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为中医药国家医疗队驰援抗疫一线点赞
lulingkxw 2020-2-21 10:33
为中医药国家医疗队驰援抗疫一线点赞 (2020-02-19 21:13:23) 转载 ▼ 【央广时评】《让国粹中医药在防疫一线中绽放异彩》一文转载如下: 庚子战疫期间,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2月3日24时前,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中医药“国家队”一批又一批飞赴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疫一线,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中医药治疗技术水平的高度文化自信,展现了中医药对中国乃至世界医疗界的独特贡献。 ——近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同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肺炎 1 号方”在全省 30 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标志着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药剂将获得更加广泛的临床使用。这只不过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一线中参与实战并频频出彩的一幕。事实上,许多被治愈的感染者均受益于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案和效果。   中医药作为流传千年的国粹,每当出现突发疫情等情况时,人们会对这个国之瑰宝有更多的认识、更高的期盼。这次的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因见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被广泛使用。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患者中 90% 以上都创新性地采用了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推荐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80% 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事实胜于雄辩。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沿袭、传承千年的璀璨中医药治疗技术水平的高度文化自信,展现了中医药对中国乃至世界医疗界的独特贡献。   同样,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中医药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在这次新冠肺炎治疗中表现不俗的中医药能引起国家和全民的高度统一认识,并把它提高到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高度予以重视,尤其是对其临床开发新品、产业化发展给予实质性支持和帮助。日本、韩国已经在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和综合利用开发方面异军突起,成为世界中医药市场不可小觑的“逆袭”力量。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更应当责无旁贷、奋起直追,抢占已失去的一些阵地,否则,我们将愧对祖先留下的这笔极其丰富、极其珍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报道,广东省在临床应用中,充分肯定了“肺炎 1 号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的实际疗效。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将该方列为广东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从应急立项到启动量产,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神速”的审批背后,也同样做到了程序一个不落、门槛一个没降低。更重要的是,其发明者也客观强调,该方仅限于治疗轻症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普通群众不能将其当作预防方使用,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刻意炒作和哄抢药品行为。同时,围绕“肺炎 1 号方”的探索和攻关并未停止,目前多方正组织研究更具针对性的药剂,大大提振了医者和患者的信心。 科学表明,无论是中西药物,都人命关天,都必须经过科学分析、严格把关、实践检验等诸多程序才能面世,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对症的药,就患者而言,才能算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药。让中医药在世界医疗舞台上大放异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从中医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出色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这个国之瑰宝发展壮大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呼吁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恰恰是西医界的四位院士们,而其中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他是第一个呼吁中医药抗击新冠的人, 2020 年 1 月 29 日,钟南山院士说: “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找中医!” 张伯礼院士说:“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应发挥更大作用。“ 为什么他们作为西医专家,却在第一时间为中医站台呢?这要追溯到 17 年前的非典了,当时在非典的临床治疗中,钟南山院士发现了一个现象,单纯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虽然激素冲击、抗病毒、抗感染结合,三种手段组合上阵,但患者对这样的药物并不敏感,初期的 38 例患者,死了 8 例,治好的往往也有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中医介入治疗,中医大夫们制定了三种汤剂: 发热期,用清肺解毒 , 凉血行气 , 透邪外达的 1 号方。 喘憋期,用清热平喘 , 透营败毒 , 宣通疫浊的 2 号方。 恢复期,用清化余毒,益气养阴 , 调补肺脾的 3 号方; 这就是有名的非典 1 、 2 、 3 号汤。 医院做了一个疗效对照,结果是,纯西医方法治疗的 17 例,死亡 9 例,死亡率 53% 。 中医介入治疗的 71 位病人,只死亡 1 例,死亡率为 1.4% 。广州中医药一附院战绩更为辉煌, 73 例非典病人全部治愈。 更令世人所惊讶的是, 且服用了中医预防汤剂的医护人员,零感染。 治愈的病人完全没有后遗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将数据放到世界上去对比,更是一目了然: 中国大陆: 5327 例,死亡 349 人 6.6% , 中国香港: 1755 例,死亡 300 人 17.1% , 中国台湾: 665 例,死亡 180 人 27.1% , 加拿大: 251 例,死亡 41 人 16.3% , 新加坡: 238 例,死亡 33 人 13.9% , 而广东的非典死亡率为 3.8% ,广州为 3.6% 。 当时,中医药疗法在广东战绩彪炳,而北京疫情正是非常危重的时期,中医药专家看到成功经验,迟迟未能在北京获得推广,心急如焚的他们,主动向中央上书请战。 2003 年 5 月 8 日,中医这才得以进入北京非典战场,在著名的小汤山医院创下奇迹。 这次新冠疫情爆发,湖北省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67 所中医医院开通了发热门诊,襄阳市中医医院,荆门市中医医院,黄冈市中医医院等中医医院,被列为定点救治医院。 但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还是迟迟没有中医的身影,甚至出现了中医被排挤的现象,要么没有诊疗权,要么开方子不给药,中医空有一身本事却帮不上忙,他们心急如焚! 这种情况下,又是钟南山出来大声呼吁,“不要等到最后不行了,才让中医进来”,之后国家这才立刻发布命令,“确保每一例患者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国家为什么突然要让中医进来,他们不知道中医之所以临危受命, 背后有那么多的曲折,那么多的呼吁! 事实上,中医一直在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你知道当年小汤山医院的医生护士,怎么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感染的呢?这就和中医神奇的辩证思想有关系了。 SARS 类病毒,在中医的思想里,属于“寒湿”,非典也好,今天的新冠也好,在中医的理论中,都是“寒湿”类病症,众所周知,今年的气候极其反常,武汉地区无雪,反而下了十来天的绵绵冷雨,这在古医书里有句话叫: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起了雨, 这种天气,往往是历史上瘟疫横行的时期 。 中医是用的怎样的方法呢?其实中医根本不去管病毒的事,他们就用药物调理医生护士的身体,让其体内的寒湿之气不复存在, SARS 病毒即便进入了身体,也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从根本上去断绝传染的可能性。 当时有国医大师预言, SARS 将在五月底六月初销声匿迹,很多人都不相信, “你怎么就敢下这种结论?” 但事实就是如此,非典病毒最终慢慢自己就消失了,这是因为五六月份人体暑热之气上升,寒湿之气没了,疫病也就无法上身了。 再比如,中医治疗非典,发现非典在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在香港淘大花园 300 多病例,都以腹泻为主。到了广东就变成肺类和呼吸道症状,到北京就恶寒发热,头痛身痛,中医治疗的时候,也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地域和气候的不同配不同的方子。 再举一个眼前现成的例子:有人点名批评治疗新冠的“清肺排毒汤”,原因是细辛这位药居然用了 6 克之多,中医谚语“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3 克以上就容易中毒的细辛,你怎么居然用了 6 克之多呢? 其实之前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翻医书,发现医书的方子里,只有一味药是有效的,他们就把这位药找出来,提炼有效成分,直接就给患者用了,结果产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得不翻回古医书仔细研究,发现原来那些“没用”的药,其实都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有的降低毒性,有的改变药的作用方向,在中医里,这叫“君臣佐使”。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各自发挥功效,才能是一份治病又安全的药方。比如流传千年的“六味地黄丸”。 中医 的“君臣佐使 ”其实就是这么讲究。 所以,最后,国家还是倡导大家珍视中医,中医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代的瑰宝, 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救自己! 此刻,就在抗疫第一线,很多中医师们正在加班加点,问诊号脉,让染病患者起死回生,转危为安,我们向他们致敬!同时也希望能给国人以启示,愿更多国人信奉中医理念。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d4b940102z26n.html
个人分类: 其他|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大突破!中医漂亮的翻身仗!
lulingkxw 2020-2-20 19:38
转帖: 重大突破!中医漂亮的翻身仗! 西陆军事网 今天11:36 重大突破!中医漂亮的翻身仗! 就在昨天,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公众平台发布消息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肺炎1号方”(中药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全省30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 “肺炎1号方”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谭行华主任中医师的临床经验方,临床应用“肺炎1号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希望肺炎一号尽快在全国推广,这一次又是广东中医立了大功劳!吊打了美国的“抗疫神药”! 中医药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到《黄帝内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冠绝天下,神医辈出,岂是西方区区三百年的医药文明可以比拟的,而且西医其实也是从明清西方传教士窃取中医发家的,西方古代根本没有什么西医,要不然一个黑死病也不会死掉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了。 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我们开始用西医,结果死了很多人,哪怕是救活了,也是留下了后遗症,终身禁锢在轮椅上,生不如死。而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中医治疗,却做到了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和零后遗症四个零。 包括今天我们捧上神坛的钟南山院士,他的广东呼吸病研究所,前期收治88位非典病人,死了10个,后来请邓铁涛等老中医介入治疗以后,78位非典病人,只死了一例! 后来北京建成小汤山医院以后,也是借鉴了广东的经验,开始用中医为主来治疗非典病人,最终只用了51天就降伏了非典狂魔,收治的680名非典病人,死亡仅8例,治愈率达到了98.8%,病死率不到1.2%,仅次于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彻底扭转了前期迷信西医导致的伤亡惨痛的局面。但是北京前期使用西医救活的1000多名留下后遗症的病人还在生不如死的活着。 这一次同样是如此,根本就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尤其是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疫情也不会扩张得这么快。特别是武汉的封城导致的大规模的恐慌,短短几天的时间,十几万普通感冒和流感病人涌入医院,造成大量的交叉感染。 年后春节这段时间,武汉和湖北确认病例的大规模上升,主要就是由于那段时间的交叉感染造成的,原来说潜伏期是7-14天,现在又说最长可以达到24天,其实这个东西压根就没个准儿,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免疫能力不一样,潜伏期肯定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扛住了,直接就自愈了,有的可能扛不住了,就发病了。 前一阵子,美国的瑞德西韦被引进中国,媒体一片狂欢,称其为抗疫“神药”,许多媒体都在信口雌黄,说什么24小时见效,48小时见效!吸引大批投资者跟风,与吉利德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博腾股份、永太科技等上市公司股票连接几个涨停板!这才是借外国的“神药”吃中国人的人血馒头! 美国人自己的流感都对付不了,一个冬季已经死了一万多人!哪里有什么本事来对付新冠病毒!瑞德西韦原本是为治疗埃博拉病毒研制的,但是根本还没派上用场,中国医护人员就把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给扑灭了。现在拿到中国来,只不过是拿中国的新冠病人做小白鼠罢了,一种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新药,居然被无良媒体捧为抗疫“神药”,这不是蠢,而是坏,为了赚钱昧了良心了! 据新华社报道,2月6日晚,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已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据瑞德西韦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介绍,总计拟入组761例患者,其中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展开。首位受药的是一位68岁的男性重症患者。 但是,在引进瑞德西韦之前,中药“清肺排毒汤”已经在4个省份试点,用于救治214名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也远远胜过那个前途未卜的瑞德西韦!这个中医方子是根据汉代神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的,不仅可以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能用。 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中药不用,无论是“清肺排毒汤”还是“肺炎一号”,都足以吊打瑞德西韦,为什么还要拿新冠病人去做小白鼠呢? 难道,只是因为某些人的利益,为了反中医而反中医吗? (责编:金紫晗)
个人分类: 其他|0 个评论
“强烈谴责新冠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读后感
lulingkxw 2020-2-20 09:16
固然,造谣者会被法律追究,一般公众也没有能力判断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来自人工编辑,即使万一有这样在问题,我认为罪过也是阴谋家,而不是科学家。但是公众拜托科学家作为社会的辨析思维系统,发现了病毒首先要做出其可能存在危害性和危害途径的正确判断,并及时报告给社会决策系统,并在自己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病毒的管理,不要因为工作失误而让它散播出来。似乎这次疫情最早的源头还没有确定,期待科学家继续努力找到它。辛苦了! 转贴: 27名科学家柳叶刀发声明:强烈谴责新冠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 来源: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937.shtm 当地时间2月18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来自8个国家的27名知名公共卫生科学家签署声明:支持中国抗击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 该声明直指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阴谋论。这27位科学家提到,在这次疫情中相关数据迅速、公开且透明的共享如今正受到关于该疾病起源的谣言和错误信息的威胁。“我们在此共同强烈谴责认为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 该文由来自英、德、美、澳、荷兰、西班牙以及马拉西亚、中国等全球著名科研单位的27名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联合发表。这些科学家包括:英国皇家学会的Jeremy Farra爵士、美国疾控中心(CDC)传染病中心(NCID)前负责人Jim Hugh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负责人Rita Colwel等。 这份声明认为,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引发该疾病的病原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公开发表了结果,这些结果压倒性地证明了该冠状病毒和其它很多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 他们强调,阴谋论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该疾病的工作外,别无它用。“我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呼吁:促进科学的论证和团结,而非误传和猜想。” 这27位科学家还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截至澎湃新闻记者发稿,已有281人签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实验室病毒泄漏”、“人为制造新病毒”等流言在网络上持续传播,其中大部分围绕 中科院 武汉病毒所。该所的石正丽研究员率领的团队是蝙蝠病毒研究领域的权威,也是中国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源头攻克团队。 此前的2月2日,石正丽在朋友圈回应:“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惩罚,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和实验室没有关系。” 然而近期,武汉病毒研究所2015年硕士毕业生黄燕玲是所谓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零号病人”一事又掀起波澜。黄燕玲在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导师、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危宏平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网上的谣言真是太不靠谱了,完全失真。黄燕玲自毕业之后就去了相关企业从事生物工作,早已不在科研学术圈。她本人和我说,非常不希望个人生活被这种谣言打扰。” 石正丽也就此事再次回应媒体,关于黄燕玲的谣言“一看就是假新闻”,并表示,她可以保证,武汉病毒所没有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过。 针对持续出现的阴谋论声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强调。“错误的信息使医卫人员的工作更加困难,它转移了决策者的注意力、引起混乱,并向公众传播恐惧。世卫组织目前不仅仅是在与病毒斗争,还在与散布虚假信息、破坏疫情应对工作的人员斗争。” 在近日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会议上,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特雷·贝德福德也驳斥了“新冠病毒是基因工程人为制造”这一耸人听闻的“发现”。德福德反驳称:“没有任何基因工程的证据。我们所掌握的证据是,病毒的突变与自然进化完全一致。” 俄罗斯国家杜马教育和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总防疫师奥尼先科敦促:“不要人为制造恐慌,不要导致事态升级,不要试图进行信息恐怖袭击。”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也专门刊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infodemic)。所谓“信息疫情”,是指网上有过多真假不一的各种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在需要帮助时,找不到正确的指引,反而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附:支持中国抗击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的声明(中文版) 我们是工作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情况,并对该疾病给全球人类健康和福祉带来的影响深感担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的科研、公共卫生、以及医务工作者自该疾病出现以来努力而高效的工作,包括迅速鉴 别出病原体、采取重大的措施来降低疫情的影响、以及透明地与全球健康界分享相关信息和成果。这些工作都值得称道。 通过签署此声明,我们将和所有继续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爆发期间拯救生命、保护全球人类健康的中国科研、公共卫生、和医务工作者们团结在一起。面对该新型病毒的威胁,我们将同舟共济,与中国战斗在最前线的同行们一到来应对。 在这次疫情中相关数据迅速、公开且透明的共享如今正受到关于该疾病起源的谣言和错误信息的威胁。我们在此共同强烈谴责认为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引发该疾病的病原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公开发表了结果,这些结果压倒性地证明了该冠状病毒和其它很多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该科学结论也得到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医学院院长及其所代表的科学界人士的支持。阴谋论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该疾病的工作外,别无它用。我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呼吁:促进科学的论证和团结,而非误传和猜想。我们希望所有奋战在中国一线的科研和医务卫生工作者们知道,在此次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同您们站在一起。 我们邀请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同来支持在武汉和全中国的科研、公共卫生和医务工作者。和我们战斗在一线的同行们站在一起! 27位科学家名单: Charles Calisher, Dennis Carroll, Rita Colwell, Ronald B Corley, Peter Daszak, Christian Drosten, Luis Enjuanes, Jeremy Farrar, Hume Field, Josie Golding, Alexander Gorbalenya, Bart Haagmans, James M Hughes, William B Karesh, Gerald T Keusch, Sai Kit Lam, Juan Lubroth, John S Mackenzie, Larry Madoff, Jonna Mazet, Peter Palese, Stanley Perlman, Leo Poon, Bernard Roizman, Linda Saif, Kanta Subbarao, Mike Turne
个人分类: 其他|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献计献策:政府正在征集新冠肺炎防控建议
lulingkxw 2020-2-19 22:31
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的公告 2020-01-24 11:1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从即日起在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 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及时处理。对涉及缓报、瞒报、漏报疫情,落实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进行督查。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1月24日
个人分类: 其他|1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两个难题也是有办法解决的,湖北加油,武汉加油!
