常的愉悦,但是在台下的较量非常多,所以你怎么看这种趋势呢? 纪硕鸣:所以我是觉得美国还是说一套,做一套,现在有的时候他做的比小布什可能更巧妙一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说对中国,我想他还是把他看作是一个敌手,骨子里是这么一个姿态。 去年我们看到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确实是有一段蜜月期,从美国总统,美国国务卿,美国的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美国众议院的议长,包括美国的财长在上半年频频的出访中国,国务卿还专门讲了美国和中国应该同舟共济,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美国金融危机碰到困难的时候,所以话讲的非常好听。去年中美之间最高层领导人也有三次会面,4月份在伦敦,9月份在纽约有好几个高峰会谈,然后11月份奥巴马访问北京,胡锦涛主席跟奥巴马也见了面,然后也发表了联合声明,他们也把互相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定位。 但是虽然是这么一个高开,但是我看到很多低走一些方面,包括在经济上,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不断把美元贬值,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值受到了很多的影响,被贬值。然后制造贸易摩擦,像限制中国的出口,包括逼迫人民币升值。特别到9月份之后,奥巴马批准了中国出口轮胎到美国去的特保案,要征收税收等等。 这些都看到美国实际上虽然是讲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从9月份开始基本上美国很多国家都认为中美之间进入一个贸易战,他不时推出包括钢铁,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做一些反倾销的调查,实际上在限制中国的产品在向他出口,都反映出我刚才所讲的,在两国的关系上,表面上的高开,实际上低走,包括这一次对台湾武器的出售,不管中国的反对,我相信北京政府也会作出一些实质上的反应。 杨娟:刚才纪先生我们提到美国对台的军售案件发生在中美关系军事交流已经停止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注意到在去年11月份中国徐才厚将军才又去到美国进行军事交流,除了外交部会表达强烈的反对之外,很多军事专家他们也预期会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反映。你认为将会是什么样实质性的反应? 纪硕鸣:我的观点就是中美真正博弈的时代到了,以前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对中国的封锁,对中国的挑衅,中国往往是以强烈发表一些声明抗议做回答。但是我们就看到这几年中国对有些美国比较强硬的,不正义的,或者说是很明显挑衅中国的一些行为,也作出了反击。2008年10月份小布什在他下台前专门批准了对台的军售,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就是批准了对台军售案,大概要达到64亿美元,包括不少一些领域,就是有爱国者导弹的防御系统,有黑鹰直升机,有潜艇的技术等等这些向台湾出售。 中国政府除了抗议以外,作出的反应就是停止了中美之间军事的交流。差不多一年以后,奥巴马上台以后,由于美国对中国关系的高开,有些缓和以后,到11月份中国国家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带着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到美国去做访问。其实中美军事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国的意识形态,两国的战略意图都互相不清楚。这样的话,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摩擦会增加,你比如说去年3、4月份美国有一个考察船无暇号直接闯入了中国的南海,中国有4、5条船与它对峙,去年又发生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国的潜艇在菲律宾附近的海域和美国军舰相遇,最后就是撞坏了声纳的探测器,这种事件以前不是很多,南海有军机相撞的事件,去年这种情况就多了。很多观察家就认为这次北京政府也不会仅仅说说而已,可能也会采取一些反击的措施,譬如说刚刚恢复的军事交流,是不是也会停止?所以这一次国防部出来发表声明,而且特别强调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实际上就是这几年我觉得中国开始对有些国家对我们的挑衅作出了一些比较强烈的反应。 纪硕鸣:奥巴马11月15号到18号在中国访问,他回到美国以后,11月19号美国国会有一个咨询委员会出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有300多页,等于把中国看成敌手。他就认为中国不断在窃取美国的军事、经济情报,中国存在庞大的间谍网,通过海外的一些公司等等,然后就讲了很多中国的不是。 我就在想,一方面你刚刚访问了中国,然后又讲共同应对挑战的合作关系,现在这种合作关系又被你这个咨询报告在挑战,所以如果看清楚美国它实际上还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敌手的情况下,我就觉得中国跟美国的博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我很赞同中国政府现在在我们有理有节有法,依法的限度下,对美国的挑衅进行必要的回击,这也是一种互相博弈,更好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做法。 杨娟: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论文发表情况
