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历史回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历史回顾

相关日志

[转载]流行病学方法的历史回顾——爆发调查简史
fqng1008 2020-10-19 13:43
李大林,詹思延,李立明. 流行病学方法的历史回顾——爆发调查简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l):79-81 【编者按】流行病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健康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流行病学工作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之自成体系,成为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栏目旨在回顾流行病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他们卓越的工作,来揭示流行病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使读者在了解流行病学日新月异的新进展时不忘历史,并重在思考和启迪,为流行病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爆发调查是流行病学中极为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对于传染性疾病特点的认识与了解,主要是通过爆发调查得到的。爆发调查的方法,不仅在传染病的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毒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中,也有重要意义。了解在流行病学发展早期,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初步了解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的发展历史,并对流行病学在早期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爆发调查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按照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 ,早在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 5世纪-1830年),已经有一些临床医师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与兴趣,对于某些疾病的爆发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医学知识,这些调查研究大多只是对疾病特点的简单描述,很少能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爆发调查方法的发展集中在以传染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形成期(1830-1940年)。 一、早期的爆发调查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一些都市的人口越来越密集,然而城市卫生条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城市中常常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同时,由于殖民地的开辟,各大洲之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一些新的传染病被带到这些都市中,这就在客观上为疾病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很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爆发调查,下述两例比较著名 。 1. Williams Budd 对伤寒爆发的调查:从1837年开始,英国医生williams Budd多次进人伤寒流行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1839年Budd通过绘制一次伤寒爆发中的传播链图,有力的说明了伤寒是传染性疾病,驳斥了当时盛行的瘴气学说。在1866 年的另外一次伤寒爆发中,Budd通过调查发现,此次爆发中,首例伤寒患者的排泄物污染了附近的一条小溪,从而使下游的3个村庄在首例患者发病3周后,几乎同时爆发伤寒。而这3个村庄的居民在此之前从未患过该类疾病,在爆发过程中,他们与首例患者也没有接触。同时,小溪上游的数十个村庄中,无一例发生伤寒。据此Budd提出,伤寒可以通过水源传播。通过多年的研究,Budd进一 步指出:“伤寒是由一种活的、特殊的病原物所引起的,它进人人体后,大约经过14天的潜伏期后发热,并在肠内产生特异性病变。此种活的病原物随肠道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物品、水以及食物,而后通过另一易感者的口侵入。通过对污染物及排泄物进行消毒,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饮用水污染,就可以预防及控制伤寒的流行。” 2. Peter Panum 对法罗群岛麻疹爆发的调查:1864年丹麦法罗群岛发生麻疹大流行。丹麦医生Peter Panum 对此次发病进行了5个月的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与实例,对疾病的潜伏期、传染特点以及疾病的免疫等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现场调查,确定麻疹的潜伏期为 13-14天,在皮疹期传染性最强,而且通过观察提出假设,认为麻疹的传染物是由患者呼出的、经由空气传播而感染其他人。并且提出通过检疫与隔离,可以控制麻疹传播的理论。 Budd 与Panum能够在疾病病原体被发现之前,通过对疾病爆发的现场调查,以实际资料为基础,运用朴素的流行病学观点与方法进行推理,对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提出科学的假说与见解,并藉此提出科学的控制方法,其精神与对流行病学的贡献,已垂范流行病学史 。 早期的爆发调查,综合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包含着朴素的流行病学思想,研究者们在调查过程中,已经注意到疾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等问题,并且据此提出控制疾病进一步传播的措施;②主要关注的是人、疾病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传统流行病学的思想,对以后相当长时间之内的爆发调查与流行病学理论,有很大影响;③概率和统计的思想与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④主要应用的还是观察与描述的方法,对比分析较少——但也有例外,最著名的就是Jhon Snow关于伦敦霍乱爆发的研究。 二、经典范例——Jhon Snow对伦敦霍乱爆发的调查 Snow 从1847年开始,对伦敦霍乱爆发进行研究,他特别注重对比分析方法 。 首先,他比较了接受不同公司供水的地区霍乱的死亡率。在1853年霍乱爆发时, Snow注意到,Southwark Vauxhall公司供水的地区霍乱死亡率远高于 其他公司。经过调查, Snow发现此公司的供水取自污染严重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河流,而其他公司的供水,则取自污水排放口上游。 其次,他比较了同一城区由不同公司混合供水的住户中霍乱的死亡率。Snow调查了同一城区中,不同公司供水的家庭数、发生霍乱的家庭数,由此计算出不同公司供水家庭的霍乱死亡率,从而有力的证实了霍乱的发生与供水之间的关系。 第三, Snow还比较了不同霍乱死亡率的人群中,某些怀疑致病因素的暴露情况。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宽街水井调查。1854年8-9 月间,伦敦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霍乱爆发。在宽街与剑桥街之间,250码(约 230 m )的距离内,在大约10天之内,共有500多人发生霍乱。Snow将霍乱死亡的地理分布在伦敦街区地图上标示出来,经过观察,他怀疑此次霍乱爆发与宽街水井有关。 Snow 随后调查了在 8月13日至9月2日之间,死亡的83人的饮水习惯,结果发现,有73人居住地点离宽街水井很近,另外 10人住在其他的井附近。 这73人中,有61人饮用宽街井水,只有6人不饮用宽街井水(另外6人情况不清 )。 其他10个居住地点离宽街较远的人中,有7人饮用宽街井水。 Snow 还研究了在同一时间内,霍乱发病与死亡较少的其他人群的情况。例如,他发现,在宽街附近的一个贫民习艺所中,535人只有5人死于霍乱。而这个习艺所有自己的水井,“其中的居民从未到宽街取水”。另外,在宽街酿酒厂的70位工人中,没有人死于霍乱,该厂的工人从未饮用过宽街井水。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Snow认为此次霍乱爆发,很有可能是由于饮用污染的井水而引起。随后他说服这个教区的成员,拿走了宽街水井提水的手柄。这场霍乱爆发因而得到终止。 虽然从爆发调查的结论以及控制爆发的措施来看,Snow的研究与同时期其他成功的爆发调查,其意义是等同的,但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Snow的研究,则是古典流行病学调查中一个“几近完美的典范”。他在研究中采用的推理过程,已经勾勒出现代爆发调查方法与现代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以及队列研究的大致轮廓。在他的研究设计中所蕴含的对比的思想以及他对这种思想的应用,更是远高于与他同时代的人物。即使其后数十年,亦无人能出其右。 三、Jhon Snow之后到19世纪末的爆发调查 由于Jhon Snow的爆发调查,特别是他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因此其后到19世纪末的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在方法学上并没有重大突破。但就调查结果而言,仍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1858-1919年,英国医务部(Medical Department)对英格兰与威尔士发生的数百次疾病爆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提出了一套对疾病爆发进行研究的方案,对当时疾病爆发的研究与控制而言,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当时的调查者大都掌握了相当的爆发调查知识,他们的调查研究对于英国传染病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William Farr1866年对伦敦东区霍乱爆发的调查 。 在1850年前后,Farr作为当时瘴气理论的拥护者,对Snow伦敦霍乱调查的结论并不相信,还曾从现场以及分析的角度,对其结论提出过怀疑。但观察过数次霍乱爆发的情况后, Farr开始逐渐接受霍乱的水源传播理论。1866年伦敦东区发生霍乱爆发, Farr根据他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在爆发早期就指出,伦敦东区供水公司的供应区域,霍乱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不仅把此结果公布于众,而且要求当时的卫生官员对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此供水公司的水源来自在Old Ford的蓄水池,而该蓄水池已经被污水所污染。Farr的研究有力的支持了霍乱的水源传播理论,后来Lancte 杂志称Farr使霍乱的水源传播理论“不可动摇” 。 