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奥运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奥村的玲珑花夜里辉煌
热度 2 rongqiaohe 2015-2-26 12:00
北京奥运村的玲珑塔,无论在平日,还是在节日里,都并发出灿烂的光华。 【墨绿】 【粉红】 【血色】 【半空的兰花】 【阳光的照耀下,奥运村的高塔现出了原形。】 海鸥CF10数码相机拍摄
个人分类: 图片集|2414 次阅读|3 个评论
北京奥运村的高塔----海鸥CF10家用相机拍摄
热度 1 rongqiaohe 2015-2-6 09:38
比较奥运村除了水立方、鸟巢等标志建筑,还有一座摩天高塔。到了晚上,高塔放射出五彩的灯火,令人流连忘返,仰望不已。 【蓝色】 【血红色】 【墨绿色】 【粉红】 【从运动员村的方向,瞭望高塔。】
个人分类: 图片集|4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说第一场雪:其实并非那么美?
热度 1 book 2012-11-4 09:50
图说第一场雪:其实并非那么美?
昨天上午十点多开始,奥运村这里开始下雨。从下午开始明显感觉到降温。 天气预报一直说着暴雪预警,睡觉前却没看到雪。 凌晨4点钟,诡异地听见厅里有声音和光亮,爬起来,发现电视自己开了。或许昨天半夜停电又来电。 感觉窗外比往常要亮,想着肯定下雪了,往窗外一看,已然厚厚的一层。雪,还在悉悉索索的下着。想着早上起来会看到一番美景吧。 早上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美:雪已经转为雨,倒是显得积水很多;很多树被压折,小区里一片狼藉。
26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参观伦敦奥运村随录
热度 2 profjin 2012-8-27 07:53
伦敦奥运的最后一周有机会参观伦敦奥运村,这个机会还得感谢在奥运会做志愿者的朋友,因为只有奥运志愿者才可以得到邀请外人进入奥运村的机会。说到这位朋友,我真的很佩服:不但放弃自己的假期无偿为奥运服务,还要自己掏钱买来回伦敦的车票。 奥运村在伦敦东部的 Stratford 区,以前部分是绿地,荒地及沼泽地。村口是一个绿色的草坡,然后便是安检区。通过安检,抵押上护照换了参观证后,经过一个邮局和小超市就进入奥运村了。一进入奥运村的第一感觉是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平常的公寓区,除了飘满天空的各国国旗和奥运旗帜外。据说奥运村在设计时已考虑了奥运后的作为住宅区的需求,其中的部分建筑是按学校的标准建造的。 进入村口首先让我眼睛一亮的是树在村口的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碑,上面布满了用各种语言写的运动员,教练员的签名奥运村的每幢楼上,都挂满的入住国的国旗。我们看到,中国和韩国住在相邻的楼里,而且中国队占了两栋楼。相比之下,也有 7-8 个小国合住一个门洞的,还顺便在门口贴了很多旅游宣传广告。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所有国家中,只有以色列的楼门口有武装警察;二是所有大国中,数美国最低调: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美国队住的楼。经指点后,才看到仅挂着奥运标志的大楼,仔细搜索后才在楼的一个窗口看到一面星条旗。唉,家家多有一本难念的经哪。 最有收获的是在奥运餐厅用午餐,我不但看了,还吃了运动员的饭菜。我那位做志愿者的朋友抱怨说,志愿者专用食堂的饭菜和这比,简直是一天一地。在食堂还碰到大量各国运动员,包括中国队的乒乓女单冠亚军李小霞和丁宁。他们非常友好地答应我们合影的请求,一口气拍了好几张。我特别欣赏丁宁,看着她现在开心平静的样子,想想媒体上看到她前两天比赛时受委屈的镜头,感觉她心态特别好。我们餐桌边来了几个北朝鲜的运动员,我朋友想和他们合影,却被拒绝了。 据说餐厅是可拆卸的,伦敦奥运后将被拆除,并可在别的地方从新使用。 我们在中国运动员住的楼前喝咖啡休息了很久,期间碰到了不少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我们偶然有机会和刘翔医疗队的专家陈医生聊了好久(第二天刘翔就要比赛),当然不是聊他的伤情。 但当时我没有觉得有任何异常。 本想上传一些图片,但太慢了。如有兴趣,可参看以下链接的 PDF 文件: http://www.soft-computing.de/OlyVil.pdf
