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风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并非“实质等同”
热度 41 lionbin 2014-7-1 21:59
在开始这篇博文前,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个名词—— 实质等同原则 。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支持转基因食品上市者,一直宣称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是实质等同的。 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实质等同”原则其实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有位朋友推荐我阅读了2014年6月15日发表在 Food Chemistry 中的一篇文章: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soybeans on the market: Glyphosate accumulates in Roundup Ready GM soybeans(市场上大豆成分的差异:草甘膦在抗农达大豆中的积累)。这里的抗农达大豆就是具有耐草甘膦特性的转基因大豆。这篇文章对美国爱荷华州31个批次大豆中除草剂和杀虫剂的残留进行了测定,并描述了大豆的营养和元素组成。大豆样品被分成三个不同的类别:(1)耐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GM-soy);(2)采用传统化肥种植方式的非转基因大豆;(3)采用有机耕作方式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 文章得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结论: 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含高残留的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 (AMPA,草甘膦在植物体内最常见的代谢产物)(分别为3.3和5.7mg/kg),不同农业耕作方式生产的大豆其营养品质是不同的,有机大豆显示最健康的营养成分,有更多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更多的总蛋白质,而含较小的锌和纤维。有机大豆还含有更少的总饱和脂肪和总ω- 6脂肪酸。 本研究否定了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是“实质等同”(substantially equivalent)的 。而且,作者还充满信心地说:如果采用35个不同营养和元素变量来描述各大豆样品的话,我们完全能够毫无例外地区分出这三种不同类别的大豆,说明 那些准备上市(ready-to-market)的转基因大豆其成分特征与传统种植和有机种植的大豆“实质不等同”(substantial non-equivalence)。 论文很长,在这篇博文中无法全文翻译。但我抽提这篇论文的前言、讨论和结论部分,按照我的理解对文章进行了重新整理,组成了一篇博文。如果对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报道有兴趣,可直接阅读原文。 在全球范围内,耐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是转基因作物无疑是最多的。除草剂草甘膦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2008年生产62万吨。2011年世界大豆产量为2.5亿吨,其中主要生产国美国占33%、巴西占29%、阿根廷占19%、中国占5%、印度占4%。在2011–2012年,种植大豆约3千万公顷的美国,转基因抗农达大豆占93 - 94%。其他主要生产国,巴西和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分别占83%和100%。在全球范围内,抗农达大豆转基因大豆在2011年占总产量的75%。 第一代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专利,在整个生长季节都暴露在草甘膦农药中。 在1999年早期对研究中,研究人员当时对转基因大豆的成分分析并不是针对喷洒除草剂的植物进行的 。不知道这个错误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不久针对喷洒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进行再次测试,当时的结果宣称与非转基因大豆实质等同。可是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却没有测量除草剂的残留量。 按照实质等同的概念,既然宣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传统作物的营养和元素是相似的,有同样的营养成分,因此 与传统植物食品一样安全 。然而, 在鉴定这种安全性的成分研究中忽略(不测量)农药残留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存在化学残留,显然是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这些化学残留明显是植物组成的一部分,其次它们对最终的植物产品增加了毒性,要么自身添加,要么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一般来说,OECD所建议的主要食品和饲料的营养是需要对大豆新品种进行安全评估的,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集中于转基因作物本身的致敏性和毒性,或者可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转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很少关注除草剂残留及其代谢物可能积聚在最终的产品中,以及是否接触这些除草剂或其他与基因改造所导致的本身功能改变(改变了转基因植物的中间代谢过程)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和元素组成。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了草甘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其中转基因大豆为主。因此美国转基因大豆暴露在草甘膦下的农业实践,可用于测试喷洒草甘膦是否可导致化学残留物的累积,以及最后大豆产品的成分差异。这里进行残留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目前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并没有检测转基因作物中主要农药的残留。 与来自市场的真实样品相比,用于科学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往往控制在小实验区的范围内 。 在大多数研究中,省略了施用除草剂的环节,或者施用的剂量低于农民常用的剂量,因此这些测试材料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中的典型农业作业。有关草甘膦施用率与大豆营养成分之间关系的知识是很缺乏的。 一项研究发现草甘膦施用的转基因大豆与α-亚麻酸(ALA)和铁离子含量减少、油酸增加之间的联系。与具有相同基因的常规大豆品系相比,转基因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水平下降12 - 14%。也有人发现,转基因大豆可能比传统大豆有更高或更低的异黄酮含量。 植物内源EPSPS(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对某些必须的芳香族氨基酸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即苯丙氨酸、色氨酸及酪氨酸通过莽草酸途径的合成。除草剂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可以绑定到所有已知植物、杂草和作物中。这种绑定会导致EPSPS酶的失活而引起杂草死亡。市场上使用的转基因大豆,其耐除草剂性状是通过转基因插入,让植物表达农杆菌属菌株的类似物EPSPS,而草甘膦绑定到转基因大豆中的EPSPS是一种浓缩的非抑制构象。因此转基因植物表达出EPSPS酶产生耐受草甘膦的性状。农民可能为根除各种杂草而喷洒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并不会受到伤害。然而, 在大片大片的土地上大量使用草甘膦,可能导致杂草种群的变化并选择出抗草甘膦的杂草。反过来这触发了更多、更高剂量草甘膦的施用,进一步促进草甘膦抗性杂草的进化。这种螺旋式的竞赛对农民来说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但也可能通过植物组织积累草甘膦残留而影响消费者。抗草甘膦的进化是非常糟糕的,尤其对美国来说更是如此。缺乏多种杂草管理实践,仅仅依靠除草剂进行单作会导致整个系统的脆弱性产生。 文章对草甘膦施用的生态学效应和环境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1)草甘膦可以被整个植物吸收并移位,叶片和豆子中都发现了草甘膦。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没有根据草甘膦残留来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物。而孟山都公司则声称,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残留低于传统大豆(草甘膦残留为16–17 mg/kg,可能是收获前刚刚喷洒的缘故)。1999年,孟山都公司测定转基因大豆所记录的最大残留水平为5.6mg/kg,这代表了“极高的水平,远高于那些通常的水平”。而本研究中,10个转基因大豆样品中有7个样品超过了这种“极端水平”,说明目前正在向更高残留水平发展。 美国日益增加的草甘膦施用量和抗草甘膦大豆普遍种植,导致抗草甘膦的杂草被选择出来。 (2)重复多次喷洒农药和生长季晚期喷洒会导致农药残留的增加。有研究表明,在开花的时候喷洒农药比生长季早期喷洒会增加草甘膦5到10倍,AMPA增加10到25倍。而在生长季晚期喷洒农药似乎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了惯例。已经证明, 草甘膦可减少转基因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不管是在温室和田间试验,还是对第一和第二代抗草甘膦大豆植物都是如此。高草甘膦施用减少了alfa-亚麻酸但增加了油酸,也就是说产生了不健康的脂肪酸。草甘膦也可能改变微量营养物质的状态,特别是锰和锌,这取决于土壤类型。一般来说,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健康与否,对于植物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 草甘膦是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所赖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 ,如增加镰刀菌属。AMPA是温和的植物性毒素,会降低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草甘膦除草剂的其他成分对转基因大豆也被认为是有害的。 文章还强调,草甘膦相关的毒性和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他的研究声称, 草甘膦不会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发育与生殖,但其中的表面活性剂可能导致一些毒性效应。 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深入讨论,一些证据表明草甘膦本身是一个致畸原,而其中一些常用佐剂放大了这种效应。 最后,文章还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1)从市场中 增加采样和测试作物;(2)测试长期饲养中化学残留物的剂量反应效应;(3)在风险评估的监管系统中应包括农药残留测量和安全检测;(4)进一步研究除草剂和杀虫剂的间接生态效应,即对土壤种群的生态学相互作用,以及对营养吸收和植物成分的可能影响。 参考资料: T. Bohn et al. 2014.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soybeans on the market: Glyphosate accumulates in Roundup Ready GM soybeans. Food Chemistry, 153: 207–215. 原文下载: 1-s2.0-S0308814613019201-main.pdf 【注】为了杜绝无谓的口水和可能的人身攻击,博文设定为只允许实名博主发言。如有不便,请原谅。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8545 次阅读|124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报:不可忽视的转基因生物生态风险
蒋高明 2014-6-28 18:15
中国科学报:不可忽视的转基因生物生态风险 http://www.chinaseed114.com/news/13/news_64989.html 发布日期:2014-06-27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赵斌 浏览次数: 32   赵斌   6月12日的Nature周刊刊登了一篇社论文章《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副标题是:如果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转基因 作物的种植将无法阻止抗除草剂杂草的蔓延。这篇社论字里行间透露出,美国的管理机构开始实质性关注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了。   社论从杂草长芒苋引入话题。长芒苋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号叫“超级杂草”。该植物生长迅速,能长到两米多高,将其他农作物盖在底下难见阳光;坚实的木质茎和发达根系用普通农具难于铲除; 种子 数量多,任其发展一年内可侵占整个农田;植株易富集亚硝酸盐对畜牧业构成威胁;糟糕的是,长芒苋越来越耐草甘膦除草剂了。。。   普遍认为,这些抗性植物的传播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种植。2012年,美国2500万公顷的农田出现了抗草甘膦杂草的肆掠,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也都相继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一些化学 公司 认为,杂草产生对抗单一化学除草剂的性状相对容易,而产生同时对抗多种化学除草剂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他们希望利用转基因技术构造出能耐受多种除草剂的作物,这样就可以联合施用多种除草剂来对抗那些具有单一抗性的杂草了。这个想法其实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馊主意。这种处理可能会延迟抗性杂草的出现,但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农民已经发现一些植物是可耐受五个以上除草剂的。   美国环保署要求一些生产商监控抗性杂草的出现情况。在种植抗虫品种的转基因作物时,一般要求农民在附近同时种植非抗性植物作为害虫的避难所,以减少昆虫对作物抗性方面出现的选择压力。对待耐除草剂的作物,可采用类似的方式营造非抗性杂草的避难所,并要求农民每隔几年对作物或除草剂进行轮换。这表明,不管是监管机构还是农民都意识到低估杂草产生抗除草剂能力的后果。   相比之下,我国在转基因的研究中还有许多亟须改进的方面。比如,在近期发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2015年度课题申报指南”的研究目标中提到“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性评价的了解和认可,为重大专项产品产业化营造良好氛围环境”—这句话令人感觉到是以先入为主的认识作为目标。那么,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是否还能进行客观的研究而得出真实的结论呢?   同样是这份指南,在研究内容中提到“利用现有的科学数据和信息等”进行评估。其实,我们目前所搜集的信息存在许多空白,理应设计更多合理的短期和长期实验来进行弥补。甚至可以效仿美国,让公众来参与设计和监督一些实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在考核指标上,也不应简单采用所谓“估计风险与效益的比例”来评价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最重要特征是繁殖,其风险会复制、传递甚至放大,因此应该有更高明的办法,评价这种生命风险的时滞、累计和放大效应。   总体上,虽然中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认识和重视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了,但所推荐的评价手段值得商榷。否则,花了重金在数年或者数十年后却没有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作者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第13版 科普周刊)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环保署关注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热度 12 lionbin 2014-6-15 09:59
上周五阅读Nature当周的社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A growing problem)”,被副标题所吸引: 没有严谨的管理制度,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将无法阻止抗除草剂杂草的蔓延 。这其实并非什么新问题,但还是很想看看究竟说些啥。刚读完,又收到一封邮件,是有关“转基因重大专项2015年度课题申报指南”的,也顺便读了读其中的内容。读罢这两个文字,感觉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开始在实质性关注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代价问题了。 让我们先看看Nature社论是如何说的吧。社论是从介绍杂草长芒苋( Amaranthus palmeri )开始引入话题的,那咱们就对这个植物多说一些。长芒苋是一种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有毒植物。可千万别小看这种杂草,它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超级杂草”。长芒苋能长到两米多甚至更高,生长期可日增长超过6厘米,可把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全都盖在底下见不到阳光;具有坚实的木质茎和发达根系,用普通的农用工具是很难对付的;可产生60万颗种子,如果任其发展,在一年内可占领并覆盖住整个农田,可造成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减产11%至74%;长芒苋植株易富集亚硝酸盐,家畜采食后会引起中毒症状,对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 但上述问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目前它越来越耐草甘膦除草剂了。 2005年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棉花地里首先发现了具有这种抗性的杂草种群,而现在这种杂草弥漫了美国23个州,就像瘟疫一样折磨着当地的农民 ,而这种植物只是全球众多抗草甘膦杂草之一。美国环保署(EPA)正试图从长芒苋的教训中学习,并希望限制最后一轮杂草控制所造成的损害,这是值得称赞和支持的! 普遍认为, 这些抗性植物的传播起源于广泛采用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自这些转基因作物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几十年来农民一直在与抗除草剂的杂草进行斗争。对清除杂草来说,草甘膦被认为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除草剂,之前出现抗性杂草的案例也并不多。但是这种情况到2012年发生了变化, 美国2500万公顷的农田出现了抗草甘膦杂草的肆掠 。 其他拥抱耐草甘膦作物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在同一个地方年复一年使用同样的除草剂,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培育抗性杂草了。 一些化学公司想出了一些“妙招”(其实是馊主意):利用转基因技术构造出能耐受多种除草剂的作物。他们认为,产生能对抗一种化学除草剂的杂草相对容易,而产生能同时对抗多种化学除草剂的杂草,其可能性要小得多。据说在1990年代,讨论草甘膦抗性之时,有人提出可用其他的除草剂——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老牌化学物质胆碱盐 2,4-D,因为当时几乎没有观察到杂草抗性的迹象。但是这种认识是非常令人质疑的: 叠加众多耐受特性的处理可能会延迟抗性杂草的出现,但不会持续太久。杂草是非常狡猾的,农民们已经发现一些植物是可耐受五个以上除草剂的。 由于抗草甘膦的杂草已经在许多农田出现了,防止另外一些抗除草剂肆掠的机会当然也下降。 耐多种除草剂的作物可能是有用的,但是科学家担心, 种植这样的作物,农民会过分依赖除草剂而忽视了其他抵抗这种抗性威胁的方式 。比如对特定野外入侵种所采用的多种除草剂混合使用,轮作和适度耕作实践等杂草综合管理方式。农民为了赚钱,在种植生物燃料作物可获得补贴的时代,可能会勉强换种不同的作物。对农民来说,是否需要投资来进行杂草管理他们可能会犹豫不决。 目前,就是美国环保署该出手的时候了。他们在对除草剂混合使用的评估草案中,要求生产商美国陶氏益农公司(Dow AgroSciences) 监控抗性杂草的出现情况,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机构。 在必要的时候,美国环保署有权限制陶氏或除草剂的使用。 美国环保署向民众征求意见的草案评估将持续到6月底。它提供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但可以做得更多一些。当一个抗虫品种的转基因作物被投放种植,美国监管机构 要求农民在附近同时种植非抗性植物作为害虫的避难所,以减少昆虫发展对作物抗性方面出现的选择压力 。对待耐除草剂的作物,可采用类似的方式,要求农民每隔几年对作物或除草剂进行轮换。其实这并非一个新的限制,由于环境原因许多除草剂都对其使用频率有限制。这些措施表明,不管是监管机构还是农民其实都意识到了低估杂草产生抗除草剂能力的后果。那么言下之意,什么人没有意识到呢? 为了便以比较,将“转基因重大专项2015年度课题申报指南”相关的部分也放在这里,我也顺便做一些简单的点评: (二)转基因产品风险交流及评估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专项研发的重点产品,研究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机制与模式,通过风险评估预测其风险大小以及风险与效益的比例。结合评估结果,做到“有计划、有对象、有声势和可持续”以及客观公正地进行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交流活动, 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性评价的了解和认可,为重大专项产品产业化营造良好氛围环境 【评:看到最后一句话,怎么感觉目的有些不纯呢?让先入为主的认识作为目标,是否还能进行客观的研究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呢?】。 研究内容: 利用现有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系统评价已知的或潜在的与农业转基因生物有关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整个评估过程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风险评估预测在现实情况下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以及风险与效益之比。【评:利用现有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是不够的,应该设计更多更靠谱的实验(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甚至让公众来参与和监督类似的实验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别再是仅让专家说了算——美国环保署不是在让大众参与吗,我们也可以试试嘛!】 考核指标:对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2-3个专项重点产品开展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评估以及估计 风险与效益 的比例 ,提供6份以上评估报告。以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性(食用、环境)、当前国外应用情况、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对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为基础,并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和结论,开展政府部门、科技人员、社会团体、食品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参与、形式多样、可持续的风险交流活动,交流的信息要求客观、科学、公正、有说服力和有针对性。交流的形式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包括网络、电视等传统和新媒体)。【评:简单采用“风险与效益的比例”来评价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代价是不恰当的,应该有更高明的办法,评价这种生命风险的时滞、累计和放大效应】 总体上,我觉得中国相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和重视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代价问题了,但所推荐采用的评价手段值得商榷。否则,花了重金数年或者数十年后却没有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文仅允许实名用户评论,谢谢您的配合。】 该文整理后,被《中国 科学报》录用,发表在2014-06-27的13版微言栏目: 《自然》社论:不可忽视转基因生物生态风险 ; 《中国科学报》发文后,澎湃新闻通过邮件交流方式对我进行了采访,这是他们写的采访稿: 《自然》发社论谈转基因风险:要警惕“超级杂草”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0302 次阅读|51 个评论
南方周末:转基因对生态和人体有潜在风险
蒋高明 2014-4-19 17:54
本博按:南方周末发表的下面的文章,是我过去的一些观点,不过至今还是代表的观点。因为记者发表时没有经过我看,一些提法还可以商榷。我不是什么坚定的反转派,而是坚定的质疑派,是慎重派。转基因争议10年来,下面一些争议应当是有答案或者接近真相了。这就是,第一转基因增产吗?第二,转基因对生态环境安全吗?第三,转基因对人体健康真的没有风险吗?第四,转基因对于消费者做到保护知情权了吗?第五,转基因产品市场买账吗?以上五个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没有了第一的前提,就没有必要走到第二个问题。遗憾的是,现在方方面面的证据都暴露出来了,我们的可爱在转基因先生们依然“王顾左右而言他”。 蒋高明:转基因对人体和生态有潜在风险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862 作者: 综合 2014-04-18 14:52:10 来源: infzm.com 标签 转基因 反转派 蒋高明 蒋高明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由于发表多篇观点鲜明的博文对转基因技术提出种种质疑而成为中国反转基因活动中最知名的学者之一。2009年,蒋高明作客互动百科访谈室,就雀巢婴幼儿食品含转基因成分事件进行转基因食品相关问题解答,从而引发网友热议。 据 瞭望杂志 2010年的介绍,蒋高明称,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每年我国都要消费1.7亿吨大米,对其安全性问题绝对不能轻描淡写;其实,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本身就是该技术难以逾越也无法逾越的障碍,因为从理论上,转基因进入食物链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蒋高明认为,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带头将Bt基因转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所转移的基因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另外,针对转基因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功效,蒋高明表示其增产幅度可以忽略不计,例如,美国是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耕地也比中国多11亿亩,但其粮食无论从单产还是总产都不如中国,因此从这一点上便可证明转基因技术的增产效果是有限的。他认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二是地力下降,三是播种面积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转基因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对待转基因这项高科技技术,一定要高度警惕其负面影响,科学决策,增加透明度。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保部绿叶杂志: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蒋高明 2014-3-5 23:39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谈禁种转基因:岂能容忍滥埋“基因炸弹”
热度 5 蒋高明 2013-11-6 10:59
【微观察】面对张掖书记的理智做法,有人狂妄地叫嚣要撤职,指责张掖是在搞“独立王国”。哪些口口声声说转基因不是正在问题,是纯科学问题的挺转专家们,如何看待你们自己的政治表演呢?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谈禁种转基因:岂能容忍滥埋“基因炸弹”? 来源:人民网 | 作者:记者 | 点击:8805 | 时间:2013-11-05 15:45:34 http://news.chengdu.cn/content/2013-11/05/content_1307336.htm?node=16840   日前,张掖市出台《关于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明确禁种转基因作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大媒体的纷纷热议。(详见本网此前报道《 甘肃张掖发文禁种转基因作物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   记者:陈书记你好,自张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势必也会影响到张掖市的制种产业。对此,你是如何看的,它是否会影响到市委市政府《意见》的执行?   陈克恭:我们知道,当前农产品安全面临着重大挑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张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最佳区域。 金张掖的“金”色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上。因此,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市委市政府出台下发了《关于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提出要把绿色有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探索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提高农民收入相生相伴的增收体系。尽管会议强调“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前景非常广阔,但道路曲折、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重大意义,做好应对各种非议、顶住各方压力”和“以恶举办善事的思想准备,凡事从细微处着手,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化被动为主动,全力推进农产品安全大市建设。”但因《意见》中涉及到了转基因种子,现在看来困难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可能会影响到当前制种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愿借此机会作些说明,谈一点个人的认识,请各方谅解并能支持张掖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安全大市的举措。   (资料图)张掖市委书记介绍玉米种子产业园   一、关于对《意见》中“一严格、五禁止”的说明。《意见》中的“五严禁”之一是“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其关键词是:企业和个人、转基因种子、经营活动,其要义是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从事以转基因种子为营利性目的的经营活动。   二、关于对转基因的一般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衍生的转基因工程,无疑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之成果。事物一定都是偶对平衡而存的,科技成果也一样,不能简单就其一面说“好”与“坏”,失衡走到极端都是可怕的。罂粟花艳丽无比,一线间,便是人类憎恶的毒草;核能技术科技骄子,转瞬间,便是人类恐惧的凶器;枪支弹药震慑邪恶,乱用之,便是社会恐怖的祸端。故而,对待转基因也不应简单说“好”与“坏”,采取“挺”与“反”的极端态度和措施。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强调的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要战胜自我、克服惯性、防止极端,努力求之平衡。极端了,便失衡了。失衡了,原有的平衡态就被打破了,则需建立起新的平衡态,而这个过程是极其残忍和痛苦的。保持平衡、防止失衡的努力和智慧便是人类文明的渊源。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它们在几亿年间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在偶对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演进繁衍,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也创造了伟大的人类。你我都是细胞自然演化的产物,我们可以解读这个演化过程,甚至可以模拟这个过程,这种能力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正是基于这种“知”,我们常用小白鼠的机能反应来模拟人体的机能反应,但我们确实又“不知”为何我们需经十月怀胎而出生,可小白鼠却一月就下一窝仔。对此,我们尚“不知”。可能有人讲,那是源于基因序列的差异,这只能说明基因序列之差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是我们“知”的一面,但仍“不知”为什么人的基因序列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科学无非就是特定时空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认知的总和,从宇宙天体到量子世界,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解读,推进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也用人类的理智不断地平衡着进步的另一面,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正是这样被不断地推进着。今日之人类已步入了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为之骄傲自豪、欣喜若狂。但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的解读仍有视角上的死角,造成了困惑我们的“不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崇拜专家的缘由。知道尚有死角的存在、尚有“不知”的存在,是科学精神的本质。知道这种“不知”便是知。我想孔圣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可能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越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纷至沓来的时候,秉持这种精神,越显得弥足珍贵。要防止那种以“知”遮盖“不知”的冲动,防止走到极端,步入毁灭之境。人类文明真正的本质精神就是把握和防止走到极端的理智的总和。   转基因技术是作用于细胞核内的技术,它是作用于生命本源处的技术,从这个角度讲,转基因种子就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工业产品”,它是一种从根本上有别于天然物种的新物种,在生物系统的偶对平衡中,它远比克隆技术复制细胞要深刻的多,它的偶对平衡态是什么,又处于生态系统的哪个层面呢?我想,目前尚无人可知。 人类必须要明白这种“不知为知、不知而为”的后果。 让我们再背诵一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古训,也再次重温一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论述。   三、 跳出“挺”与“反”的纷争怪圈,为我所用。 转基因技术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弥足珍贵,必须予以珍惜,与之偶对而存的“不知”,恐是灾难,必须予以防范。而平衡好这个偶对,使之为我所用,办法极其简单,我们极其熟悉,可谓轻车熟路。我们有种罂粟花,但我们严禁鸦片;我们和平利用核能,但我们严禁核武器扩散;我们大力发展军工技术,但我们严禁枪支弹药私藏。如果现阶段武器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转基因技术何尝不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武器呢? 转基因技术是“国之利器,不可私用”。防范任何企业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私用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岂能容忍滥埋一些为我所“不知”的“基因炸弹”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因此,对待转基因技术,我们要跳出“挺”与“反”的纷争怪圈,从理论研究、研发试验到实际应用,建立起纪律严明的国家意志团队,牢牢把握主动权,为我所用。目前,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从基因库到基因种子、从种植区域到种植规范、从基因成品到废料处理一整套的系统管理体制和完备的机制之前,张掖作为国家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必须以底线思维、采取兜底措施、义无反顾地坚持“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张掖人民一定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衷心地恳请广大农民朋友和制种企业不要为眼前的“小利”所困,要为长远“大计”而谋,理解支持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姜玉勇 整理)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355 次阅读|7 个评论
搜狐绿色:转基因对健康有潜在风险对生态有害
热度 2 蒋高明 2013-9-4 16:23
