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追尾事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华社文章追问: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pikeliu 2011-7-26 21:47
2011年07月26日 04:59:3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27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新华社温州7月25日电)
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州列车追尾事故中的众生相
热度 14 adamliu800 2011-7-26 21:36
温州列车追尾事故中的众生相
铁道部又出事了,又是列车事故,重大伤亡,可这次事故的前前后后有太多谜团,有太多不解,有太多愤懑,我们,作为共和国的公民,已经出离愤怒了。事故的详情已无须赘述,但事故中人物构成的立体网络,怎能不被人评说。 遇难者(及其亲属) 目前的遇难人员数据是 39 人,伤亡总数愈百人。默哀,祈福,同胞们,你们的血不能白流,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什么都看见了,我们什么也没看到。 那个披麻戴孝的男子,他提出的质疑,有些人敢于直面吗?五位亲人六条人命啊!!!有人说:人都没了,还有什么意义?我说:我们要真相。 亲历者 “怎么可以遗落我们这些灾难见证者,差点就发生意外的乘客呢?”这句话提得恰到好处,亲历灾难的人最有发言权也最需要心理干预。勇闯鬼门关不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刺激经历。通过这位乘客的描述,我们体会到了惊心动魄,我们也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更看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体现出来的素养。谁敢说我们是没有互助精神的族群,我们无需肆意标榜,我们的血液中本就有爱。 幸存者 最后一位幸存者小伊伊的安危牵动了大家的神经,她可能还不知道,双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但她在床上呼喊着爸爸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 救援者 最初的救援者就是车上的乘客,还有附近的老乡,大家都是陌生人,但是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在那个氤氲潮湿的夜晚,营救者开始于时间的赛跑,也开始了爱的传递。正是一位特警的正义举动,就地“清理”出了最后一位幸存者。 英雄 这样一个词在灾难中出现的最多,虽然铁路方面在这起事故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 D301 次列车的司机潘一恒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恪尽职守的英雄。在发现险情的那一瞬,他没有逃避,果断地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结果,闸把刺穿了他的胸膛,无论何人向这位英雄泼脏水,他伟大的形象在其拉闸制动的那一瞬间已然伫立。 责任方 毫无疑问,铁道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令人遗憾的是,事发后一系列的举措与回应,不但没有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反而引起了公愤,甚至有媒体对铁道部发出了措辞强硬的“动车追尾十问”。近些年,铁路飞速发展,无可否认,技术力量得到了空前提高,但没有建立在安全可靠基础上的高新科技,就如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很多人在此次事故后戏谑:珍爱生命,远离铁路。铁路部门将用怎样的表现换回民众的信任,才是我最关注的。但同时,我也抱有忧虑,即使事故再大,铁路的客运刚性需求不会改变,作为垄断经营方,他们真的会把乘客当做上帝吗? 专家 “专家”一词,在今天的社会化语境中已不再光鲜,甚至成为众人调侃的贬义词。他们的话自然做不得数,不过,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令广大群众如此不满。 24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专家王梦恕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他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可能原因是列车司机的“过劳”驾驶。这种关键时刻,且不说他的论断正确与否,他不经过认真调查,信口开河,以一种极不严谨的态度发言,本身就有违科学精神,后来引起的轩然大波就可想而知了。王院士似乎没有吸取 3 年前杭州地铁坍塌事故后发言的教训,我们的国民不是傻子,人云亦云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我们需要正直有良知的专家。 民众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共和国”,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关注我们的国家。让虚伪、谎言、不作为与推卸责任见鬼去吧!我想起了北岛的《我不相信》,面对现在所能看到的,所能听到的,我们也只能喊出四个字“我——不——相——信!”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8467 次阅读|27 个评论
快讯:温州动车事故死亡升至39人
热度 2 xupeiyang 2011-7-25 20:05
到25日18时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到39人,其中38人身份确认,第39人是否是在事故现场发现的还在核实;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次怀疑——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死亡多少?