lulingkxw 2020-2-19 15:51
如何把正常人和新型肺炎病人分开 ? ——在未显示症状的时候,可以先看患者流行学的关联性,或只要可能接触疫区的人就优先纳入防疫保健对象范围。可以喝保健茶了! 如何把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分开? ——流感患者一般有鼻涕和痰,新型肺炎则没有鼻涕和干 咳。 中医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基本技术路线的,它的“排毒”的方式主要采用艾灸、多喝温热开水、按摩发汗,刮痧排风去湿等来对付综合性的“瘟疫”,让邪气排出体外就好。 在“治未病”的初期,主要是让体质正气提升。对存在接触病毒可能的人都纳入保健预防药的范围,将更多人纳入预防保健范围,因为须要设法在早期就将病毒祛除,不能等到它们在体内发展发作,不要等症状出现,须要赶紧提供保健防疫中药“治未病”。这样才能抑制大量涌现的新病例,避免钻石公主号悲剧重演。
个人分类: 其他|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防疫保健措施的保障下,科学有序推进各地生活生产正常化
lulingkxw 2020-2-19 13:29
关于全国交通和人流管制解封分类指标的探讨 以行政区域为单元,逐级启动防疫隔离解封,加快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化,争取 1 个月全国基本解封。目前,根据这些指标,西藏自治区如做好相关工作就可以全面解封。 项 第一类解除封管片区(绿色地图) 第二类预备解除封管片区(黄色地图) 第三类封管片区 (红色地图) 指标 6 大防控指标归O达到14天后, 6 大防控指标归O次日起。 6 大防控指标未全部归O 防疫措施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不必须带口罩,但鼓励戴。保持勤洗手习惯。 居民在区内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并可以到相邻的同类地区流动。 去二类片区必须带口罩,进门洗手等。 居民喝防疫保健药汤7天以上可以到第二类区活动,并遵守在二类的防疫行为规范。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出门须带口罩。 在同类区可以正常活动。 对四类人员喝防疫保健药汤巩固1周以上,可以进入三类地区。 其他居民自愿选择。 对恢复生产的企业机构,学校等,要求提供防疫保健药汤。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出门须带口罩 在同类区可以正常活动。 对“隔离人员”分类预防救治和恢复。喝防疫保健药汤1周以上,可以进入三类地区。 其他居民自愿选择。 区内严格控制人群聚集, 在防疫专家指导下,可以内部,恢复生产的企业机构,学校等,要求提供防疫保健药汤。 三类地区人员,不适宜进入其他地区。 提倡红区居民喝防疫保健药汤。 解封指标 1 O 疑似感染 O 疑似感染 疑似感染 2 O 新增确诊14天以上 O 新增确诊 新增确诊 3 O 密切接触 O 密切接触 密切接触 4 O 医学观察 O 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 5 O 住院 住院(只余轻症) 住院 6 O2 和3类地人员来访 O3 类地人员来访 有1和2类地人员来访 达标 上述指标归O后14日 除5项,上述指标归O 上述指标未归O 举例 西藏自治区 其他达标的各级行政区,以及村庄和社区内部。 待考 武汉、湖北等地。 陆玲 2020 年 2 月 17 日,于广州
个人分类: 其他|1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钻石公主号”油轮被动隔离与或可主动防疫可能导致结果比较
lulingkxw 2020-2-18 15:15
“钻石公主号”油轮被动隔离与或可主动防疫可能导致结果比较 , 方 法 结 果 “钻石公主号油轮效应” 该油轮正在被动隔离的3600多人,从2月5日发现第一名新型肺炎病毒感染者,即要求隔离14天,并将确诊患病者送诊治。此船拟在2月19日解封。 预计2月19日有不足2600人可直接回家,但身体健康总体变差。其余超过1000人住院(17日预测将有超过1000人确诊)。感染源依然难以清除,以上检测结果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游客被感染和感染他人的几率风险很大。 1 、从2月5日到2月17日已有 454 人确诊感染病毒,由于检测样本还不够隔离人员的半数,预计到19日很可能会有超过1000人被确诊感染。 2 、其他未确诊者也未必确保没有被感染,因为还可能有无症状感染者,延期到24天再显病征的感染者,或在隔离期间由于轮船通风系统相通等导致新的被感染者。还有检测漏网分子,他们回家还可能要感染别人……可能又进入另一个感染周期。 3 、已经确诊者将住院,并将回家时间延长到病愈。 “中医防未病效应” 假如主动防疫 如果从2月5日起,当1人初现症状,全体人员3600多人可采用中医预防的方法服用预防保健中药等措施。 预计2月19日3600多人全体基本上都可健康回家。中医防控结果比较稳定,被感染和感染他人的几率较小。 1 、多数未感染者经过喝中药和锻炼身体会更有抵抗力。 2 、隐性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会被消灭在萌发状态,他们有抗体了。即使有显示病征的人,后续治疗也比较容易康复。 3 、基本杜绝了显性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对其他人员继续传播病毒的危险。 讨论 :该事件显示,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游客被隔离的14天做积极预防保健处理,任由病毒在感染者体内发展,为病毒提供更多危害人体健康的机会,对未感染者由于空间环境关联,也有可能导致更多感染,这都为后续医疗支持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对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带来更大风险。根据目前的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战绩经验,假如采用中医综合方法,只要约7天时间新型肺炎轻症患者可康复出院,那么对隐性患者就应该在7天以内康复。据此推理,如果用七天全体游轮客人服用防疫保健药汤后下船,应该全部都是健康者! 陆玲 2020年2月17日,于广州 我国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量非常大,各地隔离那些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回乡跨省探亲者,其他人未必不会受到隐性患者的感染,量了体温也会漏掉那些体温正常的潜伏期感染者……如此防控失误风险和社会投入防疫资源代价太大了!生产何时才能真正恢复正常呢?现在,新医院扩建,如何才能赶上病人增多?“钻石公主游轮效应”启发我们,我们的武汉、湖北,以及各地某些疫情防控薄弱地区,要防止出现这艘大船的隔离效应,提前做好大范围的“治未病”。 全国人民参与防疫,这一战,惊心动魄,它不仅是新型肺炎患者提升正气,驱逐邪气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有机体提升正气,驱逐邪气的过程。此战之后,相信,我们将会拥有一个更健康,更富强、更可爱的中国,全体人民也会更健康!
个人分类: 其他|1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新冠肺炎宅家与去生产现场二难选择
热度 3 Taylorwang 2020-2-13 12:57
为了将我们开发的水处理技术能快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负责营运了广州附近的二座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废水处理系统与其它的市政部门的服务系统一样,它不随人们的节假日而变化,春节期间这些垃圾渗滤液一样产生,废水处理系统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行。 在春节前,我们就已做了春节期间的值班安排,且春节期间员工的工资,都有额外的奖励。想不到武汉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 NCP )越闹越大。从武汉封城,到广东省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很快要求大家都呆在家里,自我隔离,不给政府,不给社会添乱。 依赖现代的通信系统,大家都在家里,通过网络及电话仍能保持充分的沟通。春节期间通常已是减员操作,疫情来了,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也及时送到一线操作人员的手中。政府年后要求推迟复工,但不少手头上要做的事,并不能等疫情过后才做。我们要求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处理的工作,就留在家里办公,对必须呆在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延长的假期期间,继续给予节日补助。 在这特殊时期,许多行业,如奋斗在医疗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及一些政府的公务员等,他们都夜以继日,在存在一定的被传染风险环境下忘我工作;我们的一些员工,也在废水处理场一线加班工作,而我自己一直躲在家里总觉得不应该,但政府要求的自觉隔离,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措施也是合理的,且必须全力支持,这对我来讲,真是一个二难的选择。还是做一个平衡吧,尽量宅家,一次的检查核实还是必须的。 虽然在家通过网络我们也能了解到废水处理站日常运行的数据,可以网上讨论和解决一些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问题。电脑通过网络可以修改研究生的论文,或审阅一些学术期刊的稿件等。但亲临现场鼓励,检查各位员工防疫措施落实的具体情况,并当面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的防范措施,应该也是重要的。这样,我就戴好口罩,再多带一些口罩,及食品,去广州附近的二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看望现场的操作员工,同时也检查一下他们对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车开上高速还是比较顺利的,下高速,首先通过第一道体温检测,并查验身份证。离开广州的主城区,到周边县区,又通过第二道体温检测,查验身份证,并做姓名、身份证号、手机联系号码登记。到了渗滤液处理现场,整个系统运行正常,出水水质良好,先松了一口气。员工们都戴了口罩,但个别口罩戴得不规范,给予纠正,然后进一步强调防疫的重要。虽然我自己知道,我在家已宅够了 14 天,工厂现场的操作员工,大部分也已在现场连续工作了 14 天,但我们在这敏感的日子里,仍应该相互将对方看成可能潜在的传染者。关键是尽量不要聚集,戴着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 1.5 米以上的距离进行交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这新冠肺炎传染病还是可防可控的。一些传染暴发的事件,绝大部分都能找到接触传播的路径,家庭聚会传播占的比例高,是因为相互不设防。飞沫传播,与手接触病毒后,再用手擦眼,鼻,口也是一条重要传播途径。现场操作人员本来就比较少,大家注意一下,保证安全渡过这段疫情敏感的日子。 回到家,脱掉外套,挂在特定的地方,摘口罩,洗手,洗脸,家里人也如临大敌,要求将这些防范措施做足。其实我知道,我去的地方很简单,接触的人也比较少,且都没有握手等身体上的接触,这些规定的程序还是要全部做足,以保证不给社会,不给家庭添乱,为抗击这新冠肺炎作出自己的贡献。
4587 次阅读|7 个评论
防疫也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jiangming800403 2020-2-7 22:05
人类从本质上是害怕未知与不确定性,从古老的宗教到现代科幻文学都存在对末日的恐慌。科学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发现确定性规律。 防疫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从自然疫源经过包括人工养殖畜禽到人类的病原微生物传播规律一直缺乏深入和必要的研究。现已表明,华南海鲜市场只是最初发现确诊患者的地方,实际上在发现确诊病例之前,病毒也已经默默的传播了一段时间,因为毕竟感冒引起的肺炎也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在没有核酸试剂盒以前,大部分轻症患者也很难与感冒发烧患者区别开来。去冬以来病愈的感冒病人中,可能有些就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只是已经无从确定。 从自然疫源经过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养殖畜禽到人类的病原微生物传播规律一直缺乏深入和必要的研究。现已表明,华南海鲜市场只是最初发现确诊患者的地方,实际上在发现确诊病例之前,病毒也已经默默的传播了一段时间,因为毕竟感冒引起的肺炎也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在没有核酸试剂盒以前,大部分轻症患者也很难与感冒发烧患者区别开来。去冬以来病愈的感冒病人中,可能有些就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只是已经无从确定。 站在地球宏观视野里,人也是众生之一,是地球的“病毒”之一,所以医届在检讨抗生素等滥用问题,生态环境学届在研究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的健康风险和毒理机制问题。一切抗生的,也会抗人,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2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消息:湖北将隔离治疗所有的感染者
热度 2 bioxncai 2020-2-2 21:53
今天晚上看到央视报道记者分别采访钟院士、李院士,他们都强调要隔离治疗所有的2019-nCoV感染病者,钟南山院士更特别指出现有的医院仅能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联想到昨天看到有人呼吁征集更多场地收治中轻度感染的患者,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了,湖北省方面反应也很快,已经拿出措施!将 征用酒店、招待所、闲置厂房。个人感觉,学校最好不要急于开学,这样在必要时还可以征用学校。 附: 湖北省最新通告:集中隔离所有疑似病例 6小时前 长江日报 2月2日上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全省防控形势依然极为严峻,要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坚决按照“四集中”要求,对所有疑似患者集中隔离。 一、压缩筛查确诊流程。尽可能简化、缩短筛查流程,避免疑似病例多次往返医院造成更多交叉感染,坚决控制住传染源;简化确诊分流程序,避免轻症患者、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拖延成重症。 二、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要对所有疑似病例,先隔离再检测、再诊疗,严防交叉感染。各地都要加快设置定点医院,建立隔离病区、隔离病房。征用酒店、招待所、闲置厂房等,抓紧建立备用隔离场所,并配备必要的生活、消毒、医疗设施。 三、千方百计提升收治能力。继续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尽可能多地腾空床位;加快新建改造医院进度,加快普通病房改造用于患者治疗;加快床位周转速度,收治更多更急需的病人。相关领导干部对床位情况不清者、相关医院拒收造成传染者,要倒查责任。 四、加强疫情搜索。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村(社区)疫情搜索专班,地毯式搜索疑似病例,严格落实医学观察制度,建档立卡,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加强密接人员管理,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搜索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对被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密切接触者都要就近集中隔离。
