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宇航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好奇号发现金字塔形火星石 竟与地球火山岩相似
热度 1 crossludo 2012-10-12 23:24
好奇号发现金字塔形火星石 竟与地球火山岩相似 好奇号发现火星金字塔形岩石   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表示,“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岩石的首次化学分析得到了惊人的发现。分析结果显示,“好奇”号之前发现的金字塔形石头的化学成分和地球火山附近的岩石十分接近。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 不同于“好奇”号之前在火星上发现的其他石头,这块金字塔形石头的化学成分与在夏威夷火山及地球其他火山岛屿所发现的岩石十分相似。 在地球上,这种岩石在火山下约8公里深的地方形成,通常为岩浆吸收水分后得到的产物。不过,科学家们无法确定金字塔形石头的形成方式是否与之相同。   “好奇”号也已取得一份火星土壤样本,并将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接下来几周,“好奇”号会朝附近的火星岩床移动。
个人分类: 科研考古|2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遗落在天堂的眼泪 金字塔火星石
crossludo 2012-9-27 15:27
9月24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好奇号”开始探察金字塔火星石的图片。 “好奇号“还传回金字塔火星石的特写镜头, 可以看的更加清晰一些。注意:上图的右上方是阳光下金字塔火星石的表层,左侧部分是”好奇号“智能手臂阴影下的情景。 根据NASA公告,金字塔火星石表面光滑,呈黑灰色,质地均匀,表面有一些“小晶片”(Facet)能够反射日光,而且上面还有些红色的灰尘。 根据NASA的最新消息,“好奇号”在9月24日顺利完成对金字塔火星石的探测工作之后,又开始继续赶路了。为什么“好奇号”要挥泪亲吻告别这块火星石? 实际上,“好奇号”身上有化学照相机(ChemCam)以及Alpha粒子X射线质谱仪(APXS),对付一块火星石算不了什么难事。但是,火星车与火星石的相对几何位置要摆好,不能差一点点儿。这件事情折腾了“好奇号”一整天(9月22日),9月23日,火星车的智能手臂运用这两台探测仪很顺利地完成了探测任务。 “好奇号”这次与Jake墓碑(即金字塔火星石)的告别是永久性的,从此之后,她再也不会回到这里来了。但是,人类将会永远记住这块状似金字塔的火星石。在火星上设立“Jake墓碑”是对故人的最好怀念。 原来, 这块金字塔形状的火星石被NASA命名为“Jake Matijevic”(已故),作为死者在火星上永存的墓碑。 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事实:Jake Matijevic先生是“好奇号” 火星车界面操作系统 的总工程师。他对NASA的整个火星探测计划有很大的贡献。不幸的是,他于今年8月20日去世,享年只有64岁。对于科学家而言,这算是”英年早逝“。但是,所幸的是,他能够亲眼看见”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的壮观景象,这不算虚度此生了。 说明:Jake原本是一位数学家,后来转行成了 航天器移动系统 设计工程师,在“好奇号”6轮行走系统的设计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看起来,数学家似乎很呆笨,整天磨磨蹭蹭,总是“心不在焉”,头脑里面不知在想些什么。其实,数学家想问题,有时一钻进去就是好几天,几个月,甚至一钻就是几年。
个人分类: 心灵游记|25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观测显示:银河系被包裹在巨大炽热气体环中
热度 1 zhaomg 2012-9-27 14:53
[转载] 观测显示:银河系被包裹在巨大炽热气体环中
虽然是新发现,但这个气体球早就在意料之中了,只是之前没有直接证据,不过还是很有趣,多壮观啊! 转自腾讯网: http://tech.qq.com/a/20120927/000032.htm 腾讯 科学 讯 (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宣称,最新勘测图像显示银河系被巨大的炽热气体环包裹着,该气体环延伸数十万光年。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一个巨大的气体环包裹着银河系,其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00亿倍,体积是太阳的600亿倍。 这个巨大气体环的质量相当于银河系内所有恒星的质量,天文学家使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探测器评估巨大气体环的体积,如果气体环的质量和体积能够确定,它也将解释银河系中神秘的“失踪重子”问题。 重子是像质子和中子一样的微粒,是构成宇宙原子质量的主要成份。通过测量巨大气体环和银河系,可显示着重子物质存在于宇宙诞生之后数十亿年时期,大约是当前暗物质质量和密度和六分之一。在当今时期(大约100亿年前之后),重子存在于银河系和邻近星系内恒星和气体中的数量显示至少有一半以上下落不明。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一支五位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钱德拉探测器、XMM-牛顿太空探测器以及日本朱雀卫星的观测数据,最终确定了这个炽热气体环的温度、质量和延伸范围。 科学家测定气体环的温度在100万-250万开氏度之间,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数百倍。同时,其它研究显示,银河系和其它星系包裹在炽热的气体之中,温度可达到10万-100万开氏度之间。 该项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安加利-古普塔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描述称,我们知道这个气体环环绕在银河系周围,并且探测到它的温度。但摆在我们面前较大的问题是,这个气体环的体积和质量有多大? 他们研究结果显示这个气体环的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00亿倍,体积是太阳的600亿倍。
3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ASA听到高能粒子撞击磁场的“地球之歌”
crossludo 2012-9-22 23:05
NASA听到高能粒子撞击磁场的“地球之歌” 美国宇航局辐射带风暴探测器捕获到地球磁场中高能粒子行为发出的“地球之歌”,有助于科学家探索神秘的范艾伦辐射带。据国外媒体报道,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辐射带风暴探测器(RBSP)于今年8月30日成功发射,该探测器在9月5日捕获到了地球磁层发出的无线电波“声音”,酷似啁啾声或者吹口哨声,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地球外层磁场区域受到了太阳风粒子的撞击。该声音被称为“地球之声”,就如同地球在进行大合唱,并且可以被人类的耳朵听见。 位于地球磁层外的神秘辐射带,内外辐射带区存在不同的高能粒子分布情况 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科学家克雷格·克勒特则因(Craig Kletzing)认为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磁场发生如此神奇的现象已经数十年了,如果用无线电接收机将其录制下来,那么听起来就像是鸟鸣般的声音。位于地球磁场上部的高能粒子行为可释放出“地球之声”,而美国宇航局的辐射带风暴探测器由两个探测器组成,处于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上,近地点高度为375英里,而远地点为2万英里以上。科学家通过这两艘探测器旨在研究地球外围神秘的范艾伦辐射带,探索高能辐射层对近地空间的影响。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宇航局真逗!
