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札记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札记

相关日志

由媚香楼想到李香君
Mech 2020-5-18 22:55
《 柳如是别传 》不仅写了河东君柳如是,也多少涉及她那个时代的同行。笔墨略多的是陈圆圆、董小宛和卞玉京,较为简略的有寇白门和顾横波。所谓“秦淮八艳”中,似乎没有提到马湘兰和李香君。马湘兰是另几位的祖母甚至曾祖母辈,比钱谦益还要年长,柳如是钱谦益与她都没有什么交集,不说完全自然。李香君是柳如是的同辈,没有提到或许因为她交往的侯方域只是布衣,虽然是世家弟子,又是复社领袖,还是与钱柳不在同一圈子。 四十来年前,曾看过王丹凤主演的电影《桃花扇》。虽然故事大致看懂,真不清楚女主角李香君的职业。不知是我个人的无知,还是那时的中学生都如此。 去过媚香楼即李香君故居,想到李香君。媚香楼本身的照片无甚可观,《 南京媚香楼 》中另外贴,让人遐想的是其主人。李香君,别号李香,当年的秦淮名妓,现在称秦淮名媛。 顺便一提,当年的名妓能成为名妓,或者本身 就 是作家与人唱和,或者有文人为其作传写诗,或兼而有之。本身是作家的有顾横波,有人做传写诗的有陈圆圆 ( 吴伟业《 圆圆曲 》 ) 、董小宛 ( 冒辟疆《影梅庵忆语》 )、 李香君 ( 侯方域《李姬传》 ) 和 卞玉京 ( 吴伟业《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 ) ,兼而有之的有 马湘兰尺牍行世还有 王稚登的《马姬传》,柳如是诗词和尺牍行世,还有顾苓《河东君小传》以及陈子龙钱谦益等的诗 ( 特别是牧斋的《 有美一百韵 》 ) ,更有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李香君无疑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生平资料很有限。与她交往的商丘候公子写有《李姬传》,算是其散文代表作。 《李姬传》 中称李姬“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全文附在后面。仔细读来,字里行间更有些传统才子的自得和显摆。诛心而论,潜台词是,如此出色的女子,只爱我一个,我却说走就走了。据说李香君后来还写有《寄侯公子书》,感觉文笔像今人仿写,而且仿得不算太像,更主要的是整个背景都于史无征,当然我只是猜测。全文也附在后面。与李香君同时代的人余怀在其《板桥杂记•中卷·丽品》写道,“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武塘魏子一为书于粉壁,贵竹杨龙友写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争一识面以为荣。”还写道,“李贞丽者,李香之假母,有豪侠气,……。香年十三,亦侠而慧”。 《板桥杂记》记录作者第一手资料,较为可信,《柳如是别传》也有引用。 从历史记载上看,李香君应该算是不知所终。近年有说李香君随侯方域到商丘为妾并产子,似不可信。当然,如果有陈寅老这种大师级人物,写本《李香君别传》,也许能考证得更清楚。在我这种外行看来,李香君的史料远比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等都要少。 李香君的名气,其实主要来自文学作品,特别是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前述电影《桃花扇》,其实也是依据孔尚任的原本改编。情节有些修改。例如,侯方域与李香君并非是在青楼认识。而是候公子吟咏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香君就插话说,“不知亡国恨的岂只是商女?”结尾时侯方域剃发应试,让李香君大失所望,撕碎了桃花扇。这当然是孔尚任不能写。不肯定我记忆是否准确。 孔尚任的《桃花扇》原本内容更为丰富,文采也好。主要情节可由开篇的《满庭芳》概括 公子侯生,秣陵侨寓,恰偕南国佳人。 谗言暗害,鸾凤一宵分。 又值天翻地覆,据江淮、藩镇纷纭。 立昏主,征歌选舞,党祸起奸臣。 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沦。 却赖苏翁柳老,解救殷勤。 半夜君逃相走,望烟波、谁吊忠魂? 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 《桃花扇》第六出《眠香》,候公子在青楼出口成章赋诗一首,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诗真是侯方域所作,原标题《赠人》,收入《四忆堂诗集》。这首诗在媚香楼的秦淮八艳陈列馆中占突出地位,似乎是第一块展板就出现。其实我觉得诗很平常,而且不太通。一般认为辛夷树要比桃李花更高贵,所谓“不及”只是辛夷树开花更早,在春到之前,没有赶上春风,因此并非比桃李花差。《眠香》里接下来的诗,却是前引余怀《板桥杂记》中的诗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缘何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桃花扇》结尾是第四十出《入道》。法师给李香君和侯方域当头棒喝,“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于是两人就分别出家了。女作家闫红在《 李香 : 桃花扇上的金陵往事 》质疑,“我不明白为什么亡了国就要断掉花月情根,尤其对于一个妓女来说,这个把她归入贱籍,可以随意买卖、征召、羞辱的国家,给了她什么好,她得赤胆忠心地以爱情相殉?”明朝对侯方域也不怎么样,其父被革职,乡试落第。我所疑惑的,并不是明朝给李香君和侯方域什么好处,需要他们如此报答,而是他们遁入空门于世何补?于国何益? 当然,《桃花扇》只是文学作品。历史上,侯方域像许多华夏百姓一样,归顺了清朝。剃发后应乡试,仍然未中正榜,只是副榜贡生。虽然侯方域是散文名家,据说史可法的《复多尔衮书》由他起草。文人相轻,后人张问陶讥讽侯方域失节 ( 其实侯方域只是布衣,好像也谈不上变节 ) 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对此陈寅老在《柳如是别传》中有同情的理解,认为是“不得已”。虽然我也不认为侯方域大节有亏,但他确实不够珍视善待李香君。据候自己说,李香君跟他分手后自称对最擅长的《琵琶记》“不复歌矣!”,而且拒见某些恩客。但侯方域除了写《李姬传》外,似乎也没有做什么。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渣男。 看过媚香楼颇多感慨。李香君生在动荡的年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这是时代的悲剧。李香君色艺俱佳风华绝代,但尽忠无路遇人不淑,这是她个人的悲剧。两种悲剧的叠加,令后人扼腕。 附录 1 :侯方域《李姬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附录 2 :《寄侯公子书》 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 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呜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陆沈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遍。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钦提勘问。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新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度。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 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它。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幼弟,柳老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悯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噫!佳人虽属沙咤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也? 宏光二月,香君手缄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9):传说中的医学
fqng1008 2020-5-18 21:38
一、传说的医学家 翻开先秦时期的医学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这些传说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 中国古代神话 中的这种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 1. 伏羲氏 一作宓羲、包牺、伏牺,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易传 ·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是继司马迁《 史记 》之后第二个整理历代帝王世系的历史 书典 ,其中讲到: 伏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府、六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对创始八卦理论借以丰富人体认识,并对保健作出贡献的氏族群体的概括。 2. 神农氏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淮南子 ·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帝王世纪》称: “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古代文献论述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者相当丰富,正因为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约成书于汉代,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 3. 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为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 “人文初祖”。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传说他的发明创造很多,如养蚕、舟车、兵器、引箭、文字、衣服、音律、算术等,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帝王世纪》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说:“(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4. 僦贷季 上古时之医学家。《黄帝内经素问 ·移精变气论》中,岐伯在回答黄帝的有关问题时指出,“色脉者,上帝(上古之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比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医统》认为,“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岐伯相为问答,著为《内经》”。 5. 岐伯 中国传说时期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 “(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6. 俞跗 上古医家,相传擅长外科手术,黄帝臣。西汉时期三位文史学家都记述了秦越人所论之上古医生俞跗的事迹。韩婴,曾任文帝时博士,约生活于公元前二世纪中,他在《韩诗外传》卷 10写道:“中蔗子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榒木为脑。芷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更生”。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35-?)在《史记·扁鹊仑公列传》中指出:“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鳢洒,镵石桥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因此,二人关于俞跗医疗事迹之论述,应同出一源。稍晚於二人的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其所撰的《说苑·辩物》中记述,则与韩氏基本一致。 6. 伯高 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晋代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撰《黄帝针灸甲乙经》,曾指出: “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侯,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可知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7. 少俞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俞跗之弟,医术多与其兄同,尤精 针灸 术。 黄帝 因与他及 岐伯 等多名臣子论述医药而著《内经》。 8. 鬼臾区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于五行之说。唐,王冰住《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 “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9. 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以及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素问 ·著至教论》:“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剔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从《素问》中以及《灵枢》内容来看,可知雷公从黄帝受业之关系。 10. 桐君 传说上古时药学家,黄帝臣,以擅长本草著称。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强调:“至於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于桐雷,乃著在於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识”。 11. 少师 传说上古时医家,黄帝臣,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12. 巫彭 传说中之巫医,《山海经》有载。《说文》有 “巫彭初作医”的记述。据考,巫彭乃黄帝臣,其医疗除用巫术为人治病外,还掌握有药物知识以治疗疾病。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 “巫彭,《路史》:‘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音招zhao)饵,湔浣刺治,而人得以尽年。’《逸周史》:‘巫彭初作医周官,曰:五谷五药养其病,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有五毒,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气,养之以五味,节之以祛百病。’”(按:个别句读有误) 13. 巫妨 传说中之巫医,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有小儿方焉,为占卜小儿寿夭疾病之巫医。 14. 巫咸 一作巫戊,传说中之巫医。唐尧时臣, “以鸿术为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楚辞》记有“巫咸将夕降兮”。王逸注为“巫咸,古神巫也”。甲骨文中有咸戊,故有学者认为巫咸或即商王太戊之大臣。 15. 苗父 上古巫医,一称弟父。《韩诗外传》有: “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医者,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按照《说菀 ·辨物》里那个中庶子的说法,苗父是一个“上古为医者”,即上古时代的一个医生。他所说的“上古”并非确指,但按他自己的相对说法,是在黄帝时代以前的某个时代。 综而言之,中国医学发展的启蒙时期,朴素经验的积累有过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即中国原始社会晚期 “巫”产生前的若干万年无数代人们医疗经验的积累和口耳的世代相传。这些经验的积累被后世学者誉归于伏义、神农、黄帝、岐伯、俞跗、伯高、鬼臾区、少俞、雷公、少师、桐君等等。继之而起者,乃原始社会晚期生产、文化等之发展而诞生的“巫”,以及由之而起的巫医,由原始社会晚期到殷商,乃至西周前后,巫医在中国医疗保健中曾居於显要地位,俞跗、巫彭、巫妨、巫咸、苗父等是其代表人物。 二、传奇的断生死故事 先秦时期,有不少描述生动的神医诊疗故事,虽然今天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不免荒唐,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似乎坚信不疑,因为那些记载者也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一方面,如科幻故事一样,这些神话代表那个时代人们对征服疾病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他们对当时的 “易理”“医理”也是坚信不疑的,那种充满着神秘的医道和“占卜”知识都存活在在那些鲜活的故事里。在这里面,扁鹊是一个传颂最多的神医(当然也包括其他人物),他们的那些断生死、决未来的故事,起死回生的故事,厚德载物的故事至今鼓励着我们医者,是我们努力实现人类健康愿望的精神动力。 1. 扁鹊脉诊赵简子 这个故事来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晋昭公时,大夫赵简子独掌国事。有一次,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家都很着急,于是请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大夫董安于询问病情,扁鹊说: “他的血脉很正常呀,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里非常快乐。之所以去这么长时间,因为上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会五代不安定。