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结直肠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是关键
热度 1 xuweina 2016-11-7 14:21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 CRC )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根据 2015 年肿瘤年报,近两年,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速已远超过西方国家。结直肠癌的愈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 5 年生存率高达 90% ,而晚期则不足 10% 。 复习两个概念。什么是结直肠癌前病变? 什么是早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前病变指的是 和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以及畸变隐窝灶相关的异性增生。 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倘若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者称为黏膜下癌。 筛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预防结直肠癌和降低结直肠癌累积病死率的关键。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结直肠癌筛查,然而目前结直肠癌新发数情况仍令人堪忧。国内结直肠癌筛查研究并未进行统一,多数研究选择了50岁作为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2013指南,对所有成年人进行风险分层。分别为:一般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和遗传性高风险人群。这里我简单做了一条时间轴,便于参考。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高龄人群的筛查未见明显生存获益,所以考虑人口基数和筛查成本,高龄人群的风险筛查上需要个性化设计和提高健康咨询的意识性。 什么人群应视为高风险人群?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建议以下人群应视为高风险人。1、 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便血黑便贫血等报警信号。 除外粪便潜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 等大家熟悉的检查,NCCN2016年对结直肠癌的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为高风险结直肠癌基因的筛查面板的翻译内容。提供家族高风险人群参考。 基因 合并症 危险水平 APC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衰减型腺瘤性息肉病 高度 BMPR1A 幼年性息肉病 高度 EPCAM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高度 GREM1 由一段40kb的上有区域重复造成的遗传性混合息肉病(德系犹太人) 不清楚-从已复制的家族报道中推测高风险 MLH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高 MSH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高 MSH6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高 MUTYH 等位基因突变 MUTYH相关息肉病 高 POLD1 聚合校对相关息肉 不清楚-家族报道推测高风险 POLE 聚合校对相关息肉 不清楚-家族报道推测高风险 PMS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高 PTEN 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中-高 SMAD4 幼年性息肉病 高 STK11 Peutz-Jeghers综合征 高 TP53 Li Fraumenl综合征 高 经过初筛确立的高风险人群,进一步需要进行全结肠镜精查,并个体化配合使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疑有问题应予活检进行病理诊断。还有几点:一是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二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三是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四是有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每5年1次肠镜检查。五是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在症状出现以后8-10年开始筛查。
个人分类: 肿瘤预防|7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苹果: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热度 21 何裕民 2015-4-27 16:10
苹果是蔷薇科属落叶乔木苹果树的果实,是人们最熟悉的水果之一,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被誉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传说汉代司马相如有消渴病(糖尿病),病后免官,家居茂陵,终日无所事事,饱食苹果,结果病自愈。 苹果的防癌作用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波兰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吃一个苹果,能够将患结直肠癌的几率降低65%;每天再多吃一个,风险更会减半。而其他的水果或蔬菜则并没有这样的神奇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苹果之所以具有降低患肠癌风险的作用,可能是因为苹果中类黄酮含量较高之故。类黄酮集中于苹果皮,可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以阻止有害分子或自由基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和细胞增殖。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吃苹果皮有助于预防癌症。研究人员对某些红苹果的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了12种混合性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有3种是新发现的。他们把每种三萜类化合物分离出来,在实验研究中分别用它们对付癌细胞。结果发现:每种三萜类化合物都能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或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但对不同癌细胞所起的抑制作用不一样。其中,对肝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尤其明显。研究人员以低、中、高剂量(相当于人一天吃一个、三个和六个苹果)喂食易患乳腺癌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分别降低17%、39%和44%,且随着喂食剂量的提高,肿瘤体积也随之显著减小。因此,苹果皮中富含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是被科学研究肯定了的。 日本的研究证实:苹果中的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法国的研究表明:苹果中的原花青素能预防结肠癌。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红苹果和红辣椒等“红皮”水果和蔬菜都对乳腺癌等癌症有防治作用。该国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实验中注意到:“红皮”瓜果蔬菜中所含的某些植物化学成分(如多酚、黄酮类和类胡萝卜素等),可有效遏制癌细胞的生长;同时还能降低癌细胞对雌激素的反应能力。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当今,各类抗癌药物无一不带有毒副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天然植物化学成分,无疑将减少常规化疗的用药量,对病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431 次阅读|21 个评论
面对癌症,最根本是让人活下去
热度 26 何裕民 2015-3-2 16:02
