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征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人类简史(50)
罗非 2017-7-19 10:09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古罗马也常打败仗。但就像大多数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统治者一样,虽然他们可能输掉几场小战役,但总能赢得最后的整场战争。如果一个帝国连一场战役都输不起,又怎么称得上是帝国?然而,公元前2世纪中叶从伊比利亚半岛传来的战报,却让古罗马人觉得芒刺在背。在这里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山城努曼西亚(Numantia),住着当地的凯尔特人,而他们竟敢摆脱古罗马的控制。当时,古罗马已经是整个地中海区域不容置疑的霸主,打倒了马其顿和塞琉古(Seleucid)帝国,征服了骄傲的希腊城邦,还一把火让迦太基城成了废墟。努曼西亚什么都没有,只有对自由的热爱,以及一片荒凉的家园。然而,他们却让古罗马各个军团再三遭到挫败,古罗马军只能或者投降,或者带着耻辱撤退。   终于,到了公元前134年,古罗马再也忍无可忍。参议院决定派出最勇猛的小西庇阿(Scipio Aemilianus,曾攻下迦太基城),大军前往努曼西亚,军士超过三万。小西庇阿不敢小看努曼西亚人的奋战精神和作战技巧,也希望能减少手下士兵无谓的伤亡,因此他直接用强化的防御工事包围了努曼西亚,阻挡他们与外界接触,而让饥饿成为最强大的武器。一年多后,努曼西亚人粮食耗尽。他们发现大势已去,便放火焚城;根据古罗马记载,努曼西亚人多半宁可自杀殉难,也不愿意成为古罗马的奴隶。   后来,努曼西亚成了西班牙独立和勇气的象征。《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就曾写过一篇名为“努曼西亚围城”的悲剧,虽然是以努曼西亚的毁灭作结,但也预示着西班牙未来的伟大愿景。诗人用诗歌赞颂他们的情操,画家也在画布上重现他们的英勇。1882年,努曼西亚遗址列为“国家纪念遗址”,成为西班牙爱国者的朝圣地。在20世纪50到60年代,西班牙最流行的漫画既不是超人,也不是蜘蛛侠,而是一个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虚构英雄贾巴托(El Jabato),起身抵抗古罗马压迫的冒险漫画。直到今日,努曼西亚仍然是西班牙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典范、年轻人心中的丰碑。   然而,西班牙人歌颂努曼西亚用的西班牙文,却是源自小西庇阿使用的拉丁文,属于凯尔特语系的努曼西亚语已经失传。塞万提斯也是用拉丁文写下《努曼西亚围城》,而且这出剧用的还是希腊–罗马的艺术模式。努曼西亚本身并没有剧场。至于那些缅怀着努曼西亚英雄主义的西班牙志士们,往往也是古罗马天主教会的信徒,除了教廷就位于古罗马,那位神也是拉丁文的爱用者。同样,现代的西班牙法律源于古罗马法;西班牙政治是以古罗马为基础;西班牙美食和建筑多半根源于古罗马,而不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凯尔特人。在现在的西班牙,努曼西亚除了遗址之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留下。就算是这则故事本身,还是靠着古罗马历史学家的著作才流传了下来。故事经过修饰润色,符合古罗马观众最爱看的“热爱自由的野蛮人”情节。正因为古罗马在努曼西亚大获全胜,所以这些胜利者才会保留下了战败者的那些记忆。   这种情节不太符合我们的品位,我们爱看的是反败为胜,是小人物的胜利。然而,历史就是没有正义。多数过去的文化,早晚都是遭到某些无情帝国军队的蹂躏,最后在历史上彻底遭到遗忘。就算是帝国本身最后也将崩溃,只是常常留下丰富而流传千古的遗产。在21世纪,几乎所有人的祖先都曾经属于某个帝国。   究竟帝国是什么?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但多少民族才算数?两三个民族还不够,而二三十就算很多;成为帝国的门槛,大概就介于两者之间。   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帝国不需要改变基本架构和认同,就能够纳入更多其他国家和领土。