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头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头晕中
热度 2 Mech 2020-4-12 22:54
周六早上有些乏力,一直睡到十点多才起床。 下午又有些不适,但说不清楚如何不适。 傍晚准备出去散步,觉得头晕。测体温, 37 度,没有发烧。按惯例应该继续观察。但家庭医生认为,疫情时期,避免发展,要马上采取措施。直接吃中成药。 服药后犯困,不到九点就睡过去了。十一点左右醒来。休息一会儿继续睡。半夜醒一次没有看时间。再醒就是早上四点左右。继续睡觉,八点多醒。很乏,似乎睡觉很累。量体温, 36.5 度。起床。 早餐后继续服中成药。体温 36.3 度。基本无不适感觉。 中午起又有些头晕。下午测体温 37 度,其实还稍高些,但没有到 37.1 度。 傍晚头晕似乎好转,出去散步。巧得很,刚回家,外面就下起大雨。 晚上量体温, 36.8 度。根据多年经验,推测不会超过 37 度了。 因为体温没有到发烧的程度,所以这次不能算生病,只是不适待查。 初步流调,上周家里有人有不适症状,因此取消了与女儿的聚餐。向女儿通报了家里的疫情。她用小数据不完全归纳法推断,下周末该轮到她了。她白天打盹时还做个梦。梦见我被隔离了,她来看我。我告诉她,没事没事,可以线上登陆交大实验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12 次阅读|6 个评论
陪诊随感:关于针对头晕的一些辅助检查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3-1-28 00:25
不是学医的,谈不上懂医,只是医学问题关注比较多一些而已。这一点对于许多知识层次稍高的女人都是一样,她们总觉得自己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需要付出更多心思,懂得更多一些。 不是科普,只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亲身经历的陪诊经历。 几个小时过去了,隔着北医三院旧门诊楼西侧那破旧黄色小楼一层 MRI 检查室厚厚铁门传出的相当大的“电锯”声响,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使过几日本来就不太舒服的耳部又增加了一点点的不适,从那个小楼出来,我对身边的亲人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对主动做这类听起来就有点可怕的检查,除非我已身不由已。 好在,我心里清楚, W 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近日短时间内有过几次说严重也不太不太严重的头晕、心慌症状什么的。有重复的表现,就觉得应引起重视,还是看看医生比较妥当。于是就跟三院的 Z 说了, 按照我的建议,她帮忙约了本院隔日(因次日车子限号,不是特别急)的骨科,还有神内科的专家,至于她所在的心内,可以不用约了。 对于 W 的头晕什么的症状,我与 Z 大夫的观点相当一致,因为病人头晕头痛,伴心慌胸闷,首先要排除心血管的问题,只要不是心血管狭窄什么的,其他都还好说。但我的估计最大的可能与颈椎病有关,因为从生活方式和以往的检查、症状可见一斑。但 W 有点不信,颈椎能引起头晕、心慌、恶心,至于神经科,更认为听起来有点那个,完全没有必要,但 Z 大夫既然给挂了号,就顺便看看吧。这个年龄了,又是二高加吸烟人群,不看不放心啊。 有内线还是不一样,医生看得很高效。用了半个上午的时间看了三个科的大夫,做了心内的两项检查——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都很常规了,我以为一般不是严重发病很难做出什么,至于平板运动试验,就是在类似跑步机上的装置上进行跑步运动,并逐步增加运动量,诱发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这两项试验做完了,我看病人一脸轻松,大气儿都不喘,心里的石头就基本落了地。冠心病基本可以排除了。(这个心电图平板试验阳性也不一定一定有病,阴性应肯定没事吧)。 然后去看骨科专家,大夫一问工作、生活习惯什么的,就与俺的看法基本一致了,估计颈椎比较滥,有狭窄,影响血流,造成脑缺血,所以也会造成头晕恶心什么的,也会伴有心慌,发展严重的很多,这个一般不太被重视。大夫给开了两项检查,分别是颈动脉锥动脉彩色多普勒,其实就是常说的 B 超,看脖子血流状况,这个一般大单位的医务室就能做,在三院设备比较多,很快就做完了,当时就出结果。再有就是常规的 X 射线检查,照射部位是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就是把脖子伸到最长,头低到最低,说是目的看颈椎能不能很好地托住脖子。这个当时取不了片子,要两天后。 最后去看神经科大夫,当时并没有说明先前看过骨科,结果在做了一些常规测试之后又开了与上述骨科同样的两项检查,针对颈椎病的。另加两项看大脑的,包括颅脑平扫( MRI ),这个听起来比较可怕,但考虑到从未做过,大夫说可作为一种评估今后脑血管硬化趋势的辅助检查,反正公费医疗, 800 多元也不算什么。另外一项是经颅多普勒血流图,实际就是通过经脑的超声诊断看看血流状况, 1988 年才普及的检查项目,据说有一定失败率,参考价值并不是很大, 100 元,不贵,做就做吧。除了颅脑平扫,其他检查当天都可做完。 可见,针对一个简单的头晕,要做那么多检查,不同的科室会有重复,需看清楚再交钱。要我会考虑一下做那些不做哪些检查,怕副作用。但第一我的意见经常不算数,第二下次打算复诊,没听专家的做相应的检查,人家就不好说话的。所以,我自己的经历是很多年不看专家,不做什么检查了。因为不做检查,大夫没法诊你,治你,就自己对付自己。 其实,这些检查都是辅助性的检查,哪项也不一定真能找到病,除非病入膏肓了,但到那个时候,恐怕有时查出来也没大啥用了。重要的是时时真能把自己身体的症状整的那么明白,抓住症结,免得小题大作,大题小作。诊病,要靠有经验的医生,也要靠病人的明白。杂七杂八的各种检查只是部分除心疑,部分参考而已。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可看来不管去看中西医,一堆堆的各种检查是不可避免的。 头晕头痛,颈椎问题居多,坐办公室的很应该警惕,反正不用查,我知道自己肯定有这方面的问题,随年龄增长退行性病变不可避免,只是时时在想着自己 50 岁的腰椎颈椎不要像六十岁就好。头痛要特厉害了,并持发,就要考虑大脑异常了,非做检查不可了吧。另外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初起都会引起头痛头晕,这个比较麻烦。需要心理调整,不行就需要吃抗抑郁药。 人没病最好,但有了症状查不出病也挺烦人,各种物理检查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专业人士继续补充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1 次阅读|5 个评论
