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立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七夕秋前一场雨 2019年8月7日
等离子体科学 2019-8-8 16:25
七夕秋前一场雨 2019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博客记事 暴雨 阵雨 今日七夕,明日立秋。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指立秋前后);七夕又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泪飞顿作倾盆雨是少不了的。从哈尔滨出发时,暴雨如注,延误1小时。到晚上听说已经把靠近河边(马家沟)、连接一校区和科学园的唯一通路淹了,行人车辆都不能通行。北京则是雨后初晴,晚上到廊坊,明月当空、与长庚星遥遥相望,牛郎织女已经“ 哭过 ”回原位了。 明天立秋,雨后的晚上已经有凉爽的秋意。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帝都蓝天
热度 1 张海霞 2018-8-18 22:39
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周末,帝都天气晴好,蓝天白云秋高气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立秋第一场雨,刚刚好!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7-8-7 23:08
立秋了! 时间会在你忙碌的时候,悄然溜走 ~~~ :) 其实,言外之意,容颜在老去… 心呢?依然青春。 又到了秋天了,春天还远吗? 今天是立秋,临睡了还是忍不住写几句。 我哥说今年的运气是:“ 丁酉年,四之气,中运厥阴风木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寒雨降,病暴仆,振憟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 其实,我没有全部理解。估计我哥会说我“学艺不精”,该“挨打”了 ~~ :) 所以,我不就不敢班门弄斧,瞎解释了,不过,对于懂的朋友,还是可以参考一下。 昨天还闷热难耐,今天真的是 180 度转弯,相当的惬意凉爽,甚至还有些冷! 下午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开始狂风大作,大雨点打在车窗上,下雨了! 这是第一场秋雨! 其实, 很多事情, 踏着时间的节拍, 早不得, 晚不了, 刚刚好! 晚安 ~~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237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秋天!好个秋……
热度 2 ninglz 2017-8-7 10:29
秋天 2017年8月7日,今日立秋。 问苍天: 什么季节最忙? 秋天,多事之秋; 什么季节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什么季节最简单? 秋天, 一叶知秋; 什么季节最长? 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什么季节最爽? 秋天,秋高气爽; 什么季节最险? 秋天,秋后算账; 什么季节最暧昧? 秋天,暗送秋波! 哈哈,今天立秋了, 借老友“日知录”祝大家立秋快乐!莫忘,还有秋老虎! 秋之歌 秋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緣牽一路有你陪著走 晨曦襯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品茶論酒賞石敘舊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秋 忙工作的由上而下讀; 已退休的由下向上念, 感受不同啊!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805 次阅读|4 个评论
立秋叹
热度 1 flysky97 2016-8-7 21:32
立秋叹 齐云龙 梦中犹在江南雨, 一枕新凉入晓风; 万里云天收夏色, 半枝残叶寄秋声 。 一边是奥运的火炬升腾的火热场景, 一边是立秋的细雨和地上的点点残叶…… 看纷纷扰扰,是非成败,转瞬即逝, 时光匆匆流走, 如果没有夏天的累积, 又怎会有秋天的果实? 其实,还是之前积累的某些东西印在脑海里,影响着我们; 现在忽然想起那句: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想来,要表达的,无非此一句而已…… ( 想想,科学网上在每个夏天都至少一场的争论也已经很久了,科学巨匠们似乎对奥运会都不怎么感冒了,还是好好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好好积累自己的实力,积累自己的成果更实在些吧……)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人文|3048 次阅读|4 个评论