说到今天的英国,如果不改变基本架构和认同,就很难再突破现有的疆界。但在1个世纪前,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像这样的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不仅让帝国独树一格,更让帝国站到了历史的核心。正是这两项特征,让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人类与整个地球逐渐融合为一。   这里要特别强调,帝国的定义就只在于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两项,至于起源、政府形式、领土范围或人口规模则并非重点。并不是一定要有军事征服才能有帝国。像是雅典帝国的起源就只是有一群人自愿结成联盟,哈布斯堡帝国则是因为许多精心安排的联姻,交织形成如蛛网般的关系。此外,帝国也不一定要有个专制的皇帝。像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大英帝国,就属于民主政体。其他采用民主(或至少是共和)政体的帝国,还包括现代的荷兰、法国、比利时和美国,以及前现代的诺夫哥罗德(Novgorod)、古罗马、迦太基和雅典。   此外,帝国的规模也并非重点。就算规模小之又小,也可能符合帝国的定义。像是雅典帝国,就算在国力的巅峰,面积和人口还是远远不及今日的希腊。以及阿兹特克帝国,面积也不如今天的墨西哥。但尽管如此,以上两者还是足以称为帝国,反而是现代的希腊和墨西哥不合定义。原因就在于雅典和阿兹特克都降服了几十甚至数百个不同的政体,而希腊和墨西哥并未做到。其中,雅典统治了超过100个曾经独立的城邦,而阿兹特克帝国如果其税收记录可靠,更是统治了371个不同的部落和民族。59   这些区域在现在也就不过是个普通大小的国家,当时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民族?原因在于当时世界上民族的数量比今天多得多,但每个民族的人口数都较少,领地范围也较小。像是从地中海到约旦河岸,今天光是要满足仅仅两个民族的野心,就已经搞得烽火遍地,但在《圣经》初始的年代,这里可是养活了数十个国家、部落、小型王国和城邦。   帝国正是造成民族多样性大幅减少的主因之一。帝国就像一台压路机,将许多民族独特的多样性逐渐夯平(例如努曼西亚人),整合制造出他们更大的新群体。
个人分类: 科普|1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16)
罗非 2017-6-15 08:55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在认知革命前,所有人类物种都只住在亚非大陆上。确实,他们也曾靠着游泳或是扎些简单的木筏,抵达少数的邻近岛屿。像是弗洛里斯岛,早在 85 万年前便已有人居住。但当时他们还没办法冒险前往远洋,没人到过美洲或澳大利亚,也没人到过像日本、中国台湾、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和夏威夷之类较远的岛屿。   海洋所阻绝的不只是人类,还有许多亚非大陆上的动植物都到不了这个 “ 外面的世界 ” 。因此,在像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这些远方的大陆和岛屿上,该地的生物群独自演化了数百万年,于是无论外形和天性都和它们的亚非远亲相当不同。起初,地球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各由独特的动植物组成。但这种情形即将因为智人而画下句点。   在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得到新的技术、组织能力甚至是眼界,能够走出亚非大陆,前往外面的世界。他们的第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在大约 45000 年前殖民澳大利亚。为解释这件事,专家学者煞费苦心。想到达澳大利亚,人类得跨过许多海峡,有些宽度超过 100 公里,而且抵达之后,他们还得几乎立刻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合理的理论认为,大约 45000 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智人发展出了第一个能够航海的人类社会 ( 印度尼西亚群岛由亚洲大陆向外延伸,每个岛屿间只有狭窄的海峡相隔 ) 。