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未来社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探讨文化现象?
benlion 2014-12-6 07:11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读的是科学哲学和医学等,读到儒家、道家等在欧洲的传播,以及现代西方绘画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等*;但是,除中国哲学史、中医理论之外,基本属于西方著作的中译本。 尽管1972年直觉批孔不对劲,儿童时代也经常听外婆说“伍员外”,却直到1994年到中关村,才知道中国历史人物都是谁。在以色列、德国和英国科学家问到我祖先的工作、中国哲学和技术发明,以及丝绸之路等;因而,2003年开始了探索与思考中西文化和历史,也许,这是不少留学海外的学者往往有更多中国文化情结的原因。 在欧洲,以色列和德国、英国科学家,主动谈的多是禅宗、道家和丝绸之路,而1996年到2003年的国际通讯,美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科学家,则比较积极讨论有关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观点。相应元朝,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明朝郑和下西洋,而后,哥伦布大航海,构成中国、欧洲文明的历史转换时期。 19世纪,环太平洋国家,进入了现代化发展过程,而美国的欧洲、亚洲移民文化交融和思维开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世界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注*:在思想和方法层面深入的交流与影响,体现出了希腊思辨哲学的传统和数学分析的优势。 -(文明的路径)-
个人分类: 201415|1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论与环境论
benlion 2014-12-1 09:58
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资源,包括,地理空间和生物、矿物资源,尤其能源 – 矿石能源,来自古生物集聚的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核能;因而,1991年发表“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提出“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SBE)和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结合的概念,而后,1994年提出系统生物工程和细胞仿生工程等概念。 俄国的文化背景是希腊东正教,而中国的“儒释道”早已名存实亡,人不仅适应环境,而且,应该是改造环境、发明技术和创造财富。 因为,财富是人的创造,而终究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创新型社会机制是关键,才能使得有天赋和兴趣的人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发明的能力。没有创造发明,财富的分配终究有限,可以导致财富的聚集,却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是以手机、计算机、食品等形态体现出来。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文化环境,以及大学教育培育创造发明型人才,才能能够产生很多可转化的技术。 钱学森和2弹1星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安全极为重要的贡献,“创新”(innovation)就是经济学概念,实际上是指有关管理模式和技术开发的革新,不同于“创造”(cre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概念,“创造”一般是知识、理论和艺术等领域的概念,包括,工程控制论。 人才之间的争执,好像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海归越多培养的本土学生也就更多,前面的学生与后来的海归相争也就大;因而,这个社会现象,也需要找到一个良策解套。人才计划,终究是资金有限和管理体制而导致的现象,如果,从学校到学校的这个循环不解除,就难以解决恶性竞争。 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键,美国的创业文化,诞生很多实力强大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成为解决就业的途径。中国企业家,存在多种类型;但是,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然是发展高科技的企业。 -(文化统一场论)-
个人分类: 201415|1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以创新的管理因素
benlion 2014-11-29 20:29
在重大课题或项目上,常见弄成是量大、数量多和资金投入大,却没有认识到重大是关键问题、关键突破的难度和价值大;因而,往往是小而快和人多、批量的课题和项目,却将经费分散在很多做同样或重复同样的课题、项目上。很多的经费却投入实际上是很多的小课题,导致难以形成自主品牌和独树一帜的学术或产业发展。投资、经费进入了,很快又因国际上新的领域、新的方向而重复同样的方法和投入很多的资金,而又分散的研究课题。以至于,总处于深度无法进入实质的解决问题,也难以提出新的问题,产出很大数量论文、专利,却总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表面,以及项目、产品开发的半途而废,也导致了模仿、跟风乃至抄袭的风气。 在评估方法上轻知识和实质内容,重技巧和外在形式,如,考试技巧、标书写作技巧等,在科学、技术和产业上导致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独具风格和学术、产品优势等。 思维观念也很重要,如,对历史人物的贡献和未来可能的否定,也是非常关键的文化因素。科学精神,首先,就是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多过自己知道的观念,其次,知道的越多,其实,也就感觉自己不知道的更多,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如果,总是把自己所知当成是所有知识,或把自己能想象到和自己的预想当成是唯一可能,就会窒息了创造发明的精神和文化氛围。 设想:假如,来一个“千个独创项目”计划,设立资金立项和考评进度持续投入,必须是关键科学问题或重大技术攻关,必须是项目主持人独自开拓的国际前沿领域;那么,将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形成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学科领域、支柱产业,乃至产生诺贝尔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类型的发明家或科学家。 -(未来社会:改革与创新)-
个人分类: 2014y|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约瑟-钱学森之问 - 实质是什么?