转基因对人类有潜在风险对生态有害 正文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 http://green.sohu.com/20130903/n385772004.shtml 扫描到手机 2013年09月03日16:04来源:搜狐绿色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主持人:首先谈一谈您主持的弘毅生态农场的研究,现在得到了哪些主要的结论?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在主要的结论是对秸秆的利用比较好,我们研究发现一亩地的秸秆量相当于草原的十亩,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低产田利用。第二,产量,好多人担心生态农业产量下降,经过我们实践不是的,在六年以后,实际第三个年头就已经恢复了,六年以后超过了老百姓的产量,直接跃到高产田,一季玉米、一季小麦,这个影响非常大。 第三,对虫害的控制,农药的用量非常少就可以控制,这个量可以用到20%到30%左右,这个还是做的非常成功的。最后一点,经济效益,转基因农膜这样技术,这在市场上是非常少见的。   主持人:您觉得这种模式能在全国推广吗?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觉得能,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可,我们一个出发点是,假如中国每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能够愿意消费这种有机食品,因为他的购买力是非常强的,把这个有机食品的价位,同样产量的情况下翻到十倍左右,农民就会去种地,我们把国土面积的一半就保护了,60亿亩的草原,6亿亩的田,还有二三亿亩的森林,我觉得是能推广的,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取决于中央政府资金的支持,取决于农民不是在城里呆着而是回去,效益比打工要高,他就愿意回去。   主持人:就是在时间上的,比如我们过了20年您觉得这个东西依然是没问题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没问题的,因为很显然的一个东西,这种农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不到了,像美国很难做得到,因为他的人已经在城市很难回去,传统的农业不愿意干,中国目前来讲还有很多农民他们是农业技术工人,他这种知识可以传承下去,假如大家不支持这个产品这种技艺就消失了。   主持人:您对现在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怎么看?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转基因的问题,之所以研究这个技术是要替代劳动力,因为西方已经没有劳动力了,他控制虫害的办法是要把抗虫的放到植物细胞里,让植物细胞充当农药这样的作用,其次是为了防止虫害,把草甘膦这种基因转到植物细胞里,植物可以有抗性,但是害虫怎么办,他不吃这个庄稼会吃别的庄稼。第二,如果这个庄稼是抗草甘膦的,老百姓喷草甘膦越来越多,但是这个草甘膦到环境去是很不好的,是一种环境激素,会破坏一些动物的生殖细胞,所以对人类我想也有潜在的风险。其次就是食品安全,大家都非常关心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您刚才说的转基因作物的问题,应该说从科学上我们能够有证据证明是有害的,还是有争议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态上基本上很多证据了,比如污染的问题,比如对蝴蝶的破坏,比如对河流里边发现的一些转基因的成份,这都是既成事实了,对人体的破坏很显然,对健康还没有直接的,因为人类消费这个产品不到20年,只有拿实验动物来做,但是从实验动物来看有证据,非常有名的法国的塞拉里尼的实验。   主持人:您刚刚也说到了转基因食品问题,比如食品安全也是各种问题不断,您对现在食品安全怎么看,是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食品安全,因为大部分食品还是能够吃的,应该是肯定的,但是有一些新食品,比如转基因食品,比如农药残留食品,问题还是很多的,公众的关心是有道理的。我们暴露出很多事件,之所以出现这些事件,就是因为农民如果用健康的方法来生产,是优质无优价,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好的廉价食品大量充斥市场,但是廉价是有代价的,就是健康的代价和环境的代价。   主持人:比如现在乡村可能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农业的生产模式可能是存在问题的,您能不能为中国乡村环境问题有一些解决之道?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觉得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走一个好的生活方式,我们提出好的生产方式,首先环境要好,就是没有什么污染,在健康的环境下,用的方法不是在增加环境污染、而是减少环境污染,尽量不用化工的东西、不用化学的东西,健康的环境、健康的方法生产健康的食品,比如农药、塑化剂、农膜,这样限制以后走的就是良性循环了,天敌也回来了、鸟类也回来了、蚯蚓都回来了,地就逐渐又肥了,这样产出的食品城乡人都欢迎。   主持人:但是有一种担心,如果我不用化肥农药,产量会不会下降,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会不会有影响?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我们做生态农业我建议不要影响粮食的整个供应格局,就是高产田、中产田这两块不动,用低产田,因为本身就是低产田,低产田丝毫不影响粮食安全,假如不用化肥农药低产田产600斤,我生产大户可以达到600斤,甚至超过,比如我在山东低产田直接到高产了,但是取决于价位要好,农民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农民的收入是提高的,这是前提,甚至翻十倍的增长,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回到地里去,回到家里去种地,他种地的方式是用健康的方法生产,他的劳动有高的回报,这个产量得等逐渐的恢复生产以后、逐渐的地养肥以后上来了,就是低产的可以跳到中产田。   主持人:会不会我们投入的精力要比原来要高,或者我们等待的时间要更长?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们做实验,可以等,大概三年左右,调整过程中产量稍微下降一点,不是下降的非常厉害,我们曾经做过很极端的实验,把化肥、农药、农膜全部去掉,回到比较原始的方法,产量减产的是30%。   主持人:减产30%,但是对于他自身可能还是觉得愿意减30?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效益如果翻好几倍当然能接受了,因为他收益高了,但是这只是第一年,如果我们用这个技术在低产田上做文章稍微比中产田提高不是很大,我曾经做过从低产直接跨越到中产田,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   主持人:听觉得这个模式,刚刚您说也可以在全国推广。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甚至在中国可以推广到发达国家。   主持人:现在在国内推广,时间表怎么样?   蒋高明:国内的问题就是,现在资本下乡,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很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关键是有一些技术没有摸准,还有的是以假乱真,因为有些食品只是暴利产业,同样的劳动、同样的产量翻了好几倍,普通的东西直接买过来贴上标签,这是有一定的以假乱真。但是后期我觉得随着关心的人越来越多,更加透明的情况下,把造假的这部分去掉,应该它的效益还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大概多长时间能看到,说这儿就是我们用推广这个模式看到的成效?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不好说时间,只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一个小的农场,比如百来亩地,可能有三五年差不多了,信誉要建立起来,毕竟这个消费市场是巨大的,我说一百个人有一个人吃这个东西不是很难,相当于一家子比如吃粮的不到2万块钱,收入这个家庭在50万以上的收入也不难。另外,咱们算一个客观的账,农民的粮食现在的价格应该在15块钱一斤,就是1976年的粮食折成黄金,一亩地接近50克,现在的黄金只产3克,那时候的黄金才多少钱一克?才2块4一克,现在是360,同样的劳动贬值十五六倍了。现在卖粮食只1块钱,凭什么,所以不可能给你生产好的食品,只能吃化肥、农药的甚至转基因的,转基因在国外确实是给牲口吃的,或者给汽车喝的,是做柴油的。   主持人:您说的是转基因的作物是吗?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转基因大豆、玉米,是饲料,但是我们在吃,我们把大豆进口来,榨完豆饼有的做豆腐、有的做豆浆,中国没有大豆,80%是转基因大豆了。   主持人:就是说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有问题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没有问题反正大家在争议,你拿动物做做就知道了,你应该做做动物实验,可能看出一些东西。 () 原标题:蒋高明:转基因对人类有潜在风险对生态有害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4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农业对策
蒋高明 2013-6-24 05:16
本文载《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畸变》,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当当网、北京图书大厦、亚马逊网等正在销售。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906369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z_cn?asin=B00A35LOO8tag=baiduiclickcn-23ref=pz_ic_xmo_db_j_book26807 http://www.bjbb.com/bookdetail.aspx?id=1386684 专题:转基因作物与粮食安全 01 玛丽-莫尼克·罗宾(吴燕译):孟山都的“万丈豪情”——《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导言 02 蒋高明: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农业对策 03 佟屏亚:中国没有必要率先种植与推广转基因水稻 04 李楯:利益驱动与“始料不及”:影响决策的两种因素——兼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制度伦理问题 05 李昌平: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农地制度 06 吴景明:转基因食品安全与立法~现有法律体制下能否能实现有效管控 07 金微:转基因灾变:不可轻慢的牲畜生长异常——来自先玉335玉米种植区的田野调查报告 科学文化 08 李倩章梅芳:西医知识文化进入民初中国社会的传播策略管窥——以《妇女时报》医药广告为例 09 梅里厄姆(姜虹、潘勃译):大学里的生物学:呼吁更全面更丰富的生物学 10 刘兵:探访sSc之遗迹 看电影,读小说 11 王一方:罂粟花开红艳艳——由影片《逃离克隆岛》质疑生命的技术化 12 关立深:技术迷狂时代的生命景象——重读《美丽新世界》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农业对策 蒋高明 一、什么是转基因作物? 在介绍转基因作物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物种。美国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 · 欧 · 威尔逊指出:“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封闭的基因库 —— 一个不能与其它物种交换基因的生物集合体。如此程度的种间隔离,使每一个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的遗传特征,并占据独特的地理分布范围。在一个物种内,特定的个体及其子子孙孙与其它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会太远,因为它们必须进行有性繁殖,与其他家族进行基因交换。经过若干时代,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家系以其鲜明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这一脉相承的全部生物个体及其未来时代,会共同向着同一基本方向进化”。 从上面的陈述不难理解,经过约 40 亿年的漫长自然演化,物种的基因搭配是最合理的,少一个会进化出来,多一个会淘汰出去。人类举全球之力,利用最高的技术,并不能制造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物种,但人类却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毁灭一个物种,因为转基因打乱了物种进化轨迹。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它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某些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细胞中去,改变其遗传物质 (DNA) ,并希望表达特有性状。具体地,转基因就是把 A 生物比如昆虫、动物、细菌的一部分基因,转移到 B 生物比如蔬菜、水果、粮食中去,改变 B 生物的自然特性,以达到人的某种要求 ( 更多的是商业需求 ) 。如将北极鱼体内有防冻作用的基因抽出来植入西红柿里,制造出耐寒西红柿;把细菌中的有毒基因植入水稻中,水稻就能产生抗虫毒素,杀死水稻害虫。 人类正在进行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发,对生物尤其长期栽培与驯化的物种来说是个灾难。这是因为,转基因商业公司及其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是对物种某个特征进行强化,最终通过专利技术实现对自然分布的物种强行占有。转基因将一个好端端的物种,变成一个只有少数利益集团能够操纵的特殊怪物。转基因作物的特点是不能留种,即不再是传统的物种,随着时间的延长,那些被转基因的物种因农民不再留种而逐步消失。 为了打消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顾虑,转基因鼓吹者故意混淆转基因与杂交的概念。实际上,转基因与杂交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以水稻为例,杂交水稻只能在同种和近亲种间的水稻之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跨界转移。生物分类级别为界、门、刚、目、科、属、种,界最高,种最低,如水稻和苏云杆菌分别为微生物界和植物界,人类则为动物界。杂交稻是在栽培稻之间或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培育的杂交品种;而转基因技术则不然,科学家可将某个基因从任何一种生物中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 , 使受体生物出现一些特殊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旱等,最常见的将苏云杆菌的上的产毒素基因转移到棉花、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上去,是建立在基因的某种功能是静止的这一逻辑基础之上的。 从上面的介绍看,转基因生物是实验室中改造过的生命。但是,不论怎么转,人类都不能让杆菌和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来交配生育后代。杂交在自然界本身就存在,在近缘种之间可能自然发生,属小概率事件;而跨界转基因,在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是零概率事件。两者都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实现,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即前者并没有打破大自然的遗传规律,而后者则严重违背了生物进化规律。 二、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尽管转基因技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类的一些愿望,但该技术长期发展,则对生物多样性了不利影响。试分析如下: 第一,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一些转基因作物,如抗草甘膦大豆,为了保证产量使用更多的除草剂,这一技术仅保护转基因大豆,但对转基因大豆外的其它物种一概灭杀。同样的道理,如果某种作物转了抗杀虫剂的基因,那么将会使用更多的农药,虽然保护了抗杀虫剂转基因作物,但喷洒大量农药,短期内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杀死了天敌物种,造成生态系统物种失衡。 第二,转基因作物作为 “ 新物种 ” 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 自然界里从来没有过转基因生物,这是按照人的意志合成的 “ 怪物” 。它们因其体内有特殊基因,具更强的竞争性和入侵性。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能抵抗病虫害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品种 ( 系 ) 丧失。除此之外,转基因公司为了强化转基因作物的 “ 入侵”能力,还发明了专用除草剂、化肥,将别的作物视为杂草“除之而后快” ,更加剧了转基因作物入侵危害。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业,一旦发现了转基因大豆的危害后,想恢复原来的传统种植体系 “ 已基本不可能” 的根本原因。 第三,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 保持食物多样性是减少疫病侵袭的重要措施。 1864 年,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了 100 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而这两个品种又特别脆弱,发生意外后无法挽救。与此相反, 1970 年在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爆发了咖啡锈,而在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却发现了一种具有抵抗性的品种,从而挽救了全球咖啡农业全军覆没的命运。遗憾的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 第四,转基因导致 “ 超级杂草 ” 和 “ 超级害虫 ” 。农业是从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来的,长期以来,作物与杂草就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传统农耕方式控制杂草是“斩草”而不“除根” 的,因为杂草也能发挥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但抗除草剂作物是要消灭杂草,这样杂草就与人类发明的这一技术产生强烈的抗争。生存是一切物种最初本能,消灭一个物种不付出残酷的代价是做不到的。事实上,杂草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意志自愿消失,而是采取更强有力的对策进化。令转基因科学家想不到的是,杂草将人类转入作物中的抗草甘膦基因 “ 俘获”过来, 武装了自己,成为人类难以去除的 “ 超级杂草” 。在美国田纳西州西部, “ 超级杂草 ” 长芒苋,生长最快的时候每天能长七八厘米,高度可达两米多甚至更高,把农作物全都盖在底下。它非常结实,收获时还会损坏收割工具。为了在长芒苋长大之前杀死它们,农民们被迫翻耕土地,往土壤里施加更多的除草剂。 从虫害控制来看,转基因生物增加了目标害虫的抵抗性,刺激害虫进化,这就加大了害虫控制的难度。如转基因抗虫棉在第一、第二代时,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在第三代、第四代后,棉铃虫就对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 “ 超级害虫” ,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五,转基因造成“不明生物”病原体形成 。因为转基因是在很短的时期内打乱了物种进化规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还没有彻底了解的前提下,以人类意志为出发点进行的跨动物、植物、微生物界进行的转基因,可能造成未知病原体形成。 2011 年 1 月,美国高级土壤学科学家、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退休上校顿·胡伯博士,写信给美国农业部长发出警告,在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中,新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具有造成动物不育与自然流产的潜在可能,对人类健康也可能造成影响。胡伯博士提到的不明病原体非常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 3.8 万倍才能够看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及其饲料与流产家畜尸体中均发现了这种“不明生物”。 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中没有了“杂草”根系,涵水功能严重降低,造成耕地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管愿望采取的农业“懒人”技术,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是“雪上加霜”。 三、转基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转基因作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危及到整个系统。例如,一些盐碱地、沼泽地、热带雨林以及某寄生虫分布的区域,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但由于转基因作物出现,科学家向作物中转入了耐盐碱、耐高温、耐高湿、抗病虫害的基因,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就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 第二,转基因打乱了生态平衡,造成物种之间关系紊乱 。 中美科学家对中国 481 户棉农,经 10 年跟踪研究发现:农户种植转基因棉第 3 年经济效益最大,杀虫剂平均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 70% ,收入高 36% ;但情况从第 4 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象等害虫,导致盲蝽象、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侵害棉田,小虫成大灾。 当年的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不降反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 3 倍,收入却低 8% ;到第 7 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所使用的杀虫剂,已明显高于普通棉花种植户,加上转基因棉花种子成本较高,棉农收入大幅度下降。早先科学家曾认为转 Bt 基因棉花,可能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转基因棉花无法对付的 “ 次要害虫” 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这就是转基因科学家为了前 3 年的商业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农民健康和经济收益的“反面教员”。 第三,转基因造成基因污染 。由于转基因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让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产生“结合”,基因转进去容易,逃逸出来也容易。 1998 年,美国环保局批准星联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生产,用作动物性饲料,不能用于食用,因为它对人体有过敏反应,可能产生皮疹、腹泻。 2000 年,市场上 30 多种玉米食品中发现了星联转基因过敏成分,美国政府下令把所有的星联转基因玉米收回。除了同种植物之间发生基因污染外,不同植物之间也会出现,如美国药用转基因玉米污染大豆事件就是一例。一家公司开发了给病人吃的药物玉米,结果在种了这种药物玉米的土地上种大豆,在收获大豆的时候,把转基因药物玉米也收在了一起,整个大豆就都被污染了。于是美国政府下令把仓库里面混装有药用玉米的所有的大豆都销毁,总计有约 100 万蒲式耳。 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进行基因转移,也可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东南亚是大米基因多样性的故乡和中心,加利弗尼亚大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重要的 13 种粮食作物中有 12 种与其野生的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在加拿大,被用作实验的油菜,开始只具抗草甘磷、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 “ 基因交流 ” 。既然人类轻而易举地将基因转入了目标作物,那么,这些基因会不会轻而易举地逃逸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四,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 2010 年 9 月,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中西部玉米带周边很多河流都受到转基因玉米毒蛋白的污染。美国有超过 85% 的玉米通过转基因技术驱虫或耐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可以驱赶玉米螟,还能产生一种具有杀虫功能的 Cry ( 12A )b 毒蛋白。在玉米地周边 500 米 以内的河流中,科研人员在植物残屑中检测到这种毒蛋白;在抽样调查的 217 条河流中, 86% 的河流中有玉米叶、壳、秸秆或谷物穗轴; 13% 的河流含有可检测出的 Cry ( 12A )b 蛋白质。这项研究发表在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第五,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动物异常现象可能与疑似转基因作物种植有关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中国山西、河南、山西、吉林等地,种植疑似转基因作物先玉 335 玉米几年后,大老鼠消失 , 喂养这类玉米的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此外,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在河南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很多村子养猪业变得萧条起来。而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 —— 先玉 335 。先玉 335 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其母本为 PH6WC ,父本为 PH4CV ,含有转基因成分。 在生态平衡下,如鸟类数量足够多,又有大量益虫捕食害虫,非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植物不可能在产量上有太大的区别,转基因植物本身未必适应生态失衡的环境,甚至可能更加差,他们只能抵御一种害虫,而其它不受分泌毒素影响的虫类可以因为竞争减少而肆无忌惮繁殖。人类打乱生态平衡,然而试图通过高科技维持产量,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却让那些弱势的群体来承受,这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四、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德国、新西兰等国科 学家,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影响。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虫子不吃的作物对人体同样有害 。转基因作物到底能不能产生有毒物质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植物中转入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基因,并且表达出来,即这些有毒蛋白质能顺利地生产,人吃了就会中毒,著名的巴西坚果事件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中去。但后来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 那些转基因鼓吹者声称对能够让虫子毙命的毒蛋白对人体无害,这是个严重的误导。毒蛋白并非对所有生物有毒,这倒是不假,但对其它生物无毒的蛋白可能对人类就是个噩梦。蛋白质可以变性,一些有毒蛋白高温可失去生物活性,但是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如此,如疯牛病朊病毒,高温对这类蛋白就毫无效果。疯牛病毒蛋白不具有遗传性,也不是生物,而是蛋白质,只是和我们神经元中普通蛋白质构型有点变化,多折叠了几次,就能把我们的神经元淀粉化,致人于死地。转基因技术暂时可能不会产生如此可怕的蛋白质,但以后数量多了谁也不敢保证。如果那些黑心科学家为了某种特殊目的需要,转入能够产生类似朊病毒的毒蛋白,则人类命运就岌岌可危。 第二,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消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这是普通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为敏感的话题。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消化系统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主要通过污染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而实现。 2002 年,英国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 DNA 进行人体残留试验,有 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尽管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第三,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孕妇血液中发现转基因毒素 。 2011 年 4 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健康研究所发布《加拿大魁北克东部小镇的母亲与胎儿暴露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农药》 (Maternal and fetal exposure to pesticides associate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Eastern Townships of Quebec, Canada ) 揭示: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 30 位当地中产阶级怀孕妇女血液中,有 93% 可以检测出 B t 蛋白 Cry1Ab ,而其所生出的孩子的脐带血中有 80% 可以检测出该蛋白。不仅如此,在当地非怀孕的妇女血液中亦有 69% 的样品中,检测 出 B t 蛋白 。 从优生学的角度看,胎儿发育过程中,对于有毒物质是非常敏感的,有些对成年人无害的物质,则可以引起 胎儿 严重的畸形。 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玉丹根据这个实验提出警告: 今后应关注孕妇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对胎儿发育带来的问题 ; B t 蛋白可以以完整形式进入人体,而不是像那些转基因 鼓吹手 所说的“只能被消化为氨基酸才能吸收 。 ” 加拿大科学家的实验有力地 表明, B t 蛋白可以经由消化道吸收,进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妇不适合 食用 转 B t 基因大米。 第四,转基因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控制杂草,对许多作物转入了抗草甘膦基因,以保证施加更大量的除草剂如草甘膦,农药就会在转基因作物中残留,最终进入人体。 1982 年,美国环保局对一系列食品项目设定最高草甘膦水平:用于直接食用大部分食品最高残留量,无论肉类、水果或蔬菜,大约为 0.2ppm ,食用谷物产品为 0.1ppm 。 1997 年,美国环保部将大豆草甘膦残留量耐受水平从 1982 年 6ppm 提高达到 20ppm ,这显然是为维护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推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扩大抗草甘膦专利除草剂商业利益,是以牺牲人类健康为代价的政治性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 (GM2763-2005) 规定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107 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中,对粮食类农作物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允许达到 3~5 ppm 水平的有 6 种,允许达到 8ppm 水平的只有 1 种,对于绝大部分粮食类农作物产品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限定在 2 ppm 以下,甚至绝大部分在 1 ppm 以下。根据国外披露的数据,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中的草甘膦除草剂残留量高达 17 mg/kg ,是美国标准的 170 倍,中国标准 17 倍。遗憾的是,卫生部仅对中国的粮食有农药残留要求,但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卫生部却没有规定草甘膦含量标准。中国消费者糊里糊涂吃了好几年的转基因大豆,混入其中的草甘膦,也成了我们的 “ 美味佳肴” 。 美国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达 10-17mg/kg ,我们取其平均值 13.5mg/kg 来算, 2010 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 5480 万吨,洋人免费 “ 赠送” 给中国 339.8 吨草甘膦, 13 亿人均 569 毫克。 低草甘膦浓度即可导致生育畸形,阻止雄性激素发挥,扰乱雌性激素形成,损伤人类胚胎细胞。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分子胚胎实验室实验表明,向青蛙胚胎与鸡胚胎注射 2.03 ppm 草甘膦即发现畸形。有人在非常低浓度草甘膦除草剂处理过的人类细胞中,发现造成 DNA 的损伤。 第五,科学家已经掌握了杀人的转基因技术,一旦失控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防止农民留种,转基因科学家发明了 “ 终结者 ” 基因,并于 1998 年获得专利 , 该基因能产生一种叫 RIP( 核糖抑制蛋白 ) 的细胞毒素 , 从而导致种子无法存活。这种基因运用约束技术是强迫发展中国家农民变成“生物农奴”的一种工具。更为阴险的是, 2001 年 9 月,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发明了转基因玉米的终极版本——避孕玉米,预计该杀精玉米可于 2007 年前投入市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支持和资助了该项研究。从此以后,“杀精玉米”话题从媒体消失,变得讳莫如深!如果这一事件属实,则意味着人类已经掌控了通过食物控制人口的高科技,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转基因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的潜在威胁 。 次生代谢物为生物的各种分泌物,可以理解 为 DNA 编码合成蛋白质,最终形成次级代谢物。譬如色素,就是次级代谢物的一种,由此出现红色或黄色蘑菇,以及植物的各种色彩等。青霉素作为抗生素也是最常见的次生代谢物。然而,次生代谢物并非都是天使的代称,激素也是次生代谢物。大多数菌群都能分泌各种复杂成分的毒素,来抑制其他菌群生长,扩展自己的空间。这些菌群就与转基因有关,那些专门从事商业菌种开发的科学家,对很多野生菌种不管有没有毒都被采集来做基因库,然后从里面来分离基因作为商业用途。一些和产次生代谢物有关的基因组可能会混入。如果大面积推广,最后表达成功,那很可能是个巨大灾难。 五、转基因作物既不能提高产量也不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是支持转基因技术人士手中的一张王牌。据华中农业大学介绍,他们研发的 “ 华恢1号” 和 “ Bt 汕优 63 ” 品系主要优点是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可减少 80% 化学农药用量,提高约 8% 的产量。这是他们与全国水稻专家共同实现 “ 绿色超级稻” 构想的第一步。 “ 绿色超级稻” 构想的基本目标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使水稻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然而,事情并不会朝着科学家预料的那样发展。在转基因种植最多的美国,杀虫剂和化肥的用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转基因作物种植使美国农业农药施用量,从 1996 年到 2008 年增加了 3.83 亿磅, 2008 年施用量比 2007 年增加了 46% 。自 2006 年以来,美国三大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农药需用量,都持续上升,且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用量。转基因玉米施用农药 2.27 磅 / 英亩,而天然玉米 2.02 磅 / 英亩;转基因大豆 1.65 磅 / 英亩,天然大豆 0.49 磅 / 英亩;转基因棉花 2.72 磅 / 英亩,而天然棉花 2.07 磅 / 英亩。可见,无论哪种作物,转基因需要更多的农药才能保持其优势。转基因大豆用药更多,是因为大豆同时转了抗除草剂基因,除草剂用量是猛增的。 2008 年,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业界观点一致认为转基因 (GM) 作物的主要目的就是摆脱贫困和饥饿,但遗憾的是,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反,根据同行审查中对经验论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之后,国际评估报告并没有特别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支持。取而代之的是,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疑虑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显示出来。对于贫穷的农民,该报告的结论是,转基因作物无法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需要。转基因作物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生物技术产业在当前的农业研发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而牺牲了其它农业科学。此外,农民还面临着由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新债务,尤其是对传统农作物和有机作物进行转基因作物筛查时引发的专利侵权诉讼,还会被取消认证。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欠和不平等现象,比如在遗传资源领域,对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严重地影响了公共研究,并剥夺了农民获得种子的权利。 上述评估由政府间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发起,赞助方包括 FAO( 粮农组织 ) 、 GEF( 全球环境基金 ) 、 UNDP( 开发计划署 ) 、 UNEP( 环境规划署 ) 、 UNESCO( 教科文组织 ) 、世界银行 (WBG)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 400 多名作者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世界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专家以最全面和严格的程序进行采证评估。