他们学会了如何建造及操纵能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开始前往远洋捕鱼、贸易、探险。这给人类的能力及生活形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他能够进到海里的哺乳类动物,都是经过长期演化发展出专门的器官和符合流体力学的身形,才能进到海里 ( 像是海豹、海牛、海豚等等 ) 。然而,印度尼西亚的智人祖先就是在非洲草原上的猿类,既没有长出鳍,也不用像鲸鱼一样等着鼻孔一代一代慢慢移到头顶去,而是做出船来,并学习如何操纵。正是这些技能让他们能够移居澳大利亚。   确实,考古学家到现在还没找到 45000 年前的筏、桨或是渔村 ( 而且远古的印度尼西亚海岸线现在深深沉在 100 米的海面下,要寻找也十分困难 ) 。但还是有些可靠的间接证据可以支持这种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在智人移居澳大利亚后的数千年间,智人还殖民到了澳大利亚北方许多独立的小岛上。其中像是布卡岛 (Buka) 和马努斯岛 (Manus) ,距离最近的陆地也要两百公里远。如果没有先进的船只、高明的航海技术,很难相信有人能够前往马努斯岛殖民。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也有证据证明当时像是在新爱尔兰岛和新不列颠岛之间有定期的海洋贸易。 17 新的航海技能并不只限于西南太平洋,大约在 35000 年前就有人类抵达日本,而在大约 30000 年前就有人抵达中国台湾。对这两者而言,殖民者都得越过广阔的海洋,而这在先前的几十万年间都还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澳大利亚绝对算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亚于哥伦布抵达美洲或是阿波罗 11 号登上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离开亚非大陆生态系统,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能够从亚非大陆抵达澳大利亚。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类先驱究竟在这片新世界做了什么。   狩猎采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亚海滩的那一刻,就正式在这片大陆登上食物链顶端,也从此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在这之前,虽然人类有些创新的调整和作为,但他们对环境还没什么太大的影响。虽然他们能够迁移到各种不同地点,而且成功适应当地环境,但并不会大幅改变新的栖地环境。而这些前往澳大利亚的移居者 ( 其实是征服者 ) 所做的不只是适应当地环境,而是让整个澳大利亚生态系统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类首次登上澳大利亚沙滩,足迹随即被海浪冲走。但等到这些入侵者进到内陆,他们留下了另一种足迹,而且再也洗刷不去。他们推进的时候,仿佛进到奇特的新世界,满眼是从未见过的生物。有 200 公斤重、 2 米高的袋鼠,还有当时澳大利亚最大型的掠食者袋狮 (marsupial lion) ,体形就像现代的老虎一样大。树上有当时大到不太可爱的无尾熊 ; 平原上则有不会飞的鸟在奔驰,体形足足是鸵鸟的两倍 ; 至于在灌木丛里,则有像恶龙般的蜥蜴和蛇,发出咝咝声地滑行。森林里则有巨大的双门齿兽 (Diprotodon) 在游荡,外形就像袋熊,不过体重足足有两吨半。除了鸟类和爬行动物之外,澳大利亚当时所有的动物都是像袋鼠一样的有袋动物,会先生下幼小、无助、就像胚胎一样的年轻后代,再在腹部的育儿袋中哺乳照顾。有袋哺乳动物在非洲和亚洲几乎无人知晓,但它们在澳大利亚可是最高的统治阶级。   但不过几千年后,所有这些巨大的动物都已消失殆尽。在澳大利亚当时 24 种体重在 50 公斤以上的动物中,有 23 种都惨遭灭绝, 18 许多比较小的物种也从此消失。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重新洗牌,这也是澳大利亚生态系统数百万年来最重大的一次转型。智人是不是罪魁祸首 ?
