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光电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能源光电子功能实验室2012年光电技术与新能源暑期学校
热度 1 nanowires 2012-6-27 11:29
8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五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POEM 2012)征文通知
xiaoxiaochun 2012-4-13 15:06
第五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 POEM 2012 ) 征文通知 http://poem.wnlo.cn 会议日期: 2012 年 11 月 1-2 日 会议地点:中国 • 武汉 【会议简介】 第五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2 )将于 2012 年 11 月 1-2 日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举行, “ 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与论坛( OVC EXPO ) ” 也将与 POEM 2012 同时召开! 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International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Meetings ,简称 POEM )是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WNLO )发起的覆盖光电子领域的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高水平国际会议。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紧密依托 “ 武汉 · 中国光谷 ” 、汇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机构和企业,集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学术会议品牌。 POEM 国际会议为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及学生们,提供近距离分享最新科技进展的独特平台。我们期待您的参与,也欢迎国内外致力于该领域的各界人士和学术机构参与会议的组织。 POEM 2012 将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 与美国光学学会( OSA ) 联合举办两个 POEM-OSA 专题会议:信息光电子、微纳制作及测试 (IONT) 以及激光与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研讨会 (LTST) 。后者包含两个平行分会:第二届国际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学术会议 (MP3 2012) 与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 (6th ISUPTW) 。 POEM 2012 将集成不同学科的演讲、展示及各类会议形式,不仅为研究者们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论坛,交流最新的发展动态,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提升品牌的渠道。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 教育部 (MOE) 国家外国专家局 (SAFE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NSFC) 国际光学学会 (ICO) 主办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 ( HUST ) 美国光学学会 ( OSA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HBSTD)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 · 中国光谷)( OVC ) 湖北省外专局 承办单位: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WNLO) 协办单位 :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 (IOP) 美国激光协会 (LIA) 英国工程技术协会 (IET) I EEE 光电协会新加坡、香港分会 中国光学学会 (COS) 出版单位: 美国光学学会( OSA ) 【 POEM-OSA 专题会议】 1. 信息光电子、微纳制作及测试 (IONT) 主席 : S. J. Ben Yoo 加利福利亚戴维斯分校 (美国) 沈平,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新加坡),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张新亮,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程序委员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为序): Andy Chan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香港) Eric Cassan ,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 Harm Dorren ,艾因霍温科技大学(荷兰) Erich Kasper ,斯图加特大学(德国) 吕 超,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香港) Vai Mang I ,澳门大学(澳门) 刘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 Gang-ding Peng ,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 Richard Penty ,剑桥大学(英国) Christophe Peucheret ,丹麦工业大学(丹麦)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 孙长征,清华大学(中国) Tong Sun ,伦敦城市大学(英国) 童利民,浙江大学(中国) Tomasz R. Wolinski ,华沙科技大学(波兰)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袁力波,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 章力明,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美国) 主题: 1. 电信网络中的光电器件与集成; 2. 数据中心中的光电器件与集成 ; 3. 成像、传感、探测及存储的器件与集成 ; 4. 微波光电子学的器件与集成 ; 5. 光互连的器件与集成 ; 6. 光计算的器件与集成 ; 7. 光子信号处理的器件与集成 ; 8. 器件制造和表征 ; 9. 单片集成和混合集成 ; 10. 纳米光电子学(等离子体、超材料、光子晶体) ; 11. 光纤非线性及微米 / 纳米结构光纤 2. 激光与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LTST) 主席 : 张希成,罗彻斯特大学(美国),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曾晓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Daniel Mittleman , Rice University (美国) 程序委员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为序) : Keming Du, Edge-wave Company (德国) Alfred Leitenstorfer, Universitaet Konstanz (德国) Lin Li , Manchester University (英国) 刘劲松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陆培祥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Yongfeng Lu,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美国) Andrea Markelz, University at Buffalo (美国) Reinhart Poprawe, Fraunhofer Institute of Laser Technology (德国) 孙洪波,吉林大学(中国) 姚建铨 , 天津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袁建明 , 国防科技大学(中国) 钟敏霖,天津大学(中国) 朱晓,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激光与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LTST) 包含 2 个分会 平行分会Ⅰ : 第二届国际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学术会议 (MP 3 2012) 主席: 曾晓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Reinhart Poprawe, Fraunhofer Institute of Laser Technology, (德国) 分会 1: 先进激光技术与器件研讨会 分会 2: 激光宏观材料加工研讨会 分会 3: 激光微 / 纳制造科学与技术研讨会 平行分会Ⅱ : 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 (ISUPTW 2012) 主席: 张希成,罗彻斯特大学(美国),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姚建铨,天津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中国) 袁建明 ,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 分会 1: 超快现象与超短激光的发展 分会 2: 太赫兹光波科学与技术 【 投稿系统 】 http://www.osa.org/Meetings/Topical_Meetings/IONT/default.aspx http://www.osa.org/Meetings/Topical_Meetings/LTST/default.aspx 【重要日期】 投稿开放日期: 2012 年 4 月 16 日 投稿截止日期: 2012 年 6 月 28 日 录用通知日期: 2012 年 7 月 30 日 -8 月 3 日 会议召开日期: 2012 年 11 月 1-2 日 【联系方式】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 1037 号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邮编: 430074 电话 : +86-27-87792227 传真 :+86-27-87792225 邮箱 : poem@mail.hust.edu.cn custserv@osa.org jwang@mail.hust.edu.cn (IONT) xpzhang516@yahoo.com(LTST-MP3) chengxiao1122@gmail.com (LTST-ISUPTW) 网址: http://poem.wnlo.cn