眩晕是怎么一回事儿
热度 19 lvscien 2012-5-26 01:31
眩晕是怎么一回事儿
作为一个经常在急诊摸爬滚打的神内医生,头晕(dizziness)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接诊的患者中,约一半是因头晕主诉来看病的。医生间流传一句戏言:头晕的患者看多了,大夫也头晕;头痛的患者看多了,大夫也头痛。一方面是头晕这种症状非常常见,青年人约1.8%会经历头晕,老年人约30%会经历头晕 。相信大家也听到过周围的人说过头晕的症状。另一方面,虽然都称头晕,但症状其实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眩晕(vertigo)、晕厥前状态(头昏、虚弱,presyncope, faint)、平衡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难以明确描述的头重脚轻感(ill-defined light-headedness, 常与焦虑有关),甚至有时患者还用头晕来指视物模糊、癫痫发作待情况 。因此,面对头晕症状,应该首先分辨到底是哪一类,再进一步明确诊断。 眩晕是头晕里面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本文的重点。德国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8%的人会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眩晕症状 。刻板讲,眩晕是一种主观症状,患者感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漂浮、摇晃或翻滚等,属运动性幻觉或运动性错觉。但在实践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经典的自觉天旋地转,也称为视物旋转,也有时感到自身像坐船一样上下颠簸,或不由自主的前后晃动,有时站立或行走时觉得身体不由自主的向一侧偏斜,还有时躺在床上感到自身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甚至有的时候仅仅表现为眩晕发作时患者只愿意闭眼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一动就出现不适 。 眩晕这么常见,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体通过几个感觉系统获取必要的信息来维持姿势和身体的平衡。正是由于这几个系统天衣无缝的配合,我们才可以自如的站立、行走,躺下、坐起,行动自如。一旦这几个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运动性错觉(幻觉)。三大系统的信息分别来自:视觉,位于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和来自肌肉、关节感受器的本体感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位于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图2)传递的位置觉,将信息通过前庭神经传至脑干,再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和小脑。因此,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前庭神经、脑干、小脑、负责位置觉的大脑皮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引起眩晕症状。影响这几个地方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个: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恐惧性位置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基底动脉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脑出血累及脑干、小脑的相关组织时也可能会出现眩晕症状,但往往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其他神经核团或纤维受累的表现。单纯以眩晕症状为唯一表现的患者约有2.7%概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属于非常少见的情况 。因此,患者出现单纯的眩晕症状,而无明显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利,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视物成双等别的神经受累表现时,仅有很少一部分为脑血管病。 引起眩晕的疾病这么多,我们这次只介绍最最常见的一个: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是眩晕江湖中第一大帮派。眩晕患者中17-42%是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有的时候有明确的病因,比如头外伤,有的时候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这个名子这么长是不是有点绕?它也有个通俗的名字:耳石症。上面那个图中,像蜗牛的东西就是耳蜗,负责感知声音的。