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瑙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最小的岛国——瑙鲁
gaoguanzhong 2019-3-31 13:50
7723 瑙鲁地图 7726 赤道之国 7731 海上桂林 7721 怪石嶙峋, 7722 昔日开采磷矿 7727 运矿设备 7730 风光不再 7724 采矿留下的痕迹, 7728 香蕉尽饱吃 7732 养尊处优胖人多 7733 抓鱼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8/12/19 目前全世界共有46个岛国(亚洲10,欧洲4,非洲6,美洲13,大洋洲13),其中面积最小的一个要数瑙鲁(Nauru)。全国领土只有一个21平方公里的小岛。大约长6公里,宽4公里。海岸线不超过19公里,一个人步行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周游全国。乘汽车环绕全国一周只需15分钟,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微型国家了。从飞机上俯瞰,只能看到一个椭圆形小圆点,所以有人称瑙鲁为“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大头针”。 全国人口约1,4万。其中58%为原住民瑙鲁人,28%为来自邻近岛国的基里巴斯人等。8%为欧洲人,8%为华侨华裔,人数超过一千。有瑙鲁语,但通用英语。人们多信奉基督教。 无论面积人口,瑙鲁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排名均为倒数第三。面积仅大于梵蒂冈、摩纳哥,人口仅多于梵蒂冈、图瓦卢。 瑙鲁位于南太平洋上,北距赤道仅42公里,故称为“赤道岛国”。瑙鲁的国旗形象地说明了它的地理位置特点,在深蓝色的长方形国旗上,中部有一条金黄色条带表示赤道,条带的左下方有一颗十二角白星,以表示瑙鲁早期是由12个部落组成的。 瑙鲁是一个草帽状的珊瑚岛,四周全为珊瑚礁环绕,地势低平。从沿海向内地依次是白色沙滩,绿色地带和台地。绿色地带宽二三百米,是农业地区。种植香蕉、菠萝和蔬菜。生长高大的椰树和露蔸树(pandanus,别名野菠萝)。台地在中央,高度12-60米左右,人们称之为高原。 由于瑙鲁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30度上下。白天酷热,但早晚受海风吹拂,略觉凉快。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布较均匀,只是11月到次年2月湿气重一些。由于地表透水性强,没有河流,仅有一个小咸水湖。瑙鲁缺水,水比油贵。主要靠房檐集雨,3个海水淡化厂供水,甚至从国外买水运回。 瑙鲁岛孤悬大海,距离最近的基里巴斯大洋岛,也有300公里开外。到基里巴斯首都720公里,与其他相邻的岛国相距就更远了,都在1000公里以上。而西南到澳大利亚悉尼,东北到美国夏威夷均约4000公里。 土著在瑙鲁岛上生活的历史有千年之久,长期处于部落社会。他们与南太一些岛屿的岛民们一样,过着慵懒的生活,唯一觉得不便的就是岛上缺乏淡水,只能喝椰子水解渴。 1798 年,英国航海家费恩(John Fearn)率“猎人”号船停靠瑙鲁岛,发现岛上村落整齐,人丁兴旺,12部落各居一块土地,彼此相安无事,便称之为“快乐岛”。 19 世纪30年代,英国把一批流浪者(beachcomber)放逐该岛,同时把武器和酒类也带到岛上,挑唆当地部落间进行械斗,人口锐减。 以后德国人也来到瑙鲁,由于没有发现它的经济价值,仅仅把它作为船队的休息地。1888年,英德划分势力范围,瑙鲁归属德国,并入马绍尔殖民地。一战爆发后,瑙鲁被英国的伙伴澳大利亚趁虚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于1942年8月侵占瑙鲁,长达3年。他们强迫当地人在岛上修建飞机场,使其成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空军基地之一。为打击日军,美军对该地进行了轰炸。其间,日本还将1200名瑙鲁人迁移到密克罗尼西亚的特鲁克群岛做苦工。战后1946年1月31日,残存者737人才返回故乡。人们把1月31日定为“解放日”。 二战后,瑙鲁成为联合国的托管地,委托澳、新、英三国共管,由澳大利亚行使职权。瑙鲁人民一直为独立而斗争。1968年1月31日,瑙鲁终于取得了独立,定国名瑙鲁共和国。他们把国家的独立日有意选在1月31日,视之为“第二次解放”。1999年,瑙鲁加入联合国。瑙鲁没有军队,防务由澳大利亚协助。没有货币,使用澳元。 国家小,不设首都,行政管理中心亚伦(Yaren)位于瑙鲁岛西南岸。国会、国务会议、最高法院等机构都在此处。国会仅19个议员,开会时任何人都可以旁听,进出自由,坐站随意,有人还边听边吃香蕉,这也是瑙鲁旅游的一景。 在20世纪以前,小小的瑙鲁岛只是大洋中的一个平凡的小岛。岛民们靠农渔业为生。1899年,一位海员在岛上台地捡到一块带花纹的石头,送给澳大利亚朋友。无意中被一个地质勘探人员看见了,剥了一小块去化验,意外发现了这块石头竟是制造磷肥的优质原料——磷酸盐矿石。令人惊奇的是,瑙鲁的磷矿石来源于鸟粪!这是由于瑙鲁被大洋环抱,为成千上万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年复一年,岛上积蓄了一层层厚厚的鸟粪,再经过漫长的成矿作用,化为板结坚硬的磷酸盐矿石,厚达6-10米。瑙鲁磷矿的储量多达1亿吨。世界上像这样的岛还有几个,如基里巴斯的大洋岛(已开采枯竭)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马卡泰阿岛( Makatea , 已开采枯竭),但瑙鲁岛的磷矿品位最高,藏量最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磷矿产地之一。真是“世间多奇迹,粪土能成金”。从此瑙鲁身价百倍,1906年德国和英国公司联合起来,挖掘磷矿,后来澳大利亚取代德国开采。外汇源源而来。特别是瑙鲁独立后,政府收回了开采权,岛民个个成了富翁,享受着高福利。可是由于养尊处优,胖人多,糖尿病等流行,人均寿命并不算高。 磷矿一直开采了上百年。但再多的磷矿,也经不起常年累月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1世纪初,瑙鲁岛的磷矿资源终于枯竭。幸好瑙鲁政府早已未雨绸缪,使国民经济多元化。其一是将磷矿收入的一半向国外投资房地产,例如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建起了52层的瑙鲁大厦,用于出租。其二是建立航空公司和海运公司,拥有喷气式客机3架和5万吨级海轮,在亚伦地区海岸的奥罗建起一个相当不错的国际机场,与多国通航。其三是整治国土,用垃圾填平废矿区,进口土壤,发展农业,并发展旅游事业。瑙鲁有海洋专属经济区32.6万平方公里,于是组建了一支远洋渔轮队,鱼产可自给,如今人均GDP仍保持在1万美元左右,高于其他太平洋小岛国。但国家已露出窘困之态,入不敷出,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
