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麻醉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湖南民警亲述交换人质的惊魂5小时:为什么不使用麻醉弹
杨学祥 2018-9-11 11:10
湖南民警亲述交换人质的惊魂 5 小时:为什么不使用麻醉弹 杨学祥 今年 8 月 30 日,湖南省娄底市某社区一居民楼内,发生持刀劫持人质案,民警黄其焕挺身而出,置换人质。经过 5 个多小时的生死周旋,黄其焕与战友里应外合成功擒获歹徒,但是他身上却留下了 26 处刀伤。 闷香是指燃烧起来使人闻了昏迷的一种麻醉药香。对于负隅顽抗绑架勒索、挟持受害人的罪犯,可采用闷香弹攻击,使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同时昏迷,失去反抗能力,达到保护受害人的目的。由于麻醉不是致命伤害,这种不致命武器对人无害,而且非常有效。 闷香弹:不过是烟雾弹的改装,将烟雾弹药换成闷香药或麻醉剂即可,比较科学的命名是麻醉弹,也可以采用喷枪喷药。 麻醉弹也属于武器弹药,不能非法携带和使用。请有关部门主持试验和使用。 相关案例 身负26刀、被油泼 湖南民警亲述交换人质的惊魂5小时 2018-09-1107:15 央视新闻 今年8月30日,湖南省娄底市某社区一居民楼内,发生持刀劫持人质案,民警黄其焕挺身而出,置换人质。经过5个多小时的生死周旋,黄其焕与战友里应外合成功擒获歹徒,但是他身上却留下了26处刀伤。   男子持刀挟持家人 民警用自己换下人质   2018年8月30日凌晨,零时刚过,正在派出所值班的黄其焕接到报警,辖区居民楼内有人持刀行凶砍人。警情紧急,黄其焕迅速带领另外两名同事赶到了这栋居民楼下。   事后据了解,报案的是犯罪嫌疑人的父亲。听到父亲的叫喊,犯罪嫌疑人的哥哥首先向楼上冲去,却被犯罪嫌疑人用刀逼住了。他一边大喊,一边拿刀乱挥乱砍,把哥哥逼到了墙角。   黄其焕赶到后,劝说犯罪嫌疑人把刀放下,有事情可以谈。犯罪嫌疑人愣了一会儿,让他一个人来,可以放其他人走。   黄其焕没有犹豫,也没有时间向上级汇报。他马上让另外两名同事后退,把身上的装备和手里的棍子放在一边,然后慢慢地走到了犯罪嫌疑人旁边。   记者:在当时那个状态下,对方拿着刀,情绪不可控的状态下,你放弃了所有的器械和装备,只身和他谈,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黄其焕:第一,必须不能让他伤害另外那个男的。再一个听到他父亲讲,旁边亮灯的房间里有两个小孩,他如果一直拿着刀在那里来回找,最终可能发现小孩,危险还是没有排除。 他按嫌犯要求捆住自己 留的“小心眼”却被发现   置换成为人质后,犯罪嫌疑人将手中的菜刀对准了黄其焕,他让黄其焕打开房门,要跟黄其焕进房间谈。   此时,是8月30日凌晨零时二十分左右,屋内没有开灯,漆黑一片。犯罪嫌疑人持刀挟持着黄其焕,慢慢往房间里移动。   黄其焕:他右手拿刀架在我脖子上,然后左手在房间里面的桌子上、茶几上,到处乱摸东西。他摸了一阵之后,摸到一个烧热水的底座电源线,大概五六十公分那么长,左手把电源线扯下来,踢给我,让我自己把自己捆上。 记者:你自己怎么来绑自己?   黄其焕:我当时自己特意留了一个心眼,为了便于以后脱离开他的控制,我只把这个线象征性地在我两个手上面缠了两圈。   记者:对方能看不出来吗?   黄其焕:他看是看不出来,他马上自己拿手摸,摸了两下就摸出来了,马上说你忽悠我,糊弄我,拿刀子压下来了,那个时候明显感觉到疼。   嫌犯在屋内放水 在他身上倒油   犯罪嫌疑人的穷凶极恶远远超出了黄其焕的预判,他不仅把刀一直架在黄其焕的脖子上,还用电线捆住了黄其焕的双手手腕,黄其焕稍微有些动作,菜刀就会在其脖子上留下伤痕。   尽管如此,黄其焕还是不断尝试说服犯罪嫌疑人,但每次他刚说两三句,嫌疑人就不允许他说话了。   在用刀抵着黄其焕的脖子坐了一会儿后,犯罪嫌疑人又开始在周围摸索,并打开了一个水龙头往房间里放水,很快,屋里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   黄其焕:放完水后,他就叫我两只手放在肚子上,仰面朝天躺地上,他就坐在我头顶前,拿着刀。这个时候(刀)没有抵在我喉咙上面,而是对着我的脸跟脖子,大概是20公分的距离。   危险还在升级,在地上躺了一会儿之后,犯罪嫌疑人又把黄其焕拖到了阳台。   黄其焕:他没拿刀的那只手一直都是乱摸东西,后来摸到了一桶食用油,可能是五公斤装的塑料桶。他把盖子打开,然后就把这桶油全部倒在我身上。   记者:你这时候会有其他不好的预感吗?   黄其焕:我就问他要干什么,他也没吭声,反手在厕所里面拿了两个毛巾出来,给自己擦了几次汗。