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statu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Cadence IC615 在Ubuntu14.04LTS 下安装和报错解决方案
WangWeiyin 2015-12-17 12:55
Q1: virtuoso: ERROR: The command/home/oskar/cadence/installs/IC615/oa_v22.41.022/bin/sysnamereturned an error status: unknown virtuoso: INFO: Note that OpenAccess (OA) requires runningthe Configure phase. virtuoso: See the OpenAccess Installation andConfiguration Guide before virtuoso: you complete the configuration step. This manualis included with virtuoso: the Cadence product documentation. A1: http://www.ece.unm.edu/~jimp/vlsi_synthesis/cadence_install/InstallIC615.txt txt: To install IC615 on ubuntu 64 bit 12.04 LTS 1. Follow the Installing Cadence guide by Mitch Martin http://getglitched.com/?page_id=143 Be sure to follow the 64 bit Ubuntu notes near the end of the guide. 2. Install Base x86 then hotfix IC6.1.5.500.12 date Jul 2012 3. Modify IC615/share/oa/bin/sysname Once everything is installed attempting to run Cadence at this point will error with an imformative error message "unkown" This error message is being produced by the Open Access sysname script. On or around line 199 you should see the following case statement. case $version in 2.4*) compiler="_gcc411" sysname="linux_rhel30$compiler"; sysnames="$sysname linu $compiler";; 2.6* ) compiler="_gcc44x" sysname="linux_rhel40$compiler"; sysnames="$sysname linux$compiler";; *) check_global;; esac;; modify the line 2.6* ) compiler="_gcc44x" to include the 3.* kernel like so case $version in 2.4*) compiler="_gcc411" sysname="linux_rhel30$compiler"; sysnames="$sysname linu $compiler";; 2.6* | 3.* ) compiler="_gcc44x" sysname="linux_rhel40$compiler"; sysnames="$sysname linux$compiler";; *) check_global;; esac;; 4. Remove font missing warnings by running apt-get install -y gsfonts-x11 texlive-fonts-extra xfonts-100dpi xfonts-75dpi xfonts-100dpi-transcoded xfonts-75dpi-transcoded 5. reboot your machine. Q2: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libraries: libXp.so.6: cannot open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A2: sudo apt-getinstall libmotif4:i386 nspluginwrapper lib32z1 libc6-i386libxp6:i386 libxpm4:i386 Q3: $virtuoso $*ERROR*(DB-320001): Unable to get the Cadence(R) Design Framework IIlicense feature of 111. A3: 1)没有cp path文件夹下的flexlm.pat patch sfk 到安装好的*/IC615/文件夹下 执行 ./patch 2) license.dat的权限没有打开“可执行”,更改权限后即可。 Q4: 1)errorwhile loading sharedlibraries: libstdc++.so.5: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directory 2) /libstdc++.so.5: version`GLIBCPP_3.2' not found A4: 1)sudoapt-get install lib32stdc++6 lib32z1 lib32z1-dev 2) http://www.kimballlarsen.com/2009/12/01/libstdc-so-5-how-we-will-miss-thee/ (由于Ubuntu 14.04 所以gcc-4.4版本新, libstdc++.so.5 是gcc-3.3特有库函数,所以需要单独安装到/usr/lib32/ 下) 分享: 2 喜欢 0 赠金笔
个人分类: Linux|10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ephedra 2013-1-21 13:36
