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病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痛风病人平时应监测哪些生化指标?多长时间检测一次?
热度 1 wcgczf 2012-4-15 23:41
(1) 血尿酸 : 最重要的监测指标。 第一次吃药,吃药后 3 天到 1 周监测 1 次。 急性期 3-5 天监测 1 次。 慢性期半个月到 1 个月监测 1 次。 缓解期切记不能自行停药,如果降到血尿酸 300 μ mol/L 以下 , 应根据医嘱缓慢减少药量,迅速减药只会使病情反弹。 不服用药物,需要 1 个月监测 1 次血生化。 (2) 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 : 病情平稳,处于疾病的缓解期或慢性期,条件允许,可每日监测血糖,也可 3 至 5 天监测一次。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需半个月至一个月监测一次。 4 、痛风患者为什么要监测血压?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 高血压病易危害心、脑、肾,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造成损害。痛风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可影响尿酸排泄,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显。 ( 1 )健康的中老年人:每 1 ~ 2 个月测一次,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出现的血压 异常。 ( 2 )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服用降压药者、调整药量和换药的患者,每天应测三次血压,早起后一次,午睡后一次,晚睡前一次,连续测一个月,全部记录下来 -- 简易的 24 小时动态血压,帮助医生给血压分型、选择药物、判断疗效。
个人分类: 科普|71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遇袭
热度 45 chzhzhdoctor 2012-4-13 15:50
据哈医大血案不过19天,又一位医学同道遇袭,重发博文,祝愿邢教授脱离危险。 我们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谁又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明天我们还能不能正常查房?还能不能正常上门诊、我们会不会被下一个不是自己的病人砍死砍伤? 钟南山院士,您说东莞医院配备防医闹装备只会加重医患矛盾,我们面对手持凶器的暴徒正当防卫也是增加医患纠纷?? 同道们,一次次的血染白衣咱们都隐忍不言,到底要死多少兄弟姐妹流多少血才能让咱们团结一致??? 当丁香园公布医疗场所防止暴力行为指南中国版时,主流媒体时评家们你们嘲笑医院医生的目光短浅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我们的同道一次次被砍死砍伤你们又在哪里???除了炒作虚假的医疗新闻还有什么能让你们惊诧的???八毛门,缝肛门事件的最终结果怎么不见你们报道?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中你们功不可没!!! 当一次次血染白衣的命案不断上演时,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医师协会你们在哪里??????? 当北京同仁徐文教授被砍的时候, 我们保持沉默; 我们不是耳鼻喉科医生。 当安徽省立医院柯根杰主任被砍的时候, 我们保持隐忍; 我们不是眼科医生。 当南平医闹的时候, 我们没有抗议; 我们不在福建。 当哈医大一附院的兄弟被砍死时, 我们不能再听天由命了; 我们是一条战壕的战友。 否则,当我们被砍被杀的时候, 谁还来为我们说话 重发博文,主要是想说明:医患本来应该是在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因为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是什么让我们反目,举刀相向?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患都郁闷,都是受害者。诚然医护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需要放在大背景下去客观的看待。医生很痛苦,无权无势无钱的患者更痛苦。大家都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医改方案来解决或是缓解这一问题,而非回避关键所在瞎改乱改。 每一位举过屠刀或是打算举刀的朋友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176 次阅读|60 个评论
[转载]十年医改,十年医殇
热度 1 windlight 2012-3-27 08:31
十年医改,十年医殇 对着值班的电脑,虽然哈医大事件已过去2天,是的,我承认我无法平静下来,纵然昨天还假装平静的欣赏了油菜花,纵然我今天还在平静的收病人、会诊,纵然我和你素未谋面。当我打开丁香园那灰白的画面,当我点开打开其中一个帖子里面一位网友提供的一个纪念王浩的视频,当我看到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当我看到他在全国风湿病年会上的意气风发,当我看到他手上的伤口,当我看到开颅手术,当我看到视频里面大家为他送行的场面……是的,我必须得写出来,不然,我心头的沉重感会让我无法呼吸。   是的,如果当时他没有值班,如果当时他没有在办公室办公而在值班室看电视睡觉,如果当时他让那个病人去门诊或急诊,如果当时他遵从病人的意思让病人签字后开那种对病人损害极大的药物,是的,如果我现在还有那个心情,我就再跟各位赌上1块钱,躺下的,也许就是那个病人,而不是他。可是,现实没有如果,一个还没有毕业的研究生,一个即将跨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生,一个还不能独立开药的实习生,一个还没有和钱打上任何交道的新手,一个热心他人健康而忽视自身安全的书呆子,就这样被一个疯子夺去了生命,甚至还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生命,怎能如此脆弱!   是的,凶手还在苟活着,我们还在苟活着,领导们还在苟活着,麻木的看客们还在苟活着,跳墙的骂客们还在苟活着,然而,无论红尘如何喧嚣,你安静的去了天堂,没留下或带走一丝云彩,除了你父母的悲痛欲绝,你甚至还没有爱人为你肝肠寸断。时间这个利器会让这个世界很快将你遗忘,包括我。多年以后,我甚至不会想起你的职业,你的面容,我会继续苟活在这个世间,麻木的接受这一切,一如广大的国人。   十年医改,我已经记不清我看了多少这样的事件,你不过是他们中平凡的一页而已,在我麻木的心中偶然泛起一圈涟漪。我已惯看世人的冷眼,我已习惯无奈的苦笑,当一腔热血化作飞灰,当苦口婆心变成沉默是金,我深知,我即将沉沦于那更永久的僵化。是的,哀莫大于心死,医殇,难道仅仅是我之殇?难道仅仅是医生之殇?放眼全国,毋宁说是国殇,是的,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举国麻木,举国怀疑,诚为举国之殇,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除了死亡。   明天,我还将继续麻木,但是今天,此刻,我想稍稍的不理智一下,我想小小的放纵一下,也许,这个题目太大,我和你承载不了那么多,但,我还是愿意以纪念你的名义写下以上文字。我将以我最喜欢的罗文的《尘缘》歌词为你送行:   尘缘如梦   几番起伏总不平   到如今都成烟云   情也成空   宛如挥手袖底风   幽幽一缕香   飘在深深旧梦中   繁华落尽   一身憔悴在风里   回头是无晴也无雨   明月小楼   孤独无人诉情衷   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漫漫长路   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   尝尽人情淡薄   热情热心   换冷淡冷漠   任多少真情独向寂寞   人随风过   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一城风絮   满腹相思都寂寞   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只有桂花香   暗飘过   我相信,天堂里面不需要医生,上帝不需要医生,你可以灿烂的笑,你可以追求心爱的女子,你可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看庭前花开花落……
