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治疗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治疗

相关日志

[转载]失眠的因果关系分析和四种治疗方法
liyikui 2017-4-14 21:24
失眠的因果关系分析和四种治疗方法 摘要: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通常用来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把 失眠 当做一个结果,再这句话用在 失眠 里, 失眠 这个结果是有原因的也就是 失眠 这个结果是有病因的。即使是病程一个月内发生的急性 失眠 ,或者是绵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慢性 失眠 ,一定会有发病的原因。 失眠 不可怕,因果分析,精准治疗,正确认识一定可以改善。 全文链接,http://m.haodf.com/touch/zhuanjiaguandian/lyk00321_4358799788.htm?AppMessage
1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创下多个中国之最
sciencepress 2017-4-12 16:52
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 专项新闻发布会今天在北京科学出版社举行。这是 迄今为止我国涉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研究中心覆盖最广的IV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以“二甲双胍及西格列汀”为基础的二联和三联治疗方案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知名学术期刊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英文版)以及《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文版2017年第3期。 发布会现场 该项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所长 翁建平 教授表示,策略研究根植中国,专为中国糖尿病患者“量身设计”,其研究结果将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提升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水平的临床策略提供重要的本土数据,造福更多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与会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 昌增益 教授在会上强调:这一历时近4年、完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发表在中国本土学术期刊上,真正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的纲要宗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 专为中国糖尿病患者“量身设计”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约1.13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但是,近2/3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续,单药治疗往往很难达到持续降糖的作用。 “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中国医生做出治疗选择,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往往不能及时启用联合治疗,造成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这就是‘ 临床惰性 ’。”翁教授表示,“目前,全新的糖尿病口服药物DPP-4抑制剂已经被作为2型糖尿病降糖的二线治疗药物的重要选择,而且也已被2017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收入。但是一旦以“二甲双胍及西格列汀”为基础的二联治疗无法使患者血糖达标,进一步的三联口服药物治疗的策略会是如何? 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正是填补了这一临床证据的空白 。” 策略研究创下多个“中国之最” 2012年8月,策略研究正式启动。该研究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山大学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默沙东中国赞助,创下了目前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多个“ 中国之最 ”: ➜ 范围最广 :全国 237 个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 规模最大 : 涵盖全国 25 个省、直辖市 ➜ 病例最多 : 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 5535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入组 翁建平教授强调:“策略研究由全国七位专家在区域牵头,近二十位糖尿病领域专家及国际多位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负责指导与监督以确保其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研究过程始终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治疗路径,通过序贯的研究设计探索适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联合治疗方案。这项时间跨度长、规模大、覆盖广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必将有助于积累中国糖尿病研究的本土数据,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临床防治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主要结果 策略研究证实了以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为基础的二联用药和在此基础上及时添加常用降糖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的三联用药治疗方案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数据显示,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受试者中,加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16周,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0.85% ,基线水平8.03%),血糖达标率为 44.3% ,而双药治疗未达标患者,第20周及时添加第三种国内常用的治疗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瑞格利奈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后,也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0.59% ,随机前水平7.72%),在整个策略研究期间血糖总体达标率为 62.3% ,并且耐受性良好。早期及时启动二联及三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为克服“临床惰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让科研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昌增益教授在会上强调:“翁建平教授的科研团队选择在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发表‘中国糖尿病策略研究’,真正践行了‘ In China,For China ’的理念。以策略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创新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在中国本土学术期刊发表,彰显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本土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与中国科学同行’,刊载了中国科学家大量重要的学术论文,见证了新中国科学事业奠基、创业的历史进程。未来,期待能有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在中国本土学术期刊上发表。随着未来中国学术研究领域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本土研究积累的逐渐增强,优秀研究成果在本土发表也将会蔚然成风!” 了解研究详情,请至《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官网免费下载全文: Xu, W., Mu, Y., Zhao, J., Zhu, D., Ji, Q., Zhou, Z., Yao, B., Mao, A., Engel, S. S., Zhao, B., Bi, Y., Zeng, L., Ran, X., Lu, J., Ji, L., Yang, W., Jia, W., and Weng, J. (2017).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tformin and sitagliptin based triple antihyperglycemic therapy (STRATEG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clinical trial. Sci China Life Sci 60, 225–238. doi: 10.1007/s11427-016-0409-7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LS/60/3/10.1007/s11427-016-0409-7?slug=full%20text 许雯, 母义明, 赵家军, 等. 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为基础的三联降糖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 (STRATEGY).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7, 47, doi: 10.1360/N052017-00068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V/doi/10.1360/N052017-00068?slug=full%20text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 scichina1950 / 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识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
热度 1 ericmapes 2017-3-23 21:57
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 作者:赵广立来源: 科学网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3/2218:30:3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71458.shtm 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 ​ 对石汉平的采访,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称之为“碎片”既不是因为肿瘤营养内容单薄——相反这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他急于一下子全部表达出来;更不是因为他思维跳跃——他真的很忙,往往话没说完就有人敲门。同事递给他一听“红牛”,他都一饮而尽——他不舍得在饮食方面“耽误工夫”。 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的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办公室,《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多年来为呼吁重视肿瘤营养而积极奔走的石汉平。 说实话:部门政策别太“卡” “肿瘤营养2016年4月被当作一项国家计划纳入《健康中国2030纲要》,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和中国巨大的市场,目前阻碍肿瘤营养疗法普及、影响肿瘤营养产品市场发展壮大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寒暄过后,记者直奔主题。 “我可以说实话吗?” 记者乐了:“当然,我们要报道真相。” “就是部门政策。”石汉平形容肿瘤营养疗法目前的处境就像沙漏——上面是中央政策和精神,下面是百姓需求和呼声,部门政策就是中间那个细细的、叫人望而兴叹的“通道”。 作为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抓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也即肠内营养剂)虽然在国内已有30多年的应用,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均作为药品管理——审查严苛、生产成本高昂,整体发展相当缓慢。尽管2015年10月起先后出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分别对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生产许可、经营管理、注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明确了特医“食品”的身份、开始走向规范化,但仍然“严”字当头,生产企业进入特医行业的门槛仍高不可攀。 上游“水源”枯竭,在下游的百姓自然“无水解渴”——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的比例为10:1,而我国的比例则恰恰相反(部分文献称三甲医院是1:6)。 “老百姓急得要命,企业急得要死,中央领导也着急——怎么还没见动静?然而,就是被卡得死死的。”石汉平不断强调部门政策“不近人情”。 “不见动静,是说国内企业没有机会吗?”记者追问。 “如果按照现行政策,国内鲜有企业能达标(生产特医食品),这样的政策合理吗?”石汉平反问,接着说道:“不能刚一开始什么事情还没干的时候,就把新事物装进笼子里。刚开始要放,而不是‘一管就死’。” 诉实情:肿瘤营养教育待启蒙 石汉平坚持认为,营养治疗是基础治疗,肿瘤营养应成为肿瘤患者的一线疗法。事实上,在欧美国家,营养治疗一直是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平级的治疗手段,贯穿肿瘤患者的治疗始终。 中国老百姓没能从营养支持中受益,除上述原因导致的我国肿瘤营养剂种类、数量太少之外,患者、医护人员对营养的认识也远远不足,仍处于“启蒙”教育阶段。 “患者对营养认识有许多误区,有的认为患肿瘤期间,吃得越好,肿瘤会长得更快;还有人认为不吃饭就能饿死肿瘤——这都是无稽之谈。”石汉平告诉记者,美国及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早在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中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另外,在那些已经极度消瘦的晚期肿瘤患者体内,肿瘤并不会停止或放慢生长的脚步,而是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物质,饮食营养上的节制并不能“饿死”肿瘤。 恰恰相反,“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肿瘤治疗有益。”石汉平说,反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也不好,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 不幸的是,营养不良在我国肿瘤患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石汉平等人2012年在广州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营养学术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过对国内2.7万个病例跟踪研究发现,57%的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 医护人员对营养作用也认识不足。石汉平告诉记者,2013年,专委会通过对国内三级甲等教学医院3000多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家关于肿瘤营养知识的及格率只有35%,优秀率只有12%,“多么可怕”。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正认识到这一点。只有临床医生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时,才有可能去学,才有可能把这个理念传达给患者。”石汉平说,今年他们将以同样的问卷在同样的医院展开新一轮调查,“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改善”。 观实效:疗效好花钱少能否上医保?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得到了有效营养支持后,生存期是上升的。”谈到肿瘤营养治疗的临床表现,石汉平直呼“非常明显,特医食品用于肿瘤患者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从2001年到2009年的Meta分析(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类统计方法,笔者注)都是这个结论”。 营养支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临床上,还可节省大量费用。“荷兰整个国家仅口服营养补充一项即可节省18.9%的治疗费用,美国4000万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得到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21%,住院费用减少21.6%。综合以上研究,特医食品在临床上合理的使用将至少可减少1/5的医疗费用。”石汉平告诉记者,由此看来,将营养支持纳入医保是节省费用而非浪费。 不过,石汉平也清楚,现在谈论将肿瘤营养纳入医保可能还为时过早——国内专业人士、社会公众对营养的认识有待深入、中国特医产业也尚在萌芽,尽管已经为肿瘤营养奔走数载,但他清楚,自己“代言人”的身份还将继续。 “这件事很重要,值得做。”石汉平说,“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刚开始,没有容易的,如果容易就不值一提了。” 肿瘤营养被当做国家计划纳入《健康中国2030纲要》,也让石汉平充满信心:“国家大政策是有了,现在就卡在各个分管部门。我们准备以专委会的名义跟相关部委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听一听学会的想法。”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益生菌有望治疗自闭症?
