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日本核电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核电站多使用日本核反应堆
热度 4 冯用军 2011-3-16 15:37
中国目前在建的核电站有25座,预计很多将使用东芝公司(Toshiba Corp.)控股的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 house)的第三代AP1000型反应堆,这种模型使用的是将冷却水冲入反应堆的被动安全系统,而不是那种在日本核电站中出现故障的水泵。 被不被动安全,不是人说了算的,地震、战争、海啸、火山,啥都能破坏,啥最坏的情况都会出现,日本也没想到这次天灾人祸一下子把几十年的提炼武器级核原料的计划中断了——人算不如天算、恶有恶报。 这么先进的技术,为什么日本不大规模使用?而让中国做实验,输出鼓励中国建,还是是其中的商业交易内幕。 凰卫视今天的新闻,就日本地震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为何日本能在地震发生前一分钟紧急通知? 第二,为何第一时间请求美军援助? 第三,为何中国会是国防部长告知援助意愿? 8.9级地震,受害的面积却这么小,受损失的也只是一点点,死亡的人只有一千左右,一个核反应堆的小小泄露,却可以掩盖核爆炸带来的核辐射, 看了相关报到后才知道,天为地震是假,核试验是真呀。。。。。 福岛县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十分陌生。其实福岛县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南部,南北宽约133公里,东西长约166公里,总面积约13781平方公里,为日本第三大县。福岛县位于其中之一的东北地区的南部,北纬37度至38度之间(与中国的山东半岛和美国的旧金山同纬度),南北距离133km,东西距离166km,总面积13,781平方公里,其面积之大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居于第三位。福岛县内东有阿武隈高地,西有奥羽山脉,两山地南北走向,是个人口稀少,多山的县。 福岛县的地理条件在人口稠密的日本十分难得,日本军方也在这里有大批的实验基地,就包括外界盛传的武器实验基地。 再网上不经意的一查,发现仅2001年以来,该县居然破天荒的发生多起地震,均发生在附近海下。虽然地震在日本并不少见,关键是这些地震震级都不小,而且出奇一致的为5.5到6级之间,恰好是几十万吨级正常核试验的震级!!! 下面是部分证据 如2001年10月2日消息: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2日傍晚5时20分左右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在福岛县附近海底40公里深处。   2003年2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5.1地震 据日本气象厅测定,2月16日11时03分(北京时间)日本福岛县发生5.1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4度,东经141.2度,震源深度70公里。   2002年7月据新华社报道:日本本州岛东北地区的福岛县当地时间24日早上5时5分许发生地震,预计震级为里氏5.8级,震中在福岛县东部海域。 2003年新华社东京10月2日电据日本时事社报道,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2日傍晚5时20分左右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这次地震的震源在福岛县附近海底40公里深处。日本东北地区各县感觉到了这次地震,但不是很强烈。 2005年6月据日本时事社报道,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2日傍晚5时20分左右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这次地震的震源在福岛县附近海底40公里深处。日本东北地区各县感觉到了这次地震,但不是很强烈。 很显然,日本一直在悍然进行核试验,主要实验场就在福岛县附近的海底。每次因为会有震荡波,所以日本方面都是以地震来掩盖事实真相,加上该县地广人稀,很多地区都是有重兵把手的军事禁区,又在水下,所以任何记者都不可能获得真相。日本官员能够叫嚣日本30分钟内就可以制造出核武器正是有众多的核试验撑腰 放松一下: 今年到后年,不震就不震,震了就震了,震多少级,震后才知道,震多少次,震后会告诉大家,请大家放心!    害怕的就出去睡,不害怕的就在家里睡,并保持正常生活秩序,不要没事瞎传谣言,搞得我们也好恐怖!    尽快把多余的房子卖掉,地震来了才知道,不动产原来也会动的,而且动起来吓死人! 防震常识: 一、初一在家睡,十五在帐篷睡,因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二、可以出家当和尚,但不能睡在庙里,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三、买房子要么选一楼,要么选顶楼,一楼逃的快,顶楼被挖出来快!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2720 次阅读|6 个评论
欧盟召开核能安全紧急会议 德国关闭7座核电站
xupeiyang 2011-3-16 09:16
3月15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召开有关核电站安全的紧急会议。由于日本近日因地震和海啸灾害引发核泄漏事故,欧盟国家的能源部长以及欧洲重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核能专家当天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地区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6/c_121191520_3.htm 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5日在柏林宣布,德国将暂时关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7座核电站,同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默克尔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表明,“核电站的规划设计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是不够的”。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6/c_121191520_10.htm 日本核泄漏危机在欧洲引发广泛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08:5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 刘华桢):伴随着日本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危机的升级,同样拥有多家核电站的欧洲各国也人人自危。15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召开核能安全紧急会议,讨论决定对欧盟境内及邻国的核电站进行压力测试。 民调显示,虽然有71%的荷兰民众认为日本核泄漏是非常巨大的事故,并且还有可能变得更糟,但是仍然有61%的荷兰人认为核电站非常安全,并且有47%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批准建设更多的核电站。看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过去25年之后,荷兰人已经变得冷静得多,会更理性地看待这类事情了。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6/085722123958.shtml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结论不是由数字决定的
热度 2 iwesun 2011-3-15 21:47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结论不是由数字决定的   Me: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小数点后面N个9都是无用   Me: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原子弹本来就很简单   匿名 2011-3-15 21:36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受污染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苏联政府用于清理核污染、为受害者提高医疗帮助、社会保障、津贴、建设新的村庄和住宅等方面的预算开支高达230亿卢布。1992年至1998年俄罗斯用于消除切尔诺贝利后果的财政预算460亿卢布,支付事故清理人员和受灾区居民的津贴和补助达360亿卢布(高于30亿美元)。白俄罗斯在评估损失时指出,切尔诺贝利造成的损失是白俄罗斯政府三十二年的总预算,相当于2350亿美元。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26028.shtml)   Me : 才这点钱,还不够中央首长的洗澡费。    结论不是有数字决定的,结论是由体系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数字。   从举手表决的时刻,数字毫无意义,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你喜好,或者是被强加了的别人的喜好。   数字在什么时候有意义?   搞需求分析的时候,有意义。   可以让你认清,这个体系是不是和你的喜好一致。   不一致的话,没啥好讲的,把他换掉就是了。
43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小数点后面N个9都是无用
热度 10 iwesun 2011-3-15 21:13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专家的小数点后面N个9都是无用   说起了,日本核电站爆炸,又想起一件事儿,专家们忽悠的小数点后面的N个9。   这次核电站爆炸,其实很荒谬。     地震本身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保护系统起作用了,反应堆自动关闭,于是停电了。   停电了, 冷却系统不工作,柴油机启动了,却因地震,自保护,也关闭了。      这事儿,好玩了,每一个专家忽悠啥事情的时候,都是一定说,能考虑都的都考虑了,安全性达到了小数点后面N位。   当然,这个小数点的N个9,又不是白来的,以前猴子饿了,随手捡个苹果,都不用洗刷刷,就吃了。   现在,因为你这小数点的N个9,你的权力指数也上升到天文数字,货币是权力的量化。   水博,这类天天忽悠,他的水电是安全,又好处多多,而且你说的坏处,他一一避免了,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小数点后面N个9。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唯一的坏处,他不告诉你。   就是他的权力指数直线上升,你的直线下降。   其实忽悠是人皆有之,全世界皆如此。      但这玩意儿,在中国这个奴隶国家,还是很有特色的,非常有特色。   也没办吧,忽悠君王,确实是瓜分权力的捷径。    其实,你这N个9,原本没错,只是你相对论没学要,你再怎么搞N个9,也是没有意义的,常量的导数=0,信息=0,相等于不存在。      啥东西有意义?   就是你这N个9,后面的随机才有意义。   更可怕的是,编码是随体系变化的,由体系本身确定。   我可以直接把你的N个9后面的随机,提出放到前面,你说万年一遇,我就让你天天都遇。   专家呀专家, 科学离开了仙术,是虚弱无力的。   上帝从来都不说话,就是因为他太虚弱了。
683 次阅读|13 个评论
从日本核电站爆炸说起,原子弹本来就很简单
热度 7 iwesun 2011-3-15 20:44
原子弹本来就很简单   刚刚瞄了几眼,《五星红旗》。   很搞笑,唐国强像是打了肉毒素,啥时候都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陈建斌,一看我就想起的曹操,脱了袜子问司马懿,“ 脚丫子为什么这么白? ”    因为他老藏着。      又是一部洗具。   老婆说,日本核电站又爆炸了。我问又是氢气爆炸?   老婆说,不知道,电视上没说。   五色教主说,氢气爆炸,冒白烟,一股黑烟,直上云霄,可能不是氢气爆炸。   很多人把原子弹设想的MMX,我早就说了,原子弹其实很简单,把一堆肥料,堆在一起就行了。   很多人明白了吧,朝鲜都搞。这玩意,本来就是个玩具。   但第一个知道这个玩法的人,还是很牛的。   后面的,永远都是洗具,牙具,杯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 次阅读|9 个评论
俄罗斯、中国高度关注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xupeiyang 2011-3-15 16:08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俄罗斯东部军事管理区司令斯德哥15日中午发出一道命令,要求驻扎在萨哈林地区和千岛列岛(日本名“北方四岛”)的部队做好撤离当地居民的准备。命令说,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和余震导致海啸可能会危及俄罗斯的安全。   根据斯德哥司令的命令,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海军其他部队的运输舰和运输机已经开始集结,随时准备撤离当地的居民,防化部队也开始检测空气中的核辐射量。   由于在该军事管区内曾经发生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事故,因此,俄罗斯政府对于日本的核电站事故处于高度敏感和警惕的状态。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吴晶晶)中国环境保护部所属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15日向记者介绍说,截至15日10时,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中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 专家称日本核电站辐射气体向外飘散周期或较长 日本东京、千叶辐射超标 官员承认辐射过高有害 东京检测到辐射量超标 各路专家急赴福岛核电站 福岛核电站辐射严重超标 相当人1年辐射上限8倍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首次检测出中子辐射 驻日美军舰队17人遭辐射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3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IT科学家:为什么不用担心日本的核电站(译文)
热度 2 jsq 2011-3-15 15:07
