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组委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信息更新
zhuchaodong 2016-11-27 17:52
由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组织的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即将于12月10-11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召开。特此开帖持续更新相关信息,便于同仁了解论坛组织工作和进展情况。 首届论坛报告人(待排序、待更新) 10日全天-11日上午的报告人、报告题目及报告时间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实时更新。如有遗漏,敬请关注、联系组委会!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白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现代形态学的历史使命 蔡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植物病原胶锈菌的物种形成与协同进化 Speciation and Co-evolution of Phytopathogenic Gymnosporangium species Douglas Chesters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creasing Scale and Species-Richness in Phylogenetics 高芳銮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马铃薯Y病毒的 遗传多样性 及其分子进化 Genetic diversit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Potato virus Y 郭宝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基于基因组学方法研究鱼类适应辐射 Taking Genomic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Adaptive Radiation in Fish 侯仲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古地中海变迁与钩虾多样性形成机制 The Tethyan regression shaped amphipod diversification 黄英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链霉菌分子系统学与物种演化 Molecular systematic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and speciation in streptomycetes 江建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Patterns and Evolution of Speciation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the genus Feirana (Amphibia, Dicroglossidae) 孔宏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毛茛科与花的进化发育 Ranunculaceae and the Evo-Devo of the flower 刘翟(11号参会)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病毒基因组学与进化-禽流感为例 刘晓光 南开大学 MrBayes 的 GPU 优化算法进展 刘星月 中国农业大学 脉翅类昆虫的系统分类与宏演化 毛建丰 北京林业大学 杂交、生态选择和青藏高原适应性起源的进化遗传学 : 高山松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研究进展 缪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纤毛类原生动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 齐晓光 西北大学 繁殖机会的博弈促进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系统的进化 乔慧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mpacts of Niche Breadth and Dispersal Ability on Macroevolutionary Patterns 屈延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谱系地理解析鸟类的遗传特有性 史卫峰 泰山医学院 从基因组进化到病毒传播、宿主内变异以及感染方式:以埃博拉病毒为例 From genome evolution to virus transmission, intra-host variation and infection mode: an EBOV perspective 孙红英 南京师范大学 华溪蟹属多样性发生与物种分类界定 吴东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 土壤动物系统学与海拔梯度适应(待定) 吴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s of sequence-alignment-free method on genome evolution 于黎 云南大学 非编码基因序列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 张爱兵 首都师范大学 From DNA Barcoding to Biodiversity 张鹏 中山大学 脊椎动物与鞘翅目昆虫高通用性核基因分子标记的大规模开发与应用 张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进化之可预测性的发育、调控和突变层面的初步探索 章张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所 The BIG Data Center: from deposition to integration to translation 张峰 南京农业大学 跳虫的整合分类思考 Integrative taxonomy on Collembola 钟伯坚(11号参会) 南京师范大学 The progress and limitation of plant phylogenomics 周长发 南京师范大学 选择的特征与特征的选择 To choose the Natural Selected Characters: Some Examples in Chinese Mayfly Research 周欣 中国农业大学 5000 species vs. 5000 genes: 构建全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探索 朱天琪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Maximum likelihood implementation of an isolation-with-migration model for testing gene flow 基于多物种隔离移民模型的基因流检测方法 “生物系统学论坛”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乔格侠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朱朝东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孔宏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黄英研究员 委员: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郭宝成研究员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葛斯琴研究员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屈延华研究员 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侯仲娥研究员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周世良研究员 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车静研究员 7.