评估草案经过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同行评审,参与评审的专家分别来自研究机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因此,他们的意见还是很权威的。 转基因技术能否提高产量,看美国的例子就能知道。美国是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其技术远比中国先进,但该国粮食总产量仅 3.63 亿吨,远低于中国 5.01 亿吨;而美国的耕地还比中国多 11 亿亩;中国粮食单产为 278 公斤 / 亩,美国只有 125 公斤 / 亩。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核心秘密就在于中国打赢粮食战争是靠 9 亿勤劳的农民。 “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治田勤谨” ( 墨翟 ) 。美国就不具备这个优势,才发明了化肥农业、除草剂农业、无机能农业、转基因农业等,来解决吃饭问题。中国耕地能够连续利用 5000 年还不退化,所仰仗的就是 “ 人勤地产” 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这样的技术在全球都是最先进的。   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转基因作物能够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是通过抗虫抗病而间接增产。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直接增产的潜力,将来直接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但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还离不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的呵护。因此,抛开转基因增产的客观条件,单强调转基因能够增产是不科学的。 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虫害或者草害,而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是比较困难的。决定粮食产量的是 “ 农业八字宪法 ” 的 8 个方面,种子是其中一个方面。即使在种子方面,控制产量的基因并不是单基因决定的,而是由非常复杂的基因组或者基因群决定的。转入某种控制虫害或者除草剂的基因可以,但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很难。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的是生态和人的因素。中国农业的基础正在受到破坏,这是很令人揪心的。 六、中国粮食产量降低原因分析 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并非治本的措施。那么,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现场调研,我的解释如下: 第一,因种地效益差,农民纷纷改种经济作物或干脆撂荒 。在南方农村,有人算过一笔账,农民种植一亩水稻,毛利只有区区 234 元。以每个劳动力年投工 300 个计 ( 相当于种 10 亩田,复种指数为 1.5) ,一个劳动力年收入不足 3600 元。国家虽然对农业实施了倾斜政策,但实际落实到农民的粮食直补每亩约为 80 元, 10 亩田全部种水稻也只有 800 元,即使加上此项,每个工日也不足 15 元。这都是按正常年景和正常市场算的,如果年景和市场稍有不顺,就成了负数。而外出打一天小工收入 70 元,免税又补贴,种田一天只有 15 元,谁还愿意种田? 在北方农村,笔者实际调研发现, 以每亩计算,化肥需要 200 元;机械耕地 100 元,浇水 100 元;农药 20 元;除草剂 10 元;机器收获 80 元;种子 50 元,总共种地成本 560 元。那么,农民能够收入多少呢?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 800 斤,价格 0.95 元 / 斤。我们就按最高的产量和最理想的价格计算,每亩地净收入也只有 960 元。如遇天旱,化肥、农药、地膜涨价,收入只有 500 ~ 600 元。“种两季只收一季,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多”。种植大蒜、西瓜收入高些,农民纷纷弃粮种菜种瓜。即使如此,风险也很大, 2008 年大蒜只有 5 分钱一斤,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当农资价格上涨远大于惠农补贴,种粮无利可图甚至存有风险时,抛荒农田已成为不少农民的无奈选择。不久前,新华社记者金微在湖南、江西、山西、北京调查报道了下面一幕幕惊人的现象: 湖南早稻插秧季节,村民周大伯家的稻田还在沉睡中,一片绿草覆盖着几亩水田,不远处,也可见零星的抛荒。在周大伯所在的泉水湖村,很多村民在外打工,农田或半休耕或完全抛荒。湖南国土厅《湖南农村土地隐性抛荒调查报告》称, 2007 年湖南省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 10% 以上。即使一些地方撂荒比例少,但依然存在 “ 双改单” ( 双季种植改为单季种植 ) 隐性抛荒现象,一些村“双改单”比例达 20% ,有的高达 80% 。 2007 年,仅“双改单”造成的隐性抛荒,就使湖南益阳市少生产粮食 18 万吨左右。这就是说,中国粮食主产区,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播种季节,均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任何生物技术措施所无能为力的。 在江西,到处都有成片或者零星的耕地抛荒。据黄金埠镇一位李姓农民介绍,当地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农民种稻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这位农民道出了自己的无奈:“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地,碰上风调雨顺年景,也许能挣个二三百,一旦碰上气候异常,则要赔上几百元钱的种子、农药和化肥钱,很不合算。而让土地抛荒,一年还可以得到 100 多元政府给的良种等各类补贴。” 江西省宜黄县 ( 农业县 ) 统计局向媒体透露,该县 26 万多亩耕地中,全年性抛荒的保守估计已高达 12% 。另外,还有大量农田是三季种两季,两季种一季。 在山西,记者走访时发现,即使种下了庄稼,一些农民也对地里的庄稼不像原来那么上心了,回到“靠天吃饭”的年代。很多农民种田不施肥、不浇水、不打药,田里长多少是多少,反正够自己吃就行。原来一亩地如果正常管理的话会打出七八百斤粮食,现在种“懒汉田”后只能收两三百斤。而农民宁要两三百斤,也不愿多花功夫。因为要多收成,就需要多投入,多收的部分能不能抵上支出,还要看年景。这就是为什么在电视镜头上经常看到下面的情景的真实原因:面对农田干旱,着急上火的是各级政府,而农民却无动于衷,政府只好派部队官兵开消防车抗旱。 由于种地变成了低效益、高风险行业,农民被迫选择弃耕。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报告称,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 3000 万亩,这对我国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粮食安全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农资涨价,种地更无钱可算 。一方面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经济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农资产品不断涨价。 2011 年开春以来,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产品价格连续上涨。 2010 年,杂交早稻种子不到 10 元 / 斤,而 2011 年普遍涨到了 15 元左右,最贵时达 18 元 / 斤。 2011 年,湖南常德市场早、晚稻杂交种子平均价格为 15 元 / 斤左右,涨幅较 2010 年为 10% 左右;杂交晚稻种子涨幅较大,达到 20% 以上。而尿素、磷肥、复合肥上涨幅度均在 15% 以上,部分肥料涨幅为 38% 。此前,农业部 “ 百乡万户调查 ” 结果显示, 2011 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 2010 年同期平均上涨 20% 以上。 虽然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但粮食价格却在下跌。对农民来说,种粮反而不如买粮合算了。转基因技术将加大种地成本,且每年种地又要给人家交所谓的专利费,这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又是一个潜在打击。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支农、惠农政策,但农资连年上涨,不仅 “ 吃 ” 掉了国家给予农民的这些政策,还使农民种粮陷入 “ 比较效益低 ” 的怪圈,农民种地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种地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大量进口粮食,对缓解中国粮食危机无疑饮鸩止渴 。面对中国粮食存在的上述严重问题,主管部门可能存在“欺上瞒下”行为,每年宣布粮食产量即使在大旱、大涝等自然灾害基础上,也是“产量七连升”,近年粮食产量又超过 5 亿多吨。中国真的有那么多粮食吗? 西南某省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前,粮食产量年年盈余,是粮食调出大省,但打那以后粮食越来越不够用,进口量逐年递增,现已达 1200 多万吨,几乎占到全省粮食消费量三分之一。当前全国除黑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少数省区粮食盈余外,大部分省区都缺粮,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缺粮最严重,山东由原来的产粮大省不幸也沦为粮食缺口省。 2009 年 7 月,《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正式施行,意味着该省全面系统规定粮食保障的重要性。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也是最大的缺粮省,在广东的各级政府储备粮已够全省人吃半年。事实上,广东原本不是缺粮省份, 1952 年广东省粮食产量 854 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产量,并开始有粮食净调出,改变了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对粮食问题不重视,广东等省粮食供应只能靠市场。过去中国的粮食格局是“湖广熟,天下足”,而今天这一格局成了“北粮南运”,或干脆依赖进口。 各级地方政府热衷搞的城镇化、房地产化、土地财政化运动,对我国粮食安全更是火上浇油。中国粮食进口,近年来开始转向国际粮食市场,且有求于高盛,有求于芝加哥,因为他们掌管着国际粮食市场命脉。如果人家将这个大门关上,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中国人没饭吃了。只能硬着头皮听洋人的话 “种转基因,就卖粮食给你”,从而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那么中国每年进口了多少粮食作物呢?就以 2010 年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0 年中国进口大豆 5480 万吨,进口玉米 157 万吨 ( 为 2009 年的 19 倍 ) ,进口小麦 120 万吨,进口大米 36.6 万吨。官方数据并没有考虑到经由南部国境线运至中国的稻米走私。除粮食外, 2010 年进口棉花为 280 万吨,糖进口量较 2009 年增长 66% 。 粮食大量依赖进口,且主要进口转基因作物,这从根本上降低了中国应当粮食危机的能力。跨国粮商进行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打击是“釜底抽薪”,是一场无烟的战争。实际上,美国人是用中国人的钱打败了中国农业,他们欠下的中国国债可能成为一堆废纸,美国进口到中国的粮食甚至比中国农民生产的粮食还变异,中国劳动力几乎是全球最便宜的,美国人真会傻到低于市场低于市场规律的价格源源不断地给中国的消费大军提高粮食吗?美国给中国的这种“免费的午餐”还能够维持多久呢? 第四,由于用地不养地,中国农田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据国土资源部 2009 年完成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我国耕地优等地和高等地仅占 32.6% 、中等地占 50.6% 、低产地占 16.7% ,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得出来的,是比较科学的。这就是说,我国 18 亿亩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三分之一,中低产田占近三分之二。如果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将低产田提高到中产田,我国粮食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 现在 的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恢复并提高地力、减少环境污染需要生态学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生物技术所能够解决的。 七、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过去种田,主要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全过程都靠劳动解决,种子自繁自留,肥料靠养猪养牛和积肥,翻耕靠畜力,除草靠锄头、收割晾晒全靠劳力,收获的大部分也是劳力所得。如今,除了小部分环节外,大部分都靠购买,用资本替代劳力,机槭力替代人力畜力,收入的大部分抵充成本支出。过去种田糊口, 80% 以上是劳动收入,一个人亩把田,收个千儿八百斤谷,全是自已的。如今,抵去成本,种一亩田,只有两三百斤谷是自已的,一人要种几亩田才能糊口。长期下去,农业的衰败就不可避免;而农业衰败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人口国其经济也不可能再像今天这样高速发展,各种政治与社会问题将会接踵而至。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分析指出,过去 15 年谷物价格都没变;粮价落后房价 30 年,落后化肥 10 年,和公务员工资相比,至少也落后 10 年。 70 年代末,山东一带玉米是八分钱一斤,小麦一角七分,玉米现在一元钱左右,小麦是一块零五,涨了 10 倍左右。但现在乡镇干部工资收入涨了 100 多倍,粮价才涨 10 倍,差距依然巨大。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中国的低粮价战略,实际上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农村出现抛荒或靠天吃饭深层的原因是粮食领域的 “ 剪刀差 ” 。由于我国实行的粮价稳定战略使得国内大米与国外大米价格差距显著。东北、广西边境地区多次查获大米走私的案件。中国家是小农经济,粮价还比国际大农场的粮价要便宜,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都比我们高一二十倍。中国的低粮价好事还能够维持多久呢? 中国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维持,一是依靠农村中 50-70 岁的劳动力,还有大量留守农村的妇女;二是依靠国际市场。这两者其实都不可靠,中国会种地的农民去世后,单纯依靠国际市场风险巨大。因为农民种地不挣钱,对土地根本不照管,用地不养地。这对中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最近我在山东调查,农民向我反应他们种的大蒜为什么没有“米”,即不结蒜瓣,外观上看大蒜个头很大,其实是空的,农民管这种蒜叫“胖蒜”。山东一带大蒜主产区,“胖蒜”出现的几率达 2/3 到 50%, 严重的地段全部都是。蒜农的地里出现“胖蒜”后,连种地成本 (2000 元左右 ) 都收不回来。 “胖蒜”的出现说明中国耕地质量的下降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连续 30 年来,农民只施加化肥不用有机肥,并在种植大蒜以后将除草剂、剧毒农药都施加在地里,并蒙上一层塑料膜。这样严酷的环境,植物怎么能够生长好呢?其实解决“胖蒜”的办法很简单,停止大量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使用,改用有机肥养地。我们用有机办法种植的大蒜,没有一个得“胖蒜”的,土地很肥沃。农民看到这一好处,纷纷来购买牛粪,化肥就不被农民看好了。 关注 13 亿吃饭问题的大事如何决策,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尤其中国人在保障独立自主的吃饭权,在保障耕地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那些转基因科学家视中国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严重受挫于不顾,拼命忽悠国家大力发展让国外转基因公司控制的转基因技术,继续牺牲农民利益,危害耕地。这样的声音一旦被决策部门所采纳,其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将动摇中国农业的根本。 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开发思路就是杀、杀、杀,因为美国只有 1.8 % 农业人口,只能搞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解决除虫除草的方法就是用毒性的杀虫剂、除草剂,像农达等毒性很强的除草剂,洒下去田里所有的植物都被杀死,只剩下转基因植物,这样对大自然不友善的农作方式能是可持续的吗 ? “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出现后,然后再用更多的杀虫剂、除草剂。按照这样恶性循环的思路下去,土地的毒性和化学板结会越来越厉害,生态、植物遭受的破坏会越发严重。 转基因作物鼓吹者声称,转基因作物可以少打农药、保护生态环境,这其实完全是个经不住实践检验的。据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2004 年 10 月报道,三大转基因作物,即玉米、大豆、棉花,在 1996~1998 年 3 年间,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0.206 亿磅,但从 1999~2004 年 6 年间,种植这些作物农药用量却增加了 1.43 亿磅。也就是说, 9 年之间,转基因作物的农药用量净增 1.22 亿磅。事实说明,转基因不仅不能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反而增加了。 许多农业专家指出,转基因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却能带来无限大的风险。中国有更好的出路可走。我们不该用打碎自己的金饭碗、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回一个随时会破的泥饭碗。以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是为了适合美国那样人少地多、大规模生产、大面积杀虫除草的国情开发出来的,而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完全不同,人多地少,自然经济,更适合采用生态农业的方法来运作。 中国有 8 亿农民,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得依靠中国农民而不能靠美国公司。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观因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因为农药化肥种子成本高而不挣钱),客观因素是地力下降(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近年来,中国农田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截止到 2008 年,化肥总消耗量与 1980 年相比增加了 300% ,然而播种面积只增加了 6.8% 。过量的化肥投入直接导致农田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并且加大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国人多地少,美国人少地多;中国有八亿农民,美国农民不到人口的 2 % 。中国农民多,所以有条件走更好的生态农业之路。中国土地少,所以更承受不起转基因污染的风险。摆脱那种转基因、化肥、农药使地力越来越差、农民收入和积极性越来越低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引导农民采用恢复地力的措施,走绿色、有机的农业发展之路,才是我国农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践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笔者在山东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采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生态防虫,通过生态循环的途径,培养和恢复地力,种植出的有机玉米每亩过千斤,走出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新兴之路。我们在农民连续使用化肥种植的中产田上,采用“秸秆养牛 - 牛粪产沼气(牛肉供人食用) - 沼渣(液)肥田(沼气可供人作燃料)。 同时,牛粪还可以养殖蚯蚓,蚯蚓又可养活鸡,蚯蚓粪又是作物很好的肥料,牛肉、鸡肉、玉米,都可以供人食用并转化为热量。这种“农牧沼气复合型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既能生产出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又能使土地一年年越来越肥沃,生态环境一年年越来越好。 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 16.16 吨秸秆可供养 12 头牛,可折算成 1082 公斤 牛肉。 12 头牛存栏期间约产牛粪 63 吨,平均 40 公斤 牛粪增重 1 公斤 蚯蚓,得到的蚯蚓粪又是作物很好的肥料。蚯蚓经暴晒后,磨成粉末添加在玉米面里作为蛋白添加剂饲养家禽,饲喂 1.225 公斤 蚯蚓粉增加 1 公斤 鸡重, 1575 公斤 蚯蚓可折合活鸡 1286 公斤 , 屠宰率 59% ,可得鸡肉 759 公斤 。剩余经蚯蚓处理的牛粪以及鸡粪 50.4t, 作为有机肥回田。他们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将害虫资源化,用脉冲式诱虫灯诱杀害虫,虫子可以为柴鸡提供食料,每只鸡可以获利 12~15 元,每茬 2000 只鸡可以获利 2.4~3 万元。 实践表明:有机农业模式的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 3.8 倍。该有机模式利用生态位差异,将养殖和种植结合在一起,比单纯的种植模式或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该有机模式利用捕食关系进行害虫和杂草生物防治,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显著。 据 2001 年《世界统计年鉴》,世界人均日热量摄入 2748 千卡,其中发达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 3186 千卡;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 2675 千卡。计算得出,生态农业模式每亩地比化肥农业可多生产 68% 的可食热量,可养活发展中国家 4.1 人,而常规农业模式为 2.4 人。由此可推算出,在化肥减半的条件下,依照生态模式每亩地比常规模式多养活 1 人。 中国每年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约 2700 万公顷,若全部发展生态农业,即可以 多 养 活 3 亿人口。 我们的实验有力地说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非但不会 “饿死人” ,反而能让人吃的更好。根据生态循环原理,农田秸秆、牛粪、林下草地、“害”虫、“杂”草等,都是光合产物,都可以转换为“粮食”。长期以来,这些“光合产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借助化学方法对害虫、杂草实施灭杀,秸秆就地被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1 年 4 月 12 日 ,农业部、环保部领导专家一行,观看了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农业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四年间,笔者带领导学生们所进行的实验,也带动了蒋家庄村农民。 1) 约 1000 亩农田秸秆养牛,使这些农田彻底告别了农田“狼烟”,所在村庄秸秆养牛数量由实验前的 2 头发展到 160 多头; 2) 利用动植物生态位差异,发展散养禽类 , 其中林下养鸡,由实验前的 0 只发展到目前的 3 万只; 3 )生物质能源利用,为所在村庄发展沼气 130 户; 4) 害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小区实验 (17 亩 ) 内,彻底告别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后,病虫害得到根本控制,有机玉米产量达到 1100 斤 / 亩。 转基因是在种子上做文章 , 其实仅占粮食增产构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种、密、保、管、工” 8 个方面,即毛主席强调的农业“八字宪法”。转基因仅在“种”上做文章,而现在真正影响产量的因素是水利、土质、管理、生态、人心等因素。由于种地不赚钱,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养地,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近 30 年来,我国耕地退化程度已远远超过过去上百年。恢复地力需要大量有机肥还田,并采取精耕细作农耕方式。转基因是在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基础上做“种”的文章,会让人越来越懒,地越种越瘦,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农业对美国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 八、结语 尽管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将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我们建议,能够用生态学办法解决的粮食增产问题,尽量不要转基因,毕竟转基因是破坏生态平衡的,是有潜在风险的,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约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农民种地积极性问题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恢复耕地质量,这是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为紧迫的任务。转基因作为高技术储备我们可以搞,而且要集中优势兵力搞,像核武器那样,是用来吓人的,而不是拿来吃的。转基因进入食物链还是要慎重再慎重。绝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和子孙后代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家分析转基因作物的不确定性及其风险(附国际文献)
热度 1 蒋高明 2013-1-3 20:00
谈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挺转专家不容公众质疑,其最大的理由是公众不懂,只有他们懂,只有他们能够当裁判。公众质疑转基因安全性,就是恐慌,就像当年义和团看见铁路一样害怕,像照相机刚问世的时候,有人担心照相会吸血一样可怕。然而,公众期待他们给科普的时候,三言两语之后就是推销转基因,迫不及待心情充满文章。挺转专家说媒体误导了转基因方向,中国人如果不吃转基因就是全球笑话,可他忘了一条,几乎所有质疑转基因的文章是不会被主流媒体尤其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发表的,倒是鼓吹转基因推销转基因的大有人在,从土舟子到洋舟子,从记者到院士,从国外商业公司到中国高级官员,都再背书转基因无害转基因是大救星的神话(所有转基因动物安全实验都是国外商业公司提供的,中外转基因媒体和转基因鼓吹手们都在重复他们的谎言),难道还嫌宣传得不够吗?至于转基因的利弊问题,我们还少听到来自转基因行家的分析,因此,下面的文章就难能可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dvi.html 附:一片乱象 ——转基因作物的不确定性 SMACs 引言 转基因生物,国际上称基因改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或者基因工程( 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 )作物。从第一个转基因生物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年。最早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然而美国人没那么爱科学,直至 2008 年美国一项民意调查仍显示有近一半的人很少或根本没有听说过转基因食品 。可是在中国转基因食品推广赶上了网络时代,我没有数据,但我相信不知道转基因食品的人口比例会低得多,因为连超市里的油品导购都会给老太太推荐 “ 非转基因 ” 这个卖点。中国人重视吃的文化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转基因这个词似乎大家都很熟悉,以至于在网络上引起大大小小的论战,现实中则有人去质问力主推广转基因水稻的张启发教授的学术会场。其实正如三聚氰胺奶粉一样,中国老百姓很多都是被迫成了 “ 科学家 ” 。食品安全的红灯四处闪烁,老百姓对此真的已经很紧张。农业部究竟有没有做过实际调查, 为什么还要在天平 “ 让人不放心 ” 的那端继续加码? 我个人关注转基因食品大概就是那次 “ 扰乱会场 ” 事件后才开始的。从普通生物研究者的身份来讲,当时确实认为一些参会者问了些与会议主题无关的问题,然而从现在看去,若我在场,恐怕也会问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而不是具体的转基因操作方面的问题,因为,它实际上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并且希望走得更远。我也不会大骂什么 “ 汉奸卖国贼 ” ,只想看看张教授们的无害推广是不是那么确凿。 “ 自然之美 ” 学生物的人多半都挺热爱自然的,有时看到一棵树、一只虫、显微镜下一个细胞、一个囊泡、一个折叠得看似扭曲其实有型的蛋白质都可能会出神。稍微深刻一点,会发现每一个 生物大分子,无论是它的形状、结构还是它的运作方式,其有序性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相信,大多数决定长期从事生物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人至少在其学生时代一定是体会到了这种 “ 自然之美 ” 的。否则,我猜想他很难十年八年天天对着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试剂盒、 EP 管等等这些无聊东西的。对那些看到却难以表达,却又想要表达的自然之美,才是人去研究的真实动力。 自然之美也是神秘之美, 研究者看到一些现象想要解释它们,此时充满孩童般的好奇。但若从自然之美这个角度去看待现在的转基因,就好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被小孩子用带有颜料的水枪喷去 … 。 实验室会用转基因技术表达一些特定分子,看它被表达或被抑制后对细胞的影响。相对于过去用药物造成的刺激,这种方法使研究更接近分子水平,而不是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然而从微观角度来看,说过去的技术不精确,是因为药物分子虽然看起来只产生了某个特定的现象,但却可能是改变了胞内整个内环境的结果,检测到的分子变化结果有可能是间接产生的。现在,利用基因技术(表达或者抑制基因)所产生的结果,它看起来更具针对性、更直接。然而,这可能也只是现在的研究者自认为的。它看似更加精确,但并不一定如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亚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还会进一步到亚分子水平、原子水平,并了解到分子间或分子内复杂的相互作用。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所有现在能够看到的都并不是人类认识的极限或者边缘,现在的精确就是未来的粗陋,甚至可能是根本的错误。 理论上 谁来判断安全? 虽然外源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已经是生物研究中非常成熟的技术, 但是研究者很少有人关心它有什么安全问题,因为它局限在实验室中,并不向公众或环境释放。 使用这一技术通常都是用于研究某个具体基因或者产物的功能, 生物学真的很难或者说尚没有从理论上证明这种转移对于细胞、器官乃至个体是绝对无害的,更缺乏那种间接影响(比如通过食物链或者通过影响生态环境而对人产生影响)的研究,因为,实验室做转基因的操作并不是探讨其安全性这个目的 。 1983 年烟草成为第一个转基因植物, 1994 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西红柿商品化,而 2006 年才开始,相关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文献报道陡然增加。然而直至 2011 年,有人统计那些认为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文献绝大多数来自与转基因作物商业推广直接相关的生物技术公司( “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ost of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by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responsible of commercializing these GM plants ” ) 。更为奇特的是,生物技术公司实际上又同时充当着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学术仲裁的角色。前美国农业部生物学家罗杰 · 比奇(转基因食品开发先驱) 2011 年在接受《科学美国人》采访时承认 “ 有些公司指出,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使用,过去 20 年来已经有过许多学术研究,它们不是不够完善,就是实验设计存在问题。结果,对这样的研究进行后续调查的许多其他科学家浪费了大量精力。 … 公司有理由担心一些学术研究的质量,觉得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得不偿失。 ” 。若你是生物学研究者,会认为由商业利益获得者证明安全,并阻止或者仲裁学院派的安全调查这样的情况还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吗? 转基因的安全性在理论上并不成熟 Windows 系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不是 IT 行业的,想问下在座的哪位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改进 Win 7 系统的某个你希望的表现?令生物研究者头疼的是, 生物的基因并不像计算机的程序或者子程序那样呈现 “ 模块化 ” ,在程序间依靠简单逻辑关系来运行。或者也可以说, 生物基因编码的程序,人类还无法清晰其中的 “ 逻辑 ” 。 基因的调动依赖环境信号的变化,一个信号往往会涉及多项胞内活动的变化。这样,一个生物性状往往由多个基因决定 ,同时,其中的每一个基因又参与着另外一些性状的调节。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要获得 Win 7 的某个表现改进,找到该子程序相应的代码,用人设定的语言书写,执行,只要不是死循环的逻辑,系统就不会崩溃。然而 要改变生物的某个性状,则需要让整个网络同时对变化做出反应 。如果做不到同时反应,则或者这个单独的改变无法保留,逐渐自行消失,或者网络的某个重要节点被迫超出调控范围,细胞癌变或死亡。在多细胞生物中,当发生变化的基本单位 —— 细胞达到某个数量,就会出现症状,机体也就表现生病了。 在正常机体内,各基因都是受控表达的,而人工转入的基因是不受控的 。 比如,有的转基因支持者认为转入的基因仅个位数量,而植物基因成千上万,不会对植物的基因组产生很大影响。这种说法有理由被怀疑是否做过相关实验。 植物基因数量虽多,但并不会同时表达,而是受控表达, 一个细胞里有 “ 沉默的绝大多数 ” 。然而为了表达效率以及易于检测等目的,人工转入基因的拷贝数通常比植物基因组高两三个数量级,而且带有为提高表达效率的通常来自慢病毒或噬菌体的强启动子,这就使得无论是基因量还是蛋白表达量,这个人工基因及其产物都是不可能被忽略的。如果真可以被忽略,基因改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也就随之消失了。 转基因支持者经常提及该技术的 “ 精确 ” , 然而学习多年生物学,体会最深的就是没有什么生化反应可以用 “ 绝对 ” 来形容。它们往往是不完全的 、处于某种平衡的和可逆的。我们假设一个精确的反应每一步 99% 的反应物可以变成产物,那么当五个步骤以后,终产物的精确性就只有约 95% 。由于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没有高效的酶催化,生化反应甚至无法发生。所以, 决定生化反应精确性的就是酶 。它们是一些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酶至少由两个功能结构域构成,它们是带有识别特殊标记或结构的识别区,及结合后具有催化功能的结构域。由于既识别序列又识别空间结构,所以酶识别底物具有高度专一性。 但是酶分子并不是刚性的,它们可以通过一些可变区来调节与底物的契合程度。 从而酶识别的通常不是某个分子,而是某类分子。由于蛋白分子有这种即能紧密结合又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在细胞中那些需要精密度越高的催化过程,往往会有越多的蛋白分子或功能亚基形成复合体,来完成一项工作。比如负责 DNA 转录的 RNA 聚合酶 II 就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大分子,其中仅有一个催化单元,而其它部分大概都是为了保证转录的准确性。说这么多只为表达一个观念, 生物反应不是 “ 一加一等于二 ” 这种简单机械化的形式,这决定了生命体既能生存,又能对新环境做出适当调整。简单来说,生化反应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精确。 从理论上分析, 基因表达( expression )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多点受控的过程,跨 物种转基因其实包含着一个明显的假设 —— 两个物种之间共用相同的转录、翻译、密码、修饰等机制 。 然而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物种差距越大,所使用的这些机制差距就越大,怎么可能保证精确? 做过转基因,应该知道真核生物的基因经常无法在工程细菌中正常表达,比如包涵体的产生,表达的蛋白没有 获得正确的折叠,不能形成天然的聚合形式等,请问这些是为什么?而在真核生物中,由于可变剪切( alternative splicing )、可变多腺苷酸化(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及 RNA 编辑( RNA editing )的存在,已经证实 一个基因有可能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而表达出多种蛋白 。 来自原核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 cry 基因,由于带有一个伪装的 “开关”(启动子,一段容易被聚合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 ),插入真核生物后也会被当作真核生物基因对待,在理论上至少有三个问题产生: 一是它本身插入的位置,是否会因为上、下游核苷酸而产生移码突变,造成启动子失灵或终止子失灵;二是这样无数段人造基因插入是否会破坏植物基因组结构,使原有基因产生错误表达?从而产生不希望的甚至有毒害的物质?三是更间接的,由前所述细胞组分的网络关系,这些外源蛋白是否会对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很大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次级代谢产物而不适于人类食用? 这一理论上的可能性,将直接否定在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时被采用的所谓 “ 实质相同 ” 这个原则。事实上这些可能性最近已有代谢物组学、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合称 omics )所证实。例如,根据 2010 年发表在 EJEAFChe 的数据, 转 cry 基因后大米与非转基因对应物种二维电泳有约百分之十几的蛋白点不能对应 。