热度 3 mapletian 2012-8-28 19:12
2012 年 8 月有两件航天大事,一是月初“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引发了航天迷们的无数遐想;另一件发生在月底,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Neil Alden Armstrong )去世,一个开始,一个结束,都与美国宇航局( NASA )密切相关。 说起美国宇航局,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就应该就是人类的登月了,据说当时有 5 亿人同时观看登月直播,“收视率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后来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其实,“阿波罗”计划实施之初就遭受重创,“阿波罗” 1 号的 3 名宇航员在模拟发射时便被大火夺去了生命。直到两年半后的“阿波罗” 11 号,阿姆斯特朗才迈出了人类的那“一大步”。不过,当时他太紧张了,说成了“对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漏掉了个“ a ”。后来,有 N 多专家研究这个“ a ”,还发了很多篇 SCI ,可能还据此评上了教授、研究员啥的。 美国宇航局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如果想伴随着悦耳的笑声了解美国宇航局,了解人类的航天史,《别逗了,美国宇航局》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 作者龚钴尔是一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理科出身,爱好航天,本来立志要做中国第一个航天员的,可是被杨利伟抢了先。还好爱好文字,参与创办了一本天文杂志,接触了大量来自美国宇航局的资料,但是发现没有一本系统介绍这个航空航天机构的书,久而久之便萌生了自己动手的想法。 本书的结构布局、行文叙事借鉴了很多小说、电影的手法,每几百字就有一个笑点,保证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持续燃烧。而且还采取了一种《史记》体的“互现”手法,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将同一个人的不同事迹、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放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加以展现,加强书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散而不凌乱,而且还有看电影时的“闪回”效果。尤其对于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两位航天大牛的描述,在前面多次展现,却始终身影飘忽,直到第五章《两个人的战争》中精彩现身,经过层层铺垫才浮出水面,畅快淋漓,惊心动魄。 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呈现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冷战”,美苏争霸开始,美国宇航局也是“冷战”的产物之一。读罢本书,却感觉美苏争霸如懵懂孩童斗气,煞是好玩。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西方舆论哗然,艾森豪威尔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1 月,苏联又发射了一颗卫星,还塞进了一只小狗。美国人脸上更挂不住了,“怎么能让一个小球或一只狗飞在自己头上呢?倘若这个小球或小狗是核武器,那就不是一般的危险了 …… ”赶鸭子上架, 12 月份,美国海军准备发射一个只有 1.36 千克“柚子”般大小的卫星,结果在众目睽睽下爆炸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则询问美国:“是否愿意接受援助?苏联有向落后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计划。” 10 个月后,美国人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美国宇航局,来与苏联抗衡。 然后,美苏两国正式在太空领域展开争夺战。你发一颗卫星,我发两颗;你载人飞天,我载人登月;你发展航天飞机,我建太空站。至今,两个国家已经发射了 5000 多颗卫星上天,至今还在运行的有 2000 多颗,其他的都成了太空中的垃圾,人类污染地球不够,已经把“咸猪手”伸到地球外,甚至其他星球了。 1961 年,苏联人就开始打金星的主意了,不过直到 1967 年,苏联的“金星” 4 号才成功着陆金星, 1970 年的“金星” 7 号才获得了金星的些许数据。美国宇航局的 10 次金星之旅则都不怎么顺利。虽然苏联金星探测拔得头筹,但却似乎“五行缺火”,与火星“八字不合”,从 1960 年发射火星他测器开始,一直到苏联解体,一次成功的火星探测都没有。而美国宇航局则在火星上打了个翻身仗, 1975 年,“海盗”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拍下了一个日后风靡全世界的东东——“火星人脸”( Maritian Face )。火星,让美国宇航局赚足了面子。 这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类太空探索史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人类的好奇、聪慧、果断、坚持 …… 乃至小心眼、耍花腔、瞎猜疑、出昏招,放到中国编剧手里,绝对能拍出比《甄嬛传》还那啥的《那啥( NASA )传》 。
个人分类: 关于出版|4656 次阅读|7 个评论
太空种子的两种命运
热度 14 fs007 2012-8-28 11:16
寻正 【按:本文发表于《长江日报》哈哈科学版。转载请联系我或者长江日报社。】 在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之后,消费者忽然发现他们的菜篮子也有了质的飞跃,南瓜、黄瓜、茄子、甜椒不再是普通蔬菜,还忽然具有瘦身、美容、养颜以及改变免疫功能的特异功能,因为它们忽然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太空种子”。 有记者采访农科院专家,也说太空种子如果试种成功,会合法地推向市场,又有科普专家称太空育种跟常规诱变育种一样。虽然农科专家跟科普作者都对太空种子不以为然,但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的确有可能获得超级种子,从而生产超级食品。太空种子在中国的命运是独特的,但出了中国它就备受歧视。 太空研究最发达的是美国,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有钱,而钱又来自纳税人,美国宇航局(NASA)时不时就得想办法讨好纳税人。在1976年,NASA想到一个好主意,就是让个人或者团体设计小型太空实验,这样既能让民众有参与感,也能进一步地利用民间创造力,这个项目叫“远射”。 1983年,美国派克种子公司首先想到利用远射项目,他们决定让自己的种子享受一下太空旅行,美其名曰要看一看种子在太空这种极限条件下能不能保持活力。于是乎在1983年4月4日,一批水果与蔬菜种子,约重11.3公斤,飞向了命运未测的太空。 派克公司隆重欢迎太空旅游归来的种子,其研究人员欢天喜地地分派了“太空种子”,跟原存于地球上的同类种子对照种植,如果南瓜长得像鸭蛋,辣椒长得像冬瓜,或者苹果长得流鼻涕,他们都不会惊奇,海归会说洋话,太空旅行后,那叫星归,当然有资格雄壮或者娇嫩一下子的。令人失望的是,星归种子照常发芽、成长、结果实,最令人失望的是,连味道尝起来都是一样的! 派克公司随后完美展示现代企业的包装能力,没有发现,也是最好的发现——太空旅行对种子没有影响。1984年派克公司设计了第二期研究,要看“长期”的太空旅行对种子有什么影响,这一次有1450万粒种子远射,其中绝大部分是番茄。原计划“长期”只是一年,但是飞船出了问题,收不回来了,转眼6年过去,飞船轨道离地球越来越近,差不多就要跟大气层摩擦烧毁时,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把它给拯救回来了。 派克公司跟NASA用大难不死的种子做了最大的公关尝试,遍邀天下英难共种太空番茄,要让所有的科学爱好者一次性地满足自己的太空欲望。NASA向全世界学校等教育机构与科研人员免费赠送太空种子与同时保存在地球上的同类种子。 美国中小学兴起大种太空番茄的热潮。太空番茄收获了甚多赞誉,“有味”,“甜啊”,“皮厚”,“好”,“又红又圆”,“更好采摘”,不甚枚举。有一个小朋友报告,他的种番茄实验受到了耗子的破坏,那只耗子专吃太空种子。 派克公司与NASA不久被洛杉矶时报泼了一盆冷水,说太空番茄可能会变异产毒。NASA花了极大精力辩诬,力证太空番茄是安全的,产生变异的可能性极小。科学爱好者们很快就开始实验验证太空番茄是否有毒,小朋友的宠物们志愿食用了这些太空番茄,证实了它们是安全的,一头专吃了太空番茄的猪还赢得了“猪来秀”(Hog Show)的冠军。 在2007年,他们设计了第三期实验,在太空中让种子发芽生长,实验进行了20天,结果跟以前一样没劲,蔬菜罗勒照常生长,当然,意义非凡,以后宇航员大概在实验研究的余暇还要兼管种地——不然吃不上新鲜蔬菜水果。 从宇航员种地到太空育种,大概又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等待,种子的太空旅行与太空选择育种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现在宇航研究是先把菜种出来,在那之前,奢谈好吃乃至于特异功能无异于异想天开,哦,对不起,天的确开了,但奢望太空良种的,还要有乌龟一样的耐心。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226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一周国际要闻(8月6日—8月12日)
crossludo 2012-8-13 19:05
一周国际要闻 (8月6日—8月12日) 本周焦点 “好奇”号开启火星生涯 美国宇航局(NASA)最先进的“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北京时间8月6日在经历了风险极大的“软着陆”后,成功登上红色星球并发回照片。它将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好奇”号火星车耗资甚巨,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过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也彰显了火星探索技术的进步。NASA视其重要性堪与哈勃望远镜比肩,该局署长在6日登陆任务完成后表示,“好奇”号为人类的脚印踏足火星,开辟出一条道路。9日,“好奇”号已开始利用其携带的“辐射评估探测器”测量火星辐射环境,传回数据以帮助设计未来的载人探索火星计划。 一周之“首” 首次对极热致密物质进行受控研究 一个由英、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位于美国斯坦福的直线加速器连贯光源(LCLS),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推翻了50年来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此模型用于解释致密等离子体内的离子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而该结果也将对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运行机制的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 英国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照相机拍摄到量子纠缠的图像,照相机在同一时刻观察到量子光场的全景,研究人员看到了多达2500种不同的纠缠态。所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由于量子加密、量子计算等技术都需依靠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该研究成果可称是朝着开发应用迈进了一步。 一周技术刷新 新型整形外科手术材料出现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混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作为载荷支架或受伤组织补丁。其既能为细胞提供足够宽松的生长空间,又能指示它们按肌理排列成新组织,比以往的生物材料更灵活而适合人体功能性。实验室利用该技术生长出的半月板组织,几乎能与真正的人体半月板媲美。 离子“跑车”骤起骤停只需几微秒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一种“另类跑车”——速度可以从零迅速提升到每小时161公里,然后在短短几微秒时间内“刹车”的铍离子。这些离子在骤然停顿时可以保持完全静止,而“高速行驶”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这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对离子阱中离子的快速加速和突然停止进行精确控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离子的电子能级,其对于研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大有帮助。 