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缪炜研究员 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李涛研究员 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刘翟研究员 1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江建平研究员 1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彭艳琼研究员 12.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 章张研究员 1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沙忠利研究员 14. 中国科学院植生生态研究所, 栾云霞研究员 1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吴东辉研究员 16.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朱天琪博士 17. 中国农业大学, 周欣教授 18. 南开大学, 谢强研究员 19. 南京师范大学, 周长发教授 20. 南京师范大学, 钟伯坚教授 21. 河北大学, 张峰教授 22. 首都师范大学, 张爱兵教授 23. 泰山医学院, 史卫峰教授 24. 中山大学, 张鹏教授 25. 福建农林大学, 黄晓磊教授 秘书: 罗阿蓉博士(luoar@ioz.ac.cn) 张峰博士(xtmtd.zf@gmail.com) 吴琦博士(ribozyme@ioz.ac.cn) 白明博士(baim@ioz.ac.cn)
5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OGS 2016年度学术大会 ,7月底在京召开
joeqwang 2016-1-6 09:01
AOGS 2016年度学术大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http://www.lasg.ac.cn/Sylm/2015/9/r4mw7uh5gi.htm
1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国际会议组委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anley 2013-4-5 07:09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组织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3 年是可拓学创立 30 周年,经批准,由中、美、英、法、德、日、印、罗、澳九国的教授组织的 “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 定于 2013 年 8 月 16-18 日在北京召开,同时开展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祝活动。 为了开好这次国际会议,向可拓学创立 30 周年献礼,会议组织委员会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 1 )美、罗、印等国的教授已先后来华参加三期可拓学国际研究学者班,研究 可拓 学。 5 月, 罗马尼亚科学院举办第四期国际可拓学研究学者班,中国 人工智能 学会可 拓 工程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将到罗马尼亚和法国 介绍 可拓学。 ( 2 )英文版专著《 Extenics:Theory,MethodandApplication 》(可拓学:理论、 方法 与应用)已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美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书稿 是 第 1 、 2 、 3 、 4 期国际可拓学研究学者的教材。 ( 3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将刊登关于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的长篇文章, 全面 介绍这一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已定稿)。 ( 4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成立了有 9 个国家的学者参加的学术委员会、程序 委 员会 和组织委员会,并已经开展活动,各司其职。 ( 5 )国际会议征文工作正在进行中,录用论文 将由国际著名的一流科技出版 社 CRCPress 的丛书序列 CommunicationsinCybernetics,SystemsScienceandEngineering 出版。 为了开好本次研讨会, 2013 年 3 月 30 日在北京燕山大酒店召开了 “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 组织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由 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 陈薇教授 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可拓学创立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本次国际会议主席 蔡文研究员 ,本次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所长 杨春燕研究员 ,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田英杰研究员 ,大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李卫华教授 ,大会程序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大学 张玲玲副教授 ,大会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秦建军副教授 , 大会程序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 王涛博士 , 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单伟博士 ,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 朱正祥博士 。 会议讨论了国际研讨会的具体安排,并进行了工作分工。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术会议|1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十一年又相见系列之七:向组委会致敬
mqr 2012-6-20 20:03
向组委会致敬 这次57届同学会能够开成,而且开得这样好,功劳全在组委会。 在这功劳册上,首先应该大书特书的是:组委会顾问,老院长张贻侠,组委会主任杜长龄,执行主任张孝忠,常务副主任范维新、梁桂香、邱毓铭、张维新。 早在几年前,开一次同学会的新蕾,就已经在这几位同学的心中孕成。只是因 2009 年 9 月,长龄同学冠心病复发,在北京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才把会议延到今天。恰巧,今年是长院建院 60 周年,也正合大家的夙愿。 这几位同学,都是 70 岁以上的人了,身体又都不是有这个病就是有那个病,所有会务上杂七杂八的活儿,他们全部承担,实实在在是太辛苦了。 邱毓铭、韩广玲同学,负责宣传、文秘、联络。会前草拟制定活动方案,发通知,编制和不断完善校友通讯录。整个活动中,负责照相、摄影、录制光盘,确保每个人在行前都能拿到不止一张照片和两盘光盘。简直是没有一点儿休息时间。看着他们那么辛苦,大家的心真是过意不去,可又帮不上忙。 范维新和梁桂香同学,负责校友接送和食宿安排;具体组织三天中的各项活动,如参观鸽子楼、地质宫、博物馆、御花园,游净月潭公园和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收集、发放有关信息、资料,向学校和同学赠送纪念品等。特别在吃的上,既要做到不重样,又要适合老年人口味,还要科学卫生,他们绞尽了脑汁。因为都是老年人,整个活动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医疗服务工作,都做的十分周全。须知范维新已经 79 岁,身体也有毛病,梁桂香也已 73 岁,还患有眼疾,整个活动中,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大家牢记在心。 张维新和陶克捷同学,负责财务,钱分两部分,一是同学交的,二是为补缺口,同学赞助的。要把这些钱花好、用好,实属不易。最后完全做到了人人满意,大家高兴而来,更高兴而归。 我能参加这次同学会,实属机缘,也是我的福气。因我毕业后,分到福建,后到辽宁,再后到黑龙江,谁也不知我现在的地址,根本通知不到我。恰恰,长龄同学通知和我一个单位的王洁成同学时,因王已去世,他多问了一句话,这就顺便捎上了我。所以,我与这次会是有缘的。 最后让我再次对组委会,表示我深深地敬意,向组委会致敬!