1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两场陌生人的死亡
xueyutianjiao 2012-3-16 17:28
转载这篇文章,是因为每次看过都有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九年前曾亲眼看着代表亲人生命的折线被一点一点拉直,我却只能像木桩一样拄在那里盯着那个发出刺耳尖叫的仪器和来回跑动的医护人员,无奈到绝望。。。。。。后来又遇到了好多事情,撑不住的时候总是一个人直落泪,擦干了眼泪又继续撑。后来终于觉得无论现实多么狰狞,活着就好,这就是幸福的底线。敬畏生命。 老爸病了,主动脉血管夹层。当地做这个不靠谱,于是来北京做手术。 名字很普通,病人体征除了肚子非常疼痛之外,别的一切正常。却是很凶险的病。医生告诉我了各种这种病的可怕,是知道这病凶险,但看到老爸聊天活动什么的都也还好,所以没那么不安。 来到阜外医院之后,彩超CT做完,立刻被送进了抢救室。所谓抢救室,也没觉得多像抢救,病人们基本上都躺着,不让动,不让用力,该说话都在说话,有高血压的一般在降压后会诊完就会被推去手术后被送进正式的病房。所以抢救室里的病人经常变。唯一的相似点就是都是跟老爸类似的病人住在这屋,因为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 周六周日过了两天,一直各种打降压药。然后医生说周一会诊,周二白天手术。流程看起来很顺利。手术前的一天晚上我整夜陪护。 凌晨1点。 来了一辆救护车。由于急诊这边总来救护车,我也就见怪不怪了。病人被推到了老爸旁边的床位。躺在病床上喊疼。50多岁的一个男子,老婆也在身边,还有个同事。他老婆说是直接从山海关过来的。天亮看能不能做手术。 跟老爸的病一样,血管夹层。 人来人往也睡不着,我们就在聊天。男的操一口东北口音,自己也对自己生这个病表示困惑,之前连这个病听都没听过,又说做完手术赶紧回去还钱什么的。又说想喝水想吃饭,由于怕增加心脏负担,医生没让吃,还在那抱怨着。 一切都很正常,跟老爸的情况一样没什么区别。 凌晨3点。 因为急诊这边都是用现金缴费的,他老婆害怕被抢就叫上我出去一块取钱。路上又聊了许多,女的说钱是从娘家人那里借的,万一出了事情,要不让他写个遗嘱吧,如果手术成功遗嘱就给撕了,失败的话就把在他名下家里的房子卖了用来还钱。 看病确实花钱啊,这两天我也深有体会。。。 凌晨4点。 女的把情况跟丈夫说了一下,说就写这么个条吧,手术成功了就给撕了。丈夫也爽快得答应了,找不到笔,于是我把我的笔借给他们。丈夫就用我的笔写了那个所谓的遗嘱。我当时还在想这能有啥问题啊,天亮就做手术,我老爸住进来三天了也好好的,写啥遗嘱啊。 后来又是各种聊天,也抱怨抱怨这个蛋疼的病神马的。女的又说男的以后等康复了就别喝酒了之类的~ 凌晨5点。 医生把女的叫出去沟通第二天手术的事情。这时候男的又哼哼呀呀得喊疼。我也没在意。 后来他大声喊 护士,我出去找护士,护士说马上过去,等再回来的时候,男的发出了很惨烈的声音,只有进去的气不见出去的气。脸色忽然变得发青。几个插在他身上的仪器发出了滴滴滴的声音,然后就见一群医生护士冲了进来。几分钟之后在尝试了各种努力之后又全都散去。 一个人就这样死在了我的面前!几分钟前我们还在聊天。。。 看着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他,“僵硬”,这两个字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如此真切。又如此残忍。浑身的颜色就在短短几分钟变成了就从红润变得发青。脑海中那些电视的场景,好假。 没有害怕,也没有忧伤。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在我的眼前。 对于对于这个医院,这样一个人只是变成某个数据中的一个构成因素。对于家人,和亲近的朋友,是一个熟悉感的消失,与悲伤和痛苦。 对于我,此情此景此人,化作了我对生命强烈的敬畏。 而在敬畏之后。。。才是我强烈的恐惧感。。。不是对尸体的恐惧。。。因为老爸的病跟他一样!!! 老爸和我一样,见证了全过程,随后他背朝着死者,面朝着我,紧紧攥着我的手。 我俩几乎没有说话。而他也一直没有再睡着。 直到六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照进了病房,老爸叹了口气: “天总算亮了。活过夜晚了。” 尸体到上午9点多被人抬走了。随后医护人员把床单被褥收走,铺上新洗的。病房就像他没住进来过一样。 这两天,我总拿着他用来写遗嘱的笔写东西,做记录。生命的重量,它能承载多少呢? 中年男子被抬走了之后,阳光照在那个床位上。 一切归于平静。没多久医生带着各种手术的协议让我来签。然后说老爸手术的时间是在下午一点多。 十点多,伴随着一个女人的哭声,一个小男孩躺在了几小时前中年男子逝去的那个床上。这个孩子是心脏的问题。孩子的父母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是农村来的,很朴素。 孩子在喊了几声爸爸。然后没有声音了。 母亲彻底瘫在地上被医生拉到了门外。心跳停止了。经历了凌晨五点多那一幕的我,呆呆得看着这一切。茫然与淡定这两种情绪似乎同时拍打着我。 医生们没有放弃抢救,不停得拿着似乎是电击的东西对着孩子的心脏在按。孩子的父亲面朝我们背对着孩子,也在默默擦着眼泪,而外面则是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大概一个小时的样子,孩子的心跳恢复了。几个医生如释重负一般离开了病房。我还问了其中一个医生,那个医生说,算是救回来了吧。。。 忽然有一种世界真的很美好的感觉。太好了,救回来了!!那个时刻,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驱散了我几乎所有负面的情绪。可仍在病房里的那个医生却没什么表情,把孩子的母亲叫了进来。告诉她跟孩子的父亲。。。说尽管心跳已经恢复了,但完全是靠仪器在维持,而且也维持不了多久了。而且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识了。 孩子的父母说一年前给孩子做的手术已经让他们负债累累,但还是希望他能活下去。 接着就女方家里来电话,山寨机。铃声是《当兵的人》。 山寨机的声音很响,电话那头说话的声音基本上谁都能听见。对话是方言,只能模糊听个大概。那边的声音很淡定,就说让孩子走之类的,这边的母亲就一直在哭。那边能听出很生气,又说钱不借了之类的。。。 挂断电话母亲无力得坐在凳子上,靠在丈夫的肩膀。而丈夫也早已泣不成声,却连一个依靠的地方都没有。最终父母签下了遗体捐赠协议。孩子的器官会被捐赠掉,其他部分用于实验。医生也很照顾,没有拔掉仪器,还是希望延缓孩子离开这个世界的过程。父母俩就一直守在孩子身边。母亲一遍遍大声叫着孩子的乳名。 而我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好残忍!那种当时以为已经救回来的美好幻想被在现实的映照下是这样得让人痛彻心扉。 医生说等孩子走了之后,把衣服什么的拿回去吧。这些东西医院是用不着的。孩子父亲哭得更伤心了,说衣服是孩子的姐姐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这件衣服了,一直想穿在身上,这他她姐姐看他看病就才借给他穿。孩子的母亲说不许脱下来,一直穿着吧,就让他能多穿多久就多穿多久吧。。。 一件粉红色的小夹克。很漂亮。。。 孩子才三岁。。。 心跳越来越弱。。。 孩子睁开了眼睛。。。 看了父母一眼。。。 仿佛那眼睛中真的是有光芒的。。。 可几秒钟那光芒消失了。。。 孩子走了。。。 睁着眼睛。。。 半小时后,手术室来接老爸。术前的傍晚由于已经备皮,浑身上下什么都没穿的他盖着被子。婴儿一般。生命不就是眼前的这一幕幕戏剧吗。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划过一道痕迹,在其他的一道道痕迹下留下一个个交点。 没有想象中的剧情,例如什么几个小时手术的煎熬等待就仿佛不知道过了多久一般。只是四小时后手术结束,不长不短。没有焦虑与不安。任何的焦虑和不安都因为不久前经历的两场陌生人的死亡而消失了。等待就好。那些并不是由自己可以改变却同样重要的命运之路一定在前方,不会随着那些期盼而变好,也不会随着那些愤恨而变差。 随后父亲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晚上八点医院让家属回家第二天再来等消息。 当晚的我睡得很沉。 醒来后又去医院静静等候,看着那些已经等了好几天的病人家属在那里抱怨,焦虑与烦躁。也许在没有经历这两件事情,我大概也会那样吧。下午四点,医院打来电话,手术危险期已过,说老爸已经转入普通病房。 进入病房的我看着已经脱离危险的老爸。听到的第一句话是。。。 “儿子,想吃肉。” 活,真幸福。 {本文系转载 转自人人网 原作者为一同学)
2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医生怎样把癌症的诊断讲给病人听?
