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二氧化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TiO_2纳米反应器,免除加热过程,室温制得均匀锐钛矿型TiO_2晶体
zhpd55 2013-2-23 11:11
Titanium dioxide nanoreactor February 21, 2013 The nanoparticles crystallize in a polymer network at room temperature. Credit: HZB Tiny particles of titanium dioxide are found as key ingredients in wall paints, sunscreens, and toothpaste; they act as reflectors of light or as abrasives. However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and a corresponding change in their surface-to-volume ratio, their properties change so that crystalline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acquire catalytic ability: Activated by the UV component in sunlight, they break down toxins or catalyze other relevant reactions.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3 年 2 月 21 日 报道,德国柏林 Helmholtz-Zentrum 材料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Helmholtz-Zentrum Berlin für Materialien und Energie GmbH )软物质与功能材料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oft Matter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以及 柏林洪堡大学 (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 )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 TiO 2 纳米反应器。 在室温条件下, TiO 2 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网络结构中结晶(见图示),其中 PS 是聚苯乙烯( polystyrene 的缩写),直径大约在 160 nm, 与 PS 周围的聚合物网状结构一起直径在 260 nm 左右。热敏核壳 PS-PNIPAM (聚苯乙烯 - 聚(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 ,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 的合成与以前报道的合成方法不同, 首先是通过传统的乳液聚合在 PS 核的外面包裹 薄薄的一层共聚 PNIPAM ,再在室温下与 Ti(OEt) 4 反应在 PS 核外的网状结构中沉积出纳米 TiO 2 (直径 6 nm ) 微粒 。 微小的 TiO 2 粒子主要作为一种配料应用于墙漆(涂料)、防晒霜以及牙膏等产品,其作用是反射阳光,免遭晒伤或作为磨料使用。然而,随着其粒子大小的降低,势必引起表面体积比的相应变化 , 其属性也会出现变化。晶体 TiO 2 纳米颗粒可以获得催化能力 : 通过阳光紫外线激活 , 使其具有分解毒素或对其他相关反应发挥催化作用。 现在 , 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 Helmholtz Centre Berlin )的 Katja Henzler 博士和其他化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合成方法可以在室温下生产纳米粒子。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聚合纳米反应器应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的研究进展 , 因为以前的研究,必须使纳米粒子完全加热使其结晶。但是,最新的合成步骤由于是在 PNIPAM 网络结构的特殊环境内进行,加热过程则可以免除。 Katja Henzler 博士 带领的研究团队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反应器是由 PNIPAM 链形成的网状结构将聚苯乙烯核包围起来而构成的。将一种钛化合物(即 Ti(OEt) 4 )添加到一种聚合物胶体的乙醇溶液中 , 聚合物胶体会触发在 PNIPAM 网状结构中形成细小的 TiO 2 粒子。实验结果表明 , 化学家能够控制这些过程的速度 , 同时影响已经形成的纳米晶体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联合使用 x 射线显微术和光谱学 (NEXAFS-TXM,U41-SGM) 。 Katja Henzler 博士和显微镜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 , TiO 2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纳米反应器内整体分布是均匀的。研究人员为了防止人工形成导致样品干燥,他们在低温水环境条件下检查了得到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 TiO 2 纳米粒子都具有同样的晶体结构即正方锐钛矿结构,这种晶体结构使其具有催化特性的关键。 TiO 2 在自然界中存在 3 种晶体结构:即金红石型、锐钛矿型以及板钛矿型。其中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 TiO 2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尤以锐钛矿型 TiO 2 光催化活性最佳。 研究人员声称他 们新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合成粒子质量的控制 , 这样就可以根据特定应用进行最优化处理。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6925
个人分类: 新科技|4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羊肉汤,不要太白
热度 14 yywindwill 2012-12-12 10:24
羊肉汤,不要太白 冬天到了,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人们都会想进来吃点热乎的东西来抵御严寒。北国的冬天,羊肉汤自然就成了人们的首选。喝一大碗热乎乎的羊肉汤,吃几块大饼,一股暖流就会从胃里流满全身,别提多惬意。经常喝羊肉汤的朋友应该知道,现在的羊肉汤都是乳白色,非常香,大家买羊肉汤也都喜欢颜色是乳白色的,觉得这样才最正宗。 最近媒体报道有不法分子将一种“羊肉香精”用在羊肉汤里,这种“羊肉香精”中含有增白剂二氧化钛。这让喜欢喝羊肉汤的人们又开始担心起来:原来我们喝的羊肉汤都是因为有增白剂才会白的呀!这种“羊肉香精”可以吃吗?以后羊肉汤还能喝吗? 白色羊肉汤都是增白的吗? 其实,不用增白剂也可以做出乳白的羊肉汤。很多人平时在家里炖羊肉汤的的时候也看到过炖出来的汤是白色的,不过往往不会像现在一些餐馆里卖的那么乳白。但是,炖之前先将羊肉过油炒一下,汤会更白、更香。这是为什么呢? 羊肉在加热炖汤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物质的溶出,溶出的物质主要有肌肉中的水分,还有从肌纤维细胞中溶出的少量脂肪、肌浆蛋白、弹性蛋白等肌浆汁液以及由热溶性胶原蛋白形成的“明胶”溶出物。 