基于蛋白组学变化而认为需要对转基因食品重新评估安全性的观点还有这篇文章 。除了蛋白组分,转基因作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如几种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反营养物植酸无显著差异 。 正是由于人们有这样的担心,新的转基因品种正在研究将转入的基因处于 “ 受控 ” 的表达下。比如利用愈伤组织特殊的启动子代替病毒来源的启动子,或者利用叶绿体蛋白等的启动子使得 Bt 毒蛋白不在作物的可食用部分中表达。以及,减少使用带有抗生素抗性的筛选标记等。这样,看起来危险性就小了许多。但是,之所以将受控二字加引号, 是由于转基因应用在理论上未解决的问题,所担心的除了毒蛋白的表达外,还包括转基因本身在理论上充满不确定性。 “转基因作物与杂交育种安全性相似”——你在安慰自己吗? “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不高于传统育种”,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我看到的第一篇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综述,作者得出的就是这个结论,因而我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认为将转基因与杂交育种等同或者认为"升级"的,应该先去复习一下关于等位基因(allele)的概念了。 首先,自发突变可以说这是作物进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是否想过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哪种自发突变的比例要高一些?为什么? 其次,自发突变的机率是根据基因某个可检测位点突变的最终结果而得出的,而突变的最终结果是指在纠错机制作用以后的结果。被转入真核生物的基因没有相应的纠错机制,如果算突变机率,则被转入的这段基因的突变机率将高于基因组的其它部分。所以在相同突变诱导的条件下,则转基因作物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高; 第三,传统作物的突变要成为性状改变,需要等位基因的“双重决定”,而转基因作物突变就可以影响性状,因此 转基因作物的突变不确定性将远远高于传统作物。理解这一点可以参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在突变率上的差别。因此,若考虑突变,则转基因作物的不确定性更应该高于传统育种 。 你确定,能有多确定?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几大基本差别,除了膜系统,其物质、能量及信息代谢都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理论上的,实验中那些工具酶能 100% 切干净吗?转基因后 SB 结果找不到两个相同,甚至相似带型的样品(如图一) 。若是 “ 精确控制 ” ,则相同的实验条件、相同的目标基因、相同的方法,相同的细胞材料,为什么没有相同的结果? 转基因后通过抗性标记筛选,只看目标蛋白,可以说“目不斜视”,到最后排除了可能表达的无关或者有害蛋白吗? 2011 年才查到几篇蛋白组学研究的结果,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差异蛋白的鉴定、测序及毒理学分析等,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 图一( Figure 2) Bt 毒素的毒理学理论: 在谈 Bt 对哺乳动物有没有害之前,先了解下 Bt 毒素对所谓 “ 目标生物 ” 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我先直译一下这段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bacteria produce insecticidal Cry and Cyt proteins used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different insect pests.... The 3d-Cry toxins are pore-forming toxins that induce cell death by forming ionic pores into the membrane of the midgut epithelial cells in their target insect. The initial steps in the mode of action include ingestion of the protoxin, activation by midgut proteases to produce the toxin frag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primary cadherin recepto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onomeric CrylA toxin with the cadherin receptor promotes an extra proteolytic cleavage, where helix alpha-1 of domain I is eliminated and the toxin oligomerization is induced, forming a structure of 250 kDa. The oligomeric structure binds to a secondary receptor, aminopeptidase N or alkaline phosphatase. The secondary receptor drives the toxin into detergent resistant membrane microdomains formingpores that cause osmotic shock, burst of the midgut cells and insect death. Regarding to Cyt toxins, these proteins have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toxicity of some Cry toxins. Cyt proteins are also proteolytic activated in the midgut lumen of their target, they bind to some phospholipids present in the mosquito midgut cells.” Bt 细菌产生杀虫 Cry 和 Cyt 蛋白,用于不同害虫的生物防治。 ...3d-Cry 毒素是成孔蛋白,可以通过在目标昆虫的中肠上皮细胞膜上形成离子孔道导致细胞死亡。作用形式的开始步骤包括摄入毒素前体,由中肠蛋白酶激活成毒素,并与初级钙黏蛋白( cadherin )受体反应。单体的 Cry1A 毒素与钙黏蛋白受体作用,促进进一步蛋白水解,蛋白域 I 的阿尔法螺旋消失,毒素形成寡聚体结构,大约 250kDa 。寡聚体结合第二个受体,氨肽酶 N ( APN )或者碱性磷酸酶。第二受体将毒素导入耐去垢剂膜微区,形成孔道,造成渗透压 shock (这还真难找个合适的中文词),涨破中肠细胞导致昆虫死亡。就 Cyt 毒素而言,这些蛋白对某些 Cry 毒素有协同效应。 Cyt 蛋白在目标中肠腔中也有蛋白水解活性,它们可以与蚊子中肠细胞的一些磷脂结合 。 补充: 1.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昆虫的毒理学研究中,发现 Bt 蛋白受体 Bt-R1 、 BtR175 等,均来自昆虫, 属于钙黏蛋白样受 体( Cadherin-like receptor )。而 哺乳动物中大量存在不同类型的钙黏蛋白 ,未知是否能够参与 Bt 蛋白的细胞毒性功能,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少。 2. 在 Cry 蛋白的毒性作用中,最关键的并不是 Cry 蛋白与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囊泡 (BBMV) 的结合,而是结合钙黏蛋白样受体后,促进了 Mg 2+ 依赖的信号途径,从而使得细胞死亡。非特异性地,如 Cry1Ab 蛋白寡聚体与脂筏结合不能产生细胞毒性 。 3. 关于 Cry 蛋白对目标生物肠道细胞的毒理学研究并不完善,发现钙黏蛋白样受体及氨基肽酶 N ( APN1 )受体都是近些年的工作。并且不同 Cry 蛋白,比如 Cry1Ab 与 Cry1Ac ,尽管序列相似度很高,但却可能通过不同机制作用目标昆虫的中肠细胞 ,不同受体对不同 Cry 蛋白的亲和力不同。 4. 到现在为止我仅仅看到一篇报道涉及 Cry 蛋白对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的实验,说 Bt 蛋白不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膜完整性 。这篇杂志影响因子不到 1 。 但也就在这个实验中,证实了 Cry 蛋白可以与牛、猪的 BBMV 的结合。 看看数据,与昆虫肠道的 BBMV 结合量差别很大吗?(图二) 图二( ) 综上, 在已看到的资料中, Cry 蛋白一定会与哺乳动物小肠细胞接触, 但是毒理学研究却呈现不同的理论。一是受体 - 信号理论,即 Cry 蛋白结合受体后,由受体导致 Mg 2+ 依赖的信号途径,激活胞内凋亡信号,从而杀伤细胞;二是成孔 蛋白理论,即 Cry 蛋白本身,由受体促进水解,成熟蛋白寡聚,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造成渗透压 shock 。 也就是说,对于Bt蛋白,即使对于目标昆虫的作用机理,目前也呈现完全不同的解释。 我真的觉得很悲哀,怎么能这些毒理学内容都没有研究透,就敢拿给人吃呢? 这就好象我们常说食盐吃多了也有毒性一样,可是食盐的毒理学理论清晰,造成电解质平衡的破坏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防治,而 Bt 蛋白呢?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就意味着根本没有相应的解毒方法。最好的方法只能是远离,接触越少越好。 有了以上毒理学研究的认识,现在来看转基因专家们宣传的 Bt 蛋白理论上的 “ 三道防线 ” : 第一, “ 哺乳动物肠道细胞没有受体 ” 。请看上面的毒理学研究, 钙黏蛋白( cadherin )、碱性磷酸酶,哺乳动物肠道里没有? 实际上,你得问,哪种细胞没有钙黏蛋白?哪个组织没有碱性磷酸酶?同一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序列相似度可以很高。 再看细胞的耐去垢剂微区,这是近十几年内的发现,细胞膜并不是平均分布的,上面大量存在耐去垢剂的被称为 “ 脂筏 ” ( lipid rafts )的膜结构单元。 大量功能蛋白都是通过这种细胞膜上的集中、寡聚在脂筏中从而发挥功能的。 那么,哺乳动物哪种细胞没有脂筏结构? ; 第二,不耐胃蛋白酶、但是耐胰蛋白酶。可是,看看中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黄昆仑实验室怎么证明 “Cry 蛋白易被降解 ” 的? Cry 蛋白量与酶液浓度比是 1:19 。试问你平时吃饭的时候,胃里的蛋白与消化酶量比是这样的吗?实际上, 饲喂动物的实验已经在粪便里发现了 Cry 蛋白 ,这说明什么呀?第三,煮熟了就没事? Bt 蛋白热稳定性超强, 100 ℃ , 60 分钟不会降解 (图三) 。变性蛋白当然还存在致敏性可能,更何况,你怎么知道它们没有可能突变成了高温下仍然具有活性的蛋白,如 RNAase ;以上 “ 三道防线 ” 排除了什么不确定性? 图三( ) 动物实验的不确定性 大量动物实验没有发现 Cry 蛋白的急性毒性作用,而同时,又统计出了对肝肾等器官的不确定性影响。就在 最新发表在《欧洲环境科学》的一篇综述中,总结了 19 项给哺乳动物喂食商品化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计算出对雄鼠肾 43.5% 的干扰系数,对雌鼠肝脏 30.8% 的干扰系数 。另外一项欧盟委员会组织的 90 天动物(大鼠)喂养中国提供的转基因大米实验,与非转基因的对应大米(来源种)做对比,未发现总体健康问题,得出结论是 “ 未发现有害影响 ” ,同时,出现肾上腺 15% 、(雄鼠)睾丸 10% ,(雌鼠)子宫 19% 等器官重 量, WBC (白细胞数)下降 15% 等显著性差异 。在 90 天大鼠喂食转雪花莲植物凝集素大米的实验中,也发现小肠显著性增重 10% ,肾上腺增重 10% 等显著性差异 。在黄昆仑实验室验证 Cry1C 蛋白毒性的小鼠实验中,仅仅灌胃 15 天,未发现急性毒性影响,但是雌鼠显著性肝脏增重 18% ,肾脏增重 14% 。但我其实并不能采纳黄昆仑教授实验室的这个结果,因为它存在明显的低级错误(见下文)。 即使这些实验中,其它多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鼠整体生命体征也没有发现有害影响,但这能得出这几种大米 “ 安全 ” 的结论吗?能给人吃吗?这仅仅是喂食三个月的实验而已。最终, 这些实验统一的结论是,这种亚长期动物实验并不足以证明人长期食用的安全性 。 研究者不会出错吗? 人都是有可能出错的,研究者也不可能不出错。甚至,由多人把关的事情也是会出错的。研究转基因的人不会由于人为错误而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吗?这种 “ 意外 ” 若发生在与中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监督直接相关的单位,那应该说老百姓想不担心都难。例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健康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黄昆仑教授实验室 2010 年发表的关于 Cry 融合蛋白安全评估的论文 , “Table 1” (表一)出现了明显的计算错误,使得与 2009 年相似内容的论文 比较,其对应数值相差十倍。 这是已经发表的论文,可以说明所有相关人的疏忽。这当然是只是意外,而且并不一定产生实际的影响,可是,谁能肯定没有其它意外了? 现实意义 实验室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际上会根据推广的范围而放大最微小的不确定性。 农业生产如果真的要将转基因作物的风险降低到让人放心的程度,须严格执行 case-by-case (逐案地)审查认证,每一批种子从实验室到种子公司都不但经过了转基因的安全测试,还经过了不同田间条件以及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测试。要确定是否有基因变异,是否产生任何有毒害的副产品,以及完善的标签、跟踪体系。虽然看到书面上的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管理规范与此相近,但我相信 若真严格这样执行了,该产品的最终成本不会低于有机农作物 。 那么,食用转基因作物又有健康风险,味道又不该比它们的非转基因对应种有什么改善,实际上又不增产(没找到 “ 增产基因 ” ),转基因特性还会退化,还会产生超级杂草或者耐药害虫,几年后不一定能够减少除草剂或杀虫剂的用量,使用抗虫蛋白还可能伤及其它昆虫而造成生态失衡 … 这些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比如会不会制造出了超级细菌或者加速了病毒进化,给人造成间接伤害 (病毒的起源和进化伴随着高等生物的进化,但至今仍不清晰具体机制 ) ?人与食物之间是否存在 “ 共同进化 ” 等很多问题。我实在看不出现有转基因技术用于食用农作物生产有多少好的意义。农业是中国的国之根本,决不能有任何短视趋利的决策,中国农业伤不起啊。转基因的好处真的能不让人考虑这些吗? 食品安全是管理出来的 当问及“ 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发放是否意味着允许商业化生产? ”时,我们看到中国农业部的回答是 “ 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 然而, 2011 年 11 月 15 日,欧盟贸易信息网披露欧盟加强对 来自中国 的大米产品的控制,因为检查到 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大米 。还说从 2006 年起就已经检测到了 。以前听说绿色和平组织在国内超市中检测到了转基因大米,说实话我曾怀疑这些 NGOs 的检测资质。但现在,连欧盟委员会都说多次检测到了,那就真得问问我们的农业部了, 是承认说了谎还是承认监管不力?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任何一个回答都无法不让人担心另外一个问题,你们贴的“转基因”或者“非转基因”的标签还有用吗? 面对具有不确定的转基因食品就好象蹦极,当有人拿给你有关绳子的生产厂家资质、材料说明、生产工艺、测试证明、使用方法等,并且他自身从不说谎,资质没有污点 ... 现在,你可以试,也可以不试。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他说的话并不那么可信,你是否还愿意一试? 食品安全就是管出来的。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但绝不是消费大国 从实际转基因成分(转基因作物的蛋白或基因成分)的食用量来说, 美国最大宗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大豆都大量出口,国内用于榨油、生物柴油、糖浆、酒精或饲料,人几乎不会吃到大豆蛋白,很少玉米蛋白 。 根据USDA油料作物统计,美国人几乎不会吃到大豆蛋白(无论直接食用还是来自豆粕,十年食用统计量均为0) 。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 FAO ) 2007 年统计,按人均计算, 玉米只占美国年人均总蛋白提供量的 1.50% 。占谷物蛋白提供量80.41%的小麦没有转基因品种上市,而作为“whole food”的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寥寥无几。而 中国人食用油料作物蛋白最多的是大豆,占油料作物蛋白提供量的 74.47% ,占总蛋白提供量的 3.94% 。 中国进口大豆已经占市场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中国人喜欢吃豆制品, 若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豆制品加工环节(农业部宣称没有),则国人接触可能有害蛋白的平均量仅此一项就将高于美国人均,更别说倘若推广转基因水稻的种植了。 在看过一些主流媒体的宣传数据后,你是不是想当然地以为美国人吃到的转基因食品一定比中国人多?这正是美国商人以及代表商人利益的美国政府所希望的。 对转基因的现行标准能判断什么? 1. “实质等同”原则回避了所有对可能有害物质的质疑,发给 GMOs 一张张合法身份证,转而需要消费者提供“有害”证明。这样,尽管从基因理论上转基因工程漏洞颇多,但由于生物体本身具有一定容错和修复特性,要获得产生有害物质的直接证明却并不容易。 正如吸烟,不会发生急性系统性毒性,不会马上就出现什么症状,即使在“吸烟有害健康”被普遍认可的今天,人类仍然无法证明吸烟与某种疾病有必然联系;人类发现其中有致癌物质是在吸食烟草几百年之后。同理,利用慢病毒或噬菌体等启动子制造的人造基因,是否会产生新的人工病毒 ?利用抗性基因筛选的人工基因,是否会造就超级细菌?外源基因随机插入真核生物基因组,是否会打乱其信息系统,产生已知或未知的有害成分?这些尚未被明确证明。但可以证明转基因作物无论是基因组还是细胞组分,确实发生了改变。人其实只要没看见吸完烟就死的人,就不会全面禁止它,更何况烟草业对国家税收很有利; 2. 未检测到有害物质,可能是因为没有适当的检测方法 。中国“特产”地沟油也未建立检测有害物质的统一标准 ,请问你会担心吗?担心什么呢?若按照与支持转基因食品相似的逻辑——无法证明地沟油有害,相反它有“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等等好处,市场上也更便宜,你有什么理由反对它?; 3. 更“经济”、更“健康”。 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是合法的,也是曾被认为 “ 经济 ” 、 “ 健康 ” 而推广使用了三十年。直到十多年前才发现吃它毫无好处,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几率,不利于健康 。但即使如此,食品工业中也并不是完全禁止使用,而只是减量使用,建议消费者少吃; 4. “高科技”的发明。 农药 DDT 也曾是明星发明 ,不但使得粮食增产,还能治疟,直到发现它非常难降解,甚至会在人脂肪细胞中聚集,有明显致癌作用才被禁止。此时,已经在许多地区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害; 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在开发新产品时总是很自信,比如核电站,然而根据墨菲定律, “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 而且,转基因食品,尤其是主粮所涉及面太广,一旦发生发问题,受害者将难以估量。 国际上对安全不确定性的判断 根据 EPA 参考剂量( Reference dose, RfD )的介绍 : 由于存在一定阈值的概念及在大多数严格实验案例中并不存在相关某个特定化合物的绝对安全 , 科学上使用不确定系数( Uncertainty factors, UFs )来代替安全系数( Safety factors, SFs ) 。以十倍因子“ 10H ”表示普通健康人群中不同敏感度的差异;当不能使用人类接触或人类接触数据不足时,使用动物得出的长期实验值需要一个十倍因子“ 10A ”以考虑动物数据扩展到人的不确定性;当使用亚长期的动物实验扩展到人时,使用十倍因子“ 10S ”代表亚长期 NOAELs 扩展到长期 NOAELs 。“ MF ”是另外一个附加的 0-10 的不确定系数, MF 需要对科学不确定性的专业判断,比如对多种不同物种测试全部结果的完整性的判断。 MF 的缺省值是 1 。其中, NOEL ( No observed effect level )与 NOAEL 的差别是,如实验中未发现统计学上的差异,则为 NOEL ;若发现统计学上体重的微小变化(比如 2% ),器官重量的微小变化,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上的细微可分辨性,肝中酶水平的微小升高等。虽然可观察到,但不认为具有生物学意义,既被定为 NOAEL ;当这些相关差别比较大(比如 20% ),既被定为 LOAEL 。各自所使用剂量差异通常至少有 5 倍。 可以看到,虽然 UF 与 SF 在数值上可以是相同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性却是不同的。 当使用 NOAEL 时,因为研究是基于动物的亚长期( subchronic duration )实验,因而: UF =10H × 10A × 10S = 1000 RfD = NOAEL /(UF × MF) 根据 EPA 公布的哺乳动物毒理学研究数据 ,喂食兔子 31 天所得的 Cry1Ab 蛋白的 NOEL 为 Cry1Ab 0.06 mg/kg/day ,根据以上公式,不确定系数( UF )计算得 1000 , MF 按照 1 计算,则其参考剂量( RfD )应为 0.06 u g/kg/day 。以人的体重为 60 kg 计,则参考剂量为 3.6 u g/day 。转基因大米 KMD1 含有 15 mg Bt toxin/kg 。一人一天估计吃一斤米饭( 500 g ),按一斤米可以做出两斤米饭计算,则吃下的米为 250 g ,即0.25 kg。理论上其中 Cry1Ab 蛋白含量为 15 × 0.25=3.75 mg ,即 3750 u g/day 。高于上面计算的参考剂量 3.6 u g/day 三个数量级,与做实验时喂食兔子所得出的 NOEL 相当。即, 如果浙大的这种转基因大米获得推广,则从动物的短期实验到人的长期食用,没有留出任何不确定系数考量 。 回归自然 首先,没人反对转基因的实验室研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拎得清楚科学和技术,以及工程之间的关系。我总觉得,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以及研究与推广的差别,虽然它们总是被放在一起说。尚在实验室中搞研究的,比如弄个 “ 大头兔子 ” ,给猪转人基因之类的事情,只要没有走出实验室,这些科研可以是一种乐趣; 其次是科学用于工程应用,比如转基因用于蛋白类药物生产,比如胰岛素、抗凝血酶等, 与此类似的还有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抗生素 。这里会被人使用的不是被转基因的整个细菌或者细胞,而是经过分离提纯的多肽、蛋白或大分子,其纯度可以很高。比如注射胰岛素,总没人会把表达胰岛素的工程细菌拿来注射吧?蛋白分子就是一种化合物,并没有其它化学分子,所以它们应该很安全,所能产生的作用就是这一种化合物可以产生的作用。 可是转基因用于农作物,人们吃下去的就不会是个别某种蛋白或 DNA 分子,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物。转基因育种时非常微小的不一致、不精确,在实验室中或许没有问题,甚至都难以发现,但是,当它工程化以后,这一点最微小的不一致就会被按照工程规模而放大。 转基因技术就其本身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生物的基因研究才是充满未知的科学 。 不推广转基因技术在粮食作物中的应用,根本不会影响转基因技术在基因或其它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反对转基因技术用于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反对基因研究无关,也并不是反对转基因技术在所有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人在忙碌和高效中生活,经常会希望自己能够回归自然。然而我理解回归自然的境界不是回到茹毛饮血,也不要再提什么手机、电脑, 回归自然是让所有技术应用符合人体自然的需要,这才是回归自然的真实涵义 。就如人体工程学一样, 人造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契合人体的需要,是对工业产品较高的要求 。我真看不出现在的转基因食品符合这样的要求,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它们都还不是在为消费者考虑。 我反对现在的转基因主粮,其实是因为它们现阶段的技术含量太低,这是不是与你看到“高科技”的宣传不同? 或许有一天,当农作物的基因研究足够成熟,检测方法更加细致,转基因操作可以使得安全的外源基因放在可控的位置的时候,我会支持以改造等位基因的方式,或在足够相近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使农产品获得更高的产量或更好的口味等。 现在推广的产品,首先技术含量太低,其次让人看到更多的是资本和利益的驱动以及赌博的心态。而所有乱象最令人担心的,就是由于很多研究者、推广者都有这样的心态,转基因农作物早已经四处推广,我们可以做的仅仅是默默统计从未出现过的奇怪流行病是不是越来越频繁光顾 … 你的关注重点放在哪里? 当科研走出实验室之后,它就不再是一个纯科学问题,而是所有涉及人群都可以说说的事情 ,并不一定非得属于某个专业。转基因食品就目前为止我是反对的,尤其是对转基因主粮,这会使得中国人接触可能有害物质的几率远远超过地球人,而给自己留的不确定系数远远低于地球人。其次,我并不反对你吃。虽然如果出于私心我应该鼓励喜欢的人多吃,这样可以验证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不确定性。但是出于对同宗同祖的一点善意,还是要提醒转基因食品尚处于安全性验证阶段, 国际组织从来也没有就转基因作物的普遍安全性做任何注解,需要各国政府自行逐项研究 。 已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人吃有害没害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即使我能够证明以前你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乐观和自信是盲目的,也并不影响你选择它。 Reference: 1. Biotechnology (New Poll Results Since Last Revision of Online Analysis) 2. Domingo, J.L. and J. Gine Bordonaba,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Environ Int, 2011. 37 (4): p. 734-42. 3. 《环球科学》 2011 年第 5 期 . Available from: http://112.125.50.168/html/benqimulu/2011/0429/17311.html. 4. Licatalosi, D.D. and R.B. Darnell, RNA processing and its regulation: global insights into biological networks. Nat Rev Genet, 2010. 11 (1): p. 75-87. 5. Kun Xue, B.L., Jing Yang, Dayuan Xue, THE INTEGRATED RISK 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RICE: 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APPROACH. EJEAFChe, 2010. 9 (11): p. 7. 6. Batista, R. and M. Oliveira, Plant natural variability may affect safety assessment data.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0. 58 (3 Suppl): p. S8-12. 7. Jiao, Z., et al., Unintended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transgenic rice seeds ( Oryza sativa L.) studied by spectral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s methods.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3): p. 1746-54. 8. Qiu, C., et al., Production of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expressing tissue-specific Bt gene. Plant Cell Rep, 2010. 29 (10): p. 1097-107. 9. Soberon, M., et al., Pore formation by Cry toxins. Adv Exp Med Biol, 2010. 677 : p. 127-42. 10. Zhang, X., et al., Cytotoxicit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Ab toxin depends on specific binding of the toxin to the cadherin receptor BT-R1 expressed in insect cells. Cell Death Differ, 2005. 12 (11): p. 1407-16. 11. Soberon, M., S.S. Gill, and A. Bravo, Signaling versus punching hole: How d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oxins kill insect midgut cells? Cell Mol Life Sci, 2009. 66 (8): p. 1337-49. 12. Shimada, N., et 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CRY1AB TOXIN DOES NOT AFFECT THE MEMBRANE INTEGRITY OF THE MAMMALI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 IN VITRO STUDY. In Vitro Cellular Developmental Biology - Animal, 2006. 42 (1 2): p. 45-49. 13. Cao, S.,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ry1C protei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PR China for a new food resource.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0. 58 (3): p. 474-81. 14. Paul, V., et al., Degradation of Cry1Ab protein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MON810) in relation to total dietary feed proteins in dairy cow digestion. Transgenic Res, 2010. 19 (4): p. 683-9. 15. Xu, W.,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ry1Ab/Ac fusion protein. Food Chem Toxicol, 2009. 47 (7): p. 1459-65. 16. Seralini, G.-E., et al.,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afety assessments: present limits and possible improvem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2011. 23 (1): p. 10. 17. Schroder, M., et al., A 90-day safety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expressing Cry1Ab prote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oxin) in Wistar rats. Food Chem Toxicol, 2007. 45 (3): p. 339-49. 18. Poulsen, M., et al., Safety testing of GM-rice expressing PHA-E lectin using a new animal test design. Food Chem Toxicol, 2007. 45 (3): p. 364-77. 19. 卫生部再征地沟油检测法 此前 5 方法均不能奏效 . Available from: http://news.qq.com/a/20111013/000083.htm . 20. Virus . Available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rus 21. Barnes DG, Dourson M. Reference dose (RfD): description and use in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1988, 8(4): 471-86. 22. Bt Plant-Incorporated Protectants, October 15, 2001, Biopesticides Registration Action Document . http://www.federalregister.gov/articles/1997/10/10/97-27012/notice-of-filing-of-pesticide-petitions . 23. http://www.fas.usda.gov /psdonline/psdDownload.aspx. 24. http://faostat.fao.org/site/368/DesktopDefault.aspx?PageID=368#ancor. (如有错漏敬请指出)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2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农业对策
热度 14 蒋高明 2012-10-30 16:33