之后将有人成为霸主,称霸不久他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使你的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记下来这些话,就是秦国史书上的记载。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肴山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也会告诉你们一些话。” 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了,告诉众大夫说: “我到天帝那儿非常快乐,与百神在天宫游玩,那里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突然有一只熊要抓我,天帝命令我射杀它,我射死了熊。又有一只罴走过来,我又射死了它。天帝非常高兴,赏赐我两个竹笥,里边都装有首饰。我看见我的儿子在天帝的身边,天帝把一只翟犬托付给我说:“等到你的儿子长大成人时赐给他。”天帝告诉我:“晋国将会一代代衰微下去,过了七代就会灭亡。秦国人将在范魁的西边打败周人,但他们也不能拥有他的政权。”董安于听了这些话后,把扁鹊说过的话告诉赵简子,赵简子赏赐给扁鹊四万亩田地。 2. 扁鹊神断桓侯病 这个故事也是来自于《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他拜见桓侯后说: “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病。”扁鹊走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总想通过没病的人来显示自己的神奇。”五天后,扁鹊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病。”扁鹊出去后,桓侯就有些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将更深侵入体内。”桓侯不肯答话。扁鹊出去后,桓侯非常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看见桓侯就向后退逃走了。桓侯派人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疾病在血脉中,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可以达到;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也就能够达到;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疾病已深入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再为他治疗了。”五天后,桓侯自觉患了重病,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此后,扁鹊总结了他的 “六不治”原则: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节适当,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体非常羸(léi,雷)弱,不能服药的,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是六不治。 3. 医缓断晋景公病危 这个故事来自《左传 ·成公十年》: 晋景公 是当时晋国的君主。在 鲁成公 八年的时候,他杀了晋国的大夫赵同和赵括。由于自己有病, 晋景公 就在 鲁成公 十年 (公元前581年)的五月,把大儿子立为晋国的君主。 随后, 晋景公 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恶鬼,长长的头发披散着一直拖到了地上,一边拍打着胸膛,一边对着他又跳又嚷: “你杀了我的孙子,这是不义的行为!天帝就要为我伸冤了!”说话间,那鬼打破了大门和景公的卧室门冲了进来。 晋景公 害怕了,跑到另一间屋里,那个鬼紧追不舍,又破门而入。后来有人说,这是赵括的爷爷的鬼魂。 晋景公 吓醒之后,便把 “桑田巫”召来,结果这位巫师说出的情况与他梦中所见完全相符。景公便问道:“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巫师说:“你吃不成新收的庄稼了”。 晋景公 的病很快就加重了,于是派人去秦国求医。秦国的国君便派医缓来给他治病。 就在医缓到达晋国之前, 晋景公 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病显现为两个小童子。其中一个说道: “医缓他可是个良医啊,我怕他会伤害我们,怎样才能逃脱呢?”另一个说:“只要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 医缓到了晋国,为景公看过病后,便对他说: “你这不能治了,因为病入膏肓,既不能攻伐,药力也到达不了那里。确实治不了啦。” 晋景公 说: “你真是良医啊!”于是赠送他丰厚的礼物,把他送回秦国去了。 到了六月间的丙午日, 晋景公 想吃新麦,便让管理田产的官吏献上麦来,让御厨做了面食。把桑田巫召来,让他看过了自己的面食之后,就把他杀了。但是,就在 晋景公 打算吃面食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于是他就去上厕所,结果掉到粪池里去淹死了,还是应验了桑田巫为他卜定的命运结局。 三、治疗的神话 1. 扁鹊的“换心术” 该故事来自《列子 ·汤问》: 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一起去找 名医 扁鹊看病。扁鹊给他们一一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两人 病情痊愈了以后,扁鹊对他们说: “你们先前的病从外侵入内脏,本来药物和针石就可以治愈的。但是,你们仍然有与生俱来的病,我现在给你们治疗,怎么样呢?”两个人说:“请先告诉我们的病症。”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心志刚强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心志柔弱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如果对换你们的心,就都好了。”他们接受了建议,扁鹊就给他们喝了一种能够麻醉的酒,接着就昏睡过去了,随后剖开他们的胸膛,取出他们的心脏,进行了对换了。然后喂药让他们清醒过来,和从前一样健康,二人告别扁鹊回去了。但是,公扈回到了齐婴的家,妻子儿女却不认识他。齐婴也回到了公扈的家,妻子儿女同样也不认识。于是, 两家人 打起了官司,求扁鹊来分辨缘由。扁鹊说明了此事发生的原因,官司才解决。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 20世纪医学领城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给许多终末期 脏器衰竭 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开始于上世纪 60年代,70年代末期逐渐发展起来。显然,这种高难度手术在扁鹊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神话的作者已经懂得,做手术需要先饮“毒酒”麻醉,并滋生了器官移植的念头,其想象力也是值得赞赏的。 2. 扁鹊起死复生 虢太子 该故事来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了。扁鹊就到王宫门前,问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 “太子有什么病,为什么举行的祭祀?”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失去规律,阴阳交错不能疏泄,导致内脏受到伤害。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疏泄,因此阳脉弛缓阴脉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问: “他什么时候死的?”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连忙说: “请禀告虢君,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死了,我可以让他复活。”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我听说上古时候,有个叫俞跗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镵针、砭石、导引、按摩、药熨等办法,一解开衣服诊视就知道疾病的所在。然后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通经脉,结扎筋腱,按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横隔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炼精气,改变神情气色。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这一点,却想要使他再生,简直是欺骗小孩子了!” 扁鹊一听,仰天长叹: “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竹管中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需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所在。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据此可诊断千里之外的病人,我决断的方法很多,不会只停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可靠,你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呜响、看到鼻翼搧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热的。” 中庶子听完扁鹊的话,目光呆滞而眼不能眨,舌头翘起却说不出话来,然后才进去禀告虢君。虢君听后十分惊讶,连忙走出内廷在中门接见扁鹊,说: “我久仰大名而没有能够拜见于您。这次先生路经小国,希望您能救助我们。唯有先生才能救活我的儿子,否则他只能抛尸野外而填塞沟壑,永远死去而不能复活。” 话还没说完,他就悲伤抽噎气郁胸中,悲哀不能自已。扁鹊说: “太子的病,就是人们常说的‘尸蹶’。那是因为阳气陷入阴脉,脉气缠绕冲动了胃,经脉受损伤脉络被阻塞,分别下注入下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气上升,阴阳两气会聚,互相团塞,不能通畅。阴气又逆而上行,阳气只好向内运行,阳气徒然在下在内鼓动却不能上升,在上在外被阻绝不能被阴气遣使,在上有隔绝了阳气的脉络,在下有破坏了阴气的筋纽,这样阴气破坏、阳气隔绝,使人的面色衰败血脉混乱,所以人会身体安静得像死去的样子。太子实际没有死。因为阳入袭阴而阻绝脏气的能治愈,阴入袭阳而阻绝脏气的必死。这些情况,都会在五脏厥逆时突然发作。优秀的医生能治愈这种病,拙劣的医生就会困惑而使病人处于险境。 随后,扁鹊让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学生子豹准备入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八减方的药剂混和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就能够坐起来了。进一步调和阴阳,仅仅吃了汤剂二十天,身体就恢复和从前一样了。 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非常谦虚: “并不是我能够起死回生,而是他自己可以活下去,我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Mech 2020-5-14 22:56
一般认为,行业小说包括学界小说并非纯正的文学,因此大作家问津较少。或者有些作品出自名家之手,但往往并非那些名家作品中的名篇。沈从文就是这样名家的例子。沈从文是什么都写的人,产量又高,而且在后来在大学里当教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因此有反映大学生活的小说顺理成章。他以大学或文坛为背景,写了一部接近中篇的长篇,二十多部中短篇,当然都算不上《边城》《长河》那种量级的代表作。虽然我个人不太欣赏沈从文的写作风格,也不认同他对大学及其教授的认知,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大学生活,正是“学界小说丛谈”的主要目的。 沈从文不是出生书香门第的书斋学者,而是来自社会边缘的成功作家。从他简历看, 16 岁小学毕业后参加家乡湖南凤凰附近的土著部队。 20 岁时到北京大学旁听。 22 岁开始发表作品。 26 岁到上海编文学刊物。 27 岁开始在大学任教。沈从文当年卖文为生,很高产,尤其小说很多。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的 32 卷《沈从文全集》,小说有十卷,而且有些小说如《看虹录》编在散文集中。做过些初略的功课,选出些与大学相关的小说,初步打算分三篇博文来说。第一篇就是本文说作者在北京听课期间所写的几篇中短篇。第二篇专门说那部不到十万字的小长篇 ( 或者也可以说大中篇 ) 《冬的空间》,该书可以做作者从学生视角到教师视角的分水岭。第三篇说作者在武汉大学任助教及以后所写的十余篇中短篇。当然不敢说包括了沈从文大学相关小说的全部,但推测应该包括了这方面的主要作品。 沈从文研究应该属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领域,外行无从置喙。钱锺书短篇小说《猫》有个人物明显以沈从文为原型。“举动斯文的曹世昌,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醉。但是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地讲话,好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象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这位温文的书生爱在作品里给读者以野蛮的印象,仿佛自己兼有原人的真率和超人的凶猛。他过去的生活笼罩着神秘气氛。假使他说的是老实话,那末他什么事都干过。他在本乡落草做过土匪,后来又吃粮当兵,到上海做流氓小兄弟,也曾登台唱戏,在大饭店里充侍者,还有其他富于浪漫性的流浪经验,讲来都能使只在家庭和学校里生活的青年摇头伸大拇指说:‘真想不到!’‘真没的说!’他写自己干这些营生好象比真去干它们有利,所以不再改行了。论理有那么多奇趣横生的回忆,他该写本自传,一股脑收进去。可是他只东鳞西爪,写了些带自传性的小说;也许因为真写起自传来,三十多岁的生命里,安插不下他形形色色的经历,也许因为自传写成之后,一了百了,不便随时对往事作新补充。他现在名满文坛,可是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随时随地提防人家损伤自己的尊严。蜜里调油的声音掩盖着剑拔弩张的态度。因为地位关系,他不得不和李家的有名客人往来,而他真喜欢结识的是青年学生,他的‘小朋友们’。这时大家讲的话,他接谈不来,忍着一肚子的忌妒、愤怒、鄙薄,细心观察这些‘绅士’们的丑态,有机会向小朋友们淋漓尽致地刻划。”上述说法推测有夸张的成分,但从我自己的阅读沈从文关于学界小说的感受而言,也不无道理。钱锺书的四篇小说结集《人·兽·鬼》或许也可以放在这个学界小说丛谈中说,虽然最典型的学界小说只有《猫》,另有《灵感》讥讽作家,而《纪念》写知识女性的出轨心态也是惟妙惟肖。 钱锺书笔下的是三十年代在文坛上有些地位的沈从文。以下说的 7 篇中短篇小说,沈从文写于二十年代在北京大学听课期间,是他初登文坛的起步阶段,也是刚开始接触大学的学界边缘阶段。 短篇小说《一个晚会》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6 年 9 月 29-30 日和 10 月 2 日,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一。西城某学校举办晚会欢迎南边北来的作家洪先生。“这会场,平日是专为那类嘴边已有了发青的胡子教授们预备的,会场的台子上藤椅,便坐过了数不清的许多‘名教授名人’。 (p. 406) ”洪作家是其貌不扬的少年,衣着寒酸。开讲前他从靠近讲台的座位被赶到后面的座位,想登台时又被不认识他的招待员制止,以维持会场秩序。后来他被听众按着不能起身,就退场了。热心的听众等了三个多小时,到底没有见到洪作家。这个故事有些讥讽高校和文坛,作家那种既自卑又自得的心态描写的尤其精准。 短篇小说《松子君》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6 年 11 月 22 日和 24 日,结集于《入伍后》 ( 北新书局, 1928)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一。小说写“我”的朋友松子君创作了室友周君与其寡居年青小奶奶的恋爱故事,虚构了周君的日记并在小说中引用。有趣的是,借松子君之口写了当年的畅销术,“倘若是作书人会做那类投机事业,懂得到风尚,按时做着恋爱,评传,哲学,教育,国家主义,……各样的书,书店掌柜,又会把那类足以打动莫名其妙的读者们的话语放到广告上去,于是大家便叨了光,这书成了名著,而作书的人,也就一变而成名人了。想着这类把戏,在中国究不知还要变到多久,真觉可怕。 (p. 284) ” 短篇小说《我的邻》发表于《小说月报》 1927 月 10 日 (18 卷 8 号 ) ,结集于《老实人》 ( 上海现代书局, 1928)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二。这个故事竭力渲染了穷困大学生住宿条件的恶劣,主要是嘈杂。如开篇所述,“若把我这退过伍的上士也算在一起,这一个院子里已住上六个丘八了。凡是有两个女人住的地方,那一片小天下就少有太平时;凡是有三个大兵的地方,那地方便终日杀气腾腾。我们这里,却是副爷有一倍,女人又属于副爷太太,热闹透了。并且,其他的,我还忘了算上那几人——因为我就永不知道那两间房住几人——那是些,有音乐天才,每天除了吹打弹唱以外少有休息的亲哥子弟兄,又是北京大学法科的学生。 (p. 35) ” 短篇小说《老实人》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7 年 12 月 7-10 日和 12-17 日,结集于《老实人》 ( 上海现代书局, 1928)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二。故事讲“我”的朋友自宽君的牢狱之灾。他在北海图书阅览室看书时,见到两个清雅秀丽的学生模样女子在看他的小说《山楂》,就在她们离开阅览室时跟了过去,特别是听两位女生以肯定的态度议论自己的小说。但他不知道怎么开口交流,女生问他时,言语中又有些误会。最后闹到被巡警捉起来,关了四天。小说的开篇有段关于老实人的讨论。以“老实者,无用之别名! (p. 65) ”开篇,然后再次吐槽因为不老实而生命力旺盛的人,在宿舍制造的噪音。小说的叙述方式是自宽君有些带有制造悬念意味的自述。 短篇小说《好管闲事的人》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7 年 12 月 19-24 日,结集于《好管闲事的人》 ( 上海新月书局, 1928)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二。这是个出版社编辑的故事。年轻的《银光画报》编辑从经理拿走一位将军女儿的照片并在下期上刊登自己的照片“且在四围用了无数的文字。这文字,作一种自述式体裁。其中一半忏悔一半是牢骚。 (p. 65) ”于是觉得大有秘密,多方打探,了无所得。最后经理揭秘,其实没有什么秘密,“经理因这相片想起另一相片,因这一将军女儿,想起那一将军的女儿。其所以感慨百端,只为这女人有几分同那女人相象。 (p. 65) ” 短篇小说《焕乎先生》以《新梦》为题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8 年 5 月 1-5 日和 7-10 日,结集于《好管闲事的人》 ( 上海新月书局, 1928)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二。焕乎先生是在北京艰难谋生的年轻作家,小学毕业在外省当了三年兵干了四年誊写员。偶然发现来了位女邻居。通过问房东,知道是位学英语的女学生。于是,他有无限的遐想,一直想到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甚至有偷窥的欲望。焕乎先生终于搬走了,以摆脱天人之战的煎熬。 短篇小说《有学问的人》发表于《中央日报·红与黑》 1928 年 9 月 12 日 (24 期 ) ,结集于《雨后及其他》 ( 上海春潮书局, 1928) 和《八骏图》 (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5) ,收入《沈从文文集》卷三。“成天编讲义上实验室 (p. 297) ”的三十五六岁“教物理学的人 (p. 296) ”,有机会与年轻十岁的妻子好友单独相处。两人彼此有些好感,在发生故事的边缘。如果男子主动些,也许就有故事了。但男子顾虑重重步步为营围而不攻,终于等到妻子带着孩子回来,什么也没有发生。“他所想象是不会错的,如其他事情一样,决不会错。这有学问的上等人,是太能看人类的心了。只是他不做。 (p. 301) ” 这些故事无疑有作者生活的印记,反映了旁听生的学界边缘体验。尤其在《焕乎先生》中,作者说出了创作经验。“把文章,就如当年钞写公文一样,钞下他自己的经验,以及在经验中所能产生的幻梦,且在一些头尾腰上莫忘记精巧的措置,一面先就在这文章的创作上得到一点悲痛或欢乐,文章于是这样终于脱稿了。文章一脱稿,就寄到所熟的有过交易的报馆或杂志编辑处去,尽这编辑人所能给予的慷慨,在一月或半月之中把一纸稿费通知或一张支票之类寄来。 (p. 163) ”当然,有几个故事都写了作家的大都市中的尴尬地位。如《老实人》写着作家的感慨。“到这世界上,象我们这一类人,真算得一个人吗?把所有精力,竭到一种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去,一面让人去检选,一面让人去消遣,还有得准备那无数的轻蔑冷淡承受,以及无终期的给人利用。呼市侩作恩人,喊假名文化运动的人作同志,不得已自己工作安置到一种职业中去,他方面便成了一类家中有着良好生活的人辱骂为‘文丐’的凭证。影响所及,复使一般无知识者亦以为卖钱的不算好文章。自己越努力则越容易得来轻视同妒嫉,每想到这些事情,总使人异样伤心。 (p. 70) ”《焕乎先生》还写作者受制于编辑,所以作者后来去当编辑了。“我们是明白国内的文学界情形,一个作者的命运,全在一个杂志报馆编辑手中。就是自己并不缺少信心,也常常因了初初出世被编辑先生压迫终于从失望中夭折了自己的希望的。 (p. 163) ”作者认为是时代的原因。“一个时代在纷乱中实在每一个人都似乎为一种不可知的命运支配着,不信这个那是不成的。这不是说,在这时代中生活的人,就应当放下自己工作去让命运摆布 ( 当真如此办的青年自然正不少 ) ,一种政治的纷乱,一切事业全离了它固有轨道,一切行为都象用不着责任,时代原是这样离奇古怪的时代! (p. 164) ”其实我觉得不同的时代,自由职业的作家其实都差不多。 因为作者只是在学界边缘,至于大学生活本身,写得其实很少,如果不算穷学生住宿条件的恶劣。《焕乎先生》在写作家生活艰辛的同时,也想到了教授的不容易。“看看那些头脑中充满了哲学、几何学、文字学、教育学等档的大学教授,每天翻参考书编讲义,忙得废寝忘餐,不善于同新校中当局要好的,且时时刻靠恐怕饭碗打掉 ( 到部里去做小官的,则得费了比办公五倍以上的精力去迎合上司,今天为这个拜寿,明天为那个送丧,而所得仍然不过如斯 ) 。 (p. 164) ” 这些故事的风格读起来都让我有些故弄玄虚。似乎要发生什么戏剧性故事,其实往往什么都没有。这也许是讲故事者的一种本领。在戏剧性故事不多的学界小说中尤其需要。当然,有时候,故事的看点正是没有故事,如在《有学问的人》。 沈从文 1902 年出生于湖南凤凰。 1918 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当地土著部队。 1922 年起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25 年任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办事员,不久后离职,先后担任了《现代评论》的发行员和冯玉祥部秘书处的办事员。 1928 年到上海编期刊《人间》。 1929 年期刊倒闭,上海公学时任校长胡适聘期沈从文在中文系任教,为一年级开设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选讲。 1930 年到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任助教,讲授新文学和习作,为期 3 个月。 1931 年至 1932 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讲师,开设中国小说史和高级作文课程。 1932 年在北京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8 年在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年底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开必修课各体文习作和两门选修课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 1946 年从云南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同时兼任报刊的副刊编辑。 1949 年入中央大学研究班学习,随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1969 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 年获准返京。 1978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1980 年赴美国讲学访问。 1988 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7):《文化人类学》
fqng1008 2020-5-11 22:24
七、 林惠祥 《 文化人类学 》 2011年09月, 商务印书馆 再版了 林惠祥 教授的遗著《文化人类学》,该书是1934年出版的人类学教材。 (一)编辑推荐 《文化人类学》由林惠祥所著,本书初版于1934年,是当时大学文化人类学课程的通用教科书。它扼要介绍了人类学的定义、对象、分科、目的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专门论述了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学术流派,深入分析了原始物质文化、原始社会组织、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及原始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对了解和研究文化人类学及原始入生活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出版 。 (二)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由林惠祥所著,《文化人类学》通俗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定义、对象、分科、目的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及学派;特别是具体介绍了原始物质文化、原始社会组织、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及原始语言文字,对了解和研究文化人类学及原始人生活善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作者简介 林惠祥(1901—1958),福建晋江人。又名圣麟、石仁、淡墨。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27年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次年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后参加该院民族学组研究工作。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教授。1949年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人类博物馆(我国第一个人类博物馆)馆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有《中国民族史》、《苏门答腊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民俗学》、《世界人种志》、《神话论》等著述。 (四)著作目录 第一篇 人类学总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对象 第三章 人类学的名称 第四章 人类学的分科 第五章 人类学的地位及其与别种科学的关系 第六章 人类学的目的 参考书目录 第二篇 文化人类学略史 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的先锋 —— 巴斯蒂安及拉策尔 第二章 社会演进论派 第三章 传播论派 第四章 批评派或历史派 第五章 文化压力说 (以上各说的总评) 参考书目录 第三篇 原始物质文化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发明 第三章 原始物质文化之地理的分布 第四章 取火法 第五章 饮食 第六章 衣服 第七章 原始的住所 第八章 狩猎 第九章 畜牧 第十章 种植 第十一章 石器 第十二章 金属物 第十三章 陶器 第十四章 武器 第十五章 交通方法 参考书目录 第四篇 原始社会组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结婚的形式 第三章 结婚的手续 第四章 结婚的范围 第五章 母系母权父系父权 第六章 家族氏族半部族部落 第七章 结社 第八章 阶级 第九章 妇女的地位 第十章 政治 第十一章 财产及交易 第十二章 法律 第十三章 伦理观念 参考书目录 第五篇 原始宗教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自然崇拜 第三章 动物崇拜及植物崇拜 第四章 图腾崇拜 第五章 灵物崇拜 第六章 偶像崇拜及活人崇拜 第七章 鬼魂崇拜及祖先崇拜 第八章 多神教二神教一神教 第九章 魔术、禁忌及占卜一 第十章 牺牲与祈祷 第十一章 巫觋 第十二章 神话 第十三章 宗教的起源一:魔术说 第十四章 宗教的起源二:鬼魂说 第十五章 宗教的起源三:生气主义 第十六章 宗教的起源四:生气遍在主义 第十七章 结论:原始宗教的要素 参考书目录 第六篇 原始艺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体妆饰 第三章 器物装饰 第四章 绘画雕刻 第五章 跳舞 第六章 诗歌 第七章 音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录 第七篇 原始语言文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拟势语 第三章 口语 第四章 信号 第五章 记号 第六章 文字 参考书目录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Mech 2020-5-10 22:58
如前《 春江水暖鸭先知 》所述,《大学之林》中的九州大学是职业化大学的雏形。职业化是种世俗化,价值观与市场经济接轨。市场经济中,金钱的作用远非仅是我们从小在政治经济学中学到的所谓“一般等价物”,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需求和认可。如韦伯所述,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形成了所谓资本主义精神。挣钱不仅是种经济活动,而是职业责任甚至精神追求,表现了能力和美德,代表了上帝的认可。《大学之林》突出地反映了其中人物对金钱的偏爱。 首先是作为小说主要人物几位院领导都爱钱。“俞道丕是个很节俭甚至有点吝啬的男人 (p.12) ”,他夫人觉得“他不当教授,做生意当大老板也一定挺像样的 (p.79) ”。“敬惜金钱已是溶化进他 ( 薛人杰 ) 血液里的一种生活态度 (p.13) ”,“对钱的敏感和重视程度,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有钱并不意味着会对钱产生麻木感觉 (p.124) ”。戈新元节俭得空调车舍不得乘,学校中午的免费午餐剩的白饭带回去晚上弄粥。说句题外话,这个描写有生活基础,我就知道前十多年在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还有海归的大教授,专门乘没有空调的车,省一元车资。 其他师生也如此。“平日里埋头自家书房的老教授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办公室里,用公家电脑上网写书,自家连电费信息费都省下不少 (p.177) ”。甚至连外地学生都如此,“贫困地区来的学生本来就缺钱,所以他们对金钱的渴望也往往超过城市学生。 (p.12) ”《大学之林》中所有的师生都喜欢钱也喜欢挣钱,大概只有尹夕寒例外。“如今没有那份荣誉不与实际经济利益挂钩 (p.60) ”,“这年头再迂腐再清高的读书人也不至于拒绝发财呀 (p.175) ”,“高校想留住人才,除学校本身的名气,高收入也是重要因素,如今社会上那个名教授肯当穷人呢? (p.124) ”。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地方特点很突出,但不清楚爱钱是地方特色还是时代特点,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作者还是有些文人气质,对金钱的过分追求其实有些微词。用漫画笔法写位口不离钱的经济学教授,戈新元的新婚丈夫。他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有男人的样子,多少肯为女人做点牺牲。当然,作者自己对金钱也很敏感,不然她不会发现“如今的高校教师早已成为社会高收入群体,但这个群体中很多人的消费观念与三十年前无异 (p.175) ”。 对钱的喜爱不仅限于挣钱,还有花钱,甚至捐钱。书中写了几次捐款。第一次多少有些为争夺院长作秀的成分;俞道丕来自外地的贫困研究生得恶性血液病,当时还是系主任的俞道丕在全系发起捐款,并带头捐了三百元;日语系主任薛人杰却捐了一万元,他的日本夫人又到病房捐了三万元。但后来当了院长的俞道丕拿到“特级教授”的十万津贴,又想着给该学生捐钱;可惜该学生已经病故,只能捐给他的父母了。这其中自然也有几分他“得运分运”的盘算。有位没钱交学费的外地贫困生卖黄盘被抓,三位领导为让该生避风头,也让他有机会筹款,让他休学一年,临走时,三位凑了一千元给他。最后俞道丕脑溢血,新院领导再次给他捐款,薛人杰捐出了主编一套教材的全部报酬两万,与俞道丕关系本来如同冰炭的水清清也捐了五千,留校不久经济上最弱势的洪俊花也捐了一千。 对金钱的重视改变了大学教师的某些行为习惯。“公共英语教研室因为承担着全系的英语课,工作量大,青年教师无暇顾及搞科研写论文,干脆放弃申报职称,一门心思靠上课挣大钱。反正评上职称也是为了加工资,既然目标一样,过程就由个人挑选。中国高校教师们几十年来都将晋升职称作为人生奋斗的具体目标,而公共英语教研室青年教师在金钱引导下,很容易就将高校几代人心目中神圣而崇高的目标推倒了 (p.31-32) ”。这些年青教师低调地用美元说自己的收入,买车买房,活得很滋润。 与金钱相关的还有文科科研费之少。薛人杰拿到日本退休官员募集的相当于 70 多万人民币的研究经费,居然是文科最大的项目经费。国家教学基地的两百万经费更是天文数字。“自从有了这笔科研经费,俞道丕感觉生活色彩立刻丰富不少。如何合理合法地花掉这些钱,让自己的实际利益最大化,成为俞道丕每天不知不觉会去考虑的事情。 (p.118) ”这反映了当时高校文科专业还没有完成包括“基金制”的职业化转型的现实。一旦完成了高校职业化转型,或许凭上课挣钱就不再是种明智的选择了。顺便好奇,《大学之林》得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重点项目扶持,不知项目费有多少。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青春作伴 — 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 — 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 ( 赵孟 ) 》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Mech 2020-5-2 22:56