9229 次阅读|4 个评论
疫时记事:森严壁垒
Mech 2020-1-23 13:12
在举世都对体温高度敏感的时刻,养老院通知我们,母亲发烧了,让我们赶紧送些药过去。 这个非常时期,除非绝对必要,还是尽量不要去医院,特别是发烧患者。但母亲过去几次的情况是,凡是发烧,必定要住院。 赶紧带着感冒药等送过去。在养老院门口,开门的工友让我先测体温,我表示理解并配合。而且自觉地带上口罩。在路上我没有带,准备到养老院看看,“吾从众”。所以工作人员都带着口罩,我也主动带了。 到一楼大堂,院长和行政主管都在。主管马上问我是否洗手,原来入门处还有瓶洗手液,要洗一下手。我又退出去,用洗手液洗手。 到负责药品的工作人员办公室,等了一会儿人来,交接了药品,签字确认。医工说,接到上级通知,养老院也马上封院。有事情通知家属,才可以入内,否则不接待家属探视。让我尽快离开。我对养老院防患于未然的努力表示了赞赏。 到房间看看母亲。护工正在喂水。她说昨天晚上发烧,已经用药,上午烧退。如果有事,会电话找我们;如果不找,就不用去了;防疫非常时期,不接受家属例行探视。 离开养老院,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需要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再忆2003我的非典岁月
热度 1 张海霞 2020-1-22 13:48
2020-01-22 看到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消息,真的是非常紧张,仿佛回到了不堪回首的 2003 年那个 SARS 肆虐的春天。 检查我的实验笔记,数据是在 2003 年 3 月 28 日中断的,客观地说,那是从那天起 SARS 正式进入了狂发期,因为之前我们的各项工作还是正常的,之后就不正常了,上班成了“龙的耳朵” — 摆设,满街是口罩和消毒水的味道,几乎每个小区都开始严查出入,我们家把老人和孩子转移到了郊区,我们两位还要上班的,就自觉不去看望他们。 原本十分忙碌上班的我们两个再也不着急上班了,我每天上班之前要给领导发体温检测结果,高于 37 度的不用去上班,先生则是每天都去,但是从来不用再加班了,出差全部都取消了,每天的路线十分固定:从家开车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实在无聊也不想做饭,我们两个那时候把北京有名的大饭店吃了个遍儿,因为街上的小餐馆几乎全部关门大吉了,我记得 5 月 10 日前后一个朋友的生日约了去吃饭庆祝一下,没想到开了半小时车竟然没找到一家餐馆!那时候只有那些很有名的大饭店不准关门,但是也没人去,我们这两个勇敢的同志几乎就是唯一一桌的客人了 ---- 服务员清一色的白手套和口罩,服务特别热情标准!算是灰色岁月里的一抹亮色,不过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余悸,还是不应该这么胆大,还是太危险了! 事情大概一直到了 5 月底才有转机,我们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在朝阳公园的“放飞中国精神”抗非典活动,孩子还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后来又去登长城,也是这个活动系列之一,她是那天登长城的唯一一个孩子,为此还上了报纸 — 说是看看孩子们都登长城了,大家不要担心,可以重新开始活动起来了。至此才算是警报解除了。 前后历时两个月,真的是全民停工停产状态,回想起来真可怕,中间大概有几件事值得一说: 四月份的时候老爸担心奶奶一个人在河南老家不安全悄悄从北京溜回去看她,还没到家就被隔离了,在隔离区呆了两个星期才回到了家,等到非典彻底结束才回到北京。 弟弟那时候还在北航读书,也不能离开学校,我和先生带着水果去看他都是到学校门口,用杆子把水果掉进去,不能见人也不能说话。 我们中间有一次周末去看孩子带着老人和孩子出去散散心到郊区去看桃花,在十三陵景区亲眼目睹京牌的车被当地的村民泼了一车的臭鱼烂虾,在每个村口都有红缨枪把守不准京牌的车辆出入(那时候车少,郊区的车是京 G 的牌,所以很容易看出来),把孩子气得够呛:以后再也不来啦! 那时候不只是在北京郊区在全国其他地区京牌车都是瘟疫一般不受待见,北京出去的人也一样成了危险分子。我的一个美国朋友不知道为什么他那年春天来了趟中国,回去的时候只有岳父一人很勇敢去机场接他,两个人也就成了莫逆之交。 那年我们彻底回复以后的第一次活动是暑假在太原开会,我租了辆大巴车把北京开会的人一起拉过去开会,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还好最后一切平安。 2003 年到现在一晃 17 年过去了,情况如此相像,希望大家早日提高警惕,不要再重蹈覆辙,波及到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真的是太可怕了,停工停产的代价不说,关键是信心的恢复,我记得那年到 6 月 1 日的时候,尽管非典已经过去,但是大家还是提心吊胆,无人愿意出门,一直到两个月后大概才基本回复正常。想想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防疫,人人有责,减少出门,减少交叉感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任何人都不要有侥幸心理,这事真的不是开玩笑!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丧尸病毒真的爆发了……那一定会被人类虐到灭绝
热度 3 beckzl 2019-4-25 23:11
丧尸病毒这种东西也就只配在小说里撒野。 人类在1979年就已经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 然而最后的天花病毒并没有被销毁,它们被严密保存在俄罗斯和美国的顶级生物实验室里。 模仿天花脓包的艺术作品 是杀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要杀,是害怕它重新肆虐,要留,是为了研究以预防相似传染病。 如果,天花病毒重新开始感染21世纪的人类,会发生什么?生化危机吗? 不,人类只会再一次灭绝天花,并且是以更迅猛的速度。 当然在很多末世作品迷眼里,天花病毒实在入不了法眼,他们要看更猛烈更难缠的传染病。 比如,丧尸病毒。 但是我要告诉你,以人类现代社会组织程度和科技发展程度来说,丧尸病毒甚至掀起不了波澜。 ​ 在开始虐丧尸病毒之前,我们需要对它做一个合理的描述。 至今为止有太多题材类似的作品,它们对丧尸病毒的描述都各不一样。 比如在《活死人黎明》和《行尸走肉》里,丧尸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感染者发病死亡后变成丧尸,运动能力大幅减弱,失去思维能力,仅保留进食本能。 而在《我是传奇》以及《僵尸世界大战》里,丧尸们普遍拥有不弱于正常人类的运动能力和感官。 我们就综合一下,就设定丧尸拥有正常人类的感官,但行动力略有下降,毕竟肌肉骨骼没退化,但没脑子也无法跨越各种障碍。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生物基本法,需要进食以维持活动,不能做丧尸永动机。 至于丧尸病毒的传播特性,大多数作品都很统一,这里引述SCP基金会中对SCP-008(即丧尸病毒)的档案描述。 传染性100%。 致死性100%。 通过感染者裸露的黏膜和所有体液进行传播。 不能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好了,那我们开始暴虐丧尸病毒吧。 首先,必不可少的自然是传染源的输入了,总归要有一个“0号病人”出现。 第一个感染丧尸病毒的病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会在医院中死去,变为丧尸,最终火化。 感染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与医务人员和家属有接触,考虑到丧尸病毒100%的传染性和100%的致死性,听起来一场生化危机就要爆发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对于这样的烈性感染病,我们人类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先看真实案例。 2014年7月,中国甘肃玉门市发现一例鼠疫病例,患者于7月16日死亡。 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一种传染病之一,地位不低于天花。现在认为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其致病源就是鼠疫杆菌。 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鼠疫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有不同的危险程度。最烈的是肺鼠疫,可通过空气传播,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95%(维基数据)。 民国时期东北鼠疫现场照片 就从传播途径以及致命程度上看,肺鼠疫的综合实力不比丧尸病毒弱。 那么,面对如此恐怖的传染病,看我们中国是如何处理的。 鼠疫患者于16日凌晨死亡,当日早上5点,甘肃省相关的卫生部门就已经接到报告,并组织了省市县三级专家进行实验室检测。 当天,实验室检测还没有出结果,当局已经对玉门市老城区及赤金镇进行了隔离,约有3万人被隔离,400余医护人员、公安武警进驻,城区只许进不许出。 市局同时紧急制定并下发了《“7·15”疑似鼠疫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7月17日,实验室结果证实患者系感染肺鼠疫。同时,大量防护物资、食品在当日凌晨紧急调往隔离区。17日下午,当局排查出与患者密切接触者151人,实行监护隔离。 同日,隔离区内公职人员开始对重点隔离区挨家挨户宣传鼠疫防控知识,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发热症状。 隔离区隔离时间为9天,因为鼠疫的潜伏期通常不超过9天。7月24日,城区解除隔离,保留对部分重点对象的监护隔离。 这就是现代社会面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换做是只能通过体液传播的丧尸病毒,大概不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质疑了,如果“0号病人”出现在医疗水平很低,并且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贫民窟呢? 没有隔离,没有医护,自然传播的情况下总能爆发一波丧尸潮了吧。 那我们试试看呗。 为了模拟丧尸病毒的自然传播,我们使用NetLogo工具进行模型分析。模型采用默认模型库中的Virus模型。 这个简单的模型能够设定人口数、传染率、自愈率以及病程长度,感染者在病程结束后只有两种可能,死去或康复。 根据前面提到的丧尸病毒传播特性,我们将人口总数设为最大值300(同时也是模型环境最大容量),传染率设为100%,自愈率设为0%,病程长度就按照正常人类绝食所能达到的极限3周。 必须承认的是这个模型是有局限性的,它无法模拟发病后丧尸可以吃人续命的情况,但用于模拟病毒传播情况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在模型默认初始感染者为3.3%的情况下,按照我们设想所设置的丧尸病毒根本无法掀起波澜。 人群的感染率在第三周左右达到最大值,但始终也没有超过10%,此后第一批丧尸因为没得吃肉肉,开始迅速死亡。一年后,健康人群就已经恢复到了最大值300(模型中健康个体能繁殖)。 结果貌似非常不合常理,但它的确符合事实。 一种极高致死性,极高传染性,潜伏期仅数小时,貌似集所有恐怖特性于一身,可造出来的病毒却不如想象中的恐怖。 高致死性加短潜伏期意味着患者感染后没有充裕的时间继续传播病毒,对于丧尸病毒而言,则会变为丧尸没有机会接触健康人类,即便是100%的传染性也无济于事,体液传播的前提是有外伤和裸露黏膜,有脑子的人当然会避免接触丧尸。 另外,丧尸病毒发病后,也就是变成丧尸,其症状极其显著,更加利于健康人类躲避。 以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极短的潜伏期极高致死率极高传染率意味着这种病毒只会昙花一现般的爆发,随后迅速消亡。如果没有人类以外的宿主,还可能自行灭绝。 综合这些特点来看,丧尸病毒其实更类似于某些烈性出血热,充其量算是人类棘手的小麻烦,但远谈不上摧毁国家、重创文明的地步。 顺带多提一段,在NetLogo的病毒模型中,更危险的是治愈率为0,且潜伏期和发病后存活时间都较长的病毒。 我们设定一个病程长2年,治愈率为0的病毒,只要传染率超过5%,人群就永远无法恢复正常,感染人数永远处与波动状态。 这其实就对应着艾滋病在无保护措施且滥交群体中的传播。 你看,丧尸病毒在组织严密的现代社会中无法爆发,在无医疗介入的环境中自然传播也无法长久,实在想不出它 哪里 比真实存在的传染病更可怕 。 所以那些小说或影视剧,要么从不交代丧尸病毒是怎么爆发并感染大部分人类的,要么会给丧尸病毒设定各种神仙属性。 最常见的有:丧尸不用吃喝能活几年啦,丧尸生理机能比人类要强数倍啦,丧尸明明只会啃死异己者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同类啦。 一些在意严谨性的丧尸作品也有他们的解决办法。 第一种是人为干预病毒传播,比如通过病毒来制造丧尸武器;第二种是设置一个被隔离的城市,故事只发生在城市中,整个人类世界仍然安全;第三种是通过神秘力量让人类社会组织架构崩溃,且人类瞬间感染丧尸病毒,而非自然传播感染。 绞尽脑汁想出了以上这些设定之后,为了让丧尸们不丢面子,还要强行弱化人类军队的实力。 一帮训练有素熟练使用热武器的军人,竟然被毫无战术的丧尸击溃,简直是侮辱人类军队。 我们假设丧尸们拥有不弱于正常人类的生理机能,面对数量众多的丧尸冲锋,人类军队有可能被轻易击溃吗? 由于现代战争中已经很少有短兵相接的大场面,所以我们不妨选一个近代案例。 1860年9月,清军大将僧格林沁率27000余清军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地区决一死战。 清军拥有蒙古骑兵约10000人,步兵约17000人,而英军派遣约1000名士兵及一个炮兵连,法军派遣约3000名士兵及两个半炮兵连,共计5000余人。 面对英法联军的步兵配置,僧格林沁利用蒙古骑兵高机动性的优势发起冲锋。 结果,这场仗从9月21日清晨6点打到10点,4个小时清军溃不成军,八里桥失守。 据英法联军统计,清扫战场时发现清军尸体1500多具,而英法联军共计战死5人受伤46人,阵亡比300:1。 此乃一战前,热武器军队对阵精锐冷兵器军队的经典战役之一。 十九世纪时的清军 战役失败的原因我们不需要过多讨论,只需要知道清军蒙古骑兵拥有高机动性,有阵型,有战术,士兵有铠甲,有刀枪剑盾,主帅僧格林沁实战经验丰富,素以善于用兵闻名。 这样一支能体现冷兵器作战最高水平的军队,面对持先进枪械的英法联军完全没有战斗力。 那如果是没有思维没有组织没有战术的丧尸大军,面对的是有空军支援的钢铁洪流呢? 所以说丧尸病毒这种东西也就只能在虚构作品里撒野,看个开心就完了。 以人类目前对传染病的防控和对付碳基生物的军事实力,应对丧尸病毒还是绰绰有余的,来十次消灭十次。 总之,放弃对丧尸病毒威力的幻想,放弃对丧尸大潮战力的吹捧,去关注末世作品探讨人性的核心内容吧。 或者创造一种更加魔幻的生命体形式,跟上人类科技发展的步伐,我们下次再战。 *参考资料 施渡桥.晚清反侵略战争的战役指导述评 .军事历史研究,2004(02):110-117. 许骏. 基于复杂网络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3. 甄雪燕. 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1. 乔艳,乌兰察夫.“玉门7·15鼠疫事件”中的食品药品监管人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5(02):22-23. 王树振.西方丧尸文化的前世今生 .世界文化,2015(07):40-42. SCP-008.SCP基金会, http://scp-wiki-cn.wikidot.com/scp-008 ap507.Zombie apocalypse would wipe out humankind in just 100 days, students calculat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Jan 05,2017.