这一时期的爆发调查研究,一方面为疾病爆发的处理与控制提供了信息支持,另一方面也为认识疾病的特点和疾病的自然史等提供了科学知识。当时传统的流行病学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调查中主要关注的还是环境因素的作用,采用的也是一些基本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四、进人20世纪之后的爆发调查 19 世纪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然应用了很多其他学科,如气象学、地质学、化学与统计学的知识,但更多的是一种知识上的“咨询”,而不是技术手段的整合。到了19世纪末,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仅仅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爆发调查的需要了。其他学科,特别是细菌学与统计学的技术与工具,逐渐整合到爆发调查中来 。 1815 年,John Grove 提出了细菌理论,19世纪中后期,细菌学的两位巨孽 Louis Pastuer与 Robret Kcoh使细菌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细菌学对于验证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的结论,以及一些流行病学措施与手段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例如,1903年德国西南部发生伤寒流行,当时德国的现场流行病学家根据细菌学理论,采取检测并且隔离伤寒杆菌携带者,将患者与携带者的排泄物与接触物进行销毁或消毒的方法,控制了伤寒的流行 。 然而在流行病学发源地的英国,这样的方法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没有被英国医学界所广泛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流行病学界的几位著名学者,对于细菌学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有关。例如William Hamer就认为德国对于伤寒杆菌携带者的现场实践,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可信的”。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随着细菌学检测方法准确性的提高(早期的细菌学检查假阳性率很高),检测标准的进步,细菌学在流行病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细菌学与流行病学方法结合进行爆发调查的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伤寒玛丽” 。 1960 年8月纽约长岛的一所度假别墅中发生伤寒爆发,在这所别墅的11个人中有6人患上了伤寒。George Soper是当时美国一位对伤寒爆发有深入了解的流行病学家,被邀请对此事加以调查。在排除了水源与食物污染后,Soper开始注意他们的厨师Mary Mallon。Soper调查了Mary从1900年开始的职业史。他发现,1900-1907 年Mary共换了 7 次工作,Mary到哪里, 哪里就会发生伤寒爆发。在这7年中,共有 22个人在Mary去工作不久后,患上了伤寒,其中还有一个年轻姑娘因伤寒而死。而在此过程中,Mary一直都没有表现出伤寒的症状。Soper确信,这决不是偶然。他将调查结果提交给纽约卫生部门。结果实验室检查发现Mary 的粪便中,间断性的呈伤寒杆菌阳性,尽管她本人没有任何的伤寒症状。 在这一阶段,随着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结合,现代统计学的技术与方法在爆发调查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890年之前的流行病学主要是一门观察性的学科,其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极为简单,爆发调查中数学或者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很少,更不用说是复杂的统计分析了。因为当时流行病学家很少有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有少部分学者注意到数学在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他们通过建立新的严格的科学标准,对传统的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提出了批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统计学家Karl Pearson 。他的生物统计学思想对于后来的流行病学家,例如Major Greenwood 与Austin Brad ford Hill影响极为深远。在1913年召开的第17届国际卫生学大会上,Greenwood在大会上提出:“我们必须……将数学的思考,与实践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其中寻求前进的方向。”在随后的讨论中,“大多数的与会者,或多或少的认识到将细致的调查与现代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是流行病学的基础。” 这些开拓者将统计学引人流行病学研究中,对于20世纪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并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石,以及现代爆发调查技术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20世纪中期以前,爆发调查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流行病学及医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不同学科之间的融汇以及在无数次实践中的检验,使爆发调查技术随着流行病学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我国的疾病爆发调查 解放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很落后,但有个别研究是很成功的,例如伍连德先生在1910-1911年间对于我国东北鼠疫大流行的调查 。伍连德先生通过细致的调查与科学的设计,证实了肺鼠疫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在东北流行,同时,他还以有力的证据,说明旱獭是当时鼠疫大流行的宿主动物,寄生在旱獭身上的蚤类将旱獭的感染传播给人类,随后开始人间传播。其思维与设计非常细密,数据准确,推论精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同时,伍连德先生还通过隔离检疫与焚烧鼠疫死者尸体等方法,在当时条件下,采取非常果断的措施,控制了鼠疫的流行。伍连德先生还参与了我国早期防疫机构的建设以及霍乱防治工作,堪称我国流行病学的先驱。解放后我国流行病学取得巨大的进步。爆发调查方法的应用方面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苏德隆教授所指导的对上海桑毛虫皮炎的调查 ,何观清教授对我国黑热病的调查,连志浩教授对察布查尔病的调查 等,都是爆发调查方面的经典。 (魏承毓教授对本文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深表诚挚谢意)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5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京审判:中印日三国的一桩未了历史公案
huaqx2016 2019-12-10 09:12
东京审判:中印日三国的一桩未了历史公案 -华庆新- 二战结束,纽伦堡公审及继后东京审判是国际社会对德日法西斯战争罪行的总清 算 。原已 结 束, 尘埃落 定,但有 种种遗 憾至今犹存,其中极重要的一篇,就是东京审判 时 印度法官帕 尔 的公然 搅 局,极力 为 死有余辜的日本 战 犯竭力 辩护 ,自始至 终 大唱反调,流毒于今,为安倍等历届日本首相赏识并大加利用。安倍与莫迪齐赞帕尔,成为中印日之间一桩未了公案!三位日本首相( 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 )出自同一家族,都感恩于帕尔! 安倍对帕尔感激的原因,既有个人私谊,救了他外公;更有思想理念的志同道合! 一.印度法官帕尔是东京大審判中的丑恶搅局者 有关东京审判已有许多文章影视报道,笔者最近看的是由日本最大影视公司 NHK和美国最大网络影视商NETFLIX合作,于2017年推出的四集故事片《东京审判Tokyo Trial》。此片详细收集编辑拍摄,再现了这场世纪审判的前前后后,可谓同类影视的佼佼者。影片突出描写了印度法官帕尔,他荒腔走板的刺耳噪音,死缠烂打的胡搅蛮缠,活现了一位刚愎自用的卑劣讼棍的可恶形象!帕尔可谓国际法学界的奇葩,外交舞台的异数! 图 1 NHK/Netflix的电影《东京审判》片名 纽伦堡对德国法西斯战犯的审判是 1945年11月,这本已为东京审判立下了标杆。但次年4月开始的东京审判却一拖再拖,直到1948年11月才作最后判决,其中自始至终作梗的就是11名主审法官中的印度法官帕尔以及日本的辩护律师团队! 东京审判是创纪录的:开庭两年半、参与国 11 个、庭 审记录 48412 页、法庭证据 4336 件、出庭 证 人 419 人, 仅 宣 读 1213 页的判决书就 用去一周 时间 ……。NHK的电视剧四五小时,帕尔的表演从头至尾。整个电影牵丝攀藤,枝枝蔓蔓,现择其要者并综合一些文章报道分述如下: 图 2电影中展示的审判现场 图 3 1946年东京审判实况照片 有罪还是无罪 有罪还是无罪 1946 年 2 月 15 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根据各盟国政府的提名,正式任命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十一名法官:中国的梅汝璈,澳大利亚的韦伯(主审法官),美国的希金斯,英国的帕特里克,苏联的沙阳诺夫,法国的柏乃尔,加拿大的马克杜古,荷兰的洛林,新西兰的诺斯克鲁夫特,印度的帕尔,菲律宾的哈那尼拉。联合国开始只安排了 9 位法官,后为保持审判的公正性,除战胜国的法官外,还特意加入前殖民地国家(印度、菲律宾)的法官,帕尔即为后加的印度代表。 图 4 油画再现东京审判法庭辩论状况,右立者为 梅汝璈 ,最右侧为帕尔 19 46 1946年 5 月 3 日,东京审判开庭。 5 月 17 日,迟到的帕尔首次出现在法庭上。在落座之前,他面向被告方向双手合十,静静地行了一礼。从这一天起,这个印度人的名字便被永久载入了日本史册。他在审判刚开始就已有自己的定论!在 11 名法官中,只有帕尔坚持日本战犯 “ 全员无罪 ” 。他的根据是: “ 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个人。 ” 帕尔还认为,检方所指控的 “ 对和平的犯罪 ” 及 “ 对人道的犯罪 ” ,都是 “ 事后法 ” 的判决结果,因此战犯应该是无罪的。为了证明合理性,帕尔还坚持他所谓 “ 严谨取证 ” 的原则,立场鲜明,自始至终站在日本战犯一边,竭尽全力为他们开脱减罪。由于法庭采纳了一些缺席证人的意见(如因重病),帕尔提出质疑, “ 既然法庭不能将其作为证人传唤到庭,不能在证人席上作证,那他们说的话就很难令人信服。 ”而缺席证人的作法是各国法庭经常采用的。 国家担责,战犯个人无责? 当时对战犯的管理松散,甲級戰犯间可以自由聊天,事先串供,他们都為裕仁天皇脫罪,因为天皇若无罪,他们就可以说自己是执行者。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美国虑及二战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为罗织战败后日本的有生力量,而刻意对日本二战的主导者 裕仁 天皇网开一面。帕尔就一口咬定:日本甲级战犯都是国家机器的执行者,对他们判刑就是处罚替罪羊,因此不能对战犯判刑。