此秋并不等同彼秋
热度 7 fdc1947 2015-8-12 07:25
此秋并不等同彼秋 立秋已过,微信上一下子转出来许多关于秋的短文,唐朝人、宋朝人诵咏秋天的诗歌“隆重上市”了,什么抓秋膘之类的“秋季养生”时文也纷纷出笼,好像秋天已经到了似的。立秋那天,全国的许多地方也正好刮风下雨,被热昏了头的人们感到了一丝凉意,于是就欢呼起来:“立秋”真的有道理啊。那些关于秋天的微信于是传得更加欢快。 但是,老天爷似乎并不肯照顾大家,除了受台风影响的那些时候、那些地方之外,华北华南仍然暑热难熬,人们稍微一动便是一身大汗。离开真正的秋高气爽、唐诗宋词中间那些惹得人们愁心四起的秋凉景色还相当遥远。 有人会问,所谓立秋,不是已经进入秋天里吗?天气还这样热,这个节气为什么叫做立秋? 这里, 我们先要弄清楚,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所对应的是天文而不是气候、气温 。 我们的地球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如果没有灯光的干扰,晚上我们仰望星空,繁星点点,这些星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我们的肉眼并不能分清楚它们离开我们的距离,好像都挂在很远很远的的一个球面上,所以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假想有一个以我们为中心,半径为无穷大的球壳,把它称为天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把这个公转的平面无限延伸,将与天球相交,交线是一个大圆,人们称这个大圆为黄道。这个说法与古人的关于黄道的叙述是等价的。古人说,太阳和天球一起,围绕着我们的大地旋转,不过,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每天会移动一点,差不多不到一度,一年下来正好一圈( 为什么我们现在把一个圆分成360度?我猜想最早应当来源于此 )。这个圆古人就叫做黄道。 我们把黄道分成十二等分,这就是黄道十二宫。如今的年轻人所津津乐道的什么星相就是这个东西。再把这十二等分一分为二,也就是把黄道二十四等分,这二十四个等分点便是二十四节气。 把一个圆十二等分也罢,二十四等分也好,总要有一个起点。地球绕太阳转,地球自己还在自转,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赤道垂直,与黄道平面就有大约 66°34′ 的角度。这样,我们每天中午看到的太阳的高度就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天中午我们在太阳下阴影的长度是不同的。阴影最短的那天,中国古人称之为夏至,阴影最长的那天称为冬至, 至就是极至——到头了 。这是两个最明显、最容易被古人发现的两个标志点,实际上也最早被古人所确定。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晚上最短,冬至那天白天最短夜里最长。而白天和夜里同样长短的那两天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这里的分就是平分 。我们把春分作为二十四等分的起点,称为黄经0度,夏至为90度,秋分就是180度,冬至就是270度。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则分别为325、45、135和215度。由此可见, 二至、二分都是天文意义上的字眼。 中国的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视为四季的开端。这是在天文意义上说的。这样的四季分法与实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别。虽然在冬至那天,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最少,夏至那天,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最多。但是,在讨论气温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地球上的大气层对于太阳能量的储藏作用。实际上,夏至前后并不是气温最高的,冬至前后并不是气温最低的,立秋以后也并不是马上就秋凉了。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往往是夏至以后的二十来天即小暑到大暑的那些天,气温最低的往往是小寒到大寒的那些天,也相差大约二十来天。也就是说, 用四个“立”来作为四季开始的标记与实际气温的变化往往相差二十来天的样子。