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暗物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hfma 2009-10-21 21:51
马海飞 (2009年10月21日) 通常人们认为万有引力仅仅是质量的产物。如果距离一定的话,那么,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它的引力大小就不会有任何变化,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这种传统观念也许应该改变了。 本人在探讨万有引力成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由速度产生的引力。原理很简单:万有引力由引力场产生。引力场由质量体产生。质量体就是引力场的场源,就象波源产生波场一样。波源的运动可以导致波场内波长的变化而出现多普勒现象。同样,物体的运动也应该会导致自身引力场内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引力场强度上的多普勒效应。有证据证明引力场可以出现多普勒现象,但笔者没有见到过证明引力场不能出现多普勒现象的证据。这就是速度可以产生引力的一个主要理论依据。 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引力场的强度。所以,只要能改变引力场的强度就会改变引力的大小。物体的运动可以导致引力场强度的变化(即多普勒漂移),物体的运动前方引力场强度增加,后方减弱。因为引力场强度的增加在表达引力时为显性,减弱的效果为隐性。所以,最后的表现结果为运动使引力增强。从理论上说,任何运动都会产生出这种引力效果。也就是说,运动着的物体的重量(实际是引力)比它处于静止时的重量要更重。但对质量不够大和速度不够快的物体而言,运动导致的重量增加是很难察觉到的。在物体质量和其他所有条件都决定了的情况下,由运动产生出的引力的大小完全由物体的运动速度决定。所以,本人把这个引力称为速度引力。而由质量产生的引力自然就是质量引力了。也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次级引力和初级引力,因为运动所产生的引力是在质量的引力基础之上的次级产物。本来也考虑使用动态引力和静态引力,但是,这些名称已经多少被用在其他概念上了。使用相同的名称表达不同的概念很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本人认为称这个由运动速度产生的引力为速度引力或次级引力比较合适。 速度引力的主要特点是:1、它只在大质量和高速度运动的物体上表现明显;2、它具有动态特征 - 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速度引力在大质量和高速度的天体运动中的表现比在地球表面上的较为明显,尤其是出现在有明显加速度的时候。例如水星近日点进动反常现象等。从这一点讲,天体运转实际遵循的引力规律与现在使用在地球表面的引力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速度引力把很多自然现象和理论问题都联系到了一起。 所以,速度引力的发现很可能为解开暗物质,暗能量和先驱者号反常等谜团带来希望。同时,它也明确了牛顿引力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它没有把速度引力包括进去。 原文请参见: http://prep.istic.ac.cn/docs/1255926278382.html
个人分类: 认识宇宙|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各国科学家“暗战”暗物质
热度 2 陈学雷 2009-9-14 01:17
下面这是辽宁日报记者张晓丽女士电话采访我后写的一篇稿子,20世纪最大的科学谜题是太阳能的来源这个说法据某些新闻报道是李政道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好像不是完全贴切,不过反正和本文的主旨关系不大。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9/09/10/004194196.shtml   有人说,20世纪最大的科学谜题是太阳能的来源,几乎20世纪绝大部分的科技文明狭义相对论、核能、激光、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都是从这个世纪谜题的研究成果中产生的。   又有人说,暗物质、暗能量是21世纪最大的科学谜团,对它们的研究发现将使人类享受到如上所述般的科学盛宴。正像19世纪的人想象不出20世纪的新科技一样,21世纪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也可能产生令今天的人类无法想象的新发明。   正因如此,一场围绕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竞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悄然展开。   茫茫宇宙中,科学家们能看见的天体仅占5%,而占95%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记者:自从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走进了科学家们的生活,发展到现在,暗物质暗能量已经是世界各国都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的问题。陈老师,暗物质和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陈学雷: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发现在星系团和星系中存在着大量不发光的物质,这些物质很难被直接观测到,但是通过万有引力效应可以推断其存在,所以我们把暗物质定义为是指一些没有被直接观测到,但通过其万有引力效应可以推断其存在的物质。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不发光的普通物质,如气体、行星、已经冷却的白矮星等。但是,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它们只能占暗物质的一小部分,而不足以构成暗物质的主要部分。   目前人们已确认占宇宙总密度约20%25%的物质是暗物质,它是普通物质密度的4到5倍,而且种种天文学观测证据都表明:这些暗物质不可能由现在物理学上已知的任何一种粒子组成。   除了暗物质以外,宇宙中还存在着暗能量。暗能量不仅难以被直接观测到,而且具有特殊的性质,可以导致宇宙的膨胀加速。根据观测我们推断宇宙总密度的约70%75%是暗能量。   70年前暗物质被惊人发现时,多数科学家视其为天方夜谭;70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对其存在的事实已确信无疑   记者:您说暗物质是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被发现的,当时是怎么发现暗物质的?   陈学雷:我们今天所说的暗物质,最早是在70多年前由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兹威基(FritzZwicky)发现的。兹威基在研究中发现,大型 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 1930年初兹威基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不过,兹威基的结果许多人 并不相信。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多方面的证据,导致天文学界终于普遍接受了暗物质的存在。这其中一个特别令人信服的证据,就是测量物体围绕星系 转动的速度。我们知道,根据人造卫星运行的速度和高度,就可以测出地球的总质量。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可以测出太阳的总质量。 同理,根据物体(星体或气团)围绕星系运行的速度和该物体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就可以估算出星系范围内的总质量。这样计算的结果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 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结论就是:星系里一定有看不见的暗物质。   经此后的多年研究,科学家已经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暗物质是存在的了。   一场暗物质研究的世纪竞赛在各主要国家已经展开   记者:有人说20世纪科学最大的谜题是太阳能的来源。几乎20世纪绝大部分的科技文明,如狭义相对论、核能、激光、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都是从研究这个世纪谜题中产生的。又有人说,暗物质、暗能量是本世纪物理学研究的最大谜团。是这样吗?   陈学雷: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暗物质的存在,而且是整个宇宙的绝大多数物质,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无法得知这些物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重大而又难解的问题确实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物理学之谜。   正像19世纪的人想象不出20世纪的新科技一样,21世纪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也可能产生令今天的人类无法想象的新发明。   记者:各国对于暗物质的研究都很重视吧?   陈学雷:各国对于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都很重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国家的政策评估小组给出的报告看出。   2006年,美国NSF(自然科学基金会)、NASA(宇航局)、DOE(能源部)联合成立了暗物质研究评估小组和暗能量研究评估小 组,并且在2007年的报告中指出解决暗物质之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需要一个雄大的观测计划全力研究暗能量的性质,美国必须立刻加大投入,保 持领先地位,一再强调暗物质暗能量的重要性。