个人分类: 五十一年又相见|3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第一届“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组委会的回信
热度 2 Hongbolu 2012-6-8 20:52
赵井东、王杰博士: 你们好! 非常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更高兴的是即将举办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学术研讨会,同时感到荣幸的是被组委会选入学术委员会。作为多年来从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研究的人士,我完全支持这次第四纪冰川研究领域的盛会!并想通过你们转达我对前辈崔之久教授的敬意。 由于基金课题计划八月份在白云鄂博出野外,我可能无法与会,非常遗憾。但我尽量争取完成一个PPT 由我的合作者代为到会宣讲。当然,若能抽空前往,一定争取参加,亲自与各位同行现场交流。 今年我刚考察完西天山一个典型的冰斗组合,发现西部与东部明显不同,不能用西部的 模型 去度量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反过来也不能用东部的特征 涵盖 西部的第四纪冰川地貌。这种认识差异不是简单的学术分歧问题,而是思维方式 (含 理论模型)和实践经历所造成的。因此,会议的讨论和会后的考察同样重要 ,特别是会后野外现场考察有利于形成共识。 希望今年的会议在西部召开,同时野外现场解剖一个典型地貌,而下 届会议 到东部召开并野外解剖东部的典型地貌。这样的交流有利于第四纪学界共同提高对第四纪冰川地貌的综合认识,以便促进中国东部第四纪古气候与 环境演化研究。 通知中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现状中有 下述归纳: “有限冰川论的学者从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分布、冰川发育条件、冰川地形判别等方面得出我国东部仅有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台湾高山等山地存在确切的古冰川遗迹;泛冰川论学者认为中低山地存在泛冰川作用遗迹。这将不利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觉得最好别冠以 “有限冰川论 ”和“泛 冰川论”的帽子,会议中最好换个提法。举例 来说:我认为中国东部存在 过 第四纪大陆冰川,但我不认为整个地球都 被第四纪冰川覆盖,因此我也是 “有限冰川论”的学者 ,而不是“泛 冰川论”学者,但依照“通知”的划分,我显然要被划入“泛 冰川”论之列了,而这样的划分不利于 不同观点的学术交流 。 我认为目前两种不同认识的 实际差异是:是以西部第四纪冰川地貌建立的“三高”模型衡量东部冰川地貌 、用今天的 纬度、高度和气温推测“第四纪”冰川地貌,还是以冰斗、角峰、刃脊、冰碛物等相关标志判定第四纪冰川的存在,这是明显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有必要在会议中深入讨论 ,在会后通过野外共同考察现场交流分析。希望本次会议 能在思维方法上深入探讨,相信会对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研究 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最后祝大会: 圆满成功! 吕洪波(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 ================================= 附:研讨会通知: 第一届“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 (通知) 第四纪期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十分迅速而频繁的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冰川区的冰川均发生了规模较大的进退。冰川是地形、地势、气候等因素综合的产物,在其形成、演变过程中,通过侵蚀、搬运与沉积等作用形成了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这些地形是过去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对它们进行研究可获得古冰川变化的期次、规模与性质等,可为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提供基本信息,在构造活跃的地区还可为山地的构造抬升研究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高原,它的隆升是新生代最为重要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天山等构成了高亚洲的主体,高峻的地形地势为冰川的发育提供了自然条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天山等地区冰川的进退变化对其自身、中亚与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和文明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经过老中青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取得了许多大的进展,虽然在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不同观点,但已呈现出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日益突出的新局面。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冰川地形数值年龄的测定成为可能,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取得的成果与新进展多为年代学与地貌地层学相结合而获得的。