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阿甘正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愛情] [阿甘正传(1994)][720p][美国][主演:汤姆·汉克斯]
lcj2212916 2016-7-15 21:03
《阿甘正传》是由 罗伯特·泽米吉斯 执导的电影,由 汤姆·汉克斯 、 罗宾·怀特 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 温斯顿·格卢姆 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 奥斯卡 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 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阿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阿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阿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阿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收到了珍妮的信。他立刻去见找她。在公交站台候车时。 阿甘向他人讲述了他之前的经历。于是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阿甘正传”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01720.html
1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剧情][美国][阿甘正传][HDTV-R/1.27G][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汤
lcj2212916 2012-10-21 18:10
◎译  名 阿甘正传 ◎片  名 Forrest Gump ◎年  代 199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剧情/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 8.4/10 (168,003 votes) Top 250: #68 ◎文件格式 HDTV-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5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42 Min ◎导  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主  演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       罗宾·莱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 (as Robin Wright)       加里·西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       Mykelti Williamson ... Pvt. Benjamin Buford 'Bubba' Blue       莎莉·菲尔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       Rebecca Williams ... Nurseat Park Bench       Michael Conner Humphreys ... Young Forrest Gump       Harold G. Herthum ... Doctor (as Harold Herthum)       George Kelly ... Barber       Bob Penny ... Crony       John Randall ... Crony       Sam Anderson ... Principal       Margo Moorer ... Louise, Mrs. Gump's Housekeeper       Ione M. Telech ... Elderly Woman       Christine Seabrook ... Elderly Woman's Daughter ◎简  介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 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遭遇。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小游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影片解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022498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38-1-1.html
4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悚电影】史蒂芬·金
menglingzong 2012-5-7 18:15
史蒂芬·金:“现代恐怖小说大师” 五星推荐作品 ☆☆☆☆☆ 五星推荐作品 1、《肖申克救赎》 1994年的奥斯卡:《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救赎》《真实的谎言》 虽然无缘奥斯卡,仍然成为心目中的经典,几乎是每个电影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2、《闪灵》 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了最伟大的“史蒂芬·金电影”,虽然史蒂芬金并不认同! 3、《危情十日》 凯茜·贝茨神一般的演技,征服了奥斯卡,征服了观众!成为狭小空间惊悚片模板! 四星推荐作品 ☆☆☆☆ 四星推荐作品 4、《绿里奇迹》 弗兰克·达拉邦特继《肖申克救赎》后的又一部监狱电影 十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已经是它最大的成功! 5、《迷雾》 没有希望,人性走向极端,绝望的结局,很让人无语! 第一个吃螃蟹的可能是英雄,也可能在人们的嘲笑声中悲惨的死去! 三星推荐作品 ☆☆☆ 三星推荐作品 6、《1408幻影凶间》 心里恐怖永远比血浆喷射来的更惊悚,哥特式风格, 约翰·库萨克的独角戏! 7、《神秘窗》 约翰尼德普拯救了这部并不太成功的电影! 8、《魔女嘉莉》 其实血浆喷射的电影,史蒂芬金也玩过! 史蒂芬金作品改编的电影的主角很多的是作家! 经典的惊悚电影最高境界真的是心理!
