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绘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像素级别精确绘画教程
coofish 2010-4-7 20:32
酷鱼 最近需要用图形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作画,由于这个精度很高的要求,并且以前没具体用过,所以先在网络上寻找简单但是很实用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给我发现了下面这个极好的方法。 首先,选用软件要求不高,一般必要的功能有:画布大小可设定,放大镜自由缩放图象,可以使用一个像素点大小的笔尖,能够自由选色调色。次要功能为图象网格,分层等等,最好不需要安装较大的软件。那么仔细想想:Windows 的画图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肯能很多人瞧不起画图,用它的人也不多,对它拥有的功能也不清楚。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1)打开画图,如果对我们需要的像素画尺寸有所要求的话,我们可以打开图象菜单下的属性...对话框直接设定画布的宽度和高度。 (2)我们使用放大镜放大8倍(查看-缩放-自定义-800%) (3)点击查看菜单下的缩放子菜单下的显示网格,打开网格功能。 注: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画布被纵横的虚线分割成网格,每一个网格就是放大8倍的一个像素, 网格可以方便我们的定位。   (4)使用铅笔工具进行做画了,每点一次,填满一个像素。   (5)画图的直线、矩形、椭圆也可以随时使用。   这样应付普通的像素画已经足够了,所以Windows画图应该是你接触像素画的第一步。
个人分类: 心情驿站|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走进热带植物园
paintinghrh 2010-3-19 21:02
2010年3月18日下午,由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委托,热带植物画社主办的热带雨林与绘画艺术座谈会在植物园二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姚舜熙教授及其研究生们与植物园科普教育工作者与艺术家们进行了学术交流。 姚舜熙先生从绘画的角度解读热带雨林,他认为热带雨林丰富的自然植被及其物种的多样性给绘画提供了极大的艺术源泉,为全国的艺术家所认同并积极地在热带雨林题材绘画上进行研究。然后他以自己为例,从学生到教授的二十多年间十八次来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这个美丽的岛屿上吸取艺术灵感和创作素材,同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宜热带雨林题材绘画的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式,并把这种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座谈会上,何瑞华先生从热带雨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谈到热带雨林题材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乃至逐渐成为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主流,从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越来越多的作者把以热带雨林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做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艰苦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热带雨林题材的多样性比如从内容到形式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一条全新的也是艰辛的艺术金光大道。 植物园副园长李宏伟先生赞扬艺术家千里迢迢来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不辞辛苦地写生与创作,从另一个方面为植物园的人文艺术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副主任认为,在一个植物园中从植物栽培到园林景观再到艺术高度是一个植物园逐渐发展的形成过程,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则是植物园追求的最高意境。 从科学到艺术,从艺术到科学,以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为载体的新文化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正在形成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并成为品牌。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植物园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中国美术家的眼睛中,已经成为艺术的朝圣地和年轻艺术家的出生地。 热带雨林梦境,我十八次从北京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朝圣。 从学习自然到与自然成为朋友,绘画的诗境从第一笔开始 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热带植物园,在天堂中享受自然。
个人分类: 瑞华教学|43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甜甜花絮:第一期 2004.02.10》