我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的进展也推动着我国第四纪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此外,我国东部地区( 105 o E 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分歧依然很大。有限冰川论的学者从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分布、冰川发育条件、冰川地形判别等方面得出我国东部仅有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台湾高山等山地存在确切的古冰川遗迹;泛冰川论学者认为中低山地存在泛冰川作用遗迹。这将不利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深入发展。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崔之久教授建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赵井东博士与兰州大学的王杰博士负责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将与专家学者、研究生等围绕“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现存问题,学科发展的热点、重点等进行研讨。还将商定下一届(初定每两年一届)学术交流的时间与地点。 我们积极鼓励从事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学者围绕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的议题进行撰文,优秀的中文稿件将联系《冰川冻土》推荐发表。英文稿件将联系并推荐到国外刊物,如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上发表。初拟研讨会的有关事宜如下 : 1 、研讨会时间: 2012 年 8 月 10-14 日 ( 1 )、 8 月 10 号报到, 11~12 号学术交流,每个报告限时 30 分钟(报告 20 分钟,交流 10 分钟) ( 2 )、 8 月 13~14 号会后考察(甘南迭山西北部,位于迭部县与卓尼县交界) 2 、研讨会地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研讨会内容: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 4 、组织单位: 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实重点验室 5 、协助单位: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学术委员会: 主席:崔之久 人员:崔之久、郑本兴、苏 珍、谢自楚、周尚哲、易朝路、王 建、刘耕年、张威、沈永平、李英奎、赖忠平、杨建强、李德文、赵井东、许刘兵、王 杰、许向科、欧先交、陈艺鑫、胡 钢、潘宝林、董国成、李川川、张 梅、殷秀峰、崔 航、李亚楠、田明中、吕洪波、吴中海、万 晔、 7 、出版:沈永平、易朝路、刘耕年、赵井东 8 、费用: 2012 年 8 月 10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到(往返交通费与住宿费自理,研讨会期间在兰州分院二楼食堂由会务组提供自助餐), 免注册费 。兰州外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将在所内专家公寓(冻土楼四楼)或兰州饭店联系住宿。 9 、会后考察: 800 元(包括食宿和交通) 联系人:赵井东 博士、 王 杰 博士 电 话: 13919817171 (赵井东)、 13639321399 (王杰)、 邮 箱: jdzhao@lzb.ac.cn , wangjie@lzu.edu.cn “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 ”学术研讨会回执 工作单位 姓 名 性别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职称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传 真 E-mail 学术报告 是 □; 否□ 提交研究论文 是 □; 否□ 报告题目 中文: 英文: 住宿要求 专家公寓 □; 兰州饭店 □ 是否合住 是 □; 否□ 会后考察 是 □ 否 □ 考察路线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6248 次阅读|4 个评论
围观博客大赛,欢迎打酱油的同志一起组队
热度 1 moxj 2012-5-1 16:47
前几天看到朋友博客下面的参赛博文字样,忘记还点了哪些链接科目,咱也成功成为一名参赛队员,并受到组委会催促组队的通知,非常有些光荣和小激动。 回想和同学参加的第一届比赛,乐趣和收获颇多,自己有点不太适应的就是队友不断的鼓励和督促,难免被动多些点东西,还要记得互相投票加油~~ 以我这次参赛的情况,给大赛加油还能勉强。自己正在写博士论文,难免还要出去跑跑工作的事情,茶余饭后写写博客正好可以调节一下这两件无聊的事情,和别人组队必然会拖人家后腿~~~· 组委会分配组队之前,欢迎像我这样打酱油的同志一起组队,围观博客大赛,为生活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4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卖萌的大牛你桑不起啊 ——记CVPR2011一篇极品文章
热度 1 shixuanlv305 2011-8-27 10:55