热度 31 SNPs 2011-9-27 11:18
最近北京的一个病人伤害医生的恶性事件让我想起三年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 “医生‘无能’,病人‘无知’”。文章 试图解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是因为病人并不了解医生的难处,不知道受时代的影响,受技术的局限,医生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去年一年,我在美国的亲人中有三个被诊断患有肿瘤,我也亲历了大部分医生的诊疗过程,让我对美国肿瘤科的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美国的医生一般都是很坦率地直接把坏消息讲给病人本人。 这一点,至少是我在国内当医生的时候不是如此。 美国肿瘤科医生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把和癌症病人的沟通当做一门学问。目的是让病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预后,治疗的可能手段,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药物的副作用等。每次和医生的问诊至少有半小时。医生所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 你虽然得了不治之症,但是你不是孤单的,我们有很多诊疗的经验,也有很多病人和你一样得了这个病(不是你的错),有些病人治疗结果很好。我们会在这里尽全力帮助你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无论什么时间你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问我们。 不管病人的教育程度如何,理解程度如何,医生都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尽量不用术语把病情解释清楚。不让病人有被赶走的感觉。结果是赢得病人的信任。 要知道,癌症病人迟早会知道自己的病情的。越晚告诉病人越被动。病人和病人不同,有些病人很乐观,也有些比较悲观。可是有家人支持,病人一般都很理智,理解,能够坦然对待。如果你是病人,你愿意医生和家人隐瞒病情吗? 国内的医学院没有教与肿瘤患者如何沟通的课程,所以如何跟病人讲“坏消息”也没有当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去研究。 所以中国的肿瘤病人常常是不了解自己情况,不清楚医生的治疗,不知道预后,也不清楚治疗的后遗症。于是,期待值可能过高,或者是走另一个极端,不必要地悲观,放弃治疗和搏斗。更坏的后果就是把恶化的病情归罪于医生,把自己的病变成了医生的过错。 “无知”的病人,打了“无能”的医生,很可能就是因为医生太“忙”,没有把道理讲透。如果道理讲透了,无知的病人就可能变成 理智 的病人,无能的医生也就成了 理解 的医生了。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13175 次阅读|36 个评论
就诊不代表有病——倡用“就诊者”,慎用“病人”
热度 1 hillside 2011-8-24 17:53
写完上篇《“看病”不如“看医生”——提倡“看医生”,扬弃“看病”》,我忽觉得对“病人”(“患者”也可疑,在没有确诊之前,患什么了?)也看不顺眼,顺势又作了阐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12 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可见,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确定他人有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并确认有罪前不是罪犯,不能被当作罪犯对待。 我们将“罪”转换为“病”进行一些思考。“未经正规医院正式认定,不能作有病认定”。你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并不代表你已是病人。 此种感觉在约20前我孩子出生的时候特别强烈,我孩子正常出生,我妻子在医院生产怎么就成病人了,我近一周内的身份就被呼做医生护士眼中的“病人家属”了。我前一阵只不过皮肤上有此螨虫叮咬的几个疙瘩,就“病人”来、“病人”去的。至于嘛?我的思考往往是着眼于人类或社会的,切莫以为是小资情调。 当今英语族群,所谓“病人“的合适称呼是什么我不太了解,只有一个字典中一个老面孔patient,小毛病可以称做trouble。中国本来有表示轻病的词——恙或微恙,可惜现在只用在书面了。 就目前存在的词语而言,我推荐使用“就诊者”或者“诊员”。它没有事先就推定你有病。只是一个诊断者与就诊者的关系,有如原告与被告一样,没有道德预设、没有疾病前置。 医院与病人、病员、患者的所谓关系在不少场合都应当用就诊者替代。比如,医院为就诊者服务的口号、医院的各种交费文书表述等等。 诚然,经过医院确诊染疾,称做病人似乎并不大碍。 当然,可能也会有更好的称呼,上面暂时就现有的情形表达了一些想法。 以上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哪一个或者还有哪一个更适合你或他人去医院时的心情或态度呢?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27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安樂死”還是“安寧死”?
热度 1 LEOLAND 2011-1-13 18:08
曲津華 有些時候,人們對字眼的關注會走極端,表現為極端在乎。比如海峽兩岸對台灣地區參加國際比賽時的英文名Chinese Taipei,都能認同國際組織協商定下的這個規範用法,可是對這個名稱的母語中文版本,當時(比如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卻經歷了好大一番周折,才達成共識。 有些詞,用了多年也沒覺有何不妥。可是一旦打開了視野,就會發現差距的存在。比如對殘疾人奧運會,台灣同胞用了一個帕(源自其英文 Paralympic 的音譯)字,把殘奧會稱為帕奧會。這其實是用心良苦,避免用到殘疾、殘障字眼,體現了對殘障人士的尊重,表現了對特殊群體的更加文明的人性化關懷。2014年夏季Paralympic Games(國際殘障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確定在中國西安舉辦,希望社會主義的中國內地也能到位地體現對殘障人士的尊重,把帕奧會這個詞用起來。 再說這個未普遍應用卻廣為人所知的所謂安樂死一詞。安樂死(Euthanasia)一詞是引進來的,其理念和做法也是中國打開國門之後才為國人所知的,其意義明確又無同義詞,且涉及人生、生命及倫理,故無人不知。先不說該理念是否能普遍認同,單就從字面上看,就相當不科學。雖說有的人把終結生命理解或調侃成上天堂,但並非所有人都贊同這樣的說法。那麼,這檔事有何樂而言呢? 還是看人家台灣,把這個詞化作安寧死,體現了更加人性化的道德關懷。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日前剛剛三讀通過,可以為證。 細分起來,安寧死有兩種,即主動式的藥物施用和被動式的不作為等待。不管主動還是被動,目的都是讓病人有尊嚴、少痛苦地前往另外的世界。而其具體的實施,則必須有嚴謹的法律作依據和嚴格的程序做保障。 2011-01-13
个人分类: 编辑杂感|20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庭审法院外挺肖病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Eucommia 2010-10-12 13:35