liwei999 2010-3-12 08:13
04.02.10: 【iDisk 花絮之一】(图文版) 甜甜看到我小时候画的画儿,佩服得很。马恩列斯毛她一概不认识,但是一眼就认出了华盛顿。惊叹我画得那么像,How did you do that?吵着让我教她怎样画华盛顿。这可真没法教,人物素描不比画小猫小狗,要画得像,还真要一些功夫。当年我打上格子,一笔一描,一坐下去就是两小时,才慢慢画得有些像。(见: 我儿时学画作品 ) 说起画画,去年春节期间,甜甜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提供一页有家庭传统或文化特色的作品,汇编成册,作为文化多元性的集子相互交流。我就照着一份中国年历画了一只山羊,拿到学校,老师说是杰作(masterpiece),把甜甜给得意的。从此,在她心目中,爸爸还是一个艺术家,除了电脑科学家(能够制造电脑,CD 和 DVD), VP(她知道跟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还有距离。克林顿总统,她也知道,看过一幅漫画,知道那是一个说谎把鼻子说长了的总统。)。另外,爸爸还是一个最好的挠痒痒者 best back scracher:这边天气干燥,皮肤常痒,总让我挠), 油炸咸肉者 best bacon fryer:因为我炸的 bacon 脆而不焦 very crunchy, 其实很简单,只要 bacon 有肥肉,火头小点,把肥油炸出去就成。在西方,肥肉就跟毒药似的,但是 bacon 太瘦就不脆,所以多数 bacon 是半瘦半肥。 不过,我画画从来不入轨,更没有创造。不像甜甜,画画全凭自己想像。比如,那幅 tanya_Grade1_art1_Japanese_bridge,在学校艺术课上在老师指导下画的,学印象派作品,日本的小桥流水,还真有几分意味。我们曾送她上一个业余画校,学了一年,最高成就是那幅 t_art_dolphin,还可以。但是,总体起色不大,不是甜甜不爱画,而是教法不当(我认为),后来,其他课余活动(舞蹈、游泳、钢琴、中文、滑冰)多起来,就把画给停了。 Tanya_art1_my_daddy_2002,她想画爸爸和她玩电脑游戏,可是电脑、桌子和人的空间关系,可费了心思。到Tanya_art1_my_family_2002,干脆抓大放小,只抓主要特点:爸爸短发,个头最高(在她眼中,我只剩个头了,像个踩高跷的),妈妈和她是长发,还给自己画了一个想像中的妹妹,取名 Sarah Lee (源于 Sarah Brightman, 就是那个百老汇的歌剧皇后,我们都爱听她的歌;如果是弟弟,也取好名了,叫 Bob Lee, 取自流行玩具娃娃 Bob the Builder,一个教孩子动手的木匠)。 甜甜的绘画作品 去年夏天去纽约度假,算是多年来第一次正式旅游(前一年去多伦多,算是非正式旅游),订了一个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三星宾馆(本来想订四星,可是错过了一个 special offer 的机会)。看百老汇歌舞剧是必然的项目(尽管票价昂贵,100多元)。甜甜爱跳舞,所以我们没有选歌剧,就去看歌舞剧《42号大街》(42号大街是百老汇所在地,歌舞演的是百老汇30年代一个歌舞一炮打响,一个新演员一夜成名 a star was born 的故事,满场都是踢踏舞)。果然这个舞剧对甜甜的胃口,她跟着激动的不行,呐喊喝彩,不亦乐乎。散场后,在剧院休息室,甜甜情不自禁,学着样薜荔啪啦挑起踢踏舞,我敢忙录下来,这就是家庭录像《甜甜舞震百老汇剧院》, 甜甜学的惟妙惟肖,旁边有人评论道,you are really catching on!。 【iDisk 花絮之二】(图文版)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4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术的价值
tongqb 2010-2-28 08:24
请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不要皱眉头。我不会在这里写枯燥的论文。我是想回答一个我年轻时候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我相信现在在一些年轻的朋友那里,也许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著名画家齐白石经常在他的笔下画一些青菜、萝卜、虾米、螃蟹之类的寻常之物。但他所画的这些虚构的画幅却非常值钱。若拿现今的价格说,齐老先生一幅一只虾或数只虾的画,要是拍卖的话,可以拍出几十万元。就是画青菜、萝卜的画幅,也是要拍到几十万元。年轻的时候,我有时会想,市场上一只真实的欢蹦乱跳的活虾,在五六十年代的老式的西单菜市场,不过值几分钱或几毛钱。(若是现在也不过几块钱,或几十块钱。)何以画幅中虚构的假的虾比实际的真的虾会贵那么多,何以本来不值钱的青菜、萝卜经他的手一画,就价值连城。虚幻的物为什么经大画家一画,那价值就会猛增几十万倍?这道理在哪里呢?按照俄国美学家车尔尼舍夫斯基的理论,艺术不过是生活的替代品,画幅中的虾不过是真虾的代替品,为什么替代品会比真实的原品更有价值呢?而且不是一般更有价值,是价值的几乎是无限地增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个问题不限于对齐白石,而是对所有伟大画家的一次发问。因为几乎所有的画家都要画寻常之物,花啦,水果啦,牛啦,马啦,桌子啦,椅子啦,等等,等等。 最初我幼稚地想,实际生活中真的青菜、萝卜、虾米、螃蟹等等是会腐烂的,而绘画的中的此等物品就不会腐烂了,它是永恒的。但后来又一想,这想法太简单。因为随便一个人不是都可以画一颗青菜或一头萝卜吗,可把你自己画的青菜、萝卜保存下来就会增值吗?如果你在小学或中学时期画过青菜、萝卜的话,你爸妈早把它当做垃圾处理掉了。因为你爸妈都不傻,知道保存再久也不会增值。再后来我又想,这些青菜、萝卜、虾米、螃蟹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要是出自一位非画家的手那就什么也不值了。年轻的时候,想到这一点,就觉得自己找到答案了,心满意足了。可是过了一些年,问题又冒出来:为什么出自大画家笔下的青菜、萝卜、虾米、螃蟹等就会比真物的价值高出那么多呢?最终我们应该如何来从学理上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热衷于文艺心理学研究。