蒋高明 一、什么是转基因作物? 在介绍转基因作物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物种。美国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 · 欧 · 威尔逊指出:“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封闭的基因库 —— 一个不能与其它物种交换基因的生物集合体。如此程度的种间隔离,使每一个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的遗传特征,并占据独特的地理分布范围。在一个物种内,特定的个体及其子子孙孙与其它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会太远,因为它们必须进行有性繁殖,与其他家族进行基因交换。经过若干时代,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家系以其鲜明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这一脉相承的全部生物个体及其未来时代,会共同向着同一基本方向进化”。 从上面的陈述不难理解,经过约 40 亿年的漫长自然演化,物种的基因搭配是最合理的,少一个会进化出来,多一个会淘汰出去。人类举全球之力,利用最高的技术,并不能制造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物种,但人类却能够利用转基因技术毁灭一个物种,因为转基因打乱了物种进化轨迹。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它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某些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细胞中去,改变其遗传物质 (DNA) ,并希望表达特有性状。具体地,转基因就是把 A 生物比如昆虫、动物、细菌的一部分基因,转移到 B 生物比如蔬菜、水果、粮食中去,改变 B 生物的自然特性,以达到人的某种要求 ( 更多的是商业需求 ) 。如将北极鱼体内有防冻作用的基因抽出来植入西红柿里,制造出耐寒西红柿;把细菌中的有毒基因植入水稻中,水稻就能产生抗虫毒素,杀死水稻害虫。 人类正在进行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发,对生物尤其长期栽培与驯化的物种来说是个灾难。这是因为,转基因商业公司及其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是对物种某个特征进行强化,最终通过专利技术实现对自然分布的物种强行占有。转基因将一个好端端的物种,变成一个只有少数利益集团能够操纵的特殊怪物。转基因作物的特点是不能留种,即不再是传统的物种,随着时间的延长,那些被转基因的物种因农民不再留种而逐步消失。 为了打消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顾虑,转基因鼓吹者故意混淆转基因与杂交的概念。实际上,转基因与杂交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以水稻为例,杂交水稻只能在同种和近亲种间的水稻之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基因跨界转移。生物分类级别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最高,种最低,如水稻和苏云杆菌分别为微生物界和植物界,人类则为动物界。杂交稻是在栽培稻之间或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培育的杂交品种;而转基因技术则不然,科学家可将某个基因从任何一种生物中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 , 使受体生物出现一些特殊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旱等,最常见的将苏云杆菌的上的产毒素基因转移到棉花、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上去,是建立在基因的某种功能是静止的这一逻辑基础之上的。 从上面的介绍看,转基因生物是实验室中改造过的生命。但是,不论怎么转,人类都不能让杆菌和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来交配生育后代。杂交在自然界本身就存在,在近缘种之间可能自然发生,属小概率事件;而跨界转基因,在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几乎为零概率事件。两者都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实现,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即前者并没有打破大自然的遗传规律,而后者则严重违背了生物进化规律。 二、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尽管转基因技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类的一些愿望,但该技术长期发展,则对生物多样性了不利影响。试分析如下: 第一,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一些转基因作物,如抗草甘膦大豆,为了保证产量使用更多的除草剂,这一技术仅保护转基因大豆,但对转基因大豆外的其它物种一概灭杀。同样的道理,如果某种作物转了抗杀虫剂的基因,那么将会使用更多的农药,虽然保护了抗杀虫剂转基因作物,但喷洒大量农药,短期内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杀死了天敌物种,造成生态系统物种失衡。 第二,转基因作物作为 “ 新物种 ” 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 自然界里从来没有过转基因生物,这是按照人的意志合成的 “ 怪物 ” 。它们因其体内有特殊基因,具更强的竞争性和入侵性。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能抵抗病虫害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品种 ( 系 ) 丧失。除此之外,转基因公司为了强化转基因作物的 “ 入侵 ” 能力,还发明了专用除草剂、化肥,将别的作物视为杂草 “ 除之而后快 ” ,更加剧了转基因作物入侵危害。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业,一旦发现了转基因大豆的危害后,想恢复原来的传统种植体系 “ 已基本不可能 ” 的根本原因。 第三,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 保持食物多样性是减少疫病侵袭的重要措施。 1864 年,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了 100 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而这两个品种又特别脆弱,发生意外后无法挽救。与此相反, 1970 年在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爆发了咖啡锈,而在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却发现了一种具有抵抗性的品种,从而挽救了全球咖啡农业全军覆没的命运。遗憾的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 第四,转基因导致 “ 超级杂草 ” 和 “ 超级害虫 ” 。农业是从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来的,长期以来,作物与杂草就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传统农耕方式控制杂草是 “ 斩草 ” 而不 “ 除根 ” 的,因为杂草也能发挥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但抗除草剂作物是要消灭杂草,这样杂草就与人类发明的这一技术产生强烈的抗争。生存是一切物种最初本能,消灭一个物种不付出残酷的代价是做不到的。事实上,杂草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意志自愿消失,而是采取更强有力的对策进化。令转基因科学家想不到的是,杂草将人类转入作物中的抗草甘膦基因 “ 俘获 ” 过来, 武装了自己,成为人类难以去除的 “ 超级杂草 ” 。在美国田纳西州西部, “ 超级杂草 ” 长芒苋,生长最快的时候每天能长七八厘米,高度可达两米多甚至更高,把农作物全都盖在底下。它非常结实,收获时还会损坏收割工具。为了在长芒苋长大之前杀死它们,农民们被迫翻耕土地,往土壤里施加更多的除草剂。 从虫害控制来看,转基因生物增加了目标害虫的抵抗性,刺激害虫进化,这就加大了害虫控制的难度。如转基因抗虫棉在第一、第二代时,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在第三代、第四代后,棉铃虫就对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 “ 超级害虫 ” ,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五,转基因造成“不明生物”病原体形成 。因为转基因是在很短的时期内打乱了物种进化规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还没有彻底了解的前提下,以人类意志为出发点进行的跨动物、植物、微生物界进行的转基因,可能造成未知病原体形成。 2011 年 1 月,美国高级土壤学科学家、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退休上校顿·胡伯博士,写信给美国农业部长发出警告,在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中,新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具有造成动物不育与自然流产的潜在可能,对人类健康也可能造成影响。胡伯博士提到的不明病原体非常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 3.8 万倍才能够看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及其饲料与流产家畜尸体中均发现了这种“不明生物”。 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中没有了 “ 杂草 ” 根系,涵水功能严重降低,造成耕地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管愿望采取的农业 “ 懒人 ” 技术,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是 “ 雪上加霜 ” 。 三、转基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转基因作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危及到整个系统。例如,一些盐碱地、沼泽地、热带雨林以及某寄生虫分布的区域,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但由于转基因作物出现,科学家向作物中转入了耐盐碱、耐高温、耐高湿、抗病虫害的基因,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就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 第二,转基因打乱了生态平衡,造成物种之间关系紊乱 。 中美科学家对中国 481 户棉农,经 10 年跟踪研究发现:农户种植转基因棉第 3 年经济效益最大,杀虫剂平均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 70% ,收入高 36% ;但情况从第 4 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象等害虫,导致盲蝽象、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侵害棉田,小虫成大灾。 当年的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不降反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 3 倍,收入却低 8% ;到第 7 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所使用的杀虫剂,已明显高于普通棉花种植户,加上转基因棉花种子成本较高,棉农收入大幅度下降。早先科学家曾认为转 Bt 基因棉花,可能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转基因棉花无法对付的 “ 次要害虫 ” 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这就是转基因科学家为了前 3 年的商业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农民健康和经济收益的“反面教员”。 第三,转基因造成基因污染 。由于转基因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让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产生“结合”,基因转进去容易,逃逸出来也容易。 1998 年,美国环保局批准星联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生产,用作动物性饲料,不能用于食用,因为它对人体有过敏反应,可能产生皮疹、腹泻。 2000 年,市场上 30 多种玉米食品中发现了星联转基因过敏成分,美国政府下令把所有的星联转基因玉米收回。除了同种植物之间发生基因污染外,不同植物之间也会出现,如美国药用转基因玉米污染大豆事件就是一例。一家公司开发了给病人吃的药物玉米,结果在种了这种药物玉米的土地上种大豆,在收获大豆的时候,把转基因药物玉米也收在了一起,整个大豆就都被污染了。于是美国政府下令把仓库里面混装有药用玉米的所有的大豆都销毁,总计有约 100 万蒲式耳。 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进行基因转移,也可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东南亚是大米基因多样性的故乡和中心,加利弗尼亚大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重要的 13 种粮食作物中有 12 种与其野生的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在加拿大,被用作实验的油菜,开始只具抗草甘磷、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 “ 基因交流 ” 。既然人类轻而易举地将基因转入了目标作物,那么,这些基因会不会轻而易举地逃逸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四,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 2010 年 9 月,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中西部玉米带周边很多河流都受到转基因玉米毒蛋白的污染。美国有超过 85% 的玉米通过转基因技术驱虫或耐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可以驱赶玉米螟,还能产生一种具有杀虫功能的 Cry ( 12A )b 毒蛋白。在玉米地周边 500 米 以内的河流中,科研人员在植物残屑中检测到这种毒蛋白;在抽样调查的 217 条河流中, 86% 的河流中有玉米叶、壳、秸秆或谷物穗轴; 13% 的河流含有可检测出的 Cry ( 12A )b 蛋白质。这项研究发表在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第五,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动物异常现象可能与疑似转基因作物种植有关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中国山西、河南、山西、吉林等地,种植疑似转基因作物先玉 335 玉米几年后,大老鼠消失 , 喂养这类玉米的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此外,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在河南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很多村子养猪业变得萧条起来。而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 —— 先玉 335 。先玉 335 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其母本为 PH6WC ,父本为 PH4CV ,含有转基因成分。 在生态平衡下,如鸟类数量足够多,又有大量益虫捕食害虫,非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植物不可能在产量上有太大的区别,转基因植物本身未必适应生态失衡的环境,甚至可能更加差,他们只能抵御一种害虫,而其它不受分泌毒素影响的虫类可以因为竞争减少而肆无忌惮繁殖。人类打乱生态平衡,然而试图通过高科技维持产量,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却让那些弱势的群体来承受,这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四、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德国、新西兰等国科 学家,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影响。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虫子不吃的作物对人体同样有害 。转基因作物到底能不能产生有毒物质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植物中转入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基因,并且表达出来,即这些有毒蛋白质能顺利地生产,人吃了就会中毒,著名的巴西坚果事件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中去。但后来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 那些转基因鼓吹者声称对能够让虫子毙命的毒蛋白对人体无害,这是个严重的误导。毒蛋白并非对所有生物有毒,这倒是不假,但对其它生物无毒的蛋白可能对人类就是个噩梦。蛋白质可以变性,一些有毒蛋白高温可失去生物活性,但是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如此,如疯牛病朊病毒,高温对这类蛋白就毫无效果。疯牛病毒蛋白不具有遗传性,也不是生物,而是蛋白质,只是和我们神经元中普通蛋白质构型有点变化,多折叠了几次,就能把我们的神经元淀粉化,致人于死地。转基因技术暂时可能不会产生如此可怕的蛋白质,但以后数量多了谁也不敢保证。如果那些黑心科学家为了某种特殊目的需要,转入能够产生类似朊病毒的毒蛋白,则人类命运就岌岌可危。 第二,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消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这是普通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为敏感的话题。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消化系统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主要通过污染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而实现。 2002 年,英国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 DNA 进行人体残留试验,有 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尽管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第三,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孕妇血液中发现转基因毒素 。 2011 年 4 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健康研究所发布《加拿大魁北克东部小镇的母亲与胎儿暴露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农药》 (Maternal and fetal exposure to pesticides associate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Eastern Townships of Quebec, Canada ) 揭示: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 30 位当地中产阶级怀孕妇女血液中,有 93% 可以检测出 B t 蛋白 Cry1Ab ,而其所生出的孩子的脐带血中有 80% 可以检测出该蛋白。不仅如此,在当地非怀孕的妇女血液中亦有 69% 的样品中,检测 出 B t 蛋白 。 从优生学的角度看,胎儿发育过程中,对于有毒物质是非常敏感的,有些对成年人无害的物质,则可以引起 胎儿 严重的畸形。 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玉丹根据这个实验提出警告: 今后应关注孕妇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对胎儿发育带来的问题 ; B t 蛋白可以以完整形式进入人体,而不是像那些转基因 鼓吹手 所说的“只能被消化为氨基酸才能吸收 。 ” 加拿大科学家的实验有力地 表明, B t 蛋白可以经由消化道吸收,进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妇不适合 食用 转 B t 基因大米。 第四,转基因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控制杂草,对许多作物转入了抗草甘膦基因,以保证施加更大量的除草剂如草甘膦,农药就会在转基因作物中残留,最终进入人体。 1982 年,美国环保局对一系列食品项目设定最高草甘膦水平:用于直接食用大部分食品最高残留量,无论肉类、水果或蔬菜,大约为 0.2ppm ,食用谷物产品为 0.1ppm 。 1997 年,美国环保部将大豆草甘膦残留量耐受水平从 1982 年 6ppm 提高达到 20ppm ,这显然是为维护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推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扩大抗草甘膦专利除草剂商业利益,是以牺牲人类健康为代价的政治性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 (GM2763-2005) 规定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 107 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中,对粮食类农作物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允许达到 3~5 ppm 水平的有 6 种,允许达到 8ppm 水平的只有 1 种,对于绝大部分粮食类农作物产品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限定在 2 ppm 以下,甚至绝大部分在 1 ppm 以下。根据国外披露的数据,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中的草甘膦除草剂残留量高达 17 mg/kg ,是美国标准的 170 倍,中国标准 17 倍。遗憾的是,卫生部仅对中国的粮食有农药残留要求,但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卫生部却没有规定草甘膦含量标准。中国消费者糊里糊涂吃了好几年的转基因大豆,混入其中的草甘膦,也成了我们的 “ 美味佳肴 ” 。 美国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达 10-17mg/kg ,我们取其平均值 13.5mg/kg 来算, 2010 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 5480 万吨,洋人免费 “ 赠送 ” 给中国 339.8 吨草甘膦, 13 亿人均 569 毫克。 低草甘膦浓度即可导致生育畸形,阻止雄性激素发挥,扰乱雌性激素形成,损伤人类胚胎细胞。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分子胚胎实验室实验表明,向青蛙胚胎与鸡胚胎注射 2.03 ppm 草甘膦即发现畸形。有人在非常低浓度草甘膦除草剂处理过的人类细胞中,发现造成 DNA 的损伤。 第五,科学家已经掌握了杀人的转基因技术,一旦失控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防止农民留种,转基因科学家发明了 “ 终结者 ” 基因,并于 1998 年获得专利 , 该基因能产生一种叫 RIP( 核糖抑制蛋白 ) 的细胞毒素 , 从而导致种子无法存活。这种基因运用约束技术是强迫发展中国家农民变成“生物农奴”的一种工具。更为阴险的是, 2001 年 9 月,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发明了转基因玉米的终极版本——避孕玉米,预计该杀精玉米可于 2007 年前投入市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支持和资助了该项研究。从此以后,“杀精玉米”话题从媒体消失,变得讳莫如深!如果这一事件属实,则意味着人类已经掌控了通过食物控制人口的高科技,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转基因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的潜在威胁 。 次生代谢物为生物的各种分泌物,可以理解 为 DNA 编码合成蛋白质,最终形成次级代谢物。譬如色素,就是次级代谢物的一种,由此出现红色或黄色蘑菇,以及植物的各种色彩等。青霉素作为抗生素也是最常见的次生代谢物。然而,次生代谢物并非都是天使的代称,激素也是次生代谢物。大多数菌群都能分泌各种复杂成分的毒素,来抑制其他菌群生长,扩展自己的空间。这些菌群就与转基因有关,那些专门从事商业菌种开发的科学家,对很多野生菌种不管有没有毒都被采集来做基因库,然后从里面来分离基因作为商业用途。一些和产次生代谢物有关的基因组可能会混入。如果大面积推广,最后表达成功,那很可能是个巨大灾难。 五、转基因作物既不能提高产量也不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是支持转基因技术人士手中的一张王牌。据华中农业大学介绍,他们研发的 “ 华恢 1 号 ” 和 “ Bt 汕优 63 ” 品系主要优点是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可减少 80% 化学农药用量,提高约 8% 的产量。这是他们与全国水稻专家共同实现 “ 绿色超级稻 ” 构想的第一步。 “ 绿色超级稻 ” 构想的基本目标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使水稻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然而,事情并不会朝着科学家预料的那样发展。在转基因种植最多的美国,杀虫剂和化肥的用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转基因作物种植使美国农业农药施用量,从 1996 年到 2008 年增加了 3.83 亿磅, 2008 年施用量比 2007 年增加了 46% 。自 2006 年以来,美国三大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农药需用量,都持续上升,且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用量。转基因玉米施用农药 2.27 磅 / 英亩,而天然玉米 2.02 磅 / 英亩;转基因大豆 1.65 磅 / 英亩,天然大豆 0.49 磅 / 英亩;转基因棉花 2.72 磅 / 英亩,而天然棉花 2.07 磅 / 英亩。可见,无论哪种作物,转基因需要更多的农药才能保持其优势。转基因大豆用药更多,是因为大豆同时转了抗除草剂基因,除草剂用量是猛增的。 2008 年,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业界观点一致认为转基因 (GM) 作物的主要目的就是摆脱贫困和饥饿,但遗憾的是,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反,根据同行审查中对经验论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之后,国际评估报告并没有特别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支持。取而代之的是,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疑虑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显示出来。对于贫穷的农民,该报告的结论是,转基因作物无法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需要。转基因作物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生物技术产业在当前的农业研发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而牺牲了其它农业科学。此外,农民还面临着由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新债务,尤其是对传统农作物和有机作物进行转基因作物筛查时引发的专利侵权诉讼,还会被取消认证。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欠和不平等现象,比如在遗传资源领域,对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严重地影响了公共研究,并剥夺了农民获得种子的权利。 上述评估由政府间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发起,赞助方包括 FAO( 粮农组织 ) 、 GEF( 全球环境基金 ) 、 UNDP( 开发计划署 ) 、 UNEP( 环境规划署 ) 、 UNESCO( 教科文组织 ) 、世界银行 (WBG)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 400 多名作者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世界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专家以最全面和严格的程序进行采证评估。评估草案经过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同行评审,参与评审的专家分别来自研究机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因此,他们的意见还是很权威的。 转基因技术能否提高产量,看美国的例子就能知道。美国是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其技术远比中国先进,但该国粮食总产量仅 3.63 亿吨,远低于中国 5.01 亿吨;而美国的耕地还比中国多 11 亿亩;中国粮食单产为 278 公斤 / 亩,美国只有 125 公斤 / 亩。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核心秘密就在于中国打赢粮食战争是靠 9 亿勤劳的农民。 “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 ” 、 “ 治田勤谨 ” ( 墨翟 ) 。美国就不具备这个优势,才发明了化肥农业、除草剂农业、无机能农业、转基因农业等,来解决吃饭问题。中国耕地能够连续利用 5000 年还不退化,所仰仗的就是 “ 人勤地产 ” 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这样的技术在全球都是最先进的。   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转基因作物能够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是通过抗虫抗病而间接增产。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直接增产的潜力,将来直接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但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还离不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的呵护。因此,抛开转基因增产的客观条件,单强调转基因能够增产是不科学的。 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虫害或者草害,而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是比较困难的。决定粮食产量的是 “ 农业八字宪法 ” 的 8 个方面,种子是其中一个方面。即使在种子方面,控制产量的基因并不是单基因决定的,而是由非常复杂的基因组或者基因群决定的。转入某种控制虫害或者除草剂的基因可以,但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很难。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的是生态和人的因素。中国农业的基础正在受到破坏,这是很令人揪心的。 六、中国粮食产量降低原因分析 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并非治本的措施。那么,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现场调研,我的解释如下: 第一,因种地效益差,农民纷纷改种经济作物或干脆撂荒 。在南方农村,有人算过一笔账,农民种植一亩水稻,毛利只有区区 234 元。以每个劳动力年投工 300 个计 ( 相当于种 10 亩田,复种指数为 1.5) ,一个劳动力年收入不足 3600 元。国家虽然对农业实施了倾斜政策,但实际落实到农民的粮食直补每亩约为 80 元, 10 亩田全部种水稻也只有 800 元,即使加上此项,每个工日也不足 15 元。这都是按正常年景和正常市场算的,如果年景和市场稍有不顺,就成了负数。 而外出打一天小工收入 70 元,免税又补贴,种田一天只有 15 元 ,谁还愿意种田? 在北方农村,笔者实际调研发现, 以每亩计算,化肥需要 200 元;机械耕地 100 元,浇水 100 元;农药 20 元;除草剂 10 元;机器收获 80 元;种子 50 元,总共种地成本 560 元。那么,农民能够收入多少呢?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 800 斤,价格 0.95 元 / 斤。我们就按最高的产量和最理想的价格计算,每亩地净收入也只有 960 元。如遇天旱,化肥、农药、地膜涨价,收入只有 500 ~ 600 元。“种两季只收一季,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多”。种植大蒜、西瓜收入高些,农民纷纷弃粮种菜种瓜。即使如此,风险也很大, 2008 年大蒜只有 5 分钱一斤,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当农资价格上涨远大于惠农补贴,种粮无利可图甚至存有风险时,抛荒农田已成为不少农民的无奈选择。不久前,新华社记者金微在湖南、江西、山西、北京调查报道了下面一幕幕惊人的现象: 湖南早稻插秧季节,村民周大伯家的稻田还在沉睡中,一片绿草覆盖着几亩水田,不远处,也可见零星的抛荒。在周大伯所在的泉水湖村,很多村民在外打工,农田或半休耕或完全抛荒。湖南国土厅《湖南农村土地隐性抛荒调查报告》称, 2007 年湖南省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 10% 以上。即使一些地方撂荒比例少,但依然存在 “ 双改单 ” ( 双季种植改为单季种植 ) 隐性抛荒现象,一些村“双改单”比例达 20% ,有的高达 80% 。 2007 年,仅 “ 双改单 ” 造成的隐性抛荒,就使湖南益阳市少生产粮食 18 万吨左右。这就是说,中国粮食主产区,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播种季节,均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任何生物技术措施所无能为力的。 在江西,到处都有成片或者零星的耕地抛荒。据黄金埠镇一位李姓农民介绍,当地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农民种稻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这位农民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 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地,碰上风调雨顺年景,也许能挣个二三百,一旦碰上气候异常,则要赔上几百元钱的种子、农药和化肥钱,很不合算。而让土地抛荒,一年还可以得到 100 多元政府给的良种等各类补贴。 ” 江西省宜黄县 ( 农业县 ) 统计局向媒体透露,该县 26 万多亩耕地中,全年性抛荒的保守估计已高达 12% 。另外,还有大量农田是三季种两季,两季种一季。 在山西,记者走访时发现,即使种下了庄稼,一些农民也对地里的庄稼不像原来那么上心了,回到 “ 靠天吃饭 ” 的年代。很多农民种田不施肥、不浇水、不打药,田里长多少是多少,反正够自己吃就行。原来一亩地如果正常管理的话会打出七八百斤粮食,现在种“懒汉田”后只能收两三百斤。而农民宁要两三百斤,也不愿多花功夫。因为要多收成,就需要多投入,多收的部分能不能抵上支出,还要看年景。这就是为什么在电视镜头上经常看到下面的情景的真实原因:面对农田干旱,着急上火的是各级政府,而农民却无动于衷,政府只好派部队官兵开消防车抗旱。 由于种地变成了低效益、高风险行业,农民被迫选择弃耕。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报告称,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 3000 万亩,这对我国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粮食安全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农资涨价,种地更无钱可算 。一方面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经济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农资产品不断涨价。 2011 年开春以来,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产品价格连续上涨。 2010 年,杂交早稻种子不到 10 元 / 斤,而 2011 年普遍涨到了 15 元左右,最贵时达 18 元 / 斤。 2011 年,湖南常德市场早、晚稻杂交种子平均价格为 15 元 / 斤左右,涨幅较 2010 年为 10% 左右;杂交晚稻种子涨幅较大,达到 20% 以上。而尿素、磷肥、复合肥上涨幅度均在 15% 以上,部分肥料涨幅为 38% 。此前,农业部 “ 百乡万户调查 ” 结果显示, 2011 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 2010 年同期平均上涨 20% 以上。 虽然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但粮食价格却在下跌。对农民来说,种粮反而不如买粮合算了。转基因技术将加大种地成本,且每年种地又要给人家交所谓的专利费,这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又是一个潜在打击。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支农、惠农政策,但农资连年上涨,不仅 “ 吃 ” 掉了国家给予农民的这些政策,还使农民种粮陷入 “ 比较效益低 ” 的怪圈,农民种地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种地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大量进口粮食,对缓解中国粮食危机无疑饮鸩止渴 。面对中国粮食存在的上述严重问题,主管部门可能存在“欺上瞒下”行为,每年宣布粮食产量即使在大旱、大涝等自然灾害基础上,也是“产量七连升”,近年粮食产量又超过 5 亿多吨。中国真的有那么多粮食吗? 西南某省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前,粮食产量年年盈余,是粮食调出大省,但打那以后粮食越来越不够用,进口量逐年递增,现已达 1200 多万吨,几乎占到全省粮食消费量三分之一。当前全国除黑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少数省区粮食盈余外,大部分省区都缺粮,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缺粮最严重,山东由原来的产粮大省不幸也沦为粮食缺口省。 2009 年 7 月,《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正式施行,意味着该省全面系统规定粮食保障的重要性。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也是最大的缺粮省,在广东的各级政府储备粮已够全省人吃半年。事实上,广东原本不是缺粮省份, 1952 年广东省粮食产量 854 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产量,并开始有粮食净调出,改变了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对粮食问题不重视,广东等省粮食供应只能靠市场。过去中国的粮食格局是“湖广熟,天下足”,而今天这一格局成了“北粮南运”,或干脆依赖进口。 各级地方政府热衷搞的城镇化、房地产化、土地财政化运动,对我国粮食安全更是火上浇油。中国粮食进口,近年来开始转向国际粮食市场,且有求于高盛,有求于芝加哥,因为他们掌管着国际粮食市场命脉。如果人家将这个大门关上,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中国人没饭吃了。只能硬着头皮听洋人的话 “种转基因,就卖粮食给你”,从而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那么中国每年进口了多少粮食作物呢?就以 2010 年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0 年中国进口大豆 5480 万吨,进口玉米 157 万吨 ( 为 2009 年的 19 倍 ) ,进口小麦 120 万吨,进口大米 36.6 万吨。官方数据并没有考虑到经由南部国境线运至中国的稻米走私。除粮食外, 2010 年进口棉花为 280 万吨,糖进口量较 2009 年增长 66% 。 粮食大量依赖进口,且主要进口转基因作物,这从根本上降低了中国应当粮食危机的能力。跨国粮商进行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打击是“釜底抽薪”,是一场无烟的战争。实际上,美国人是用中国人的钱打败了中国农业,他们欠下的中国国债可能成为一堆废纸,美国进口到中国的粮食甚至比中国农民生产的粮食还变异,中国劳动力几乎是全球最便宜的,美国人真会傻到低于市场低于市场规律的价格源源不断地给中国的消费大军提高粮食吗?美国给中国的这种“免费的午餐”还能够维持多久呢? 第四,由于用地不养地,中国农田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据国土资源部 2009 年完成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我国耕地优等地和高等地仅占 32.6% 、中等地占 50.6% 、低产地占 16.7% ,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得出来的,是比较科学的。这就是说,我国 18 亿亩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三分之一,中低产田占近三分之二。如果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将低产田提高到中产田,我国粮食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 现在 的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恢复并提高地力、减少环境污染需要生态学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生物技术所能够解决的。 七、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过去种田,主要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全过程都靠劳动解决,种子自繁自留,肥料靠养猪养牛和积肥,翻耕靠畜力,除草靠锄头、收割晾晒全靠劳力,收获的大部分也是劳力所得。如今,除了小部分环节外,大部分都靠购买,用资本替代劳力,机槭力替代人力畜力,收入的大部分抵充成本支出。过去种田糊口, 80% 以上是劳动收入,一个人亩把田,收个千儿八百斤谷,全是自已的。如今,抵去成本,种一亩田,只有两三百斤谷是自已的,一人要种几亩田才能糊口。长期下去,农业的衰败就不可避免;而农业衰败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人口国其经济也不可能再像今天这样高速发展,各种政治与社会问题将会接踵而至。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分析指出,过去 15 年谷物价格都没变;粮价落后房价 30 年,落后化肥 10 年,和公务员工资相比,至少也落后 10 年。 70 年代末,山东一带玉米是八分钱一斤,小麦一角七分,玉米现在一元钱左右,小麦是一块零五,涨了 10 倍左右。但现在乡镇干部工资收入涨了 100 多倍,粮价才涨 10 倍,差距依然巨大。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中国的低粮价战略,实际上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农村出现抛荒或靠天吃饭深层的原因是粮食领域的 “ 剪刀差 ” 。由于我国实行的粮价稳定战略使得国内大米与国外大米价格差距显著。东北、广西边境地区多次查获大米走私的案件。中国家是小农经济,粮价还比国际大农场的粮价要便宜,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都比我们高一二十倍。中国的低粮价好事还能够维持多久呢? 中国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维持,一是依靠农村中 50-70 岁的劳动力,还有大量留守农村的妇女;二是依靠国际市场。这两者其实都不可靠,中国会种地的农民去世后,单纯依靠国际市场风险巨大。因为农民种地不挣钱,对土地根本不照管,用地不养地。这对中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最近我在山东调查,农民向我反应他们种的大蒜为什么没有“米”,即不结蒜瓣,外观上看大蒜个头很大,其实是空的,农民管这种蒜叫“胖蒜”。山东一带大蒜主产区,“胖蒜”出现的几率达 2/3 到 50%, 严重的地段全部都是。蒜农的地里出现“胖蒜”后,连种地成本 (2000 元左右 ) 都收不回来。 “胖蒜”的出现说明中国耕地质量的下降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连续 30 年来,农民只施加化肥不用有机肥,并在种植大蒜以后将除草剂、剧毒农药都施加在地里,并蒙上一层塑料膜。这样严酷的环境,植物怎么能够生长好呢?其实解决“胖蒜”的办法很简单,停止大量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使用,改用有机肥养地。我们用有机办法种植的大蒜,没有一个得“胖蒜”的,土地很肥沃。农民看到这一好处,纷纷来购买牛粪,化肥就不被农民看好了。 