从所有客观的报道看,肖氏反射弧手术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就是达到成熟的临床应用阶段,与其他一切外科手术一样也不可能 100% 成功,不能因为有手术失败就否定手术的科学性,如果那样的话所有外科手术都应停止。这次肖方案庭审法院外有不少挺肖的病人(见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69731116pageno=2 中 肖传国 患者 庭外激辩 )就足以说明肖氏手术后神经可以再生,但可能不同病人间再生的条件有所不同,所以病人间的手术效果有差异,这本来是符合科研的客观规律的。上述报道中也说到是肖传国揭方舟子抄袭在前,方舟子打肖的假在后,庭审中所述也与当初警方通报的肖承认是因方妨碍了肖成为院士而报复,也不是付钱买凶报复。方舟子们利用对手术效果不佳的病例来否定肖氏手术的科学性,并把其打成伪科学,这才是典型的挟嫌报复,是反科学的,是破坏科研环境,打击科研人员的罪犯,应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肖传国应该无罪释放。令我十分不解的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报道不提肖揭方抄袭一节,也不提法庭外的挺肖派中主要是病人这一事实。 附:有人说肖传国在美国就有犯罪记录,可谓劣迹斑斑。今天在刘实的博客上看到了肖在美国坐牢的原委,先转载如下,因本人无力去美国调查,谁要提供证据证明这是刘实造谣,本人将不甚感激。 肖传国在美国为何坐牢?慈父蒙难记 (2010-10-12 10:00: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lo1k.html) 刘实 博士: 我们是你的忠实读者。虽然有时你的言论有些过激,但你的正义之心常常益于言表。所以我们选择在贵处发表下面一篇记实文章。 肖传国在美国为何坐牢?慈父蒙难记 作者:落花时节 谨以此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献给我们的13亿同胞。笔者尽可能保证准确无误,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欢迎当事人和知情人来函纠正。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国留美学人身上的真实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已被讲过上百遍,但每一次听后仍为之动容。因为这个故事虽发生在一个中国人身上,但弥漫出的却是一个善良,宽厚,自强不息民族的共同优点。 每当中外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都对故事的主人公可歌可泣的事迹所感动,对伟大的中华民族肃然起敬。 人们都说:双方的父母在一起住久了,就容易产生矛盾。肖传国试图孝敬双方父母,大家大矛盾也大。因为一些家庭的不和谐,1992年肖传国决定将两岁的儿子由家人带回中国由家人照管,在美只留下7岁的女儿。这样他也好有精力搞科研。但肖妻(前妻)一时糊涂,被律师忽悠竟状告肖传国绑架了自己的儿子。肖传国因此坐牢一天。法院还判决禁止肖传国接近自己的女儿。 转眼间,圣诞节将至,到处飘荡着圣诞歌声。人家的女儿有父爱,肖的女儿在等待。往年都是肖给女儿买礼物,今年不知女儿的圣诞节如何过。肖买了一个大电子琴,送到女儿的学校,请校长转给她。既然你已经来了,为什么还要我转交?说时迟,那时快,校长已经派人将女儿领到了肖的面前。肖将电子琴送给她:祝你圣诞快乐。爸爸爱你,好好听妈妈的话。说完就匆匆离开了。 不久,肖传国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还不太懂人情事故的女儿问啥说啥,说见过爸爸,此言被认为指证肖传国违背法院禁令。肖传国当然供认不讳,因此罪加一等,被送去了一个孤岛上的监狱坐牢90天。 就因为在圣诞节前给女儿送了电子琴而坐牢,这简直不可思议。特别是对炎黄子孙而言。而女儿长大懂事后,一直对此感到内疚。(肖传国女儿在他全力支持下2006年从美国名牌大学毕业,旋即进入美国国务院工作。) 肖传国身处牢房,受了委屈,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他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将一切置之度外。一心只想尽快完成他心中的科研计划。他把科研计划写在纸片上,让每个星期去探监的朋友计算机专家上海小马和另一位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中山医院)来的泌尿科专家(回国后担任泌尿专科主任和教授)带回去用计算机打印出来,下一次又带来修改。就这样反反复复,他的科研计划在狱中完成了。 出狱后,他申请到了NIH 5年百万美元的科研基金。 在向NIH 解释为何坐牢时,他的含冤、不幸的遭遇,和在牢中也奋发向上的精神,令NIH官员们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每当讲到此时,国际友人都会发感慨,中国人太了不起了,这段悲壮的传奇人生简直就是一部绝妙的好莱坞剧本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9 次阅读|9 个评论
请给老人让座,也请老人体谅我们的难处
longfo 2010-5-20 21:25
http://blog.renren.com/blog/233200491/464727399/223102482/2267801782/share 先发几个镜头:   镜头1:   (7日)早高峰时,大伯在188路公交车上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站着,就要一个坐在照顾专座上的姑娘儿让座。姑娘儿不肯,大伯就给她拍照了。到了市一医院站,姑娘儿和她男朋友不让大伯下车,一定要他把照片删了,但大伯不肯,姑娘儿和男友就报了110。民警来后,大伯还是不肯把照片删了,双方最后闹到交通治安分局去了,到10点多才处理好;大伯本来是要去参加一个活动的,为了这事也没去。        大伯给没让座的姑娘儿拍了四张照片        75岁的大伯姓李,5月7日单位安排了大巴车在杭州图书馆等,组织老**去桐庐春游。李大伯先坐333路公交车从三墩家里出发,在汽车北站换乘188路,上车时还有空位,李大伯坐在靠上车门一边的第三个侧位。        姑娘儿姓吴,20岁,杭州人,住在北站附近,在萧山一家银行工作,每天早上都坐公交车上班,那天有男朋友陪着。刚上车时,没有座位,和男友站在下客门旁边。        车开到董家新村站,下客门的座位有人下车,小吴坐了下去,男朋友在边上站着。        这时,坐在前面的李大伯看到身边多了一个老太太,很吃力地扶着旁边的栏杆。        李大伯说,他边上坐着的乘客,不是上了年纪就是中年人,因为他的座位比较高,就看到跟他隔了一个座位的小吴。        我说小姑娘,你的座位能不能让给老太太坐?她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说,叫我?我不让。然后管自己嘀嘀咕咕。我耳朵不好,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后来她就管自己朝窗外看了。李大伯说。        而小吴说,当时她确实对李大伯说了不让,但不让前面还有今天身体不舒服。        小吴的男友说,小吴身体确实不好,之前已经挂了4天盐水,正因为这样,他才专门陪着去上班的。她肯定是说了身体不舒服,但大伯当时好像没听到。        之后,李大伯拿出相机,对着小吴咔嚓就是一张,小吴低头没看到。        咔嚓又一张,李大伯又对着老太太拍了一张。        咔嚓第三张,又对准了小吴。        小吴抬头看见了,问李大伯,你在拍我吗?李大伯没回答,把相机放进了上衣口袋。        又过了一会儿,小吴抬头,又看见李大伯对着她咔咔拍了两张。        这时,小吴男友站出来说:把拍的照片删掉。可李大伯还是没吭声。        担心照片上网        姑娘儿当场报警        拍好照片,李大伯扯开大嗓门,在车厢里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啊,道德太差,连给老人家让个座都不愿意        我是造舆论,见上来一个乘客就说一遍,现在的年轻人尊老爱幼的观念太差!        问李大伯,车厢里乘客什么反应,李大伯说,乘客们都不响。        而小吴和男友说,乘客并不是闷声不响。        我们隐隐听到边上的人说,现在的老年人总喜欢早高峰和大家抢公交车,他们刷老年卡不用付钱,我们付了钱,却还要给他们让座,不让还要被说大伯没听见而已。        事后采访李大伯得知,他耳朵不好,戴着助听器,怕别人听不见,所以说话声很大,当然别人说话也要很大声他才听得清。        李大伯这样一路说着到了市一医院附近,小吴和男友一直听着,加上又被拍了照片,心里不爽到极点。        小吴担心李大伯把照片发到网上去,男朋友说那就报警,小吴在车上打了110,民警说马上过来。        到市一医院站,李大伯、老太太、小吴和男友一起下了车。        下车时,他拉住我,不让走,说一定要删掉照片才肯让我走。李大伯说。        而小吴男友说:我没拉他,就是要他等一下,110马上就来,可他不愿意,管自己往前走,过马路,一直到了杭州图书馆,坐上等着的一辆大巴。        小吴和男友紧跟其后,一直跟到大巴上客门。        大巴车上都是退休老人,大家都劝李大伯把照片删删掉算了,大家就可以出发去桐庐了。        李大伯觉得自己没做错,不愿意删,让大家先走,他不去桐庐了。        