个人分类: 世界各地|8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瑙鲁的故事看勤俭基因与糖尿病
songshuhui 2008-9-2 15:16
青方 发表于2008-06-21 星期六 9:47 分类: 健康 | | 瑙鲁是一个只有大约 20 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以南。 1968 年独立,成 立了瑙鲁共和国,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小的共和国。近年来,瑙鲁引起了世界科学界极大的关注,瑙鲁的故事不仅有很大的科研价值,也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人 类的进化和自然残酷的选择。 瑙鲁人世代以捕鱼和简单的农耕为生,因为土地贫瘠,饥荒是经常发生的事。 1900 年英国人在岛上发现 了丰富的高质量的磷酸盐矿,磷酸盐矿主要来自几百万年的尿粪的沉积,这些矿是制造肥料的原料。 1907 年开始开采,这些并没有给当时的瑙鲁人带来任何利 益,反而由不断来往的水手和矿工带来了疾病, 1919 年的流感,几天之内瑙鲁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1922 年,开采磷酸盐矿 的外国公司开始支付给瑙鲁人所有权费,瑙鲁人的收入一下增加很多,生活富足起来,开始消费从澳大利亚船运来的 食品 。因为船隔一段时间才能到,所以食品供应 经常间断,仍然没有改善间断饥饿的状态,尽管如此,到了 1927 年,瑙鲁人糖的消耗量已经达到了每天接近 450 克,因为瑙鲁人不喜欢开矿的工作,所以矿工 主要来自邻近的岛民,东南亚人以及中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先是德国人与英国和澳大利亚人打,然后在 1942 年日本占领了瑙 鲁。当时岛上居民有大约 2500 人,日本人限制了食品供应,每人每天只给半斤南瓜,并且强迫瑙鲁人做苦役,并且把大约 1200 瑙鲁人运到其他岛上去修机 场。 1945 年日本投降,瑙鲁人再回到岛上的时候,人口只剩下了不到 1000 人,这些都是长期饥饿中的幸存者 二战结束之后,瑙鲁人 重新获得了磷酸盐矿的所有权,公司开始大量开采,每年达到了几百万吨,瑙鲁人一下成了世界上最富人群中的一员,他们放弃了捕鱼和农耕也不用工作,所有的食 品淡水都依赖进口,垃圾食品泛滥。因为岛民的先人知道只有 肥胖 的人才能在饥荒中生存下来,所以瑙鲁人崇敬肥胖。随着矿面积的扩大,岛民的活动范围越来越 小,尽管岛上只有一条 10 几公里的公路,人们还是购买了汽车摩托车,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热量快速增加,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不到 20 年的 时间里,瑙鲁人成了世界上最胖的人。 财富和肥胖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另一场健康的灾难,-- 糖尿病 。 1925 年岛上出现的第一例糖尿病人到 1934 年的第二例糖尿病人中间间隔了近 10 年的时间,但到了 1954 年以后,岛上不到 1 万人里,有大约 60 %的人患了糖尿病。 几十年过去了,瑙鲁的人口一直是 1 万人左右,另人惊奇的是糖尿病的患病率慢慢的下降到了 30 %到 40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病率的下降并不是因为 肥胖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和容易得糖尿病的人死掉了。科学家们惊讶于自然用死亡对人进行着强行的选择。 时间到了 2000 年以后,又一场灾难来临了。磷酸盐矿的生意已经接近尾声了,每年的产量已经从高峰时的几百万吨,下降到了十几万吨,而且品质越来越差,再加上岛人在投资和资金管理上的不足和失误,瑙鲁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靠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援助度日。 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别的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发生的事,在这里浓缩到了几十年的时间里。从饥饿到富有,再到极度的饥饿,再到极度的富有,自然界先是选择让能 忍耐饥饿的人生存,但面对突然的富有,生活方式的快速可乐化,能忍耐饥饿的人却是最快胖起来,最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然后自然就又用糖尿病洮汰了这些在饥饿 中的幸存者。这就是 James Neel 的 勤俭基因 假说。 尽管人们仍无法确认勤俭基因到底是什么,位于那里,但在理论上对人类 进化和糖尿病的流行有了一个初步的解释。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正以慢节奏重复着瑙鲁发生的事情,未来的 20 年里,糖尿病将是这些国家的健康和经济 灾难,到 2010 年,世界上将有一半的糖尿病人生活在亚洲。 从瑙鲁的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注:此文写于2004年,之后网络多有转载,也曾经被人盗去发表过,但原作者肯定是我。) 标签: 勤俭基因 , 瑙鲁 , 糖尿病
个人分类: 健康|1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