事实上,日本所有官兵都以天皇为神,所有战争行动都以天皇名义下达,连自杀飞机特工队也高喊为了天皇而驾机冲杀! 裕仁 天皇是日本法西斯战争的精神领袖和实际主导。开脱他,后患无穷!东京法庭的开始 過程也荒腔走板,被稱為‘邪惡的天才 ’、對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最具影響力的被告大川周明,居然出庭时歇斯底里地跳脫衣舞,還向前首相东条英机的光头後腦杓刮一掌,形成闹剧。 图 5 几位东京审判的法官照片,右下为中国法官 梅汝璈(最后判决书的中国部分由他起草) 人道还是反人道 帕尔还胡搅蛮缠把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和日本战犯的杀人相类比,说对战犯判罪比对日本人仍原子弹的伤害更大。说美国人不人道。在帕尔眼中,对日本战犯的人道最重要,而两三千万中国人在二战中被杀害则不算回事。帕尔的立场鲜明,完全站在日本战犯一边! 中国人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他千方百计为南京大屠杀主使松井石根脱罪辩护。帕尔反复强调松井的病,以此为他开脱罪责。他说: “ 不要忘记,松井大将当时生病,在发生这件事(指南京大屠杀)之后数周内,他被从自己的任务中撤换下来。 ” 在帕尔看来,松井石根的疾病使得他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其刑事责任能力当然也要受到限制。帕尔的辩护遭到法庭大多数法官否决。对松井讲人道,就是对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中国人反人道! 图 6最左侧就是帕尔,但英文错写成他是唯一亚洲代表,应还有中、菲 教条还是公理 图 7帕尔步入东京审判法庭的照片,其时他就说他已有定论 帕尔 开审前就心有定论,要为战犯百般开脱。而当时就有法官指出,法官应该在审判过程中按照落实后的罪行来判罪定罪,帕尔则从一开始就违背了法官的起码信条公理。其他法官以纽伦堡法庭审判为依据,帕尔却认为纽伦堡法庭判决过头了。主审法官一开始就要求所有法官要以宪章为依据,帕尔说他晚到了,没有参加宪章的表决,不算数。美国法官气愤地说:如果不同意宪章,就回你的加尔各答去。审判开始时,决议以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起诉罪犯,帕尔总是咬住 1928年的巴黎协定没有明确的罪行不能算数,说不应该拿当时没有生效的战争罪判刑。据梅汝敖回忆,整个审判过程帕尔固执己见,胡搅蛮缠。他私下活动频繁,不停地鼓动游说荷兰法官罗林,最后这位法官几几乎也同意帕尔的意见,只是荷兰政府强烈措词的命令,才让荷兰法官同意最后判决!由于帕尔的搅合,东京审判时间越拖延长,不少法官有各自的工作,好几位法国都想辞职,东京审判差点夭折! 大道理还是小道理? 二战时期,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是全世界最大的道理,一切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当时的世界版图确实有殖民地,美国的菲律宾,英国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新加坡、香港(租借),法国的印支三国,荷兰的印尼。此外还有非洲南美的殖民地。这些地区的人民反对殖民统治当然是正确的,但不能就此认同日本宣传的大东亚圣战就是为东南亚殖民地国家人民谋解放!看看日本在菲律宾搞的马尼拉屠城,在台湾的 50年血腥统治,就知道日本的谎言! 作为印度的一名激进民族主义者,帕尔完全接受了日本的 “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 口号,并将日本的侵略战争视为正义之战。日本所谓‘亚洲人的亚洲’,实际是‘日本人的亚洲’,或日本版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他的眼里,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将亚洲从欧洲人手中解放出来 ” 。基于这种认识,日本战犯的所作所为是合理合情的,所以他站在战犯一边,极力开脱。他以印度在二战期间被英国殖民,故而打英国的日本就是好人的逻辑行事。这完全颠倒了主从,以一己之私的小道理,驾驭、驾临全球反德日法西斯的大道理!据当时外媒报道,帕尔提出反对意见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政治缘由及背景。帕尔的观点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印度人,许多印度报刊都支持他的裁决。这一切都源自在当时的印度,反帝怒潮并非针对日本,而是针对英国。 印度人反对英国不错,但不能与反德日法西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相对立,并进而为日本战犯罪行开脱辩护! 有人说印度当时还没有独立。这并不确切!是的, 1946年5月东京审判开始时,印度没有独立。印度独立是1947年8月15日,尼赫鲁为第一任首相。而东京审判判决则是1948年11月12日,此时印度独立已一年有余,主权已然回归。其他国家的法官都按照各国外交部指示,以国家代表身份投票,这样重大神圣的判决,哪能由法官个人说了算?!帕尔不但对最后决议投反对票,还挑战1213页的主审决议案,闭门造车写出1912页长的反对意见稿,主张以慈悲为怀,宣布全体被告无罪!帕尔写的这篇遗臭万年的反对意见书,被禁止公开。但事后日本右翼将其偷出刊印出版,成为反动分子的翻案法宝! 就此,印度政府因帕尔的反对投票,对中国人民欠一个法理道义的交代!使中印之间留下一桩重大公案!时至今日,印度政府对帕尔如此严重挑战人类良知和侮辱中国人民情感的作为,始终欠缺明确交代,中国人民当然有权向印度政府讨个说法! 图 8 帕尔认为,对日本人而言东京审判比扔原子弹伤害还大! 死刑与否 死刑与否? 在对战犯量刑方面,法庭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辩。有些法官是根本反对死刑,而不管哪一类罪行。一些来自未遭到日军侵略的国家法官不赞成处以死刑,而最不可原谅的是帕尔既反对死刑,更压根认为战犯无罪!中国法官梅汝璈说得好: “ 我不是 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因此对罪大恶极血债累累的战争罪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彰显公理! 图 9 日本当时的报纸刊载东条等人判死刑 帕尔的立场虽荒拗,但获日本右翼政客的吹捧, 帕尔的立场虽荒拗,但获日本右翼政客的吹捧 为他们寻找战争无罪论创造了所谓的 “ 法理依据 ” 。帕尔貌似严谨而机械的法律主义者,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又主观上随意选择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据,在不顾整体事实的情况下,仅从狭隘的法理学阐释个人观点,成为国际法学界的笑谈。 二.安倍大赞帕尔, 令 沉渣泛起 东京审判过去 70多年,帕尔已成历史尘埃,但日本右翼政客对其顶礼膜拜,感激涕零。因为帕尔是他们为二战、为战犯开脱翻案的道义支柱、国际援手!近年来安保与莫迪联手,令帕尔死灰复燃,名声大噪,一如搅棍在乌糟的大缸来回搅动,令沉滓泛起!下面让我们一一道来。 在日本右翼政客眼中,当年的印度法官帕尔高大无比, 被捧上了天。 图 10 东京靖国神社建筑外侧树立醒目的帕尔石碑 1952 年帕尔的战犯无罪意见书被违规出版了日文版,其赞助者竟是松井石根的秘书。此年帕尔访问日本,见到了曾因‘甲级战犯嫌疑’被捕的将军官僚岸信介,五年后岸信介居然成了日本首相。 1966年岸信介的血亲弟弟佐藤荣(早年被过继其叔)再度邀请帕尔访问日本,授予他一等瑞宝章。 1967年这名本来寂寂无闻的印度法官在家中病死。日本右翼政客财团为纪念他,于1975年在日本箱根建了帕尔纪念馆。2005年又在靖国神社树起“帕尔显彰碑”为其“立传颂德”,成为靖国神社里供奉的唯一外国人。 图 11靖国神社专门为 帕尔立碑,有大幅穿着法官服的照片 其半身石像立在靖国神社游就馆的门边,右侧 摆着帕尔的简介,供游人免费取阅。里面写道:在东京审判中,帕尔为日本战犯辩护,就 “ 何谓侵略 ” 、 “ 何谓战犯 ” 提出质疑。认为东京审判不过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报复。 NHK的电影里看到不少日本人对此十分恭谨,双手合十,虔诚阅读。 图 12 1975年建于箱根的帕尔纪念馆内景,不复详述 其实帕尔当年在印度并没有多大名气,他学法律是自学成才,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的国际法培训,由于 在东京审判时期他刚愎自用的表现,成为其他法官奚落的对象,多数法官耻于与他为伍。 帕尔之后出名,在于他主张开脱的日本战犯之一是岸信介。此人曾任东条英机内阁军需部次官,长年在‘满洲国’(中国东北)任要职,是日本驻东北的五要员之一,罪恶累累。 1944年他因具体主张与东条争执而下台。这反而救了他!1946年列为甲级战犯疑犯,最后免罪释放。 而 安倍的父亲就是岸信介的乘龙快婿,佐藤荣作则是岸信介的亲儿子,被过继到岸信介弟弟家。安倍对帕尔感激涕零的原因,既有个人私谊,救了他外公;更有思想理念的志同道合!帕尔总是为所有有战争罪责的战犯开脱,只要这些人与东条英机有过屁大点争执! 三位日本首相( 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 )出自同一家族,都感恩于帕尔!难怪 安倍出书说: 我的政治 DNA 继承了外祖父岸信介的遗传! 图 13 帕尔的儿子2007年对安倍展示他们俩的父亲于1966年的合影 于是 ,在日本原首相岸信介的支持下,帕尔三次受邀访日,在各地宣传日本无罪论。帕尔之子也曾参拜靖国神社,受到右翼人士热烈欢迎。 1967 年 1 月 10 日,帕尔在加尔各答的家中去世,日本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亲发唁电致哀 ……。安倍对帕尔也给予高度评价, 2007 年 8 月以首相身份访问印度时还专门会见帕尔的儿子,并当面表示 “ 您父亲现在还受到许多日本人的尊敬,他是构筑日印关系基础的重要人士 ” ,认为帕尔对印、日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岸信介的外孙,可以说,没有帕尔对所有战犯的极力开脱,岸信介当不了首相,安倍也就成不了现在任职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对帕尔的种种言行,不单是理念上的契合,更是家族世代及个人的感恩! 2007年8月25日中国 外交部 发 言人姜瑜就安倍首相会 见远东 国 际军 事法庭 上主张日本战犯 “无罪”的 印度法官帕尔德后人答 记 者 问,称: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军国主义作出的严正审判,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正义呼声,也是日本战后重新回归国际社会的重要基础。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她没有点名地批评了日、印! 奇怪的是印度高层后来也跟风,对帕尔唱赞歌。 2014年莫迪访日, 9月1日晚安倍晋三在东京元赤坂的迎宾馆主持的欢迎晚宴上,高度赞扬在东京审判中主张所有甲级战犯无罪的已故印度法官帕尔,莫迪也对此表示赞同。针对安倍对帕尔的赞美,莫迪在致辞中说:“印度人来到日本,只要谈起帕尔法官的事,都会受到尊重,这是值得骄傲的事。他在东京审判中发挥的作用谁都不会忘记”。真是一派奇谈怪论!(照片从略) 对二战的评价是国际政治的严肃课题,德国战败后彻底清算法西斯罪行和理念,出台严肃的法律,任何为二战开脱的言辞都会入罪! 2015年3月 9 日德国 总 理默克 尔 到 东 京 访问 。 本来安倍是 “ 希望借默克 尔 一点光 ” ,但她到日本第一天就 给 他 们 上了一 课,说 : “ 正 视历 史是和解的前提 ” ,她委婉地告 诉 日本要直面 历 史: “ 二 战 后德国能 够 幸运地被国 际 社会再度接受,是因 为 德国 彻 底与 过 去 诀别 ” 。毋庸置疑,这是安倍的一道 坎儿 。印度的政治家应该也知道其中的是非区直吧? 惩罚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是从区分侵略和非侵略战争,并谴责侵略战争的原则引申出来,又反过来推动了这些原则发展前行。二战后的两次战犯审判 ,纽伦堡 和 东 京的 战 犯 审 判,在国 际 法 发 展史上有不可磨 灭 的功 绩 ,任何人都不能推翻! ( 2019年12月9日于波士顿)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3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研室的记忆——原中南工业大学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的简史