Fudanzhangzz 2010-1-1 10:35
以下是我在刚过去的2009年的论文发表情况,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1. Zhang Zhongzhi , Yi Qi, Zhou Shuigeng, Wenlei Xie, and Guan Jihong. Exact solution for mean first-passage time on a pseudofractal scale-free web. Physical Review E , 2009, 79: 021127 . (SCI- 413QJ ; EI- 20091311987776) 2. Zhang Zhongzhi , Zhou Shuigeng, Zou Tao, Chen Lichao, and Guan Jihong. Different thresholds of bond percolation in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identical degree sequence. Physical Review E , 2009, 79: 031110 . (SCI- 427GH ; EI-20091612034008) ( This work was selected for the March 15, 2009 issue of Virtu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 Research ) 3. Zhang Zhongzhi , Zhou Shuigeng, Xie Wenlei, Chen Lichao, Lin Yuan, and Guan Jihong. Standard random walks and trapping on the Koch network with scale-free behavior and small-world effect, Physical Review E , 2009, 79:061113 . (SCI-466XN ; EI- 20092812186852) 4. Zhang Zhongzhi , Qi Yi, Zhou Shuigeng, Lin Yuan, and Guan Jihong. Recursive solutions for Laplacian spectra and eigenvectors of a class of growing treelike networks, Physical Review E , 2009, 80:016104 . (SCI-478VL ; EI-20093512270937) 5. Zhang Zhongzhi , Lin Yuan, Gao Shuyang, Zhou Shuigeng, Guan Jihong, and Li Mo. Trapping in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modularity, Physical Review E, 2009, 80: 051120. (SCI-526RD) 6. Zhang Zhongzhi , Xie Wenlei, Zhou Shuigeng , Li Mo, and Guan Jihong. Distinct scalings for mean first-passage time of random walks on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the same degree sequence, Physical Review E, 2009, 80:061111. 7. Zhang Zhongzhi , Guan Jihong, Xie Weilen, Qi Yi, and Zhou Shuigeng. Random walks on the Apollonian network with a single trap. EPL (Europhysics Letters) , 2009, 86: 10006. (SCI -450PT ) 8. Zhang Zhongzhi , Wie Wenlei, Zhou Shuigeng, Gao Shuyang, and Guan Jihong. Anomalous behavior of trapping on a fractal scale-free network. EPL (Europhysics Letters) , 2009, 88: 10001. (SCI-511UN) 9. Zhongzhi Zhang , Jihong Guan, Bailu Ding, Lichao Chen, and Shuigeng Zhou. Contact graphs of disk packings as a model of spatial planar networks. New Journal of Physics , 2009, 11:083007 . (SCI-479YY ; EI-20093612285813) 10. Zhongzhi Zhang , Lin Yuan, Zhou Shuigeng, Wu Bin, and Guan Jihong. Mean first-passage time for random walks on the T-graph, New Journal of Physics , 2009, 11: 103043. (SCI-513LS) 11. Zhang Zhongzhi , Chen Lichao, Fang Lujun, Zhou Shuigeng, Zhang Yichao, and Guan Jihong. The rigorous solution of average distance for Sierpinski network.