大伯对民警说是准备把照片发上网的        110民警赶到,把李大伯从大巴上劝下来,和小吴他们一道去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劝了半天,李大伯还是不肯删照片,因为是公交车上的纠纷,只好送去交通治安分局继续调解,接待他们的警官姓钱。        大伯的意思是,公共场所拍什么照片是他的自由,电视台不也是在街上拍片、播出的?他是要把照片放到网上去的。那对情侣的态度非常坚决,说拍了照片已经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放到网上更是不能容忍的,不把照片删除,是不会让大伯走的。我们也劝大伯,真把照片放到网上,会给当事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是不妥当的钱警官说。        调解到最后,李大伯退了一步,相机里的照片可以删除,但要保留下来。        于是先把照片导入民警的电脑上,再当着小吴他们的面,把相机里的照片删除了。        出了交通治安分局,李大伯没直接回家,又坐28路赶去了公交公司,就这件事情向公交公司提出建议,要求公交公司加强对这个现象的关注,用更多的方式去提醒年轻人让座。        那个老太太77岁,比我年纪还大,我就想站起来让座,老太太说不用了。我心里很气,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我是经常坐公交车的,总感觉杭州的年轻人不够礼貌。难得遇上肯让座的年轻人,我都要问他们是哪里人,结果十有八九是外地的孩子。        这样的情况,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所以每次出门遇上不让座的年轻人,我经常会拿相机把他们的样子拍下来。我电脑里有个杭州公共汽车的文件夹,里面的照片都是在公交车上拍的,有批评那些不肯让座的年轻人,也有表扬那些相互谦让的乘客,但被拍者的脸部都做了处理。李大伯说。 -------------------------------------------------------------------------------- 镜头2:    现在我有六个月了,上车也是需要坐的,不能想让就让,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半个月前,一个老太站在我旁边,我想了很久没让,从起点站就很挤了,我让就要站到莫愁路,我肯定是吃不消的。那老太看出我不让,于是一路上把手臂往我位置里弯,腿往我这里拐,我坐那里真的很难受,一直想让了算了,车上那么多人,后门往前都是老人,我让了谁给我让?    今天早上,我等了十分钟左右上车,车开到理工大,上来好几位老人,年轻人都让了,有一老太径直走到我旁边跟我说,用手边点我的胳膊边说,你给我坐,我腿不好,站不稳。我看了她,一下子很气,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老人,这么理直气壮,这样理所当然,口气很嚣张。我都没考虑就说我怀孕了。那个老太就盯着我的肚子看,看了好久,好像不相信。那一刻,我真的很难过,好像我要坐位子找个借口去骗她,我这样做很不应该,不管我身体怎么样,哪怕我就是个孕妇,在我被她要求的时候,我也应该毫不犹豫的站起来给她坐,才能体现我是年轻人的尊老品质。    好像后面有谁给这位老太让座了,她坐下来就和旁边的老人聊天,说话声音中气十足,大讲养生之道,说自己八十多了,怎样怎样。。。 -------------------------------------------------------------------------------- 镜头3:   我是一名头发眉毛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地道合格的老人。每逢出行乘公交车,常常有学生或年轻同行者起身让座。有时带小孩的妈妈,会把小孩抱起腾出身旁座位,嘴里还跟孩子讲:让爷爷坐!            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热乎乎地,连忙摆手说:我没事,不用坐!可是,却总也拗不过年轻人和孩子的真情。最后,还是不得不道声谢谢,坐下去。            这时,我就想:工人上班,干了一天活;学生忙一天学习,身上还背着重重的大书包;孩子坐在妈妈怀里又挤又热的也不舒服。像我这样手脚利落的退休老人们,是不是应该倒过来,给忙于工作、学习和出行有困难的他们让个座!            这样做,看起来有点标新立异,有悖常理。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试想,晚上下班、放学时段,劳碌一天的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途中还要在公交车上站上个把小时,那是什么滋味!            对比起来,那些遛公园、玩花鸟的健壮离退休老人,玩够了,晚上回家乘公交车,要发出点善心,显出点风格!不能倚老卖老同年青人争座位了!已经坐下的老人,也未尝不可让出座位,给背着大书包的学生,让他们也歇歇腿!            我想,出自真心这样做,不是去做秀,难道还怕别人异样眼光?还怕别人议论,说你是个怪物!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社会不是更加和谐了吗! -------------------------------------------------------------------------------- 虽然很少做公交车,但却实在知道挤公交的艰难,回忆出来打工的时候,20多岁的青年,抱着一腔热忱和自尊,带着几百块rmb闯荡天涯,早上6点多起床,一个半小时到公司,下午劳累一天,再花1个半小时回到宿舍,那时候,最最渴望的,不过是在座位上做个几分钟,舒展下酸痛的脊椎,可是,大部分时候是不行的,一是车上人本来就多,你要紧紧抓住自己的口袋和车上的扶手,二,就是因为有很多的老人。   平时也有过很多出行,可发现公交上老人并没有那么多,只有高峰期间老人才那么多,可能老人都喜欢赶集热闹吧   大部分早晨出行的老人,或者提笼溜鸟,或者挟剑江湖,目的地很明确公园、湖畔、山间那些陶冶情操,明媚笑脸的风水宝地,坐山半小时免费车,再打上几分钟太极拳,呼吸下新鲜空气,顺带捎带上份豆腐脑给孙儿做早餐,赶上回家的公交,呵斥几个年轻娃娃让座,张显下威风和权利,是有些老人最惬意的事情了,却不知道,那座上青年下面还有1个小时车程,却不知道,为个坐位我却整整早起了半个小时还走了2站去总站,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如此教育自己的儿孙。。。。。。   也常常见到,下班时分,几个老太太提着购物袋,袋子里有些须蔬菜,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今天坐了10几站免费车,买菜节约了几角钱却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为了你这几角钱,在强忍者腰酸背痛,在强熬着头晕恶心,却落下了多少隐约的病根。。。。。。   却想问下:满车若是你的儿孙,你是否还会争抢?    9点之后,公园是否关门收票    5点之前,市场是否无菜无粮   也想问下一样的年轻人:可否在排队中被老人蛮横插队导致迟到或者误事,是否在争抢中被老人推到一旁,又或许,你有善心,他不懂你的善意 笔者评论:我都是让座的,很多时候有座都不敢坐下,因为一旦坐下,来了老人如果不让座给他,心里面就感觉过意不去,好长时间难受,但是有时候老人不在你座位旁边,又不好起身让座,因为老人济过来也费时间费体力。在上海,我都是很少让座的,很多时候老人们也不领情,他们都会说,没事,站着身体好。我也是觉得站着身体好,所以大部分时间坐公交车都是站着。我想,任何一位乘客都是尊老爱幼的,老人们也是爱护下一代的,就是一个座位,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或许,大家就缺少那一句话,交流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中医骂街
sheep021 2010-4-28 10:01