43801 次阅读|3 个评论
1941年一篇谈养生与防疫的文章
龚胜生 2015-3-26 19:56
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个人以为无外乎三个驱动因素,或者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政府防疫制度的变迁 ;二是 精英防疫思想的变迁 ;三是民间防疫习俗的变迁。在1928年以前的中国,政府几无防疫制度可言,但防疫思想和防疫习俗由来久远,影响深远。精英们的防疫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防疫制度的进步。 从夏令摄生至于免疫 合有季节性之真性霍乱,最近已有发见,虽亦有从外埠传染而来,但本埠既有此病症,即有此细菌之存在,难保不滋生蔓延,为患人群。何况霍乱之季节方始,不图善为防治,以上海居室狭窄,户口稠密,尤恐势成燎原,不可向迩。他如伤寒、白喉、肺痨,亦较战前患者为多。似此情形,上海公众健康,实至可虑。所幸地方当局能尽其最大之努力,社会热心公益人士及公团机关亦能互助共济预防疫疠,上海得不至大兵之后发生大疫者以此。 顾一究病源之症结所在;人口麕集于一隅,斗室蜂户,浊气熏染,利于疾病之传染,有害身体之健康,一也。物价飞涨无止境,所入每不足敷所出,于是饮食节约、简陋之自然结果,而营养不足,易为病魔所浸袭,二也。其有享用优裕,又每以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浪漫生活,而斲伤其生机,转为疾患所乘者,三也。尽多生活艰难,啼饥号寒,日坐愁城,筹思无计,因心绪抑郁,体力衰弱,而成痨瘵者,四也。凡此,皆生活问题之为患,优则放僻邪侈而成疾,孽由自取,贫则百无聊赖而致病,非尽人为,岂非天命? 因生活问题而起之疾病,实无疗治之最善方法,盖惟有改善生活,恢复原状,则诸患自除。目前所可言,仍只有治标一法,有如防疫运动之照常进行,防疫设备之多事筹备。此外,较有治本性质者,慎起居,节饮食。虽二者迹近常谈,正惟其常,易为人所忽,而不念适为养生之大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人生之正规也。然都市生活,易于反常,俾昼作夜,习为固然。每当夏令,逭暑纳凉,尤易流于夜生活。体魄壮健者一时固无碍,孱弱者辄易疾作。若以为生活优游,可行所无忌,而不念专制时代之帝皇,至尊也,享用,至优也。间尝就 秦始以来,建号称帝传世者,共得一百八十三,其中不明其享年短长者十六,然卒于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者,得六十九人,竟占百分之四十而强。大抵创业有为之主多长寿,叔季中庸之君多短命。 元室,蒙古强族也,然除忽必烈享年八十之外,其它诸帝,平均享年不过三十龄。明太祖享年七十一岁,而就以后诸帝平均年龄,亦不过四十三。清如康熙以至道光,皆享高年,咸、同、光三期,又皆不寿。夫以帝皇之生活,至低限度,宜可克尽天年,而事竟不然,安知不为纵情欲而起居饮食无常之为害?都市富家巨室,极度享受,无殊帝皇,观于上所举述,当知纵欲丧生,荒嬉无益,而憬然知所以发奋图强之道也。 夏令喜冷食,人情至常也。取快于一时口腹,害有不可胜言者。伤寒之流行,腹疾之为患,卒寒卒热,病菌每易从冷食而入。故浮瓜沉李,雪藕冰淇,为可消暑,孰如熟食沸饮,静待其凉,转可杀菌。要知人身之体温,不为气温而多所高低;气温高至与体温相近,频呼大热;若高于体温,则近于百度上下之气温,已为罕见。而乃冬令则用炉,夏日则饮冰,随气候为转移,不顾寒热之刺戟肠胃,其不合于卫生也可知。 窃以为防疫莫如卫生。今年暑候较长,而未暑之候,疾疫已有发生,则于未来之摄生问题,可不深加之意? 保一已之健康,即所以保公众之健康;防一家之无疫,即所以蕲全社会之免疫 ,是故起居饮食之间,尤宜三致意焉。 1941-07-05 : 04 版
个人分类: 价值史料|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汤飞凡本有望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
热度 87 bioxncai 2014-2-13 22:08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由于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IOAT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他的通讯地址,以便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 可是IOAT不知道,他们预备推荐申报诺贝尔奖的学者,被以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早已不在人世了。 今天国际上最权威的微生物学教科书 Bacterial infections of humans: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 Alfred S. Evans, Philip S. Brachman 编著),病理学教科书 Robbins and Corto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Professional Edition, 8th ed (Kumar 等编著),任何关于衣原体的综述,都写到 Dr. Tang, 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 以此旧文,纪念汤飞凡先生逝世56周年。文中颇有不全之处,但已无昔日激情,恕不修改。 一、心中萦绕的名字 猴年马月的北京出人意料地凉爽,不寻常的天气似乎预示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果然在六月下旬,卫生系统流言四起,以至于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召开新闻发表会,就今年萨斯实验室事故答记者问。新上任的主管副部长声明:请大家容许我保密两天。 两天后,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 83 周年。卫生部召开大会,宣布追究领导责任,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到病毒所,最后是腹泻病毒研究室,从上到下一口气摘了五顶乌纱。尘埃落定,相关报道充斥报刊网络,中国卫生防疫系统的声誉到了历史最低点。 去年萨斯时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而今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天气骤然转为闷热。望着乌蒙蒙的北京,心中猛然想起一个名字,萦绕在心中二十年的名字。 当中国人渐渐开口说出真话的时候,开始听到这个名字,以及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故事所勾画出的豪情和悲伤,使这个名字深深印在心中。 以为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搜索一下这个名字,会有千百条详细的资料。不料查询之下,仅仅是有限的干巴巴的几条。相比之下,那些所谓的英雄所谓的风流人物,充斥于网络,被人一遍又一遍地提起讨论,翻来覆去地争议,来来往往地探讨。这些如雷贯耳的有几个比得上这个名字对民族对人类的贡献? 人们缘何钟情于沾满鲜血的双手而无视救苦救难的心肠? 几十年过去,这个名字已经获得了原本属於他的名誉和地位。但无情的岁月和我们这个善於向前看、乐于健忘的民族使这个名字渐渐沉入历史的泥沙中,再一次渐渐被遗忘了。 有的名字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是不能被遗忘的!洗清历史长河中的污泥浊水,这名字将永远如金子般闪亮。 这个名字叫:汤飞凡。 二、英雄慧眼 近代中国是湖南人的舞台,从曾国藩到毛泽东,湖南人最终成为中国的主宰。 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 ,湖南大旱,“百姓咽糠茹草,至有饿毙自尽者。” 7月23日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 汤家在当地是个旺族,到汤飞凡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父亲设馆教书维持家计。汤飞凡行三,五岁启蒙,父亲遵循易子而教的古训,送他到二十里外的东岗就读于何家义塾。 何家与汤家为通家之好,年轻博学的何家少爷素有大志。年幼的汤飞凡勤奋好学且意志坚毅,一入其眼界便十分钟爱,除了为他课外辅导外,还教他算术自然等新学。何少爷连得三女后,向汤家提出将其中一女许配给汤飞凡,而且可以等汤飞凡成人后自己选择。 世事难料,爱汤飞凡如己出、誉之为天下英才的乡野书生居然成了一代枭雄。辛亥革命后,何少爷弃文学武,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入湘军,从排长干起,一步一步成为湖南霸主,后来更因为毛泽东的一首蝶恋花的角注,成为除蒋介石外不做第二人想的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反对派:何键。 总角时便入英雄慧眼的汤飞凡所走的却是一条截然不同道路。汤飞凡 12岁入长沙城南小学堂,三年后毕业,追随二哥考入甲种工业学校。虽然学工,但他从小目睹家乡父老贫病交迫,一直有志悬壶济世,两年后湘雅医学院成立,汤飞凡从甲种工业学校退学,成为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学生。 七年寒窗,湘雅医学院第一届招收的 30名学生,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人。这十人中出现了两名中国医学届的泰斗,除了汤飞凡外,另一位是毕业时名列第一、与汤飞凡同岁的内科名宿张孝骞。 七年的医学训练,不仅磨炼了汤飞凡坚韧刻苦的精神,也使他对济世有了新的认识。 19世纪与20世纪的世纪之交的二、三十年,正是微生物学的黄金时代,以巴斯德(Pasteur) 和寇霍(Koch) 为代表的一代细菌学和传染病学天骄,陆续发现了大部分重要传染病的致病菌。寇霍的学生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人称东方寇霍。年轻气盛的汤飞凡曾言:“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汤飞凡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申请到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当同学邀请一道开业行医时,汤飞凡说出毕生意愿:“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 何键此时已为湘军团长,见汤飞凡医学院毕业,向汤家重新提亲。汤飞凡在何家三千金中选中 15岁的二小姐何琏。以何键之意,女儿随军东奔西跑极不安定,希望能立即成亲。汤飞凡因为要去北京进修而无法养家,最后只是订婚。 汤飞凡在协和医学院一年后兼任助教,三年中全面掌握了细菌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经系里和学校推荐,汤飞凡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奖学金,准备赴美深造。 兵荒马乱的湖南,局势复杂多变。这次何键不再迁就,汤飞凡与何琏成亲后,一起到了美国。 年轻的汤飞凡走的是一条科学之路。 三、拓荒者的回归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病毒学的拓荒时代,汤飞凡所进修的哈佛医学院细菌系的研究重点此时正转向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拓荒者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方法。作为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哈佛的三年里,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病毒学实验方法。他与同事们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重要的贡献包括用物理方法证明了病毒是可过滤、能离心沉淀、能自我复制、有生命的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他们还研制成第一代微孔滤膜,用于测定出各种病毒的大小。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导师强烈要求汤飞凡留在哈佛。优厚的生活条件,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以及病毒学研究刚刚掀开的无比宽阔的视野,吸住了汤飞凡的心,他决定留下了。 这时一封信来自大洋彼岸,写信人是他的老师颜福庆。 出身基督教牧师家庭、毕业于耶鲁医学院的颜福庆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和领袖。汤飞凡就读湘雅医学院时,颜福庆任院长。离开湘雅后颜福庆就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鉴于当时国内几所较好的医学院都是外国人创办的,颜福庆矢志创建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体系。乘国民政府成立第四中山大学的机会,颜福庆倡议设立医学院。南京政府批准此议,医学院与 1927年9月于上海开学。次年颜福庆辞去协和职务,专任此时已经改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院长。 医学院虽然设立,可是经费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会资助,十分困难,师资尤为缺乏,开学时只有教师 8人。百废待兴的颜福庆想起了人在美国的汤飞凡。 颜福庆在信中,没有天花乱坠的许诺,只是如实地列出办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的困难,和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正是因为这种开诚布公,使汤飞凡骤然生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豪情,当即决定归国。 1929年春,汤飞凡携夫人归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所谓中央大学医学院,其实只有 29个预科学生,以及极少的教职员。汤飞凡任教的细菌系压根就没有,颜福庆给汤飞凡的第一项任务是筹备开始细菌学的课程。汤飞凡认为理论必需联系实际,细菌科的重点在实习。到上海后立即着手建立实验室,在教学之余开始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研究,于1930年开始陆续发表论文。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病毒学研究。 1932年,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汤飞凡升正教授,同时受聘为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主任,可以利用该所齐全的设备进行复杂的实验。1935年汤飞凡到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进行短期协作,与1937年初归国。 从 1929到1937的八年中,汤飞凡在所研究的病毒的本质及有关的方法学,牛胸膜炎的病原学,以及后文着重介绍的沙眼病原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进展,所发论文许多篇被权威性专著或教科书引为经典文献,可以说短短几年内硕果累累。 如果再给汤飞凡几年时间,以他对科学的执着、严谨和敏感,以及病毒学研究的历史机遇,实现东方巴斯德的梦想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爆发于 1937年的抗战,彻底的改变了一切。 许多年后,与人谈到这个少年时的梦想。有人说这是命运,汤飞凡的回答是:“不是命运,是我自己的选择。” 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汤飞凡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一个中国人的选择。 四、一个中国人的选择 1937年,不仅汤飞凡的命运,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到了转折关头。命运没有给汤飞凡另一个八年的研究时间,给予他以及中国人的是八年炼狱般的民族兴亡。 8月13日,中日于淞沪会战。 按今天的叫法,汤飞凡不仅是海归,还是国际知名科学家、外企高级主管、太子党,名符其实的社会精英和既得利益者。对一个一直在象牙塔内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没有人苛求他在民族救亡中做什么。对一个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即使他愿意为抗日出力,象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能做的只有呐喊助威。 汤飞凡的确象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放下手中的科研工作,走出安静的实验室,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他要做的不是上街示威游行,不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是真正的匹夫有责。 汤飞凡动员夫人参加红十字会的后勤支援,自己报名参加了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随上海医学院的师生组成的医疗队驻扎宝山。在他多次强烈要求下,汤飞凡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对伤员进行初级创伤处理,救护站离火线只有几百米。 几百米,救护站在日本人炮火的覆盖下,几次几乎被击中,数人相继受伤。就在炮火中,汤飞凡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超越生死的激情。三个多月中日夜工作,中间只回家两次。夫人十分担心日军的炮火,身高一米六零的汤飞凡有自己的主见:“因为我目标小,炮火打不中我,所以我干这个最合适。” 三个月中,医疗队转战宝山、闸北、苏州河南岸,直到上海沦陷,称得上出生入死。在那一代科学家中,不记得是否还有别人象汤飞凡一样直接参战。即便汤飞凡在 1937年后一事无成,以他火线救护之举,足以算得上英雄了。 上海沦陷后,汤飞凡回到雷氏德研究所。租界虽然一切依旧,但山河破碎,汤飞凡已无心研究。此时接英国通知,要求准备撤往英国。