416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美国名将断腿狂奔400米 惊人成绩助美国挺进接力决赛
davidzsguo 2012-8-10 10:54
凤凰网体育讯北京时间8月9日下午, 在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的伦敦奥运会男子4*400接力预赛中,美国选手米切尔在自己那一棒跑到200米时突然骨折,但依然坚持跑完全程,最终助美国队晋级4*400米接力决赛。 25岁的米切尔前几日在奥运村当中曾经从楼梯上不幸摔倒,当时以为只是硬伤,并不会影响到之后的比赛。可就在他4x400米接力出发100米之后,他的腿部疼痛却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是他没有退出比赛,在那一时刻,米切尔做出了最伟大的决定:坚持。最终他以46.1秒完成比赛,并最终帮助美国队在第二组中与巴哈马队一同跑出2分58秒87的相同成绩,并列第一挺进决赛。 比赛结束之后,米切尔第一时间便在奥运村的医疗中心接受了X光和美国队队医鲍勃-亚当斯的检测,结果证明,他左腿的腓骨的确发生了骨折,代表美国接力队参加4x400米接力决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我知道,如果我能完成比赛,那么我们的接力棒就能够继续传递,我看到约什-曼斯在鼓励着我,这让我顿时充满了力量,我不想让其他三位队友失望,让美国队失望。”米切尔说道。
2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多少只安全套,才能保住奥运村?
zhangzizhang 2012-8-8 16:35
每四年一度的盛夏时分,奥运村就成为了超过10000名运动员的临时家园;就算在参与人数较少的冬奥会上,奥运村也会容纳2700名左右的冬季运动员。这里聚集着这个星球上在各项运动上最有才华的人,于是它便自然形成了世界上门槛最高也最排外的精英俱乐部。在外人看来,这些精英除了要有惊人的身体天赋外,还必定兼具为了更高更快更强而将人类体格能力推到极限的拼搏精神。 直到最近20年,奥运选手这种苦行僧的形象才出现了裂痕,甚至有了大逆转的苗头。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主办方“像订批萨一样”疯狂采购避孕套的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而2000年悉尼人以为他们在奥运村里放了7万个保险套已经足够“保险”,末了却不得不再补充2万个以满足需求。从那之后,每一届奥运会一开始就准备好10万个保险套。“到处都有人在乱搞,”随队夺得北京奥运会金牌的美国女足守门员霍普·索罗说。拥有多项世界纪录的美国游泳名将瑞安·罗切特更直白:“我敢说有70%-75%的奥运选手都参与其中。你懂的,这就是游戏规则。” “这是奥运村里真正的比赛,电视上可绝对不会播。”ESPN杂志的萨姆·阿里普尔在采访过美国队的历届奥运选手后,写下了这样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随时,随地 从开幕式之前一周左右,各代表团就开始陆续入住奥运村,而这“真正的比赛”也就此拉开序幕。“就像大学新生入学那天一样,”伦敦是水球队队长托尼·阿泽维多参加过的第四届奥运会,他对这套路早已不陌生:“你会很紧张,但同时又超级兴奋。大家都在跟其他人搭话,然后就试着勾搭上那个顺眼的伴。” 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顺序不一样,但餐厅总会排在头几站,于是在那里的奇观异景常常带给奥运新手们最大的冲击。“亚特兰大那年,当我刚进村时,就听到餐厅那里传来了巨大的欢呼声。”美国女足队员布兰迪·查斯汀说,“我们走过去,看见两个法国手球队员全身光光的,就穿着袜子、鞋和露屁股的那种运动内裤,还打着领带戴帽子,两个人坐在餐桌上面互相喂饭!我们当时就惊呆了。” 荷尔蒙的吸引力在训练馆达到最高。“姑娘们穿着轻薄的热裤跟胸罩,男孩子则只穿着内裤,”标枪帅哥布罗·格里尔说,“就算脸蛋是7岁的模样,身材也足有20岁的成熟。”在北京,体操跟水球还有柔道等项目的运动员在一起接受按摩理疗,于是体操队的青春期小姑娘也会试着跟其他队里的大男孩们调情。“我们的大多数社交生活都在那里发生,就在那个及胸的冰水按摩池里。”艾丽西亚·萨克拉莫尼当时20岁,她在美国女子体操队里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她说她经常不得不制止小女孩们轻佻的发言。 