在天文意义上的四季与气象意义上的四季并不重合,此秋并不等同彼秋 。 如今许多人仍然认为立秋了,应当凉快一些了,还是太性急一点儿。 古人又想把一年十二个月分给四季。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有一篇《月令》就是这样做的,它把一年十二个月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和季冬。 《月令》分别记述了每个月的天气、物候以及人们应当做到事情。应当认为,它所说的四季 主要 是指气象上的四季。 如果一年是360天,一月是30天,也就是说,如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正好是360个自转,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正好是30天,那就非常完美了。但是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实际上的一年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差一点,实际上的一月只有二十九天半多一点,都凑不成整。 我们中国的古人想出来了置闰月的办法。它完整地保留了月,凑出来在统计意义上准确的年。也就是说,每一年都不是365天,但是,若干年平均起来,每年仍然是365.24天。这个历法,对于古代农业社会是一个很好的历法,所以,如今称之谓农历也并没有大错。 但是,这二十四个节气,就很难再很好地嵌入到上述《礼记·月令》的十二个月中间去了。比如,《月令》说“ 孟秋之月……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而实际上立秋很有可能并不在这“孟秋之月”即农历七月。我看了一下,从1931年到203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里,立秋在农历七月的年数只有47年,还不到一半,其余53年都在七月以前。这样产生的问题就是在立秋之时,第一个秋月即孟秋之月还没有到。今年就是这种情况,今年的立秋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还在季夏之月。而过去老百姓那里,农历六月是最热的月份,这才有“ 六月不借扇 ”的谚语和儿歌。 当然,我们的祖先又是聪明的,就像作律诗一样,上一句出了律,成了“拗句”,下一句便能够“救”,再救回来。冬至既不是最冷,则想出来“数九歌”。大家知道了数九,便知道真正冷的时候是“三九四九不出手”。夏至既不是最热,便想出来个“伏天”,立秋既不马上就秋凉,就有“秋后一伏”。如今正是中伏末伏之交,天气的暑热也就在情理之中。 西洋人做事情干脆,它们放弃了“月”的实质,只保留了它的名称,把一年硬分成十二个月,这就是所谓阳历。这样,二十四个节气在他们的年的框架内基本上固定了。我们如今在小学就学习的二十四节气歌的下半部分,说的就是这回事情:“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在这个框架下,一年四季,一季三月,秋天被分配在九、十、十一月这三个月,这种分配基本上符合我国所在的北半球温带的天气变化规律。 按照这种分法,秋季离我们现在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微信上传看那些关于秋天文字的朋友们略微性急了一点。 很遗憾,这种比较科学的分法如今好像只在西方传过来的幼儿和少儿读物上能够看得见。大家长大成人以后,好像都忘记了从小学到的这么一回事情。在我们的媒体上,不管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自媒体之上,要么就是与实际天气不大符合的“立秋标志着秋天到了”的说法,要么就是老百姓搞不清楚也无法直接测量的“连续几天平均气温在X度到Y度之间”的专业气象术语。对于西洋人传来的这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季节变换,倒没有什么人去在意、去叙说,可能因为它太简单、太直白了。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58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立秋 (其一 其二)
hucs 2015-8-8 21:15
立秋 胡春松 其一 昨夜西风早立秋, 凉来暑去热情无? 贴膘润肺增食欲, 白露寒蝉处暑呼。 其二 滋阴润燥勤, 补水少食辛, 蔬果鱼虾近, 穿金又戴银。 注: 作于南昌大学, 2015 年 8 月 8 日夜。 春韵作品,其一七绝,其二五绝。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 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 蝉鸣。 ”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和 JAMA 诗稿九篇》(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JTD 2014 IF: 1.783 Cardiovascular, 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秋•版纳