《诗经》中的首句“关关雎鸠”实在是太有名了,好多小说都拿来当标题。仅大学相关小说至少有三本,所以提到书名后面需要标注作者。这里要说的是赵孟著《关关雎鸠》, 2005 年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小说还有个副标题,“ 90 年代青春祭歌”。我看的是电子版。该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界小说,而是校园言情小说。是我所见三部同名《关关雎鸠》小说中最早一部,描述的时代也是最早,为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不久说过两部校园言情小说《北大女生》《北大男生》,这次再说一部。并非是学界小说丛谈要改校园言情小说丛谈,只是另外两部蔡小容的《关关雎鸠》和王刚的《关关雎鸠》确实是学界小说。“三生万物”,三部校园言情小说就都在“丛谈”里说说,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也领略一下这类特殊的大学故事。 故事发生于位于大城市省城兴州的南楚大学 ( 从校园中罗盘山风景的描写像岳麓山,因此是湖南大学? ) 。情节开始于 1991 年新生入学学军,恋爱故事两年后到 1993 年结束,虽然后面有些追思和交待而全书正式结束于 1996 年。作者附注,“ 2004 年 1 月 16 日,湖南湘潭动笔。 2005 年 3 月 14 日,汉城时间 1 : 30 分初次合龙。 2005 年 3 月 27 日,汉城时间 23 点完成初稿。初稿共 290702 字符。 2005 年 6 月 28 日,汉城时间 3 : 37 分完成二稿(乙)。二稿(乙)共 248500 字。”真有些名山胜业的庄重感。 男主人公是 18 岁的大学生耿潇。在性蒙昧中度过初中时代,在压抑中度过高中时代,于是在大学里狂追美女。入学就注意了中文系班上女生蒋莹莹和凌雨霏,哲学系杨雪萍和英语系孟蘩。最先有意蒋莹莹,但她已经跟学长交往。戏剧社结识的孟蘩对他不错,但开始时主观上他更属意杨雪萍。“如果说凌雨霏是冰,孟蘩是火,那么杨雪萍就是一块暖玉,恬静、温润、莹洁,让人怎么看怎么舒服。 (S.22) ”他不知道,孟蘩与杨雪萍是高中同学,也是好朋友,还有为高中好朋友是英文系的美女顾琳。为接近杨雪萍,耿潇到舞厅学习跳舞,偶遇孟蘩,两人开始交往。因为表演出众成为风云人物,中间还穿插了与官二代斗殴等。在登山时偶然把胃病发作的杨雪萍背到医院后,她也开始对耿潇有好感。特别是又有次两人野外相遇后遇到发大水,耿潇再次救她性命。孟蘩很介意耿潇与杨雪萍的交往。孟蘩父母是公安局科长处长,有意把女儿嫁给副厅长的儿子王惠梁,竭力反对与耿潇的恋爱。王惠梁不仅是官二代,而且自己开公司。他先与美女凌雨霏交往,后来把孟蘩追到手,随后又抛弃与顾琳交往。耿潇被孟蘩抛弃后,从流氓手中救了杨雪萍,她原先另有男友,但男友面对流氓自己跑了。耿潇开始与杨雪萍交往。渐渐也与孟蘩恢复朋友关系。后来王惠梁事发携款出逃,顾琳事后才知道。孟蘩发现自己怀孕,人工流产。在与耿潇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谢幕后大流血,耿潇把他送医院但还是不治身亡。孟蘩死后,耿潇大病一场,病好后仍无法释怀。杨雪萍因此与他中断关系。后来两人都考取名校研究生,分别到北京和上海求学。小说结束时,耿潇到孟蘩坟前看望,离开时遇到白衣飘飘的女子,似乎是孟蘩,又似乎是杨雪萍。 《关关雎鸠》中,女生的突出特点是漂亮,性格则有些类型化。男生主要是会花言巧语,偶尔也需要好勇斗狠。对男性心理刻画尚可,对女性或许失之简单,如男主人公感叹,“女人的直觉真是不可理喻! (S.74) ”不过,我喜欢《关关雎鸠》的遣词造句,因为男主人公是中文系学生,整部小说多少有些书卷气。形成的氛围如美成词所谓,“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就故事看,小说中巧合太多。英文系不是年年都有的两位美女不仅是中学同学而且是好朋友,另一位哲学系同量级的美女也是。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种可能。官二代的犯罪团伙也会及时出现,成就男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这些其实都是小概率事件。 小说很少涉及成人的世界。偶尔涉及,也是负面居多。这多少反映了当时大学生对长辈的疏离。按照小说描写,即使在大学生的男欢女爱中,才气已经不敌金钱权势 ( 小说中没有区分金钱和权势 ) 。同时也说明了这类小说的童话性质,发生在一个多少有些脱离现实的世界中。 作者赵孟,本名赵长征。 1973 年生于湖南湘潭。 1991 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5 年获学士学位,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2001 年获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任教。 2005 年 2 月至 2006 年 6 月在韩国首尔庆熙大学讲学。 2012 年 8 月至 2013 年 5 月,在美国狄根森学院讲学。现为副教授,从事古籍整理、古典文学普及和对外汉语教学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2)
fqng1008 2020-4-25 11:11
二、中华疫病学源流(大纲) 第一章 绪论:疫病学的三种形态 第一节 上古时代:鬼神作祟的疫病学 一、自然崇拜 二、原始思维 三、巫术医学 第二节 轴心时代:天人相应的疫病学 一、自然哲学 二、取象比类 三、经验医学 第三节 科学时代:追求实证的疫病学 一、逻辑思维 二、实证科学 三、循证医学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疫病学 第一节 传说的历史 一、巫医的传说 二、医圣的传说 三、治疗的神话 第二节 疫病的命名 一、甲骨文中的疫病名称 二、前《黄帝内经》疫病名称 三、古人的命名规则 第三节 疫病的发生 一、疫病流行 二、疫病病因 第四节 疫病的防治 一、巫术治疫 二、医药治疫 三、防疫措施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疫病学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疫病命名、分类及演变 一、《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二、 《黄帝内经》 中的伤寒、温病与热病 三、疫病的正名与别名 四、《黄帝内经》中的 “五疫”与中医疫病分类学 五、今人对中医疫病病名的分类尝试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疫病病因学 一、疫鬼伤人 二、动物传染源 三、气候因素 四、天地疠气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疫病发病学 一、“天”的因素:气交失守 二、“人”的因素:脏虚与神失守位 三、“邪”的因素:毒邪尸鬼 第四节 《黄帝内经》的 疫病 传变学说 一、内伤疾病的传变方式 二、外感疾病的传变方式 第五节 《黄帝内经》的 “六经分证”及对《伤寒论》的影响 一、《黄帝内经》的热病与感冒、“伤寒”的关联 二、“六经分证”奠定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基础 三、《素问·热论》的其他假说及其影响 第六节 《黄帝内经》的 疫病 治疗 学 一、治疗策略 二、治疗原则 三、治疗大法 四、治疗手段 第四章 《伤寒论》的疫病辨治体系 第一节 “建安大疫”与《伤寒论》 一、惨痛的“建安大疫” 二、“伤寒”是什么病 三、首推流感的三大原因 四、流感有寒温之别 第三节 六经与六经辨证 一、六经涵义的后世演绎 二、六经辨证的历史贡献 三、方证对应的崛起与辨病模式的弱化 第四节 外感病诊疗体系 一、《伤寒论》的逻辑学基础 二、描述临床特征的概念体系 三、概括六经传变的理想模型 四、荟萃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 第五节 六经辨证模型的短板 一、从张仲景的贡献说起 二、构建理想模型的不同对策 三、六经辨证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反差 四、“六经辨证”的自身缺陷 第五章 过渡时期的疫病学 第一节 晋隋唐时期的疫病学 一、四大体系论疫病 二、病因探讨谱新曲 三、病机认识添新篇 四、疫病传染的途径与强度 五、辨治模式缺乏新意 六、从“非时邪气致疫说”的变迁看定义与分类规则缺失 七、“急黄”的因机证治 第二节 宋代医学及疫病学 一、宋代医药价值观 二、儒家治学方式对《伤寒论》的研究 三、“伤寒补亡”的求实风格 四、疫病病因认识 五、疫病病机 第三节 金元医学门派及疫病学说 一、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二、金元五大家与河间、易水学派 三、金元医家有关伤寒、温病的认识 四、金元医家论湿热为病 五、金元医家论燥 第四节 明清疫情与伤寒学的异化 一、明末大疫与清代疫情 二、伤寒学的历史渊源 三、伤寒学派的分野 四、经学传统与医学研究对象的异化 第八章 温病学的突破与传承 第一节 温病学的崛起 一、“小冰河期”与寒温学派 二、温病概念的历史演变 三、戾气学说的来龙去脉 四、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与得失 五、三焦辨证的源流与得失 第二节 温疫学派的理论建树 一、吴又可与《温疫论》 二、杨栗山与《伤寒瘟疫条辨》 三、余霖与《疫疹一得》 四、戴天章与《广瘟疫论》 五、刘奎与《松峰说疫》 第三节 温热学派的传承 一、叶桂与《温热论》 二、薛生白与《湿热病篇》 三、吴鞠通与《温病条辨》 四、王士雄与《温热经纬》 第四节 伏气温病学派及相关名著 一、伏气学说发展简述 二、柳宝诒的《温热逢源》 三、雷丰的《时病论》 四、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 五、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六、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 第五节 专病与专著 一、天花及麻疹专著 二、霍乱专著 三、白喉专著 四、猩红热专著 五、鼠疫专著 六、痢疾专著 七、疟疾专著 第九章 寒温之争与中西医汇通 第 一节 寒温之争的理论交锋 一、气候因素与寒温之争 二、临床经验与寒温之争 三、“伤寒有五”与寒温之争 四、《温病明理》与寒温之争 第二节 寒温合一的不同声音 一、俞根初与《通俗伤寒论》 二、吴坤安《伤寒指掌》 三、杨栗山的《寒温条辨》 四、雷少逸的《时病论》 五、丁甘仁的《丁氏医案》 六、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 七、蒲辅周的《蒲辅周医疗经验》 八、万友生的《寒温统一论》 九、熊魁梧的《中医热病论》 十、刘兰林的三维辨证 第三节 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一、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二、从细菌学到传染病学 三、医院的发展与立体化防控体系 四、中医疫病学的淡出与复归 第四节 中西汇通的各家学说 一、寒温合一为的失败原因 二、张锡纯的“衷中参西” 三、恽铁樵的中西医汇通 四、吴锡璜的《中西温热串解》 五、祝味菊的《伤寒质难》 六、陆渊雷的《伤寒论概要》 七、时逸人的汇通思想 八、赵洪钧的中西医结合观 九、经方医学的现代浪潮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的推陈出新 一、寒温合一的辨证纲领 二、“分型辨证”的兴衰得失 三、“分期辨证”的重新构建 四、理论融合的目标与任务 第六节 新冠疫情下的思考 一、各显神通的诊疗方案 二、来自一线的临床思考 三、构建新时代的疫病学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Mech 2020-4-25 10:14
晓苏的小说《大学故事》 1998 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其实是短篇小说集,由 24 篇彼此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作者却将这些故事编为 24 章。这些故事都应该在期刊上发表过,虽然只有不到半数我知道原出处。故事发生在武汉的某大学或某些大学。时间是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内容简介说,“大学本来是一片圣洁的净土,而在这世纪交替的特殊时代,丑恶的世风却无情地侵蚀了美丽的校园。”具体大概是 1993 年到 1997 年。因为多个故事提到毕业分配,应该是大学毕业还包分配的时代。大学毕业不完全包分配是个过程, 1995 年开始, 1996 年推广, 1998 年大规模实施,到 2000 年再没有所谓“毕业分配”原来的“派遣报到证”改为“就业报到证”。 24 个独立的故事的梗概如下。 《圈套》写一个骗局。三十岁仍无男友的辅导员蔡羊,因学生李国栋的举报,抓到了坐在暗夜里的班长苏廉和女生杨若姬。因为蔡禁止学生谈情说爱,免去苏廉班长职务,并任命李国栋当班长。杨若姬找蔡深刻检讨,两人成了好友。李感谢蔡的知遇之恩,后来居然发展成姐弟恋。李多次复读才考上大学,已经 26 岁。李又有捡到一万元拾金不昧的事迹,入了党。毕业分配时,李国栋留校当了辅导员,杨若姬留校工会做妇女工作,班上仅有的两个留校名额。考取北京某大学研究生的苏廉,离校时与蔡羊告别。出事那天晚上,是杨若姬约他谈事情,并非恋爱关系;李国栋“捡”的一万元,失主是杨若姬父亲。蔡羊去找李国栋时,李杨正在接吻。原来他们从大一就在谈恋爱。 《草帽》是个感伤故事,曾发表于《青年文学》 1994 年第 9 期,原标题《黑色草帽》。来自山区农村的女研究生陶小米与她的三位室友一起去挑草帽,她买了白色草帽。成绩优秀的她本科毕业时被分回山区。后来她发奋努力两年后考取了硕士生。她认真读书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夏雨沛教授给她介绍到《社会科学论坛》工作,但室友高干女儿唐秋抢走了这份工作。她自己求职中美合资文化开发股份公司,但需要提供 1 万元股金,室友老板的女儿吴菲拿到这份工作。夏教授又给她介绍给楚杰研究员当秘书,但楚杰选了她的美女室友黄若鹂。前两次她在白色草帽上用黑钢笔画图。最后一次泼墨,变成了黑色草帽。陶小米最后去了她出生的群山中的师范专科学校教书。 《披风》有些像悬疑故事。五四青年节前,团支部书记张献春与组织委员黄果和宣传委员钟音策划有显示度的青年节义务劳动,决定去给学校隔壁的高干休养所打扫卫生。届时黄果说有事不能参加,大家推测他去陪女朋友,确实是陪女朋友跳舞了。在干休所住着位厅长和夫人,他们有件从在巴黎买的黑色披风,上面有 24 颗珍珠。打扫结束后,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那件披风不见了。辅导员追查披风的下落,只有没有参加劳动的黄果没有嫌疑。披风终于没有找到。毕业分配,张献春回河南老家,钟音到郊区中专,而黄果留校从事学生工作。离校前,张献春和钟音遇到黄果搂着位年轻女子,她身上穿得正是那件黑色披风。 《手枪》多少是个无厘头故事。副教授莫儒为晋升去找校长。校长却给他讲个歹徒手持黑色手枪在长途客车上强奸妇女的社会新闻,随后就无精打采计划睡着。过两日,莫儒到校长办公室,见到文副教授正在找校长要房子,校长又讲了持枪强奸的故事,随后似乎睡过去。有一天,文副教授要的房子搬进去个年轻人,那人别着黑色手枪。莫儒又去找校长,校长解释他职称的困难所在,为报博士点,另位老师更需要,虽然他条件差些。莫儒与搬家成新邻居的年轻人喝酒,得知他是拿手枪找校长要到的房子,但那只是玩具手枪。莫儒借了玩具手枪去找校长。不久后,他成了教授。 《石桌》有些像悬疑小说。校心花园的黑色石桌几次被人掀翻。上级领导检查在即。副校长带着保卫处长等蹲守。终于在后半夜三点钟见到来掀翻石桌的人,但却不敢叫出声。小说到底没有说那人是谁。 《酒吧》是个因果报应的故事。美术系教师苟日把过去的物美价廉的桃李餐馆改为黑色酒吧。他曾经利用叙述者的轻信以同事关系减少学费为名多收取他女儿学画的学费,还骗得他为自己在桃李餐馆买单。苟日要求装修工人在承重墙上打洞,导致屋顶塌落,自己被砸死。 《松林》是个黑色幽默故事。新校长经济学家郑非要毁掉学校东部的黑色松林。前校长现任顾问李骚态度暧昧,而四位副校长都反对。原来五十年代的文学系讲师李骚以与后来的妻子白虹在黑色松林的相遇为灵感,写了长诗《黑色松林》,一举成名。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姚标在教授李骚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黑色松林初探》,获得优秀论文并留校。后来在校长李骚支持下,出版专著《黑色松林研究》破格晋升教授。包括姚标研究生的王广,用论文《黑色松林研究之研究》,击败了本来胜券在握的如花似玉女对手,被录取为研究生。 《墨镜》是个荒诞故事。历史系王古副教授不能晋升,除非愿意到新成立的经济系讲市场经济学,但他不想放弃历史专业。他的硕士生贺适之找不到专业工作到合资企业打工。贺请导师到桂林旅游。王古在游船上想省钱反而多花钱,在娱乐城与小姐没有干什么却不得不出大价钱。他认为原因是没有像贺那样戴着墨镜。旅行结束时,他不仅买了副墨镜戴,而且买了本《市场经济学概论》。 《奸案》仿写推理侦探叙述离奇故事,曾发表于《青年文学》 1997 年 1 期,原标题《黑色麻将》。东南西北中五人轮流打麻将。东的妻子孩子去了深圳,在家里邀人打麻将。南是循规蹈矩的科长但晋升副处长败给个马屁精。西是访学美国一年归来的破格教授。北是忙于挣钱的本校在职博士生。中是学校老领导的孩子当车队司机,有美貌妻子。他有副从香港带来的黑色麻将。打麻将四人上场一人等候,等候的人可以休息吃饭等,这样便于长期作战。中接到妻子电话,撒娇让他回去睡觉,他没有带钥匙,让妻子不要锁门,本来准备马上回,但因为赢钱走不了,早上才回。妻子说他晚上回去过,两人还滚了床单,中意识到妻子被某位牌友强奸。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到底是谁。在第二天在他等候时,他像公安局举报有人聚赌。他在外面吃完饭,回到东的家,人都被抓走,黑色麻将还在。他没有动麻将就回了家。准备与妻子睡觉时,警察找上门来,原来那些被抓的也供出他来。 《根雕》是个社会批判故事,曾发表于《飞天》 1996 年 8 期,原标题《黑色根雕》。来自农村的自费新生孙小雪,有个畸形少女黑色根雕。她的高考分数比同宿舍的都高,但仍被录取为自费生。需要交五千元学费。为此他委身村里根雕厂老板钱堂。钱到学校找孙小雪,两人在校园里做爱时被保卫郭科长抓获,郭曾任招生科长。孙被学校开除,但并没有退回五千元学费。 《乳罩》是个变态心理学故事。硕士孟焕之毕业留校教变态心理学课程。他自述曾与宿舍楼上花姓女博士恋爱,并有肌肤之亲。后来觉得博士难以驾驭,分手。花博士送他黑色乳罩纪念。后来与学生辅导员韵恋爱,讲了与花博士交往和分手的细节,韵与他中断关系。再后来又认识了打字员爽。直到两人结婚,都没有提花博士。婚礼喝醉了,又说往事,还展示了黑色乳罩。爽为丈夫能吸引女博士自豪,还告诉了女同事。春游归途,与同事一起去看花博士。不料,花博士根本不认识她丈夫,只是丢了条黑色乳罩。爽在同事面前丢人,也恨丈夫吹牛,与他离婚。最后孟焕之用黑色乳罩自杀身亡。韵和爽都泪如雨下。 《雨伞》也是个社会批判故事,曾发表于《长江文艺》 1996 年 1 期,原标题《黑色雨伞》。叙述者是教写作课的苏老师。他有位叫山珍的农村进修教师,为成绩及格愿意投怀送抱。他批评了她,后来了解她的故事。高考落榜,想当代课教师被副乡长夺走少女的第一次。随后送她把黑色雨伞。在学校,为保住教师位置必须进修,又被迫与校长睡觉。在大学,受到苏老师鼓励,丢掉了黑色雨伞。在作文中,还虚构了老师送她红色雨伞。进修结束后,回到乡村学校。因为拒绝校长性侵,失去了教师工作,回乡务农。 《错位》是个失落理想婚姻的悲剧故事,曾发表于《海燕》 1997 年 2 期,原标题《黑色恋歌》。三年前硕士毕业任助教的孔高,为教授代课时与美女学生杨群一见钟情。他听信了教学秘书卢力的话,准备等杨群毕业后两人再定终身。杨以为孔另有所爱,就接受了卢力的追求。孔另娶了高中毕业的女打字员,学校某处长的女儿。后来孔到南方另谋高就,抛弃了杨。杨找孔时,孔已经去度蜜月。杨嫁给了卡车司机。 《舞迷》是有些过分夸张的社会小说,曾发表于《花溪》 1995 年 11 期,原标题《黑色舞池》。校长酷爱跳舞,还喜欢轻骚扰美女,因此跳舞总瞒着夫人老胡。在参加公关系舞会前,办公室主任朱光请校长携夫人参加,校长只好带上老胡。先被太太跳,然后太太被朱光请去跳舞。美女教师李可欣请校长跳舞,行为亲昵,要求破格晋升副教授;校长答应后,献上香吻。美女麦莹殷勤陪舞,要求校长提拔她丈夫接替要退休的公关系书记,校长也答应。太太老胡则要求特批朱光把一室一厅房子换成两室一厅,校长也只能答应。 《乌龟》是个有些离奇但彰显人性的故事,曾发表于《山东文学》 1997 年 5 期,原标题《悬赏爱情》。毕业两年的学生辅导员顾尔金应在文化局工作的同学刘侠之约去吃饭。顾带了她还没有公开的学生恋人魏璞。席上刘希望老同学帮忙介绍魏那样的女大学生当他女朋友,在他 28 周岁前成功的话,赠送价值万元的出土黑色乌龟。席上还有两位同学,表面上不屑刘侠,其实也在积极物色。顾请魏帮忙把同学介绍给刘,魏满口答应。不久,刘侠送上黑色乌龟。原来魏璞已经与他交往。 《窗帘》也算是黑色幽默故事。心理学系青年讲师毕右,偶然在信箱里看到张小报,有篇文章说中国六成男人有情人。他推测是某位女性朋友给他的暗示。于是他想到可能的人,见过两面比自己大七八岁的某工学院副教授朱谷丽,见过一面找他心理咨询过的少妇王小寒和曾对他有意的美女学生董雅。在妻子回娘家的日子,约她们在不同时间来找他,以黑色窗帘为信号。朱电话回绝了他,因为她丈夫从外地考察回家了。王派保姆来告诉他,小孩周岁,家里请许多客人。董没有消息,电话询问得知她到广州度蜜月去了。正失落时,妻子回家了。原来那种小报是她放信箱里的,其中有则某人喜欢吃土的消息,想给丈夫做个心理变态的例子。 《项链》是个充满巧合的故事。曾发表于《清明》 1996 年 4 期,原标题《黑色项链》。高仁教授 60 岁生日前,他的 45 岁妻子艾岚去公共浴室洗澡时丢了条乌金项链。 20 年前,高仁讲师打着鲁迅先生的旗号,成功追求女学生艾岚,给她戴上乌金项链。一年后,高教授在锻炼时遇到男女学生做爱,报告保卫科抓获的英文系二年级女生赵壁,他居然带着那条乌金项链。很快抓获了逃跑的男生是高教授的研究生楚基。原来是师娘艾岚勾引他,两人在浴室旁交欢后送了他项链。 《蝴蝶》又是个悬疑故事。一只黑色蝴蝶落在听课的女生龙景头上,引起了讲课的著名文学史家周乐天教授和身边的班长朱顺天对她的注意。辅导员余先芬发现龙景怀了孕,龙景承认但拒绝说出是谁的孩子。余找周教授调查,周教授承认对龙有非分之想,但否认发生肉体关系,因为他发现已经朱顺天捷足先登了。