有些教练会试图颁布禁令,禁止自己的队员们在晚上11点之后喧哗,也不准他们饮酒,美国游泳队更是严禁异性到访卧室。但这种事情永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拿过两金四银一铜的阿曼达·比尔德在悉尼奥运会时正跟队里的一名男游泳选手交往,根据她的说法,“反正大家都愿意走几英里的路,就为了找一个没人的地方。” 在这盛大的狂欢气氛中,运动员们仍需完成重大的比赛任务。“如果你不够自律的话,奥运村会让你完全乱了心神。”索罗说。有些人会禁欲到他的项目结束,也有人把性当做赛前的必要调剂。格里尔就属于后者:他同时跟三个女人纠缠不清,其中包括了一位曾经担当过火炬手的杰出撑杆跳选手,一个强势的跨栏选手,还有一个“极具天赋”的北欧姑娘。每一天,她们三个都会轮番造访他的卧室,有时候每隔几个小时就会来一位。“所以我在参赛时感觉很幸福,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彼此钟情的人,那一秒你的世界就完整了,在比赛场上的状态也会特别好。”格里尔的成绩证明了他的观点,尽管他在决赛时因为膝伤退赛了,但他在预赛时投出来的成绩却是雅典最佳。 等到奥运会的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幕,混搭同居也成了家常便饭,很多间宿舍的门上都挂着袜子,大多数上过大学的美国人对此都不会陌生,这就是个约定俗成的信号,告诉你里头正上演精彩戏码,还有“快走开,别来打扰我们”。 结束征战的运动员们遵循本国奥委会的指令陆续离开奥运村,而他们空出来的宿舍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胜地”。在悉尼奥运会的最后八天,美国飞碟射手约什·拉卡托斯偷偷违令留在了奥运村里,于是他见到了人生中最混乱的景象:射击手空出来的公寓被寻欢的人们当做了“炮房”(他们真的就这么称呼它的),有人在门口摆了个行李袋,里面装满了从奥运村诊所里拿来的避孕套以方便进出的男女使用。“感觉就像我在奥运村里开了个妓院!”拉卡托斯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放荡行为。” 都是寂寞惹的祸? 这一切即使不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合情理。奥运选手大多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多年以来,他们训练的强度堪比军队操练,而备战奥运时则更加孤独。“要想打上奥运会,你得每天从早上6点训练到下午5点,你觉得我们哪里能找时间约会呢?”阿泽维多如是说。 然后突然之间,他们就被放在一个可以免受记者和父母打扰的封闭空间里,身边满是自己的同类。所有人都有着黄金般的身体和较普通人更为出众的相貌,同样的刻苦经历则让他们彼此理解,索罗说这跟在酒吧什么的地方不一样,因为“在这里,搭讪变得很容易,你开头只需要问一句‘你参加的是哪个运动’,两个人就能迅速混熟。” 生理上的诱惑极难抵挡:在进村之后,许多运动员都降低了训练强度,但吃的还跟平时一样,他们每天依然摄入9000卡路里,但训练量却比平时低,于是多出来的精力就化作了人类原始的冲动。比赛之前由于兴奋而导致的睾丸素则进一步催化了这种欲望,按照美国泳将埃里克·尚蒂的说法,“整个奥运村都变得很狂放,像一口大锅一样将所有人吞没。” 更何况,无论你有着什么样的口味,奥运村都能满足你。女足姑娘?“都很性感,她们打扮得都跟摇滚巨星一样,”一名男游泳选手说;那男体操运动员呢?金特纳表示,“他们就像可爱的卡通小人。”虽然萨克拉莫尼必须看管着队里的小女孩别闹出乱子,但她自己毕竟也没能免俗:“说到身材,还是游泳和水球选手最棒,他们的锻炼全体现在上面了。至于搞径赛的那些家伙嘛,北京奥运BMX小轮自行车铜牌得主;虽然他们平时都挺严肃的,但一旦放松下来,他们就会显出招人喜爱的模样。” 也有人将这视作一次探险的好机会,因为在奥运村里的相遇注定只是露水姻缘,于是选手们都在追求各种挑战,比如说趁机接触截然不同的文化。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美国跳水队的传奇人物格雷格·洛加尼斯当时才16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他就跟苏联的男孩们打得火热,还经常去对方宿舍参加聚会。他尤其震撼于苏联人对于性自由的诠释:“从文化上来说,他们要更倾向于公开展现彼此的亲密关系,而我着实被震撼了,因为当时我还在摸索自己的性取向。”洛加尼斯说他当时看中了一个苏联男孩,他蜷在对方膝盖上,两个人开始互相拥抱依偎,“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安全感。”