擦完汗之后就把毛巾扔在地上,后面他拿起这个毛巾,放在拿菜刀这个手,用手指夹着,菜刀还是放在我脸部、脖子上,左手拿打火机去点,但毛巾沾了一些植物油,以及一些水,点了五六次都没点燃。   嫌犯放煤气阻止警方救援   此时,距离黄其焕成为人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娄底市公安局安排的特警以及民警已经进入这栋居民楼及其周边,寻找时机对黄其焕实施救援。   黄其焕:这个时候他就听到外面三楼走廊里有脚步声,或者说有说话的声音,他的情绪就变得特别暴躁。就不停地大喊大叫“你们不要冲进来!如果你们冲进来的话,我就要把这个警察杀了!”   连续对外喊了两三次后,由于还能听到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狂躁的犯罪嫌疑人举刀向黄其焕砍了下来。   黄其焕:过了几分钟后,他把旁边的一个液化气罐子往我身边一拖,开始打开阀门放气,大概每隔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他就要放一次气,每次放气的时间,大概是五秒钟到十秒钟这样子。   记者:为什么没有持续?   黄其焕:综合后面他是非常有经验的,这个人的心理素质非常好,他反侦查的能力非常强。他每次放完气之后,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他就讲“你们不要冲进来!你冲进来的话我就把煤气罐点着,要跟警察同归于尽。”他的目的可能是说,要阻止外面的人冲进来,以此威胁。   原定次日送儿子上大学 从未想过放弃   在外等待救援的娄底市公安局特巡警们心急如焚,但由于黄其焕被劫持的屋内一片漆黑,情况不明,救援无从下手。中途同事本想借送水名义寻找救援机会,但嫌疑人非常警觉,当即发飙拿刀砍了黄其焕的脖子。   8月30日凌晨4点半左右,距离黄其焕成为人质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和滴水未进,使黄其焕的精神有点恍惚。在完全被动的局面下,黄其焕把时间拖了将近五个小时。   今年黄其焕的儿子刚刚考上山西一所大学,黄其焕本来和妻子约好了,第二天一起送儿子去大学报到。   记者:那时候想过家人吗?   黄其焕:也想过, 8月31日我的年休假报告已经批下来了,我本来准备值完班后马上休年休假,跟我老婆一起送我儿子到山西大学读书。没想到出了这个事情,不晓得自己还有没有机会送我儿子读大学。当时心里还是有一点(顾虑)的,但是我不能说自己有绝望的想法,我一直在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要想出办法来制止他对我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终嫌犯被制服 黄其焕身负20多处刀伤   2018年凌晨将近五点钟,天已经蒙蒙亮,黄其焕抓紧时间进一步做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工作。最终,犯罪嫌疑人打开了防盗门,一手挟持着黄其焕,一手用刀抵着黄其焕的脖子往外走。   黄其焕:防盗门右边还有一个房间,门是打开的。我们娄底市公安局几名巡特警、防暴警察,都站在那个房间里面。我看到了,他也看见了,他马上就把我往回拽,又拖回那个房间。这个时候他又开始发飙了,拿起刀子不管不顾地对着我砍下来,我用两只手使劲抓他拿刀子的右手,因为当时叫我躺在地下,往我身上倒油时候,已经把我的鞋子脱了,让我打着赤脚。整个房间全是油跟水,我身上也全是油,我脚下一滑,滑倒在地上。有个同事拿着警用钢叉,(趁机)一下子就把他推倒在地上。在这个情况下我才得救,出来了。   带着额头、颈部、大腿上的二十余处刀伤,黄其焕被搀扶着从楼里走出,之后,他瘫坐在驶往医院的救护车内。处理完伤口后,已经是早上8点。   记者:对一个警察来讲,只是一个派出所普通民警,面对特别危险的情况时候真的会觉得有价值去做那么多吗?   黄其焕: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只有挺身而出把这个危害降到最小,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警察应该做的,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http://hunan.sina.com.cn/news/s/2018-09-11/detail-ihiycyfw7497049.shtml?cre=sinapcmod=gloc=11r=0doct=0rfunc=65tj=none
个人分类: 创新发明|4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麻醉剂?安慰剂?兴奋剂?清醒剂?