真正可制导子弹即将登场 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近些年都在研发人类首颗真正的制导子弹,而今其名为EXACTO(超精确作战武器)的首个演示版已出炉。这是一种 .50口径的子弹,具备前所未有的精度,并能在飞行过程中改变路线,研究成果将在9月份正式交付。而该技术一旦公开,任何人想拥有职业狙击手的射击精准度,将不在话下。 前沿探索 疟疾基因组测序完成 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最新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新出现的基因变异,分析显示一种间日疟原虫拥有超乎人们预料的进化能力。研究指出了今后在根除疟疾之战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绘制出更为清晰详细的疟原虫基因图谱,以确定新药及疫苗开发的基因标靶。 人体细胞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 人体细胞跟不上实验鼠每分钟至少400次的心跳节奏,因此用动物模型评估心脏病细胞疗法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不过,英国《自然》杂志以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被移植入豚鼠受损的心脏后,可成功实现与受体心肌的同步跳动,降低了心率不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项成果为采用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带来了希望。 开发出为细胞重新编程新方法 合成生物学要把基因“零件”组装成“线路”,可靠“零件”当然越多越好。美国数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种给细胞重新编程进而设计基因线路的新方法,其能大大增加基因“零件”的数量,构建更大更复杂的基因网络。该方法不仅大大丰富了合成生物学家的“工具箱”,还能帮人们理解生物行为及其发展演变,发挥多种实际应用价值。 “最”案现场 迄今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 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导电涂层透光性越强越好,一般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薄膜。而今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堪比玻璃。该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弯曲的基底使其在制造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也具有潜力,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世界最小无人机可放在手掌上 英国研制出一款名为“SQ-4 Recon”的微型无人机,仅7盎司重(约合200克),小到可以置于掌间把玩。其造价2万英镑,借助一台平板电脑就能远程操控,使其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侦察活动。军方认为其能成为打击塔利班的新式侦察机,使士兵执行侦察任务无需冒着死亡或受伤的风险。 奇观轶闻 先打发细菌去火星吧 本周“火星”是个热门词。科学家们正在琢磨:如果在“好奇”号及其前辈后辈火星车的努力探测下,人类终于断定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那放些地球上制造的工程微生物去火星开疆辟土,是否可行呢?美国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目前正在创造一些细菌,希望让它们在严苛的火星环境中生存,并生产建筑材料或食物,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打先锋。尽管实验并不容易,但操控细胞让它们能执行新任务的目标,也能帮助人们拜访其他行星或卫星。
个人分类: 综合科研|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ASA研发尿液筛早期检测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crossludo 2012-6-1 14:11
摘要: NASA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通过尿液筛早期检测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NASA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通过尿液筛早期检测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NASA科学家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联手创建了检测骨质疏松症骨质流失的技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Ariel Anbar教授和美国宇航局的营养师Scott Smith,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新的方法通过识别人体尿液中 钙 的痕迹,通过分析来检测骨质密度的早期变化。这一次的研究对卧床休息30天的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测试。根据研究结果,新方法只能够识别卧床休息一周后的骨质流失,同时它也能够测量骨质的净流失。   而这种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早期检测骨质疏松症,还可用于检测癌症。这项研究可以用于美国宇航局,因为宇航员在长期的太空旅行后往往会出现健康问题。除了骨质流失之外,还会有视神经和脑组织损伤等。
个人分类: 预测科学|1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宇航局计划利用气流脉清除太空垃圾
crossludo 2012-4-29 01:05
美国宇航局计划利用气流脉清除太空垃圾 http://tech.sina.com.cn/d/2012-04-28/08007035806.shtml
个人分类: 预测科学|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下一代空间望远镜成形 《天文爱好者》杂志2011年第2期
yshimp 2012-4-22 04:15
转自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5620 Francis Reddy 文 Shea 编译 一旦发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将会以地面天文台无法企及的详尽程度来探测遥远的星系、恒星托儿所以及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   在南美洲北部的法属圭亚那坐落着欧洲空间局(ESA)的发射中心,一枚“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正在那里等待指令飞上蓝天。它的载荷是比先前所建造的最大的空间天文台还要更为巨大的美国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把网球场大小的JWST塞入火箭的整流罩与其说是个工程难题倒不如说是在“折纸”。但JWST的信条就和它精湛的设计一样直接:向世人展示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所不能的实力。 :NASA的技术人员正在为JWST的6块镜面做低温测试的准备。版权:NASA/MSFC。   虽然点火升空的这一幕将发生在几年之后,但JWST的真实性对于NASA的三个航天中心来说却正在变得日益显著。2009年,技术人员拆除了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巨大的热真空检测室里用来模拟太阳的灯――从“阿波罗”计划开始它们就一直被安装在这里。2010年1月,NASA马歇尔航天中心的工程师开始测试JWST主镜的6块拼接镜面。在NASA领导JWST和HST计划的戈达德航天中心,其庞大的洁净室20年来第一次没有了与HST有关的测试和支撑设备。   到2009年底,NASA已经完成了JWST的18块拼接镜面,所有的飞行仪器也基本完成。虽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JWST的主体已经成形。 从威尔逊山到JWST   对于地面天文台而言,其望远镜口径从HST主镜的大小(2.4米)到JWST主镜的大小(6.5米)用了将近60年。前者是美国威尔逊山上著名的2.5米望远镜,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在20世纪20年代就是用这架望远镜发现了宇宙膨胀;后者则是苏联于1975年建成的6米望远镜。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JWST将仅用40%的时间在太空中完成这一飞跃。   JWST是NASA、ESA以及加拿大空间局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它会探索一系列的天文学问题。和HST不同,JWST会围绕日地系统的第二拉格朗日点(L2)运动,在那里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相等。L2位于日地连线地球一端的外侧,距离地球151万千米。   在这个位置上,宇航员是无法对其进行维修的,因此JWST必须一战成功。为此,NASA发展出了新的技术和测试程序来确保每一个部件、每一次组装、搭载仪器以及望远镜结构都能在极端空间环境中正常运转。 :技术人员在对6块JWST的镜面进行检查,之后它们将被送到NASA的马歇尔航天中心进行两次低温测试。版权:NASA/MSFC/David Higginbotham/Emmett Given。   JWST团队中没有人会忘记HST主镜上存在的几乎断送整架望远镜的瑕疵,直到宇航员为在轨的HST安装了缩焦镜之后问题才得以解决。因此NASA计划在真空室里以工作温度从主镜到全部仪器对JWST的所有光路进行整体测试。这也正是技术人员拆除约翰逊航天中心巨大检测室中太阳模拟灯的原因。他们的测试程序会从HST的差错中吸取教训,不再会单单由一组测试来下结论。   当完全展开之后,JWST的18块六边形镀金拼接镜面会构成有效直径6.5米的主镜。这使得JWST的集光面积达到了HST的6倍多。通过分析获得的图像,计算机软件会控制安装在拼接镜面后面的触动器来微调主镜的整个形状。   通过远离任何热源以及一个网球场大小的太阳伞所提供的永久阴影,JWST及其所搭载的仪器会被动冷却到它们-233℃的工作温度。在抵达L2大约6个月之后,JWST就将开始其为期5年的科学使命。如果运气好,它的寿命可以延长到10年。 直击红外   1989年天文学家们便开始讨论HST的继任者,当时甚至距离HST的发射还有整整一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已经确定了这架空间望远镜的规格,要求它具有4米或者更大的主镜并且对红外波段进行优化。   那么为什么要针对比可见光波长还要更长的红外波段呢?HST已经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最年轻星系的动人影像,但它可以回溯的时间仍然有限。这些遥远的目标不仅小而暗,同时宇宙的膨胀还会拉伸并且红移它们所发出的辐射。星系的距离越远,它的红移就越大。   例如,一个红移为1的星系(它所发出光的频率移动了100%),它的距离将近80亿光年,我们看到的它正处于宇宙的年龄尚不足其今天137亿年一半的地方。更形象地说,从目前的宇宙遥看一个红移为1的星系就相当于一个70岁的人看到他/她30岁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宇宙中远望就等效于时间旅行。 :这是用来整体测试JWST光学元件和太阳防护罩的模拟器。版权:NASA/GSFC。   天文学家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可以快速地估计星系的红移。波长91纳米(1纳米=1/1,000,000,000米)的紫外光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剥离氢原子的电子。结果是,整个宇宙中散布的氢就可以吸收掉这一波长以及更短波长的辐射。因此,通过在不同的滤光片下来看同一个星系,天文学家就能借由寻找该星系在哪个波长上消失了来估计出它的红移和距离。   在红移3.5附近,宇宙的膨胀会把这一“星系隐去”特征推出紫外进入可见光波段。在这一距离上,类太阳恒星所发出的光则被红移到了红外波段。而到了红移7.5处,“星系隐去”特征本身就位于了红外波段。   深入红外波段还使得JWST特立于未来十年天文学家想建造的大型地面设备。因为从波长1.7微米(1微米=1/1,000,000米)开始所有的地面望远镜甚至是HST都会向外发出辐射。加之大气本身的辐射几乎阻断了绝大部分的红外波段,当你进入波长大于5微米的波段时,JWST比起地面上相同大小的望远镜要好上一百万倍。