5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元与条件概率统计分布的变值测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9卷4期
conjugate 2012-1-19 20:22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9卷 4期 (pp:042701) 量子光学栏目 多元与条件概率统计分布的变值测量 概率统计模型是量子统计的基础。在几率处理的量子统计模式中通常假设具有极大数目的量子运动能满足随机过程大数定理的条件,其概率分布能利用经典多元正态 分布从连续概率统计出发进行逼近。从量子交互作用测量出发,对Einstein受激发射、Clauser-Horne-Shimony-Holt (CHSH)、Aspect等测量参数形成四元组。利用多变量逻辑函数和变值原理, 在N元0-1输入/输出序对上形成变值测量四元组,建立变值双路模拟模型。该模型根据多元/条件概率、同步/异步、对称/反对称等不同条件得到对应概率统计分布,形成4组16个统计直方图。根据穷举模拟计算结果,展现变值概率统计在复杂交互作用条件下能否满足连续的概率统计分布。给出了两类仿真实验计算统 计分布测量结果。模拟测量结果表明,多元概率统计与正态分布关联,而条件概率统计则与量子干涉统计分布关联。 标签 : 量子光学 量子交互作用 波粒二重性 对称/反对称 测量参数四元组 多元/条件概率 quantum optics quantum interaction wave particle duality symmetry/anti-symmetry measurement quaternion multiple and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全文链接参阅: 多元与条件概率统计分布的变值测量
个人分类: 量子干涉|4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OEDCAD 最新版光子、光电子分析设计软件包
zsaining 2012-1-16 16:26
以下软件包含在两个 RAR 文件中,请下载后,解压安装。运行时会产生注册文件,一般是 registerinfo*.dat, 请将其发到 yjzhang@semi.ac.cn , 张冶金,试用期为两周到四周,手机 13661385034 。 下载地址 http://www.oedcad.com/index.htm 如不能下载,请与 yjzhang@semi.ac.cn 联系。 光电子 、 光波、光通信仿真系列软件介绍 目前该软件包光子学模块已经被美国 MIT ,加州理工,斯坦福大学,英国卢瑟福实验室,澳大利亚,加拿大,伊朗,伊拉克,比利时,巴基斯坦,日本,新加坡及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邮电学院,烽火等 50 个单位 300 多个用户使用。 用户可根据需要,输入关键字,搜索所需要功能模块,如想计算多层膜反射谱,可在面板搜索处,输入 “reflection spectrum”, 最右侧一栏会出现对应的 强大的光子光电子器件编辑模块 编辑模块支持一维二维及三维的全方位可视化编辑,包括各种复杂阵列,复杂图形,如各种光子晶体结构,表面等离子体,超导体,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及其拉伸渐变结构,各类量子阱,超晶格,超材料,左手材料等。介质支持量子阱超晶格及体材料等半导体有源介质,各向异性电磁介质,损耗介质,各种色散介质, kerr 及 raman 非线性介质,金属,等离子体介质,复介电系数介质等。支持自定义函数对结构及介质进行变化。支持图片输入,图片可以来自 TEM , SEM 及 ATM ,也可以来自手工画制。 光子学仿真系统 对于光子结构及器件分析引入多种方法可以对光子能带,色散关系,态密度,群速度,传输特性,各种光栅透反射特性,模式特性,远场特性,近场特性,光纤泄漏损耗,模式面积,非线性因子,弯曲损耗,对接损耗,低阶及高阶色散,群时延,数值孔径, V 参数,耦合特性,放大特性,太阳能电池 VI 特性及效率,模式体积, Q 因子进行精确求解。支持大规模并行机群仿真。支持各种参数优化设计。其中包括方法有全矢量时域有限差分( FDTD ),频域有限差分( FDFD ),传递矩阵( TMM ),散射矩阵( SMM ),全矢量半矢量束传播( BPM ),快速多极化( MPM ),平面波展开法( PWE ),有限元( FEM )等。可以使用户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对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行大规模拓扑优化。 1. 并行时域有限差分分析包 (PCFDTD) (Parallel cluster finite difference in time domain) 随着微电子集成度按照摩尔定律接近物理极限,光子集成被人们寄予厚望。 而仿真设计非常重要,对于光子器件而言,设计和仿真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后都需要通过 FDTD 来验证。对于大型器件或集成光路往往需要几十上百个 CPU 来进行并行高速处理。 PCFDTD 正是基于该应用而进行开发的。另外考虑到许多实验室二次开发的需要,我们将提供一些代码或开放接口,以便以此为基础,方便实验室进行有自己特色软件的开发。 PCFDTD 针对一维、二维及三维光子波导或器件进行 FDTD 的设计,支持损耗色散、非线性 , 各向异性及有源介质等 . 能够进行图片识别, 可以从实验获得的 SEM 图片或从其它渠道获得各种格式图片进行识别,直接导入结构,实现结构的精确测量,如占空比测试,可以对实验获得结构直接进行仿真,输出器件模式特性,传输特性。 支持有源器件 FDTD 仿真,如激光器, SOA 等。 支持单双精度运算。 支持无限次连续运算。 给出任意监测面的近场、远场分布,计算出远场发散角。 计算模式体积。 可以进行 PADE 非线性信号处理,能使对三维结构 Q 值计算加快 10 倍。下图为一典型 WG 模腔结构,该结构 Q 值可以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普通方法计算 Q 值很困难,通过我们的 Pade 近似方法就能大幅度提高速度。 支持 FFT , DFT , FDM 等多种信号处理方法。 拓扑优化 拓扑优化常用于波导器件,如弯折处的计算, PCFDTD 可以对任意分布进行优化。下面举例说明。 如下图所示弯折波导,平面波源,水平监测点,可以监测功率等各种参数。 支持有源器件的瞬态特性仿真: 以上是对光子晶体 SOA 的 FDTD 分析,很得到其慢光延迟特性。 2. 多维传递矩阵分析包 (TMM) 传递矩阵法可以用来计算各种介质材料及金属材料的能带结构,能够进行二维及三维的能带计算及透反射特性计算。对于一些复杂的材料均可进行计算,适于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进行分析。 3. 光子集成束传播分析包 (Beam Propagation Analysis System) 束传播方法是光子集成设计当中比较经典实用的方法,我们的 BPM 软件包括二维及三维标量、半矢量及矢量分析模块,可以支持多种输入方式。支持到 4 阶 PADE 算法及双向高速束传播。 支持损耗介质等。 4.N order 法能带及传输计算 能带计算包括金属等介质的能带结构及传输谱,输出特定 k 点的光场分布,群速度,状态密度等。 可以分析各种光子晶体 TE , TM, 混合模式带结构,缺陷态,色散等特性。 能够进行二维及三维计算,与 TMM 模块, PWE 模块形成互补验证。 5. 光子晶体光纤及光波导模式分析包( PCF CAD ) 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有:有效折射率法、平面波展开法、局域函数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 (FDTD) ,多极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例如有效折射率法要求芯区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有效折射率,而且没法给出光纤的色散特性和偏振特性。时域有限差分法能适合各种截面但是计算量巨大。平面波展开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电磁场以平面波的形式展开,可以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化成一个本征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的本征值便得到传播的光子的本征频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当光子晶体结构复杂或处理有缺陷的体系时,可能因为计算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计算或者难以准确计算。而且如果介电常数不是常数而是随频率变化,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本征方程形式,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求解。有限元法则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但是其计算的工作量惊人,原始数据复杂,而且边界条件复杂。 FDTD 则多用于求解传输问题。频域有限差分可以求解模式问题,但其与剖分点数及边界条件有很大关系关。多极化方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严格求解 Maxwell 方程,可以处理位置分布任意,具有任意折射率的孔,并且它可以给出色散曲线和偏振特性,而且计算量远小于 FDTD 。但是它也有不利之处就是难以处理非圆孔,但是由于光纤的制造技术,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绝大多数都是圆孔,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大。 本软件专门针对二维光子晶体或波导的设计,能够分析多种阵列结构。其中包括多极化方法,频域有限差分,时域有限差分,平面波展开法 , 矩阵法 , 束传播,有限元法等。可以计算场分布,有效折射率,有效面积,色散, NA , bend loss,GAMA factor,splice loss, V parameter 等 . 6. 严格耦合波分析包 RCWA(Rigorous Couple Wave Analysis) 严格耦合波又称模式匹配法,是分析闪耀光栅、金属光栅的理想方法。该模块可以进行一维、二维及三维各种类型光栅分析,结果精确,能够进行高级数分析。由于我们采用了稳定算法及快速特征值求解技术,该模块与其它商业软件相比,速度更快,是其它软件的 5 倍左右。 7. 光纤光栅分析包( OPTICAL GRATING ) 光栅是光通信中非常重要的器件,可以做色度色散补偿器,偏振模色散补偿器,可调色散补偿器,各种宽带窄带滤波器,梳状滤波器,光延迟线。光通信中的 DFB , DBR 激光器等也是以光栅为核心的。光栅的设计尤其重要 。 OPTICAL GRATING 是以耦合波方程为基础的光栅设计模块,包括均匀,相移,采样,啁啾光栅的设计,能够进行各种函数的切趾仿真,还可以进行各种直流和交流调制。最后输出透射谱、反射谱及时延谱。然后形成光栅制作文件,用以驱动紫外曝光系统,形成光栅。该仿真系统是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历经十几年的理论和实验工作研制出来的,利用该系统已经进行了超过 6000 小时的实验,完成上千万的国家任务。 8. 