[转载]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永和王祺在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现存裸子植物麻黄属Ephedra L. (Joint fir) 雌球果的苞片要么是多彩、肉质的(麻黄组),要么是干的、翅状膜质的(Alatae组),或者是干的、革质的(Asarca组).这些多型性的苞片在麻黄属种子的长距离散布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以说明这个类群为何能在欧亚大陆、北非、北美和南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 近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肉质苞片在这个属的性状演化中比膜质和革质苞片要更加原始.然而,我们对麻黄属肉质苞片的起源和化石记录却一无所知。 我们在这里描述了一种产自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约120—125 百万年)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球果大化石.这个球果具有三枚椭球形的种子,腋生在仅有的一轮肉质苞片中.每个种子具有一层薄薄的外盖被和一层内珠被(和珠心愈合),内珠被向上延伸穿出外盖被的开口,形成了一个细而直的珠孔管.这些特征组合显示出她与一个具有三胚珠球果的现生种-中间麻黄Ephedra intermedia最为相似,但是后者具有一轮顶生可育和下位的、多轮不育的肉质苞片以及厚厚的外盖被.因此,我们为这些球果化石建立了一个新种-肉果麻黄Ephedra carnosa Yang et Wang。 我们的发现为过去麻黄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大化石证据,表明麻黄属肉质苞片至少起源于早白垩世,不应晚于膜质和革质苞片的出现.该结果最近刚刚发表于国际著名综合性开放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上。 来源:化石网 (作者:王祺) http://bbs.uua.cn/thread-171076-1-1.html 麻黄属的雌球果
个人分类: 植物分类学|2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猜成语啦
sqzhang 2013-1-13 18:0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status of the letter LU13611 and LZ12958
asksky 2012-11-26 17:18
个人分类: status of the submitted paper|0 个评论
【C# Fortran】Fortran和C#程序设计部分套用代码
zhenghui2915 2012-10-14 23:20
Fortran部分: 将计算结果打开: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c:\\test1.txt");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m_outfile.Text); 制作子程序: subroutine GRID() c----------------------------------------------------------------------------- !DEC$ATTRIBUTES DLLEXPORT::GRID c----------------------------------------------------------------------------- 读取txt文件: open(unit=10,file="datasystem.txt",status='old') read(10,"(A80)") infile read(10,"(A80)") outfile read(10,*) bw,nw,xj,dj,gridnumber cwrite(*,"(A80)") infile cwrite(*,"(A80)") outfile cwrite(*,*) bw cwrite(*,*) nw,xj,dj,gridnumber C#部分: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判断输入参数是否合理: if (tex_in.Text == "") //判断输入文件的路径是否为空 { MessageBox.Show("输入文件的路径不能为空", "温馨提示"); return; } if (tex_out.Text == "") //判断输出文件的路径是否为空 { MessageBox.Show("输出文件的路径不能为空", "温馨提示"); return; } if (double.Parse(m_nw.Text) double.Parse(m_bw.Text)) //判断南北纬度是否输入合理 { MessageBox.Show("北纬应该大于南纬,请确认纬度范围是否正确", "输入出错提示"); return; } if (double.Parse(m_xj.Text) double.Parse(m_dj.Text)) //判断东西经度是否输入合理 { MessageBox.Show(" 东经应该大于西经,请确认经度范围是否正确", "输入出错提示"); return; } if (double.Parse(m_nw.Text) (double)90 || double.Parse(m_nw.Text) (double)(-90) || double.Parse(m_bw.Text) (double)90 || double.Parse(m_bw.Text) (double)(-90)) { MessageBox.Show("纬度范围应该在-90°到90°之间", "输入出错提示"); //判断纬度的输入范围是否合理 return; } if (double.Parse(m_xj.Text) (double)360 || double.Parse(m_xj.Text) (double)0 || double.Parse(m_dj.Text) (double)360 || double.Parse(m_dj.Text) (double)0) { MessageBox.Show("经度范围应该在0°到360°之间", "输入出错提示"); //判断经度的输入范围是否合理 return; } 创建txt文件: StreamWriter sw;//创建文件datasystem.txt string curdir; //文件的路径 curdir = Directory.GetCurrentDirectory(); sw = File.CreateText(@"datasystem.txt"); sw.WriteLine(tex_in.Text); // 输入文件的路径 sw.WriteLine(tex_out.Text); //输出文件的路径 sw.WriteLine(m_bw.Text); //输入的北纬 sw.WriteLine(m_nw.Text); //输入的南纬 sw.WriteLine(m_xj.Text); //输入的西经 sw.WriteLine(m_dj.Text); //输入的东经 sw.WriteLine(tex_grid.Text); //输入的格网间距 sw.Close(); MessageBox.Show("正在计算请稍候...", "系统提示"); calldll.PJHPM(); MessageBox.Show("计算完毕","系统提示"); } private void m_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输入文件按钮事件代码 { tex_in.Text=""; if ( input.ShowDialog() == DialogResult.OK ) { tex_in.Text =input.FileName; } } private void m_ou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输出文件按钮事件代码 { tex_out.Text = ""; if ( output.ShowDialog() == DialogResult.OK ) { tex_out.Text=output.FileName; } } private void m_qx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Application.Exit(); } } 输入文件对话框: tex_in.Text=""; if (input.ShowDialog() == DialogResult.OK) { tex_in.Text =input.FileName; } 用于选择文件夹: try { //实例化浏览文件夹的对象 FolderBrowserDialog dlg1 = new FolderBrowserDialog(); //显示浏览文件夹对话框,选择文件夹 if ( dlg1.ShowDialog()==DialogResult.OK ) { //选择的文件夹的目录(路径) MessageBox.Show(dlg1.SelectedPath); } } catch (System.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打开错误:" + ex.Message.ToString()); } class calldll //定义动态链接库类,运用此类来进行动态链接库的调用 {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PJHPM(); } 文件过滤器参数设置: Sufer Files(*.grd)|*.grd|All Files(*.*)|*.* Data Files(*.dat)|*.dat|All Files(*.*)|*.* m_qd.Visible = false; m_qx.Visible = false; //删除过渡文件 System.IO.File.Delete(@"datasystem.txt"); //添加打开计算结果的保存目录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explorer.exe", curdir); //往主窗口中写入文字的代码 Application.OpenForms .Controls .Text += " \r\n" + "#【重力数据的提取】"; Application.OpenForms .Controls .Text += " \r\n" + "输入文件的路径为:" + m_infile.Text + " \r\n" + "输出文件的路径为:" + m_outfile.Text; //往主窗口中写入文字的代码 Application.OpenForms .Controls .Text += " \r\n" + "#【重力异常仿真计算:基于Kalman滤波方法】"; Application.OpenForms .Controls .Text += " \r\n" + "输入文件的路径为:" + m_infile.Text + " \r\n" + "输出文件的路径为:" + m_outfile1.Text + " \r\n" + "输出文件的路径为:" + m_outfile2.Text; usingSystem.Threading Thread.Sleep(1000); 暂停1秒 System.Threading.Thread.Sleep(2000); 表示当前进程等待2秒 也可以 thread_name.Sleep(2000); 表示进程 thread_name 等待2秒 C#获取项目程序及运行路径的方法: 1.asp.net webform用“Request.PhysicalApplicationPath获取站点所在虚拟目录的物理路径,最后包含“\”; 2.c# winform用 A:“Application.StartupPath”:获取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目录的路径,最后不包含“\”; B:“Application.ExecutablePath ”:获取当前应用程序文件的路径,包含文件的名称; C:“AppDomain.CurrentDomain.BaseDirectory”:获取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目录的路径,最后包含“\”; D:“System.Threading.Thread.GetDomain().BaseDirectory”:获取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目录的路径,最后包含“\”; E:“Environment.CurrentDirectory”:获取当前应用程序的路径,最后不包含“\”; F:“System.IO.Directory.GetCurrentDirectory”:获取当前应用程序的路径,最后不包含“\”; 3.c# windows service服务中用“AppDomain.CurrentDomain.BaseDirectory”或“System.Threading.Thread.GetDomain().BaseDirectory”; 用“Environment.CurrentDirectory”和“System.IO.Directory.GetCurrentDirectory”将得到“ system32”目录的路径; 如果要使用“Application.StartupPath”或“Application.ExecutablePath ”,需要手动添加对“System.Windows.Forms.dll ”的引用,并在程序开头用“using System.Windows.Forms”声明该引用; 4.在卸载程序获取系统安装的目录: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 curPath =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GetExecutingAssembly(); string path=curPath.Location;//得到安装程序类SetupLibrary文件的路径,获取这个文件路径所在的目录即得到安装程序的目录; System.Diagnostics.StackFrame f = new System.Diagnostics.StackFrame(1); MethodBase mb = f.GetMethod(); System.Web.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Write(mb.DeclaringType.ToString()); 获取调用类的信息,可以从父类知道子类的情况
个人分类: Fortran|1 次阅读|0 个评论
If you want to consult your manuscript status......
