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养生保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习《西游记》聘请个老妖精讲养生
大毛忽洞 2017-4-8 05:55
学习《西游记》聘请个老妖精讲养生 电视上的养生节目, 大多数是瞎扯淡。 为什么? 因为讲养生就是摆老资格(讲能活多大)。 否则,就是瞎扯淡。 例如, 30 岁的给40岁以上的讲养生, 如同破壳而出的小鸡给老母鸡讲养生保健。 40 岁的给50岁以上的讲养生, 如同刚出生的小老鼠还未睁眼就给老老鼠讲养生。 以此类推。 《西游记》的红孩儿,有三百多岁, 可以给我们讲养生。 为什么? 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 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 ,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 红孩儿他爹牛魔王,可以给我们讲养生: 为什么? 红孩儿说:“我父王平日吃人为生, 今活彀有一千余岁 ,怎么如今又吃起斋来了?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此言有假,可疑!可疑!” 牛魔王的二老丈人,活到1万多岁,可以给全世界的人讲养生。 土地道:“大力王乃罗刹女丈夫。他这向撇了罗刹,现在积雷山摩云洞。有个 万岁狐王 ,那狐王死了,遗下一个女儿,叫做玉面公主。那公主有百万家私,无人掌管,二年前,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倒陪家私,招赘为夫。那牛王弃了罗刹,久不回顾。若大圣寻着牛王,拜求来此,方借得真扇。”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生保健“偈语”与科学创新 (科研笔记版)
pww1380 2016-8-3 07:40
养生保健“ 偈语 ”与 科学创新 ——难以想象的信息互动情景—— 竟然具有养生保健的“开示”与“顿悟”功效 杨文祥 题记: 日前同一位关注养生保健的老同学交流这方面的体验和心得。事后,这位老同学兴奋地告诉我,我的一些话对他具有某种“ 开示 ”的作用,似乎产生了“ 顿悟 ”的效果。 民间的神秘文化和某些宗教学说所说的“开示”,从创造学的角度上看,就是“启迪”——激发创新和创造的灵感。而“开悟”,则是对世界的本真(客观真相)、存在形态及其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透彻、系统的认知,从而解脱了 内心深处长期压抑自己的 思想困惑与精神羁绊 ,使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的心理得以放松,从而实现了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 这里的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即佛家的“大欢喜”的境界。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其本质就是打碎 旧有的,即现存的思维定势 这一 精神枷锁 ,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处于一种 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状态 ,即 精神与思想处于一种 完全自由 的心理状态 。 这一心理状态是科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心理基础、现实基础和客观前提 。 换言之, 这里 养生保健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开示”与“顿悟”效应 ,与 科学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与创新机制的科学启迪,激发创造性灵感和引导人透彻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效应 是完全相同和一致的 ,而其 心理前提,就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沉静、专注、平和的心理状态 。 为了使更多的朋友受益——中老年朋友也许可从中悟出 符合自身健康实际需要 的养生保健理念 ,青年朋友也许能够从中体悟到 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终南捷径 ,现把我们相互交流的信息内容做一简单的概括与整理,作为科学网和光明网关心和关注本人的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的朋友可资参考的材料。 为便于背诵和记忆,我把这些内容以四言诗的文字形式加以表述,力求明白晓畅,简明扼要,因此,这段内容也可称之为《养生保健偈语》、《养生保健养心诀》或《养生保健四字心经》。 