热度 2 caijj09 2011-7-25 20:02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官方媒体报道,死亡38人。但下面这个视频:现场直播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 这个数。谁在说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ex7RnHeLyk/
个人分类: 时事观察|473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动车追尾而逝去的人默哀
热度 1 wqb 2011-7-25 15:38
23日20时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近几天由于意外而失去生命的有客车起火死亡40余人,这次又是动车追尾,昨天北京由于雷电又死亡2人。人真的很脆弱,转眼间就阴阳两隔了。 珍惜生命好好生活吧。为逝去的人默哀!
个人分类: 一句话观点|28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想到的(110725) 精选
热度 1 dongzg101 2011-7-25 13:39
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想到的(110725) 精选 已有 1504 次阅读 2011-7-25 09:31 | 个人分类: 杂谈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故障安全 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想到的(110725) 闵应骅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4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初步查明脱轨原因是D3115次列车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这一重大恶性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本人在铁路工作过15年,也算一个“老铁路”了。我们这些老铁路尤其关心:怎么会造成这次恶性追尾事故呢? 铁路安全避免追尾事故是用自动闭塞和机车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过去的慢速列车制动距离是800米。铁路上装有轨道电路,大约在列车前方5公里以内没有车,信号及机车上的信号显示绿灯,司机可以放心开;如果在2.5-5公里之间有车,信号显示黄灯,要求减速运行;如果前方2.5公里以内有车,必须制动。这种制动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司机手动。当列车运行到200公里/小时。制动距离需要3.9公里;而车速为300公里/小时,则需要6公里以上才能停下。对信号和控制系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轨道电路在长钢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区间长度也就1.5公里左右,而高速列车需要知道前方30公里的情况。也就是说,列车需要知道前面20个轨道区段的情况。这使控制非常困难。也许你会说,为什么不用无线通信?现在已经用了无线通信,但是,由于无线通信受天气、弯道、干扰等的影响,可靠性较低,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这次事故是前车停电,可能向后方发不出信号。按理说,停电以后,应该有备用电源驱动信号系统。即使用备用电源也发不出信号,后方列车既看不到绿、黄、红灯,根本没有信号。这时就应该停车。因为铁路信号有一个所谓“故障-安全”原则,即在任何故障情况下,信号必须保证安全。这一点,在过去用重力式继电器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但是,用上电子设备,甚至计算机以后,就很难做到了。但是,当接收不到任何信号时,采取保证安全的措施,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这么高速的列车,等司机看到前方的车时再人工制动,即使是壑出自己的性命,也已经太晚了。 我对这次事故,并不具体了解,谈不上是分析,只是一些猜想和疑问。故障分析还要等专家们去做。也许设计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是实现系统时没有测试这一点;或者是系统发生某些故障,未能做到这一点。这都是容错计算应该研究的内容。故障原因是需要搞清楚的。那才是前车之鉴。所以,我们说,铁路的规章制度是几百年用鲜血制成的,千万不要乱动,绝对不能“先破后立”。 昨晚听中央电视台有专家说和车辆型号有关系,车窗玻璃砸碎锤不好用,而且还应该配备梯子让人能从20米高的高架铁路上下来。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为什么能追尾?把铁路局长、党委书记撤职,我觉得也有点勉为其难。这么高的领导管几十万人,怎么能管到这么具体的问题呢?不过,也没关系,当年丁关根当铁道部长,不也是因为事故引咎辞职吗?后来当了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升了。
1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个火车司机对723事故的分析
热度 1 scuttxx 2011-7-25 10:15
[转载]一个火车司机对723事故的分析
7.23事故将是一个迷。惋惜,悲伤的同时我困惑了。 7月23日晚上8点37分 温州双屿下岙路段 北京到福州的D301与杭州到福州的D3115追尾,造成6节车厢脱轨。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本人正在当班,开着火车过黄河大桥。得知是追尾事故后完全没有想法了,困惑了。
2513 次阅读|3 个评论
7月24日晚10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的一点感受
热度 1 huangyanxin356 2011-7-25 08:31
记者提问还是比较尖锐,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毕竟铁道部是这次事故的直接责任主体。只是以下这个问题实在不靠谱: 记者问:救援行动已经初步结束,现场指挥部多次证实现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最后还会发现那个幸存的小女孩。 答:这是一个奇迹(全场哗然)。 还有一个细节: 王勇平:我既然来到发布会现场,我就会面对大家提出的一切问题,即使答打不出来,我也会坦诚地跟大家讲。请大家相信我。你们相信吗? 回答:(一片寂静) 视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实录 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程锦国介绍救治情况。整个发言基本不靠谱,基调就是两个字:自夸,完全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局外施救者的位置。尽管此次事故中温州市卫生局不是事故责任主体,但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起码你应该表现出一点人文主义的关怀吧?温州市民积极献血,作为当地 卫生局副局长 , 是应该对市民表示致敬还是感到骄傲?这还真是个小小的问题。无论如何,能站在受伤甚至死去的旅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人道的。引用视频后面一位网友的回复:“尼玛,别自夸了中不中?” 视频: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介绍救援情况 这么急于掩埋车厢,甚至用挖土机彻底捣碎,确实有难以让人理解的地方。 参见博文: 围观:动车撞车现场开始碾碎并掩埋车厢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8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默哀!