高速光通信系统分析包( OFC CAD ) (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alysis System )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模块( OFCCAD )包括了近 70 种器件模型,包括各种激光器, EDFA 放大器, RAMAN 放大器,半导体放大器,波长变化器,各种码型发生器,光电脉冲调制器, EA 、位相、啁啾、频率调制器,光纤,光纤光栅,各种光电滤波器, PIN 、 APD 接收器, Sagnac 环,复用解复用器, Add/Drop ,光子晶体及光波导类器件,眼图、误码、频谱及信号监测器,环路控制,复合器件及开放式接口模块等,特点如下: 1. 把整个光纤通信系统分为发射部分,传输部分,接收部分和放大部分这四个子模块。针对光通信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入了光子晶体器件设计的理论模型。该仿真系统的特色在于具有系统级和器件级仿真的双重功能,使得开发的新器件可在系统的框架下得到测试和应用。 2. 具有灵活易于扩展的自定义端口,多信道传输,重复单元传输, 复合模块传输的软件框架及数据结构,利用开放式接口,用户可以任 意加入设计代码,自行开发新型器件。 3. 具有完善的半导体异质结,量子阱等激光器的系统级和器件级 仿真模型,器件级模型包括一维,二维及三维的各种材料体系和结构 类型,并具有优化设计功能。 4. 完善的光纤光栅系统级及器件级模型,可模拟等周期,啁啾,相移,取样等各种光纤光栅,并支持多种切趾和线性及非线性采样。可以仿真各种光纤光栅级联,输出透射、反射及时延谱,并可在单信道,多信道及其它系统中进行模拟应用测试。 5. 包括 Sagnac 环器件级模型。 9. 平面展开法光子能带计算 PWE (Plane wave extension method) 平面波展开法 平面波展开法是分析周期结构,如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标准方法。是一种在频域利用周期边界条件求解麦克斯维方程的方法,特点是精确,速度快。但是不能处理损耗、色散的介质。 PWE 模块采用 MIT 的 PBG linux 内核,设计了 windows 版本,使之更加实用化,可以分析一维,二维及三维结构的能带结构,输出特定 k 点的光场分布,群速度,状态密度等。 可以分析各种光子晶体 TE , TM, 混合模式带结构,缺陷态,色散等特性。 The modul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plane wave extension method, and you can see the reference: Block-iterative frequency-domain methods for Maxwell's equations in a planewave basis Steven G. Johnson and J. D. Joannopoulos Dept. of Physics and Center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USA stevenj@alum.mit.edu http://ab-initio.mit.edu/ 29 January 2001 / Vol. 8, No. 3 / OPTICS EXPRESS 173 2. S. G. Johnson and J. D. Joannopoulos, The MIT Photonic-Bands Package home page http://ab-initio.mit.edu/mpb/ . 10. 掺铒光纤放大器分析包 EDFA Design System EDFA(Er doping fiber amplifier) is a famous device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 a WDM system, how to install EDFAs is important, which affects the flat of channel energy. This software dose it. You can obtain input and output spectrum, noise figure, and so on. EDFA 模块理论基础是 EDFA giles 模型,对于实际 EDFA 光纤,需要知道光纤的 giles 参数,该参数系统本身有缺省值,用户也可以自己提供,由上图的“增益损耗文件”处指定,这些参数是频率的函数,一般给定的范围是 C 波段,在“ system use ” 中,需要给定 980nm 和 1480nm 两个泵浦波长处的 giles 参数。每个 EDFA 最多可设 4 个泵浦,分别是前向 980nm,1480nm 泵源,后向 980nm,1480nm 泵源。可按用户需要设置任意信号光频率和平均功率,用户可用此事先检测放大特性,然后再进行系统传输,系统传输时将只利用泵浦参数,信号参数将针对模块入口所得到的。系统 ASE 噪声在每级放大之后将以高斯白噪声形式加到信号中,最多可进行四级放大。可通过 view test 按钮查看,增益谱情况及信号增益及噪声指数。 11. 拉曼放大器分析包 Raman Amplifier Design System Raman fiber amplifier is a new device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 a WDM system, how to configure RA is important, which affects the flat of channel energy. This software dose it. You can obtain input and output spectrum, noise figure, and so on. RAMAN 放大器模块结构与 EDFA 类似,其泵浦可以任意选取,增益谱可以是三角形近似形式,或者是自定义形式由文件给出,瑞利散射系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目前泵浦还需人工设置,有关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泵浦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可提供 RAMAN 放大增益谱,信道功率沿光纤分布情况,噪声指数及信道增益。模块设计中应用了超松弛迭代技术,通过平均功率,解析积分等减少计算量。可通过设置剖分段数、迭代误差及频谱分辨率来提高模拟精度,但计算量同时也会相应增大。 RAMAN 放大器模块同样具有单独设计和系统在线应用的功能。这些都是许多商用软件所不具备的。 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具有良好的噪声特性和较宽的增益带宽 , 已经成为新一代光通信网络和长距离无中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前向泵浦的容易受到抽运光强度和偏振不稳定性的影响。因此 , 目前 RAMAN 普遍采用后向泵浦。通常利用后向泵浦 RAMAN 放大的低噪声的特性把它作为接收机或EDFA的预放器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 RAMAN 放大器的增益平坦度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通过优化泵浦功率,前后数量配置,泵浦波长配置可以实现信道增益的平坦,同时要保证经济性。 RAMAN 泵浦的优化配置计算量很大,与信道数泵浦数直接相关,一般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 12. 光纤激光器分析包 Fiber Laser Analysis System The model of fiber laser is like that of fiber grating.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s used. 13. 光电集成回路分析包 OEIC Analysis System OEIC simulation software is based on PSPICE platform, which have following features and functions: 1. Analyze directional current work point,DC,AC and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The device that can be processed includes semiconductor normal heterojunction laser, quantum well laser,HBT,MOSFET, linear and nonlinear elements. 2. Calculate the relation of output power and concentration of photos in the laser cavity. 3. Develop the large signal modulation modules. 4. Present a model about the parasitic capacitance of electrode and link line. 光电集成回路模型库可以运行于 PSPICE 平台,光电子器件模型包括 FP , DFB ,量子阱及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放大器,探测器, HBT , MOSFET 等,可以对这些器件的等效电路,直流工作点 DC , AC ,瞬态特性,调制特性,寄生效应进行分析建模,并可以与其它电子器件集成,进行光电混合分析。是光电集成的必备模型库。 14. 能带不连续计算包 Band Offset Analysis System Band offset modul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duction band and valence band position when two kinds of adjacent material has strain effects. The band offset affects energy level distribution and carrier confinement. Harrison model is applied and strain can be calculated. 能带不连续性计算模块 (Band offset) 主要用于确定相邻材料间无应变或存在应变时的带边位置。带边位置直接影响能级、增益及线宽增强因子的计算。另外通过带边位置的计算 , 我们很容易分析和设计载流子限制层。 设计中采用 Harrison 及 Model-Solid 模型 , 数据库中收集了半导体 III - V 合金化合物材料,可方便地计算相互间应变。 15. 半导体能带分析包 Energy Band Analysis System Energy band structure analysis tool is used to calculate bulk ,quantum well and super lattice structure. Gain can be obtain according to energy band structure. 2 band,4 band,6 band and 7 band model are applied. A variational approach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 which considers valence band couple ,Kane matrix element ,and so on. 能带结构分析模块 (Energy band analysis) ,主要用于对体材料,量子阱,超晶格的能带结构进行分析,以计算材料增益 , 微分增益及线宽因子等参数。核心计算模块包含了 3 带, 4 带, 6 带及 8 带哈密顿矩阵形式,考虑价带耦合及应变等关键因素,采取包络函数近似及变分法求解矩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能带不连续性计算采用了 Model-Solid 模型和 Harrison 模型。 