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系统思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中国每个部门都“没有执法权”
热度 1 shehuiguanli 2015-1-21 00:07
每当老百姓有任何疑问,找到“有关部门”,回答非常一致,“我们没有执法权”,无法管理。 如已经注册的公司,工商部门“有权”管理,因为他们“注册”了。而没有“注册”(假冒)的公司,工商部门“无权”管理,因为“我们部门”“没有执法权”。 这是典型的“控制好人”,“放纵坏人”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几乎中国所有行政部门都存在。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 3 个原因: 第一,典型的懒政行为。没有利益的事情,不愿做。 第二,争权的行为。人多,钱多,权大。总希望每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完整的政府体系”。 第三,社会管理水平的贫乏。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要知道中国很多部门领导是“驾驶员”、军人等出身),这是中国社会管理的主要原因。 第四,整个政府缺乏系统的思想。本来“一个政府”就是一个系统,而一个部门仅仅是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系统分割”的缺陷,我国一般规定某一部门应该做哪些事情,而这一部门还可以从“应该做哪些事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不做,这样政府就存在“大量需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做。 一个政府本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各部门之间本来是一个“系统”,而这个“机器”被“人为”拆分为“七零八乱”的很多部分,最不可理解的是,拆分的时候,丢失了很多零件,虽然每一部分“看似”还可使用,但整个“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这是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提高中国社会管理水平,按照系统的思想,“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是关键。
个人分类: 中国社会管理|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也纳一周(五):Being local,but think global
FSD 2010-7-23 22:32
老朋友 Glyn 目前在堪萨斯的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做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工资和经费由 Boeing 公司支付(该大学有几个 Boeing 公司的实验室,不算 Glyn 的),所从事的教学和研究领域是 Global learning 。 Global learning ?就是全球学习吧?刚听说时,不光是我,所有的我们的共同的朋友都被被搞得一头雾水。这老兄把事儿折腾得可不小 Linked-in 上面有好几个 Global learning 的研讨小组,每年搞一次国际会议。这还不算,他还不断地发明新词儿: cage painting ,就此在一次 Global learning 的国际会议上做了 Keynote speech ; third place learning ,现在已经出了书。什么?第三地学习?哦,有点明白了: Global learning- cage painting- third place learning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 我们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叫做换位思考。当两个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相去甚远、学科领域不同、甚至语言都有隔阂的人进行交谈时,有时会觉得与对方讲话简直是对牛弹琴,有时一方习以为常的事,另一方觉得不可思议,正所谓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但是,出于某种需要,二人不得不沟通,以达成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体谅对方,有益于交流的继续,但不能保证交流、沟通的 efficient 和 effective 。因为,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都存在由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视野、视角的局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呀。怎么办呢?那就走出山外,到一个 third place 去看山呗。最好沿着山转几圈,然后再乘直升机俯视一周,那就真正的 global 了。 所以,从换位思考到移位思考,从能够看清双方、以对方能够(愿意并有能力)接受的方式、高度和角度来看问题和表达自己,是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的保证。 也许,有着中医传统的中国人,思维方式本来就不是线性的,但在没有制度、工艺流程保障的情况下,难保不会挂万漏一呢? 这就是为什么农作制度研发方法强调参与、跨学科、系统的根本原因之一。 ----------------- 在这次维也纳的会议上,法国农业科学院的 Marianne Cerf 博士做了法国农作制度研究历史发展的主旨发言(发言的详细内容可以看录像和演讲稿)。在她的结论中,使用了 Being local, but thinking global 的句子。是的,系统方法强调全面、整体、跨学科、参与,这样才可能得到各方都满意、各方面效果都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本地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在本地;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措施,可能不在这个方面内部。举个不恰当而庸俗化的例子:我们向高速公路收费部门提出取消或降低收费的建议,注定不会被采纳的。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走到山外去呢?开阔眼界,思路就开了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难免会受到土地的束缚。要想摆脱束缚,似乎要脱离土地。然而,农耕文化哺育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土的元素。当此中国经济在世界异军突起、独领风骚,中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等各路大家们正意气风发,一展身手之际,刚刚摆脱小农经济不久的人们,是否具备。要是脱离了土地,又不能摆脱土腥味儿,非土或不土的没有学会或做不来,到时再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可怎么办? 欧洲的氛围,新大陆不可企及。大家的境界,非他人可以效法得来。系统方法强调 Institutionalization 和 decentralization ,就是要通过制度保障和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而不是人的能力和水平来达到群策群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效果。毕竟,伟人不是经常出现的。何况,即使是伟人,也难免不犯错误。 ――――――――――――――――   每次的国际会议上,都见到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得到学校的全额资助到国外去参加会议,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的学校还资助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到国外去实习一段时间。教授更不用说, academic sabbatical leave 更是得到学校的鼓励和全面支持。人家明白的很,有什么样眼界和思想境界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眼界和思想境界的学生。而在我们这里,做老师的出去都很不容易,何况学生?各种名目的学科建设经费,很多钱花在买各个学科都有的一年用不上几次的大型仪器设备,却不允许花钱去维护和运行这些设备,更不能用这些钱送我们的老师和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出国,作为待遇,一旦有人叛逃或旅游出事,一切外派活动皆被取消。只是,学术交流也被迫停止,是否太那个了? ―――――――――――――――――――     Being local , but think global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4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一个项目管理者,系统思维尤其重要