而JWST上的中红外设备会进一步加大这一优势,赋予它波长到28.5微米的观测灵敏度。 追寻星系   从2002年宇航员在HST上安装了高新巡天相机开始,天文学家已经用它和星系隐去技术测量了红移在3到6之间的大约6,000个星系。2005年,光谱测量确认了哈勃超深空区(HUDF)――HST花了11天的时间“盯”着南天相对较空的区域所拍摄的图像――中的一个隐去星系红移为6.7,对应的宇宙年龄只有8亿年。如果还是用人来形容的话,相当于一个70岁的人看到他/她4岁时的样子。   这一说法其实非常的恰当,因为近距星系和遥远星系相比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在20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对星系的研究发现近距星系中差不多一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旋涡星系。另外40%是椭圆星系,其余的10%是不规则星系或者是并合中的星系。   根据HST20世纪90年代的巡天观测,到红移为1时,有关的统计结果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在这个距离上,宇宙所包含的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不足近距的一半,而不规则星系和并合星系的数量则是近距的5倍多。HST所看到的许多最遥远的星系不仅小而且暗弱,形状上也不规则,表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系是由大量矮星系碰撞并合而形成的。 :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洁净室的全景照片,通过 网络摄像头 可以观看其中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测试JWST部件的过程。版权:NASA/GSFC/Chris Gunn。   2009年天文学家使用HST的大视场照相机3把红移极限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详见《天文爱好者》2010年第8期《宇宙黎明时分的星系》)。他们在HUDF中发现了红移在7到8之间的隐去星系。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几个红移可能高达10的星系。如果被证实,我们所看到这些星系正处于宇宙诞生之后不到5亿年的时期。   这一佐证将来自JWST,它可以探测红移到20(大爆炸之后1.8亿年)甚至更高的早期宇宙。在这个距离上,所见的宇宙就相当于70岁的人看到他/她11个月蹒跚学步时的样子。JWST在那里所发现的任何一个矮星系都是新生的。   JWST的另一创新是微快门,它可以使得JWST同时获得数百个星系的光谱。在JWST近红外摄谱仪中,四个邮票大小的阵列包含了近25万个微型电机快门,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由磁性开启和关闭。有了数千个星系光谱在手,天文学家就能够了解星系的类型以及化学组成随红移的变化,由此就能回答一些有关星系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超级恒星   JWST还会探测遥远星系中爆发的恒星。这些超新星十分明亮,即使在遥远的距离上也能被看到。它们可以作为暗能量强有力的探测器,而暗能量则被视作是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JWST所具备的灵敏度可以观测到红移在15左右的单个超新星,不过它们可能十分罕见、难以寻找。在建的大型地面望远镜也许可以帮助JWST寻找合适的目标。   宇宙膨胀的另一个结果是,我们会看到高红移处的宇宙在以低速运转。例如,一颗近距超新星通常只要花几天的时间就能达到亮度峰值,然后再花几个月的时间淡去。但是一颗出现在红移为10处的超新星会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达到亮度峰值,然后花数年的时间来变暗。为此你需要一个寿命较长的探测任务以及耐心。 :JWST上搭载的近红外摄谱仪中将使用几十万个微快门(上图),每一个可独立开启和关闭的微快门只有几根头发丝的宽度(下图)。版权:NASA。   天文学家相信第一代恒星具有至少100个太阳质量,所发出的光亮要超过太阳数百万倍,在爆发成为超新星之前仅能存活几百万年。虽然JWST也许能捕捉到一个这样的罕见爆发,但它却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定位这些恒星的聚合体。第一代恒星是否会形成星团?或者第一代恒星是否会抑制近邻的恒星形成?我们都还不知道。   最近有研究提出,一种新奇的恒星可能会进入JWST的视野中。这些恒星所包含的大部分是暗物质,这些神秘的物质构成了宇宙物质的大多数。   一些理论认为暗物质是由迄今未知的亚原子粒子所组成的,当这样的两个粒子碰撞时就会发生湮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这一暗物质粒子的相互湮灭可以为恒星演化的新阶段提供能源。   计算发现,这些暗物质星(简称“暗星”)的质量可以达到100,000~10,000,000个太阳质量,直径则可以达到日地距离的100倍。一旦湮灭过程耗尽了其核心的暗物质,“暗星”就会转变成一颗燃烧核燃料的普通大质量恒星。它们最终会坍缩成黑洞――也许就此形成了今天在每个大型星系中心所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这是一个惊人的预言,如果“暗星”真的存在,那将是非常奇妙的。 抽丝剥茧   在更为靠近我们的地方,JWST的红外灵敏度还将使得它能探测恒星和行星形成的多尘场所。像猎户星云这样的正在形成恒星的造星工厂都位于在尘埃云之后,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却隐藏了其中正在发生的事情。HST已经分辨出了最终可能会形成行星的含尘星周盘,但是JWST的红外观测能力和更高的分辨率将能穿透这些尘埃茧,使得天文学家可以一窥其中的产星过程。   JWST上所有的成像设备都包含了星冕仪,它可以遮挡中央恒星所发出的光进而来观测其附近暗弱的天体。2004年,HST使用这一技术在可见光波段首次拍摄了亮星北落师门周围的区域。图像显示了一个围绕北落师门的尘埃环。有天文学家认为,在北落师门和这个环内边缘之间有一颗行星正在通过引力扰动这个环,并由此预言了这颗行星的位置。2008年这个小组使用HST直接拍摄到了这颗行星北落师门b。   JWST也许可以分辨出北落师门环中小到日地距离10倍的细节,这有可能会揭示出其他的行星。对于其他的近距盘系统,例如织女星,JWST还将做相同的事情。   HST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都对凌星的热类木星大气进行了探测。热类木星是极为靠近其宿主恒星的太阳系外气态巨行星,它们有时候会从地球和其宿主恒星间经过,造成凌星。JWST则将发现更小的外星行星,例如围绕低温红矮星、仅几倍于地球质量的超级地球。使用星冕仪直接成像以及通过凌星对大气进行测量,JWST将成为一个外星行星巡天以及了解行星系统形成的强有力工具。   以上仅仅是JWST将要回答的一小部分科学问题。在发射前一年,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将提交观测目标和计划。和HST的运作方式一样,一个科学小组会评估这些提案并为其中最好的安排观测时间。NASA希望天文学家们能创新性地使用这架空间望远镜。暗物质星,奇特的地外行星,新生的星系,没有人知道JWST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文已刊载于《天文爱好者》杂志2011年第2期)
2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利用水星凌日测定太阳半径 误差仅65公里
zhenghaoran 2012-3-30 10:58
科学家利用水星凌日测定太阳半径 误差仅65公里 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 SOHO) 2006年“水星凌日”时,SOHO探测器所拍摄到的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路径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 SOHO)通过追踪微小的水星经过太阳表面所用的时间为我们精确测定了太阳的半径。   来自夏威夷、巴西和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们利用SOHO上搭载的“迈克尔孙多普勒成像仪”计算出了太阳的半径是69.6342万公里,误差仅仅为65公里。他们利用的资料是在2003年5月和2006年11月“水星凌日”时SOHO探测器观测得到的。   来自夏威夷大学的杰夫·库恩(Jeff Kuhn)说:“水星凌日每个世纪发生12到13次,因此这样的观测能允许我们加深对太阳内部结构以及太阳的能量输出与地球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   “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是一个太空基(space-based)的观测天文台,因此该测量不受大气层 “扭曲效应” 对陆基望远镜那样的干扰。   将要见刊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该论文作者说:“地面的测量受限于空间分辨率,而空间分辨率在确定水星通过太阳边缘的瞬间测量方面非常重要。这是第一次利用太空中的仪器精确测定水星凌日的时间,比传统的观测要精确至少10倍。”   该研究小组将通过利用接下来对“金星凌日”的观测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测量精度。(编译:双螺旋)
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像:阿尔卑斯山东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热度 4 pony1984621 2011-12-25 21:35
卫星图像:阿尔卑斯山东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卫星图像:阿尔卑斯山东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 编译:马志飞 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的山脊弯成了一个巨大的月牙形。在这这条山脉的东段,有一处奥地利度假区,名为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高耸的山脉、 狭窄的山谷和缓慢流动的湖泊 在这里 交相辉映。“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意思是“盐业商会的产业”,盐业商会负责管理这里的盐矿。 2003 年 6 月 22 日 ,美国宇航局的高级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 ASTER )拍摄了这一地区的景象。卫星图片正上方为西,右侧为北方。植被呈明亮的绿色,岩石是紫灰色,水为蓝色,积雪和冰为白色。 居民点集中在植被茂盛的山谷之中,但是山脉还是占据了这里风景的主题。阿尔卑斯山的造山过程十分复杂,且一直持续了数千万年。在该过程中,伴随着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在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许多山区,分布着大量的岩溶地貌——碳酸盐岩组成的山区,里面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岩溶洞穴网络。 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那时的定居者在高山上的牧场里放牧牛羊,并开始系统地生产盐。起初,当地人只是使用船只收集天然卤水,然后待蒸发水分之后获取盐分。在青铜器晚期,人们开始进行地下采盐活动,并断断续续地持续下来。 哈尔施塔特( Hallstatt )是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仅有 1000 名左右的居民。这里拥有“世界最古老的管道”,是在 1595 年建成的,从 Hallstatt 到 Ebensee 的卤水管道,由 13,000 根挖空的树构成,长度约为 40 公里。 鉴于这里的美丽景色和悠久历史, 199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这里为世界遗产。评语如下 : “在萨尔茨卡默古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中,人类活动开始于史前时期,开采盐矿,从公元前 2000 年到 20 世纪中叶,这一资源构成地区繁荣的基础,其繁荣反映于哈尔施塔特村的优美建筑。” 美国宇航局的高级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STER)拍摄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美丽的哈尔施塔特 美丽的哈尔施塔特 美丽的哈尔施塔特 美丽的哈尔施塔特 美丽的哈尔施塔特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57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X“双子星”闪耀十二年 译自 Nature 2009年12月24日
yshimp 2011-12-20 05:43