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2009, P02034. (SCI- 413WV ) 12. Zhang Zhongzhi , Lin Yuan, Gao Shuyang, Zhou Shuigeng, and Guan Jihong. Average distance in a hierarchical scale-free network: an exact solution.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2009, P10022. (SCI-513LM) 13. Zhang Zhongzhi , Zhang Yichao, Zhou Shuigeng, Yin Ming, and Guan Jihong. Influences of degree inhomogeneity on average path length and random walks in disassortative scale-free network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2009, 50: 033514 . (SCI-427KV) 14. Zhang Zhongzhi , Fang Lujun, Zhou Shuigeng, Guan Jihong. Effects of accelerating growth on the evolution of weighted complex networks. Physica A, 2009, 388:225-232. (SCI-383NE ; EI - 084711720067 ) 15. Comellas Francesc, Zhang Zhongzhi , Chen Lichao. Self-similar non-clustered planar graphs as models for complex networks.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2009, 42: 045103. (SCI-392XV) 16. Qi Yi, Zhang Zhongzhi , Ding Bailu, Zhou Shuigeng, and Guan Jihong. Structural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a family of deterministic recursive trees: Rigorous solutions.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2009, 42: 165103 . (SCI-427RP) 17. Guan Jihong, Wu Yuewen, Zhang Zhongzhi , Zhou Shuigeng. A unified model for Sierpinski networks with scale-free scaling and small-world effect. Physica A, 2009, 388: 2571-2578. (SCI- 443BT; EI- 20091512028545) 18. Li Xing, Wu Yonghui, Rong Zhihai, Zhang Zhongzhi , and Shuigeng Zhou. The prisoner's dilemma in structured scale-free networks.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2009, 42:245002 . (SCI-451GB) 19. Chu Xiangwei , Guan Jihong, Zhang Zhongzhi , and Zhou Shuigeng. Epidemic spreading in weighted scale-free networks with community structure.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2009, P07043. (SCI-488MG) 20. Zhou Shuigeng and Zhang Zhongzhi . Complex networks and computing.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 , 2009, 3(3): 322-323.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025 次阅读|27 个评论
关于“博弈”
LEOLAND 2009-9-15 13:24