个人分类: 电影天堂|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陪老婆大人看宫·锁珠帘
热度 2 shanbowei 2012-2-2 14:57
陪老婆大人看宫·锁珠帘
芒果台的宫廷青春大戏宫·锁珠帘正在热播中,好火啊 ,收视率高居各台之首,老婆大人被TA迷得整晚抱着电视机不放手 ,吸引的连女儿也迷上TA了。 想想自己不能总是处于被边缘化,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此我也毅然加入了观看宫·锁珠帘的光荣行动中了。不看也罢, 陪着老婆和女儿看了看之后,倒还真的被吸引住了 ,虽是古装打扮,但却帅哥美女无数;既有功夫打斗,又有柔情缠绵;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中还颇有几分乐趣! 呵呵,不错,这已经陆陆续续看了很多集,里面的聪明女子真不少,她们不光貌美如花,而且勾心斗角,使绊子设套,都是高手;但是结果却发现, 像怜儿这样,没心没肺,傻傻愣愣的倒是活的最幸福,并且最终还能得到成功。 想想以前陪女儿和老婆看的《功夫熊猫》,似乎也是这样的,熊猫阿宝,最是没心没肺,傻傻愣愣,整天因为煮不好面条被妈妈臭骂,却没想到最终学会了最为高深莫测的功夫。 还记得,最早时候看《阿甘正传》,阿甘的名言是: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knowwhat you're gonna get.呵呵,阿甘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都认为他是最傻的,是最没出息的,却没想到他、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阿甘,阿宝,怜儿,他们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类人......
5396 次阅读|4 个评论
民科的春天
热度 1 pekoxfleyu 2011-12-4 11:30
《阿甘正传》里有个片段,说丹中尉终于跟上帝和解了。早上出去在雪地里走走,偶然间觉得我也和解了算了。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怎么走也难碰到好时候。李敖批评连战说,我们这些人在训政时代为了民主打拼,你在美国享受着美国的民主,我们这些人胜利了,你回来讲你美国的民主了。两年前回国,本有点这样的刺激,川震的时候没回来,多少有些道德上的压力,旦不求于曲高,所以还要贴上经济危机困而回国的说辞。然而多多少少回来之后,有些不如想象中好的没落。跟大哥见面的第一次,他说国内的好多事情比我想象的复杂,两年来证明此言不虚。一腔热血贴了冷屁股,所以涂博士跳楼了,饶毅落选了,我做了民科。 作民科作民科吧,怨言这东西除了生怨气作怨妇之外,还能变成一种虫子,叫作“怪哉”,用酒一浇,就化了。但明白这道理的鲁迅,自己酒还没喝够,就被怨气气死了。而现在的战争,也不像话,找茬打架还不算,还要把人吊死,捉到了暗枪打死,造点丑闻恶心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最好的斗争方式,反而是嘻嘻哈哈,化敌为友。林肯的政敌与他针锋相对,林肯说,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消灭他。过几天他朋友看到林肯跟他的政敌手拉手在一起。朋友问,你不是说要消灭他吗?林肯说,作为敌人,我已经消灭他了,他现在是我的朋友。说这话是因为我本不是另类,自己本是阿Q的命,偏要学人家占山为王,结果从了白衣人,罔顾了性命。我所做的,无非是在旧有的路旁边,去尝试着走走新路,看看它是不是也能行,也走得通。 故我而言,苏联的模式的举国体制,有益于大工程,大项目,但科学多多少少还有点人性化,个人化,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个性。而推动这些个性人生去做点个性事情的动力,除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之外,除了要经费养活人之外,还有市场这一筹码。迎合市场之需,或者像Jobs一样引领市场,是众多创新科技和奇计淫巧的不二法门,但,也是前沿,基础和深奥学问的源动力。 