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制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反思科研”和“做好科研”
book 2009-12-26 11:14
关于中国科研的问题,最近又有不少讨论,其实一直以来科学网博客上都多是关于中国科研存在哪些问题的讨论,比如有说中国科研为什么水平低的、有说科研体制的、有说政府部门该如何的,我称之为反思科研吧。反思科研的讨论往往指出一些中国科研明显的现状,之后多归结到基金体制、评价体制等问题上。也就是说,反思科研的讨论一方面让我们出出气,一方面给政府献言献策,这确实很重要。 但从科研本身来看,另一方面的讨论似乎略少,就是有关如何做好科研的讨论。从道理上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其实关于做好科研的讨论应该会比反思科研对科研本身有更直接的促进。 首先,科学研究做为技术性很高的职业,从业者需要很好的锤炼。如果科研做的很好的大牛,哪怕是对做研究有所心得的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多谈谈如何把握科学问题、课题设计、阅读文献、论文写作、基金申请等等,应该能给科学网广大的年轻研究群体很好的启示。有人指出中国科研人员缺乏合作精神,都是关起门来做研究,如果我们觉得这样不好,那么可以从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做起,而科学网博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的老师将基金申请的评语贴到博文里,有的老师详细的写了自己的投稿经历,有的老师从历史的角度详细评论了某个领域或科学问题的发展,这都是很好的例子,都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作为个人论者,我始终觉得去改变政府部门不如先改变自己的科研水平。我们看到了中国科研的问题,也在鼓与呼,但效果如何,能否立杆见影,大家心里可能都清楚。但如果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做研究,做到自己问心无愧,那么我想中国科研应该很有前途,我们有那么庞大的研究人员群体。中国科研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年轻人的经费少,但是说实话,谁敢说拿到的经费都全心全意用到研究上了,如果经费用好了,研究应该做的更好吧;比如SCI评价体制,但是如果研究做的好,出好成果发好论文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必须的(应用研究领域虽然除外,但做应用研究关注点理论问题也是更好的)。所以,反思科研固然重要,做好科研同样重要并可能更重要,而做好科研确实是我们个人可以决定的。你想,上面提到的把握科学问题、课题设计、阅读文献、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不是政府能给我们的,而是我们个人决定的。 我曾经想,哪些人有资格去反思科研,哪些人有资格去讲做好科研的经验,科研大牛去讲这些固然更好,但每个想做好科研的人应该都可以讲。并且都可以实在点,多分享科研经验,多讲讲如何提高科研能力。 2010即将到来,祝各位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eduman 2009-12-13 12:29
一 北京丰台区王佐乡8岁女孩茉莉(化名)是个弃婴,虽然被好心的赵大妈收养,即因为无父无母无处申报户口。小茉莉不忍心看到父母发愁,妈妈老在半夜哭,三次选择自杀。(2004年12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市昌平区某厂工人刘某,在儿子满月时到当地派出所线路孩子上户口,但没有办成,原因是刘某没有当地住房证明。屡屡碰壁后,刘某忧心忡忡,最终患上严重抑郁症,将出生43天的儿子摔死。(2006年7月26日《北京晨报》) 1月4日是北京市高考网上报名第一天,一名成绩优秀的高三女生玲玲因自已报不上名选择服毒自杀,由于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在10日报名结束之前,如果还没有户口,仍然无法摆脱不能参加高考的命运。(《法制日报》2008年1月6日) ...... 二 我国户籍制度确立的第二年,发生了从1959-1961年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饿死的人高达千万之多。现在的研究证明,导致如此严重的原因,并不在粮食短缺,而是市场机制的缺乏和对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市场的自由参与,人口的自由流动,都涉及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把人圈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许可商品和人口的任何流动,粮食只能自给自足,那么任何原因造成的局部供给不足都会造成饥荒,都会饿死人。所以,饥荒造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人们自由的干涉。(茅于轼博客:《如何看待我国的大饥荒》) 三 现行户籍制度的渊源: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提出所谓禁迁徒,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目的是保证国家利出一孔,即国家必须采取强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这一编户齐民的措施,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当成维护皇权地位的法宝加以继承,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即使不少大胆的改革,如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但基本原则没有变,变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已。 四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是全国城乡统一户口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根源上讲,与1949年之前的保甲制度有一事实上的继承性,和前苏联的国内户照(Propiska) 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是为了配合当时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立的。国家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在做出了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两种制度安排之后,还要针对就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控制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农村居民不能随意变更居住地和务农身份,特别是不再可能进入城市居住和就业,由于能够有效地把农村户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城市福利体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除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自此,户口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身份特征,也成了工资差别、福利差别、公共服务差别的代名词。 而且,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出生时就已经预定的制度,是改革前维持二元社会结构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五 同样是人,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情况确实如此。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40元。相差3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可扩大到6倍。 农村人口占全车总人口的70%多,但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国家财政性经费)比重不到60%。 城市人均卫生费是农村的4倍以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4倍 农村文化沙漠化 农民工受歧视现象,是社会最不和谐的杂音之一。 各种补贴,基本上与农民和农民工无缘。 六 龙生龙,凤生凤,这种户籍歧视还会代际相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本来就是信仰唯物主义的人们所嘲讽的血统论和身份论的陈词滥调。 七 这个千夫所指的户籍制度,依然改革缓慢。 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放开户口会不会导致城市过度膨胀 2、外地人会不会抢了本地人饭碗 3、本地的公共财政能不能负担 第一个问题。放开户口自由迁徙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户口的膨胀。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过大。 第二个问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逆歧视模型的分析。研究证明,各地区的失业率与当地的外来从人口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外来人口比重与本地职工工资水平呈弱相关关系。 第三个问题。财政政策应回归公平性和全局性的逻辑。 自 李长安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个人分类: 读书|5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郎咸平系列-制度创新与先进管理-(转)
sunapple 2009-11-14 17:37
郞咸平2004年11月的一篇老文。 地点:北京新世纪饭店二层中华厅 一、演讲部分 郎咸平: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今天我被邀请讲这个题目叫制度创新与先进管理。我首先想这个问题,制度能去创新吗?制度是干什么用的?制度就是叫你不要创新才有制度,制度是做什么用的?是建立一套规则。今天我想从一个反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我们需要制度创新吗?还是我们企业需要一个规则跟需要一个规律。 国内的企业家,最佩服哪个企业?各位猜一下。包括新东方,包括海尔,包括TCL,包括德隆。心目中的英雄企业就是通用电器,天下第一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所以有一大堆他的盲目崇拜者,韦尔奇到中国来演讲他的出台费是一百万美金,比我高多了,虽然演讲是毫无内容,但是这不重要,问题是有这个名气,四千块一张票,你如果肯付三万块钱的话他可以陪你吃饭,是克林顿总统的四倍,克林顿总统才25万。 看通用电器吧,德隆最敬佩的一个企业。这一条线是我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画的,我们看通用电信长期业务和短期业务搭配的好不好。1994到2001年的现金流是黄色的线,各位请看这一条黄色的线是一条稳定上升的曲线,在韦尔奇任内,他退休以前所带给投资人的一个稳定上升的现金流,这么伟大的一个企业家,给投资者创造如许的财富,他退出以后还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什么都没有带走,就把他的薪水带走了,公司是谁的?还是中小股民的,为什么?因为他做好是应该的,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的信托责任,我们这一边不一样,我扯一下,我们这一边是什么?做不好是应该的,做好是自己的。韦尔奇是什么人?他是保姆,你跟他讲话他承认的,跟我们企业家讲他不承认的,我那么伟大怎么是保姆?你就是保姆。 你看看韦尔奇,我们家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扫地,清干净,清干净以后我们家就变她的了,这就是中国今天产权改革,更荒谬的是什么?我请这个保姆一个月给你四千块,其中两千块钱你可以转换成股权,而且价格是你自己定的,多好啊,三年下来他这二千块钱一样会把你家变化她家,这是跟母公司的产权改革一样的。可是各位请看,韦尔奇给投资人创造如此多的财富,他不是公司的股东,这才是我心目中伟大的CEO,但是我们看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我们只看到他的操作面,他的金融控股公司。好,我把这个黄色的线分成两个,一个红色的线是长周期的业务,一个蓝色的线是短周期的业务,这个长短期怎么分呢?我们看通用电器年报。请看这两个圆圈。左边的圆圈在1994年的时候,长周期业务下跌,短周期业务上升形成了互补,右边的圆圈是2000到2001年,短周期业务大幅下跌,长周期业务大幅上升,又抵消了,这叫做互补,由于这两个阶段的互补原因好坏抵消了,因此使得最后的黄色曲线是稳定上升,可是我告诉各位这一条稳定上升的曲线背後是一个伟大的职业经理人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这经过很多努力才做到这一步的。经营企业是不容易的,GE是清光绪二十四年上市的公司是经过百年以后才学习到这一步的,我们国家五年就想做世界五百强呢?你学习够吗?你能力够吗?这就是我认为我国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根本原因,太快了。告诉各位,像通用电器如此的水平是很难的,你要做到产业之间都是一些高科技行业,包括航空引擎等等,你要做到这个行业的互补是非常艰难的,我不认为我国企业做得到,将来可以做得到,现在不容易。因为类似的所谓战略思维,真的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与磨合,今天企业老总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你讲的话好,你属下不一定听得懂,所以为什么喜欢办培训?你不是培训自己,你是培训下属,这是我国企业做培训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没有想到自己要做培训,他要培训下属,因为总觉得跟下属不能沟通。 在一个跟下属不能沟通的情况下你怎么做大做强?还有哪一个企业老总敢在五点钟以后关手机的,敢的话举手,我告诉你,没有一个敢的。我投票都不用,在座各位没有人敢在五点钟关手机的,你连五点手机都不敢关手机,这一种时间分配,能力分配你怎么做大?想想看,这是最简单一个指标,我们老总要忙到十二点,一点才可能睡觉,你做得大吗?想想看。但是通用多元化的互补,我们可以说它做的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通用电器所带给中国人金融控股公司的观念是不是正确的?我们看一下GE的通用控股公司,你们认为通用电器是一个什么公司?你们心目中是不是想高科技制造公司,通用电器,肯定是跟电有关,跟器有关,这个听起来就是高科技。 1896年,第一个被吸进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公司,而且是目前唯一一间在那里面的公司,这是清朝光绪24年的时候,通用电器首席执行官韦尔奇1981年接任,他提出口号是不是第一就必须是第二,所以在他担任首席执行官20年间,卖掉350项业务,收购900个新业务,设计费用超过1500亿美金,因为他只要全世界最好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收购了以后股票价格立刻大幅上升,市场完全肯定他的收购行为。各位请看这个表格,最左边是1980,1990,1995以及2000年,他在2001年以后下台,这是二十年间的资源配置,请看一下上台以前通用是什么样的公司?是85%的制造业。1%的金融,14%的其他服务业。1980年的通用电器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通用电器,也是在座各位你们现在心目中的通用电器,那就是85%的收入来源是制造业,1%是金融,给客户贷款,购买机器设备的,14%是其他服务业。经过韦尔奇同志的20年折腾,到了2000年,制造业从85%跌到了25%,金融由1%占到了50%。其他服务业由14%占到了25%,所以在他退休的前一年,我们心目中的通用电器已经被折磨成银行了,制造业只是一个附带的行业。他这种伟大的变化让我们这些企业家感到十分的晕眩,每个人都要仿效他,你做不到这一步的人就不是最伟大的首席执行官,我们这个企业家的学习能力还是好的,所以越做越大,包括德隆就是这样子,你真的以为你是通用电器了,你真的以为这个游戏是你可以玩的了,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我告诉各位,经营企业到最后那就是靠实力,靠什么实力?不是资金的问题,核心的是什么问题、能力的问题。 2000年以后,金融业占了50%,这个非常好,我们再往下看,通用电器是个通例吗?还是一个特例?这个研究是长江商学院的郑名教授做的,郑名教授搜集了一百大,财富一百强,我们看看企业的构成。黄色的是传统制造业,有62家,这是没有金融的,纯制造业,18家是银行等等,金融企业跟保险公司,真正制造业加金融的是20家,所以我们就把这个目标放在这20家里面,也就是说财富一百强里面,最大的可能性只有20%的企业有可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像通用电器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当然了,我们讲课必须拿实际数据说话,我们再看看到底这二十家是怎么回事儿?金融服务业的收入超过总收入5%的我就拿出来讨论,5%以下没有必要讨论。我们发现这20家里面只有5家的金融服务收入超过5%,第一家是通用汽车,是8%,第二家是福特汽车13%,第三通用电器,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45%。第四个是康佰电脑,11%,是卡特匹了6%。真正金融控股公司只有通用电器,其他四家他们的金融服务业只是给自己的客户贷款自用,都是附属于销售部门的促销手段,所以把这四家也排除在外,因此财富一百强里面只有一家是金融控股公司,它的名字叫通用电器,这一家世界上唯一的特例竟然成为我们企业家征象模仿的对象,你说可不可怜,找一个特例而且是失败的特例。通用电器二十年经营下来,我们看一下他的股民对于他的金融帝国是一个什么思维。 大家看一下韦尔奇收购了十四个行业,包括金融,飞机引擎,国航电子,灯光照明,运输系统,医疗设备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确实是天下第一,什么都是最好的。我们的大公司做什么?投资控股的,这个才是国富民强的根底,制造业,高科技的制造业,软件不是,这是硬体,这是什么?真正要长富于民要靠企业,我的理念要有类似这样的公司出来中国制造业才有希望,那是另外一个课题,今天不谈了。 我想请问各位,你是投资人的话,你是股东,你是股民,你希望韦尔奇帮你挑十四个行业还是你希望是十四家独立的公司,也就是说你是希望一家大通用里面包含14个产业还是有14个独立公司。很多人说14个,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买了通用电器,毫无选择你必然通盘接受14家,我心情不爽,只喜欢六家怎么办?不可以,非得喜欢14家不可,但是如果是14个独立的公司呢?我高兴挑几家都行,因此我如果是14个独立公司的话。我给投资人多了一个选择,理解我的意思吗?由于每个投资人都多了几个选择,因此14家的价值加起来会比一家通用要多,也就是说当韦尔奇把这14家放在一起的时候,公司的价值会减少,因为你剥夺了投资人选择的机会,这个叫做多元化的折扣。多元化的折扣全世界第一篇论文是1994年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期刊发表的,作者就是我,通用电器是我的案例,当他形成14个行业以后,它的价值下跌了20%。因为你让投资人丧失了选择的权利,所以各位看看,价值下降20%,可是你要想到20年的经营,这14家还是全世界第一,你可以想象到韦尔奇的经营天才,德隆把那么多好的企业搞在一起,全部都玩完了,叫什么?产业泡沫。韦尔奇14家合在一起,虽然造成了多元化的折扣,但是到他退休那一天为止这14家还是全世界最好的,这个是非常伟大的,我们就事论事,你们如果做过生意的都知道,经营一个行业,专一行业是很容易的,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要相对容易,你要跨到第二个行业是很艰难的,你的学习是要成倍的才行,跨到第三个行业是成百倍的学习,不是那么容易的,跨14个行业,万倍的学习,韦尔奇做二十年之后还是全世界最好的,可见通用的伟大,不容易,14个行业放在一起没有把它做垮,而且做的像以前一样好这就是天下第一首席执行官的水平。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不止是你韦尔奇的水平,应该是通用上上下下一百年,每一个员工学习与磨合的结果,这是全体通用电器员工的光荣,骄傲,而不是韦尔奇一个人的。既然不是韦尔奇一个人的,那韦尔奇金融控股的概念是得到投资人肯定吗?2000年,韦尔奇收购了汉尼韦尔,这是他这一生当中最大失败,造成通用电器的股价下跌,韦尔奇只有黯然理智退休。为什么?因为汉尼为而公司跟通用电器同样是多元化的公司,不是完全一样但比较类似。