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流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药价虚高问题大家谈(2)流通有成本药事是服务
热度 1 francy 2016-12-28 11:10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正文 药价虚高问题大家谈(2)流通有成本药事是服务 2016-12-27 21:53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6-12-27 21:53:38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方舟 光明网12月27日北京讯(记者 沈阳) 12月26日本网的《 药价虚高问题大家谈(1)》登载之后,得到了很多业内专家、行家、媒体同行的认可和鼓励,感谢大家对这个系列采访报道的支持。本篇继续整理收到大家回答的观点。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流通有成本药事是服务 一、药价虚高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要有科学客观论证 杜玉祥(辽宁建联医药董事长、辽宁省抚顺市政协委员): 药价虚高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盲目地一刀切说事,要有科学、客观论证存在问题,有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 当治病救人的药品一味低价格、厂家生存不了即停产,公众无药可用;甚至存在药品被逼上价格死角,药品连一瓶矿泉水的利润都不如,此时药品生产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放弃生产,另是掺杂使假的假冒药品流入市场。老百姓常用的普通药品都不见了,许多摇身一变成为高端大气广告品,有的则彻底消失了。 对药品产业链条的真正了解,也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降低药价需要多管齐下。 二、“药品虚高”的概念需要准确表述才能找对策 江小平( 昆山凯之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 :媒体报道的“药品虚高”应该是指“药品流通渠道的价格和医院的中标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个和药品出厂价(进货成本)的高低无关、而是和现有公有医院的药品采购体制以及政策有关。只有把公有医院里的医和药彻底分开,才能斩断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才能让一些药品特别是一些救命药价格回归自然。 黄松(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楚天神码常务副总经理):12月24日,央视报道药价虚高,剑指医药代表、医生共同非法牟利是产生这一虚高的重要因素。我不这样认为。对老百姓,药品是不可还价的商品,为什么不可还价?因为国家专控,国家定了就定了,价格不由交易双方讨价还价来决定。所以不存在虚高的问题。要说有虚高,就是药价管理部门出了问题。 那么医药代表、医生共同非法牟利,也如央视所言,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问题是,让老百姓把本来可以不买的药买回去,把本来吃30块钱可以痊愈的病变成吃300块的药。为什么会这样?医药代表以回扣作饵,医生受利益驱使,还有医院的创收机制引导。目前正在进行的医改,正是在纠正这一问题。 三、直接推高药价同中国药品生产流通现状有关系 杨联亮(浙江为诚医药集团董事长):目前各大工业产供销一是由自己建设,在产值规模都不大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流通成本很高;另一模式是靠代理商销售,中国地方这么大、势必建立分省、地、县的各级代理商,代理商过多,代理规模大,也需要高利润支撑;这二种模式都直接推高药价。 在发达国家,这些普通药品根本不需要如此层层代理,直接交由第三方供应平台负责推广,第三方平台通过供应链管理做大规模及降低成本。只有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强大了,专业化分工格局才会形成,药品通流成本才会下降。 李文杰(济南漱玉大药房董事长):药品实施一致性评价会让药品质量提高了,同时也给生产企业每一个品种增加了很多质量控制成本,原材料成本增加了,药价一定会涨很多。 最近厂家过来要求提高供价的非常多,提价幅度30%左右。 【采访后记】 有国内外贸易知识的人都知道,药物作为健康保障特殊商品,药事是服务。从流通环节计算:药品从研究(采集)、制造到合格出厂,只是药物作为商品的流通众多环节中的第一环(制造),它从出厂价到消费(被吃了、用了)还有保存、运输、医疗服务的增加成本增加,通常加上利息、税收(商业环节税、企业所得税)、人员、场租、运输耗损(过期丟掉)等成本,如果还有较长存储时间,还有检测费用等,没有3-4倍出厂价作为用户购买价,根本就是亏损经营。 最近有人预测2017年药品生产原材料还会增长20%左右,李文杰董事长提到有的已经提出30%左右涨价,基于这样的商业常识,你认为目前关于药价虚高的结论或者判读是否有些更值得客观的说法? 光明网记者将在下一篇继续跟踪报道。 【相关新闻】 《药价虚高问题大家谈(1)医生医疗机构社会药店如此说》 http://politics.gmw.cn/2016-12/27/content_23351750.htm
个人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9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书山寻感觉,人海觅知音
biozhang 2013-1-12 18:44