那场邂逅并没有下文,但对洛加尼斯的启蒙意味却不可小觑。1994年,洛加尼斯公开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 于是奥运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按照1994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选手凯莉·谢恩伯格的说法,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极具奇幻色彩:“在这里,你可以赢得金牌,还能跟一个性感火辣的帅哥共度春宵。” 奥林匹克第二箴言 美国奥运选手的言论并非孤证。四年之前,曾称霸英国乒坛多年的马修·赛德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性与奥运之都》的文章,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证,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他在那两周半里所经历的欢爱性事比此前21年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所以每次有人问我说奥运村里面是不是就等于性爱狂欢胜地,我总会告诉他们这太对了。”赛德写道:“对于我们这些奥运菜鸟来说,巴塞罗那的性元素几乎与体育同样重要。” 在雅典,发到选手房间里的避孕套以每天1000个的速度消失;在北京,在奥运村诊所免费发放的10万个避孕套里,只有5000个在赛事结束后被官方回收。 还有更具体的例子:2008年,美国“飞鱼”迈克尔·菲尔普斯勇夺八金,打破了马克·施皮茨单届奥运独揽七金的夺金纪录,然后在大功告成的当天,他就被看到跟澳洲游泳女王斯蒂芬·赖斯在奥运村里卿卿我我。(当然,到了奥运会之后,他们也没有真的继续交往下去。)2012年,轮到了菲尔普斯的队友罗切特,在伦敦奥运首日击败菲尔普斯夺冠之后,罗切特跟另外一名澳洲女泳将布莱尔·埃文斯勾搭上了。“上届奥运会的时候我有个女朋友,那真是巨大的失误,”罗切特此前在接受ESPN杂志采访时曾这样说:“现在我又恢复单身了,所以伦敦一定会很棒。” 然而像罗切特这样敢说的现役选手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奥运参赛者对村中性爱这等敏感话题还是采取了回避态度。前几天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伦敦奥运村准备了15万个保险套,于是全世界的记者都开始追问运动员对这件事的看法,而运动员们则纷纷打起了太极。比如说百米王者乌赛因·博尔特就以自己“行程太紧”为由,表示“即使发了避孕套也没有对象可用”,而其队友阿萨法·鲍威尔则蹦出来一句,“我没用过,我还是处男呢”。 这么多年来,无数个奥运选手都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奥运村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只能留在奥运村;巴塞罗那金牌泳将萨默·桑德斯说,“这就是奥林匹克第二箴言。”所以即使是在传媒与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再多的爆料或是内幕都好,关于奥运村的秘密,外人所能窥见的也只有冰山的一角而已。 相关新闻: 2012.08.03 奥运村床上大混战 一周用7万套套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运村今晚的月亮
热度 35 cwufp 2011-12-10 22:32
奥运村今晚的月亮
刚刚回来,快冻死了,一辈子第一次看月全食的全程,拍的人多,拿出来晒晒。 第一张,20:39 第二张,20:50 第三张,21点00分 第四张,21点10分 第五张,21点20分 第六张,21点30分 第七张,21点40分 第八张,21点49分 第九张,21点56分,暗部开始发红 第十张,红色的月亮,22点15分 第十一张,红色的月亮和星星
6643 次阅读|95 个评论
第一场雪
nbsgdsb 2009-11-1 20:35