热度 4 benlion 2014-11-29 16:09
我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产生不了诺贝尔、瓦特、西门子、爱迪生、贝尔等发明家? 其实,这不是我的提问,而是德国科学家对我们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科学家的提问;因而,纠结李约瑟等提问的语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实质内涵和外延 - 创造发明的精神,包括,诸子百家哲学、艺术创作和技术发明的创造精神。 从我国各类媒体的兴趣或很多网页,就可以看出一个社会是否具有创新的文化环境。如同一个评论:市场调研,一个社会的兴趣点是什么?很多情色网页,却很少思想和学术兴趣,到大学做讲座,也能感觉到兴趣不在哪里? 最典型的例子:90年代提出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美国得知,来电来函提出公司总裁、投资商和大学教授3人专程来京洽谈2个小时,而至今我国企业家、投资商等仍然不感兴趣,我也从未得到任何资金资助,而美国和英国的著名大学和公司却投入了很大资金和持续研发,等。 我专程回到北京与高层领导的同学探讨过创新,回答是:理论的探讨和辩论一直就很多,而且,也很清楚,关键在于实践或执行不下去。 关于“科学”的概念和人性的“善恶论”,也做了很漫长的探索,纠结于什么是“科学”和名人名言,从而忽视了科学应该做什么,以及片面理解西方文化而忽略了另一面的“良心论”,争辩创造论与进化论,却不了解文化制衡的整体促进知识发现与发明精神,可能陷入一个思维的陷阱,从而可能导致停滞不往前或向未来开拓与发展。 创造发明的本质就是开拓,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思维、方法、技术和产品等;因而,只有欣赏不同思维方式和支持探险和尝试的文化,才能形成创新型社会。 -(价值观与政策实施)-
个人分类: 网络教育|2908 次阅读|13 个评论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benlion 2012-11-24 18:18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探索心灵迷宫与数学轨迹 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自然信息》1991年)–国际上第1张系统生物工程的细胞通讯电子线路概念图 - 用于筹备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曾邦哲绘于1999年。 1986年著述《结构论》,1991年-1997年在国内发表系列文章,1996年-1999年组织和筹备国际会议与协会。结构论(包括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工程概念等) - 1993年7月第6届全国科学哲学研讨会和10月(中、日学会)国际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研讨会上公布,1994年10月北京纪念维尔纳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国际会议上印刷全册版传入日本等,1999年网络中文简版和英文简介为国内外网站和BBS转载(包括北大、复旦、南大、中大和华南理工、生物谷等,链接网站包括北医大生物信息网页 - 现为北大系统生物医学中心)。
个人分类: 经济|3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智者社会论-陋见
热度 1 seegene 2012-7-24 23:21
人类的进化发展,是由有思想,有创建,敢行动的智者主导的。而我们这种社会环境完全难以产生这种智者。我们一生下来就被灌输了不能成就为智者的杂念,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环境不能为这种智者提供充足的养分。这个所谓的人类文明社会,是由(1)政治家主导;(2)商人支配;(3)教育机构培养;(4)媒体宣传。所谓的教育机构也只是为(1)和(2)服务,连续不断地培养服务生;媒体完全由(1)(2)(3)控制进行不断洗脑。除此之外已没有额外空间包容我们的智者。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确,现在的社会环境是不稳定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 智者的产生是需要充足的条件共同满足才能实现。人类的知识只是不同时期和阶段先辈观察经验的总结积累,我不完全赞成知识就是力量。因为部分知识是基于错误的前提,经不起时间考验和反复推敲。对于智者来说,人类的知识不应该有分科,由于现代分科教育所产生的形形色色专家,因缺乏其他学科的训练,到一定程度都专不下去了。如果要完全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任何现象并不是某个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等等所能做到的。所以不要盲从相信任何媒体所鼓吹的专家。遇到问题和不解,请先用自己的眼睛和直觉去解释你面临的问题,如果还有很多疑惑,找到疑惑的根本,用行动去解决,之后你就豁然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疑惑是因偏科和极慢的知识更新速度所造成的。也就像不对软件升级或不安插件,你不可能用word 2003 读出2007的文件,而平时的疑惑大多是这样的,与其苦闷还不如早点去升级陈旧知识。