对汤飞凡来说,到英国继续工作是理所当然也是最好的选择。 还是颜福庆,又一次改变了汤飞凡的人生。 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鉴于战争期间瘟疫猖獗,以为重建中央防疫处为当务之急,能当此重任非汤飞凡莫数。一封书信自武汉至上海,请汤飞凡到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 正在自惭无为、于无奈中打算再一次去国的汤飞凡接信后精神为之一振。当即辞去月薪六百两银子的雷氏德研究所的职务,携家眷返乡。 颜福庆的这封信,使科学界少了一位巴斯德,中国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在国难当头时,许多中国人没有选择,他们肩负保家卫国的担子,他们只能浴血沙场,用大刀步枪以及自己的生命与日寇搏斗。有些中国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忍辱偷生,做汉奸当亡国奴,要么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热血。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站着死,象那些英勇不屈的将士,和那些“生在湖南、死在山东” 的学生,以及那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的青年。还有些人象汤飞凡有更多的选择,他可以出国而不必当亡国奴,何况他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继续研究,何况他已经为抗战尽力了。 汤飞凡象许许多多中国人一样作出了选择。汤飞凡不是完人,不是圣人,他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熟悉他的人,包括他的敌人,都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中央防疫处始建于 1919年,因为东三省鼠疫流行,北洋政府决定在北平设中央防疫处,制备血清、疫苗以及指导全国防疫工作。1935年奉命迁南京,北平总处改为北平制造所。1936年正式迁往南京,尚未来得及修建新址,战争爆发。中央防疫处再迁长沙。 1938年汤飞凡到长沙时,中央防疫处如一盘散沙。办公地点是暂借的,职工包括从北平撤来以及本地招的一共20来位,没有一个高级技术人员。从北平运出的设备原本不多,一路散失,只剩可怜的几个,充其量能制备狂犬疫苗。日常靠出售从北平带来的牛痘苗和抗毒素维持。更要命的是,日军连日空袭,处长陈宗贤不在长沙,人心涣散,一半职工成了白天踢球晚上喝酒的混混。 汤飞凡的到来,使防疫处的工作恢复正常,很快提高了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感情,有了一批死心塌地跟随他献身中国卫生防疫的手下。 陈宗贤回长沙后,两人开始防疫处重建工作。可是此时武汉告急,政府已迁重庆,根本无力顾及建设卫生防疫机构,只是命令防疫处迁移。往哪里迁?陈宗贤主张迁往重庆,汤飞凡认为重庆过於拥挤而且交通不便,建议迁往昆明,便於同外界联系。两人争持不下,只好一道去重庆请示。 到重庆时颜福庆已提出辞职,卫生署长人选未定,主意无人愿拿。汤飞凡与陈宗贤都是牛脾气,扬言如果自己的建议不被接受就辞职,重庆因此出现一场小小的风波。已任防疫处长九年之久的陈宗贤在政府内人脉甚广,在卫生届也甚有人缘,相比之下汤飞凡只是上海一书生。可是汤飞凡有陈宗贤没有的背景,除了原任卫生署长颜福庆是他的老师外,内政部长何键是他的岳父,这在官场已经足够了。 卫生署的决定公布了,陈宗贤调离,汤飞凡接任防疫处长,防疫处迁昆明,卫生界一片议论。时人之议也好,千夫所指也罢,历史证明汤飞凡的选择是明智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官场任人唯亲的传统这一次的结果不是昏庸和灾难,而是绿洲,生命的绿洲。 五、生命的绿洲 新任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回到长沙,带来了卫生署的命令,政府财政困难,没有搬迁费。要求一切自筹,员工除北平旧人外一律就地遣散,仪器装备就地处理以节省运输费。 汤飞凡觉得,到昆明再从头开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生产。他心里隐隐约约感到,尽快恢复防疫处的日常工作至关重要。宣布了卫生署的决定后,他声明不照办。愿意去昆明共赴国难的一道去,必需设备装车运往昆明。 汤飞凡是个说干就干的急脾气,一改政府机关的拖拉作风,雷厉风行地在短短几天内卖掉了从北平带来的全部疫苗和抗毒素,筹集了 2000大洋,除了几件一时运不走的大件设备留在长沙外,其余设备装车出发。中国这支小得可怜的国家防疫队伍,押运着那为数不多而又非常重要的设备,跋涉到了昆明。 汤飞凡的急脾气挽救了中国防疫事业。防疫处离开长沙两星期后,日军逼近长沙,国军焦土抗战,是为历史上有名的长沙大火。长沙成了鬼域,防疫处的房舍全毁,所留仪器也只剩了一个旧锅炉。殿后的两名职工费尽千辛万苦,终於把这台锅炉运到昆明。就是这台劫后余生的锅炉,日后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昆明成了大后方,许多机构迁到昆明,防疫处不过是个小衙门,汤飞凡怀里的 300银元,就是防疫处的全部资产。可是汤飞凡怀里还有几件别人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岳父何键知道他此去困难重重,特意写给云南政要的几封信。正是这千金难买的几封信,使防疫处在昆明借到了房舍,从银行贷到了款,于1939年初开始生产狂犬疫苗、牛痘苗等几种简单的菌苗疫苗和诊断试剂,收入除维持日常开支外尚有盈余。 但汤飞凡绝不就此满足,他下一个任务是尽快建立防疫处的新址。日军的轰炸使他下定决心火速在郊区兴建,他看中了西山滇池外一块地方,不料被地方恶霸把持,先是不给,后来在高官的协调之下松了口,以为读书人好欺负,狮子大开口高出市价十倍。汤飞凡牛劲上来,搬动了云南王龙云,硬是以市价的五分之一要下了这块地。 地有了,可是没钱,汤飞凡三上重庆,卫生署还是无钱可拨。就在汤飞凡无计可施之际,一位金融界的朋友给他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倒空卖空,就是迄今仍被人广泛用来盗窃国有资产的手法。他以所谓防疫处全部资产做抵押,从惠滇银行贷了一笔低息长期信用贷款,再由该银行做担保,从几家私人银行借现金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加上透支。汤飞凡冒着随时被关进监狱的风险,于 1940年春建成了防疫处新址。 新址虽然没有日寇的轰炸,可是远离市区,防疫处首先要做的是安排好职工生活。处里设医疗室,从汤飞凡起,所有医学院毕业生轮流值班,小的内外科均能自己动手,而且还能接生。所内还办子弟小学。 随着昆明人口的日益增加,物价飞涨,职工的日子越发艰难。所幸汤飞凡所选新址有的是地,防疫处借本钱给职工,在汤夫人的带领下,养猪养鸡、种菜种花,除了自己用,每周日防疫处安排一条小船,满载自力更生的产品,到昆明市场销售。职工们在战乱中能安居,防疫处的业务得以恢复。 在汤飞凡之前,防疫处的主要任务是制造疫苗和血清,汤飞凡认为,防疫处不能只生产不研究,而且在抗战时,中国已经没有一个机构进行微生物研究,防疫处应当承担这个责任。出於这个目的,汤飞凡广泛罗织人才。到 1942年,防疫处发展到近百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5人,这批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经过汤飞凡的调教,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骨干。 绿洲建好了,汤飞凡开始实现他早在长沙时为防疫处绘画的蓝图。汤飞凡心中的防疫处,应该象美国纽约州卫生研究所 (New York State Health Laboratories) ,着眼于控制传染病,他认为中国应该有同样的中央机构。然而在中国,疫苗、血清的供应一直处於无政府状态,除防疫处外,许多私人办的实验室也在生产。由於利润高制造容易,大家蜂拥而上,大多数产品质量很差,事故频繁而无人过问。即便是中央防疫处本身的水平也不高。 汤飞凡完全改造旧的结构,设立了检定室,对所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设立培养基和消毒室,统一供应实验用培养基和消毒器材;设立动物室,并分设菌苗、疫苗和血清室。此外,参考国外,汤飞凡建立了技术管理制度。在产品上,停止生产无效或副作用大的老产品,增加当时防疫需要的新产品,改进了各种菌种。经过一段时间,防疫处的生物制品质量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正是因为这次整顿,为日后支持盟军滇湎作战奠定了基础。 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业在抗日烽火中诞生于昆明西山。 在防疫处各项工作进入正轨时,汤飞凡的下一个目标是生产国产青霉素。青霉素可以说是二十世纪的一大发明,自弗莱明发现后, 1941年研究出了提纯方法,使青霉素得以临床应用。虽然一系列关于提纯的论文被发表,但具体生产工艺属於军事机密。更重要的是,不同菌种青霉素的产量相差悬殊,高产株如稀世珍宝,外人根本无法拿到。加上防疫处简陋的条件,许多人认为生产青霉素压根就是天方夜谭。 这些困难汤飞凡心里知道,可是前方的负伤将士正在因为伤口发炎而死去,后方的民众因为疾病流行而丧生。在汤飞凡心中,有些事终归是要有人去做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和可能,哪怕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在汤飞凡的感召下,防疫处上上下下掀起了寻霉热,全体职工及家属从早到晚到处寻找绿毛,找到后拿去分离。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是汤飞凡依然十分执着。终於有一天,技正卢锦汉发现自己的皮鞋上有一团绿毛,拿到实验室,从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这支从旧皮鞋上分离出来的菌种被用于国产青霉素的生产,后来汤飞凡从美国、印度等地要到了其他一些菌种,加上国内的一共 30株,比较的结果,还是来自旧皮鞋的那株产量最高。 一只普普通通的旧皮鞋,穿在普普通通的人的脚上,做着不普通的事业。 六、中国不亡 有了菌株,汤飞凡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工艺的研制。一个步骤是一段艰辛的故事,一个步骤是一段奋斗的历程,终於生产出每毫升 200-300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国产青霉素。多少抗日将士因为它起死回生,多少中国人因为它度过难关。 中央防疫处因此名扬全国,国际上也知道在中国昆明有一个 NEPB(National Epidemic Prevention Bureau) 。科学(Nature) 杂志1943年专门介绍中央防疫处,文章用惊奇的口吻介绍了青霉素生产车间: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用过的琼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栋供应,完全自己制造,胃酶用完了,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 多少年后提倡的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实际上是抗战时期中国卫生防疫系统的写照。这些勇于担当责任的中国防疫勇士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作出了不可能的事情。 1942年,在中国战场作战的盟军中发现天花病例,调查得知他们种过牛痘苗但未发痘,因此怀疑是牛痘苗失效。当时盟军所用疫苗均运自英美,唯独牛痘苗因无法长途运输,所以就近采用印度的疫苗。事情发生后,盟军对印度的痘苗失去信心,他们了解到,中央防疫处刚刚完成对中国用的牛痘苗天坛株的重新筛选并研究出了新的生产方法,於是用印度苗与中国苗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中国苗比印度苗毒力稳定,而且发痘率高。 盟军因此注意到远在昆明的中央防疫处,派专人考察,给予防疫处很高的评价。防疫处不仅产品质量获得国际好评,而且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承认。防疫处检定室被选为美军指定临床化验室。经过考察,盟军决定,不仅牛痘苗采用中国株,而且其他疫苗和血清也不再越洋运来,改由防疫处供应。 中央防疫处的任务和责任骤然加重,不仅要生产高质量的疫苗和血清,供给在滇湎泰作战的盟军,还要及时发现诊断该地区的传染病,并且尽快制备防疫用品,事关盟军的战斗力。此外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和血清还要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甚至支援陕甘宁边区。 正是由於汤飞凡制定的严格的生产规范,和改进的生产程序,中央防疫处提供给盟军的疫苗万无一失。以狂犬疫苗为例,国外的疫苗接种后有万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出现严重反应,其中四分之一死亡。使用了中央防疫处用中国天坛株制备的狂犬疫苗的盟军,没有发生一起意外。 云南一向流行斑疹伤寒,对在缅甸和泰国边境的盟军也是一种威胁。中央防疫处于 1943年制成了中国最早的斑疹伤寒,并用于盟军免疫。 1945年,在滇缅边境战场上,盟军中发生了一种不明热的流行,严重威胁着部队战斗力。美国组织了一个以哈佛大学专家为主的斑疹伤寒考察团对此进行调查,但一直未能搞清病因,只好求助于中央防疫处。汤飞凡派助手魏曦赴现场,通过调查和实验证实其实是恙虫病。采用了针对恙螨的防制措施后,不明热得到控制。魏曦因而获得美军“战时功绩荣誉勋章” 。 除了以上工作外,作为中国唯一的防疫机构,防疫处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对付日寇细菌战。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每一个举措都事关重大。汤飞凡率领着那一小批防疫工作的先驱们,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试验室如战场,疫情就是命令。有人前线流血,有人后方抗敌,安静的滇池关系着连天的烽火,昆明西郊那一百多人足顶十万甲兵。 1945年8月15日,汤飞凡拿起电话,对方驻昆明的美军军医。他们提前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第一个想要通知的,是他们心目中一位真正的中国人。 胜利的消息在西山传开,胜利的喜悦和笑容在每一个防疫人脸上。汤飞凡宣布放假,当晚在家中小客厅举行酒会。大家尽情地狂欢。 小客厅装不下几百人,大家索性在湖边狂欢。而汤飞凡却离开人群,回到书房,默默的背诵起少年时记下的、令每一个湖南人读罢怒发冲冠、热血沸腾的“湖南少年歌” :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七、再一次选择 抗战胜利了,防疫处要再一次搬迁。卫生署让汤飞凡在三个城市中选择:上海、南京或北平。南京是首都,但汤飞凡不喜好官场气息,而且昆明这几年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天高皇帝远的自由。上海的繁华和纷乱让他却步,而北平的文化气氛和悠然的生活节奏使他下决心搬回北平防疫处原址。而且他知道,经过日本人的经营,天坛旧址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有极其完备的疫苗和血清制造设施,相当大的实验动物室,完全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科研和生产。 此时的汤飞凡野心勃勃,憧憬着创建全国性防疫和生物制品系统,因此除昆明设分处外,在上海也设立了分处。可是等汤飞凡赶到北平天坛,大吃一惊。 在中国接收人员到达以前,日方在一周内破坏了全部设备,将器材用坦克压碎,菌种血清销毁,动物杀死后深埋地下,留给汤飞凡的是破烂不堪的、空荡荡四面漏风的几栋建筑物。抗战结束了,可汤飞凡心中的中日交锋还没有结束,怒火中烧的汤飞凡决定在这里建设一座更大更好的研究生产基地。 几年后,日本人所作所为的真正原因开始大白于天下。 1949年初,汤飞凡的学生钟品仁来到封存了四年的地下冷库,在满地的垃圾之中,发现了六支写有日本女人名字的试管。经过培养实验后,发现前5个试管是毒性鼠疫杆菌,另一支试管的毒性已经消失 。这些由於 日本人的疏忽而没有来得及毁灭的证据,证明日军在此进行长达七年的细菌战的研究, 汤飞凡这时才知道他的对手、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大本营原来就在中央防疫处旧址。日本人在这里研究策划细菌战的时候,一定不止一次咬牙切齿地诅咒中央防疫处这个令他们夜不能寐的名字,和汤飞凡这个令他们恨之入骨的中国人。 1995年,侵华日军投降50周年之际,原西村部队(1855部队)卫生兵伊藤影明和其他一些老兵来到北京,到北京天坛等处指证日军的犯罪遗址。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根据这些最新线索,花了两年时间收集采访,使日寇细菌战的研究真相大白。除了用俘虏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外,他们还发现1943年北平的大规模霍乱流行是日本人故意散布的。他们用全北平人作他们的细菌实验对象,夺去了两千条人命。 汤飞凡决定重建天坛总所,可是依然没有经费。吉人天相,汤飞凡这次有了别的办法,他在昆明结识的美国人谢拉曼此时担任美国救济善后总署中国分署北平办事处负责人,拨给汤飞凡几批救济面粉。当时市场粮价爆涨。汤飞凡用面粉支付了施工和设备费用,于 1947年元旦建成了万余平方米的中央防疫实验处总处。这几批面粉后来却给汤飞凡带来了大麻烦。 汤飞凡利用美国医药援华基金会捐赠的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于 1948年生产出堪比进口产品的每支20万单位的青霉素。汤飞凡认为,除青霉素外,将来还要开发生产其他抗生素,所以命名为抗生素室。这个室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生素研究所。当时中国没有实验动物业,汤飞凡在北京西郊建立实验动物饲养场,能够饲养繁殖实验动物,并且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实验动物人才。在新址修建过程中,防疫处于1946年春已经开始恢复生物制剂的生产。 一天,马海德带来一位客人,是军事调解处军事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的苏井观,请求汤飞凡紧急支援十万支牛痘苗,以扑灭张家口一带暴发流行的天花。