hongkuan15 2017-3-9 09:24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的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迄今为止,ASD的病因仍不清,也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仍以教育康复训练为主。 近年来研究发现,ASD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可以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和异常行为,而益生菌的使用可缓解其胃肠道症状,改善部分行为问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ASD患者肠道菌群不同于健康人 Finegold等发现ASD患者大便中梭状菌属比正常对照组高10倍,有9种梭状菌为ASD患者所独有。此外,ASD患儿肠道拟杆菌高,厚壁菌门菌低,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者瘤胃球菌属、产碱菌科、萨特菌属的细菌含量高。 最近一项研究为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 参考:自闭症患者肠道细菌,真菌与健康人都不同 粪菌移植可以改善自闭症症状 美国科学家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来治疗自闭症。在对18名年龄在7至16岁之间的自闭症患者进行粪菌移植后,新疗法似乎提供了一些长期的益处,包括与自闭症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改善80%,自闭症行为改善约20%至25%,包括社交技能的改善和睡眠习惯的改善。 参考: Microbiome丨自闭症治疗新方法:肠道微生物移植! 益生菌治疗ASD的经验 2013年,Hsiao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ASD特征的小鼠胃肠屏障功能有缺陷,并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当用脆弱类杆菌治疗后,肠道通透性降低,肠道菌群恢复,同时社交、刻板和焦虑症状、感知行为异常等ASD样行为得到改善。 虽然,上述研究是在动物体内做的,但也极大的鼓舞了人们。随后,人们开始尝试将益生菌用于ASD患者。 Adams等给ASD患儿服用益生菌后发现ASD患儿的SCFAs水平降低。 Kałućna-Czaplińska等给ASD患儿服用嗜酸乳杆菌2个月后,其代谢产物水平发生变化,执行命令能力和专心程度提高。 Parracho等用植物乳杆菌治疗ASD,发现对ASD行为改善明显。 Tomova等用双歧杆菌、乳酸菌和链球菌联合制剂给予ASD患儿,结果使肠道菌群恢复正常。Anthony等用益生菌治疗ASD后发现,其炎症指标血清髓过氧化物酶的浓度降低。 这些研究无疑为益生菌治疗ASD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也为ASD患者带来了希望。 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支持 ASD与肠道菌群关系已经证实,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自闭症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美国,已经有1/5的医生支持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有2/3的医生在家长给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时采取接受态度。但是对于益生菌缓解自闭症核心症状方面仍存有争议。这些已经说明,用益生菌治疗ASD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发现益生菌对ASD的干预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设计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支持。相信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必将为益生菌治疗ASD找到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资料: 程茜,益生菌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2):125-128. Strati, F., Cavalieri, D., Albanese, D., Felice, C. D., Donati, C., Hayek, J., et al. (2017). New evidences on the altered gut microbiota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5.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new-autism-treatment-could-come-from-altering-gut-microbiota/81253756
11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21D防治老年痴呆学导式五元智能开发43健体操作能力提升南海华庭
ljkf 2017-3-4 20:48
121D 防治 老年痴呆 = 学导式 五元智能开发 43 健体操作能力提升 学导式倡导者 南海华庭摘选 4317 要目 : 老年痴呆的信号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生活护理 食疗方法 老年痴呆的信号 === 如何自测老年痴呆 - 老年痴呆的信号 1. 与认知障碍症有关 的 生物标记 --- 包括脊髓液或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和大脑成像所检测到的突变 --- 发作 25 年前,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2. 高血压 --- 特别是在中年时期患上高血压 , 让人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增加 ; 有心脏病史的人也是如此。 3. 糖尿病得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增加 2~4 倍。 肥胖症也会增加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特别是女性。 与身材较瘦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女性患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3 倍 ; 肥胖男性的风险会增加 30% 。 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 4. 受教育程度低,智力锻炼少 --- 会增加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 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旅行和猜字谜的人智力水平较高,较少患认知障碍症。 5. 饮食中缺乏果蔬和香料 -- 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的进程 . 各 类型的蔬菜都有帮助作用,但笋瓜、西葫芦、茄子、甘蓝和蓝莓都是增强认知功能的超级巨星。 某些香料 ( 肉桂和姜黄 ) 也起显著作用。 6. 头部受过创伤 65 岁前头部受过创伤的人患认知障碍几率会明显增加。 参加身体对抗性很强的接触性运动时,最好带防护帽。 7. 无法边走路边说话 和 日益恶化的步态 --- 步速缓慢、行走路线不规则、难以完成边走路边数数的任务 , 预示着认知障碍的发病。 8. 方向感差 -- 认知障碍起病于海马体 ( 大脑的记忆场所 ) ,迷失方向是一个标志性特征 -- 是 经常迷路和走失的原因。 9. 社交退缩 -- 认知障碍症与过去一年中的抑郁症状 有 明显联系。 10. 有 睡眠问题 认知障碍者睡眠质量很差,每天很多时间躺在床上但没睡着,也会频繁的打盹。 === 老年痴呆的信号 1 、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生活   如:炒菜放两次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 2 、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如:难以胜任日常家务 ; 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的步骤。 3 、语言表达出现困难   如: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1. 这 5 种食物有助防老痴 1. / 豆类   豌豆、绿豆等豆类含有 B 族维生素,有助于防止大脑萎缩、控制血糖和保护神经系统。 2. 杏仁 --- 富含维生素 E ,可改善血管健康。高血压患者补充维生素 E 可降低罹患认知障碍症风险。 3. 鱼 --- ( 尤其是深海肥鱼 ) 富含有助于减少体内炎症的欧米伽 3 脂肪酸 --- 在 血液浓度较低 时 更容易发生脑萎缩,在记忆力测试中成绩更差。 4. 菠菜 ---- 至少含有 15 种不同的抗氧化剂类黄酮 --- 有助于推迟与认知障碍症有关的 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 5. 咖啡 ---- 每天喝 2 杯咖啡有助于防止认知障碍症。经常喝咖啡的老人在 2~4 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症的危险比不喝咖啡的老人更小。 === 预防老年痴呆 的方法 : 1 、细嚼慢咽 牙齿愈不健全,罹患痴呆症的比例愈高。 咀嚼时,大脑皮层区域的血液循环量增加,会激发脑神经的活动。 2 、吃早餐   大脑不具备储存葡萄糖的构造,随时需要热量供应。经过一夜睡眠,大脑血糖浓度偏低,不及时供应热量,容易发困和激动,也难以学习新知识。 3 、看电视少于 1 小时   看电视通常不需用脑,所以时间愈短愈好。测试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发现记忆力较好的人每天看电视的时数少于 1 小时,增长知识的节目除外。 4 、常晒太阳   阳光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像 “长头发”一样,使神经纤维增长。每天接受阳光照射,能形成较好的睡眠模式,不易忧郁。 5 、跟人微笑打招呼   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 记住对方的人名与外形特征,有利于增强脑力 , 促进人际互动,降低患忧郁症的风险。 6 、缓解压力 压力使神经系统正常机能遭到破坏,体内外环境平衡失调,引起各种脏器的功能低下,导致早衰。 生活节奏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使大脑皮层兴奋部位轮流得到休息,避免过度兴奋加重神经系统负担。 7 、多吃花生 ---- 有养生食疗功效,花生衣是有奇效的物质 --- 富含多酚,与神经营养因子有类似作用,对预防和控制老年痴呆发展有显著效果。 8 、常喝水 -- 大脑有八成是水,缺水会妨碍思考 , 会让大脑萎缩,降低思考能力,变迟钝。多喝水 可 预防老年痴呆。 9 、做家务 -- 如 , 晒棉被、衣服 等等 需要伸展身体,用吸尘器也会动到下半身肌肉 --- 身体的肌肉得到活力,会活络大脑额叶的运动区。 10 、每周走一条新路、健走、深呼吸   打破旧习、尝试不熟悉的事可以激发短期记忆,建立大脑解读讯息的能力。如改变每天从家里走到车站的路线或下车的车站,试着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车,或变动一下每天出发的时间 等等 , 就能对脑前额叶产生刺激。 11 、列清单 任何年龄,健全记忆运作的关键都在于注意力。 可 列一个工作清单 --- 每天的工作设立一个严格的程序并完成。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 多见于 70 岁以上(男性平均 73 岁,女性为 75 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 骨折 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 ∶ 男为 3∶1 )。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 1 ~ 3 年)为轻度 痴呆 期 --- 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 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 2 ~ 10 年) 中度 痴呆 期 ---- 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 神经症 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 尿失禁 。 第三阶段( 8 ~ 12 年) 重度 痴呆 期 ---- 已经完全依赖照护,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 治疗 1. 对症治疗 --- 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 1 )抗焦虑药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 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及时处理可诱发或加剧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 尿潴留 、 便秘 等。 (2) 抗抑郁药 --- 约 20% ~ 50% 有 抑郁症 状。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应先予劝导、 心理治疗 、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 (3) 抗精神病药 --- 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 2. 益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 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1) 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2) 脑代谢赋活药物 ================================================================ 预后 由于发病因素很多,绝不能单纯的药物治疗。 