我给各位提一个问题,既然它也是一家多元化经营企业,跟你业务类似,它的经营增长率只有8%,通用是20%,投资人马上开始怀疑,各位想想美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因此同样类型的产业他不可能差太多的,理解我的意思吗?不可能你是20%,我8%,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多元化经营产业你的利润增长应该差不多,所以我跟各位出一个题目,各位想一想,如果汉尼韦尔8%的增长率是对的,那么通用20%一定是假的,骗人的,如果通用的20%是对的话那你又何必收购一个这么差的8%呢?所以不管怎么看韦尔奇都是错的。再讲一遍,这两家公司是类似公司因此它的利润增长率不应该差太多,应该类似,如果汉尼韦尔8%是对的话那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器20%一定是假的,伪造的,如果通用电器20%是真的话,那么以你韦尔奇如此伟大判断能力怎么收购这么差的一个公司呢?所以不管怎么看,这都充分证明了什么?韦尔奇的无能。股票市场立刻对你惩罚,怎么惩罚?非常严厉的惩罚,股价看看下跌多少,下跌30%。大家知不知道通用电器股价下跌30%是什么概念?这个下跌这一部分的市场价值超过了全世界一百四十个国家的GDP,不得了。 2001年9月韦尔奇黯然下台,英莫特上来了,上来以后通用电器马上发生一件很有趣的事儿,2002年4月11号公布的第一季业绩,赢利较去年上升17%,但现金流比同年下跌50%。股市哗然,股价大跌6%,为什么?因为股票市场开始怀疑,你这个赢利是不是透过现金流的转换做出来的,是不是把现金流转换成赢利,而且这只有在公司收购时才可能发生,而韦尔奇这二十年做大量的收购兼并,你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合作操纵使你赢利保持在20%的增长率呢?这是市场对他的怀疑,根据这个怀疑英莫特立刻采取四项措施,去年1月1号开始包括加多两名独立董事,多开会,还有加强和核诉师的责任,严格监管。严格监管的最后,2002年利润增长率只有7.1%,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你就是汉尼韦尔的水平,而且这20年的增长都是做出来的,而且是合法的,这就是股民给通用电器的评语。 最后花三分钟的时间告诉各位另外一个故事,你收购的金融是好的吗?请看,红色的收入是金融的,蓝色是其他业务,包括制造业与服务业,大家看金融与下面的服务业,制造业是类似,各一半,你一半在金融创造多少利润呢?1/4的利润。再看一次,一半的金融创造1/4的利润,也就是说虽然你的金融是最好的,全世界最好的,但是跟你的制造业相比你是最差的。我分成三块,黄色最上面是其他的服务业,中间蓝色是制造业,最下面的是金融业,这个是服务,这个是收入,利润。也就是说其他服务业的份额上升了,制造业的份额上升了,就是金融业下跌了,所以投资人就说你到底在忙什么忙这么多年,你有必要替我们收购金融吗?不收购我们反而会过得更好,因为我原来至少利润率是最高的,因此韦尔奇这二十年,虽然证明了他是天下第一CEO,因为最好的14个企业在他手中,还是最好的14个,可是这一切不是韦尔奇的功能,是通用公司百年的积累,你最大的功劳是变成了金融公司,但这是行业里面最差的。您干什么给我们收购金融,当这个泡沫破灭以后,金融控股的概念是已经被这一百大公司的投资人所唾弃,而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向他学习。 走到这一步还必须得称赞通用电器,不管怎么说各位还记得我刚才讲的黄色的线,虽然收购金融,但是他的长短期业务发展非常良好,完全符合多元化企业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现金流的前提。所以他经营的非常好,虽然走一点弯路,搞金融控股公司,可不管怎么样讲14个行业还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最后盖棺定论韦尔奇还应该是一个伟大的,也可以说是天下第一CEO,也非常不容易,他离职以后粗略算一下他20年的功劳带走多少钱?七亿美金而已,而不是通用电器的所有股权。所以对于我国努力推行那么多年的MBO,我只想请问各位老总,是国企老总,你们谁认为你们比韦尔奇伟大,举手,我可以打包票,没有人敢举手,凭什么他是保姆你不是,这么多年的产权改革,我们只讲到什么?国企老总激励机制不足,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韦尔奇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他对股民的信托责任,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所不具备的,我们中国企业家所不具备的,你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企业家,创造不了一个好的股市,因为没有人相信你。 我讲第二个案例,这个是可以被学习的,我们企业成长时间比较短,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学的好。第二个叫中信泰富,他是一个可以被学习的对象。他也是我所谈的一个投资控股公司,而不是通用电器,中国没有一个通用电器,中国政府倒是不少投资控股的,这一种投资控股的企业在我心目中那都是等着下制的企业,真正伟大企业类似通用电器,通用汽车,通用电器这是我心目中的产业,什么都做。我们学生1994到2002年收集很多材料,不同行业用不同颜色代表,你看这个图形乱七八糟,看不出来一个明显的趋势,看这个图形发现有一点像德隆。当时我立刻找到一个兴奋点,很激动,哇,又找到一个德隆,看到德隆就很激动。我在2001年说德隆资金链将会断裂,我苦等三年,等的很辛苦,等到2004年才等到断裂,不容易,我看这个又是一个德隆,这个资金链断裂了,又开始有兴奋点,开始激动了。这个使我很激动,重点不断转变,似乎无重点,看到下面一个图形我就不激动了,他这七大行业税前赢利全部画出来,我找到七条彩色的线,把它加总变成红色的线,红色的线用两个箭头,绿色的箭头把走势画出来,先是下跌,再上升。从2001年上升,这个上升我告诉各位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因为一个多元化企业,大家请记住这一句话,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加总的利润如果是支线下跌的话他起不来,基本上是起不来,为什么?你想想这么多的行业,它应该有抵消的作用吧,既然抵消以后还能够急速下跌,代表这一家公司出现一个本质上的不可解决的难题,你一家专业化公司还有可能,比如说今天市场不好下跌对不对,市场好了上升,多元化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互相抵消的,因此多元化企业的利润稳定下跌的背后原因是你找不到北。你相信我的话,如果你是多元化产业你的利润直线下跌你最后的结果是一定破产,你会往下走,因为原因很难找,太多产业之间互动,太复杂。尤其原因如果能力不足的话更找不到,你不会想自己能力不足,都想是别人的错不是自己的错。你看这个图形我竟然发现2001年以后它突然反弹,这对我一个所谓专业金融分析观点来看的话是不太常发生的。证明什么?证明他有一个内部的操控机制是我还没有找到的,这个所谓的内部操控机制,保证了这一家公司的持续生存,持续发展,也就意味着持续走好,虽然有下跌但是有上升,因此我下面的目的就用各种简单方法想把它这个内部操纵机制找出来,很辛苦的找了三个半月。因为我这个人不是太聪明,走很多弯路没有找到,我的学生也受到很多折磨也没有找到,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如果没有找到的话我不会在这里讲,很多案例没有讲的原因是我没有找到。 首先画两条线,一条红线,一条黄线,红线是总资产,黄线是总资产收益率,大家请看这个红色的线是稳定的上升,一直到1998年开始稳定的下跌。黄色的线是稳定的下跌一直到2001年才稳定的上升,也就是说总资产在1998年下跌的三年以后回报率上升,这个就很有意思,这个总资产怎么会下跌呢?当前讨论重点是总资产太粗略,太粗糙,这个三给我感觉是不是他们的幸运数字呢?我开始往这一方面想。中信的概念是投资有序,生生不息。柱状体是投资额,线条是利润,首先看一下红色,红色是房地产,1994年开始很多的房地产投资,蓝色是基础建设,在1994,1996,1997是比较多的,绿色的线是通信,在2000年,2001年,跟2002年有一点,差不多这几年,各位请看当红色的线下跌的时候,它是被蓝色的线所互补,蓝色线上升以后开始稳定,然后最后下滑。下滑以后就被绿色的线所互补,绿线下滑以后又被红线所互补,他这几个是分三个实点投资的,我悟出一个道理,德隆是在两年之内做完所有的投资,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他是不是有可能把这两年应该做的投资拉成了多少年?九年。所以中信泰富的成功是不是很简单的讲他把德隆的事情拉开,仅此而已,他比德隆水平高不了多少,就多一点,我告诉你就这么一点就可以决定胜负,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就把中信泰富所做的所有投资的投资回笼期算出来,各位可以相信这是一个工程非常浩大的巨著,花很多时间才算出来的,资金回笼,资料找到是千辛万苦,这个柱状体就是。请看有三条最高的柱状体,请看三条柱状体之间相隔几年?三年。所以三年做一次投资,三年做一次投资,三年做一次投资,也就是说德隆两年做完的所有投资,中信泰富把它拉成九年,而且在这三个最高的柱状体之间都是短期投资,也就是说希望资金迅速回流。它的水平就这么多,可是这么样一个水平完成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你拉开的结果,第一个投资利润上去了,下跌以后第二个投资利润上去了,下跌以后第三个投资利润上去了,你创造出什么?你创造出了多元化经营行业的必须有的结论,什么结论?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大投资之间都是小投资,资金回流非常快,更可以保证资金来源稳定。中信泰富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保持稳定的现金流,我们要学习它放弃投资的机会,我们要找寻好项目,放弃大部分的项目,三年做一次,等三年再做,没有就不要做。一个企业只要不要做投资,你是怎么的吃喝嫖赌都不会花完这个钱的,企业衰败的开始就是做投资,我们要学习什么?学习不投资,学习放弃机会,这是下一代企业家的经营所必备的德行,操守。如果前一代的企业家没有这一种思维几年之内都会被淘汰掉,中国企业家的淘汰速度很快的,八年一批,你们几年了,如果六七年的话你们要开始找工作,要快了,是不是石总,石总的企业几年了,十一年,过这个阶段没有是了,这是浴火重生。 最后给各位看一个很有趣的图形,一条蓝线,一条黄线,黄线是投资总额,蓝线是现金流,现金流一下跌你看投资总额立刻大幅下跌,蓝线第二年连续上升两年以后投资总额突然达到高峰,可是当他的现金流一下跌,他投资总额立刻下跌,现金流上升投资才上去。这一家公司基本上是以现金流作为限制投资的重要因素,现金不够咱们就不干,当然他也借过钱,而且各位请记住他不但借钱,而且还钱还的很快,向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和中信泰富都保持很近的负债率,跟我们企业不一样,他甚至把中电控股给卖掉,为什么?借债,他们债务非常低,大概10%到20%。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中国的企业往何处去,中国企业千万不要做成金融控股公司,这必须立法禁止,我虽然讲了很多多元化经营,可是我本人是不赞成多元化经营的,未来的企业应该想美国一样,从多元化逐渐转向专业化经营。美国的多元化经营从1980年代开始大幅下跌,平均在80年代初期每一家公司有三个不同的行业,到了今天为止是1.3个行业。以前是3,现在是1.3,1.4左右,大幅下跌,美国公司例行专业化,我们排出前五名的公司,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卡特匹乐还有康佰电脑都是专业化经营公司,只有通用电器不专业,微软,思科等等都是专业化经营的公司,专业化经营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将来中国的潮流,中国企业不应该做多元化经营。但如果你真要做的话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成功,如果想拍拍脑袋做多元化我可以现在给你拍板你一定会失败,不信咱们赌一把。如何进行设计?几个简单定律,一定要透过一些操作方法的创新,维持一个不能改变的规律,什么规律?稳定的现金流。这个是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先决性条件,但是我个人认为专业化经营是未来的主流,这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种风险,上上下下的风险,你还有上的机会,多元化一旦上了就下不来了,各有各的缺点,但是未来的企业家,在专业化经营过程中,他要注意什么呢?以什么为指导原则呢?作为扩张指导原则呢?就是成本控制,什么叫成本?就是管理,组织,物流,行销,会计,财务等等问题的总和,当你某一个地方出问题以后你的成本就会上升,所以企业专业化经营是对的,专业化经营你要以什么为专业化经营,最基本基础呢?以成本控制为基础,跟你行业相比如果成本控制好就在行业之上,不好就在行业之下,但不管在座的多伟大你改变不了一个行业的伟大,你如何比行业做的好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制成本,这是我今天带给各位的一点简单的见解,谢谢各位。 二、对话部分 主持人: 今天下午的所有演讲就到此结束。下面进行的是对话时间,怎么样?听了一下午累不累。还好,我很佩服我们现在企业家的学习精神,坐了这么一下午还这么多人,在这儿这么认真的听。下面有请嘉宾一位是郎教授,一位是石总,还有张总,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张跃年总经理,三位嘉宾,大家也可以准备一下你们的问题。听了这些演讲之后大家心里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先抛砖引玉跟大家沟通一圈,大家一会儿有问题工作人员会把话筒递过去。我先问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论坛的题目叫先进管理,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感觉稍微有一点散,我想听听郎教授的看法,到底这个管理有没有什么先进落后之分,应该说制度,刚才您的题目是制度创新,您刚才说制度没有什么可创新的,就遵循一个规律就可以了,我们的管理到底有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郎咸平: 像石总的企业是高科技行业,软件,我想请问各位一下,对于软件的管理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呢?比如你认为应该是积累还是应该创造,你认为是寻找人才还是建立制度,也就是说还应该建立一个工序,这都是管理的范畴,事实上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够那么简单的就认为管理到底应该怎么样,这非常复杂的,比如以高科技来讲的话,积累是比创造要重要的,跟我们的一般的想法不一样,人的重要性绝对不如工序的重要性来重要。所以讲到管理,管理的范畴,管理范畴要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行业的特性寻求一条规律,管理切忌拍脑袋,切忌太有创意,这并不是好现象。 主持人: 这跟现在我们大家的流行说法,要创新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我想本质上其实并不是说不一样的想法,我刚才已经说了,今天这么多的企业家,这么热爱学习,为我们的长江商学院提供了很多学员资源,为什么呢?我想我们现在的企业家面临很多环境的问题,很多的困惑,所以大家还是希望能够寻求一些规律,一些认同。石总刚才您谈了谈您的也算是管理思想吧,三大魔戒,刚才其实郎教授也说了管理这个问题很复杂,既然今天叫先进管理,我想管理还是分先进管理的思考,思想,另外还有先进管理的手段,您是做软件的,软件应该说是一种实现先进管理思想的手段吧? 石钟韶: 我们讲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其实我认为很多思想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什么样的是先进的,什么样是落后的很多还是企业老总自己判断,我还是比较强调一点,刚才郎教授也讲到,一个企业做专,做深,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做深,做强。品牌做深,做强,中国企业里边现在最缺乏的,我们现在缺乏整个联盟体的能力,企业是品牌做强,并不是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你的整个下家,供应链没有管理好,只管自己的人力资源而没有对下家进行培训,下家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疏导的话我想你的竞争力肯定会上去,所以我们很多看到美国的一些连锁店,他很多资本结构上面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他的培训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一模一样的,人才战略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做深做强上面,我认为关键在于品牌关系,品牌管理是上游跟下游的关系都要考虑的。上游怎样管理,上游供应商怎样管理,信誉管理,下游分销商能力的管理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倡ERP,很多是企业里边企业的资源计划,很多提倡企业内部资源计划,我现在提倡联盟体的资源计划,我们的下家也要管理起来。我们以为货物到下家已经销售完成了,实际上有没有卖给消费者并不知道,所以这也是很多冤枉奖金发出去的原因。 张跃年: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谈不上什么企业家,我们这个企业是从事航空食品的,大家都坐飞机,一坐飞机的时候最痛苦的一件事儿是在飞机上要吃饭,吃完饭以后没有几个不骂大街的,因为人家说过,如果说哪儿的饭最难吃就是飞机上面的饭最难吃,当然石总除外,他永远不会得出这个结论,我跟他是最好的朋友,他不会说飞机上的餐食不好吃,我们企业创造于1980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就进入了合作的行业,也就有幸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当时叫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4年过去了,企业刚才像郎教授讲的还依然幸运的存在着,虽然做的是最差的东西还存在着。今天非常有幸在这里能够聆听郎教授,石总的精彩演讲,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启发,所谓管理的先进也好,落后也好,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比如郎教授讲的我非常受启发,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管理,从很多企业家那里都会听到他们说要有核心的竞争力,要有品牌,要有人才,其实我顾名最大的一点就是如果能够把企业成本做的最好的话我想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自己的感觉。 主持人: 我替大家问郎教授一个问题,今天郎教授提了很多他的观点,说中国企业不能做大做强,要学会怎么放弃机会等等,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和企业家的进取精神是相矛盾的,是不是鼓励企业家无所作为,做事儿的时候瞻前顾后? 郎咸平: 类似的问题还有更有趣的抗议,我说中国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很多人跟我吵说不能做大做强难道要做小做弱不成?这叫强辩,为什么这样说?任何人都想做大做强,这必然的,尤其这一代的企业家特别有这样一种欲望,举例子甚至到了天下第一的病态地步,为什么这样说?香港大学换一个新校长姓徐,老徐去年刚上台就发出豪语五年之内赶上哈佛的水平,我说怎么可能?人家是上百年的积累,你怎么可能?类似的问题在中国常常发现,企业说要进入五百强,五百大,问题是在于你有这个能力吗?现在我们的企业家很聪明,很有专业知识,但目前做到如此直达的能力是不具备的,甚至于可以这样讲目前企业做到三百亿以上的话那就到头了民营企业,三百亿以上很可能是产生泡沫,三百亿是三十亿美金,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到这儿已经非常难了,需要长期积累和学习才可以的,一个企业家的养成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主持人: 石总您自己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您听了郎教授的话您有什么感觉? 石钟韶: 做大做强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一个阶段,在小的时候你可以很快的快速增长,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需要缓一缓,然后再稍微窜一窜,刚才郎教授分析有一些企业三年,五年一个阶段,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一定时期适当缓冲一下,跟我们产品开发一样,新产品开发三年五年稍微缓一缓。 问: 我想问石总一个问题,就是今天题目是先进管理三大魔戒,我在底下就想先进管理和落后管理,它有什么样的参照物,你刚才提到管理的数学和哲学,在西方来说数学可能我感觉是代表先进管理的模式,但是你在这里提的就是说在中国不算一种先进管理模式,我要提的观点就是说先进管理和科学管理在您的心目中,这两个概念是怎么来结合起来或者有什么样的区别,谢谢。 