关注 13 亿吃饭问题的大事如何决策,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尤其中国人在保障独立自主的吃饭权,在保障耕地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那些转基因科学家视中国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严重受挫于不顾,拼命忽悠国家大力发展让国外转基因公司控制的转基因技术,继续牺牲农民利益,危害耕地。这样的声音一旦被决策部门所采纳,其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将动摇中国农业的根本。 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开发思路就是杀、杀、杀,因为美国只有 1.8 % 农业人口,只能搞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解决除虫除草的方法就是用毒性的杀虫剂、除草剂,像农达等毒性很强的除草剂,洒下去田里所有的植物都被杀死,只剩下转基因植物,这样对大自然不友善的农作方式能是可持续的吗 ? “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出现后,然后再用更多的杀虫剂、除草剂。按照这样恶性循环的思路下去,土地的毒性和化学板结会越来越厉害,生态、植物遭受的破坏会越发严重。 转基因作物鼓吹者声称,转基因作物可以少打农药、保护生态环境,这其实完全是个经不住实践检验的。据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2004 年 10 月报道,三大转基因作物,即玉米、大豆、棉花,在 1996~1998 年 3 年间,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0.206 亿磅,但从 1999~2004 年 6 年间,种植这些作物农药用量却增加了 1.43 亿磅。也就是说, 9 年之间,转基因作物的农药用量净增 1.22 亿磅。事实说明,转基因不仅不能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反而增加了。 许多农业专家指出,转基因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却能带来无限大的风险。中国有更好的出路可走。我们不该用打碎自己的金饭碗、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回一个随时会破的泥饭碗。以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转基因作物的方法是为了适合美国那样人少地多、大规模生产、大面积杀虫除草的国情开发出来的,而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完全不同,人多地少,自然经济,更适合采用生态农业的方法来运作。 中国有 8 亿农民,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得依靠中国农民而不能靠美国公司。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观因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因为农药化肥种子成本高而不挣钱),客观因素是地力下降(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近年来,中国农田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截止到 2008 年,化肥总消耗量与 1980 年相比增加了 300% ,然而播种面积只增加了 6.8% 。过量的化肥投入直接导致农田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并且加大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国人多地少,美国人少地多;中国有八亿农民,美国农民不到人口的 2 % 。中国农民多,所以有条件走更好的生态农业之路。中国土地少,所以更承受不起转基因污染的风险。摆脱那种转基因、化肥、农药使地力越来越差、农民收入和积极性越来越低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引导农民采用恢复地力的措施,走绿色、有机的农业发展之路,才是我国农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践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笔者在山东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采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生态防虫,通过生态循环的途径,培养和恢复地力,种植出的有机玉米每亩过千斤,走出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新兴之路。我们在农民连续使用化肥种植的中产田上,采用“秸秆养牛 - 牛粪产沼气(牛肉供人食用) - 沼渣(液)肥田(沼气可供人作燃料)。 同时,牛粪还可以养殖蚯蚓,蚯蚓又可养活鸡,蚯蚓粪又是作物很好的肥料,牛肉、鸡肉、玉米,都可以供人食用并转化为热量。这种“农牧沼气复合型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既能生产出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又能使土地一年年越来越肥沃,生态环境一年年越来越好。 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 16.16 吨秸秆可供养 12 头牛,可折算成 1082 公斤 牛肉。 12 头牛存栏期间约产牛粪 63 吨,平均 40 公斤 牛粪增重 1 公斤 蚯蚓,得到的蚯蚓粪又是作物很好的肥料。蚯蚓经暴晒后,磨成粉末添加在玉米面里作为蛋白添加剂饲养家禽,饲喂 1.225 公斤 蚯蚓粉增加 1 公斤 鸡重, 1575 公斤 蚯蚓可折合活鸡 1286 公斤 , 屠宰率 59% ,可得鸡肉 759 公斤 。剩余经蚯蚓处理的牛粪以及鸡粪 50.4t, 作为有机肥回田。他们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将害虫资源化,用脉冲式诱虫灯诱杀害虫,虫子可以为柴鸡提供食料,每只鸡可以获利 12~15 元,每茬 2000 只鸡可以获利 2.4~3 万元。 实践表明:有机农业模式的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 3.8 倍。该有机模式利用生态位差异,将养殖和种植结合在一起,比单纯的种植模式或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该有机模式利用捕食关系进行害虫和杂草生物防治,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显著。 据 2001 年《世界统计年鉴》,世界人均日热量摄入 2748 千卡,其中发达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 3186 千卡;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热量摄入 2675 千卡。计算得出,生态农业模式每亩地比化肥农业可多生产 68% 的可食热量,可养活发展中国家 4.1 人,而常规农业模式为 2.4 人。由此可推算出,在化肥减半的条件下,依照生态模式每亩地比常规模式多养活 1 人。 中国每年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约 2700 万公顷,若全部发展生态农业,即可以 多 养 活 3 亿人口。 我们的实验有力地说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非但不会 “饿死人” ,反而能让人吃的更好。根据生态循环原理,农田秸秆、牛粪、林下草地、“害”虫、“杂”草等,都是光合产物,都可以转换为“粮食”。长期以来,这些“光合产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借助化学方法对害虫、杂草实施灭杀,秸秆就地被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1 年 4 月 12 日 ,农业部、环保部领导专家一行,观看了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农业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四年间,笔者带领导学生们所进行的实验,也带动了蒋家庄村农民。 1) 约 1000 亩农田秸秆养牛,使这些农田彻底告别了农田“狼烟”,所在村庄秸秆养牛数量由实验前的 2 头发展到 160 多头; 2) 利用动植物生态位差异,发展散养禽类 , 其中林下养鸡,由实验前的 0 只发展到目前的 3 万只; 3 )生物质能源利用,为所在村庄发展沼气 130 户; 4) 害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小区实验 (17 亩 ) 内,彻底告别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后,病虫害得到根本控制,有机玉米产量达到 1100 斤 / 亩。 转基因是在种子上做文章 , 其实仅占粮食增产构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种、密、保、管、工” 8 个方面,即毛主席强调的农业“八字宪法”。转基因仅在“种”上做文章,而现在真正影响产量的因素是水利、土质、管理、生态、人心等因素。由于种地不赚钱,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养地,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近 30 年来,我国耕地退化程度已远远超过过去上百年。恢复地力需要大量有机肥还田,并采取精耕细作农耕方式。转基因是在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基础上做“种”的文章,会让人越来越懒,地越种越瘦,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农业对美国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 八、结语 尽管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将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我们建议,能够用生态学办法解决的粮食增产问题,尽量不要转基因,毕竟转基因是破坏生态平衡的,是有潜在风险的,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约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农民种地积极性问题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恢复耕地质量,这是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为紧迫的任务。转基因作为高技术储备我们可以搞,而且要集中优势兵力搞,像核武器那样,是用来吓人的,而不是拿来吃的。转基因进入食物链还是要慎重再慎重。绝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和子孙后代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23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DDT的兴衰看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
热度 101 lionbin 2012-10-30 00:18
从DDT的兴衰看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
DDT曾经是一种杀虫剂,中文译名为“滴滴涕”。DDT从发明到曾经风光无限,直至最后被禁用约有100年(98年)的历史。1874年,奥地利蔡德勒(Zeidler)在实验室合成了DDT,但当时没有发现什么用途;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Paul Mueller)发现DDT可以迅速杀死蚊子、虱子和农作物害虫,而且在当时认为比其他杀虫剂安全,随后于1940年获得了第一个瑞士专利;1942年,商品DDT正式面市,主要用于植物保护和卫生方面;二战前后,世界很多地方传染病流行,使用DDT可令疟蚊、苍蝇和虱子得到有效控制,并使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1948年,其发明者穆勒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人们当时高傲地宣称: DDT预示着一个没有害虫的世界。 但是,DDT在大规模使用约30年后,于1972年被禁用。 DDT在20世纪上半叶为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疾病危害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由于后来发现其巨大的环境代价,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禁止使用。在DDT被禁用后,同时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卷土重来。特别在非洲国家,每年约有1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在200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让DDT低调复出,允许部分地区重新使用这种杀虫剂,那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可以说,目前的这些人工化合物,恐怕很少有像DDT一样,让人们对它又爱又恨的。2011年美国拉斯克奖中的临床研究奖首次授予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显然,人们还是希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杜绝使用DDT。 DDT的危害,现在人们已经十分很清楚,但这已经是一百年以后的事儿了。然而,其危害并没有因为禁用而销声匿迹,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禁用DDT数十年后的今天,南极阿德利企鹅体内仍检测出这种物质,且含量多年来始终不降。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DDT被“储存”在冰川中,持续影响南极生态环境。当然,目前企鹅体内的DDT含量还不足于对它们造成危害,但这正是人们对DDT及时禁用的结果。举这个例子,也是想说明,类似的空间影响尺度可能是全球性的,时间影响尺度也以数十年计。其实,当时的人们也知道它是有一定毒性的,因为人、畜摄入会死亡。所以当时也只是强调药品要保管好,使用者直接接触了药物后要用肥皂洗手。以为注意了这两条,就万事大吉了。那时的人们,没有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更没有人造化学产品对生态影响的评价。 有些灾难总是是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出现。正式发现DDT有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本来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1958年她看到朋友在来信中说,生活的小村镇听不见鸟鸣了,蜜蜂很少见了,果树产量降低了,母鸡孵不出小鸡,人也生些莫名其妙的病,春天奇怪很寂静。敏感的卡逊,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严重的自然生态失衡的问题。于是,她用了数年的时间进行调查,终于从小鸟和猛禽身上发现是DDT在作怪。DDT喷在树上,带药的枯枝落叶凋落地面,进入土壤,蚯蚓吃了泥土,老鹰吃了蚯蚓,这种在生物体内难于代谢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一级一级放大,使得老鹰等鸟蛋壳变得极薄,一孵就破,所以鸟少了,甚至绝种了。 1962年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揭示了DDT及各种化学药品危害环境的问题,揭开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先河,但同时卡逊却是倒了大霉。 这本书一问世,虽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视,但更多的是遭到一大批专家的猛烈抨击。他们造卡逊的谣,有的说她是歇斯底里,有的说她是极端主义分子,是共产党人。有的政府官员还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说这个老处女,你怎么会担忧起遗传学的事来?这些人的后台来自化学工业集团和农业部门,卡逊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奇怪的是不但国会宠爱化学工业,连美国医学学会当时也站在化学工业一边!因为卡逊坚持人和自然的平衡关系,而许多科学家坚信人定胜天,认为人类正稳稳地控制着大自然。她的书书出版后争论一直在继续,两年后卡逊在身心交瘁中病逝。1970年美国宣布禁用DDT。1980年,民主党的卡特把总统自由勋章追授给卡逊,奖励她对环保的贡献。不久之后的选战中,民主党被共和党赶下了台。到1992年,民主党的克林顿-戈尔用打经济牌、打环保牌胜了连掌白宫12年的共和党。为此,副总统戈尔特地为新版《寂静的春天》写了前言,从此尘埃落定。戈尔指出: 改变以污染为代价的盈利体制和经济实用主义是很艰难的。美国自己禁用了一些农药,但仍然生产出口赚钱。虽然鼓励用生物制剂替代化学药品,但是受到太多的官员的冷眼和制造商的抵制。对于安全检测,化学药品的护卫者总是报告:实验并未显示出化学药品与人的疾病有直接联系。 —戈尔能讲这些老实话,大概认为那是上届共和党政府的责任吧。(为了保留原汁原味的描述,本段摘录的文字其措辞全部采用保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094da0100d00t.html )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目前的转基因之争,似乎在对待人类的生存环境方面,又是一次新的轮回。在这场争论中,究竟谁有背后的利益支撑是一目了然的。力挺转基因者的许多论调与当时批评卡逊的不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吗? 也许有人说,DDT是化学物质,转基因是生物,二者不可比。好了,我正要说此事儿了!地球上只有那么100多种元素,天然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的组合,外来化合物也是地球上已经存在的元素的组合,只不过后者是人为控制了特定的条件,让自然条件下无法合成的程序得以完成。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自然条件下能合成DDT,退一万步讲,即使偶然凑巧合成,那个量也是极少极少的!可惜,自然界对抗这许多外来化合物真的是无能为力,也因此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外来化合物不就是地球固有元素的不同组合吗?但事实就是如此,自然界的能力有时候就是这么有限。当然,足够长的时间,自然界可能“学”会对抗这些外来化合物的方法。类似地,转基因所用的材料也是地球生物固有的基因片段,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人工的剪切和重组合成,这与合成外来化合物的方式是否有许多相似之处呢?注意,这些剪切与重组在自然条件下是无法主动合成的,同样即使偶然组合成功,那个量也是极少极少的!那么, 由于对DDT事件的前车之鉴,我们现在担心转基因生物的潜在生态危害,我们不想犯同样的错误,这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对付它们的办法——这里说对付,不只是简单的DNA分解哟,而是因为转基因改变了遗传物质的结构。要知道,有些DNA分子只是一个碱基对上的变化就足于导致生命体产生非常巨大的差异。 一个基因是否表达、表达何种程度,是取决于所在细胞或组织的整体需要来决定的,并通过启动子来实现 ,而转基因插入的外源基因所配备的启动子是按转基因研究者人为的意志、强制性地让这个开关来驱动所插入基因的超强度表达。这种“不自然”的超强度表达,是独立于主体细胞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一种糟糕且可能的情况,转入的启动子有可能在无意中打开一个原本不该活跃的基因,或使得宿主基因组中原本有其特定表达程度的基因大大地增强其表达程度。在这些情况下,基因不再受制于生命体本身的调节,而引发出失控状态。这种 不确定性现在谁能弄清楚?本来,基因的表达是我们的确弄清楚了一些,但可以肯定绝大部分我们目前还并不知晓,所以必须持谨慎的态度。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些明白, 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其实比外来化合物麻烦得多,其不确定性更大!? 传统杂交选育总体上还是在自然条件下的组合,但是大多杂交后代都是无法自维持的,能自维持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不是说传统杂交没有任何风险,但这个风险显然要小得多。 其实,转基因生物的麻烦还远不止这些。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最重要特征是繁殖。其他非生命物质(比如外来化合物)在我们认识到其危害后,减少或停止生产,其在自然界的量会慢慢减少,最后所导致的危险并不会复制和传递,而是慢慢减弱。而生命就不一样了,这种风险会复制,传递,甚至放大。从生态系统来看,转基因生物就是一个新的物种,也是一个外来种,由于其生物学上的优良性状,大多具备了恶性入侵外来种的特征,其潜在的破坏性不得不令人担心:今天你能控制它在靶标生物上,明天你是否能控制其向非靶标生物的逃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壮。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就会产生新的演化,但这个演化最终可能导致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别到了当我们认识到其危害时,它们已经在自然界生根发芽,欣欣向荣,那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谁敢负责,谁又能负责? 在我这样论述的时候,总是有人会说,你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危害呀。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大尺度的问题,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目前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出的任何有害还是无害的结论,可能是短视的,都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作为一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一般也不会主动做大型的生态学实验来补充更多的案例,因为他们深知,大范围的实验所带来的风险我们人类可能承受不起!反过来想, 如果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有定论的话,早就像DDT一样,直接被禁掉了,哪儿还有那么多废话?就是因为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就是因为看到了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所以大多数学者都支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但反对过早地商品化,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人类从刚开始的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掠为己有,并以战胜自然而感到自豪,向自然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人定胜天”曾几何时让人们不知天高地厚。但是,时间和实践教育了人们,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也从蔑视到注意再到重视的过程中,这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应当说,中国近些年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宣传是成功的,已经引起了从上到下的普遍重视。人们由此学会了质疑那些可能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行为,这是一个进步的标志,说明人们的科学素养在逐步提高,这是用科学知识教育人类的必然结果,这本是值得褒扬的事儿,但为什么就是有人就是要阻碍这种进步呢?说白了,就是一拨人的贪欲和侥幸心理在作祟。一方面,眼前带来的经济利益,与长远的环境和生态效益相比,对于人的贪念更具有吸引力,在以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面前,人们妥协了,人性中的自私使他们只为本身利益,不顾他人甚至是后代。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会侥幸地安慰自己说,并没有那么可怕。而当一次次的灾难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又安慰自己说,那是自然现象,并不是我们的错。所以,人类在侥幸心理下仍安心地做着破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事。 最后导致的实际状况是:人类的认识总是滞后于危害,法规又滞后于认识,漏洞多于法规,怠慢多于执行;已知的和看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灾难一时难以彻底消除,而长期的和缓慢的危害今人却无法得见。这才是值得人们担心的! 最后再啰嗦几句。人类用科学认识世界,但永远无法穷尽真理,今天认为正确的认识,明天可能就是错误的,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是发展的必经过程和阶段,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局限性,别总以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一方那么趾高气扬,这是很可笑的,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是站在谬误一方的。忽视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做法。 补:刚看到的一则新闻,先存留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研究者受访谈“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927.shtm ) 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呼唤新一代的蕾切尔·卡逊!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19830 次阅读|270 个评论
破坏生态平衡,难道不可怕吗?
热度 26 lionbin 2012-9-9 22:47
破坏生态平衡,难道不可怕吗?
汤光文论文事件后,科学网一下子变得沸沸扬扬,许多博主参与了热烈的讨论。虽然讨论中出现一些对人进行攻击的极端论调,但瑕不掩玉,主流还是在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正反两方都拿出自己证据和认识进行讨论。真理越辩越明,我觉得这才像我想象中的科学网风格。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支持转基因的人士,经常拿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进行比较,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但有些比较却是明显错误的,因为比较双方并不存在可比较的基础。 例如,在争论转基因的风险问题时,有人拿道路交通事故来比较:“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11万人死亡,平均每天300人,没有人会提议废除机动车。”显然这里将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相提并论是错误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是针对个体而言,而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率风险不是个体本身,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群体和生态系统。如果出现一些转基因逃逸到非目标生物,目前依靠人的能力将是不可能恢复的。这是风险,并不是说已经存在!借用网友的评论,能更通俗地说明这个问题:“ 转基因风险与车祸风险是极其不同的。车祸风险是物理风险,不具有持续危害的特性,不会传播和蔓延,而且车祸风险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随时避免的。转基因风险性就不同了,它是生物风险,可持续很久,传播性,蔓延性极其可怕,并且不可逆转和控制。” 【补评】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生物学家)不懂生命。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最重要特征是繁殖。其他非生命的风险大多是针对个体发生的概率,发生在个体上的危险并不会复制和传递。而在生命中就不一样了,这种风险会复制,传递,甚至放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拿任何非生命现象来类比遗传物质改变对生命系统的风险都是不恰当的。更多人不懂稳定生态系统中的适度干扰原则,用一些小的干扰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来类比转基因风险,那是无理取闹。 也有人将转基因产品与新药开发进行比较,这也是没有全面考虑生态风险问题。大多反对转基因技术人士的怀疑,最重要的还是对其生态学潜在影响的担心,而不是对人体急性或慢性影响,可惜这些担心用简单的短期实验是无法验证的,因此有些说法显得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支持转基因人士认为传统杂交选育与转基因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杂交也不是完全的整体基因组的导入,也是经过剪切和重组的,不过是经过自然的剪切和重组;和杂交不同的是,转基因是通过人工的剪切和重组。所以,本质都是基因DNA的重组,区别是在方法的不同,一个是自然的,一个是人工的。” 这种认识也值得商榷。自然条件下,也有转基因的存在,称为自然转基因,比如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的基因漂移。但这个过程异常缓慢,自然界能适应这种缓慢的变化。人类通过一些技术方法实现的转基因,潜在加速了转基因过程,其漂移到其他近缘野生种的潜力同样增大。这里,我也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化合物与人工合成的外来化合物进行比较。自然条件下的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的组合,外来化合物也是地球上已经存在的元素的组合,只不过后者是人为控制了特定的条件,让自然条件下无法合成的程序得以完成。但是,自然界对这许多外来化合物就是无能为力,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当然,足够长的时间,自然界可能“学”会对抗这些外来化合物的方法。转基因是通过人工的剪切和重组,与合成外来化合物的方式及其潜在危害有可类比之处,因为自然界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对抗它们的办法——这里说对付,不是简单的DNA分解,而是改变遗传物质的结构,有些DNA分子只是一个碱基对上的变化就足于导致生命体产生非常巨大的差异。 有人无法理解“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认为“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并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一直在被不停地打破,又被不停地建立的系统,生态平衡也就是一个不断被打破和不断被恢复的过程。”这里暂且不纠正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如果排除语境上的差异,可以认为人类出现后主要是一种“破坏”自然的活动,不过其起初的破坏能力有限,而如今人的“破坏”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这里想纠正一下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的认识:地球自出现生命以来,就不断地在改造地球,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地球上的生命也一代一代发生着更替,现在的生命形式与生命产生之初已经大相径庭,任何时候生命的存在都必须与当时的环境相适应,否则就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相信如果地球的环境变得比现在恶劣得多,地球上的生命仍然是会存在的,但人类可能已经完蛋了!所以, 地球上存在生命,不意味着一定会存在人类。 那么,我们现在说的生态平衡问题,就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为了满足人类能更好生存的平衡。与地球生命相比,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太苛刻了,所以不能肆意破坏,这其实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并不是保护地球意义上的生态平衡。有时候,地球上的物种并没有增加,只是放错了位置(比如,外来种入侵),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你说可怕不可怕?!何况现在转基因可能面临着快速增加物种的风险,其潜在的破坏性不得不令人担心!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壮。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就会产生新的演化,但这个演化最终可能导致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一个没有人类存在的地球生物圈,讨论还有意义吗? 所以,肆意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同意一些网友的看法:创造新物种的行为一定要谨慎!一个技术我不敢说一定要打倒在地,但是对待这种可能危害环境人类生存的东西,不要胆子太大了。因为复杂系统的干扰可能会毁灭系统以及其中的所有生命。 我明确的观点是:我并非一味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只是转化成商品不能这么快。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9469 次阅读|203 个评论
从农学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人为何较少喝牛奶
热度 9 dawnshower 2012-2-6 17:48
最近网上有一则关于喝牛奶会致癌的文章 http://wenku.baidu.com/view/c6ac146b7e21af45b307a8eb.html 。 此文证据颇多,但我感觉有很多可疑之处。因为做过生物统计的人都会明白,要证明某个因素对最后的结果显著相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果然,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很快就出现了云无心老师的辟谣:“ 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说明 IGF-1 是致癌的原因。 ” 不过我本人,还是不打算喝牛奶了。寒假前从老师的书柜里顺手牵羊,拿了一本《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马文 - 哈里斯。其中有一篇《嗜乳者与厌乳者》的文章,谈到了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民族不喜欢喝牛奶。作者的分析谦逊客观,他最后总结,“牛奶对所有人都有益”实在是美国人的自以为是。“不喜欢喝牛奶、喝不惯牛奶”其实这个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常态—— 哺乳动物都要在幼年期食用母乳,因此体内具有丰富的乳糖酶。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到了少年期和成年期就丧失了产生乳糖酶的能力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自然选择往往并不偏爱一个有机体中无用的化学的或物理特征。当婴幼期的哺乳动物长大以后,身体变得又大又重,母亲不能再产出足够的奶以满足后代的营养需求。况且,哺乳动物的母亲必须准备新的生育,照顾和喂养新的后代,她们不得不中止哺乳期并教会已长大的后代从事寻觅成年食物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自然选择并没有偏爱那种在婴儿期之后还能够生产出乳糖酶的人们。 只是从一万年前开始,反刍类动物驯化之后,自然选择才开始在某些拥有产奶动物的人群中偏爱那种成年期乳糖酶充足的遗传因子的传播。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作者的分析广涉五大洲四大洋,在此就不罗列了。大致意思就是,依靠其他途径无法补充到充足钙的人群,以及需要大量饲养牛来耕田、从而不得不养很多母牛的人群,都在成年后也能产生乳糖酶。而中国,恰好与这两方面都不相干,因此中国人(此处应该是特指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不太能喝奶。 中国人维持着从幼儿到成年乳糖承受力递减的下降斜率。……为什么中国人在这方面不同于印度人呢?印度的季风气候使它的雨季与旱季截然不同,它迫使农民在雨季开始之前不得不拥有大量用于耕地的家畜。在中国,土地和气候的条件不像印度那般苛刻,灌溉农业则更为发达,仅靠人力或附加少许动物拉犁就可以完成耕种的任务。而且,不同于印度的另外一点是,中国很容易从居住在中亚边地的广阔草原地带的游牧者那里得到家畜,因此不需要在人口稠密地区被迫饲养很多牵引用牛。这种机会对于印度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它被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在中亚之外。由于没有印度人那种在村中或附近饲养大量畜力的需要,中国人用不着饲养大量的母牛去培育公牛,所以也从来没有在用畜力耕作的同时把牛奶当作必要的副产品来使用。 从营养上来讲,牛奶与其他食物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含钙量高。与欧洲人不同的是,中国人对于钙的需求可以通过牛奶以外的方式来解决。中国人 饮食中的重要部分一直是由各种蔬菜构成,经过切细后加上少量动物肉,用油炒过。由于有大量的被剥落的叶子和茎枝,成为喂猪的极好饲料。主持家政者还用多种多样的豆类制品来补充这种饮食结构,这也成为中国人特别爱吃的一种重要食物。 深绿色多叶蔬菜是钙的一个丰富源头,黄豆也含有丰富的钙,中国的气候也提供充足的日照,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受到从猪或者其它家畜那里取奶的自然选择压力。由于奶食既没有再生产上的利益也没有经济上的特殊价值,所以中国人中乳糖酶充足的基因频率就处于低水平上(即,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牛奶的成年人很少)。 关于营养问题,中国学者的著作中也多有涉及。齐如山在《华北的农村》里就提到,所谓“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的说法并不确切。在过去,北方人实际上更依赖的是杂粮。“北方则肉类、菜类,都感不足(这里指的是过去),为口味的适宜,则不能不在谷类里下工夫,所以不但谷的种类多,而烹饪法的种类也很多……北方人吃的固不及西洋人,可也不及我国南方人,而身体则不但强于南方,而比西洋人也不弱,其原因就在这些杂粮的关系。” 也有人会说,社会是发展的,之前没有后来有,这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农林畜牧业上的任何改变,多少都会伴随一定的生态风险。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缺乏生态风险评估的意识。比如,牛奶在将谷物、草转化为蛋白质、钙的时候,其转化效率是多少?而黄豆等杂粮、深绿色蔬菜的转化效率呢?另外,在今天,全球的确一体化了,但是再怎么同质化,有一点是很难改变的:人口密度。同样一种生活方式、同样一种生产模式,在人口密度不同的两个种群里往往会造成差异很大的影响。牲畜对环境的影响可见 2006 年底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 但是人在饮食上的很多行为,往往不单是出于营养的考虑,也有时尚、文化的因素:姐喝的不是牛奶,是“美好生活”。我妈妈每天都要喝一袋牛奶一杯酸奶,她的理由是“电视上天天播牛奶广告”、“医生也都喝”,可她却完全不去思考为什么我外婆的姐姐已经奔九、几乎从不喝牛奶还健步如飞的事实。就像田松好几年前在《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里,把牛奶产业的宣传比喻成一种巫术:喝牛奶的意义迅速膨胀,从个人的健康,上升到全民族的体质,乃至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等重大的意识形态层面(这使得牛奶巫术更加庄严。 因此,如果我打算不喝牛奶,同样需要构建一个“反巫术”的仪式。想象中,头戴木兰簪、手捧豆腐脑。俺吃的不是黄豆,是古典美 。
1437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黑居易:转基因到底是什么?