曲津華 昨日是中國首屆網民節,今早才知,按時效說,沒有趕上。但願明年會有所預備和應對。然昨日並未很平淡,因有幸在一講座中當學生。其間,看到PPT講義上有博奕二字,似覺應為博弈,因其原意與棋有關,而奕則不是。 回來后上網一搜,發現錯不在少數網上文字中有相當多博奕的寫法。看來,很多人對博弈並未求甚解。按通常解釋,博弈原指下棋,屬於智力遊戲的一種,所以博弈所對應的英文是GAME,所謂的博弈論就是GAME THEORY。后人對博弈給出了鬥智或角力的新意,用時髦話說就是PK。這些都得到了公認,是否進入了詞典,尚待查證。 以此源於下棋的解釋,博弈一詞是萬不能用奕字的,因為它雖有諸多正面的意義,卻都與玩棋無關。此外,即使是這個公認的博弈用法,卻不知博字所用當否?因為,這裡的博好像是動詞,故用搏字好像更符合漢語規範。當然,博也可以有動詞的功能,但與搏的差別在那裡呢?有點好奇。 2009-09-15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辩博弈
liangjin 2009-6-10 00:52
又是一年学忙季,期末考试、大学毕业论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答辩接踵而来,令人审不暇接,晕头转向。看着莘莘学子们紧紧张张地准备答辩,想到自己也曾从答辩前台走过,从答辩的防方,来到答辩的攻方,不仅感叹学涯更迭,长江浪推。由于答辩攻方占优势地位,就不多嘴了。而就作为过来人,站在答辩防方谈谈答辩守略。不过我的前提是假定你的论文已经写得足够好,幻灯片也已经做得很好。 你要准备答辩了,这对你是一个重要时刻。你要在这个时刻展示你辛苦工作的成果,并希望得到肯定。你面前的答辩攻方是由精心培养你的老师、请来的专家,以及旁听的同学组成。他们在接下来的答辩时间里是你的敌人。你很紧张,这很正常。但你怎么样才顺利通过呢?好,乘着答辩开始还有些时间,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对了,我们现在就把答辩看做是一场和答辩攻方的博弈。既然是博弈,我们就要设法让这场博弈达到最佳的状态,即双赢的结局。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我们的博弈老祖宗的《孙子兵法》,最著名的一条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必须从博弈双方来分析辩场情势。 先看攻方,底下的老师各个神情凝重,心怀叵测。他们或者翻着你的论文,或者拿着笔写写画画。他们想干什么?不让你过?不大象!走形式交差?可能,但不会是所有人。哦,他们要在你的答辩书上签字,承认你的工作!是的,他们要确认他们的签字是有效的,负责的,不会闹出笑话。他们当中有人看过了你的论文,有人没有。所以前者会在你的答辩中搞清楚他们疑惑的事情。后者则想了解你到底搞了一个什么东东,然后凭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出判断。那么他们想知道什么事?会疑惑什么事呢?他们花时间坐在下面也想要有收获呀。 那么,我们就进一步分析下这些人的背景和来路。 首先是导师,不用担心,他比你紧张,没见他的手不安地动来动去?不错,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你同党,攻方的奸细。在关键时刻他会跳出来帮你。但是最好不要指望他,因为这是答辩你的论文,不是他的。不到万不得已,导师不会自我爆炸。而一旦他自爆救驾,无奈地飞身起来替你挡子弹,那这场答辩就失意了,即便最后答辩勉强惨过,你也胜之不武。 好,再来看看其他人,那些旁听的同学,只要你人缘不是很差,一般不会捣乱。对那些走形式交差的人,他们现场的表现是心不在焉,不是眼光呆滞,就是在那儿看手机,或者他们正在想这今天的股市报价。他们不是攻方的精锐,最多是些无心恋战散兵游勇,或者是只管打劫的土匪杂牌军,不足为虑。答辩中,他们多半会很安静。不过他们也不愿意被忽视,很想问一两个不疼不痒的问题,以显示他们还算有水平。所以你要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空包弹,帮他们找到这样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这些人还可以派别的用场,你可以利用他们干扰对方的主攻。 剩下的老师分成两部分,校内的和校外的。校内的老师很可能给你上过课,他们可能对你熟悉,运气的话,他们对你已有了先见的好印象。但你应该对他们更熟悉。你熟悉他们的专业,他们的优势。他们是对方阵营中一只知底细的部队,相应也比较好对付。要知道老师一般不会在自己的弱项上自暴其短的,所以他的问题多半会围绕他的强项展开。这样你论文有关这些老师特长的部分要好好搞透,显示你是这些老师的好学生,这些老师就会很满意,你们毕竟有师生之情。那么外校的老师呢?他们多半可能是下面几种情况:或者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专业牛人,或者是你导师的同窗好友,极少可能你导师的冤家对头会出现在答辩场上,当然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你只有自认倒霉,这冤家对头很可能会刁难你,但也不是没有胜算,只有打起精神应付,回答正确,他们也拿你没办法。导师的同窗好友,可能已被导师策反,不会对你造成太大威胁。对付他们可参考对付散兵游勇或自家老师的办法。但也不要大意失荆州,小河沟里可能会翻船,因为你必须假定这些老师眼里也揉不得沙子。所以对他们的专业来历,事先要有个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最难缠的就是那些专业牛人。