译文 - 为什么不用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来源: http://www.v2ex.com/t/9714 By Livid at 1 day ago, 77742 hits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目前日本核电站事态的解析文章,作者是 MIT 的研究科学家 Josef Oehmen 博士,其父在德国核工业具有深厚经验。 这篇文章从浅显易懂的角度解释了目前发生在 Fukushima 福岛核电站 1 号机的事态,对于解释其他机组的状况也有指导意义。 原文地址: http://morgsatlarge.wordpress.com/2011/03/13/why-i-am-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reactors/ 我试着翻译了这篇文章,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之我不是核工业方面的专家,如果文中出现科学和常识性的错误,在大家指出之后我会第一时间修正这篇译文。谢谢。 如果你要转载这篇文章,请注明其在 V2EX 的出处 http://www.v2ex.com/t/9714 ,因为我接下来会根据事态进展,继续更新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我联系 livid@v2ex.com -----------------------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反应堆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我并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子的人本身并不了解核反应堆是如何建造和运营的。我读过一篇来自 CNN 的三页长度的报道,每一个段落都至少包含一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会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金(熔点 2200 摄氏度)制成的长桶,然后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fuel rod)。然后这些燃料棒被放到一起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然后这些燃料单元被放入反应堆内。所有的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心(core)的内容。 锆锡合金外壳是第一层护罩,用来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世隔绝。 然后核心被放入“压力容器”中,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蒸汽压力锅的比喻。压力容器是第二层护罩。这是一个坚固结实的大锅,设计用于容纳一个温度可能达到数百摄氏度的核心。在核心降温措施恢复前,压力容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个核反应堆的所有的这些“硬件”——压力容器,各种管道,泵,冷却水,然后被封装到第三层护罩中。第三层护罩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用最坚固的钢和混凝土制成的非常厚的球体。第三层护罩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当核心完全熔融时,将其包裹在其中。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压力容器(第二层护罩)的下方,铸造了一个非常巨大厚实的混凝土大碗,这一切都在第三层护罩的内部。这样的设计就像是为了“抓住核心”。如果核心熔融,压力容器爆裂(并且也最终融化的话),这个大碗就可以装下融化了的燃料及其他一切。这个大碗设计成让融化的燃料能够向四周铺开,从而实现散热。 在第三层护罩的周围包裹的是反应堆厂房。反应堆厂房是一个将各种风吹雨打挡住的外壳。(这也是在爆炸中被毁坏的部分,我们稍后再说) 核反应的一些基本原理 铀燃料通过核分裂产生热量。大的铀原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这样就产生热量及中子(构成原子的一种粒子)。当中子撞击另外一个铀原子时,就触发分裂,产生更多的中子并一直继续下去。这就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而现在的情况时,当一堆燃料棒凑在一起时就会很快导致过热,然后在 45 分钟后就会导致燃料棒融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是绝对不可能导致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的。制造一颗原子弹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伊朗)。当年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爆炸是由于大量的压力积攒,氢气爆炸然后摧毁了所有的护罩,然后将大量的融化的核心挥洒到了外界(就像一颗 “脏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在日本没有发生,及为什么不会发生,请继续看下面。 为了控制链式反应的发生,反应堆操作员会用到“控制棒”。控制棒可以吸收中子,从而瞬间停止链式反应。一个核反应堆是这样设计的:当一切正常运转时,所有的控制棒是不会用到的。冷却水会在核心产生热量的同时带走热量(并转化为蒸汽和电力),并且在常规的 250 摄氏度的运转温度下还有许多余地。 而挑战在于将控制棒插入并停止链式反应后,核心依然在产生热量。虽然铀元素的链式反应已经停止,但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比如铯和碘同位素,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会最终衰变为更小的原子,然后失去放射性。在这些元素的衰变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因为它们不会再从铀元素中产生(在控制棒插入之后铀元素就停止衰变了),所以它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然后在衰变结束的过程中,大约几天时间内,核心就会最终冷却下来。 目前让人头痛的就是这些余热。 核反应堆内的第一类放射性物质就是燃料棒中的铀元素,及放射性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这些物质都在燃料棒内部。 而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产生于燃料棒外部。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部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都非常短,这意味着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没有放射性的物质。“很短”的意思就是几秒。所以即使这类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们也是毫无危害的。为什么呢?因为大约就你在读完“R-A- D-I-O-N-U-C-L-I-D-E”的这几秒内,这类物质就衰变到完全不具有放射性了。这类放射性物质就是氮-16(N-16),也就是氮气(构成大气的气体之一)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另外就是一些稀有气体比如氩。但是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当铀原子裂变时,会产生一个中子。大部分的这些中子都会撞击到其他的铀原子由此链式反应就一直持续发生。但是其中的一些会离开燃料棒并撞击到水分子,或是冷却水中的空气。然后,一个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就会 “捕获”这个中子,并变得有放射性。而就如前文所述,在数秒内它就会衰变到它本来的面目。 上面所描述第二类的放射性物质在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核泄露中非常重要。 福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我会试着去总结目前的主要事实。冲击核电站的地震的威力是核电站设计时所能承受的威力的五倍(里氏震级之间的放大倍数是对数关系,所以 8.9 级地震的威力是 8.2 级,即核电站的设计抗震威力的 5 倍,而不是 0.7 的差异)。所以我们首先为日本的工程技术水平喝彩,至少一切目前是保下来了。 当 8.9 级地震冲击核电站时,所有的反应堆就自动关闭了。在地震开始后的数秒内,控制棒就插入到了核心内,链式反应即刻中止。而此时,冷却系统就开始带走余热。这些余热相当于反应堆正常运转时产生的 3% 的热量。 地震摧毁了核反应堆的外部电力供应。而这是核反应堆能够遇到的最严重的故障之一,因此,在设计核反应堆的备用系统时,“电站停电”是一种被高度关注的可能性。因为核反应堆的冷却泵需要电力以维持运转。而反应堆关闭后,核电站本身就不能产生任何电力。 在地震发生后的一小时内一切情况是平稳的。为紧急情况而准备的多组柴油发电机中的一组启动,为冷却泵提供了所需的电力。然后海啸来了,比核电站设计时所预料的规模要更巨大的海啸,摧毁了所有的柴油发电机组。 在设计核电站时,工程师们所遵循的一个哲学就是“纵深防御”。这意味着你首先需要为了你能够想象到最灾难的情况设计防卫措施,然后为了你觉得可能绝对不会发生的子系统故障设计方案,以确保即使这样的可能绝对不会发生的故障发生后,核电站依然可以安全。而一场巨大的摧毁所有柴油发电机组的海啸就是这样的一种极端情况。而所有的防卫的底线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第三层护罩,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控制棒插入或者未插入,核心融化或者未融化——容纳于其中。 当柴油发电机组被冲走后,反应堆操作员将反应堆切换到使用紧急电池。这些电池被设计为备用方案的备用方案,用于提供给冷却系统 8 个小时所需的电力,并且也确实完成了任务。 而在这 8 个小时内,需要为反应堆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当地的输电网络已经被地震摧毁。柴油发电机组也已经被海啸冲走。所以最后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 整个事件从这一刻起开始变得糟糕。运来的柴油发电机无法连接到电站(因为接口不兼容)。所以当电池耗尽后,余热就无法再被带走。 在这个点上反应堆操作员开始按照“冷却失灵”的紧急预案进行处理。这是“纵深防御”中的更进一层。理论上供电系统不至于彻底失效,但是现实如此,所以操作员们只能退到“纵深防御”中更进一层。这一切,无论对我们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却是反应堆操作员的培训的一部分——从日常运营到控制一个要融化的核心。 于是在这个时候外界开始谈论可能发生的核心熔融。因为到了最后,如果冷却系统无法恢复,核心就一定会融化(在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内),然后最后一层防线——第三层护罩及护罩内的大碗,就将经受考验。 但是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核心持续升温时控制住,并且确保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及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能够保持完整并尽可能多工作一段时间,从而让工程师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修好冷却系统。 既然让核心冷却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反应堆内实际上有多个冷却系统(反应堆给水清洁系统,衰变降温系统,反应堆核心隔离冷却系统,备用水冷系统,及紧急核心冷却系统)。而究竟哪一个失效了或是没有失效在此时无法得知。 所以想像一下,一个在炉子上的压力锅,持续地,慢慢地在进行加热。操作员在采取各种手段去消除其中的热量,但是锅内的压力在持续上升。于是当务之急是保住第一层护罩(熔点为 2200 摄氏度的锆锡合金),及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而为了保住第二层护罩,其中的压力就需要时不时进行释放。因为在紧急时刻进行压力释放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反应堆共有 11 个用于释放压力的阀门。操作员开始通过时不时地旋松阀门来释放压力容器内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是 550 摄氏度。 这就是关于“辐射泄露”的报道开始的时刻。我在上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释放压力的同时实际上会释放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主要是 N-16 和氩),及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毫无危险。放射性氮元素和氩对于人类健康没有威胁。 而就在旋松阀门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爆炸发生在第三层护罩外部,反应堆厂房内。反应堆厂房不具有隔绝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虽然目前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这是一个很有可能的场景:操作员决定让压力容器内的蒸汽释放到厂房内,而不是直接到厂房外部(这样可以让放射性元素有更长的时间用于衰变)。而问题在于,由于核心内的高温,水分子会分解为氧和氢——一种易爆混合气体,于是也确实在第三层护罩外爆炸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爆炸,不过是在压力容器内(因为压力容器没有设计好并且操作失误),进而导致了切尔诺贝利事件。而福岛核电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氢氧混合气体是在设计核电站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巨大问题,因此反应堆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不能让这样的爆炸发生护罩内部。如果在护罩外部爆炸了,虽然也不是设想中的状况但是可以接受,因为即使爆炸了也不会对护罩产生影响。 因此在阀门旋送时,压力得以控制。而现在的问题时,如果水在一直沸腾的话,那么水位就会持续下降。核心大概被几米深的水覆盖,使得其能够在空气中暴露前坚持几个小时或几天。而一旦没有水覆盖,那么暴露的燃料棒就会在 45 分钟后达到其 2200 摄氏度的熔点。而这样就会导致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融化。 而这样的事情正在开始发生。冷却系统无法在燃料棒开始融化前恢复运转,不过燃料棒中的核燃料此时依然是完好的,但是包裹燃料的锆锡合金外壳已经开始融化。而目前正在发生的,就是一些铯和碘同位素开始随着释放出来的蒸汽,泄露到反应堆外。最严重的问题——铀燃料,目前依然是受控的,因为氧化铀的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目前已经确认的是,检测到有一部分铯和碘同位素随着蒸汽泄露到了大气中。 这似乎是一个启动“B 计划”的信号。通过在大气中检测到的铯和碘同位素,操作员可以确认某一根燃料棒的外壳(第一层护罩)已经存在破损。“A 计划”在于恢复某个常规冷却系统。为什么这个计划失败目前并不清楚,而一种可能性是海啸冲走或是污染了所有用于冷却系统的纯净水。 用于冷却系统的给水是非常纯净的,去除了所有矿物质的水。使用纯净水的原因在于:纯净水很大程度上不会被激活,因此可以保持相对无辐射。而如果是脏水,那么更容易捕获中子,进而变得更加具有放射性。这不会影响到核心——因为核心不会被冷却水影响。但是会使得操作员更难处理这些具有轻度放射性的活化水。 但是“计划 A”失败了——系统无法冷却,并且也没有额外的纯净水。因此“计划 B”被启动。而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 为了避免核心融化,操作员开始使用海水来冷却核心。我不是十分清楚,他们是用海水浸泡住压力容器(第二层护罩),还是淹住反应堆外壳(第三层护罩)。不过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 要点在于核燃料现在确实已经冷却下来了。因为链式反应早就已经停止,所以目前只有非常少量的余热在产生。已经使用了的大量冷却水可以带走这些余热。因为是注入了大量的水,所以目前核心已经无法再产生足够的热量去大幅度提升压力。并且,海水中加入了硼酸。硼酸是一种“液体控制棒”。无论在发生什么样的衰变,硼都可以捕获产生的中子并进一步加速核心的冷却。 福岛核电站曾经十分接近核心融化。但是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避免:如果没有将海水注入,那么操作员就只能继续旋松阀门以释放压力。第三层护罩必须完全密封,以避免其中发生的核心融化泄露出任何的放射性物质,然后会经过一段等待期,等待护罩内的裂变副产品完成衰变,所有的放射性粒子会附着在护罩内壁。冷却系统最终会被恢复,融化的核心也会冷却至一个可控的温度。护罩内部会被清理。然后需要做一项棘手肮脏的事情——将融化了核心移出,将凝固了的燃料棒及燃料一块一块地装入运输装置,然后运送到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根据损坏状况,核电站的这块区域需要进行修理或是彻底拆除。 