汤飞凡领人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订货,为扑灭天花流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超越党派的科学态度给共产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汤飞凡虽是国民党高官贵婿,政府官员,可是他从骨子里是个学者,对政治毫无兴趣。抱负远大的中共开始注意汤飞凡这位知名学者。 抗战胜利后的短短几年里,防疫处除了旧有产品外,还生产了用于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和用于麻疹和肝炎的丙种球蛋白。按汤飞凡的计划,等卡介苗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进行全国性推广接种,但是内战使该计划成为泡影。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北平党政机关或撤走或瘫痪,卫生署电令汤飞凡于广州设分处以备南迁。 一封电报后再无其他指示,汤飞凡屡次催问,皆石沉大海。他只能亲赴南京,于 11月中旬离开北京。到南京后一无所成,心灰意冷的汤飞凡来到上海租界,决定接受哈佛的聘请,举家移居美国。 时间已经是 1949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就要横渡长江,汤家的大件行李已经运往香港,几个小时后全家飞往纽约。夜不能寐的汤飞凡最后一次巡视各个房间,走到书房时,汤飞凡突然改变了注意。去国离乡寄人篱下,他不甘心。 这一次是汤飞凡自己选择了人生最后的道路。 汤飞凡在上海等待北平的消息,北平也在等他。北平解放后,已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长的苏井观来到防疫处,命令保护汤飞凡住宅,一切保持原状。上海解放后,北平立即要求上海军管会打听汤飞凡的消息,得知人仍在上海,军委卫生部正式去函,欢迎汤飞凡回来主持防疫处工作。 7月平沪线修复通车,上海军管会安排汤飞凡乘第一班火车回到北平。 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朝气蓬勃,从上到下真心实意充满信心地建设新中国。这种前所未有的热潮也感染了汤飞凡。1950年防疫处改名为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1951年兼任新成立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 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汤飞凡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努力下 1951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7倍,1952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 建国后,根据汤飞凡等专家的建议,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痘,生物制品检定所承担了牛痘苗的生产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 1961年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早16年。 1954年,汤飞凡的心中有一股再也按捺不住的冲动,他要做一件中断了将近二十年的事情,他的毕生之役。 八、两个人的轨迹 在各项工作进入正轨以后,汤飞凡申请卸去日常事务,回到实验室重新进行中止近二十年的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卫生部批准了这一申请。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何为沙眼了,可是在 1954年,沙眼流行极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高发区因此失明的占人口总数1%,视力严重受损的占10%。在中国沙眼发病率55%,致盲率5%,边远农村患病率达80-90%,所谓十眼九沙。研究沙眼病原体,从而找到预防治疗的方法,在当时的 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但汤飞凡研究沙眼病原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在国家嬴弱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知识分子,许多人都把日本当做奋斗的目标。特别是英美派的汤飞凡,一直对日本微生物学家的一举一动密切关注,从心里暗暗下定赶超日本人的决心。正因为这样,他对日本微生物学家的成果也比别人多了一些怀疑和保留。 战前的日本人在微生物领域除了北里柴三郎这位大师外,还有一位翘楚,而这个人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日本被人为的遗忘了。 日本名作家渡边淳一年轻时就读于北海道札幌医科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日本战前除了北里柴三郎外,还有一位国际知名的细菌学家野口英世。野口英世一直在美国从事研究,在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犬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过显著的成绩。 1928年赴非洲研究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身亡,成为第三个因为研究此病而献身的科学家。但在日本的细菌学教材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如此知名的人物肯定不会漏掉,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删除了。难道是因为野口英世一直在美国的缘故? 野口英世这个名字一直留在渡边淳一心中,成名后,渡边淳一历时八年之久收集材料,于 1979年完成的长篇巨著《遥远的落日》,荣获日本第十四届吉川英治文学奖。这篇巨著使野口英世在日本被重新发现,并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渡边淳一并没有如实地写出为什么日本细菌学教材删除了野口英世,使他难以启口的故事涉及一个中国人,一个让日本人不得不从心里佩服的中国人。这位叫汤飞凡的人生轨迹与比他大 20岁的野口英世的人生轨迹在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上会合在一起。 沙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公元前 1500年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就有记载。更有人认为根据“黄帝内经”,公元前2600年中国便有此病,但世人还是将埃及称做沙眼的故乡。正因为沙眼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危害巨大,自现代微生物学创立始,沙眼病原便极受重视,七十年间始终没有定论,成为微生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科学家所争议的是沙眼病原为细菌病原还是病毒病原? 1887年,微生物学创始人之一寇霍从埃及沙眼病人中分离出一株杆菌,称为寇-魏氏杆菌,宣布发现了沙眼的病原,开始了沙眼细菌病原说。但该杆菌很快被证明是引起埃及流行的另外一种病:眼结膜炎的罪魁祸首。按照这个思路,在以后的几十年里,30多种细菌曾被冠以沙眼病原,又被一一否决了。沙眼的病毒病原说开始抬头,从二十世纪初在沙眼病人眼里发现包涵体,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证明沙眼材料滤掉细菌仍有感染性,沙眼的病毒病原说似乎站了上风。 就在这时,野口英世的一篇论文引起了轰动。 1928年野口英世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分离到沙眼病原菌,并能在猕猴眼结膜上引起类似人类沙眼的颗粒性病变,故称为颗粒杆菌。 微生物界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包括当时人在美国的汤飞凡。一直从事实验技术创新的汤飞凡认为野口并没有用与传统方法有多少不同的分离方法,就解决了微生物学三十多年的难题,轻而易举得令人难以置信。当时一些细菌学家用野口英世的方法并没能重复结果, 野口英世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也有他本身的缺点,如由残疾而引发的自卑心理、好大言等等。沙眼病原体的发现不被肯定,野口英世受到的打击很大,他迫切希望在黄热病研究中作出成绩。到非洲后不久,野口从一个病人血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在未能重复的情况下断然宣布是黄热病的病原。 野口英世再一次失误了,很快查明,给他提供病理材料的医生误诊,野口英世拿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出血性黄疸的样品。此后不久,野口英世死于黄热病。盛传是因为连续的两次失误使野口英世羞愧万分,自卑心理占了上风,故意使自己感染上黄热而自杀。 1929年春,刚回到上海的汤飞凡在实验室草创,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研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重复野口的实验。一个中国人出於怀疑的动机,重复一个以身殉职的日本巨人的工作,汤飞凡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 上海的沙眼病人有的是,他和著名眼科医生周诚浒合作,选出 24个症状典型的病例,严格按野口的论文分离细菌。经过七个月的实验,分离出各种常见细菌中只有一次是野口所说的颗粒杆菌。用这株杆菌接种家兔和猴子,没有产生沙眼症状。 汤飞凡的结果发表后,激怒了以野口英世而自豪的日本人,恰巧这时一些细菌学家包括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专家发表文章,相继证实了野口关于沙眼病原的工作,汤飞凡一下子置身风口浪尖,他所要捍卫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人的尊严。 科学本应是超乎世俗的,但往往被世俗所累。科学家本应超乎民族国界的,但每每要背负祖国的责任。真正的科学家是敢於担当这种责任的,汤飞凡正是这种人。 从 1932年到1935年三年内,汤飞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比较了各种菌种包括野口的原始株,甚至亲自参加人体实验,把颗粒杆菌接种到自己眼中,终於证明该杆菌无致病性。汤飞凡于1935年发表的论文,彻底推翻了野口的细菌病原说。汤飞凡的结果得到国际上的公认,日本人无话可说,野口英世就这样从日本细菌学教材中消失了。 1937年初从英国进修回来后,汤飞凡打算继续研究,寻找沙眼的真正病原。他不愿做一个批判家和验证人,日本人没有办到的事,中国人要办到。可是恰恰是日本人使汤飞凡不得不中断沙眼研究,从抗战开始,到汤飞凡重新研究沙眼病原体,一晃就是将近二十年。1954年,经过抗战磨炼的汤飞凡,已经不能再等待了,他要结束心中的中日战争,了结二十多年前的恩怨,让日本人心服口服。 1954年,汤飞凡57岁。野口英世着手分离沙眼病原体时也是57岁。两人生命的轨迹在此碰撞,一个因此堕入深渊,一个因此步入了辉煌。 九、少年有梦 野口英世的惨痛教训使汤飞凡决定亲自采取样品,采样地点选在以眼科著名的北京同仁医院。他找到眼科主任张晓楼,张晓楼答应得十分痛快,只有一个条件,项目两人合作。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完全是实验室项目,没有临床观察内容,根本不需要同临床合作。况且早已被称为汤老的汤飞凡在卫生系统一言九鼎,没有商量的必要。但汤飞凡出於合作愉快的考虑,还是答应下来。这一决定在汤飞凡身后风波了几十年,耗尽了汤夫人余生精力。 汤飞凡从研究包涵体开始,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每周带助手在同仁医院沙眼门诊工作半天,采集了 200例典型病例样品,对沙眼病程和包涵体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汤飞凡用恒河猴作沙眼的动物模型,在世界上头一次成功地在动物身上发现包涵体。 此时,病毒分离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经过一年的分离,采用当时各种病毒分离技术,结果无一成功。失败的情绪在研究所内蔓延,毕竟过去的七十多年,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无数次研究,无一成功。 汤飞凡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经过一年的探索,他认识到,不能再重复别人的病毒分离方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根据他对沙眼病毒的了解,决定采用鸡卵黄囊分离病毒,并意识到分离病毒的关键是如何抑制病人样品中的细菌,在没有可靠数据的情况下,他决定同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新的分离方法建立后,开始分离试验。 1955年8月10日取来的标本是新方法的第八次分离试验,传了三代后成功地分离出病毒。20多年的心愿终於实现,汤飞凡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人。这株病毒就是著名的TE8。 兴冲冲赶来的张晓楼建议马上发表,因为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在进行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不能被别人抢在前头。汤飞凡断然拒绝了,因为之前有多家实验室声称发现沙眼病毒,可是都不能重复。因为野口英世的前车之鉴,绝对不能让日本人看笑话。一定要能重复分离,能体外传代,能在动物中引起病变。 又经过一年的时间,汤飞凡完成了上述工作,于 1956年10月发表论文。 为了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 1958年元旦,汤飞凡命助手私下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造成了沙眼。在其后的40天内坚持不做治疗,收集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彻底的解决了七十余年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 一直处於低潮的沙眼病毒研究因为汤飞凡的成功,一下子成为热点。用汤飞凡的毒株,英国首先证实了汤飞凡的工作,从此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接下来,他们用汤飞凡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出沙眼病毒,从此,各国不断分离出沙眼病毒。对沙眼病毒的致病性也有新的认识,发现除沙眼外,还能在眼部以外引起许多炎症。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是名符其实的衣原体之父。 汤飞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沙眼的传播特性,寻找到了治疗的药物。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沙眼已经基本绝迹。以上海为例, 1959年沙眼发病率为84%,两年以后降到5.4%。 汤飞凡心里的中日战争终於以中国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以汤飞凡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科学家在那个因陋就简的年代里,曾经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同西方国家比,他们所用的仪器设备非常简陋,条件非常艰苦。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却取得了今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无论从人才设备、研究经费还是国际交流上,都是汤飞凡们想都不敢想的。然而我们的科学家再也拿不到那种成果。 不是什么动乱的影响,也不是什么体制的因素。而是现代的科学工作者没有了老一辈人的赤诚,没有老一辈人的责任感,没有老一辈人的铁肩道义。科研如同绘画写诗,讲究意境。只有无私的人、以拯救民生、为民族争光的战士才能永不放弃,才能大放光彩。 每个少年都有过盖世无双的梦,都有过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当岁月在眉间心头留下痕迹以后,所有的梦和豪言壮语便成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记忆。但是有一个 107年前出生于湖南的矮小少年,牢牢记住少年时的梦和豪言壮语,用一生追逐这个梦想,于花甲之年实现了当年的诺言。 “发明一种预防方法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 湖南少年的梦,湖南少年的豪言壮语,湖南少年的非凡人生。 十、士可杀不可辱 依照汤飞凡的计划,下一步在已有病毒株的基础上重新研究沙眼的感染、诊断、预防、治疗和免疫,研究毒株的分型以及与其他相似病毒的关系。但是当时的情况不容许他踏踏实实地集中于沙眼的研究,他的论断一个接一个地被外国科学家所证实,包括因为研究同源性而诞生了衣原体这一微生物种类。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正是汤飞凡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他以他敏锐的思路、完善的计划,带领中国生物制品业走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国生物制品的擎天一柱。 中国的现状使科研计划不能以个人的意愿而转移,而对於立志救死扶伤的汤飞凡来说,这一点正是他心甘情愿的,放弃个人的名利,为疾苦大众福利,正是他人生的选择。在分离出沙眼病毒后,根据上级指示的放弃学术问题、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汤飞凡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预防问题上。 当时中国麻疹广泛流行,几乎每个孩子都出疹子,冬春之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俗称小儿麻痹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常有暴发流行。