他们做事认真,珍惜自己的名声,绝不姑息错误。他们一是一,二是二,痛恨不端。他们多半很忙,如果你的答辩请到这样的人,其实是你之大幸。因为如果他们一旦肯首你的论文,分量将会很重。对你今后的发展极有好处,而且他们的意见一般也很有价值。你的主防就是他们。在他们面前你要表现为谦虚但不怯弱,对他们的背景,学业当然也要事先调查。但是这些人一般水平很高,有很强的洞察力,你现在离他们的水平还差得较远。还需要学习。这些人不会奢望你是超人,或者苛求你有和他们一样的水平,但是他们期望你达到相应的学位水平。他们的问题一般很尖锐,不留情面。很有可能这些问题你没有考虑到。你只有尽其所知,诚恳回答,知是知,不知是不知。不要耍小聪明。不然适得其反。 当然对看过你论文和没看过你论文的人所提的问题会有不同。前者多半会围绕你某些技术问题,后者多半会问你参考文献,论题意义,结果大小等来判定你论文的好坏。记住,老师或许会容忍你某些知识的缺陷,却不能容忍你的不认真,或许能容忍你考虑得不全面,却不能容忍你论文的错误。 好了。现在来分析你自己的情况。这可以分成优中劣三种状态,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策。 状态为优者,祝贺你,一般你通过答辩没有问题,但你要争取或确保答辩委员会对你优的评价。在这种状态下,你对你研究的论题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你的结果漂亮,确定无误,你就是这个问题的专家,下面没有人会比你对这个论题更熟。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运筹帷幄,完全掌握答辩的主动。你要让下面的老师理解你工作的意义,承认你的贡献,赞同你的思想,欣赏你的技巧。也就是让他们享受你的演讲。如果你能力足够高,你还可以引导老师们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借鉴讲课的技巧。但你要注意的是下面毕竟是你的老师,你不可以卖弄,你也不可以轻慢。 然后,什么是中状态呢?我想这是大多数同学的状态,这就是你了解并且熟悉你的论题,但并不能掌握这个论题相关的所有方方面面。这些方方面面,你有强有弱。所以你需要迂回躲闪、扬长避短。你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答辩,好的话,弄个优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你答辩前要准备充分,对答辩老师和你自己的强弱面分析透,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多个预案。下面几种转守为攻和化险为夷的战术可以考虑采用:一、声东击西:在陈述部分,在你论文得意部分,大笔泼墨,在容易露怯的地方,一带而过。你甚至可以在你强势的地方故意卖个破绽,引诱老师在你有把握的地段打遭遇战,这样他们无暇顾及其它区域。此法前提,遭遇战地域了然于胸;此法缺点,不当心会弄巧成拙。二、围魏救赵:老师问到的问题你不清楚或忘了,你就飞快得想,这个问题在那本书上,谁的文章上有过叙述,然后说出这些参考文献,最好精确到页数。此法前提,参考文献极为熟悉;此法缺点,碰到追根寻底的愣头青失效。三、借力打力:老师问到的东西不熟,但恰好和某答辩老师的某工作有关,说出那个工作,并与评价,然后把问题转向这位老师的工作。一般追问就会到此为止了。 此法前提,对参加答辩的老师非常了解;此法缺点:评价老师工作的分寸不易拿捏。但不管身处何等险境,保持冷静沉着,气定神闲,不要胡搅蛮缠,也不要乱找理由。 最后,什么是下状态呢?那就是你的演讲能力或某一其它方面有一个重大弱点,如或不善辞令,或反应很慢,或计算机不熟,或外语很差,或者论文的某地方你还没有很确定的把握。这样通过答辩可能会有问题。那你需要比别人更下苦功,以勤补拙。并用其他方面弥补。例如不善辞令,就把幻灯片做的更好。你也可以在答辩时先承认这个弱点,表示正在努力克服,然后强调下别的方面的优点,如肯吃苦等。将下面老师的期望值降下来,并博得好感。顺便讨点情感分。最主要的你要立足于你的工作,把它讲清楚。结果好,可以遮百丑。 实力坚实,情报准确,准备充分,信心十足,你一定能打胜你的论文保卫战,并让答辩委员们学到东西,没有觉得浪费时间,还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以取得博弈的双赢。 现在,答辩主席已经起立,正在宣布答辩开始,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么请你挺起胸,扬起头,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勇敢走向前去接受挑战,去捍卫你的论文! 衷心地预祝你成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69 次阅读|8 个评论
棋盘博弈(外一首)
杨学祥 2009-1-23 02:57
棋盘博弈 白黑相间乐其中, 黑白颠倒苦与同。 身陷重围求自进,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云山空论 远见云山近则空, 世事茫茫云雾中: 空论已至神仙地, 不知天界第几重?
个人分类: 诗词|16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规则在博弈中产生
zhangxp 2008-12-2 01:17