16. 半导体激光器一维分析包 Laser Transverse 1D Analysis System This module is used to analyze a FP quantum well laser. Layer description ,inequality grid difference, couple equations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and super-relaxation iteration technology are applied. You can obtain distribution of carrier ,optical field ,electric field ,electric potential ,threshold current and optic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横向一维分析模块 (Transverse one dimension analysis) ,主要用于分析 FP 腔量子阱激光器。对条形激光器的分析虽然不够精确,但计算速度较快。其中运用了分层描述,不等距剖分,耦合方程组自洽求解,超松弛迭代等关键技术。目前可分析载流子分布,光场分布,电势分布,阈值特性,光输出电流特性等。下面将具体介绍模型的特点及系统的功能: 1. 耦合方程组包括泊松方程,连续性方程,矢量波方程光子速率方程及 热传导方程。 2. 用热发射模型处理突变异质结处的载流子输运。 3. 利用三点有限差分格式离散微分方程式。 4. 用 Harrison 及 Model-Solid 模型计算能带不连续性;应变量子阱用 k · p 理论来处理,考虑价带混合效应 ; 用量子阱子能带来精确计算光增益 , 并考虑非线性增益抑制。 5. 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模型包括 SRH,Auger, 受激发射及自发发射复合。 6. 数据库中收集了 III - V 族合金化合物体系的材料参数。 7. 用费米统计来精确计算体材料及量子阱区载流子浓度。 8. 用不完全电离模型处理杂质电离。 9. 考虑与电场有关的迁移率模型。 10. 方程组的求解利用全耦合牛顿法及自洽求解方法 , 具体实现当中应用了超松弛迭代技术。 11. 热传导模型包括的热源有:焦耳热,非辐射复合热。 12. 可以分析半导体 FP 腔量子阱激光器的阈值特性 , 电流电压关系 (I-V) 及光功率输出特性 (L-I) 。 13. 可以给出势能、电场、电流、电子、空穴、温度分布及在各偏压下的能带图。 14. 将薛定谔方程完全解引入到自洽求解当中 , 处理量子尺寸、隧穿、量子斯塔克效应。 15. 电学方程边界条件包括欧姆接触 , 肖特基接触 , 反射边界条件及电流边界条件;波动方程边界条件包括反射边界条件及零边界条件;热传导方程边界条件包括等温,绝热及热交换边界条件。其它边界条件有待完善。 16. 激光器描述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 , 可方便地编辑材料类型、组分 , 器件几何结构。模块本身还具有不等距自动剖分及识别异质结引入热发射模型功能。 17. 半导体激光器二维分析包 Laser Transverse 2D Analysis System This module is used to analyze a FP quantum well laser. Layer description ,inequality grid difference, couple equations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and super-relaxation iteration technology are applied. You can obtain distribution of carrier ,optical field ,electric field ,electric potential ,threshold current and optic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横向二维分析模块 (Transverse two dimension analysis) ,主要用于分析 FP 腔增益和折射率波导条形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模块设计与一维类似,包括上节所列的全部模型及功能。不同的是微分方程是用五点差分格式离散的, 这给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及热发射扩散模型的引入带来了困难。它可以给出二维的电子及空穴分布,光场分布,电势分布,温度分布。必须注意的是在二维结构编辑过程中 , 每一层的坐标位置非常重要,如果给错,将无法剖分,也不能进行计算。图 1 和图 2 分别给出了载流子浓度及光场的二维分布。左侧对话框为结构编辑界面,右侧视窗给出分析结果。 18. 半导体激光器纵向一二维分析包 Longitudinal one dimension analysis This module is used to analyze any kind of quantum well laser. Layer description ,inequality grid difference, couple equations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and super-relaxation iteration technology are applied. You can obtain distribution of carrier ,optical field ,electric field ,electric potential ,threshold current and optic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纵向一维分析模块 纵向一维模拟系统 (Longitudinal one dimension analysis) 是用来分析沿腔长方向激光器的一些物理量变化情况,如载流子浓度,光子浓度,有效折射率。在此基础上得到器件的一些主要特性,如振荡模式 , 阈值特性 ,L-I 曲线及 AM/FM 调制特性。计算中不考虑具体的横向结构 , 只求解纵向一维的连续性方程及耦合波方程,可以分析普通异质结及量子阱 FP , DFB , DBR 激光器,一些参数要用近似方法给出。优点是计算速度较快,不用编辑横向结构 , 但对于复杂结构有一定局限性。它主要采用传递矩阵方法 , 矢量法对纵模进行求解。 19. 半导体激光器三维分析包 Laser 3D Analysis System This module is used to analyze any kind of quantum well laser. Layer description ,inequality grid difference, couple equations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and super-relaxation iteration technology are applied. You can obtain distribution of carrier ,optical field ,electric field ,electric potential ,threshold current and optic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准三维分析模块 准三维模拟系统 (Quasi-three dimension simulator) 采用横向二维分析与纵向光波耦合方程求解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可以处理各种横向二维结构,纵向上能够分析 FP, DFB , DBR 及多段耦合腔激光器。 模块设计当中主要采用参数拟和法 , 传递矩阵及矢量法对纵模进行求解。可以分析三维载流子浓度,光场及电流分布。由此得到激光器的发射波长 , 阈值特性 ,L-I 等特性。 20. 量子阱优化包 Optimize design of multi-quantum well active zone 多量子阱有源区优化设计系统 多量子阱有源区优化设计模块 (Optimize design) 以得到低的阈值电流、阈值电流密度,高的最大工作温度及张驰振荡频率为优化条件 , 对多量子阱激光器有源区的阱宽,阱数,腔长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模块核心计算部分包括横向一维、二维求解模块,纵向一维分析模块及能带分析模块。优化设计是以大量计算为基础的,目前考虑可变的参量为激光器腔长、多量子阱阱数和阱宽。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可优化参数,但由于计算时间限制,不能一一优化,用户只能通过手工在所用的模块中改变这些参数,得到优化结果。 21.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热力学分析包 ( MOCVD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 This module is designed on principle of free energy minimum, which can process multi phase system.In a IDE,it can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nge of species due to technical parameter. The database has been built,which includes As,H,C,Ga,N,P,Cl,Ge,Si,Sb and In element. This software can process gas,liquid,solid and multi-alloy phas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system. 22. 多结太阳能电池设计包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 Design 多结太阳能电池匹配设计对于获得最大效率尤其关键,该模块能够对多结太阳电池的能带匹配, VI 特性、效率进行仿真计算及设计,包括聚光电池,是太阳能电池研究者的理想工具。
3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期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备忘
zchvictory 2011-12-17 21:02
1.“光电子技术科学”(我认为这个最合适)新专业的申请,申请书的撰写,材料准备,力争明年拿下。 2.策划准备“洛阳师院光伏企业产学研协调会”,争取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做出一个完美的实施方案,并开一个圆满的会议。 3.第一次试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了以后的顺利成功,此次申请书一定精雕细刻,尽最大力吧。 4.考虑在光伏太阳能方面进1-2人,怎么进呢,愁死我了,我要请示,要去“坑懵拐骗”,有木有,光伏太阳能方面的博士,来多少我要多少,愁,一个愁字了得,去哪里找呢? 5.教育厅项目年后结项,准备材料。 6.为光伏专业寻找实习基地,这个需要开过协调会后去做,由院书记带领去开疆扩土。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2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电子研究QQ群: 199071305
liangsheng 2011-12-7 12:41
光电子研究QQ群: 199071305 欢迎大家交流分享,共建辉煌!