waterlilyqd 2012-8-30 10:03
JMS has adopted Tompson Reuters' ScholarOne Manuscript system since last September. All manuscripts are processed online and authors can check their manuscript status online by themselves. In spite of that, some authors still write emails to JMS to consult their manuscript status possibly because the manuscript has been processed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or they are urgent to know the final result although the time from submission is only several days. No matter which case it belongs to, we'd like to reply any email consultation by the authors. The following example to consult manuscript status is not desirable. "Dear Editor Kindly let me know the present status of my manuscript." In this email the author didn't tell us the manuscript ID number, nor the article title, evendidn't leave his or hername, only one email address.In such case, the editors will have to write back to request the authors to provide their MS ID number. As JMS has received a large number of manuscripts, and the manuscripts are handled by several editors. Any time when you consult affairs related to your manuscripts, you are suggested to tell us your manuscript ID number and write the MS ID number in the email title too. Otherwise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check it.
个人分类: JMS信息|5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刚刚出炉的退稿意见,大家都学学其中的审稿和拒稿学问:)
热度 26 孙军 2012-6-18 10:42
学生的一篇论文,这个学生本身是非常努力和优秀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修稿和退稿是个很正常的过程,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个稿件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控制,国内外都一样。百分之百优秀,一下出炉的稿件,目前我自己还没有看到过。 工作桌面 经审理后退稿 详细信息 稿号 : R2011-222 文题 : 秋季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 作者 : 孙军 操作 : 给编辑部发送消息 收稿日期 : 2011-12-16 稿件状态 : 退稿 当前稿件信息 稿件全文 稿件处理情况 本文费用情况 本文相关邮件 流程记录表 : 阶段名称 处理人 提交时间 估计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意见 审改稿 / 修改稿 收稿 ** 2011-12-16 2011-12-16 初审 ** 外审 外审专家 浮游植物群落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域秋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结果可为南海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资料。 本文最大的不足在于对次表层概念混淆,材料和方法中指明次表层为 5 m 层,而结果与讨论中 2.3.2 却采用 50 m 层或水深不足 50 m 取底层,二者相互矛盾,而且从图 3 可以看出, 25 m 层浮游植物数量还略高于 50 m 层,因此,这部分结果因重新修改。 此外,文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图 2 、 3 和 5 水深标注有采用正值,也有采用负值,应该统一 2 )优势物种指的是单一物种,而表 1 中包含了许多 spp. 应该是一类,建议采用优势种类而不是优势物种 3 )文中数据也应统一有效数字 4 )部分计算有误和表述错误的地方参见附件 综上所述,建议修改后再审,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54 MB) 外审 外审专家 本文在实验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数据获得不容易。