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脊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下午本组成功完成一例腰椎大手术
GaoXurenKnee 2012-12-19 20:26
术程顺利 安返病房
个人分类: 脊柱运动创伤|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肖氏反射弧(2)脊柱裂婴儿危情
sz1961sy 2012-8-13 14:50
在说肖氏反射弧手术是什么之前,有必要先找一下外国刊物上的权威说法,了解脊柱裂婴儿疾病的危情。 《 脊柱裂婴儿的 5 年存活率和致残率 》 Althouse R, Wald N. Survival and handicap of infants with spina bifida. Arch Dis Child. 1980 Nov;55(11):845-50. 【摘要】 一项随访研究调查了从 1965 年到 1972 年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和伯克希尔西部的 213 名先天性显性脊椎裂 (包括 encephalocele and occipital meningocele )患儿。 有脊膜膨出的患儿, 5 年的存活率是 36% ( 107 个婴儿中仅有 39 人存活 5 年以上);仅有脊柱裂而无脊髓膜膨出的婴儿, 5 年的存活率是 60% ( 50 个婴儿中有 30 人存活 5 年以上);对那些脊髓和脊髓膜几乎都有膨出而不能列入上述两种分类的婴儿, 5 年的存活率只有 18% ( 56 个这样的婴儿仅有 10 人存活 5 年以上)。对那些存活下来的儿童通过 Lorber 标准评估了他们的伤残程度:存活下来的 49 名脊膜膨出的儿童(包括脊髓脊膜膨出)有 41 人( 84% )属于严重伤残, 4 人( 10% )属于中度伤残,只有 3 人( 6% )是没有伤残;存活下来的 30 名脊柱裂患儿中, 11 人( 37% )属于严重伤残, 10 人( 33 )属于中度伤残,剩下的 9 人( 30% )没有伤残。 当这种病变发生在头部时(脑膜膨出)更容易导致严重伤残( 75% , 8 名婴儿中有 6 人);仅有脊柱裂患儿的严重伤残率是 23% ( 22 名婴儿中只有 5 人)。脊膜膨出并存活至少 5 年的患儿,前 5 年平均住院至少 6 个月,并且接受平均至少 6 次大的外科手术。比较起来,仅有脊柱裂的患儿(存活至少 5 年),住院的时间少三分之一,平均大手术次数少于 3 次。在本研究期间对患儿采用现在普遍使用的选择性治疗方案。所有婴儿在出生前均进行产前检查。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评估产前筛检脊髓膜膨出型脊柱裂的意义。 《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足畸形、行走障碍、皮肤溃疡的原因》 脊柱裂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肌肉骨骼损伤,症状可表现为全身瘫痪,或局部麻木,或轻度功能障碍或无明显功能障碍【 15 】。脊柱裂发生的解剖学位置决定相应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功能障碍区域。虽然在童年时代, 隐性闭合不全可能不会被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增长,脊髓向其正常位置( L1-L2 )的上升过程中,原发性发育障碍或继发性肿瘤均可导致脊髓不能上升到 L2 位置,这种情况叫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可发生足畸形,步态障碍,脊柱侧弯,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脊膜膨出患者一出生基本均有脊髓栓系综合征。一生可能需要多次作栓系松解手术以缓解下肢症状—译者注】 足畸形者,因为骨畸变和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更易产生溃疡 骨畸形能改变处于足底的天然脂肪垫(脂肪垫的作用是把受力均匀地分布在较大区域)。这样,在步行中着地时和足跟抬升期会产生过量的局部压力,可能造成在骨突起部位的皮损或角质增生。 这些足部变化会使得足部溃疡的机会增加两个数量级 。剪切力,压力和摩擦力也都可能有导致骨突起异常区域皮肤破损、溃疡。 溃疡风险与风险因子成正比: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溃疡风险高 1.7 倍,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和足畸形者风险高 12 倍,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加足畸形患者加截肢患者风险高 36 倍 。 【 美国医学专业教科 英文原文 http://www.scribd.com/doc/48902221/Spina-bifida 】 这是二篇有关脊柱裂婴儿危情的专业文献,几乎是每个研究此病临床医生一定会接触到的经典报告。对了非专业人士而言,这里有太多的专业用词让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下面扼要归纳一下: 在过去一百多年来,有一种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它表现为出生时 脊柱裂开、或者而无脊髓膜膨出但是都出现脊髓和脊髓神经纽结成一团。这种 婴儿出生后没有正常人的大小便感觉,大多数也站不起来,长大后也只能靠导尿、别人协助从肚门勾粪便解决大小便问题。 由于大小便感觉缺失,泌尿系统功能失常,多数会因尿毒症、粪便中毒而死亡,而神经营养不良也造成足部的坏死。 这个病在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中,仅比先天性心脏病(但他们绝大多数能康复)少,在全球都是一个排在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头号不可逆转疾病: 在印度高达:千分之八( 1000 个婴儿中有8个 ) 在中国北方:千分之三点五( 1000 个婴儿中有3.5个 ) 在中国南方:千分之一( 1000 个婴儿中有1个 ) 在中国台湾地区己有3.5万病人(2000万人口) 全中国至少有150万病人! 在美国是约千分之一(28.6万病人,约为 1000 个婴儿中有1个 )每年新增一万到一万五新病人。 这个病的病因及救治办法下面再一一展开讨论。 本文只引用一个病者家属、2011年4月主动找本人聊天时,亲口给本人讲的一句令自己久久不能忘记的话作为结尾:“家中出了一个这样孩子,是全家族抬不起头。是肖氏手术让我们家属抬起头来的!” 沈阳 2012年8月13日 写于北京办公室
个人分类: 说说肖氏反射弧|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届深港脊柱外科论坛顺利闭幕