汤汁产生乳白色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熬或煮制过程中,因为加热,汤汁会在锅内不断沸腾,沸腾会使脂肪组织被粉碎成了细小的微粒,而卵磷脂、明胶分子和一些具有乳化性能的蛋白质就会发挥乳化剂的作用,将微小的脂肪粒稳定而均匀地分散在水里,进而形成了水包油的乳化液,这样就使得汤会有一定的白色。所以,羊肉汤的乳白色其实是汤中的脂肪被乳化剂或可溶性蛋白质包裹,发生乳化作用悬浮在水中,散射后造成的光学效果。 影响乳白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特别是脂肪,通常脂肪含量越丰富,汤汁越容易熬煮成乳白色。如果做羊肉汤时先过油,就会有更多的脂肪,这样羊肉汤颜色就更白,而且,加点油,炖的时候脂肪受热会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也更香。所以,在家里煮羊肉汤的确会有白色的出现。但是,如果油过多,而可溶出蛋白质少了,又不能较好的形成这种乳化状态,也不会产生白汤。 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做羊肉汤的时候会有白色吧,很多人就都喜欢羊肉汤是白色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增白剂就有了可趁之机。 加了增白剂的羊肉汤还能喝吗? 据报道,羊肉香精中的增白剂是二氧化钛。它是食品添加剂吗?可以加到羊肉汤中吗?安全性怎么样?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 GB2760-2011 中的规定,二氧化钛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作为着色剂使用的。二氧化钛,化学式为 TiO 2 ,俗称钛白粉,是一种非常好的白色色素。二氧化钛性质稳定,最早是用在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的粘附力强,不易起化学变化,永远是雪白的。 二氧化钛安全性如何呢?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 FAO/WHO )对其安全性也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其安全性非常好,对其每日容许摄入量 ADI 值没有做限制性规定。在大鼠身上的实验发现,二氧化钛的半致死量 LD 50 ≧ 12000mg/kg ;人体对二氧化钛根本不吸收,也不会在体内积累,没有致癌性。可见,这种增白剂二氧化钛还是非常安全的,所赐才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除了我国之外,美国和欧洲也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限量标准是不得超过 0.1% 。所以,即使是加了这种增白剂的羊肉汤,喝喝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倒也不用过于担心。 不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二氧化钛作为着色剂可以用于果酱、凉果、可可制品、固体饮料、膨化食品等多种食品中,但并没有允许用在肉中,在一些香精中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在餐饮业中使用也需要遵守我国法律规定。商家在羊肉汤中加增白剂的行为虽然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果符合餐饮业法规规定倒也合法。但是, 如果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不用羊肉都是用羊肉香精做汤,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 喝羊肉汤,不要太白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白,甚至还有“一白遮百丑”的古话。除了找老婆喜欢白一点的之外,很多人也将这种偏好转移到了食品中。比如这个羊肉汤,就喜欢喝那种白色的。也正是这个心理,有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也为了节约成本就使用增白剂。其实,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还是在于消费者的喜好,比如很多人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商家就得用各种色素;有些人喜欢浓烈的口味,商家也只能用各种香精……作为消费者,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之余,也应该多多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过于追求口腹之欲,平时吃羊肉汤的时候就不要过于追求浓香乳白的外观了。 新闻来源: http://news.cz001.com.cn/2012-11/23/content_1778798.htm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15856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设想在平流层喷洒二氧化钛为地球降温
热度 1 crossludo 2012-5-31 19:25
科学家设想在平流层喷洒二氧化钛为地球降温 核心提示:为解决全球变暖难题,英国科学家日前提出可通过向平流层喷洒足够的二氧化钛来反射太阳光,从而达到为地球降温的目的,这么做能够有效抵消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各种不利气候因素。 英国科学家日前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他们认为可通过向平流层喷洒足够的二氧化钛来反射太阳光,从而达到为地球降温的目的,这么做能够有效抵消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各种不利气候因素。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二氧化钛。 当前,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不好的发展趋势,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为此,英国科学家日前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他们认为可通过向平流层喷洒足够的二氧化钛来反射太阳光,从而达到为地球降温的目的,这么做能够有效抵消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各种不利气候因素。 据悉,二氧化钛目前广泛用于生产防晒霜,无毒性,对人体无害,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的直射,并且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如若喷洒在平流层能够长期发挥作用。英国科学家提出,可利用高空气球将这一化学物质带入到平流层,然后进行释放,一旦二氧化钛均匀分布在地球平流层之后,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从而为地球降温。 英国咨询公司戴维森科技(Davidson Technology)的总裁、化学工程学家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dson)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称,只需要往地球平流层运送300万吨的二氧化钛,就能够在地球平流层形成一层厚度为1毫米的保护层,而它能够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足够抵消两倍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所导致的温室效应。 戴维森表示,这项地球改造工程的灵感来自于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的爆发。