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赛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方卫视,你的路还遥远
math611 2014-7-21 21:17
7月20日,东方卫视(应该是东视吧或者至少是SMG旗下媒体)爆料在大陆的诸多知名快餐店使用福喜公司的过期原料,无不让人震惊。 21日晚上8点央视著名节目里长篇做了详细转报。但是,笔者从头至尾都没有看见或听见那位李姓主持人提到这些爆料或报道来自东视,只是在开头提到“当地一家媒体”报道。实际上,如果没有看过前一天的节目的话,还以为是央视自己做得节目呢。 反过来想,东视呀还有其他啥啥啥视的都有习惯,就是引用他人的材料不标注。更普遍的是播出时还用马赛克将他人的标识什么的都盖住。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大家在写论文时都有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著明问题出自哪里、目前的进展如何、都有哪些人做过贡献等等。尽管媒体报道不像科学论文那样追求严谨,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应该是共同的,也是起码的。从这种见多不怪的现象看,路还远了。
2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莞的“马赛克”城市化未必比北京的“圈层”模式更成功
jiangming800403 2014-3-1 10:27
RT。实际上北京的产业带也在向五环和六环沿线汇集 仇宝兴:北京回龙观等第一代新城失败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
gl6866 2013-8-6 17:50
突然想起一个让我觉得很迷惑的事情。为什么博物馆里面的女性或男性裸体都是完整的(当然也有个别不是)。而在网络上要必须在那些敏感部位上来个马赛克。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考虑? 当然,有人会说,网络上的那些东西属于黄色的东西,不宜看,以免产生过多的联想。这就是我的一个困惑,难道上博物馆看裸体就不会引起联想了?我们或许真像鲁迅所说的,“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如果观念还是停留在旧世界,还谈什么呢?不过好在性的话题已经不是禁忌了。有了性博物馆、有了各种各样的成人保健,甚至还有了充气娃娃。现在看看什么时候能把网络上的马赛克去掉了。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艺术家1:德兰尼的花卉马赛克
热度 4 IrisXTBG1 2013-1-22 12:01
植物艺术家1:德兰尼的花卉马赛克
Mary Granville Delany(1700-1788),出生于英国南部 Wiltshire,学过绘画,为自己设计过服装,接触过大键琴、戏剧,热衷工艺品制作,如贝壳装饰、绒线刺绣等,她最杰出的作品还是后来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986幅“花卉马赛克”(Flower Mosaick,这个名字是她的挚友和赞助人波特兰公爵夫人取的,公爵夫人是当时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热衷博物学,有自己的公园、鸟舍、动物园和各类博物收藏)。 事实上,她从72岁才从事这项艺术创作,一直到她88岁去世。她制作花卉马赛克的方式:自制黑色的背景,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剪成植物的花瓣、叶子、枝条、花蕊、萼片等各个部分,然后粘贴在黑色背景纸上,并尽可能在形状和颜色上接近真实的植物。但她的方式并不讲究重视光线和阴影,更注重形色的精确性,加上又都是黑色背景,所以如果把她的作品拍下来的话很像植物科学画或标本画,缺少自然中植物的光影变化,所以有人评价说她的作品“botanical accurate,but not realistic”。只有去博物馆看实物的时候,才会发现每一部分做得有多用心,很精致。希望有一天能去大英博物馆看到她真实的作品…… 贴几个她作品,分别是一种百合、西番莲和酢浆属植物 http://www.britishmuseum.org/system_pages/beta_collection_introduction/beta_collection_search_results.aspx?people=127351peoA=127351-2-9 大英博物馆的网站可以浏览她所有的作品
个人分类: Botanical art|352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什么今年风靡裸泳?
热度 5 xupeiyang 2012-7-12 08:36
为什么今年风靡裸泳?