有一次,我阅读了当时世界美学家学会主席法国学者米盖尔杜甫海纳的《美学和哲学》一书。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梵高(van gaoh)画的椅子并不向我叙述椅子的故事,而是把梵高的世界交付给我;在这个世界中,激情即是色彩,色彩即是激情,审美对象意味着----只有在有意味的条件下,它才是美的----世界对主体性的某种关系、世界的一个维度,它不是向我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对我打开作为真理泉源的世界。审美对象是有意义的,是第六种或第N种意义,因为这种意义,假如我专心于那个对象,我便立刻获得它,它的特点完完全全是精神性的,因为这是感觉的能力,感觉到的不是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直到读了杜甫海纳这段话后,我才完完全全弄清楚我年轻时候提出来的问题。 原来,齐白石笔下的青菜、萝卜、虾米、螃蟹等,虽然是寻常之物,但经过画家的创作之后,已经是审美的对象,而不再是普通的物品,一般而言普通的物品没有或很少审美因素,可伟大画家笔下的普通的物品已经转化为审美的对象,如果我们聚精会神观照它,它就会产生美,这是第一;审美的对象对欣赏者而言,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的,即第六种或第N种意义,这是二;审美对象的审美意义实际上已经不是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精神性的情感物,这是三;最后,第四点,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审美的对象----齐白石画幅的青菜、萝卜、虾米、螃蟹,画家向观者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如杜甫海纳所说,是把他的世界交付给你了。齐白石画青菜、萝卜、虾米、青菜等日常物,是有意味的,是有N种意味的,这意味也许永远说不完的,如我们可以说,这是齐白石的平民观念和情感的艺术流露,这是齐白石对生命的力量的表现,静中有动,这构成了大画家齐白石内心生活的一部分,他画出了世界的一个维度,这里每一笔似乎都有禅意我不是研究绘画的,我不准备卖弄。但我知道了,齐白石通过他笔下的青菜、萝卜、虾米、螃蟹,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交付给观众了。既然是一个伟大画家的精神物情感物,它的价值自然就会不断地增长。对真正的艺术品的价值难道不应该做如是解吗?! (下面这些画是网上转载下来的,供观赏)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椒遇到90后-015-尝试新画材(续)
chchh2001 2010-1-29 12:16
个人分类: 青椒遇到90后|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是怎样思维的
arithwsun 2009-9-27 13:56
Google 文档 我们是怎样思维的,怎样达到人生的巅峰?这个问题牵涉到3种思维方式:悟和两种形式思维(符号思维):一是自然语言,一是数学。所以共有三种。 悟是这样的,不使用形象,声音,由脑子的运动直接模仿外界的运动(猜测而已),从而超前于外界得出结果。这就是物我两忘,乐不思蜀。悟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发展性,就是说它一定会发展成形式思维。 世界的运动是复杂的,所以脑子的运动也是如此,世界是有形有像但莫可名状。悟性思维去感悟这些,尤其是其中的规律时,也就模仿着莫可名状的世界运动。这运动多是混沌的,所以这时的人脑无法给意识以有形象的显示,虽然它在思维,很深刻的思维。 这种运动不是一直混混沌沌,它在发展、在奋斗,最后进入一个稳定状态,从而为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是形式化上的两条道路,自然语言是给某一稳定态以一个符号,这样那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稳定的感觉就有了名字和语法。 数学语言则描述这一稳定态的结构,这很不容易做到。所以人们到目前为止,做的都是几何与代数为基础的内容,容易一些,基本一些。 所以各种思维各有其应用,各有其局限。总的说,悟是因,语言是果。悟需要的时间较长,语言显现易懂。要去区分稳定态的不同时,适用面较广时,经常是要用到自然语言,而若要明其机理,非数学语言不可。 可惜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均是失之于一端,偏颇造成愚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服务感情的形式语言是音乐。它的表达原则似乎与数学语言一样,是通过同构性来描述本体的。而绘画虽也可表达感情,但和自然语言一样,也是所指与能指的关系。 所以,我们不外乎用这么五种角度来理解世界,其中自然语言、数学、音乐是人类最基本的三种语言。 情 绘画 音乐 悟 境 自然语言 数学 能指 同构 这里,音乐是落在列同构和行情的交点上,表示音乐是以同构的要求来表达感情的,而绘画所处位置,则表示其是以所指与能指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当然自然语言也能表达感情,但我们把它仍是归为,相关于事物所在空间时间的表达方式,称此列为境。数学当然是以同构的方式来研究空间时间之境的。悟居中,表示无所不包。这种图示法,我们后面还要经常用到,我们会在五行哲学的解释中,更细致地说明这种图示法。 语言的威力,是极其强大的,可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在古代社会,经常会出现一个野蛮民族战胜文明民族,最后又被其文明同化的过程。那个时候,基本还是自然语言占据主要的社会角色,往往能因其文明成就而做到先败而后胜。但是,现代社会以来,这种野蛮民族在武力上战胜文明民族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现代社会中,数学语言开始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在数学的同构性威力下,社会的文明是伴随着科技的增长而前进的,文明本身,就伴随着更高的武力,因而远远胜过了不发达国家,使得古代那种现象不太可能再在现代社会中发生。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国民的数学水平,就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