癌症,尽管 3000 年前尸体上就有,但在过去很罕见。 18 世纪,癌症只占死亡率的 0.75% 。在当今中国,每年新发病人数 306 万,死亡 220 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过去 30 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癌症谱已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的流行学特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 5 种杀手,乳腺癌则成为女性的第一号杀手。中国人死于肝癌的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4 倍,胃癌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 仔细分析,从今天现实环境来看,癌症与精神失常一样,都是文明的产物。癌症可以说是一种“人类自我制造的疾病”,污染、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中国今天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就是典型的现象。 细胞受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才最终发展成了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类有众多因素参与的,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的,常有着缓慢发展过程的人体自身“内乱”。癌症的发生是正常基因调控正常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异常,类似于我们的“聪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但这些“孩子”再坏,它们也还是自身的“孩子”!而且癌细胞在“生存压力”下,进行了选择性的变异、进化。所以会导致耐药、变异;越治疗,毒性越大。更何况“格杀毋论”的化放疗手段,无法区分出“好孩子”和“坏孩子”(正常和异常细胞),因为它们都是自体的孙代、重孙代“孩子”(指子代细胞),有着同种同源性,杀死“坏孩子”八千,也许伤及“好孩子”一万。 笔者认为:穷追猛打不是聪明的对策,许多情况下,可采取积极措施,或防范其出现,或减缓其发生,或减少其伤害,或修复其后果。不是一味的打击,而是综合,多环节着手,某些方面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体现智慧! 总体上讲,目前常用的手术、放疗等方法,都是局部治疗。而癌症是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单纯的肿块切除甚至大范围切除,以及大剂量、大面积放疗,并不一定能提高治愈率,反而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而化疗虽然是全身性治疗手段,但有效率并不高,价格却奇高;好处不大,副作用大。放化疗都是成指数杀灭癌细胞,即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所以,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可能真正 100% 地清除癌细胞。 严格地说,治疗疾病最终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保存患者的生命。消灭某种疾病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常常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结果造成南辕北辙,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就像我们对患者实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目的是为了治愈该患者;消灭肿瘤只是治愈该患者的手段,可是我们却常常为了消灭肿瘤而把患者这个“人”也一起消灭掉了。 所以,只要能够让患者好好活下去,癌细胞并非一定要斩尽杀绝,因为,我们的根本目是让患者活下去!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28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切除低风险腺瘤可降低结直肠癌远期死亡风险
leiqc 2014-9-2 20:12
http://surg.dxy.cn/article/85128 虽然结肠镜已广泛用于肠道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监测,但对这些患者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却知之甚少的。 奥斯陆大学健康管理部的Magnus Løberg博士等 研究 发现 ,切除低风险腺瘤患者的 结直肠癌 长期 死亡率低于切除高风险腺瘤的患者。研究发表在 2014 年 8 月 28 日的 NEJM 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 1993-2007年间40826例经结直肠腺瘤切除的患者,利用挪威癌症及死亡原因登记系统评估其结直肠癌死亡率。 按照挪威相关指南定义高风险腺瘤的患者为腺瘤高度异型增生的、有绒毛或大小 ≥10mm 、 10年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 者 。有3个或更多腺瘤的患者5年后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腺瘤患者不接受检查。中位随访时间为7.7年。 研究结显示, 有1273位患者 确诊 为结直肠癌, 其中 有383位死于结直肠癌 ,而 结直肠癌死亡率与一般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相当。腺瘤切除与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有关,而与女性无关。 共有 141位切除低风险腺瘤的患者死亡。 一般人群数据显示,切除低风险腺瘤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高风险腺瘤患者面临更高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观察死亡人数 为 242;预期死亡人数 为 209。 )另外, 多腺瘤患者、有绒毛或管绒毛增长型、或高度异型增生的患者结直肠癌死亡风险较高。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 切除低风险腺瘤可降低结直肠癌8年死亡风险,使其低于一般人群风险。切除低风险腺瘤后每5年检查的风险与低密度监测策略相比,获得收益不大。
个人分类: 消化普外|3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从口入?
热度 1 陈龙珠 2014-8-22 20:50
【 病从口入,不仅是指不卫生,而且还在于饮食不科学 】 饮食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pdf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26.017 摘要: 结直肠癌( CR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肿瘤。根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统计,每年世界范围内有约600000人死于CRC,使其成为全球致死率第四的肿瘤。尽管既往我国该病的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然近40年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国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CRC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给社会经济及医疗事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结直肠癌多为散发,其中70%~90%的结直肠癌与饮食因素相关。大量移民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认为,东西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差异主要是源于饮食营养因素。因此,饮食最优化将有利于防治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 作者 : 陈辰 房静远 作者单位 :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刊 名: 中华医学杂志 ISTIC PKU 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卷(期) : 2014, (2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结直肠癌患者EGFR单抗治疗前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
genesquared 2013-2-18 14:41
结直肠癌患者选择EGFR单抗治疗前必须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 Time:2010-06-09  Author:bioer   http://www.bioask.me/html/730.html   高静 沈琳 近几年靶向药物的出现为 结直肠癌 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如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靶向药物 联合化疗的应用为广大 结直肠癌 患者带来福音。这些靶向药物 均为特异性靶向作用于EGFR的单克隆抗体 。 EGFR是ErbB受体家族成员,其表达或上调可见于60%~80%的 结直肠癌 ;其配体(EGF或TGF-α)与EGFR胞外段结合使之二聚化,由此导致胞内段酪氨酸激酶活化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转移和抑制细胞凋亡。这种结合可抑制EGFR的活性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而减少肿瘤细胞增殖扩散,而且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损害的自我修复能力,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产生对肿瘤生长的整体抑制效应。 2007年及2008年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无论单药或联合化疗仅对 KRAS 野生型的mCRC患者有效。 KRAS 成为第一个结直肠癌 靶向治疗 的重要 分子标志物 。 KRAS蛋白是EGFR信号通路下游区小分子G蛋白,是该信号通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KRAS基因突变后可以使该通路异常活化,不受EGFR上游信号指令的影响。此时,EGFR单抗与细胞膜表面EGER结合,虽阻滞了信号通路的下传,但KRAS基因突变后可发生自身磷酸化,抗拒EGFR单抗的作用,从而对抗EGFR治疗无效。因此, 运用EGFR靶向药物治疗之前必须要进行KRAS基因检测。 KRAS基因基因突变在西方结直肠患者人群中,KRAS基因突变型约占40%,中国患者人群中的突变率与之类似,约占35~40%。 