细致科学的护理对行为矫正、记忆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意饮食起居,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者给予协助或鼻饲。加强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 =============================================================== 生活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家庭生活护理   一、家居环境应注意什么 避免改变家庭的布置,居室内的设施要便于老人活动,利于通风和采光。 厕所选用坐式马桶,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干燥,地砖要防滑,地面通道无障碍物。 房间色彩应明快、安宁,使室内富于欢乐和温暖感。 避免用玻璃或镜面玻璃家具。床的高度宜偏低,方便老人上下,床的两边设有护栏。家中环境应当安全和封闭,安装信号系统防止病人外出游荡。   二、如何帮助患者穿衣   告诉患者,这件上衣很适合他,再告诉他穿的方法。选择式样千万不要与其争执,穿衣简单宽松,件数不要多,按顺序排列。选用不用熨烫面料的衣服,外衣最好双面能穿的。避免纽扣过多,最好拉链代替纽扣,用松紧裤带代替皮带。袜子成双放在一起不易穿混。少佩戴装饰品。鞋子大合适,不选择系带鞋。   三、如何帮助患者洗脸、刷牙   照顾痴呆患者洗脸时,从后面或旁边进行帮助,因为面对面为患者洗脸,常使患者感到很勉强而拒绝或不合作。如患者不肯刷牙或不会刷牙,可用棉棒沾盐水擦洗,达到清洁的效果。有假牙的患者要检查假牙和牙槽是否吻合,餐后要清洁假牙。   四、饮食应注意什么 营养搭配合理,应多吃些清淡的食物,防止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避免吃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的 --- 如太烫的食物。 视力不好的患者,餐具最好颜色比较鲜明,放在比较明亮的地方。 一次提供太多种类的食物患者会不知所措,不使用锐利的刀叉进食,不吃粘性的食物,固体和液体的食物分开给。吃饭时患者会弄脏衣服,这时不要责备他,喂食患者注意扶起卧床者,避免呛噎。   五、患者贪食怎么办 有的患者不知饥饱,一餐吃很多,要注意分次让患者进食。 可将一天吃多少的总量计好,分 6 到 8 次给患者吃。家中常备一些水果或能量低的零食,当患者要吃时再给。   六、患者不吃饭怎么办 有的患者说话很少,呆坐很久,叫他吃饭也不答应, 晚期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了,比如像哄小孩吃饭一样,准备颜色丰富的食物,准备患者喜欢的餐具,保证营养搭配合理、能量足够。   七、患者乱吃东西怎么办 有些患者抓住东西就往嘴里放,有的喜欢啃手指,有的吃完饭还吃盘子,有的吃纽扣、钥匙甚至针。 强迫患者不要乱吃东西往往会增加他的好奇心,有的患者会更加抑郁。可以想一些小妙招,比如在常吃的盘子上涂辣椒粉等,同时在老人身边不要放危险物品。   八、如何照顾患者服药   老人服药时要有人在旁,帮助老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伴有抑郁症、幻觉或自杀倾向的痴呆患者,看护者一定要将药品管理好,放到老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遇到老人不愿服药时,应耐心说服,药吃下后,让老人张开嘴,看是否咽下,也可将药碾碎放在饭中。卧床患者应将药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   九、患者不愿意服药怎么办 按照患者进餐的时候配合服药时间可减少抗拒感,预备患者一贯喜爱的食物,以减少他们拒绝进食的机会。将药物切成极小粒或碎状,加入食物当中不察觉,将药物混入糕点、点心、甜品中也可令患者在不察觉之下服药。 在足够的用餐时间及宁静的环境下进食,可减少分心的机会,或者尝试用平静的背景音乐,让患者情绪平稳,顺利服药。  十、如何帮助患者洗澡 患者不合作,抵抗时,应耐心地安慰他,劝导他,每次清洁都应该让患者尽量感觉舒适。卧床的患者要勤翻身,勤清洗,勤整理,给患者带来的舒适感觉会让他记住,这样下次患者就不会排斥洗澡了。 保持固定时间洗澡的习惯,洗澡时要有人陪伴,不能独自一个人。不用泡沫多的洗浴用品,以免滑倒。患者拒绝洗澡或不能洗澡时可化整为零,先洗一部分再洗一部分,或在床上擦浴。 十一、 患者不愿意洗澡怎么办 看护者应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关系,保持有效的沟通,尽量由熟悉的看护者协助患者洗澡。选择合适的洗澡时间和条件,如下午天气较暖时。 保证洗澡间温度合适,让患者坐在洗澡椅上洗澡,以防跌倒。在洗澡时播放轻柔音乐,鼓励他洗澡后可以吃一些他喜欢吃的食物。留意患者是否感到不适,并要立刻处理。   十二、如何保证患者睡眠   让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白天多活动,消耗体力,晚上保持良好的睡眠。患者的房间应保持温暖,床铺干净舒适、经常换洗晾晒。有的患者夜间起床时,应在走道安装小夜灯,防止患者害怕黑暗。   十三、患者怕黑不敢睡觉怎么办   卧室尽量温暖舒适,晚上关上窗帘,在卧室开一盏不太明亮的小灯,并安慰他看护者就住在隔壁。   十四、患者晚上不睡觉怎么办   白天给患者安排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使患者夜间精力不那么充足,增加日光照射,减少患者白天的卧床时间,强化白天、黑夜的更替概念。到夜晚时尽量安排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按时休息,睡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若患者以为是白天,不可争执,可轻声安慰劝他入睡。   十五、特殊情况的防范   出门时带卡片、手链,写有名字、住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告知邻居及管理员留意行踪,避免单独生活及使用危险物品,如煤气等。防跌倒、烫伤。居住高层的患者提高警惕,防止坠楼。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注意防范,放好危险物品,如: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患者,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十六、如何防止患者徘徊   在家摆放一些患者和看护者的旧照片,或患者喜爱和熟悉的东西,增加患者对这个家的归属感,减低离家的机会。看护者可定时陪伴患者外出散步和增加他们的日间活动,以满足他们外出的需要,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和令他们晚上产生睡意。看护者可将门锁安装于患者不容易找到的地方或安装两把锁,或大门发声感应器,减低患者徘徊的机会。   十七、患者走失了怎么办 如果患者走失了,看护者要保持冷静,尝试在邻近地方寻找,尽快报警,提供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彩色近照。找到患者后,谨记要安慰患者,并带患者回到熟悉的地方。 ===================================================================== 食疗方法 === 老年痴呆 的食疗方法 1. 麦冬 15 克,枸杞、五味子各 10 克,洗净,研成粗末,同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2. 白木耳 15 克,猪瘦肉 300 克,洗净,切片,去核红枣 5 只,用文火煮熟,加冰糖,每日 1 剂。 4. 花生 100 克,猪蹄 1 只,洗净,加水炖熟,加入调味品,每日 1 剂。 6. 海带 100 克,洗净,切丝,煮熟后加入豆腐 200 克及生姜片,再煮半小时,加入调味品,每日 1 剂。 8. 龙眼肉 25 克,莲子 15 克,黑豆 20 克,红枣 5 只,洗净,炖熟,每日 1 剂。 9. 柏子仁、松子仁、酸枣仁各 10 克,红枣 3 只,洗净,与粳米 50 克共煮粥,每日 1 剂。 10. 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各 10 克,洗净,与粳米 50 克共煮粥,每日 1 剂。 === 老年痴呆吃什么好 --- 南瓜 -- 富含 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 、 E 等抗氧化成分,还富含膳食纤维,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 --- 胡萝卜 -- β胡萝卜素含量最为丰富,当体内维生素 A 含量不足时,β胡萝卜素能转化为维生素 A 发挥抗氧化作用。 --- 纳豆 --- 含的粘蛋白能抑制血糖值上升 ; 还含纳豆激酶,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脑梗塞。 --- 鸡胸肉 --- 富含番茄红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 西兰花 --- 含有 200 多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力极强。 ---- 豆芽 --- 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作用和排毒能力都很强。 --- 海鱼 --- 像沙丁鱼等海鱼富含 DHA ,能溶血栓。 --- 姜黄 --- 富含姜黄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印度人老年痴呆发病率只有欧美人的 1/4 ,与印度人常吃富含姜黄成分的咖喱有关。 --- 鳄梨 --- 富含维生素 E ,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 , 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很有好处。 =============================================================== === 老年痴呆的饮食如何巧搭档 --- 谷物 + 蔬菜 + 红葡萄酒 -- 喜欢吃各类杂粮、新鲜蔬菜并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 苹果 + 茶叶 -- 有大量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剂。 === 食疗 -6. 椰子油可备参考 : 椰子油 ——预防老年病的健康首选 椰油的中链脂肪分子能加血液中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椰油能改善血液循环,可预防血液堵塞引起的慢性疾病。 适用人群:预防老年痴呆人群、三高人群、慢性疾病患者等 ===============================================
个人分类: 五元智能开发|1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闭症治疗新方法:肠道微生物移植!
hongkuan15 2017-1-26 18:13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的科学家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来实现有效自闭症治疗的新方法。 虽然小规模人类研究的初步结果是充满希望的,但在FDA批准治疗可用或推荐给公众之前,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 包括来自北亚利桑那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一项涉及18名年龄在7至16岁之间的自闭症患者的研究。 日前,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 综合ASU的科学家以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自闭症症状和一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有关,来自当前研究的参与者经历了包括抗生素,肠清洁和持续超过8周的每日粪便微生物移植在内的10周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新疗法似乎提供了一些长期的益处,包括与自闭症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改善80%,自闭症行为改善约20%至25%,包括社交技能的改善和睡眠习惯的改善。 ASU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教授James Adams博士说:“结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我们已经完成了I期试验,证明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推荐这种治疗方法并将其推向市场需要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我们期待着今后继续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更多的对照试验 。” 粪便微生物移植涉及将活的肠道细菌从健康供体转移到受体。 健康供体含有大约1000种不同种类的肠道细菌,其作为广谱益生菌用来治疗以恢复受体的正常肠道细菌。 ASU环境生物技术Swette中心的助理研究科学家及文章的共同作者Dae-Wook Kang 博士指出:我们看到微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增加,并且某些细菌,特别是Prevotella 数量的大量增加,这与我们以前发现的自闭症儿童患病率很低是相关联的。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研究人员希望自闭症患者在结束治疗后能够获得持久的治疗效果,那么研究人员必须重视在治疗过程中添加的许多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在治疗停止后仍然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ASU生物设计研究所和应用微生物组学副教授兼高级研究调查员Rosa Krajmalnik-Brown说:“这项新的治疗方法是令人信服的,因为我们不仅提供良好的微生物,同时我们提供的微生物改变了患者体内的肠道环境,帮助患者机体招募有益的微生物,并允许他们留在肠道内。” Krajmalnik-Brown博士指出:虽然我们看到了这种治疗的希望,父母和孩子仍然需要咨询他们的医生,因为不当的技术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来源:转化医学网 原文来源: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new-autism-treatment-could-come-from-altering-gut-microbiota/81253756
1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闭症治疗新方法:肠道微生物移植!