石钟韶: 我认为数学跟哲学问题,数学是讲科学,非常严谨的,就像我们做会计一样,它非常严谨,是刚性的,它并不是说代表数学才是先进的管理模式。哲学也有它的先进模式,我可能讲的数学哲学一个是在数学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哲学层面的问题,哲学层面讲人跟人关系,企业跟企业的关系,组织跟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管理需要精神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如果大家每天是算,每天算一分钱,做一份事情的话很多东西在中国可能行不通,美国可能还可以,每个民族有它的特点,我刚才讲的先进管理魔戒只是我认为这三件事情如果这么考虑的话,可能对于你的企业以后更有启发。 问: 我想问郎教授问题,刚才石总在提到三大魔戒这个管理理念上是说管理等于数学加哲学,技术等于技能加艺术,竞争力等于资源力加执行力,我想问郎教授,对于石总提的这三大魔戒的管理理念有什么看法? 郎咸平: 我想石总整个思维,这个思维是非常具体,我讲的东西喜欢讲案例,一二三四五,但是你总结一下可以理解一个软性,一个硬指标,比如刚才讲执行力的问题,为什么执行力这么中国,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政府都一样,缺什么?缺执行。证券监管法条很多,为什么监管不行?因为执行不利,执行的问题是非常难掌握的,你说把它都写了应该执行吧?不如,他就好象推不动,你把整个管理问题详细分拆的话可以有执行力,资源性,但还得继续分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做法,我想这只是其中一个阶段。 徐雷: 我是商界杂志的记者,我今天想问您一个问题是我们商界前不久也写了一篇关于您的题目,题目是中国不能没有郎教授,但中国也不能只有郎教授,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的确郎教授的一些文章在中国的经济界引起轩然大波,也让德隆这种著名的企业倒下了,得到了全国股民和很多群众的欢迎,但是郎教授的这些文章也使企业家很恐慌,我不知道郎教授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不知道郎教授下一个火力点会对准哪家企业,谢谢。 郎咸平: 我本来想说今天讲什么先进管理,怎么扯到德隆那里去了。很多人在骂我说郎咸平这个人不厚道,人家企业家不容易,他容易吗?给你一骂就骂倒了,各位想想看一个企业家被我一骂就骂倒了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我今天如此骂通用电器,他明天会倒吗?不会。所以企业确实有很多问题存在,问题是当我点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开始关注,原来资金链会断裂,然后说果然这个问题产生说这是我骂的,没用,如果他不出问题怎么骂也没有用的,今天国内做案例的专家比较少,我算其中一个比较早做案例的,所以矛头就指向我,我跟企业家肯定是无怨无仇的,没有意思的,你说我知道这个结果公布不公布?我的企业我讲会早一点,不讲也不会不出现,我们要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问: 我想问郎教授问题是最近大辩论当中,我们从报道上面看到好象您反对产权制度改革,但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到1992年国家提出国有经济要抓大放小,到现在产权改革或者MBO,整个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的历史时期,我现在想问你的问题是你是不是反对国退民进这一种提法还是说反对这一种政策,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如果你不反对的话,你在某一种程度上怎么看待现在这一种状况,各种经济体并存的状况,你认为有多少的国有成分在目前的这一种状况会比较合理。 郎咸平: 今天是谈经济管理,我并不想在公开场合一再谈产权改革的问题,你今天的问题我用以前说过的话来回答,我从来没有反对国企改革也没有反对产权改革,这不是我反对的主要目标,我反对在产权改革之下的方式,执行方式,什么方式?MBO,你或者可以说国退民进,这是不同的方法,把国有资产用自己定义价格的方式廉价出售给第三方,这个方式是我反对的,但是你说企业需不需要改革,国企需不需要改革,民企需不需要改革?都需要。美国企业现在也在改革,通用电器也还是有改革的,所谓改革我从来没有反对,只不过目前的方式是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以及制定价格的过程是我要反对的,这个需要澄清一下。 第二个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不是要用国企取代民企,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一个话,我认为什么?国营企业的产权不会是个问题,我提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以后,不管在香港还是国内上市,他的经营绩效是不输给民企的,这是实际数字的支持,想一想如果国有企业经过改制以后它的经营绩效不输给民企的话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动作,非得一刀切把国有企业改成民营企业?这个过程不合理。至于说未来的国营企业是什么格局,我认为采用世界五百强的国际接轨的道路,采用经理人的制度,从市场招聘,用硬指标决定他的去留和薪水,这是我提倡的,提倡解决国企的方法目前看起来,这么多争论里面我大概是少数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当然这个方案需要继续改进。未来格局是什么?大型国企,尤其资源垄断性的国企必须收归国有。竞争性的行业我从来没有主张国企取代谁,没有的,国企一定是职业经理人运作之下跟民营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至于谁胜谁败等时间来判断,我想这是一个很清楚的答案。 问: 我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员工,刚才你说的那个韦尔奇,他临退休的时候还拿到7个亿,作为现在国有企业的领导走的时候可能就是走人了,什么都拿不到。我们今天的论坛是先进管理论坛,所以我想在现在的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郎教授了解整个国内现在整体的环境,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很多企业都属于见光死,只要一透明以后这个企业好象都有很多问题,在现在的国有企业,目前中国这个阶段,刚才我也听郎教授说要推进职业经理人的机制来改进国有企业管理,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职业经理人应该在公平,透明市场环境下才有可能推广,我想请教郎教授,在现在国内大环境下,改进国有企业最关键的核心是什么地方,让国有企业跨进先进管理行业最关键的地方应该是什么? 郎咸平: 老在产权改革上面打转。这话我曾经也说过了,我从来不认为国有产权本身会有什么问题,因此当我提出职业经理人建议的时候我说的很清楚,职业经理人,为什么你刚才提出说上市就怎么样怎么样,因为这个机制有问题,并不是国企的问题,现在很多国企的种种问题我们都把它归咎产权,这是非常奇怪的,如何建立好的经理人制度?必须要行政命令,必须要推出这个企业,这就不得罪地方领导的问题了。而且这个职业经理人招聘可以是民营企业家,不需要是政府官员,必须要用市场价格吸引他,而且他的去留应该取决于应指标,比如说资产的利润增加多少等等一些硬性指标,如果我们能够贯彻这几点的话,国有企业的未来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主持人: 产权改革的问题已经问的比较多了,先进管理涉及面很广,大家可以问一下别的方面的问题。 郎咸平: 产权改革最近讨论比较多,我最近也没有怎么讲话,因为大家都可以讨论,我对这个讨论如果有意见的话我会选公开场合把我的意见完整的表达出来,新意见会找大型公开场合公开发表。 中国计算机报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问郎教授,郎教授说企业不能向通用学习这个我是特别特别赞赏的,我不知道这个观念郎教授有没有跟海尔的张瑞敏之类的那些人说过,比如您刚才强调咱们的企业应该专业化,专业的化比如说一个产业总体趋势都是下降的,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办。第二个问题就是想问石总,刚才石总说咱们的企业应该强调执行力,咱们新中大自己的执行力是怎么样的,作为一个软件企业的老总,你觉得这种软件能对企业的执行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郎咸平: 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吧,当我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都是在公开场合,通过媒体,不会告诉任何人。你的问题,我觉得那没有办法,什么是正确的观念,你改变不了行业的本质的,比如在美国做钢铁,你做不下去的,这个东西不是说我们搞一个先进管理,没有用的,你改变不了一个行业的本质,行业正在衰退你就衰退了,不可能说我很聪明,做的好,这不可能的。 石钟韶: 执行力角度来说我刚才也讲到我们新中大公司,我非常强调这个执行力,尤其我的三大魔戒推出以后我更加强调这个执行力,因为执行力能够上一个后来者居上,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后来居上,像我说的我们十一年前成立公司,我们比对手晚七年在这个行业内,但我们现在能够跻身于三强我认为还是执行力的问题,毛泽东能够战胜蒋介石也是因为他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团队。软件对于企业来说我刚才了国美和苏宁的案例,一天结帐,他的执行力会加强,你的决策是依赖数据,如果一个数据一个月以后得到的话这个决策会出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数据决策会快速的执行,这一点对执行力肯定有帮助。 知识经济记者: 我想问一个问题,想听两方面的意见,也就是说想听郎教授和石总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注意郎教授案例分析更多引用数字和经济学的原理,比如会关注它的资金链,现金流等等,就是可以变成刚性的一种东西,实际上我们在企业管理的时候能不能找到一些具有通用规则的方式去做,比如说用软件做这样的管理,这个企业就会有一种比较健康的事态或者说能不能够用一些软件或者是信息技术的方式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谢谢。 郎咸平: 这个问题我先替石总回答一下,我举一个例子,我最近比较常说的案例是青岛啤酒,它在2001年是两个阶段,前一个是做大做向的阶段,到最后我发现是人工记帐,各处分公司仓库有多少存货不知道,每一个工厂剩余产能多少也搞不清楚,这是2001年以前的青岛啤酒,成本非常高,今天从湖北打个电话到广州的话会把啤酒从广州拉到湖北而没有办法从武汉拉到湖北去,就这样一个情况,这是成本控制的问题,要控制成本要先了解仓库在哪里,有多少存货,产能等等,必须要通过系统整合起来,他们用的就是ERP系统,引进系统以后仓库费用等等费用节省一年3847万元,这就是节省,体现总体利润上升和股价上升,这是2003年以后的青岛啤酒,这个事情可以做很好的结合的,财务数据和公司运营可以透过一些软件系统做很好的结合,而这是有前例可循的。 石钟韶: 郎教授已经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问: 郎教授好,石总好,下午这个讲课比较泛,比较整体,大家问的也是从产业层面来问。我这个问题会相对具体一点,刚才石总讲到管理是数学加哲学,不管这个概念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咱们现在假设管理是由数学和哲学组成,数学是欧美人管理比重当中占比较大的。而中国由于他的人文决定了哲学管理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一种哲学是相对弹性比较大,它是如何考核,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应该有什么更好的方式,目前国内能够做到通过对这个有量化的考核方式吗?我希望石总和郎教授都能够发表观点,谢谢。 石钟韶: 我认为数学是可量化的,哲学是不可量化的,你做哲学层面沟通与交流。比如客户关系管理,如何能够量化沟通成效?要根据客户满意度具体制定指标进行考核,员工的满意度也可以获得一些考核,员工对企业满意度如何,每年是否提升了,今年是多少,明年是多少,说明你哲学这个题目是做的越来越好了,我的问题就是哲学,做那个沟通的时候可能是无法量化他产生的能量,两个人喝茶一次,一百元消费,无法用一百元消费衡量这个效果,但最后衡量还是会有一些最后调查的依据,这个调查的依据还是最后我想是可以通过那个每年一些数据进行调查的,这是我的看法。 郎咸平: 刚才石总分两块,一个是可测量的,一个是不太可测量的,比较松散的,你没有办法说人事管理应该管的十二分严,这很难量化。但是你要想任何领导者的决策都会对公司财务制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我讲你的软性管理也好,硬性的管理也好,硬性管理包括物流,行销等等,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反映在成本上,成本的概念我们要更深入的探讨,这并不是说我买这个货品多少钱,而是管理的成本是如何的,这是可以衡量的,你假设一切问题可以成本里面分析开来,到底哪里出问题是可以做到的。 问: 郎教授,我相信您在不断的研究中国企业的同时,也在关注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家给大家的感觉都非常热衷对哲学问题探讨和研究,我想问的问题是您是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在您的研究中是否也在运用某些哲学思想,谢谢。 郎咸平: 我讲一个话题,你知道一个学问做到最后就很难分开是属于什么界面的问题,我反问一个问题,你说19世纪,德国,法国的强大他们是有最好哲学家,最好的军事家,尤其是德国的宰相必斯曼,法国的拿破仑时代,当时的强大取决于大陆法系的建立,当时全国上下行动一致。这对政治家,哲学家都很重要的,所以说一个问题我们拉开大了以后,我们会发现社会进步需要不同领域人在某一种气氛之下推进出一种思想,所以今天中国能不能够强大要看看各方面改革能不能到位,我们今天很多争论都流于表面,情绪化,这不是哲学讨论的范畴,真正能够带领一个时代前进是需要靠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成一个当时时代的主流,包括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这一种主流文化是非常清楚可以看到的,而且主流文化所包含,表现政治,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思潮的整合,这在国内目前来看还不是很明显,这是我认为需要改进和提倡的。 张跃年: 刚才我一直想问问题,坐在这儿没有办法问了,刚才郎教授特别的提出来不是非常推崇多元化的经营,的确不管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多元化经营失败案例远比成功的多得多,特别韩国好象还没有特别成功的多元化。他们都是搞多元化的,我的问题想问郎教授为什么那么多的多元化经营失败案例比成功的多,又有那么多的人特别热衷于多元化,中国尤其如此,您能够给分析一下吗? 郎咸平: 问这个问题也是我亲身经历的,这么多数字放在我们大家面前,这么多案例放在我们大家面前,你会发现我们的企业家像先烈一样一批一批的往火坑里面跳,不理解你们都在忙什么,一天到晚卡拉OK,腐败很行。我演讲时很多企业家问我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今天是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化的时代,资源控股时代郎教授你怎么能够反对呢?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深刻的感觉到这个人的悲哀,你完完全全不理解这个社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各位想想看因为什么?我们对企业家的教育不太重视,企业家本身有没有学习欲望?没有。我做了如此多的培训,你会发现真正培训的都是不该被培训的,企业三手以下的人多,真正的一把手太忙,这些不擅于学习的企业家往往会把世界潮流跳过重新走一遍别人走过的路,这就是现况,而现况的产生基本上会归咎于企业家的不学习。 问: 我想问石总一个问题,您做了十一年的企业,您对于企业的成功管理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而且您认为在您这个十一年管理企业的过程当中,您觉得您最大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石钟韶: 我认为我在这十一年间,我一直感觉到我现在还是不成功的,我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心态,我一直没有认为我是成功的,我一直认为做的太差,我对自己不断提出更多的要求,我的想法是我总觉得每天都在过不同的桥的感觉,企业的运作,你的资源,你的发展如何平衡,郎教授讲到如何投入,如果收,如何放这个问题是我企业发展十一年过来的心得。这方面我还是自己比较重视的,我一定的投入到一定的时候我差不多就得收,然后过一段时间再投一投,再收一收,基本三年有一个循环。但我一直感觉自己很不成功,对自己很不满意,尤其管理各方面,我认为我的管理模式像我们的软件一样,不断升级,打补丁,我一般三个月打一个补丁,半年做一个小半升级,一年做大半的升级,像我们的软件一样这个管理流程也不断完善,但补丁没有打之前还是得按照原来的流程走,我版本没有升级之前还得按照这一种模式执行,第二年新的版本升级了我的管理就要上台阶,总对自己的版本不断更新,不断提升,否则的话你会遇到阻力,现在不是一年一个变,而是三个月一个变,如果不及时调整管理会出问题,很多人说我变的太快,我说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些东西必须变,你不变看到他错了,你错一年就很糟糕,所以我们有一些时候讲战略三年五年,其实根本做不了三年五年,三年五年就大概描绘一下,其实很多事情只能做半年,或者说半年已经很不错了。 问: 我想问一下石总,您是否认为在企业的竞争当中,这个产品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石钟韶: 成本领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刚才郎教授讲到成本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说你的产品能不能低成本战略,就像格兰仕微波炉一样,这个成本产品直接给他带来企业发展,所以说要学会怎么用战略成本,简单数学,拧毛巾方式控制各种战略,我认为一个企业里边像刚才郎教授讲的很全面,企业里面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企业里面,包括整个联盟体,成本战略上升到你上游企业是不是符合你的成本战略,下游企业是不是符合你的成本战略,成本战略在企业里面是非常关键的,产品差异化的问题肯定要做,所有世界强势企业,包括中国的强势企业都得考虑这个差异化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跟他一模一样,绝对要有差异化,否则的话是不可能生存的。 主持人: 今天的对话就到此结束,今天一下午的讨论,演讲,我想大家肯定还是得到很多的收获,好,感谢郎教授,感谢石总,感谢张总,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样的人可以迅速成为教授
2009-11-13 21:04
什么样的人可以迅速成为教授 首先人制定了制度,后来制度造就了人。 在大学里跌爬滚打多年,撞壁无数后看出点门道,供想当大学教授的人借鉴。 能快速被评为教授,应具备下列能力: (1) 写。评教授,论文多多益善,因此要会写论文。要把有限的数据写出无限的文章来。没有数据?创造数据也要写。 (2) 说。评教授、报课题,都需要上台演讲,自吹自擂。脸皮越厚越好。21世纪的人才最需要的能力是啥?不是计算机,不是外语,是讲PPT的能力。 (3) 跑。评教授除了看论文,还要看课题和经费的数量。课题怎么来?纵向课题需要到科技部、基金委坐坐;横向课题需要到企业走走。闷在实验室里,没有人给你把课题送来。跑部钱进。 (4) 傍。当今学术界,帮派林立。师出名门,有牛人提携,可以扶摇直上。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牛人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5) 管。先管点事,当个官,是迅速长为教授的捷径。不信你到大学走走,会发现凡是名教授皆是处长(校长、院长也可,至少也弄个实验室主任当当)。凡是处长皆是名教授。不知是先当了处长后成了名教授,还是先当了名教授后成了处长。教学相长已被教处相长代替了。 注1: 以上是迅速被评为教授者应具备的能力。 注2: 不具备上述能力,有些人也被迅速评为教授。那是天才,确有真才实学。 注3: 如果不具备上述能力,也不是天才怎么办?没来的千万别进高校。刚进来的赶紧撤。没法撤的就耐住寂寞,不灰心,不自杀,静悄悄地学习、看书、上课。能拿着工资,天天到图书馆看书,不亦乐乎? 注4: 上述5条的确是一个教授应有的能力,但别超常发挥。
个人分类: 科研|742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何我国的旅游景点如此之贵?