转自火流星网站 http://bolide.lamost.org/articles/article262.htm 英文原文 http://xxx.lanl.gov/abs/1003.1961 Maria Santos-Lleo等人 文 Shea 译   自1999年7月23日和1999年12月10日发射以来,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的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双双在太空中渡过了十二年。   它们互补的观测能力使得天文学家可以获得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并且精确测量宇宙X射线的能量。在首次发现太阳系外X射线源不到50年的时间里,这两架望远镜在灵敏度上的提高堪比在过去的400年中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对人眼的提高。而“钱德拉”和“牛顿”所做出的重大发现也正在改变21世纪的天文学。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版权:NASA。   通常,宇宙中的X射线都是在极端条件下产生的。例如,中子星和黑洞周围的强引力场和磁场,或者是星系团中的星系际激波。因此对X射线的探测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宇宙中极端现象的信息。由于在分辨率和灵敏度上较以往提高了10倍,“钱德拉”和“牛顿”为许多存在已久的问题以及新的开放研究领域带来了希望。 :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版权:ESA。 太阳系天体   通过多种方式,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与辐射会和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的大气相互作用会发出X射线。“钱德拉”和“牛顿”已经观测到了来自金星、地球、月亮、火星、木星及其卫星、土星及其光环以及许多彗星的X射线辐射。   电荷交换是太阳系天体产生X射线的一大重要机制。当太阳风中的高能电离原子和中性原子碰撞的时候会俘获电子进入激发态。当它向低能态跃迁的时候就会发出X射线辐射。   彗星的X射线光谱可以用来测量它的气体流失率并且探测太阳风。在“牛顿”和“钱德拉”之前,彗星X射线辐射的成因备受争议。现在观测和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太阳风中高度电离的离子和彗星中中性原子的电荷交换碰撞是这些现象的最佳解释。   “钱德拉”和“牛顿”还发现了金星和火星外大气层中电荷交换的X射线辐射,由此也可以从远距离上测量这些行星整体的气体流失率。此外,它们还通过特定的成分对太阳X射线所发出的荧光和散射研究了这些行星的大气。   诸如地球、木星和土星这样具有磁场的行星会通过极光活动来产生X射线。“钱德拉”发现木星产生的X射线会随时间改变。这些X射线极光并非来自原先所预期的紫外极光区,而是来自木星极区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另外,“牛顿”的观测发现,木星极区磁层是一个复杂的电流系统,现有的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观测到的现象。 单颗恒星和恒星形成区   虽然恒星星冕的X射线辐射仅仅是其整个辐射的一小部分,但X射线观测已经证明它是研究恒星磁场活动的理想工具。   在“牛顿”和“钱德拉”之前,来自大质量高温恒星的X射线辐射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恒星吹出的星风中激波的碰撞所造成的,因此远离恒星的表面。但新的观测显示并非完全如此。   此外,“牛顿”的金牛分子云扩展巡天(XEST)和“钱德拉”的猎户超深场计划(COUP)则致力于研究拥有许多年轻恒星的恒星形成区。   金牛分子云中缺乏大质量的高温、蓝色恒星,它孕育的大多是1个太阳质量左右的低质量恒星。在这一环境下,恒星会孤立或者以非常小的群体的形式形成。金牛分子云中包含有许多金牛T型恒星,它们是仍然处于引力收缩阶段的极为年轻的恒星,代表着类太阳恒星介于原恒星和中年恒星之间的阶段。   XEST的观测显示,金牛T型恒星会发出大量能量较低的X射线。这被认为是它们在吸积周围的物质时由磁场所产生的。   与金牛分子云形成对比的是,猎户星云是恒星成群形成的原型,成百上千的低质量恒星会在大质量恒星周围形成。COUP的图像显示了来自褐矮星、原恒星和恒星的X射线辐射,它们普遍都存在着X射线耀斑。 :“钱德拉”拍摄的猎户星云。版权:NASA/CXC/Penn State/E.Feigelson K.Getman等人。   类似于太阳表面的耀斑,这些耀斑都是恒星表面磁场重联的结果。成形前的恒星可以产生强烈的耀斑,其强度和出现的频率都是太阳耀斑的100倍。年轻恒星耀斑的X射线也可能控制着着其周围行星盘中的离子,这也许会影响行星的形成以及它们是否适合生命的出现。 超新星遗迹和恒星质量黑洞   大质量恒星的最终阶段是由恒星坍缩而导致的超新星爆发。坍缩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引力能会使得恒星的绝大部分以每秒数千千米的速度被抛射出去,而在其中心则会留下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这一过程也会把重元素播撒到星际空间,这是构成生命的关键。   “钱德拉”、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在不同时期对超新星1987A进行了详尽的观测。当它所发出的激波和周围物质环碰撞的时候就会发出X射线。“钱德拉”11年来的观测数据显示,超新星1987A的膨胀正在减速。 :“钱德拉”(左)和“哈勃”(右)拍摄的超新星遗迹1987A。版权:X射线:NASA/CXC/PSU/S.Park D.Burrows;可见光:NASA/STScI/CfA/P.Challis。   “钱德拉”和“牛顿”还仔细研究了其他超新星遗迹的温度、化学组成和结构。例如,“钱德拉”对超新星遗迹仙后A的观测预示超新星爆发中存在着湍流混合作用,会把原先位于内部的物质(例如铁)翻到外侧。对仙后A的观测还揭示出了其中一个可能是中子星的点源,这颗中子星的碳大气只有10厘米厚。 :“钱德拉”拍摄的超新星遗迹仙后A。版权:NASA/CXC/SAO/D.Patnaude等人。   和大质量恒星超新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热核(Ia型)超新星。如果一颗白矮星吸积了过多的物质或者和另一颗白矮星发生碰撞就会引发这一类的超新星爆发。对开普勒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观测显示它属于Ia型超新星。观测还发现,它的前身星在形成之后大约1亿年的时间里就损失了大约7个太阳质量的物质演化为了一颗白矮星。如此快速地出现Ia型超新星实属罕见。   “钱德拉”和“牛顿”的观测还证明了超新星遗迹是重要的宇宙线加速场所。超新星遗迹RX J1713.7-3946和仙后A中快速变化的X射线辐射暗示电子可能还有离子被极为高效地加速到了高能态。   壳层型的超新星遗迹是由其自身的爆发过程所驱动的。而实心的超新星遗迹,例如蟹状星云,则是由年轻脉冲星吹出的星风所驱动的。“钱德拉”和“牛顿”对它们的观测揭示出了许多的细节。 :“钱德拉”拍摄的蟹状星云。版权:NASA/CXC/SAO/F.Seward等人。   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星风在几千年之后就会变暗,但是如果这颗中子星或者黑洞是双星系统中的一员,那么它通过吸积伴星的物质会再一次成为X射线源。“钱德拉”详细研究了第一个恒星质量黑洞食双星系统M33-X7。这一系统包含了一个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黑洞之一(约16个太阳质量)和一颗质量极为巨大的伴星(约70个太阳质量)。其中黑洞的轨道周期为3.45天而它到伴星的距离只有42个太阳半径,使用通常的恒星演化模型很难解释这些特性。假设黑洞的自转轴和双星系统的轨道面垂直,对光谱的分析就能精确测定出黑洞的自转参数。一个(不带电的)黑洞只需要质量和自转即可描述,这正是300万光年远的这一小行星大小的天体的完全写照。 超大质量黑洞   在星系演化的过程中会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大量的证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大质量星系都包含有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和宿主星系的核球相关,预示了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是共同演化的。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和射电源人马A*重合,具有300万个太阳质量,在除了射电波段以外的波段上都极为暗弱。然而,“钱德拉”和“牛顿”已经探测到了来自人马A*的微弱X射线辐射。这可能是由于物质团块掉入超大质量黑洞而形成的快速X射线爆发。   通过不断地吸积周围的物质或者阶段性的吞噬大量的物质,超大质量黑洞会长大。“牛顿”、“钱德拉”和德国伦琴卫星(ROSAT)在X射线波段以及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对星系RX J1242.6-1119A的观测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吞噬周围恒星可以解释观测到的持续数月甚至长达数年的X射线爆发。“钱德拉”对星系NGC#65533;6#65533;56240的观测显示,它的中心存在两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预计它们会在1亿年内并合。这一发现为星系并合的关键阶段以及超大质量黑洞的生长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钱德拉”拍摄的活动星系半人马A,其中心有一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版权:NASA/CXC/CfA/R.Kraft等人。   X射线观测还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视界附近的区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牛顿”对星系MCG-6-30-15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显示,其铁发射线只能源于黑洞周围才有的强引力效应。“牛顿”还追踪了星系NGC#65533;6#65533;53516中央大约3千万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视界外物质的运动,为天文学家监测这些黑洞视界周围几光分的区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暗物质和暗能量   在过去的10年中,探测宇宙的组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基于大量的天文观测建立了宇宙的和谐模型——宇宙中仅有大约4%为普通(重子)物质、23%为暗物质、其余73%为暗能量。X射线观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钱德拉”对并合星系团1E 0657-558的观测发现,发出X射线的等离子体的分布有别于整个星系团的物质分布。这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并合星系团1E 0657-558。版权:X射线:NASA/CXC/CfA/M.Markevitch等人;可见光:NASA/STScI; Magellan/U.Arizona/D.Clowe等人。   在更大的尺度上,哈勃空间望远镜和“牛顿”观测了一个1.6平方度的天区来测量暗物质和重子物质的三维结构。这一大尺度结构包含了一个随着宇宙时间生长的松散丝网结构。会发出X射线的星系团显示暗物质都聚集在这些细丝相交的地方。   “钱德拉”对星系团的观测还使用几种新的特有的方式精确测定了一些宇宙参数。通过测量星系团中的发出X射线的气体质量和总质量之比,“钱德拉”对宇宙暗能量的密度和状态进行了限制,这一结果和通过其他方法得到的相一致并且互补。 展望未来   很难预言“钱德拉”和“牛顿”在未来还会做出什么样的发现并且会产生哪些影响。但是,根据在过去的十二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天文学们相信它们更深入、更广的观测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未来的研究将囊括从中子星的亚原子组成到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各个层面。   “牛顿”和“钱德拉”还将加强和地面以及其他空间望远镜的合作。例如,使用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和阿塔卡玛毫米波大天线阵,综合X射线、红外和毫米波观测对于研究原恒星、年轻恒星和原行星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联合X射线和微波对遥远星系团的观测将能更好地确定暗能量的参数,它的一大核心目标是通过比较暗能量在宇宙膨胀和结构生长中的作用来检验广义相对论可能存在的失效之处。   也许要不了多久这对X“双子星”就会把又一个“意外”呈献在我们眼前。 (本文已刊载于《太空探索》2010年第07期)