利益--博弈--规则/道德 世上本无规则,当各方利益的博弈达成相对均衡,就形成了规则和道德。因为既然形成了均衡,各博弈方就不能轻易越过,越过了就会吃亏,所以规则得以维持。但毕竟利益更本质,当违反规则可以增加自身利益时,规则就会被打破,需要进行新的博弈来产生新的规则。当利益突破规则的时候,人们惊叹违规者道德沦丧了,但我们要看到这是必然的,因为----利益比规则更本质。 只有有能力互相制约的博弈者之间才有规则和道德,举例:你看到人和猪之间有规则和道德吗?我们一边吃着猪肉一边看着以猪为可爱拟人主角的动画片,好象猪真的是人类的好朋友,吃猪肉和把猪当作人类的好朋友,这都是人的意志,猪都没有同意过,用一种流行的说法:这叫强奸猪意,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人并不觉得矛盾和难堪,是这个问题很深奥难解吗?不是,设计航天飞机比这困难多了。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人来说没有价值,猪太弱势了,它们不能与人博弈,所以他们不是问题,不值得人为之费神,如果是换成可博弈的对象就不一样了,那就要严肃对待,要大谈道德、正义、真理等等,如果谈不拢,可能就要打仗。 有时候人们似乎是在谈道理,但后面的驱动力是各方利益,然后就各有各的道理,将利益偷换成道理是危险的,但满世界都是这样的事情。所以当人们谈道德的时候,通常都是怀着利益的鬼胎。 美国和伊打仗,谁正义?博弈,各争取各的利益,他国才不管谁正义,我们国家参乎这事,那也会有我国的利益,也是博弈,所以,全是利益的博弈,其它的都没有,即使我们看不清这个问题,也不妨碍世界以此为本质,看看满世界都是成功学的书就知道了,成功才是硬道理,其它的往后面排。 尼采说:不是建立在权力意志上的哲学,都将走向虚无主义。但是,具体的博弈如何进行,规则如何演变,热力学定律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不是那么清楚的,权力意志就是胡搞,就是要自由,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没有限制,真的是可以的,比如吸毒的人,他想什么就会有什么,跟真的一样,可以恣意妄为,快乐无比。 尼采说:强势者帮助弱势者,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强势者的饱满,强势者就向太阳一样,饱满地发出光来,以光施舍万物生长。在尼采看来,世界上不会有同情这种东西。 可是没有谁愿意做弱势者啊,弱势者似乎也没有合理的理由要求公平,人们提倡公平,也只能是为了更广义的价值,假如这一点不成立,那公平就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比如现在人类注重生态,也完全是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但或许人类认识到,世界并不是特意为人类而存在,如果高估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反而是对人类有害的。 每个规则后面都有肉博战,还可能见过血,出过命案。谁在逼迫谁?大家都在互相逼迫,大家都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象尼采所说,生命是轮回的,那就最好遵守无限重复搏弈将会产生的规则和道德。尼采在的时候,还没有博弈论。他的哲学基本点是对的,但是后面的就不一定对,博弈之后,内容很丰富,信息的流通、竞争与合作、自私与爱,甚至,共产主义也是可能实现的。 anyway:作为一个现代的有知识的人,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萨谬尔森(董志强著《身边的博弈》封面语) 董志强博客链接: http://www.cnobel.com/ 后记:根据李亚辉的点评,本文确实有滥用博弈一词的嫌疑,用斗争或打架之类的词更贴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从“休渔”论“房事”
newniu 2008-10-18 13:08
《中国渔业报》报道,南海海域从1999年起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至今已有8年。8年休渔的实践表明,效果显著。休渔制度以前,南海区渔业资源处于持续衰退状态,渔获率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不断下降,但到 1999年实施休渔后,渔获率逐步回升,达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其中,粤东渔场,休渔各年的8月份双拖平均渔获率比1998年同期高,2002年则高出1998年两倍多;珠江口渔场,休渔各年双拖网作业8月份的渔获率普遍比1998年高,其中2005年最高;粤西渔场,休渔各年8月份的渔获率比 1998年高,且呈波动式逐步提高的态势,2004年接近900kg/h,说明休渔的两个月里,粤西渔场底层、近底层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休养生息。 渔获率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不断下降,很容易想到两个原因:鱼变狡猾了,抓不着了;鱼少了,没有鱼了。从短期利益来看,渔获率下降显然是不可忍受的。为了提高捕鱼量,减小网眼,把鱼子、鱼孙全部一锅端,能立刻提高产量,显然不能持久。 现在支柱产业房地产突然要垮了,地产商就如那渔民,捕获得鱼连成本也换不回来了。怎么办才好,是不是要加一把劲,把老百姓口袋里钱全掏光,还是休渔一下,积累一下购买力?就看我们怎么选择了。
个人分类: 经济流转|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博弈