余又找朱调查,朱说龙一直拒绝她,直到有一次两人发生关系时,发现她已非处女,是周教授先占有了她。余再找龙,给她听周教授的录音和看朱顺天的交待材料。龙景提出要先自己静一静,然后就在宿舍割腕自杀身亡了。 《凉鞋》是个貌似荒诞其实耐人寻味的故事。而立之年的单身助教朱思在长途车上旁边坐着位美女。他用脚勾美女的脚,后来发现只是美女的黑色凉鞋。他跟园林工马吉讲述,很快马发现花木公司的技术员是位美女而且穿着黑色凉鞋。马让朱去找美女,朱退缩,请马跟美女讲车上的故事。马自己搭上了美女,她叫云岚。两人谈起恋爱,准备结婚。朱在单身教工宿舍中常能看到鸳鸯楼中的云,精神有些错乱。居然去找云,索要黑色凉鞋留作纪念。他钻入床下找凉鞋时,马回家取修理树木的剪刀。从床下拽出朱,用剪刀伤了他。 《情书》是有些讽刺意味的故事。原来的恩爱夫妻中丈夫罗正在美国访学 1 年。在第三封情书说明,夫妻两人都可以另外接触异性,渡过空窗期。妻子宋婉以为他在美国有了外遇。他们是本科同学,罗研究生毕业留学当讲师,宋本科毕业到图书馆工作。后来宋与北方来读博士的乔迪高有了亲密接触。罗在美国确实有不止一位情人,但他自己觉得还是最爱宋。他提前两个月回国,准备给宋个惊喜。不料回家碰到床上的乔。随后罗宋两人离婚。 《发套》也是个有些神秘有些无厘头的故事。年近花甲的老教授俞言被 25 岁的女研究生柳思追求。俞教授拒绝,称自己老得头发都没有了,戴着发套。俞教授的儿子俞非在校产公司当经理助理,有钱又帅,追求柳思却被拒绝。俞非有些神经失常,后来长跪不起,请父亲劝柳思接受自己。俞教授给柳下跪,柳终于答应。结婚那天,俞非出门,晚上柳思睡着后才归。两人做爱时,俞非的发套突然掉下来,原来他出门剃个光头。见到发套和光头,柳思各惊叫一声,性趣全无,枯坐一夜。翌日清晨,柳教授在书房病故。从死亡时间推测,可能与柳思两声惊叫有关。葬礼后,柳思与俞非离婚,带着俞教授的两张照片和发套,搬回研究生宿舍。俞非彻底疯了。 《围巾》写个骗局。曾发表于《花溪》 1995 年 10 期,原标题《黑色围巾》。围着黑色围巾的女大学生方晴找学报编辑周晖,说有急事要到他朋友徐华博士家。到了又怕徐博士夫人在家,把稿子直接给了周编辑。后来谈稿子时,方表达了对徐博士的爱慕,并与他上床,徐送她黑色围巾。也表示愿意与周编辑上床。周大窘,赶紧处理了稿子,并在学报刊出。周遇到方的辅导员刘基,方告诉刘与周上过床,是她自己主动。刘推荐她保研。他们两人一起找徐博士,原来方告诉徐导师刘满教授骚扰她,让他帮忙改写论文,愿意以身相许。他们一起去看望黄满教授,方晴也在,已经是黄教授的研究生。这次她告诉黄教授,黑色围巾是刘基所送。 《门卫》是个无厘头故事,曾发表于《小说选刊》 1996 年 7 期,原标题《黑色门房》。二号教学楼的门房老头郭亮园向保卫科举报有男女学生在教室里做爱。两人都被现场抓住。女生叫罗隐,非常漂亮。教学楼本来应该十点关门。郭老头关照她,锁门后仍可在里面自习,离开时再给她开门。一直相安无事吗,直到只认识了一天的柯基陪她自习。这次出门时,郭老头拒绝开门。两人只能在自习室过夜。罗隐有些冷,柯基抱住她,后来就做爱了。两人被学校开除。临走时还来与郭老头告别 ( 这也许是郭的幻觉 ) 。两天后,郭亮园被发现死在自己床上。 《飘带》是个悬疑惊悚故事,曾发表于《青年文学》 1995 年 5 期,原标题《黑色飘带》。从北方考入武汉某大学的张弓入学不久,就听室友李彪讲了高考女生杀死奶奶的故事。后来张与林超男恋爱,也谈起这桩谋杀案。林更理智地分析了案情,包括凶手的心理状态。林一度设局以另一女生名义约会张,但张拒绝并如实告诉林。张后来从报纸上读到,律师以精神病发作为由辩护成功,谋杀奶奶的女生没有判刑并读了大学。在李彪家,张看到当时的旧报纸,发现女生是用红色衣服的两条黑色飘带之一勒死了她奶奶。在学校见到林超男时,张弓见到她穿着只有一条黑色飘带的红衣服。林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杀奶奶的女生,张非常害怕。不久,林在宿舍用剩下的黑色飘带自缢身亡。 这些小说的主题,或许能用一句话概括,“大家都很卑鄙! (p. 94) ”除少数例外,故事中都有各种黑色道具。数篇小说以死亡、受伤或者被开除出局而结束。总体上都很令人压抑。作者自称是“审丑的小说”,确实彰显了校园中的“恶”,既有人性内在之恶,也有社会外在之恶。外在之恶中,既有老的权力之恶,也有当时新兴的金钱之恶。客观上,小说也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所生产的文化资源要与权力资源、财富资源以及美貌等自然资源博弈。我多少有些困惑的是,学校为什么要与谈恋爱大学生如此过不去。作者似乎没有看到,随着社会上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对校园的渗透,师生都将获得相当大程度的解放。这使得小说缺乏预见性,也不具有对大学职场的指导性,最多只是些反面个例。当然,故事都讲得颇具匠心,确实是有职业作家的才具,虽然少量故事有重复感。故事的开局都不错,但有些故事结尾比较勉强。这是悬疑侦探小说的通例,有些大家都未能免俗。 就个人偏好而论,小说侧重情感方面,而且过于强调和夸张了校园阴暗一面,不是我喜欢的学界小说。另一方面,这些故事对我而言,很有些耸人听闻的意味。这表明,虽然我在不同类型的大学读书教书近四十年,对大学的了解仍很有局限。 作者晓苏, 1961 年生于湖北保康。 1979 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1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作家》《花城》《钟山》《天涯》《十月》《中国作家》等刊发表小说五百万字,并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与学界有关的短篇小说结集还有《吊带衫》 (2007) 和《暗恋者》 (2012) 。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言不尽意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1)
fqng1008 2020-4-24 11:26
一、《中国自然崇拜》 200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何星亮教授。 (一)内容简介 中国各 民族 的自然崇拜是延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始自远古时代,至今仍在许多民族中存在。它曾对古代中国的哲学、 政治 、军事、经济、衣食住行、文学艺术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根据丰富的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运用时空分析法,一方面从空间的角度探讨中国各民族的自然神观念、形象、名称、祭祀场所、祭祀仪式、禁忌和神话等类型与结构,另一方面从时间的角度分析自然神观念、形象、名称、祭祀场所、祭祀仪式、禁忌和神话的历史变迁。既有横向探析,又有纵向溯源,古今印证,中外比较,从而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各民族自然崇拜的空间和时间。 (二)著作目录 引论 文化的时空与自然崇拜研究 一 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一) 自然崇拜 (二) 自然神与自然精灵 (三) 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 (四) 自然崇拜文化体系 二 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的特点 (一) 源远流长 (二) 古风今存 (三) 保留原始的自然精灵观念 (四) 一神多职 (五) 自然神形象各异 (六) 祭祀场所不一 (七) 仪式多样 三 天神与天崇拜 (一) 天神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 天神名称 (三) 天神形象 (四) 祭天场所 (五) 祭天仪式 四 土地神与土地崇拜 (一) 土地神观念 (二) 土地神形象 (三) 祭所 (四) 仪式 五 日月神与日月崇拜 (一) 日神观念 (二) 日神形象 (三) 日与鸟 (四) 拜日场所 (五) 崇日仪式 (六) 月神观念 (七) 月与蟾兔、嫦娥 (八) 拜月场所 (九) 拜月仪式 (十) 日月神的性别 (十一) 日月食迷信及其仪式 (十二) 射日月神话 六 星神与星崇拜 (一) 星神观念 (二) 星神形象 (三) 祭星仪式 七 雷神与雷崇拜 (一) 雷神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 雷神形象 (三) 祭雷仪式 (四) 禁忌与迷信 八 雨神与雨崇拜 (一) 雨神观念 (二) 雨神形象 (三) 祈雨仪式 (四) 止雨仪式 九 虹神、云神、风神及其崇拜 (一) 虹神与虹崇拜 (二) 云神与云崇拜 (三) 风神与风崇拜 十 山神与山崇拜 (一) 山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类型 (二) 山神形象 (三) 祭山仪式 十一 石神与石崇拜 (一) 石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类型 (二) 石神形象 (三) 崇石仪式 十二 火神与火崇拜 (一) 火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类型 (二) 火神形象及其性别 (三) 祭祀仪式 (四) 禁忌 结语 自然崇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附录 端午礼俗与太阳崇拜 引言 (一)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的各种观点 (二) 端午与夏至 (三) 冬夏至祭祀习俗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 (四) 端午日期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 (五) 端午习俗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 (六) 端午传说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三)作者简介 何星亮, 1956年8月生,广东梅州兴宁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 何星亮, 2003年-2017年任第十、十一、十二届任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2018年起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2012年任国务院参事,2006年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13年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决策咨询委员;2014年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聘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1997-200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副主任,2003-201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主任,2013-201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新疆历史与发展研究室主任,201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山大学 、 四川大学 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哈萨克斯坦 共和国法拉比国立大学外籍博士生导师 ;曾任日本 东洋文库 、国学院大学、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科研岗位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何星亮在 3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既从事基础研究,也从事应用对策研究。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民族文化与宗教、新疆历史与文化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先后共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18项。出版了学术专著31部,其中,独著有《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册,98万字,2010)、《 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 》 (40万字,2003)、《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27万字,1998)、《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27万字,1991)、《龙族的图腾》(1991)、《 图腾与中国文化 》 (56万字,2008)、《中国图腾文化》(31万字,1992)、《中国自然崇拜》(30万字,1992)、《 苍龙腾空 》 (18万字,1998)等14部;合著有《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的民族政策》(与闽正言合著,中英文出版)、《突厥史话》(与郭宏珍合著,中英文出版,2008)、《中国民族学50年》(2004)等5部;主编著作有《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与全球化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重要著作提要 》、《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和谐 》、《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宗教和谐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等 12部;译著有《图腾崇拜》(1993)、《哈萨克族》(1989)2部;在《 中国社会科学 》、《 民族研究 》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180多篇;《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人民政协报 》等报刊文章共 130多篇(包括访谈文章)。应用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宗教、文化保护和新疆问题等领域,20多年来,撰写信息和研究报告100多篇,获中央领导批示的有40多篇,撰写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有80多篇;至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图书奖和对策研究奖33项。《 图腾与中国文化 》、《 中国自然崇拜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的民族政策》、《突厥史话》和《 中国少数民族图腾崇拜 》五部著作被译成外文出版。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1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鞍山钢院故人
Mech 2020-4-21 22:52
自从《 校友聚会 》后,好像终于在校友会挂上了号。有些材料寄来。校友办喜欢用邮局的 EMS 。原来是寄到办公室,总要麻烦学生去取。疫情来了,校友办联系我,直接寄到家里,倒是方便些。 最初寄来的是报纸《辽宁科技大学报》。 19 年 8 月到 10 月, 5 张。我每张都看了,但没有什么印象。不当领导,因此对学校取得的各种成就不太关心。而且说实话,我也没有记得有特别让人眼睛一亮的成就。我只是看看有什么过去认识的人。老年人爱怀旧。有一期上面有学生评的最喜欢老师, 11 位,一位也不认识。还有一期公布学校现有的 13 位二级教授。孙秋柏和于晓光教过我们班,就是所谓亲老师。沈明钢和陈雪波过去在钢院工作时认识。张志强是当了校长后近年认识。胡知之似乎在高中时一起参加过市里数学竞赛集训。认识的还是不到一半。 上周刚收到《校园通讯》创刊号和随后的一期,拿到浏览一下。有母校要闻、莘莘学子、师者风范、校友风采、校园文化、再聚科大等栏目。我还是看看有没有过去认识的人。去年 9 月的创刊期上居然有两位美女教授我认识。师者风范中介绍了王立萍教授,她是机械系 87 级的学生,也许我教过她的班专业英语课,记不准了。她留校工作后,应该比较熟悉,当时都算是青椒。校友风采中介绍了白敏冬教授,她是机械系 84 级 2 班学生,我刚留校给她的班当了一年班主任。后来在一些评审会上见过两次。她是杰青长江中的佼佼者,离院士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今年二月出的第二期上教师和校友仍没有认识的。校友返校照片好像没有我们这届,反正谁都不认识。创刊期封二上的钢院老校区照片看着挺亲切。 鞍山钢院就是现在的辽宁科技大学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虽然我还是离开了。这有些像发了好人卡但分手,好人真是好人,但分手还是要分手。那种美好印象,看不看《校报》或《校友通讯》,其实都一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Mech 2020-4-16 22:58