那么,目前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的总结: • 核电站会回到安全状态并始终安全 • 日本处于第 4 级别 INES 核紧急状态:核电站内事故。这对于拥有电站的公司是件糟糕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没什么影响。 • 在释放压力时同时释放了一些放射性物质。包括非常小剂量的铯和碘同位素。如果在释放时你正好坐在出口上,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戒烟使得你的期望寿命值回归从前。这些铯和碘同位素会被带入海水,然后就不会再检测得到。 • 第一层护罩出现了一些损坏,意味着一定数量的铯和碘同位素也被释放到了冷却水中,但是不会有铀或是其他什么脏东西(因为氧化铀不溶于水)。在第三层护罩内有用于净化水的装置,这些具有放射性的铯和碘同位素会在那里被去除并且存储为核废料。 • 用于冷却的海水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活化。但是因为控制棒已经完全插入,所以链式反应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意味着“主要的”核反应没有发生,因此也就不会加剧海水的活化。链式反应过程的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在这个阶段也基本上消失殆尽。这进一步减轻了海水的活化。因此最坏情况就是:用于冷却的海水中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但是这些海水也同样会经由内部净化装置进行处理。 • 最终会用正常的冷却水取代海水。 • 反应堆核心会需要进行拆除并运到处理厂,就像通常的燃料更换一样。 • 燃料棒和整个核电站需要进行彻底安全检查,以避免潜在的危险。这通常需要 4 到 5 年。 • 全日本的核电站的安全防护会进行升级,以确保他们可以抵抗住九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甚至更糟糕的情况)。 • 我认为更显著的问题是随后的全国供电。日本的 55 座反应堆中的 11 座已经全部关闭并等待进行检查,这直接减少全国 20% 的核电电力,而全国 30% 的电力靠核电供应。我目前还没有去考虑国内其他核电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短缺的电力会需要依靠天然气发电站供应,而这些电站通常只是在供电高峰时用于应急。我不是十分清楚日本国内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能源供应链,及港口,炼油厂,存储及运输网络在此次地震中遭受了怎样的损失。这些都会导致电费增加,及用电高峰和重建时的电力短缺。 • 而这一切只是更大的问题的一部分。灾后应急需要解决避难所,饮用水,食物,医疗,运输,通讯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包括电力供应。在一个供应链倾斜的时代,所有的这些领域中我们都会遇到挑战。 如果你希望持续了解事实,那么就忽略那些肤浅的媒体并关注以下网站: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Battle_to_stabilise_earthquake_reactors_1203111.html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Venting_at_Fukushima_Daiichi_3_1303111.html • http://bravenewclimate.com/2011/03/12/japan-nuclear-earthquake/ • http://ansnuclearcafe.org/2011/03/11/media-updates-on-nuclear-power-stations-in-japan/
32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其实,我们不用担心日本大地震中的核电站危机
热度 1 heshang11 2011-3-15 14:38
转载自 http://www.v2ex.com/t/9714 译文: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我并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子的人本身并不了解核反应堆是如何建造和运营的。我读过一篇来自 CNN 的三页长度的报道,每一个段落都至少包含一个错误。接下来我们会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金(熔点 2200 摄氏度)制成的长桶,然后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fuel rod)。然后这些燃料棒被放到一起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然后这些燃料单元被放入反应堆内。所有的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心(core)的内容。 锆锡合金外壳是第一层护罩,用来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世隔绝。然后核心被放入“压力容器”中,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蒸汽压力锅的比喻。压力容器是第二层护罩。这是一个坚固结实的大锅,设计用于容纳一个温度可能达到数百摄氏度的核心。在核心降温措施恢复前,压力容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个核反应堆的所有的这些“硬件”——压力容器,各种管道,泵,冷却水,然后被封装到第三层护罩中。第三层护罩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用最坚固的钢和混凝土制成的非常厚的球体。第三层护罩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当核心完全熔融时,将其包裹在其中。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压力容器(第二层护罩)的下方,铸造了一个非常巨大厚实的混凝土大碗,这一切都在第三层护罩的内部。这样的设计就像是为了“抓住核心”。如果核心熔融,压力容器爆裂(并且也最终融化的话),这个大碗就可以装下融化了的燃料及其他一切。这个大碗设计成让融化的燃料能够向四周铺开,从而实现散热。在第三层护罩的周围包裹的是反应堆厂房。反应堆厂房是一个将各种风吹雨打挡住的外壳。(这也是在爆炸中被毁坏的部分,我们稍后再说) 核反应的一些基本原理 铀燃料通过核分裂产生热量。大的铀原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这样就产生热量及中子(构成原子的一种粒子)。当中子撞击另外一个铀原子时,就触发分裂,产生更多的中子并一直继续下去。这就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而现在的情况时,当一堆燃料棒凑在一起时就会很快导致过热,然后在 45 分钟后就会导致燃料棒融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是绝对不可能导致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的。制造一颗原子弹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伊朗)。当年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爆炸是由于大量的压力积攒,氢气爆炸然后摧毁了所有的护罩,然后将大量的融化的核心挥洒到了外界(就像一颗 “脏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在日本没有发生,及为什么不会发生,请继续看下面。 为了控制链式反应的发生,反应堆操作员会用到“控制棒”。控制棒可以吸收中子,从而瞬间停止链式反应。一个核反应堆是这样设计的:当一切正常运转时,所有的控制棒是不会用到的。冷却水会在核心产生热量的同时带走热量(并转化为蒸汽和电力),并且在常规的 250 摄氏度的运转温度下还有许多余地。而挑战在于将控制棒插入并停止链式反应后,核心依然在产生热量。虽然铀元素的链式反应已经停止,但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比如铯和碘同位素,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会最终衰变为更小的原子,然后失去放射性。在这些元素的衰变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因为它们不会再从铀元素中产生(在控制棒插入之后铀元素就停止衰变了),所以它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然后在衰变结束的过程中,大约几天时间内,核心就会最终冷却下来。目前让人头痛的就是这些余热。 核反应堆内的第一类放射性物质就是燃料棒中的铀元素,及放射性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这些物质都在燃料棒内部。而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产生于燃料棒外部。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部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都非常短,这意味着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没有放射性的物质。“很短”的意思就是几秒。所以即使这类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们也是毫无危害的。为什么呢?因为大约就你在读完“R-A- D-I-O-N-U-C-L-I-D-E”的这几秒内,这类物质就衰变到完全不具有放射性了。这类放射性物质就是氮-16(N-16),也就是氮气(构成大气的气体之一)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另外就是一些稀有气体比如氩。但是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当铀原子裂变时,会产生一个中子。大部分的这些中子都会撞击到其他的铀原子由此链式反应就一直持续发生。但是其中的一些会离开燃料棒并撞击到水分子,或是冷却水中的空气。然后,一个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就会 “捕获”这个中子,并变得有放射性。而就如前文所述,在数秒内它就会衰变到它本来的面目。上面所描述第二类的放射性物质在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核泄露中非常重要。 福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我会试着去总结目前的主要事实。冲击核电站的地震的威力是核电站设计时所能承受的威力的五倍(里氏震级之间的放大倍数是对数关系,所以 8.9 级地震的威力是 8.2 级,即核电站的设计抗震威力的 5 倍,而不是 0.7 的差异)。所以我们首先为日本的工程技术水平喝彩,至少一切目前是保下来了。 当 8.9 级地震冲击核电站时,所有的反应堆就自动关闭了。在地震开始后的数秒内,控制棒就插入到了核心内,链式反应即刻中止。而此时,冷却系统就开始带走余热。这些余热相当于反应堆正常运转时产生的 3% 的热量。 地震摧毁了核反应堆的外部电力供应。而这是核反应堆能够遇到的最严重的故障之一,因此,在设计核反应堆的备用系统时,“电站停电”是一种被高度关注的可能性。因为核反应堆的冷却泵需要电力以维持运转。而反应堆关闭后,核电站本身就不能产生任何电力。在地震发生后的一小时内一切情况是平稳的。为紧急情况而准备的多组柴油发电机中的一组启动,为冷却泵提供了所需的电力。然后海啸来了,比核电站设计时所预料的规模要更巨大的海啸,摧毁了所有的柴油发电机组。 在设计核电站时,工程师们所遵循的一个哲学就是“纵深防御”。这意味着你首先需要为了你能够想象到最灾难的情况设计防卫措施,然后为了你觉得可能绝对不会发生的子系统故障设计方案,以确保即使这样的可能绝对不会发生的故障发生后,核电站依然可以安全。而一场巨大的摧毁所有柴油发电机组的海啸就是这样的一种极端情况。而所有的防卫的底线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第三层护罩,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控制棒插入或者未插入,核心融化或者未融化——容纳于其中。 当柴油发电机组被冲走后,反应堆操作员将反应堆切换到使用紧急电池。这些电池被设计为备用方案的备用方案,用于提供给冷却系统 8 个小时所需的电力,并且也确实完成了任务。而在这 8 个小时内,需要为反应堆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当地的输电网络已经被地震摧毁。柴油发电机组也已经被海啸冲走。所以最后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整个事件从这一刻起开始变得糟糕。运来的柴油发电机无法连接到电站(因为接口不兼容)。所以当电池耗尽后,余热就无法再被带走。 在这个点上反应堆操作员开始按照“冷却失灵”的紧急预案进行处理。这是“纵深防御”中的更进一层。理论上供电系统不至于彻底失效,但是现实如此,所以操作员们只能退到“纵深防御”中更进一层。这一切,无论对我们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却是反应堆操作员的培训的一部分——从日常运营到控制一个要融化的核心。于是在这个时候外界开始谈论可能发生的核心熔融。因为到了最后,如果冷却系统无法恢复,核心就一定会融化(在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内),然后最后一层防线——第三层护罩及护罩内的大碗,就将经受考验。 但是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核心持续升温时控制住,并且确保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及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能够保持完整并尽可能多工作一段时间,从而让工程师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修好冷却系统。 既然让核心冷却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反应堆内实际上有多个冷却系统(反应堆给水清洁系统,衰变降温系统,反应堆核心隔离冷却系统,备用水冷系统,及紧急核心冷却系统)。而究竟哪一个失效了或是没有失效在此时无法得知。 所以想像一下,一个在炉子上的压力锅,持续地,慢慢地在进行加热。操作员在采取各种手段去消除其中的热量,但是锅内的压力在持续上升。于是当务之急是保住第一层护罩(熔点为 2200 摄氏度的锆锡合金),及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而为了保住第二层护罩,其中的压力就需要时不时进行释放。因为在紧急时刻进行压力释放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反应堆共有 11 个用于释放压力的阀门。操作员开始通过时不时地旋松阀门来释放压力容器内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是 550 摄氏度。这就是关于“辐射泄露”的报道开始的时刻。我在上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释放压力的同时实际上会释放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主要是 N-16 和氩),及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毫无危险。放射性氮元素和氩对于人类健康没有威胁。 而就在旋松阀门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爆炸发生在第三层护罩外部,反应堆厂房内。反应堆厂房不具有隔绝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虽然目前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这是一个很有可能的场景:操作员决定让压力容器内的蒸汽释放到厂房内,而不是直接到厂房外部(这样可以让放射性元素有更长的时间用于衰变)。而问题在于,由于核心内的高温,水分子会分解为氧和氢——一种易爆混合气体,于是也确实在第三层护罩外爆炸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爆炸,不过是在压力容器内(因为压力容器没有设计好并且操作失误),进而导致了切尔诺贝利事件。