养生保健养心诀 保健养生, 量力而行。 切记力戒, 急于求成。 强度过大, 欲速不达。 过犹不及, 伤身误家。 食疗神补, 重在养心。 心有定数, 养性修身。 气定神闲, 顺其自然。 我佛在心, 大道如天。 不急不躁, 日日坚持。 若父若母, 心细如丝。 不思回报, 父爱母慈。 日月流转, 听雨听风。 物我两忘, 水到渠成。 参考阅读: 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 (河北大学学报,2001,1期57-63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G9,2001,7期 )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2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生保健“偈语”与科学创新(生活版)
热度 1 pww1380 2016-8-3 07:30
养生保健“ 偈语 ”与 科学创新 ——难以想象的信息互动情景—— 竟然具有养生保健的“开示”与“顿悟”功效 杨文祥 题记: 日前同一位关注养生保健的老同学交流这方面的体验和心得。事后,这位老同学兴奋地告诉我,我的一些话对他具有某种“ 开示 ”的作用,似乎产生了“ 顿悟 ”的效果。 民间的神秘文化和某些宗教学说所说的“开示”,从创造学的角度上看,就是“启迪”——激发创新和创造的灵感。而“开悟”,则是对世界的本真(客观真相)、存在形态及其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透彻、系统的认知,从而解脱了 内心深处长期压抑自己的 思想困惑与精神羁绊 ,使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的心理得以放松,从而实现了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 这里的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即佛家的“大欢喜”的境界。 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其本质就是打碎 旧有的,即现存的思维定势 这一 精神枷锁 ,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处于一种 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状态 ,即 精神与思想处于一种 完全自由 的心理状态 。 这一心理状态是科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心理基础、现实基础和客观前提 。 换言之, 这里 养生保健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机制的“开示”与“顿悟”效应 ,与 科学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与创新机制的科学启迪,激发创造性灵感和引导人透彻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效应 是完全相同和一致的 ,而其 心理前提,就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沉静、专注、平和的心理状态 。 为了使更多的朋友受益——中老年朋友也许可从中悟出 符合自身健康实际需要 的养生保健理念 ,青年朋友也许能够从中体悟到 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终南捷径 ,现把我们相互交流的信息内容做一简单的概括与整理,作为科学网和光明网关心和关注本人的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的朋友可资参考的材料。 为便于背诵和记忆,我把这些内容以四言诗的文字形式加以表述,力求明白晓畅,简明扼要,因此,这段内容也可称之为《养生保健偈语》、《养生保健养心诀》或《养生保健四字心经》。 养生保健养心诀 保健养生, 量力而行。 切记力戒, 急于求成。 强度过大, 欲速不达。 过犹不及, 伤身误家。 食疗神补, 重在养心。 心有定数, 养性修身。 气定神闲, 顺其自然。 我佛在心, 大道如天。 不急不躁, 日日坚持。 若父若母, 心细如丝。 不思回报, 父爱母慈。 日月流转, 听雨听风。 物我两忘, 水到渠成。 参考阅读: 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 (河北大学学报,2001,1期57-63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G9,2001,7期 )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20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何为“碱性食品”?!