该文章描述了南海北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对于指示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尺度上的变动具有一定 的意义。但作者在数据的分析上趋向于资料性的陈述,没有仔细分析特征的成因、机制,在创新性上稍有欠缺。有几个问题请作者考虑并做修改 1 ,请作者确定一下,该调查航次的温盐参数是否确实是用 YSI 进行测定,因为一般来说大航次的温盐参数是用 CTD 来获取的 ( 其实文末的致谢中及提及- “CTD 实测温度与盐度数据由厦门大学胡建宇课题组提供 ” )。 2 ,文中罗列了研究海域的温盐特征,而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水团的分布一般都有密切联系,建议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数据依托温盐特征做深入分析。 3 , 作者文中提到与历史资料的比较,这块内容非常有意义,但作者因为测定方法的不同放弃了进一步比较。浓缩分析方法和 Utermohl 分析方法虽然有差别,也 各有各的有缺点,但对于同一个研究海域,其误差范围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与历史资料的差异不一定就是方法不同导致的,建议作者在这方面展开讨论,这有助于深 入理解秋季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使结论更加有意义和代表性,同时文章也会更加丰满。 4. *** 已是本文的作者,不必在重复在致谢中再提及。 5. 注意文中的有效数字,浮游植物或类群的丰度和物种数的百分比不必保留到小数点 3 - 4 位, 1 - 2 位足够了。 6.“ 2.4 群落多样性的平面分布 ” 应是 “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 ” ,不是群落多样性 退修 编辑部 2012-01-09 2012-02-06 2012-02-10 修改说明 (32.0 KB) / (481.49 KB) (2.59 MB) 复审 外审专家 (2.6 MB) 退修 编辑部 2012-02-27 2012-03-26 2012-03-14 修改说明 (0.28 KB) / (2.61 MB) 主编终审 编委会 外审意见不理想。同时,仅仅一个季度的数据很难说明生态学问题。科学的严谨性也应坚持, “ 优势种 ” 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不应随意用 “ 优势种类:舟形藻 (Navicula spp.)” 来代替。本刊存稿太多,请转其它刊物。 退稿 《 **** 学报》编辑部 2012-06-18 2012-07-02 2012-06-18
43055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春天最美
xupeiyang 2012-3-26 14:01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崔欺负我老同学,真不懂事
xupeiyang 2012-3-13 08:25
小崔,你不能这样。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子的谋生手段
热度 3 xuxiujiang 2011-12-23 10:29
xxj09 : 孔子是个出身卑微的小市民,从小由靠给人做钟点工的寡妇妈带大,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童年生活的贫困使他十分向往富人的生活,把爬上社会上层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喜欢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思想,不过他始终生活在贫民的圈子里,并不了解贵族们的生活,他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贵族没有相容之处。孔子既没有钱,也没有地位,上流社会的人看不起他,由于在社会上层没有朋友,所以孔子一辈子没有多少发迹的机会。 孔子时代,城里人的生活实际上赶不上农村安定。要想在成立活下去,大致上有这么几条路:其一,给国君或贵族当帮闲,过像狗一样的生活,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以便主人给赏块骨头。孔子不是不想当狗,而是人家贵族宁可养狗也不愿意养他,所以,孔子被称为丧家购。其二,是当个个体户,摆个小摊,做点小买买,这是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很辛苦,又很动荡,孔子不愿意与自己的同类为伍,当时,又没有政府公务员、大学或国有企业之类的东西可以让孔子栖身。孔子的生计便成了问题。 更要命的是,孔子不了解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当上鲁国的司寇三个月,就下课了。由于他没有上流社会的生活经验,对上流社会的理解完全出于其捕风捉影的想象,他觉得上流社会应该按照他的幻想生活,周游列国始终没法与上流社会对话。当时的人笑话孔子迂腐,足见孔子学说是在上流社会没有市场的家学问。 所幸的是,孔子发现了一大批比他更傻的人。孔子生活的时代,想往上爬的人不只孔子一个。很多平民比孔子更不了解上层社会,他们甚至连字都不认识。而能写会算是劳动人民拜托社会底层的最起码条件。