目前,美国正在进行未来10年的研究规划,预计再过几个月可以看到他们新的规划。   再比如,2008年,欧洲的14个国家、19个基金机构推出了粒子天文学路线图,列举了7个重要领域,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排在第一、二位,之后 是宇宙线、中微子、引力波等。欧空局还建议在未来10年,每年在这7个领域的空间探测上投资10亿欧元,这只是在空间探测方面的投入,并不包括地面的研 究。   记者:对于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陈学雷:从目前来说,还不能看出暗物质或暗能量的直接应用价值是什么,但是,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它有潜力,但在实现之前是看不出来 的。不过,我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潜力特别巨大,因为首先这二者加起来占了宇宙总密度的95%,这说明它们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同时,这二者的存在对我们整 个科学理论都是挑战。   暗物质被列为中国未来40年内力争突破的首要科学问题,2500米深的地下隧道实验室列入建设规划   记者:最近,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这里面就介绍了中国未来40年内希望突破的四个基本科学问题,其中,暗物质与暗能量被列为第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我国未来对于暗物质的研究有什么新计划?   陈学雷:目前我国计划利用航天技术开展空间暗物质探测实验,如紫金山天文台、高能物理所等都有这方面的计划,包括发射专门的卫星,也包括利用我 国未来的空间站搭载探测装置,以探测暗物质湮灭产生的宇宙线电子、伽玛光子和反物质等,这些都是利用我国已经研发的一些高能粒子探测技术。   记者:除了利用空间技术观测以外,在地面研究方面有什么新动作?   陈学雷:在地面方面,我们现在有几个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计划可以用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若干实验还在计划当中。我国刚刚建成的LAMOST光 学望远镜即将开始观测,利用该望远镜观测星系的分布,可以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这是探测暗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除了光学波段的LAMOST以外,我国也已 经在贵州开始建设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再过5年建成。它可以在射电波段进行这些观测。在我国西藏羊八井有两个宇宙线观测设备(分别与日 本和意大利合作),可以通过观测宇宙线间接探测暗物质的一些信号。同时,我国也在研究建造更大的羊八井宇宙线探测器。   记者:听说我国计划在四川地区建立地下实验室,开展暗物质的探测工作?   陈学雷:我国现在已计划在四川西昌附近的锦屏山建设地下实验室,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工作。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建在隧道里,在建设二滩水电站过程中 曾修建了一些可以过汽车的隧道,上面是2500多米厚的山体岩石,是世界埋深第二深的隧道,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线辐射,因此隧道内的辐射本底非常低,这是 我们的一个地理优势。这样屏蔽了宇宙线辐射后,就可以放入高灵敏度探测器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考虑建造更大的光学/红外望远镜,用于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这需要比较好的观测站址。目前我们在西藏和新疆西部地区选了一些 可能观测条件较好的点进行连续监测,看看是否合适。同时,我国在南极冰穹A建立了昆仑站,目前有理由认为昆仑站可能是一个具有世界一流观测条件的站址,包 括很多的晴夜数,大气透明度高,大气红外辐射低,大气湍流很弱,利用极夜可连续观测等。因此我国可能在那里建造大视场的光学望远镜,用于暗能量暗物质研 究。不过,南极的生存环境和补给运输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困难。   除了独立建设的暗物质暗能量实验外,我们也在积极考虑参与国际合作。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的天文观测项目,例如30米级光学望远镜等,其所需的资 金和人力是单个国家难以负担的,因此很多国家进行合作,建成后共享使用,这些项目也非常希望中国能够参与,并开出了优惠的合作条件。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地 考虑参与这些国际合作项目。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3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代物理学勘误(十)--暗物质、太阳能量、黑子与日冕
llllaa 2009-9-13 14:55
写在前面:本文中之观点均为非主流观点,如果您是学生或者非物理学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读此文以免被误导,如果出于好奇您一定要读,请一定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本文中之观点。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 11、暗物质、太阳能量、黑子与日冕 宇宙学的错误认识太多,而原因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物理基本理论的错误。即使对我们身边的太阳,错误的认识也是一大堆。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这是物理学当今的共识,也有很多人对此怀疑,例如无法解释为什么聚变反应能够维持一个恒定的速度,慢慢地消耗燃料,这与我们了解的核聚变反应不符,但是并没有一个代替聚变的其他能量来源,所以无法推翻现有的学说。 太阳的能量来自于中微子--中子的聚变,中微子具有引力作用,就是困扰我们的暗物质 ,因为根据新理论模型,质量在电子以下的稳定粒子只有中微子一种,亿万个中微子合成一个中子,由于从中微子到中子质量差距太大,而中间不存在稳定的粒子,所以这种聚变成功的概率极其微小,只有在引力中心即中微子密度极大的地方才有可能,而且反应的速度也是极其缓慢的,所以恒星的寿命才那么长。 所以 恒星还是一个熔炉,其产物就是宇宙中的所有可见物质,而这些可见物质并不是来自于并不存在的大爆炸。 太阳中也是有聚变反应的,就是耀斑,而太阳黑子就是耀斑过后的灰烬(超氢粒子),而耀斑数量受到燃料氘氚的数量影响,所以黑子才会周期性的活跃。 日冕高温的原因 不是什么波加热,更不是什么磁重联,而 是来自于太阳内部的高速中子 ,色球层的温度急速升高是中子集中衰变区。 太阳中微子消失本来就不是个谜。
个人分类: 物理|5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冰穹A——转贴量子日记2009-7-18
caojun 2009-8-21 01:29
今天在高能所听了一个关于南极冰穹A(Dome A)的宇宙学前沿研讨会。冰穹A是南极的最高点。虽然时常听到关于南极的消息,但是我发现对南极实际上一无所知,毕竟离我们有点远。 南极大陆比中国还大,第一个做报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GeorgeSmoot说。我们知道最大的中微子望远镜Icecube在南极点附近。我们大亚湾合作组有几位合作者就来自Icecube实验。Icecube是南极最重要,呃,最昂贵的实验,Smoot说。到南极进行天文观测最大的好处也许是成本。用火箭运送1kg的装备到太空需要1万5千美元,用航天飞机需要6万,运到南极只需要10美元,而在某些波段,冰穹A的观测条件甚至比天上还好。 实际上,到冰穹A做实验并不容易。从中山站出发,需要在零下50度经过20天1250公里的跋涉,才能到达4000米高的冰穹A,其难度大概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不过在2008年,几个小的研究项目,包括国际合作的PLATO自动观测站,已经在DomeA建立起来,为下一步的天文台址提供测量参数。计划中Schmidt望远镜阵、大视场成像望远镜和太赫兹波望远镜,可能对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起源等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3736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家地下实验室——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转贴量子日记2009-7-6
caojun 2009-8-21 01:27