蜗牛的尾巴,即是负责感知平衡的,特别是三个连续在一起的半环状的器官即是半规管。它附近的椭圆囊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掉进这几根弯曲的管子(半规管)里面,在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故称为耳石症。其中特别是后半规管,就是那个位置最低的,它下面的出口被壶腹嵴堵住,耳石在重力作用下,也不易从上面的出口滑出,就在这个管子里面随着头的活动反复振荡引起眩晕的感觉。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耳石症90%左右由后半规管病变引起(图3)。耳石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随头位置变动出现的眩晕感觉,但头位置保持不动,眩晕症状可很快消失,一般不超过1分钟,可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可有眼震的体征(眩晕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可看到眼球不自主的来回振荡),这两个伴随的症状、体征是由于负责位置觉的神经核团和胃肠运动、眼球活动的神经核团间存在神经纤维联系导致。比如有的典型患者睡醒觉,一起床,忽然感到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赶紧躺下,保持一动不动。过一小会儿眩晕症状过去,刚缓口气,翻个身吧,结果又是一阵天旋地转,慢慢的,摸索出规律,向某个方向保持不动,就不出现眩晕症状,如果往另外某个方向一移动,可以出现剧烈的眩晕症状,而这诱发眩晕的方向,和病变的是哪个半规管有关。医生可以用诱发试验来检验到底是哪个半规管出了问题。这个诱发试验叫做Dix-Hallpike试验。见图4。因此,如果医生需要做几个动作,致使患者刚平静下来又恶心、呕吐,医生还很淡定的告诉患者及家属,这没什么大的危险,家属不要生气哦。这是因为第一,这样可以明确诊断,有助于下一步正确的治疗,避免走弯路,使用不必要的药物;第二,这种眩晕虽然痛苦,但绝大多数无大碍,坚持坚持,一两分钟也就过去了。从它个病的名字上也看的出来,良性,这非常关键,表明它第一安全,很少导致严重的后果;第二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不吃任何药物,过几个星期至几个月,慢慢的自己也就好了。但如果在医院做耳石的复位治疗,有助于更快的康复,少受眩晕折磨。这个复位治疗比较麻烦,就不细解了,但大体上和诱发试验有点像,也是一系列动作组成。 如果大家能够因这篇文章有那么一点点收获的话,我就心满意足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眩晕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Sloane, P.D., R.R. Coeytaux, R.S. Beck, et al. Dizziness: state of the science. Ann Intern Med, 2001. 134: 823-832. 2. Allan H. Ropper, M., Martin A. Samuels, MD.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2009: McGrawHill. 3. Neuhauser, H.K., M. von Brevern, A. Radtke, et al. Epidemiology of vestibular vertigo: a neurotologic surve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eurology, 2005. 65: 898-904. 4. Kerber, K.A., D.L. Brown, L.D. Lisabeth, et al.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vertigo, and imbalanc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troke, 2006. 37: 2484-2487. 5. Furman, J.M. and S.P. Cas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N Engl J Med, 1999. 341: 1590-1596. 6. Parnes, L.S., S.K. Agrawal, and J. Atla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CMAJ, 2003. 169: 681-693. 呵呵,晕吧 听觉感受器和位置觉感受器 耳石就在这里 如果看到医生这样诱发了患者的眩晕,不要打人哦
个人分类: 科普|15210 次阅读|32 个评论
耳鸣头晕怎么办
anan 2010-11-2 16:32
由于情绪激动,受刺激,压力过大,产生的耳聋耳鸣现象,持续多天后就需要去医院挂号,最好挂神经内科,因为属于神经的事儿,所以看神经内科比较靠谱,如果挂耳科的话,医生可能就会按耳聋来治,还要做个耳镜什么的,结果会白花钱。 下面是关于突发性耳聋的一些资料,也可以参考。 突发性 耳聋 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溘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 耳聋 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 耳聋 。少部门病人伴有头晕。 1. 耳聋 :听力溘然显著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门病人伴有耳鸣,部门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梗阻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显著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 耳聋 一些病人有较显著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门病人有 耳聋 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撼,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 耳聋 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敬重,也不轻易恢复。 