我在美国的时候,科研经费来自两块,一块是陆军部的军费结余,占美国诸次战争的零头,另外一块是企业,惠普的什么基金。而企业去扶持基础研究,贝尔、IBM和Intel这样的公司都在做,你说寻找和准备新的增长点也好,或是纯粹为了资助科学而回馈社会也好,它也是一个来源,一条路。出于我的孤陋寡闻,我尚未在中国这个新崛起的大国里看到这样有远见和义务的企业。于是便有了谭嗣同的想法,若有这样的义务,请从这里始。 我在NIST作博士后的时候,有一次跟小老板出去吃饭,他说人们不关心政治,因为经济好的缘故,一旦经济有了问题,谈论政治的就多了。不是我们怕去谈论政治,只是当所有人都认为政治可以拿来弄弄的时候,闲人就多了起来。闲人多了不是坏事,在七嘴八舌和煽动民意之间找到平衡才是难的,积重难返,民怨沸腾了才是值得考量的。解决问题是政治家的事情,搞科学的,要看看自己的事情。 之前跟朋友聊天,说武汉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大学城,有一百万在校大学生。这意味着每年从武汉要出来二十五万大学生找工作。我们这些做研发的要考虑到,以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创造力,能不能构造出六百万个工作机会给这些大学生。你可以说反正有美国呢,山寨山寨就有了。但要想到,之前的三十年,是我们离新东西太远,有的是东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改头换面,再利用政府职能而规避竞争。如今我们也号称世界第二了,美国没有那么多东西给你山寨,市场不得不公平竞争,当你人人遭遇非死不可的时候,当你百度不够沽的时候,这几百万的毕业生没时间去等美国人又有啥新东西出来给你造企业。企业要生存,不能靠山寨了,国家要生存,难道也能靠山寨吗?不是说这几百万人不能够静静的等待,过去的这十几年,三十几年,高速发展遗留下来诸多社会问题,会变成群情的焦点,而无所事事的人群会成为群情的推动者。大有山雨欲来的范儿,这里面有个赛跑,群情的爆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的缓压,有特色的大厦在这个竞争中也岌岌可危。所以做政治的要解决问题,作科学的要创造途径。 作科学的,谋文章是条好路,可以贤达于诸侯,但似乎这之外有个责任,让我在能安静读书的时候蠢蠢欲动。桑塔那耶奇与阳春有约,我既然看到了,也应该分出些精力来做些事情。前一阵子以另类和民科自居,现在看来也不必了,主流和体制能带着我玩就好,这之外去尝试另外的一条路,看能不能走通,对将要来走路的孩子而已,那里也许有了条新路呢?
个人分类: 也还年少时|3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引人泪下的文艺作品
热度 1 ant2010 2011-7-10 11:53
美丽人生-电影 阿甘正传-电影 珍爱-电影 汤姆叔叔的小屋-书 告白-电影 活着-书 一生-书 欢迎添加!
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甘卖俏
热度 8 fs007 2011-4-11 09:49
寻正 注:本文引用方舟子红色,颖河紫色,李福洋蓝色。//本文无抄袭,谢绝“非特异性”抄袭,欢迎转载。//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我十有八九会选择《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为什么会选择这部电影呢?你只需要看一次,佛瑞斯*甘的形象就终身难忘。 佛瑞斯形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激发人生来固有的宗教情感,神秘、美好、正直、勇敢、木呐之中充满大智慧——中国有句成话,大智若愚。宗教关乎救赎,不少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都把佛瑞斯当作生命的救赎。 佛瑞斯的优点是什么?不是很多,几乎是中国传统形象的负面版。他认死理,情有可愿,他智商只有75,于是乎他不可避免地成功了,成功总是伴随着他一生。中国人习惯于夸耀聪明才智,他们不可避免地失败,凄惨地度过一生,电影中也不乏此类反衬。 我的脑海随时响起杰丽急迫的呼声,“佛瑞斯,快跑”。跑,是佛瑞斯*甘一生的写照,他成为民族英雄,千万人族拥着,就希望从英雄那里获得心灵的升发,换一个人,都是大秀英雄情怀的良机,他大喝一声,“杰丽”,然后就开始跑。