上研究生时,我的室友姚志国在分析LVD的实验数据,期望从中找出暗物质的迹象。当时觉得意大利人挺有意思,在Gran Sasso实验室(地下1400米)进行了一堆实验,似乎都不着边,没有一个有希望看到点东西。后来,Super-K证实了中微子振荡,中微子研究变得热起来。再后来,WMAP说宇宙中暗能量占73%,暗物质占23%,普通物质只占4%,暗物质研究变得热起来。现在再看Gran Sasso进行的一堆实验,似乎每一个都挺有意思。 两个星期前,美国Homestake的Sanford实验室(地下1500米)落成,将进行LUX实验(利用液氙探测暗物质)和Majorana实验(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Homestake还将陆续从地表到地下2500米建立实验室,进行工程、地球科学、天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地下实验室。一个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项目,能够作为一个切入点,使地下实验室的建立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推动它的建立。一个合适的项目,或者是有原创性的想法,或者是有充分的技术积累,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目前很难提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验项目,毕竟欧美日在地下实验上已有几十年的积累。因此,这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不建地下实验室,研发跟不上,也许永远切不进去;建了,不知道干什么好,也许花上亿的经费,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这个学费是很高昂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两小时,四川锦屏山交通隧道竣工。隧道的最大埋深为2500米,17.5公里的隧道,埋深大于1500米的占3/4。清华大学与隧道的业主二滩水电站签订协议,准备在隧道旁建立地下实验室,利用高纯锗探测器进行小规模的暗物质研究。上海交大提出了液氙探测器方案。中国科学院的几个研究所也提交了一个暗物质研究的计划。现在鸡是可以造出来了,怎么让它下蛋呢?一种可能是先补课,大家都开始小规模的预研,重复国外已经做过的事,等条件成熟再上大项目。要不然,需要提出有竞争力的方案,并整合国内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精力先做一个实验,但是管理方式需要创新。 顺便说一下,锦屏水电二级开发的主意倒是非常有创意。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4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暗物质信号又没了——转贴量子日记2009-5-15
caojun 2009-8-21 01:12
上个月我在博客里提到了ATIC实验。不少人很是为它看到的可能是暗物质信号的结构激动了一阵。转眼进入五月,HESS和Fermi/GLAST两个实验就用更精确的数据否定了ATIC结果。 稍微数一数,在我短短的十几年研究生涯里,类似的事情已经不少:lepto-quark, 五夸克态, Heidelberg-Moscow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还有不少。大部分还是基于严肃的数据分析,只是在解释上大胆地发挥了一下现象力。有些数据分析则像是开玩笑。 有的实验刚开始没人相信是对的,例如Ray Davis的太阳中微子实验,可怜的家伙就一直做了三十年,终于熬成了获奖时年龄最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的实验介于两者之间,例如Reines和Cowan发现中微子的实验。大家相信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测得的反应截面也与理论符合得很好,只差5%。第二年,李杨发现宇称不守恒,这样原来的理论值不对,截面大了整整一倍。于是他们又重新分析了数据,算出的反应截面居然也大了一倍,实验结果跟着理论跑得很好。这么重要的发现,居然等了四十年才想起来发个奖。比Davis更可怜的Cowan终于没能熬过岁月,等到发奖的那一天。因此,邢志忠经常好心地提醒大家,假如你做出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活得长。 科学总是在这些真真假假的争论中发展。Kandice Carter写过一篇 五夸克态的回顾 ,说尽管五夸克态看上去是个错觉,科学家行进的小巷里总是充满有趣的发现。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49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10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中所关心的
zhulin 2009-8-12 19:05
宇宙学的黄金时代 李 淼 等效原理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张元仲 罗 俊 牛顿反平方定律及其实验检验 罗 俊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邹振隆 星系核心黑洞的形成和演化 王建民 物质自转与引力场的作用 张元仲 为什么时空是四维的? 卢建新 杨焕雄 暗物质的性质 毕效军 暗能量的物理本质和反物质的丢失之谜 张新民 质量起源问题 朱守华 王 青 用基本物理常数建立国际单位制 SI 的基本单位 陆祖良 a 精细结构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 徐信业 光子有静止质量吗? 罗 俊 基本物理常数会不会变化 黄志洵 一个宇宙学的全息理论 李 淼 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的实验检验 张保成 詹明生
个人分类: 科普|1630 次阅读|1 个评论
阴影中的宇宙
eloa 2009-7-1 21:36
Shea 发表于 2009-07-01 6:29 (本文已刊载于《世界科学》2009年第6期) Anil Ananthaswamy 文 Shea 编译   2007年12月26日,南极麦克默多科考站。长时气球小组的成员们在冰点以下的气温中彻夜未眠,等待外面的大风平息下来。最终,充有100万立方米氦气的巨大气球终于升空,并且把高新稀薄电离热量计(ATIC)送入了大气平流层。   在之后19天的时间里,ATIC一直游荡于南极的上空,研究着来自太空的宇宙线。将近1年之后,ATIC小组公布了他们的惊人结果。他们发现,实验所探测到的高能电子比预想的要多。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它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这也许就是占了宇宙物质85%的不可见暗物质泄露出的蛛丝马迹。 :即将升空的高新稀薄电离热量计(ATIC)。版权:ATIC。   事情还没有完。几个月前,一个由意大利科学领导的合作小组报告说,他们在人造卫星上所进行的反物质探测和轻核天体物理载荷(PAMELA)实验也探测到了超出预期的电子,此外探测到的正电子数量也超标。结合早先来自射线卫星和地球上暗物质搜寻实验的结果,我们突然一下子有了不少关于暗物质的新线索。暗物质物理学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惊动人心的时刻,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丹胡珀(Dan Hooper)说。   这些证据显示暗物质可能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最新的实验结果预示了暗物质所存在着新的、奇特的类型,这将使得原先科学家所钟爱的暗物质候选体开始失宠。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这些看不见的宇宙成分之中。   这些看不见的成分可能听起来会很奇怪,但是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诸如弦理论这样的复杂理论中,而这些复杂的理论旨在统一宇宙中主宰着最小和最大尺度的物理学。这些看不见的物质也许就在我们周围。理论上,这些暗物质可以由多种粒子构成,并且彼此之间具有特殊的相互作用力。然而由于这些粒子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因此我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直到最十几年来,物理学们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些构成了暗物质的粒子。 :反物质探测和轻核天体物理载荷(PAMELA)卫星。版权:PAMELA。   尽管我们对暗物质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我们却知道正是它们的引力束缚住了星系和星系团,否则其中恒星和星系的高速运动必将导致星系和星系团的瓦解。我们还知道这些暗物质粒子必定是大质量的,而且它们和周围的环境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任何满足这些条件的粒子都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而直接寻找这些WIMP远比说起来的要难得多,因此科学家们通过间接的途径来探测它们。无论在哪儿,当WIMP聚集到相当数量的时候,它们就会发生碰撞湮灭,产生电子、质子、正电子和反质子。由于当宇宙线轰击星际尘埃的时候也会产生相同的粒子,因此用这一方法来搜寻暗物质会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998年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阿尔法磁谱仪(AMS)进行了一次太空之旅。它探测到的正电子数量超过了宇宙线所能产生的最大值。1994年、1995年和2000年搭载在气球上的高能反物质望远镜(HEAT)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是它们的误差还比较大,不足以确证这一发现,美国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家尼尔韦纳(Neal Weiner)说。   现在ATIC和PAMELA都确认了这一发现,这一结果将必将引起重视。天体物理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解释这些电子和正电子过剩。如果他们发现其他途径都走不通的话,那么WIMP的湮灭将会是最有希望的解释,这其中每个WIMP的质量都可以达到质子的600-1000倍。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让人激动人心。但是科学家们在尝试区分WIMP上却陷入了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渺中子(neutralino)一直稳坐WIMP的头把交椅,它是超对称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粒子。渺中子的质量非常大和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微弱。最重要的是它在早期宇宙中的密度正好能给出我们今天所观测到的暗物质。 :版权:Daniel Chang。   然而,ATIC和PAMELA的结果为暗物质的性质套上了一层非常紧的约束,使得极难湮灭的渺中子不可能成为组成暗物质的粒子。按照目前对渺中子的认识,它们所能产生的高能电子比较少而低能电子则比较多。但是ATIC的观测结果正好相反。