再鲁国农业人口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学会读书人字具有广泛的需求,孔子能帮助人识字,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实际存在价值。 孔子给自己做的广告词是:学而优,则仕!实际上,孔子根本就没有推荐学生当官的渠道。如果有这样的渠道,孔子自己早就去当官了。孔子的学生很少有当官的。子路才当了鲁国郊区县城里的一个局长,就在论语中大书特书了,可鉴跟孔子学习当官之难。 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人认字,顺便发表一些自己关于人生感悟方面的见解,其教学能力大约只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五年级的水平。其著作《论语》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见解。所以,和孔子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孔子办学,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乡村小学,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本来就没奢望有什么大出息。这些比孔子傻的人,比孔子更现实。 因此,很多找孔子来学习的人并不是一心只为了当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会读书识字,以便外出谋生派上用场。这正是劳动人民的可爱之处。孔子的教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就得到了劳动人民的尊重,尽管孔子从内心里看不起劳动人民,孔子弟子叁仟,多数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很多人还是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这些人成全了孔子,使孔子办班圣意红火。 找不到工作,就办班,这是一个好想法,孔子的教学形式为平民只是分子开辟了一条新的谋生之路。孔子以后,其很多弟子靠办班谋生,为了撑门面,便把孔子当祖师爷供起来,越吹越悬,没想到,孔子后来竟被捧成了圣人
401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GY401陀螺仪使用连接示范
沈海军 2011-11-17 21:21
GY401与舵机连接示意图 GY401陀螺仪与设备的连接 GY401陀螺仪的信号放大器与脱落感应器被整合在了一个外壳中,所以体积和连接复杂程度都降低了很多,唯一需要连接的就是锁尾舵机、感应灵敏度和方向舵插口。 如图,将锁尾舵机连接在舵机插口上,只有一根线的插头连接在遥控接收机灵敏度旋钮通道,剩下的一个插头插入模型直升机方向舵通道,这样,GY401陀螺仪的硬件连接就完成了,对于遥控器操纵面的设置,因为各个遥控器厂家的产品都有不同,我们会用单独的篇幅来介绍其详细调整方法。 GY401面板上旋钮的意义 在GY401陀螺仪面板上有两个旋钮,一个是操控延时调整旋钮,一个是锁尾舵机行程调整旋钮,第一个旋钮的作用是协调控制者与舵机之间的反应,当感觉操控方向时过于灵敏,可以将操控延时加大,直到自己觉得合适为止,舵机行程决定了方向舵的最大行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适当调整。 GY401陀螺仪各调整旋钮功能及连接情况 来源:张杰
5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是真的爱环保产品吗?
热度 2 lulush 2010-6-4 14:41
你是否买过以下产品:再生纸笔记本?节水的抽水马桶?环保灯泡?无氟冰箱? 在一股环保的浪潮下,是什么促使你购买这些产品,而它们又会给你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 最近发表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PSP) 和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结果使人惊讶。 Griskevicius 及其同事的研究发表在 JPSP 上,他们认为,对地位的追求会促使人们购买环保产品。跟其他的同类产品比,环保产品往往价美物廉,所以人们购买环保产品,实际上是牺牲自身利益而造福他人。这种行为恰恰符合进化心理学 昂贵信号 (costly signal) 理论 的预期。该理论认为,为了向其他人传达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需要采用难以作假的信号。如,一个人经常请邻居大吃大喝,这种行为就在向他人传递一个信号,用于说明自己是个慷慨靠谱可依赖之人,又如,一个小伙儿给女朋友买了很多衣服首饰,也是在传递我很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的信号。信号的昂贵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表达,如为了证明对姑娘的爱,小伙儿投河了,割腕了这也算是昂贵的信号之一。当一个人购买环保产品时,他向周围传递的信号是:我是一个关心他人、乐于为大众而牺牲自己的人而这,往往与高地位有关。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阅读一个小故事,来启动他们对地位的渴望。