个人分类: Book-W|4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 维也纳大学大礼堂的绘画
schuetzenhof 2009-8-29 17:23
典雅、辉煌、精致来概括维也纳大学的大礼堂是很适宜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词汇,就是名气。这不仅包括了维也纳大学自身的名气,也有来自于世界 分离派艺术大师,奥地利本土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的名气。礼堂内的装饰画绝大部分出自这位天才之手。 请欣赏: 维也纳大学创建于1365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目前的建筑建于1873年至1884年间。 主楼建成十年后,特别邀请了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古斯塔夫克林姆在大礼堂的天花板上作画,命题是: 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 克林姆创作的哲学、医学、法学由此被尊称 维也纳大学三连作。 哲学 命题哲學的绘画在尚未完成时,因为渗入了太多的情欲元素,就受到了当时87位教授的抵制。但是,这幅画同时也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成为金奖得主。 医学 克林姆把医学看作是人类的命运。克林姆把健康比喻成生活中的女人,人类的肉体被命运撕扯着,被激情痛苦地折磨着。这幅画更是引发了奥地利国会议员联名对教育部长的质疑。 法学 法学则代表了克林姆晚期的绘画风格,他运用几何形和色彩裝飾功能,以性愛为主題,把法学理解成黑暗战胜光明 ,人们由此活得不再能安宁,唯有性才能使人得以解脱 。是不是与法律大唱反调呢?不可避免地招致排山倒海的批評,有人甚至評定其为色情画,展示時还要用屏风遮挡,以避免污染了年輕人纯洁的心灵。 克林姆的作品是被争议的,是与常规思维相荸的。但是,正如分离派展览馆门口横批所写的时代具有它的艺术,艺术拥有它的自由。维也纳大学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受了这些作品。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不得不对克里姆的绘画艺术和维也纳大学的抉择全都给予了最高度的肯定。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 维也纳大学三连作 全部焚毁于1945年的一场战火。目前礼堂天花板上的只是仿制品而已。 与 克林姆同时代的还有一位 更加非凡的人物,他也是维也纳大学的骄傲。这就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1939)。在那个充满叛逆性的时代,他和克林姆一样,传递了人们时代风潮中的徬徨与不安。 克林姆的绘画与 弗洛伊德学说中所强调的潜意识、本能、性欲的解放不谋而合。在奥匈帝国即将解体,乃至解体之初期的时代,维也纳在挣脱传统束缚且纵欲狂欢之际,其实有着一股无所适从的惶恐。 精神分析大师 弗洛伊德
个人分类: 维也纳大学|67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心中有诗画出来
paintinghrh 2009-8-5 10:31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百花园中,最具美感,最抢眼球的非三角梅莫属。 叶子花,三角梅本是紫茉莉科中的一种藤状小灌木,又名叶子花、毛宝巾,它的花朵很小,又没有香味,按理说很难吸引蜜蜂来为它传花授粉,但为了结果传承子嗣,大量繁衍后代,它有自己特别的绝招,将紧贴花瓣的苞片增大,并染上红、黄、白、橙红、红白相间等多种艳丽的色彩,使之酷似美丽的花瓣。 为了这个赞扬这个美丽,我在热带酷热之下写生三日,终于得其稿,而钩线染色,三月不知肉味,于是三角梅的形与神被我用一张六尺宣纸尽情地表现了出来。
个人分类: 瑞华绘画|3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热带森林,我的花香世界
paintinghrh 2009-8-5 09:52
雨季到了,热带雨林中的花卉应时而开,潮湿的空气中荡漾着各种花香。兰花是大家同认的君子,植株不高却借助榕树的挺拔把自己送到热带雨林的树冠空间中,充分享受温暖阳光与流动的空气。人们常用芳草香花等句子来赞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其实,在绿色植物里,臭花、臭草也还是不少的。臭牡丹就是这样的植物,它散发的特色味道被我们用一个臭字进行描述,其实它的花,它的叶也是美丽无比,片片花瓣抱在一起,白嫩细丝的雄蕊上顶着一团团金黄色的粉状体,是花卉授粉的最好进化选择形式,极具美感,由此我也把它收入我的画中进行认真地观察与描述,把它的美丽用线条与色彩分享给大家。 这就是热带雨林,厚重、密集,各种物种交叉生活在一个空间内,彼此照应又互相竞争,由此我的绘画就四面出枝,就密不透风,一个生物社会,一个美丽空间,就有了我的风格。
个人分类: 瑞华绘画|3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瑞华绘画创作思想
paintinghrh 2009-7-3 15:52