不仅如此,渺中子湮灭还应该会产生反质子,但是PAMELA并没有发现有关的证据。看来渺中子在我们获得的数据面前表现不佳,韦纳说。   由于实验的结果对渺中子不利,因此包括ATIC小组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开始向其他的暗物质候选粒子倾斜,这其中就包括了卡鲁扎-克莱因粒子。这一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当时的目的是通过引入额外的维度来统一引力和电磁力。   按照有关的理论,电子等已知的粒子可以进入隐藏的非常小的额外维度,在那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粒子在额外维中所具有的能量则表现为它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的质量。因此一个在更高维度中运动的电子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质量较大的卡鲁扎-克莱因电子,不过要想直接探测到它也是不可能的。这些大质量的粒子寿命非常短,会衰变成类似渺中子的小质量粒子。这些小质量粒子很稳定,并且具有暗物质的所有特性。   而最轻的卡鲁扎-克莱因粒子还具有另一个诱人的特性。当这些WIMP碰撞湮灭的时候,它们的质能会转化成电性相反的粒子,例如电子和正电子以及介子和反介子等,它们的能量正好和ATIC以及PAMELA的结果吻合。此外,卡鲁扎-克莱因粒子所产生的反质子数量也要比渺中子湮灭少得多,这又再一次和最近的实验结果一致。我喜欢卡鲁扎-克莱因粒子的一点是它并不是为了解释暗物质而发明出来的,胡珀说。   如果科学家们能证实卡鲁扎-克莱因粒子的存在,他们就能证明除了我们熟悉的空间之外还存在着额外的维度。   而发生在暗物质身上一个又一个的意外也许正在向我们说明宇宙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奇特。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重新审视发现的其他异常现象,这其中就包括了2002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的国际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INTEGRAL)的观测。   INTEGRAL在银河系中探测到了非常精确的511千电子伏(keV)的明亮光子辐射。你或许会认为这些光子是电子和正电子湮灭所产生的。但问题是那儿究竟有多少正电子,以及这些正电子来自何方?韦纳说,从它们的分布来看不像来自诸如超新星和微类星体这样的天体物理源。 :国际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INTEGRAL)。版权:ESA。   那么它们也是来自暗物质的辐射吗?2007年韦纳和美国哈佛大学的道格芬克柏那(Doug Finkbeiner)研究了INTEGRAL的结果。他们计算发现,如果WIMP碰撞的时候可以进入激发态的话,那么当它们重新回到基态的时候就会释放出能量511keV的光子。   但是为了让这一方案奏效,韦纳和芬克柏那不得不假设WIMP之间要通过一种新的力来相互作用。所有的力都是通过交换载力粒子来传播的。同样地,韦纳和芬克柏那计算发现,他们引入的新的力也需要一种假想的粒子,它的质量和质子相当并且只在WIMP之间交换。这就意味着,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感受不到这种力。因此,暗物质看起来好像一直隐藏在宇宙的阴影之中。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马修斯特拉斯勒(Matthew Strassler)和费米实验室的凯瑟琳祖瑞克(Kathryn Zurek)也研究了宇宙隐藏的成分。当我们谈论隐藏成分的时候,我们觉得它们和看得见的物质一样复杂。但是由于它们和电子、核子以及普通物质的作用极其微弱,因此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祖瑞克说。   有很多线索暗示了这些隐藏的成分可能就是暗物质的源头。2008年10月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的尼玛阿卡尼-哈麦德(Nima Arkani-Hamed)和哈佛大学的特蕾西斯拉泰尔(Tracy Slatyer)也加入了韦纳和芬克柏那的行列。   当韦纳和芬克柏那第一次提出用暗力来解释INTEGRAL观测到的异常结果时,他们的想法遭到了礼貌的质疑。之后,ATIC和PAMELA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为了解释所有的观测结果,这一小组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理论。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他们引入的新的力不仅能派上用场,而且还能把WIMP聚拢到一起增加它们碰撞和湮灭的概率。   计算结果显示,新的暗力可以把缓慢运动的WIMP的湮灭率提高2-3个量级,由此可以来解释ATIC和PAMELA的观测结果。然而,这种力对于早期宇宙中充斥着的高速运动粒子却没有效果。这就意味着,现在依然存在着大量的WIMP,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它们的湮灭。   阿卡尼-哈麦德及其同事的计算也显示,当WIMP湮灭的时候会产生暗力的载体。由于这些新的粒子质量和质子相当,因此它们质量太小而无法衰变成质子和反质子,但是却可以产生电子和正电子。 :版权:Daniel Chang。   韦纳说,他的研究小组非常欣喜,因为同一个东西既能提高湮灭的数量又能在不产生反质子的情况下产生额外的电子和正电子。由此他们的理论一下子就可以对ATIC、PAMELA和INTEGRAL的结果进行统一描述。   除此之外,它还同时解决了另一个暗物质之谜。2008年4月,意大利深山中的一个暗物质搜寻实验(DAMA/LIBRA)报告,以11年为周期每年6月份他们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能量要高于12月份的。DAMA/LIBRA小组认为这是地球穿过了一片围绕银河系运动的WIMP海所造成的。   但是其他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实验,例如低温暗物质搜寻实验(CDMS),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因此,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并不相信DAMA/LIBRA的结果。   那么哪个一结果是正确的呢?韦纳说,都正确。他们的统一理论可以解释DAMA/LIBRA和CDMS结果之间的差异。在传统的观念中,暗物质被想象成类似台球可以弹性碰撞的粒子。CDMS小组采用的就是一假设。但是如果暗物质真像韦纳的小组所说的那样更为复杂的话,那么它们和核子的碰撞就会产生激发态的暗物质。   而这一过程更青睐采用重核材料的探测器。DAMA/LIBRA实验采用的探测材料是碘,这要比CDMS所才用的锗和硅重得多。韦纳说,因此DAMA/LIBRA更有可能探测到暗物质。   这一工作让胡珀印象很深刻,不过他还是有点怀疑。他们的模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一石多鸟地解决很多问题,他说,但是这是一块设计得非常精巧的石头。   韦纳则更为乐观。物理学家总是试图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来解释多个现象,他说,当然这并不能保证这个理论就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些理论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而我们这个理论目前表现不错。   在这个理论一经发表就备受注目的同时,它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银河系中心的高密度暗物质就会发生许多的湮灭事件,进而产生许多电子和正电子。而这些带电粒子又会沿着磁场运动,产生额外的同步辐射。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辐射,在仔细地研究了对银河系中心的射电观测资料之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物理学家拉尔斯贝尔格斯特霍姆(Lars Bergstrm)说。那么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他的实验或者观测也许能帮助回答这个问题。2008年发射的美国宇航局(NASA)费米射线空间望远镜可以用来在很大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电子的数量。如果WIMP的质量真的可以达到质子的600倍的话,那么在某个确定的能量阈值之上应该会出现电子数量的突然减小。纳米比亚用于探测高能电子轰击大气所产生质子的高能立体系统(HESS)探测器也应该能探测到这一现象。如果探测结果确实如此,那么这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因为它不可能来自其他的天体物理过程。 :费米射线空间望远镜。版权:NASA。   费米射线空间望远镜还将能探测到WIMP湮灭所产生的射线,而射线的能量则可以用来区分卡鲁扎-克莱因粒子和渺中子。费米射线空间望远镜甚至还可以确定出这些射线来自天空中的哪个地方。如果它在近距离内探测到了聚集的暗物质,那么渺中子将会重新获得青睐,因为反对它的理论都假设了暗物质是均匀分布在银河系晕中的。   也许在地球上也能找到有关的证据。欧洲核子中心的实验物理学家波林盖格诺(Pauline Gagnon)正在和韦纳商量来验证他们的统一理论。初步的计算显示,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产生新的暗力的载力粒子,而这一粒子最终又会衰变成电子和正电子。盖格诺正在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在将来的实验中寻找有关的信号。   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费米射线空间望远镜所能找到的有关暗物质特性的间接线索上。胡珀说:如果之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也发现了具有相同质量和特性的粒子,那么我相信所有的怀疑者都会让步。这才是我们所看到的真实宇宙。 扩展阅读 寻找暗物质 暗物质研究的曙光 暗物质粒子发现在即?