热度 3 蒋高明 2011-4-26 18:13
陈智富 本文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1104/229885.html 近日,我受邀将参加环保部组织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第四次国际研讨会。这段时期,我受 薛老师委托,同时邀请了诸多在京的专家学者,参会。比如郎咸平、戴旭,顾秀林,陈一文、摩罗、郑风田、刘仰、孔庆东、张宏良、岳南等诸位老师。其中几位到外地开会,无暇参加。当然,也有好几位要参加的。当然,他们都很关心转基因粮食问题。无论参会与否,其实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转基因粮食的巨大祸害。 当下,转基因粮食问题实在太可怕了,但是有关当局始终偷偷摸摸地进行,完全无视民众健康与民族未来。现在普通知识分子和民众,对转基因问题并不了解。关建在于官方的压制与封锁。我们要想一切办法团结起来,战斗! 虽然,做这样的事情,很耗费时间,我感到高兴。不说那些宏观的大话,什么国民幸福感,我只觉得能切实做一点小事情,研究一个小问题,就是为社会进步尽一份力吧。以让此次国际研讨会更加多元丰富,更有意义。因为,我注意到,此次会议,有不少农业部官员参加。估计,其中不少人的观点是支持转基因的吧。 我想,多几位反对者的声音,对于环保部和农业部而言还是有一定的触动作用的,否则任由那些所谓的转基因生物专家一派胡言,也并非人民之福。我参会,也主要是听各方的说法,然后把这些最新的信息,带回来,发布到乌有之乡和个人博客上,让广大网友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前天,乌有之乡的尚恺也跟我联络了,也要关注此事,以便作为反对转基因的素材。 以下是我为《转基因粮食凶猛》(蒋高明,张宏良,郑风田,薛达元合著)所写的 出版前言 转基因到底是什么? 说来,真惭愧,我直到 2009 年底才听说有转基因食品这么一回事。好歹,我还算是一个在网络上混的疑似文化人,读过一点书,识得一些字,还有一点常识。为什么呢?因为 2009 年 11 月 27 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 从那时起,我终于知道,张启发这个学术明星是何等闪亮,连同他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实验室,以及遥远的大西洋彼岸的生物公司,也广为人知。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不过,从那时起,我终于意识到,转基因食品离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遥远,所吃的大米、大豆、食用油等等,都可能藏有转基因的因子。每每走进超市买食用油时,我就习惯地看标签、产地、用料等等乏味的东西,这在以前是多此一举的。每每切下一根葱时,我总疑心,这总不是转基因了吧,在我印象中,以前的葱一刀切下去,总是厨房飘葱香。每每咬一口西红柿,我总疑心,这味儿不对啊,在农村时,那些不那么红、略带青色的西红柿可好吃啦。我感觉,一切都在变,也许是疑心病犯了吧。 也就是从那时起,袁隆平院士,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不时要 被记者采访,说一些不得不说的话。因为很多普通人都想从这位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的老人那里听到点什么,想对未知的转基因粮食有更多的了解。在媒体报端,在两会期间,袁隆平说了,而且说了很多次,但是每次只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 他说过:“粮食安全是一场是输不起的战争。” 他说过: “转基因食品,不能被一概否定,一概肯定。” 他说过: “转基因水稻的推广一定要慎重!要从生命、民族、生态的高度上来考虑。” 他说过: “抗虫性转基因水稻可以从昆虫等小动物中做试验,但不能放开做人体方面的试验。对于抗虫性转基因水稻的推广要特别慎重,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 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表明一个不争的事实:转基因问题不是小问题。 于是,我萌生了策划一本谈转基因粮食的图书的念头,即本着中立的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讲述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呈现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在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正确看待西方生物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推广转基因粮食,帮助普通人加深了解转基因知识。 我始终认为,图书出版乃社会公器,遵循中立客观的原则是必须的。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筹划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竭力寻找两方面的专家都来谈,相互争鸣是大有好处的。 当此时,全国许多媒体都在密切关注此事,发表了很多报道,从中也可以看到持各种观点的专家的声音。当此时,支持和反对者,大有人在,在网络上的争辩也已经形同水火。 2010 年初,我曾联络过 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 通过朋友联络“隆平高科”公司的相关人士,想请袁隆平院士写写这方面的文章。但是,他当时在开两会,我没有与他本人取得直接联系。此事便作罢。 我也跟华中农业大学的有关单位办公室打过电话,表达想请张启发先生写写文章的愿望,毕竟他目前是国内搞转基因粮食研究的权威人士,相信他的文章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可惜未果。 无奈之下,我寻找一些表达不同声音的专家,陆续与 蒋高明、张宏良、郑风田、薛达元四位取得联络。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环保部首席专家,分别在植物学、环境保护、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精耕细作多年,拥有很扎实的学术素养与人文关怀及正义感,非常关心中国的现实与公众的期盼。 当时,他们围绕着转基因主粮产业化问题,收集整理了丰富的国内外资料,写了大量文章。他们有共同一致的基本观点,认为转基因技术应该加快发展,但都对粮食安全、环境污染、国家安全、农业发展等问题表达了严重的关切,希望能暂缓转基因水稻与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所以,我建议他们,系统全面地整理一下自己写的文章,用通俗语言告诉公众,他们也愉快地答应了我的邀请。 随后,他们本着为读者负责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几易其稿,不断删繁就简,力求通俗简洁,力求客观真实,力求说真话讲真相。他们为本书的创作与出版,倾注了很多心血与智慧,我们在此谨表最诚挚的谢意。 方舟子 在 2010 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还特地与方舟子联络多次。他有过留洋背景, 是国内支持转基因粮食的代表性人物, 在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持坚定的支持态度,坚定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为了确保本书客观中立的立场,包括正、反两方的声音,我诚挚 邀请他写一部分表达支持立场的文章。方舟子也同意了我的邀请,也通过邮件发给我一些他此前写的关于转基因的文章。 但是, 2010 年中,这本书搁浅了。直到 2010 年底,这个图书选题重启。 2011 年元旦那天,我与方舟子通电话,他仍愿意参与这本书的写作。但是过了一些天,他又说不参与这本书的写作。所以,本书的作者,由最初的 5 人,变成了现在的 4 人。这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从常识来看,不明真相的弱者,往往是大多数,也往往值得同情。但是,作为一个编辑,我在这样讨论性质的热点图书中,力求中立客观立场,尽量使得本书的声音更加多样化。 本书的附文和附录,都是一些关于转基因问题的文字,也都事关某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极为珍视,故而冒昧引用。在此,我谨向附文的作者,【美】恩道尔、【美】杜琳斯德宾斯基、郎咸平、李昌平、王月丹等学者以及黎阳、熊蕾、“冲击力”、“直言了”、“佚名”等网友表示诚挚感谢!特别要提到,郎咸平先生的文章《孟山都的玉米到底藏着什么》,告诉普通人所不知道的真实,很有价值;恩道尔、杜琳斯德宾斯基等国外科学家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勇气与态度令人钦佩。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陆续看了大量的媒体报道文章,特别精选了《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营报》、《科技日报》、《瞭望》、《国际先驱导报》、《第一财经日报》、《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关于转基因问题的报道,附录在书末,供读者参阅。这些媒体报道文章,都坚持客观真实的立场,呈现了一定的真相,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我谨向全国关注转基因问题的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特别要提到,《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庞清辉到湖北等地实地调查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情况,写下了翔实客观的调查报道,引起很大反响,很有参考价值;《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金溦,长期关注转基因粮食问题,很写了几篇有影响力的报道,启人深思。 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创作、出版作出贡献的作者朋友们,感谢大家阅读本书,了解真实客观的转基因粮食及产业化等知识! 功耶?过耶?公道自在人心。祈望读者辨析之。 陈智富 2011 年 3 月 4 日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6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热度 1 蒋高明 2010-7-14 21:36
蒋高明 本文发表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第2期43-47页。 一、什么是转基因作物 基因是决定物种生命现象的最基本因子,是最基本的遗传物质。转基因,也称生物技术,就是将某生物物种基因分离的基因片段,植入另外一个生物物种的基因组,从而部分改变 入该生物物种的性状,实现人类某种目的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转基因作物,就是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人类传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从而人工加快遗传育种进 度,其突出特点是子一代有优势,子二代以后表现不如常规种子,因此不能留种。转基因技术用于农业,其出发点是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或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效 率。如将苏云杆菌中的Bt基因植入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自己产生Bt抗虫毒素,杀死以水稻为食的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转基因食品是用转基因生物品种制 作的食品。 已经知道的转基因农作物、蔬菜和果实就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棉花、烟草、木瓜、土豆、西红柿、油菜、茄子、亚麻、菊苣、甜菜、樱桃番茄、苜蓿、甘蓝、豇豆、胡 萝卜、辣椒、生菜、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草莓、海棠、梨,等等。动物品种中,已知的有转基因牛、猪、羊、鲤鱼、鲫鱼、泥鳅(这三种鱼类转的是老鼠重金属结合蛋白基 因、人生长激素基因等)、团头鲂、大马哈鱼、虹鳟等。据了解,中国科学家已经对100多个生物物种进行了转基因手术,涉及基因2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的食品。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还存在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国际上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9年11月,中国有关部门批准水稻、玉米的 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更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二、转基因与杂交有什么区别? 转基因与杂交有本质上的不同。杂交是在多发生同种、同属或同科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如袁隆平的杂交稻是野生稻与水稻杂交,但都是稻属这个植物。杂交最远发生在属间 ,科间就需要人帮助了。而转基因是不同的类群(生物类群中的界有三大类,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界以下分别是门,纲,目,科,属,种)之间,如将深海里的鱼的基因转 到西红柿,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到水稻里去。杂交在自然界可自然发生,不同界之间的杂交是零概率事件。当然,按照进化论观点,生命起源于一个细胞,但是,生命进化到今天, 绝对不可能发生今天这样人与水稻的基因交流,但转基因技术可以办到。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遗传学中经典的也是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 转基因作物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作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作物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基 因枪法的原理,是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 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这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人为操作痕迹,且转基因已经扩大到不同的物种,不同界门纲目科之间的物种。 因此,转基因是武器化的生物杂交,是将自然界发生的零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而杂交还是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遗传规律,是比较保守的育种手段,不会发生跨界(动物、 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生物界)之间。 三、转基因作物的工作原理 那么,转基因作物是怎么实现抗虫、抗旱、抗除草剂、抗盐碱、抗寒等生理功能呢?除了转入的基因发挥作用外,一些必要的外界条件也要具备,甚至,为了呵护转基因作物,要 使用专门的除草剂、肥料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关于抗虫原理。前面已经说过,就是虫子吃了转基因作物的抗虫Bt蛋白会引起消化系统损伤而死亡。但是,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并不是广谱的,往往对目标害虫有作用,如 转基因抗虫棉中的棉铃虫,抗虫稻稻化冥水稻等等。当主要害虫被控制后,次要害虫也可能成为主要害虫而爆发。2010年5月14日,美国著名刊物《科学》发表文章称,在中国北方 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中发现,种植转基因棉花来杀死它的主要害虫棉铃虫,但却导致其它昆虫的大量爆发。盲蝽是盲蝽科一些昆虫的统称,以前在中国北方只是一种数量较少、危 害并不严重的害虫。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自从1997年以来它们的数量增加了12倍。它们的数量大量增加与大规模种植Bt转基因棉花有很大的关系。盲蝽对Bt毒素并不敏感,因此农 民还需要借助农药控制害虫,用药量不减反增了。 第二,转基因作物耐旱原理。据介绍,转基因作物能够能节水60%,这个节水抗旱机理是通过生理和生态学途径实现的。从内部机理看,转基因作物抗虫无杂草,营养丰富无干扰, 所以根系发达超长,吸水能力强;从外表环境看,种植转基因作物,还需要专用除草剂,除草剂杀光杂草后,无杂草与转基因作物争水分。如果不喷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就不节水 了,也会不耐旱了。实际上,种植转基因作物消灭杂草后,土壤失去涵水功能,再被转基因作物无限吸水,最后会导致耕地退化。 第三,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原理。农达(Round-up)是除草剂的英文译名,成分为草甘膦、二恶英,国内别名之一飞达红。农达特征之一,是对动植物生殖系统有立竿见影的破坏效 果,但对无性植物毒害呈慢性反应,表现相对迟钝。作物抗农达基因后,造成转基因作物种子可以发育但无法生育,使转基因作物表现为无性植物特征,从而对于除草剂反应迟钝 。几乎所有的转基因生物都无法繁殖,其原因就是转基因技术离不开辐射手段。因此,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实际上人工绝育手术的结果。 第四,.转基因作物耐寒原理。农作物耐寒的关键,是根系要长,要长到突破冻土层,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转基因作物抗虫无杂草,营养丰富无干扰,根系发达超长,突破了冻土 层,可以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这样,转基因作物就耐寒了,但耐寒的直接原因,不是转基因而是除草剂。如果不喷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就不耐寒了。这是因为,不喷除草剂,就 有杂草与转基因作物争营养水分,无充足营养水分,转基因作物的根,无法长到突破冻土层,到非冻土层吸收水分,这样,转基因作物就不耐寒了。 从以上的介绍看,转基因技术是将以前农耕的活让作物自己干,既要抗虫(让植物自己制造农药)、又要抗草,还要抗旱,自己找水喝。这些出发点是好的,但长期下去,会使得农 民越来越赖,地力越来越下降的。转基因作物适合人少地广的大面积种植,而对于精耕细作的农业,其破坏力就大于带来的直接好处,尤其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后,中国北方转基 因棉花暴露的问题,美国超级杂草、超级害虫的出现,都证明了转基因作物的严重缺陷。 四、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一,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危及到整个系统。例如,一些盐碱地、沼泽地、热带雨林以及某寄生虫分布的区域,以 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但由于转基因作物出现,科学家向作物中转入了耐盐碱、耐高温、耐高湿、抗病虫害的基因,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就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 息地丧失,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 第二,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 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另外,转基因生物将增加目标害虫的的抵抗性,刺激害虫进化,这就加大了害虫控制的难度。转基因抗虫棉在第一、第二代时,对棉铃虫有 很好的抵抗作用,但在第三代、第四代后,棉铃虫就对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专家警告说,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 药,将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危害。这是因为,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那些有益生物被消灭了。 第三,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保持食物多样性是减少疫病侵袭的重要措施。1864年,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了100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 植两个土豆品种,而这两个品种又特别脆弱,发生意外后无法挽救。与此相反,1970年在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爆发了咖啡锈,而在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却发现 了一种具有抵抗性的品种,从而挽救了全球咖啡农业全军覆没的命运。遗憾的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 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 第四,转基因导致超级杂草。农业是从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来的,长期以来,作物与杂草就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状态。锄禾日当午就说明,传统农耕控制杂草 是斩草而不除根的,即杂草也发挥了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但抗除草剂作物出现后,其目的是要消灭杂草,这样杂草就与人类发明的这一技术强烈的 抗争,因为生存是一切物质最基本的本能,消灭一个物种不付出残酷的代价是做不到的。事实上,杂草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意愿自愿消失,而是采取更强有力的对策产生进化。更有 意思的,杂草会将人类转入作物中的抗草甘膦基因俘获武装自己,成为人类难以去除的超级杂草。 据报道,美国农民过度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尤其是由孟山都最先制造 的农达除草剂,导致近几年抗除草剂杂草迅速滋生。为对付这些超级杂草,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或者干脆用手拔除杂草,回到了以前的劳动密集型耕种方式。在 田纳西州西部,超级杂草长芒苋每天可以长七八厘米,能长到两米多甚至更高,把农作物全都盖在底下。它非常结实,收获的时候还会损坏收割工具。为了在长芒苋还没有长 大的时候杀死它们,农民们被迫翻耕土地,往土壤里施加除草剂。 由于转基因作物物种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耕地土壤涵水性质变了,土壤中没有了杂草植物的根系,涵水功能严重降低;土壤水分早被吸干了,造成耕地质量的严重下降。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管愿望采取的农业偷懒技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雪上加霜。 四、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德国等国科学家,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 影响。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生态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转基因作物作为新物种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自然界里从来没有过转基因生物,这是按照人的意志合成的怪物。它们因其体内有特殊基因,具更强 的竞争性和入侵性。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能抵抗病虫害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品种(系)丧失。除此之外,转基因公司为了强化转 基因作物的入侵能力,还发明了专用除草剂、化肥,将别的作物视为杂草除之而后快,更加剧了转基因作物入侵危害。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业,一旦发现了转基因大豆 的危害后,想恢复原来的传统种植体系已基本不可能的根本原因。 第二,转基因作物产生基因环境污染。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进行基因转移,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东南亚是大米基因多样性的故乡和中心,加利弗尼亚大学专家指出,世界 上最重要的13种粮食作物中有12种与其野生的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在加拿大,被用作实验的油菜,开始只具抗草甘磷、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 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基因交流。既然人类轻而易举地将基因转入了目标作物,那么,这些基因会不会轻而易举地逃逸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三,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普通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为敏感的话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 。2002年,英国科学家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 基因DNA的残留物。然而,尽管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五、转基因作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量 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是支持转基因技术人士手中的一张王牌。据华中农业大学介绍,他们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品系主要优点是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实 验证明可减少80%化学农药用量,提高约8%的产量。这是他们与全国水稻专家共同实现绿色超级稻构想的第一步。绿色超级稻构想的基本目标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 水抗旱、优质高产,使水稻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然而,事情并不会朝着科学家预料的那样发展。2008年,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业界观点一致认为转基因(GM)作物的主要目的就是摆脱贫困和饥饿,但遗憾 的是,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反,根据同行审查中对经验论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之后,国际评估报告并没有特别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支持。取而代之的是,转基因 作物所带来的疑虑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显示出来。对于贫穷的农民,该报告的结论是,转基因作物无法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需要。转基因作物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生物技术产业 在当前的农业研发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而牺牲了其它农业科学。此外,农民还面临着由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新债务,尤其是对传统农作物和有机作物进行转基因作物筛查时 引发的专利侵权诉讼,还会被取消认证。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欠和不平等现象,比如在遗传资源领域,对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严重地影响了公共研究,并剥夺了农 民获得种子的权利。 也就是说,国际权威的评估报告并不支持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相反,会增加影响粮食产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上述评估由政府间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发起,赞助方包括FAO(粮农组织)、GEF(全球环境基金)、UNDP(开发计划署)、UNEP(环境规划署)、UNESCO(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WBG)和世界 卫生组织(WHO)。400多名作者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世界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专家以最全面和严格的程序进行采证评估。评估草案经过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同行评审,参与评审的专 家分别来自研究机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因此,他们的意见还是很权威的。 转基因技术能否提高产量,看美国的例子就能知道。美国是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其技术远比中国先进,但该国粮食总产量仅3.63亿吨,远低于中国5.01亿吨;而美 国的耕地还比中国多11亿亩;中国粮食单产为278公斤/亩,美国只有125公斤/亩。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核心秘密就在于中国打赢粮食战争是靠9亿勤劳的农民。赖其力者 生,不赖其力者死、治田勤谨(墨翟)。美国就不具备这个优势,才发明了化肥农业、除草剂农业、无机能农业、转基因农业等,来解决吃饭问题。中国耕地能够连续应用 5000年还不退化,所仰仗的就是人勤地产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这样的技术在全球都是最先进的。    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转基因作物能够直接提高产量,一般只是通过抗虫抗病而间接增产。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直接增产的潜力,将来直接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但是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还离不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的呵护。因此,抛开转基因增产的客观条件,单强调转基因能够增产是不科学的。    目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虫害或者草害,而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是比较困难的。决定粮食产量的是农业八字宪法的8个方面,种子是其中一个方面。即使在种子 方面,控制产量的基因并不是单基因决定的,而是由非常复杂的基因组或者基因群决定的。转入某种控制虫害或者除草剂的基因可以,但转入提高产量的基因很难。目前制约中国 粮食的是生态和人的因素。中国农业的基础正在受到破坏,这是很令人揪心的。  其实,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并非治本的措施。除了人的因素外,耕地质量才是关键的。据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完成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我国耕地优等 地和高等地仅占32.6%、中等地占50.6%、低产地占16.7%,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 素得出来的,是比较科学的。这就是说,我国18亿亩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三分之一,中低产田占近三分之二。如果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将低产田提高到中产田,我国粮食提 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恢复并提高地力、减少环境污染需要生态学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生 物技术所能够解决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将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 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我们建议,能够用生态学办法解决的粮食增产问题,尽量不要转基因,毕竟转基因是破坏生态平衡的,是有潜在风险的,无论是对食物本身 ,还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48 次阅读|4 个评论
试论转基因主粮产业安全与风险
蒋高明 2010-7-5 23:19
本文发表在《工程研究》2010年第2卷第2期 蒋高明 李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 要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将带来潜在的环境破坏和食品安全隐患,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更已突破科学技术界限。各个商业利益群体尤其是转基因跨国公司,通过垄断 转基因种子知识产权、培育并输出绝育种子,将会控制别国的粮食命脉。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产生影响,其结果是粮食主权可能受制于人,并 引起社会经济动荡。中国具备传统生态循环农业优势,利用生态学理论进行退化耕地修复将是一条可取之路。本文从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健康风险 、生态环境安全、社会风险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最后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转基因主粮,生态风险,环境污染,粮食安全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of the rapid application of GM main crops in China Jiang Gaoming and Li Xiao (Institute of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 Nanxincun, Xiangshan, 100093, Beijing, China) Abstract A number reports have proved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if not properly controlled may bring out serious environmental disruption and potential troubles to food safety. It is not merely questions of science what the commercially grown of GM main crops brought us, but also other serous concerns from differential subject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al worries. By means of monopoliz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GM crops seeds and producing sterilize seeds, the commercial interest groups, especially the most powerful Monsanto, might dominate other countrys food sovereignty. Great-great shaken will be taken in food safety especially sovereignty in China by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GM main crops. Nothing can genetically engineering do to solve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enlarg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mprove soil condition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ies of the land if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are followed.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researched on grain sovereignty, food safety, health risks,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impacts and social risks, toward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GM main crops in China. The strategy in ensuring grain and food safety in China is discussed froman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Keywords :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grain sovereign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alth risks 关于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引发了很多争论。支持者与反对者在媒体上讨论了很多实质问题,如转基因食物是否能让人们安全放心地食用?转基因食物对生态环境是否会造 成破坏?转基因食物是否能提高产量?主粮转基因技术是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开发和应用主粮转基因技术是否有科学家的自身利益在内?等等。现在看来,粮食安全已经不是简 单的转基因食物能不能吃和谁来吃的问题,而是涉及国家主权完整,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的官员和一些转基因专家采取不回答、不争辩、保持沉默、或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本文从国内外研究得出的事实出发,说明推广基因主粮安全与风险问题。我们担忧,本来由中国人自己完全能够解决的粮食 安全问题,可能因为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引入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这一问题事关重大,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动摇我国的粮食安全基础,进而危及国家安全。 一、转基因主粮大面积推广的粮食安全风险 2009年9月6日,绿色和平国际组织在中国超市的货架上,发现了含有转基因Bt成分的雀巢婴儿米粉 。依据中国法律,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产品都是不合法的。该事件被媒体 曝光后,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又一轮热议。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应用。对于转基因,不少专家认为该技术利大于弊,并将此举誉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二次绿色革鸣 。对于这样盲目 乐观的态度,我们不敢苟同。除了对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外,我们忧虑的是,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控制的转基因作物将会对中国粮食 生产主权乃至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控制不好,将动摇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让我们以阿根廷农业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996年以前,阿根廷传统农业还有很大优势,粮食安全基本能够保障,无需政府进行农业补贴。然而,转基因大豆引入该国后,传统农业几乎毁于一旦。小扁豆、豌豆、绿豆等种 植田地几乎全部被转基因大豆占据。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占据了阿根廷大豆总种植量的99%。由于盲目实行拿来主义,阿根廷忽视了自身的科技研发,当发现本国粮食安 全根本已被转基因大豆动摇后,想放弃转基因作物却为时已晚 。 转基因作物真正推广起来后,并不如专家们预期的那样可以减少农药或除草剂的使用,相反,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照样使用大量农药化肥,而且为了控制杂草,还需使用专用除草 剂抗农达。这种同样由转基因公司开发的除草剂,会将别国农田里除转基因大豆之外的一切野生草本植物乃至作物都视同杂草予以清除;结果是一段时间后,杂草的 抗药性增强,成为超级杂草 。而且,这种专用除草剂并不安全。有报道称,孟山都专用农药不仅杀死了阿根廷的庄稼,还伤害了牲畜,造成动植物畸形。长期接触此类农药 ,人也频繁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并造成皮肤伤害 。所有这些对粮食安全造成间接威胁。即使转基因在控制虫害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转基因可能控制了主 要害虫,那些次要害虫可能会因生态平衡失调变成主要害虫,从而依然使用大量的农业。