而作为未来的智者应该是全面掌握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是试图要掌握现有的门类繁杂的学科知识。从自然现象出发,找到自己不懂的部分再补充相应的知识,要比囫囵吞枣的填充知识好的多。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在不断的修行,获得修为,最终独立形成对生命的思考。这需要不断跳出自己然后跳进去,静修,思考万物的运行规律,用自己单独的思维,给出能说服自己的解释。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是困惑,而困惑和懒惰是阻止我们提高修为的最大障碍。 人的思想犹如杯中之水,虽然大脑容量无穷,但污水不倒尽难以产生纯净思想。所以开启思考的时候,一定要空杯,用最纯的自然思维冥思。而自然思维来源于对“人”本质问题的询问,“我是什么?”,“除我以外生命又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作为一个人,一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拷问。我们要对的起自己,在自己生命最后阶段,至少可以明白活着的意义,而每个人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必然有所领悟。现阶段每个人对这些最根本问题的理解都是很惨淡的,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好像还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可以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认为这不是自己该回答的问题,或总是被或者乐意受所谓社会现实杂念驱赶一辈子,不愿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老是重复着前人的所做过的事情”,“我本来该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有自己的历史如果你的历史和被人的一样,都可以预料到结果,那为什么还要重复?你的世界应是有你的思维主导,不要受外因支配。要成为智者,就必须找到人生的最基本的问题,即日起拷问。 智者社会是可以实现的。人是可以被驯化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其实就是由各国政府和商界所主导的驯化建立的政、资文明。而人类的最高文明必然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之上。未来的教育盈利机构将不复存在,存在的将是一种适合智者成长的环境,在那里你的问题将会得到合理的解答,同时你也会了解还等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智者社会,将促进人类快速进化,成为宇宙中最自由的元素;维护整个环境的稳定;即使在外力迫使我们必须离开这颗星球的时候我们有办法解决,而不至于灭亡。 进
个人分类: 杂文|3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家庭社会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热度 2 Runchiqian 2011-9-18 18:24
家庭社会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樊晓英教授博文《中国家庭的作用和演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615do=blogid=485615 )。这篇博文,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樊教授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家庭的未来将走向何处去?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变化,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变化。因此,从一定意义来说,家庭的演变就是社会的演变;家庭演变的未来就是社会演变的未来 。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自马克思开创马克思主义学说以来,又有不少国家进行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略过不提。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并描述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状态: ①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劳动生产率将空前提高。 ②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使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所有制。 ③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人类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④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充分满足人们物质的和文化的生活需要。 ⑤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⑥国家最后消亡。 