3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Z-Excelitas Tech 固态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
litho30as27a 2011-5-29 14:52
March 03, 2011 02:04 PMEastern Daylight Time 固态硅光电倍增管非常适合应用于分析仪器、临床诊断,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多种微光探测领域 Pittcon 2011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 BUSINESS WIRE )--(美国商业资讯)--致力于为寻求高性能技术解决方案的OEM厂商提供定制型创新光电子元件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 Excelitas Technologies 今天宣布,该公司在对固态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进行开发和实用化过程中,取得了破纪录的世界级高光子探测效率(PDE)与低暗计数的性能成果。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是Excelitas针对医疗与分析仪器市场的微光探测(L 3 D)技术与产品套件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CERN Industry-Academia Matching Event on SiP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该测试成果已经在“CERN Industry-Academia Matching Event on SiP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欧洲核电子中心固态硅光电倍增管及相关技术产学研对接活动)上发表并公布。此项活动于2011年2月1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共有120名从事尖端光子探测工作或研究的产业界与学术界专家参加。 2009年,该公司与 Max Planck Society (德国马普学会)的技术转让机构 Max Planck Innovation 就其超高速、低串扰的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技术签订独家协议。硅光电倍增管的光子探测效率高,响应时间短,功耗低,是荧光与分子成像等多种微光应用的理想之选。 Excelitas全球探测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Michael Ersoni表示:“Excelitas非常高兴能够展示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技术的突破性技术成果。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发布这项目前最先进的成果,对人们对在真实实验状况下测试与评估Excelitas硅光电倍增管技术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感到非常欣慰。” Ersoni先生还补充:“Excelitas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其微光探测产品与技术的快速增长,以满足生命科学、临床诊断以及分析仪器领域最先进应用的大量需求。” 3月13日至18日,Pittcon 2011(2011年美国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将在亚特兰大乔治亚世界会议中心(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举行。届时Excelitas Technologies将在5060号展位展示专为分析仪器与生命科学市场量身定制的光发射及微光探测解决方案。 关于Excelitas Technologies 作为全球技术领跑者,Excelitas Technologies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制的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客户对照明、探测及其他高性能技术的需求。从医疗照明到分析仪器、临床诊断、工业应用、安保到航天国防,Excelitas Technologies力求帮助客户在各自所处的专业终端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Excelitas Technologies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拥有约3000名员工,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原为PerkinElmer旗下照明与探测解决方案(IDS)业务部门,现为Veritas Capital所有。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Contacts Excelitas Technologies Francine S. Bernitz,781-789-3178 Excelitas Technologies市场总监 francine.bernitz@excelitas.com 或 Fleishman Hillard,代表Excelitas Technologies Danielle Wuschke,617-692-0509 danielle.wuschke@fleishman.com
个人分类: SiPM研究与应用调研|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半导体激子束缚能
jwl189 2011-5-23 20:55
 激子是固体中的一种基本的元激发,是由库仑互作用互相束缚着的电子-空穴对。半导体吸收一个光子之后,电子由价带跃迁至导带,但是电子由于库仑作用仍然和价带中的空穴联系在一起。   激子对描述半导体的光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自由激子束缚在杂质上形成束缚激子。激子束缚能大,说明自由激子容易和杂志结合形成发光中心。激子效应对半导体中的光吸收、发光、激射和光学非线性作用等物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与半导体体材料相比,在量子化的低维电子结构中,激子的束缚能要大得多,激子效应增强,而且在较高温度或在电场作用下更稳定。   在半导体吸收光谱中,本征的带间吸收过程是指半导体吸收一个光子后,在导带和价带同时产生一对自由的电子和空穴.但实际上除了在吸收带边以上产生连续谱吸收区以外,还可以观测到存在着分立的吸收谱线,这些谱线是由激子吸收引起的,其能谱结构与氢原子的吸收谱线非常类似.激子谱线的产生是由于当固体吸收光子时,电子虽已从价带激发到导带,但仍因库仑作用而和价带中留下的空穴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激子态.自由激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在半导体中运动.这种因静电库仑作用而束缚在一起的电子空穴对是一种电中性的、非导电性的电子激发态.   与氢原子一样,激子也具有相应的基态和激发态,但其能量状态与固体中的介电效应和电子空穴的有效质量有关.实际上,固体中的激子态可用类氢模型加以描述,并按此模型很好地估算出激子在带边下方分立能级的能态和电离能。   总的来说,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激子束缚能较大,而激子玻尔半径则比较小.而禁带较窄的材料,其激子电离能较小,激子玻尔半径则较大。   激子效应对半导体中的物理过程和光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激子的吸收和复合直接影响半导体的光吸收和发光,而且,作为固体中的一种元激发,其状态与母体材料的电子能带性质和外场的作用紧密相关.此外,自由激子在半导体中可以受到杂质或缺陷中心在空间上的束缚,形成所谓的束缚激子。其吸收谱线能量位置略低于自由激子的吸收谱线.激子在电中性缺陷上的束缚过程大致可分为两种,它可以是一个自由激子整体地受到缺陷中心的束缚,也可以是一个电荷(电子或空穴)首先被缺陷的近程势所束缚,使缺陷中心荷电,然后再通过库仑互作用(远程势)束缚一个电荷相反的空穴或电子,形成束缚激子.束缚激子在半导体发光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间接带半导体材料中,由于动量选择定则的限制,材料的发光通常是很弱的,但如果存在束缚激子,其波函数在空间上是局域化的,因而发光跃迁的动量选择定则大大放松,无须声子参与就可能具有很大的发光跃迁几率.这样,间接带材料的发光效率将大大增强。   例如,在间接带Ⅲ-Ⅴ族半导体材料磷化镓(GaP)中,通过掺入Ⅴ族氮原子(或同时掺入能形成施主受主对的锌和氧),发光就可大大增强,其原因就是因为氮在晶格中代替磷位,是一种电中性的替位式等电子杂质.这种杂质中心由于其电负性与主晶格原子不同,原子尺寸不同等原因,在晶格中会产生作用距离较短的近程势,并使激子束缚在其位置附近形成束缚激子.实验上,在掺氮的GaP中已观测到单个氮原子以及成对氮原子所引起的很强的束缚激子发光.现在,这类掺杂方法已成为制造GaP和GaAsP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工艺.   激子是由库仑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电子空穴对,其稳定性取决于温度、电场、载流子浓度等因素.当样品温度较高时,激子谱线由于声子散射等原因而变宽.而当kT(k是玻尔兹曼常数)值接近或大于激子电离能时,激子会因热激发而发生分解.所以,在许多半导体材料中,只有低温下才能观测到清晰的激子发光,而当温度升高后,激子谱线会展宽,激子发光强度降低,以至发生淬灭.另外,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因而当半导体处于电场作用下时,激子效应也将减弱,甚至由于电场离化而失效.而当样品中载流子浓度很大时,由于自由电荷对库仑场的屏蔽作用,激子也可能分解.这些影响激子稳定性的物理因素在光电器件应用中,可以作为对激子效应和相关的光学性质进行可控调制的有效手段.但对发光和激光器件来说,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在室温下大浓度注入条件工作的器件来说,将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使激子效应的应用受到限制.总的来说,当激子束缚能较大时,激子相对比较稳定.如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Ⅱ-Ⅵ族化合物材料和氮化物)以及下面要更详细讨论的半导体量子阱等低维结构中,激子束缚能一般比较大,即使在室温下,激子束缚能也比kT大许多,吸收光谱中能看到明显的激子吸收,激子效应不易淬灭,甚至已实现了以激子复合效应为主的激光器件.   在一些发光二极管和特殊发光器件的实际应用中,激子发光是一种重要的发光机制,特别是在一些间接带半导体材料和低维结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中,激子发光跃迁被证明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用氮化物材料可制成篮绿光和紫外光发光二极管.众所周知,氮化物及其合金中一般缺陷浓度是很大的,但发光效率却很高,原因是受到局域化的激子有很高的复合几率,使得载流子在到达非辐射复合中心之前,就通过激子复合对发光作出贡献.人们认为, InGaN/GaN量子阱之所以发光效率很高,与InGaN中存在着组分分凝,甚至形成了量子点,激子发光得到加强有关。