转自庞宇童鞋的 校内 CVPR20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网上能看到的部分文章中,我终于找到一篇让我眼前冒光的文章。虽然,其实,也许,主要的理由是我好不容易能看懂一篇。不过,这并不妨碍该文章定会成为今年CVPR的一朵奇葩这件事。不过它肯定拿不了best paper啦,因为它只是篇poster,但我猜也许是组委会认为如果让他们当oral,大牛现场卖萌会雷死观众,并可能引起大面积恐慌。 鉴于我没有找到更好的平台共享这一发现,就只好先放到校内了。不过这个主题不光是对计算机视觉的人有意义,只要是搞数据的人都会有些用处吧。 文章题目是:Unbiased Look at Dataset Bias,无偏见的研究数据集偏见。首先看看作者,一个是MIT的Antonio Torralba,另一个是CMU的Alexei A. Efros。 MIT和CMU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是两个绝对的巨人,无人能望其项背。这两个人这几年刚拿到副教授职位,而且又是那种论文又高产又高质的家伙。要注意哦,这篇文章没有研究僧,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大牛和大牛的强强联合之作。也正是如此,该文章发挥出了大牛卖萌的极致。满篇充斥着“矮油”(alas),“让我们玩儿个游戏/玩具实验(toy experiment)”等等,各种你很难在一般论文里看到的搞笑语言。特别是文章的致谢和声明: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Eyjafjallajokull volcano as well as the wonderful kirs at the Buvette in Jardin du Luxembourg for the motivation (former) and the inspiration (latter) to write this paper. “作者要感谢埃Eyjafjallajokull的火山(就是2010年冰岛那个倒霉的让欧洲航线大面积瘫痪的火山)以及Buvette in Jardin du Luxembourg(法国一个酒吧)的美味基尔酒,前者给了我们写作的动机,而后者给了我们灵感。”我猜测是那个时候他们在法国开会,结果被火山给关在那儿了,几个无聊的人只好跑去酒吧喝酒,于是在酒精的刺激下想出了这个题目。唉,大牛就是大牛,这种时候都能搞出这样一篇文章,让我等草民怎么活啊,以后天天去喝酒好了。 Disclaimer: No graduate students were harm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is paper. Authors are listed in order of increasing procrastination ability. 声明:没有研究僧在制作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喂喂,难道研究僧是保护动物么?那有木有研究僧保护协会啊?啊?有木有?)。作者是按照拖延症的程度顺次递增排列(看来大牛们也有同样问题)。 如此搞笑的文章,真的让人欲罢不能。关键是两位大牛在疯狂卖萌的同时,适时的提出了一个计算机视觉界一个极富有争议的问题,并做了很好的分析,可能会在未来很多年掀起一个风气。不得不说,两位大牛挖了一个超级NB的大坑。来来来,让我们一起跳下去吧。 计算机视觉里面很大一块是在做物体检测、识别、分类(object detection, recognition, classification)。为了公平的比较不同的算法,大家就设计出了很多数据集(dataset)作为基准(benchmark)来比较算法的性能。所以,当你阅读了灰常多的论文后,你会发现,大家的实验部分都会说:在某某个数据集上我的算法是最牛X的;在某某数据集上我的算法和当前最牛X的其他地方差不多,但速度快/准确率高/误报率低;虽然我的算法在某数据集一般,但几个数据集一平均,我的最牛X…… 但是,这些数据集真的可以评价算法的优劣么?两位大牛向这些数据集提出了挑战。 首先,咱玩儿个游戏,叫连线配对,下面的每组图片都是从同一个数据集挑出的,请把他们和正确的数据集名称对应起来: 在他们的实验室(大家都是搞这些的),所有人配对的正确率超过75%。其实随便看看也能看出门道,有的数据集就是车,有的就是自然景色,有的就是局部场景,有的就是实物,有的就是干净背景,有的就是专业摄影师拍摄的,有的就是随便找的等等。所以,尽管大多数数据集都号称“我们尽可能的多样化,非刻意的人工的(in the wild)寻找样本”,但事实上还是带了偏见了。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用最简单的一些特征训练了一个12路分类器,结果,分类效果还不错,每类分正确的比例最小也有20%,有6个超过30%,1个超过99%,要知道随机猜对的概率只有1/12 =8%。而且当训练数据慢慢增多到每类1000个时,正确率还没有收敛的迹象。一般来说,分类效果越好,证明两个类别的区分度越高,也可以说不同的数据集来自“不同的世界”,而随着样本量增加,还很有可能区分度越来越高。我勒个去,你们都说自己“多样化”的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实验却证明你们表现了不同世界,你们太坑爹了!特别是Caltech101,人家分类器正确率都99%了,你到底描述了一个多么简单的世界啊!桑不起啊桑不起!大牛指出,和机器学习领域不同,它们的数据集就是它们自己的世界。而视觉领域不同,于是大牛把这些“伪世界”称为“Corel世界”“Caltech101世界”“PASCAL VOL世界”等等,还是非常形象的。 那么换个角度,不同数据集中的同一个物体(例如车、人)会不会相对比较相似呢,如果相似不就说明他们还是展现了同一个世界,只不过角度不同嘛。 遗憾的是,即使是同一种物体,偏见还是大大的存在,人眼都看的出来!为了谨慎,作者还是对上述5个例子做了相同实验,结果分类器正确率61% 远大于随机猜对的20%。所以,别说你们什么“多样化”了,神马都是浮云,事实证明,没有偏见的数据集到现在还没出生呢。 文章的小标题写作“序幕”(prologue)…..“尾声”(epilogue),二位果然是在演一台卖萌大戏啊。文章首先回顾了视觉领域数据集的发展史,然后声讨了一下数据集带给这个领域的坏处。