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密码子12、13和61,大部分突变发生在密码子12和13,密码子61的突变发生率很低 ,因此 目前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主要集中于密码子12和13的检测 。 目前国内外检测KRAS基因的方法很多,如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 ( PCR+Dideoxy Sequencing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RFLP )、 焦磷酸测序方法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DHPLC )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缺点,而应用较广的仍是传统测序及杂交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KRAS基因检测的各种要求尚无统一标准,而且国内能够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单位不多,我们提取了215例大肠癌患者石蜡切片或新鲜组织中的DNA,用传统测序方法检测了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发现80例患者KRAS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达37.21%),与国外报道的突变率相似,突变大部分发生在12密码子,13密码子突变次之。 KRAS基因突变检测只能在肿瘤组织中进行,需要患者提供石蜡包埋组织块或已切好的蜡屑或几张挂胶白片或新鲜的手术、活检标本,外周血不能反应真实情况。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KRAS基因状态基本相同,所以可以选择原发灶也可以选择转移灶的标本进行测定。 既然KRAS基因检测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该检测项目的费用及时间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KRAS基因检测通常是500~1500元不等(根据各地物价批准的价格不同而有差异),一般5~7天内出报告。 Tags: PCR-RFLP , KRAS基因检测 , KRAS , 分子标志物 , 结直肠癌 , 靶向治疗 , KRAS基因突变检测 ,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 , PCR+Dideoxy Sequencing , 焦磷酸测序方法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DHPLC , PCR-SSCP ,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个人分类: 3500|2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癌症日”:消除有关癌症的迷思和误解
xuxiaxx 2013-2-13 14:25
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提醒人们提高癌症防治意识,消除癌症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观念。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申英秀(Shin Young-soo)指出,有许多方式可以治疗癌症并对这一疾病做出早期检测,而及时治疗可以治愈许多癌症。      据统计,2010年,西太平洋地区共有超过420万起癌症病例。其中,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女性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20年,西太平洋地区的癌症病例将增加30%,达到540万例。      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指出,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癌症的误解和迷思,有助于减少西太平洋地区的癌症发病率。这些迷思和误解包括:一、得了癌症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事实上,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二、癌症是一种富贵病、老人病以及发达国家的人们才得的病;事实上,癌症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可对各种年龄的人群造成影响,其患者遍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三、癌症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事实上,癌症的发病涉及广泛的社会、经济和人权因素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癌症在2008年造成76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口总数的13%,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上升到1310万。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学者研究发现:贫血可能是肠癌信号
xuxiaxx 2013-1-14 19:01
不少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去血液科却查不出任何病因,一直当作缺铁性贫血治疗。对此,最新一期的英国《结肠直肠病》杂志刊登新研究发现,此类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很可能是结肠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S·达梅里博士及其同事对至少62.8万名4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参试者接受了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发现1/3缺铁性贫血患者后来都患上了结肠癌。   研究人员表示,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症状。比如,身体不明原因消瘦、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等。另外,不明原因贫血也是早期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警惕。 来源: http://www.jkb.com.cn/htmlpage/34/344473.htm?docid=344473cat=09CsKeyWord=null
1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直肠癌患者有老龄化趋向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2-28 07:24
欧洲和美国60% 的癌症新病例和70% 以上的癌症死亡病例都是≥ 65 岁的老年人。约50% 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超过70 岁,而且中位年龄约73 岁,结直肠癌占癌症死亡的第二位。 英国结直肠癌发病高峰年龄为70 岁,5%~10% 患者为80 岁。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一直认为较欧美国家提前12 ~ 18 年,但近年的统计表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有老龄化趋向。 上海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发病年龄为61 岁 广州为64岁 天津也是64 岁(男性64 岁,女性65 岁) 李明等报道上世纪80 年代我国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6.83 岁,90 年代为59.66岁。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搜集18 家大医院1980 年1月至2008 年5 月住院外科治疗的结直肠癌31 246 例,年龄5 ~ 97岁,中位年龄由上世纪80 年代初的50 岁,进入2000 年达57 岁,2005 年更升到58 岁。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4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肠炎致癌发现之“新亮点”
热度 6 qpzeng 2012-8-17 08:17