热度 3 flysky97 2015-3-8 02:38
《平凡的世界》 ——麻醉剂?安慰剂?兴奋剂?清醒剂? 文/齐云龙 《平凡的世界》书籍图片和电视剧海报 另类点评 书籍写成已经晚于现实10年,而如今电视拍摄完成又落后了20年,但是思想却可以穿越时空,而我们只能由过去更好地把握未来! 这本书,像是一本文学经典,又常被作为励志读物,还常常被作为历史参考书和政治读本…… 这本书,似乎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候来看有点煞风景, 但是你的心情若与春色的美好完全背道而驰那恰恰适合你——在我看来更多地是在述说平凡人的奋斗、悲惨的世界、悲剧的人生…… 这本书,对于女性角色而言 ——站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角度应该谨慎,似乎讴歌的是一种近乎 狂热的献身精 神 ——对于亲情、爱情还有事业!——这一点似乎应该重新审视! 这本书,是作者用生命的心血换来, 路遥一定是投入地去写的,把他自己作为书的人物去体会每一段人生的历程,而他也甚至为了这本书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路遥用他自己的生命阐释了他理解的平凡的世界的意义! 这本书,描述的故事如此真实 ,以至于虽然时代变迁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现在还依旧常常让无论是60后还是90后的读者都深陷其中,总以为自己便是书中的某个角色!书人人物就像是依旧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本书,引发思考和热议不断 ,从第一部诞生后的饱受争议,到获得茅盾文学奖,再到之后各种相关的报道、读后感的陆续发表……它被列为“影响千万青年的励志名作”,很多人把它列为影响其一生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在面临着评论界的冷落时,却长久而持续地受到读者的怀念和热爱…… 这本书影响是如此之广 ,西方媒体曾评价这是新中国唯一有资格挑战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曾有日本的学者不惜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中国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这本书20多年来一直作为青少年推荐阅读的书目之一;这本书由中央广播电台长篇联播,播完还专门进行了专题访谈……如今,由书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热播 …… 3月5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后,和代表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好几个频道都在播”,并透露“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 一、痛苦者的麻醉剂 路遥因为投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每每哭得悲恸欲绝,甚至需要家人的搀扶……当它受到这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的时候,这本书的完成便成为他最大的目标, 而这本书也对他的痛苦起着“麻醉剂”的作用!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很多人物命运的变化无常,而正像路遥本身所经历的悲剧式人生一样,书中主人公也大多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和坎坷,他们似乎都同命运抗争 着,却最终都不得不接受着命运的安排,逐渐变得更近于平,近于安……结局有过 成功,却不如意十之八九——而这也似乎正是大多数平凡人的生活现实! 这本书成为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让我们相信宿命的麻醉剂 ——如果不是,那有多少人因为这本书而看淡了人生的风雨波澜,变得对人生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偶尔一点小小的幸运降临,就足以让他们欣喜不已,心满意足…… 读者能否投入很多时候取决于是否有相似的背景,是否能理解那个背景下人物的性格!人生,对于某些人来讲,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一帆风顺,因为有他们的父母、亲人用金钱或者权力为他们铺铸了特殊的通道,安排好了许多……他们有着与生俱来有优势……他们似乎不太容易理解,更多普通人为什么那么多烦恼?为什么那么多艰辛?而现实中痛苦的人们何尝不是在寻找着自己的安慰? 这本书又成为了多少人的麻醉剂,当他们看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和痛苦,也慢慢能忍受了自己现实生活的痛苦? 二、怨恨者的安慰剂? “命运总是公平的”——显然这句话不能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不会得到一些思考者的认同…… 我们现行的教育大多缺乏挫折教育— —而这本书恰恰能作一点点的补充!