汤飞凡很快分离出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出的麻疹活疫苗很快开始在北京的幼儿园内试用。 如果命运在给汤飞凡几年时间,中国肯定会提前消灭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其他一些传染病也能提前得到控制。只可惜天妒英才。 1956年的反右运动,正在忘我地分离沙眼病毒的汤飞凡并没有受到冲击。一方面中共中央有一份保护名单,其中包括汤飞凡、张孝骞等中国医学界的泰山北斗。另一方面,汤飞凡对政治素无兴趣,只是一门心思搞科学。1958年夏天,反右结束,他的学生中也有人被划为右派,使他十分恼火,埋怨学生不该乱说乱道,搞科学的管什么政治? 可惜不管政治的人,政治要管他。 完成反右运动的毛泽东,心里有着另一个计划。在他眼里,每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必须接受水与火的考验,在群众运动中脱胎换骨。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1958年9月,拔白旗开始了。在医学界,要拔的白旗都是反右运动中受保护的一流学者,卫生部机关党委统一部署,各单位拔白旗。生物制品所要拔掉时任所长、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和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汤飞凡这面大白旗。 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所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来到汤飞凡的办公室,表情严肃,一看就不是来请客吃饭的。组织上要汤飞凡检查资产阶级思想,听取群众批判。 9月26日,研究所召开小型会议,听取汤飞凡的自我检查,大家认为水平太低,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这个检查已经是汤飞凡的违心之举了。 研究所于 28、29日召开全体党团员大会,要汤飞凡继续检查和听取群众批判。为了帮助汤飞凡,组织上私下进行了动员,安排了发言。 中国人的扒粪文化,中国人的嫉妒,中国人的阴暗心理,中国人的小人得志狗仗人势又一次得到了宣泄。 大会气氛从缓和到紧张,发言从和风细雨到狂风暴雨。第一天汤飞凡是坐着回答问题,第二天便失去了分辨的权利,如同挨批斗一样,一会儿“站起来低头!” ,一会儿“坐下好好记!” 汤飞凡的待遇也逐日提高,第一天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插在社会主义阵地上的一面大白旗,第二天就升级为民族败类、国民党反对派的忠实走狗、美国特务、国际间谍。他骑在人民头上,他的反动派岳父,他冒充大科学家,他向洋人讨面粉丢了中国人的骨气,他把沙眼病毒送给外国人把分离方法告诉外国人、出卖国家利益。更为无中生有、让汤飞凡受到极大刺激的是,有的人根据想当然的推理,诬蔑汤飞凡与实验室技术员有不正当男女关系。 散会时,主持人对着规规矩矩站在那里的汤飞凡咆哮:坦白交代低头认罪才有出路,不然死路一条。我们说到做到,可以马上把你这个国际间谍抓起来。 明天继续开会,而汤飞凡已万念俱灰。 1958年9月30日晨,汤飞凡自尽。 中南海里有人知道打碎了什么。 周恩来闻讯后勃然大怒,处理了有关人员,亡羊补牢终止了刚刚开始的拔白旗运动,以至该运动今天鲜为人知。 名将可以靠百战,名臣可以靠历练。然而无双的国士要靠上天的赐予,是百年不遇的国之瑰宝。 对此,就象那些年代里许多许多类似的情况一样,后人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十一、身后那些事 没有通知亲友,没有举行葬礼,何琏一个人伴随遗体火化,悄悄地捧回骨灰,放在自己的卧室。完成了汤飞凡在遗书中的交代:把桌上的六本书还给谢少文。然后是漫长寂寞的岁月,二十年。 曾经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中国防疫生物制品业自毁长城,每况愈下,加上十年动乱,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大。这些年来人心涣散,私欲横行,以至在萨斯流行期间大失国人所望,甚至发生实验室感染的重大事故。 连汤飞凡生前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因为人的私欲而长期被剽窃。 汤飞凡死后,中国的沙眼病毒的基础研究渐渐终止,与汤飞凡合作的眼科专家张晓楼站出来理所当然地包揽了各种荣誉,也包括靠重覆汤飞凡在自己眼里做的人体试验而发表的那篇论文。 汤飞凡属於自绝于人民,他的名字不能被提起,文革中更成了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大右派,於是这个名字消失了。人民画报上是张晓楼灿烂的笑容,报刊上一篇又一篇的介绍这位沙眼病毒发现者的先进事迹。写文章做报告接受采访,更为可笑的是,写论文时不得不引用当年的论文,他居然把第一作者汤飞凡免去。在黑白颠倒的年代,因为政治的需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拨乱反正后反而变本加厉,岂止是利欲熏心? 拨乱反正以后,本来汤飞凡没有戴帽子,不属於平反之列。但医学界的呼声太大,卫生部于 1979年6月为汤飞凡举行追悼会,给予汤飞凡高度评价。 中国在重新发现汤飞凡,外国人一直没有忘记他。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因为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汤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 沙眼防治的最高荣誉终於属於汤飞凡,可是 IOAT不知道,这世上早已没有汤飞凡。 颁奖仪式后来改在 1981年5月的全法眼科学大会上举行,卫生部决定由汤飞凡的学生王克乾代为领奖,并明确通知了一起与会的时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的张晓楼。 发奖前一天下午,中国驻法使馆一位官员突然通知王克乾,组织决定明天改由张晓楼领奖。大会上张晓楼满面春风地接过奖章和奖金,并发言。令人不解的是,发言中没有一次提到汤飞凡的名字,均以“我们”代替。等大家看到奖章,才发现原来颁发给汤飞凡奖章改刻了两个名字,第一名居然是张晓楼。 誉满京华的通天名医居然能够施展乾坤大挪移,周旋于使馆和 IOAT之间,两天之内偷天换日。 奖章拿回来,又是一轮报道采访,张晓楼正式成为沙眼病毒的第一发现人,国际金奖的获得者。可是有一个难题,原来奖章是发给一个人的,虽然临时刻上两个名字,奖章还是一个。张晓楼没有被难倒,他用原本属於汤飞凡的奖金复制了两枚镀金奖章,自己留一枚,交给汤家一枚,原件上交卫生部,一个圆满的结局。 人道青天不可欺,善恶人尽知。张晓楼的做法引起公愤,当年 12月政协会议上,不少委员就提议严肃处理这种剽窃行为。国际上也有不少疑问,汤飞凡夫人和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强烈要求卫生部澄清。 但是名医的能量无法估量,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一拖就是五年。总是说要顾全大局,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声誉,始终没有解决。何琏骨子里的将门血气终於暴发了,于 1986年8月写信到IOAT,要求一个公正。 四个月后 IOAT回信:经了解,沙眼金质奖章是授予汤飞凡的,为了澄清起见, IOAT将复制一枚新的奖章。不久汤家收到新奖章,旧奖章自动作废。新奖章的后面只刻着一个名字:汤飞凡。 汤家除了新奖章外,依旧保存那枚私自复制的旧奖章,作为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大丑闻的见证。 1992年,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 邮票,里面包括汤飞凡。三年后,为夺回本应属于自己丈夫的成果和名誉而耗尽精力的何琏在北京逝世。 十二、渐渐远去 第一次听说汤飞凡是在车上,一位很敬重的老师突然大发感慨:如果汤飞凡不死,肯定能获诺贝尔奖。中国居然有这般人物?从此这个名字长留心中。 汤飞凡的弟子告诉我,老师把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眼睛里,冒着失明的危险证明了病毒的致病性,成为卫生系统为科学献身的典范。 汤飞凡的下属告诉我,汤老每天戴着白手套在实验室里到处摸。当时大家就是用鸡毛掸子打扫,怎么能过得了关?就在汤飞凡一次又一次的严厉训斥下,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水平提高了。 听过汤飞凡课的前辈回忆,当时什么都不懂,竟然问那种肤浅的问题。汤先生居然认认真真的回答,使他对科学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见过汤飞凡的老职工讲,由於夫人比自己高出一个头,汤所长与夫人出行时一定先行两步,高高地挺起胸脯,给人一种威严。 卫生界的朋友议论,汤飞凡的最大功绩在于建设了中国的防疫队伍,这只队伍不仅仅经历了抗战,而且在十年动乱中也经受了考验。而中国防疫系统近年来的衰落,包括应付萨斯的拙笨,也因为这批汤家军日益凋零,因为汤飞凡的过早辞世。 所谓成者萧何败者萧和,中国卫生防疫系统因为衣原体而名扬天下,也因为衣原体而臭不可闻。去年那令人哭笑不得的萨斯病原为衣原体的诊断让人再一次想起汤飞凡,这位衣原体之父,这位严谨的科学家,这位为国为民的英雄。人们已经不敢期望防疫工作者们能作出汤飞凡般的成就,现在连做好本职工作都成了奢望。那些继承者们何以面对汤飞凡的在天之灵? 朝代更迭之际,中国的许多科学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新中国,同时也选择了风风雨雨。在卫生系统,一批曾经受国民政府器重、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过要职的学者也作出这样的选择,如汤飞凡,如颜福庆,以及接替颜福庆担任卫生署长的金宝善等等等等,他们在新中国建国后的遭遇令人惋惜。这些人称得上是国士,可惜无人以国士待之。 汤飞凡和野口英世,两人在科学上的造诣不相上下,然而比起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则有天地之别。野口英世一直在美国从事研究,死后也葬在那里。汤飞凡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而归国,为了祖国防疫事业多次放弃出国定居,在抗战中立下卓越功勋。可是现在又如何? 野口英世经渡边淳一重新发现,成了日本的国宝,他在纽约的墓地成了日本人旅游的圣地,新版日圆上印上了野口英世的头像。 而我们那?昙花一现的对科学家的崇拜再一次变成对武夫的敬仰,我们的渡边淳一们在粉饰太平,添帝王将相的屁股超过了无耻的程度。野口英世在日本人人皆知,汤飞凡在中国除了卫生系统一些老人外几乎无人知晓。相比之下,岂止是一个惭愧了得! 离我们渐渐远去的除了时间以外,还有一种东西叫做:魂魄。 谨以此文纪念汤飞凡先生诞辰 117周年 民国37年 中央防疫实验处职员签到单。有国之瑰宝“汤飞凡”微生物学家等人的亲笔签名3页 “汤飞凡”签名见右一: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rSQEc7QMNGW4D26YE3tBRJbcEmvcgyUoXDAjkLDwDmlkcBrSL00fQWmTZBa13y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oso.html http://book.kongfz.com/item_pic_5655_68979469/ 后记:以前并不知道汤飞凡,当我第一次看到京虎子的题为“国之瑰宝”的文章时,就被文中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汤飞凡的成果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却罕有他的事迹的介绍,中国除了极少数业内人士外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很不应该的!于是将京虎子的文章和从百度百科、孔夫子网搜集来的资料编辑成此文,利用科学网这个平台扩大宣传。 其后,科学网的王守业博主对汤飞凡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又做了非常好的考证:“不该忘却的纪念:非凡的汤飞凡教授”,链接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3591do=blogid=767893 。 汤飞凡的故事足以拍成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在此呼吁文艺界人士不要放过如此好的题材! 最后特别向京虎子以及百度百科、孔夫子网尚不知道名字的作者致敬和感谢! 本博文在一开始就已经附了资料出处,特别向关注知识产权的人士说明一下。
43962 次阅读|251 个评论
[转载]政府调拨舟曲防疫物质是:大蒜、花椒和黄花菜!!!
STS 2010-8-16 17:42
中新社舟曲8月13日电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0/08/13/6293732.html 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常继乐13日表示,根据每日对舟曲灾区传染病疫情的分析,灾区传染病发生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无明显上升趋势,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止13日12时,在舟曲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共有卫生防疫队20支225人,卫生监督队6支36人,心理干预队1支14人,健康教育队1支10人。灾区累计开展环境消毒杀毒面积达43万多平方米,使用消毒药品近500公斤。 此外,有关部门紧急向舟曲灾区调运了用于防治疾病的大蒜40.5吨、黄花菜1.5吨、花椒200公斤。 常继乐坦承,由于灾区高温、缺水、时有降雨,加之人群密集,未来卫生防疫形势仍然很严峻。 首先,向舟曲灾区的人民表示亲切慰问,并向死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 说实话,看到上面的新闻,我感到十分的诧异。作为一名免疫学的研究人员,我对预防传染病还是有些了解的。预防传染病,需要做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大灾之后,要防大疫,是一般的常识。所以,有关部门表示重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我确实不明白,有关部门在舟曲的交通还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利用宝贵的运力,提供的防疫物资,居然是大蒜、黄花菜和花椒。我不懂中医,我承认,但是,中医的防疫措施难道也是大蒜、黄花菜和花椒吗?是《伤寒论》里写的吗? 即便大蒜、黄花菜和花椒可以用于防疫,但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其防疫效率也远不如现代医疗的药物和消毒剂。在当前灾区十分缺乏物资和运输条件的情况下,输入这些物资,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据悉,目前舟曲已有遇难者1100多人,受灾人口2万人。其当地还在降雨,即使有了大蒜、花椒和黄花菜, 又怎么调制成药品呢? 可以说,如常厅长所说,当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且是危急的。但是,我们的有关部门却在敷衍了事,在赌运气,这是在玩火。虽然,我国的一些灾害后,比如汶川和玉树地震后,没有出现大的传染病疫情,但这并不能表明这次的舟曲不会。但是,有关部门却舍不得投入,不仅只派遣了区区不足300人的防疫队伍,仅使用了500公斤的消毒药物,而且准备的防疫药品都是大蒜、黄花菜和花椒等半成品,一旦大规模传染病发生,谁来做这些食材,怎么做,按照什么配方做呢?而且这些食材对于真正出现的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其实意义并不大。 对于防疫工作,应该重视,舍得投入,要做到未雨绸缪。对于舟曲地区,应该立即增派医疗人员,加强防疫,并加紧搜救伤员和遇难者的遗体,并及时处理遗体,还要及时处理野生动物的尸体,同时应该立即运送足够的抗生素和口服补液盐等药品,运送更多的消毒剂(因为连日下雨,要进行不断的消毒)和便携式净水器材及药品,运送更多的瓶装饮用水,并且应该向每位灾民发放防灾手册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必要时,应该做最坏的准备,比如开始储备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疫苗等等。总之,目前有关部门对于灾区防疫准备根本不在状态,是在开玩笑。 我不相信,给舟曲运大蒜、黄花菜和花椒,是因为有人想吃这些食材,但把防疫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廉价和效果不肯定的物资上,是在浪费宝贵的运输资源。不是与我国当前卫生能力相匹配的做法,是违背现代防疫基本规律的做法。对此,我深表担心,而且我认为,如果真的因此,而无法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应该追究有关卫生管理部门的渎职行为。 应该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用大蒜、黄花菜和花椒来防疫,简直是令人无法接受和想象的。在此,我仅以个人的名义,希望甘肃省有关部门能够在大灾面前,抛弃侥幸心理,不要吝啬花钱,赶紧拿走大蒜和黄花菜,立即向灾区提供真正的医疗物资,尤其是抗生素、消毒剂和净水装备,并且加派防疫人员,如果实在缺人,我也可以随时前往帮忙。 还有就是,如果确实需要提供一些食材的话,如果运输能力允许,我认为,可以向灾区提供一些绿豆,熬些绿豆汤,缓解一下当地湿热对于人们的影响。但是,无论绿豆,还是大蒜等食材,现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保证抗生素、消毒剂和净水装备等。 舟曲人民遭遇了不幸,我像全国人民一样都感到悲痛,但更不希望有关部门用大蒜和花椒来敷衍防疫的大计,不希望泥石流的不幸带来更大的不幸。所以,我期待有关卫生管理部门及时纠正失误,以免发生渎职的行为。 最后,让我们一起为舟曲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重新振作起来,走出困境。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个人分类: 评论|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生防疫:海地能像汶川一样成功吗?