“这个领域过度的追求数据评估,浪费很多时间在precision-recall曲线上而不是在像素上”,“现在的研究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而很少有完全创新工作,因为全新的工作刚开始肯定拼不过那些经过认真细致调教的算法”,“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算法在某一个数据集上胜出,而从不考虑它是不是有统计显著性”。大牛啊,你们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啊!!大牛还说,从发展史看出,尽管我们不停的说要避免“偏见”,但每一个新数据集都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另一种“偏见”,如果不搞明白到底错在哪儿,我们注定会继续错下去的。 如果要谈“偏见”我们就得有个标准,即观测者和任务(人看到的世界和鸟看到的肯定不同)。好吧,那我们就定义“给定人类感受到的典型视觉环境世界,任务是去检测其中的常见物体”。那么“偏见”就是拿一个数据集和真实视觉世界作比较。而真实世界,呃,我们得拿另一个数据集做代表,而另一个数据集,呃,它还是带偏见的。肿么办?肿么办?还是大牛比较聪明,他们提出了如下方法,即交叉检验。 用一个数据集上训练的分类器去分类另一个数据集。因为我们前提假定这些数据集都是在描绘同一个世界,那么就可以分出优劣了。具体的任务分为两个,一个叫做分类(classification),即给定一张图,指它是否包含某个特定物体。一个叫做检测(detection),即给定一张图,找出所有特定物体并指出它们的位置。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任务基本都是,在任一个数据集上做的分类器,在其数据集上的效果都会变差,平均而言下降了40%左右,是非常显著的。而且要不是因为有Caltech101和MSRC这两个各种简单的数据集罩着,可能下降更多。 作者分析偏见的罪魁祸首估计是这么几个:1.“选择偏见”,大家更偏爱选择某类数据,例如风景、街景、或用关键词搜索的网络图片。2.“拍照偏见”,摄影师更喜欢用相似角度拍同一种物体。3.“标签偏见”,特别是语义分类的时候,同种东西可能有不同称呼,例如“草地”“草坪”,“绘画”“图片”。4.“负样本偏见”,对于分类器而言,想要分出来的东西是正样本,其余都是负样本。一般来说,负样本应该是无穷大的,但实际上,我们只能用有限多的负样本。那么这些有限的负样本有代表性么?足够了么? 我们再做个实验,对每个数据集用它们自己的正负样本训练分类器,但测试时,从所有的数据中挑选负样本。如果错分率增加,说明其他数据集的负样本被这个分类器当成了正样本,进一步说明不同数据集的负样本是不同的。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有3个数据集中招了,错分率增加了20%,但ImageNet,Caltech101, MSRC没有中招。据分析,ImageNet确实负样本丰富多样,这个实验没有给它造成困扰。但是,另外两个嘛,你们太特么简单了,简单到不会分错啊。简单的数据集尼桑不起啊! 至于是否足够?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要分类“船”的时候,假如你的船样本都在水里,你怎么知道“懒惰的”分类器不是提取了“水”或者“岸”的特征呢?因此这确实很重要,但限于要求有大量的人力标定工作,暂时还没有做,不过有了Mechanical Turk我们可以以后慢慢来。 讨论完数据集的偏见,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数据集的价值,特别偏见的价值就少,无偏见的价值就应该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想提高一个分类器的准确率,当然牛X人选择改进特征、物体表示方法以及学习算法,而简单些的则是扩大样本数量。但讨厌的是,样本数量的增大和准确率的提高是一个倒霉的对数关系,要想增加一点儿准确率,需要指数级增长的样本量;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如果增加了不是同一种“偏见”关系的样本,可能还会造成负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能不能用一个数据集的样本去提高另一个数据集的准确率呢?或者说怎么定义它们的关系呢?神奇的大牛给了我们如下方法: 假设从A数据集用1000个样本训练出的分类器,测A的数据集得到的平均precision-recall值(一种正确率)是30,又假设用B数据集训练出的分类器测A数据集,要想得到30的值需要5000个样本。 那么这两个数据集的关系就是1000/5000 = 0.2,也就是说一个A中的样本值0.2个B中的样本。 这样一来,数据集市场就呈现出这样一种兑换关系,要想在PASCAL的市场上将用1250个训练出的分类器增加10%的准确率,那么你需要1/0.26*1250*10=50000个LabelMe样本,好不值钱啊!而且你会发现,每个数据集都是“我的市场我做主”,其他数据集在自己市场永远是不值钱的。所以如果你要问,如果用当前的数据集训练一个真实世界的分类器,这些数据集值多少钱呢?那我的回答恐怕只能是“聊胜于无”了。 也许会有人说,这不是数据集的错,而是你的表示物体的方法、训练算法有问题,最终都会“过学习”使得看上去是数据集的错。你看,我们人类学习时候也只见过一小部分实例,但我们的视觉系统克服了这个问题学到了正确的东西。好吧,大牛说,咱退一步,至少现在还不要把所有的错都推给算法,毕竟,如果你的数据集只给出了“从后面观看的赛车”是汽车,你不能期待我的算法能告诉你“侧面看过去的家庭轿车”也是汽车吧。 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哪些数据集不错,哪些比较垃圾呢?大牛说,毋庸置疑,Caltech101和MSRC,你们该下岗下岗,该回家回家,赶紧洗洗睡吧。而PASCAL VOC, ImageNet, SUN09看上去还凑合,也许我们正朝着正确的路在走。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关心我们的数据集的质量呢?大牛说,如果你只关心把你的数据集变成一堆特征向量并拿去机器学习的算法里去学习,那就不用管它了。而如果你想弄一种能理解真实世界的算法,那数据集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了。 