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关注热点,也是当前癌症研究领域的共识。可是,对于炎症是如何诱发癌症的问题,科学家们仍然莫衷一是、不置可否。事实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已经成为致癌因素的最大嫌疑! 昨天,Science以快报(Express)形式发表了英、美、加等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大肠杆菌性肠炎与结肠癌及直肠癌的关系,论文题目是“肠炎指向微生物群落的癌症诱导活性”(I ntestinal Inflammation Targets Cancer-Inducing Activity of the Microbiot a)。 为此,ScienceDaily还专门配发了一篇最新评论和背景性介绍,文章的题目是“炎症、细菌群落与癌症的确凿关系被发现”(C lear Links Found Between Inflammati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Canc er)。 这篇文章的新意在于不仅证实了大肠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而且首次发现只有含“基因毒性岛”(genotoxic island)的大肠杆菌才能诱发结直肠癌。也就是说,过去认为只要是慢性炎症就能致癌的观点不全面,因此为特殊病原体所致炎症才能致癌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所谓“基因毒性岛”是指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的聚酮合酶基因(pks)编码序列。最新研究发现,如果把这个pks基因删除掉,尽管肠炎依旧,但致癌性和侵润性减弱。 因此,结直肠癌归根结底还是由肠道细菌感染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诱发的。不过,聚酮合酶及聚酮类化合物如何参与炎症向癌症的转化还不清楚。 这个实验是在一种特殊的小鼠中完成的,它们的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基因被敲除,从而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大肠杆菌菌株占绝对优势,使偶氮甲烷处理小鼠的侵润性结直肠癌发生率大增。 在另一项研究中还发现,这种pkc+大肠杆菌属于肠粘膜结合细菌,它们在炎性肠病(IBD)及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RC)患者肠道中所占比例极高。这个结果印证了在小鼠中得出的上述结论。 在正常人中,pkc+毒性大肠杆菌仅有20%,IBD患者体内的毒性大肠杆菌则占40%,而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毒性大肠杆菌高达66.7%。同时,毒性大肠杆菌占优势的肠道中,非毒性菌群(如粪肠球菌)的比例同步减少。 关于这篇文章的意义,如果要给科学网的读者说得更浅显一点,那就是请大家记住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经常腹泻或排便不正常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防慢性肠炎最终发展成为结直肠癌; 二是不要滥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但也很容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运气不好就会让大肠杆菌占优势,很可能不幸成为癌症牺牲者; 三是肠道菌群破坏后,还是有补救措施的,那就是经常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在有冷藏设备的大型药店都可以买到含益生菌的药片。 原文现在还无法弄到,下面是其摘要: Inflammation alters host physiology to promote cancer, as seen in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RC). Here, we identif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s a target of inflammation that impacts the progression of CRC.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vealed that inflammation modifies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in colitis-susceptible interleukin-10–deficient ( Il10 −/− ) mice. Monocolonization with the commensal Escherichia coli NC101 promoted invasive carcinoma in azoxymethane (AOM)–treated Il10 −/− mice. Deletion of the polyketide synthase (pks) genotoxic island from E. coli NC101 decreased tumor multiplicity and invasion in AOM/ Il10 −/− mice, without alter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Mucosa-associated pks+ E. coli were found in a significantly high percentag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RC patients. This suggests that in mice, colitis can promote tumorigenesis by altering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inducing the expansion of microorganisms with genotoxic capabilities.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596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维生素D摄入较少者大肠癌发病风险高
xuxiaxx 2011-11-7 08:3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马延磊博士在秦环龙教授指导下,发现了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风险间的关系,为维生素D在预防大肠癌发病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上海六院普外科科研人员系统综述了18个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包含100万例病例,分别分析其维生素D的摄入水平、维生素D的血液转化物25(OH)D血液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量较多或者血液中活性25(OH)D表达水平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概率比较低。维生素D摄入量较少的人群较维生素D摄入量较多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67%。血液中25(OH)D表达水平较低的人群较血液中25(OH)D表达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了33%。据分析,血清中25(OH)D表达水平每增加10毫微克/毫升,大肠癌的相对发病风险将降低74%。   有资料表明,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成年人和许多儿童摄入维生素D的水平及循环血液中维生素D转化物25(OH)D表达水平存在严重不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肠外肠内营养研究室主任秦环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探究维生素D在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可以使肠道肿瘤的数量减少和体积减小,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时DNA合成受抑制,致使肠上皮细胞一种保护性蛋白——β-儿茶素在细胞中的构建被破坏。   秦环龙教授提醒公众,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维生素D可由人体合成制造,需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等。(记者胡德荣) 来源:健康报网
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结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专家探索根治方案
xuxiaxx 2011-10-31 08:58
“相信经过更多的临床实践,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将继直肠癌的TME手术后,成为大肠癌的又一规范化手术。”中国医学专家王文跃29日在此间举办的“结直肠癌诊治进展学习班”上对根治结肠癌提出了新见解。 有报告称,全世界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已超过120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 据官方文件介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显著。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中国卫生部在2010年制定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进一步规范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在学习班上,有专家认为,治疗应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至于如何选择最佳方案,须依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 在治疗结肠癌方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王文跃介绍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王文跃说,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以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为手术的解剖基础,沿胚胎发育的先天层面锐性分离,精细解剖,保证包裹肿瘤系膜的完整性,防止结肠系膜破裂造成的肿瘤播散,更加符合肿瘤手术中的无瘤操作原则,从而通过手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王文跃说,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还可以暴露结肠供应血管的根部,做到高位结扎,从而清除更多的淋巴结。多项临床大样本研究证实相对于传统结肠癌手术,该手术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癌症的存活率,而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记者 欧阳开宇) 来源: http://health.gmw.cn/2011-10/30/content_2875533.htm