张星元:书山寻感觉,人海觅知音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古今中外系统讲述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的书,实在难以找到;为了我的同仁,为了工业发酵的后来人,包括我的学生,我花了十年时间编著了《发酵原理》。这本书在我的微生物生理的学术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微生物生理及其应用,重点放在微生物的代谢生理及其应用,并且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假说的形式,建立了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的理论基础。《发酵原理》这本书 2005 年第一版, 2011 年第二版,都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其图书分类号为 TQ920.1 。作为作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快顺利送到合适的读者手里,并能够迅速找到学术上的知音。   前天突然心血来潮,在家登录江南大学图书馆的网页。通过作者名和书名我很快找到了 《发酵原理》这本书。进而想到,如果未来的读者想从图书馆书架上(或者大书店相关的书架上)找到这本书,也会这么方便吗?于是就尝试从图书馆网页的“图书分类”栏目查找。真没有想到,使用大学图书馆半个世纪的我这样的人,竟然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这本书!原来这本书竟藏在图书馆的分类目录如此深的层次中: T (工业技术) /TQ (化学工业) /TQ9 (其他化学工业) /TQ92 (发酵工业) /TQ920 (这是目标所在的层次,这里共列出了 732 本书,这本书的第一版位列第 450 ,第二版位列 218 )!   我很失望,我想读者一定很难找到这本书了!对“工业发酵的代谢原理”感兴趣的读者,怎样才能在图书馆这样巨大的书山里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啊!怎样才能在书店买到值得买的书啊!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感觉啊!   问题出在哪里?表面上看来,图书馆根据出版社印在《发酵原理》书上的编目数据表中的图书分类号( TQ920.1 ),确定这本书在图书馆的分类号;实际上,书的作者、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图书馆的有关部门、书店的图书上架管理员都可以根据图书的 “ 致用性原则 ” ,促进图书的有效流通,把作者“人海觅知音”的一片心意有效地送到读者手上,让莘莘学子“书山有捷径”迅速找到自己的感觉。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出版社主动征求作者意见,根据书的内容确定书的图书分类号;图书馆编目人员和书店上架人员同样要根据 “ 致用性原则 ” 促进图书合理流通(出借或销售)。 2. 具体建议科学出版社和江南大学图书馆将《发酵原理》的图书分类号 TQ920.1 改为 Q935 ,也就是将这本书放在如下图书分类目录中: Q (生物科学) /Q93 (微生物学) /Q935 (微生物生理学)。   我衷心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尽可能实现图书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出版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说明: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 1975 年初版, 1999 年第四版并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近年来,图书信息量在文教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文化政策、出版市场的刺激的情况下,图书市场流通和图书上架规模前所未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主流图书分类法已取代其他的图书分类方法,被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   上个世纪读者进入图书馆书库往往不是按索书号找书,而是凭经验寻书;进入 21 世纪,当开放借阅已经成为图书馆办馆通常模式的时候,当图书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数量迅猛增长的时候,图书分类法正在回归读者。   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 “ 致用性 ” 是其最高原则。
个人分类: 随笔|3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一点建议——读蒋继平先生博文有感
热度 1 jxz1963 2012-2-7 21:36
读了蒋继平先生的博文“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962 )后,很有感触,现就蒋继平先生所提建议提出自己的四点感受: 1、在农产品(主食粮油和果疏等)育种技术方面应有条件限制转基因技术的引入; 2、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应着重进行“现有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引进以色列等国外先进的滴灌技术; 3、在食品储藏设施和技术方面应加强食品“冷链”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 4、在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基地方面,应加大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蔬菜生产的补贴力度。
个人分类: 我的评论|2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流通数学
metanb 2010-5-24 19:54
对于某种特定的数学方法来说,它的价值取决于其流通的广度、深度以及强度。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2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