热度 2 After50 2019-4-21 15:05
教研室的记忆 ——原中南工业大学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的简史 吴 超 /2012 年完成初稿, 2019 年 4 月21日完成此稿 1 前言 教研室是中国高校历史悠久的基层单位,但近一二十年来慢慢淡化了,甚至消亡了,俺过去所在的教研室也是这样。几十年前在一起共事的老师们,有几位已经相继过世,有几位已经退休,有几位已经调动到别的单位,俺也快到退休的时候。如果这段历史现在俺不写出来,恐怕就没有别人再会提起,也会消失湮灭。 七八年前,学校为了弘扬校园文化,曾要求各老学科专业撰写学科专业发展史,那时学院建议由俺组织一下这项工作,汇编中南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史,但由于此事涉及的人事物太多,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记载资料也不多,要详细挖掘当年的情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及财力的投入;另外,一些退休老教师虽然有热情,但也限于年龄较大和精力有限及使用电脑写稿有一定困难而没有完工。更主要的是,写出来的东西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满意。因此,上述事情也夭折了。 但那段时间里,俺多多少少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并记录下一些退休老教师的口述回忆,使有了下文俺未经历的内容可说。对于自己所在的教研室,俺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乘现在还能记能写,花些功夫让那段历史保留下来,多少有点意义。 2 教研室的名字演变 中南大学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历时半个世纪的演化,所在的学校和院系及教研室本身的名字几经更改。 1952 年 9 月,全国院系调整成立中南矿冶学院( 1952.9-1985.6 ); 1985 年 7 月,改名中南工业大学( 1985.7-2000.4 ),其中长沙有色金属高等专科学校于 1998 年并入中南工业大学; 2000 年 4 月 29 日,中南工业大学和湖南医科大学及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中南大学。俺教研室所在院系也几经改名,从采矿系( 1952-1971 )改名矿山系( 1972-1978 ,采、选合并),到 1979 年,矿山系又重新改名采矿系( 1979-1983 ,采、选分解); 1984 年改名资源开发工程系( 1984-1995 ); 1996 年与地质系和土建系合并,成立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资源开发工程系变为采矿与岩土工程研究所( 1996-2001 ); 2002 年成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02- 今)。教研室的名称也几经改名, 1952 年起名为矿山通风与排水教研组, 1958 年改名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 1984 年改名通风与环保教研室, 1996 年改名通风与环保研究所, 2002 年与其它教研室合并改名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所, 2013 年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3 教研室的起步阶段( 1952-1956 年) 1952 年 9 月,中南矿冶学院初建时,作为地、采、选、冶四个主要系之一的采矿系,当时设矿区开采、矿产开采(专科)、矿山测量三个专业,系下面设采矿方法、矿山通风、采掘机械、通排压设备、矿山测量、机电、计划与管理等教研组。 1952 年,来自南昌大学的叶镇杰老师等组成了矿山通风教研组队伍; 1955 年,教研室增加了来自武汉大学的李一智老师; 1956 年,教研室增加了从东北工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宋学义老师; 1956 年, 矿山通风教研室 叶镇杰讲师赴苏联留学读研, 1958 年回国 。 1956 年采矿楼竣工,一楼东头作为矿山通风实验室,采矿楼外还开设一条一百多米长的地下通风巷道。 1956 年,已开出了采矿专业教学计划内的全部专业课:采矿概论、采矿方法、凿岩方法、爆破工程、井巷支柱、矿山通风与安全、矿井排水、矿山运输、矿井提升、通排压设备等。实验室主要是为了直观教学的需要而建立的,计有采矿方法模型室、井巷模型室、采掘机械模型室、矿井通风模型室。 1956 年,采矿系成立了矿山通风及排水教研室,李一智和宋学义任教研室副主任。 1957 年,教研室老师们就开始了矿井通风实验室的建设工程,建造的矿井通风实验室能够开出点压力测定、风速剖面测定、摩擦阻力系数测定、局部阻力系数测定、角联风路风流方向测定等项目,该实验室一直使用到 2006 年才重建;与此同时,教师们自己动手设计加工了许多矿井通风构筑物模型。 图 1 1957 年建造的矿井通风实验室( 2007 年重建) 4 大动荡时期( 1957-1976 年) ( 1 ) 1957-1959 年 1956 年全国开始了“反右”运动, 1960 年全国进入经济困难时期。此期间矿山通风教研室的 教师增加了本校 57 届毕业生胡汉民,本校 5 8 届毕业生谢永铜,从 309 地质队调进来的王启宇、李定蛟。 1958 年,矿山通风及排水教研室更名为矿山通风及安全教研室。 1958 年,矿山通风教研室老师在当时就曾开展了电模拟矿井通风网络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当 完成电模拟计算矿井通风网络后,大家精神振奋。教学方面,宋学义、李一智老师主讲矿井通风与安全课,其他老师指导矿山通风等课程设计,或带生产实习,或指导采矿毕业设计中有关通风专题的工作。 1959 年, 叶镇杰老师带领一批人员在江西荡萍钨矿、 下垄钨矿、西华山钨矿等 ,进行通风防尘现场试验,结果树立了一个薄矿脉钨矿床采矿通风防尘样板矿山, 取得了当时国内一流的防尘科研成果, 冶金部在现场召开了推广使用会议, 出版了第一本矿井通风防尘论文集,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及学术地位。 1958 年,教研室在承担《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井排水》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编写教材,在 1961 年出版了《矿山排水与防水》(中南矿冶学院通风及安全教研组主编,中国工业出版社, 1961 ),《矿井通风网路的电力模拟》(中南矿冶学院通风及安全教研组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1960 )。这是当时国内金属矿山通风与排水的最早的专著。 ( 2 ) 1960-1965 年 矿山通风教研室的 教师增加了 60 届毕业生孟廷让、龙利中, 63 届毕业生李茂楠, 64 届毕业生杨华保, 65 届毕业生魏恋花。 1960 年,矿山通风及安全教研室开始培养该方向的研究生,胡汉明是教研室的第一位研究生, 1963 年,他完成了《矿内掘进工作面含尘空气的净化》研究生毕业论文,之后留校任教,直至 1981 年,才调离学校到长沙环保学校工作。 ( 3 ) 1966-1976 年 这是被荒废的 10 年。这段时间教学、科研、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本科招生、研究生培养、职称评聘、学术交流几乎完全中止,采矿专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断层。 此期间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曾为矿山办过通风短训班,带领学员到当时冶金部的通风典范下垅钨矿参观实习等。 1970 年,教研室接受冶金部委托,开展第一个援助国外的矿山安全科研项目——阿尔巴尼亚某矿岩自燃倾向性的研究,该项研究为中南矿冶学院后来形成硫化矿防灭火优势特色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5 年,矿山系几位教师到江西下垅钨矿开展一次成井爆破科研试验,由于该矿井均采用自然通风,那天由于存在多种不利原因,有三位教师不幸炮烟中毒身亡,这是历史以来矿山系最为严重的一起因科研发生的重大不幸事故,也可以看出做好矿山通风的重要性。 1976 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原唐山矿业学院采矿专业的教师队伍严重受损,采矿专业派出两名教师前去支教,担任该校采矿毕业班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与《矿井通风》的授课,并指导学员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5 拨乱返正期( 1977-1984 年) 1977 年,采矿专业招收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教师除了为新生编制新教学计划、编写新教材等准备工作外,继续完成 78 、 79 届工农学员的教学工作。 在此期间,宋学义和叶镇杰分别任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 李一智老师 1982 年离开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到企业管理系工作。 1979 年以来,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承担了冶金部的“采场通风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独头巷道污风净化技术研究”、“静电除尘器研制”、“矿井通风网络电算分析研究”、“工作面测尘技术标准研究”、“高温采场通风排热技术研究”,以及多座矿山的“硫化矿矿石自燃倾向性研究”等科研项目,科研工作和实验室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当时吴超、林斌、陈殿民、李建雄等部分 81 届(新 77 级)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围绕上述科研课题做的毕业论文。 1979 年,教研室宋学义、叶镇杰和李一智老师被晋升为副教授。 1980 年,教研室叶镇杰等老师开始编写《矿山环境保护》教材,并在 1981 年开出了矿山环境保护课程,所用教材于 1987 年出版为《矿山环境工程》一书。也因此后来教研室的名字改为通风与环保教研室。 1981 年,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开始招收“文革”后第一批矿山通风与防尘研究生,他们是:吴超(导师宋学义),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高温采场通风参数的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胡汉华(导师叶镇杰),硕士论文题目:金属矿山独头巷道单扇混合式通风研究,毕业后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 李一智等教师参编了东北工学院王英敏主编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教材。这些教材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后来获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 为了紧密地结合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也有了较大的起色,已成规模的实验室有:通风实验室、通风巷道、爆破碉堡、振动出矿实验室、放矿实验室、充填实验室。 