个人分类: 天文|16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物质和能量关系的本质 在北京基础科学讨论会上的报告
yangxintie 2009-6-29 15:07
物质和能量关系的本质 摘要 当代暗物质的研究从可压缩连续介质角度给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中很容易得到能动张量的基本形式。其状态方程可以是典型的可压缩气体形式;这样,就可以利用理想气体的特性来进一步解释引力场内能量和物质的关系。 实际是把时空上的非线性用一种描述方程上的更深刻的非线性机制来代替,这种 新的类似于洛伦兹的变换具有更广泛的协变不变性。据此,对质量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在空气动力学试验中被物体边界所排挤的流体的质量 。 从本质上来说,变重了的并不是试验的飞行器壳体的结构重量,而是那个壳体体积所排挤的区域内部等价流体介质的质量 关键词 暗物质 麦克斯韦方程 相对论 质能关系 中图法分类号 V211.1+4 Keyword Dark mass Maxwell equation Relativity rel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根据近似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假设,宇宙学原理给时空度规一很强的约束,在此约束下的时空度规可化为 Robertson-Walker 度规:在这个表达式里面 a(t) 为尺度因子,坐标 r 为共动坐标。一个自由运动的粒子在共动坐标系中保持静止。在方程 (1) 中的常数 K 描述了空时的空间部分的几何。 K 取 +1, 0 , -1 三个值,对应空间部分的几何分别为封闭的、平坦的、开放的。 给定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可以给出尺度因子 a(t) 以及物质成分能量密度的演化方程,结合上方程 可得到 Einstein 场方程。 其中 G m n 是 Einstein 张量, R m n 是 Ricci 张量 (Ricci 张量依赖于度规和度规的导数 ) , R 是 Ricci 标量, T m n 是能量动量张量。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中很容易得到能动张量的基本形式。空间上的均匀各向同性意味着各个能动张量的分量是对角形式,且空间上的三个分量相同。这样的能动张量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理想流体,若用 r (t) 来表示其能量密度, p(t) 来表示其压强,则其能动张量的形式可表示为 由能动张量满足的守恒方程。由 T m n ; n =0 ,用导出微分方程联立简 单的物态方程 p= wr ,就能得出其能量密度的演化方式为 r = a -3(w+1) 如对于真空能, w =- 1 ,其密度保持不变,即 r = const 人们为了探索暗物质,把这类理论推广为 f ( R )理论,它可以包含任意 R 的修正项。除了可以在作用量中加入 R 的修正项,还可以考虑加入形如 R mn R mn 或 R mvab R mvab 之类的修正项。 对于能量模型,由于有各种形式的假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状态方程,这里只介绍 Chaplygin 模型,它是很常见的暗能量模型候选者,原始版本的 Chaplygin 气体是一种奇异的流体,由状态方程 P=A/ r 决定 了它的性质,其中 A 为一正的常数,代入守恒方程 得到一个关系, 此关系被进一步推广为气体状态方程。 这样就得到了典型的可压缩气体的状态方程,因而就有可能,利用理想气体的特性来解释进一步解释引力场内能量和物质的关系。如果按照这种特性,气体本身就含有一种近似相对论的性质,就不用把宇宙中总的能量密度 r 分成非相对论性物质和相对论性物质来考虑了。 在如上的状态关系下,利用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在可压缩流动中可以推导出类似协变不变原理的关系 和广义相对论线元的高阶近似,而且可压缩流体的方程组正好可以在超过波的运动速度时从椭圆型变成双曲型。这样就可以把时空上的非线性用一种描述方程上的更深刻的非线性机制来代替 , 把时空的从椭圆型到双曲型的转变转化为描述方程的转化 . 可以期望在现有测量精度的审核下,能够得到和前述几种改良描述相同结果。这样 的新洛伦兹变换为 t = g (t'+(V o /a o 2 ) x'), x = g (x' + V o t'), y = y' , z = z', g =1/sqrt(1-V o 2 /a o 2 ) (8) 流体方程在新的时空下的表达形式可以写成协变不变形式如下 : 连续方程: r / t + ▽ (Q)=0 (9) 其中 r 是密度 , Q 是单位体积中的动量 Q = r . V 动量方程: Q/ t+ ▽ (R)=0 (10) R 是应力张量 , R=QV-A-P , A 是质量力张量 A= , P 是表面应力张量 能量方程: E/ t+ ▽ (H)=J (11) E 是内能 , H 是焓 H = E V-P V-k ▽ T , (12) T 为温度 , k 是导热系数,而 J= r Q,. 这里的 a o 2 = (p o + G o )/ r o = c 2 + G o / r o 表示由能量守恒原理得来的总波速 . 这样, 不仅有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 r = r _ o / (1-V 2 /a o 2 ) 进一步也可以得到广义相对论的线元 : d s 2 = a 0 2 dt 2 -dx 2 -dy 2 -dz 2 =(c 2 - 2G 1 M /r)dt 2 -dx 2 -dy 2 -dz 2 =(1 - 2G 1 M /r 0 /c 2 ) c 2 dt 2 -dx 2 -dy 2 -dz 2 ( 13 ) 这说明了可压缩流体力学里面也有协变不变原理 . 而且是更广泛的协变不变性。另外也可以证明,在实验测量精度下,洛仑兹变换加上波动方程得到的恰恰几乎是可压缩的波动方程,所以早期的空气动力学试验经常使用一种类似相对论变换的方法:即把静止流场中测量得到的结果,加上相对论的尺缩变换可以用来预计一定马赫数下有速度来流的流场,而其能量(压力 P )和质量(密度 r )都按照相对论的质能关系进行变换得到的。 按照可压缩流体的非线性的理念 . 给出了一种可以在空间二级精度上兼容相对论然而又允许超光速介质运动存在的数学描述, 反过来也说明协变不变原理不过是可压缩流动的一种歪曲了的近似处理方式。 特别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难道空气动力学里面的飞行器真的在运动中变重了?这就牵扯到我们对质量的根本定义,据此对质量的根本定义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在空气动力学试验中被物体边界所排挤的流体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说,变重了或者密度变高了的的并不是试验的飞行器壳体的本身的结构重量和密度,而是那个壳体体积所排挤的流体介质的质量和密度。宇宙物质能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Valery P. Dmitriyev , Mechanical analogies for the Lorentz gauge,particles and antiparticles , APEIRON 2000 (7) Nr.3-4 Haralambos Mamanis , Analogy between Navier Stoke equation and Maxwells equation: Application to turbulence, Physics of Fluids, 1998(10) 6; pp1428-1427. Yang Xintie: The application of Aerodynamic Meth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ity, Journal of Theoretic 2002; Vol.4-3. Yang Xintie, Ming Xiao. Lorentz time space relation is only a transform from incompressible flow to compress flow .Transaction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2001:108 - 110. 黄志洵 . 超光速研究新进展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廖铭声 . 流体不变论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详细请点击下载下文: 物质和能量关系的本质全文.doc Abstract Present dark material research may be deduced from the continuous medium, and it is very easy in the isotropic universe to obtain the tensor the fundamental mode. Its state equation may be the typical compressed fluid form; thus, may u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deal gas to further explain relations of energy and the mass in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Replaces the non-linearity of space and time with one kind of description equation in more profound non-linear mechanism, this new transformation being similar as Lorenz transformation, but has the more widespread covariant invar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definition of mass may understand as the mass of fluid which is pushed aside by the object body in the aerodynamics experiment. In essence, changed heavy was not the weight of the experimental flight vehicle shell construction, but was the equal fluid medium quality which that shell volume pushed aside.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1352 次阅读|7 个评论
暗能量、暗物质的一些特性同宇宙学理论的逻辑关联(2)
chenfap 2009-3-28 09:28
暗能量、暗物质的一些特性同 宇宙学理论的 逻辑关联( 2 ) (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Ⅻ 主流宇宙学的理论 基础(三) )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暗能量、暗物质的一些特性同宇宙学理论的逻辑关联(1)