zuojun 2011-7-25 06:56
I read a lot of Blog articles on this tragedy. I like some of them, in particular the one by 颜宁 : 灾 难过后 ~~ 居安思危、杞人 忧天 I don't think we can stay away from these high-speed trains, because they are part of modern-day life. What we have to improve is our ability to survive when a disaster strikes, that is, to improve our 应急能力. I am sure we have all learned a great deal these days, and hope the government does, too.
个人分类: Thoughts of Mine|2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7.23列车追尾事故,说几句
热度 2 zhangdong 2011-7-24 23:32
本文为一般读者能读懂计,用的全都是大白话,并未使用过多专业术语,请车迷们勿见笑…… 基本情况:20:34分,由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撞入由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尾部 车型:D301为CRH2E型,头尾两车厢为二等座,其他车厢为卧铺动车组卧代座。D3115为CRH1E型,被撞脱线的15、16号车为一等座。 出事地点:甬台温线温州市下岙路铁路跨线桥,在温州南站以北约5千米,行车时间2min 分析:D301经京沪高速线、沪杭城际线、萧甬线、甬台温线、温福线运行,本应于19:42抵达温州南站(即19:40分左右驶过事发位置),实际晚点约54min……看来京沪高铁又立功了(_) 可以看出,当时D301次列车正在赶点,否则不会出现暴雨中以18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情况。(180km/h以上是可以确定的,有人声称紧急制动前时速为212km/h,不知确否) D3115经沪昆线、萧甬线、甬台温线运行,本应于19:57抵达温州南站。据一名当天乘坐该车在温岭站下车的旅客说,D3115次正点停靠温岭站并正点发出(19:24从温岭发车)。而据另一名乘客的微博,列车在永嘉站(即出事前应停靠的最后一站,距温州南站仅10分钟路程)停靠了数十分钟,列车员向旅客解释说“因天气打雷原因,暂停一下,以保安全”。该次列车于20:20左右从永嘉站开出,据线路旁的居民事发前的微博说法是“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20:27分发出)” 首先解释一下,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如何防止出现追尾 第一道防线,是高速铁路列车(包括动车组列车)所特有的一套信号系统,通俗一点说就是各车通过车载的设备将列车的运行情况(包括所在位置、速度等)传到调度中心; 第二道防线是铁路百余年来一直在使用的一种办法,即闭塞控制。也就是将铁路分为一段一段的“闭塞区间”(每段数公里),在同一区间内部是不允许两列车同时经过的。当车行驶在铁轨上时,轮对成为接通左右两根铁轨的导线,检测设备依此判定本区间有车,并依此改变各区间之间的信号机信号和机车上(司机室内)的信号显示器信号; 第三道防线是车载或司机手持的无线电台,列车一旦非正常停车,按照规定应立即向调度汇报; 第四道防线是司机的瞭望。 按照官方说法,此次事故正是由于雷击造成第一道防线崩溃:D3115电子设备失效,无法向控制中心发送故障信息,致使控制中心没能向D301发出减速或停车信号。 第二道防线呢?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新建的高速客运专线(只跑动车组)已经不再使用老式的闭塞控制,因为动车组往往以高密度追踪运行,倘若提前四个区间就减速的话会影响运行效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线路,在轨道上也是有传感器的,C2系统会根据这些传感器发出的信息来向司机室信号显示器发出信号。况且,甬台温线为客货混跑线路,既然设计了要上货车,那一定是还有老式的闭塞控制系统的,只不过事故发生时是否启用是个疑问。 至于第三道和第四道防线,很显然属于司机和调度失职了(指D3115司机而非D301司机,在暴雨中D301司机无法及时看到停着的D3115是很正常的)。 总体上来说,这起事故至少反映了以下四点问题。 1、车载系统问题:车载系统为什么如此不可靠,以至于雷电竟将其击毁?在设计过程中难道没有为这种情况留足备份和安全冗余? 2、运营管理问题:既然明知备份和安全冗余不足,为什么还安排车辆以如此大的密度追踪运行,在有暴雨的情况下仍然安排D301以高速运行? 3、线路系统问题:倘若雷电同时击毁了该区间上述第二道防线的系统,那么正常情况下D301司机看到的应当既不是红灯也不是黄灯或者绿灯,而应当是白色的“无信号”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列车控制系统会自动停车。但据报道,追尾时D301司机室内两套信号均显示绿灯。 4、司机、调度责任。前车司机在列车运行不正常或正线停车时应当立即通过无线电台向调度汇报,然后调度会向后面的列车发送停车命令。