最近,全球著名刊物《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棉害虫连续追踪10年的研究结果 。 一家转基因跨国公司造成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主权丧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阿根廷已是明证。但转基因巨头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在全球实施其转基因技术的扩张计划。巴西 长期拒绝使用转基因技术于农业,但相关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得以在该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而后对政府施加压力。由此,巴西的传统农业也岌岌可危 。 在成功征服阿根廷、巴西以后,转基因巨头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农业,因为中国市场存在巨额商业利益。美国农业部计划以孟山都、杜邦等生物公司为先遣部队,在中国进行攻 关活动,推销其转基因产品。他们鼓吹抗农达2号可提高产量最高达11%,借此诱惑中国相关部门官员。2009年第二季度,孟山都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40.35亿美元,同比增长 8%。而毛利润竟达2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大量转基因种子入侵中国,造成本土农业重创。中国是美国大豆出口第一市场,据中华油脂网数据,200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154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1%,而本土大 豆却因价格因素滞销。2009年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价格竟低于种植成本,40%的大豆销售不出去;黑龙江68家大豆加工企业全部停工;哈尔滨超市中卖的几乎全部为转基因大豆制品 。 一旦美国从终端控制了中国大宗粮食的消费,中国将会丧失话语权。中国引进的转基因种子因为不能留种,每年必须从他们那里进口。然而,转基因巨头的目标并不在种子 本 身,中国18亿亩基本农田,足够让他们的神经兴奋起来。只要每公斤种子加上几元钱,那么,转基因巨头就可从中国获得数亿美元的利润,而其相关的化学产品、农药、化肥和除 草剂,也会接踵而至。 民为邦本,农为民本,土为农本。粮食增产的空间在于退化耕地的修复,在于元素有效循环,在于生态平衡,在于农业生产能够为农民增收,在于农民愿意种地。如果背离了这些 客观事实,无视转基因主粮的安全风险,盲目引进转基因技术,无异于将自身的粮食生产主权拱手交给别国。中国要接受阿根廷、巴西的教训,时刻警惕来自转基因巨头的新型 生物入侵。 二、销售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风险 按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以及农业部官员的回应,中国尚没有种植转基因水稻,婴儿米粉并不在允许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名单内。因此,使用转基因米粉 不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然而跨国公司在中国销售转基因食品,竟然采取了双重标准。如作者所知,雀巢公司对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却拒 绝对中国消费者做出同样的承诺。 十几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转基因食品销售商为了倾销其产品,往往采取隐瞒不报、或与其他非转基因食品搭车销售、或转移标识目标等手段 ,向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兜售其产品。市场上销售的大豆色拉油80%以上为转基因产品,但商家用该色拉油制作其他食品如豆浆、豆粉、饼干、薯片、方便面等,则不进行标识。 有些转基因食品标识很小,小到人们一般不容易注意到。还有的商家美化转基因标识,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高科技食品。转基因木瓜、番茄等根本没有标识,让消费者无法知晓是否 转基因。事实上,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转基因食品是有专门的商店出售的,他们虽不强行标注转基因食品,但是,他们是通过标注有机食品而区分传统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 。 在中国,虽然市场上转基因食品在日益增多,但大部分老百姓对其还是知之甚少。在搭乘出租车时,我们曾随机问过几名司机,大部分司机不清楚转基因这个词,很多人是第 一次听说。这说明我们还应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知识传播。 尽管许多专家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他们并不能确定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事实上,由风险的不确定性所决定,技术产品的使用有延迟 发生效果,如销售商曾经对汽油里作为抗震剂的四乙基铅的安全性作过承诺,当时信誓旦旦承诺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后来证明这些承诺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为了揭露事实 ,人们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由于美孚石油公司拒绝承认四乙基铅的危害性,认定有害事实的科学家与之打了25年的官司;在漫长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失去了数千条无辜的生命。 美国烧掉的汽油中的700万吨铅,贡献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气中铅增量的90%,至今一些铅还游离在环境中。而在四乙基铅最畅销的时候,石油公司聘用的科学家却认为汽油排放 的铅微不足道,他们对于科学家采集土壤和空气样品,测定铅含量的做法嗤之以鼻,大加嘲讽。在食品加工领域,苏丹红最早上市时也被誉为人类的新发明,但现在向食品里添加 苏丹红是犯罪行为;家喻户晓的三聚氰胺刚上市的时候是作为科技进步一等奖流向社会的,直到数千名儿童孩子的生命健康受到致命影响时,人们才认识了这个杀人的化学名 字。 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作为科研力量储备,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和支持其研究,但要将之用于人性命相关的食品产业,就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这方面,国际和国家都有严格的标准, 为什么执行起来就不彻底呢?人类对基因的掌控力还远远未达到从心所欲的地步,轻易地将不同源的基因整合在一起,是否会带来严重后果需要长时间的检验;这不是由几期动物 实验的结果就可以轻易下结论的。至今孟山都公司从未提出任何人体食用转基因食品无害的直接证据。我们知道,新药研发尚需四期的临床人体试验,而转基因食品却因一句轻飘 飘的国际规定,食品不必进行人体试验而轻松过关,实在令人胆寒。 我们以为,跨国公司如果在中国生产了转基因食品,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就应该予坚决查处;如果是符合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则应当明确地告知消费者,要有明确的标识。消 费者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安全的食品,而像雀巢公司那样在我国采取和在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另样标准,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双重标准的出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转 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值得怀疑的,只不过是发达国家对这一高科技食品有充分的认识,消费者有足够的警惕性;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对转基因是怎么回事还不知 道,稀里糊涂地成了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尽管现阶段还没有吃出问题来,但一旦发现问题,那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三、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健康和生态风险 针对专家们担忧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的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辩称:就目前全球资源少人口多的现状来说,转 基因是解决粮食短缺现状唯一可取技术;就中国制定的2020年新增粮食产量500亿公斤的具体目标来看,转基因技术商业化也是必由之路。 关于转基因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唯一选择这一观点,我们认为缺乏科学依据,另有文章专门分析,这里不做赘述。但是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转基因水稻存在的健康和生态风险不 能忽视。 科学家们之所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严重担忧,原因在于某些抗虫转基因作物含有一种Bt毒蛋白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但水稻是人类的主粮 ,昆虫无法下口,人类长期食用难道可以确保没有害处吗?何况动物实验后的数据,也表明不是没有问题的 。1998年,匈牙利籍英国科学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电视节目上 宣称:用转基因马铃薯喂养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这个实验结果公布后,普斯陶伊教授受到排挤离开了英国罗威特研究所。在他被除名后, 很多科学家出面为其辩护,极力维护其科学家的人品,他的文章也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重新发表。英国皇家学会最后组织专家调研,也没能完全推翻他的实验结论。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基因污染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2001年发生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转基因 大马哈鱼逃逸事件,还有在中国发生的转基因棉花盲蝽爆发事件 等等,都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及转基因动物实验过程中,基因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典型案例 。 这并不是说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有害无利,而是说其利在商。对生物公司而言,商业化研发转基因作物,引领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潮流,为公司收获了巨额经济利润,从而 形成了一套动力机制,才是要害所在。 以生物技术公司为背景的某些转基因科学家群体,形成了特殊的科学利益共同体。某些人士鼓吹,转基因食品安全、绿色、营养全面,而且能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他们宣称, 在中国销售转基因食品,完全可以不加标注;他们认为,反对转基因的人都是无知的、反科学的、制造恐慌和玩弄阴谋的分子,而支持转基因的人,都是无私的、正直的和为科学 献身的。我们认为,科学利益共同体维护其团体利益的过程,就是剔除异己的过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很多专家,持有转基因专利,或正在申报专利,有些还 有自己的转基因公司。这样,他们就不愿意听到反对的声音,也不愿意公开讨论。他们对公众显示的实验结果是,转基因水稻对试验动物大鼠未见不良影响,据此推测出转基因水 稻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长期食用无任何危害。 长期食用无任何危害! 这样轻描淡写的言论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例长期安全食用转基因稻米的成功例子。转基因是一种尖端的科学手段,作为高技术储备我们 当然需要重视;但转基因水稻将要进行商业化种植,让其进入食物链,则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和我们的子孙万代,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健康利益 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四、推广转基因主粮的社会风险 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社会稳定便无从谈起。我国农业如抛弃传统的精耕细作模式,放弃农民的互助合作,大规模引进转基因生物技术,搞所谓集约 化大农场,不啻于抬进了威胁粮食安全的特洛伊木马,将因此而使大量农民破产,从而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破坏社会稳定。 我们吃的一切粮食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要将光合产物收获为人类的食物,必须依靠农民的辛勤劳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粮食生产的关键就是种子,种子意味着希望,意 味着收获。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农民也不会吃掉用来保命的种子。农民留种子,是从当年收获的粮食中,挑选质量好的小心保存起来。因此,传统的农民,就是经验丰富的遗传 育种专家。遵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知道从收成中留种的安全性,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操作,一点都不会为此感到恐慌。依靠传统育种技术的农业生产,使农民生活安定, 农村社会稳定。然而,转基因技术主导的农业正在改变这一格局,其巨大风险来自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即转基因巨头公司的垄断。 在中国,农民留种或买常规种子,是不知道什么知识产权的。今年的种子,如果收成好,他会留下一部分当来年的种子,省下种子钱。然而,转基因种子受知识产权保护,农民第 一次买了转基因种子,获得了收成,可能尝到甜头,想要继续留种的话,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转基因种子垄断企业,为了推广其产品,往往在最初几年免费或以优惠的价格向 农民提供种子,似乎是农民捡到了便宜,殊不知,转基因垄断巨头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别国的种子市场。而当此时,农民会对这种具有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种子 产生依赖性。以后,农民再留种就困难了,因为,知识产权不允许你留种。具有知识产权,就是受法律保护,任何农民如果自留转基因粮食种子,就属于违法。他们会将违法 农民列入黑名单,那些农民将得不到贷款,得不到农机具补贴,农产品也不能正常出售。更严重的是,他们会将农民直接告上法庭,最终制服农民。原来种地无忧的农民,变 成提心吊胆地种地,任转基因公司盘剥,屈辱地活着。 更有甚者,转基因种子垄断企业为了防止农民留种,还发明了自杀种子,即通过转基因手段,对种子实行改造,产生一次性使用的种子。第一年获得收成后,其种子不会再发 芽,或者即使发芽也长不出好庄稼 。这样,一方面免去了监视农民偷窃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控告农民的麻烦和负面形象,还可保证农民必须每年购买种子。将种地留 种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尤其是交给那些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生物技术企业,对粮食主权的损害是异常大的。 凡此种种,对转基因种子的依赖,使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得不被生产转基因种子的垄断企业控制。垄断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就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提高转基因种子的价格,如此, 为维持生计,农民就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大规模农场化生产组织方式,这意味着大批农民破产,社会的稳定受到威胁。 有人说,上述情况未必真的出现,为了摆脱西方生物技术公司的控制,中国才投入巨资搞转基因研究,用我们自己的转基因发明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果然如此吗?据报道,我国 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正在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中,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相反,上述转基因品系至少涉及了28项国外专利,分别属于美国孟山都、德 国拜耳和美国杜邦三家跨国生物技术公司。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主粮,中国人并不拥有粮食生产主权 。除专利外,转基因专用除草剂、化肥等也几乎控制在人 家手里。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科学家获得了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种子,也难以与美国等转基因大国抗衡。西方国家会以自由经济、公平开放为由,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鲸吞国内 起步较晚、以跟踪为主的转基因研究成果,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农业生物技术市场的垄断。更何况不能排除中国的转基因科学家与国外的生物技术垄断巨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 系,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利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不能不令人担忧。转基因种子供应商的垄断力,足以威胁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 ,乃至社会稳定。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上述并非杞人忧天,在美国以及推广美国转基因种子的拉美国家,垄断企业通过种子收购价格的控制,让农民的收入低到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卖出土地,以其他方式谋生。小农 经济被大型农场所取代,被人称赞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这种状况在中国出现,数亿农民将失业,将会引发极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出于国家社会稳定和粮食主权的考虑,必须在现阶段严格控制国外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接受东北大豆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必须警惕那些生物技术科学家,打着解 决粮食安全旗号牟取私利并出卖国家利益。一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陷入大豆般的处境,中国主粮生产将面临十分被动的困境。我们不能不吸取一些南美国家的教 训。 五、解决粮食问题的安全之策 利用转基因提高粮食产量,几乎是国外生物技术公司和国外转基因鼓吹者异口同声的宣传语。他们的这个声音,会在不同场合,见缝插针地发出来,直到决策者认同了他们的观点 。比如2009年华北地区大旱,这本来是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出了问题,但转基因科学家和公司及时利用了这个持续已久的旱情进行诱导,让国人接受他们的转基因产品。2009年2月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61亿亩。干旱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抗旱作物的期盼,美国孟山都公司日前宣布将开发4年之久的转基因抗旱玉米提前投放市场。国内也有专家 称,我国农田灌溉供水不足,大量农田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培育转基因抗旱农作物有重要意义。 问题是: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最好对策吗? 然而,几乎与孟山都报道抢滩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同时,伦敦科技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 未来的食物的科普展览会。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重要科学家,就依靠转基因农作 物是否能解决全世界的温饱这一问题,再次展开辩论,各方意见分歧仍然很大。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单纯追求高产量造成了严重的耕地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食品质量也呈现下 降趋势。转基因作物的指导思想,是试图转入少数目标基因实现抗虫、抗旱或抗盐碱的目的,但增加了环境和生物安全风险。 即使我们抛开转基因的安全性不谈,依靠转基因技术刺激粮食生产也不是好对策。转基因只是一项生产技术。最近十几年里,各种农业新技术突飞猛进,其中包括肥料技术、农药 技术、白色覆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等等,仅化肥用量就以每年200万吨的速度增长。即使如此,中国粮食产量用了10年才恢复到5.12亿吨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李振生院士的介绍,作者认为目前影响中国粮食保障力的影响因素,一是单产,二是播种面积。其中单产影响因素中,土壤的作用大于品种改良。在单产增幅不大的前提下, 播种面积或播种季节减少导致产量下降。 可见,限制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不在育种技术层面上,而在制度安排上。单纯在技术上投入,徒然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而已。那么,制度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个扬州老农 揭开了这个谜。有学者在扬州调查时,听到老农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够自己吃就行了!或者是:现在种粮食又不值钱,肥料什么的又那么贵,种地越多赔钱越多,少种点够 自己吃就可以了。由于粮食价格偏低,较之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收益少,故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许多耕地被撂荒。够自己吃就行了,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粮食安全隐患的实情 。联产承包政策实施后,农民率先满足的是自己的粮食安全;后来,随着种粮有好收入,中国粮食产量一度提升。而如今,谷贱伤农,加上种地成本高,农民纷纷弃耕进城。不论 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只剩下老、弱、病、残,就连青壮年妇女也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因缺乏劳动力,农民能少种就少种,该种两季种一季,够 吃就行。 此外,城市的非理性扩张蚕食大量平坦、肥沃的耕地是粮食短缺的另一重大推手。 上述才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转基因技术所不能解决的。转基因技术只能将农业这块利益蛋糕被更强势的群体所瓜分,农民被剥削,种地的赢利空间 更小,将导致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化肥农药的滥用再加上转基因技术,地力还将持续下降,中国粮食紧张问题不是缓解而是雪上加霜。 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政策,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调动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才是硬道理。今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得依靠中国农民,而不能靠美国公 司。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观因素是农民积极性下降,客观因素是地力下降,单产重又走低。政策制定应为当代人更为后代人着想,引导中国农业走传统的用地养地模 式,引导应用以恢复地力为目的的新技术。 六、结语 我们的大豆种植业已经沦陷,玉米种植业有步后尘的可能性,我们还在准备引狼入稻。我们的粮仓正在向国外的生物技术公司敞开大门,中国主粮将走向何方?作为世界上负 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转基因粮食问题上一定要谨慎而不能冒进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推广必须充分考虑到13亿人的生存问题,不能为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任何 新技术有利必有弊,现在声音一边倒,是很危险的。农业的根本出路,依然是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即水、土、肥、种、密、保、工、管。转基因技术仅在种 上做文章,且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争议。对其余7项农业技术的恢复或提升,尤其贯彻用地养地理念,将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产量,引领中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参考文献 邱春燕. 2009. 雀巢婴儿米粉被爆含转基因可致过敏. 新快报, 10月10日. 吴天锡. 1996. 正在酝酿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世界农业, (1): 15~20. 恩道尔. 2008. 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 见 《粮食危机》.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网易探索. 2010. 超级杂草迅速滋生,美国对转基因的热情趋于缓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5/149960.html . Lu Yanhui, Wu Kongming, Jiang Yuying, Xia Bing, Li Ping, Feng Hongqiang, Kris A. G. Wyckhuys Guo Yuyuan. 2010. Outbreaks in Multiple Crops Correlated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 in China. Science, publish online May 13.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ence.1187881v1 王海燕. 2009. 中国粮食安全预警:黑龙江大豆进口激增84倍,美国转基因攻城略地. 南方都市报, 5月13日. 向一帆. 2010. 洋大豆挫伤农民积极性,黑龙江大豆种植预计减少 中国广播网, 4月3日. 吴学云. 2009. 我在国外看到的转基因食品.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2612.shtml Jeffrey M. Smith. 2010. Doctors Warn Avoi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ttp://www.rense.com 陈维祥. 2010. 孟山都转基因模式是否存在阴谋. 人民网, 3月19日. 绿色和平组织. 2009. 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 人民网强国论坛.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7841814 . 刘慧. 2010. 人大代表蔡素玉: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应慎之又慎. 中国经济时报, 3月10日.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19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拒绝转基因食品
蒋高明 2010-5-23 21:07
蒋高明 最近,有不知名网友发来下面的文章,特转发在这里,仅供参考。本文为网友汇总的各方资料,感谢该网友的辛勤劳动。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人,对材料的观点和真实性,请读者自行判断,特此说明。请骂人者自行离开。您如有不同意见可撰文反驳,背后骂人非常不礼貌,非君子所为也。 (一) 转基因风波缘起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 国家。 农业部此举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学者上书中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他们认为农业部批准这两个安全证书的行为过于轻率,未经过充分评估 和试验,安全证书却不安全,有可能给中华民族,给每个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 什么是转基因? 在转基因主粮之前,人类所吃的蔬菜、水果、粮食,都是几十万年来亿万人亲身试验才证明其安全性的。即使是杂交水稻、杂交物种,也是自然界之间相近物种之间的天然的结合 ,并且杂交的原有物种也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而转基因,是通过生物技术把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例如,将细菌中的有毒基因(下称Bt)经人工合成后,插入到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自 己产生Bt抗虫毒素,杀死多种以谷物为食(应为作物叶片,非谷物,本博注)的昆虫。 (三) 转基因食品危害事件 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小白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 ,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先正达公司的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 2009年05月美国环境医学学会发表声明强烈建议不要给病人食用转基因,并教育所在社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宣称,种植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2001年9月, Epicyte公司,研发出避孕玉米,生物科学家宣称这种杀精玉米是对世界人口问题的一大贡献,可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从而控制发展中国家。2004年5月,美国 Biolex公司收购Epicyte公司,从而掌握了杀精玉米的转基因技术。此后,杀精玉米的话题从媒体上消失,变得讳莫如深。 (四)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的态度 美国虽是转基因粮食生产大国,但是国内消费转基因食品却很少。小麦是欧洲和美国的主粮,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小麦安全证书已经通过,但遭遇强烈抵制,不敢种植。其所种 植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在美国本土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生产酒精燃料,再就是出口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中国。 欧盟,1998至2003年未批准任何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进入流通市场。 MON810转基因玉米,是欧盟唯一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约10万公顷,相当于欧盟耕地面积的0.36%。 2008年至2009年,法国政府、德国、希腊、匈牙利、卢森堡、奥地利下达了禁令,禁止种植MON810转基因玉米。 俄罗斯目前未批准任何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日本只批准了转基因康乃馨的种植。印度2010年02月11日暂停引进转基因茄子,棉花是唯一在印度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科技部严格检测含有转基因成份、有毒有害物质、病原体的食品,保证前来参会的外国人士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同时农业部专家力推未来2至3年 内将转基因主粮推上中国人的餐桌。 (五) 缺乏科学态度的农业部专家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的物种,在短短十数年的历史上已经出现许多危害事件。但是,农业部专家在进行了三个月的小白鼠试验之后即宣称转基因主粮和喝水一样安全,并力推要在未 来3至5年内将转基因主粮推上中国人的餐桌。以便赚取高额利益。 他们缺乏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欺骗国家领导人,欺骗人民。袁隆平说,不经过两代人的试吃的试验(类似新药品推广前小规模的医学临床实验),是难以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否 安全的? (六) 中国粮食主权的丧失 基辛格在70年代就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的战略从来没有 变过。 绿色和平《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国目前正在申请商业化的8种转基因水稻,没有一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而且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了28个国际的专利 技术。 李登海,中国育种界公认的顶级专家,与美国先锋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他表态我国大型作物转基因研究基础很薄弱,拥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专利被国外控制。 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与孟山都等公司合作时,必须签《材料转移协议》。国内机构在科研时可以无偿使用其植株或者技术,但是一旦商业化,就必须同跨国公司进行再谈判,给人 家交钱。 获得转基因水稻、玉米安全证书的张启发教授、范云六院士,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吴孔明、胡国成、黄季琨等人,他们和美国孟山都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背后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来源:2010年3月5日《商务周刊》) (七) 转基因作物危害生态环境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后的不可逆性。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生产势必带来种子污染,一旦人们发现转基因作物的缺陷,希望改回中国原有的常规种子时,常规种子已经由于基因漂移 等污染而遭到破坏,原有性状将不能复原。这种严峻的后果已经发生在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中国杂交水稻的基础即是生物多样性,没有水稻的生态多样性,就没有杂交水稻的 成功。 (八) 转基因危害农民利益 推进转基因的背后,大多是跨国公司的身影。20世纪70年代 ,阿根廷种植大豆面积只有9500公顷 。到了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面积扩大到1400万公顷,是70年代的1470多倍。农 业用地的48%被用于种植转基因大豆。与此同时,阿根廷的贫困人口从1970年的5%增加到2002年增至51%。 中国大豆产业受美国转基因大豆冲击,东北大豆种植和榨油产业近于破产,跨国公司控制了我国大豆产业链,不仅危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还掠夺了大量财富。 (九) 转基因安全证书涉嫌非法 其评审机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涉嫌暗箱操作、涉嫌腐败。机构名单在民众强烈要求下未见公布,其中多人是正在申请转基因粮食专利和安全证书的人员,或其亲友与 转基因公司有关系,也就是说自己申请、自己审批,自身的利益牵涉其中,难以保证其科学性、客观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卫生部才是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责任部门,主导转基因审批,而不是由农业部决定安全证书。根据《环 境保护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环境、生态专家也必须对转基因进行全面环境安全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关系到社会重大问题的事情需举行听证会,农业部却偷偷摸摸就颁布了安全证书,未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未举行听证。该安全证书的法律 效力显然不够。 (十) 我国有哪些农作物是转基因? 1.大豆:中国老百姓每天吃的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豆制品等绝大部分都是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 2.中国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棉花、马铃薯、番茄、甜椒、木瓜等作物种植。其中广西已偷偷摸摸种值了10年转基因棉花,另外广西和东北也已经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为钢估算,先玉335在整个东北地区的面积也已经超过一半,在50%到70%之间.【广西为(迪卡007牌),东北为(先玉335牌)】 3.大米:虽然农业部2009年才批准安全证书,并且还未批准其大规模商业种植。但是在2005年前后,已经非法种植23500亩~29000亩,这些非转基因大米被夹杂在普通大米中出售 。后来酿成国际性转基因污染事件,湖北省才铲除了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但是转基因水稻种子的源头华中农大及张启发本人却毫发未伤。2010年4月《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湖 北转基因水稻规模种植,农民自己拒吃》,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已经遍布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公然藐视国法,藐视人民健康! (十一) 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怎么办? 1、利用一切渠道、方法,宣传转基因的危害,拒绝购买一切含有转基因的食品。 2、利用一切渠道、方法,要求政府严格惩办非法种植、销售转基因种子的事件。 3、利用一切渠道、方法,要求政府重新评估并撤销非法的转基因安全证书,并惩办其中的卖国行为、腐败行为、渎职行为。 4、拒绝消费美国垃圾产品,如肯德基、麦当劳(以转基因玉米、转基因鸡为主要原料)、可口可乐、百事及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种子。 (十二) 如何辨别转基因食品? 选购前请仔细查看外包装上的标签。特别要注意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食用油标签说明。例如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标签上写有(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字样。黑龙江九三集 团的九三牌食用油是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另外在购买我们还不熟悉的、陌生的食品、水果、蔬菜时请您慎重选择。根据绿色和平组织2009年调查 ,雀巢、品客、上好佳、太太乐、和路雪、森永等品牌的加工食品未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可参照《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下载地址: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 (十三) 相关参考资料 1.相关书籍:《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美)威廉恩道尔 ;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C型包围》。 2.影视资料:《孟山都眼中的世界》; 《财经郎眼转基因的背后》; 《食品公司》(美) (网上可搜到) 3.相关网站:绿色和平: www.greenpeace.org/china/zh/ 乌有之乡: www.wyzxsx.com 4. 相关博客: 蒋 高 明: http://blog.sina.com.cn/jianggaoming 张 宏 良: http://blog.sina.com.cn/zhl001 郎 咸 平: http://blog.sina.com.cn/jsmedia 戴 旭: http://blog.sina.com.cn/daixu2010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