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疏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㐬、巟和充
热度 4 fdc1947 2017-7-2 08:46
㐬、巟和充 㐬、巟和充这三个字看上去有点相近,㐬、巟只差一点,㐬和充也只差一竖;有时候写字会犯糊涂:这个字到底有没有一点?或者这个字地下中间有没有一竖?所以,把它们弄弄清楚还是有好处的。 㐬字极少单独用,只是作为文字中的一部分,如:疏、蔬、毓、流、硫、旒、巯等字。巟也极少单独用,是如荒、慌、谎等文字的组分。充则经常用到,由它组成等常用字不多,有统、铳等。 把这三个字的意思弄清楚,就不大容易混淆了。 巟,这个字的上部是“亡”,下部是“川”的形变。川是河流的意思,亡的本义是逃跑、逃亡的意思 (亾是亡的过去的写法,形象地表示人藏起来了、逃亡了) 。水都从河流里跑出来了,就是水太多了、泛滥出来了。所以, 古人解释“巟”为“水广也”。水广,引申为大。水大而流出河道,实际上有大而不定之意。 这里,不得不先说一下“荒”。荒(上草下巟)的意思是草多,那就是荒芜了。现在我们所说开荒种地,荒凉的土地,荒草遍地、荒无人烟等等,都是“草多”的意思。 但是,古人多用假借荒字来表示巟。《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汉·毛亨对此的解释是:“荒,大也”。也就是说,大王(周太王)扩大了事业。许慎《说文解字》引《周易·泰卦》:“包巟用冯河”,而后来的版本都是“包荒用冯河”。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此等皆假荒为巟也。荒、芜也。荒行而巟废矣”。也就是说, 由于人们长期把巟写成荒,致使人们不再使用巟字。 例如, 荒唐 ,原义是广大到不着边际。这里荒其实就是巟,就是大;唐,其本义是“大言”,也引申为大。《庄子》说庄子的话是“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韩愈也说“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当然,现在荒唐的意思变化成了“ 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或“放荡、 没有节制 ”。 又如, 洪荒 ,去年这个词时髦了一阵子,大家众说纷纭,很多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洪是水大,引申为大。荒就是巟,也是大。这也是一个同义反复的词,仍然表示大、广大无际。过去最著名的儿童启蒙著作《千字文》一开始便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虽然古人分开了解释时说,“往古来今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但是实际使用时,绝大多数情况都把宇宙理解为天地之间,天下。如《庄子》“余立于宇宙之中,……,逍遥于天地之间”。所以,“宇宙洪荒”就是“天下很大,无边无际”的意思。与“荒芜”并没有一点关系。“原始”也不是其本义,而是后来的一种理解。 又如, 荒诞 。诞的本义也是大,荒还是巟,大。荒诞与荒唐的本义相近。 谎,繁体字謊,又写作 詤,都是言字旁。荒、巟,大。 谎,就是巟言,就是不着边际的大话,本义是梦话 。当然,如今的意思,谎是故意的骗人,不光是大话了,这是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意思发生了一些变化。 慌,过去又写作 㤺。 心大而不定,神志不清,称慌( huǎng )忽,过去有时候直接写为荒忽,现在多写作恍惚。心大而不定,引申为恐惧、害怕,心慌意乱,慌慌张张。又引申为急忙,如慌忙。 这几个字,读音都是来自巟。 㐬,现在读作 liú ,这个字的上部是倒着写的“子”字,下面的部分却与“川”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古人的解释是头发。古人“子”字的另一种写法是“㜽”,上面的三根表示头发。 㐬就是把㜽倒过来写。人倒了过来,就是古人所说的“不顺忽出”,也就是事情反常,突忽,也就是莽撞唐突 。古人把它假借为“突”(突的原义是狗从洞里突然钻出来),两个字音义都差不多(㐬读如流是后来的事情)。也有人认为㐬就是生孩子的意思,生孩子都是头先出来的,那意思就是“顺”了。到底是不顺还是顺?好像并不很重要。古字往往从相反的两种方向去解释,像“乱”往往就解释成“治”。 疏,疏是通的意思,现在还称疏通 。疏的左边是疋字旁,疋的原义是脚(足),引申为走。右边是㐬,“不顺”。不顺,走走就顺了、通了。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就是这个道理。东西太多了、挤在一起,就不容易通,稀疏了,就容易通,所以疏引申为稀疏。写的文字,有时候不好懂,需要作注解,做了注解就通了、容易懂了。疏,于是引申为作注解,作说明。过去给皇帝写信说明一件事情,称上疏。 蔬,就是菜 ,现在还称蔬菜。这是后起的字,最先就写为疏,草字头是后加的,意思实际上也是通。古人早就知道,吃了菜,人才能够通畅,于是把菜称为蔬。 毓,毓就是育,本是同一个字。毓的左边是每,每的本义是草很盛(本来每字的写法是母字上面一个屮,半个草字头,还是草的意思), 把孩子养得像草一样茂盛,便是毓,这是古人养育的原义 。后来去了每的偏旁,下面加上一个表音的“肉”,变成了育。略后一些,古人就说育(毓)的意思是“养子使作善也”。引用孟子的话:“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就是让善人去教养不善之人。这就是“教育”了。 流 ,是三点水一个㐬。在水中,不顺自然会顺过来,流下去。 旒,是旌旗之下悬挂的装饰物,又指帝王礼帽前后悬挂的玉串。这个字,最早应当写为 㫍,这是与“流苏”差不多的东西,于是后来就写成了 旒,甚至简写为㐬。这也是㐬如今读如流的由来。 