hongkuan15 2017-1-26 08:14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的科学家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来实现有效自闭症治疗的新方法。 虽然小规模人类研究的初步结果是充满希望的,但在FDA批准治疗可用或推荐给公众之前,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 包括来自北亚利桑那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一项涉及18名年龄在7至16岁之间的自闭症患者的研究。 日前,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 综合ASU的科学家以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自闭症症状和一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有关,来自当前研究的参与者经历了包括抗生素,肠清洁和持续超过8周的每日粪便微生物移植在内的10周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新疗法似乎提供了一些长期的益处,包括与自闭症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改善80%,自闭症行为改善约20%至25%,包括社交技能的改善和睡眠习惯的改善。 ASU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教授James Adams博士说:“结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我们已经完成了I期试验,证明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推荐这种治疗方法并将其推向市场需要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我们期待着今后继续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更多的对照试验 。” 粪便微生物移植涉及将活的肠道细菌从健康供体转移到受体。 健康供体含有大约1000种不同种类的肠道细菌,其作为广谱益生菌用来治疗以恢复受体的正常肠道细菌。 ASU环境生物技术Swette中心的助理研究科学家及文章的共同作者Dae-Wook Kang 博士指出:我们看到微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增加,并且某些细菌,特别是Prevotella 数量的大量增加,这与我们以前发现的自闭症儿童患病率很低是相关联的。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研究人员希望自闭症患者在结束治疗后能够获得持久的治疗效果,那么研究人员必须重视在治疗过程中添加的许多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在治疗停止后仍然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ASU生物设计研究所和应用微生物组学副教授兼高级研究调查员Rosa Krajmalnik-Brown说:“这项新的治疗方法是令人信服的,因为我们不仅提供良好的微生物,同时我们提供的微生物改变了患者体内的肠道环境,帮助患者机体招募有益的微生物,并允许他们留在肠道内。” Krajmalnik-Brown博士指出:虽然我们看到了这种治疗的希望,父母和孩子仍然需要咨询他们的医生,因为不当的技术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来源:转化医学网 原文来源: http://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new-autism-treatment-could-come-from-altering-gut-microbiota/81253756
1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疾病治疗的新“窗口”:肠道微生物 | GEN
热度 1 hongkuan15 2016-11-2 09:57
生物探索 2016年5月中旬,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 NMI),旨在推动微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个体、社区乃至全人类在卫生保健、食品生产和环境恢复等领域受益。 一时间,微生物组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楚认知,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仅仅肠道微生物系统,其中的细菌种类就超1000种,DNA容量是人类基因组的150倍。 1 微生物群的重要性 “微生物群”(microbiota)的概念由著名微生物学家、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创建,它泛指居住于特定生态圈的微生物群落。同时,Lederberg团队还提出了“微生物组”(microbiome)一词,专指群落里微生物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两个概念常常互换着使用。 过去针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受限于我们不能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它们,现在快速、低廉的DNA测序技术让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知跨过了培养的步骤。 以往十年关于微生物的研究揭示,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共生关系远远超出想象。胃肠道中特定的微生物群对健康或者疾病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以及癌症风险等等。相反,当宿主体内的微生物群种类和结构遭到破坏,紊乱的微生物系统易引发肥胖、糖尿病、肝脏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哮喘、自闭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于衰老。 最典型的例子是治疗严重甚至于会致命的腹泻疾病,它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 diff)感染引发。而抗生素却能够清除致病性细菌。但是,不幸的是,抗生素使用过度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凸显,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复发问题频出。 相反,移植健康的排泄物,即“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却能够有效规避的抗生素的使用。通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至患者胃肠道内,使其肠道菌群重新恢复,最终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2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婴幼儿时期抗生素的频繁使用会增加肥胖的风险。此外,科学家们发现相比于正常小鼠,肥胖小鼠的微生物组显著不同。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人类身上。 早在2013年,以同卵双胞胎为受试对象(1个肥胖、1个纤瘦),研究人员分别提取他们的粪便,并将其移植至实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体重轻的人的粪便会让小鼠也同样保持苗条的身材,而来源于胖子的粪便会让小鼠也变胖。随后,《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文章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研究人员是想利用粪菌移植方法治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可是结果发现原本一直纤瘦的患者在接受微生物移植后变胖了! 虽然现在断定微生物与肥胖的关系还为时尚早,但是很明显这是合理的推测。肠道微生物和肥胖之间易构成“恶性循环”:肥胖会影响部分肠道微生物组成,而微生物会通过改变消化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导致体重增加。当然,这一推测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不少技术公司真正探索粪菌移植治疗疾病的可行性,这其中自然包括肥胖。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既然肠道菌群关联很多生理功能,所以粪菌移植或者其他干扰微生物的手段可能会对健康产生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 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 除了肥胖,围绕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第二大热点是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是唯一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的系统。医学上将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神经网络称为“脑肠轴”(gut-brain-axis),这一网络是双向的,牵扯很多信号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激素以及活性生物小分子。 研究发现,相比于野生小鼠,无菌小鼠对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行为会出现明显的夸大和不同。此外,利用抗生素干扰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同样也会改变它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微生物系统的紊乱会改变小鼠大脑突触模式,而大脑接收到胁迫后同样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 此外,对小鼠进行粪菌移植处理,捐赠者的行为模式会在移植小鼠身上重现。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精神类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不少研究团队正在探索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上瘾、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与微生物群的关系。虽然现在还处于初期,但是未来治疗精神类疾病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实现。 当然,基于微生物的疾病治疗方案面临着很多未知,真正投入临床之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定义健康的微生物组? 健康微生物组的标准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答案。科学家们认为,健康的考核标准应该是多样性,包括微生物种类及遗传信息。当然,多样性越丰富越好。但是过去几十年,伴随着卫生的改善、抗生素的使用,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消减。这一界定同样意味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会增加某些疾病发生的概率。 2、什么影响微生物群? 对于微生物群的影响因素,可以追溯至婴幼儿时期,甚至于胎儿时期,包括孕妇微生物、出生方式(顺产和剖腹产)、抗生素(包括是否接受过多种抗生素治疗)等典型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产生影响,例如顺产会增加新生儿体内乳酸菌等阴道细菌的建成,而剖腹产易让新生儿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饮食。之前的研究证实,相比于奶粉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其肠道菌群更为丰富,特别是富含双歧杆菌。但是有意思的是,幼儿并不能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的多糖。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多糖物质是用来“喂养”幼儿肠道菌群的。 通常即便轻微改变饮食,成年人的微生物群也会相对稳定。但是,它却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所以一旦一个西方人开始长期摄取非洲食物,他体内的微生物结构也会逐渐发生大的变化。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宿主。胃肠道负责监控共生的微生物群,防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感染。先天性免疫系统通过TLR、NOD受体调控胃肠道环境。肠道上皮及粘膜细胞会分泌许多多肽(防御素、碱性磷酸酶、细胞因子等),用于调节肠道微生物。同时,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也会通过炎症、T细胞干扰微生物群。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宿主和微生物群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微生物本身。微生物之间也会通过竞争达到平衡。微生物会通过进化、抗菌性、群体感应、依从性等方面的努力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粪菌移植并不容易,因为微生物之间同样存在竞争。 或许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抗生素的滥用。虽然过去80年间,抗生素的出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大大威胁着很多肠道微生物的生存。通常,患者接受一次抗生素疗程后,体内微生物群结构需要数周时间才得以恢复,且恢复时间会随着治疗次数叠加而延长。最终,一些细菌种类可能会永远消失。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病原体的过度扩增。抗生素滥用还易增加肥胖、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为了解决问题,生物科技公司试图通过清除肠道上游的抗生素,实现保护肠道微生物的目标。其中,有科研团队研发出富含β-内酰胺酶的药物,通过口服使得β-内酰胺酶进入体内并在小肠处释放,快速降解青霉素、头孢菌素两大最常用抗生素。这一新型药物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了临床Ⅱ期。 3、微生物群如何干扰宿主? 已有的研究还不足以彻底回答这一问题。最常见的机制是微生物易促进肠漏综合征的发生。消化系统的职责是识别、吸收营养物质,同时阻止细菌和炎症因子的入侵。但是这一肠道保护功能并不完善。细菌及其代谢物进入循环会导致慢性炎症发生,最终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增强肠道屏障将对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4、微生物学本身存在的局限有哪些? 微生物组学伴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更新而逐渐被科学家们重视。但是测序并不是完成精确的。对微生物组数据的分析需要排除宿主遗传信息的干扰,且对菌种的鉴定还受细菌基因数据库的限制。此外,对微生物组的研究通常会产生数十亿的数据,需要借助复杂的分析方法读取信息。 除了遗传信息,动物模型的构建同样也影响着微生物学的研究。动物建模是验证推测、提供临床前数据的重要步骤,同时它也是规避临床惨败的有效手段。 5、如何利用微生物组治疗疾病? 除了粪菌移植,最显而易见的策略是将细菌作为药用,例如补充益生菌。但是,关于益生菌对疾病的影响一直存在怀疑。此外,重组技术也是改造细菌的重要手段,科学家们可以将细菌改造成药物转载工具,让它们表面表达出能够与上皮细胞结合的蛋白,从而延长其释放药物的时间。此外,科学家们还希望通过摄入机体本身并不吸收的化合物,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 很多基于微生物组的治疗方案依然处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治疗策略必须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规避细菌污染、环境传播等问题。 备注:文章编译、整理自GEN网站,原文“ Tapping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Part 1 ”、“ Tapping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Part 2 ”。 转载自:生物探索
177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篇文章的启示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7-1 12:02
读《我是精神病,杀人不偿命?美国告诉你什么是天理!》有感。 地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8/11/27100902_562959470.shtml 读后感: 如果某罪犯想通过“精神病”来免罪,他通过辩护律师等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有“精神病”,且在法庭上辩护成功,而因“精神病”获得了赦免。 则:既然证明被告是“精神病患者”,就应该进行治疗,因此,该“精神病人”就应该被送进精神病院,进行长期治疗。 “约翰辛力克案件”就是一个范例,通过辩护证明他是“间歇性精神病”发作而被赦罪,但是,对于这样危险的偏执者,他被送到维多利亚精神病院进行 治疗 ,一治就是三十年,到今天他还在精神病院里继续 治疗 。 【现实意义】:这就使得那些想以“精神病”的名义逃脱罪责的人,掂量掂量,是认罪伏法,还是和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终身在精神病院里进行治疗。 如果确实是精神病患者犯法,同样应该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疗,以防继续危害社会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个人分类: 浅谈|289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xuxiangtian 2016-5-6 14:34