个人分类: 固体物理基础,结构|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谷的未来怎样体现?
热度 1 xiaoxiaochun 2011-5-16 16:27
2011 年第八届 " 中国光谷 " 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于 2011.11.2-5 召开。第八届 “ 光博会 ” 展会亮点如下: 8 场光电子领军人物学术报告会、 50 家企业新品推介会、 20000 名专业观展团、 30000 平米专业展区、国家部委对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权威解读。除第四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2011 )以外,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 2011 全球采购(中国光谷)论坛、第九届 “ 武汉 • 中国光谷 ”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论坛、第三届武汉国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 IFIG2011 )、信息通信与智能城市建设论坛也将在 11 月 1 日 -5 日之间盛大开幕,为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与论坛的参会者奉献精彩内容,与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POEM )一起成为光博会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听说今年还扩大了展区,全场分为光通信、光电显示、空间信息展区,光伏、 LED 展区,激光、国际展区,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展区四大展区;举办重点面向光电领域的全球采购论坛;新增加新品推介会环节和网上光电子交易平台;开辟了“穿越光谷”的科技一日游旅游路线,聚焦光谷教学、产业、人文资源,体现楚文化。 比较好玩是这个“穿越光谷”要求反映光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体到过去和现在,都比较容易,未来是什么样?偏偏这个重任交给了我们。不过前两天,我们单位一楼展厅办了个小型展览,还有模有样的,不知道可不可以代表未来?就怕科技发展快,前两年的未来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了。 据报载, 5 月 17 日至年底,光谷地区可免费高速无线上网。光谷将采用 FTTH (光纤入户)、 WLAN (无线局域网)和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混合组网技术。第一步,本月 17 日,开通 “ 无线光谷 ” 高速接入服务;第二步,在 7 月 31 日前,对光谷软件园、光谷生物创新基地、光谷金融港、光谷步行街、光谷创业街、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产业基地、国际企业中心、华美达光谷大酒店等热点地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第三步,两年内逐步实现光谷地区的无线网络全覆,实现“无线光谷”。
33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wliming 2011-4-30 14:16
[转载]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新年伊始,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封东来教授课题组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便传捷报。该组运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ARPES)率先揭示了2010年末发现的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K x Fe 2 Se 2 与众不同的奇异的电子结构。该成果已于2011年2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自然—材料学》( Nature Materials )。 上左图:超导的迈斯纳效应导致超导体可在磁场中悬浮 上右图:影片《阿凡达》中的常温超导矿石和在地磁场中悬浮的哈利路亚山 超导现象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零下268.98℃的转变温度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通过导线;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内斯称之为超导态。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此后,人们将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将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零电阻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1911年被作为超导元年。科学研究总是与社会生活相辅相成,与美好的想象相伴相随。超导现象的出现,让科学家们大胆设想:如果能将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提高到室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因此经历一次新的革命,人们将再也不会为电子产品发热而苦恼、一次充电就可能维持手提电脑几个月的使用、出门就能轻松乘坐时速几百公里以上的磁悬浮“无轮”列车……这些画面虽然另人神往,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只能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领略到超导的绝美之处。 100年来,科学家们为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常规超导的转变温度,已经达到零下250℃左右。 1986年,科学家发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因为相对于常规超导,其转变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可达零下120℃之高。但是至今为止,铜氧化物的超导机理仍然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 2008年,铜氧化物不再孤独,铁基化合物成为高温超导家族的第二个成员。虽然其转变温度目前最高才达到零下217℃,但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物理学家可以在这个新超导家族中探索转变温度更高的超导体,同时通过比较铜氧化物和铁基化合物这两种高温超导体,可以找到关键线索,最终解开高温超导这个未解之谜。 封东来教授领导的科研组是国际上最早应用ARPES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小组之一。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下,他们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等小组合作,准确揭示了包含1111,111,122,11四系的10余种铁基材料的电子结构,给理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封东来教授课题组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Physical Review B 等高水平科学杂志上已发表了17篇铁基超导体系列研究论文,有力推动了人们对铁基超导体的认识。 FeSe化合物和FeAs化合物截然不同的电子结构 就在铁基超导体的超导温度一直没有突破零下217度,其超导机理也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K x Fe 2 Se 2 近期问世,其超导转变温度达零下242度。其独特的性质更引起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关注。封东来教授课题组通过对K x Fe 2 Se 2 进行各种本地和同步辐射实验测试,终于获得了其完整的电子结构,并且测得了各向同性的s波超导能隙。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以往的铁基超导体完全不同:整个费米面没有空穴, 而只存在电子。封东来教授课题组的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K x Fe 2 Se 2 这种新的铁基超导体的配对机制及超导对称性都与其它已知铁基超导体不同,之前建立的铁基超导体的普遍图像将可能遭到颠覆;这也犹如一剂强心剂,进一步激发起了科学家们探索超导奥秘的热情,让高温超导研究再度升温。目前,该项研究已经在线发表在《自然—材料学》( Nature Material )上,为超导探索百年诞辰献上了一束美丽的迎春花,同时也预示着超导研究将迎来一个新的美丽春天。(来源:复旦大学)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科研笔记(4)完整的光电效应实验可以平息争端?