liuchenggang 2009-9-23 23:09
十一将至,此次8天的十一长假终究会与以往的不同,因为是我们亲爱的祖国60年的生日,作为母亲的儿女,出去旅游就成为表达的行动。 然而,就在此刻,全国旅游景点涨价的消息随之出现,今天看到都市快报上发表的文章 国庆节前多个景点门票提价 部分涨幅达70% ,心里不禁一阵,为何在祖国生日的时候却要大肆的涨价?有关方面说是为了国庆阅兵的秩序与安保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想下,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就能阻止人们出门旅游放松的打算吗?答案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以涨价来达到这一目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尽量的降低当地的旅游景点的门票,吸引当地游客;或者推出更有特色的东西让人们又留恋的意愿。 在说说涨价幅度的问题:我国的旅游景点门票已经较其他国家高出好多,与人民的收入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国外:很多风景区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很低。谢凝高介绍说,美国一张全国国家公园的通用年票只有50美元,韩国景点门票价格一般在7元到20元人民币,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他们人均月收入的1%。 (引自都市快报)。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好多的东西制度,商业化等等,这应该是谁思考的问题了? 为何放松还要附加比平时更多的money?这是欢庆生日的方式吗?古代的时候皇帝还会大赦天下的,而如今却是给人民大众加上了 burden?Can we afford it ?
个人分类: 感触随记|38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lih65 2009-7-24 10:29
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来源:2009年7月13日 中国教育报 第4版-理论版 西方三权分立经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麻烦不断。 吴之如 绘 六个为什么,即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是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政党、意识形态等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回答六个为什么,对于澄清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为此,本报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共同开辟栏目,围绕六个为什么组织专家学者撰文,以供读者学习参考。编者 ■许崇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虽然设置的机关有某些类似之处,但由于国家性质不同,两种制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诞生于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烽火之中,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洪流里,是中国人民自己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远比三权分立优越,特别是遇到紧急状态,我们凭借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取得了重大斗争的胜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用以实现其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最好制度 近来有不少青年朋友向我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我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青年人思考着国家大事,关心我们所身处的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我和青年朋友一样,都生活、学习、工作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下,但在这方面我有自已的感受,所以愿对这个问题向青年学生们敞开心扉,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国家政权性质决定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政权的性质就是指特定国家的阶级本质。人类历史上有奴隶制国家、封建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都属于剥削阶级类型,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属于非剥削阶级类型,不同性质的国家需要采取适合于本国具体实际情况的政权组织形式,用以代表国家并实现其阶级统治。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然具体形式千差万别,如美国是总统制,英、日是君主立宪的议会内阁制,意大利是共和政体的责任内阁制等,但总的来看,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是三权分立制度,贯彻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政权性质,符合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权形式必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的青年学生认为,人大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都设置有体现行政职能、立法职能、司法职能的机关,似乎两种制度没有多大区别。这是误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虽然设置的机关有某些类似之处,但由于国家性质不同,两种制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不能混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人民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答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若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凡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时候算起,三权分立在西方国家迄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适合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所以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在历史上我们国家也受到过它的影响。清朝末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发动变法,企图学习西方三权分立,改造当时的封建专制政体,但是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想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五权),同样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此路不通。国民党蒋介石上台后,口头上说要实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实际上却顽固地坚持专制集权政体。惨痛的经历使人民看清了西方民主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自已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才能解放自己。 1931年,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关于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原理,运用巴黎公社及苏维埃的经验,在红色根据地创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制度。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又创建了各个边区的参议会,解放战争时期,又发展成为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诞生于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烽火之中,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洪流里,是中国人民自己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宜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作为人民勤务员的人大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还有各民族、青年、妇女、华侨、企业家等各方面的人士。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勤奋工作,体现了人大制度真正的人民性。宪法又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我国各机关的地位并非平列。由于立法是集中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且法律是全国都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立法应居于主导地位,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有的青年学生说,三权分立反对专制制度,有进步性。这个问题也要正确看待。诚然,三权分立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那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新生的资产阶级,这个阶级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借助于中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民主理论,提出了各种试图打破封建束缚的政治要求。他们主张设议会以限制王权,设法院以维护自由(自由买卖)、公平(等价交换)、人权(财产权)。资产阶级通过所竭力争取的代议制、选举权等民主形式的实现,占据了议会多数,从而遏制了封建君主对工商业者的横征暴敛。所以,最初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进步意义。但是,及至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夺取了整个政权,早先那种阶级分权的暂时现象便不再存在,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亦随之烟消云散了。资产阶级专政就是资产阶级独占、不与他人分享的政权制度,但它仍然需要用三权分立来包装,塑造出国家并非由资产阶级统一控制,而是存在着互相制衡的三个权力的态势,以便进一步欺骗与压迫民众,巩固自己的统治。直到今天,它始终是维护资本帝国的政治外壳。 事实上,统治权力在任何国家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我国宪法从来不使用分权的字眼,表明对分权观念的否定。西方国家把分工谎称分权,设置了由资产阶级统一控制的三个机关来扮演不同角色,这完全是骗局。请看他们的议员、行政官、法官,哪个不是铁杆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哪一项不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对外更是如此。邓小平在批评三权分立时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如2009年3月,美国释放17名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中国疆独恐怖分子,交由美国司法系统来决定把他们安置在美国本土,使政府得以以司法独立的名义拒绝中国的交涉。诸如此类的事例屡见不鲜,足以证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国效率优于三权分立 西方国家囿于三权分立的原则、程序和各种具体制度,其政权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麻烦,诸如在有些国家政党轮替频繁,有些国家的议会常迫使内阁倒台或者弹劾总统,有些国家的行政首脑动辄对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甚至解散议会,又如议会内部因利益冲突而恶言相向,大打出手等。总体上说,西方的制度成事不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远比三权分立优越。关于这点,邓小平有关的论述值得一读。他说,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遇到紧急状态,如抗洪抢险、应对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我们凭借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组织群众,取得了重大斗争的胜利,是最好的证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创造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应用到中国具体情况下解决中国的政治制度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参见毛泽东1940年 1月著新民主主义论 ) 。 毛泽东总结了斗争的实践经验,确定应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江泽民在1997年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胡锦涛在2007年指出,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表明我们党的领导人非常重视政权建设问题,他们的论述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实际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用以实现其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最好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重大事务,体现着国家生活的全貌,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前出现了某些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鼓吹三权分立的噪音,是值得警惕的。我们必须澄清对三权分立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授级”是个什么东西?
ljxm 2009-7-16 15:44
单 位一年一度的技术职称评定又开始了,评定“教授级工程师”也在其中,“教授级”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职称序列有很多种类,一般都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在多数专业还可细致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具体是据行业或者专业划分的,叫法不同。教育系统:小学最高是“小学高级”,中学最高的“中教高级”,大专院校: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授”最高。医疗系统:主治医师为中级职称,主任医师为高级职称。工程师职称序列到高级就结束了。新闻系统,出版系统叫法也不同,研究员则是科研系统的叫法。” 职 改字(86)165号文件的决定和国家经委制定的《关于提高部分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职务工资的试行办法》是为提高部分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职务工资的,由此演变成“评定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再在国内大规模的演变成评定“教授级工程师”。不过“教授”是“教授,”“工程师”是“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所说的“头衔”就应该是一个“杂交类职称”。高级工程师和教授同属于高级职称,因此高级工程师里面是出不来教授的,教授里面也是没有工程师的(有人双专业双职业则另当别论,但也不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而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也是一个道理。正高级和正高级是一样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和主任医师和高级编辑是一样的。这样的“杂类”也只有我们聪明绝顶的“管理者”才能想得出来,被评上者也能印在片子上与“教授”一拼,也得些涨工资的“实惠”,单位也能广而告之天下我们有多少多少“教授级”人员,所以“半推半就”、“你情我愿”就出来了“教授级”这么个东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由的力量
zza212 2009-7-6 13:29
我文笔不好,但是思想的碎片比较多,忍不住用拙劣的文笔把思想的碎片记录下来,望大家批评指正! 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对物质的追求并不是人的最高目标,追求物质的丰富只是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的途径和手段。如果把追求丰厚的物质作为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是很危险的,这样的思维必将导致方向性错误,严重损害人类的自由。所以,追求 GDP 的增长要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自由既是最高目标,也是力量之源。改革开放几十年,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这正是自由状态下人的力量的释放的结果。自由,首先应该是心灵上的自由,或者意识上的自由,其次是行动上的自由。如果缺乏意识上的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的思想,放弃深入思考的机会,如果缺乏行动上的自由,人们就会放弃实践,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实践,人类的创造何来呢?自由意识下追求的东西往往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也很可能是一个人基因决定的最痴迷和擅长的东西,这样的放弃很可惜。一个人的放弃不可怕,一大批人的放弃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主张自由并不等于无限制的自由,无限制的自由只会破坏自由,因为人是社会人,任何人都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脱离社会的人最终会退化到和动物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连动物都不如,很多动物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也意味着人的行为需要适当约束。但是过多的约束也压制了人的自由,从而限制了人的创造力,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谈自由,得承认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向上的差异,即不同的人有不同领域的兴趣和追求;二是同一方向上不同能力的差异。差异的存在导致不能为每一个人设置自由的范围,但是为所有的人规定统一的范围和模式必然会限制很多人的自由,这必然会压制人的创造力。在面对个体差异存在的时候,我们不能设置统一的自由范围和模式,大自然的美丽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的共同作用,人类社会的健康也需要 生物多样性 的存在。根据洛克的观点,当一个人的自由被约束在不减少他人自由的范围内就应该允许。社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目标和保护人的合理自由,而不是为了某种华丽的目标管到人的吃喝拉撒之类的小事。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人的合理自由被严重束缚,那些已经影响到他人自由的行为却未受到约束和惩罚。 制度的复杂性永远赶不上社会的复杂性,那些想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把人的行为约束在程序化的模式之下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想追求大而统一的华丽景象也是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我们这个社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总是千方百计的把人当机器对待,从而指挥这些机器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这样的努力的确导致了华丽的景象,但这都是视觉上的,不是本质上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具有持续性在,这样的行为也给自己埋下了新的祸患,这无疑是作茧自缚、自掘坟墓。我们已经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制度体系,但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才发现制度的刚性很难决绝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有可能是制度的不完善(意思是本来还可以更加完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度永远都不能成为社会的完美模型。制度的过度庞大和复杂导致人们解决问题的成本大大增加,了解和学习制度已经不是老百姓所能及的了,而是需要专门的人员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做到,而这都还不够。我不是反对建立制度,但是我反对完全把社会模型化的制度。 但凡在人类历史上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他们都曾在自己的领域深入思考或执着的实践,这都是自由的力量,即使在受到到外界阻力的时候,也从不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才是自由,放弃意味着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会大大减弱人的创造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借鉴台湾工研院的能与不能--转
sunapple 2009-6-30 09:32
借鉴台湾工研院的能与不能 在6月10~12日举办的2009台北国际光电周中,台湾工研院(ITRI)展出多项光电热门创新技术,包括AC LED应用产品、导光板技术、多点触控显示、电子纸技术,以及3D立体影像显示应用技术。图为工研院研发的大面积高解析电子字画。(图片来自ITRI网站) □刘民义 工研院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设立的时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为应对美元中止留下的技术空白,面对全球能源危机,以及新加坡和韩国等周边亚太地区在劳动密集产业方面与台湾日益激烈的竞争,台湾当局开始倡导科技,尤其是注重实用性应用技术的研发。1973年,由台湾经济部组织设立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工研院以非营利财团法人的身份,主要从事应用性科技研究,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协助产业技术进步,在台湾推进工业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台湾的半导体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功能定位 工研院成为台湾实施科技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工研院以项目研发为核心、以产业技术集成为纽带、以前瞻性工业技术为目标组织研发活动。对产业界以研发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研发与服务并重。研发活动既包括前瞻性的中长期研究,也包括面向企业的短期实用研究。工研院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台湾联华电子、台积电都是工研院电子所科技人员创业成立的,台积电更是时任工研院院长张忠谋亲自创立的,如今已撑起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一片蓝天。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工研院以产业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其研发和服务,包括设立科技专案计划、示范工厂、衍生公司、技术转移与扩散和研发联盟等。 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从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工研院一直扮演着科技龙头和创新引擎的角色,不仅一手催生了半导体、光电产业,促进了资讯、通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也协助机械、化工等产业升级转型。台湾许多创新研发都来自工研院与产业界的联手合作,工研院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为产业界培养了大批人才,真正起到了为台湾高科技产业播种、为现有产业升级服务的作用,还成功地借由技术转移孕育了台积电等高科技龙头企业。30多年来,工研院在集成电路、个人电脑、自动化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资讯产业、光电技术、检测技术、化工和制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成为台湾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支柱。 台湾工研院可供借鉴的地方 引领高新技术 无论从工研院衍生的台积电等大批高科技公司、对新兴产业的助推作用、对传统产业前瞻性技术的研究、以技术和服务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还是从工研院与产业紧密结合,成为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多年来为台湾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工研院都当之无愧地引领着台湾高技术的发展方向。前十年,我国工业领域的研究机构在完成向企业的转制之后,过去主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更谈不上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而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基础研究。