硫,就是硫黄,古人称石硫黄。当然是黄色矿物一类的,所以是石字旁。硫黄的熔点很低,加热后容易液化流动,所以称硫黄。 硫与旒,都是从流字派生出来的 。 至于巯,更是现代才有的化学用字。巯基是氢硫组成的基团,读音也是氢的声母加硫的韵母,与氢氧组成的基团称羟基一样。 充字的上部,也是一个倒写的子字。其下部,是儿,实际上是一个变体的“人”字。这样的人顶着一个子(也是人,可能是个孩子),它的原义是“长也,高也” 。古人说人为长,说物为高。这个习惯与如今普通话不大一样了,南方的方言倒还是如此。南方人不说人高,说人长,把高个子称为长子(相对:矮子)。 由于长、高,于是就引申为美,引申为满。充塞,就是充满。充裕就是富足宽裕。充腴,就是肥胖、丰腴。充泽,就是丰润。充饥、充腹就是塞饱肚子。 统是丝字旁,是治丝的意思。充是高、大的,统和由统组成的词,统治、统一、统辖、统率(帅)、统计、统筹等等,都有“高大上”的意思。 这样,我们就能够分清楚充和㐬的差别了。
个人分类: 汉语言|16427 次阅读|8 个评论
心中情感如何疏通
doniao 2011-12-12 10:56
我个人觉得博客是最能体现中国言论自由的地方,很具有中国特色,以科学网为例,近期院士话题你来我往,发言非常活跃,毕竟博主们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暂且这么叫),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充分把心中的不满、愤怒、激动等情感在此发泄(也好像没有别处),并提出相当多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博主当家做主的权利)。看了这么多,加上个人体会,我觉得写博客的这种方式很能一点点疏通压抑心中的情感,比较有利于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比较内向的博主(比如我),不亏是一种好办法,否则,长期压抑,一旦爆发,神经病了,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大家还是经常谢谢博客吧,每天十句八句,也就顺便练练笔了。
个人分类: 科研趣谈|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能拿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
热度 2 zhaodeyu 2011-9-16 16:13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论,治病的原理也完全不一样。如果用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   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中药是用来恢复整体的管理的,而不是象西药那样是杀死病变细胞的。因此,中药一般有两类构成,一类是扶正药,它是用来增加脏腑系统功能,恢复整体的管理的。另一类是杀伐药,它是用来抑制病变细胞的,使整体的力量更容易制服它。而西医靠的完全是外力,如手术刀、外在药物,虽然病变细胞是没了,可这种外力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药和西药作用的对象也完全不同。西药针对的只是病变细胞,认为只要杀死病变细胞病就好了。而中药的作用对象是细胞的营养通道。因为中医则认为人的疾病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细胞的功能低下,整体的抗病能力弱,如脾胃虚弱,使营养供应不足。另一个原因是细胞的功能亢进,如癌细胞,它们蒙骗了整体,使整体的能量优先供应给了它们。针对这两个病因,中医的治法也有两种,针对功能低下的细胞就是疏通的方法,细胞得到了更多的营养,自然功能就会增强,针对功能亢进的细胞就是阻滞的办法,抑制了细胞的营养供应,它功能就会恢复正常。   显然,如果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中药没有一项是合格的。如中药的扶正药,它并没有直接针对病变细胞,而是改善了脏腑的功能,在西医看来这是目标不明确,是不能称之为药的。再比如杀伐药,它基本上都含有重金属离子,西医认为它有毒,是根本不能吃的,而事实上,用它可以很好地治疗一些细胞的功能亢进症,如用砒霜治疗白血病,这是因为重金属离子带电性强,可以吸引大量水分子在它周围,形成一个大水包,它一到人体,就会堵塞某些营养通道,从而使功能亢进的细胞得到抑制。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方法比西药副作用小得多,西药把病变细胞杀死了,正常细胞也被杀死或致残不少,而含有重金属离子的中药它只会堵塞细胞的营养供应,却能够通透水分子,细胞只是有点饿,却没有致命的伤害,恢复起来要容易得多。   目前的中医界一直唯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结果把自己弄得四不象。要知道,只有按照中医学原理来治病的药才是中药,如果削足适履,中药就不是中药了。当今之际,中医界应该明确中医治病的原理,并建立自己的中药标准,否则中医真的不中医了。
个人分类: 医学|94 次阅读|2 个评论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
热度 1 sfw111 2011-9-9 23:11