热度 3 jmluo0922 2011-4-24 21:41
科研笔记(4)完整的光电效应实验可以平息争端?
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及波粒二象性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当金属表面在特定的光辐照作用下,金属会吸收光子并发射电子,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的波长需小于某一临界值(相等于光的频率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其临界值即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非光的强度,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子能量(hv)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W)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Ek) Ek=hv-W,光电子动能Ek与光频率v是线性相关的。如图的黑色直线。 如果,假定光电子是由原子轨道共振响应产生,则辐照光的频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才能产生光电子,Ek与频率v的数学关系可能十分复杂,难于给出,但应该是有明确的起始点v0、峰值点vmax和截止点vc的峰值曲线。如图中的兰色峰线。 因此,如果我们完成了金属光电效应光电子动能随辐照光频率变化的曲线测量,问题不就清楚了吗??? 请各位网友帮助我想一想,此方法是否可行??先谢谢了。 光电效应图示:v为辐照光的频率,Ek为光电子动能。 注:表达光电效应的内容基本来自维基网站。
个人分类: 观点和方法|6829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情况(2011)
热度 1 wb80cn 2011-4-7 11:30
 高校部分: 清华大学13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已摘牌)  北京大学10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暴雨监测与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浙江大学10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南京大学7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上海交通大学7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吉林大学6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复旦大学5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已摘牌) 西安交通大学5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华中科技大学5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磁场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武汉大学5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中山大学4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4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4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天津大学4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已摘牌) 东南大学3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3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3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大连理工大学3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已摘牌)   中国农业大学3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华南理工大学3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南大学3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重庆大学3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2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2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华中农业大学2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2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2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南开大学2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兰州大学2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武汉理工大学2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地质大学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化工大学2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科技大学2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邮电大学2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电子科技大学1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北京交通大学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江南大学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南昌大学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南京工业大学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燕山大学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1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东北林业大学1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西南大学1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广西大学1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华南农业大学1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项) 南京医科大学1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华北电力大学1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药科大学1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科院部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4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3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3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3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工程塑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 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010年立 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1理论物理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1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1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1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1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 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589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IEEE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议国际会议-辽宁大连
zjohnliu 2011-1-30 10:32
2011 年 IEEE 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征稿通知 辽宁 大连 http://www1.nuc.edu.cn/iceoe/index.htm 2010.12.2 News! 2011 IEEE 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议已进入 教育部学术会议在线 ( Click ) 2010.12.1 News! 2011 IEEE 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议已进入 IEEE 会议列表 ( Click ) 2010.11.16 News! 本次会议承诺 100% 全部 EI 核心全文检索。 2010.11.10 News! 2011 IEEE 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议 (EMEIT2011) 论文集将由 IEEE 出版 , 所有录用的论文都将被收录在 IEEE Xplore, 同时 EI Compendex( 核心 , 光盘 ) 和 ISI Proceeding( 原 ISTP) 检索 . 一、会议组织 会议主席 (Chairman) : 天津大学 姚建铨院士 主办单位 (Organized units) : 中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二、 征稿主题 ◆ 计算机控制及应用 ◆ 传感器和转换器 ◆ 物理量测量与信号处理 ◆ 激光技术与应用 ◆ 光电子传感与成像 ◆ 纳米电子和纳米光子学 ◆ 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 光通信和传感器 三、 重要日期 ◆ 论文提交日期(全英文): 2011 年 2 月 28 日 ◆ 录用通知日期: 2011 年 3 月 15 日 ◆ 最终版论文提交和注册截止日期: 2011 年 3 月 31 日 ◆ 会议时间: 2011 年 7 月 29-31 日 三、投稿方式 ( 两种方式任选一种即可,切勿两种方式都提交文章 ) 1 、通过 在线提 交 系统 提交论文( pdf 格式); 论文模版 ( DOC , LaTeX ) 2 、发送论文( pdf 或 doc 格式) iceoe@vip.163.com , 注明稿件主题范围和手机联系方式 。 投稿注意事 项 请点击此处 四、 联系方式 Tel: 中北大学 王 老师 0351-3924306 Email: iceoe @vip.163.com 2011 IEEE 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国际会 议 会务组 IEEE ICEOE2011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Conference announcement)|4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辉 北邮教师 从事半导体光电子集成方面的研究 欢迎同行交流
热度 1 huihuang 2011-1-24 10:16
黄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4 年生于福州,现为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教师,致力于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以及光电子集成方面的研究。在器件方面,主要从事可调谐滤波器、高性能光电探测器、高速异质结双级晶体管( HBT )、以及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的研究。在材料方面,从事微电子材料-硅( Si )和光电子材料( GaAs 、 InP 等 III-V 族材料)间的集成技术研究。 联系方式: uihuang@163.com , huihuang@bupt.edu.cn . 器件方面的原创成果有:液晶调谐的谐振腔增强型( RCE )光探测器;具有透明欧姆微结构的高速、高耦合效率 RCE 光探测器;基于微空气隙的长波长、高速 RCE 光探测器;及窄线宽、可调谐的“一镜斜置三镜腔”光探测器。 材料工艺方面的原创成果有:在半导体外延层上制备倾角可控、表面平坦的楔型结构;基于表面化学处理的 GaAs/InP 、 InP/Si 和 Si/Si 低温晶片键合; GaAs/InP 和 Si/GaAs 异质外延生长(MOCVD外延);以及在 Si 衬底上生长 III-V 族半导体单晶纳米线。 主要学习 与 工作经历 1991.9 至 1995.9 ,福州大学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系,本科生; 1995.9 至 1998.9 ,福州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9 至 2001.12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2.3 至 2008.12 ,北京邮电大学 原电信工程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 2008.12 至今,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获奖情况 2005 年获教育部 “ 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资助; 2006 年获北京市 “ 科技新星计划 ” 的资助; 2006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本人第二完成人); 2006 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本人第二完成人)。 