chenfap 2009-3-27 10:38
暗能量、暗物质的一些特性同 宇宙学理论的 逻辑关联( 1 ) (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Ⅻ 主流宇宙学的理论 基础(三) ) 宇宙学是根据 观测才断定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由观测并进行分析后 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1 ),宇宙空间在加速膨胀; 2 ),在 宇宙的 总能量密度中, 普通物质 只占 4 %,暗物质占了 23% , 暗能量 占了 73% ; 3 ), 通常 物质既可受到 引力相互作用,还可受到内部相互作用(即电磁作用、弱作用、强作用) ; 而 暗 能量、 非重子 暗物质 只能受到引力相互作用,不可能受到内部相互作用 , 这正是 表现为暗的原因; 4 ),暗 物质会影响星系的转动,但暗能量不影响。下面将 根据这几个结论并结合其它考虑来说明暗物质、暗能量的一些特性同 宇宙学理论 的逻辑关联。 ( 2 ),由于 通常 物质既可受到引力相互作用,还可受到内部相互作用,故 通常 物 质的拉氏函数中既包含引力场量,还包含内部相互作用的场量。而非重子 暗物质 只 能受到引力相互作用,不受到内部相互作用,故非重子 暗物质 的拉氏函数中包含引 力场量,但不包含内部相互作用的场量。若能具体找到 通常 物质的拉氏函数和 暗物 质 的拉氏函数,便可定量地比较它们的特性。 ( 3 ),暗 物质会影响星系的转动,这意味着, 暗 物质与 引力场的关系同 通常 物质 与 引力场的关系,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就是说,正如这部分 通常 物质 与那 部分 通常 物质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一样,这部分暗物质 与那 部分 暗 物质之间也存在万有引力,并 且 通常 物质 与暗 物质之间也存在万有引力。进一步还可以假定, 通常 物质 与 非重子 暗 物质共同形成星系和星体。对于非重子 暗 物质,也如同 通常 物质,可以认为: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前物理学面临的若干问题
zhulin 2009-3-12 18:39
格 罗斯 教授提出的理论物理问题: 理论物理学家、 200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凯乌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大卫 格 罗斯 教授,于 2005 年 3 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前沿科学论坛做了题为《物理学的将来》的演讲,讨论当前物理学面临的 25 个问题,及它们如何引导物理学未来 25 年的发展。(注:《引领物理学发展的 25 个问题》摘自 2005-3-15 科学时报 2005 年3 月7 日 作者:黎明) 问 1. 宇宙起源: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是膨胀着的。(把宇宙膨胀的起因归于大爆炸的猜想,实际上是现有物理学还没有找到其它的方式来说明膨胀的动力之源。) 问 2. 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这里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应该是指有类似的现象。) 问 3.暗能量 的本质。(把宇宙膨胀的起因归于大爆炸,象第一推动那样实属无奈。而大爆炸之后,在引力作用下,宇宙必然呈减速膨胀,谁料想实际上却是加速膨胀只好假设有莫名其妙的暗能量再次推动。这说明宇宙膨胀的大爆炸假设是有问题的,宇宙膨胀必然是另有原因。) 问 4. 恒星、行星的形成:天体的形成是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适合生物存在的行星,在银河系中出现的几率到底是多少? 问 5.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在所有尺度上都是正确的吗?  问 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描述的是自然的最终理论吗?也许它会在很小的距离上和非常复杂的系统中失效,是否可用来描绘整个宇宙也还值得探讨。 问 7. 标准模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疑极为成功,但人们并没有理解夸克和轻子的质量混合的物理起源和中微子的质量等。 问 8. 超对称:存在低能超对称吗?超对称伴子的质量谱是什么? 问 9. 量子色动力学( QCD ):量子色动力学可以完全求解吗? 问 10. 弦论:超弦理论是一个有望成功地统一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但它到底是什么? 问 11. 时空的观念:时空是什么?超弦理论最终可能会放弃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 问 12. 物理理论是否与环境相关:物理的基本参数和规律都可以计算,还是仅由历史的或量子的偶然性决定,或者是由人择原理来确定?景观的图像是对的吗? 问 13. 新物态:存在常规实验可探查的一般非费米流体行为吗 ? 问 14. 复杂性:对一般的复杂大系统而言,其内在的混沌特性决定了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如何运用计算手段来分析这类系统、鉴别哪些特征? 问 15. 量子计算机:如何防止量子计算中的退相干?如何实际制造量子计算机? 问 16. 物理学的应用:如何得到室温甚至室温以上的超导材料?如何用电子材料(如半导体)制造室温铁磁体? 问 17. 理论生物学:生物学的理论是什么?理论物理学有助于生物学研究吗?需要新的数学吗?如何描述生物体这样呈现出多时间尺度动力学的体系? 问 18. 基因组学:物理学家如何参与基因组的解密?可能拥有一个定量的、可预测的进化理论吗?甚至能否直接从基因组出发计算有机体的形状? 问 19. 意识的研究:记忆和意识后面的自组织原则是什么?有可能在幼儿期测量到意识的发生吗?什么时候?如何发生?如何测量?能否制造一个具有自由意志 的机器? 问 20. 计算物理学:计算机能代替解析计算吗?如果是,那么将来物理学家所受的训练该如何相应改变? 问 21. 物理学的分化:物理学自身发展日益分化,如何面对这种状况? 问 22. 还原论:是否应该怀疑这个物理学的根本逻辑?是否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 问 23. 理论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理论是否应仅仅靠实验来判断正误,或者应该是由基本物理原理发展出来的对自然更高层次的理解,而可以不顾及是否能在实际中实现?在对复杂系统的细节描述中,如何估价物理学家一贯坚持的简洁性和数学优美性等原则? 问 24. 物理学未来发展中潜在的危险:如何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物理学实验计划?在这种形式下,新的研究途径该是怎样的?理论在探索自然方面应该起什么作用? 问 25. 物理学是否仍将是最重要的科学? 梅晓春 先生提出的理论物理问题: 1 .带电粒子任意运动产生的推迟电磁场不满足宏观电磁场运动方程和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宏观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导致电磁场运动方程解的唯一性破坏和其他严重问题,因而是不可能的。写成四维电磁势的形式后,不考虑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宏观电磁场运动方程的形式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可以保持不变,但洛伦兹条件不可能保持不变。因此经典宏观电磁场理论不存在相对性,爱因斯坦时空相对性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被破坏。 2 .狭义相对论逻辑系统中存在三个基本问题: 1). 采用纯惯性参考系建立时空理论的超验性问题。 2). 参考系相对运动速率 V =V 与光速不变 c 的相容性和一致性问题。 3). 基本时空佯谬不可消除性问题。 3 .为了能与地球近平直参考系中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必须将弯曲时空中对引力问题的计算换算成用平直时空中的标准尺和标准钟(或局部惯性系的标准尺和标准钟)来计量。这在弯曲时空引力理论中被认为是基本原则,但目前广义相对论对具体问题计算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忽略了这个原则。采用标准尺和标准钟计算的结果表明,水星近日点进动是实际观察值的 4.8 倍,而且方向相反,雷达波延迟只是观察值的 53%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广义相对论实际上并未得到实验证实,除非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描述的已经是平直时空中的结果,不是弯曲时空中的结果,但这与爱因斯坦弯曲时空引力理论的前提相矛盾。 4 .按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计算,细圆环和双球体引力场中心会出现奇点,表明时空奇异性是采用弯曲坐标的描述方法引起的,不是自然本性。所谓奇异性黑洞、白洞和虫洞以及时间旅行等在自然界中都是不存在和不可能的。 5 .由于地球观察者与宇宙物质间存在相对运动速度,描述膨胀宇宙必须采用动态能量动量张量,不能采用静态能量动量张量。采用动态能量动量张量后的计算结果表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不可能用来描述均匀且各向同性膨胀的宇宙,现代标准宇宙学面临基础缺失的危机。 我最关心的物理问题: 物质粒子与引力场的关系 、引力场和时空的关系,引力场的本质就是时空?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引力、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
热度 1 zhulin 2009-2-26 09:33