对于青少年来说,当我们满怀激情去迎接人生的时候,总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成功,迎接我们的一定会是光明的未来……而当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却看到现实并非如此!——而《平凡的世界》让我们早一点看清了这种现实! 社会的发展毕竟是难以平衡的,尤其是当你付出了努力和奋斗却并没有收获理想中的成功时,不满、愤恨、抱怨的情绪会不知不觉中从心底里萌生出来……和麻醉剂的作用相似, 当你看过了波澜壮阔的风景,看过了别人的一生的起起伏伏,视野更加开阔的时候,或许那些怨恨也就淡了……这让你更有能力去面对更大的挫折与不公…… 三、追求者的兴奋剂? 初遇这本书,正逢高考,虽然时间紧迫却是见之而欲罢不能,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 各个人物的命运激励我努力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去面对高考……那时候,《平凡的世界》是我的兴奋剂,激励着我努力去改变平凡的命运!这本书为艰苦的生活增添了一层希望的亮色和奋斗的力量,也激励了无数人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不息,它像是初读者——尤其是在逆境和艰辛中奋斗者的兴奋剂,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努力向上、自强不息…… 四、思考者的清醒剂? 读过一遍后,已经不愿意再读第二遍,因为读到太多地方都会痛彻心扉…… 如今,路遥去世二十多年了, 城乡间的差别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中华大地上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各阶层的差别似乎有增无减? 又或者更多的差距已经转移到了别处! 《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田晓霞,这些个感动激励过无数青年的人物形象。现在仍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思考和感悟着,路遥用短暂生命写就的鸿篇巨制 是以揭示真实无常甚至说是残酷的“人生”从而带给人们警醒! 路遥的主人公最后都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他们无一例外地被放逐到了这个平凡的世界,只剩下人生中那不屈的精神和温暖的感动穿过时光,鼓舞着需要奋斗的青年们。但与其说这是励志,倒不如说是真实。路遥看到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青年出路的艰难。他不回避现实的阻力,也不夸大精神毅力的作用,更不许诺虚无缥缈的成功。他唯一能做的,是用满腔热忱讴歌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不放弃努力,愿为一点点的理想坚持的“失败者”。(摘自 《平凡的世界》读路遥:说励志不如说真实 ) 无数平凡的个人的命运汇集成了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只有认真思考人生命运背后的因果,才能真正清醒!才能真正地认清世界的方向,才可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如果我们想要每一个人的命运变得不是那么变幻无常,不是那么坎坷不断,如果我们不希望看到别人太多痛苦的人生而不忍直视, 也许,后世的人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如何让人生更平坦一些…… 五、答案? 我们,选择麻醉的快乐,还是清醒的痛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当我们处于不同的境遇,有着不同的心情和情绪的时候,需要的是不同的精神食粮 也许,作为社会的统治者和有责任感的前行者,把这本书作为麻醉剂和安慰剂不如作为清醒剂和兴奋剂更为现实! 不因为看到太多的痛苦而日渐麻木; 不因为难以抗争而选择随波逐流……
个人分类: 人文|41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麻醉剂的发明故事
liuli66 2013-4-4 09:57