每 个艺术家的创作方法是不一样的,我的创作方法最适合我自己,对你仅供参考。 1、观察。认真观察自然,看花儿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含苞待放、打开花瓣、盛开、凋零.在观察的过程中,向当地人请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使你茅塞顿开。 2、写生。写生的时候要全面地认识你面对的一个具体的植物和一个具体的环境,它们其实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个体,所有你要认真地分析它,了解它,然后移花接木。做人要老实,写生不能老实。写生的时候最后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相互间有个交流,比你强的要认真向他学习,请他给你讲解他的方法;比你差的要真诚地给对方提出毛病,一起分析改正的方法。同时,写生稿要当做创作稿来做,不能随便马虎,这样的写生稿才有用处。我的写生稿都是1:1的稿子,多是毛笔线描写生,这样做在创作的时候就容易对接。有时候我也直接在熟宣纸上面对自然画创作,似乎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今年和舒畅先生一起画写生,就是用熟宣纸直接画的,现在已经完成创作,比先写生,再创作更好。但是初学者不宜提倡,因为一笔失误招致通盘皆输,中国画是不能大修大改的,宣纸就那么薄!所以这只是适合我的创作方法。 3、创作。分析写生稿子,看这个稿子的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坦然下笔。先画出线描稿子,然后开始分染,罩染,醒染,最后全面调整。我不喜欢拷贝箱之类的东西,从写生稿到创作稿,之间还有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你一直没有倦意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向上状态。绝对不要去复制写生稿,实际上,每朵花,每皮树叶都有再次完美的权利。 对于创作稿子的处理,如果你的创作已经完成,创作稿子就是一张废纸。留着它弊大于利。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绝版,这是对收藏家负责,对展览会复杂也是对自己负责。新的创作必须是新的创意要用新的稿子。用过的稿子再用是一种不严肃的态度,再次使用旧稿就是一个画匠,复制的画就是行画。 4、分析。创作画完后要分析结果。有没有创意?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有没有进步?和同时代的画家比有没有个性?分析了之后才知道这件作品有没有价值?是不是一件成功的创作作品。
个人分类: 瑞华绘画|4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瑞华画展
paintinghrh 2009-7-1 15:40
闭鞘姜,工笔,纸本,四尺对开,2005年创作 闭鞘姜,工笔纸本,高44厘米,宽44厘米,2005年创作 脆舌姜,工笔,纸本,高51厘米,宽53厘米,2000年创作 对叶豆,工笔,纸本,五尺,2000年创作 2000年创作《苏铁》,参加香港何瑞华师生绘画作品展览,绢本,五尺,工笔,香港一公司收藏 鹤顶兰,工笔,纸本,高44厘米,宽44厘米,2005年创作 红球姜,工笔,纸本,四尺对开,2004年创作 花是树的衣,工笔,纸本,斗方,2000年创作,加拿大私人收藏 黄姜花,工笔,纸本,宽60,高40,2005年创作 黄姜花,工笔,纸本,宽60,高40,2005年创作 火焰花,工笔,纸本,高44厘米,宽44厘米,2005年创作 姜荷花,工笔,纸本,四尺对开,2005年创作
个人分类: 瑞华绘画|6819 次阅读|1 个评论
绘画与疯癫 序言
anemia 2009-6-12 18:29
作者按:刚认识的一些朋友知道我是研究精神病的之后,往往都会好奇的问:啥是精神病?得精神病的人是不是都是有心理问题(这个问题或许隐藏着另外几个小问题:心理问题严重了会不会就成了精神病人了?我如果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就能得上精神病呀?)?还有的问题是:病人能治好么?你们怎么治病人?就跟他们一天到晚聊天? 说实话,这些问题很不错,有那么点本体论的味道。当我解释道,精神疾病都是有一定生物学原因的,像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这其中包括人们经常提到的抑郁症)这样的重性精神疾病是以生物学因素为主时,朋友们往往都是一脸的惊愕或迷惑。这种反应说明我的解释与他们的常识是有冲突的。这种反应其实也或多或少代表了大众的反应,表明人们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概念范畴混淆不清,对精神疾病本身缺乏常识性的认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深感到精神疾病知识普及的重要与迫切。毕竟,就世界范围而言,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抑郁体验,这些可是不小的数字(我不知道现在确切的统计数字是多少。另外还有抑郁症的患病率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 我知道有许多同行在诊治患者、研究疾病机理以及研发新药的同时,在为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而做积极的努力,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也很想出一份微薄之力,通过一些或许是新的角度让大家了解精神疾病。而且,这本身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序言 我热爱美术与音乐。来到一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城市做研究,我有幸亲身站在伟大作品的面前,感其恢弘或精美,观其笔触与纹理,悟其内涵与韵味。无奈,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我,对艺术的欣赏颇为浅薄,对绘画的解读仅是通过镜片后一双呆俗的眼睛而已。偶然之间,我在自己的专业与爱好中找到了契合点:疯癫 画作中的疯癫者 ,以及 作画的疯癫者 。于是,我便准备写一系列文字,涉及这两点:美术作品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绘画大师与精神疾病。 我与精神疾病患者有过接触,虽然不多,但也算有了点感性认识。 我的科研生涯虽刚开始,可对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的基本知识也有一些积累,算是有了点理性认识。 我去过并准备去一些著名的绘画馆。在案边书籍与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我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素材。因此,我认为自己还是能写出些许新鲜的文字的。不过由于学识的疏漏,我难免会犯错误,还希望前辈同辈后辈多加批评指点。 我准备从籍里柯开始写这个系列。 (待续)