代表性文章 1. Hui Huang , Xiaomin Ren, Xian Ye, Jingwei Guo, Qi Wang, Xia Zhang, Shiwei Cai and Yongqing Huang, “Control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InAs nanowires by tuning contributions of adatom diffusion”, Nanotechnology , vol.21, pp.475602, 2010. 2. Hui Huang , Xiaomin Ren, Xian Ye, Jingwei Guo, Qi Wang, Yisu Yang, Shiwei Cai and Yongqing Huang, “Growth of stacking-faults-Free zinc blende GaAs nanowires on Si substrate by using AlGaAs/GaAs buffer layers”, Nano Letters , vol.10, pp.64–68, 2010. 3. X. Ren, H. Huang , V. G. Dubrovskii, N. V. Sibirev, M. V. Nazarenk, A. D. Bolshakov, X. Ye, Q. Wang, Y. Huang, X. Zhang, J. Guo and X. Liu,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phase purity of GaAs zincblende nanowires”, Semicond. Sci. Technol. , vol.26, pp.014034, 2011. 4. Hui Huang , Xiaomin Ren, Jihe Lv, Qi Wang, Hailan Song, Shiwei Cai, Yongqing Huang, and Bo Qu, “Crack-free GaAs epitaxy on Si by using midpatterned growth: Application to Si-based wavelength-selective photodetector”,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vol.104, pp.113114, 2008. 5. Hui Huang , Xiaomin Ren, et al, “Low temperature InP/Si wafer bonding using boride treated surfa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90 (16), pp.161102(1-3), 2007. 6. Jihe Lv, Hui Huang , Yongqing Huang, Xiaomin Ren, et al, “A monothically integrated dual-wavelength tunabl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taper GaAs substrate”,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 vol.55, pp.322- 328, 2008. 7. Jihe Lv, Hui Huang , Xiaomin Ren, et al, “Monothically integrated long- wavelength tunable photodetector”,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 vol. 26, pp.338-342, 2008. 8. Huang Hui , Ren Xiaomin, Wang Xingyan, Gui Hailin, Wang Wenjuan, Miao Ang, Li Yiqun, Wang Qi, and Huang Yongq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s of a tunable wavelength-selectiv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taper cavity”, Applied Optics , vol.45, no.33, pp.8448-8453, 2006. 9. Huang Hui , Wang Xingyan, Ren Xiaomin, Wang Qi, and Huang Yongqing, “Selective wet etching of InGaAs/InGaAsP in HCl/HF/CrO3 solution: Application to vertical taper structures in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 vol.23, no.4, pp.1650-1653, 2005. 10. Huang Hui , Ren Xiaomin, Wang Xinyan, Wang Qi, and Huang Yongqing, “Low-temperature InP/GaAs wafer bonding using sulfide-treated surfa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vol.88, no.6, pp.061104, 2006. 11. Huang Hui , Ren Xiaomin, Wang Xingyan, Cui Hailin, Wang Wenjuan, Wang Qi, and Huang Yongqing, “An ultra-narrow spectral linewidth photodetector operating at a long wavelength”,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vol.21, no.12, pp.1724-1727, 2006. 12. Huang Hui , Huang Yongqing, Wang Xingyan, Wang Qi, and Ren Xiaomin, “Long Wavelength Resonant Cavity Photodetector Based on InP/Air-Gap Bragg Reflector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 vol.16, no.1, pp.245-247, 2004. 13. Huang Hui , Huang Yongqing, and Ren Xiaomin, “Ultra-narrow spectral linewidth photodetector based on taper cavity”, Electronics Letters , vol.39, no.1, pp.113-115, 2003. 14. Huang Hui , Huang Yongqing, and Ren Xiaomin, “Selective wet etching of AlGaAs in HF/CrO3 solutions: Application to vertical taper structures in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 vol.20, no.3, pp.1107-1110, 2002. 15. Huang Hui , Zhang Ruikang, Wang Qi, Zhong Yuan, Wang Xingyan, Lei Lei, Xia Yuehui, Liu Liyi, Huang Yongqing, and Ren Xiaomin, “Wavelength-selective photodetector with integrated vertical taper structure”, Conference 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OFC) , Californian, vol.70, pp.714-715, 2002. 16. Wenjuan Wang, Xiaomin Ren, Hui Huang , Xingyan Wang, Hailin Cui, Ang Miao, Yiqun Li, and Yongqing Huang, “Tunabl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GaAs/InP wafer bonding”,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vol.27, no.10, pp.827-829, 2006. 17. Xiaofeng Duan, Yongqing Huang, Xiaomin Ren, Hui Huang , Sanxian Xie, Qi Wang and Shiwei Cai, “Reconfigurable multi-channel WDM drop module using a tunable wavelength-selective photodetector array”, Optics Express , vol.18, pp.5879-5889, 2010.
6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激光与光电和量子电子学与激光国际学术会议
liwenbianji 2010-5-21 18:08
This is the last post of our nanotechnology theme wee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our visitors and hope you enjoyed it. Be sure to check back regularly as there will be more theme weeks coming soon! - Ding Ding Review of The 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and The Quantum Electronics and Laser Science 2010: Laser Science to Photonic Applications CLEO/QELS 向来以初创期激光与光电领域的顶尖国际会事所著称。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者集聚一堂,听取最著名的权威专家的最新发布。今年CLEO的议题新增了激光与光电技术的新兴应用。 我们的编辑Daniel Broaddus(专攻纳米光子学、纳米波导设备和纳米线领域)也参加了此次大会,他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次会议的一些亮点: Carbon Nanotubes in a Photonic Metamaterial: Giant Ultrafast Nonlinearity through Plasmon-Exciton Coupling Audrey E. Nikolaenko, Francesco De Angelis, Stuart A. Boden, Nikitas Papasimakis, Peter Ashburn, Enzo Di Fabrizio, Nikolay I. Zheludev; Univ. of Southampton, United Kingdom and Univ. of Magna Graecia, Italy. Abstract: We demonstrate that a combin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metamaterial offer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edia with exceptionally strong ultrafast near-infrare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metamaterial design. Three-Dimensional Invisibility-Cloaking Structure at Optical Frequencies Tolga Ergin, Nicolas Stenger, Martin Wegener; Karlsruhe Inst. of Technology (KIT), Germany. Abstract: We realize a three-dimensional invisibility-cloaking structure operating at optical frequencies. We employ a woodpile photonic crystal in the long-wavelength limit with tailored polymer filling fraction to hide a bump in a gold reflector. CMOS-Compatible Microresonator-Based Optical Frequency Comb Mark A. Foster, Jacob S. Levy, Onur Kuzucu, Kasturi Saha, Michal Lipson, Alexander L. Gaeta; Cornell Univ., USA. Abstract: We generate optical frequency combs spanning 75 THz with a 204-GHz spacing using parametric oscillation in an integrated silicon-nitride microring resonator. The comb spacing is uniform to better than 5.210-11 relative to the optical frequency. Integration of Nano-Photonic Devices for CMOS Chip-to-Chip Optical I/O Ian Young, Bruce Block, Miriam Reshotko, Peter Chang; Intel Corp., USA. Abstract: A photonic CMOS process enables integration of electro-optical polymer modulators, silicon nitride waveguides and polycrystalline germanium photodetectors in a CMOS logic process. CMOS compatible ring resonator modulators and Ge detectors both demonstrate 40 Gb/s performance. Plenary Session: Manipulating Single Spins and Coherence in Semiconductors David Awschalom Univ.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USA. Abstract: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ies on classical physics, utilizing electronic charge for computation and magnetic materials for storage. We describe recent optoelectronic experiments with single electron spins in diamond that may enabl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quantum-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