本届年会报告了一项来自以色列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者观察了paritaprevir/ritonavir(PTV/r) 联合ombitasvir(OMB)和dasabuvir(DSV)在基因1型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经验。 DAA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 本届年会报告了一项来自以色列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者观察了paritaprevir/ritonavir(PTV/r) 联合ombitasvir(OMB)和dasabuvir(DSV)在基因1型进展性肝纤维化 患者 的治疗经验。结果显示,661例患者中,410例(62%)为肝硬化,平均年龄60 岁,基因1b 型占93%。肝硬化患者中,28%有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 ;10%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0。截至大会报告时,487 例患者完成治疗。在有效性方面,320例(96%)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在达到治疗12周的58 例患者中,55 例(96%)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在安全性方面,28例(4.5%)发生 严重不良事件 ,严重贫血11例,严重感染5例。17例患者停止治疗,其中7例因发生腹水或胆红素增高而停止治疗,发生时间为治疗启动第2天至8周。 另一项是来自英国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研究人员观察了索非布韦(SOF) 联合ledipasvir( LDV )或daclatasvir(DCV)在进展性肝硬化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97 例患者中主要为基因1型和3型感染者,88%为既往或现在为失代偿,平均MELD评分为11。以上方案联合利巴韦林(RBV)者,SVR 12在基因1型和基因3型分别为90%和69%,高体质指数和治疗12 周时HCV RNA阳性为治疗失败的主要相关因素。与未治疗者相比,接受治疗的患者MELD评分显著改善,较少发生再次失代偿(18%对28%);但是,两组间在肝癌发生和肝移植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合年会发布的其他真实世界研究,提示DAA在真实世界可以获得和临床试验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3型慢性丙肝的新治疗方案 随着DAA的发展,基因3 型慢性丙肝(CHC)患者成为新的难治人群。此次会议报告了两项基于ABT-493(蛋白酶抑制剂)联合ABT-530(NS5a 抑制剂)的泛基因型方案在基因3型的临床研究结果。 一项是针对基因3型无肝硬化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患者SVR 12 为97%。另一项是针对基因3型肝硬化患者,SVR 12为100%,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对照组和治疗组相似,主要是头痛。 在SOF 联合velpatasvir(VEL)治疗获得高SVR之后,这将是一个新的基因3型CHC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DAA疗效研究 肾移植患者 本届会议上,有学者报告了SOF联合LDV治疗12周或24周,对于基因1 型和基因4 型HCV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患者114例,平均年龄58岁,72%为非-CC IL 28B基因型,91%为基因1型,69%为初治患者,15%为代偿性 肝硬化,中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 )为56 ml/min(35~135 ml/min)。在能够 接受4周治疗的92例患者中,均获得SVR 4。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1%,3例和治疗方案有关。常见不良事件为头痛和乏力。 青少年人群 会议还报告了一项SOF联合LDV治疗青少年基因1型初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在80 例初治患者中,SVR12 为96%(77/80,另外3例失随访),20例经治患者均获得SVR 12。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3~4级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无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 总之,年会报告的多项研究均显示,DAA 在特殊人群中的疗效与一般人群相似,提示各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都可能从DAA中获益。 HCV耐药相关变异株 会议报告了欧洲HCV 耐药相关变异株(RAVs)数据库中DAA初治和经治患者中RAVs的发生率和特点。研究者共分析了3305 例欧洲HCV 感染者直接测序的数据,38%的初治患者在治疗前存在RAVs(即为预存RAVs);telaprevir、boceprevir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RBV 治疗的人群中,预存RAVs分别占36%、26%和34%;在SOF/RBV±PEG治疗失败人群中未发现RAVs;在SOF 联合simeprevir(SMV)、DCV或LDV治疗 人群中,观察到较高的RAVs(分别为64%、84%和60%),在PTV/r/OMB/DSV 治疗失败人群中,RAVs为100%。 因此,对于预存RAVs 的人群,选择另外靶点的DAAs 方案仍然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患者对多种DAAs 方案失败,现在方案的使用可能受限。 会议还报告了SOF联合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24周用于既往含NS5A方案失败者的再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再治疗患者中,59%基线有NS5A RAVs存在,再治疗后,95%在4 周时达到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没有因不良事件出现治疗停药。 另一项关于ABT-493 联合ABT-530对于基因1 型既往DAA治疗失败者的再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84%为基因1a型,66%接受过含有2~3个DAA的治疗方案,深测序显示,82%(41例)基线具有RAVs,15 例在NS3,10例在HS5,16例在NS3和NS5两个区都存在RAVs。在到达SVR12 时间点的患者中,不同剂量和联合利巴韦林组再治疗获得95% ~100% 的SVR 12。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出现突破。不良事件主要为头痛和恶心,1例严重不良事件和治疗无关。 可见RAVs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耐药,RAVs 在临床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加明确。 http://hep.cmt.com.cn/detail/1193281.html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期癌症“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亟待解决
热度 23 lilianda 2016-5-6 11:37
晚期癌症“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亟待解决 李连达 李贻奎 近年手术、化疗、放疗的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精准医疗的基因疗法及靶向药物的发展,对某些癌症特别是早期患者的疗效大幅度提高,降低病死率,延长存活期,甚至治愈者日渐增多。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还有一些癌症,特别是晚期患者,尽管用了当前认为最有效的药物或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仍然收效甚微,不能“逆流挽舟”,只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而且在存活期要忍受癌症及治疗毒副作用所带来的巨大肉体痛苦和精神折磨,在痛苦挣扎中逝去。 另一方面,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的医药费、诊断费、护工费及各种相关费用十分昂贵。而更为严重的是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如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等),最准确、最需要做的诊断检查(如 PED-CT, 核磁等)绝大部分都是最昂贵的自费项目,不能报销。广大市民、工人、农民无力承担而被迫放弃这些自费昂贵的最有效的诊疗措施,不是个别现象,十分普遍。就是小康之家“中产阶层”要负担这些自费项目,也十分困难,甚至要倾家荡产。 因此,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难逃“人财两空”、“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这是令人痛心,亟待解决的难题。 建议: 一、大力提倡“三早” 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用上最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措施,是挽救广大癌症患者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应在全国各医院各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贯彻执行。 二、自费负担过重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国政府对癌症患者十分关怀,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助癌症患者,减轻负担,扩大报销范围及比例,使广大癌症患者受益匪浅。但是不能报销的自费部分仍然很高,广大癌症患者仍难承担。而且最有效、最应选用的诊疗措施、大部分是最贵的,进口的,不能报销的自费项目。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从根本提高疗效解决癌症治疗问题,很难防止“人财两空”“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因此,尽最大努力解决自费负担过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以及社会慈善组织,能够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从多方面努力解决。 三、加强癌症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列为重点研究项目,投入巨额研究经费,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与人民的期待,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解决。 1 、国家投入研究经费很多,但有相当部分用于扩大实验室,增加仪器设备,建立“平台”、“中心”。或是扩建医院,增加诊疗设备,甚至建立豪华宾馆式的病房,以及开会、出国访问、写论文、报成果等支出。硬件建设的支出比例过高,而真正用于研究工作的费用被挤占。(合理的其他支出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不合理的支出应限制。) 2 、华而不实的研究,哗众取宠的成果,不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直接或间接提高诊疗水平,提高疗效的成果和获奖项目,并非少见。论文多、评奖多、解决问题少,成果转化率低。对防治癌症帮助不大的科研项目以及。虚而不实的学风亟待解决。 3 、过去有种提法:“研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一些研究项目中,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甚至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结题验收时只讲做了哪些工作,不讲结果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多大科学贡献?对防治癌症,提高防治效果,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医学研究(特别是治病救人的研究),只要过程,不问结果,只管播种,不问收成的提法和做法并不可取。(当然纯基础、纯理论研究另当别论)。
15452 次阅读|26 个评论
失去生命都不在乎,怎就跨不过那个坎!
热度 51 Taylorwang 2016-4-11 07:42
草长莹飞生机勃发的春天,往往也是容易引发抑郁的季节。我们的一位同事就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驾鹤西行,离开了这氛杂的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妻女和年迈的母亲。 该教授(尊重他家属的意愿,我隐去他的名字,请大家也不要追究他的姓名,不打扰他的家属)有着闪光的履历和背景,他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同济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又到南京大学读了博士后,在华南理工大学晋升为教授。他办事和上课认真,深受学生们喜爱;与同事相处融洽,也受到大家的尊重。虽然拿的项目不多,但一年也能发表好几篇令人羡慕的 SCI 论文。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一年的税前总收入都会在 20 万以上,虽然这不算特别高的工资,但绝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以上的收入。知道他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想,他的情况比我好多了,为什么他还会感到绝望。原因很简单,他应该已是病态情况下的抑郁症,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心情不好或一时想不开! 不可否认心理暗示对生活与身体健康的影响,但我们更不能过分强调所谓“要求心理健康”或心理安慰的作用。 巫医巫婆主要靠心理暗示作用治病,而中医的治疗,也有一小半是靠心理暗示来增加治疗效果。例如越稀奇古怪,且昂贵的东西做中药,似乎治疗效果就越好,这不就是越难找到的东西,心理暗示作用越大的效果吗?我并不完全否定中医的作用,它是几千年经验的总结,我赞成对中医采用“扬弃”。当年写过《新星》小说的著名作家,后来走火入魔,写了《破译疾病的密码》这本书,认为人的所有疾病,都是自己想出来的,都可以找到“心因”,从而能通过心理治疗而解决。这种观点,显然是以偏概全,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收。思想的偏激,耀眼作家的光环也就慢慢退色了。 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压力,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也会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体压力的提高,人们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正不断增加。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好,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的性格亦是如此。办事认真的人,有时也容易斤斤计较,浮想联翩;马大哈的人,大大咧咧,对什么都不太在乎,有时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人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不少人认为工作效率会高一点。若感受到压力,且能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释放心理压力,这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也真有可能转化为动力而不至于发病。但若因个体身体的本身原因,再加上外界一定的压力, 引起身体器质性的变化,这时人的精神问题仅仅依靠心理辅导就会失去作用,必须通过药物治疗与其它的辅助手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抽烟有烟瘾,但烟瘾还不算特别强烈,大部分抽烟的人可以抵抗烟瘾而戒烟。吸食海洛英,这毒瘾就特别强烈,要想自己戒就不可能了。听讲有自认为意志坚强者,想证明自己吸食了海洛英,并靠自己的意志而将毒品戒掉,好象后来能自觉戒毒成功的几乎没有,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戒毒。现代医学上已有许多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的一些生理过程。如人在生产快乐的心情时,大脑的特定区域就会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合物,吸食毒品的人,也就是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从而抑制了大脑自己合成多巴胺的能力。人的心情压抑,也与脑中生产的特殊化学物质也关;和吸烟与吸食海洛英毒品是类似的,较轻的程度,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得到缓解,而一旦达到器质性的发病程度时,就必须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传统上我国对抑郁症重视不够,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其它人面前承认自己有精神上疾病。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也偏少,一般人也很少去教会或其它宗教组织来寻求心灵的安慰。在对待治疗的态度,也有不少人希望靠自己身体将疾病“扛过去”。记得去年底学院集中体检量血压时,这位同事就在我的身边,他第一次量血压高了一点点,需要复检。他看到我的血压只有 70-120 ,惊奇地问我,怎么,你的血压只有 70-120 ,以前,我们的血压应该相差不多的。我告诉他,我平时吃药了,一天只要吃一颗药,可稳定地将血压降下来。他说,那不就每天都要吃药了吗?我回答:是的,吃药不好,但血压高,对人体的其它器官损害更大,现在的药,副作用也较小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吃了,今天体检,没有吃。他的回复是,不行不行,天天吃药不好。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我也了解到他近二年的项目少了一点点,其实我也很少拿到国家级的大项目,我的项目大部分是技术推广或社会服务的横向项目。几个月前,我也想让他到我这里来做一点课题,甚至已跟我的助手谈过这个问题,但想到也许他根本看不上我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横向课题,还是等他先找我吧。知道他出事后,我曾自责。但再想一想, 他的问题,已不是项目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关键是他已有病了,他必须去医院看病,并定期吃药来渡过这段灰色的日子,而我们所有的人,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最著名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舒解一般人的心理压力是有帮助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 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当读这首诗,也不能感受其美感,压抑的情絮没有得到丝毫释放,整个世界仍是一片灰暗而没有一些亮色,我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吧,这已不是一般的心情不好,而是已有病了,必须看病,并遵守医嘱,定期吃药治疗!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我写这篇文章,既为悼念同事,好友,更希望 我们活着的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才是王道! 没有过不去的坎,有时这些坎不是真的存在,而是病,是有病了在我们心中自己树立起来的坎,治疗了,吃了药,这个坎就会消失了!要记住,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还有相应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14420 次阅读|113 个评论