热度 1 spring87 2010-6-9 11:44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项目管理者。项目有大有小,大者如三峡工程、鸟巢工程、世博会会馆工程。小者如一个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一条公路或铁路修建工程等等。更小者,如科研资料查询工作、办公室卫生打扫工作等等。无论工程量大小、复杂度高低、涉及人员多寡、延续时间长短、最终项目交付物质量好坏等等,项目实施的目的都是要达到项目成功。那么,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如何保证项目成功呢?今天就以近期我们研究所办公室打扫卫生的事情为案例,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 5W1H (亦称六何) 为分析框架,谈谈项目管理者如何运用系统思维确保项目成功。 对很多人来说,打扫卫生,这事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扫办公室卫生,事虽小,系统思维却不可小视。 W1 Why :为什么要打扫卫生? 即明确做事目的。这次打扫办公室卫生,与往常每日一次的日常性卫生打扫不同,尤指每隔一段较长时间才进行一次的办公室大扫除。其具体要求为两点:一方面,就办公室整体环境而言,需做到整体布局更加整齐有序、办公环境更加洁净舒适。如门窗洁净、地面一层不染、墙壁恢复雪白面貌、空间保持宽敞明亮等等;另一方面对每个办公室成员来说,应确保私人领域不破坏办公室整体形象。每个办公室成员的私人领域,如办公桌桌面避免摆放过多私人用品扰乱办公秩序;抽屉内物品摆放整齐,防止露出不雅之物影响他人视野;办公桌周围避免因摆放其他杂物破坏个人领域整体美感,如此等等。以上既是具体要求,也是打扫办公室卫生的具体目标。总体而言,打扫目标即为:实现办公室整洁有序、宽敞明亮,使办公室成员在此环境中工作时心情舒畅。 W2 What :打扫卫生是怎么回事? 即明确任务对象,确定需要做什么。对 what 的确定,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次任务就是打扫卫生这个概念性认知层面,还应进一步思考并确定操作层面的任务内容。就像项目管理中,在项目实施之前,都会进行概算、预算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事前计划工作,大概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工期、人员、材料、机器设备以及工作流程等。同样,在办公室卫生打扫过程中,也需要对该项目的实施流程进行事前预演,预估大概工程量、参加人员、持续时间以及所需物品等。 W3 Where :需要打扫哪些地方? 虽然地点非常明确,就是研究所办公室,但这并不代表已经非常清楚具体要打扫哪些地方。有些人可能理解为打扫公共区域,如门窗、地面等等,私人区域不便集体打扫。有些人理解任何地方都需要打扫彻底,私人区域亦在打扫范围内。当理解不同的情况下,怎样统一认识,则需要项目负责人确定并协调。大扫除,顾名思义,必定是彻底打扫一番,如果有人因怕麻烦而坚持只需要打扫部分地方即可,而项目负责人也信之、从之,则项目范围没有明确好,即项目范围管理未能做到位,也将导致项目失败。 W4 When :打扫卫生的时间? 打扫卫生,应属于在工作时间以外需要处理的事情。那么,时间怎么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总共预计花多长时间?首先,我们确定一个信息,在接受任务安排时,确定是在第二天中午打扫卫生。因此,则需先确定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耽误办公室成员的正常工作;第二,不影响大家中午必要的休息。根据中午 12 : 00-14 : 30 是休息时间,那么在两大原则的指导下,打扫卫生的总时间最好控制在 1 个小时以内,午饭后, 12 : 30 开始, 13 : 30 之前结束。 W5 Who :由谁打扫? 即确定项目实施人员。通过预估工程量、预计项目实施开始时点、结束时点以及持续时间,最后则需确定项目实施人员。首先,确定项目总负责人,任务怎么分配,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则需要选择参加人员。这次任务工程量不大,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参加,那么哪些人参加,哪些人不参加,则需考虑清楚。如下级参加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就不需要上级出马。需要男生处理的重体力活,尽量用男生而不用女生。需要细心认真的人处理时,就尽量不用马虎大意之人。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分析以及项目的实施,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项目成功。项目成功,不仅要做到合格(按时、保质和保量),还需做到满意(项目实施人员、顾客、业主等项目干系人满意)。不论是对 5W1H 哪一个方面进行思考,到最后确定,都需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否则任何一方面没有处理好,就容易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生活中,有很多项目管理的案例存在,而我们往往会忽视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指哪打哪。我们现在读研过程中,就存在很严重的单一化思维现象。例如,导师安排一项工作,在科研项目开展初期,需要查阅一些基本信息资料方便写项目申请书、项目前期调研等工作的开展。那么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Why )?该查哪些资料( What )?安排哪些人查资料,各人员怎么分配( who )?查到的资料什么时候提交给老师( When )?到哪里查这些资料( Where )?以怎样的形式提交( How )?等等。当我们接到这项任务时,什么时候提交,以什么形式发给老师等自己不确定的信息,都没有先咨询清楚。说查资料就查资料,那好,就蒙着头查吧。结果呢?查了老半天,却没见查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个现象,只是我们研究生生活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枚不胜举。 之所以在这谈项目管理者的系统思维,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太多这类事情值得我们反思和回味。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去想,浑浑噩噩也是一生。如果你不思考,朽木头脑也能过一辈子。只是,我想,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提升自我吗?有值得我们回味反思的事情,为什么不就此多练练兵呢?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808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