我们不去评判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是否正确,而是想简单讨论一下未来社会终极发展阶段的社会分工、阶级、国家的存在与否。 无论社会生产力如何发达,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需求的多样性并不因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的需求带来不同的服务,除非人连吃喝拉撒睡也全都机械化和自动化了。服务,是一种社会存在。这种存在决定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存在。何况,到什么时候,也会有老弱病残的存在,这些人都需要照顾。 既然永远存在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那么就永远存在社会分工。存在社会分工,就永远有人与人的团体差别,这种差别,不是阶级就是阶层。阶级和阶层的存在,决定了利益群体的不同。不同利益群体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必须有某种机制平衡其利益。换言之,这种机制的存在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肯定是一种社会管理机构。社会管理机构的存在,决定了这种机构必须要有不同的层次。那么,这种社会管理机构的最高层次是什么?不管你叫它什么名字,它本质上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央政府”。如果存在政府,那么这个政府的含义是什么?是政权。政权的存在,决定了保障机器存在的必要性,最起码要有确保公平、维护秩序和提供服务三大职能。那么,你说,这不是“国家”又是什么呢? 面对马克思,我很无知,也很浅薄,无法理解得那么深。您别笑我,笑我也不介意,因为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探讨这么深奥的需要未来去验证的问题。我想说的,其实是家庭的终极发展形态。 未来的家庭,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结论是:未来的家庭将会消失。这是唯一靠得住的结论。 家庭的社会化,是个新提法。 如果您不认同这个结论,那么我换个说法:家庭将会社会化。 家庭社会化,是指今日家庭的所有功能,都被社会化了。家庭能够给你的,社会都能够给你。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从功能上说,今天的家庭能给你提供什么。 一、 一个合法的性伴侣; 二、 一个传宗接代的机会; 三、 一个养儿防老的期盼; 四、 一个通过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的亲情网络; 五、 一个栖息的港湾; 六、 …… 还有什么,您尽管补充。 其次,让我们看一看,家庭的这些功能,是否可以社会化。也就是说,这些功能,如果不靠组建家庭能否可以实现。 性伴侣 :性伴侣的存在,并不需要靠家庭维系,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合法的性伴侣,即配偶,只是婚姻制度的产物。眼下,稳定的婚姻制度,依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制度之一,所以,暂时还去不得。但显而易见,家庭与性伴侣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配偶的所谓“合法”,只是法律加上去的一个“称号”而已。过去,中国有非法同居一说,而现在只要双方均未结婚,同居即是合法。显然,同居这一现象,从非法到合法,也不存在天然障碍。简单的说,家庭,可以给人一个合法的性伴侣;而没有家庭(即使在目前的社会,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当然也是个未婚者),当然也可以得到性伴侣,而且并不违法。可见,家庭并不是给人提供合法性伴侣的唯一渠道。 法律说合法了,就是合法了 。既然如此,家庭的这一功能,可以通过社会化手段得以满足。 传宗接代 :传宗接代,并非家庭的绝对功能。丁克家庭、不能生育家庭,都未实现“繁衍”的任务。换言之,人类的繁衍,并非依靠家庭的存在才能实现。否则,就无法解释原始社会人类是如何繁衍的,也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的未婚先育、婚外生子等现象。可见,传宗接待的功能,可以不依靠家庭而得以实现。相反,这一功能,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渠道得以实现。 养儿防老 :不用讨论也知道,其实这不是家庭的必然功能。其一,有家庭未必有子女;其二,想有子女未必就能有子女;其三,养儿未必能防老。其实,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养老的物质责任,已经可以完全社会化了。对于有子女的老人而言,社会替代不了的唯一责任,是子女的亲情关爱。而子女对自己是否能够充分履行关爱责任,跟家庭本身无关。 亲情网络 :这在目前社会是家庭带来的必然后果。一个家庭无论是否孕育新的生命,至少,家庭的存在会牵扯到三个家庭:个人的家庭、父母的家庭、配偶父母的家庭。延伸开来,就是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人或亲戚。这个亲情网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曾特别重要。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这个一度对新的小家庭特别重要的亲情网络,已经面临解体的危险,且常常充满矛盾和危机。