近两天气温骤降,今晨起床才发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这种情形很容易让我回忆起了刚到哈尔滨时的大学生活。也是这样的雪和这样的秋冬交替。一转眼就7年过去了,真是时间飞逝。 已经不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冬天了,也不是第一次迎来北京的雪,可我还是兴奋的拿起了相机。 雪中的青年公寓。(这是早上起床后兴奋地发现今年第一场雪的来临,于是跑到楼下拍的,那时雪还在下) 奥运村园区外路边的松树积雪 雪后的动物所办公楼 校道上的红绿白 路灯和雪被 夕阳下的雪后园区俯瞰 随手而拍,跟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运村的示范效应
songshuhui 2008-9-2 14:19
小如 发表于2008-07-26 星期六 3:40 分类: 奥运 | | (已刊登于 《新知客》 ) 刚刚下过大雨,但路面上并无积水,不影响范乔在奥运村里匆匆行走。 雨水落到路面的时候,已经被路面的地砖破坏掉了表面张力,它们在虹吸作用下渗过石砖,同时又被石砖过滤干净,补充地下水,或被雨洪蓄水利用系统收集了用来灌溉。这些地砖被形容为能喝水的地砖,由普通的沙子常温下固结成形。与传统地砖相比,既节省黏土,又能节省烧制过程所需的煤炭资源。通往奥运村各处的小路都铺上了这种地砖。 范乔正沿着这条路往奥运村东区的微能耗示范建筑走去。他是这个建筑的工程负责人,那里奥运期间是服务中心,而奥运结束后将恢复它原来的功用:小区幼儿园。范乔刚接到通知,里面的空调温度需要调整一下。相对现在的气温来说,原来设计给孩子用的空调温度有点偏高了。 水的和谐效应 前一天,北京的最高气温超过 39 ℃ 。奥运村建筑正在内部调试,空调应该都开了,但走在这个住宅小区里,并没有像在亚北地区其他配备空调的楼盘那样闷热难耐。 这也是国奥投资公司总工程师徐亚柯想要达到的效果。作为实现冬暖夏凉的人工方式,空调令人爱恨参半它冷却了个别房间,却派出更多的热量众多的室外机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种状况不会发生在奥运村,因为这里空调放出的冷气 , 并不是来自压缩机 , 而是来自 7 公里 之外的清河污水处理厂。 确切地说,奥运村的制冷效果只是再生水的循环过程中的副产物。据监测,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的再生水,年最高水温是 26.5 ℃ ,最低水温是 12.5 ℃ ,冬夏两季时,与自然气候的温差可达 10 ℃ 以上。 这些再生水被排入河道前,先绕个弯来到换热站,与热泵机组换热。再生水排入河道后,其中蕴含的温度能量就被留下来,用于奥运村的制冷或供暖。空调工作产生的冷凝水,则将通过管道,将与地砖收集的渗水,进入另一个水循环雨洪蓄水利用系统。 水的循环不停地在奥运村各种建筑中被反复利用。盥洗后的水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被引入社区中间的景观花房。景观花房由中空玻璃搭建,在东、西区各有一间,这套由鲜花绿叶组成的生物水处理系统可谓双赢植物从污水中获取养料,污水通过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化分解得到净化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用来洗车、灌溉,或注入景观水系。 奥运村里水的巧妙利用,像太极阴阳一样互相融合,一派和谐。在无形之中,污水、噪音、烟气、热污染被一一消解。这得益于巧妙的科技设计,但在负责奥运村设计和建设的总工程师徐亚柯看来,更重要的是技术本身可以带给人益处。毕竟,环保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吗? 除了水,还有太阳。在奥运村的热水系统中,太阳能的贡献率在 70 %以上。没有太阳的时候就用燃气,至于微能耗示范建筑屋顶上引人注意的风车发电系统,一般只用来提供房子的夜间景观照明,弄亮几个 LED 灯泡而已。 范乔走到微能耗示范建筑屋顶上 , 这里被布置成一个屋顶花园。屋顶的花架构件乍一看形状奇特,仔细一看才发现竟是巧妙架开的银白色太阳能集热管,不但看上去很美,还能减少太阳对屋面的照射。 技术的集成效应 比赛时,应该站一个狙击手守着这里。现场负责人范乔指着屋顶的一个角落笑着说。微能耗建筑高三层,占地 3500 平方米 ,集成应用了 20 余项高新技术。而维系整个建筑的正常使用的能源采集设备几乎都集中在屋顶,它们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 白天的照明基本不消耗能源,甚至连最底层的地下室也能直接沐浴到阳光。这主要依赖两个状如蘑菇的物体楼顶还有 6 个,但个头稍小这也不是孩子们的玩具,而是自然光导管照明系统的采光罩,采光罩下是圆筒状的镀银导光板。 