1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宇航局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类地行星
热度 2 techne 2011-12-7 21:10
[转载]美宇航局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类地行星
这绝对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前不久欧洲的加速器刚测出中微子的超光速特性,几乎快要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过多久美国这边立马又有21摄氏度空调温表面的行星发现……太不可思议了,当初是哪位伟大科学家说的来着,似乎是俄罗斯的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看来地球上新大陆的发现绝不是人类开辟地理新边疆的尽头,而只是个开始。移民月球或火星不会是尽头,征服太阳系也不会是尽头,甚至移民到这颗600光年外的行星,也不会永远只是个梦想。这就是那些永无止境乐于探索去重新发现自己和整个世界的人类生物体,所独有的被自由火焰所照亮的命运和梦想。^_^ 美宇航局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类地行星 2011-12-06 09:3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科学家表示,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非常适宜生物居住。图为开普勒-22b的想象图。   中新社华盛顿12月5日电 美国宇航局5日发布声明宣布,该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   科学家们表示,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非常适宜生物的居住。此外,这颗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而液态水被科学家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指标。   “关于这颗行星有两件令人兴奋的事,”开普勒科学队副队长纳塔利·巴塔尔哈说,这颗行星处在“可居住带”之中,它上面的温度既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有可能存在液态水,而且这颗行星环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星球运转。   该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 (Kepler-22b),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这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   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的开普勒项目科学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说,“这是发现地球的‘双胞胎’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这颗行星的组成主要为岩石还是气体或液体。   此外,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还宣布自今年2月以来共发现了1094颗新的候选行星,使其总数达到2326颗。不过迄今只有包括开普勒-22b在内的29颗行星被证实是真正的行星,科学家们相信绝大多数候选行星最终都将被证实为真正的行星。
个人分类: 欣闻恋播|1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国家地理》评出2011年最佳太空照片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12-7 19:54
1.“奋进”号航天飞机   今年5月,“奋进”号航天飞机正从地球上的城市灯光上空飞过,空空的有效载荷舱被照亮。当时,“奋进”号正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着。这张照片被国家地理新闻编辑选中,成为2011年最佳太空照片之一。这是“奋进”号最后的太空之旅,原本这次太空之行也为美国宇航局进行了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画上句号,但这个荣誉最后被“亚特兰蒂斯”号夺去,因为美国宇航局在最后时刻决定让“亚特兰蒂斯”号再执行一次太空任务。“亚特兰蒂斯”号于今年7月升空。 2.马达加斯加的“水母”   这是欧洲空间局于今年8月公开的一张卫星照片,乍看上去,贝兹波卡河像一只水母。这条流经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河流流进波姆比托卡湾,最后又流向莫桑比克海峡。水母“触手”中间的沙洲和小岛呈铁锈色,这种颜色是下大雨时被冲进河中的沉淀物造成的。 3.冰岛极光   冰岛最大的冰川湖上面是银河,光彩夺目的北极光成为银河的框架。这张照片摄于今年3月,获得第二届国家地球与天空摄影大赛“夜空之美”类一等奖。这次由天文教育工程“夜晚的世界”和“全球天文学之月”组织的大赛要求参赛作品符合两个原则:“要么让人感受到星空的重要与迷人,要么让人们感受到夜空污染问题有多严重。” 4.带条纹的超新星   今年3月,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太空“绒球”新照片,这个“绒球”是第谷超新星的遗迹。膨胀的碎片云是由大约13000光年远的一颗大质量恒星抛弃的。强大的爆炸发出的光线于1572年抵达地球,使我们的肉眼甚至在白天有些时候也可以看到这个天体。这张新合成的照片中,红色显示的是低能量的X射线,蓝色显示的是高能量的X射线,它还首次显示出明亮的X射线条纹。 5.弯曲的星系   这是一个比我们的银河系略小的星系,其手臂正在变弯,可能是宇宙“恶霸”导致的。正如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今年8月公布的这张照片所显示的,NGC 2146星系的一只手臂弯成了45度角,一种最可能的解释是,附近一个未确认的星系的引力对NGC 2146星系的手臂形成干扰,导致这个星系发生弯曲。 6.太阳环   今年3月,太阳喷射出一个离子环,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望远镜飞船拍下了这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到,电解气形成的云正在逃逸,但在磁力的影响下,两端仍与太阳相连,最后它变得不稳定起来,最终挣脱了太阳的束缚,逃进了太空。 7.猎户座流星 每年一次的猎户座流星雨于今年10月22日凌晨达到高峰,哈雷彗星上的余烬挣脱出来,落入地球大气层。如果是在较暗的地点,高峰时期每小时最多可以看到20多颗流星。美国宾州的杰弗雷-贝基斯在乡村一湖边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秋叶正红,盈月渐亏,他担心影响观看效果,好在猎户座很亮,一晚上他看到好多流星。 8.超速恒星   在可见光里看到的这颗恒星名叫Zeta Ophiuchi,它一会儿变暗,一会儿变红,周围是黑洞洞的夜空。但正如这张于今年1月由美国宇航局广角红外调查探测望远镜拍摄的这张照片所显示的,在红外线下,这颗恒星变成一个明亮的蓝色火球,上面是由星际尘埃构成的“胡须”。天文学家认为Zeta Ophiuchi原来曾是双星的一部分,但它的伴星爆炸,Zeta Ophiuchi成为孤家寡人,在太空游荡。 9.观光室   今年9月,美国宇航局宇航员迈克-福苏姆透过国际空间站的“炮塔”----观景舱观看太空。照片上面是地球的地平线,其他地方是黑洞洞的太空。在空间站上生活了5个月后,福苏姆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一名日本宇航员于今年11月返回地球。 10.银河山   这张长曝光照片是在尼泊尔拍摄的,一条星河从喜马拉雅山的马迪科拉谷上空流过,那些星星属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11.月食   这张合成的全景照于今年6月在伊朗阿尔博兹山上拍摄,月全食的月亮在我们的银河系密集的星星中间闪耀。来自太阳的间接光线让月食的月亮呈橙红色。今年6月发生的这次月全食是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 12.Antennae星系   这是今年10月首次公开的Antennae星系图片,由智利北部沙漠一部新安装的天文望远镜拍摄,拍到的这个星系呈现出迷幻般的色彩。这部望远镜是国际合作的结果,被认为是最先进最复杂的地基天文望远镜,将于2013年全部完工,届时在方圆9.9英里的范围内将有66部天线。 13.落日      这是今年9月在巴西库里提巴拍到的落日,从中可以看到太阳黑子AR1302的黑色斑块。AR1302是太阳非常活跃的区域,在太阳上绵延长达93000英里,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见。这个太阳黑子与一场大规模的太阳暴有关,而这场太阳暴则会引发地球两极密集的极光。 14.水星上的凹地   今年9月,科学家宣布,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船拍到一系列水星表面的照片,显示出一些浅浅的无边的不规则的凹地,与瑞士奶酪里的洞类似,它们是水星上的撞击坑,在撞击坑上的各个位置都可以看到。很多凹地底部平缓,有高反光的物质。 15,韦伯太空望远镜飞行镜上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亚拉巴马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韦伯太空望远镜飞行镜上反射出的项目科学家马克-克拉姆宾的脸。照片于今年5月拍摄。这部望远镜的主镜将由18块六边形的部分组成,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直径6.5米的“蜂窝”。这部望远镜将于2018年发射,取代哈伯望远镜。
个人分类: 物论|20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宇航局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
zhangxu2020 2011-12-6 13:10
腾讯网新闻 美国宇航局5日发布声明宣布,该局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b。 科学家们表示,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非常适宜生物的居住。此外,这颗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而液态水被科学家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指标。 “关于这颗行星有两件令人兴奋的事,”开普勒科学队副队长纳塔利·巴塔尔哈说,这颗行星处在“可居住带”之中,它上面的温度既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有可能存在液态水,而且这颗行星环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星球运转。 该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Kepler-22b),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这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 图为模拟的开普勒-22b的照片。
3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宇航局将要造的新火箭
jlpemail 2011-9-16 10:55