按:LIULI经历过拔牙,深感痛苦,又深感麻醉剂之伟大。有次医生说,这颗牙齿很松动,就不打麻药了;LIULI同意了,结果那牙医一下手,就疼得LIULI嗷嗷叫,于是牙医赶紧住手,打了麻药再拔。至今心有余悸。还经历过一次亲友动手术,打麻醉要签“生死协议”,后来平安无事。 想起本人在一本小书中简略地写过麻醉剂的发明故事。录于此,以纪念麻醉剂这一伟大的医学发明。 —————————————————— 在 19 世纪中期,化学合成出来的药物屈指可数,其中主要是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如笑气氧化亚氮,乙醚和氯仿。 1800 年,英国著名电学家戴维曾吸入氧化亚氮,大笑不止,他称之为笑气,并指出它可用于外科手术中,以镇压疼痛。笑气发现后,一些名人和诗人争相吸嗅,到处可以见到 以笑为乐 的情景。那时还出现了一幅漫画,意思是笑气可以使唠唠叨叨的老婆安静下来,甚至笑逐颜开。 1844 年,一位美国医生征询自愿者试验笑气的功效,结果一人兴奋得从台上跳下,腿上划了一个大伤口,没有感觉。接着,他表演用笑气 无痛拔牙 。由于剂量不够,一试验者疼得呼天抢地,人们大骂这位医生是江湖骗子。后来这位医生的助手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 1846 年他在大庭广众下表演,获得成功。 一年后,爱丁堡大学教授,外科医生辛普森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发明了麻醉剂氯仿,它比乙醚的麻醉性更强。后来人们还用氯仿来无痛分娩。 1853 年英国女王用氯仿顺利地生下一个小王子。从此,麻醉分娩就传开了。 麻醉剂是医学上的伟大发明,它使外科手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个人分类: 杂感|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爱情的政治社会学批判(三)
techne 2012-3-17 01:22
对爱情的政治社会学批判(三) (草稿,请勿引用) 王 键 四、四个要素   尽管在人类的诸经典叙事中,爱情被罩上了十足的光环,但在笔者看来,在光芒背后,却隐藏着颇为阴暗的爱情的四大要素:性冲动·麻醉剂·统治术·再生产。   性冲动,这是爱情的前提,是某种进化的产物。麻醉剂,则是弥漫于人类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看过《一九八四》、《我们》以及《美妙新世界》的读者,一定对这种麻醉作用印象深刻。此外还有统治的技术,正是通过这种本能和麻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组控制方式,一个被称为人和社会的集合出现了。最后,爱情促成了人的再生产,让人们带着愉悦和快感来进行生殖活动,而自以为不同于动物或奴隶,自身有别于饲养场中的动物命运。   看着这么多人被爱情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真是不忍一语道破天机。其实人在肉体上更像是一种独立性的动物,尽管每个人不可避免地要活在历史、共同记忆以及内化社会的约束中,但无论如何,若真的被扔到深山老林里,或遇到生死劫难,恐怕关键时刻只有靠自己迸发威力。总之,"be individual",是一句永恒的至理名言。----只要人类独立个体的生理形态没有改变,或者全世界没有被某种极度黑暗的极权暴政所彻底吞没,那么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恐怕就是种永恒价值。而所谓爱情这个东西,起源基本上是和sex冲动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中很多对爱情的柏拉图描述,根本就是一种麻醉剂,这就像统治阶级为了让被统治者更加驯服地接受奴隶生活,恩赐住所,恩赐美酒佳肴恩赐美女……它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潜在含义无非是:老老实实,安心做奴隶(人).   然而,哪里有什么爱情?说穿了都是幻觉,所有这一切光环,都是被众多要素所编织和构建出来的。于是,这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是善于反思的人,越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越爱不起来了。因为这爱情里面有太多谎言,有太多虚假承诺,有太多见不得桌面的阴暗私语。然而,倘若人类真的无法摆脱这种洞穴命运,那么若不这么阴暗,这同学中的洞穴,窃窃私语的二人小世界,可究竟怎么维持呢?   爱情,即使真的可能存在这种看似平常洒满阳光的东西,也不是能被每个人分享的。它注定是一种奢侈品,只能为极少数幸运者所获得。而且,一般来说,真正的爱情凤毛麟角,几乎没有。只有那些能够情愿不走向成熟,甘居于二人洞穴的男女,才会在眼波流转之间,轻易间自以为找到了幸福。而这正是尼采笔下的典型“末人”形象——如同两只发情叫春的猫,在卿卿我我摩擦身体的瞬间,自以为找到了爱情和不变的依靠。 五、建构的产物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甚至性别本身,就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男/女的两性区分,并非真正是自然的产物。爱情这个东西,也是被建构出来的神话。只不过很多人浑然不觉而已,坠入爱河时不能自拔,忽略了事情的背景和前因后果,自以为自己找到的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其实根本不是,任何一个爱情范例,哪怕看起来多么完美,都是可能被彻底解构。而关键在于,你到底想不想解构它,愿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爱情幻觉完全是被建构出来的幻觉这件事情?由于绝大多数人不会去面对这个事情,而满足于爱抚、性高潮、身体器官腺体分泌物所造成的感觉,那么就自然就要坠入悠悠爱河了。   