热度 4 ecoliugy 2013-8-10 19:31
暴涨的罗梭江。 恍然之间,时光到了立秋时节。 2013 年是雨水十分丰富的一年,尤其八月份是西双版纳版纳雨水最丰富的时节。整个流域雨水不断,致使罗梭江江水暴涨,淹没沿江两岸的菜田、橡胶林和建筑,许多巨大的倒木顺江水而来,蔚为壮观。平日里看似闲置的河道,瞬间变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江河的规律,自然脾气,人类在其面前似乎不堪一击。 水淹傣楼 。 在古代,祖先与自然关系密切,从自然中获取生活必须品,也敬重自然。现代人生活上与自然“割裂”,从水龙头里取水,从超市里获取物资,从淘宝上购买一切,造成虚空的人与自然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错误地过度强调“亲近自然”。各种海景房、胡乱占用自然“闲置”资源,干扰自然,最终肯定要被自然教训的。利用各种喙头占用河道、滩涂,恢复本不该种树的生态系统,最终都将被大自然证明我们是有多么的愚蠢。 八月初盛开的 蒜香藤。 虽然时令到了立秋时节,但似乎对版纳影响不大,版纳的八月是花的海洋。各种艳丽的鲜花不胜枚举,黑色的马兜铃、粉红的紫蝉、紫色的蒜香藤、木鳖子、雨久花、龙船花都开得正盛,多彩的版纳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秋意。 雨水打落的蔓茎野牡丹花瓣。 对于昆虫及一些幼小的生物来说,七八月的雨水既带来生命,又带来危机。雨滴从空中落下,可能直接将许多生物直接打死,或者造成伤亡。传统的生态学研究,常常将眼光局限在降雨量之上,而对生物物理过程缺乏关注和研究。生物对雨滴的适应其实是个十分有趣的事件,比如 蚊子如何避雨 ,以及幼苗如何抵抗雨滴的击打等等都是极有意思的话题。我在自家菜园中种了白菜、黄瓜和芫荽,小苗萌发后全部被降雨打死,冲刷掉,而版纳植物园中引进的草本植物蔓茎野牡丹也十分害怕降雨,一遇上猛烈一点的降雨,花瓣就会被打落,很明显不能适应降雨过猛的自然环境。 夜晚灯下,一只南方油葫芦在啃噬烟头。南方油葫芦是南方比较常见的蛐蛐,叫声婉转动听。古人对蛐蛐的习性极为了解,是秋的象征和使者。立秋后,蟋蟀就要进屋了。 鸣叫的中华螽斯。四季变化,时令变更,万物繁荣凋零,这多是古人对白天所见自然万物的总结。夜间其实也有其规律,只是人们知之甚少。 八月的版纳夜晚,在人类周围的环境中,直翅目的虫子是最多的,如蛐蛐、蝼蛄或 螽斯。它们的鸣叫声有的沉闷,有的婉转动听,有的撕心裂肺,若细细寻找识别,也别有一番滋味。 香消玉碎的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 的季节似乎已经过去了,偶然间同事在其家里发现了这只已经成熟的雌性螳螂,虽然已没有粉嫩艳丽的身躯,但能在八月在此见到此君,着实令人兴奋。这次用手机拍了一段 小视频 ,作为记录。 令人迷惑不解的 睡莲。 这种睡莲形态对称,花色十分妖艳,无论是对虫子还是对人来说,都是极其吸引眼球的。但有趣的是,小睡莲往往不利用其花结果繁殖,而是从叶子中间发出小苗,选择无性繁殖的方式传宗接代。既然开出这么美丽的花,为什么却不利用它呢? 这是很多热带植物颇令人迷惑不解的繁殖方式之谜。 蜘蛛和三个卵袋。雨季的蜘蛛与旱季大不相同,雨季结圆网的蜘蛛不多,雨水会破坏蛛网,降低蜘蛛捕食能力。而一些蜘蛛的蛛网具有疏水性,且会利用落叶来躲避天敌和降雨,可在雨季生长繁殖。图中右下方是银斑蛛,这种蜘蛛事实上是个小偷,这网并不是它织的,三个卵袋(红色“果实”)中应该只有一个是它的。 银斑蛛 在另外一种蛛网上活动,一度以为它是纯粹的小偷。今年年初, Current Biology 发表一篇文章,发现银斑蛛不仅仅是小偷,它背面的银白色能够吸引蛾子,蛾子是蛛网“主人”(单色雲斑蛛)的食物。虽然“小偷”和“主人”都是掠食者,但二者通过体色形成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 窗台上的漆叶芋。漆叶芋的叶脉是红色的,叶子之上有白色斑点,据说是用来迷惑蝴蝶,以装病的姿态来取得蝴蝶的同情,尽量让蝴蝶少产卵于叶子之上,避免毛虫啃噬。芋头类是我比较喜欢的植物,种植于花盆中,格外优美。植物是特别好的东西,只需稍微扔点肥料给它,它就会拼命生长,给你一个旺盛的生命。 林下枯木上的菌类。八月的版纳雨水实在是太丰沛了,到处发霉长菌。无疑,也是吃菌子的好时节。基诺族、傣族和爱尼人会采摘大量野生菌子来市场上卖,鸡枞、奶浆菌、牛肝菌、扫把菌等等琳琅满目。回家洗净后,与辣椒、大蒜一起炒熟,真乃人间美味也。
6485 次阅读|6 个评论
立秋,牛背鹭回来了
热度 3 陈龙珠 2013-8-7 08:37