贾洞 对我的博文《引力并不神秘》评论道: 按照朱先生的说明,任何辐射的能量都是矢量,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本底子的辐射矢量怎么能变成万有引力呢?并且,这种说法更要大于环境能量流,或者等于环境能量流,这样不就成了万有引力斥力了吗? 朱先生万有引力方面的文章我都仔细的读过,你论文中其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与哈勃常数之积,这个观点确实很重要,但我计算发现其结果更可以说明与星体的角动量衰减有关,并且还可以转还成万有引力系数的衰减,这使你的观点并非找到了万有引力的根本解决方案,而是找到了星系总动量的辐射衰减规律。 博主回复:在空间中,物质辐射本底引力子一般引起三种作用:一是物质辐射本底引力子即空间本底量子hH. ,由于辐射的本底引力子其本质上是构成空间的基元物质,使得其它物质内部出现向外的空间动量流,从而在物质粒子之间出现了引力,而不是斥力。二是物质受自身辐射本底引力子即空间的反作用,在任一观测者看来,物质粒子受到相当于加速度H.C的引力作用,这便是暗物质的根源。三是物质系统或引力系统中,因辐射本底引力子导致的物质质量衰减,物质自身及物质之间出现膨胀及加速膨胀,膨胀速度为H.r ,即是哈勃定律,加速度为H.V ,这是暗能量的根源。 理论推导表明:环境能量流正是物质粒子受到相当于加速度H.C= GM u /r u 2 的引力作用,是从整个宇宙角度考虑的暗物质之源,即哈勃半径内的宇宙引力场强,等同于物质受自身辐射本底引力子即空间的反作用,它比地球表面的引力场强小10的11次方量级,亦是先锋号宇宙飞船加速度异常的原因。 由于涉及到对引力、宇宙膨胀和暗物质、暗能量这些重要科学问题的根本认识,特以博文的形式予以阐述。 有关评论涉及的其它方面内容,还望贾先生能详细说说。 今天,是二月二,是牛年龙抬头的日子,值得纪念。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767 本文关键词: 美景掠影 相关文章: 美景掠影(三)(转发) 美景掠影(二)(转发)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7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引力并不神秘
zhulin 2009-2-9 15:20
一个温度较高的物体置于空间,则该物体要通过空气分子以及热辐射传递出热量,若是真空,则物体只能通过热辐射传递出热量。类似地,密度或浓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存在着向周边低密度低浓度扩散现象。 一个物体具有固有质量和固有能量,其质量密度和能量密度要远远比真空或空间高,难道它不会向真空或空间进行某种扩散或发出某种辐射吗?这种辐射扩散即是引力场,是物质的质能向空间的转化,所辐射扩散的本底引力子即是构成空间基本量子,其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与哈勃常数之积,理论上已证明了这一点,综合观测结果已显明了这一结论。这样,引力机制看来非常简单,即是由于物质粒子的本底引力子辐射导致物质粒子之间出现向外的空间净动量流,从而产生了引力。承认这一点,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地球的演化等便可统一地予以阐明。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物质粒子的本底引力子辐射的动力源于物质粒子自身波粒二象性的周期性因素。 资源共享: 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770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暗物质与“万圣悲魂”【之二】
dongping2009 2009-2-6 00:54
Iowa大学的LU Gang事件,发生于1991年的万圣节,一年过去之后,海外留学生群体的一个中文刊物,曾发表有关于该事件的名为万圣悲魂的一个长篇报道。我是在又一年之后,到达J国T大学留学之后,才从网上下载后看到这篇长篇报道的。有关报道及相关人群对于该长篇报告文学的一些反馈意见等等,请见: 1、 http://www.cnd.org/HXWZ/ZK92/cm9211z1.gb.html 2、 http://www.cnd.org/HXWZ/ZK92/cm9211z2.gb.html 3、 http://www.cnd.org/HXWZ/ZK92/cm9211z3.gb.html 后补:也可点击本文后面的附件,得到相关的文本。 不过,见诸该篇文字报道中作者笔下的SHAN,其个性等等,与我了解到的那个大学同学,还是有一些不小的差距。 记得我们同宿舍的6人,来自各地不同的地方:新疆、江苏、安徽等,SHAN是浙江嘉兴人,虽然现在能够回忆出的多是比较模糊的影像,但记忆深刻的包括我们一起踢球(宿舍杯)的情景,还有每个学期开学时,各人从家里带来的家乡特产,不但是同宿舍,也包括楼道里不同的屋子,那些早早回到学校的同学,口福就好一些,几乎可以尝到所有后来者所带的各色小吃与土产,象新疆的哈密瓜,北京的茯苓夹饼什么的;SHAN则每次带来嘉兴的粽子,现在仍然记得那种很好的味道,但具体什么味也说不清楚了,好像是带咸味的有肉的那种。 还有一件值得写出的事情:可能是大二时,我因为两个脚底长满了鸡眼,影响到我日常的生活,包括踢球,各种温和的治疗方法都不顶用之后,我便接受医生的劝告,采用液态氮气冷冻的办法去除它们,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治疗过程,每次只能够用液氮喷一个脚底的一小片,解决大概三、五个鸡眼,这样连续两三天,集中喷过之后,那一小片脚底板连鸡眼带好肉,便逐渐地变黑,变烂,再过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新的肉和皮肤再长出来,于是再处理另一小片。这样,左脚治好了之后,又接着冻右脚。 这样的冷冻治疗一直持续了两个来月,期间,走路于我便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于是,除了上课没有办法不得不去,其它大多数情况,包括去食堂打饭等等,包括SHAN在内的我的大学同学,便义无反顾地代劳了起来。现在回想,还能感到大学时代的温馨,大学同学间友谊的珍贵。 因此,无论如何,希望这次刚刚完成的,以名为暗物质将要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的SHAN与LU,能够带给我们人世间的人们,一些人性的警示与思考。 谨以此文,纪念已经逝去的大学同学SHAN与高中同学WANG。 又及:大学毕业的当儿,夏季的一日,我们班近60人,相约在我们学校东区的北门,照一张散伙前的合影,这张照片我已经扫描成电子版,放入我的历史照片库中;今早见到同学的Email后,便又从电脑中翻出这张纪念合影,重温20多年前的我们。于是,一个一个地搜寻,才似乎突然地第一次发觉,SHAN没有出现在这张我们班级全体的合影中,实在令我感到惊讶。 我脚底的鸡眼打那次冷冻治疗以后,迄今便连一个也没有再长。 愿我们活着的好好活着。 万圣悲魂
个人分类: 春夏秋冬|112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暗物质与“万圣悲魂”【之一】
dongping2009 2009-2-5 13:39
时值寒假,照例起来一通洗漱,喝一碗黑豆浆,便坐在电脑前,接上了互联网。 一大堆垃圾信件的里面,零零星星地夹杂着一些来自同行与朋友的 Email ,与往日不同,在沉寂了许久之后,今儿个里面有一封我大学同窗的来信,是发到我们大学班自建的自留地上的,内容如下: Hi guys, Not sure if you are aware, there is a newly released movie on what happened with the Lu Gang incident. They even have mega star like Meryl Streep in the movie. They have apparently glorified Lu Gang quite a bit. Here is a link of the movie: http://www.darkmatterthefilm.com/ 于是,按照连接,看到了该网站的一段用中文给出的广告词:“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影片《暗物质》 四月将隆重上映!”;及“获众多国际大奖的剧情惊悚片《暗物质》由新生代演技派小生, 年轻的金马影帝刘烨(代表作满城尽带黄金甲), Aidan Quinn ( HBO 王牌剧集《魂归伤膝谷》)和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联袂出演。更有新进实力派导演陈世争操刀。精彩不容错过”等等等等。 说起来,影片里的两位主人公,其生活原型与本人都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那位原型中的 SHAN Linhua ,即为本人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屋子住 6 人,我们便一起 Roommate 了近 5 年, Shan 是 86 年李政道计划里 CUSPEA 出去的,我们班上很优秀的一个人儿,最早出国的那一批,先在美国的Texas AM 大学,后转到 Iowa 大学,去做他的空间物理方面的研究,当然,其研究工作也确实是非常出色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与他招来杀身之祸不无关系,这便导致了现今国际上少了一位杰出的空间科学家。 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 LU Gang ,同样是李政道计划中的 CUSPEA 学生,国内 B 大学毕业,不过是 85届 的,虽与 SHAN 同年考入大学,但比 SHAN 早一年毕业,也早一年去美国。 LU 与我一位中学 WANG Xiaohong 同学 同班,LU去了Iowa大学,而WANG则去了离华尔街较近的C(哥)大学,这正应了:世界 上任两个人的关系,串起来连接的人数不会超过 5 人。 LU 同学枪下数个同行,包括 SHAN、 他的博士指导教授等人的离世,给 Iowa 大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迄今也未翻过身来。 愿他们天国之处,心灵平静,不再动不动用枪解决问题。 春节前,我从在美国的高中同学L,也是我大学时的校友那儿,得知我那位当年与我们分道扬镳,没有穿上大裤子而上了 B 大的,后又与 LU 同学一起于 85 年 CUSPEA 出去的 WANG 同学,两年前因患重病,已在美国去世的消息,心中不免自是另一番感叹,也虔诚祈祷, WANG 同学一路走好,在天国的路上。
个人分类: 春夏秋冬|7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疑难的总根源及解决途径
zhulin 2009-1-9 14:15
现代科学疑难越来越多,其根本原因是未搞清楚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问题,而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问题又是与质量、时空紧密联系,在质量的本质、空间和时间本质不完全清楚情况下,万有引力的本质依然不清,故产生了第一推动、宇宙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先锋号宇宙飞船异常加速度、黑洞、时空弯曲等一些列问题。 李政道 教授指出,应该着眼于微观的基本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态统一起来研究,将会有大的突破。其实质是要搞清基本粒子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一再强调,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界最为核心的本质。 波粒二象性涉及质量(能量)和时间因素,质量(动量)和空间因素,弄清质量和时间及空间的关系,则牛顿万有引力的机制就清楚了,上述所有的问题便都能加以解决。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4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暗能量、暗物质属于引力场还是属于物质场?