6 步入正轨期( 1984-2001 年) 1984 年,采矿系改名资源开发工程系。这一期间,矿山通风与环保教研室的教师和实验员有宋学义、叶镇杰、谢永铜、孟廷让、 龙利中、魏恋花、张淑坤、杨华保、李茂楠、吴超、屠佳忠、任小华、王平龙、周勃、姚诚明、李孜军等。 1985 年,教研室李茂楠和杨华保老师分别赴美国和西德做访问学者、 1986 年吴超赴瑞典做访问学者,屠佳忠 1989 年赴加拿大留学后离开教研室, 1988 年杨华保老师调动到广东工学院工作,王平龙后来调动到学校粉冶厂工作,周勃后来调动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姚诚明做了几年实验员后离职。 1985 年,教研室宋学义和叶镇杰老师被晋升为教授,谢永铜和孟廷让老师被晋升为副教授。 1991 年 12 月,吴超讲师被学校破格拔尖为教授,使教研室有了青年学术带头人。 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为宋学义和叶镇杰,支部书记为谢永铜。 1988 年,叶镇杰和宋学义退休以后,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为孟廷让和吴超, 1997 年孟廷让退休后,吴超任教研室主任。 教学方面,教研室承担的课程主要有《矿山通风与安全》和《矿山环境保护》两门本科生课程。 1990 年后,还由吴超开出了《矿山火灾及防治》、《矿山安全系统工程》、《城市环境保护概论》选修课,由李茂楠和吴超开出《地下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选修课。宋学义为研究生开出《矿井空气动力学》、《相似理论和相似方法》,叶镇杰为研究生开出《矿山环境工程》,李茂楠和吴超为研究生开出《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等。 这段时间教研室培养的硕士生有:屠佳忠、赵国彦、李济吾、任小华、李兴东、祝启坤、崔柏林、 文彦、 张良辉、贺百花、王海宁、张水平、胡文军、陈军良、李孜军、李建设、陈沅江、吴艳辉等。 1995 年,在波兰留学做矿井通风研究回国的刘雪峰博士到教研室做博士后(期间就职当年著名创智软件园副总经理,之后因车祸早逝); 1996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做矿井火灾模拟研究的蒋军成博士来本学科做博士后, 1997 年被晋升为教授。 科研方面,教研室先后在安徽、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省的有色金属矿山开展的一系列通风、防尘、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了“新桥刘铁矿矿石自燃倾向性研究”、“武山铜矿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研究”、“天马山高硫金矿床矿石自燃性和炸药自爆性研究”、“热水型高温采场通风参数的研究”、“提高独头巷道压入式通风风流作用长度的研究”、“路 ( 地 ) 面抑尘剂的研究”、“硫化矿石氧化自燃时间的研究”、“矿井火灾救灾调度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矿井受控循环通风的可行性研究”、“硐室型高温采场通风参数的研究”、“矿用扇风机选型研究及其专家系统咨询”、“矿井风流控制方案优化选择的研究”、“局部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灰色系统方法研究”、“露天矿汽车公路防尘的研究”、“新型矿用固土抑尘复合外渗剂及其应用的研究”、“露天矿汽车运输路面抑尘新材料研究”、“独基掘进中受控循环通风方法研究与 XSGJ 除尘器研制”、“硫化矿岩自然氧化阻化剂研究”、“矿山路面与建筑工地新型化学抑尘材料”、“高温矿井及地下工程空调参数计算与仿真软件的研制”等项目。这些研究先后取得了 6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这一期间,教研室编写了《矿山火灾及防治》(宋学义,吴超)、《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Analysis 》(吴超)、《 矿山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 吴超 , 孟廷让,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高硫矿井内因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吴超 , 孟廷让,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5 )等教材和专著,参编了《冶金百科全书(矿山安全卷)》、《采矿手册(矿山安全卷)》等。 实验建设方面,宋学义、谢永铜、龙利中、孟廷让等老师研制了 DF1500 风洞和硫化矿石自燃性测定系列装置,叶镇杰等老师组织更新了测尘和除尘系列装备。 学术交流方面,教研室先后与美国、瑞典、德国的十多所高校的同行建立了联系。 1984 年,宋学义兼任湖南省金属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6 年以后由吴超兼任湖南省金属学会安全与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学义、叶镇杰、谢永铜、孟廷让等还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等兼任委员。 1996年,学校开展撤系并院和成立研究所改革,资源开发工程系与地质系和土建系合并,成立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资源开发工程系改为采矿与岩土工程研究所(1996-2001);同期,1996年,通风与环保教研室改名通风与环保研究所。 图 2 1988 年,教研室研究生李济吾毕业答辩后在采矿楼前面留影 图 3 1988 年,通风教研室杨华保老师从德国访学回校时与教研室老师和系领导一起在采矿楼前合影 图 4 1996 年,教研室老师与来访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矿山通风专家 Y J WANG 教授在采矿楼前合影 图 5 1998 年,湖南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环保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在采矿楼前合影 7 转型发展期( 2002 -2018 年 ) 2002 年,通风与环保教研室与其它教研室合并改名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所; 2002 年成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03 年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2013 年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系,通风与环保教研室名称及人员也被一系列的学科专业转向所覆盖和合并。 由于近一二十年的网络非常发达,高校的计算机管理也基本完善,各专业也都有了自己的年鉴,这段时间的历史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和数据库里查到,因此也不必多写了。 。。。。。。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889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华风情(八):荡口华氏义庄传承范仲淹的爱民理念
huaqx2016 2019-3-25 20:02
荡口华氏义庄传承范仲淹的爱民理念 - 华庆新 - 无锡荡口的《华氏义庄陈列馆》是江南第一义庄! 幽深绵长的青砖小巷记载着历史沧桑,清幽雅致的义学老庄承载着中华文化道德传承。华氏老义庄即现在的华氏义庄陈列馆,在 2013年初装饰一新,对游人开放。这老义庄是无锡荡口华氏的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是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所属义田收入用于接贫济困、助学励才。自从北宋范仲淹在苏州开设中国第一个义庄以来,苏南一带是义庄的兴旺之地,特别在无锡荡口有七个义庄,90%的土地都是义庄所有,包括笔者曾祖父华襄云所建的‘华襄义庄’。这些义庄都是范仲淹爱民理念的历史承接和社会实践。 【华庆新注:前接博文: 重温1951年无锡荡口义庄调查,深入了解义庄经济结构 】 范仲淹的范氏义庄是其爱民理念的社会实践 1050年范仲淹被罢官回乡首创 “ 范氏义庄 ”, 在祖籍地苏州吴县开始设立运作,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虽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直到清 末 义庄依然运作良好,持续八百多年。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读书时每日以粥果腹。贫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对平民比较关注,其改革方略包含 “ 厚农桑 ” 、 “ 减徭役 ” 等减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他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爱民忧民理念,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政治家、精英学者的至上理念。范氏义庄是他罢官回乡后在苏州吴江,以自家的千亩良田作义庄田地,租用给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他死后, 宰相 二儿子等相继完善义庄规章,简言之范氏义庄 = “ 义田 ” + “ 义宅 ” + “ 义学 ” 。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其理念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部分人的社会生活福利问题。他在其名篇《告诸子书》中说: “ 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馀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 ”用当今语言 说,他把自己当大官的原因,归结于范氏祖宗 “ 积德百馀年 ” 。为此他要回报范氏族人,要 “ 恤宗族 ”,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美德 。 图 1 范仲淹画像 图 2 范仲淹雕像及名句 范氏义庄的 “ 义田 ” 在创设时,即有范家的一千亩之多,是义庄的经济命脉。这千亩良田,并不分给族人,也禁止族人耕种,而是租给范氏以外的人耕种,以所收的租米来赡养范氏族人。 他 于皇祐二年(公元 1050 年)手订义庄规矩十三条,规定了义田所收的租米, “ 谁管理 ”“ 赡养谁 ”“ 如何赡养 ” 等基本原则,包括米绢钱发放的对象、数量、方式、管理、监督等事项。比如: “ 逐房计口给米,每口一升,并支白米。如支糙米,即临时加折。 ”“ 男女五岁以上入数。 ” “ 冬衣每口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各半匹。 ”“ 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 ”“ 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 范仲淹不避亲疏,不分贫贱,族人一律平等。规矩中,充满了一些人性化的亮点:族人不论贫富,均予发放;对于无经济收入的妇女也予发放;再婚妇女不歧视,也予发放。 “ 义宅 ”: 范仲淹在苏州灵芝坊购买义宅一座,占地约二百亩,三面环水,风景优美,以供贫困族人聚族而居。 “ 义学 ” : “ 初公买田以赡族,而族滋大,立塾以教其人。 ” 为此付出全部的官俸积蓄……。 