佛瑞斯的一生是跑出来的,他对人生的做秀不是不容忍,而是直接地忽视,当跑出了名,跑出了追随者,他突然不跑了。他活在纯洁的世界中,似乎总能在淤浊中用良善与正直荡涤周围的人心,消融试图入侵的一切虚假。那是不朽影片《阿甘正传》给我们的宝贵礼物,面对这份礼物,似乎提及该影片的商业成功都涉嫌亵渎。 最近我读到一位名叫佛瑞斯*甘(Forrest Gump)的博客文章,《 方舟子究竟抄了没有 》,才知道科学网上有一位叫李福洋的学者,自名阿甘。佛瑞斯鲜活的印象从未在我的记忆中裉色,看到中国的阿甘,不免让我心灵激荡,我带着敬仰的心情拜读了李福洋学者的大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卖俏的阿甘。 如果佛瑞斯突然向大众传起道来,或者是交流起英雄经验来,或者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讲起人生要义来,或者是大义凛然地布道,却只能拾人牙慧地重复一些自己搞不明白的时势评论,再历害的导演,也只能拍出《阿甘笑传》来了。我们来欣尝科学网上的阿甘笑传吧。 李福洋或许有阿甘的一个特点,佛瑞斯与生俱来的生理限制,但在行为上,他走向了反面。在2010年9月29日,李福洋一付正儿八经的面孔,宣称,《我也不喜欢方舟子》。你若以为他当真不喜欢方舟子,那就错得不能再错了,他是专门捧方舟子屁股的。这就象佛瑞斯遇到杰丽受欺时,屁巅巅地跑过去给欺压者大拍马屁,然后狠狠的一记撩阴腿。 李福洋的做秀往往让人笑得断气,比如他在《方舟子究竟抄了没有?》一文中,开篇就装腔作势、傻有其事、一本正经地介绍: 前一段时间,俺写了篇题目耸人听闻的科普博文《香烟是一种放射性核污染!》,同一时间内,好像有南方的那个报纸也发表了相关话题的文章,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有一天,俺看到一条评论:方舟子写了一篇从题目到内容都与此文相似的文章,有抄袭之嫌吗?俺一看,第一反应是一阵惊喜:出名的机会可来了!然后就顺着链接就去看了一下,是挺像,从一些表达方式,基本数据都能找到“抄袭”的痕迹,可是一看时间,可一看人家投稿时间,俺顿时泄气了,只能拿“英雄所见略同”安慰自己了。看来俺是出名无望了。 方舟子写科普不抄就错,但胜在脸厚,敢写。同样地,他的这位科学网的追随者也一丝不差地具备那种特征。如有兴趣,你点开此人两篇关于香烟的科普,他无非就是拾得方舟子的牙慧,再把外文资料译过来或者没译过来,堆砌在一起,然后就宣称“写”了科普,居然在这里得意洋洋地宣称要查其师是否剽窃了他!《阿甘正传》的导演没有安排佛瑞斯去做学问,那是大有道理的。 我以前描写过方舟子如何地在抄甲时就狂捧巴斯德,而后抄到乙时,巴斯德就成了跟他一样的剽客了。中国的佛瑞斯勉力写科普,香烟在3月21日含有6000多种化学成份,但是,不到5天,新的科普出来,就锐减到4000多种了。对于抄译科普的作者来说,他们视野窄,前后矛盾而不自知,实在是一个经典特征。 中国的佛瑞斯点评方舟子抄袭颖河,有时真的让人觉得是一个智商75的人强行要加入智商在120以上的人之间的对话,咱们举点例子: 方舟子1: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不同的层次了解我们的身体在正常状态下都是如何运行的,而病变又是由于哪一方面发出了异常。 颖河1:生理学家研究机体在正常条件下的各种功能及其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和发生在分子水平的各种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层次---从器官水平到细胞与分子水平---去理解这些改变,去思索药物将如何从细胞和分子层次上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阿甘:这段话描述的都是基本定义和概念,能有点变化就不错了,还让人活不? 尽管如此,两个人的描述还是有差别的。方舟子介绍的生理学概念是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颍河描述的是普通生理学;对生物化学的表述,方舟子更准确些,“化学变化”和“化学”是有区别的;对分子生物学的表述也一样,方舟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表述更准确些。