当时,那次火山爆发共造成200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地球的平流层,之后这些化学物质在平流层形成了一层硫酸层,致使地球温度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降低了约1摄氏度。不过,考虑到硫酸会降解臭氧层,并且降落到地表之后有可能会引发干旱,并且其本身就对人体有害,因而并不适合用于改造地球。然而,二氧化钛就不一样了,首先它是无毒性的,并且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它反射太阳光的能力也要更为有效。 具体方案 根据戴维森的项目规划,首先要利用无人高空气球将一些柔韧度高的管道带入到约20公里高的高空,管道连接地表的部分是包含有二氧化钛的泥浆;等到管道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开启“超音速喷嘴”,将含有二氧化钛的泥浆喷洒到更高的大气层当中。为了尽量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遭遇强风或者雷电等恶劣天气,应该在赤道地区的船上或者小岛上发射高空气球。 据悉,此前已有科学家提出过类似的方案,即通过人为的向大气层释放分子微粒来为地球降温。但是,戴维森这项工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是二氧化钛这种物质,并且想到了利用高空气球来作为搭载,而此前科学家提出的方案均是利用航空飞机或者是火箭来运输分子微粒,无疑戴维森的方案更为经济可行。 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环境科学家罗布·杰克逊(Rob Jackson)表示,无论是采用何种分子微粒,其中耗费资金最多的部分是如何把这些分子微粒送入到平流层当中。据悉,杰克逊并未参与到戴维森的项目当中,因而他的评论较为客观。 杰克逊还称,如果这个项目最终能够得到实施,只要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它就应该继续实施下去。他表示 :“直到地球大气层的碳含量出现负数,我们才能停止这个项目。 不过考虑到当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程度,这个项目可能要持续实施好几个世纪才行。” 戴维森根据估算,表示他的这个项目每年花在气球喷发系统当中的费用为8亿美元至9.5亿美元,而二氧化钛每年则需花费2亿美元至3亿美元。 风险因素评估 戴维森表示,二氧化钛对于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他介绍称:“已有很多测试表明,人体在接触二氧化钛之后,并不会对皮肤或者身体带来危害。此外,考虑到项目当中均匀分散后的二氧化钛,其浓度是如此之低,那么就更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了。” 不过,杜克大学的的环境科学家杰克逊还是表示,在风险评估方面还是需要更加谨慎小心。 他称,历史已经表明,“每次科学家向大气层注入化学物质的时候,其所产生的化学效应都是未知的”。 例如,在20世纪,含氯氟烃曾被广泛用于制作冰箱的制冷剂,这类化学物质也由此进入了地球大气层。但是随后的科学研究表明,它会对臭氧层起到分解作用,因而从1996年1月1日起,含氯氟烃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 正式实现这项工程仍需几十年时间 戴维森和杰克逊均表示,要想实现将二氧化钛安全送入到地球的平流层,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杰克逊表示:“我们在大规模实施这项工程之前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以便确保安全,也许今后的研究甚至会发现,这项工程实际上根本不可行。” 部分科学家担心,因提出地球工程解决方案来解决温室效应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造成温室效应的本质性问题,那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也许,一旦科学家成功改造了地球的大气环境,今后人们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将会更加无节制。 杰克逊表示 :“如果执政者发现应对气候变暖可以从另外的渠道很简单的进行解决,他们可能对于减少碳排放就不那么关心了。我并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 (来源:国家地理,编译:残剑) 【相关消息】 :飞掠地球的星光 --2012 KT42直径约7米的小行星本周二在距离地球1.4万公里处 以每小时3.8万英里(约合6.1万公里)的速度从地球边缘呼啸而过。
个人分类: 战略对话|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太阳能电池新进展
xwb8733906 2011-12-23 09:03
太阳能电池刷到外墙上: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表面涂上硫化镉或硒化镉 - 科研资讯 - 化学•家,为化学找个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32691
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空气污染不再可怕——空气净化器来了
zxczxc0417 2011-12-7 02:37
[转载]空气污染不再可怕——空气净化器来了
空气污染到处都是,就算外面的空气很好,家里面的空气也不一定好。另外冬天又不能开窗户,所以冬天的室内空气质量很差。不过,如果有了空气净化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下面是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   空气净化器通常由电路负离子发生器、微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机器内的微风扇(又称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污染的空气通过机内的空气过滤器(两次过滤)后将各种污染物清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口的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负离子发生器中的高压产生直流负高压),将空气不断电离,产生大量负离子,被微风扇送出,形成负离子气流,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类似大自然中新鲜空气的“微气候环境”。   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价格也很便宜,一般新型住宅室内通风不好的家庭会选择安装空气净化器,目前市场主流空气净化器品牌有松下、霍尼韦尔、亚都等等,舒适100在湖北地区独家代理的松下空气净化器发展迅速,和万科等产房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 空气净化器 的净化功能是靠其内在的净化模块来实施的,不同的净化模块有不同的原理,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 空气净化器原理 方面的问题。 1)过滤原理 采用具有很多细孔的纤维状或海绵状物质组成,当含有污染物的气流通过这些细孔时,固体污染物就与细孔周围的物质相碰撞或扩散至四周壁上被孔壁吸附,与气流分离。 2)吸附原理 使用内部充满微孔,每一个微孔的容积与内部表面积都很大的材料作为吸附材料,选择性的将气流中的某种或多种气体成分浓缩固定在吸附剂的表面孔上。 3)光催化 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在一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将有毒有害气体及细菌病毒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全面的净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净化设备、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消毒杀菌等方面。