李劼的长篇小说《丽娃河》, 1999 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网上还有电子版本,内容比纸质版略多些。丽娃河是华东师大一景,故事就发生在华东师大。作者标注时间是“ 1997 年 7 月至 9 月 10 日完稿于上海市郊丰庄小区”。可以推断尾声结束于 1997 年。主要故事的展开推测是在 1994 年,还有些追忆当然更早,一直到 57 年。 这是我比较早读到的国内学界小说,可能仅在《围城》之后。小说也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这部书比较受到冷遇,反响远不如后几年出版的学界小说《桃李》《所谓教授》等热闹。我推测可能的外因是学界外当时还不关心学界,而内因则是小说的结构有些复杂,情绪却又有些像所谓“爽文”。以下先说说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版本和小说作者的背景。 这是本很罕见的具有自指涉的小说,有些像 Escher 的画。整部小说,是小说中男主人公龙在田所写的一部同名小说。他有这样的写作计划,“有一个类似于钢琴协奏曲那样的小说构架,主题旋律由每一章的第一部分奏出,它就像一架钢琴,奏出主人公的故事和命运,包括你父母的悲剧在内。然后是三组管弦乐的协奏部分。我说三组的意思,是指由九个人物分别承担协奏部分的关联主体,三人一组,每一组依次环行三个章节,这样就有了九章,然后最后一章是一个大合奏,再加上引子和尾声,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钢琴协奏曲。 (p.293) ”所谓主题旋律,就是龙在田和未来的夫人苏非在另一个城市见面和聊天,说各自的故事。其余部分都发生在大学以及大学所在的城市。作者李颉的名字也在小说中出现,是龙在田和苏非都读过的中篇《褐色鸟群》中的一个人物。格非所写的那个中篇是具有两、三层套娃式结构的深奥小说,李劼是某种具有参照性的局外人,“不仅懂画而且懂诗懂开密封罐头治疗牛皮癣甚至 — 他还懂不生”“不生是一种哲学”。 小说除纸质版外,网上还有电子版本。电子版本的内容比纸质版略多。纸质版主要是删节,改动不多,只有个别几个例外。最大的例外,纸质版中, 57 年出卖苏非父亲、骗婚苏非母亲又残酷虐待她的阳痿大学生李利民,在电子版中为贾利民,就是 90 年代的校书记。删掉的内容大概分成三类,一类是有些明显让人联想文坛现实的,主要的如主人公有位跳楼自杀死去的师兄弟,次要的如有位“把簇新的棉被盖到受伤小战士身上的女作家”;像我这种文坛外人都知道说的是谁,就有些过分了。另一类是有些夸张过火的言辞,如“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阶级斗争之类,全都是个人恩怨。”改成了“这世上充满个人恩怨 (p.267) ”又例如,“自古以来,接班就是件头等大事。过去的接班在王子中间进行,如今变成了弟子之间的高下之分。 他的学生听了一个个羞愧得无地自容。其中只有卢强最后勇敢地向导师抬起头来,十分坚定地表示:张先生,你放心吧,我会接班的,我肯定要接班,这是一定的。我不接谁接?我不说谁说? 张超听了缓慢而凝重地点了点头说,人是应该有这份雄心壮志 ( 的。 ) 张先生这话把卢强给吓得 ( 差点 ) 当场哭了出来,说他并不是真的想接班,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的,他以为这样会让老师听了喜欢 。张先生朝他微微一笑,告诉他的学生们,有时候该哭的时候就得哭。卢强马上破涕为笑说,他知道了,明白了,这堂课上又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袁逸儒听说了张超对学生的这番教诲之后,对人说他的这个学生确实已经超过了他,难怪要叫张超。 (p. 64) ”其中方括号中是电子版有纸质版删去的内容,括号为纸质版增加的。说实话,这种删节使得意思有些不连贯了,“吓得差点当场哭了出来”就是没有哭,后面怎么会“马上破涕为笑”。还有一类是电子版有些或许少儿不宜的床戏描写,纸质版自然也删去了。最后一类其实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多少有些游离主题。总体上,我觉得电子版的质量要高于纸质版。不过,本系列博文以后只引用纸质版。 现实中的作者李劼与小说虚构的主人公龙在田有许多类似之处。两人都在八十年代入职高校,都负有才名,却直到 90 年代中期离职时仍只是中文系讲师。两人都是名师弟子,李劼是大师级学者钱谷融的硕士,龙在田是小说中实际掌控中文系的权威袁逸儒的弟子。两人都写过本研究《红楼梦》的专著,也都写了小说《丽娃河》。李劼曾荣获 1988 年上海青年文学奖,龙在田获过一次奖。两人最后都离职去了美国。我只是忙中偷闲读点文学书消遣,与文学圈子没有任何交集,否则或许能知道更多的相似之处。 作者还出版了多少有些自传性的“三部曲”,《上海故事》《毛时代》《星河流转》,后者中有些可补充《丽娃河》中语焉不详的那场所谓大火以及主人公随后的牢狱生活。那“三部曲”都不是学界小说,而且也没有见到大陆版本,所以就不细说了。 小说中两处说到主人公的名字取之《易经》中有关乾卦第二爻的解释,见龙在田。顺便一提,《易》中有许多跟龙有关的话,都被金庸写进了《射雕英雄传》的“降龙十八章”,诸如“ 亢龙有悔 ”“ 飞龙在天 ”“ 见龙在田 ” “ 潜龙勿用 ”“ 龙战于野 ”“ 神龙摆尾 ”。 我准备用三篇博文说这部小说,标题也都取自《易》。《言不尽意》是关于小说的背景,基本不涉及小说的故事。《潜龙勿用》说小说的故事。《与时偕行》说小说中的几位学人。 李劼,本名陆伟民, 1955 年出生于上海市。 1973 年中学毕业下乡, 1978 年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2 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到郊区某中等师范学校任教。 1984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导师为钱谷融教授。 1987 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被捕入狱,次年被释放返校,继续教书。 1998 年赴美参加学术会议,随后在科罗拉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99 年在纽约任《明报》编辑,至 2001 年。 2001 年至 2004 年在纽约城市大学贝鲁克学院教中文。著有多部长篇小说,并解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著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学者的素质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读《柳如是别传》
Mech 2020-4-9 22:55
《柳如是别传》是部很有意思的书。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七十五岁高龄已经失明时完成该书,恰逢柳如是钱谦益逝世三百年,是否也可以称《甲辰三百年祭》?我们中学课文似乎有《甲申三百年祭》的选文。《柳如是别传》作者的考据,颇有些侦探小说的韵味。抽丝剥茧,收集散落在野史和诗集中的片段信息,重构了柳如是从 10 岁左右到 46 岁的生活轨迹;旁征博引,再现了明清改朝换代之际钱谦益及其相关文人所处的复杂政治经济环境。在我的分类中,该书可以算顶级有趣的汉语书,堪与《红楼梦》比肩。多少有些遗憾,也是本难读的书。现在读起来,与 40 年前读《红楼梦》时所感受的难度差不多。那时候我刚参加过高考,有在高中生中能算不错的文字能力,没有什么社会阅历。 先说坏消息,为什么我觉得难读。最主要的是不习惯该书的写法。我读书时,对文学作品和学术专著有不同的预期。文学作品,可能比较隐晦曲折,过于直白就少了趣味,因此要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学术专著是要把发现或道理讲清楚,本身就不易理解,因此要直截了当,尽量给读者方便。先有摘要,每章有导读或引言,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展开,甚至每段都有个主题句。《柳如是别传》属于用文学风格写成的学术专著,读起来就非常有挑战性。如果按学术专著的通常格式,章节清晰,主次分明,有些扩展性内容编入章后或节后的附录,支撑性材料编入注释,可能会大为易读。该书实际的风格通常是这样,叙述一个史实,然后列举支撑的诗文,接着开始解释诗文,可能大篇幅插入其中涉及到人物的传记材料,好几页过去了,都有些忘记前面要考证的史实什么,忽然作者以按语的形式下个结论。接着就是下件事情。一百多页的短章下面不分节,五百页长章分成三个阶段,算是分节了。这样读起来就是所谓,“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除了写法结构外,涉及到的人物名字也太多,有时候用姓名,有时候用字,有时候用籍贯,有时候用官职,最常见的文人如王世贞、黄宗羲以及高官马士英 ( 被称为贵阳 ) 、阮大铖,有时候都反应不过来。还有些冷僻的词和字,自不待说。 再说说对我的主要吸引力所在,大致可以总结为,文化的魅力、人格的光辉和历史的洞见。文化的魅力,主要是该书引用了大量的诗作,特别是柳如是和钱谦益的诗,并解释了“今典”,与当时生活的联系。明诗我读得很少,感觉还是挺不错,特别是钱谦益的七律,以及那种几十行的五言排律,不觉得比唐诗逊色。人格的光辉,主要是传主柳如是,作者能在漫长历史中的众多人物中挖掘出她来专门研究,也是目光独到。套用《影梅庵忆语》中说陈圆圆的“淡而韵,盈盈冉冉”,可以说柳如是,慧而刚,倩倩盼盼。柳如是突出体现了作者所崇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然也有时代局限,柳如是缠足,真是憾事,我觉得是堪与《红楼梦》未完相比。该书男主钱谦益逊色些,多少有现在所谓职业经理人的风范,可以给朱家打工,也可以给爱新觉罗家打工,卖才不卖身。历史的洞见,往往是作者稍微引申,彰显智慧。例如,说到南北风尚不同,聪明漂亮的女子,在山东人蒲松龄笔下只能作为女鬼出现,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但江南青楼中不乏这样的真实女子,除了柳如是,书里还说了陈圆圆、卞玉京、顾横波、董小宛等;盛泽和秦淮青楼都很发达,前者服务商人,后者服务官家。顺便一提,陈寅恪考证的柳如是生平事迹,并没有在秦淮的经历,常见把她列为“秦淮八艳”不知有何根据。 该书包括缘起共五章,主要是后三章。缘起非常个人化,有多篇作者的诗作。第二章是考证柳如是的名字,“必也正名乎!” 名字先为杨爱后为柳隐,字蘼芜,更字如是,别号河东君,还有美人、婵娟、云娟、绛云、影怜、鸳水、隐雯等。作者似乎最喜欢称呼河东君,“有德行的柳姓人”,或者河东夫人。这或许是所谓春秋笔法,一字之褒。相比之下,嫁给钱谦益之后,仍称柳如是为柳蘼芜或蘼芜夫人的,便有些不厚道甚至别有用心。蘼芜是柳如是被迫离开陈子龙有些自怨自艾而起的别号,“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推测有些赌气的成分。这多少有些类似齐白石老人可以自号“汗淋学士”,别人称他齐汗淋就不像话了。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很见功夫,因为材料比较少。作者基本梳理清楚了柳如是早年的交往。十余岁被卖入盛泽名妓徐佛为婢。约十二岁时被五六十岁的“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买做丫鬟,又被周道登收为小妾。十四岁时因与小厮私通被逐出周府。在盛泽以“故相下堂妾”名义卖笑。交往当时名士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宋征舆年龄般配,郎情妾意,但被宋母阻止,大约在她十六岁时分手。随后与长她十岁的“云间孝廉”陈子龙交往,被收为外室。陈子龙诗词俱佳,后来又是抗清义士,两人很般配,也合柳如是效法梁红玉的梦想。只是陈子龙上有祖母继母,正妻张孺人 ( 孺人并非是名字,而是夫人的意思 ) 知书达理精明强干,已经有几位妾。家族迫切需要子嗣传宗接代,而且最重要的是科场失利。十八岁时,两人无奈分手。两人交往中和分手后都写了不少诗文。分手后,柳如是继续流落青楼。在与陈子龙同居前和分手后,两度到嘉定拜访“练川三老”中最年轻的程孟阳,都住过些日子,想象多少有些暧昧吧。诸老与柳如是饮酒作诗,度过快乐时光。十年后就是“嘉定三屠”。那三位老诗人很幸运地在那之前都寿终正寝了。柳如是与这些男子包括七十多岁的老诗人程孟阳写信时都自称“弟”。当时风尚,“弟”与“弟子”截然不同;“弟子”差着辈分,逾矩近乎乱伦。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最有戏剧性,也最让我感兴趣。时间大致是柳如是十七到二十六岁,作者分成访半野堂前五年,访半野堂到成亲的一年和成亲后三年绛云楼落成三个时间段。这部分其实是两人的恋爱史。总的感觉,至少开始时,柳如是并非很情愿与钱谦益结合。犹豫观望很长时间,也与其他人有交往。才华名望地位之外,钱谦益确实珍惜善待柳如是,盖我闻室,建绛云楼,以正妻礼仪迎娶,入门后举家称夫人。这样才最后赢得美人芳心。婚后相处和谐。钱谦益“每诗文成,举以示柳夫人,当得意处,夫人辄凝睇注视,赏咏终日。其于寸心得失之际,铢两不失毫发。”这似乎是才子佳人的标准桥段。只是“ 乌个头发白个肉 ” 对“ 白个头发乌个肉 ” ( 据说是他们少妻老夫的当面调侃 ) , “一树梨花压海棠”, 未免让人出戏。 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复明运动》最为复杂,内容其实比标题更为宽泛。从柳如是随钱谦益出任南明任礼部尚书而去南京开场。随后考证了河东君劝钱谦益自杀殉国可信,但广为流传钱谦益不肯投河自尽说“冷极奈何!”为“妄人耳食之谈”。该章重点是写河东君帮钱谦益从黄毓祺反清案中脱身和钱谦益游说清高官投明。前者颇见柳如是巾帼气概。钱谦益涉案被捕,“锒铛拖曳,命在漏刻。河东夫人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途,无刺刺可怜之语。”所谓“恸哭临江无壮子,从行赴难有贤妻。”最后所谓“钱氏家难”,因钱谦益身后的家族矛盾,柳如是悬梁自尽,也算以身殉夫。这一章也写了钱谦益听说河东君红杏出墙而表示的理解,“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其实这也可以理解,钱谦益不能割舍的东西太多,不肯殉国;河东君困境中几乎一无所有,自然可以“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总之,最后一章,“钱柳已由言情之儿女改为复国之英雄”。 《柳如是别传》肯定会重读,不像《红楼梦》那样读几十遍,至少也需要读十几遍。最后抄该书结束时作者留下一偈: 刺刺不休,潬潬自喜。 忽庄忽谐,亦文亦史。 述事言情,悯生悲死。 繁琐冗长,见笑君子。 失明膑足,尚未聋哑。 得成此书,乃天所假。 卧榻沉思,然脂瞑写。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Mech 2020-4-7 22:56
邮亭的《北大先生》是其《北大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2004 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与前两部均为校园言情小说不同,这部完全是学界小说了。故事发生在北大的一个社会科学类学院,时间是 2003 年。大的背景似乎是 2003 年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即所谓“癸未变法”。 北大副教授钟翰丘,正在推进翻译德沃尔及其批判者著作,并有中国本土调查的项目。创建学院的元勋邹老反对德沃尔,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蔡林森教授教授仍准备支持钟的项目。哈佛海归傅崇远教授正在推进量化考核的人事方案,钟翰丘对方案提出了意见,也被吸收参加委员会。这时学院通知钟翰丘当年不能支持他的项目。傅崇远有资金渠道,但希望他退出方案委员会。钟翰丘试图从其他渠道争取资助,导师德沃尔因为方案中包括他认为错误的理论,没有援手。在钟翰丘的坚持下,人事方案避免了极端化,让傅崇远非常不满。钟翰丘通过硕士生杜欣凌联系了民间学术组织,准备一起争取国外的基金会资助。邹老回心转意,学院重新考虑资助,但钟翰丘还是坚持与民间学术组织合作。傅崇远因为项目管理疏忽,被人指控剽窃。钟翰丘在杜欣凌的帮助下,找到了实际剽窃人,他的硕士生赵剑平,他已经拿到美国名校的全奖。他们一起找傅崇远,傅崇远决定还是自己承担责任。钟翰丘和傅崇远言归于好。钟翰丘的妻子病重不治,生命垂危。已经被德沃尔录取为博士生的杜欣凌想留在钟翰丘身边,但钟翰丘希望她去留学。临行前杜欣凌向钟翰丘表白爱意,钟翰丘希望他学成有机会再回北大。 小说的男主人公钟翰丘是美国学术大师德沃尔门下获得博士学位,过着优渥的生活。家里有画室有琴房,琴房里有两架钢琴,一架是名贵的德国进口钢琴,他在上面弹奏巴赫。饮食精致,衣着讲究。这在本世纪高校职业化之后才有可能,当然他可能也有其他收入。钟翰丘本来早可以晋升教授,但为了让硕士导师孙老师先晋升,他一直没有申报。与博士导师德沃尔也是直言不讳地讨论学术问题。讲课时“他语气平和,情绪稳定,陈述多于评论,引导多于灌输。他完全没有刘培那种才气逼人,也没有傅崇远那种戏剧化风格,客观中立得几近冷漠无情。尽管如此,他的课还是很受欢迎,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是偏爱他。 (p. 20) ”“把好的话题留到能发挥最大功效的时候。 (p.20) ”为了让他的硕士导师不要因为非学术原因不能晋升教授,他一直没有申报教授。在项目碰壁时,他能反省自己的不足,拉资金能力太差。认识到,“有一些看上去很庸碌的事情,其实很重要。 (p. 155) ”总之, 钟翰丘 是位绅士,相信中庸之道。“如果真的能够严守中庸之道,他深信自己能够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并且也让身边的人快乐。 (p. 19) ”这其实是敬业但多少有些庸常的职业学者形象。 情感和生活方面,当年钟翰丘是北大的才子,与北大中文系的才女恋爱。两人到美国,他决心做个学者,但女友要改变世界。女友放弃了耶鲁的学业,回国成为很有才华女话剧家,积极干预社会,鄙视学者生涯。钟翰丘则认为“改变这个世界和理解这个世界是两码事,很难说谁更高尚谁更有价值。 (p.6) ”她讨厌钟翰丘“缺乏正常人的感情,好恶模糊,没有强烈的爱憎。 (p. 256) ”两人继续交流友好相处,但没有私情。在美国时钟翰丘认识女画家蓝亭,后来两人结婚。婚后保持着距离,互不干扰。“这一对离奇的夫妻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没有关心、没有牵连,没有共同的兴趣,也没有同一的话语体系。 (p. 146) ”而且女话剧家对钟翰丘解释,蓝亭“她永远都成不了名。 …… 第一,她没有才气;第二,她是个俗不可耐的女人;最后而非最不重要的一条,她嫁给了你。 (p. 35) ”蓝亭自己也承认,“我不是一个画家,我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我是一个自以为这样就能脱离凡俗的人,我是一个把大量精力用在追求画家的感觉而不是绘画艺术上的人! (p.90) ”因为蓝亭得了绝症,想办画展。钟翰丘不了解病情,认为她不是画家不应该办画展。蓝亭离家。钟翰丘想妥协,却发现蓝在雇人代笔,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后来蓝亭自己画了 20 余幅画,办个私人画展。也告诉钟翰丘自己时日无多。钟翰丘在蓝亭最后住院时,总算表现得像个好丈夫。 女主人公应该是杜欣凌,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她在本科时与青年教师刘培恋爱。刘培是现行体制的强烈反对者,而且毫不妥协。两年交往后,杜 欣凌 认清了刘培的本质。“他的所有做法,包括不妥协、批判、悲观主义、终极关怀等等都是在追求一种感觉, …… 一种贵族的感觉,精神上高人一等 (p. 204) ”“一个学者非理性, …… 一个男人具有女性气质 (p. 79) ”面对刘培的质问,杜欣凌只是说,“质问成了你的目的,你根本不需要答案。 (p. 20) ”她还说有位不肯被钟翰丘说服的研究生 “没有人说服得了情绪的奴隶。 (p.21) ”众人都认为杜欣凌利用导师,“这个可怜的班主任让杜欣凌免受考试之苦就顺利地上了研究生,这个单纯的年轻学者牺牲了自己文章的署名权来帮助杜欣凌争得一等奖学金,这个年轻的穷光蛋以变得更穷为代价来成全杜欣凌参观雅典神庙的心愿。 …… 杜欣凌至少是一个很善于逢印、工于心计的人。 (p. 72) ”没有人愿意接手,傅崇远当了她的导师,但没有时间指导她。她转向钟翰丘,其实她早就喜欢钟翰丘,只是不想惹麻烦。想用指导论文的方式,多留下些记忆。那架德国钢琴,是她舅舅的遗物,因为钟翰丘喜欢巴赫,卖给了他。钟翰丘在征得傅崇远同意后,指导她,并推荐她跟自己美国的导师读博士。钟翰丘的项目遇到困难时,她多方设法,还找了钟翰丘的前女友那位话剧家。在钟翰丘看来,“她像三月的未名湖,很动人。 …… 仅此而已,有那么一点诗意。 (p. 256) ”毕业后,临行前,杜欣凌向钟翰丘说明了一切,钟翰丘显然也没有把她仅当成学生。不过,他们的关系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那些所谓门第悬殊,所谓移情别恋,所谓关山阻隔,所谓‘道不同不相与为谋’,全都是一些虚幻的表征。全部的事实就是那么简单 — 时间的改变。 (p. 88) ” 杜欣凌是个很有光彩的角色,只是能量有些过大,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小说中其他教授也很有特点,毕竟是北大。主持量化考核的人事方案的是傅崇远,钟翰丘北大低两届的同龄人,哈佛留学,院里最年轻的博导,“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不但学生崇拜,同事尊敬,而且领导也非常赏识,就连院里的行政人员也最买他的账。 (p. 12) ”他力推人事改革,担任了副院长,主要还是出于使命感。但最终版本与他预想差别较大。后来被人举报著作有剽窃,原来是学生分工完成时照抄,但他没有仔细审查。