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申瑞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给学生写的就业推荐意见
热度 2 chrujun 2011-10-14 10:02
申瑞杰同学成绩优秀、科研成绩突出,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他在研究生期间刻苦钻研,解决了若干科研问题,拥有了优秀科研能力。 他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FPGA的高精度GPS授时、大地电磁仪标定信号设计、多功能电磁信号发射机控制器设计和多通道采集系统控制逻辑设计,他全部圆满完成了承担的科研任务,体现了优秀的科研潜力。我衷心推荐申瑞杰到贵单位工作,希望贵单位唯才是用,让他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推荐人:陈儒军,2011年10月14日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542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南游击队队员简介
chrujun 2010-5-30 20:14
5月初就想写一篇关于本队队员介绍的博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写。 现在博客比赛快接近尾声了,特意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以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游击队伍。估计我们这种情况在参赛队中是非常罕见的。 这个队伍由姚红春、申瑞杰和我组成。现在我逐一介绍。 姚红春,四川人 ,2009年保送研究生。姚红春成为我的学生,缘于我组织的中南大学米塔尔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当时的项目负责人不是他,我对他的印象不深。巧合的是项目负责人甩手不干了,将任务交给了他。 更严峻的事态是项目组的其它成员都相继退出,这个项目逐渐变成了姚红春一个人的事情。 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姚红春同学奋力而前,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并且还被学校评为优秀。 他的毕业论文也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后,小姚没有回家过暑假,而是承担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负责人没有完成任务就走了。没有办法,我只好让小姚来把这个项目做完。当时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受命于危难之时,小姚硬是把项目任务完成了。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今,小姚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最近又参加了软件工程师考试,考得不错。 小姚的特长是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很大潜力。 他的博客链接如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981 申瑞杰,河南人 ,2009年保送研究生。小申也是通过中南大学米塔尔大学创新创业项目认识的。他是项目负责人,到现在还在坚持做这个项目。 由于我不在学校,我负责指导的三个大学生科研项目都碰到了项目组成员流失的情况。 小申做的项目涉及到硬件设计、单片机编程和VC++程序设计。由于两名成员中途退出,他的任务很重,既要搞定硬件问题,又要为单片机编写程序,上位机的VC++程序还老是出现问题。我由于在做其它项目开发,对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 小申做这个项目很细心,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且自己想办法一一解决,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次回长沙看了他用样机采集的数据,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小申还是院研究生组织负责人之一、研究生班的班长,不仅组织了丰富的娱乐活动,而且自己组织了一些关于仪器开发的学术讨论会。 以他对科研的执着和细心,再加上他的组织管理能力,我相信他的前途无量。 他的博客链接如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henrj2005.htm 陈儒军,贵州人 ,游击队负责人。在大学期间,我是一个不干正事的人。对英语的学习还比较认真,对其它课程是得过且过,从来不在考试前复习,也没有挂过科。 我经常到图书馆,但从来不看专业书。我看的是毛泽东研究、鲁迅研究、周易研究和中国政治经济有关的期刊和杂志。平时也喜欢买毛泽东和鲁迅有关的书来看。 我最自豪的事情是我猜到了当年研究生考试《政治》科目的最后一道大题。 我自学过中医、阴阳五行、周易、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得到过高手指教,现在还经常帮人搞命运预测。 从研究生到现在,我比较专注于科研。但我干的事情与我大学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我现在主要搞仪器开发和信号处理。 我喜欢制作各种仪器来探测地球,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高水平地球探测仪器是我毕生的梦想。 我属于游牧民族,在祖国的大地上四处游荡。 我到过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也去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见过钓鱼岛,也看过阿里山。 我领略过齐鲁大地的奔放和豪情,也体验过江浙人的细腻与通达。 我感受过湖湘人激情和精明,也感受过西北大汉的深沉和豪放。我还熟悉我们的邻居印度,与多名印度朋友有着数月的交流,亲自感受了印度的神奇和伟大。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这一个多月来多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代表中南游击队感谢您们!希望您们继续关注我们的博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