这段线路两列车的间隔不可能小于5分钟,5分钟的时间完全能够满足司机向调度汇报和调度命令停车,然而D3115非正常停车后竟没有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另外,按规定正线停车后司机应在列车尾部放置标志牌或烟火标志,D3115司机明知恶劣天气能见度低却并未按规定放置标志,致使D301司机未能及时观察到前车,出现惨剧。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此次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实为人祸而非天灾,希望铁道部不要再老是把“雷击”这种可笑的原因摆在嘴边,尽快查清责任,处理相关人员。更重要的是,立即增强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增加备份和安全冗余;切勿好大喜功,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根据现有的安全条件合理安排班次和运行方案,坚决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3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载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网友几点追问
热度 5 sivaxin 2011-7-24 20:53
[转载]转载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网友几点追问
温州动车追尾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目前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都在进行中,这次事故已引起了全社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看了新浪微博上网友对事故细节的梳理,觉得这次微博又在事故真相的厘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桓 : 原文已删,转载如下:今天上午上面给央媒下达的追加指示:「对温州事故报道的最新要求:1、死伤数字以权威部门发布为准;2、报道频度不要太密;3、要多报道感人事迹,如义务献血和出租车司机不收钱等等;4、对事故原因不要挖掘,以权威部门的发布为准;5、不要做反思和评论。 @伊能靜 :法國飛機失事,殘骸數年沒有清理。即使一小片殘骸也會查清楚如何斷裂、切割面怎麼形成,瞬間的撞擊力、撞擊距離等等細節,並用電腦模擬還原失事現場,以防止下一次悲劇發生。如果是雷擊,雷雨中運行的動車如此頻繁,怎麼避免下次雷擊?前班車停行時,如何通知車輛全體停行,這一堆問號,誰能負責回答! 【外媒观察】日本新闻网:此次中国动车相撞惨剧,是动车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存在问题。中国高速列车没有很好的避雷装置和技术,是不可理解的。遇到雷雨天气就断电就被迫停车,显示中国高铁技术的脆弱性。另外,前方列车停驶,后续列车也应立即停驶,中国连最基本的铁路运营管理技术都没有 杜朋朋 :据财新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动车紧急自动制动系统指现在还没有实现,主要靠司机的判断和操作。据他判断,司机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现在他们没天没夜地开,有时候无法保证休息。”王梦恕称,“我们也反映过很多次,但是没人管。” 时光旅行者 :13频道报道挪威事件,满目疮痍的画面,死难者的惨烈,幸存者的哭泣,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多次反复重播。国内动车事故,我们先看领导的脸,领导的悲伤,领导的重视,然后是救援画面。死难者和他们的家属是个抽象符号,那跪地哭泣祈祷的母亲,那些破碎残肢,我们没资格看到。我们只能同情挪威人民
2937 次阅读|5 个评论
让我们共同质疑铁路局的调运能力和紧急预案,人祸大于天灾
热度 4 yanhuasanman 2011-7-24 20:27
2011年7月23日8时左右,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当看到这则新闻时间,心里感觉很是无奈,更多的是对逝者的同情,更大的是对铁路局的问责和气愤! 让我们为逝去的同志默哀,让他们在天堂更加幸福,没有灾难!对于出生入死的救援人员和无名的人士送去最高的敬意!对于铁路局调运能力产生莫大的质疑和不理解! 为什么在列车停运了那么久,在运行图上消失时间,那条线上的列车不抓紧停运,等待调运,为什么这样的命令这么的迟,迟到列车司机看到才去采取紧急的行动,为什么?这是对铁路局局长的最大的质疑?这样的命令难道大于对生命的负责吗?就地免职,就可以解脱责任吗?我们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去了哪里,以人为本去了哪里? 列车没有命令就停在正常的铁轨上,列车长去了哪里?难道列车长就没有紧急的处理预案吗?这样子的事情就没有权利第一时间向铁路局最高领导汇报吗?紧急情况的处理这么的脆弱,只能说明领导只会吃喝,对生命从来没有一点的责任和敬畏! 不是撤一个局长,党委书记,一个列车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问题在于铁路系统的调运能力有多大的漏洞,应急预案是多么的不够完善! 不知道还有多少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比这还差,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间,没有应急的预案,来回的讨论和上报,时间呀,生命呀!我的领导,这么大的事情难道还不能给予心灵的颤动吗? 应急预案是那么的那么的不够完善,漏洞如此之大!