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多国批准全球首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安维汀上市
xuxiaxx 2011-10-27 08:05
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位居肿瘤第二位,全球每年大约有102万新发病例,53万死亡病例。记者从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安维汀中国上市一周年学术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已在美国、欧洲等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上市,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   安维汀是世界首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迄今已用于全球10万多名肿瘤患者的治疗。2010年10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罗氏公司和相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安维汀联合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在中国被批准可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进教授说:“安维汀进入中国一年来以创新理念引领了肿瘤治疗新趋势,从单一打击肿瘤细胞转变为全方位控制肿瘤生长。”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扩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驱动因素。安维汀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并阻断VEGF的抗体,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冯奉仪教授说:“早期并持续使用安维汀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通过保留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而调整化疗药物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个体化治疗。” 来源:人民网
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之临床实践解惑
zlhtcm 2011-10-9 09:56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只是定一个规矩,临床遇到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2010年9月18日,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专家讨论会上,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于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李晔雄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蔡三军教授详尽回答了临床医师们的现场提问。 问题1 :如何鉴别炎性肠病、慢性炎性肉芽肿与结直肠癌? 蔡教授 :炎性疾病与肿瘤是相关的,除了病理学诊断之外,其他鉴别方法并不可靠。在没有明确病理而又需要进行手术时,主要是观察如果不作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否抑制;若形成狭窄和出血,那就是良性疾病,当不涉及肛门改造和重大生活质量问题时,手术治疗没有问题;若不确定是否为癌肿,即使是良性肿瘤也可以进行近似根治的手术。 问题2 :对于T3N1M0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未作放疗,术后如何选择放疗时机? 李教授 :关于放化疗时机,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NCCN指南推荐的方案是:2个周期化疗→同步放化疗→4个周期辅助化疗,这是考虑到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立刻放疗会影响会阴伤口愈合,故先作2个周期化疗。但韩国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术后立即放化疗优于先化疗后放化疗的模式。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我建议尽量先进行同步放化疗,再化疗。若一定想先化疗,则不应超过2个周期,否则延迟同步放化疗时间会增加局部复发率、降低无病生存率。 蔡教授 :在中国,50%以上的肠癌患者是直肠癌。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有三种情况,对于12cm以上的肿瘤,考虑与结肠癌一样的辅助化疗,对于12cm以下的,可以考虑新辅助放疗或辅助放化疗。而韩国研究证实,早期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优于三步“夹心”方案。据此,我院对接受直肠前切除的患者,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但对接受迈尔斯(Miles)手术的患者,还是考虑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 问题3 :如何把握结直肠癌术后放疗的指征? 李教授 :对于结肠癌,目前均不主张进行术后放疗,其一是因为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无论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生存均无显著差异;其二,局部复发并不是结肠癌治疗失败的主因。对于T3/T4期或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特别是中下段直肠癌,应考虑进行术后放化疗,若有条件,Ⅱ、Ⅲ期患者可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新版NCCN指南建议术前放化疗,而去掉了术后同步放化疗,但这不一定适合于中国国情。 问题4 :如何选择结直肠癌术后的常规化疗方案? 于教授 :今年CSCO的主题是“关注分子靶标”,衍生开来也就是“个体化治疗”,NCCN指南只是定一个规矩,临床遇到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但对于术后辅助化疗,短期内无法对疗效作出定论,我认为这方面可以严格按照指南进行,对Ⅲ期患者一定要进行化疗。 问题5 :对于特别晚期、只能放疗的患者,如何把握周围脏器的照射量以减少副反应?放疗后局部再复发,又应该怎么治疗? 李教授 :盆腔内的2个主要器官限制了放射剂量:肠道和膀胱,严格意义上,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50Gy。对于既往接受过放疗者,再放疗应特别慎重,应根据其之前接受的术式、照射野、复发情况和脏器耐受情况制定再次照射策略,应选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新技术。 问题6 :有哪些技术或方法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以决定是否对患者施行保肛手术? 李教授 :关于低位直肠保肛,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优先考虑生存率,若患者有保肛意愿,再考虑作其他治疗。 蔡教授:对于Ⅰ、Ⅱ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能否替代根治性手术,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根据文献记载,若术后不行放化疗,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比局部切除术高20%~25%,若采用局部切除术+放化疗,则生存率相差10%~15%,所以目前还是建议进行标准的治愈性手术。 问题7 :放疗后,30%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作随访还是进一步手术治疗? 李教授 :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影像学指标能确定哪些患者达到了术后病理性CR(pCR)。巴西研究的结果显示,CR患者可以接受随访,但我认为其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高,标准治疗仍应是手术。 蔡教授 :临床CR(cCR)和pCR之间的相关性大概为60%,即临床认为的CR和病理认为的CR相差40%,故患者尽管达到cCR,也还是应该接受标准治愈性手术,除非患者高龄同时又非常不愿意手术。 于教授 :在判断CR时,还是可以借助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和MRI。
个人分类: 科技快讯|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zlhtcm 2011-10-9 09:48