NASA to build most powerful rocket in history !-- Andrew Purcell | -- 13:44 15 September 2011 Space Technology David Shiga, reporter Two months after the final flight of the space shuttle, NASA has decided on a replacement that can take humans into space. But the vehicle won't fly until 2017 at the earliest. Yesterday, the agency announced plans to build the most powerful rocket in history. If all goes to plan, the blandly named Space Launch System will have its first test flight in 2017 and be capable of launching humans beyond low Earth orbit (artist's impression, left). The initial version will lift 70 tonnes into low-Earth orbit. The tonnage delivered beyond low-Earth orbit would depend on the destination, which is not yet clear, although President Obama has called on NASA to send astronauts to visit an asteroid by 2025 . More powerful variants would be developed later, capable of lofting up to 130 tonnes to low-Earth orbit. The most powerful rocket flown to date, the Saturn V , was used to send astronauts to the moon and was able to haul 118 tonnes into low-Earth orbit. The rocket would burn liquid hydrogen and oxygen, using the same engines as the now-retired space shuttles . The initial version would get additional oomph from solid rocket boosters similar to those used on the space shuttle - though later versions might use liquid-fuelled boosters instead, NASA says. NASA says it would cost $18 billion to develop the initial version of the rocket,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Completing the more powerful version would cost more, but exactly how much more is not yet clear. Finding the money to do this could be a challenge, especially with Congress in a budget-cutting mood lately. "We are in an era in which we have to do more with less - all across the board -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available dollars will be fierce," acknowledged Senator Bill Nelson of Florida, a supporter of the rocket,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In April, NASA's project to develop a smaller rocket called Ares I was cancelled , weighed down by delays and budget overruns. Ares I was intended to launch astronauts into low-Earth orbit, but NASA now plans to hitch rides on commercial space taxis instead. 来自 英国 新科学家 网站
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宇航局否认6星连珠标志世界末日
杨学祥 2011-5-11 18:10
美宇航局否认6星连珠标志世界末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13: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中央社”11日报道,媒体大量报道地球将在2012年毁灭的热潮还未消褪,现在又多了让末日论者更振振有辞的天文异象:从今天起,天空中将出现水、金、木、火、天王和海王等6星连珠奇景,且会持续数周。   美国《时代杂志》网站报道称,世界末日将在2012年降临的说法,可能来自古代马雅、罗马、希腊或苏美人,传说名为尼比鲁(Nibiru)的一颗行星将朝地球直奔而来。   尼比鲁是否会撞上地球的传言还在沸沸扬扬之际,最近又多了一个让末日论更加甚嚣尘上的现象,而且还是非常真实的消息:太阳系数颗行星将在本月连成一线,观星爱好者将愿意牺牲睡眠,赶在破晓前起床,目睹这个奇景。   报道指出,从今天起,在清晨空中,将可看到水星、金星、木星和火星大致沿着黄道排成一线,这个现象会持续数周。所谓黄道,就是太阳一天中移动的轨道。   天王星和海王星也会加入连珠行列,不过这两颗星肉眼不易看见,须使用双筒望远镜才能看到。   对末日论者而言,6星连珠的异象理应在明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当天出现,而且是造成地球毁灭的力量之一。不过天文学家已表示,明年不会出现类似的诸星连珠奇景。   美国宇航局(NASA)在官网张贴声明解释:“2012年地球不会发生任何坏事。40多亿年来,我们星球一直平安无事,全球的科学家都未发现有威胁会随着2012年而来。”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http://news.sina.com.cn/w/2011-05-11/131422444862.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见”月球,“你好”商业太空飞行
songshuhui 2010-3-22 21:40
Shea 发表于 2010-03-22 11:21 美国2011年的总统预算案取消了雄心勃勃的星座计划,转而专注于太空探测新技术研发和支持商业太空飞行,这是新的契机还是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失势的开始? 2010年2月1日,也正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2011年度的美国宇航局(NASA)预算案。正如之前坊间所风传的流言,一切都没有太出人意料。虽然它最终还需要美国国会审议通过并且于10月才开始执行,但在经济衰退大背景下出炉的这份预算案或多或少为美国未来的太空计划定下了基调。 星座被砍 NASA大部分基于现有技术的星座计划意图在2020年前将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然而,这一计划预算超支、进度滞后、缺乏创新。根据之前一个独立评估小组的报告,即便得到完全的资助,星座计划也只不过是在50年之后重复 阿波罗计划 已经取得的许多成就。继续执行这一计划只会 危及到NASA包括机器人空间探测、空间科学和对地观测在内的其他项目 。 星座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1月14日小布什总统公布的旨在 先返月球 , 再赴火星 的空间探测展望。此举被视为是对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和NASA载人航天政策的一种回应,同时也试图再一次激起美国公众对空间探测的热情。2005年中,NASA以此为蓝本进行了探测系统架构研究,并最终演变为了星座计划。 :航天飞机、战神I型和战神V型火箭以及土星V型火箭的对比。版权:NASA。 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研发取代航天飞机的空间飞行器、把宇航员送往月球甚至是火星。为此NASA正在研发战神I型和战神V型火箭。 2009年10月28日战神I-X原型火箭进行了测试飞行 。这次亚轨道测试飞行遇到了一些问题:发射平台轻度受损、火箭并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分离、降落伞系统没有完全打开。 资金也一直是这个过于庞大而又乏善可陈的计划的软肋。小布什总统最初允诺的5年7%的预算增长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自从星座计划诞生之日起,拥有最终发言权的美国国会给予NASA的资金就比小布什总统承诺的少。雪上加霜的还有航天飞机复飞、维修被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损毁的设施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维修任务。为此NASA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天体生物学项目和航空预算被大幅削减,多个地球观测卫星被推迟。更惨的是,长期以来一直做为NASA旗舰的科学项目,例如从火星表面采样和研究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项目,则被无限期推迟。 因此,虽然对于载人航天的热衷者而言,星座计划的作古似乎无法让人接受,但这其中却又透着合情合理的成分。 国际空间站缓期 和星座计划相比,国际空间站则要幸运一些。2004年小布什总统决定在2015年终止国际空间站项目。但新的预算案则提出把它延长到了2016年这一年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到期,之后甚至还有可能再延长4年到2020年。 这一决定多少透着一点无奈。国际空间站自从发射建造的那一天起,太空中的政治延伸一直是其挥之不去的特性。2008年分别由欧洲和日本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和希望实验舱被安装到位, 国际空间站开始向真正的科学实验室转变 。这也正是新预算案所要求的。虽然1.8亿美元的拨款似乎有点少,但毕竟国际空间站已经在轨运转了,岂有不充分利用之理? :国际空间站。版权:STS-119 Shuttle Crew/NASA。 顺带地,新的预算案还要求保证为接下去的5次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飞行拨款6亿美元,即便最后1次航天飞机发射可能会推迟到再下一个财政年度也是如此。 这是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打出的太空牌 。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很多人以肯尼迪航天中心为生,因为航天飞机正是在那里维修、和固体火箭以及外挂燃料箱装配到一起并且最终发射的。尽管肯尼迪航天中心本身的雇员不到2,000人,但是当地有大约1万人在为NASA的承包商或者转包人工作。此外,航天飞机发射还会吸引来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不小的收益。 2008年6月24日,时任NASA局长的Michael Griffin在一次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说,航天飞机退役将造成6,000~7,000人失业。但是他还补充说,国际空间站和新的航天器会创造3,000个新的就业岗位。在听证会举起行的前夜,大约有1,000人集会,强烈谴责航天飞机退役对当地就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极力要求延长航天飞机的服役时间。现在是奥巴马兑现承诺的时候,不过由于星座计划被取消这个承诺可能只兑现了一小半。 空间科学受宠 在这份总共190亿美元的预算案中,有50亿美元将用于空间科学和技术创新,其中主要涵盖了NASA的对地观测项目和太阳系深空探测计划。相对于2010年,科学预算的增幅达到了11%。 在新计划的卫星中,用于气候科学研究的占据了极高的优先级。这似乎也显示了奥巴马政府对于环境和全球变暖议题的重视。2009年2月24日价值2.73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台在发射后不久即坠入了南极附近的印度洋。新预算为此拨款1.7亿美元来研发新的全球碳监测卫星,预计新的卫星可以在2013年2月前发射。不过在没有得到确认评估之前,NASA不会公布正式的时间表。事实上,在轨道碳观测台发射失败之后几天,NASA就开始了替换方案的研究,以此希望能在28个月内补上这个空缺。 此外,新预算还将为一系列的太阳系机器人探测项目和空间望远镜提供32亿美元的资助,这些新项目包括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以及用于月球和火星研究的探测器等。 为了给远征外太阳系的探测器提供动力,美国白宫授意NASA和能源部重新开始制造钚-238,而美国的实验室在20多年前就已经停止了这项活动。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议题,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多个部门。美国能源部原先会从俄罗斯的原子实验室进口钚-238,但美俄两国未来外行星机器人探测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使得钚-238的储备变得捉襟见肘。NASA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用于 探测木卫二 的旗舰探测器就需要大量的钚来为其众多的仪器提供能源。 同时,NASA还将研发高新斯特林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器。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能源系统,可以减少对稀有的钚的消耗。根据新的预算案,2014年或者2015年这一系统将进行测试飞行。新预算还将耗资1,400万美元(5年耗资4.2亿美元)建造一个太阳探测器,它将穿越太阳的外层大气以此来更好地来了解日冕是如何被加热以及太阳风是如何产生的。 