个人分类: 科普|1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宗教与孙悟空划的‘圈’
热度 2 lin602 2015-11-22 22:40
前几天与朋友聊天,谈到宗教。 宗教是有形的,但有时候也是无形的,有形在于他的经,无形在于他的义。 经常想这样一个镜头,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划一个圈,让唐僧站在里面不要出去,如果出去就会受到‘妖怪’的攻击。而‘妖怪’也进不了这个圈。 是不是宗教也是给人划了这样一个圈?让教徒在圈里面,不要受到圈外‘钱利权势’(欲)‘妖怪’的攻击。同时,也让人站在这个圈中不要出去,不要为外界欲望所诱惑。 我经常想这些句子或内涵: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国还有句话说:无欲则刚;佛教与基督教中,经常都是以抑欲为中心思想。其他宗教我不了解。 宗教是人造出来的!又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说明人的思想经常需要‘虚无’来征服。说穿了,经常需要有一个‘杜撰’出来的‘神’‘佛’‘仙’等来让他永远达不到一个高度。
2904 次阅读|3 个评论
网上淘宝:那英成名作《征服》四重唱
热度 1 jintuo 2013-9-1 04:05
网上淘来的: 王: 就这样被你征服 ,切断了所有退路 谷: 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是煳涂 海: 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 薄: 我的剧情已落幕,我的爱恨已入土 ……
3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肉食的隐喻!(更新)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11-23 15:55
“吃掉敌人三个团的 兵力 ”这是军事语言中常见的表述。 在这里,军事活动使用了肉食的 隐喻 。因为消灭了敌人三个团,不仅意味着敌人减少了三个团的战斗力量,而且在战斗中,我方通过俘获敌人的武器,通过让敌人的士兵加入我方战斗阵营,而加强了自身的实力。这和吃肉消灭了动物尸体,而充实自己是一样的。从这一隐喻中 可以看出吃肉行为的双重意义,消灭了 作为对手的动物 的力量,同时又 因此而 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吃肉 模式既 是敌对 冲突 关系的极致, 又 是 冲突 敌对关系 单方面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 与其他利用的模式相比,比如作为观赏品的宠物,作为劳动工具的牛马,被食用的动物的独立性被否定得最为彻底,而且是一次性一劳永逸地被否定。吃肉是利用占有模式的极致,因为吃掉之后,被利用占有者自身完全消失,而吃肉者却得到了肉的“滋养”,这是征服意志的彻底胜利。将异己者完全同化为自身,消灭异己者的存在。 “弱肉强食 " 这一 隐喻,通常都会被用来描述一种强者为了一己之私而无情地欺凌、压榨乃至毁灭弱者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的现象中使用时,都会伴随着一种倾向否定的伦理评价。而在自然生态活动中,使用这一成语往往就带有一种不做伦理判断的中立描述态度,通常伴随着天然秩序就是如此的冷静判断。因此,当在人类社会中将“吃肉”这一隐喻引入到某一领域中的时候,其传达出来的就往往是在提倡一种冷酷无情的态度,对慈悲怜悯考虑的嘲笑。正是在这一种意义上,我们说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彼此支持。对肉食行为的批判,其实也是对其他冷酷无情的行为方式的否定。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停止一切无谓的“讨论”,不允许评论
seawan 2011-6-28 10:26
大部分有“争议”的问题, 很难有具体而完备的数据来导出结论, 例如,某个国家某个人物是好是坏,某个明星是美是丑等都属于这种问题。 以及某种策略是否正确等等——要知道, 塞翁告诉我们,未来根本无法预测。 还有一些问题, 不同的立场有不同想法 ,争论也无意义,例如 出家人是否可以唱歌 的问题(该问题竟然被网监认为有问题,被科学网删除!)。 因此, 争议、争论或者美其名曰“讨论”基本上没有意义。 曾经有一个自称鬼王的人, 说“征服人心,收获仇恨”, 不一定对, 但是争论的目的之一也确实是“征服人心”。 因此,stop。 连评论也一起禁止。 自说自话。 。
个人分类: 周围|1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争对于中国这个没长大的孩子就是玩火
热度 6 iwesun 2011-6-18 12:27
越南和美国佬打了十年,各种极端的残酷手段,都使用过。 但到现在,连讨厌都算不上,最多是个不喜欢罢了。 但中国,去征服越南人的人心,下场是刻骨铭心的恨,你自己还委屈的不行。 这不是个别现象,对于中国这种 征服人心,收获仇恨 ,是普遍现象。 包括蒙古,朝鲜,等等皆是如此。 就剩一个巴基斯坦,算是在你地震的时候,是真心,但巴基斯坦玩的是双边,比较天真罢了。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全面破产的。
264 次阅读|8 个评论
征服——李逵唱给宋江的歌
mazheng 2010-7-1 12:33
《水浒传》最末一回中有这样的场景: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言讫,堕泪如雨。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歌声渐起,是那首《征服》,是李逵唱给宋江的歌: 终於你找到一个方式分出了胜负 输赢的代价是彼此粉身碎骨 外表健康的你心里伤痕无数 顽强的我是这场战役的俘虏 就这样被你征服 切断了所有退路 我的心情是坚固 我的决定是糊涂 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 我的剧情已落幕我的爱恨已入土 词曲: 袁惟仁 原唱: 那 英
个人分类: 读阅乐|4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