关于社会性别和生物性别,这里面的差别在哪里呢?基本上,雌/雄的区分,完全是个自然产物,是纯生物学概念。可以通过染色体鉴别来确定。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染色体形状不甚明显的那种,但自然界中为数极少。而男/女的性别区分,则完全是社会塑造的产物,它和雌/雄没关系。比如在美国一些州,同性恋婚姻已经开始合法化。在这种男女匹配关系中,是和经典的雌雄匹配模式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同样可以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并签订契约,来通过适当方式抚养下一代。那么,在这种婚姻关系中,由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所构成的男/女关系,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男/女两性区分的彻底颠覆和解构。无论一个人,它在生物学意义上,其染色体形状是怎样的,它的社会角色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完全是后天自我选择和社会塑造的结果。   若略显夸张地说:一个男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想做男人而成为男人。而一个女人,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想做女人而成为女人。总之,男女的身份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后天的结果。你喜欢穿大头鞋还是高跟鞋,你喜欢粉色三角内裤还是平脚裤,你喜欢化妆还是不喜欢,这些根本都和先天因素没多大关系,是后天产物。   再看看现实中,所谓爱情,所谓婚姻,根本都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苟合的。各得所需而已,在眼前蒙上一块遮羞布,再贴上爱情的标签。所谓“爱情”神话就是这样被一群自欺欺人者给制造出来的,如果经济和sex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方式加以解决,那么所谓爱情这种经典叙事,基本上可以成为一种人类幼年的历史陈迹了,如同动物记忆。   作为一种麻醉剂的爱情,用一种既定不变的方式锁定人们的角色扮演和生活域,用某种一成不变的方式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满足于某种指定品牌的麻醉剂,特定的自我认知,甘愿用一种既定不变的套路和再生产方式,如同饲养场里被圈定了的动物。就这样,在性高潮、爱抚和相互关心的幻觉中,安于饲养场中的封闭生活,在幸福中不知不觉死去。   然而,在爱情叙事的背后,却隐藏着赤裸裸的权力和暴力。它依托于两性(男权中心)毋庸置疑的正当性,假定了如同病毒一般可以无限繁殖的对人的存在的某种最低级理解,它还延续了一种奴役的逻辑,认为除此之外绝无正当,丝毫不存在某种解放的道路。   的确,正如某些批评者所说:对于终有一死的人而言,作神的冲动是可怕的,它可能会带来一场灾难。然而,正如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曾批评过的,资产阶级的兴起“撕去了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在一个几乎一切皆可买卖的时代,做奴隶(人)也同样是危险的,它会让我们日趋冷漠不再关心并最终忘记自己是谁,沦为动物。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约瑟院士论“科学麻醉剂”
热度 1 antiscience 2011-2-26 07:34
如果不告诉你作者,恐怕许多人想不到,下面的话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史家、院士说的。老李反科学吗?反得好。 Bulletin Board “还有另一种麻醉剂,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麻醉剂’。看不到人生的悲剧性的一面,不认识神圣观念在世界上的作用,不知道人类保持正义而进行斗争,那就是我所说的受了科学麻醉剂的毒害;在今天,其危害性就要比前原子时代更加严重得多了。那些科学家们把宗教以至哲学一概都斥为无稽之谈,一心只想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数学物理学家或实验生物学家的才能,还要引导别人走同样的道路;而对于政治问题闭口不谈,也不想想他们所生存的那个社会是怎样利用他们的创造发明的。这样的科学家确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成为‘麻醉剂’,成为暗杀犯,成为一切无辜人民的毁灭者;其危害之烈,远远超过了犹太的希律王。所以,我们要千万注意,不要过份强调宗教是‘人民的麻醉剂’这种说法;今天‘科学的麻醉剂’也正在造成同样严重的危害。” ----李约瑟. 四海之内: 东方和西方的对话 .劳陇译. 北京: 三联书店,1987, 170-171
2700 次阅读|1 个评论
春晚金鱼是由磁铁指引的吗?