个人分类: 科学与艺术|5148 次阅读|5 个评论
绘画与疯癫
anemia 2009-6-12 18:27
作者按:刚认识的一些朋友知道我是研究精神病的之后,往往都会好奇的问:啥是精神病?得精神病的人是不是都是有心理问题(这个问题或许隐藏着另外几个小问题:心理问题严重了会不会就成了精神病人了?我如果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就能得上精神病呀?)?还有的问题是:病人能治好么?你们怎么治病人?就跟他们一天到晚聊天? 说实话,这些问题很不错,有那么点本体论的味道。当我解释道,精神疾病都是有一定生物学原因的,像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这其中包括人们经常提到的抑郁症)这样的重性精神疾病是以生物学因素为主时,朋友们往往都是一脸的惊愕或迷惑。这种反应说明我的解释与他们的常识是有冲突的。这种反应其实也或多或少代表了大众的反应,表明人们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概念范畴混淆不清,对精神疾病本身缺乏常识性的认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深感得精神疾病知识普及的重要与迫切。毕竟,就世界范围而言,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抑郁体验,这些可是不小的数字(我不知道现在确切的统计数字是多少。另外还有抑郁症的患病率等等,有情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我知道有许多同行在诊治患者、研究疾病机理以及研发新药的同时,在为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而做积极的努力,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也很想出一份微薄之力,通过一些或许是新的角度让大家了解精神疾病。而且,这本身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我热爱美术与音乐。来到一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城市做研究,我有幸亲身站在伟大作品的面前,感其恢弘或精美,观其笔触与纹理,悟其内涵与韵味。无奈,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我,对艺术的欣赏颇为浅薄,对绘画的解读仅是通过镜片后一双呆俗的眼睛而已。 偶然之间,我在自己的专业与爱好中找到了契合点:疯癫画作中的疯癫者,以及作画的疯癫者。于是,我便准备写一系列文字,涉及这两点:美术作品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绘画大师与精神疾病。 我与精神疾病患者有过接触,虽然不多,但也算有了点感性认识。 我的科研生涯虽刚开始,可对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的基本知识也有一些积累,算是有了点理性认识。 我去过并准备去一些著名的绘画馆。在案边书籍与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我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素材。因此,我认为自己还是能写出些许新鲜的文字的。不过由于学识的疏漏,我难免会犯错误,还希望前辈同辈后辈多加批评指点。 我准备从籍里柯开始这个系列。 (正在撰稿,待续)
个人分类: 科学与艺术|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画【转】
dongping2009 2009-3-27 23:06
昨日,得一同事分享的指画PPT文件,现贴上与众位科学网网友分享。 更多、更有趣味的一些指画请见下面的指画PPT文件附件。 指画PPT文件
个人分类: 分享图文|4812 次阅读|7 个评论
浅谈书法
热度 1 cutefay 2009-3-12 11:49
今天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幅硬笔书法作品让我评价这幅硬笔书法怎么样,引起了我对书法的的一点思考。上个学期学过几节课的毛笔书法课,对书法稍微了解了个皮毛,在这里,我就谈谈作为一个书法菜鸟初识书法的体会。另外,还请科学网的书法高人们多多指点。 先说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我觉得毛笔书法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这是因为毛笔书法的的用笔是软的,笔画粗细可以由自己掌握;因为笔是悬空的,手不靠在桌子上,写起来比较灵活,会比硬笔书法能够有更多的变化。书写时,要讲究用笔、用墨、用锋、运腕、运肘、运气,这些规则的灵活运用,会给书法带来博大的内涵。 都说字如其人,无论是硬笔字还是毛笔字,专业人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字迹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是因为我觉得书法在艺术上更具有表演性的缘故。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有很多种,例如音乐、绘画、舞蹈、演戏等等,我觉得书法艺术跟舞蹈、演戏这样的表演艺术更像,不大像音乐和绘画。