热度 1 bqzhu 2015-8-15 10:4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普遍关心健康与食品安全。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书刊与网络文章,视频与讲座传布关于养生保健、食品与健康的关系、以及治病良方等海量信息。这对于提高大众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阻止有害作品在市场上出现,推动全民健康养生活动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当你看多了这些资料后,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相信谁好。如果你相信所有关于健康与疾病禁忌食品的资料,那你可能什么也不要吃了。当你仔细分析这些资料,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资料:有一定的实验和观察统计资料。但医学与生命科学是一门复杂系统科学,统计资料的相关系数常是较低的。 (2) 一家之言:对于做过手术的病人,有的说要多吃牛、羊肉,有的说要多吃白肉(鱼肉、鸡肉),然而也有人说那些都是发物不能吃,只能吃瘦猪肉。 (3) 祖先传承:来自黄帝内经为主的养生之道。 (4) 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各种各样说法很多,但查起来无根无源。 (5) 商业化广告与利益集团的宣扬:关于“碱性食品”的宣扬是典型的例子。 (6) 科学议题政治化;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 本文则着重评说一下何为“碱性食品”问题: 近几年,“人有酸碱体质之分,只有呈弱碱性才健康”的养生新说法持续火热。 在出版物和网络中流行着一种“健康新说”,聲稱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祸首都是“酸性体质”;这些疾病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抑郁症等。因此,提倡食用“碱性食物”。 迄今为止,有关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在商业性期刊上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学术期刊,并且学术期刊多为质疑和批判。酸碱食物的概念被认为是炒作宣传意义大于科学研究意义。 这种“健康新说”提出: 碱性食品的划分不是根据口感,而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来划分的。如果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即为碱性食物 ; 反之,硫、磷较多的即为酸性食物,所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 并将碱性食品划分为三种类型: 强碱性食品: 葡萄 、 茶叶 、 葡萄酒 、 海带 、柑橘类、 柿子 、 黄瓜 、 胡萝卜 、小麦草。 碱性食品: 红豆 、 苹果 、 甘蓝菜 、 豆腐 、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弱碱性食品 : 马铃薯、卷心菜、笋、香菇类、油菜、南瓜、豆腐、苹果、梨、香蕉、樱桃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鱼、荞麦、奶油、豌豆、鳗鱼、河鱼 强酸性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牡蛎、比目鱼、奶酪、米、麦、面包、酒类、花生、核桃、薄肠、糖、饼干、白糖、啤酒等。 同时将 碱性食品 与中医上的寒性、温性联系在一起,有以下划分: 1 ) 属于寒性的碱性食物有:莼菜、马齿菜、蕺菜(鱼腥 豆腐 草)、蕹菜、番茄、佛手瓜、 西葫芦 、葫芦瓜、瓠瓜、甜瓜、 哈密瓜 、 西瓜 、 菜瓜 、 竹笋 、 海带 。 ( 2 )属于凉性的碱性食物有:莲藕、魔芋、慈菇、粉葛、甜菜、萝卜、苤蓝、旱芹、苋菜、茄子、莴苣、茭白、 苦瓜 、油菜、菠菜、蘑菇、生菜、菜花、金针菇、冬瓜、黄瓜、丝瓜。 ( 3 )属于平性(阴性系列中属于比阴阳比阳阴的一种)的碱性食物有:百合、胡萝卜、大头菜、茼蒿、荆芥、白菜、甘蓝、猴头、黑木耳、荠菜、银耳、红薯、土豆、芋头。 ( 4 )属于温性的碱性食物有:恰玛古、 山药 、 洋葱 、 野蒜、香椿、韭菜、雪里蕻、芫荽、甜椒、南瓜、生姜、葱。 ( 5 )属于热性的碱性食物有: 大蒜 、 辣椒 、 胡椒 。 食用药材类则划分为: ( 1 )属于寒性的碱性食物有:石斛、芦根。 ( 2 )属于凉性的碱性食物有:菊花、薄荷、地黄、白芍、西洋参、沙参、决明子。 ( 3 )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食物有: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 ( 4 )属于温性的碱性食物有:何首乌、砂仁、冬虫夏草、桂花、川芎、黄芪、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 ( 5 )属于热性的碱性食物有:肉桂。 这种划分完全不吻合食品本身所测定的酸碱度pH值(表1),也没有与提倡“碱性食品”论者的食品钙、镁、钾、钠含量相联系(表2)。从pH值看,极大部分食品是偏酸性的,只有蛋类,甜玉米等极少数食品略偏碱性。 葡萄 、柑橘类、 柿子 、 黄瓜 、 胡萝卜 等所谓强碱性食品的钙、镁、钾、钠含量均比属所谓强酸性食品(肉类)食品低,也不符合他们自己提出的标准。更有甚者将醋( pH=2.0-3.4 ),酸梅( pH=1.5 )称为强碱性食品,真是荒唐之极。 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分泌盐酸。人胃是持续分泌胃酸的,其基础的排出率约为最大排出率的10%,且呈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胃液中的胃酸(0.2%~0.4%的盐酸),可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胃液对消化食物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胃液呈酸性,空腹时为20-100ml,超过100ml提示胃酸分泌增多。胃液分泌有一定的量,如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现象。人的胃酸的PH在0.9-1.5之间,依据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而不同。一般人的胃酸的PH在2以下,吃饭,喝水以后随着胃酸的稀释,PH升高可以达到3.5左右。 胃酸量虽少,但集中了人体极大部分的酸性物质.使人体的其它部分处于偏碱性。如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7.35-7.45),其变动范围很小,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血液量约占人体重量的7%到8%,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在4800毫升左右。然而血液中的OH — 离子量(4800*10 -6.6 )只有 胃酸H + 离子量(50*10 -2 )的千分之六(0.006)。这是人体自身电解功能产生的结果。保障了食物的消化(胃酸)和营养的输送(血液)。 有许多文章报道: 医学上根本没有 酸碱体质 的说法,酸碱体质理论与医学科学不符,被医学专家称为伪科学。而且,所谓的碱性食品也不能对人体血液等处的酸碱度产生影响,没有预防肿瘤等种种好处。 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儿科临床教授加布 · 米尔金称,食物不能改变身体里的酸碱度,除了尿液这无关紧要,因为尿液是被包在膀胱中,不会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 PH 值。 : 表 1 :各类食品测定的 pH 值 蔬菜 pH 水果 pH 鱼肉 pH 粮食类 pH 芦笋 4 – 6 苹果 3.3-4.9 牛肉 5.1-7.0 白米 6.0-6.7 豇豆 4.6 香蕉 4.5-5. 6 鸡肉 6. 3- 7 .0 糙米 5.7 - 6.7 豌豆 5.8-7.0 杏 3.3 - 4.0 猪肉 5.3 -6 .9 面粉 6.0 - 6.3 大红豆 5.4 – 6 哈密瓜 6. 2 -7.1 新鲜鱼 6.6-6.8 玉米粉 4.0 - 7.0 卷心菜 5.2 - 6.0 大枣 6.3 - 6.6 蛤 6.5 土豆 6.1 紫卷心菜 5.4 - 6.0 无花果 4.6 螃蟹 7.0 红薯 5.3 - 5.6 胡萝卜 4.9 - 5.2 橙子 3.1 - 4.1 虾 6.8-7.0 南瓜 4.8 -6.0 花椰菜 5.6 -6.2 柠檬 2.2 - 2.4 牡蛎 4.8-6.3 小米 5.5 芹菜 5.7 - 6.0 芒果 3.9 - 4.6 羊羔肉 5.4 - 6.7 燕麦 7.2 细香葱 5.2 - 6.1 甜瓜 5.5-6.7 羊肉 5.5-6.5 大麦 6.8 玉米 6.0 - 7.5 橙子 3.6 - 4.3 淡水鱼 6.9-7.3 糖 5.0 -6.0 甜玉米 7.3 桃子 3.4 - 3.6 三文鱼 6.1-6.3 白酒 3-5 黄瓜 5.1 - 5.7 木瓜 5.2 - 5.7 金枪鱼 5.2-6.1 植物油 4-5 茄子 4.5 - 5.3 柿子 5.4 - 5 . 8. 