一定意义上来说,人似乎开始变得更加自私: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亲人,稍远一点的就不愿过多关注,尤其是需要自己承担责任时。极端的情况下,即使是父母、子女、配偶,自己都不愿意尽到充分的关注义务,不愿意承担充分的关爱责任。所以,家庭的存在,并不足以维系亲情,所以现代社会的法律才进行干预,但干预的结果如何,众所周知。而与此相对,人如果想维护的亲情,则无论是否与家庭有关,他都会去维护。例如,一个男人有私生子且很爱他,那么,你当然会给他充分的爱,甚至爱屋及乌,去爱情人的亲人。显然, 家庭、甚至血缘关系,都非亲情网络的客观载体;个人情感所向才是维护亲情网络的根本。 没有血缘关系或者个人不愿投入情感,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兄妹,你也会置之不理,即使法律强制你去履行赡养或扶助义务。法律,可以强制你履行经济义务,可以强制你接受刑罚,但却无法改变你的情感取向。 情感港湾 :人人都知道,家庭并不等于情感港湾。情感港湾的概念,只是与人有关。你与爱人之间互相有爱,彼此在一起,在那儿都是港湾。更准确的说,两个彼此有爱的人只要能在一起,他们在那儿,那儿就是家,那儿就是爱的港湾。没有了爱,哪儿是家?哪儿有港湾?看看现代社会上那些在家里找不到港湾感觉的人有多少,我们就知道,家庭,真的不是情感港湾的可靠选择。 不用过多论述,我们就能看出,家庭所能实现功能,除了统治者从维护其统治的角度所提出的那些人为“附加”功能之外,都可以从社会中得以实现,不必依赖家庭的存在。事实上,如果统治者的认识可以更进一步的话,他们就能发现,家庭的社会化,并不会危及其统治。略过不论。 上述分析,说明了家庭社会化的可能性。家庭社会化的核心,有两点: 一是废除婚姻制度;二是如何实现人类繁衍。 废除婚姻制度,并不意味着你想跟谁结合就能跟谁结合。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你的自由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婚姻制度废除了,任何人都不必结婚。不结婚,你就有与任何异性(或者同性)存在性关系的自由,前提是你情我愿。但这存在一个问题:会出现乱交问题,且存在极高的健康风险,即性疾病的传播。因此,未来社会废除婚姻制度后,必然会产生新的制度约束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的未婚男女,也存在理论上的自由结交性伴侣的权利,但这并不必然存在引起乱交或者大幅提升性疾病的患病率的内在逻辑。毕竟,人与人之间性关系的存在,是个你情我愿的过程。当然,对于现代社会的未婚人士来说,不敢随意结交性伴侣的一个顾虑是,绝大多数人早晚要有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性伴侣”,如果未婚前交往太随意,如娼妓,则往往难以维系婚后的情感。而当婚姻制度废除之后,每一个人都有与任何其他一位你喜欢的人进行性交往的自由,前提是人家愿意接受你。违背他人意志,永远都不允许,强奸罪也永远不会从法律中消除。至于性疾病,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做游戏。人一旦获得了合法保持多位性伴侣的自由而自己的性伴侣也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位伙伴的时候,他的性事就会很谨慎了。 至于人类的繁衍,这个问题更好解决。把生育权交给女人即可。一个男人,要想繁衍自己的血脉,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愿意为自己生育的女人。找不到的话,就不必心存妄念了。不必考虑剥夺了男人的生育权是一种不平等,相反,给了男人机会就是一种平等;男人把握不住,是男人自己的责任。即使是现代社会,女人拒绝生育,男人恐怕也没啥法子吧?找不到为自己生育的女人的男人,基本可以证明,他在生物学上而言已丧失了延续后代的条件。而只有在女人决定生育的前提下,人类的计划生育才有条件真正实现。一个女人,达到合法生育年龄且希望生育时,需要到专门的社会生育管理机构申请生育计划,只要不超过社会准许的生育数量,她有完全的自由进行生育。但同时,她有义务告知孩子的父亲的信息,并提供生物学意义上的证据,否则她就不会被批准进行生育。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未来的孩子在选择未来的生育伙伴时不会出现近亲繁衍的问题。任何社会都会存在私生子,拒绝告知父亲是谁的女人,生了私生子,要接受社会的惩罚。私生子要做 DNA 检测并予以备案。私生子未来选择生育对象时,必须同时接受 DNA 核对,避免近亲结婚。还要声明: 生育,不仅是女人的权利,也是她的义务,除非男人能生孩子或者未来可以完全依靠实验室生孩子,那个时候把女人的生育义务取消即可 。一个女人如果无理由拒绝生育,则需要向社会交纳额外的税款。 此外,还有三个次核心问题。 一是孩子的养育问题;二父母的赡养问题;三是直系亲属间的情感义务问题。 养育问题:孩子一旦出生,即由专门的社会育儿机构进行抚养。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当然可以参与抚养,或者向社会育儿机构申请由个人抚养,这是父母的权利。但在任何情况下,社会育儿机构是孩子的唯一法定抚养者。更清楚一点说,父母没有养育孩子的义务,但有养育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不愿或者不能养育孩子,不要紧,社会育儿机构会承担这个责任。如果父母不放心,则自己直接抚养。相应的,每个人都有交纳“生育税”的义务,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赡养问题:父母的赡养全部由社会养老机构承担。每个成年公民都有交纳“养老税”的义务。