按:这是一位多年行医的老中医的肺腑之言,括号里的文字是听众的插话。本博文字整理。为了和谐,一些具体的人名、单位名称一律以***代替。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 现在***就知道提高药价,赚黑心钱。药的质量是一个劲的降,药费是一个劲的高。真想宰几个***泄泄愤。过去十几块的药,现在卖几百块,还整些假的来。 (我有朋友在大药厂工作,时常打电话时她在药监局挨骂呢,因为又冒用批号,或生产假药了,不过也就骂骂,而已,背地里的事他们是不知道的。我以前的药厂出厂价是10无的,在医院就是90元,药厂利不太大,医院的利也是有限的,中间部分是最大的也是不知所终的。要说腐败,药监局的隔一个毙一个都有大半漏网的) (以前我有个邻居从西藏复员,带回很多药材,我那时候才知道啥是雪莲,啥是灵芝) 老子想起有些病人,每次抓完药,药价高,就讲老子跟药店串通了提成, 这些猪脑子也不想想,我又没指定他们去哪里拿药,是他们自选的,难道我能串通那么多药店? (老师不是有个朋友开低价药店么,干吗不让病人去那里抓) 切,那是给真穷的人,不是给这些有钱还闹腾的狗杂种的 有些病人就是可恨 前几天要闹腾和我打官司那个,现在彻底没气息了,我说她真是活该,她拿着方子去找第不知多少个医生的路上,自己掉下水道里了,然后这个迷信的人,终于觉得是天报应她了,消停了。我今早还跟我爸说,看吧,我是天养着的呢,老天给我出气了。(起因:这个病人被医院说只能活3、4天了,赶出医院。找到我,我说,我治的话,最多能活3个月,结果真的三个月就死了,结果他家属要跟我打官司,我就让他去告好了) 有位中医总结了中医十不治 1、不信中医的。 2、对医师有疑虑的人。 3、自以为是,又要吃西药又要吃中药的。 4、懂一点简单中药 , 对医师处方指指点点的。 5、拿到中药,不按时吃的。 6、拿到处方,到了药房抓药,听说此方太强,立刻就决定不拿药了, 或回头来问医师处方问题。此类笨蛋不要治。 7、不听中医师建议,以为光吃中药病就能好。比如: 喝酒引起肝硬化,吃中药仍不戒酒,如何会好呢? 8、重复问同一问题的人。表示他不相信你了, 不可治。 9、一有重病, 只要人说什么好,就立刻去做 , 结果乱吃一大堆药。此种有疾病乱投医的人不治。 10、平时吃一大堆不必要的药或维他命的人。生病时来看医师 , 随身携带药囊 , 询问医师何药可吃 , 何药不可吃。这类人除了本身疾病外,又自己增添许多本来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医生千万不要看。 这十不治不错,很有借鉴价值。 现在这十不治里的病人特多。 谁要一慈悲治了他们,就等于给自己找了教训和麻烦 我去年接了个病人,年轻轻一男,同一问题问了我十几遍,拿到药还没吃,就打了三四个电话,刚刚吃一口药,又打电话来说他感觉不对。。。最终,等一个小小的喉咙疼,吃2付药2天好了,他已经打了至少六十多个电话了。。。。。。 我后来发誓,再也不要见到他,他死他活跟我没相干 实在是有很多令人崩溃的病人 还有个拿着刀说,我全家的生死存亡就在你身上了,你不给我看好,我就死你家门口 不过好人也不在少数 应该说,病人再恶心,还在可忍之列 药商就孰不可忍了 我今早打电话去一心堂的总店,破口大骂了他们经理一顿。他们号称连锁大药店,居然进假药卖假药,出事还把责任推给医生 (连锁其实就是变现垄断罢了,我们只是被连锁) 他们这次进了批假的何首乌,是拿一种蕃木薯类的植物块根伪造的,本来多数人吃了没事,前天我让一朋友吃何首乌炖排骨,结果毒翻了。还好毒的不严重,只是幻视幻听,吃了的点药解了。最可气,我打电话说这事,他们还百般抵赖,说何首乌跟排骨相冲等等,真是可恨。 中药质量如此糟糕,确实要大力发展针灸推拿技术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关中男人,关中女人,关中病人
热度 2 XiaoCG 2010-2-7 19:05
延安是关中吗? 上周为一延安病人手术. 6岁的小女孩,真漂亮,可是两边肾都积水,肾功能不全.她家里什么亲戚是延安市政府的领导,卫生部某领导在延安插过队,挺仗义的,安排她到北京整治,几个大医院会诊月余,没结果,没办法,小孩奄奄一息.北大某院一老教授建议转武汉找我.由于是部里点名安排,我都不知道医院就安排收住院了. 一看病人,情况的确挺糟糕的.再仔细看在京做的那些全套X光MRI检查,发现诊断应该不难:这孩子是少见的先天畸形,左右两边都多长了一套肾脏和尿管(总共4个腰子,4条尿管),由于地少人多,挤成一堆,就很难看明白了.但北京的兄弟们应该明白呀? 这堵车和堵尿是一个道理吗!:-).诊断明确后,手术虽然也难(相当于4个手术),作了6-7个小时,但比打官司容易.术后第一天,小孩就要吃要喝了. 小孩她爸关中男人当时一听说可以手术治疗好时,眼泪都下来了,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扎钱.自然,我很高兴的收下--再给塞回他口袋里去了.术后第一天,孩子她妈关中女人又来到我办公室,眼睛红红的硬要把那一匝钱再塞给我,我把秘书叫进来,告诉她:别坏我30年的规矩,孩子好啦,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昨天下午,我在办公室忙, 两口子一起来了,拖着个大拉杆箱,二话没说,打开箱子一包一包往沙发上放: 延安小米,大红枣,乔麦活烙,南泥弯什么什么...,好家伙,把延安土特产商店搬来了. 您一定要收下.我们专门让家里人送来的. 唉, 陕北老区的乡亲怎么还是这么实诚呢? 他们不上科学网吗?怎么和科学网上的有些男男女女这么不同呢? 象那谁,都成人精了; 还有那谁,算啦,不提啦:-)
个人分类: 未分类|6827 次阅读|15 个评论
医患沟通从说话开始
何裕民 2010-1-12 14:36
原载:《新民晚报》2009年12月4日B6   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都抬不起来了。回到家,家人一看他这样子,忙问这是怎么了。病人说:大夫说了,我来晚了,没治了,我早干吗去了。他上午 11 点半离开诊室,下午 4 点嘴唇发紫,晚上 8 点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 2 点就去世了。   时下,在医院和医生那里,只见药物和手术刀,而三冬暖的良言几乎成了绝对稀缺的资源,医生给患者看病时说得少、问得少、听得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医学水平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但由此而来的唯技术化倾向却偏离了医学的根本目的。人文关怀缺失、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中心论等现象的泛滥,使得原本神圣洁净的医学成为现代人们诟病的对象。技术进步的同时,人文精神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张扬,这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巨大困境!   我们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他看来,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这其实是暗示效应。良好的暗示产生非常好的作用,医生几句好话,病人马上眉开眼笑,精神就好,走路也轻快。   笔者亲历的一个案例中,有一个近 50 岁的徐姓男子,患胆囊癌,已一年余,经中西医结合零毒抑瘤治疗病情已稳定下来,但他生性胆小、敏感。他一般 2 周一复诊,有一次复诊前,他妻子先悄悄与笔者耳语:这两周,小徐情况不好。笔者问道:何也?!她答曰:您每次看完舌苔、切完脉、问完诊,都会说一句不错,上次您可能患者太多,没说什么激励的话就开方了,他回去想,主任没说我好,我肯定出问题了,这两周就一直在犯嘀咕,吃睡都受影响了笔者恍悟,轮到给徐先生就诊时便格外认真,切脉、察舌、问诊完毕,拍拍他的肩膀说:舌脉都不错,你其实恢复得很好的,你如还有怀疑可复查一下血象等,相信一定不错,上次因为忙疏忽了,对不起徐先生听毕,憨厚而尴尬地笑了。一句不错,一切也就恢复了。   美国医学哲学家图姆斯也曾认识到,医患之间的沟通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双方处于患者的体验和医生的观察两个对立的世界中。   所以,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生活经验丰富的医生,他知道人体各种功能的缺失或降低给生活带来的麻烦。他能从教科书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病患的痛苦感受。他能从科学主义的樊笼中摆脱出来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反思,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类比过程。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能把人体当成机器,不能把疾病当成是机器出现的故障,而要看到病人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要看到在疾病状态下病人躯体和心理对情感的需求。所以说,面对病人能否为他作出最优化的治疗决策,首先取决于医生的文化底蕴、道德良知,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水平。 《新民晚报》 2009 年 12 月 4 日 B6 http://www.xmwb.com.cn/xmwb/html/2009-12/04/content_437661.htm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业病人-----你可能没听说过的职业!