在空气净化器原理中光催化原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技术。 4)静电原理 利用电晕放电原理产生高浓度的离子(室内环境使用,一般为正离子)使气流中的固体污染物带电,然后借助库仑力的作用将带电的固体污染物捕集到收尘板上,达到除尘目的。 5)负离子 负离子是由于电晕放电,空气被电离而产生的。 6)等离子 采用电子辐照或高能放电,可以使空气中的正负离子及大量的自由电子处于激发状态,从而获得巨大的能量。高能离子与周围气体碰撞,将气体分子激活,产生多种自由基,这些活性自由基产生催化氧化作用,分解有害气体。 7)其他 如采用化学吸附,液体洗涤及生物等空气净化技术 以上空气净化器原理,只有组合成空气净化器或装置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它去除污染物质,提高空气品质的功效。一般情况下,空气净化器都是两种或多种净化部件集合而成,同时发挥净化功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含铌二氧化钛载体对铂钌催化甲醇电化学氧化活性的作用
林凡 2011-3-11 17:04
J. Electrochem. Soc. / Volume 158 / Issue 5 / Fuel Cells and Energy Conversion Effect of Titanium Dioxide Supports on the Activity of Pt-Ru towar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Methanol J. Electrochem. Soc., Volume 158, Issue 5, pp. B461-B466 (2011)(Published 10 March 2011) ABSTRACT REFERENCES (20) Roderick E. Fuentes , Brenda L. García , and John W. Weidner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29208, USA TiO 2 and Nb-TiO 2 were investigated as stable supports for Pt-Ru electrocatalysts towards methanol oxida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data for all these TiO 2 -based supports show oxidation states of Ti 4+ , with no Ti 3+ , suggesting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However, the deposition of metal nanoparticles onto the supports at loadings of 60 wt% metal dramatically increased conductivity, making these electrodes (metal particles + support) suitable for electrochemistry even though the supports have low conductivity. For some of these TiO 2 -based supports, the activity of Pt-Ru towards methanol oxidation was excellent, even surpassing the activity of the same electrocatalysts supported on carbon. The activity of the electrocatalyst depended on TiO 2 crystalline structure, the addition of Nb into the support and the weight loading of metal. For example, using anatase Nb-TiO 2 as a support increased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Pt-Ru by 83% compared to the same electrocatalysts supported on either carbon Vulcan XC-72R or rutile Nb-TiO 2 . This electrode was also 64% more active than the one that had anatase TiO 2 as the support with no Nb. Finally, increasing the weight loading of metal from 5 to 60% increased the conductivity by 5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activity by a factor of 20. 2011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History: Submitted 1 June 2010; revised 24 January 2011; published 10 March 2011 Permalink: http://dx.doi.org/10.1149/1.3559495
个人分类: 燃料电池|1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孔聚苯胺/二氧化钛核壳式结构微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林凡 2011-1-30 14:02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Article in Press, Accepted Manuscript - Note to users doi:10.1016/j.jpowsour.2011.01.077 | How to Cite or Link Using DOI Copyright 2011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Permissions Reprints Mesoporous polyaniline/TiO2 microspher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C. Lai a , H.Z. Zhang a , G.R. Li a and X.P. Gao , a , a Institute of New Energy Material Chemistry,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etal and Molecule Based Material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Received 7 November 2010; revised 7 January 2011; accepted 20 January 2011. Available online 28 January 2011. Abstract Mesoporous polyaniline/anatase TiO2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ith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pplications are prepared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route. The structure of as-prepared sample is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re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can be designated as a two-step assembly process induc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the aniline.