那么我们小弱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大牛解释道,你们应该先试着做做交叉检验,我们很愿意公开代码和数据集(小弱们开始欢呼雀跃)。大牛继续说道,我们再给出几个建议供你们制作数据集时参考:对于“选择偏见”建议你们从多种源获取,例如不同国家的不同搜索引擎,或者你们找一堆没人标记过的图片,然后人肉做标记;对于“拍照偏见”,(嘿嘿,大牛莞尔一笑)你们有没有注意过,google image搜索“mug”绝大多数杯子的手柄都在右边。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建议你们做做图像变换,翻转啦,扭曲啦神马的。而对于“负样本偏见”,你们可以加入其他数据的负样本,或者用一些标准算法从没标记过的样本中搜索那些不容易区分的负样本。但这同样是带偏见的,即“增加你算法的难度”偏见。 最后,大牛略作谦虚的表示,尽管标题是“无偏见的”,但也许我们自己的偏见已然融入了文字中。不过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重要但又一直被忽略的问题。 至此,文章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文一出,炸开了好大一个坑,不知道多久会被灌满。冥冥之中也得罪了不少人,“我们还想靠着不同数据集的结果吃饭呢!”“我们的方法只能在这个数据集上行得通,你还让不让我们发表了!”“我的结果就是比你的好1.7%,怎么样怎么样!”当然,一群小牛也要跟上,赶紧做交叉检验,赶紧提出各种理论,争取早日灌满此坑。而至于我们这些小弱们,唉,还是不玩儿这么高端的了。老板让干嘛就干嘛,偶尔看看如此卖萌的大牛们就心满意足了。各种羡慕去参会的人们,你们赶紧发游记发pp发总结!!!! 附上论文: 地址
个人分类: 计算机视觉知名会议|26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琳破世界纪录夺冠
whyhoo 2011-8-8 12:54
张琳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800米自由泳冠军,让无数国人为之振奋,这枚金牌意义重大。虽然也有一些外国媒体质疑张琳是因为穿了新式泳衣而取得这一成绩的,但我认为这是次要的,试想其他游泳运动员也可以穿张琳一样的泳衣,但他们为什么没有取得这么出色的成绩呢?澳大利亚游泳名将索普也曾因身着“鲨鱼皮”泳衣参加比赛而备受争议,但后来其他运动员也纷纷效仿澳大利亚队员身着“鲨鱼皮”参加比赛。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竞技体育中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高科技元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越来越高,一些世界纪录屡被打破,游泳比赛的世界纪录被打破已是家常便饭。运动员穿什么样的泳衣是他自己的权力,只要符合赛事组委会要求即可,很多游泳运动员穿“鲨鱼皮”泳衣后提高了他们的比赛成绩,但也有的运动员不适合穿“鲨鱼皮”,他们照样取得好成绩,不要拿外界因素说事。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田径、游泳等曾经的弱项上屡创佳绩,国人为之振奋。有些外国媒体跳出来质疑运动员的成绩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之前一直比较弱嘛,但他们的思维要发生转变了,中国人也可以在田径、游泳项目上与世界上其他顶尖运动员一争高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人在赛车、网球、高尔夫等精英赛事中也会取得好成绩的,不要再质疑自己的体质差,有高水平的训练条件,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张琳所取得的好成绩与他在澳大利亚所接受的高水平训练是分不开的,但主要还在于他自己的天分和刻苦,祝贺他,也希望他再创佳绩,1500米自由泳也拿金牌,祝贺整个中国游泳队。
1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外行人的学术会议
Psychiatryzhang 2011-7-20 23:56
上周末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参加了广东省放射科年会。本无心参加此次会议,但由于投稿的文章被接受而且列为交流发言,因此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往。和很多国内的学术会议相似,本次年会虽然安排了讨论环节,但不知组委会是为了预防讨论环节无人发言的尴尬,还是为了节省本来就不充裕的会议时间,每位发言者的时间都被压缩的“井井有条”,观众们也理所当然地“洗耳恭听”。这种现象也让我想起了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面子”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到自身修养的高低,如果对别人的研究提出疑问和质疑的话,显然可能会让演讲者和自己尴尬的境地,而这和我们社会文化中所强调的“耻感”关系密切。就像现在的很多娱乐节目总喜欢请一些学龄前儿童回答成人世界的问题一样,儿童的回答自然是从自己对外界关系的理解中作出的,而观看节目的大人们则满足了“吐露自己心声”的快感和大众热衷审丑的心理。 不过总体来说,此次会议的组织工作还算是成功的,我很欣赏让诸多放射学的专家、教授、医生们捧着饭盒去听相关企业的产品宣讲,也应证了“吃别人嘴软”的道理,不过这种讲究效率的精神还是值得推广的。
4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红歌会全国复赛激情上演
热度 1 xupeiyang 2011-6-23 21:03
2011中国红歌会全国复赛第四场已激情上演。在历经三轮的激烈比拼,最终成功晋级全国红歌 80强的红歌选手分别是:宋丹妮、王雅倩、魏伽妮 90快乐组合、彭松、徐菊宝、王青、贺群、王令强、范飞、刘绍峰、王作人、王妍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啊人!