而福岛核电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氢氧混合气体是在设计核电站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巨大问题,因此反应堆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不能让这样的爆炸发生护罩内部。如果在护罩外部爆炸了,虽然也不是设想中的状况但是可以接受,因为即使爆炸了也不会对护罩产生影响。 因此在阀门旋送时,压力得以控制。而现在的问题时,如果水在一直沸腾的话,那么水位就会持续下降。核心大概被几米深的水覆盖,使得其能够在空气中暴露前坚持几个小时或几天。而一旦没有水覆盖,那么暴露的燃料棒就会在 45 分钟后达到其 2200 摄氏度的熔点。而这样就会导致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融化。而这样的事情正在开始发生。冷却系统无法在燃料棒开始融化前恢复运转,不过燃料棒中的核燃料此时依然是完好的,但是包裹燃料的锆锡合金外壳已经开始融化。而目前正在发生的,就是一些铯和碘同位素开始随着释放出来的蒸汽,泄露到反应堆外。最严重的问题——铀燃料,目前依然是受控的,因为氧化铀的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目前已经确认的是,检测到有一部分铯和碘同位素随着蒸汽泄露到了大气中。 这似乎是一个启动“B 计划”的信号。通过在大气中检测到的铯和碘同位素,操作员可以确认某一根燃料棒的外壳(第一层护罩)已经存在破损。“A 计划”在于恢复某个常规冷却系统。为什么这个计划失败目前并不清楚,而一种可能性是海啸冲走或是污染了所有用于冷却系统的纯净水。 用于冷却系统的给水是非常纯净的,去除了所有矿物质的水。使用纯净水的原因在于:纯净水很大程度上不会被激活,因此可以保持相对无辐射。而如果是脏水,那么更容易捕获中子,进而变得更加具有放射性。这不会影响到核心——因为核心不会被冷却水影响。但是会使得操作员更难处理这些具有轻度放射性的活化水。 但是“计划 A”失败了——系统无法冷却,并且也没有额外的纯净水。因此“计划 B”被启动。而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为了避免核心融化,操作员开始使用海水来冷却核心。我不是十分清楚,他们是用海水浸泡住压力容器(第二层护罩),还是淹住反应堆外壳(第三层护罩)。不过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要点在于核燃料现在确实已经冷却下来了。因为链式反应早就已经停止,所以目前只有非常少量的余热在产生。已经使用了的大量冷却水可以带走这些余热。因为是注入了大量的水,所以目前核心已经无法再产生足够的热量去大幅度提升压力。并且,海水中加入了硼酸。硼酸是一种“液体控制棒”。无论在发生什么样的衰变,硼都可以捕获产生的中子并进一步加速核心的冷却。 福岛核电站曾经十分接近核心融化。但是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避免:如果没有将海水注入,那么操作员就只能继续旋松阀门以释放压力。第三层护罩必须完全密封,以避免其中发生的核心融化泄露出任何的放射性物质,然后会经过一段等待期,等待护罩内的裂变副产品完成衰变,所有的放射性粒子会附着在护罩内壁。冷却系统最终会被恢复,融化的核心也会冷却至一个可控的温度。护罩内部会被清理。然后需要做一项棘手肮脏的事情——将融化了核心移出,将凝固了的燃料棒及燃料一块一块地装入运输装置,然后运送到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根据损坏状况,核电站的这块区域需要进行修理或是彻底拆除。 那么,目前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的总结: 1、 核电站会回到安全状态并始终安全 。 2、日本处于第 4 级别 INES 核紧急状态:核电站内事故。这对于拥有电站的公司是件糟糕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没什么影响。 3、在释放压力时同时释放了一些放射性物质。包括非常小剂量的铯和碘同位素。如果在释放时你正好坐在出口上,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戒烟使得你的期望寿命值回归从前。这些铯和碘同位素会被带入海水,然后就不会再检测得到。 4、第一层护罩出现了一些损坏,意味着一定数量的铯和碘同位素也被释放到了冷却水中,但是不会有铀或是其他什么脏东西(因为氧化铀不溶于水)。在第三层护罩内有用于净化水的装置,这些具有放射性的铯和碘同位素会在那里被去除并且存储为核废料。 5、用于冷却的海水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活化。但是因为控制棒已经完全插入,所以链式反应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意味着“主要的”核反应没有发生,因此也就不会加剧海水的活化。链式反应过程的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在这个阶段也基本上消失殆尽。这进一步减轻了海水的活化。因此最坏情况就是:用于冷却的海水中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但是这些海水也同样会经由内部净化装置进行处理。 6、最终会用正常的冷却水取代海水。 7、反应堆核心会需要进行拆除并运到处理厂,就像通常的燃料更换一样。 8、燃料棒和整个核电站需要进行彻底安全检查,以避免潜在的危险。这通常需要 4 到 5 年。 9、全日本的核电站的安全防护会进行升级,以确保他们可以抵抗住九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甚至更糟糕的情况)。 10、我认为更显著的问题是随后的全国供电。日本的 55 座反应堆中的 11 座已经全部关闭并等待进行检查,这直接减少全国 20% 的核电电力,而全国 30% 的电力靠核电供应。我目前还没有去考虑国内其他核电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短缺的电力会需要依靠天然气发电站供应,而这些电站通常只是在供电高峰时用于应急。我不是十分清楚日本国内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能源供应链,及港口,炼油厂,存储及运输网络在此次地震中遭受了怎样的损失。这些都会导致电费增加,及用电高峰和重建时的电力短缺。 11、而这一切只是更大的问题的一部分。灾后应急需要解决避难所,饮用水,食物,医疗,运输,通讯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包括电力供应。在一个供应链倾斜的时代,所有的这些领域中我们都会遇到挑战。 如果你希望持续了解事实,那么就忽略那些肤浅的媒体并关注以下网站: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Battle_to_stabilise_earthquake_reactors_1203111.html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Venting_at_Fukushima_Daiichi_3_1303111.html • http://bravenewclimate.com/2011/03/12/japan-nuclear-earthquake/ • http://ansnuclearcafe.org/2011/03/11/media-updates-on-nuclear-power-stations-in-japan/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huailu49 2011-3-15 14:38
[转载]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2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俄警惕日本核电站事故 远东军做好撤离居民准备
杨学祥 2011-3-15 14:24
俄警惕日本核电站事故 远东军做好撤离居民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13:47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3月15日报道,俄罗斯东部军事管理区司令斯德哥15日中午发出一道命令,要求驻扎在萨哈林地区和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部队做好撤离当地居民的准备。命令说,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和余震导致海啸可能会危及俄罗斯的安全。   日本新闻网3月15日报道说,根据斯德哥司令的命令,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海军其他部队的运输舰和运输机已经开始集结,随时准备撤离当地的居民,俄罗斯防化部队也开始检测空气中的核辐射量。   报道说,由于在该军事管区内曾经发生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事故,因此,俄罗斯政府对于日本的核电站事故处于高度敏感和警惕的状态。 (编辑:SN020)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5/134722118708.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在法国引发核安全争论
杨学祥 2011-3-15 14:03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在法国引发核安全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08:27 中国新闻网 爆炸后的日本核电站   中新社巴黎3月13日电 (记者吴卫中)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作为世界第2大核能生产国,法国国内更是掀起了一场激烈争论:环保人士要求关停核电站,“走出核能时代”;而政府则在周日召开高层会议,称要吸取日本的教训,并安抚民心。   法国总理菲永13日少有地在周日举行跨部门高层会议,与会的有法国环境、国防、卫生、工业部长及核工业组织、核电企业负责人等。   法国总理府之后发表声明称,菲永强调了“法国政府对日本核电站突发事件的担忧”, “法国多年来致力于发展核能,一直将安全至上作为核电站建设的工作重点。法国将认真针对日本发生的事故吸取有用的教训”。声明还表示,“法国希望向日本提供一切援助,包括救援和核能专业方面的援助” 。   虽然日本核电站泄漏对法国没有任何直接核辐射波及的威胁,但作为世界第2大核能生产国,法国社会对日本强震引起的核电站事故非常敏感,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要求法国政府关停核电站。   欧洲议员、绿党成员艾娃∙乔丽表示,发生事故的日本此前一直被认为在技术上具有优势。这次发生事故说明“无风险核能的神话已经破灭”。她批评法国过度依赖核能是冒不必要的风险,呼吁法国20年后丢弃核电站;另一名欧洲议员丹尼埃尔·科恩-本迪则希望就是否关停核电站在法国展开全国性的讨论,并以公投方式作出是否“走出核能供电及其运作模式”的最后决定。   与此同时,法国各大电视台和电台纷纷请来专家,询问日本目前遭受的核危机会不会成为“切尔诺贝利”第二;法国在野党还要求法国核安全局和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研究所对该国核设施实行全面的安监。   巴黎时间13日19时,约300名反核人士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对面的托卡特罗广场举行集会,在悼念日本强震遇难者的同时抗议法国大规模使用核电站。抗议者举起了诸如“核能扼杀未来”、“走出核时代”等标语,呼吁政府重新考虑能源政策。   面对反对者的批评,法国政府表示将不会考虑修正以核电为主的能源政策。法国环境部长娜塔莉·科修斯科-莫里赛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关停核电站的可能性。她并强调“核能是一种很好的能源,我们要做的是应该不断增强其安全性”。   据介绍,目前,核电占法国发电量的78%,全法国共有58个正在运转的核反应堆,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2大核电生产国。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电站爆炸、泄漏事故,已有人遭受核辐射。对此,法国各大旅行社决定,将本月20日前的赴日旅游团出发时间推迟。法国外交部也已建议该国公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取消或推迟前往日本。(完) (编辑:SN020)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4/082722110248.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福岛核电站爆炸问题的一点思考
热度 5 wangproject 2011-3-15 13:25
关于福岛核电站爆炸问题的一点思考
文/王钰洋 日本9级强震引发海啸,进而造成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那么核泄漏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陈建新教授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风向及现有信息分析,核泄漏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市民无需“谈核色变”。 “据日本媒体报道的官方解释,此次爆炸的其实是核电站的核外层保护建筑层氢气爆炸,并非是安全壳内的核物质爆炸,真正保存着的核物质目前来看完好无损。所以泄露的核物质相对于安全壳内的核物质来看是非常微量的。” 核泄漏发生以后,主要通过气溶硝,就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产生污染,也会集中在云层中,再经由下雨进入地面进行污染。而目前乃至未来几天,中国和日本上空以偏西风为主,所以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也就是和中国反方向的北太平洋区域扩散。 关于防辐射的问题,今天很多网站都出现了类似“核辐射需服碘剂,8钟防辐射食物”的文章。我不是医学家,也不是科学家,可能对此不甚了解,但我希望此类文章出现的初衷不要是抓住人们当前恐慌但却有些真相不明的状态,赚取网站点击率。这样真的会更加引发恐慌情绪,假使有人真的盲目在意这个辐射问题,购买碘剂服用,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碘也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乏碘就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聋哑、流产和先天性畸形等。但过多地摄入碘,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会使甲亢危险性提高。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并且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过量食用碘可能导致男子精子数减少。我们大家都热爱自己的生命,但也请保持冷静和警惕。不要再在无形中出现哄抬绿豆价格,催生绿豆治百病的庸医。食物或许有防辐射功用,但具体效用多大?请大家不要太盲目,希望不要出现青菜、萝卜、猪血、木耳等食材价格的升高。 希望大家还是多关注一下主流媒体发布的最新消息,把握事态动向。尽量去了解真相,若存在核辐射的危害,那我们是要预防,但不可在对事态动向没有正确把握的时候过于恐慌,盲目采取一些所谓的自救措施,以免适得其反。中国已经启动了沿海11个省份的核安全检测,在出现异常核辐射时会及时疏散当地民众。 希望某些人不要危言耸听,要知道父母是多么担心自己在外求学的孩子,不能守候在父母身边的学子又是多么担心家里的父母亲。所以请停止一切唯恐天下不乱的言行~~ 之前有在论坛上看到大家对于核辐射问题的种种猜测、推断、担忧、恐慌,对于2012玛雅预言的揣度,对于诺亚方舟的炒作。今天看到各个群里几乎同时在疯传某张图片,作为一个山东人(图中标示的最容易受灾地区),我忍不住发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冷静、辩证客观一些事情,对于某些话题,请不要怀着一种无所谓或凑热闹的心态一味的灌水,有很多人需要看到事情的真相,但由于辨识力并不足够,面对各处的鱼龙混杂、乌烟瘴气,请引导正确舆论,请群聚效应积极起来,好吗??
个人分类: 乌有之乡|57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核电站怕巨灾吗?