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亲情问题:任何一个人,只对自己的父母和子女有亲情上关爱的法定义务。对父母和孩子,每个人都有定期探视的义务,不探视即为违法。但如前文所述,任何一个人,都对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没有物质上的抚养义务。 未来的社会,是大同社会。怎么个“大同”法?大同社会,要以人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为前提。什么是自由?看看现代社会中人就可以知道,现代人活得有多累。累在哪里?生老病死,都是负担——上学是负担,结婚是负担,住房是负担,生孩子是负担,孩子的教育是负担,孩子的婚育是负担,养老是负担……只有家庭的社会化,才可以使人从这些繁重的负担和责任中解脱出来。人们唯一需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纳税,二是对亲人尽情感义务。其他的一切,都交给社会。这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才能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中人。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人与人的关系才会最简单化,你不必为了诸多那时的身外之物而去巴结谁讨好谁。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由全社会的人去抚养。人没了后顾之忧,才能获得自由。国家政权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监督,确保家庭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有人会对家庭的社会化感到不放心:社会稳定啦,对孩子不放心啦,对父母放不下啦,性滥交啦,会乱套啦等等。这些问题,与家庭存在与否无关。存在家庭,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依然严重。 简言之, 未来社会唯一可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家庭的社会化;家庭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君可存疑,留待子孙验证。 未来社会中家庭会社会化的提法,并无反社会、反人类的动机或倾向,只是对当今诸多社会问题思考后对未来社会的一种遐想,或曰瞎想。如有不妥,请版主删除。
97 次阅读|5 个评论
通过复杂网络如何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社会?
wanglm 2010-5-26 20:17
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世界正进入一个信息社会,它不同于以往的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奴隶社会。 信息社会的本质就是信息的加工和生产,加工各种已有信息就可以产生出新信息,从而创造社会价值。为什么新的信息就能产生社会价值呢?因为新信息相对与旧的信息存在这一个时间跨度,这个时间跨度就对应着价值,简而言之,时间就是价值。 每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他的价值,即“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存在即合理”。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从他出生到死亡,会不断变换社会角色,都无法离开其那么信息的来源在哪里呢?犹如工业社会中创造工业产品、农业社会生产农作物、奴隶社会买卖奴隶。区别吗?了解了这些本质区别,我们才不会按照工业社会的理念管理和要求信息社会中的自然人,限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业社会需要的耕种知识,这主要靠家庭来传递;工业社会靠科学和技术,这主要靠学校来传递;信息社会靠什么来?靠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是互联网、物联网、营销网、关系网、。。。,而是人类社会网! 这个人类社会网不仅可以满足每个自然人的成长需求,还能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发觉每个人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组织和管理功能。国家将被各个专业领域所取代,联合国的作用也被社会网络所取代。 作为信息社会的每个自然人。其主要职责就是收集、整理并发现信息,这里的信息不仅包括文字、声音、图像,也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所有已发现和未发现的规律和现象。其实这就是科研,在那个社会,科学研究不再是少数几个领域,而是包括各个方面,只要你感兴趣的领域有人在做,你会得到免费的帮助,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团队。 每个人象蜜蜂一样快乐地闻着花香! 计算机
个人分类: 新世界|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复杂网络
wanglm 2010-5-26 11:21
接触复杂网络概念
个人分类: 新世界|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