chenfap 2008-11-30 12:58
在上次的博文《 物质场与引力场的拉氏函数密度》中,我把 暗能量及暗物质的一部分归属于引力场(暗物质的一小部分可能是中微子、 MACHOs ( 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 )如黑洞等,它们应 属于物质场)。可是,流行的宇宙学理论是 把 暗能量及暗物质都归属于物质场。流行的宇宙学理论把暗能量解释为宇宙常数或精质( quintessence )场的表现,而宇宙常数又是真空能量的表现;把暗物质的主要成分解释为非重子物质,如轴子( axion )、包含中性伴随子( neutralinos )在内的 WIMPs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等等,这些粒子都不属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但可作为标准模型的推广,有的与超对称有关。真空能量、精质、轴子、 WIMPs 等等都属于物质场。为什么我要提出与流行的宇宙学相反的看法呢? 我的理由是: 1 ),把暗能量及暗物质的一部分归属于引力场,在理论上写出拉氏函数最简便,物理解释也最简便。 2 ),把宇宙常数解释为真空能量的表现在理论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把宇宙常数解释为属于引力场的能量表现,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和困难。 3 ),把暗物质的一部分归属于引力场,便有可能用不着应用超对称理论,也有可能不必推广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4 ), 把 暗能量、暗物质都归属于物质场无法解释物质场的能量从何而来?只能认为它们原来就存在,何以原来就存在呢?又无法解释了。把暗能量及暗物质的一部分归属于引力场,则可推出物质场的能量有可能是由引力场的能量转变而来的看法;后续博文中将详细讨论这一看法。 5 ),因有可能建立没有大爆炸的宇宙,不存在高密、高温的初始条件。 暗能量、暗物质究竟是属于引力场还是属于物质场?这个问题最终只能由观测和实验事实来决断。把暗能量及暗物质的一部分归属于引力场这一观点曾遭到某些人的否定。但我觉得,在观测和实验事实未决断之前,他可以否定我的观点,我也可以宣扬我的观点。于是便写作了这篇博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27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显示银河系存在盘形暗物质
quaternary1 2008-9-24 08:55
盘形暗物质合成图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取得一项突破性发现,据瑞士苏黎世大学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天文学家运用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推演,银河系中存在一个盘形暗物质,其将引导物理学家首度直接探测鉴别暗物质的特性。相关报道见于近日《科学》杂志网站。 暗物质研究是宇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其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仍一直给人以虚幻之感。但这并不是因为暗物质的不确定性,而是缘于人类对它的不了解。 实际上,宇宙结构源自宇宙极早期物质分布的微小涨落,然而普通物质当时还没有从辐射中脱耦出来。而不与辐射耦合的暗物质,其微小的涨落在此时就放大了许多倍。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后,已经成团的暗物质又开始吸引普通物质,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宇宙结构,包括星系、恒星、甚至其中的人类。 因此在天文学和物理学家眼中,对暗物质的认识每前进一小步,都意味着对宇宙未知领域探索迈出一大步。可惜自65年前这一概念产生之日起,暗物质就无法直接观测得到,只能依靠其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被感受到。科学家曾对暗物质的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在银河系的范围来讲,所有的暗物质似乎都存在于暗物质晕当中。暗物质晕内的密度本应是宇宙平均密度的几百倍,但新发现的盘形暗物质却只占暗物质晕密度的一半,这是其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原因。然而主导此次研究的科学家指出,不管这密度有多稀薄,只要它还能存在,就可引导人类在地球上探测暗物质。因为以基于地球的角度来看,暗物质晕的速度实在惊人,但盘形暗物质就要慢的多,对于现有的探测技术来说实在是一个福音。 有关暗物质探索的报告近年来不胜枚举,现已知道的两种暗物质:中微子和黑洞,其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实在是非常微小,暗物质中的绝大部分需要仰仗直接探测以得出结论。而在大多数天文学家的信念里,不了解暗物质的性质,就永远不能说已了解宇宙,那么宇宙有多远,这个探索的过程就将持续多远。(来源:科技日报 张梦然)
个人分类: 地学名人堂|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世界系列重大难题
zhulin 2008-3-12 10:31
几个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是自然科学的领军者。以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标志,人类相继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时代和电气动力时代。 20 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以此为基础,人类实现了人工控制核能的伟大梦想以及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新兴的纳米技术和超导技术、空间探测技术与航天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一个全新时代,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包括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不断增强着人们向微观世界和宇宙空间深处进军的信心。 然而,在 20 世纪末期,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愁眉紧锁、目光疑惑,在看似晴朗的物理学上空,相继出现了 暗物质和暗能量这 两朵新的乌云,这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们被这两朵乌云及其可能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难题困住了,因为这些难题是现有理论难以回答的。 难题 (1) 暗物质是什么? ( 2 ) 暗能量是什么? ( 3 ) 引力是什么? ( 4 ) 时间是什么? ( 5 ) 空间是什么? ( 6 ) 宇宙本源 是什么? ( 7 ) 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为何相等? ( 8 ) 质量能量与时间空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 9 ) 哈勃常数 H o 到底是多少? ( 10 ) 物理常数 G 、c、 h 、 H o 之间有什么联系? ( 11 ) 精细结构常数 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 12 )宇宙为何以临界速度各向同性地膨胀? ( 13 )宇宙真的起源于奇点大爆炸 吗? ( 14 )太阳系在扩张 吗? ( 15 )月球为何逃离地球? ( 16 )地球总体上是膨胀的 吗? ( 17 )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 18 )洋壳是如何形成的? ( 19 )物质波粒二象性的本质是什么? ( 20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的本质是什么? ( 21 ) 惯性是物质的内在本质还是整个宇宙的作用? ( 22 )先锋 10 号和 11 号等宇宙飞船加速度异常说明了什么?
个人分类: 科普|3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