在第三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上,NCCN理事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本森(Benson)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韦诺克(Venook)教授介绍了V.2.2010版《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 Ⅱ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 据Benson教授介绍,新版《指南》在Ⅱ期结肠癌的风险评估原则上,进行了如下修订:如果考虑氟尿嘧啶类单药治疗,推荐行错配修复(MMR)检测;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不能从5-氟尿嘧啶(5-FU)的辅助治疗中获益。在辅助治疗的原则中,修订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或伊立替康不应用于Ⅱ期或Ⅲ期患者的辅助化疗,除非是进行临床试验。 在Benson教授看来,对于Ⅱ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最具争议性。既往我们根据Ⅱ期结肠癌患者是否有不良危险因素(如肠梗阻或穿孔、T4、受检淋巴结<12个、组织学分化差、肿瘤周围淋巴管/血管浸润、切缘性质不确定或阳性)来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但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志物或指标来评估高危Ⅱ期结肠癌患者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程度。因此,对于哪些患者确实需要辅助治疗仍不明确。 Benson教授指出,Ⅱ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为75%~80%。当前关于分子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一组复发风险较高的Ⅱ期患者,但识别这些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尚未在前瞻性试验中得到证实。 在这些回顾性研究中,一个有趣的分子预后因素是错配修复缺失(dMMR)。一项研究显示,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的MMR蛋白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可发现结肠癌生物类型的两种表现,即dMMR对应MSI-H,错配修复正常(pMMR)对应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微卫星稳定(MSI-L/MSS)。2008年一项研究显示,dMMR可作为5-FU辅助治疗结肠癌无效的预测标志物。2003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MSI-H患者并不能从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2008年一项荟萃分析亦显示,在Ⅱ期患者中,具有dMMR者接受辅助化疗较未经治疗者并无生存优势,5年无病生存(DFS)率反而显著缩短(72%对87%)。但另一项大型研究QUASAR显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Ⅱ期结肠癌患者接受5-FU/亚叶酸钙(LV)辅助治疗后有3%~4%的绝对获益,并显示复发评分、T分期和dMMR是预测Ⅱ期结肠癌复发的关键性独立因子,但遗憾的是,基于疗效相关基因建立的模型未能预测5-FU/LV辅助治疗的疗效。 Benson教授强调,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dMMR的Ⅱ期患者,给予5-FU辅助化疗非但不能带来生存益处,反而对患者不利,但目前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其结果仍须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直肠癌的局部切除 Venook教授介绍,在新版《指南》中,一个很重要的更新点是,经肛切除仅推荐用于T1期肿瘤患者,而不再推荐用于T2期患者的初始治疗。 一项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Z6041研究,旨在评估T2N0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放疗后行局部切除的转归,然而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毒性作用,患者失去了接受局部切除的机会,该研究也于2009年11月提前结束。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指南》的另一更新点是关于任何T、任何N、可同时切除转移灶的M1患者,推荐给予2~3个月联合化疗,评估后给予化放疗或分期(或同期)切除转移灶和原发灶。推荐联合化疗方案包括FOLFIRI/FOLFOX/CapeOX±贝伐珠单抗,FOLFIRI/FOLFOX±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仅KRAS野生型)。2010年一项研究显示,14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不加放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36%。另一项研究显示,29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不加盆腔放疗的R0切除率为100%,pCR为27%。基于这些研究结果,ACOSOG/CALGB81001提议,对于T1~2N1、T3N0~1适合接受保肛手术的患者,可给予FOLFOX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后重新评估,如果患者疾病进展,则行化放疗后行直肠全系膜根治术(TME),如果患者无疾病进展,则行TME,最终的目标是希望90%以上的患者获得R0切除。
个人分类: 科技快讯|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癌谱仍保留发展中国家特征
xuxiaxx 2011-9-29 12:14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22日说,目前我国癌谱正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高发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以发达国家高发癌为特点的肺癌、结直肠癌等迅速上升,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膀胱癌和肝癌的死亡率上升很快,肿瘤已经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 正在此间召开的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分会 “ 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的策略研讨会 ” 上,郝希山说,近30年来,世界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新发病例将达到2640万,死亡病例达到1320万,带瘤生存病例达到7500万。 郝希山说,四分之三的癌症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2007年癌症造成790万人口死亡,约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全世界45%的癌症新发病例在亚洲,我国是亚洲第一大国,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持续的增长趋势,当前的死亡率分别比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83.1%和22.5%。 据统计,2008年世界男性癌症发病率前三位为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前三位为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中国男性和女性均以肺癌高发。 郝希山院士说,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是引发癌症增加的主导因素,另外,常见肿瘤的危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如吸烟、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发展中国家中因感染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下降依然缓慢,因感染引发的癌症大约为26%,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8%。 来源:新华网
1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肠癌病人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对比的论文被ISME J接受
热度 3 lpzhao 2011-7-12 13:44
论文题目、摘要翻译如下: 结直肠癌病人与健康志愿者之间肠道菌群结构的分离 虽然有关肠道菌群可能在人结直肠癌( CRC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对 CRC 病人的菌群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本研究用 454 焦磷酸测序技术对 46 个 CRC 病人和 56 个健康人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了整体分析。主成分分析和 UniFrac 分析表明在这两个人群之间存在菌群结构的分离。冗余分析鉴定出了两组人群之间重要差异类型共 48 种 (OTUs) 。一种与 Bacteroides fragilis 很相似的细菌在 CRC 病人肠道里是升高的,而与 Bacteroides vulgatus 和 Bacteroides uniformis 相似的细菌在健康人肠道里比较多。属于 Enterococcus , Escherichia/Shigella , Klebsiella , Streptococcus 和 Peptostreptococcus 的 11 种细菌在 CRC 病人肠道里显著升高,而属于 Roseburia 和其他 Lachnospiraceae 科的产丁酸盐的 5 种细菌则显著降低。用实时定量 PCR 对丁酰辅酶 A 转移酶基因拷贝数的定量测定确认了丁酸盐产生菌在 CRC 病人中的显著下降 (Mann-Whitney test, p0.01) 。丁酸盐产生菌的显著降低和条件致病菌的显著升高可能是结直肠癌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 这个工作意义何在? 肠道菌群结构的恶化对结直肠癌病人的健康意味着什么? 1) 丁酸盐减少,会造成肠道上皮细胞的能量不足,因为丁酸盐是肠道上皮细胞更新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2) 丁酸盐有调节免疫、减轻慢性炎症的作用。丁酸盐减少,可能会使病人体内的慢性炎症水平升高,造成免疫紊乱,对癌细胞的抵抗力和控制力下降。 3) 条件致病菌的数量上升,会增加肠道里的免疫毒素、致癌物质的产生量。这些毒素进入血液,会进一步扰乱免疫系统、造成新的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癌细胞。 4) 尽管肠道菌群结构恶化也许不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原发因素(我个人相信是原发因素,我们正在积累证据),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肠道菌群结构恶化以后,会造成毒素入血、免疫紊乱,显然不利于人体抵抗癌症。 因此,让结直肠癌症病人恢复并维持一个结构良好的肠道菌群对抵抗癌症和恢复健康显然会有积极的作用。