学院停了他的课,准备等风头过去再处理。女话剧家想搞话剧反映剽窃案,被钟翰丘制止。傅崇远自己也有反省。 钟翰丘的硕士导师孙老师是那种老派读书人。“孙老师像个孩子那样单纯,从来不争名逐利,他的随遇而安不是修身养性的结果,而是天性使然。他总能从很小的事情上得到欢乐和满足。然而奇怪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特殊的秉性,看似超脱的精神深处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努力保持的客观中立态度却经不起一时热血沸腾的冲击。就连孙老师这样已经很纯粹的知识分子,平时平静如水、不动如山,一旦遭遇到了有力的煽动,他就突然变成另外一种状态。 (p. 42) ”终身未婚。在他看来,“学者最好独身,说要让婚姻幸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幸福这种感觉是飘忽的,变化的,完全主观的,总体来说,是女性化的。 (p. 113) ”他因政治问题被长期冷藏,杜欣凌一直在帮他的忙,包括最终住院前的照料。在钟翰丘帮助下,他的三卷本专著在他临终前印出。 齐和平副教授形象也耐人寻味。年轻时刻苦读书,为人也桀骜不驯。后来居然变成玩世不恭不学无术。晋升教授著作不够,用名字看起来像著作的习题集去凑数。好在最后找到合适的岗位,到故乡的省政府任职。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蔡林森教授,做系主任和院长 15 年,留下足够的资金盖大楼。一直暗中支持保护钟翰丘,虽然两人没有什么私交。接着蔡林森任职的现任院长陆之仪教授,“骨子里并不是个学者,而是位了不起的商人。他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光是外表就让人景仰。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创收’ (p. 14) ” 小说争论的核心是量化考核的人事方案。简单概括,“把量化绩效考核引入高校”,“用淘汰机制排除那些学术懒汉”,“以‘多快好省’出文章、做研究项目作为决定工资奖金、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 (p. 38) ”。这个与北大实际的“癸未变法”方案还是有差距,实际方案强调的是本校毕业生不留校、青年教师“非升即走”。为推进此事,傅崇远让齐和平副教授在晋级时出丑,引起人们对教师质量的关注和忧虑。人事方案的核心其实是移植美国的学术体制,形成资金与学术水平的良性循环。“美国人那学术水平不都是钱堆出来的吗?拿着钱往那儿一放,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就跑过去了。我从来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现实得很。我穷过,现在也算有钱;所以我既知道穷的难处也知道富的好处,我不能让你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把我们院带歪了。 (p. 126) ”刘培坚决反对,“不能用工人的方式或者是农民的方式来做学问。一个好的理论,或者说好的研究,需要在非常宁静的心态之下才能产生,尽量抛开俗世的纷扰,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没有挤压,没有逼迫,只有引导、信任、鼓励和耐心的企盼。学者不是靠金钱职称的诱惑而努力工作的,他们是因为对真理的热爱,被自己内心的终极关怀和道德律令所驱使和鞭策,而孜孜不倦地求索。 (p. 80) ”但事实是,“做学问是精神贵族的专利,可是有几个人真的是精神贵族。 (p. 80) ”潜台词似乎是,多数人反对量化考核,其实只是不想有压力。钟翰丘通过参与来改变。“任何权力都必须要有制约,任何立场都必须要有平衡,否则就太危险了。因为反对,就更要参与。 (p.81) ” 小说特别有见地的说法是,大学教师并不需要才子。当年蔡林森拒绝了钟翰丘的留校申请。“我们需要的是学者,而不是才子。要想回北大,先把自己变成学者吧。 (p. 110) ”钟翰丘还是有些学者的潜质,并没有如才子那样“把自己私人的憎恨说成是为人类而憎恨,把个人的失败说成是真理的失败。 (p. 110) ”。另一方面,蔡林森让孙老师找钟翰丘,以巴赫为例,说明学者与才子的不同。巴赫“他甚至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关怀世界,可是世人却被他关怀了,而且,被他无微不至地关怀了。 (p. 111) ”“他的音乐没有目的,我是说没有取悦别人的目的,也没有显示自己的目的。他在做纯粹的研究,看他那些和声、对位和赋格!他在严肃地玩着别人难以企及的游戏。所以,他的音乐是那么轻灵却又有强大的内核,他不是才子,他是学者。 (p. 112) ”杜欣凌把德国钢琴让给钟翰丘,也许希望“在您演绎巴赫的时候,他的那种严谨、内敛、距离、崇高的关怀、淡雅的温暖一定会烙在您的思想和心灵上,这样您就具备了一个好学者的几乎所有的品质。 (p.203) ”“巴赫那样无法企及的巨人,他的音乐却如此亲切和平等,如此客观和忘我! (p.203) ”确实,从我自己在学界近四十年打工生涯的认知,这些大概就是学者需要的素质,“ 严谨、内敛、距离、崇高的关怀、淡雅的温暖 ”,“ 亲切和平等 ”,“ 客观和忘我 ”。对学者素质的探讨和揭示,或许是该小说的最有启发性之处。 小说解释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不同也有道理。“大学的老师自然和中学、小学老师在实质上不一样,与学生的关系也很不相同。大学老师与学生没有那种因为升学而产生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系,因此彼此之间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各自都有独立的生活轨迹,只是在上课或别的什么不固定的场合有一些相交之处。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是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没有利益的瓜葛,师生的感情更多建立在彼此欣赏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一种更为复杂的责任感之上。 (p. 217)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大学里,教师和本科生或许没有密切关系,但有了密切关系,那就是真正的相互欣赏。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不完全如此。 从小说看,作者有着局外人的超然与客观,也对所有书中人物都有理解和善意。这在学界小说中也算难能可贵了。作者的“北大三部曲”已经都说过了。最后一部不仅是真正的学界小说,而且写得也最客观。 作者邮亭,本名庞洵,生于重庆。 1997 年起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转播与文化交流学院学习, 2000 年获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位,并在外交学系读研究生。 2003 年获外交学硕士学位。写有校园小说“北大三部曲”,前两部分别为《北大女生》和《北大男生》,最后一部为《北大先生》。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看《列宁在十月》
Mech 2020-4-2 22:55
《列宁在十月》是我特别熟悉的老电影,甚至没有之一。熟悉的原因是不仅看了电影,而且家里有连环画,可以反复看。不仅看,而且尝试用半透明的纸 ( 当年香烟内包装锡纸的衬纸 ) 描图。那时我喜欢反派龙套士官生的制服。 说是熟悉,其实也只有些记忆片段。开始时列宁乘火车从德国到圣彼得堡,列宁好几天不睡觉看地图,睡觉时列宁拿着本书说只能垫脚,一队士官生要收缴老工人枪时被许多武装工人包围,攻打冬宫往大台阶上冲,等等。这些记忆都正确。其实我还想看看是什么书只能垫脚,但没有看到,电影里没有出现书名。总体上是历史片,那段历史,至少是《联共 ( 布 ) 简明党史》的版本,我们这代人都应该耳熟能详,虽然有些人或许已经忘记了。 在圣彼得堡从网络上重新看了这部电影。重看除了怀旧外,还想看看圣彼得堡的风光。老黑白片,视觉效果比较差,看到的不多。开始的镜头是海军部大楼,那个尖顶辨识度很高。攻打冬宫时看建筑有些眼熟,但说不出当时战斗和后来开会的房间名称,虽然似乎去过。有几个古典雕像的特写也眼熟,但还是说不出名称。有个雕塑特写倒是认出来了,法尔科内的《丘比特》。 有 些对白让我有新的联想。已经截图贴出了,《 霸气导师:借图《列宁在十月》 》。 我最诧异的是,电影里所有人都把“圣彼得堡”读成“彼得 pu( 三声 ) ”。当然,这是汉译的问题,而且也不错,读这个音时指有城墙的村镇用于地名时。只是听起来有些怪异,似乎是“刘二堡”或“林盛堡”的邻居,让我有了重回鞍山的幻觉。当年看电影时完全没有注意到,无疑也认为就应该这样读。其实小时候也不知道故事发生在圣彼得堡,更何况当时苏联并没有圣彼得堡,只有列宁格勒。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历史真实性存疑。有个别人的历史作用大为夸大,阿芙乐尔号炮击的效果也有些夸张。这种虚构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这样反而奇怪了。 以后如果去莫斯科,再看《列宁在一九一八》,虽然历史真实性的问题或许更大。《列宁在十月》故事发生在圣彼得堡,最后占领了冬宫;《列宁在一九一八》故事主要发生在莫斯科,开始时已经住进了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只是换机路过,曾《 绕行克里姆林宫大院 》和《 红场四顾 》,但没有进去。 观影博文 观影忆旧之样板戏 观影忆旧之“三战”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国产电影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阿尔巴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文革”后期罗马尼亚译制片 观影忆旧之古装老港片 真爱无敌 — 看电影《玛琳菲森》 看《智取威虎山 3D 》 《智取威虎山 3D 》:继承与重构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 — 《分歧者 2 :绝地反击》观后 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D 》 帝国的噩梦:从死星到弑星基地 超越藩篱,捍卫社区 — 《分歧者 3 :忠诚者》观后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看 3D 电影《碟中谍 6 》 看电影《洛城疑云》 重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重看电影《鹿鼎记》 美奂美轮的视觉盛宴 — 看 3D 电影 《 海王》 看电影 Julius Caesar 大爱无敌—看电影《使徒保禄》 威尼斯风光片 -- 重看电影《致命伴旅》 看 3D 电影《惊奇队长》 看 3D 电影《复仇者联盟 4 》 ( 无剧透 ) 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 看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 看 3D 电影《蜘蛛侠:离家》 ( 无剧透 ) 在罗马历史转折处 — 重看电影《埃及艳后》 成长与舍弃 — 看电影《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 2 》 看电影《新喜剧之王》 看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过去的好时光” — 看电影版《唐顿庄园》随感 克服恐惧驾驭命运 — 看 3D 电影《星球大战 9 :天行者崛起》 蛮云瘴雨晚难收—看电影《传染》 眼开眼闭长明媚 — 看电影《失明》 看韩国电影《流感》 梦回吹角连营 — 看电影《第一滴血》 一树红梨更惆怅 — 看电影《柳如是》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Mech 2020-3-29 22:55
邮亭的长篇小说《北大男生》是其《北大三部曲》的第二部, 2004 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仍是典型的校园小说,第三人称叙述,但主要是从男主人公视角看。小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男主人公与几位女生的恋爱,另一方面是男主人公几位室友的生活。故事发生在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北大天文学系建系于 2000 年,在此之前只有天文学专业。时间没有明确,推测在 2000 年稍后。如果再晚些,有天分有业绩的年轻人在学界也能预期较为体面的收入了。 男主人公是杨鹭起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四年级学生。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在中学时就被物理老师视为天才,但大学中表现庸常。他感受到悲哀。“不幸就这样开始了,而更不幸的是,在不幸还没开始之前,不幸已经被肯定地预料到。因此真正的不幸在于 — 平凡,只有平凡人的一生才可以被这么准确无误地预料出来。 (p. 55) ”只有讲授流体力学的名教授灭绝师太当面肯定他,“你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都罕见的好。 …… 你是个天才。 (p. 220) ”并劝说他跟自己读研。杨倒是有自知之明,回绝了教授的要求。“‘我没有能力 …… 不是有没有天才的问题,是有没有品性的问题 …… ’他意识里清楚了,他不是一个追梦的人,他没有那样自由的翅膀和义无反顾的脚步,他只是一个俗不可耐的人,只能在俗世的泥潭里看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梦在上空飞舞,然后越飘越远,最后,他的头顶注定只是一片晴朗缺无趣的天空。 (p. 222) ”这或许是许多人对学术职业的误解,认为学术职业需要“追求梦想”,其实任何职业都需要“梦想”,学术职业没有特别之处。他担心自己的表现让中学物理老师失望,一直没有回家去看她,直到最后一个暑假。老师在患癌症临终前,给他些宽慰和忠告。“什么叫老师的好学生?不是说你非要有成就,重要的是你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就可以了。 (p. 167)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要受的限制太多了,要考虑的事情也太多了,这很正常。先做必须做的事情,再做应该做的事情,最后才能做想做的事情。 (p. 168) ”“知道自己有天才就可以了,就应该很幸福,没有必要证明给别人看。每个人都很平凡,你同样如此,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p. 168) ”老师自己时日无多,仍给他灌鸡汤宽慰。最终,杨鹭起在家国内有名的公关公司工作。“在下班的车流中,做了千万个人中毫无特色的一员,同样的倦怠,同样的麻木,同样地具有了老去的征兆。 (p. 319) ”总之,“泯然众人矣!” 其实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没有专为天才铺就的黄金路。天才需要走出自己的路,除客观条件外,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读书人尤其华夏读书人有个执念。自己书读得好,就应该享受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事实并非如此,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怨恨。这种执念在现代社会尤其荒谬和有害。天分高的人,更需要走出这个误区。读大学本科或许还有研究生院,首先是客观评估自我的过程,很可能会发现自己与他人差不多,并非不世出之天才。同时也应该是个和解过程,与内心中的梦想和抱负和解,与外部世界和解。这或许就是所谓成熟吧!“人要懂得,要么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么接受和理想大不相同的现实。 (p. 50) ” 小说其实没有反映杨鹭起如何发挥天才追逐自己的天文学之梦,而是渲染他如何凭借帅气或许还有可以期许的光明未来追逐爱情之梦,追求聪明又漂亮的同学沈漫倚。她虽然出身贫寒,但已经把自己修炼得颇有名媛气质。因为暗恋杨鹭起而让家里出 10 万元到北大读专科的高中同学吴嘉灵,知道追沈漫倚很费钱,给杨介绍工作挣钱,也告诉他沈对他不合适。杨鹭起回家时见到初中时暗恋他的同学也是邻家女孩任眉眉,长得有些像沈漫倚但已经结婚生子。她从自己的爱情追求到现实生活得出结论,“女人一旦堕入平凡琐碎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比没有爱情可怕多了。 …… 女人需要空灵和飘忽,而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把她高高地托起。 (p. 165) ”更是告诫杨,“别以为自己长很好就想当然地以为配得上这么漂亮的女孩,要想想你有没有能力维持她的美丽,甚至让她更美丽。 (p. 177) ”同学中的风云人物西门子,吴嘉灵的男友,当年也追过沈漫倚,更是直言不讳,“她需要更大的舞台,需要精彩变幻的人生,他应该被更多人欣赏和瞩目,她不该属于某一个平凡的男人,并且为这个男人而变得平凡。 (p. 185) ”杨鹭起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与沈漫倚恋爱也确实让他觉得力不从心,仅是互赠礼物就让他有很大经济压力。他终于狠心中断了两人的关系,然后送她件国标裙。 在杨鹭起与沈漫倚结束关系前,吴嘉灵一直暗恋他。杨和沈结束关系后,吴的男友准备再次追沈漫倚,因为他更有资本了,已被团中央签约。吴嘉灵人情练达,性格开朗。杨似乎开始理解并珍惜吴,前男友也发现他更喜欢吴,要求复合。他知道吴心中有杨,但自信他能使吴幸福。在杨的支持下,吴和西门两人重归于好。在家教途中,杨还邂逅其貌不扬但坚忍不拔的女生林香,林对杨有意,但杨鹭起没有。两人关系限制在友谊范围内。在小说结束时,不甘心在过平凡生活的任眉眉不要孩子离了婚,到北京追逐梦想。“死在外面也比在家里窝一辈子强。 …… 她不能浪费自己 (p. 321) ”。 杨鹭起室友中有各种聪明人。有的考 GRE 申请普林斯顿的奖学金,有的大谈尼采转眼就去考光华的研究生,有的是电脑高手准备以此一技之长谋生,还有富家子弟泡妞写诗毕业后去英国读研,也有本校读研本科没有毕业就在给导师干活。人才济济,管中窥豹,可见北大气象。 不论是天生的智力还是颜值,其实都是种财富。像任何财富一样,精心打理才能增值。小说提供了形象的例证,男主人公智力财富显然缩水了,女主人公的颜值财富似乎还在增值。天赋财富缩水的人,高开低走,但他们很少会反省自己如何挥霍自己的天赋,反而感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庸常但正常的旁人看来,不过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通读小说,我多少有些感慨。现在真是个千年盛世,平凡竟是如此不受待见。在寻常的年代,无数人梦想破灭,接受平凡的现实,享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许多人包括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小说中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大多数人的成功不靠明确的理想来指引,而是全靠每一个步子的成功。 (p. 27) ”人生不是事先设计,而需要动态反馈调整。这其实是在复杂世界中的竞争策略,有些类似于哈耶克所谓“自发的秩序”。当然,这也许只是庸人的无奈,天才从来都不合通例。 作者邮亭,本名庞洵,生于重庆。 1997 年起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转播与文化交流学院学习, 2000 年获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位,并在外交学系读研究生。 2003 年获外交学硕士学位。写有校园小说“北大三部曲”,前一部为《北大女生》,后一部为《北大先生》。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欲读书之柳如是的诗文