热度 7 chrujun 2011-3-15 10:13
日本核电站的事故正在扩大,其危害尚无法预料。当前,世界主要核大国正在评估其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可见核电问题之严重。核电站可以做到正常情况下有极高安全性能,但在重大灾害下,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就很难说了,日本核电站就是例子。 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将建设大量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在大型陨石袭击、超大型地震、万年一遇洪水、滑坡、泥石流、超级台风、核战争等巨型灾害面前,其安全性恐怕是个大问题。 考虑到中国人口密集,一旦核电站爆炸和泄漏,其放射性危害将使数百万—数千万人遭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我们有理由质疑中国核电站在巨灾下的安全性。希望有关部门给一个明确说法,对中国核电站在巨灾下的安全性能作一个说明,以消除公众的顾虑。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382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日本核电站进入紧急状态
xupeiyang 2011-3-15 08:53
核泄漏冲击波“余震”扩大 日本核电站进入紧急状态 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爆炸 风向朝北影响日本 http://news.qq.com/a/20110315/000562.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00145347ADTAG=CLIENT.QQ.3187_.0 东日本9.0级大地震及随后引发的海啸对日本核电站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52个核电反应堆中,至少有11个已被关闭,3个可能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15/c_121187475.htm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不用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热度 1 ddbb12 2011-3-14 13:51
信息获取途径和理解信息含义的局限性往往促使人做出不同的理解。 近期传出该文为伪科学文,或者至少该文是杜撰文。 不得不说,即便是杜撰,还是很有水平,逻辑还是蛮清楚的。 虽然,事故级别在今天升级为最高,但是从实际影响来看,似乎要远小于切诺电站事故。 2011.4.12 -------------------------------------------------------------- 刚刚看到此文,转发以保留资料。 2011 3.14 --------------------------------------------------------------- 译文 - 为什么不用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By Livid at 17 minutes ago, 2253 hits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目前日本核电站事态的解析文章,作者是 MIT 的研究科学家 Josef Oehmen 博士,其父在德国核工业具有深厚经验。 这篇文章从浅显易懂的角度解释了目前发生在 Fukushima 福岛核电站 1 号机的事态,对于解释其他机组的状况也有指导意义。 原文地址: http://morgsatlarge.wordpress.com/2011/03/13/why-i-am-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reactors/ 我试着翻译了这篇文章,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之我不是核工业方面的专家,如果文中出现科学和常识性的错误,在大家指出之后我会第一时间修正这篇译文。谢谢。 如果你要转载这篇文章,请注明其在 V2EX 的出处 http://www.v2ex.com/t/9714 ,因为我接下来会根据事态进展,继续更新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反应堆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 是无误的” 我并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 子的人本身并不了解核反应堆是如何建造和运营的。我读过一篇来自 CNN 的三页长度的报道,每一个段落都至少包含一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会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 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金(熔点 2200 摄氏度)制成的长桶,然后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fuel rod)。然后这些燃料棒被放到一起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然后这些燃料单元被放入反应堆内。所有的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心(core)的内容。 锆锡合金外壳是第一层护罩,用来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世隔绝。 然后核心被放入“压力仓”中,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蒸汽压力锅的比喻。压力仓是第二层护罩。这是一个坚固结识的大锅,设计用于容纳一个温度可能达到数百摄氏度的核心。在核心降温措施恢复前,压力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个核反应堆的所有的这些“硬件”——压力仓,各种管道,泵,冷却水,然后被封装到第三层护罩中。第三层护罩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用最坚固的钢和混 凝土制成的非常厚的球体。第三层护罩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当核心完全熔融时,将其包裹在其中。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压力仓(第二层护罩) 的下方,铸造了一个非常巨大厚实的混凝土大碗,这一切都在第三层护罩的内部。这样的设计就像是为了“抓住核心”。如果核心熔融,压力仓爆裂(并且也最终融 化的话),这个大碗就可以装下融化了的燃料及其他一切。这个大碗设计成让融化的燃料能够向四周铺开,从而实现散热。 在第三层护罩的周围包裹的是反应堆厂房。反应堆厂房是一个只出不进的外壳。(这也是在爆炸中被毁坏的部分,我们稍后再说) 核反应的一些基本原理 铀燃料通过核分裂产生热量。大的铀原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这样就产生热量及中子(构成原子的一种粒子)。当中子撞击另外一个铀原子时,就触发分裂,产生更多的中子并一直继续下去。这就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而现在的情况时,当一堆燃料棒凑在一起时就会很快导致过热,然后在 45 分钟后就会导致燃料棒融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是绝对不可能导致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的。制造一颗原子弹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不信你 们可以去问问伊朗)。当年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爆炸是由于大量的压力积攒,氢气爆炸然后摧毁了所有的护罩,然后将大量的融化的核心挥洒到了外界(就像一颗 “脏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在日本没有发生,及为什么不会发生,请继续看下面。 为了控制链式反应的发生,反应堆操作员会用到“控制棒”。控制棒可以吸收中子,从而瞬间停止链式反应。一个核反应堆是这样设计的:当一切正常运转 时,所有的控制棒是不会用到的。冷却水会在核心产生热量的同时带走热量(并转化为蒸汽和电力),并且在常规的 250 摄氏度的运转温度下还有许多余地。 而挑战在于将控制棒插入并停止链式反应后,核心依然在产生热量。虽然铀元素的链式反应已经停止,但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 的副产品,比如铯和碘同位素,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会最终衰变为更小的原子,然后失去放射性。在这些元素的衰变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因为它们不会再从 铀元素中产生(在控制棒插入之后铀元素就停止衰变了),所以它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然后在衰变结束的过程中,大约几天时间内,核心就会最终冷却下来。 目前让人头痛的就是这些余热。 核反应堆内的第一类放射性物质就是燃料棒中的铀元素,及放射性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这些物质都在燃料棒内部。 而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产生于燃料棒外部。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部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都非常短,这意味着它们会在很短的时 间内衰变为没有放射性的物质。“很短”的意思就是几秒。所以即使这类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们也是毫无危害的。为什么呢?因为大约就你在读完 “R-A- D-I-O-N-U-C-L-I-D-E”的这几秒内,这类物质就衰变到完全不具有放射性了。这类放射性物质就是氮-16(N-16),也就是氮气(构成 大气的气体之一)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另外就是一些稀有气体比如氩。但是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当铀原子裂变时,会产生一个中子。大部分的这些中子都 会撞击到其他的铀原子由此链式反应就一直持续发生。但是其中的一些会离开燃料棒并撞击到水分子,或是冷却水中的空气。然后,一个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就会 “捕获”这个中子,并变得有放射性。而就如前文所述,在数秒内它就会衰变到它本来的面目。 上面所描述第二类的放射性物质在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核泄露中非常重要。 福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我会试着去总结目前的主要事实。冲击核电站的地震的威力是核电站设计时所能承受的威力的五倍(里氏震级之间的放大倍数是对数关系,所以 8.9 级地震的威力是 8.2 级,即核电站的设计抗震威力的 5 倍,而不是 0.7 的差异)。所以我们首先为日本的工程技术水平喝彩,至少一切目前是保下来了。 当 8.9 级地震冲击核电站时,所有的反应堆就自动关闭了。在地震开始后的数秒内,控制棒就插入到了核心内,链式反应即刻中止。而此时,冷却系统就开始带走余热。这些余热相当于反应堆正常运转时产生的 3% 的热量。 地震摧毁了核反应堆的外部电力供应。而这是核反应堆能够遇到的最严重的故障之一,因此,在设计核反应堆的备用系统时,“电站停电”是一种被高度关注的可能性。因为核反应堆的冷却泵需要电力以维持运转。而反应堆关闭后,核电站本身就不能产生任何电力。 在地震发生后的一小时内一切情况是平稳的。为紧急情况而准备的多组柴油发电机中的一组启动,为冷却泵提供了所需的电力。然后海啸来了,比核电站设计时所预料的规模要更巨大的海啸,摧毁了所有的柴油发电机组。 在设计核电站时,工程师们所遵循的一个哲学就是“防卫深度”。这意味着你首先需要为了你能够想象到最灾难的情况设计防卫措施,然后为了你觉得可能绝对不会 发生的子系统故障设计方案,以确保即使这样的可能绝对不会发生的故障发生后,核电站依然可以安全。而一场巨大的摧毁所有柴油发电机组的海啸就是这样的一种 极端情况。而所有的防卫的底线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第三层护罩,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控制棒插入或者未插入,核心融化或者未融化——容纳于其中。 当柴油发电机组被冲走后,反应堆操作员将反应堆切换到使用紧急电池。这些电池被设计为备用方案的备用方案,用于提供给冷却系统 8 个小时所需的电力,并且也确实完成了任务。 而在这 8 个小时内,需要为反应堆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当地的输电网络已经被地震摧毁。柴油发电机组也已经被海啸冲走。所以最后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 整个事件从这一刻起开始变得糟糕。运来的柴油发电机无法连接到电站(因为接口不兼容)。所以当电池耗尽后,余热就无法再被带走。 在这个点上反应堆操作员开始按照“冷却失灵”的紧急预案进行处理。这是“防卫深度”中的更进一层。理论上供电系统不至于彻底失效,但是现实如此, 所以操作员们只能退到“防卫深度”中更进一层。这一切,无论对我们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却是反应堆操作员的培训的一部分——从日常运营到控制一个要融化 的核心。 于是在这个时候外界开始谈论可能发生的核心熔融。因为到了最后,如果冷却系统无法恢复,核心就一定会融化(在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内),然后最后一层防线——第三层护罩及护罩内的大碗,就将经受考验。 但是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核心持续升温时控制住,并且确保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及第二层护罩(压力仓)能够保持完整并尽可能多工作一段时间,从而让工程师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修好冷却系统。 既然让核心冷却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反应堆内实际上有多个冷却系统(反应堆给水清洁系统,衰变降温系统,反应堆核心隔离冷却系统,备用水冷系统,及紧急核心冷却系统)。而究竟哪一个失效了或是没有失效在此时无法得知。 所以想像一下,一个在炉子上的压力锅,持续地,慢慢地在进行加热。操作员在采取各种手段去消除其中的热量,但是锅内的压力在持续上升。于是当务之 急是保住第一层护罩(熔点为 2200 摄氏度的锆锡合金),及第二层护罩——压力仓。而为了保住第二层护罩,其中的压力就需要时不时进行释放。因为在紧急时刻进行压力释放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 反应堆共有 11 个用于释放压力的阀门。操作员开始通过时不时地旋松阀门来释放压力仓内的压力。此时压力仓内的温度是 550 摄氏度。 这就是关于“辐射泄露”的报道开始的时刻。我在上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释放压力的同时实际上会释放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主要是 N-16 和氩),及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毫无危险。放射性氮元素和氩对于人类健康没有威胁。 而就在旋松阀门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爆炸发生在第三层护罩外部,反应堆厂房内。