热度 2 lujiangxiao 2011-2-16 10:49
   刚才看了北京台对傅炎东父子的采访,傅否定鱼体内有磁铁的传闻,但他的证据却很没说服力。后来老傅一句话说漏嘴了:他说春晚因为这个节目没有备播录相,差点被毙掉。因为不是百分之百保险,排练时水箱爆过一次。底下都是电路,如果在春晚台上漏了损失就太大了。照此说法,对鱼的训练说基本不可能了,因为这魔术要靠电路支持。 我个人不太相信是电场指引的。从录像上看更像是磁场指引。傅在采访中放了一个鱼还健在的录像,否定鱼吃了磁铁只能活几天的传闻。我想最可能是用一根细针沿身体长轴插入组织,或用两节细铁线分别埋入头,和尾。这样可以用下面的磁场指导转向甚至做摆尾游动的动作。用细针插入组织的做法只要注意抗感染,鱼还是可以活很久的。表演的时候 鱼可能用了MS-222之类的麻醉剂,这样就没有力气与指引的磁铁对抗了。当然用柔软的塑料做成假鱼也是可能的。假鱼的所谓随意游动也可以用磁铁来实现。    我想傅炎东如果想继续坚持说此魔术是用魔法训鱼,并对鱼没有伤害的说法,可以在几个月后用同样的鱼再现场表演一次,证明鱼还活着。我认为,魔法训鱼在训练上花费是高成本的,不会只让鱼活几天或几个月的。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法,我用缝衣针扎在一小根泡沫塑料圆柱上做了实验,“鱼” 大约3厘米长。用废计算机硬盘里面的磁铁(场强约 0.7 T,磁极间距5厘 米),就可以在5厘米左右的距离自由地控制“鱼” 的前进后退和转向等动作。傅在访谈中说用磁铁不可能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说装了磁铁的鱼会吸在一起。但只要注意 磁铁的极性,我的两“鱼”之间会轻微相斥,可以很好地列队而不会吸引到一起。   
4216 次阅读|2 个评论
RSD-2010系列毒品/爆炸物快速检测仪
Alisa 2010-5-22 10:03
RSD-2010 系列毒品 / 爆炸物快速检测仪是基于离子迁移谱 技术,可用于痕量 毒品 / 易制毒化学品、爆炸物、环境激素(增塑剂)、麻醉剂等检测。 产品特点: l 镍电离源稳定; VUV 软电离技术,可减少放射性污染; l 可同时检测正、负离子,降低误报率; l 防污染进样,自动清洗系统;可再生气体净化系统; l 自动识别待测目标化合物; l 开放式数据库,可随时添加新待测物; l 兼有网络及 USB 接口 ,可数据共享; l 系统自检、自校准、声光自动报警功能; l 友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 l 便携式、可固定使用或车载使用。 可检测种类: 可检测的毒品种类: 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冰毒、 K 粉(氯胺酮)、安非他明等; 可检测的易制毒化学品种类: 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麻黄碱、丙酮、苯、甲苯、胡椒醛、苯乙酸、黄樟脑、异黄樟脑、二甲基亚砜等; 可检测爆炸物种类: TNT 、 RDX 、 TETRYL 、 PETN 、 HMX 、泰安、 R852 、塑 -4 等; 其他种类: 增塑剂、麻醉剂、三聚氰胺、六氟化硫等。 主要应用领域: RSD-2010 系列毒品 / 爆炸物快速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反恐、缉毒、公安侦察、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海关等重要场所)安检、国防、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有效提高打击恐怖活动力度,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个人分类: 相关工作内容自荐|4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