中科院有一批高技术口研究所,如何借鉴台湾工研院的运营模式,对我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工研院在台湾建立了庞大的企业服务网络,在各县市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除了和企业联合研发、受企业委托解决技术瓶颈外,还开展有中小企业参加的各种技术研讨会,对企业进行策略性辅导、产品性能分析、认证和检验,还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工研院甚至规定,每人每年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少于8次。 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技术集成创新平台 工研院紧邻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开放的研究和管理模式,从诞生起就与产业界水乳交融的联系、互动和交流,已经使其成为台湾新技术、新产品最重要的研发地,也是台湾最大的集成创新平台。工研院是台湾在美国获得专利最多的机构,1998年以218件位列全球前百大企业的第55名。 技术转移平台 工研院设立创新技术转移公司和面向整个产业界的产业经济与资讯服务中心,专职于技术服务、转移和扩散。由于工研院的非营利性定位,使其能迅速把技术转移出去。工研院技术转移的一大特点是,科技人员携带技术直接服务企业或创业,已先后有近1.6万人离开工研院到企业工作。可见,技术人才的转移是技术转移最有效的方式。 诞生了一批总经理 由于工研院鼓励科技人员自己创业,因此也诞生了大批诸如台积电张忠谋、联华电子曹兴城等产业领军人物。以工研院光电所为例,离开光电所到产业界的人员,到2002年已诞生了25位CEO,让这个产业从无到有,其中光驱、扫描机、LED等产品,都跃进全球前三名。 成果孵化与育成中心 工研院的定位即着重于产业技术研发,研发项目大多来源于产业界,获得的技术成果再回到产业界孵化、进入企业育成中心孵化或设立衍生公司进行转化和生产。 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 台湾工研院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产业的结合问题,与产业界开展多界面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相互间互为支持、互为依存,从人才、资金、信息到技术进行全面的互动和交流,包括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人才的流动,形成了产、研之间有机的结合体。工研院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们的参考意义很大,因为我们一直在摸索科技与产业有效合作的机制,几十年过去了,这一机制仍未根本建立。 台湾工研院的边界条件和若干思考的问题 制度性条件 由于台湾与大陆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同,比如大陆非营利的社团法人,管理是在民政部门,工研院的非营利财团法人在大陆还难以实行。在大陆,研究单位如果是事业法人,其管理带有准国家机关的性质,有上级主管部门,有行政级别,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要求和约束。如是企业法人,天然难以脱开营利的目的。所以,要完全借鉴工研院开放式办院模式、使生产力要素与产业界和社会自由流通,肯定会因社会管理制度的不同,短期内还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资金大循环条件 工研院以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为基础,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原则上只收取成本费,以利于研发成果迅速转移到企业,不以自身的营利为目的,不以一己一时一事之利而行事,而是着眼于产业发展、着眼于台湾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当经济发展了,政府的税收增加了,再反过来支持工研院的发展,形成资金的大循环。由于台湾幅员较小,管理体制和法规无大的差异(在美国各州的法律都不尽相同),全岛发展的差异性不大(大陆不仅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即使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其珠三角和东西两翼及粤北的差别也非常大);从财政上看,工研院覆盖的全岛是一个税收区域,这些都是其能够实行资金大循环的边界条件。 地理条件 由于台湾地域较小,空间距离决定了生产力要素能够高效流动,尤其是空间是制约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空间距离小,将大大减小对人才往复流动的限制。空间小,也使工研院的管理半径变小,管理成本减小,管理效率提高,还减少了因距离遥远带来的管理失控的风险。 个人发展机会 由于有上述3个因素,对一个人而言,他的选择总是自由的,不会因一种选择徒增另一个选择的困难,他可以选择在工研院工作,也可离开工研院,还可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工研院,不会因为他的这一选择导致失去其他的发展机会。而且,在工研院连续工作10年以上,工作年限加年龄到65岁便可申请退休,并领足额退休金。这样,在工研院的履历,既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在流向产业时因有了退休金而没有风险,事实上增加了个人的发展机会。 另一个角度 作为一家非营利的财团法人研究机构,工研院短短30多年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毕竟只是一家研究机构,所能取得的成绩也是有限的。比如,它主要是在半导体等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这一成就是否与张忠谋作为该领域的天才领导人及亲自转入产业界这一偶然因素相关?工研院毕竟不是科技工业园,它育成的大企业也是有限的,虽然培养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的总经理,但还不能造就成批的企业家。工研院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但也只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我们分析上述这些情况,并非为了降低工研院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也不是对工研院简单的吹毛求疵,而是冷静地知其好也知其不完善的所在,以便更好地借鉴工研院的经验。 我们难以借鉴的地方 法人悖论 工研院的非营利财团法人,虽不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但却通过与产业的紧密协作、为产业提供具体服务这些可以量化考核的实操行动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能保持自身运作的高效率。如果我们试图建立这样一个研究机构,将首先面临法人悖论:如果有法人,无论哪一种法人都有其局限性,事业法人难以避免上级行政干预;企业法人带着天生的牟利本性并难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社团法人又四不像,既难以争取政府的有力支持,又缺乏企业法人的自主灵活性,即落入社团法人的陷阱。如果不设法人,这也是中科院在嘉兴、常州等地共建的技术转移平台所采取的模式,那么,在发展壮大之后,谁来承担其法律责任和权利?其财产地位如何得到法律保证?也无法解决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激励机制问题,管理团队也就限于多变之中。 制度层面 大陆的管理制度不同,区域差别很大,户籍和人事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小孩教育、医疗、就业,以及创业过程的税收、工商管理等很多实际问题都与制度有关。 边界条件 大陆和台湾的地理空间不同,财税政策不同,任何一个市或省都不能单独做到资金的大循环,所以,任何一个单独区域的领导人,都不可能出于对全国的公益考虑,以自己的财税长期支持面向全国(如只面向提供税收的市,科技人员进入该机构时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将大大增加)范围开放办院的研究机构。 大陆的机会成本 大陆各地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领域的发展程度不同、各行业各单位也由于管理体制带来的各种差别都比较大,这些都使一个人在每一次选择时的机会成本各不相同,且差别非常大,从而就带来了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人的流动的困难增大。 创业风险 大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没有过渡到一个相对较公平,鼓励创业的较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因素,都使创业的风险大大增加。 文化层面 工研院提出创新(innovation)、互重(respect)、敬业(industriousness)、奉献(dedication)、卓越(excellence)的价值和文化,并在2008年启用了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引领工研院职工以更开放的胸襟、更远大的创新梦想,迈向未来,再创新高峰。大陆的公共道德和社会伦理都在经历一个漫长的重建过程,复杂的人际关系隐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和商业之间的勾结和交易,科技工作者与资源管理者之间复杂的博弈,在主流价值观还未建立的社会转型期,所有这些,都很难在一个庞大的、与外界有着全面开放交流关系的研究机构形成一种良好的、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而没有这样的文化,管理也难以有效的进行。 (作者系中科院广州分院院省合作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5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首老歌&满世界的爱心
moxj 2009-6-17 22:21
一出所门就是兰大电脑城,横跨马路的天桥边很少没有乞讨者的时候,旁边地下通道里的几位阿姨和叔叔更是节假日不休息。昨晚一起聊天的兄弟给我讲了关于当今丐帮的故事,听着故事和旁边的音乐,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成口县广场的舞曲,也想起了老家山西那些司机和煤炭生意人晚饭后 K 的同样两首歌。 这两首歌便是迟志强的《 铁 窗 泪 》 和《 北 郊 》 虽然我周围的人一般不会接触到这两首歌,但当我多次在各类人群中听到这两首歌的时候, 突然对这些乞讨者和那些曾经的罪犯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景仰。不知道怎样评价他们,想起鲁迅先生的几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我这样思考问题,也许绝大部分人是不认同的。如果我们回望亲爱的政府和伟大的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的繁荣景象。 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现象重新审视,不得不发此感叹。 我不知道当前被冷落和鄙视的群体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只记起来去年一位老师批评我要尊敬中国的性工作者:她们是促进内需的强大动力,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想起这些,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两个故事: 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跟郑国的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可以留下吗,抑或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执政的大臣一样吗? 申徒嘉说: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哪有执政大臣拜师从学的呢?你津津乐道执政大臣的地位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吗?我听说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你拜师从学追求广博精深的见识,正是先生所倡导的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完全错了吗!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体缺,还要跟唐尧争比善心,你估量你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吗?申徒嘉说:自个儿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内,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射中,这就是命。用完整的双脚笑话我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脸色陡变怒气填胸;可是只要来到伯昏无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气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态。真不知道先生用什么善道来洗刷我的呢?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到我是个断了脚的人。如今我跟你心灵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而恭敬地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讲 有一个叫叔山无趾的人,因为早年间犯了过失而被砍去了脚趾。有一天,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走路,到孔子的门下求教。孔子正在给学生上课,见叔山无趾来了,就跟他说:你年轻的时候做人不谨慎,犯了过失,招致了祸患,所以落成今天这个样子。尽管你今天还想到我这里来学习,不过你觉得还来得及吗?叔山无趾平静地回答说:我正是因为年轻无知,才会使身体受到伤害。但是我现在知道,生命中有比脚趾更尊贵、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来找你求教。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上天什么东西都能覆盖,大地什么东西都能承载。我把夫子你视为天地,哪里知道你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顿觉惭愧:我实在是浅陋。请你进来指导指导我的学生吧! 但是,叔山无趾还是离开了。 孔子深感遗憾,回头对学生讲:你们勉励啊!叔山无趾这样一个断了脚趾的人,还知道来学习,还知道生命中有比他的脚趾更尊贵、更值得尊敬的东西,我们这些是全身全德之人,我们孰能不进取呢? 今天想起了这些故事,简单整理一下留给自己看。去年我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看到什么现象都试图从哲学方面给自己一个解释。所以类似的事情我会找来佛教的《心经》讲两句: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或者回忆一下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很快调整自己不平的心境。 我想自己已经习惯中立了,所以不引用这些哲学语言的时候也都记录类似:《 猥亵女童的是清官 》《 腐败是个好东西 》 这样的日记。不幸的是,即便这样,很多人看了我的日记还是意见非常大。我记录的日记慢慢变成了 《 又见公务员 》《 首长辛苦了 PK 为人民服务 》 庆幸的是,我重新浏览这些日记。它们还是一样仅仅面对事实,记录我的认识过程。 写自己的日记,让鸟人们胡乱猜想扣帽子去吧。精英们建立起来的完美制度已经沦落到靠这两首感动人的歌和一帮乞讨者加无辜的性工作者维持的地步。我还在意自己喊不喊万岁做什么呢? 《 文化 、国家、埋你的那个坑 》不是每天还挂在自己的博客里自我反省吗?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不是中国应当坚持的优良制度
zhangxw 2009-3-11 11:49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不是中国应当坚持的优良制度 今天 09.03.11 乌鲁木齐报纸上一条消息的标题是: 24 枚火箭弹催下 10 厘米 春雪。而北疆这场大雪真的由火箭催下来的?我觉得这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式的新闻。 最近开人大,就想提个看法:人大既然是管着政府和两院,就应当真的有实权。而人大要管好,应当有一定的办事、分析情况的机构。以便真的起到监督作用。我建议:把统计、审计工作归到人大去。使统计和审计工作脱离原管理系统。 我们社会有很多做法容忍了、默许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认定规则。而这种做法的荒谬性、危害性大家都知道。其实,利益攸关方规避裁判认定工作早在封建社会就有规定。而到今天我们在这个重要问题上认识不够,甚或不敢谈这个问题。 中国要在政治上走自己的道路,我理解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式的制度决不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优良制度。而是应当尽早铲除的腐败。 我们应当建立符合基本逻辑要求的制度,而不能热爱逻辑混乱的制度; 我们应当建立公正的制度,而不能建立没有公信力的制度.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31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内医药企业当前发展的建议
自我源于思考 2009-3-11 11:04
一、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 应坚持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但国内药企的研发工作相对薄弱,由于缺少相关平台、项目及人才,难以在短时间内飞跃,从而影响到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建议公司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巩固薄弱环节。短期的发展方针为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 二、加强和完善市场(信息)部的职能 1. 市场(信息)部本应作为公司的参谋部,协调研发、生产和营销,使公司的全部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为临床、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服务,优化研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并进行市场调研,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而目前各公司的市场部多相当于营销部门的参谋部,从事市场推广、营销计划制订及销售结果评估等营销职能,而对于自身研发项目的结构、前景,对于生产的能力及仓储物流等没有涉及。应当加强其职能,将生产与研发的参谋功能包括进来。 2. 在医药行业竞争中,品牌的影响力将成为主要的竞争要素。品牌主要体现在服务竞争方面,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医生和患者的教育、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需要整个企业的努力来塑造品牌。市场部门的职能关系到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前、中、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工作,在品牌塑造过程中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3. 品种选得好是药企能够快速成长最直接的原因。大企业要保证有几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品牌药,且单一品种利润能够在 50% 以上。 选择好的药品就有必要从产品构想、组合,行业及竞争品牌研究、市场地位、市场周期、市场布局等作一个通盘分析。对于整体新药项目结构,一类药物与三类药物的比例,项目购买与自主研发的比例等,都应作出细致的分析。如化药中非 1 类药都是已经上市的,可以从市场信息方面做相对全面的分析。 4. 立项工作是重中之重,目前立项权主要由公司研发部门掌握,缺少市场调研信息、专利信息及严格的可行性评估,使得许多项目立项通过后又被迫放弃,并且有追求短平快的倾向。立项问题,研发部门应与营销、市场及生产部门相结合,可以实行联席会议制。研发可行,生产可行,利润可得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非原研药,市场预测的意见更为重要。建议由研发、制造和市场三个部门联席会议,讨论立项问题。 5. 以研发驱动高端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一些实力型企业的选择。高端医药市场中,三甲医院创新药物的比重会逐渐提高。专业化的学术推广策略可能更多地运用于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因此有必要组建一支学术推广队伍从事这方面的市场推广工作。 6. 研发形势发生了变化,以药明康德为首,桑迪亚,华大天源等一批国内医药业 CRO 发展势头强劲,他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医药研发的各个方面。依照全国、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与这些专业的研发外包企业建立业务联系,并逐渐发展合作关系对于研发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7. 关于一类药物的市场推广有存在巨大的风险问题,即使国际巨头也遇到了失败。如辉瑞 于 2007 年停止销售 Exubera (吸入式胰岛素),该药的销售历时一年,业绩失败,损失约 28 亿美元。所以对于原研药要有一个慎重的市场开发推广方案。 国内药企鲜有具备开发年销售额达十余亿或数十亿的药品的能力,且风险太大。虽然要对这一类药品进行跟踪研究,但选择 3-5 个预期销售额可以达到 1-5 亿 / 年的药品进行重点开发更为现实。这类药品研发风险小,生产成本低,因此利润较高。建议重点集中到这上面,在三年内取得至少 3 个该药品的上市。 8. 以原研药(尤其是 NCEs 药物,必须自己生产原料药)作为公司主要业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市场转变过程,如使一类药进入医保行列就需要一定成本。在推广原研药的过程中有必要不断总结经验,可以选择 2-3 个原研药品,也可联合其他有经验的厂家共同开发市场,当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多选几个有潜力的原研药品开发推广。这个过程需要市场部门的努力,把他们打造成明星产品。 可以对进入临床的药品,在已经确定疗效的情况下再组织一定规模的补充实验,并将结果作为下一步宣传的材料。由此得到参与临床实验的医院及学术界的支持,大大提升美誉度。 9. 市场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药品的数量、包装、标志等等必须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收集信息,分析各类产品的市场环境和生存周期,摸清不同药品的成长发展规律。制订已有品种、即将上市品种的宣传、推广方案。 药品以市场为导向,科研成功,市场失败的例子在国内较多,如新近研发出来的一类药依叶、恩必普等,获得成功的药品较少。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产品,没市场,因此市场部的工作极为重要。 10. 为医药行业专家学者及各大医药企业负责人以数据库方式建立档案。掌握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种及新近研发品种,并建立档案。 11. 由于网络视频的流行,可以制作一些低成本的网络视频或公益广告,以不断提高形象。 三、对于研发工作: 随着近几年国内整体研发力量的增强,各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国内药企研发形势已经大大进步。尤其是现在发改委推出的重大新药创制的十一五计划为国内药企的研发更推进一步。在这种情况更应当加强研发的投入力度。 1. 将新品部做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把用人权、处事权和一定的财权下放到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进一步把一定数额的采购权下放到课题组(项目组),提高项目研发的工作效率。以研发产品上市后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新品部收入,以此计算新品部的盈亏,并作为一个评价新品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2.建立创意库(idea库),对于原研药,或者其他涉及探索性的内容,要建立一个创意库(idea库)。每一个团队成员的idea都是平等的,对于一个项目,或者项目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每个人应当(必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见解),并且备案,对各个方案、见解进行评估。待问题解决后,对提出正确见解者进行奖励(以备案资料为准)。这样才能做到信息的高效交流。 注意:这一点只能在创新水平较高的平台上运行,创新水平不高的建立idea库反而会影响领导者的权威,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 3. 配备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制订统一的仪器操作规程,责成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用实验室管理人员针对员工使用各项仪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培训。操作规程具体、实用,减少新进员工的熟悉时间,争取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负责仪器指导、维修及更换。研发技术发展较快,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折旧率,尽早更换使用频率高、出现多次损坏的设备。 4. 加强平台建设,可以与相关机构联合,如合成平台,自己建立需要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可以尝试建立初步的新药筛选平台,对于中药、复方药物的筛选。筛选近五年内将要过专利保护期药物,作为研发的方向方向之一。 原研药与仿制药的研发分开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也可尝试分开。处方的研究有一套专门的程序,对于不同剂型药物的处方研究。生产与研发配合进行。 5. 由于政府对于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要保证手中经常性持有重大项目,抓住更多机会得到国家的支持。第二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申报机会一定要抓住。 6. 研发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趋势,而国内药企大多不具备多平台综合研发的管理经验,在与其他机构联合时,要积极参与平台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取得控制权。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但合作总体的成效多是不理想,合作期间也未能提高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因此药企有必要控制联合实验室,至少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项目结束后不但取得产品,也取得了经验。 