为什么今年风靡裸泳? 天热? 水大? 回应CCTV13? 裸泳有风险    马赛克该不该打?   近日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也说明要裸不容易啊,即使裸了可能也曝不了光,更引发网友纷纷给名画、名雕塑穿上衣服的恶搞风,要裸泳、裸跑的男星还是悠着点哦。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6297 次阅读|6 个评论
赵本山把马赛克打在自己嘴上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2-5 09:11
永恒不变的主题:赵本山把马赛克打在了嘴上 赵本山之前, 贾平凹使用过书面马赛克(此处删除 X 字), 在贾平凹之前, 有一种版本的《金瓶梅》就使用了书面马赛克手法。 如果考证, 还会发现更早的文学作品中使用了马赛克手法。 在今年的春晚, 赵本山直接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口头表达出来), 让老百姓笑了一把。 任何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 说白了就是女人和男人的文化。 女人和男人的事, 再加上一个含时间和含空间的边界条件, 就是各个时期的文化内容。 女人和男人的文化方程, 没有通解,只有特解。 例如,大《色戒》片, 在两岸三地播放时, 其边界条件是不一样的。 无非就是调整边界条件: 删除几个字,或者删除几个图,或者删除几个动作。 所不同的是, 赵本山干脆自己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 而不需要节目审查人员动手。 赵本山曾经公开表示, 对别人审查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 这回赵本山提前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 赵本山懂得中国文化(马赛克删除手法)。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能模糊过去对大家都好,马赛克背后没有真相
大毛忽洞 2010-6-12 15:36
能模糊过去对大家都好,马赛克背后没有真相 有一句俗话说:不明真相的。 真相,就是真像。 照相馆里拍摄人的像,就叫照相。 有些事情是需要打马赛克的。 打上马赛克之后,对大家都好! 例如,给各种 TV 上的裸体美女的敏感处打上马赛克, 这种模糊处理对大家都好, 凡是跑到马赛克下面要真相的人, 都是另有所图,而非要真相, 因为他已经知道真相是个什么东西。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就是自己主动在自己的眼睛里打上马赛克, 是一种高境界的主动打马赛克的行为。 达不到难得糊涂者, 可以戴上一副墨镜, 一种现代的主动打马赛克的技术。 得道的老和尚, 对自己的敏感思想要进行钝化处理, 以便到达刀枪不入的地步。 老和尚把马赛克直接雕刻到大脑的皮层里, 因此,得道的老和尚用不着戴墨镜, 可以轻松实现得到难得糊涂。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4276 次阅读|2 个评论
敏感部位:给鬼王打马赛克VS给美女打马赛克
大毛忽洞 2010-6-7 22:48
敏感部位:给鬼王打马赛克 VS 给美女打马赛克 科学网上缺乏一种鬼气 鬼王能在科学网上活过来,需要一种鬼气!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以前科学网有个鬼王,写的博文有点像个裸体美女。 鬼王的博文=裸体美女 国内外开明的媒体,对裸体美女的敏感部位的态度是打马赛克。 例如, 一个美女,在不该裸体的地方完全裸体时,媒体在报道时就会在美女的裸体敏感部位打上马赛克。 如果不打马赛克,就触犯了某些法规或者是公共道德底线。 在美女的敏感部位打上马赛克之后,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虽然很多观众都能想象到马赛克底下是个什么东西,但是这些联想出来的问题就属于观众了,和媒体没有什么关系了。 美女在不该裸体的地方完全裸体了,在敏感部位打上马赛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美女的整个身体都去掉。 如果美女在美术院校的相关课堂上完全裸体,这既符合法律法规,也完全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 实事求是地看问题,鬼王的某些博文有点像是裸体美女,而且是在不该裸体的地方完全裸体了。 为什么不在鬼王(博文)的敏感部位打上马赛克呢? 为什么要让裸体的美女和美女的敏感部位同归于尽呢? 科学地讲,一个部位(问题)敏感不敏感,不但是空间的函数,而且还是时间的函数。 然而,空间和时间是就科学的全部!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10882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