newniu 2008-10-18 12:25
昨天一起讨论的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 我们讨论到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博弈问题。由于Internet发展,每个国家都会出现多个不同的运营者,比如CERNET,科技网,网通,电信等等吧。那么我们会考虑一个问题:一个数据包从上海到北京,它将会走哪条线路?假设数据包源地址是电信的,目的地是北京某大学的。显然,CERNET希望电信把数据包传到北京,然后再交给它。同样,电信一看目的地是到CERNET,自然希望直接在上海交给CERNET,让它们自己传到北京。 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我想在国外也同样如此。在这里,出现了运营商的博弈问题。由于路由器一般不关注源地址,CERNET把出国流量的数据包交给科技网,科技网也会照传输不误。显然,CERNET就会占科技网的便宜。那么科技网反过来要用策略,防止这种现象出现。 以上只是例子,并不是实际情况。不过的确从技术上可行,网络运营商应该怎么样博弈?似乎很少有人听到,也许早就有了,只是密而不宣。
个人分类: 三句不离本行|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争仪式
songshuhui 2008-9-3 15:13
liunianlong 发表于2008-05-6 星期二 0:51 分类: 生物 | | Karl Lorenz 在 1966 年出版的《论攻击》中写道:「一只乌鸦能够用嘴上的尖喙刺入对方的眼睛,狼的爪子完全能够撕裂对方的喉管,如果没有一种机制制止这种行为,就不会再有乌鸦和狼的存在。」他从逻辑上推断,战争中肯定存在着避免过度伤害的机制,而 2004 年过世的进化生物学大师 smith 则用博弈论的观点,论证了鸽派策略的广泛性和适当的鹰派对策的必要性。现在我们知道,这种防伤害机制的表现形式就是:仪式 战争仪式。 双方对垒斗气势 不战而屈人之兵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常会分成若干阶段,在团体混战之前往往先形成布阵对峙的态势。双方各拥重兵,却并不急于发动,而由双方各出一将,明刀明枪的先干上一番,以做热身。在搏命之前享受视觉盛宴其实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正是这种共同的恐惧,让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达成一套固定的战争仪式。由于战争一般在雄性之间进行,所以掌握这么多冗长繁琐的战争招式的一般也是雄性。 这就是战场礼仪的最初目的:防止过分伤害。对于只有一次的生命而言,再怎么谨慎小心都不为过。 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略的高级水平。毫无疑问,动物们也知道这一点,并且在它们的战争中一以贯之。在战争中,恐吓从来就没有失去过用武之地,虚张声势是战士的良好习惯。对于好斗而虚荣的雄性动物来说,没有什么比夸大自己的实力更让他们乐意为之的了。这就好比男人们总是喜欢宣称和哪位富豪是好哥们、咱家亲戚是老板一般。如果要他们当将军,在宣传军力时肯定动辄号称百万雄兵。 虚张声势的恐吓战术 动物们并不擅长浮夸之语,不仅没有亲戚、哥们作为夸张的资本,也没有和某名人的握手留影。它们赖以虚张声势的,只有自己的身体,所以夸张的成本也就要高不少。高成本的结果是,它们会用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某个器官。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身体的某部分器官一般会与整体成比例,因此,假若我的某器官比一般竞争对手的更庞大,更吸引人,也就意味着我的整体也更为庞大。如果这种虚张声势行之有效,那么这种欺骗的基因就有更大的可能遗传下去,这是一个正回馈循环。久而久之,整个种族的该器官就可能显得特别夸张。这种夸张的器官有时会让考古学家难堪,因为他们就是利用上述原理,从一根胫骨推测出整只恐龙的高度。 至于重点发展哪一个器官,那就因种而异了。纵使和一个毫无特色的人会面,我们也很容易被他的鼻子吸引,假设他的鼻子可以像吹口香糖般变成泡泡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生活在北极的象型海豹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最喜欢出风头的器官。它们能够把鼻子吹起,里面甚至可以储存五升以上的空气,以此作为共鸣器,使自己的声音更宏亮饱满。它们用这个超乎人们想象的神奇动作去警告竞争者,效果很是不错。金丝猴也知道嘴唇附近的三角地带是焦点所在,因此雄性们喜欢撅起嘴角的那对肉瘤,颤然抖动,以示自己的强大。 这种吓阻动作在同类看来目的明确,但别的物种却不一定明白这个泡泡鼻子所代表的含义。正如很多人把响尾蛇那悉索作响的尾巴误会为进攻信号一般,其实那是它害怕的表现,只不过攻击往往随着恐惧的不可遏止而发生。况且,就算是同类,在雄性激素的激励之下,难说不会真的爆发肢体冲突。 战争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所以,有时战争不可避免。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伤害自然在所难免,还好动物们都是君子,它们约定了一套打斗规则,采取稍微文明礼貌的方式,以尽可能减轻伤害。