以 华氏老义庄解构荡口义庄的经济结构 为什么说荡口义庄承袭了范仲淹的爱民理念?下面试以华氏老义庄为例,看看义庄究竟是做什么的? 对于本族的‘四穷’: 领口粮、衣料,领婚姻费,领丧葬费,领科举费,借住义庄房屋以及临时借贷,使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有保障。 图 3 华氏老义庄正门 怀芬书屋就是当年的希望工程小学,游客也来坐一下 老义庄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现存房屋四进,占地三千多平方米,为清初明式建筑,门前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两侧墙脚嵌着碑记数通,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雕刻,第三进正厅竟是楠木结构。义庄造得如此讲究,足见华氏家族的富有和对济贫助学的重视。当然,义田已然在 50年代的土改中烟消云散了! 图4 雅致的雕花窗棂 大厅挂着两个义庄创办人华清莲和曾祖父华文奎画像 华氏老义庄自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门厅两侧分置碑记各一块,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和雕刻;轿厅与正厅之间设东西两厢;正厅系楠木结构,三间七架;后厅三间七架,东侧墙上嵌有书条石若干。华氏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第三进楠木正厅以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明清两代华氏在荡口镇共建大小义庄七处,华氏老义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义庄,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华氏老义庄内墙有大幅捐赠记录,包括华姓和其他义庄。其中记录华鸿模之父华存宽承父亲华清莲之意捐田千亩,华鸿模之孙为华绎之。图 4右为华清莲及华文奎(曾祖父华襄云)兴建义庄的照片。 义庄设置第一功能是救四穷。四穷者,鳏、寡、孤、独四种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鰥,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四穷,即丧妻失夫无子无父者,等于当今养老育孤院,赡养五保户;义庄第二功能是为贫困失学儿童设立清末民初的‘希望工程小学’;第三个功能是赞助贫困但有志参加乡试的青年,相当于赞助现在的高考学生戏言之,或戏言之,就像当年甄士隐之赞助贾雨村。其他:助婚资、贴葬费,还挺人性化。 义学:华氏义庄内有怀芬书屋,其家塾义约九则,拨田百亩,小孩 6岁无力上学即可入家塾。墙上有有华贞固的训蒙习书。义庄里还有华氏碑廊,陈列碑刻。老义庄的新砖雕门楼,有精致典雅的麒麟、凤凰,尽显江南风情。 图 5义庄内有雅致的亭园造景,内外装修都很清新脱俗,像小巧的苏州园林。 老义庄的管理规章 为妥善管理老义庄,设定了十款条约: 1)专责成以固义田,推举一名董事两名司事,三年为期。2)量义田租息以均出入,10月清租,1170石,一半发四穷,一半抵作各种费用,务从节俭。3)定薪俸以时支取,主事每年60两,司事30或40两,催租扇仆饭米3石6斗(是否以一天一升计?一年360升)。4)严查察以杜弊端,不得挪移出贷。5)别宗派以防顶冒,四穷每月给米一斗。报名时要品行端方之人到庄保举,董事查访后入册,依名次挨补。6)辨老幼以定年例:鳏寡需过五六旬,孤子3岁至20岁在册。7)谨调度以惜物用。8)借考费以鼓锐气,俊秀无力应试者可住庄内,乡试定3两,会试定5两。9)助婚资以重嗣续,以三两为率。10)贴葬费以安骸骨,或一两或五钱。 这义庄主要是给贫穷族人以经济资助,并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都公示于墙。 图 6义庄条约、细则、续申规条说明, 都是难得的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史料 此外还有补充的八条细则: 1)酬厚本支以昭敦睦,为追加五服内近支复捐田120亩,月米一斗者加五升,寡妇加一斗,以50名为则。2)设立回课以切观摩,每月12日考生童齐集义庄,占题会考,本庄备两粥一饭(相当抠门啊!),评定甲乙。3)严办淑匿以警,有坏乱风俗者不得给发。4)忍却流丐以重固穷,懒习而甘入下流者不得入册。5)隔属不给以戒弃基,迁居他县者停发。6)定期(初五)给发以绝参差。7)小康缴票以广济贫,交票给后继候补者。8)严定罚规以杜匿冒,死亡者家属缴票,领3两殡葬费。犯规者追缴所领之米。 其续申四条规也有详细规定,如年终销算以示秉公,交代详明以防延误。还规定每年冬月发 100领棉衣,还规定义冢管理条例,公布了捐田总数和分项田亩,很公开透明!当时农村能有这些安居民生的具体措施,真还有超前意识,总揽了现在的民政部门!看来中国社会的慈善救济古已有之,从宋朝范仲淹开始逐步完善,自我调剂管控能力很强! 义庄当然以巩固宗族为目的,但也是古代儒士的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人生理想的具体实践。治国以齐家为基础,江南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己任。义庄以慈善为目的,建立在独立财产基础上,以财产运作支持慈善,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或可看作雏形的基金会。 ***** ***** ***** ***** ***** 综合 1951年无锡县委在土改前夕所作义庄的详细调查,结合荡口老义庄的规章条例,对比范仲淹的创立范氏义庄的条规,我们有下述几点印象: 一,即使在 1951年土改的疾风暴雨中,荡口义庄当时的详尽调查也是如实报道义庄大体是个氏族公益性慈善组织,而非地主--佃户那样的对立的关系。 《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 36篇文章,只有这篇义庄调查,找不出控诉义庄管理人的罪状,这同其他三十多篇的雷霆格调迥异。此无它,这调查报告十分真实客观求实,其数据准确到0.01亩。应该感谢调查人员的求实精神,给我们还原了当年义庄的实际景象! 二,当年荡口义庄调查中反映出其管理规章和实际操作大体一致,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并不实行。由于义庄规章口口相传,是民间第一等善事,也是第一等大事,账目公开,众目睽睽之下,无人敢作弊搞猫腻。管理层也以积善行德做好事并代代相传,也难以个人牟利。 三,荡口义庄调查中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老义庄适龄人口中, 读过小学的 50人,中学41人,大学13人,文盲16人!这里,读小学中学大学的,居然占比87%,而文盲只有13%。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极少见的。这是义庄设义学,救助失学儿童,资助外出读高中读大学的青少年的结果。江南历来重教育,义庄更是把义学作为义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记得国学大师钱穆幼时家贫,得到荡口华氏宗亲帮助才得以在果育学校读书,并受资助到常州唸高中。钱穆成名后多次回忆。义庄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教育为先,启迪少儿是高明之举。 四,无锡荡口七个义庄是范氏义庄的发扬光大。它们以老义庄为代表,与范仲淹义庄一脉相承,荡口老义庄的管理条例是范仲淹所定条例的完善补充。老义庄陈列馆墙上的义庄管理规章是不是现在江南义庄仅存的管理条例,我不敢说。至少它是十分罕见、极有价值的清末民初的义庄管理章程,从中可窥知当时的义庄经济管理构架。不知当年的义庄庄主(或说法人代表)是否在土改中被划成地主?其实客观而论,他们应属‘开明士绅’。 总之,范氏义庄也好,荡口义庄也罢,它们都是范仲淹爱民理念的世代传承,也是中国知识精英、政治人物对构建他们的中国梦的某种探索。尽管有种种时代局限,其总体精神是可嘉许,应赞叹的!对当今也会有启迪! 2019年3月25日写于波士顿并上传至科学网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风情(七):重温1951年无锡荡口义庄调查,深入了解义庄经济结构
热度 1 huaqx2016 2019-3-25 10:48
重温 1951年无锡荡口义庄调查,深入了解义庄经济结构 - 华庆新 - 笔者是荡口华氏 北河亭 派第 28代子弟,曾祖父华襄云建有《华襄义庄》。2018年7月作网络搜索,居然发现一篇 “ 无锡县荡口镇义庄田调查 ” (摘自 “ 苏南农村经济资料 ” 六期)。文章发表时间在 1951年9月之前,即解放后肃反、土改之际,文章资料显然是为土改作铺垫,故文中的政治指向明确。但即使如此,文中数据可说很明确表明: 荡口义庄是以赡养孤寡鳏独老人以及帮助失学儿童等善举为主的经济实体!华襄义庄也几次被提及,与我们回忆无出入。这似乎是目前仅存的有关荡口义庄华襄义庄的史料,值得仔细研读! (一)无锡县荡口镇义庄田调查(摘自 “ 苏南农村经济资料 ” 六期 ) 【华庆新 2018年7月注】资料取自网络,请点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30/18/9332630_502514427.shtml 【 华庆新 2019年3月再注 】上面标注的 link是360图书馆的网址,但最近搜索,已经消失。再作搜索,居然在复兴网查到。其链接如下: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8id=34008 整个资料共 36篇文章,其中第十三篇就是我们最关心的《 无锡县荡口镇义庄田调查 》。下面节录的就是其原文,无一字增删。红色字样是转发者华庆新所加。 无锡县荡口镇义庄田调 查 甲、荡口镇义庄田的一般情况 荡口区原有义庄六处:为华老义庄、华芬义庄、华永义庄、 华襄义庄 、徐义庄及殷义庄,惟殷义庄已于民国 24年间分掉,故目前只有义庄五处。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华老义庄,根据该庄建庄扁额所载,系在清乾隆甲午年时建立。嗣后各庄也陆续开始建立, 时间最短的则为华襄义庄,系清光绪年间所建。 一、土地情况和租田关系 荡口镇共有土地 13010亩,而各义庄所占土地为9691.6亩,占当地总土地的93%。此项义庄土地主要分布在荡口、甘露及其他各乡镇,梅村区和查桥区也有一部分,其中以华芬义庄所占土地为最多,计4223亩,占该镇义庄总田亩43.57%;最少为徐义庄,仅290亩,占3%弱。义庄土地极大部分是出租的,一般在90%以上。如华老义庄占有土地3598.67亩,除坟地屋基203.75亩外,其余3394.92亩全部出租,占该义庄全部土地的94.3%。义庄土地的来源主要是地主凑并起来的;有的从地租剥削中再添购一部分土地(如殷义庄); 有的还依靠工商业上所赚来的添购(如华襄义庄)。 义庄基本上是一种封建的宗族性组织,故封建性很深厚,管理义庄的一般都有财有势,如华义庄历代在无锡县称为一霸,过去无锡县内出任大小官员,需经该族有势者同意,如明之华太师,今之华泽之;此外殷义庄负责人殷国清,对农民压迫亦甚(战前),殷是大烟鬼,又是恶讼,每年收租租额比别的义庄要高五升至一斗,农民怕他告状,只得忍痛交足,如略有拖欠,只须殷写张条子给当差(殷和县里是通连一气的),就有坐牢的危险。 二、目前义庄的三种情况 1 、华老义庄:较为单纯,既无私人田产混杂,也未转移到工商业上去,主要依靠义庄土地收取地租,办理祭祀及义学等族内一切事宜。这是可以代表大多数义庄性质的。如华永义庄、 华襄义庄 、徐义庄等均属这一类型。 2 、华芬义庄:其关系较为复杂,不仅义庄土地和祠堂及私人田亩有些混杂,而且也兼营商业。如在战前经营的兴仁堆栈(在无锡西门),去年累进粮即是由该栈代交的。在土地方面是和华德本堂、华崇德堂有些混杂,不管堂或庄,主权系操纵在华泽之一人手里,外面人只知两堂一庄合有田七千多亩,但内部负责人说: “ 每年租米分开存放 ” ,确实情形一时很难查明。 3 、殷义庄:在民国 24年间就已分掉,该庄原有田320亩,是按照老房辈份分的,如人口兴旺分支多,田亩分得就少,田亩好坏是拈阄决定,最多一家30亩,少的十几亩。分的原因是穷户太多,义庄租米不够分配,在大多数人要分的情况下账房无法,就分掉了。庄也同样按房份分配。义庄的类型虽有几种,但其封建性,却是一致的。 三、义庄田开支情形 义庄田租米的支配,各庄虽略有不同,但主要用途不外是办义学,祭祀,救济本族的义米,以及其他善举等项。根据华芬义庄的调查,全庄 4223亩土地中,留出分庄田1524亩,除供捐赋动支外,救济本族鳏寡孤独;另拨义学田5.7亩,办学校及补助贫苦子弟求学学费;又耕义田620亩,用于办理各种善举。