这些都是老本行的基本常识,用得着抄吗? 方舟子不仅仅是复述了颖河,还照抄了前面几句话,中国的佛瑞斯全盘采纳了方舟子的闻名于世的逻辑,“非特异性”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能象方舟子那么复述的就了不起了,这要判为抄袭, 还让人活不? 当然是不让智商75的人活了,你没这份本事,就当学电影中的佛瑞斯,只管跑,何必掺合你力所不能及的事呢? 李福洋得意洋洋地论证其剽师比颖河高明,这还用得着说吗?颖河成文在前,你剽窃在后,写得比颖河还差,干脆跳河算了,免得丢人现眼。但方舟子抄得还不算丢人,起码没犯常识性错误,但这个李福洋学者,却丢人到姥姥家了,我还真搞不懂“ 化学变化 ”跟“ 化学 ”的区别在哪里,想请教李福洋,估计这方舟子高徒又会跟方舟子一样,会不懂装懂地胡说八道一番,就算了。方舟子全盘抄袭颖河,李福洋画蛇添脚在这里介绍说,方舟子扯的是“ 人体生理学 ”,而颖河描述的是“ 普通生理学 ”,李福洋是医科出身,现在搞的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这样的评论,实在是不能不让人笑得喷饭,李福洋,你懂生理学吗? 我们要质问方舟子的是,这点基本常识,你为啥也要抄?李福洋装腔作势一番,居然问了同一个问题!李福洋会如何辩解?知识还是那些知识,无论换谁描述,都还是那些知识,这没错,但不同的人描述是不一样的,只有愚昧至极的人,才会认为同样的知识,只能有同一种存在(表达)方式。你看了别人的科普来写科普,结果表达方式跟别人一致,那么,我能有的唯一结论是,你写科普是找死,自找不愉快,要我说得更清楚?你太蠢,不适合写科普。 李福洋多半气坏了,你…你…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我是坐着说话的,我写的科普,比你所有的文章加在一起还要多,我曾经写了无数的“基本定义和概念”,但从不涉及抄袭。如果你不服气,你命题,随便找一段方舟子或者你自己的文章,看我写出10段不同的表达方式来,20段也行的,只是没有必要。再次提醒中国的佛瑞斯,你觉得写这么一段话不得不抄,是因为你太愚蠢,而不是别人对你剽师的苛责! 这智商75的特征是随时出现在李福洋为方舟子的辩解文章中的,再来看一段。 方舟子2:有时候,研究人员能很快地发现这种特殊的化合物,这是很幸运的。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才能发现有效的少数几种。 颖河2:科学家们有时很幸运,可能较快地要找到想要的化合物---比如前面所说的那个酶抑制剂。但通常他们要在试验中一个个地检查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化合物。 阿甘:这也叫抄袭?我晕!你要说方舟子抄了“From tube to patients” 我完全同意。比较一下,谁对原文的编译更好些?内行人一眼就看出来了。颍河先生,对不住您了,要说翻译,您的是直译,有些生硬。 Sometimes, scientists are lucky and find the right compound quickly. More often, Gruen says, hundreds or even thousands must be tested. 我实在是给笑岔气了。我们指控方舟子剽窃,这里有一个弱智弟子出面,理直气状地说,你们错了,咱剽师没有剽窃颖河,他剽窃的是人家外国人,知道吗?他译得挺好的!外国人啊,知道吗?不是颖河。 嗯…嗯?这位李福洋学者白痴地多次指正别人,方舟子抄的是外国人,而不是颖河。 颖河本人也存在针对外文资料的剽窃现象,方舟子针对颖河三次剽窃,在此就不必细述了。颖河之所以要剽窃,同样在于其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强行写自己不懂的内容,剽窃很容易成为一条写科普的捷径。我们来看颖河的常识性错误。 方舟子11:有时候,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一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治疗恶性疾病,会提前中止临床试验而直接用于治疗病人。