故事描述的是被试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高档的办公环境,有前景的工作,以及超越其他同龄同事的升迁机会。阅读后,被试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以及对名望的渴望显著高于控制组。在实验一中,在环保产品与其他产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被启动了渴望地位的被试,更愿意选择环保产品。 实验一的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有趣的是实验二。根据信号理论,如果是信号,重要的是要有观众,所以购买产品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会影响被试的购买决策。在实验二中,被试除了被分到地位组和控制组,在每个组内还进一步的细分为在公共场合购买,或在家网络购物。发现地位组的被试,如果是在公共场合购物,那么他们选择环保产品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如果是在家购物,那么他们更有可能选择非环保产品。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环保产品与其他产品价格相同。根据昂贵信号理论,如果为了展示自己有实力,那么渴望地位的被试则更愿意买贵的东西。实验者将环保产品设定为比较贵或比较便宜,发现地位组的被试确实更愿意购买更为昂贵的环保产品。 另外一组实验发表在著名的心理学娱乐杂志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 Mazar 及其同事发现,尽管人们认为购买环保产品的人通常更为友善及乐于合作,但是,接触环保产品和购买环保产品却是两个概念:即接触环保产品会让人更加友善,而购买环保产品会让人有 更爱骗人 以及 更不合作 。 研究一很简单,是请被试对购买环保产品及一般产品的人在合作性乐于助人及有道德方面进行打分,发现人们认为购买环保产品的人在以上方面确实高出一筹。 研究二有趣一些。将被试分为了接触组及购买组。购买组在网上虚拟的采购 25 元的货品,而接触组则是对这些货品的设计、描述等进行打分。他们看到的货品里面,一组是绿色产品比较多,一组是普通产品比较多。然后,所有被试进行独裁者游戏(是行为经济学非常非常常见的一个实验,经常用来测友善性、乐于助人等)。结果发现, 接触 了环保产品的人,在独裁者游戏中倾向于给他人更多钱;而 购买 了环保产品的人,在独裁者游戏中倾向于给他人更少钱。 研究三进一步测试了环保产品的效果,前一启动步骤同研究二,然后测量被试 Cheating 的情况(分别用我前文提到的判断红点的测试和拿钱的测试)。研究发现,购买了环保产品的人,更容易作弊;而接触了环保产品的人,更不容易作弊。即购买环保产品就仿佛给自己买了一张好人证明,顶着我是好人的证明,就好干坏事儿了。 文章讨论了环保产品 启动 (priming) 与许可 (licensing) 两种不同的作用。启动是指接触环保产品可以激发人的助人意识;而许可是指既然被试已经买了环保产品,已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是个有道德的人,所以私底下来说,干点坏事儿也情有可原。文章点出了买和看同一产品产生的不同的启动效果。 Comments : 1 ,读全文可以看出 JPSP 和 Psychological Science 风格的不同。 JPSP 仿若大家闺秀,娓娓道来,精致细腻。而 Psychological Science 则更像大波妹,简单性感。 2 , Mazar 的研究二里两个主效应都不显著,但交互作用显著。学学人家是怎么从不显著的研究二、整出显著的实验三来的。 3 , Prime 的方法有很多种,测各种特点品质的行为实验也有很多种。需要再积累积累这些,收集利弊。其实,如果能自己整出个好用的行为测试 / 启动方法来,还是挺考验创造力的。 4 ,问卷的研究方法已经在心理学里渐渐被摒弃,多做做行为实验,争取再加上脑啊,认知啊之类的才是主流王道。 以后在每篇文章里再挑一些可以改进 / 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1 ,人们传递了昂贵的信号之后,是否都更有可能做不道德的行为? 如给女朋友买了昂贵首饰后,脚踏两只船的可能性更高? --licensing effect 的进一步扩展。我命名为道德不应期 (Moral refractory )-- 这个题目很 sexy 吧,哈哈 。 2 ,我对独裁者游戏吐槽无力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测验使用的太过频繁,基本上学过心理学或行为经济学都会对此了解一二,如果这些人做被试,就仿佛打一副谜底已经被揭开的牌,效果不太好。在 Mazar 的研究结果中不太显著可能也与此有关吧。 Griskevicius, V., Tybur, J., Van den Bergh, B. (2010). Going green to be seen: Status, reputation, and conspicuous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 (3), 392. Mazar, N., Zhong, C.-B. (2010). Do Green Products Make Us Better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4), 494-498.
个人分类: 社会心理学paper|483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