与其他科研院所合作时,可以派遣员工学习有关技术,项目合作结束后,研发团队得到了实质性的成长。一旦自身平台建成,现有员工可以立即开展工作,使平台在短时间内投入运行。如果只是提供资金,则市场虽可成长,研发团队的成长有限。 7. 允许研发人员对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适当的探索性研究。设立研发风险基金,早期注入某些科研机构在研项目。 8. 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利用研发资源,与 CRO 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联系,包括处方等均可能包给他们去做。为每个研发产品细分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时间和资金,并与 CRO 的时间和费用比较,作出是否外包出去的决定。 10. 生物制药的势头不可阻挡,相较于化学或天然药物,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要快得多。这个机会不能失去。由于缺少这方面的平台和人才,可以采取收购或控股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生物制药企业。如与其他机构联合成立实验室,就要取得管理权,并参与日常管理工作。 11. 建立中药组分库,为中药研发打下基础,也可借此吸引国家资助。可以尝试开发中药 OTC 药物,可能成 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12. 其他:研发用原辅料尽量从车间、仓库领取,保证效率。 四、营销部门 1. 非处方药物已经占有 25% 的药品市场,必须大力开发。这需要加强零售药店的投入。可以在个别城市,投入有限资金和员工,尝试网络营销,进一步评估其效果,积累经验。 2. 由于大部药品由医生出具处方,因此,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医院及医生,而不是患者。即便是 OTC 药物,医生的建议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必要了解各个科室的对常见病的处方习惯,及处方改变情况。 3. 对于原研药物的营销上,我们还缺少经验,要对于营销的效果要有一定准备。建议选择几个原研药进行试验性投放,归纳总结各方面的营销及市场数据,迅速积累经验,打开市场。我们的长处不是原研药物,所以风险加大,如何应对在临床期,及销售期出现的投诉,赔偿等必须作好准备。 4. 绝大多数的医生非常希望销售人员上门推介。因此可以对销售人员实施表格化管理。包括销售报表、客户拜访表、客户资料表、线路行程周期表等。 5. 开发海外市场必须有知识产权作为后盾,否则收效不大,甚至引发一系列的争端。即便短期内有较高回报也难以长久。 7. 医院药房托管,虽然交给医院的费用不低,但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的支出。除上交医院部分外,托管方独享医院药品销售的利润,以往为让药品进入医院而付出的各种推广费用也基本免除,如南京国盛药业有限公司在其托管的 7 家药房中,除 1 家亏损外,其余都盈利。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8. 按照医改方案,国家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进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并统一制定零售价。而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站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全民医疗保险广覆盖即将实现,未来基层医药市场的总体规模合计将超过 2000 亿元人民币,所以能否拿到国家 ( 地方政府 ) 的采购订单可能是决定销售额的重要因素,区域经理的销售职能更多地被政府事务所代替,而本地人在这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 五、其他 1. 对于各项常规的业务流程进行汇总,并详细描述,分发到各部门,使新员工迅速进入角色。领导告诉员工做什么,而员工直接可以知道怎么做。减少老员工流失造成的损失。 2. 各部门可设立(临时)助理职务,培养年轻人才。鼓励员工或小组相互之间的竞争。员工的工资、奖金均与公司利润挂钩,员工收入要能够反映公司的盈利情况。维持基本工资低水平。关键具体落实到个人,保证公平,不吃大锅饭。把更多的荣誉留给一线员工。 3. 可以设立流动性竞争岗位。保证领导岗位的流动性高于事业单位。审核部将管理费用及业务费用分开。管理团队的更新过程,如何实现权力交接平稳,并迅速进入下一增长周期。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为提高以管理层为中心的向心力。 4. 出差或销售拜访客户施行表格化管理。须填写报告表格,对此次活动达到哪些目的,并对效果作出自我评价。 6. 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可以整合个别子公司的职能,使之单独上市,募集资金并从事资本运作。降低公司的金融风险。
个人分类: 医药|7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静夜狂思-(40)-制度
考槃在涧 2008-11-18 13:13
我本来想把这个话题写成一篇论文,但实在没有精力去查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只能罗列一些观点了。 制度说到底是一种规则,既可以人为制定,也可以自发形成。自发形成要比人为制定更优,因为自发形成以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为基础;而人为制定的制度往往体现着长官的个人意志,或者,体现着方方面面权力、利益的博弈。尽管有时候权力、利益的博弈也体现某种程度的社会共识,但在一个权力不对等的社会,人为制定的制度注定要沦为被利用、被滥用、被痛批、被臭骂的形式主义。 制度政治 :尽管制度本身不同于政治,但往往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政治会起决定性作用。 制度失灵 :制度还经常被照搬,照搬的制度多半会失灵,因为它同样没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到最后要么被曲解,要么被搁置。 制度滥用 :制度还经常被滥用。被滥用的制度已经超出了制度本身应用的领域,而被赋予了政治、权力斗争的色彩。这个时候的制度反而成为桎梏人心的樊笼,吸血的魔鬼;让坏人找到堂而皇之的借口而让好人张口结舌,百口莫辩。 制度投机 :制度本应对所有人都起同等作用,可往往成为阻碍人的壁垒,而不是保障人的基础。经常发现有人就像量子隧道效应中直接穿过势垒的粒子一样,直接就绕过了制度,而把那些本来应该从制度中获得正常秩序的人们挡在了外面。 制度背离 :制度本应是保证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但大多数时候制度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管理。方便管理的制度最终都会面临一地鸡毛,因为它背离了制度的初衷。 制度极限 :任何制度都会面临极限,不可能找出一个制度,适用于制度应该适用的每一个角落。制度只能处理普适状况,而很难处理特殊状况。任何制度最后都会遭遇例外,体现管理智慧的,不是坚持制度到死,恰恰是把握例外的时机。 制度依赖 :当人活在制度中时,容易形成制度依赖。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制度为依据,而离开制度,则寸步难行。 制度主义 :一开始指责他人个人品格成为自己不反思的借口;现在制度成为自己不反思的借口。制度失去作用每个人都有责任,责人前先责己。制度不是万能的,只能帮大家解决问题,不能帮每一个具体个体解决问题。每个人解决问题都只能靠自己,靠不了制度。 制度进化 :当一种制度被另一种制度自发取代时,制度进化了。 制度跃迁 :很多时候我在想,既然制度是一种规则,那么为什么不能像物理定律一样,永远被万事万物所遵循?社会既然是基于自然的,为什么在规则方面又和自然那么的不同?也许制度之所以会进化,正是因为经常有人不遵循它。那么,为什么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守物理定律,而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像是在进化呢? 制度生长 :很多草坪修好之后经常出现被踩踏出一条路的现象,不是因为人们没有公德心,而是这条路往往是捷径。聪明的商家先不忙修路,只建一大片草坪,过三个月,看看哪些地方形成了路,就把这些地方修成真正的路;而路修好以后,方便了路人,也没有出现践踏草坪的现象了。这就是制度自发出现的例子,我把它叫成制度生长,那种自上而下的制度,注定是要被骂、被滥用直至用滥的。
个人分类: 哲思|3799 次阅读|4 个评论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wangyk 2008-11-18 02:21
王应宽 2008-11-16 此文已经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附PDF全文供免费下载),引用信息如下: 王应宽.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4): 7-13.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 研究 王 应 宽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编辑部, 100125,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Email: wangyingkuan@163.com ) 摘 要 :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存取涉及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减少法规的限制并寻求法律的保护。研究了有利于促进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和制度,包括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利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 ,为开放存取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开放存取;法律;制度;著作权法;网络传播权保护;合理使用;法定许可 通过开放存取实现文献信息共享需要作者保存与读者获取两方面。作者与读者分别位于开放存取运动的两端,作者提供文献,读者获取与使用文献,即采取作者与读者互动的推拉策略(Push-Pull Policy),作者主动推送,读者积极拉动,双方都采取主动才能达到科技文献广泛共享的终极目标[1]。要通过文献信息的发表、存档、检索、获取与使用,实现信息的自由传播与广泛共享,一方面需要规避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制定或修订法规,寻求法律保护。从版权角度看,开放存取就是以现行法律为基础,在许可协议框架内作者自愿让渡部分版权,使用户得到免费访问权、获取权和自由使用权的版权交易模式。要发展开放存取事业,必须研究和制定促进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和制度,赋予开放存取应有的法律地位,同时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守法意识,保障开放存取的相关法律法规、许可制度、许可协议条款等得到切实的遵循与维护。由于开放存取在中国的研究和项目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有关促进开放存取的法律制度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试图探索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如何扩大开放存取发展的法律空间和寻求法律保障,主要涉及著作权法、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国家许可制度、信息反垄断机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等。 1 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扩大合理使用范围 知识产权制度是用法律保护知识创新的制度,也是为了保护版权拥有者在进行版权贸易时其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知识产权制度是为了通过保护作者权益来鼓励知识创新和科学进步,而不是要阻碍信息的自由传播。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和工业产权,前者包含邻接权,后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著作权法是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称。著作权,狭义上讲,是指各类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包括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而广义的著作权,是指除了狭义著作权以外,还包括艺术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中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与版权是同义语[2]。开放存取主要涉及著作权的保护与使用。 版权法的作用之一是鼓励新知识的创作和传播。学术界的成员既是学术论文的创作者即作者,又是论文的消费者即读者,作为创作者需要版权法来保护其作品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通过借鉴并正确引用来合理使用别人的成果以创造新知识,产出新的论文。按照传统,为了广泛传播其文章,作者将版权无偿转让给出版者,在很多情况下作者需要付费或得到许可才能使用自己的成果。因此,为了发展知识,作者保留版权对其研究、教学和后续发表新成果很重要。同时,建立机制来维持保护版权拥有者的权益与用户获取使用之间的平衡,对满足研究与教学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促进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同时,要防止滥用知识产权而对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不正当的限制,阻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由于著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人和传播者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权力被滥用,阻碍和束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因此,世界各国著作权立法,无不对著作权予以一定的限制。著作权与财产权不同,就其法律保护而言,著作权已受到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此外,还受到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制度的限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3]。可见,著作权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有益于创作和传播,促进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而为达到此目的,必须以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与调和社会公共利益为手段。著作权法首先赋予作者著作权,但为了公共利益考虑,又以合理使用(Fair use)的规定形式来限制著作权的行使。《伯尔尼公约》是关于合理使用的最早且最重要的规范,1971年巴黎修订版的第九条第2项所规定的三步骤检验(three-step-test), 即复制权的限制与例外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仅限于相关特定条件下;②未与著作之正常使用相冲突;③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害著作人的法定利益[4]。此三步骤检验原则随后分别为1994年通过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十三条、1996年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WIPO Copyright Treaty)第十条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及录音物条约(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第十六条所接受, 并推广到所有该条约所提供保护权利的限定与例外规定,不再仅限于复制权,亦即只要在相关特定条件下,未与著作之正常使用相冲突和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害著作人的法定利益,各国著作权法应允许使用人不必经过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使用著作或受保护的客体。至于具体法律条文表述,则由各国以法律规定。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除规定保护著作权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十七项权利外,也通过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限制来保护公共利益。其中,著作权法第五条法定许可了三项本法不适用的范围: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合理使用的十二种情形,使用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3]。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还强制性法定许可了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对作品的使用,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对著作权的这些限制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共利益,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和使用。   但是,中国的著作权制度历史较短,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特别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很多环节,如网上信息检索、聚类、链接、下载、复制、再传播与再利用等,均受到版权法的制约,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下的过度扩张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科技信息开放存取的障碍。因此,为了推进开放存取,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使信息传播效益最大化,必须改革和完善著作权法的有关条款。   传统版权体系在作者及其他控制和使用作品权利人利益与社会信息自由流动和传播知识利益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可以说,利益平衡是版权法的根基。然而,每一次复制和传播技术的进步都打破了版权法旧有的平衡。为适应技术进步,确立新的利益平衡,必须不断修订版权法。具体做法是:赋予版权人与新技术相应的权利以弥补技术发展给权利人带来的损失,同时给这项新的权利附加相应的限制以保护公共利益而不至于造成版权人的垄断。建议修订版权法的有关条款,以维系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和谐统一。按照国际惯例,补充规定,作者拥有版权,只要在相关特定条件下,不与著作的正常利用相冲突和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害著作人法定利益,应允许读者和用户不必经过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不向其支付报酬,可以使用著作或受保护的客体,但应该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文献出处,正确引用与致谢[1]。同时,还应该明确规定,受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项目成果除保密或产生专利或版税收入的成果外,首先应该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不受版权法的限制。对于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也应该逐步向公众开放。通过修订和补充现行的法律,制定专门的法规和颁布有关法规文件和政府规章等形式,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性利用,逐步完善信息开放存取的政策环境,为公众依法公开平等的获取信息提供法律保障。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共享,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限制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2 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   出版物法定缴存,有的也称作出版物法定送存、出版物法定寄存、出版物法定存储、出版物法定仓储、出版物法定呈缴等。法定送存是一种法律义务,规定任何商业机构、公共机构或个人,只要以大量副本制作任何形态的文献,都有义务送存一份或一份以上到指定的国家机构。法定送存是一种国家公共政策,也就是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文献的收集、记录、保存与使用,目的是保存国家文献、编制国家书目和提供学术研究[5]。送存品应免费提供给读者使用。出版物法定缴存制度起源于1537年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颁布的皇家法令《蒙彼特埃敕令》,规定任何新出版的图书,必须向王室图书馆呈缴一部,否则禁止销售;最初的目的在于充实皇家图书馆的馆藏,后来又衍生出其他目的,如书刊出版品交易核可、检查的途径,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方法等[6]。在1886年订立伯尔尼公约前后,法定缴存制度几经废止与恢复,根据1990年Jan T Jasiond的调查统计,全世界共有139个国家有法定缴存制度[7]。法定寄存制度是一个国家完整收集、记录、典藏该国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依据,也是平衡社会大众知识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尽管寄存的目的、出版物的定义与范围随着时代变化,但法定寄存制仍是各国为子孙后代典藏过去及当代知识智慧的良好制度,而被各国广泛建立实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盛行,法定寄存制度在法令、技术实现、保存长久性、内容正确性、使用平等性、组织合理高效等方面都遇到了新挑战[8]。   中国没有出版物法定寄存的法令,但是有一个中国特色的称谓,叫出版物样本缴送。中国的出版物样本缴送可溯源到汉代初年,800年前已有图书呈缴制度,但时至今日还没有法定呈缴本制度,现在的样本缴送制度在1952年以政府部门规章的形式确立。2001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第 23条规定:出版单位发行其出版物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免费送交样本。但是,实施情况不佳,问题很多,漏缴严重,虽有人呼吁通过强化宣传和法律制约等措施,健全书刊缴送机制,保障文献保存体系,但大范围的执行难似乎看不到根本改观的前景[9]。李国新博士认为中国现行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需要改革,改革制度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对制度本身的正确理解与认识,二是按照国际惯例,使制度走向法律化;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多头呈缴,建立单一的国家呈缴体系,建立出版物呈缴的补偿机制,政府编印的非保密性出版物向所辖图书馆免费缴送,建立出版物呈缴的催促制度和国家公告制度,规范呈缴本的免费利用制度[9]。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在于信息存贮、传递和服务。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应参考美国、英国、法国等制定实施的信息寄存法令,完善中国的出版物样品呈缴制度,条件成熟时可以制订出版物呈缴法律,规定所有在中国出版的图书、期刊、政府出版物、地图、报纸、手册等出版物,不论以何种媒介出版,都要呈缴一份给国家图书馆。同时应根据上文阐述的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赋予图书馆以例外的复制权和传播权,规范呈缴本的免费使用制度。 外国的法定寄存法令和中国的出版物呈缴制度都是针对图书馆的文献典藏的,呈缴者是出版机构,呈缴机构是图书馆,呈缴内容是出版物,对于出版物的界定主要指印刷出版物,范围较小,这对电子信息时代信息的开放存取是远远不够的。最新修订的IFLA 2000年出版的《法定送存立法准则(修订版)》(Guidelines for Legal Deposit Legislation, rev? ed),对法定送存进行了重新定义:法定送存是一种法律义务,规定任何商业机构、公共机构或个人,只要以大量副本制作任何形态的文献,都有义务送存一份或一份以上到指定的国家机构[10]。该定义对送存者、送存机构、送存品等进行了重新界定,特别对送存品的媒介形态作了扩展,补充了电子出版物的法定送存,这为电子信息时代重新制定或完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参照IFLA2000的法定送存立法准则,提出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一方面完整保存国家文献,另一方面提供永久免费使用的国家文献,以保障公民自由使用信息资源的民主权利。通过这种文献提供、保存与使用的长效机制,满足教育、科学研究和信息交流的需要,为文献信息内容的开放存取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1]。 中国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中采用广泛的原则,送存者不仅包括商业性机构如出版者、网络资讯提供商、网络出版者等和公共机构如政府部门、大学、研究院所、学术团体等,还包括作者个人,范围很广,囊括所有参与文献出版的机构和个人。送存机构不仅仅是国家图书馆,也可以是其他公共机构,如各种专业数据库、知识仓储库、专业图书馆等。送存品,即出版物,采用广义定义,包含各种媒体,其种类与形态十分宽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小册子、政府出版物、乐谱、地图、静态图像资料、微缩资料、视听资料、其他形态的资料等。纸本出版物如期刊,如果另以电子方式出版则电子版也需要送存;对于电子出版物,无论是离线的还是在线的都需要与其附件(如安装软件、使用手册等)一同送存。为了合理使用送存的资源,还应建立送存品免费使用制度,赋予送存机构例外授权,允许非商业性地提供用户免费使用。依据此模式,以科技期刊为例可规定如下:凡在中国正式公开出版的科技论文,不论是纸介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版权人必须在出版后的规定时间内(如30日),送2份纸介质文本或最终电子版文档给指定的知识仓储库,如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同时建立催缴制度、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送存机构负责永久保存文献资源,并供用户免费获取和使用。 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意义重大,不仅为完整收集和保存国家文献资源奠定法律基础,也为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供保障。