1.听力溘然显著下降,似单侧 耳聋 多见,部门患者可伴眩晕,电测听检查为感音性 耳聋 。 2.鉴别:单纯的突发性 耳聋 病较易诊断,因为症状溘然发生发火,听力损失显著,多为单耳发病,故不轻易与其它 耳聋 相混;但假如伴有眩晕的病人则应与良多病相鉴别,此时应及时到病院请专科医生检查,由于鉴别眩晕症状,需要借助于各类仪器,所以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办到的。 突发性 耳聋 的病人,假如听力下降不太显著,症状比较稍微的,可以在医生检查后,经压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明显, 耳聋 严峻,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1.西医药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打针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l、B12肌肉打针。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嚎、复方丹参打针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以为突发性 耳聋 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丁耳鸣、 耳聋 等表现。 洽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lO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暴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1.突发性 耳聋 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齐,病人心情愉快,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门突发性 耳聋 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留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留意这一点。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2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夏天头晕是疾病信号
xupeiyang 2010-7-18 11:27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165141.html  导读:头晕,该看什么科?很多人说:头晕,只是因为脑供血不足,但真的是这样吗?头晕背后深藏着什么我们不愿意接触的疾病呢?   每年7到9月份,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只是头晕,而且很多人一直认为:头晕,只是因为脑供血不足而已,算不得什么大病。   然而,解放军306医院神经科主任蔡艺灵主任医师给予了纠正:头晕,恰恰可能是已经发生或已经潜伏了某一种疾病,多种疾病导致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   问题一:80%脑供血不足与身体好   很多年轻人有头晕的感觉和经历,在中老年人中,大约80%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头晕。   蔡主任介绍,之所以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是一定的,但却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身体可能已经发生或已经潜伏了某一种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 心脏病 、 糖尿病 ,或者已经出现潜在的风险,需要仔细检查和防微杜渐。   但是很多病人,都一直并没有把脑供血不足当成应该重视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自认为身体很好:除了有点脑供血不足,其它没什么毛病。   进入7月以来的最近几天,突然飚升的高温,一些没什么毛病的人,是头晕的自觉症状,使他们 住 进了心脑血管病或其他疾病的病房。 问题二:讳疾忌医与挂错号   到今天为止,相当一部分人,还糊涂地认为,只有神经病才看神经科。有的人指责别人常脱口而出:神经病!实际上,生活当中说的神经病是医学上的精神病,到了医院,要进精神科,而非神经科。   由常识性的错误到讳疾忌医,许多人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身体的不适是不是需要看神经科。最典型的例子,有的人一跳一跳地头疼,可能就提示是神经科的疾病,但也不挂神经科,而是挂其它科。   神经,像一张网,遍布人的全身,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人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神经出现问题,不仅大的神经性疾病:神经性官能症等,小的神经性疾病也都离不开看神经科,否则就会挂错号,看错病,耽误治疗。遗憾的是,神经科做为非常重要的科室,却没有被它的病人所重视。   但是:凡是最后无法诊断的病人,最后都归到神经科。主任不禁感慨。   