固本堂田652亩,供本族贫苦的借贷之用;同善辅嫠田380亩,供本族无义庄田之鳏寡孤独户,代葬棺木;其余土地则均拨为祭田,供祭扫、修葺祠堂坟墓。义庄规定租米入仓后,除上列项目所规定的开支外,一律不准动支、借贷及经营其他事业,原则上是今年收齐今年用完。 乙、华老义庄典型调查 一、华老义庄的起源 清乾隆初年,地主华进思有收租田 500亩,经过30年的经营剥削,积有土地2300亩,在宋范仲淹的影响下,提出1340亩,建立义庄,即为华老义庄,原址在甘露镇东北二里之茅庄,后因庄房在农村不便,还至荡口镇。当时对1340亩土地的划分使用有如下规定: 1 、赡族义田 1000亩。 2 、衅佃田 120亩。 3 、施衣埋柩田 50亩。 4 、塾本义田 120亩。 5 、会课田 50亩。 后经几代之捐赠,至今已有土地 3598.67亩。该房后裔共有16房,有新老宅之分,由于外房有田捐出,故外房子孙亦得享受义庄待遇,但义庄土地只许捐进,不许拿出或变卖。 二、经营办法和经营人数 庄内设有负责人及职员专司其职,如清时庄内设董事一人,司事二人,仆役数人,至民时已增至主管二人,内外账房六人,厨司一人,工人和看门四人,共十三人。主管人由二房互选,其余均为雇用,月薪最低五斗米,最高一石二斗。现在的负责人是华志道和华祖歧。 三、现有财产: 1 、占有土地 3598.67亩,内出租土地3394.92亩,占该庄全部土地百分之94.30。 2 、所有土地中,属本族 16房产权的为2205.5亩,其余1393.17亩,均为16房与其他氏族捐助的祭田,共34个单位,计外房2 O 个单位,本房 14个单位。最高单位为学田120亩,最低单位仅1.7亩。 3 、共有庄房等房屋 120间。 四、剥削关系和手段 从历史上来说,义庄对农民的压榨,一般都很厉害,无锡则以华老义庄为甚。一般地主及义庄每年开租时,都要先等华老义庄行动,以便效法。按华老义庄传载: “ 义田与寻常家产不同,家产只供一家之用,义田缺租其糟粮赡族则受影响,故每年租例限冬至结账完清,倘有顽佃强抗拖欠即送官严追 …… 。 ” 租额规定每亩田米一石,实收时稍有折扣,战前每亩收糙米六斗五升及麦二斗;战后收稻 120斤(新义庄少收五升),水旱荒年略有折扣。 【华庆新注:一石米是体积单位,等于十斗米或100升米。斤是重量单位,按说一石米重100斤,但米的含水量不同。一般说一石米重100-120斤。】 历代曾有是项规定,即旱荒要华老义庄庄房门前河内石头人出现(最低地),水荒要陈大圩淹没(最高地)方可免租,但民国廿三年石头人未出现,而旱荒确甚严重,可是因有规定在前,除少数确实无法缴出外,一般均仍预先留好租米于限前缴纳。按民国35年十月十八日,该庄收租布告内容是按期缴纳,过期多缴: 头限:开仓日 —— 十一月初二日,平田、圩田每亩收净米五斗五升。 二限:十一月初三日 —— 廿三日,平田、圩田每亩收净米六斗。 三限:十一月二十四日 — 十二月二十日,平田、圩每亩收净米六斗五升。 逾限期则照原额七斗五升。 过去收租时常与反动政府相勾结,利用账房狗腿子率领差人进行逼租。至解放前数年,逼租更进一步,由各人收租改为集体收租,所有地主阶级联合组织了收租办事处,聘请伪区乡镇长参加,联合当地驻军,进行武装逼租。逼不到时便下乡大肆捕人,每天有捕三四十人的,捕去的甚至被挨打,并扬言: “ 欠租者送去当壮丁 ” ,故春冬两季,农民为了躲避交租,常发生越墙、过河、躲入麦田等情事,无时不提心吊胆。如荡口镇六保就如此,遇人即捕,如非佃户再行释放;欠租者被关禁庄房内,缴清释放。该镇农民称之为 “ 老虎村 ” 。 五、义庄田经费的使用情形 义庄田租米,主要使用于下列几方面: 1 、大部用于本族 16房,补助本族内鳏寡孤独的生活粮者计30人,每人每年三石六斗米,共108石;其余补助近房和远房的生活粮计二石四斗的八人,一石八斗的12人,一石二斗的400人。连前总计628.8石米。 2 、对本房子孙栽培;求学时代男孩供给学费,停学就业则供给铺盖钱,结婚时酌情贴补结婚费。 3 、地方公益事业:有关本族桥梁、道路之修理。对地方性的桥、路则很吝啬,常津贴一小部份或不津贴。 4 、慈善事业:在清时曾施棺施衣,每年冬季施棉衣一百件。并有义塚 8.22 亩,给无地者殡葬,但仍须出一部分费用。根据该庄民国二十三年支出。列表比例如下: 项目 支出数(米) 百分比 公益事项 128.10石 12.0% 慈善事业 9.9石 0.9% 地方教育 50.00石 4.7% 子孙学杂费 122.13石 11.0% 恤 佃 14.2石 1.3% 瞻 米 628.80石 58.5% 杂支费 122.04石 11.6% 合计 1074.99石 100% 六、义庄与族人之关系 1 、过去依靠义庄补助而生活者,本房外房共达 45 O 人,远到苏常等地,每年凭票前来领取,即使家庭生活能维持,但只需有鳏寡孤独条件,即可获得优待(男孩成年后不给,寡妇照给)。又本房后裔如系贫苦户,而非鳏寡孤独者,可向义庄借兑,而是有借不还,特别是二流子、白面鬼等经常去强借说: “ 我亦是华家子孙,有权享受 ” 。故在经济利益上,氏族内部经常发生矛盾,族中少数子弟,曾一度要求分拆义庄而未果。该庄后有新老宅之分,老宅较有势,新宅较弱,把持人均有钱有势,账目亦不公开,常贪污中饱,故分配赡养费时颇不公平,有面子就有办法,孺弱者则可欺。如本族华宗祐母亲说: “ 义庄像一只米窝,旁边小虫将米窝钻空了;或像个饭碗,碗边大家吃,碗中主管人吃! ” 选举主管人,亦是明里选,暗里通,事先勾结拉拢好,选举是官样文章,因有利可图,经营者,无有不发财。 2 、氏族情况:华氏本族子孙 16房,分为老宅、新宅各八房,共44户,143人。占有土地327.5亩,内出租224.35亩,有房屋22 O 间,参加农业劳动的 25人,经商的四人,执教的六人,任职工的三人,其他五人。读过小学的50人,中学41人,大学13人,文盲16人,(以上有的在继续求学,有的已就业)。在生活上,不务正业以借贷度日的,有华锡风等四户;依靠义庄供给其生活来源之一部或大部者,有华棠等19户;完全不依靠义庄者12户。子弟得到义庄供给学费者29人。吸毒者一人。目前除原有职业之12外,其余32户中,因失业及义庄停止供给而生活困难者14户,这些所谓困难户,其中有的本身是破落地主,如老宅八房寡妇三少奶,过去全部依赖义庄供给维持生活,自义庄停止供给后,依靠过去剥削所得之积蓄,及变卖物资以维持生活。 (摘自 “ 苏南农村经济资料 ” 六期 ) (二) 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 (上述文章的出处)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5年02月03日 http://www.zuodapei.com/?p=893 转载《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一书按语,左大培(2009年5月27日) 【华庆新注:全系原文,未改动】 左大培按:几年前在北京新街口的“中国书店”买到一本旧书《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现全文转载于此。此书所载内容,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明白了60年前那场土地改革的真正原因,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共产主义者发动和完成那场革命的主要动力。不仅如此,这本书所述内容,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农村今后的发展路线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忘记,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的那些地主,通常也是以“买卖私人所有的土地”的形式取得其土地所有权的。在我看来,所谓的“农村土地私有化并且允许私人买卖土地”,必将导致恢复旧中国的地主经济。如果那样作,这本书中所描写的那些凄惨情景就不可避免地会重新出现。 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 编辑兼出版者: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土地改革委员会 发行者:上海市郊区、苏南区土地改革展览会(上海陕西南路逸园) 印刷者:苏南新华印刷厂(无锡南门外南禅寺) 1951年9月出版 编印“土地改革前的苏南农村”、“我所见到的苏南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后的苏南农村”三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供给苏南区、上海市郊区土地改革展览会的观众作参考,藉以了解苏南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改革前后苏南农村的一般情况。材料来源,是从各地报章杂志中搜集汇编而成。 ——编者 1951年9月10日 左大培提供的原书封面,见之网络 目 录 (共35篇) 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的初步调查 苏南没有封建吗? 从松江县新农乡的调查看江南农村的封建剥削 王树人 血汗积成的横沙岛 路行 常熟县农村情况 太仓县农村经济概况 谈无锡农村概况 ——“ 天堂 ” 里的农民挨受地狱里的痛苦 —— 蒋辛如 无锡梅村区四个乡租佃债务基本情况调查 无锡新渎乡农村调查 余才友 无锡墙门镇调查材料 吴甦 地主对农民的几种剥削花样 “公堂”内幕 邵荣生 无锡荡口镇义庄田调查 松江专区的“脚色田” 租栈——血腥的收租机器 陶冶成、杨乐水、梅汝愷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 劳动模范刘天有控诉地主阶级的罪恶 史成仁、中奇笔记 地主逼租好比恶虎 宋汉飞、钱惕明 高租重利逼得我家破人亡 佩联 高利贷逼死俞天福 潘学斌 曹玉德三代开荒到头来还是立脚无地 梅汝愷 水牢里打滚的周富林 梅汝愷 钱老太的血泪仇 安民 朱政海等到了今天 伍阳 三家村的“老虎” 薛陵 恶霸地主“老火腿”怎样起家的? 魏白 血衣 蒋涵秋 大恶霸匡正的血腥的罪行 刘诗、王崐玉 大恶霸邢华庆的血腥罪恶 李希群、宋科生、邵荣生 恶霸地主陈则先的罪行 大恶霸强学曾的罪恶 梅汝愷 光福“三生” 江南农谣 地主阶级破坏土地改革的不法罪行 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的初步调查 (左大培按:非常遗憾,我买的那本旧书缺了极为重要的前两页,只能从下边开始转载 ) (三) 荡口华氏义庄承接范仲淹的爱民理念 【华庆新注,因此段文字加上义庄调查的四点点评过长,请点击我下一博客文章: 荡口华氏义庄传承范仲淹的爱民理念 】 【华庆新附注】 下面是书籍发行者所在的上海陕西南路逸园土改展览会入场卷,估计是 1951年(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此入场卷,居然要价¥420!)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1016 次阅读|7 个评论
回忆记事(四):忆贝时璋院士106岁的时光: 纪念生物物理所创立60周年
热度 6 huaqx2016 2018-9-20 09:43