热度 2 张海霞 2011-6-20 13:09
7月份某个著名的城市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活动,因为已经说了很久,要去做一个邀请报告,顺便恰谈一下合作,一切都非常顺利,可是今天早上突然接到一个组委会的邮件,三令五申了参加会议嘉宾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居然还要现场清点人数之后才能发放!哈哈,简直是滑稽透顶,我立马给组委会回信不做嘉宾了,我自费参加所有活动(因为已经答应去做邀请报告,不好食言)! 回想起来,最近这些年,我们知识分子的信誉、我们的名誉、我们的骄傲都已经在“金钱和强权”面前丧失殆尽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连拷问自己的灵魂的勇气都没有了,还让谁来相信我们?!这是何其的可悲!不仅想起文革以后戴厚英写过一本书:“人啊人!”,现在,我也有同样的呐喊:人啊人,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要昂起你的头、挺起你的脊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受尊重的人! 附上我的回信: ———————————————————————— *先生, 这个通知让我感觉很不好,我是去支持**建设,不是为了那点补贴,你把我从嘉宾名单里拿掉吧,我不需要补贴(从2008开始,我所有的讲课费和其它活动补贴都捐赠给了支持四川灾区的明天计划( http://www.tomorrowcn.org/ ),报告和活动我按时参加. 但请您帮我预定一下酒店(如果组委会不负责嘉宾以外的住宿,我就自己付费). 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都是想更有效率和成果,可是如果不尊重人只看重物,我认为做不好事情也不长久,你可以把我的话转给你们的领导,中国是需要改变,从我们自身做起吧。 谢谢理解。 张海霞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44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部科普佳作脱颖
热度 1 Wuyishan 2011-5-19 10:58
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全国范围内组织推荐 20部科普佳作脱颖 发布时间: 2011-05-19 | 作者:郭姜宁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5月19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郭姜宁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郭姜宁)今天,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组织开展的今年重点示范活动之一——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动取得成果。在各部门、地方层层推荐的310余部科普作品中,专家们最后评出《有趣的科学》系列丛书、《漫画中国科技史》《李元爷爷带你游星空》等20部优秀科普作品,开始在科技部网站进行公示,随后向全社会宣传推荐。   按照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1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的部署,为加强科普宣传工作,鼓励和繁荣科普创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科普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素质,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组织开展了这次活动。在具体推荐过程中,各部门、地方严格按照全国组委会制定的有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推荐出310余部作品。在此基础上,组委会对所推荐的作品进行了形式审查,聘请知名科普、出版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100余部作品进行独立审核;对通过初选的作品又进行交叉式复核;并坚持回避制度。经过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了 《有趣的科学》系列丛书、《漫画中国科技史》《李元爷爷带你游星空》《造物记》《分子共和国》《疯狂科学》《交个医生做朋友》《环境保护365》《行为决定健康》《三维世界漫游》《魔术笔记》《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进化论传奇》《自然史(精华版)》《马在中国》《拯救朱鹮——鸟类学家带我去探索》《漫话高速列车》《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导》《科技普及与精神文明》《远逝的长江女神——搜寻最后的白鱀豚》 20部作品,在科技部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被确定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颁发证书并予以推荐。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5/19/content_306517.htm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2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阜文主编 《梨花诗笺》
caotiansheng 2011-3-29 22:48
《梨花诗笺》是第一本汇集从五代到清代诗人吟诵梨花的诗的总汇。 《梨花诗笺》是作为“ 2008 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暨首届民俗文化节”的献礼书推出来的。为编辑好这本书,由砀山县文化节组委会精心策划,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局组织精干力量认真选编了这本中国古代梨花诗词集,由张阜文担任主编。 《梨花诗笺》共收录自五代到清代诗人吟咏梨花诗词 88 首,其中南朝诗人 3 首;唐朝诗人 30 首,大家熟悉的有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白居易、岑参、韩愈等人;宋朝诗人 31 首,其中有大诗人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梅尧臣等人;金朝诗人 3 首,其中元好问 1 首;元朝诗人 6 首;明朝诗人 10 首,其中有文征明、唐寅等名家的作品;清朝诗人 4 首。这本梨花诗集中含有很多著名诗篇和经典名句,编者在点评注释上参考和采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梨花诗笺》由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 年 3 月出版发行,著名书法家、中国文联书法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张传凯先生为诗集封面题写书名,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朱明德教授为诗集作序,插页为 5 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潜心创作的 32 幅精美国画。诗集印刷、装帧精美,许多读者捧读,便爱不释手。 《梨花诗笺》主编张阜文曾向读者介绍,出版这本诗集,一是为今年的梨花旅游节增光添彩;二是想给四海宾朋和广大游客在观赏砀山梨花时增添文化内涵和一些雅趣;三是以诗为媒、以花为缘,吸引更多的文人雅士为砀山梨花吟诗赋词,把砀山梨花介绍给五湖四海,促进美丽富饶的砀山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8 年 3 月 31 日下午,《梨花诗笺》首发式暨“魅力砀山”梨花笔会在砀山金利大酒店隆重举行。在那次笔会上,砀山中学、砀山二中、砀山五中、砀山铁路中学的师生为大家表演了梨花诗词以助兴。北京市文联创作室的张亮京、夏细村,与来自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省内外诗人、学者、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共 200 余人参加了首发式暨笔会活动。 《梨花诗笺》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关于梨花诗集的空白,为宣传酥梨文化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4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组委会赠送的域名何时开通
lxwang 2010-5-21 10:54
博客大赛比赛时间已过半,但是大赛组委会赠送给我们的域名何时才能开通啊? 还有,去年大赛赠送的域名说是能用三年,可很久以前我的就不能用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56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