商业太空飞行到来 除了为空间科学提供了较以往更多的资金之外,新的预算案还将资助商业载人空间飞行。因为NASA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在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之后,美国将丧失把宇航员送入近地轨道或者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能力。 因此,新预算案提出从政府到私人企业一起来开发新的载人航天火箭和飞行器。在奥巴马公布预算案之后,NASA宣布为5家商业公司提供总计5千万美元的资金来做为研发启动资金,这同时还将创造大约5,000个新的就业岗位。和NASA签署空间行动协议的公司有:内华达山脉公司(2千万美元)、波音公司(1.8千万美元)、联合发射同盟公司(670万美元)、蓝色起点公司(370万美元)和杰出空间发展公司(140万美元)。同时每家公司还有从其他渠道获得的配套资金。 :追梦者升力体太空飞机概念图。版权:Sierra Nevada。 内华达山脉公司将把这比钱用于其追梦者升力体 太空飞机 的研制。追梦者的设计基于NASA兰利研究中心提出的HL-20升力体概念,是一种垂直发射、在跑道上着陆的空间飞行器。到2014年追梦者也许能够为使用联合发射同盟公司的大力神5型火箭发射做好准备。联合发射同盟公司则将把它的这比钱用于一个紧急探测系统的开发,以此来诊断出大力神5和德尔塔4型火箭行将出现的事故。如果这些火箭执行的是载人发射任务,那么这些系统将会为挽救宇航员的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做为NASA老牌的承包商,波音公司则力主于研发一种可使用多种不同火箭发射的航天器。杰出空间发展公司是星座计划中猎户飞船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转包人。现在它将为未来的商业载人空间飞行研发类似的生命保障系统。蓝色起点公司的这比钱将会用在密封舱和发射逃生系统的研发上。 迄今还没有任何商业公司独自把人送入过地球轨道,但已经非常接近。如果美国人不想为进入太空而向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支付费用的话,此举将会是必然的选择。 各界的声音 在奥巴马总统公布了他的新预算案之后各界的反应大相径庭。阿波罗11号宇航员、第二个踏上月球的Buzz Aldrin对此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尤其赞扬了其中力主新技术研发的战略。他说,我们已经到过月球,这一新计划将使我们再一次挑战已有的极限。 但拥护星座计划的NASA前局长Michael Griffin则表示,取消星座计划意味着放弃载人航天,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将不再是这一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玩家。虽然他在任期间也为商业火箭公司提供过资金,但他表示它们还没有做好把宇航员送入轨道的准备。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民主党女众议员Suzanne Kosmas更是直接表示,总统的提案无法让人接受,一个没有具体计划和时间表的NASA只会割让出美国在国际空间领域的领导权。 而更多的人似乎还是持观望态度。一来,这一预算案还需要美国国会的批准,因此最终是什么样还有变数;二来,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何进行资金上可承受、技术上可执行的空间计划确实还需要三思。不过不管怎样,正如这一新预算案所彰显的,创新是NASA傲视群雄的根本,而商业公司进入太空领域似乎也已势不可挡。 (本文已刊载于《中国国家天文》杂志2010年第3期) 扩展阅读 NASA将如何重返月球? 在人类登月40年之后,新一轮冒险正在酝酿之中 图说战神试飞 2009年10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它的战神I-X原型火箭 NASA:前线告急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项目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严重的预算超支和发射推迟正在威胁未来的计划 阿波罗坠地的梦想 自从震惊世界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已经过去了40年。但登陆月球标示的并不是太空梦想的开始,而是终结 下一站火星? 登陆火星要比你想象得难得多,但绝非不可能的任务 为国际空间站注入科学的血液 随着欧洲的哥伦布号实验舱和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的到位,国际空间站将完成从太空中的政治延伸向真正的科学实验室的转变 太空飞机:从跑道到太空 六年前一个明媚秋日的早晨,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中的一个小工厂里制造出来的一架泪滴状的小太空飞船让整个空间飞行界抬起了头。但它所代表的却并不是新的起点 去土卫六还是木卫二? 行星科学家鲜有机会能够挑选下一个大型探测计划的目的地。但是是去土卫六呢?还是是木卫二? 2008年美国大选中的太空筹码 在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心中,太空政策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议题。但是对于想入主美国白宫的总统候选人来说,它却是重要的筹码。那么,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对2004年小布什总统的新太空规划会有什么影响?它又会如何影响美国未来空间计划的走向呢?
个人分类: 航天|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荐书&书评】龚东力作《别闹了,美国宇航局》
songshuhui 2008-9-2 15:39
laosun 发表于2008-06-3 星期二 21:17 分类: 天文 | | 欧阳自远院士作序(可以看出欧阳老年轻的思想与活力),龚东力作,现代传媒的清新活泼,80后的幽默风趣,值得推荐!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082397/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30369 编辑推荐 彩图详解,首次全方位揭秘世界最大航天机构,为趣味而诞生,人类太空探索史全记录,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也许你经常听到美国宇航局(NASA),却不了解它;或者你了解一点,但不知道有本书这么叙述的;或者你什么文字都读过,但没见过这么壮美的航天图片那么,这些都是你要阅读本书的理由。 50年前,当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 飞上太空,美国组建了宇航局,与苏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太空竞赛。虽然它一度输得欲哭无泪,但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登上了 月球 ,击败了苏联人。登月后,它的太空计划开始走样,甚至在卫生大扫除中弄丢了登月火箭设计图,而现在的航天飞机和国际 空间 站,则让它无比骑墙 本书讲述了这个ZF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美国总统、局长、宇航员、批评家、阴谋分子面对太空挑战时所说所做的趣事。 作者简介 龚钴尔,原名龚东,山东滕州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小说,后赴京游历,混迹媒体。 -我是分隔线 书评:龚东力作《别闹了,美国宇航局》 拿到龚东的新作《别闹了,美国宇航局》,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大方方又带着调皮味道的中英文对照书名,配上发射架上等待升空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直接冲击你的好奇心。美国宇航局?听说过,不过对于这个已经成立 50 年的最大的航空航天机构,我们知道的还真不多,顶多是一些雾里看花的概况介绍,龚东这本书应该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美国宇航局的著作。 对于美国宇航局的描述,可谓纷繁芜杂,牵涉到五十年来的人和事,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宇航局局长,宇航员,科学家,众多研究中心,以及数不清的太空探险计划,相当难以驾驭。龚东则独具匠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众多机构、人物和历史事件分丝析缕,娓娓道来,将交织如网的时空交待得清晰明了,看得出作者很是费了一番苦心。 作者在文中,采取了一种《史记》体的互现手法,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将同一个人的不同事迹,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放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加以展现,从而加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散而不凌乱,分割而合情合理。尤其是对于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两位航天界大牛的描述,在前面多次展现,却始终身影飘忽,最后在《两个人的战争》中精彩现身,宛若电影中经过层层铺垫之后的高潮,畅快淋漓,惊心动魄。 更值得赞叹的,则是作者讲故事的风格,风趣而不庸俗,幽默而不浮滑。爱好物理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仿效自理论物理大牛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费曼的自传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举重若轻,风趣诙谐的物理学教授的形象,他会跟赌城的陪酒女郎搭讪,会跟巴西人一起打鼓。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别闹了,费曼先生》时,都会一边阅读,一边开心地笑,甚至会手舞足蹈地向旁人介绍你正在读的有趣的内容。我在读龚东这本《别闹了,美国宇航局》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受,第一节还没有读完,已经乐不可支了,而书中精彩之处比比皆是。比如谈到美国人在探测太空的征途中屡屡落后于苏联,其中一段作者这样写道: 美国宇航局水星计划目标是确认人类是否可以在太空生存,不过这个理想很快就泡汤了,因为苏联帮助美国宇航局提前确认了。答案是能,人类能在太空生存,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同志搭乘东方 1 号飞船帮助确认的。 想来我们可以生剥老子的一句话不笑不足以为道,假如老子是一位现代传媒人的话,将其放在今天的语境中,理解为不能让人发笑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未尝不可。正如欧阳自远院士在序言中写的,我们应该把趣味放在科普文章的首位,娱乐大众是大众媒体的主要功能,科学媒体能够让大众看了高兴,看了会心一笑才应该算是真正的成功。毕竟大多数读者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神圣的科学殿堂,而是为了在闲暇之余了解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换换脑筋,愉悦身心,而不是为应付考试。那些正襟危坐,纯粹讲解知识的文章,放在大众媒体上,写出来只怕是供人遗忘的,而通过娱乐式阅读,通过人性化的表述,讲故事,讲科学发展中的困境甚至荒唐事暴露于天下,反而更容易传达科学中人性的一面,也是传达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而单纯传播科学知识的效果,在人们日益忙碌的今天,多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恐怕是适得其反,白白地将科学普及这块阵地(权且沿用阵地的说法)拱手让渡他人。 当然书中也若干瑕不掩瑜之处,比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决定要于本年进行第四次大修,可以继续工作到 2013 年,这个决定是在 2006 年格林芬出任局长之后做出的,书中未能注意到这一点,仍采用的命运未定说法。不过这不是致命伤。 龚东是我未曾共事的同事,他在帮我提交简历之后,在我入职第一份工作之前就已经辞职他处。后来见过几面,晤谈甚欢。今日大作在手,更知其人秀外慧中,功力不凡,对现代传媒的理解实是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龚东正在紧张进行他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修订工作,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蔡斯) 标签: 书评 , 天文 , 美国宇航局 , 航天
个人分类: 航天|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