虽然上海郊外午后的最高气温也不下 40 度,这些小生灵还是如期来到了交大闵行校区东区野生草地上觅食了。一个秋季,上下班途中,早晚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令人轻松愉快不少。 ​或许是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它们对草地周边的行人警觉性很高,而大多呆在草地的中心地带,还难以拍摄近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7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初秋植物园
热度 2 huailu49 2012-8-11 07:50
初秋植物园
受台风“海葵”影响,天空阴沉沉的,光线不太好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5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立秋
热度 1 mqr 2012-8-7 10:59
立秋 天, 立秋了, 湛蓝湛蓝; 地, 立秋了, 灿烂灿烂; 人, 立秋了, 蔫也蔫蔫。
个人分类: 新诗|277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场秋雨一场凉
等离子体科学 2011-8-14 10:48
明天开学。 暑假这么快就过去了!北京虽然还是很热,昨晚一场雨,今晨竟觉得有些凉爽了。毕竟是立秋已过,北京炎热的夏天就要结束了:) 今年北京似乎没有夏季,而是“雨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希望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的“旱季”。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2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谚,民俗,民科-立秋有感
热度 2 cherrylu1960 2011-8-8 17:00
8月8号,星期八,农历七月初九。立秋了,而且是早立秋,民间素有“早立秋、晾嗖嗖,晚立秋,热死牛”的民谚。不管怎么说,让我们看到了告别炎热夏天的希望,美好的秋天离我们不远了。 中国的民间流传下许多的民谚,或者叫农谚,因为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种地当农民不易啊,要看天吃饭,劳作者连年耕作,也顺便记录下与农作相关的气候规律。编成农彦。多数是基于简单的数学统计,当然经不住科学的检验了。所以,早立秋其后的日子不一定是凉飕飕,晚立秋也不一定真的能热死耕作的牛。再说,用牛耕地的时代已经终结。近年气候变化太大,许多农谚对气候规律的描述就更没谱了。听听而已。信不信由你。 不信归不信,不准归不准,念着民谚,照样凑立秋民俗的热闹。立秋民间讲究“贴秋膘”,想像着马上要来的凉爽,有点想贴膘的冲动了。今天中午和同事去吃饭,特意要了红烧肉,好肥好肥,白花花的,好歹吃了一口,算是走了回形式。不知是不是许多人都想俺一样“苦夏”,要掉肉,故要要立秋时贴一下膘,此民俗该从此而来吧。看样子,民俗与养生,很多联系到一起呢。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大信界些,只是跟着起起哄,借机吃口久违了的大肥肉。 民谚,民俗源自民间流传,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大多自然找不到科学支撑,经验之谈。不必太较真。民科则有不同。民间的自发的所谓许多“科学研究”看起来不太靠谱,不免有个性化的一面,不乏偏执。如何看待这些“民科”,正确看待和应付他们提出的种种“科学论断”,实在也是件不好把握的事情。这在我们这些新闻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常遇到的难题。这个时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如何能让人们做好正确的判断,既不被偏激所累,又不埋没真正的民科天才,我不知道。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39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立秋夜寐须披棉
yangyongtian 2010-8-8 05:21
立秋夜寐须披棉 (三句半) 汗流浃背六天前 立秋夜寐须披棉 真正冰火天两重 可叹 --- 冬旱夏涝大西南 东北水患黑吉辽 固若金汤首都城 尚好 --- 人定胜天是牛皮 几多报应不知趣 追求天人永和谐 真理 --- 倡导科学发展观 挺立潮头世界前 建设和谐美社会 明天
个人分类: 诗词|2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秋纪事
fxf 2010-8-7 12:13