忆贝时璋院士 106 岁的时光 : 纪念生物物理所创立 60周年 - 华庆新 - 今年 9月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成立60周年的日子,虽然身在美国,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首届毕业生,仍心系培养自己成长的研究所,心念我所创始人贝老-贝时璋院士。他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任院士,1958年创立生物物理所,也创立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并兼主任,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科创始人!现将我近年所写相关图文汇总于后,以作纪念! 2004年贝老101岁在客厅所摄, 茶几上的纸张是我写与贝老的‘对话’。贝老的头发依然漆黑,难怪 1958 年毛主席还当面夸过贝老好头发。 2009年金秋,因母亲重病,我匆匆赶回北京。每晚在医院病床守护之余,也想到 106 岁的贝老。一周后母亲病情稳定,先电话问候,获知老人身体不错, 9月22日清早由医院直接去中关村。贝老已经在他卧室沙发上等我。 106岁的贝老精神确实很好,看上去与几年前没有太大变化,头发仍然油黑,肌肤细润,气色不错,没有气质性病变。他仍然记得我,记得我科大毕业,现在在美国。不过视力似有退步,只有一眼可看,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字。听力缺失如前。交流主要是‘笔谈’,有时他也口讲几句。我拿出 2008年我写的《庆祝生物物理所五十华诞,感怀贝老丰功伟绩:兼贺贝老 105 岁寿辰》的文章给老人家看。看到后面附的老照片,他高兴地笑了。文中我写道 :“我们记得他,是因为他对青年学生的热忱教诲。我们敬仰他,是因为他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前瞩眼光。我们钦佩他, 是因为他对细胞重建研究的半世纪追求。我们赞赏他,是因为他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既承袭中国古代文人的 优良品格,又兼具西方绅士风貌。”是的,虽然106岁了,他的谦和依然,温良犹在。 贝老的丰功伟绩    当我们离开贝老创建科大生物物理系、生物物理所的1958年越远,我们就能越深切地体会到他的高瞻远瞩,他的巨大功绩!作为科大首届毕业生,回顾贝老百年人生,感触良多。贝老是位忠厚长者,贝老是出色的科学家,贝老是杰出的学科组织家,贝老又是优秀的生物教育家。    作为忠厚长者 ,贝老品格高尚、德高望重,追求真理、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律己严、待人宽,虚怀若谷、尊重他人,顾全大局、善于人同、办事公允、 心胸开阔,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是为科学家楷模、堪称道德君子。贝老的高尚道德既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也体现在学术道德与科研道德中,他弘扬学术民主,从不以势压人,他包容兼蓄、互相借鉴、博采所长、尊重各家之言,以繁荣科学。 作为出色的科学家 ,贝老1928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他学识渊博、刻苦钻研,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科研中他观察周详、认真准确、治学严谨、锲而不舍、潜心研究、坚持真理、勇于开拓、 不惧人言、执著追求,体现了坚持真理的科学勇气和胆识。细胞重建研究,从三、四十年代的发现,到七十年代的重新起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杰出的科学组织家 ,贝老在学科发展上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开拓发展。作为精典生物学家,能在 1958年在我国创建生物物理所,突出反映贝老既有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索,又有当机立断的魄力。要知当时世界上也没有几家独立的生物物理研究机构!从中国科学院的组建、生物学部的设置,到五十年代我国生物学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建所初期十年我所的科研计划组织工作无不浸透着贝老的心血和智慧。他放下了自己钟爱的学术研究,为我所的学术成长和发展倾注全力。    作为优秀的生物教育家 ,贝老于三十年代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58年创建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从办系方针到教师聘选,贝老教人育人、耐心诚恳,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既传授知识于后辈,又以高风亮节哺人育人,爱护人材、甘当人梯,令人感铭于心。如今桃李遍天下,学子海内外。贝老对后辈学子的成绩进步,由衷高兴,欣喜鼓励之情溢于言表,寄望于斯,情意真切,令人动容。 2004年笔者拜望贝老时留下的珍贵纪念(右为贝老的女儿贝濂)。 贝老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1958年第一次看到贝老,已是科大开学过后,系副主任沈淑敏先生简介几句后,只见贝老发黑如漆,精神抖擞,声音宏亮,在台上侃侃而述。他一口浓重的江浙口音,平添我几分亲切。一望而知,这是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在讲述了生物物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内容、发展沿革、目前现状、今后发展可能趋势后,贝老特别强调了科学研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学习现代科学不仅要学现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准备自己学习更新更好的知识。他对生物学子特别强调要加强数学、物理基础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年轻时学好数理,一辈子受益。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由华罗庚的大弟子龚昇所教,物理课是与技术物理系同班。贝老还指出,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上同样的课,毕业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其重要原因就是有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他指出目前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教学是四个方面: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仿生学、细胞生物学。他在科大生物物理系教书育人,他在生物物理所统筹规划,如今既出大成果,又出众多人才。但当杨利伟上天之时,又有谁知道是贝老在1958年定下的‘宇宙生物学’ 发展方向,才有系列‘小狗上天’ 等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呢?从基础研究角度讲,贝老的手也是托起杨利伟及以后登月宇航员的支柱之一。 1963年我们大学毕业前要论文答辩,我的论文《顺磁共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生物物理所忻文娟老师指导的,她告诉我贝老要亲自参加我的答辩,我心里又高兴又紧张。答辩在中关村17楼小会议室,进场前见到贝老,他微笑着鼓励我:“不要紧张,就当作一次练习作学术报告的机会”,一句话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我报告完后,贝老问了两个带引导性的问题,答辩就顺利通过了。当然,我也终身感铭贝老对我们年轻人的寄望,对青年学子的企盼!毕业后我即分到生物物理所忻老师课题组(还有莫斯科大学毕业的章正廉、姚敏仁),就在贝老办公室隔壁的隔壁。天天看到他在走廊里和每个人点头微笑示意,包括扫楼道的清洁工人。那姿态、那涵养,亦如中国历史上‘谦谦君子’、‘道德中人’再世。1970、1971年大家都要到郊区麦收,贝老快70岁了,也和大家一起下乡劳动。在地里干活,也有时良莠不分。贝老曾说过当时他与老农的对话,作为那么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坦诚地说自己的实际知识有时不如老农。贝老以他在生物界的地位,能在公众坦言不足,更使人钦佩他谦虚谨慎的品格。80年代初,虽然自己在科研第一线工作,贝老还曾点名要我帮他起草一些文稿、报告,一般都是他口述想法,形成大纲,我再设法成文。这对我当然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能更多了解贝老有关国内外学科新发展的见解。但每次贝老都要问我这样提法好不好,行文是否贴切,用词是否准确,征求我意见,令我更敬重他认真严谨、虚怀若谷的品德。    1992 年我去美后第一次回国时,由贝老的助手陈楚楚陪同看望贝老,当时他聊了很久。记得那时他每天上午由陈楚楚陪着步行到高能所办公室上半天班,下午在家做案头工作, 看文献整理文稿 ,其时已 89岁! 看到我,老人家非常高兴,拉着手谈笑风生,还说看到我发表Nature文章的摘要,鼓励我抓紧时机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多出成果。 2003-2005三年,我也都在回国时去贝老家探望老人家,当然每次都在半小时上下。握着老人的手,虽然能感到百岁老人掌心的热度已不如前,但他眼中的笑意还像几十年前一样,老人眼里闪烁的光芒仍然充满对后辈的期待。 贝老都还能记得我在美国工作的城市和学校,记得我的主要专业领域。还向我打听其他科大学生的情况。虽然老人听力下降,我只能笔写,他则大声说话对应。每次我临走,老人都还要站起来,拉着我的手到门口。让晚生不知如何是好。 2009年与我笔谈, 珍贵的纪念! 2009年贝老106岁时的合影, 贝老手持放大镜 2009年贝老家的两位男女护工似乎很尽心照顾,对我也十分热情。他们提出请贝老给我写几个字,贝老也很高兴要给我写点什么。老人就坐在沙发上,悬空拿纸写了左下几句,竟然是‘非常感谢’,既出乎我意外,也让我十分感动! 他写完签名后,大概意犹未尽,又签名一次,再写了‘非常感谢’。(‘非’字,两边分开较大) 我记得贝老以前字体很好,现在的签名似乎没有走样。回到美国,在家中找出生物物理所纪念贝老 90 岁、 100 岁的两本书,果然找到他 1993 年签名题签的毛笔墨迹,见下图。对比一下左右签名,确实变化不大。如果他在书桌上写,一定更好。 和贝老说起我回国是为我母亲生病住院,又聊起多大年纪。我告诉说,她 94 岁,属兔。贝老说他也属兔,大了一轮。又高兴地笑了,随后又主动要写几个字给我母亲:“祝母早日健康。贝时璋, 2009年九月22日,时年一百另六岁。”这让我不知说什么感谢话才好。 106 岁的老人,还关心另一位 94 岁且从未谋面的老人,其心之善,其心之细,实在令人感佩 !次日我把这珍贵的手迹给母亲看,给她鼓劲打气,要她学习贝老的豁达、乐观精神。 2004年与贝老合影 2005 年 10 月贝老时年 102 岁,有艺术家为贝老做的手印模型。 每次拜会,我都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2004 年我告别时,老人家竟然站起来陪送我到门口,让我实在不敢当。而 2009年这次老人似不能自主站立了。毕竟,岁月总留痕。 2009年 在卧室告别时,老人还双手合抱作揖告别。不幸的是,一个月后 10月29日我们敬爱的贝老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最重要的是学习贝老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纪念生物物理所创立60周年,由贝老创建培养的生物物理专业人才已遍及全球,其中有六十岁的学术带头人,有四十来岁的科研骨干,还有二、三十岁的生力军。生物物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科研队伍、仪器设备、基金资金,与我所初创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但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摘桃不忘种树人,究根溯源要归功于学科创始人、我所创建人---贝老。贝老的世纪人生,为人师表令人钦佩。向贝老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贝老的高尚品德。德高方能望重,德高更能望重,贝老正是以其德、以其行,昭示学生,引导后辈。以前说,科学院主要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德’应是第一位。人无分贵贱、学无分高下、职不论高低,只要是在自己岗位上刻苦努力钻研工作的同事同学,只要在科研中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中’的坚韧精神,都应引以为荣。 60年沧桑巨变,相信生物物理所一定能得到更大创新成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华庆新 2018年9月18日于波士顿 下附 难得几届所长同台!后排左第一人为笔者,时为邹先生领导下的胰岛素 AB链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组长,代表课题组领奖。
个人分类: 历史回顾|92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