hongkuan15 2009-12-15 17:01
中国的文字很奇妙,同样的字,不同的断字法有不同的解释,最近看到职业病人这个词,一开始的理解是职业病病人,也就是患有职业病的人,是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患的疾病,这样的病人是真病人,需要我们同情和救治。 那职业病还有假病人不成? 的确是这样,职业病人除了上面的解释之外,还可以理解为以做病人为职业的人。哪位说了,还有以病人为职业的人?您别奇怪,有人花重金请人看管小岛,有人花重金请人购物聊天旅游。只要有钱赚,只要能赚钱对一些人来说从事什么职业还真不是那么重要。以病人为职业的人也不是都是病人,有的是真病也有的是假病。 真病职业病人。 我们先来说说以真病作为职业的职业病人吧。这类人是本身患有某种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不常见,具有研究价值。于是某些研究机构或者医院请他们来做各种检查和测试,以研究为目的。当然,都不是白干的,得给钱。于是又了一些这样的人,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简称为H.M.的病人。因为他一直只有短时间的记忆而成为脑神经学科中最著名的病人,H.M.生前唯一的职业是病人,而他死后,却享受了和爱因斯坦一样的待遇解剖大脑进行分析。这次大脑切片的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全程播放,3天的直播过程中,全球有超过40万人观看了现场直播。收视最高的时候,有1.8万人同时观看。 最出名的职业病人H.M.生前照片。 假病职业病人 除了真病的职业病人,还存在一种假病的职业病人,自己本身没有病,需要扮演病人作为职业的人。当然,这种扮演不是为了演戏,而是为了医学研究和医学实习。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需要临床实习,都要到医院去接触病人,跟随真正的医生去旁观或者辅助诊断和治疗,由于没有行医资格证,因此不能够自己动手。但毕业需要实习啊,所以出现了一类人,专门为了实习的医学生去作诊断和治疗的。这样即使技术不精也不会有什么纠纷,否则拿真病人去实习,致死了算谁的。假病的职业病人就出现了,学校或医院定期花钱给一些人来模拟各种病人,当然这些人需要一定的演技。 另类假病职业病人 还有一类假病的职业病人就比较可耻了。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享受着国家公费医疗的待遇,没病没灾总在医院住,还招呼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来住院,乐此不彼!这样的假职业病人最近出现在一些民营医院,他们去医院并非他们真有什么严重到必须住院的病或民营医院的医术多么高超,而是可以刷医保卡的民营医院利用医保的监管空隙、以开几百元药和免费三餐的优惠诱惑持有医保卡的老年人住院。而老人每住一次院,医院就可以骗取国家医保基金1400-1600元。可以请医生开一些与自己的病不相关的医保药品,且不花费自己的钱。 民营医院则从中获取非法暴利。 下面是这些病人和医院骗钱的流程:持医保卡到医保定点医院作病情诊断定点医院出具需要住院治疗的证明医保病人持证明到所在单位开出证明到省、市医保中心审批,经同意后即可住进定点医院住院后医院把病人的医保卡卡号输入电脑系统每天,医保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将每日产生的医疗费输入系统上传给医保中心,但可能出现多开少用或开药不用的情况,这就是医院套取医保资金的手段之一住院10余天后,病人出院再刷医保卡结账,系统自动生成病人自付和医保统筹金额病人并不需要付自付部分,反而可以开出与医保治疗疾病不相关的药品定点医院提供系统生成的住院结账清单和明细表让病人签字定点医院每月将该月的医保住院情况汇总并书面上报医保中心经医保中心审核确认最后应支付给定点医院的金额到季度末医保中心开出汇票结账结算。至此,定点医院当初垫支的医保病人自付部分、伙食费、与治疗疾病无关的药品等费用都得到清偿,还可从虚开药品中套取可观的资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真是什么职业的都不新鲜。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在选择职业时还是要凭良心,昧良心的事绝对不能干。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人应参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评价
罗帆 2009-9-15 10:33
9 月 4 日 晚上出差回来,我病了。发烧、剧烈咳嗽,在家自行吃药撑了两天,终于坚持不住了,只好去了医院。量体温、验血、胸透之后,医生诊断是上感及支气管炎,需输液治疗。因此,每天上午,有了近距离观察护士工作的机会。 场景一 一位护士在输液室门口喊道: 12 号!我连忙回答:我是!她推着小车走过来,挂上吊瓶和吊牌。我问她:是罗帆的吧?她没吭气。我又问:是克林霉素吧?她依然没吭气,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在我伸出的左手腕系上橡皮管,拍打几下,就扎针进入血管。我说:谢谢!她还是没吭气,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长得不错,年轻,留长发,没有戴护士帽。 场景二 一位护士在输液室门口喊道: 12 号是哪位?我连忙回答:我是!她推着小车走过来,挂上吊瓶。问我:你是罗帆吧?我回答:是的。她看了一眼吊牌,一边说:打的是克林霉素,一边挂上吊牌。然后,微笑地问道:早上吃饭了吗?我回答:吃过了。她说:输液前要吃饭。在我伸出的左手腕系上橡皮管,在血管上轻轻地摩擦了几下,拍打了几下,一边说:请放松!,一边扎针进入血管。我说:谢谢!她说:不客气!打这个药会口渴,这是正常的。如果有其他的不适,请按铃叫护士。望着我,她耐心地叮嘱着。她长得不错,年轻,马尾辫束在脑后,戴着护士帽。 据观察,除了对我,对其他的病人,她们所采取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如果你是病人,你更喜欢哪位护士?如果让你参与,你会如何评价她们的工作呢? 9 月 2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将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领域一个重要的改革。绩效工资制度,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基础。 据了解,她们都是医院外聘的护士,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应该说,技术都不错,如果按目前的考核办法,她们的绩效主要反映在工作数量和有无病人投诉。在服务病人数量相同又无人投诉的情况下,两个人的绩效工资是一样的。前者虽然机械地工作,但一般并不会遭到病人投诉。她之所以不理睬我,可能是认为我啰嗦。但是,我旁边一位患高血压的病人说,她曾经遇到过张冠李戴的事。那天,她发现一个护士要给她扎的针是粗针,而她因血管细明明要的是细针。她赶紧申明,结果发现那护士差一点把另一个感冒患者的药给她注射。我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如果打错药后果是严重的。为了避免差错,护士必须核实编号、病人和药物。因此,前者的工作程序是不合格的。而且,后者花在每位病人身上的心思和时间更多,工作质量更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心理治疗的作用。然而,目前她们拿到的绩效工资相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医院应设法让病人参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评价,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医护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427 次阅读|8 个评论
医学是“人”学:必须把病人作为整体来治疗
热度 22 何裕民 2009-7-17 22:08
美国著名医学家刘易斯 · 托马斯曾坦言: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 “ 遗憾 ” 。因为如果那样,他就始终无法体验患者的恶劣处境,始终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和恐惧,自然也就无法 “ 亲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与体恤对方。 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医生永远不能绕过病人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必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在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痛苦。然后,才能以最决绝、最彻底、最刻不容缓的方式去祛除这份痛苦。 医字的结构内有一个 “ 人 ” 字,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由于科技的发展,人文医学的这条腿在逐渐短缩,医学出现了不和谐。据调查,综合医院病人医疗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有 27 %属于伦理问题, 8 %与法律有关。病人的医疗选择,受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审美偏爱、道德传统、宗教信仰以及心理特殊癖好影响者高达 47.5 %。医生必须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必须对医学作为 “ 人 ” 学的合理性和目的进行关注。人类对疾病征服的实践活动综合了科学性、艺术性和宗教性,没有人文的医学只可能是失败的医学、非人的医学。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83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北美病人(小说)
jlpemail 2009-5-11 11:42