音乐与绘画这样的艺术,更注重创造性,所以模仿别人的音乐或者绘画是没有太大的价值的;而舞蹈、演戏这样的表演艺术,我觉得注重生动性,例如,要表演欣喜若狂这个表情,就要把那种高兴地要发疯的那种感觉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是谁能够把欣喜若狂表演得更像更生动,那么谁就表演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表演比起绘画和音乐这样的艺术,少了一分创造性,多了一分模仿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表演类的艺术不需要创造,只是它们需要的创造性相对而言少一些。 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当中,书法更要求模仿,例如,王羲之的字被认为是传世经典,谁能够把他的字模仿得更像,谁就可以称之为当代的大书法家。而绘画呢,如果你模仿了齐白石的画,即使模仿得非常像,也不能称为大画家。 从书法的发展史来看,先是篆书,再是隶书、再是楷、行、草,刚刚google了一下,楷行草的出现的时间似乎大体都差不多,行书和草书都是汉代出现的,楷书的出现时间没有查到。篆书太繁琐,因此后来简化了一下成为隶书,隶书之所以写得很扁,是因为当时隶书是书写在竹简上的,竖着写,所以写得扁一点儿就一个竹简能够容纳更多的字了。后来汉代有了纸,估计就慢慢地不需要这样节省写字空间了,因此就发展起其他很多字体了。所以,我觉得造纸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书法演化的速度,让书法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中国的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很多哲学观点,例如书法讲究的疾涩之势、曲直之美、藏露互为,都是中国古代周易思想的体现。 楷书、行书、草书这三种字体,草书给人的书法发挥空间最大,楷书是最正规正矩的。我们现在学书法,一般都是先从楷书练起打基本功,规矩先打好了,后面学其他字体就更容易自由发挥了。在写钢笔字的时候我有种体会,慢慢写写得认真一点,就算是楷书,如果写得稍微快一点,就有些笔画连带了,就有些行书的感觉,再写快一点儿,就看起来有些草了。而当写得快一点有些草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感觉就更容易释放出来。所以,我觉得草书更容易表达作者的感受。 原来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一幅书法作品,如果仅仅按照书法的一些类似疾涩之势、曲直之美、藏露互为的规则来判断,似乎看的层次太初级化,不能有更深的体会。后来找到一种办法,但不知道管不管用:就是你想象着自己来临摹这幅作品,看看内心是一种什么感觉。这种临摹的感觉就是你对这幅作品的感觉和评价。今天我看的那幅作品,我想象着自己在临摹它,结果我的内心感觉给这幅作品的评价是:作者写字正规正矩,个性不强,写字力度不够;从字形上讲,大部分字的字形还都不错,不过有个别字的字形不太好;从他的通篇字来看,在字的整体结构上,右边的笔画不够舒展尤其是纳的一划,不够舒展和大气,导致整篇让人感觉不够大气。我不知道自己这种感觉是否准确,还请高人指点。 下图的硬笔书法是今天朋友发给我的让我评价的那位书法家的作品: 最后再献丑贴一个我上个学期上书法课第二次课的作业,是下面行书的华字。我写得不好,大家不要笑话我啊。 BTW:我写的这个字旁边的印章是我自己刻的,是我大学篆刻课上用青田石刻的作品。虽然比起外面的电脑刻章或者专业人士刻章差远了,但是因为是我自己刻的,所以我喜欢用这个印章。小小的印章看似容易刻,其实还挺不容易的,因为毕竟是在石头上刻,力度不好把握,尤其是刻阳文的时候,经常一个不小心刻多了,就要把石头用砂纸给重新磨平重刻。
个人分类: 诗书画作品|939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照片还是绘画?
黄安年 2009-3-7 11:29
照片还是绘画? 黄安年转发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7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好友许令仪转来的伊朗画家狄尔曼玛基的部分作品的幻灯片。我查了一下新浪网上有关于伊朗画家狄尔曼玛基的部分作品转载的 , 有关伊朗画家狄尔曼玛基的基本情况有他的网站的介绍: Iman was born on 1976 in Tehran. He ha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art of Painting since he was a child. At the age of 15, he started to learn painting under the mastery of his first and only teacher - Morteza Katouzian - who is the greatest realist painter of Iran. Meanwhile, he began to paint professionally. In 1999 he graduated in Graphic Design from the Art University of Tehran. Since 1998, he has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exhibitions. In the year 2000, he got married and in the following year he established ARA Painting Studio and started to teach painting, considering classical and traditional values. The most important exhibitions he has participated in, are: The Exhibition of Realist painters of Iran at Tehran Contemporary Museum of Art(1999) and The Group Exhibition of KARA Studio Painters at SABZ Gallery(1998) and at SA'AD ABAD Palace(2003). In 2005, Iman received the William Bouguereau award and the Chairman's Choice award i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ARC salon competition.   