毕竟,战争只是手段,并非目的。 河马们用一个计量长度来决出胜负,他们会张开大嘴,朝着对方「打哈欠」,在此过程中用自己的嘴去丈量对方,嘴大裂齿长者胜。雄象海豹则会尽量抬高身子,张开大嘴哦哦嗥叫,以身高和叫声来一较高下。与河马们枯燥无味的打哈欠动作不同的是,象海豹的战争必须严格遵循一套统一的动作。这是由于他们的鼻子极度肿胀下垂,当昂首挺胸张嘴时,大肉球甚至会垂到喉咙里去,所以它们每次合嘴前都必须先低头,将肉球摆出,否则的话这个大肉瘤就会成为自己的午餐。 减轻伤亡的战争规则 即使双方真的到了不得不兵戎相见的地步,依循规矩而战仍是共同遵守的约定,偷施冷箭的行为害人又害己,是被坚决唾弃的。 长颈鹿脖子长达四米,再配上一个重达上百千克的头,无疑是个杀伤力巨大的流星锤,轻轻一晃,动能就大得惊人。长颈鹿们很清楚流星锤的威力,定下盟约:禁止用头撞击对方。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见的打斗场景,长颈鹿们互相撞击脖子,而不是脑袋。 羚羊们也清楚自己犀利武器的杀伤力。长角羚的尖角可以轻易戳破猎豹的肚皮,对付同类的肚皮自然也不在话下。所幸它们不会做这种傻事,长角羚的角向外叉开,角末端的开度大大超过头部的宽度,正是为了避开正面撞击时,角尖直接穿透双方头部的惨剧发生。善则善矣,但是举着一对又长又宽的尖角毕竟不太方便。叉角羚和跳羚也有一对锐利尖角,但不像长角羚般向外岔开,而是朝向后方内侧弯曲,其中原因也是为了避免直接的伤害。 和前三者的利器不同,盘羊的角是完全的钝器,粗状的弯角盘踞在盘羊的头顶,重量超过整个头部的一半,这是名副其实的重量级武器。盘羊举顶着这样的武器撞击过来的力道不亚于迎面而来的汽车,那么盘羊们又订立了怎样的角力规则?答案是:正面冲击、绝对的正面!只要稍微偏离一点,冲击力就可能折断双方的脖子。毫无疑问,现在的盘羊们无一例外的都严格遵循了这条规则,因为违反者都会死去,无法把这叛逆的基因遗传下去。 吸引异性的军事表演 比失去生命更让人恐惧的,是在留下后代之前就失去生命。所以在争夺配偶的战争中,战斗双方一般不会采取两败俱伤的打法,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有趣的是,有些战争根本就没有争夺的对象,参战双方只不过是希望藉这种战争的仪式来吸引异性。 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每年都会上演一幕幕的迁徙大剧。大群的牛羚和斑马为追寻肥美的水草而大举南迁,迁徙过程中不时有新生命诞生。这些新生命绝对想不到,它们那慈祥的父亲在几个月前曾经上演过无数场兄弟打雁记,而几年之后,它们中的雄性又会再次重演这场戏剧。雄牛羚们勇敢、勤奋,但是患有注意力缺乏综合症,它们必须主动出击,穷思竭虑吸引雌牛羚的注意,被动的等待是不可能成功的。于是它们开始为争夺配偶而相互「厮杀」,但是我们要清楚,当它们在激烈夺妻时,未婚妻还不知在何处呢,这是一场没有擂主的比武招亲。没关系,它们深信雌牛羚可能正在用眼角余光含情脉脉地关注着事态。不要笑话它们是雁未打到却争吵如何烹饪的兄弟,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否则,这种仪式将不会延续下去。看来,用一场战争来吸引异性是个好点子,街头混混也同样会出演相似的剧目。 而另一种叫转角羚的亲戚则做得更为张扬,在打斗之前它们会刻意在自己的角上涂抹泥浆,因为这会使它们显得更具魅力。我甚至开始怀疑,雌转角羚是因为看到它们傻得可爱才以身相许。不过在战争中展现自己的魅力时要把握好分寸,谨记不是为战斗而战斗,赢取美人的青睐才是真正的目的,免得两败俱伤。 战争仪式除了能够减轻伤亡和吸引异性之外,还有警示的作用,只要杀戮以适当的方式进行。 杀鸡儆猴的示威礼仪 蜂王要想让子民们服服贴贴,除了得定时释放激素抑制工蜂的发育之外,还必须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设立警察。警察们的职责是维护国内秩序,防止人民造反工蜂的私生子。蜜蜂的造反是不需要挟从犯的,满巢的工蜂都是雌蜂,一旦脱离了激素的控制很快便能发育成熟。这些成熟的工蜂,即使不交配也能在巢中悄悄产卵,而且姊妹会毫不知觉的自然来照顾宝宝。还好警察们会不时巡查整个蜂巢,一旦发现这些逆民的卵(至于它们到底怎么定罪的,目前还是一个迷),它们就会把卵吃掉,并且抓住肇事者,在公众面前乱刃砍死,注意了,是当着每一个可能成为逆反者的面当众砍杀。好一个杀鸡儆猴,为了增强威慑力,示众的仪式是不可或缺的。 仪式在生物群体中是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传承发扬的,战争仪式的良好效果表明这类仪式还会延续下去。 ps:gerry大,弄了好几次都功亏一篑,图片怎么也载不上。呼救 标签: 博弈 , 对策 , 战争 , 策略 , 羚羊 , 行为
个人分类: 生物|1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行为的博弈分析
刘全生 2008-9-2 10:58
在有一物种中,当多个个体共处一室时,无争斗现象发生;当在内加入一定的遮盖物时,会出现一些也能决出高低的假打,当任意两个个体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你死我活的真打。 请教相关专家教授们,能推荐适合分析该现象的博弈模型或理论,以及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模型!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3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