例如,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只进行了106天之后,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颖河11:在实践上,一旦发现某药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存状态,就可能立即停止试验。举例来说,当发现第一个治疗爱滋病的新药zidoculine---简称AZT---能明显增加病人存活之后,FDA就立即提前终止了该药的临床试验,并在批准该药上市之前授权允许四千多名爱滋病病人使用它。该药的临床试验只进行了(大约)106天就获准结束。 针对上面的抄袭,阿甘卖俏说了一堆屁话,无非就是方舟子认了一个小错,承认受了颖河的误导云云。颖河犯的这个错可不是小错,不但106天是107天的误读,还安错了地方,II期临床试验平均需要26个月,最短都要好几个月,如果作者对写的内容很清楚,就不会错,颖河之所以错,就在于他也是抄的,而他缺乏相关知识是他不得不抄的原因!面对这一背景,任何人都可以明确知道,方舟子抄了颖河,他如果抄原文,是不可能抄出同样的错误来的。 颖河的错误远远不止抄错了106天张冠李戴,颖河就不懂临床药物实验,他针对停止试验的说法不靠谱。停止试验的关键性条件是继续实验没有意义,比如AZT实验中继续实验没有价值了,因为需要证实的已经证实了,再继续实验就把部分病人暴露于风险中而没有效益;还可能有相反的情况,比如药物无效,即使是后面所有的结果都对使用药物有利,但综合结果统计分析也显不出效果来,那么,终止实验是必然之举,否则,既浪费资源,也可能把部分患者暴露于不必要的风险中,未必是死亡风险。方舟子在颖河文章上的进一步发挥,无非是他时常掩盖自己抄袭痕迹的小聪明之举,仍然是不正确的。 颖河这一段话错误甚多,什么FDA终止某药的临床试验,完全是胡说八道。 FDA可以因为研究人员申请材料漏报相关信息或者依据新的信息,有安全性上考量时下令暂停或终止实验,但大部分研究中此类提前结束实验的决定是研究人员做的,AZT终止实验是研究人员决定的,因为继续实验已无必要。 * 方舟子可不止抄一个错误,他抄一堆错误。最好笑的是,李福洋这个医生出身的生物医学学者连基本医学常识都缺乏,居然抓着 “安全性”与“毒性” 在那里大叫“ 显然不一样 ”,李学者该不是什么野鸡医学院毕业的吧?最有趣的是,方舟子抄颖河自作主张地加料,对颖河本就有瑕的说法还来一番诠释,这位有着医学教育背景的李福洋本该理解颖河的写法就有问题,但他二百五式地为方舟子叫好,表明他欠缺本该有的专业常识,才会出现这种喝倒彩的愚蠢行为。 方舟子10: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 颖河10:通常,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还要继续进行一期临床研究,称为IV期临床。主要研究新药的长期疗效与毒性,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等。在新药经批准公开上市之后,需要进一步观察该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儿童和老年病人,妇女和怀孕妇女,或者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剂量范围,以获取更为全面的资料。 阿甘:方舟子译抄的原文:Phase 4, Studies performed after a drug is approved for marketing. The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a drug; to study a patient population not previously studied; and for marketing comparisons against other products and other uses. 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谁抄得更像? 在药品开发中,其严格的审批程序,导致了制药公司在选择适应症时,要选择药品的最佳适应证。药品先上市是重中之重,是投资效益回收的根本,因此,制药公司断不会在搞清楚了药品的所有适应证之后才上市。为了保证研究效益,在临床研究中,也要求研究人员选择人群时高度一致,可以获得更好的统计对比。因此,审批的药品适应证窄,而应用人群单一。