解惑:1、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   神经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和抽搐、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四肢麻木、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患,包括一般性疾病: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    2、为何头晕要看神经内科   因为神经出现问题,才会导致头晕,所以头晕首先要看神经科。心脑血管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是神经的康复,就是这个道理。血管疏通了,神经不能康复,患者还是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知觉状态。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时为什么会头晕?
songshuhui 2008-9-3 12:08
wilddonkey 发表于2008-05-14 星期三 22:12 分类: 专辑 , 医学 , 地震 | | 首先向 5.12 汶川地震的遇难者表示哀悼,祷祝那些仍被压在废墟下的受困者早一刻获救。前面inkfish提出了为什这次地震会使人感觉眩晕的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做下解释,欢迎补充。 这次地震发生后,远离震中千里之外的很多人产生了头晕、恶心等不适感,这里简单解释下地震时会头晕的原因。 身体失衡 头晕一方面是晃出来的。人的平衡感主要由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负责,当地震引起地面、建筑物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并通过前庭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电信号。中枢神经系统随之反应,使人感知到身体的位置变化,同时控制躯干、四肢做出调整性动作,以维持平衡。 当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时,人不会有不良反应,而一旦超出这个限度,过于兴奋的前庭系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结果人就会产生眩晕感,并伴随以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 这个限度被称为致晕阈值,致晕阈值的个体差异很大,受遗传因素制约。致晕阈值同时还受到视觉空间(如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要比坐在车子后排视野更宽阔,因而更不容易晕车)、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温度、通风状况、噪声、空气异味)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致晕阈值是不同的。 这种由地面、建筑物的晃动晃出来的头晕与晕车、晕船、晕飞机是同一个晕法,原因相同。 次声波的威力 除了晃动,还有一个原因会导致这一次的头晕,而且很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范围大致为 10 -5 ~ 20 赫兹。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地震中的次声波应该是来自于地层岩石在断裂、碰撞过程中所发生的震动。 由于频率低,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系数很小,因此它可以传播很远。比如 1883 年 8 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所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三圈,历时 108 小时。同时次声波的穿透性很强,能很容易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 同样由于频率低,次声波很容易引起人体脏器发生共振。这是因为人体的内脏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这种频率也小于 20 赫兹,其中头部为 8 ~ 12 赫兹,腹部内脏为 4 ~ 6 赫兹,当次声波的频率与某种内脏器官的震动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就会引发该内脏器官的共振,而这样的共振会导致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的出现。 于是头晕的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这样:在这次地震发生时,除了地震波外,还产生了强功率的次声波,其以与声波相同的速度四散传播,很快到达千里之外的地区,并穿透各种建筑物,接着穿透在里面的人,在穿透人体时,引发了体内脏器的共振,人们因此产生了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反应。 不过这种不适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次声波和晃动过去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心理上所受的影响,身体虚弱或心理抗逆力较差者可能会由于心理因素而有长期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必要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将这次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标签: 前庭器官 , 地震 , 头晕 , 次声波
个人分类: 地震|1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