与这几朵蘑菇相对应的,是地下室里 2 大 6 小的灯罩。室外的自然光线通过采光罩进入系统,经由特殊制作的光导管道传输并强化后,由系统的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漫射到地下室的每一个角落,光如白炽,水波粼粼。 这些水储存在地下室 450 平方米 的池子里,靠近时寒气逼人。这是我们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原来池子里装的都是冬天存下来的自然冰,现在都融化了。范乔说,与冰池相连的,是放置在建筑物外西南侧的一组金属管,里面充满氨气。冬天气温低,管内的氨气冷凝为液态,并流入地下冰池,带去低温,带走热量,蒸发为气态,返回地面上的金属管。如此反复,池里的水冻成了冰。其中含的冷能,能提供建筑物整个夏季 20% 左右的供冷量。 然而,风能、太阳能和自然冷能都是依赖天气条件的供能源方式 ,, 在天气条件不利的时候,还必须启用常规能源。这就意味着微能耗建筑使用的 22 种高新技术都必须另有一套使用常规能源的备份系统。对能源的调兵遣将,都在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运筹帷幄之中。它像一位精打细算的管家,总是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随时保障集成的这 22 种新技术的正常运行。 集成和嫁接,也是一种创新。总工程师徐亚柯和他领导的团队很谨慎,这些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我们不会轻易采用。 未来的示范效应 徐亚柯最初曾想按照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三大奥运理念来归类奥运村的各个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它们密不可分。 以负离子涂料为例,合成和生产的过程,都需要运用更先进的涂料制造工艺,这是技术的部分;而它被涂到墙上,可以不断释放出负离子,杀灭细菌,这一事实可视为绿色的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进入这房间的人们的健康,这才是我们最终的人文目的。 关于奥运村环保节能的测评,已经有很多详细数据。比如,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后,年节约电力可近 550 万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5577 吨;再生水源热泵取热可比普通分体空调节约电能 40% 以上;微能耗示范建筑每平方米全年耗能为 36 千瓦时,是现行节能建筑能耗量的三分之一。 但环保节能材料或设备的高位价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微能耗示范建筑中使用的负离子涂料价格为 50 元左右一公斤,而普通涂料的价格不过为 10 元多。另外,与太阳能、风能相关的设备,都需要常规设备来做备份。因此,有些几乎要多花费一倍。 各种设施的投资回收期不同,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只要 3 年回收期,风能发电则需要 40 多年,不可一概而论。如果节能又节钱,我们早就不必费神去推广环保。但意义在于,眼前和长远利益的比较。我们看重的,是可持续的发展。 在徐亚柯看来,造奥运村不是去造一个科幻建筑,他更看重奥运村建设对未来建筑理念的示范效应。技术我们追求的不是第一,而是成熟和先进。毕竟,住宅楼是百年大计,不是实验室。徐亚柯提到,已有不少房地产商来到奥运村,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选取适合的技术来借鉴,比如再生水源热泵、景观花房污水处理等。 有人曾打比方,申办奥运如备下一桌丰富筵席迎客。以住宅为例,奥运后,我们自家人还能享用到这样的筵席吗? 因为奥运,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前了 20 年。奥运村,也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的一部分。徐亚柯并未马上正面作答。目前,奥运村住宅楼和微能耗示范建筑的环保模式尚不能普及,但可以作为一种榜样的力量,为今后自家人怎么吃、如何提高提供一个方向。
个人分类: 奥运|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