科技期刊论文的开放存取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制度框架下,科技文献信息的自由交流和传播就可以依法进行,保障和加速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与充分利用。 3 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   国家许可(National License)是指通过政府授权,出版商与第三方即非赢利性组织之间通过签订国家许可证允许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信息产品或服务,并由该非赢利性组织提供信息获取渠道。获得国家许可证后,在许可协议的规定下本国范围内的任何公众都可以接入、检索、浏览、下载、打印或复印被许可使用的信息产品[11]。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对作者、出版者和信息提供机构进行经济补偿。国家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包括对国外数据库资源和国内数据库资源许可利用两方面。国内现在已实行的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方式即是国家许可制度的体现。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是指多个图书馆组织起来,联合采购某种资源,以最优价格和最少的经费获取最佳服务和最符合需求的资源。它是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环境下的产物,集团采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集团结构和组织模式、采购和价格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和数据库访问模式[12]。   作为全国最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宗旨是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其组织的集团采购项目实践证实了以集团采购方式引进国外电子资源的优势和效益,促进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13]。但目前集团购买的电子资源只提供集团成员内部使用,没有加入联盟的机构不能使用,公众也不能使用,也就是没有提供开放使用,其效益并没有最大化。   显然,单独建设或购买电子资源的成本很高,如果以国家许可的形式购买,不仅可供全国的图书馆、大学、科研机构使用,只要可以上网的公民均可使用,而且花费的成本会比各自单独购买低得多,使用效益也比集团购买高。此外,国家在与国外数据提供商进行价格谈判过程中,可以统筹考虑,获得优惠的价格,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可以采用数据库交换的形式购买。国内数据库资源的销售与授权许可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国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三大期刊网,目前主要通过大学、图书馆和机构付费购买,或者读者个人按页面付费下载。单位购买都使用国家的资金,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期刊文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如果采用国家许可制度,国家每年统一支付给期刊内容提供商一笔经费,让所有资源免费开放,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是中国各个单位、部门的业务归口与行政隶属关系错综复杂,如何统一规划协调与组织实施,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事实上,如前面所述,政府直接投资支持开放存取期刊,也就相当于对开放存取期刊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国家把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纳入公益事业管理,通过科技事业经费拨款支持,让期刊内容及时免费全文开放,提供开放访问服务。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科研人员很支持(支持率高达86%)通过这种模式实现开放存取[1]。   国家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许可使用,可以避免各地区、各系统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并且有利于缩小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国家许可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协调和解决非营利性组织与出版商之间的争议;而且,国家许可对出版商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保障了出版商的经济利益,能够鼓励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11]。如芬兰的FineLIB计划就是由政府出资对ISI等15个数据库实施了国家许可。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等国都建立了国家许可证制度。国家许可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出版商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尤其是数据库的开放存取,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4 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   信息垄断有多种形式,如行政垄断、行业垄断、超级企业垄断。信息垄断必然带来信息产品价格垄断,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政府部门对信息的行政垄断,例如国家对政府统计信息的垄断与封锁就是阻碍信息开放存取的瓶颈,是防止信息垄断机制的重点之一。   应该公开政府统计信息,让公众免费使用。统计行为虽是政府行为,但统计数据却不能为政府所独享。因为政府利用纳税人的税金生产出来的信息和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都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是一种公共产品,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机密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而且,统计数据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福利。中国现行的统计法在统计信息产品的归属、统计服务对象等基本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方针,反映到统计设计上主要是考虑政府的需要,而很少研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甚至一些统计指标和分组设置是以政府部门的市场开发为目的的;在统计数据披露方面,实行先内后外、内详外略的政府优先政策;与此相适应,制定了过于宽泛和严格的统计数据保密制度,对社会公众获取统计信息设置许多限制。因此,破除统计信息归政府所有的传统观念,打破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树立统计信息是公共产品、归全民所有的新思想,也是当前统计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4]。   2004年,科技部率先启动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15]。中国虽已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但因缺乏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这些基本数据大多数利用率很低,导致国家投入经费重复采集基本数据,造成严重的浪费。因此,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已成为国家资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必须树立科学数据是国家资源的观念,不得私自占有和封锁。2006年,科技部宣布实施了强制开放存取受公共资金资助研究产出的科学数据,其中80%的科学数据均可提供开放共享[16]。这是政府在消除行政垄断,支持科学数据开放存取方面的重大举措,具有非凡的意义。 欧美大型跨国期刊出版商对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期刊的垄断导致了连续出版物危机和学术交流危机。中国大陆虽没有私营出版商,但行业垄断的情况依然存在。中国内地的出版社和期刊编辑部多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在某一政府部门或与政府部门有相似职能的部门主管、主办下,出版与该部门管辖范围有关的出版物,带有比较浓厚的行业垄断特色。应改革准入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促使行业出版社和行业期刊在失去行业垄断、行业保护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做深做新,做大做强。通过建立机制,打破对信息生产和发布的垄断,消除信息壁垒,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提供保障。创办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竞争,也是反垄断的重要措施之一。 5 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7]的出台,客观上加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扩大了权利人对作品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广泛共享,但同时也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附加了种种限制[18]。此外,只要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其个人的作品仍然可以按照其约定的方式(如创作共享许可协议CCAL)传播和使用。而开放存取的信息大都是通过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提供网络传播和使用的,同时《条理》还提供了相对宽容的避风港条款[19],因此《条例》对版权的保护不会也不应该束缚包括科技文献在内的作品的创作、传播与共享。但必须明确,作为版权法中最重要的权利人应该是作者和创作者,这就要求在发表作品时作者和创作者应该保留版权,而不应将版权转让给出版商,致使出版商成为了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者。《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解决了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保持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品使用者三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作品的潜能,非但不会阻碍科技文献开放存取的发展,还为科技文献的开放存取提供了法律保障。 《条例》是著作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中的拓展和延伸,其中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进行了详细界定,是新环境下对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原则的扩充和调整。《条例》一方面以法律形式对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规制,限制了著作权人权利在数字环境下的无限度扩张;另一方面详细地规范了作品的传播者和使用者在利用数字化作品方面的权利,保障了社会公众能够广泛地访问网络世界中的作品,协调了作者、传播者与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个人、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公共利益的立法精神,从而使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之间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达成新的利益平衡,充分实现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在促进社会信息的广泛交流的同时,增进社会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20]。 《条例》固然有很多进步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如网络服务提供者难以通过用户注册资料提供涉嫌侵权的服务对象,没有规定著作权人向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查询权等,难以依据《条例》解决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所有问题。这些缺陷不仅会给著作权人维权带来困难,也会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正确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带来困惑。为了促进信息的网络传播与利用,维系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在贯彻执行《条例》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条例》所规定的避风港条款,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地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为开放存取出版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条例》在限制规范信息开放存取的同时,也为开放存取提供了法律依据。 6 结 语 开放存取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放存取在法律、技术、经济和商业模式上都切实可行。开放存取在国外发展很快,免费获取与使用学术信息已经部分成为现实。开放存取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平衡,而中国的开放存取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与法规层面的重视与推动十分有利于开放存取的发展。研究表明,可通过修订著作权有关条款,制定版权许可和使用协议,寻求版权保护与广泛传播使用之间的妥协,将开放存取出版置于知识产权法的框架内,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法定送存与国家许可制度均有助于信息的开放存取。由于拥有版权,作者的态度至关重要,决定作品是否开放和开放的程度,因此在没有法规限定的情况下,建议元数据生产者、期刊出版者、信息提供商等需要与作者签订版权使用许可协议,明确标示所提供文献的版权状况与使用许可范围,并以机器可读取形式尽可能使之标准化[21]。版权所有者表示支持开放存取的最容易、有效和日益普遍的方式就是创作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22],版权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其作品提供灵活的授权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索提出的促进科技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可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立法机构提供参考借鉴,以期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文献开放存取机制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应宽?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6,12:240 2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最新)? [2006-06-20]? http://www?edu?cn/20011105/3008137?shtml? 4 章忠信? 著作权法关于数位图书馆之营运与修正方向以英国、美国为例?(发表于1993年5月东吴大学数位图书馆研讨会)?[2006-06-20]? http://www?copyrightnote?org/paper/pa0035?doc? 5 Jules Lariviere? Guidelines for Legal Deposit Legislation? [2006-05-20]? http://www?ifla?org/VII/s1/gnl/legaldep1?htm? 6 History of Legal Deposit? IFLANET? [2006-05-22]? http://www?ifla?org/VII/s1/gnl/chap2?htm? 7 Jan T Jasion? The International Guide to Legal Deposit? Aldershot, Ashgate, 1991? 18-31? 8 陈昭珍?电子资源的法定寄存政策?[2006-05-21]? http://www?ncl?edu?tw/pub/c_news/92/01?html? 9 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治若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大学,2005,5 10 王明玲?《法定送存立法准则修订版》介绍?[2006-05-16]? http://www?ncl?edu?tw/pub/cnews/87/04?html? 11 陈传夫,姚维保?我国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差距、障碍与政府策略?图书馆论坛,2004, 24(6):54-57? 12 肖珑,姚晓霞?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30(5): 31-34? 13 杨毅,周迪,刘玉兰? 集团采购购买电子资源的有效方式?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 22(3):6-9? 14 邓聿文? 打破统计信息垄断? 国际金融报, 2003-11-24(3)? [2006-05-23]? http://people?com?cn/GB/paper66/10714/973966?html? 15 陈建辉?科技部科学数据不得私自占有封锁[N/OL]?经济日报, 2004-06-23? [2008-02-14]? http://www?sciencedata?cn/news/show?php?id=3044_sid=? 16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 issue #105, January 2, 2007? [2008-02-13]?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newsletter/01-02-07?htm?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5月18日颁布)?国家版权局主页? [2006-10-01]? http://www?ncac?gov?cn/servlet/servlet?info?InfoTopicServlet?action=topiclistid=30? 18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问题答中国政府网记者问?[2006-10-05]? http://www?gov?cn/zwhd/2006-05/29/content_294127?htm? 19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OF 1998?[2006-10-18]? http://www?copyright?gov/legislation/dmca?pdf? 20 陈传夫,周淑云? 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图书情报知识, 2006(2):5-9? 21 Bide Mark? Open Archiv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ompatible World Views? Bath, UK: Open Archives Forum, 2002? [2006-05-11]? http://www?oaforum?org/otherfiles/oaf_d42_cser1_bide?pdf? 22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2006-06-2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作者单位:《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北京,100125 收稿日期:2008年3月11日 作者简介 : 王应宽(1971-),男,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编辑出版学),副编审,《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执行主编。Email: wangyingkuan@163.com . Law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for promoting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n China Wang Yingkuan Abstract: As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related law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reducing the strict restriction of existing laws and rules and seeking legal protection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implement open access to scholarly literature. Law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for promoting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n Chin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including amending and modifying concerned clauses of Copyright Law of China for expanding the scope of Fair Use to non-commercial use, extending the right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lawful guarantee for openly and equally access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legal depositing system for public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ing China national license system; setting up antitrust system against illegal information monopoly;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Network, expanding the range of fair use (fair dealing) and legal permission, keeping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communication via network and public benefit, for which larger space for open access development can be assured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an be reached. Keywords:Open Access; Law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Copyright Law; Fair Use; Legal Permission 附PDF全文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665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来说明创新的各种因素(zz)
newniu 2008-11-2 18:54