Songlin824 2012-5-23 23:05
第一届深港脊柱外科论坛顺利闭幕
第一次挑起这样的重担,组织这样的一次中小型会议,我觉得很有意义。第一:锻炼了自己,为以后举办其它类似的会议奠定了基础,对于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都比较了解。第二:成功地架起了深港脊柱外科甚至是骨科领域友谊的桥梁,此次是第一届,明年就是第二届,对于以后两座城市学术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为以后双方基础或临床研究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力争达成共赢的局面。这一次,陆教授和吕教授都在周末时间来深圳,和深圳的脊柱外科医生一起交流并进行病例讨论。效果甚佳,双方都很满意。期待明年第二届深港脊柱外科论坛的到来! 香港大学矫形与创伤学系主任 SICOT候任主席 陆瓞骥 教授 的精彩演讲 香港大学矫形与创伤学系研究室主任 吕维加教授 在仔细聆听 会议主题
3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脊柱畸形患者的福音
热度 2 liuziqiang7606 2011-11-13 21:08
脊柱畸形患者的福音
最近我科在主任的带领下,请了梁益健博士开展了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刚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对病人来说是多么的好,因我刚到骨科不久,只想学习自己喜欢的创伤。但昨晚值班和一个病人交谈后,才发现这手术治疗对病人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导致脊柱畸形,COBB角在70度至180度不等,理论上大于140度为手术禁忌。这些病人在身体、心理上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全国各处求医,结果钱花了,病却没有治疗好,用这病人的话说“平时家里都不要镜子,就怕看见自己的样子,在绝望的时候偶然看到四川卫视播放的节目,看到梁博士治疗的病人,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是上天来拯救我了。所以从云南到四川来。”听到此话,我感到了做医生是多么的神圣,发自心里对梁益健博士的敬佩,做医生,就要做这样的!真后悔没有将刚来我院的几个病人的资料留下,如今再想照他们的畸形照片,只有看病人以前自己的照片了(如果他们留了照片)。现在,这病人的影响资料将好好保存,希望对更多患者有好处。附:术前大体照、检查片,以后再将手术后的照片附上。 大体照 三维ct中的部分 三维ct 大体照 手术中 手术中 手术中
个人分类: 从医笔记|6108 次阅读|5 个评论
太极拳养生谈二
longfo 2010-5-23 16:10
中国古代先人明确的告诉我们,当人站立时双腿支撑体重,其中人体的中心位于小腹,也就是传统武术所谓的丹田,日本一学者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得人股骨头都有转位,他认为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原因。近代美国医学家发现,针刺的效果源于对于神经的刺激,同时也揭示出,由于骨骼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压迫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先人认为,在其位方谋其政,现代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器官和组织产生了一定的移位,这同样也是脏器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而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现代人最直观的要属颈椎疾病和腰椎疾病,依此类推五脏六腑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抗炎,这就是著名的抗炎反射。现代人工作压力增大,交感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应的就降低了,这样人体对于炎症的反应就降低了。 股骨头转位导致两腿长度不同,影响骨盆,发生倾斜和扭转,接着引起脊柱弯曲,接着就是肩关节也发生变化,破坏了人体的本身平衡,从而导致疾病。太极拳以股骨头的旋转为力点,有效的改善了股骨头的转位,通过放松周围肌肉和运动股骨头,使得股骨头本身的运动的到了改善,不仅可以改善股骨头本身的转位,改正了脊柱的病理弯曲,而且还让骨骼的可运动空间加大了,减少了因为不正确工作姿势造成疾病的续发。就颈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病来讲,太极拳有自身独特的保健效果。同时,太极拳运动也让腕、肘、肩、脊柱、股骨头、骨盆、膝、踝各大关节的运动变得协调起来,这样就更好的遏制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脊柱是神经通行的通道,由于脊柱本身的病理变化,引起了神经的病理反应,从而引发了各种疾病,太极拳可以改善脊柱的病理状态,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进一步练习可以增强脊柱本身的弹性,这在太极拳内就是身体五弓内的以脊柱为主轴的弓状态良好,更好的应对工作带给身体的压力,俗话讲,要不累,按摩背,太极拳很好的打通了人体的脊柱通道,这样工作起来肯定游刃有余,不会劳累。同时应激的神经也得到了放松,身体处于一种舒缓状态,疾病自然不会找上你。 太极拳的运动舒缓柔和,可以很好的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关系。这样机体对于炎症的反应会更加积极,很多慢性感染疾病就会远离大家。同时,大肠就是人体的湿地,产生了很多气体,其中包括氢气,硫化氢等,现在已经证明这些气体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太极拳主张气沉丹田,就是促进了肠道的运动,促进了有益气体的产生,可以很好的治疗一些疾病。 太极拳主张放松慢练,这样就把周围一些小血管都打开了,促进了身体的微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促进了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这样就降低了组织的氧化应激,提高了机体氧化应激能力,这是英国科学家已经证实的事实。
个人分类: 武术|2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