个人分类: 肠道菌与健康|215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在京发布
magangonco 2010-11-17 20:48
2010年11月4日,卫生部医政司在北京召开《结 直肠癌 诊疗规范(2010年版)》发布会,公布《结直肠癌诊疗 规范(201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并介绍了下一步推进 肿 瘤 规范化诊疗有关工作安排。《规范》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我国结直肠癌领域权威专家制定,它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 诊疗行为,促进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造福广大结直肠癌患者发挥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简称 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20万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与结构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我国 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呈增长态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是我国发病率排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卫生部医政司结直肠癌规范化诊 疗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介绍: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到医院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 机。另外,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科室对于结直肠癌诊疗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在诊疗方法的选择上也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提高,也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卫生部医政司赵明钢副司长介绍,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规范我国肿 瘤性疾病诊疗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水平,提高我国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卫生部医政司组建了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启 动了常见肿瘤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卫生部将陆续制定常见肿瘤性疾病诊疗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建立我国各常见肿瘤性疾病病例登记 系统,开展肿瘤性疾病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在全国选取部分肿瘤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和县医院开展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 《规范》对结直 肠癌的诊断技术和应用、病理评估、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射治疗、肠造口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描述,并对结直肠癌 肝转移 、局 部 复发 直肠癌的诊疗进行了 规范。在对传统诊疗方法进行规范的同时,《规范》也注意借鉴国际最新的相关指南和研究进展,努力改善患者 预 后 。 为了促进县医院能力建设,提高县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会上还举行了对部分县级医院的赠书仪式。 下 一步,卫生部医政司将在全国组织开展《规范》培训工作,开发建立结直肠癌病例登记系统,组织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试点工作。
个人分类: 临床诊疗|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性评论:Hedgehog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机制的研究
xupeiyang 2010-7-2 17:51
该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 、国内可见 hedgehog 信号通路中Smo和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级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patched(PTCH)、smoothened(Smo)和Gli-1在结肠癌和胰腺癌细胞株以及人结肠腺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的研究,但未见hedgehog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肿是否存在异常激活的研究报道。 2 、国内未见 Hedgehog信号通路指标与CEA的关系的研究报道。 3、国内未见Hedgehog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转移因素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报道。 编 号 2010103152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肠镜检查监测与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0-6-2 13:59
文献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qc7z5ow6e238I2dI3pI00h001000j100200010 All colonoscopy and interval cancer Colorectal Neoplasms 635 of 20,903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author statistics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64 2006 64 2008 63 2007 51 2005 50 2004 43 2010 42 2003 36 2001 27 2002 26 1995 26 2000 21 1999 21 1996 15 1998 13 1993 12 1997 11 1994 9 1992 7 1988 7 1 2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312 United Kingdom 48 Japan 36 South Korea 24 Italy 21 Netherlands 20 Germany 19 France 19 Australia 18 Canada 16 Norway 10 Israel 9 Denmark 8 Taiwan 8 China 5 Sweden 5 Spain 4 Switzerland 4 Belgium 3 Hong Kong 3 1 2 3 1 2 3 ... 1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New York 22 Seoul 19 Boston 19 Indianapolis 18 Bethesda 17 Seattle 16 Chapel Hill 15 Minneapolis 12 Pittsburgh 12 Heidelberg 11 Los Angeles 11 Fukuoka 11 Cleveland 11 London 9 Rome 9 Toronto 9 Tucson 8 Portland 7 Ann Arbor 7 Oakland 7 1 2 3 ... 11 1 2 3 ... 10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Gastroenterology 43 Am J Gastroenterol 41 Cancer Epidem Biomar 35 Dis Colon Rectum 34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5 Gut 23 Am J Epidemiol 18 Cancer 17 J Natl Cancer I 14 New Engl J Med 14 Arch Intern Med 13 Gastrointest Endosc 12 Cancer Cause Control 12 J Clin Gastroenterol 10 J Natl Cancer Inst 9 Jama 9 Scand J Gastroentero 9 N Engl J Med 8 Endoscopy 8 Br J Surg 8 1 2 3 ... 