反应堆厂房不具有隔绝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虽然目前并不清楚到底发 生了什么,但是这是一个很有可能的场景:操作员决定让压力仓内的蒸汽释放到厂房内,而不是直接到厂房外部(这样可以让放射性元素有更长的时间用于衰变)。 而问题在于,由于核心内的高温,水分子会分解为氧和氢——一种易爆混合气体,于是也确实在第三层护罩外爆炸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爆炸,不过是在 压力仓内(因为压力仓没有设计好并且操作失误),进而导致了切尔诺贝利事件。而福岛核电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氢氧混合气体是在设计核电站时需要考虑的一个 巨大问题,因此反应堆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不能让这样的爆炸发生护罩内部。如果在护罩外部爆炸了,虽然也不是设想中的状况但是可以接受,因为即使爆炸了也不 会对护罩产生影响。 因此在阀门旋送时,压力得以控制。而现在的问题时,如果水在一直沸腾的话,那么水位就会持续下降。核心大概被几米深的水覆盖,使得其能够在空气中 暴露前坚持几个小时或几天。而一旦没有水覆盖,那么暴露的燃料棒就会在 45 分钟后达到其 2200 摄氏度的熔点。而这样就会导致第一层护罩,燃料棒的锆锡合金外壳融化。 而这样的事情正在开始发生。冷却系统无法在燃料棒开始融化前恢复运转,不过燃料棒中的核燃料此时依然是完好的,但是包裹燃料的锆锡合金外壳已经开 始融化。而目前正在发生的,就是一些铯和碘同位素开始随着释放出来的蒸汽,泄露到反应堆外。最严重的问题——铀燃料,目前依然是受控的,因为氧化铀的熔点 在 3000 摄氏度。目前已经确认的是,检测到有一部分铯和碘同位素随着蒸汽泄露到了大气中。 这似乎是一个启动“B 计划”的信号。通过在大气中检测到的铯和碘同位素,操作员可以确认某一根燃料棒的外壳(第一层护罩)已经存在破损。“A 计划”在于恢复某个常规冷却系统。为什么这个计划失败目前并不清楚,而一种可能性是海啸冲走或是污染了所有用于冷却系统的纯净水。 用于冷却系统的给水是非常纯净的,去除了所有矿物质的水。使用纯净水的原因在于:纯净水很大程度上不会被激活,因此可以保持相对无辐射。而如果是 脏水,那么更容易捕获中子,进而变得更加具有放射性。这不会影响到核心——因为核心不会被冷却水影响。但是会使得操作员更难处理这些具有轻度放射性的活化 水。 但是“计划 A”失败了——系统无法冷却,并且也没有额外的纯净水。因此“计划 B”被启动。而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 为了避免核心融化,操作员开始使用海水来冷却核心。我不是十分清楚,他们是用海水浸泡住压力仓(第二层护罩),还是淹住反应堆外壳(第三层护罩)。不过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 要点在于核燃料现在确实已经冷却下来了。因为链式反应早就已经停止,所以目前只有非常少量的余热在产生。已经使用了的大量冷却水可以带走这些余 热。因为是注入了大量的水,所以目前核心已经无法再产生足够的热量去大幅度提升压力。并且,海水中加入了硼酸。硼酸是一种“液体控制棒”。无论在发生什么 样的衰变,硼都可以捕获产生的中子并进一步加速核心的冷却。 福岛核电站曾经十分接近核心融化。但是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避免:如果没有将海水注入,那么操作员就只能继续旋松阀门以释放压力。第三层护罩必须 完全密封,以避免其中发生的核心融化泄露出任何的放射性物质,然后会经过一段等待期,等待护罩内的裂变副产品完成衰变,所有的放射性粒子会附着在护罩内 壁。冷却系统最终会被恢复,融化的核心也会冷却至一个可控的温度。护罩内部会被清理。然后需要做一项棘手肮脏的事情——将融化了核心移出,将凝固了的燃料 棒及燃料一块一块地装入运输装置,然后运送到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根据损坏状况,核电站的这块区域需要进行修理或是彻底拆除。 那么,目前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的总结: • 核电站会回到安全状态并始终安全 • 日本处于第 4 级别 INES 核紧急状态:核电站内事故。这对于拥有电站的公司是件糟糕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没什么影响。 • 在释放压力时同时释放了一些放射性物质。包括非常小剂量的铯和碘同位素。如果在释放时你正好坐在出口上,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戒烟使得你的期望寿命值回归从前。这些铯和碘同位素会被带入海水,然后就不会再检测得到。 • 第一层护罩出现了一些损坏,意味着一定数量的铯和碘同位素也被释放到了冷却水中,但是不会有铀或是其他什么脏东西(因为氧化铀不溶于水)。在第三层护罩内有用于净化水的装置,这些具有放射性的铯和碘同位素会在那里被去除并且存储为核废料。 • 用于冷却的海水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活化。但是因为控制棒已经完全插入,所以链式反应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意味着“主要的”核反应没有发生,因此也就不会加剧海 水的活化。链式反应过程的副产物(铯和碘同位素)在这个阶段也基本上消失殆尽。这进一步减轻了海水的活化。因此最坏情况就是:用于冷却的海水中会具有一定 程度的放射性,但是这些海水也同样会经由内部净化装置进行处理。 • 最终会用正常的冷却水取代海水。 • 反应堆核心会需要进行拆除并运到处理厂,就像通常的燃料更换一样。 • 燃料棒和整个核电站需要进行彻底安全检查,以避免潜在的危险。这通常需要 4 到 5 年。 • 全日本的核电站的安全防护会进行升级,以确保他们可以抵抗住九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甚至更糟糕的情况)。 • 我认为更显著的问题是随后的全国供电。日本的 55 座反应堆中的 11 座已经全部关闭并等待进行检查,这直接减少全国 20% 的核电电力,而全国 30% 的电力靠核电供应。我目前还没有去考虑国内其他核电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短缺的电力会需要依靠天然气发电站供应,而这些电站通常只是在供电高峰时用于应急。 我不是十分清楚日本国内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能源供应链,及港口,炼油厂,存储及运输网络在此次地震中遭受了怎样的损失。这些都会导致电费增加,及用电 高峰和重建时的电力短缺。 • 而这一切只是更大的问题的一部分。灾后应急需要解决避难所,饮用水,食物,医疗,运输,通讯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包括电力供应。在一个供应链倾斜的时代,所有的这些领域中我们都会遇到挑战。 如果你希望持续了解事实,那么就忽略那些肤浅的媒体并关注以下网站: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Battle_to_stabilise_earthquake_reactors_1203111.html •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RS_Venting_at_Fukushima_Daiichi_3_1303111.html • http://bravenewclimate.com/2011/03/12/japan-nuclear-earthquake/ • http://ansnuclearcafe.org/2011/03/11/media-updates-on-nuclear-power-stations-in-japan/
2469 次阅读|3 个评论
由日本核电站氢气爆炸看“地球上的氧气,与太阳的氢来源”的可能
热度 5 周少祥 2011-3-13 23:11
此次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核泄漏,并引发氢气爆炸。 电视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冷却用氢气的泄漏聚集引起的爆炸,一是核泄漏导致水分解产生氢气,氢气泄漏聚集而引发爆炸。后一种说法在电视里出现的较多,也比较合乎压水堆的实际。 中学书本告诉我们一个常识性的知识,那就是植物生长在太阳作用下,吸收CO2,并释放出氧气;海洋里的藻类等可能贡献最大?但是科学家又告诉我们,植物晚上还会吸入氧气……。 这里不想讨论这些理论观点是否正确,仅仅提及一下我个人在前些年与朋友聊天时说的:大气中的氧可能来自水蒸气在高空的宇宙射线的分解,产生的氢气会飘逸、摆脱地球的束缚而最终去了太阳,成为太阳的燃料(据说,氢气是地球上唯一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物质);氧留了下来,成为地球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电站核泄漏导致的氢气爆炸事故看,这是完全可能的。 2004年我去大亚湾核电站参观时,餐桌上讨论核能资源枯竭问题,有人提及太阳最终将也会熄灭。我说:太阳永远不会熄灭,太阳是开放系统,有巨大的引力,会吸引一切路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到了太阳,可能都是其“能源”。说太阳会熄灭的说法,是简单封闭体系概念的妄用。—— 美探测器拍摄到彗星冲入太阳毁灭场景(图), 研究称太阳可能盗取大量彗星据为己有 2011.5.17) 。
个人分类: 认识论|5185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zt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
热度 9 readnet 2011-3-13 19:29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zt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 MikeJ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MikeJ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1-3-13 注册时间 2011-1-6 威望 16 活跃度 2300 ℃ 金币 753 枚 积分 823 精华 16 帖子 214 主题 74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 积分 8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打印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后由 MikeJ 于 2011-3-13 04:21 编辑 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 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 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在福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公开扬言:“ 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日本核电厂里 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的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 ” 中国政府应该明确表态要求日本必须通报核反应堆的情况 为何惴惴不安 遮遮掩掩? 日本核电站在偷摸造原子弹,结果被地震揭穿 送交者: 道友 2011年03月12日12:48:31 日本官员和专家一直在痛苦的说明,尽管将会有核辐射泄漏,但也会很微小,排斥了会发生类似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灾难的可能。 对于核反应堆容器是否在震中受损一事,目前尚无官方说法。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窜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其中,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窜改 。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下午6时举行的 记者会上 警告媒体 ,要实事求是报道地震和核电站的情况,不要发布假消息,让国民感到恐慌。 据福岛县政府透露,接到首相官邸的指示后已于傍晚6点25分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周边居民疏散范围扩大到方圆20公里。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从爆炸后的辐射量监测结果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核反应堆安全壳的损坏程度估计不大。此外还有消息称,1号机组的中央控制室在爆炸中没有遭到破坏,东京电力公司员工正在继续检查反应堆的数据。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 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 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 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 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   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 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 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在福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公开扬言:“如果中国过度膨胀的话,日本就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日本核电厂里 的钚完全可以制造出4000多枚的核弹头,我们在军事实力上不会输给中国!” 2002年5月中旬,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自民党议员安倍晋三说:“毫无疑 问,日本将会拥有小型原子弹。”2002年5月31日下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记者会上公然宣称:“只要坚持专守防卫,日本也可以拥有核武器。没 有不准拥有核武器的理由。”那么,我们来看看日本到底有没有能力制造核武器?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核动力与核武器扩散的专家们曾经得出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 要想制造一枚简单而适用的原子弹,应具备的条件是:①掌握核反应有关理论;②掌握核武器基本装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③具有制造核武器和试验核装置的技术设 备;④拥有足够的核裂变材料;⑤愿意拿出必要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核武器 。他们认为,头三条几乎是每一个具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国家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公开的文 献中,报道了许多有关核反应堆和核武器方面的技术,包括过去很难得到的制造核材料的资料。别说是工业国,就是半工业国,都具有制造第一代裂变核武器的技术 能力,只要它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武器级核材料,它们就能制造出核武器。下面,我们来重点看看日本的核原料、核能技术、核试验技术和核弹头制造技术、运载技术 状况到底如何?    日本拥有储量惊人的核原料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 核弹原料铀235或钚239的纯度达到92%-93%称 为武器级,它们达到一定量即能引起核爆炸。