关于癌症的治疗,我有一些想法
jiazhang55 2016-3-16 17:23
为什么我要说关于癌症的话题,其实是因为我的亲人曾经被癌症夺去生命,失去亲人的滋味真的很难受,所以我真的很想,战胜癌症。 据我的了解,癌症现在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放疗去除癌细胞,化疗驱除身体里的致癌因子,现在驱除癌细胞的方法很多,但面对致癌因子,因为他在身体的很多地方,所以只能用化疗来驱除。而我的想法是如何驱除致癌因子。 我们都知道化疗虽然效果很好,按因为化学成分分布在体内,对身体的免疫与组织功能是一种损伤,所以癌症会有5年之限这么一说。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化学成分是流动的,所以他会损害人体,如果我们将它固定下来,只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存在,就可以避免损伤身体,我首先想到的是, 心脏支架, 如果我们可以改装心脏支架,使其缓慢的放出化学物质,然后将它放在几个主要的动脉血管中,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来消灭致癌因子,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其实这种方式还可以继续改进,比如心脏支架不仅可以释放化学药剂,同时还可以有吸收致癌因子的功能等 其实这只是我的想法,不知到可不可行,希望有关专家留言
个人分类: 我要战胜癌症|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ASLD-IDSA对HCV感染成人 检测、管理和治疗的推荐意见要点(下)
xuxiangtian 2016-1-24 14:36
六、特殊患者人群的治疗 (一)HIV/HCV合并感染   26. 在识别和管理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后,HIV/HCV合并感染者应与无HIV感染者一样,接受治疗和再治疗。(Ⅰ-B)   27. 不推荐为治疗HCV感染而中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Ⅲ-A)   28. 开始治疗前,应该对抗逆转录病毒和抗HCV感染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需转换药物时,应和HIV执业医师沟通。对下列未解决的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针对HCV 的DAA联合治疗,推荐专家咨询。(Ⅰ-A)   29. 下列是合并感染者中需考虑的与特定药物联合治疗有关的推荐意见:   Ledipasvir   Ledipasvir可提升替诺福韦水平,应该避免应用于CrCl率60 mL/min的患者,当替诺福韦与利托那韦增效的HIV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预期作用会增强,应该避免联合应用ledipasvir(等待进一步数据),除非抗逆转录病毒方案不能改变并且治疗迫切性很高。(Ⅱa-C)   索非布韦和Ledipasvir/索非布韦   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以下为ledipasvir/索非布韦)不应该与cobicistat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一起应用,等待进一步数据。(Ⅲ-C)   索非布韦或ledipasvir/索非布韦不应与替拉那韦(tipranavir)一起应用。(Ⅲ-B)   PrOD   PrOD应该与无实质性相互作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雷特格韦(raltegravir)(以及可能dolutegravir)、恩夫韦地(enfuvirtide)、替诺福韦、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拉米夫定和阿扎那韦(atazanavir)。当与PrOD联合应用时,用于增效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利托那韦剂量可能需调整(或保留),当抗HCV治疗完成时,可恢复剂量。固定剂量的抗HCV联合应用,同时应用HIV蛋白酶抑制剂。(Ⅱa-C)   PrOD不应与依法韦仑(efavirenz)、利匹韦林(rilpivirine)、地瑞那韦(darunavir)或利托那韦增效的lopinavir联合应用。(Ⅲ-B)   PrOD不应用于未应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Ⅲ-B)   Simeprevir   Simeprevir不应与依法韦仑、依曲韦林(etravirine)、奈韦拉平(nevirapine)、cobicistat或任何HIV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Ⅲ-B)   Simeprevir只能与无临床显著相互作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雷特格韦(以及可能dolutegravir)、利匹韦林、马拉韦罗(maraviroc)、恩夫韦地、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和阿巴卡韦(abacavir)。(Ⅱa-B)   RBV   RBV不应与地达诺新(didanosine)、司他夫定(stavudine)或齐多夫定联合应用。(Ⅲ-B)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30. 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的HCV感染者 应该转至对进展期肝病的管理和HCV治疗经验丰富的执业医师(最好是在一家肝移植中心)。(Ⅰ-C)   基因1型和4型   31. 对于基因1型或4型HCV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度或重度肝损害,CTP B或C级),可能并非肝移植候选者,包括HCC患者的推荐治疗: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初始剂量为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12周。(Ⅱb-C)   贫血或不能耐受RBV患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Ⅱb-C)   备选方案   对基于索非布韦治疗失败的患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初始剂量为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24周。(Ⅱb-C)   基因2型和3型   32. 基因2型或3型HCV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度或重度肝损害,CTP B或C级),可能并非肝移植候选者,包括HCC患者的推荐治疗: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要考虑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和血红蛋白水平),治疗至48周。(Ⅱb-B) (三)肝移植后复发的HCV感染者   基因1型和4型   33. 对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或4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推荐方案: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或4型HCV感染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及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不能耐受RBV或不符合RBV应用条件的患者,推荐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B)   备选方案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包括早期(Metavir纤维化F0-F2期)复发,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非基因1型   34. 异体移植的基因2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接受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b-C)   35. 异体移植的基因3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应该接受下列:   代偿期肝硬化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失代偿期肝硬化(CTP B或C级)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较低初始剂量的RBV((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24周。(Ⅰ-B) (四)肾损害患者   36. 轻至中度肾损害的患者 ,应用索非布韦、simeprevir、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或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或再治疗适宜基因型患者的HCV感染时,不需要调整剂量。(Ⅰ-A)   37. 无肝硬化、CrCl率30 mL/min的基因1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推荐应用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应用(1a)或不应用(1b)每日一次的RBV(200 mg)治疗。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10 g/dL时,才给予RBV。中度肾损害 的患者,RBV初始剂量应该为每日200 mg,或者隔天应用400 mg。对于重度肾损害或者接受血液透析(eGFR 30 mL/min)的患者,RBV初始剂量应该为每日200 mg。(Ⅱ-B) 七、急性HCV感染   38.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和初始管理,推荐意见:   因暴露、临床表现或转氨酶水平升高,怀疑急性HCV感染时,推荐行抗-HCV和HCV RNA检测。(Ⅰ-C)   急性HCV感染时,推荐定期实验室监测(每4~8周,监测6-12个月),直至ALT水平恢复正常以及HCV RNA转为反复检测不出,表明自发性消退。(Ⅰ-B)   如已决定在急性感染期间开始治疗,推荐监测HCV RNA至少12-16周,以检出开始治疗前的自发性清除。(Ⅱa-C)   如执业医师和患者已决定延迟开始治疗,推荐对自发性清除进行监测,至少6个月。(Ⅱa-C)   推荐为急性HCV感染者提供咨询服务,避免包括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饮酒的肝毒性损伤,以及减少HCV传播至他人的风险。(Ⅰ-C)   与注射吸毒有关的急性HCV感染者,推荐转介至成瘾医学专科科室。(Ⅰ-B)   39. 急性丙型肝炎的个体治疗应与慢性HCV感染者的推荐意见一致(参见何时以及哪些患者开始抗HCV治疗)。(Ⅱa-C)   备选方案   PEG-IFN联合应用或不应用RBV治疗16周(用于发生快速病毒学应答的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者)至24周(用于基因1型HCV感染者)。(Ⅱ-A) http://www.ihepa.com:8088/default/htmlDocument/2016-01-04/detail_14258.html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ASLD-IDSA对HCV感染成人检测管理和治疗的推荐意见(中)
xuxiangtian 2016-1-24 14:33
四、经治失败患者的再治疗 基因1型   15. 对PEG-IFNRBV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再治疗的选择:   无肝硬化的基因1a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治疗12周。(Ⅱa-B)   无肝硬化的基因1b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治疗12周。(Ⅱa-B)   代偿期肝硬化基因1a或1b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基因1a型HCV)或PrOD(paritaprevir/利托那韦/ombitasvir加dasabuvir),不应用RBV,治疗12周(基因1b型HCV)。(Ⅰ-A)   对于应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Q80K变异体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以及基因1b型HCV感染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对于存在Q80K变异体的感染基因1a型HCV的肝硬化患者,推荐应用上述肝硬化其他治疗方案中的一种。(Ⅱa-B)   16. 基于IFN和包含蛋白酶抑制剂方案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无肝硬化的患者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肝硬化患者(任何亚型)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a-B)   17. 包含索非布韦方案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基于有限的有效治疗可用数据,无HCV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推荐应该推迟抗病毒治疗,直至有额外的数据可用,或者考虑参加一项临床试验。(Ⅱb-C)   有治疗迫切需要的肝硬化患者,应该接受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C)   有治疗迫切需要的无肝硬化患者,应接受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a-C)   18. 包含NS5A抑制剂方案发生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无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推荐推迟再治疗,等待可用的额外数据。(Ⅲ-C)   肝硬化或者有再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应该采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检测可使对NS3蛋白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例如,Q80K)或者对NS5A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耐药相关变体(RAVs)。(Ⅱb-C)   未检出NS5A RAVs患者的再治疗,推荐应用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治疗24周。(Ⅱb-C)   检出NS5A RAVs,但未检出NS3 RAVs患者的治疗,推荐应用索非布韦(400 mg)和simeprevir(150 mg)及RBV,治疗24周。(Ⅱb-C)   NS3和NS5A RAVs均检出的患者,推荐转至一项临床试验。(Ⅱb-C) 基因2型   19. 之前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2型HCV感染者,应用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的患者)至16周(肝硬化患者)(Ⅰ-A)   备选方案   之前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符合IFN应用条件患者的再治疗,应用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可作为备选方案。 基因3型   20. 对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3型HCV感染者,应接受: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Ⅰ-A)   不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基因4型   21. 