IV期临床研究是为了扩大适应证范围以及使用人群,所以制药公司卖力地做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明药物还可以用于另外的人群。如果一个疾病本身在小孩中常见,制药公司会找成年人做研究?颖河把儿童、老人、妇女等特殊人群提出来,是一种无知,研究人员并不回避,也不该回避他们。颖河的写法或许有事实上的依据,方舟子画蛇添足则直接地将错误挑明了。 最有趣的是,李福洋学者还得意洋洋地叫大家比较方舟子跟颖河抄得更象外国人作品,嗯,颖河抄得更象原文,方舟子更象抄颖河,二者都没把道理搞清楚,方舟子更糊涂。 方舟子抄颖河一文,铁证如山,颖河的一系列错误,方舟子全盘复制,为什么李福洋之流就不能理解如此清楚明白的事呢?李福洋模仿阿甘,结果来了个阿甘卖俏,为了教育这些缺少见识的“学者”,我甚至还花了点时间专门写成 《十年验一药》 之文,写同样的话题,我抄袭了吗?我甚至还可以另写一篇同一话题的文章,一样地用不着抄袭,你们这些剽客的保镖拥趸,敢跟我打赌吗? 李福洋之流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在为剽客当龟公时,还不停地高呼打假捉剽,丧德失智之时,处处以为自己高明聪明,自己在剽客胯下承欢,偏偏要指责别人人格有问题,智力有问题。不,你们才有问题,你们才是中国的问题,你们不要东张西望,学术道德有亏,十有八九是你们这些伪君子的问题。 李福洋的现世之作,在科学网受到追捧,倒确实让我看到了中国的问题:剽客受到追捧,傻子后面跟随着一群傻瓜,对了,他们还有别名叫学者。 *【原文: FDA可以不批准某个实验,但它没有终止已批准的实验的权利与资格。FDA管那么宽,还要不要其工作人员活了?AZT的II期临床实验终止是负责研究人员的决定。 由 于对此点有疑问,我再详查了FDA的法规资料,FDA对临床研究的批准是默认性质,研究人员向FDA备案,说明自己将进行临床研究,如果FDA在30天内 不挑战实验者的实验设计,研究性新药即获得认可,随后FDA仍可依据新的资料或者申请人未曾提交的资料,基于安全原因,完全或者部分地停止临床实验。在进 行III期临床前,往往需要向FDA提交更多的安全资料,以保证FDA不挑战临床实验,不存在获得具体批准文件的情形,但科普中讲I期与III期实验需要 获得批准虽不完全正确,仍是可接受的说法。寻正修订于2011年4月11日。】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3330 次阅读|9 个评论
肖申克的救赎与阿甘正传
热度 2 tangwei 2010-10-29 10:12
当年,这两部片子角逐奥斯卡,阿甘胜了。前段时间复习了肖申克,昨天 HBO 电视台又放阿甘正传,只看到后面一半。 肖申克讲一个聪明人的故事;阿甘讲一个笨人的故事。 肖申克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监狱里的故事;阿甘是一个平常环境下的故事。 肖申克试图在说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深刻;阿甘一直用陈述来表达一个人的生活。 肖申克中什么事情都有理由和线索,阿甘只是想珍妮的时候,他就想珍妮了,想跑步的时候,他就跑步了。 肖申克慢慢学会了没有畏惧;阿甘一开始好像没有畏惧,但是知道自己有个儿子的时候,他很害怕,害怕儿子会不会跟他一样。 肖申克在抗争,无声而有力的抗争;阿甘却不知道抗争,他最喜欢说的是: yes sir. 肖申克一直在改变什么,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随波逐流;阿甘只是在改变中生存,可是他也参与了改变,或者,他也导致了他所不能理解的改变。究竟是人可以主宰命运还是随波逐流,这么微妙复杂的问题阿甘是说不清的。 肖申克告诉你聪明人会过得更好;阿甘告诉你,笨人跟聪明人的生活其实一样,他聪明的儿子跟他当年一样坐校车去上学。 肖申克的结局是成功逃脱,过着理想中的生活;阿甘最后一个人坐在树墩上发呆。。。。 发呆的阿甘告诉我,人在世界上其实就是这样,究竟谁是聪明的谁是笨的?生活是丰富喧闹的而寂寞永生。。。。 你说你想做阿甘?笨蛋,你以为你能像阿甘那么笨?并且有阿甘那么好的运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75 次阅读|5 个评论
Life were that fuck Life!