一般认为,用达到武器级的钚6-9千克、铀12~16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装置。但有人认为,使用高技术手段, 用1~3千克钚、2.5-5千克铀即可引起核爆炸 。   而且,稍有核常识的人都知道,钚239含量较低的“反应堆级钚”,经过核燃料后处理 工厂的提纯,就能成为高级的“武器级钚”。日本专家早在1977年就介绍了日本在1971年6月至1974年lO月建造茨城县东海村燃料后处理厂的情况。 目前,日本在冈山县和青森县建有离心法铀浓缩工厂,在官崎县有化学铀浓缩工厂,并投资200亿日元建造激光铀浓缩工厂。现已实现铀浓缩工业化。为加大核原 料的储备,日本加快了本国直接制造的步伐。 日本现有49座核反应堆,年产钚10吨左右 。由于国内处理能力有限,日本与英、法订立了处理核废料的长期合同。 同时加紧扩大国内的处理能力,预计在2010年就完全可以不再依赖外国,而自行处理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日本还积极探索新的核原料获取技术。锂是生产核 弹材料氘化锂的重要原料, 日本已成功利用吸附材料在4小时内从海水中提取到浓缩3.23倍的锂,这比从陆地矿石中提取锂的成本低一半 ;1989年,日本成 功地向月球发射了一个“先驱者”探测器,以探测月球表面含锂丰富的砂石,并成为世界上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探月的国家。   日本核原料极其贫乏。据70 年代统计,它的天然铀储量和生产量,都不到世界总量的1/1000。为解决核电站的原料供应以及其它目的, 日本近年来还从英国、法国购进钚 。1992年 11月至 1993年1月期间,“拂晓丸”轮船在日本海上保安厅武装巡逻艇的护航下,从法国瑟堡港向日本东海港运回了1吨钚,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利用钚的时代。据 《朝鲜日报》一篇题为《日本有实行核武装的嫌疑》的评论员文章报道, 按照日本原子能委员会1990年拟定的钚需求计划,到2010年,日本钚的供应量是 85吨。据估算,日本到2010年的钚需求量,最多也就是20余吨。如果那样,届时日本将有60余吨剩余的钚。1吨钚可以制造120枚核弹头。拥有先进导 弹研制能力的日本,用这些“剩余的钚储备”可以制造出1000余枚核弹头。这也就是说,日本的钚拥有量足以使日本成为核强国 。    日本拥有先进全面的核能技术    虽然日本目前还没有核武器,但它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日本现有49座核电站,年 发电量约4万兆瓦,位居世界前茅,核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举世公认的。日本拥有增殖反应堆技术,该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建造增殖反应堆的 技术之复杂、投资之巨大远远超过发展核武器,它曾经使一些发达国家被迫中止建造计划。但日本穷10年之功夫,不惜耗费60亿美元的投资,建成“文殊”中子 增殖反应堆,并于1995年8月试运行发电成功。此外,日本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聚变技术。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位居世界核技术的最前沿。因为核聚变比核裂变的 效率更高、应用前景更广泛,核聚变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热点”。据外电报道,目前日本拥有全世界惟一的大型螺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受控核聚变装置也属世 界一流。    日本拥有超强的计算机仿真核爆能力   过去,核爆炸试验曾经是研制核武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降 低了核爆炸试验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的作用。日本虽然从未进行过核爆炸,今后也不大可能再进行核试验,但日本一直关注着美、俄、法等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 行模拟核试验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讲,计算机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 日本在大型高速计算机技术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据报 道,日本已研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6000亿次的超高速计算机,完全有能力对核爆炸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比洛乌斯认为,“日本 有能力在一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即便不进行核试验,也能运用高速大规模电子计算机,在三维空间对核爆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    日本拥有高水平的核弹头制造能力    弹道式导弹的弹头从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高空高速重返大气层,飞行环境极为恶劣。许多想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都无法越过这道技术障碍而裹足不前。而日本恰好在相关领域里,拥有世界共认的技术优势 。   中远程、洲际导弹的弹头以4.3-7.3公里/秒的高速和20-40度倾角再入大气 层,巨大的冲击波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外压作用于弹头壳体。同时,与空气摩擦还产生巨大的热压力和剧烈升温(远程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 3000~4000度,洲际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太阳表面温度,即6000~10000℃)度。承受这样恶劣的环境,需要好材料。60年代,曾用金属中熔点 最高的钨合金制造弹头的头锥。但钨合金的熔点也不过3500℃,而且密度很高,不久就被淘汰了。 1969年,日本东丽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高强度、高模量 碳纤维 。以此为开端,出现了耐高温、耐烧蚀、抗热震,密度仅为钨合金十分之一的碳/碳复合材料 。70年代末,美国开始在民兵一Ⅲ导弹MKl2A弹头鼻锥上 采用碳/碳复合材料,洲际导弹弹头防热问题迎刃而解。后来的先进小型弹头,多照此办理。 90年代,日本把碳/碳复合材料用于航天技术。在高性能碳纤维产量 方面,东丽公司一直占居世界首位。 1996年2月12日,由二级状态的J-1火箭将1040公斤重的日本“希望”号航天飞机的“高超音速飞行实验件” (HYFLEX)射入亚轨道。火箭开机后,HYFLEX与火箭分离并沿椭圆弹道飞行,它以49。大倾角再人大气层后,速度达到14.4倍音速,随后完整地 落到1300公里外的海洋中。 这次再入飞行试验表明,日本事实上已完成了相当于射程3000公里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工程考核。鉴于日本在碳/碳复合材 料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可以认为,一旦日本做出决定,很快就能制造出中远程、洲际导弹的核弹头。 除了防热问题,现代弹道导弹的弹头还面临落点精度控制(即精确制导、末制导)和反拦截(即突防)两大难题。众所周知, 美国在两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它常常依靠日本进口高,精度电子部件和技术 。1985年夏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后不久。美国要求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提供掌握的 东芝公司的成像寻的 装置。这种装置可不受红外线和雷达干扰,比常规跟踪定位方法更有效。除了这个例子,人们还可以通过美国希望从日本获取诸如高速逻辑砷化嫁器件、亚微米光刻 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看出日本在“精确制导”及“突防”方面均有雄厚的实力 。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核弹头运载技术   日本从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级固体火箭将 24千克重的“大隅”号卫星送人太空,成为第四个用自己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70年代引进美国先进的“德尔它”火箭技术后,日本空间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20多年来,它已用L、M、N、H、J等5个系列的11种火箭发射了50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空间大国。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 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 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可以组成各种近程、中程、远程 及洲际导弹。近程导弹(射程100-1000千米):日本可利用TR-1A固体火箭改装成近程导弹。TR-1A火箭直径1.13米,全重10.3吨,装7 吨HTPB复合推进剂。TR-1A火箭可把630-750千克的微重力实验舱射到265千米高度,并使它落到数百千米外的海面上。1991年9月,TR- 1A火箭进行首次发射,就在控制系统中使用了中精度光纤陀螺。计算表明,如果把它的“实验舱”换成700千克重的弹头,这个火箭就成为射程超过750千 米、可以装载在越野汽车上发射的机动近程导弹。这样的导弹,能攻击韩国、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目标。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千米):日本宇宙开 发事业团的河内山治朗曾经在1990年著文,展望了加一个3.5吨燃料的两级火箭(TR-x)方案。它的射程能力将超过美国的“潘兴2”导弹(全重7.3 吨,发射726千克弹头时,其最大射程可达到1800千米)。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H-2火箭助推器(SRB)直径1.8米,装59吨HTPB复合推 进剂,海平面推力158吨,工作时间93秒。如果将其发动机壳体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减轻结构质量,那么仅仅用一个助推器作单级固体火箭,它就可以使2吨 重弹头达到2500千米以上的射程。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千米):如果将M-3S2(芯级)火箭的第三级和卫星换成弹头,它就成为一个重约 47吨、长约24米的两级远程导弹。其射程能力与原苏联ss一20导弹相当,从日本可以攻击远至马六甲海峡的整个东南亚地区目标。洲际导弹(射程大于 8000千米):M-3S2(芯级)火箭与民兵Ⅲ洲际导弹相比,一、三级发动机综合性能相当,二级发动机比冲比较低、结构比较重,但一、二级装药总量比民 兵Ⅲ多8.5吨,所以总的运载能力与民兵Ⅲ相当。如果M一3S2(芯级)火箭的合金钢壳体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更换,计算表明它的射程能力将超过民兵Ⅲ和 SS-25导弹。如果适当减少燃科、减少起飞重量、缩短弹头长度,即成为可以车载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 M-5火箭,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公布它的运载能力是 可把2000公斤的卫星射入250公里高空、倾角31~的低地球圆轨道。这个能力,能使2500至3000公斤重的弹头达到洲际射程。如果一、二级壳体材 料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其运载弹头的能力可能超过4000公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三级固体导弹。    综上所述,我们切不可把近年来一些日本政客散 布的核威胁言论视为疯言疯语,应高度警惕和关注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动向 。其实,日本的潜力远不止于制造第一代水平的核裂变原子弹。几十年来, 通过发展民用核 电成长起来的一批核科学家和核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日本核工业的基础和高科技优势,在与第二代核弹紧密相关的核聚变领域进行了一般工业化国家也望尘莫及的工 作 。雄心勃勃的日本人,甚至计划21世纪登月,从蕴藏量丰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应与裂变反应相结合,就能制造出氢弹。   目前,国际形势明显朝着削减乃至消除核武器和防止核扩散的方向发展,国际舆论不会轻 易容许日本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在这种大气侯下,日本目前还不大可能发展核武器。但是, 随着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谁也无法断言日本不会发展核武器 。 日本虽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其态度令人生疑。早在1967年开始对“核不扩散”进行讨论的初期,日本就表现出使人吃惊的消极。它认为“核不扩 散”没有规定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削减核武器的义务,只是禁止无核国家开发核武器的条约,因而大加反对。到1993年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日本 对1995年到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件》的延长问题又表现得极其犹豫不决。从发展趋势看,通过“有事法制三法案”和“七项有事相关法案”等“有事立法”、 修订新《防卫计划大纲》、出台《防卫自皮书》、修改宪法等一系列举动表明,日本在不断扩大自卫队的职权,追求自身的独立防卫能力,“不会指望美国永远温和 的核保护政策”,即使美国愿意提供这种保护,但日本的国家利益不可能总与美国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日本最终要独立地负责它自己的安全”。这就使日本发展核 武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日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高超的科技水平和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勿容置疑,只要政治需要,日本一旦做出发展核武器的决定,拥有核武 器将指日可待 。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特派记者江谦介博士说过 ,“日本开发和拥有核武器之日,必是世界形势发展到对日本国的核武装说什 么也无济于事之时。” 当然,我们谁都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董彦卿 大谎掩盖人祸,X国大地震背后的惊天秘密 谎言一、X国发生九级大地震 这两天,某国把地震等级调高到了九级,诸多煤体拿它和汶川相提并论,远的不说了,看图吧。 汶川地震距震中6公里多,而 此次地震距日本最近的也有134公里。震深十公里以上 。发生地震的地点根本不在某国海域,如果这能算X国大地震,呵呵,还不如叫美国地震呢。 那么 134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远超震中到都江堰的直线距离 。就是说 某国本土的地震等级其实只有都江堰以下水平,接近成都水平。距离东京三百多公里就根本提都不用提 。 由于该岛国处于地震带,多少年来,所有设施一律按八级以上等级建设,一二百公里以外的九级地震传到本土,对这些设施的影响实属小儿科。