立秋了,最近有些事,需要在脑海里过滤,故写如此题目,准确的,应是纪立秋前的事。日子似流水,源源不断,各色事情一天一个样,没完没了。 前几天,我二大爷去世了,我奔丧而回,见到久违的一大帮长辈,见到还差六人的十七个兄弟姐妹。童年的欢快,已成零乱的记忆,其实也很正常,随着岁月的变迁,曾经执手相看泪眼的恋情,都可以被我们淡忘或省略,何况一些懵懂的玩耍。人都长大了,见了面,一句话可以概括,各怀心腹事,你胖成这样,哈哈哈。因为,我们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交流难免恓惶,多了忙绿和不安。 二大爷一生辛苦,七十八寿龄,在家族中算是高寿,但在他姊妹六个中,他走得最早,大大爷还健在。既然往事不堪回首,那就简单一些。二大爷老铁路工人,爱好喝酒和浓茶,少吸烟,娶妻两次,有子女四人,孙辈若干,早早退休,长子接班,在村务农至病倒在炕。别不多言,只记得门前一白纸联,三口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跪拜之后,看芸芸众生,忙碌如前。 在此间隙,又听得很多灵异之事,弄得人不知如何评说,那就学孔夫子吧,先弄人的事情吧。就个人体会而言,心安即神安,神安即一切安;心善即物善,物善即一切善。农村的变化好大,至少是我们那里是这样。电器的应用非常普及,包括烧火做饭,一开始我不得要领,以为是风潮所致,刚才才想明白,原因很简单,煤炭价格贵且质劣,不如直接用电,煤都大同的辖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推想之。 农村另一变化是,打麻将成风,而且筹码越来越大,上千元的赌资不足为怪,小女青年也是动辄几十元,让我惊叹。在我的理解中,赌的一大诱惑在于其游戏性,但更大的诱惑在于其的不劳(劳动)而获。世风如此,何解?另一变化是,经常听得谁家媳妇,扔下几岁的孩子,跟人跑了,男女关系混乱。亲情如此,母亲何在?何解?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除了慨叹,有何可为? 年龄愈大,讨厌的事愈多,也愈不成熟,因为许多人所谓的成熟,在我眼里,就是适应变态,直至变得变态。再扩大化一句,人生意义何在?我经常对劝我或别人生二胎的人说,你觉得做人很有意思吗?听着刻薄,其实难答。再延伸一句,国民素质如此,国民生活形态如此,知识分子责任何在?于是,对于那些自以为自已不是一般人的知识分子,更多了鄙夷,有文化的流氓可怕,有文化的超人更可怕。正如有人调侃的,你还不如做个破人。
个人分类: 关于生活|3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秋
mingyang 2010-5-22 22:57
《立秋》来到交大,对于这部被专家学者赞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的话剧,自然不能错过。 演出相当成功,题材选得非常好,既宣扬了山西传统文化,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引人深思。舞台布景、灯光都堪称精品,演员演技也算上乘。美中不足剧情有些生硬,太多的内容被塞进短短的2个小时,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反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我始终认为,中国不缺少好的摄影和演员,但缺少好的编剧。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勤奋! 敬业! 诚信! 守法!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严守祖训,誓死为丰德票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一对不幸儿女,瑶琴在绣楼上苦等昌仁6年,不料,昌仁留学之时,另有所爱。传统与革新、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相交织、相冲突,高潮迭起,动人心魄,意味深长。 话剧《立秋》问世以来好评如潮,5年来,走遍大江南北,红透海峡两岸,先后深入全国27个省区市、83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演出500场,以一年百场的密度,创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话剧史上的舞台奇迹。 《立秋》还走进了中南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关注。在屡创高票房收入记录的同时,该剧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几乎囊括所有国家级重大艺术奖项:2005年度-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等戏剧奖、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