Mech 2020-3-26 22:57
《柳如是别传》的第四章快读完了,按篇幅算看了有六成。因为书里引用大量柳如是的诗文,我倒是想读过这本《别传》后,再找柳如是诗文一窥全豹。毕竟柳如是流传于世的诗文也不算太多。 柳如是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为《戊寅草》。该书由陈子龙作序并刻印。从诗文中看,即使在与钱谦益交往之后,陈子龙仍为柳如是的最爱。但陈的经济实力不足,似乎也无力或无意在正妻面前维护她,他们同居时杨爱只是没有名分的外室。他们的分手让杨爱特别伤心,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杨改为柳,不足道。杨爱杨影怜,改为柳隐柳如是,似有些累觉不爱的意思。“如是”出自稼轩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猜测她要表达的意思是美人迟暮故旧飘零,用该阙词前几句,“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别号蘼芜,更是出自“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有藕断丝连之意。所以嫁钱谦益后,可以继续用柳如是,但 不能 再 用 蘼芜这个别号。柳如是的选择也是目光如炬,陈子龙后来抗清兵败被俘自杀,更符合她对英雄的向往。假如当时陈子龙能给杨爱如夫人的名分,或许两位后来有葛嫩孙三式的佳话。 柳如是的第二部诗集《湖上草》和书信集《柳如是尺牍》都是书生富商汪然明刻印。用现在的词语,汪然明是柳如是的蓝颜知己。通信时柳如是自称“弟”,汪然明有时候则直呼美人。按陈寅恪的考证,汪然明很费心地帮柳如是寻觅佳偶,并玉成柳如是与钱谦益。 迎娶柳如是后,钱谦益把自己与柳如是等几位诗人唱和的诗结集为《东山酬和集出版》。前两首就是柳如是初访半野堂的赠诗和和答。其中柳如是的诗不太多,最多的是钱谦益的诗作。 周书田编校《柳如是集》,收入辽宁教育的“新世纪万有文库”, 2001 年出版。该书包括了前述四书,并补充清人《诗媛八名家》中前四书未收入的作品而成的《柳如是诗》和编校者自辑的《柳如是诗文拾遗》。因此是较为完备的柳如是诗文集。虽然没有注释,总体上仍属于通俗读物,简体横排。 更高级些的版本有周书田扩充的《柳如是集》, 2002 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志为《柳如是别传》的补编,增加了陈子龙、谢三宾、汪然明等人诗文。谢三宾是柳如是在陈子龙和钱谦益空挡期中热烈的追求者,谢年轻多金强悍有些恶霸地主的范儿,用现在的词语追求似乎已经到了骚扰的程度。如果不是嫁给谢的座师钱谦益,真不知道如何收场。该书还有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诗文。更有意思的是附录了柳如是的读书札记,近于典故宝典。另有上海古籍版《柳如是诗文集》。两书都是繁体竖排,我这种没有文化的人阅读反而不便。 顺便一提,与柳如是相关的还有两部历史小说。一部是刘斯奋的《白门柳》三部曲 ( 《夕阳芳草 (1984) 》《秋露危城 (1991) 》《鸡鸣风雨 (1997) 》 ) ,曾在九十年代末获“茅盾文学奖”。柳如是可算其中女一号,但并非大女主小说,真正的主角是男一号钱谦益。该书对史实处理比较严谨,例如柳如是并非秦淮名妓,而是江南名妓或盛泽名妓。按陈寅恪先生所说,秦淮与 盛泽青楼业都发达,但秦淮官多,盛泽商多,几近于现在的帝都和魔都。 常见柳如是属于“秦淮八艳”的说法,我真不知于史何据。另一部历史小说更简明通俗,宋词的《南国烟柳:乱世名姬艳史》 (1988) ,我没有看过。该书副标题很有当年或者更早些街头录像厅港台片的风格。 总之,《柳如是别传》读完后,可以看看周书田编校的横排简体《柳如是集》。 欲读书系列博文 欲读书之《希腊罗马名人传》 ( 部分已读 ) 欲读书之《英国史》 ( 未读 ) 欲读书之《大街》和《名士风流》 ( 已读 )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 部分已读 ) 欲读书之希腊神话和其他 ( 部分已读 ) 欲读书之《徐霞客游记》 ( 部分已读 ) 欲读书之《品园》 ( 已读 ) 欲读书之《东坡乐府笺》 ( 已读 ) 欲读书之《应物兄 ( 上下册 ) 》 ( 已读 ) 欲读书之《全宋词》 欲读书之丘成桐回忆录 欲读书之《柳如是别传》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的凯歌
热度 1 Mech 2020-3-25 15:12
《新约·提摩太后书》记录保罗临终前对提摩太的嘱托。第四章有段话堪称最后的凯歌: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 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前面所引为译自英文的和合译本。钦定本英文版为 I have fought a good fight, I have finished course, I have kept the faith: Henceforth there is laid up for me a crown of righteousness, which the Lord, the righteous judge, shall give me at that day: and not to me only, but unto all them also that love his appearing. 据说是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 ( 这段最初版本似乎是希腊文 ) 翻译的思高汉译本为 这场好仗,我已打完; 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 这信仰,我已保持了 。 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了, 就是主,正义的审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赏给我的; 不但赏给我,而且也赏给一切爱慕显现的人 。 虽然我不是信徒,也不否认信仰的力量;有些怀疑这种独断论,但也 appreciate 这种情怀。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Mech 2020-3-20 22:52
长篇小说《北大女生》是《北大三部曲》的第一部, 2001 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属于典型的校园小说,用第一人称写成,主观叙述女主人公的恋爱故事。故事发生在北京大学,时间是 1997 年至 2000 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是学界小说,所以也就从头说起了,前两部校园小说只是简单说说。 女主人公巩莹父母关系不和睦,从小缺少爱。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或许能解释女主人公不同寻常的性格。入大学后经历了一系列恋爱,这是小说的主线。按时间顺序,而不是小说的叙述顺序,大致有这样几场。第一位是初中同学,高中三年未见,读大学后恢复联系;一直通信,但男生有了女朋友,后来又分手;然后两人见面,想象中的男神,与现实不同,成为普通朋友;那个男生后来自杀。第二位是位清华的男生,两人都骄傲,而且有误会,分手;分手后巩莹几次想复合,都没有成功,当时巩觉得非常难过,后来回想,那个男生也不过如此。第三位是北大的男生,巩似乎并没有真感情,只是希望有个伴;那个男生显得有些冷漠,其实动了感情,只是已经有了女朋友,并且很强悍;两人分手,男生后来结婚,并不幸福。最后当然也是真爱,是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年纪大许多,有家有女儿;巩莹不忍心破坏他的家庭,等到他毕业就中断了关系。这种经历真是丰富多彩,清华、北大、人大都有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从初中老同学到本校校友到外校学长。没有中学和大学老师,有些预料之外,虽然也在情理之中。 过去说过,写校园恋爱小说,聚焦宿舍寝室是很好的视角,因为那是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五十年代的校园小说主要不是恋爱故事,所以通常以班级或者年级为视角。聚焦寝室似乎是喻杉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 ( 《芳草》 1982 年 2 期 ) 所开创。该小说因为拍摄成电影而风靡一时。谈过的校园长篇,如《 女大学生 》《 大学恋 》和《 承担: 60 后大学生 》,都是聚焦女生寝室。《北大女生》也类似,写了一个女生寝室。也就是说,还写了巩莹的几位室友。往好了说,也是千奇百怪。这里就不赘述了。 小说的对话和议论有些俏皮和机智,但这种机智主要来自书本而不是生活。我个人不喜欢这部小说。主要原因当然是我老了,对这种青春校园小说兴趣不大,对耍聪明抖机灵兴趣也不大。此外但不是很重要,我个人不欣赏女主人公这样的性格。骄傲冷淡,带着面具,把生活当成表演场。我喜欢那些实话实说的人,聪明人就说聪明话,傻人就说傻话。因为女主人公也是故事叙述者,所以故事中人物都或多或少有些怪异。当然,人家写的是北大还是女生,没有打过交道。“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读硕士时曾有位北大的男生是同学,推荐过一位女生去北大读硕士生,倒是挺正常的人。 虽然是校园青春小说,也多少涉及些学界职场。例如,说到了科研,其实是许多不以此为业者的误解。“追求纯理论的真理应该是贵族的事,吃得饱饱的,穿得体体面面,闲得没事时坐想苹果树下,掉了只苹果才能想到它干嘛不往天上飞,如果是个农夫想的恐怕只是别让苹果熟得太过了,该摘下来去卖掉了,现在要么让一个矿工白天玩命地干活,晚上在油灯下推证开普勒定律,要么要求一个渔夫在老母妻儿饿得哇哇叫的哭声中端坐海滩研究潮汐的成因。人人都会爱真理,可真理昂贵得不是人人都爱得起的。 (p.63) ”现代社会,纯理论研究也是种职业,完全可以让农夫或矿工的后代以此“吃得饱饱的,穿得体体面面”。当然,研究者通常也不会大富大贵。书中关于经济学的见解也挺奇怪。“学了几年经济后,越发觉得这门学科实在是只有经济学家才认为美妙和有用。 …… 我认为我永远不会认为经济学有那么强大的功能,它只是用一些抽象的符号和艰深的术语复杂化一些常识,让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和经济学届的泰斗共同分享这些知识,而让剩下的人迷惑不解。 (p.58) ”虽然我不懂经济学。但从我管中窥豹略知一二的常识,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解释甚至预测而言,没有那个学科能超过经济学。 小说关于北大的说法我倒是很认同。我甚至觉得北大只是理想学界的代表。“北大是个好地方,至少她是个没有流言蜚语良好转播介质的地方,所以这儿又许多离经叛道的故事。由于人人都很自我,所以对他人不抱有兴趣,偶尔一作谈资,也很快就抛在脑后。人说北大是激进的,其实北大最大的特点是宽容,什么样的人在这里都有生存空间,至少他们各自的色彩和棱角还能痛苦地保存下来而不至于无可奈何地全部消磨掉,这里怪人很多,因此才华横溢、笑傲江湖的人也很多,存在和存在之间好像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也没有太多的关切,相互间有一种基于冷漠的尊重。 (p.283) ”北大这种人与人的关系 ( 更准确说没有关系 ) ,与其说“基于冷漠的尊重”,不如说是基于尊重的冷漠,似乎就是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特点。用庄子的话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即使不是在北大,学界中从业者的关系,与其他行当相比,可能也最接近这种状态。有些从业者例如我自己觉得这是学界吸引人之处。 作者邮亭, 本名庞洵, 生于重庆。 1997 年起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转播与文化交流学院学习, 2000 年获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位,并在外交学系读研究生。 2003 年获外交学硕士学位。著有校园小说“北大三部曲”,随后两部为《北大男生》和《北大先生》。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 — 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 — 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 《南渡记》 危城内外 — 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 《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 《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 旁 — 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 (1) 》 老大嫁做商人妇 — 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 — 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 — 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 — 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 — 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 — 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 — 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 — 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 婚 奇 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 上、下册 )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 — 学界小说丛谈之 “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 — 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 — 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 — 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紫色学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 — 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 — 学界小说丛谈之 1977-1989 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 — 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 第二部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 — 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 — 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一个探索美的人 》 解开谜团 — 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中 ) :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 — 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 — 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 — 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上 ) :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 — 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非学界故事 ) 从希望到惶恐 — 学界小说丛谈之《 知识者生存 》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 — 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 — 学界小说丛谈 外篇 之《 绫罗 》 欲望校园 — 大学小说丛谈之《 欲望的旗帜 》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 ( 力学家 故事 ) 平生正被儒冠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 ( 学界故事部分 ) 教授的“为”与“争” — 大学小说丛谈之《 天 眼 》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 ( 下 ) :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 — 学界 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青青园中葵 — 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 学界小说丛谈之《 所谓教授 ( 修订版 ) 》 无端却被秋风误 — 学界小说丛谈之《 象牙塔下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 — 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 — 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 ( 上,下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 — 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 • 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 — 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 — 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 — 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