基于IFN方案失败的基因4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应用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Ⅱa-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Ⅱa-B)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和每日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B) 基因5型和6型   22. 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5型或6型HCV感染者,应该接受: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a-B)   备选方案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五、抗病毒治疗前、期间和治疗后的患者监测   23.在开始治疗前、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肝脏疾病的严重度以及HCV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4. 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   每6~12个月,检测肝功能系列、全血细胞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对疾病进展进行评估。(Ⅰ-C)   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3或F4期)患者,每6个月应用超声检查对肝细胞肝癌(HCC)进行监测。(Ⅰ-C)   如存在肝硬化,对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内镜监测(Ⅰ-A)   进行有效的备选治疗时,对再治疗进行评估。(Ⅰ-C)   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不推荐对HCV治疗药物RAVs进行常规监测,除治疗前考虑应用simeprevir及PEG-IFN和RBV、simeprevir或索非布韦(肝硬化)治疗的基因1a型HCV感染者,或者之前应用一种NS5A抑制剂治疗,考虑再治疗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Ⅲ-C)   25. 获得SVR的患者:   无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0-F2期)的患者,无需额外的随访推荐。(Ⅰ-B)   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3或F4期)患者应该接受每年2次的超声影像学检查,对HCC进行监测。(Ⅰ-C)   如存在肝硬化,继续内镜检查,筛查静脉曲张。对发现静脉曲张的患者,应该进行治疗和随访。(Ⅰ-C)   获得SVR后,肝功能指标持续异常的患者,应对可致肝脏疾病的其他原因进行评估。(Ⅰ-C)   在患者存在HCV感染的持续风险或者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时,才有必要对HCV感染复发或再感染进行评估,推荐定量HCV RNA检测而不是抗-HCV血清学检测。(Ⅰ-A)   获得SVR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抗代谢物、化学疗法)的患者中,并不推荐对HCV感染复发进行常规前瞻性监测。(Ⅲ-C) http://www.ihepa.com:8088/default/htmlDocument/2016-01-04/detail_14258.html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丙型肝炎指南AASLD-IDSA对HCV感染成人检测管理和治疗推荐(上)
xuxiangtian 2016-1-24 14:27
相关搜索: HCV AASLD IDSA 指南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通过严格的审查,对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评估,联合制订了丙型肝炎指南,旨在为执业医师提供关于HCV感染成人患者最佳筛查、管理和治疗的最新推荐意见。本刊在此整理了该指南的推荐意见要点,完整的指南内容见:www.hcvguidelines.org 。   该指南采用改编自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的量表,每条推荐意见按照证据水平由高到低分级为Ⅰ、Ⅱ或Ⅲ,按照推荐程度由强到弱分级为A、B或C。 一、HCV检测及其评估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联合对1945~1965年出生的无症状者以及其他处于使感染风险增加的暴露环境、行为习惯和身体状态的人群,推荐进行一次HCV检测。(Ⅰ-B)   2. 推荐进行HCV检测的所有人应首先采用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一种方法检测抗-HCV,对阳性结果应该通过HCV RNA核酸检测进行确认。(Ⅰ-A)   3. 对于注射毒品者以及与男性有不安全性行为的抗-HIV血清学阳性男性,推荐每年进行HCV检测,对于存在HCV暴露持续风险的其他人,应该提供定期检测。(Ⅱa-C)   4. HCV感染者应该接受关于其疾病以及如何预防肝脏进一步损伤的教育。(Ⅱa-B)   5. 对于现症(活动性)HCV感染的人群,推荐由准备提供综合管理的执业医师进行评估,包括考虑抗病毒治疗。(Ⅱa-C) 二、接受HCV治疗的人群和时机   6. 除了因非肝脏原因所致预期寿命有限者,推荐对所有慢性HC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Ⅰ-A)   7. 如患者接受治疗的资源有限,推荐优先给予肝脏相关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立即治疗。   8. 推荐应用无创性检测或肝活检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立即治疗的紧迫性进行评估。(Ⅰ-A) 三、HCV感染的初始治疗 基因1a型   9. 基因1a型HCV初治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sofosbuvir)(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ritonavir)(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Ⅰ-A)    对于应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Q80K变异体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对于存在Q80K变异体的感染基因1a型HCV的肝硬化患者,推荐应用上述肝硬化治疗方案中的一种。(Ⅱa-B) 基因1b型   10.基因1b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Ⅱa-B) 基因2型   11.基因2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A)    对于肝硬化患者,推荐延长治疗至16周。(Ⅱb-C) 基因3型   12.基因3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对于符合干扰素(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治疗12周。(Ⅰ-A)    对于不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基因4型   13.基因4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b-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B)   备选方案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b-B) 基因5型或6型   14.基因5或6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a-B)   备选方案   对于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待续) http://www.ihepa.com:8088/index.html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丙型肝炎指南:AASLD-IDSA对HCV感染成人 检测、管理和治疗的推荐
xuxiangtian 2016-1-24 14:22
相关搜索: HCV AASLD IDSA 指南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通过严格的审查,对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评估,联合制订了丙型肝炎指南,旨在为执业医师提供关于HCV感染成人患者最佳筛查、管理和治疗的最新推荐意见。本刊在此整理了该指南的推荐意见要点,完整的指南内容见:www.hcvguidelines.org 。   该指南采用改编自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的量表,每条推荐意见按照证据水平由高到低分级为Ⅰ、Ⅱ或Ⅲ,按照推荐程度由强到弱分级为A、B或C。 一、HCV检测及其评估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联合对1945~1965年出生的无症状者以及其他处于使感染风险增加的暴露环境、行为习惯和身体状态的人群,推荐进行一次HCV检测。(Ⅰ-B)   2. 推荐进行HCV检测的所有人应首先采用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一种方法检测抗-HCV,对阳性结果应该通过HCV RNA核酸检测进行确认。(Ⅰ-A)   3. 对于注射毒品者以及与男性有不安全性行为的抗-HIV血清学阳性男性,推荐每年进行HCV检测,对于存在HCV暴露持续风险的其他人,应该提供定期检测。(Ⅱa-C)   4. HCV感染者应该接受关于其疾病以及如何预防肝脏进一步损伤的教育。(Ⅱa-B)   5. 对于现症(活动性)HCV感染的人群,推荐由准备提供综合管理的执业医师进行评估,包括考虑抗病毒治疗。(Ⅱa-C) 二、接受HCV治疗的人群和时机   6. 除了因非肝脏原因所致预期寿命有限者,推荐对所有慢性HC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Ⅰ-A)   7. 如患者接受治疗的资源有限,推荐优先给予肝脏相关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立即治疗。   8. 推荐应用无创性检测或肝活检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立即治疗的紧迫性进行评估。(Ⅰ-A) 三、HCV感染的初始治疗 基因1a型   9. 基因1a型HCV初治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sofosbuvir)(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ritonavir)(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利巴韦林(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Ⅰ-A)    对于应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Q80K变异体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对于存在Q80K变异体的感染基因1a型HCV的肝硬化患者,推荐应用上述肝硬化治疗方案中的一种。(Ⅱa-B) 基因1b型   10.基因1b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Ⅱa-B) 基因2型   11.基因2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A)    对于肝硬化患者,推荐延长治疗至16周。(Ⅱb-C) 基因3型   12.基因3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对于符合干扰素(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治疗12周。(Ⅰ-A)    对于不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基因4型   13.基因4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b-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B)   备选方案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b-B) 基因5型或6型   14.基因5或6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a-B)   备选方案   对于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四、经治失败患者的再治疗 基因1型   15. 对PEG-IFNRBV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再治疗的选择:   无肝硬化的基因1a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治疗12周。(Ⅱa-B)   无肝硬化的基因1b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12周。(Ⅰ-A)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治疗12周。(Ⅱa-B)   代偿期肝硬化基因1a或1b型HCV感染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基因1a型HCV)或PrOD(paritaprevir/利托那韦/ombitasvir加dasabuvir),不应用RBV,治疗12周(基因1b型HCV)。(Ⅰ-A)   对于应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Q80K变异体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以及基因1b型HCV感染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对于存在Q80K变异体的感染基因1a型HCV的肝硬化患者,推荐应用上述肝硬化其他治疗方案中的一种。(Ⅱa-B)   16. 基于IFN和包含蛋白酶抑制剂方案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无肝硬化的患者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Ⅰ-A)   肝硬化患者(任何亚型)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A)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a-B)   17. 包含索非布韦方案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基于有限的有效治疗可用数据,无HCV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推荐应该推迟抗病毒治疗,直至有额外的数据可用,或者考虑参加一项临床试验。(Ⅱb-C)   有治疗迫切需要的肝硬化患者,应该接受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C)   有治疗迫切需要的无肝硬化患者,应接受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Ⅱa-C)   18. 包含NS5A抑制剂方案发生失败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无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推荐推迟再治疗,等待可用的额外数据。(Ⅲ-C)   肝硬化或者有再治疗迫切需要的患者,应该采用商业化耐药性检测方法,检测可使对NS3蛋白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例如,Q80K)或者对NS5A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耐药相关变体(RAVs)。(Ⅱb-C)   未检出NS5A RAVs患者的再治疗,推荐应用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治疗24周。(Ⅱb-C)   检出NS5A RAVs,但未检出NS3 RAVs患者的治疗,推荐应用索非布韦(400 mg)和simeprevir(150 mg)及RBV,治疗24周。(Ⅱb-C)   NS3和NS5A RAVs均检出的患者,推荐转至一项临床试验。(Ⅱb-C) 基因2型   19. 之前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2型HCV感染者,应用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的患者)至16周(肝硬化患者)(Ⅰ-A)   备选方案   之前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符合IFN应用条件患者的再治疗,应用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可作为备选方案。 基因3型   20. 对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3型HCV感染者,应接受: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Ⅰ-A)   不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基因4型   21. 基于IFN方案失败的基因4型HCV感染者的再治疗选择: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应用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无肝硬化)或24周(肝硬化)。(Ⅱa-B)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无肝硬化)。(Ⅱa-B)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和每日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a-B) 基因5型和6型   22. 