 现在全国都在讲创新。国家、各省市和企业都在讨论有关创新的政策、战略和计划。什么是创新?成功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蒸汽机创新成功的故事可能对我们能有所启发。   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我们就从课本上知道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知道蒸汽机是英国产业革命的象征。但是我想讲的是瓦特的蒸汽机创新,或者说是有引号的发明,以与一般的发明相区别。经济学的创新,按熊彼特的说法,不是指发明,而是指发明的新技术、新东西获得商业成功、被市场接受。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将技术创新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即发现了一个新的技术,甚至可能做出了它的模型或样机;开发,即将发明变成实际能用的东西,即制造出新产品;商品化,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变成市场需要的商品。瓦特确实做了重大的发明,蒸汽机是过去没有的新的动力设备。但瓦特更大的贡献还不是发明,是他将发明的蒸汽机变成了市场需要的商品,是产品化、商业化的贡献,是完成了蒸汽机创新的完整过程。因此,瓦特不仅是发明家,更是创新者,他制造了蒸汽机给需要蒸汽机的工厂,英国过去必须建在河边的工厂可以建在经济上最合适的地方,可以更稳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力量带动各种新的设备。蒸汽机的商业成功,引发了产业革命。   瓦特为什么能发明蒸汽机并成功完成其商品化的创新?中国过去的教科书通常不讲,似乎瓦特只是一个技术发明家,成功是因为他聪明、努力。真实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利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发明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有商业价值的设备,在瓦特之前最有名的就是1711年英国人纽柯门发明的蒸汽泵(蒸汽抽水机)。但蒸汽泵热效率低,只有往复运动,主要用于煤矿抽水,使用场所有限。   瓦特1736年出生在苏格兰,13岁开始在父亲的作坊制作机器,少年后期他到格拉斯哥大学从事实验仪器的制造修理工作,开始在大学旁听学习包括潜热学在内的许多学科,1758年22岁的他已被大学教授称为不是单纯的工人,是哲学家。1763年,他开始修理纽柯门蒸汽泵的模型,他发现靠蒸汽受冷后收缩带来上下运动的方式热量损失很大,此外单向运动的机械结构设计问题也很多。他提出了新的原理,让蒸汽通过特别的阀门双向推动活塞,借鉴足踏研磨机原理让往复运动变为转动。但是瓦特没有条件将其发明变为商品化产品,因为他没有钱,解决不了遇到的设计、材料、工艺等难题。   经格拉斯哥大学老师介绍瓦特在1765年认识了从事炼铁事业的罗乌巴克。他听了瓦特的介绍,立即签约借钱1000英镑给瓦特,同时提供开发资金等条件,约定开发成功获得利益后,按2比1两人分成。1769年瓦特提出了第一个专利,但直到1773年罗乌巴克破产,受当时铁的质量和加工技术的制约,真正能用的蒸汽机尚未成功,瓦特只能靠兼职测量谋生。幸运的是瓦特得到了博尔顿的支持。博尔顿是个成功商人,其工厂投资就超过2万英镑,他高度评价瓦特的设想,同意受让合同抵掉罗乌巴克所欠的1200英镑债务。瓦特在博尔顿的支持下继续开发,经近10年努力,1782年蒸汽机开发成功。能够成功,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英国议会同意了瓦特1795年提出的专利延长申请,1783年到期的专利可延长25年,在1781年又批准了瓦特一个重要的新专利申请;二是冶铁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蒸汽机最初的订单来自企业家维鲁基索,他还利用他的工厂的高质量的铁和能提高汽缸加工精度的车床技术,支持了瓦特蒸汽机制造。   瓦特的蒸汽机成功了,至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机器大工厂体制在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瓦特的蒸汽机发明或者说创新的故事,首先告诉我们要充分理解技术的社会属性,技术创新是社会过程,而不仅是技术或知识的过程。瓦特的蒸汽机能成功和诸多社会条件有关:和罗乌巴克的早期投入及博尔顿始终强力支持分不开,他们支持是因为如瓦特所说对科学发现特别关心、重视迅速应用、对实业和制造业深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行动的气质,是对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及问题的看法,他们发现了蒸汽机的工业和商业价值;当时英国铁业、机床和工具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商业需求和制造提供了条件;财产制度和专利制度、开放的大学教育和交流制度,为瓦特及其支持者博尔顿等的努力提供了动力和基础条件等。技术的社会性,使得实现创新往往制度重于技术。   其次要理解成功创新需要的基本条件:信息和知识、资金、企业家。   边干边学的知识和信息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需要科学、工程、商业和法律的知识。知识及信息帮助明确创新方向、解决方案。创新的知识需要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因为遇到的问题前所未有。在格拉斯哥大学的学习及和老师的交流,在蒸汽机开发过程中与用户、机床工具和治铁业者长达十几年的交流,及得到的支持,使瓦特获得了创新所需的信息及知识。   创新是不断的试错实验过程,资金是创新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条件。这不仅是因为没有资金不能支持边干边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创新过程就是不断试验或实验,或者说试错过程,往往多次失败才能成功。和一般的技术和商业过程不同,创新失败的风险更大,获得资金更难。创新需要风险资金,而且必须 真金白银,否则无法调动所需资源,无法进行实验;必须准备失败。罗乌巴克和博尔顿为瓦特创新提供了风险资金,而财产制度和专利制度,则为发明者和投资家的努力回报提供了制度保证。   创新的结果是变革,是创造性的破坏,必须有能够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没有既是投资家亦是企业家的罗乌巴克、博尔顿,没有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的瓦特,瓦特可能发明蒸汽机,但不可能将蒸汽机产品化、商业化。没有企业家就没有瓦特蒸汽机,就没有真正的创新和产业革命。 这是因为,创造我们时代财富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归功于一种合理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
个人分类: 塞外野花|7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足球-企业-科学家,我们欠缺人才吗
考槃在涧 2008-8-29 17:38
奥运开幕时,英超和德甲也已经开幕,西甲和意甲也即将开始。今年皇家马德里有点郁闷,想挖 C. 罗纳尔多挖不来,和曼联的关系搞得一蹋糊涂;而同自己的球员罗比尼奥关系搞僵,后者哭着喊着要去切尔西。而最让人郁闷的是,足球世界可称第一品牌的皇家马德里,居然连个普通的瓦伦西亚、比利亚雷亚尔的球员都搞不定,人家面对皇马抛来的橄榄枝说:不。 皇马历来奉行巨星政策,一个后果就是自己的球员得不到机会,只能高价从别的俱乐部买来巨星。而巨星的年龄大都在 25-28 岁之间,来到皇马辉煌 2-3 年后,竞技状态下滑,俱乐部成绩就要受影响,如果要把球星转卖,这个时候已经球星已经日薄西山,卖不起价钱了。所以皇马经常是几千万欧元买来巨星,几百万欧元甚至免费把球星卖出,而且球星的工资往往都极高,架子极大,即使状态不好,也很难放在板凳上,反而影响球队的成绩,还不如派有冲劲的年轻球员上场。当然巨星客观上也能够提升球场的上座率和球赛转播的广告费,并且很多时候也能提高球队成绩,象齐达内、费戈、罗纳尔多一起为皇马带来了不少荣誉;然而当球星过多,球队里没有人干糙活的时候,球队反而成绩不好。当初皇马有劳尔、贝克汉姆、齐达内、费戈、罗纳尔多、卡洛斯、古蒂等世界级球员,人才济济,成绩反而不好,就是一例。前皇马主席弗洛伦蒂洛奉行所谓的齐达内 + 帕文政策,也就是国际巨星 + 皇马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球员,这个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帕文们(本土年轻球员)很少会得到上场的机会,因为主教练在排兵布阵的时候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媒体的、球迷的、俱乐部的、广告赞助商的甚至球员本人的,因此一般都会顶不住压力优先上大牌。 其实早在几年前,皇马就吃了个大亏。皇马自己培养的埃托奥在皇马得不到使用,愤而转投巴塞罗那,结果埃托奥在巴塞罗那成为最佳射手,帮助巴塞罗那勇夺联赛冠军和冠军杯。皇马后悔不已,这个时候的埃托奥已经价值至少 3000 万欧元了,白白放跑一个宝贝。 同样的事情也经常在企业里发生。可能有很多年长一点的人很奇怪现在的职业人为什么换工作这么频繁。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既跟职业人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甚至可以说浮躁有关,很大程度上也跟企业的人才观管理观有关。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比如一个员工在公司呆了两年,年底要涨工资了,企业经常只涨几百元钱。而一过年如果有猎头来找这个员工,许以比现在的收入多两三千元的工资的话,很多员工就会另攀高枝。并不是说在乎多两三千元的工资,很多时候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在企业辛苦两年,结果只增加 500 元的工资,让员工觉得十分寒心。而被挖角后的公司,由于缺人,只好再去找猎头,用高薪到别的公司去挖人,恶性循环就是这么造成的:因为舍不得给自己的员工机会而导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假若公司对这种已经工作一定年头的员工在薪水、职位、精神上的鼓励更及时更大胆一些,优秀人才也不会流失,也不用花钱找猎头再花更大的代价去请水平相差不大的人了。同时,由于在公司工作的老员工对公司的业务、文化各方面都比较熟悉,而新人来无论能力多么强总要有几个月的熟悉和学习时间,这样带来的隐性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还经常发生的一个事情是,员工在公司经常得不到认可和升迁,反而是其它公司抛来了橄榄枝,员工跳槽的话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而员工跳槽后企业又不得已又要请猎头去招新人。假说公司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表现和证明自己,让员工看到希望,这种现象虽然不会杜绝但无疑会大大减小。 从员工角度讲,其实大部分还是愿意安安心心的呆在一个公司一步一步往上升,但是当你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也就只有选择离开了。 而学术界何尝不是如此,经常是一边感叹没有杰出人才,一边是一些人才得不到机会,不得其用。如同皇马一样,我们是否过分的只把眼光聚焦在齐达内这样的巨星身上,而忽视了埃托奥这样的本土优秀球员呢?当然,引进优秀的外国科学家可以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但是在我们国家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要大量引进优秀学者既不经济又不现实。而反而是国内一些有潜质的,未成名的新秀,稍微给他们一些关注和资源,其中的很多人就能脱颖而出。很多人即使现在没有在国际上学习过或露过面,只要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学习和见识,相信有很多人也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这里有一个给多少机会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只要有一次机会就能够把握住;而优秀的人才能够把握住 2-3 次机会;给 3 次机会都没有把握住的,那就不要再给机会了。而现在的问题恐怕是,很多人才连一次机会都没有得到,根本就无法证明自己。我们不能指望经常有陈景润、袁隆平那种不怎么靠外界的条件,自己就能横空出世的英雄出现,这种天才放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整个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个领域都涌现一大批人才,决不是靠一两个诺贝尔奖就能解决的,那最多是打一针兴奋剂而已。而提高整个学界的水平的方法一是引进优秀的科学家帮助本土科学家提高;另一个方法,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扶持本土的有潜质的科学家,尽管这其中可能有的人最终不能成材,但是只要有 40% 的人成材了,我认为我们的投资就是值得的。而如果我们长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他们,限制他们,在伤透了心的情况下他们只有自谋出路,一旦出国就不回来了;即使回国,也差不多是在功成名就后,国内也要花很大代价才能请回来,这样做几乎是得不偿失的。 回过头来谈足球,皇家马德里是会员制俱乐部,俱乐部的主席靠会员选举产生,主席的压力很大而且有很多短视行为,因为万一俱乐部成绩不理想,会员就要联合起来换届选举,因此,主席很难把眼光放得长远。而作为学术界来讲,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学术界的领导多半是委任的,基本上没有来自学者方面的压力,绝大部分都能在任期捞够足够的资本平级调动或者升迁。我们说不可能丝毫不考虑现实压力,这也是不客观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在没有那么大压力的情况下,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无疑是必要的。 并且,做学术应该是所有职业中最追求卓越的。尽管我并不反对在压力下随波逐流,但是一个卓越的人无疑是那种能够顶得住巨大压力,坚决地按照自己的意图推行并最终取得好结果的人。那种顺应时势明哲保身在任期内做得不愠不火的管理者,虽然不用谴责但也不值得赞赏。 说了这么多,总结的是,尽管客观上中国现阶段有不少不合格的科研人员、博士生和硕士,但肯定还是有数量不小的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人才不得其用。当年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说明对人才的使用,在不背离制度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拘一格。当年刘邦对韩信的使用、刘彻对卫青、霍去病的使用可说都是不拘一格,沈从文要是按照严格的标准的话,恐怕也要潦倒一生。要不然人们也不会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我们在感叹没有杰出人才的时候,是否同时也在大量的浪费人才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
个人分类: 入世|4819 次阅读|12 个评论
静夜狂思-32-制度与思想
考槃在涧 2008-8-26 12:06
寄望制度带来公平在现阶段中国是最大的空想。因为客观来说,有的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带来不公平的。 我走遍千山万水,希望找到一个公平的组织或制度。我从来都没有找到过。我发现真正的公平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某种意义上,实力就是对自己的公平,而可悲的是,对自己的公平往往是建立在对他人不公的基础上。 社会中人不该寄望制度为自己带来公平,这样的结果是制度下面寄生了大量不劳而获的人,而制定制度的人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社会中人应该寄望实力为自己带来公平,只有这样每个人才可能享有真正的公平。 当制度是用来保障生活的时候,我们需要近乎绝对的公平,因为在生存面前每个人的需求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当制度是用来选拔人才的时候,我们只能用近似的公平,因为任意两个人才都会有很大不同。把人才选拔和管理绝对制度化,最终的结果是人才的单一化、模式化和机械化;而在极端制度化的人才市场里,管理模式无限接近大锅饭。 制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制度是人制定的,由人传达,更要由人来执行和管理。而人既生活在制度之中,又生活在文化之中;我们往往认为人的行为由制度决定,事实是人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怎么制定制度,制定什么样的制度首先由观念决定。 我不知道文化和制度哪一个更重要,我知道的是,孤立的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问题的。 当思想没有准备好时,制度改了也是白改。因为管理制度的人总能找到借口绕过制度。 为什么要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因为反贪官是动几个人的利益,反皇帝是动一群人的利益。后者难度和代价太大。我们要动制度何尝不艰难,因为动制度意味着一大群人的利益要被改变。所以现阶段妄图不进行思想准备就直接动制度的,不但冒进,而且天真。 指望用权力去改变权力,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指望自己左脚踩右脚登上月球一样。而中国历来干的就是这个事情,用一种权力制度去取代另一种权力制度,最终的结果都是换汤不换药,大家不过是左脚被踩痛了,换右脚踩踩,最终都还在地球上呆着,还不如两脚着地来得脚踏实地。 以前我们依赖于皇帝和英雄,现在我们依赖于制度和秩序,说到底我们都是在依赖他人和外力。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自己 99% 的问题,制度连 1% 的忙都帮不了你。古语云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这个天在今天看就是制度。而我们的自信心居然需要靠刘翔来获得,正好说明我们是多么的自卑和被动。 几十年前我们夸大了精神的力量,现在我们则夸大了制度的力量,其实都是对制度和思想的理解不准确。我们往往把思想和空谈思想混为一谈,真正的思想不但是那么说的,还会是那么去做。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干的其实是录音机的事情,洗脑的结果往往是把人变成录音机。而真正的思想是把人启发成歌手,让他去唱自己的歌。而现实是我们一边否定思想,认为思想是空谈,一边把人洗脑。
个人分类: 哲思|3108 次阅读|6 个评论
“伪道德”与“伪制度”——读唐凌峰先生博文有感
可真 2008-8-1 12:37
在科学网读博文,常有非常或意外的收获,有时是读君一段文,胜读十年书,有时是读君一句,胜读千文。 读唐凌峰先生《 重视探索不可忽视社会责任 与杨玲兄商榷 》一文,我就有类似这样的感受。其文中关于重视探索不可忽视社会责任的观点,在理论上我是赞成的,因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激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作用。至于杨玲先生走极端的观点,从实践方面来看,我认为也更是有益的,因为这个观点蕴含着为学术而学术的爱智精神,提倡这种爱智精神,对于纠正当今中国学界过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无疑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但是,我读唐先生此文的收获,主要是在其中的一句话上: 道德只能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只能依赖制度 。这话是我以前读书未曾读到过的,自己虽然有这样的思想却从未能如此精辟地自我概括出来。这句话涉及到了制度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相互差异的特性,它说明了,制度是用以规范社会中一切人的行为的公共规则,道德则是社会人由以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其社会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的自制意识。 如果说制度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制的话,那末,道德则是每个人都应当据以自律的私制 。 公制与私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这种关系在孔子学说中,即具体表现为礼(社会制度)和仁(个人道德)的关系。孔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是说,礼(社会制度)是仁(个人道德)的客观依据,仁(个人道德)是礼(社会制度)的内化形式,故没有礼(社会制度),就无所谓仁(个人道德)。又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这是说,仁(个人道德)是礼(社会制度)的精神基础,礼(社会制度)是仁(个人道德)的外化形式,故没有仁(个人道德),便无所谓礼(社会制度)。 孔子对于礼仁的上述看法,表明他对制度与道德的关系具有辩证的思想,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他的这种辩证思想仍然是合理的。但是,以礼仁为基本范畴的孔子伦理学说,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来应该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制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和协调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的。但是,当着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来进行思想统治时,他们却不是把孔子伦理学说当作关于社会伦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加以理解和看待,而是执着于作为其具体历史内容的礼与仁,把礼与仁以及在孔子学说中从属于它们的义、智、信等统合起来,作为实现其思想统治的所谓名教的基本内容,以此来教化天下,以实现其所谓德治的王道理想。这样,以仁义等等作为其内容的伦理道德,就成为了封建统治者为了实现其思想统治而要求被统治者必须予以严格遵守的体现统治者意志的政治规范,如此伦理道德丧失了其本性,由原本是每个人都应当据以自律的私制,变成了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制这种情况套用唐先生所说道德只能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只能依赖制度的话,就是 道德不能要求自己 或 要求别人只能依赖道德 。 这样,有着几千年名教和德治传统的中国,道德向来只是统治者要求别人的统治工具,由此就养成了国人不求道德自律,只求道德律人的恶习。这样的道德其实不再是道德,而是伪道德。以伪道德来进行德治,被治成功的大概就是所谓伪君子。有些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伪君子,例如魏晋时期的嵇康就决不愿意接受名教而让自己做伪君子,所以他要 越名教而任自然 。当今如嵇康一类者也大有人在,他们也是要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我们只要看看大学里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情形,就知道我们的大学生中有多少人是希望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但是,希望归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是难以做到任自然,而不能不迁就于名教,而无可奈何地做伪君子,要不然,真的做起嵇康之流的人物来,恐怕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但是,现实社会中伪君子太普遍了,社会制度就必然要落空。按照孔子的伦理学说,一定的制度的执行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道德的,人而不仁,如礼何啊!然而,由于中国的伪道德传统,相应地,其传统的制度便也不免成了伪制度就是制度被制订出来后,因缺乏应有的道德支撑而难以落到实处。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难道不是也很严重么?中国的规章制度多得很,可其中有哪些真正是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的呢?我党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实际上有几个党员做到了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可实际上有几个公民享有了并正常地行使了这种自由权利了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多得去了,不胜枚举!这是个历史文化背景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文化土壤问题。 所以,必须改造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改造这种文化,从何着手?应该从促使政教分离入手,政治上抛弃几千年的名教传统,实行国家的法治,同时采取还德于民的措施,使国家的名教、德治转化为家庭和社区的身教、德治。为此,应该使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结社自由落到实处,以利于民间伦理团体的组建,让这些民间伦理团体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其社会活动,从而为家庭和社区的身教、德治的健康而顺利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相信,只要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合法的民间伦理团体并真正健康地发挥其社会的伦理功能,自然会形成被古人称之为清议的民间道德舆论,依靠这种民间舆论的力量来制约和约束人们的日常伦理行为,如此久之,人们才能具有自制自律的道德。以这样的作为社会伦理人的真道德来取代传统的作为政治人的伪道德,社会制度才能获得足以支撑其存在并得以贯彻执行的精神基础,从而传统的缺乏精神基础的伪制度才会被真道德所支撑着从而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真制度所取代。
个人分类: 伦理学|44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实名制[原创]
刘玉平 2007-12-27 21:22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你若失去了财产 ---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创立21年来,作为国家层面上用以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一贯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资助了数以万计的项目,大批人才籍此脱颖而出,在广大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国内学术风气不尽人意的环境下,一向在广大科研人员心目中崇高而圣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难免身受其害。 本人有感于朱大明高工的 科技期刊应尝试评议专家署名 ( 而发的短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尝试实名评议制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026 ),自2007年12月21日在科学网博客上登出以来,仅短短一周,就引起广泛的关注。相继有 孟津 先生 的 基金评议最好不要实名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094 ) 、 周可真 先生 的 涉及名利的评审皆宜推行实名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279 )和 黑暗与阳光:评审的匿名与实名(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355 )、 茹永新先生的基金课题评审资格和评审意见的有效性(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318 ) 、 李飞 先生的有多少经费是经过同行评审的 ?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341 ) 和 基金的评审应当被监督(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340 ) 等多篇博文推出,而相关的评论数以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起了一场热烈的辩论。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7/11/23/15/44/00.htm ) 通过这些文章和相关的评论可以看出, 实行基金评议实名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无论是刑法、还是民法,均要求当事人公开其真实的身份;基金条例,也制定了基金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作为基金申请-评议过程中的直接当事人,实行申请人和评议专家双方实名制,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因此, 匿名评议制不具有法律基础。 就更不用议论在当前学术风气不尽人意的大环境下,匿名制有悖于伦理道德的方方面面了。 既然存在问题,就必须改进和完善。基金评议实名制具体细则的制定,必须充分征求和吸收项目申请人、评议专家和基金委管理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特别是申请人和评议专家所代表的广大科研人员的意见,切忌一言堂和暗箱操作。 脱离了广大的科研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就缺失了存在的基础、成长的土壤和发展的源泉。 基金评议实名制,应包括 申请人、评议专家和基金委管理专家等三方的 真实姓名等相关信息公开、杜绝空泛的评议意见,以及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 等基本内容。使项目申请人、评议专家和基金委管理专家等三方,在基金申请-评议过程中建立起相对平等的关系。对申请-评议过程中违法乱纪、有悖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行为和各种科学不端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个人分类: 科技与知识|7935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