按一般的理解,交警是管理交通,疏通车辆堵塞的。但所有的驾乘人员都会说:交警多的地方反而堵车。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如下:1、交警往往出现在交通情况比较复杂,车辆流通需要疏通的地方。2、情绪性用权,许多交警一旦被派往值勤地点,会产生一种职业情绪,对驾乘人员及其车辆微小的过错吹毛求疵。3、罚款争执,驾乘人员与交警在罚款上博弈,发生争执。上述三种原因共振,于是就有了交警多的地方堵车这样的社会现象。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在政府对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中也大量存在着,比如城市管理,城管人员越多,城市的脏乱差的现象反而会更多;食品管理,管得部门越多,食品安全越没保障等等。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是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一种悖论,需要认真研究。
个人分类: 物理|24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们民众的未来在哪里?转〖郎咸平:征房产税就像堵火山口〗
chowsiutung 2010-5-27 09:28
博主评: 国家貌似轰轰烈烈的整治房地产业过去几个月了。可是效果呢?当然有一些资金是流出了,流向了 农产品,大蒜、绿豆,流向了可以投资的一切,钻石 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向国外楼市。普通民众对国家的期望值自然是相当高。因为买不起房的人,远比买得起房子的人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的根源在于,一是国家的政策指导,比如98年的政策怎么会在03年被更改?谁的主意?二是,土地挂牌出让。国家是人民的,自然土地也是。凭什么把老百姓的东西拿来 卖出去,然后建好房子再卖回来?而且只是70年的使用权?三是,地方政府都以房产为支柱,从中捞钱。来的钱呢?哪里去了?没有任何一个级别的政府对这个来源和去向给人民一个交代。抑制房价,此三点足矣。 〖郎咸平:征房产税就像堵火山口〗 危机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对危机低估甚至无知。2007年、2008年的时候,我面临的争议很大,但一年多以来大家慢慢理解我提供的思维就是危机思维,没有必要对危机思维进行打罚。提出危机,不是引起争吵,而是需要定下心思考过去是否过于低估危机。关于房地产领域的危机,我用“火山理论”来诠释。 中国经济有两大“内伤”没有解决:日渐恶化的投资金融环境、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两大顽疾引发制造业资金以及逃避通胀的避险资金,由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再加上从去年以来政府实行的一系列刺激经济举措,形成了活跃的火山岩浆。 这个火山还被插了两个导管。第一个导管是,中国老百姓不能自己买地、自己建房,需要向开发商买,开发商跟政府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勾结。这种人为的垄断,导致房价必然高。垄断本身就是第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第二个导管是,中国是全世界少数的、几乎都以商品房为主的国家。1998年,当时的规定是整个地产发展必须是80%经济房、10%廉租房和10%商用房。到了2003年,这一规定突然被改为80%具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10%廉租房和10%商用房,这就等于90%都是商品房,因此中国房地产变成以商品为主导的住房市场。这样的市场,普通老百姓怎么买得起。比如说,如果我们去中国香港旅游的话,当地导游到浅水湾的时候会很高兴地介绍说,这是某某的豪宅。他们多半是羡慕的语调,而不会带有仇恨的情绪。因为他们的最低需要得到了满足,政府已经提供了非常便宜的廉租房。而内地的导游多半不会有类似的骄傲情绪,因为内地没有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当作地方政府的主要方针。 如今,这两个导管同时喷发,到今天已经很难调控。如今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几十个政策都造成越调控,房价越高的尴尬。原因很简单,岩浆温度多高啊,这些调控政策最后统统都被岩浆熔化了。我感到更担忧的是,如果堵住火山的话会更糟糕,比如说像房产税。真的把它堵住,岩浆不会消失,一定会从地壳的最薄弱环节爆发。那么,通货膨胀怎么办,经济萧条怎么办?而且,欧洲已经开始另一波金融海啸,会是什么结果,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因为欧元猛跌,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遭受重大挫折。在这个时候,如何调控就显得太重要了。我认为,所谓房产税等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要解决高房价,必须对症下药。从全球范围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以香港为例,即使香港的房价如此之高,廉租屋每个月的租金也不过几百港币。同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允许百姓自己买地、自己建房的。所以,破解目前高房价难题的出路有二:一是解决企业家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家改善投资经营环境;二是封住两个“导管”,在一定政策范围内,允许老百姓自己买地建房,大批量地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且是公开、公平、透明的,这才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