理论上应该一人不死,一楼不倒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绝对值,所以说这个P国有水平那是扯淡的,因为离设计等级差得远了。 谎言二。10米海啸 多说无益,看图: 有一处达到五米吗? 谎言三、天灾带来的核变 还是用图说话先: 看清楚没, 这个鸟国家根本就是一个核子基地 ,有这么住人的地方吗? 事实上,作为一个岛国,倭国有着丰富的潮汐和风力发电资源,同时太阳能也非常先进,但该国对这些视若无物,多年来,全力发展核电。 如果这仅仅是电力需要也就罢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 在核电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的今天,倭国的核电设施却一律死抱着第一二代技术不放 。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铀钚混合氧化物这种比铀氧原料贵2-3倍,而且危险性高的原料 , 反应堆用的也是安全性差的快增殖反应堆,而且沸水堆只有一回路,直通涡轮。日本人玩这种手段只要有点脑子的都看得出来他们想要干什么: 不就是为了储备制造核弹的那点钚嘛 。 现在 据报导爆掉的 一号堆已经在用 硼酸 了。一开始不肯用是因为 一旦用了硼酸,里面的核燃料就全部报废 了 。 福岛电站用的可是MOX燃料,那可是极重要的战略资源 ,你们懂的。 现在国际上最新一代的核反应堆是号称出事故紧急停堆后36小时无人看护照样安全的。但日本人就是不用。 简单地讲,它们只造最原始最落后的核电站,绝不采用新技术,哪怕是新技术再成熟,再免费。 因为 原始的一二代技术最有利于大量提炼核原料。最浪费,最低能,最高消耗,最大成本,最不安全,只为换得核原料 。 在地震前不到一个月,倭人已明确表示没有核弹不合理,且举国在为“有核弹化”努力。大家上网查,这几十年来,倭人利用这些原始的电厂,攒了近四千枚核弹的原料 。 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倭人为了获得攻击他人的核弹,不顾科技,不顾地理条件,不顾风险,最终引发了今天可能出现的巨大核灾难风险。 是 典型的损人不利已变态后果 。 海啸过去,倭人早就可以进入灾后重建,但是,天谴啊,一次微不足道的小灾难,恰好击中倭国人修练邪门功夫的命门。当然还有个更小的副作用,就是没电导致的混乱而已,几不足道。 所以, 自然界的天灾基本已然过去,现在倭岛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祸,是它们为了杀人放火祸害世界目的积赞了多年的苦果,是引火烧身的自焚行为 。 可笑有些人还在装道学家。 倭人为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准备了四千枚核弹 ,不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天灾发生事故,你们TMD还想着同情?还想着仁义?还想着捐款救灾? 逆天者,天必诛之! 日本37万平方公里,却变态地修建了57个核电站,发出的电不到全国需求的30%,一个核电站有4-6个反应堆,即全国有三百多个反应堆。37万*30%=11万平方公里,即三百多个反应堆为11万平方公里供电 110000/300=367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日本的一个核反应堆只为367平方公里提供电力。 相当于每个县级城市就要配一个核反应堆。这TMD正常吗? 这场核灾难到底会发展到多大,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没公开 ,离了这三个问题,谁也无法预测,只有小鬼子心里清楚。 第一个问题:它们造出来的 四千枚核弹的原料存放在哪里?是否安全?! 第二个问题:在这些核电站里,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这些以制造核弹原料为目的的核电站里,都有哪些高危和不可告人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 日本这些年积攒的核废料都放在哪里?在陆地上?还是在海里?还是偷运到哪里去了?会不会产生危害? 这些问题都是 潜在的核弹级风险 。 是对全人类的安全威胁! 最近网上出现很多装13的,这里提醒一下!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也展开援助。 事实证明,中国人无私的援助,在金钱和物资方面,为日本节省了相当大的一笔款项,为日后顺利地发动九一八和七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 由于有中国人出钱救灾,日本得以省下钱造军火。。。 同胞们,记请楚了,你今天捐出的每一毛钱,都为日本省下了造一枚子弹的费用,最后这一毛钱有可能回到你或者你亲人的身上。 你们捐出的是血汗,小鬼子还回来的是子弹 带来的是刺耳的尖啸,流出的是你和你子孙们的鲜血。。。 【转自】 http://bbs.tiexue.net/post_4935238_1.html?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SinaWb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董彦卿 董彦卿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核电站之惊人真相:日本政.府在撒谎! 已有 27 次阅读 2011-3-16 00:21 | 个人分类: 杂谈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最新消息 核电站 自卫队 混凝土 日本 19:29:28; 美军的15吨液氦已经运到 开始第二步冷却试验了 如果这次没作用 只能疯堆了 19:30:37 第一核电站正门前 测出放射物质浓度再次回升,已超过标准90倍 。 下午发生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一号机组堆心温度上升到了2700度! 福岛县请求自卫队紧急提供专门清洗核污染的设备和人员,为刚才确诊的三名遭核辐射的患者提供治疗 22:35:00    安全壳本来就没炸 是 循环回路炸了 22:35:20  循环水是高辐射的 的呀 22:36:11 目前是 循环水回路中出现蒸汽堵 安全壳裂缝 22:37:43 控制棒部分熔化变形 不能插入到堆心底部进行停堆 22:38:53 安全壳裂缝 使用人工修补 硼砂灌入后用高温喷火器熔化封闭 22:39:18 原理就这样 改变不了的 22:41:01 目前最先进的是俄罗斯的堆 22:43:49 看来泄露不止1处 22:43:19 备份控制中心辐射有加大的趋势 可能需要撤离 22:52:13 水位降低了 宫城县今晚宣布: 海啸之后,南三陆町有一万人下落不明。这个市镇的总人口是17300人 22:22:46 第三梯队在外面的隔离区休息的时候被蒸汽喷到了 22:23:51 大约200到300度可怜第三梯队那9个活着的人 在休息被煮熟了    目前就这些了。 核电站真相在此,日本go-vern-ment在撒谎 再来看看日本go-vern-ment在震后的表现      要知道地震波距离每远100公里,威力就大减。8级地震到了70公里外的成都连楼都震不倒一栋。成都可是在汶川东北方,正是汶川地震的能量输出方向。导致东北方远在1530公里外的北京都有震感……        而 离震中370公里外的东京 ,是不是表现得垃圾了点? 日本多个城市起火燃烧,通讯长时间中断。地铁全部关闭。供电失灵,核电站备用电源失灵(建在海边都没有地下备用电源……),导致几个反应堆处于危险中,今天的几次堆心爆炸和泄漏量已经非常KB了 。        到现在完全可以说,日本的表现就是个棒槌!有愧于这个世界头号防震国家的名声。       都不知道第一时间空运大型发电机组过去,在海边甚至可以用滚装船迅速组成一个大型发电站的。眼看着一号核电站反应堆温度爆涨,供电发生大爆炸,冷却水消失暴露出了堆芯…… 外壁破裂都不知道,傻傻的派人员进去,结果幅射泄漏,有1名自卫队核特殊部队队员死亡,两人失踪 。       官方一直粉饰太平,说安全无事 。但是瞒不过去了就在下午两点派一个人出来说官方正在确定福岛核电站是否“彻底损毁”……我CAO,还过几分钟就开始宣布疏散附近10公里内的2万人…… 这忽悠水平高啊…… 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呼吸泄漏的蒸气微粒已经一上午了 呢。       看看日本的忽悠水平,装模作样的在11号宣布死亡只有50多人 。国内NB们立刻上蹿下跳,叫嚷日本就是牛。虽然震区离日本一百多公里,但是只死50多啊……       到12号早报告死500多……公众也慢慢接受了。        到12号晚报告死亡过千。大家也就习惯了,还忘记了牛叉的报告死50多。       最后日本go-vern-ment顶不住了,在电视里打预防针:“虽然目前确认可能死亡过千,但是据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到目前看电视, 气仙沼市燃油库着火。大火波及全城 ,现在电视里直接打出的字是“ 全城毁灭!”       晚11点电视播报 岩手县有5000户家庭被海水卷走!仙台市若林区有2700余户家庭被海水卷走!宫城县自己报告一个“失踪过万”就完了 ,仔细的都不愿意提。       高田市的惨状被日本go-vern-ment压着没报 ,只有日本自卫队进入。 全城据说全毁! 死亡人数难以计算!       多贺田,石卷、松岛市都观察到大量船只被卷上岸翻倒 。因此死亡的人数也没有统计。       更可怕的是福岛泄漏有很大的是人为造成的灾难! 将对北太平洋生态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以后几十年日本人都要吃自己幅射污染的鱼了。       因为 刮风是从西向东,最惨的反而是加拿大和美国……核微粒的半衰期可是长得很……       我国在得知不会刮到自己这边以后,才放下心来。但是大使馆的人在华侨报上说宫城县有三万中国人……我不知道他指归化入日本籍的华侨还是指在日本工作的中国籍人仕!因为我知道很多中国农民前来日本农村进行农业打工,真的很多。很可能宫城县有相当多的这种在外务工的中国公民!       具体死亡人数,日本报的1700人就是个笑话,零头还差不多。        可见 玩这手混淆视听日本太熟练了 。        日本go-vern-ment第一时间只根据自己掌握的外围情报,抢先报告个50人。让世界觉得日本多先进,然后逐步报多,又可以博得同情……       应该说,目前的死亡人数,仅仅是高田市死亡人数的零头。        现在光是岩手县就报告有5000户家庭被海水卷走,日本仍然在播报只有500人死亡1000多人失踪……        日本go-vern-ment不但是缩头乌龟,而且脑CAN了。这就是驼鸟,装高手只肯出动8000自卫队。等到12号中午,第二天了,才肯动用5万人……现在又宣布进去的自卫队是10万了。       我看电视看到6点了,这NM在老外网站上先看到现在深夜4点多3号堆冷却系统又完蛋了。日本go-vern-ment真TM是个驼鸟啊。    现在东日本大量海水流入地下,盐碱地还是小事. 直接拿海水去冷却堆心,气化的一回路蒸气污染了整个东日本和北太平洋。最可怕的是冷却水流入地下,进入了地下水系统。       以后东日本种出什么来了大家都别奇怪。        话说电视里已经没有炉心消息了,敢报个平安不?老说核电站周围幅射剂量下降,那是人家自卫队神风攻击,人工注入慢化剂吸收液的功劳(电视里说是隔液,但是我认为应该先投入的是吸收剂,先把裂开的控制棒渗进去的慢化剂吸收了再说,直接投隔液有毛用,炉心都融解了), 更令我恐惧的是神风队员竟然报告阵亡4人的同时还有好多失踪……这么屁大点地方的反应堆,能失踪?失足掉到一回路海水里去了?报个JB失踪,失踪到核燃料棒冷却液中了还失踪……    12号只疏散了10公里内的人,就开始放出一回路蒸气了。结果放了一会自己就顶不住了。福岛市民享受了一下午核蒸气浴啊。    海啸又摧毁不了地堡一样的核电站。看图片就知道核电站没被冲垮 。别说产房巨厚,光是钢筋混凝土外壳就不是BoB!!!能破坏的。       离震中140公里远,都能隔着防护把控制棒震裂。可见这绝对是技术问题和人的问题 。       事故是因为控制棒裂开,慢化剂涌入。控制棒落下时产生了弹棒事故,导致燃料棒暴露在外。同时电力中断,冷却水循环停止。反应堆又因为燃料棒暴露停不下来,炉内温度超高,把冷却水烧成压力巨大的蒸气。 由于日本go-vern-ment和管理者NB, 11号到12号一天多都没解决简单的临时供电问题。导致燃料棒融解了! 在这之前当然把控制棒先烧毁。       于是 核电站工作人员含泪把壳内蒸气放出……这真TM是自杀行为啊。放走了蒸气依然解决不了燃料棒干烧的问题,于是神风自卫队拿人命去填……投入慢化剂吸收液 。       官防长官这就是在赌,在赌燃料棒没有烧穿压力壳的下部。现在谁也不知道壳内真的怎么样了。       如果燃料棒烧穿,立刻如上一次蒸气刚接触外界空气,形成氢气爆炸把惊人厚度的混凝土外壳炸飞一样。燃料棒接触地面和空气立刻发生KB的氢气超级大爆炸……地图可以重新画了 。       如果负责点的人,早就赶快让整个福岛市的人有多远滚多远。       刚刚 深夜4点多又来了3号堆冷却系统完蛋的消息 ,算了去睡吧。 看着日本的垃圾效率和无能官僚就有气。         他们那个核电站有质量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家可以自己查查看 长期瞒报 甚至修改安全记录·······抱着必死的决心···要我说都死了也不足以赎其罪!      宫城县pol.ice总署宣布,宫城县的死亡人数肯定超过1万人       要是我们的核电站出个事故,小鬼子早就跳八丈高了,一定是嚷嚷要来看我们的核电站,要来监督我们,以免我们污染环境,殃及日本,所以我们 应该趁此机会,去查日本的核电站!!!       注入海水本来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海水的盐化、腐蚀,最终会让冷却系统更加的恶劣,解决反应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反应,一定要插进镉棒,现在情况是,小鬼子的插棒系统有问题,镉棒在地震中破裂,插棒就出现跳棒事故,水位下降后,堆芯出现干烧,温度不断升高,一回路中的水蒸气化,这样整个回路中压力急剧升高,为防止一回路爆炸,他们不得不放出水蒸气,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他们不断说 压力下降,就是放出水蒸气的原因,但是,这个水蒸气里是有剂量的,相当于小日本现在洗核桑拿,而且不断放气,水位肯定继续下降,堆芯继续干烧,放出来的水蒸气一部分被高温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就是1号堆那样的,爆炸~       现在最KB的结果就是1号堆容器烧穿,这样的话,大剂量的核辐射会在N年中影响沾染区域。3号堆如果不能有效关闭反应,很可能步一号堆后尘!       小鬼子肯定有不可见人的秘密! 12号在1号堆出现问题的同时,美国就准备了冷却液(液氦), 小鬼子拒绝美国援助,要自己搞,一直等到下午出现爆炸后,才同意美国来帮忙,而且依然没有要美国的冷却液。 这个 肯定是有问题的,具体说明问题,各国的专家们应该心里都有数的。     日本首相在昨天的记者会上表示, 往反应堆注海水时出现问题,无论怎样注入海水,反应堆内的水都无法上升,不知原因       10:05分,3号堆传出爆炸声~       小鬼子这下玩大发了。早就给他算过命了,3号堆一定是和一号堆一样的命运!停止不了反应堆,冷却系统出问题,那只有等着爆。下面看他的容器怎么样,要是容器被烧穿,那真正最悲催的事情就发生了!   小鬼子 这次出事的都是轻水堆,不能产生高浓度的武器级的核原料 ,不过小鬼子的心思怎么样,我们可以 从最坏的地方去考虑! 通过这个堆,拿些初始的资料和数据还是够的,不然不可能 12号的时候拒绝美国帮忙。说明 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再,我国的核电站的都是压水堆,是三代堆, 小鬼子这次出事的全部是沸水堆,是2代堆 。最安全的是4代堆,目前我们和美国、法国都在大投入的研制中。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是好事!   液氦,全球能生产的也就是美国、德国和中国,而且美国产量占全球90%以上,基本就是稀土相对于中国的概念。   新华网快讯: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4日宣布,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11时01分发生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 ,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没有损坏。保安院呼吁周围居民尽量待在室内。   爆炸前就不断被抛出的东京电力的股票,在下跌到1621日元,比上周末的2121日元下跌500日元时跌停了。    解禁的照片-看看日本人怎麼殘害中國人.doc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508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