狄尔曼, 1976 年生于德黑兰,幼年就着迷于绘画艺术, 15 岁开始跟伊朗最伟大的写实派画家莫尔塔扎卡多詹学习绘画。   至今他举办了很多画展。其中,最重要的展览是 1999 年在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现实派画展、 1998 年在卡拉工作室的萨卜兹画廊的组展和 2003 年在萨阿德阿巴德宫的画展。   据称,他被认为是技巧大师和美术天才、世界上最优秀的现实派画家。看了他的作品,许多人都惊叹:真是难以置信! http://www.imanmaleki.com/ 建议网友对照欣赏,资源共享。图片共 21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初中画的卡通漫画(一)
cutefay 2009-1-15 22:19
初中的时候非常喜欢看漫画,也很喜欢画一些喜欢的漫画中的人物。这些小时候的作品现在都成了我的无价之宝,这些都是我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那个时候都是自己在瞎画,照着画的能画得很像,但是让我自己创作的话画功就差了很多。当时我有三部很好的漫画作品,一部是把《七龙珠》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画了下来,用铅笔画的;另外两部是我自编漫画,自编的漫画虽然画得不好看,但是我觉得当时的想象力真强,很有创意。其中的一部自编漫画是《灰姑娘》加《宇宙大会》,另外一部是我自编的一部英雄战记。难得的是,这两部作品全是用钢笔画的,并且其他没有打草稿,拿起笔就画,也没有涂改的地方,并且画得很快,几天就把好几十页的漫画书给画好了。虽然那个时候画得比较幼稚,但是我觉得我的漫画对人物的表情画得还是很有刻画力的.。那部英雄战记是我最具有想象力的一部作品了,即使是现在做的梦,想象力也没有以前那部漫画的想象力那么丰富。 下面贴一下当时画的七龙珠的里的主要人物(好人坏人都有)。英雄战记的作品我回家用相机拍下来之后再贴。
个人分类: 诗书画作品|9071 次阅读|28 个评论
又可以画画喽~
catherine08 2008-12-7 01:49
平时还是挺忙的,很少有业余时间。为了填满自己空下来的那些时间片段,决定给自己找个活儿干。前些年觉得绘画不错,能使人内心平静。但一直没有机会学习、训练,总共没画过几张,停留在极其业余的水平。好久不玩,现在又想画了。周末去买好了素描和水粉用的东西,准备小试一下。不知道还画不画得出来,嘿嘿,管他呢,开心起来就好。加油加油! 这是我以前画的自画像,拿出来晒,自己喜欢(比较汗-_-!! 专业人士不要笑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68 次阅读|6 个评论
蒙娜松鼠
songshuhui 2008-9-2 15:13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2008-06-24 星期二 8:47 分类: 八卦 , 生物 | | 我想画一只蒙娜松鼠。结果没人能看出像蒙娜丽莎。思前想后终于明白,我的松鼠缺少了那最重要的秘密蒙娜丽莎的微笑 。 达芬 奇让丽莎女士的眼睛和嘴巴全都模糊在黑影里,从而造就出史上最隐晦的笑容。当人们初次和女主角四目相对,她似乎对你嫣然一笑,而当你的目光开始在她脸上游移,笑容便又消失了。有的科学家说,丽莎女士嘴角的笑都被低空间频率给吞了。这是啥? 同许多捕食者一样,人的双眼朝前,但其视野却是一个发散的圆锥。闭上左眼,右眼直勾勾盯着前方,这时候你能最远看到鼻子方向 60 度和耳朵方向 100 度,以及眉毛方向 60 度嘴巴方向 75 度(于是你可以计算一下鼻梁多高才会阻挡视线)。视觉又分周围视觉和中央视觉,顾名思义,前者来源于视网膜中心一点而后者在周围。由于视网膜上中心和周围的细胞不同,人的周围视觉比较低能,尤其在区别颜色和形状上,也就是说人比较专注,不像某些动物,盯着碗里的,余光把锅里的也看得清清楚楚。 视觉取周围和中央二者之长,对它们进行了责任分工:中央视觉感知细节、界线这些 高空间频率,周围视觉对总体形状、比例和运动等低空间频率的信息比较敏感。其中空间频率就如同电脑屏幕的像素,低空间频率就是像素低,比较模糊的意思。平时,这两种空间频率的信息合二为一进入你的眼睛,但是你完全可以将它们分离开来:盯着我的文字,想想你从眼角看到了什么样的物体呢?模糊的这便是中央视觉力所不及而造就的低空间频率景物。 来看蒙娜丽莎的嘴巴,它们颜色反差不大,边界模糊,很大一部分逐渐过度成了阴影。意大利人管这叫晕染( sfumato ),科学家就称它低空间频率。正如前边所说,周围视觉擅长对它进行捕捉,于是当你望向丽莎的双眸,便能朦胧感到她嘴角的笑容;当你受到诱惑,想用中央视觉深入发掘这一抹微笑,它却反而溜走了。作为佐证,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 Livingstone 博士用 photoshop 将《蒙娜丽莎》虚化,模拟成周围视觉所见的图像,丽莎女士笑得就明显了。这位博士甚至说,如果你想更敏锐地洞察人心,就不要将你的视觉紧紧锁在别人脸上那些细处,如果你目光飘忽一点,或许更能抢救起那些已经淹没在脂肪间的肌肉表情。 我用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轮番感知,蒙娜松鼠就是不笑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我光讨论自己拙劣的画作比较气愤。其实我这画可是货真价实的科学产品它画在一整张昂贵的 Watman 滤纸上,并且创作于一个可能沾染了细菌和酵母的实验台。 想知道 photoshop 如何夸大蒙娜丽莎的微笑,请看链接: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03/jun/breakmona 想看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的拆分图,请看: http://www.nature.com/nrn/journal/v5/n8/box/nrn1476_BX2.html 标签: 生物 , 绘画 , 视觉
个人分类: 生物|1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