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5型或6型HCV感染者,应该接受: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12周。(Ⅱa-B)   备选方案   符合IFN应用条件的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加每周一次的PEG-IFN,治疗12周。(Ⅱa-B) 五、抗病毒治疗前、期间和治疗后的患者监测   23.在开始治疗前、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肝脏疾病的严重度以及HCV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4. 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   每6~12个月,检测肝功能系列、全血细胞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对疾病进展进行评估。(Ⅰ-C)   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3或F4期)患者,每6个月应用超声检查对肝细胞肝癌(HCC)进行监测。(Ⅰ-C)   如存在肝硬化,对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内镜监测(Ⅰ-A)   进行有效的备选治疗时,对再治疗进行评估。(Ⅰ-C)   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不推荐对HCV治疗药物RAVs进行常规监测,除治疗前考虑应用simeprevir及PEG-IFN和RBV、simeprevir或索非布韦(肝硬化)治疗的基因1a型HCV感染者,或者之前应用一种NS5A抑制剂治疗,考虑再治疗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Ⅲ-C)   25. 获得SVR的患者:   无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0-F2期)的患者,无需额外的随访推荐。(Ⅰ-B)   进展期纤维化(即Metavir F3或F4期)患者应该接受每年2次的超声影像学检查,对HCC进行监测。(Ⅰ-C)   如存在肝硬化,继续内镜检查,筛查静脉曲张。对发现静脉曲张的患者,应该进行治疗和随访。(Ⅰ-C)   获得SVR后,肝功能指标持续异常的患者,应对可致肝脏疾病的其他原因进行评估。(Ⅰ-C)   在患者存在HCV感染的持续风险或者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时,才有必要对HCV感染复发或再感染进行评估,推荐定量HCV RNA检测而不是抗-HCV血清学检测。(Ⅰ-A)   获得SVR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抗代谢物、化学疗法)的患者中,并不推荐对HCV感染复发进行常规前瞻性监测。(Ⅲ-C) 六、特殊患者人群的治疗 (一)HIV/HCV合并感染   26. 在识别和管理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后,HIV/HCV合并感染者应与无HIV感染者一样,接受治疗和再治疗。(Ⅰ-B)   27. 不推荐为治疗HCV感染而中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Ⅲ-A)   28. 开始治疗前,应该对抗逆转录病毒和抗HCV感染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需转换药物时,应和HIV执业医师沟通。对下列未解决的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针对HCV 的DAA联合治疗,推荐专家咨询。(Ⅰ-A)   29. 下列是合并感染者中需考虑的与特定药物联合治疗有关的推荐意见:   Ledipasvir   Ledipasvir可提升替诺福韦水平,应该避免应用于CrCl率60 mL/min的患者,当替诺福韦与利托那韦增效的HIV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预期作用会增强,应该避免联合应用ledipasvir(等待进一步数据),除非抗逆转录病毒方案不能改变并且治疗迫切性很高。(Ⅱa-C)   索非布韦和Ledipasvir/索非布韦   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以下为ledipasvir/索非布韦)不应该与cobicistat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一起应用,等待进一步数据。(Ⅲ-C)   索非布韦或ledipasvir/索非布韦不应与替拉那韦(tipranavir)一起应用。(Ⅲ-B)   PrOD   PrOD应该与无实质性相互作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雷特格韦(raltegravir)(以及可能dolutegravir)、恩夫韦地(enfuvirtide)、替诺福韦、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拉米夫定和阿扎那韦(atazanavir)。当与PrOD联合应用时,用于增效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利托那韦剂量可能需调整(或保留),当抗HCV治疗完成时,可恢复剂量。固定剂量的抗HCV联合应用,同时应用HIV蛋白酶抑制剂。(Ⅱa-C)   PrOD不应与依法韦仑(efavirenz)、利匹韦林(rilpivirine)、地瑞那韦(darunavir)或利托那韦增效的lopinavir联合应用。(Ⅲ-B)   PrOD不应用于未应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Ⅲ-B)   Simeprevir   Simeprevir不应与依法韦仑、依曲韦林(etravirine)、奈韦拉平(nevirapine)、cobicistat或任何HIV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Ⅲ-B)   Simeprevir只能与无临床显著相互作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雷特格韦(以及可能dolutegravir)、利匹韦林、马拉韦罗(maraviroc)、恩夫韦地、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和阿巴卡韦(abacavir)。(Ⅱa-B)   RBV   RBV不应与地达诺新(didanosine)、司他夫定(stavudine)或齐多夫定联合应用。(Ⅲ-B)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30. 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的HCV感染者 应该转至对进展期肝病的管理和HCV治疗经验丰富的执业医师(最好是在一家肝移植中心)。(Ⅰ-C)   基因1型和4型   31. 对于基因1型或4型HCV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度或重度肝损害,CTP B或C级),可能并非肝移植候选者,包括HCC患者的推荐治疗:   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初始剂量为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12周。(Ⅱb-C)   贫血或不能耐受RBV患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Ⅱb-C)   备选方案   对基于索非布韦治疗失败的患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和RBV(初始剂量为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24周。(Ⅱb-C)   基因2型和3型   32. 基因2型或3型HCV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度或重度肝损害,CTP B或C级),可能并非肝移植候选者,包括HCC患者的推荐治疗: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要考虑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和血红蛋白水平),治疗至48周。(Ⅱb-B) (三)肝移植后复发的HCV感染者   基因1型和4型   33. 对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或4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推荐方案: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或4型HCV感染者,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及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不能耐受RBV或不符合RBV应用条件的患者,推荐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治疗24周。(Ⅰ-B)   备选方案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加simeprevir(150 mg),联合应用或不应用基于体重的RBV,治疗12周。(Ⅰ-B)   异体移植的基因1型HCV感染者,包括早期(Metavir纤维化F0-F2期)复发,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非基因1型   34. 异体移植的基因2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接受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Ⅱb-C)   35. 异体移植的基因3型HCV感染初治或经治患者,应该接受下列:   代偿期肝硬化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基于体重的RBV,治疗24周。(Ⅰ-B)   失代偿期肝硬化(CTP B或C级)   每日索非布韦(400 mg)和较低初始剂量的RBV((600 mg,依照耐受性增加),治疗24周。(Ⅰ-B) (四)肾损害患者   36. 轻至中度肾损害的患者 ,应用索非布韦、simeprevir、固定剂量的联合ledipasvir(90 mg)/索非布韦(400 mg)或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治疗或再治疗适宜基因型患者的HCV感染时,不需要调整剂量。(Ⅰ-A)   37. 无肝硬化、CrCl率30 mL/min的基因1型HCV初治患者的治疗,推荐应用每日固定剂量的联合paritaprevir(150 mg)/利托那韦(100 mg)/ombitasvir(25 mg)加每日两次的dasabuvir(250 mg),应用(1a)或不应用(1b)每日一次的RBV(200 mg)治疗。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10 g/dL时,才给予RBV。中度肾损害 的患者,RBV初始剂量应该为每日200 mg,或者隔天应用400 mg。对于重度肾损害或者接受血液透析(eGFR 30 mL/min)的患者,RBV初始剂量应该为每日200 mg。(Ⅱ-B) 七、急性HCV感染   38.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和初始管理,推荐意见:   因暴露、临床表现或转氨酶水平升高,怀疑急性HCV感染时,推荐行抗-HCV和HCV RNA检测。(Ⅰ-C)   急性HCV感染时,推荐定期实验室监测(每4~8周,监测6-12个月),直至ALT水平恢复正常以及HCV RNA转为反复检测不出,表明自发性消退。(Ⅰ-B)   如已决定在急性感染期间开始治疗,推荐监测HCV RNA至少12-16周,以检出开始治疗前的自发性清除。(Ⅱa-C)   如执业医师和患者已决定延迟开始治疗,推荐对自发性清除进行监测,至少6个月。(Ⅱa-C)   推荐为急性HCV感染者提供咨询服务,避免包括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饮酒的肝毒性损伤,以及减少HCV传播至他人的风险。(Ⅰ-C)   与注射吸毒有关的急性HCV感染者,推荐转介至成瘾医学专科科室。(Ⅰ-B)   39. 急性丙型肝炎的个体治疗应与慢性HCV感染者的推荐意见一致(参见何时以及哪些患者开始抗HCV治疗)。(Ⅱa-C)   备选方案   PEG-IFN联合应用或不应用RBV治疗16周(用于发生快速病毒学应答的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者)至24周(用于基因1型HCV感染者)。(Ⅱ-A) http://www.ihepa.com:8088/index.html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BJUI调查如何提高手术结果
WileyChina 2015-12-15 10:23
最新一期的热门文章 编辑精选 How can we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s ? 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手术的结果? Are men who are biopsied without prior 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etting substandard care ? 是谁在活检前进行列腺磁共振成像得到不合格的护理人? 本月文章 Final quality of life and safety data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cabazitaxel in the UK Early Access Programme (EAP) (NCT01254279 ) 在英国 EAP (NCT01254279 ) 项目中进参与卡他赛治疗的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 癌症患者的临终生活与安全质量数据 本周文章 Recourse to radical prostatectomy and associated short-term outcomes in Italy: a country-wide study over the last decad e 前列腺切除术相关的短期结果:过去十年意大利全国范围内的研究 Penile lengthening and widening without grafting according to a modified ‘sliding’ techniqu e 生殖器延长和加宽而不根据修改“滑动”技术嫁接 Frozen section during partial nephrectomy: does it predict positive margins ? 在肾部分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是否预测切缘阳性? Comparison of systematic transrectal biopsy to transperine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ltrasound-fusion biopsy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 r 系统性经直肠活检的比较会阴磁共振成像/超声融合活检前列腺癌的诊断 别错过这些来自 Early View的文章: Oral enclomiphene citrate raises testosterone and preserves sperm counts in obese hypogonadal men, unlike topical testosterone: restoration instead of replacemen t 不使用外用睾酮,口服恩氯米芬柠檬酸提高睾丸激素和保存精子数量在肥胖男性性腺机能减退:修复而不更换 电子刊 - 最新 Best of Korea 来自韩国的精华文章 为庆祝BJUI与KJU的合作,以及十一月召开的KUA年会,特别献上一系列来自韩国的最新免费文章。 Virtual Issue 步骤指南文章 - 最新 Sequencing robot-assisted 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prior to radical prostatectomy: a step-by-step guide to exposure and efficienc y 测序在前列腺切除术之前机器人辅助扩展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步指导 See more 指导准则文章 - 最新 Guideline of guidelines: urinary incontinenc e 指导准则:尿失禁 Guideline of guidelines: a review of urological trauma guideline s 指导准则:泌尿外伤准则进行审查 高被引文章 阅读这些被引用最多的文章 2015 - Diagnostic value of 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s an adjunct to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based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in men without prior biopsie s 2015 -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辅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男性为基础的发现前列腺癌,不另行活检的诊断价值 2015 - Metabolic syndrome and 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 s 2015 - 代谢综合征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2014 - The Melbourne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 r 2014 - 在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墨尔本共识声明 2014 - Incremental detection rate of prostate cancer by real-time elastography targeted biops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onventional 10-core biopsy in 1024 consecutive patient s 2014 - 提升 前列腺癌 检率:实时弹性针对性活检结合连续1024例常规的10芯活检 移动端阅读BJUI 现已登陆安卓系统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1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