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as-prepared polyaniline/anatase TiO2 microspheres can be stably retained at 157.1 mAh g−1 after 50th cycle at the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1500mAg−1. The high rate performance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 at various current densities from 200 to 2000mAg−1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123.9 mAh g−1 can be obtained at the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2000mAg−1, which is about 73.4% of that at the low current density of 200mAg−1 upon cycling, indicating that the as-prepared sample can endure great changes of various current densities to retain a good stability due to the core shell mesoporous structure.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ies; Titanium dioxide; Polyaniline; Mesoporous; Core-shell.
个人分类: 锂离子电池负极|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enhancement of TiO2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y hydrogen thermal treatment
wumingdl 2010-6-4 22:58
The enhancement of TiO2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y Chemosphere,2003, 50,39-4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3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还原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研究
wumingdl 2010-6-4 22:25
氢还原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研究 ,分子催化,2001,15(1),47-50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处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及电化学阻抗谱
wumingdl 2010-6-4 22:24
氢处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及电化学阻抗谱 ,物理化学学报,2001,17(3),286-288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5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复合陶瓷光催化膜_制备前驱物对膜性质的影响
wumingdl 2010-6-4 22:12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复合陶瓷光催化膜制备前驱物对膜性质的影响 ,功能材料, 2000,3 1(5),536-538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尺寸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光谱表征
wumingdl 2010-6-4 22:09
量子尺寸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光谱表征 ,化学通报(网络版),2000,(4),59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Preparation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quantum-size titanium dioxide
wumingdl 2010-6-4 22:06
Preparation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quantum-size titanium dioxide,  Preparation 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Journal on Internet, 2000, 17-17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3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wumingdl 2010-6-4 21:51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催化学报, 1999,20(3):301-304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3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氧化钛溶胶粒度分布与光谱特征
wumingdl 2010-6-4 21:43
二氧化钛溶胶粒度分布与光谱特征 ,催化学报, 1999,20(3):305-308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氧化钛的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wumingdl 2010-6-4 21:34
二氧化钛的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催化学报 Vol.19 No.3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3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氧化钛表面光学特性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wumingdl 2010-6-4 21:32
二氧化钛表面光学特性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催化学报 Vol.19 No.2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wumingdl 2010-6-4 21:30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97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 ISBN 7-5024-2248-X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