10 1 2 3 ... 85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612 Colonoscopy 568 Colorectal Neoplasms 528 Middle Aged 491 Confidence Intervals 431 Aged 423 Patients 400 Adenoma 329 Adult 266 Odds Ratio 262 Risk Factors 228 Colonic Neoplasms 187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81 Mass Screening 180 Sigmoidoscopy 170 Diagnosis 157 Incidence 156 Aged, 80 and over 156 Neoplasms 138 Colonic Polyps 128 1 2 3 ... 85 1 2 3 ... 160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Sandler R 19 Bond J 17 Haile R 16 Rex D 14 Neugut A 13 Weissfeld J 12 Schatzkin A 10 Waye J 10 Potter J 10 Newcomb P 10 Schn R 10 Bostick R 10 Lieberman D 9 Baron J 9 Giovannucci E 9 Levin T 8 Church T 8 Forde K 8 Lee E 8 Frankl H 8 1 2 3 ... 160 最新研究进展 N Engl J Med. 2010 May 13;362(19):1795-803.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lonoscopy and the risk of interval cancer. Kaminski MF , Regula J , Kraszewska E , Polkowski M , Wojciechowska U , Didkowska J , Zwierko M , Rupinski M , Nowacki MP , Butruk E .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Maria Sklodowska-Curie Memorial Cancer Center and Institute of Oncology, Warsaw, Poland. Abstract BACKGROUND: Although rates of detection of adenomatous lesions (tumors or polyps) and cecal intubation are recommended for use as quality indicators for screening colonoscopy, these measurements have not been validated, and their importance remains uncertain. METHODS: We used a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lonoscopy on the risk of interval cancer.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86 endoscopists who were involved in a colonoscopy-based colorectal-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volving 45,026 subjects. Interval cancer was defined a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that was diagnosed between the time of screening colonoscopy and the scheduled time of surveillance colonoscopy. We derived data on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lonoscopy from the screening program's database and data on interval cancers from cancer registries. The primary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lonoscopy and the risk of interval cancer. RESULTS: A total of 42 interval colorectal cancer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a period of 188,788 person-years. The endoscopist's rate of detection of adenoma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interval colorectal cancer (P=0.008), whereas the rate of cecal intub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is risk (P=0.50). The hazard ratios for adenoma detection rates of less than 11.0%, 11.0 to 14.9%, and 15.0 to 19.9%, as compared with a rate of 20.0% or higher, were 10.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37 to 87.01), 10.75 (95% CI, 1.36 to 85.06), and 12.50 (95% CI, 1.51 to 103.43), respectively (P=0.02 for all comparisons). CONCLUSIONS: The adenoma detection rat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he risk of interval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screening colonoscopy. 2010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PMID: 20463339 Publication Types, MeSH Terms Publication Type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MeSH Terms: Adenoma/diagnosis* Adult Aged Clinical Competence* Colonic Polyps/diagnosis* Colonoscopy/standards* Colorectal Neoplasms/diagnosis*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standards Humans Middle Ag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Poland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Quality Indicators, Health Care* Risk Factors LinkOut - more resources Full Text Sources: HighWire Press Ovid Technologies, Inc. Swets Information Services Medical: Benign Tumors - MedlinePlus Health Information Colonic Polyps - MedlinePlus Health Information Colonoscopy - MedlinePlus Health Information Colorectal Cancer - MedlinePlus Health Information Endoscopy - MedlinePlus Health Information 相关文献 Related citations Variation in polyp detection rates at screening colonoscopy. Gastrointest Endosc. 2009 Jun; 69(7):1288-95. Variations between endoscopists in rates of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and their impact on a regional screening program based on colonoscopy after 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Gastrointest Endosc. 2010 Feb; 71(2):335-41. Epub 2009 Nov 17. Five-year risk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after negative screening colonoscopy. N Engl J Med. 2008 Sep 18; 359(12):1218-24. Review Dtsch Med Wochenschr. 2008 Nov; 133(47):2458-62. Epub 2008 Nov 12. Review Colonoscopy: a review of its yield for cancers and adenomas by indication. Am J Gastroenterol. 1995 Mar; 90(3):353-65. See reviews... | See all...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1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