北美病人(小说) 上 迈西寇出发前就感觉些微疲倦。他,身强力壮,并不介意,径直上了飞往东方的飞机。这是他第三次到那个异国情调浓郁的城市 X 港去游玩。在一个著名的古都转机抵达 X 港后,他摇晃着走出了机场。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 X 市市立医院里,在传染病房。 迈西寇被告知,得了流感,传染性很强。正在接受隔离治疗。这个操北美某地方言的人起初很傲慢,因为护士不懂他老家的方言。他觉得这些人很没有文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对他的母语或者方言,听都听不明白,说更说不上来,能有文化水平吗? 迈西寇曾经大发脾气:你们没有权利剥夺我的人森自由,你们这里还有人篡吗? 有,不仅你有,我有,大家都有。问题是,你得了传染病,还没有康复,把你送出去,既是对你不负责,也是对 X 市人不负责。 迈西寇不懂 X 市的语言,可是画面是世界性语言。他从电视上看到。和自己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都被隔离观察了(有的已经发病、症状和自己类似);而且还在查找一些下落不明的人。 X 市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从画面上看到了故乡的卫生官员,还有 WHO 的官员在发表讲话。 迈西寇觉出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的鼻孔的中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有零度向 45 度扭转了。他的病情稳定。 下 纪大夫有个远房亲戚迈瑞肯,从北美躲避国内战乱时在 X 市住过一年。纪大夫的语言天赋让他很快就和迈西寇自如交流了。迈瑞肯和迈西寇的家乡都在北美,尽管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州,可距离很近,只隔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迈瑞肯在上游、迈西寇在下游。 纪大夫提到的迈瑞肯缩短了和迈西寇的心理距离;迈西寇把纪大夫当成了唯一的朋友,有话只对他一个人说。 北美病人迈西寇出院后,没有继续旅行。回了北美老家。不久就死于其他病症。有谣言说,迈西寇从 18 层居民楼顶层上跳了下去,他过度抑郁了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造成的恶果抑郁了。迈西寇解脱了,更多的人却开始了极度的恐慌。还有谣言说,迈西寇是死亡后被运送回去的。 网络上关于迈西寇死亡原因的报道花样百出,各有千秋。所用的遗像却雷同,都是他早年的一些健康的形象。 死于迈西寇传染的疾病的人已经达到了 3 位数,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
个人分类: 小说场|40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胆的美国医生
songshuhui 2008-9-3 11:53
DNA 发表于2008-05-24 星期六 14:04 分类: 医学 | | 虽然我知道美国是个自由开放的国家,美国人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发挥空间,但是看到这个被著名学术杂志《自然》(nature) 评为2007年25大科学事件之一的案例,我确实大为震惊。 华盛顿医学院的两名医生应一个脑残女孩父母的要求,对这个智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婴儿水平的六岁女孩做了高剂量雌激素治疗,以阻止该女孩身体的成长因为随着女孩身体的长大,其父母照顾的难度加大,女孩的生存质量将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医生切除了女孩的子宫和乳腺为了消除该女孩性成熟之后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乳腺对于她来说也失去了作为今后哺乳器官的意义,在雌激素的刺激之下乳房的增长只会给她带来不便。 当然这两位医生不是随心所欲的做这样一个治疗,该治疗方案通过了西雅图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委员会经过利弊分析认为该治疗方案给病人带来的益处大于所冒的风险服用高剂量雌激素可能导致血栓,但是病人父母没有血栓历史,因而病人形成血栓的可能性比较小。 这个案例在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在这两位医生首次发表该案例的医学杂志Ar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上展开了激烈讨论,作者针对质疑又发表了后续的回复和说明。对于其伦理的争议更引人关注大多指责认为此治疗侵犯了病人的权利和尊严,但医生反驳说:虽然女孩身体成长,但她的心智水平永远只能停留在婴儿阶段,身体的成长意味着活动的不方便,对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都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增加感染的几率生存质量的下降不能带来更多的尊严,而女孩就该停留在属于她的婴儿阶段,享受父母和家庭的细心照顾和关爱。 我着实佩服这两位美国医生的勇气,虽然这个现在看来是骇世惊俗的案例充满医学的、伦理的和法律的争议,但是却展现了一种可能性,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已经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病人,是否可以通过非自然甚至反自然的治疗手段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这是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相关链接: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top-25-science-stories-of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1574851,00.html http://archpedi.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160/10/1013?maxtoshow=HITS=10hits=10RESULTFORMAT=fulltext=Daniel+Gunther+searchid=1FIRSTINDEX=0resourcetype=HWCIT 标签: 伦理 , 医生 , 尊严 , 生存质量 , 病人
个人分类: 医学|1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测量疼痛?
songshuhui 2008-9-2 15:29
BOBO 发表于2008-06-10 星期二 17:55 分类: 医学 | | 相信很多人对这样一句话体悟甚深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牙痛的滋味,确实使人难以忍受。而人之一生,换句话说也是疼痛的一生。痛是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生理与心理感受,有时我们被削笔刀割伤,伤口强烈的锐痛让人难忍,有时恋人和你说 bye 时,内心则是另一番酸楚的痛苦。 疼痛如此普遍,人们不得不惊呼:疼痛万不可小觑。那什么是疼痛呢? 1979 年,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的概念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它是一种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疼痛列为了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外的第五大体征。相较于前四项体征,疼痛又是一种奇怪的体征。其特别之处在于,现今依然没有客观的生物学仪器检测疼痛,描述疼痛的程度。而对于体温,温度计可以告诉我们是否发热,热度多少。对于血压,血压计便能告诉你血压的数值,是否血压升高? 疼痛测量的窘境,并不说明科学还不够发达。而是因为,疼痛是一种太过个人化和主观化的体验,因此很难有客观的工具衡量疼痛。比如,劳作的老农被草叶划破手指,可能并不在意,也不觉疼痛。但若换作是一个初次户外的 MM ,则可能大呼痛的要命。再比如,美国及西欧是世界上人均消耗镇痛药最多的,可东方人对镇痛药的使用则不足他们的 1/6 。刨除经济及医疗因素外,东方人的任怨和忍耐精神大有干系,而西方人则一般 喜欢夸大自己的疼痛感觉,甚至毫无顾忌地呻吟哭叫。 喜欢测量是人的天性。可远古人类对疼痛知之甚少,教宗和巫师们甚至将其妖魔化,故也没有关于疼痛测量的可靠史料记载。随着 19 世纪科学家对疼痛机理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疼痛是复杂的,想要测量疼痛,不仅要靠疼痛时身体的生理反应,还得依赖痛者的心理感受,记录其对疼痛的语言描述。 一般说来,疼痛会让人们表现出一些行为和举止的改变,因此记录这些变化能反应一定程度的疼痛。在疼痛时,人的表情可能极其惊恐或不断的呻吟,为了减轻疼痛,人可能产生自发的保护性反应,如踮脚走路、抚摸疼痛部位,或者将疼痛部位固定保持一种姿势。就像肚子疼时,我们通常都会弯着腰,抱着肚子做痛苦状。 但诸如上述的记录并不够客观,人们希望能够量化疼痛。换句话说,用数字来描述疼痛的剧烈程度。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罗纳德 麦尔扎克( Ronald Melzack )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父母是工人阶级的犹太人,一生致力于痛觉的研究。 1971 年他和另外一名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种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评价方法,被称为即麦 - 吉痛觉调查表(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 MPQ 能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还能记录疼痛治疗后病人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调查表内项目繁多,单单描绘疼痛的形容词就有 78 个。自 MPQ 问世以来,它在众多的急、慢性疼痛实验研究中大放光彩。实验结果证实其方法实用可靠且有效。 但这种方法也有诸多不便。由于调查项目繁多,表中词类比较抽象甚至灰色,所以有时病人难以理解准确意涵,何况为了弄清楚疼痛的方方面面,没有病人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 另外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应运而生,叫做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之所以简便易行,是因为无须填写繁杂的调查表,只需看着一把痛尺,然后说出 0-10 之间的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貌似也很复杂?其实不然。这种方法的主要道具痛尺其实是一把长约 10 厘米 的游动标尺。尺的一面标有 10 个刻度,两端分别为 0 分端和 10 分端。而 0 分表示没有疼痛, 10 分代则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从 0 到 10 依次表示疼痛的程度在不断增加,愈来愈难以忍受。在测量疼痛时,向病人说明这把尺的含义,然后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再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如果分数在 3 分以下,那么恭喜你,你虽然感觉到疼痛但并太严重,不太会影响你的睡眠;但如果你的分数在 7 分以上, oh~my god !你很不幸,你现在肯定疼痛难忍,极需要医生给你用一些镇痛药物来帮助你度过痛关了。 VAS 法现今已成为疼痛测量的最常用方法。 当然, VAS 方法现多用于外科手术的患者,评价他们手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如果你曾做过手术,相信你对此并不陌生。 不过,它让疼痛者说出自己所认为的疼痛程度,并非完全的客观指标评价。 此外,对于小朋友,为了让他们说出痛的程度,图画式的方法则更简单直接,一个笑脸意味着不是很痛,一个哭脸则代表着痛的厉害。 (简略版内容见 《新京报》2008-6-8 B10版新知周刊 ) 标签: 分享 , 医学 , 医生 , 生活 , 病人 , 科学研究 , 科普
个人分类: 医学|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