个人分类: 无言申诉|35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铁路局长免职,铁道部长怎么办?
热度 14 xupeiyang 2011-7-24 18:54
铁道部党组24日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原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 这些领导都怎么办呢?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 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亚东 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彭开宙、陆东福,卢春房,王志国 部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安立敏 部党组成员、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何玉华 铁道部原副部长、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庆华 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 总经济师余邦利 总工程师何华武 总规划师郑健 部政治部副主任齐文超、阴成仁、宋刚、吴利民 部纪委副书记邱发义、杨沫 部副总工程师安国栋 铁总副主席张岩、郭润英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50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快讯: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死亡人数又增3人
xupeiyang 2011-7-24 10:38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受伤人数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有19人身份得到确认。遇难者中有10名女性,有外国籍人士2人。 重伤员多,死亡人数还会增加。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是保障中国快速铁路安全的一个核心
热度 3 陈龙珠 2011-7-24 07:11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是保障中国快速铁路安全的一个核心
昨晚10点前后从网上看到了 动车组在浙江温州境内脱轨坠桥 的消息,很为免不了伤亡的那些乘客惋惜。 从既有信息看,这次动车组发生的恶性事故,起因是D3115次动车机组遭遇雷击而断电减速,直接原因是后续D301次列车未能及时采取合适措施而追尾。 显然,这次事故的主因涉及管理层面上的疑惑:当班的铁路运营管理部门以及D301等邻近在线运行机组,及时获得了D3115次机组的异常状况并采取合适的对策了吗? 铁道主管部门事后应公布D3115机组开始因故减速时与D301机组的距离、追尾时的两车车速、D3115遭雷击减速-被D301追追尾的历时以及期间2个机组和管理部门采取的行动等重要的真实信息。 记得当年举国争议京沪之间是建磁悬浮还是高速轮轨时,虽然我对具体技术是外行,但我最担心的却是任何一种被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水平所具有的潜在安全隐患。 祝愿近来京沪高铁诸多的运营故障和本次动车的恶性事故,能很快地换来我国快速铁路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程度的大幅提高! 附 :新华社最新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7/24/c_121711560.htm 7月23日拍摄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现场。新华社发(小刀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4日电(记者 何玲玲 方益波)记者从浙江省政府应急办获悉,截至记者发稿时,两列动车温州境内追尾事故已造成32人遇难,受伤人数上升至191名。   据浙江省政府最新调查结果,7月23日20时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目前,两列动车未掉落车厢的乘客都已转移至温州市区。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3965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