qlms 2010-1-28 10:16
从历史看,大灾之后基本上都有大疫! 1556 年华县地震时,流行性疾病曾夺去数以 10 万 计未被地震压塌而死的灾民的性命。因此,地震发生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工作尤为重要。早期卫生防疫的介入、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可大大避免传染病的暴发及扩散。 防疫措施到位,是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防控工作的一个亮点,震后基本没有瘟疫发生。 现在 海地地震 的搜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根据官方统计,目前已被掩埋的尸体大约 15 万具,估计还有 10-20 万具尸体被压在建筑物的废墟下。因此,为防治瘟疫的发生,卫生防疫工作必须立即有效开展,刻不容缓! 在《 山区强震次生灾害的防控与管理 汶川大地震的启示 》一书的第四章,我们重点阐述了震后防疫和疾病控制方面的工作。希望目前在海地工作的国际救援部队,尽快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瘟疫的发生。 强震后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 的原因主要有: ①居住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②饮用水源污染严重,易引发肠道传染病。 ③虫媒生物孳生加快。 海地灾区 目前气温很好,蚊蝇孳生繁衍很快,极易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等传染病。 ④食物腐败变质,易导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流行。 ⑤救援人员超负荷劳动、体力透支,机体抵抗疾病能力明显下降。 第四章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节综述山区强震后 防疫 工作措施 。主要阐述强震后防疫系统组织模式和震后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主要讨论震后易发肠道传染病及其监控与防疫。 第三节主要阐述震后易发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监控与防疫 第四节主要阐述 震后民众心理干预和引导 。即 怎么避免大规模人群出现恐慌等心理性问题,因为人群恐慌,特别容易造成践踏等伤亡事故,这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次生灾害。 本书的前三节由中科院遥感所曹春香和张灏老师编写,第四节由武汉理工 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罗帆老师编写(罗帆老师是科学网博主)。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2920 次阅读|3 个评论
震灾之后防大疫
songshuhui 2008-9-3 12:06
BOBO 发表于2008-05-16 星期五 9:44 分类: 专辑 , 医学 , 地震 | | 四川汶川县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随着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过去,在不断搜救幸存者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密切防范可能因地震过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及流行病。下面从遇难者和幸存者角度简单说说。 遇难者:如何及时有效处理 汶川地震,强度之大,却为罕见。突如其来,难以防范。 汶川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 10 万平方公里,汶川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从震情看,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而截至 5 月 15 日晚 ,四川确认死亡人数 19509 人,全省遇难人数估计在 5 万人以上。面对如此大数量的死难者,如何积极有效的安置处理尸体,应是目前着力考虑的一大重点,但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虽然谈论尸体,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生理的变化会惹人阅读感觉不快,但我还是要说一说,毕竟这是医学的常识,也能让我们认清处理遇难者尸体任务的紧迫性。当个体生命完结,心跳呼吸停止,脑死亡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代谢活动终止,人体温度开始下降,也称为尸冷。在四川当时气温在 15 28 度之间,恰好又为午后两点半左右,因此人们的衣着应较为单薄,因此在死后 5 小时左右尸体温度便可与环境温度一致。其次,人的全身肌肉松弛,皮肤已开始丧失弹性,大小便失禁。但死后大约 3 小时内,便又全身的松弛转为僵硬,也叫尸僵,在 12-24 小时内全身尸僵达到顶峰。尸体全身水分蒸发,血液停止流动,身体低垂部位形成紫色斑块,也叫尸斑。 而上述说的都是短期内的变化,如果尸体放置时间一旦变长,更多让人不堪的变化在所难免。比如尸臭,这主要是由于体内腔道内的细菌大量增殖产生腐败气体,同时腹部开始膨胀,若尸体放置过久,如在眼下的四川,如果放置超过 48H ,则尸体可能继续肿胀形成巨人,甚至难以辨别绒毛。因此及时的堵住遇难者的七窍对有效降低尸臭外泄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口鼻和肛门。 由此可见,遇难者尸体不仅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污染地面和水源,而且散发的气体及惨状可能极大影响救援人员工作力度,影响生产生活,必须早期的进行处理。在战场救护中,战死者尸体的处理一般用土葬或火葬法。若土葬则选远离水源和生活区,不积水的干燥地段,记录死难者信息及系列处理后入土。而火葬则对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更为彻底,往堆积的尸体,添加焚烧燃料,而后进行焚烧。这方法有助预防流行病的预防,但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从精神和感情上似乎则难以接受。 回顾过去,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市区有将近 10 万具尸体,是解放军官兵运到郊区掩埋的。震后还有部分遇难者尸体由亲属临时掩埋在市区。 1976 年冬天,唐山防疫人员和 2000 多名基干民兵,把这些尸体全部挖出,迁入郊外 8 个公墓深埋合葬。到 1976 年 12 月底,唐山地区共迁移和添土掩埋处理尸体 19 万多具,市区迁出埋在市内的尸体 3 万多具。由于地震遇难者死于非命,很少携带致命菌,迁尸后只用石灰消毒,进行了标准化掩埋。为了检验掩埋效果, 1977 年卫生防疫专家对尸体的掩埋方式做了全面评价,并从细菌、病毒、毒物、生化、病理、土壤、蔬菜等方面进行研究。事实表明,尸体迁埋后,周围环境的状况良好,未造成生物、化学污染,也没有形成传染病源。 而据 5 月 16 日 《京华时报》报道, 德阳什邡市尸体的处理,以就地掩埋为主,每个镇都有救援人员专门负责尸体的搬运、挖坑和填埋,警戒执勤。以洛水镇为例,约有 100 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原则上,为了避免疫情发生,当天挖出的尸体,当天就要填埋 。尸体挖出后,一般是先搬运到当地的镇上,由家属来认领,有人认领的尸体,就由公安机关进行登记,没有家属来认领的尸体,就成了无名尸。 无论是否有人认领,当天都要就地掩埋。 掩埋尸体的地点,由当地政府选择,一般选择在隐蔽的山坳中。 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对死者的尊重,我们争取一个人一个坑,进行掩埋,但现在尸体越来越多,已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 卫生部 5 月 15 日 在其网站上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其中对尸体的处理进行了系列的说明。首先强调了自然遇害死难者尸体一般不引起传染病流行。在对待尸体上,必须充分予以尊重,按照及时就地清理和掩埋处理的原则,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尸体应远离水源、人员活动区,避开低洼地。存放时间在平均气温低于 20 ℃ 的情况下,自然存放不宜超过 4 天,放入存尸袋的可适当延长存放时间,但应在尸体上下洒盖漂白粉,降低尸体腐败的速度,减少异味,尸体出现高度腐烂时应及时进行火化或掩埋处理。 生存者:保存生命便是最大的万幸 相对于死难者,那些能在地震中尚有呼吸心跳的人是幸运的。个体的生命在巨大的灾难中显示了坚强。在地质灾害中,有一个救援的黄金 72 小时,意思是说灾害发生后的 72 小时是黄金救援期。 在 72 小时期间,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在第一天(即 24 小时内),被救出的人员,存活率在 90% 左右;第二天,存活率在 50%-60% ;第三天,存活率在 20%-30% 。 目前, 3 天已过,等待奇迹出现。对于已被抢救的幸存者,如何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保全生命,恢复生命质量是医务人员面临的关键,而现场的伤病员大多复合伤。也就是说,受建筑物垮塌导致的伤害,不是单一器官的损伤,可能是多个器官或部位受到挤压出现的复杂伤情。而四肢、头颅和胸部损伤是重中之重,因此四肢骨折的简易固定包扎,胸部外伤的有效处理是重要的。 在电视画面上,能看到子弟兵抢救人的镜头,顾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但是他们多数不具备搬运常识,在找到生还者时多数采用将他们抱起来,传递,这样做最大的缺点就是可能会使脊柱损伤加重,建议能在搬运时用就地取得门板,担架一类的,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损伤。从废墟中救出搬运后即请医务人员进行检查,第一件事情便是开放静脉,进行输液。随后进行骨折部位制动处理,不要急于送到车上运走,确认病情较稳定后再转运到医院。 我们也看到,很多媒体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火速奔赴灾区,为我们带来第一手的新闻咨询和报道。对于那些没有救援或急救处理本领大饿人来说,这一切应该缓行,切莫让自己成为受灾者,增加灾区负担。 当然,疫情的防范是灾区的重头戏。首要便是疫情的监测。发现鼠疫、霍乱、炭疽、疑似传染病相关死亡及疑似传染病聚集性病例时,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立即进行报告,其他传染病或症状报告,可每日报告或每半天向指定疫情收集单位报告一次。 在食品卫生上,重点防范细菌性食物中毒。比如食用已死亡畜禽肉和未很好冷藏的米饭、蔬菜食品特别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有发热、头痛,潜伏期一般在 3 ~ 12 小时,部分在 13 ~ 24 小时,少数在 48 ~ 72 小时。需要及时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饮水安全上,虽然当地不缺水,但可能已遭受污染,必须饮用清洁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空投瓶装水,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水车空间密闭,相对卫生安全,居民可就近取水,使用方便。水车供水时,需由专人负责,并注意饮水消毒,确保水质卫生。 在环境卫生上,相信会有大量的工作。比如:做好水源保护;设置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按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人和动物尸体。 灾民临时集中、分散住所、医疗点、救灾人员临时居住地等人群集中区域是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而这一切的实施,必须有强劲的领导和组织。 在蚊虫苍蝇等方面,现场救援人员首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使用市售趋避剂(蚊不叮、蚊障等含有 DEET 有效成分的个人防护用品),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使用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在临时居住地或帐篷中使用蚊帐,或药用蚊帐,或用 15 - 25g /m2 溴氰菊酯或 20 - 40g /m2 的氯氰菊酯喷洒蚊帐。对垮塌现场及临时居所,应应用杀虫剂进行有效灭杀。 在消毒处理上,对九大类用具进行针对性消毒。对一般用具可用 0.2 %过氧乙酸,或 2 %漂白粉上清液。对食具消毒首选蒸煮 15 分钟,在无燃料条件时也可用含氯消毒剂,然后用洁净水冲洗。对墙壁、地面,消毒时可用浓度为 1000-2000mg/L 的有效氯喷雾或喷洒,作用 2 小时。用量:土质地面 1000mL/m2 、土质墙 200mL/m2 、水泥地面 300mL/m2 。对粪便应用漂白粉作用 4 小时。当粪便接近便池容积的 2/3 时,应及时清运或加土回填覆盖,另建厕所。对呕吐物应加入 l/5 量的漂白粉,搅匀,作用 2 小时。对污水加氯量为 50 ~ 200mg/L ,作用 30 分钟后,余氯应保持 5mg/L 。对饮水主要也是加漂白粉。对瓜果、蔬菜,避免吃生食,无法烹煮时,可用 0.1 %高锰酸钾浸泡 30 分钟,或含氯消毒剂 100mg/L 作用 30 分钟。对手的一般卫生消毒,可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必要时可用有效氯 250mg/L 作用 3 分钟,或 0.2 %洗必泰, 0.5 %新洁而灭作用 3 分钟。 心理危机干预必不可少。群博中也有人详细论述过。主要方法是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网络。 标签: 防疫
个人分类: 地震|1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后应该重点防疫那些疾病?
songshuhui 2008-9-3 12:04
青方 发表于2008-05-17 星期六 19:33 分类: 专辑 , 地震 | | 大灾后定有大疫,这句古训在很多现代自然灾害后并不一定成立,因为医疗的进步,防疫意识的提高和措施的实施,很多传染病都能被遏制。但地震后,因为输水和排水系统的破坏,饮用水短缺,垃圾污水堆积,灾民集中生活,加上心理精神的冲击,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为传染病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 1999 年 8 月土耳其地震后的经验看,主要的疾病是和腹泻相关的传染病,在这些腹泻疾病中,主要的是志贺氏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就是常说的痢疾。从土耳其地震后总结的经验看,腹泻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即使是志贺氏杆菌感染,也是多个不同亚型同时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很难找到一个很固定的规律。但无疑建立一个疾病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日后的灾害疾病防疫提供数据和经验。 腹泻相关疾病的预防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频繁有效的洗手,但在供水系统被地震破坏后,洗手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不知道人们在运送物资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灾区也非常需要消毒纸巾之类的消毒用品。当然也需要对垃圾和污水的消毒处理,这些工作都应该提早进行,我对灾害处理是个外行,这些只是些担心,我想这也一定是灾害防治的操作规程之一。 这是一小段对志贺氏菌痢疾的描述:志贺氏菌属( Shigella )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 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另外,地震后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容易造成流行,例如结核杆菌感染,主要是肺结核,肝炎的流行,等等,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医疗工作者们的工作应该逐步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过去世界各地的地震后疾病流行情况分析,地震后最主要的传染病大多是通过水传播的疾病,加强对饮用水的严格监控是很重要的,我想灾区也很需要水过滤和净化装置。 标签: 地震 , 疾病防疫 , 防疫
个人分类: 地震|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