陈钧杰 2010-6-2 01:11
《阿甘正传》。阿甘,阿甘,又见阿甘,这部与原著有着极大差异的改编电影,这部总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深为之动容的片子,这部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普通美国公民生活印记的片子,这部带着淡淡的美国精神印记的片子,在这样一个细雨霏霏的,肉不垃叽的,空气中弥漫着火锅味道的夜里,又一次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 Forrestgump是一个低能儿,同时是一个单纯的人,更是一个执著的人,或者说,是一个不知道执著是什么意思的,固执的人。他生命中重要的人都很聪明,妈妈、珍妮、丹中尉,又都很迷茫,要么找不到目标,要么在失败后无法站起,片中的场景很美,或许这就是从阿甘眼中看到的世界,战场间隙的星空,捕虾船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公路边上的湖泊,乡间的林荫点点......,为什么阿甘总能在做一些自己也不知道什么目的的事情后,带给其它人巨大的影响呢?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难道说只要有执著和单纯就好吗?看着阿甘跑过沙漠,跑过海边,在海中捕虾,在家中除草,命运之羽不断的飘落在匆忙的人群,浮躁的城市间,喧嚣的车流中,最后不经意的落在妈妈给他讲故事的旧童话书中,被小阿甘带走,是什么打动了我?宁静?执著?对亲人的挚爱?对生活的接受与对命运的无视?仿佛有一股柔和而又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动着每个人走在无论接受与抗拒的道路中,不管你有着什么样的理想、欲望、能力、地位,都必须接受,也无法作为一个看客,你必须参与,必须走,无论是前行,还是堕落,无论有无方向,都得不断的运动,无论是被人流裹挟,还是奋勇拼搏,或是原地踏步,又或是不知不觉。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存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而这股力量,只要是一个思考的人,就能够感受到却无法抵御,这是时间的规律,是人作为群居社会性动物的宿命。阿甘却是一个超脱的另类,在低智商的掩盖下他无视了这一切,按照他自己的愿望成功的抗争了自己的命运却没有感受到其中的心灵痛楚,超然物外。除了亲人,友人,他什么也不在乎,不在乎命运的多桀,不在乎时间的流逝,不在乎世俗的羁绊,套用老鲁的话,他就是美国的刘和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只是甘自己并不觉的人生惨淡,也并不觉的有什么需要直面的。他的一切,起源于心底最自然的直觉,和纯真,让天天奋斗或堕落于世的人汗颜,让寻找这份纯真、期盼这份纯真的人无奈,当他停步的时候,有人问,我们怎么办,他没有说话,就像美国人祈求上帝救赎,中国人抱怨老天无情,都是尘烟俗扰。这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另一种可能,一种几乎不可能的可能。一种欲立则破的无奈。 随着命运之羽伴随着片尾曲的飘落,我也不得不从短暂的失忆中醒来,无数的选择,不管是可以选择的选择,还是不能选择的选择,仿佛生命之火,必须燃烧,不论它是多么的柔弱,又仿佛生命之火,必须泯灭,不论它是多么的强大。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欲望所牵绊,前行的路上总是在犹豫,生命在犹豫中悄悄流逝,仿佛阿甘在乡间小道上奔跑时头顶飞逝的林荫。要什么时候才能放弃,放弃物欲和肉欲的横流,要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最初的自我,要什么时候才能不被命运掌控,做回自己的主人?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许多沉重的枷锁?要什么时候才能拨开心中的阴霭???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舍弃,舍弃,舍弃,只有擦去那些萦绕在心间的尘埃,才能找到儿时的那颗树,才能找到傍晚时分农工学院的那片夕阳下的草坪,才能找到第一次去图书馆的兴奋,才能找到第一次拿到录取通知时的激动,才能找到骑行在旷野中的那缕清风,才能找到沙漠中纯净的星空。“生命是死亡的一部分”唯有放弃,才能得到,可惜,唯有得到,才能放弃。到底什么是答案?阿甘已经说了,life is life,我要说,life were that fuck life!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3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