鲫鱼 6.4 酱油 4.6-5.8 大头菜 6.4 - 6.8 菠萝 3.3 - 5.2 鱿鱼 6.0 黄酒 3.5-4.5 韭菜 5.5 - 6.0 李子 2.8 - 4.6 鲑鱼 5.5 汽水 2.0 - 4.0 莴苣生菜 5.8 - 6.0 石榴 3.0 -5.0 大马哈鱼 6.5 醋 2.0 - 3.4 小扁豆 6.3 - 6.8 梅 子 1.5 鲟鱼 5.5 - 6.0 绿茶 6.1-6.3 蘑菇 6.2 西瓜 5.2 - 5.8 鸭肉 6.6 咖啡 4.5-5.5 黄秋葵 5.5 - 6.4 柚 3.1 - 3.3 鹅肉 6.2 蜂蜜 3.9 橄榄 6.0 - 6.5 柑橘 4.0 狗肉 6.2 洋葱 5.3 - 5.8 葡萄 2-4.5 火腿 5.9 - 6.1 胡椒 5.15 草莓 3.0 牛奶 6.3 - 8.5 甜椒 4.6 - 4.9 莲雾 2.8 酸奶 4.0 红萝卜 5.8 - 6.5 梨子 3.5 奶油 4.5- 6.5 菠菜 5.5 - 6.8 荔枝 5.0 黄油 6.1 - 6.4 西红柿 4.2 - 4.9 芭蕉 4.9 鸡蛋 7.1-7.9 笋瓜 6.0 - 6.2 樱桃 3.6 鸭蛋 7.6-7.9 肾病学家指出食物影响不了体液酸碱度。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首席专家谌贻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些词。他解释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 pH 值)稳定在 7.35 — 7.45 之间。之所以这么稳定,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    一本宣传“体酸是百病之源”的书称:“当人体的 pH 值处于 7 — 7.35 之间时,属于弱酸体质,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干扰。”谌贻璞教授对此表示:“血 pH 值到 7.2 是严重的酸中毒,已经到生命的极限了。”书中还称:“ pH 值处于 6.9 — 7 ,人极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然而“临床上就没见过 pH 值低于 7 的活人,更甭说慢慢存活着去患癌症了”。  “酸碱性食物”一说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询问营养学会的专家。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中做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其实,很多宣称“酸碱体质论”的文章,都是在为推销某种所谓的“碱性产品”做铺垫。有记者注意到,一年前网络上的“酸碱体质论”文章还多以“科普”的面目示人,如今,几乎在所有该类文章后面,都有产品的身影或隐或现,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一些瓶装水公司也在宣扬喝偏碱性水。但 WHO 在水质标准评价公报中多次强调“就对人体健康而言,没有必要规定 PH 值的范围”,因此喝偏碱性水的宣扬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表2: 常见食物每100g中能量、蛋白质、钾、钠、钙、磷含量表 来源: 以岭健康网 作者: 小韩 食物名称(KJ) 能 量(Kcal) 蛋白质(g) 钾 (mg) 钠 (mg) 钙 (mg) 磷(mg) 牛肉(瘦) 444 106 20.2 284 53.6 9 172 猪肉(瘦) 598 143 20.3 305 57.5 6 189 羊肉(瘦) 494 118 20.5 403 69.4 9 196 牛肉干 2301 550 45.6 51.0 412.4 43 464 牛肉松 1862 445 8.2 128 1945.7 76 74 牛肝 582 139 19.8 185 45.0 4 252 猪肝 540 129 19.3 235 68.6 6 310 鲫鱼 452 108 17.1 290 41.2 79 193 草鱼 469 112 16.6 312 46.0 38 203 鲤鱼 456 109 17.6 334 53.7 50 204 带鱼 531 127 17.7 280 150.1 28 191 甲鱼 494 118 17.8 196 96.9 70 114 对虾 389 93 18.6 215 165.2 62 228 虾皮 640 153 30.7 617 5057.7 991 582 龙虾 377 90 18.9 257 190.0 21 221 海参(干) 1097 262 50.2 356 4967.8 94 鸡 699 167 19.30 251 63.3 9 156 鸡蛋 577 138 12.7 98 94.7 48 176 鸭蛋 753 180 12.6 135 106.0 62 226 松花蛋(鸭) 715 171 14.2 152 542.7 62 165 鸭 1004 240 15.5 191 69.0 6 122 咸鸭蛋 795 190 12.7 184 2076.1 118 231 鸽 841 201 16.5 33.4 63.6 30 136 牛奶 226 54 3 109 37.2 104 73 酸奶 301 72 2.50 150 39.8 118 85 奶粉(全脂) 2000 478 20.1 449 260.1 676 469 大米 1448 346 7.4 103 308 13 110 糯米(江米) 1456 348 7.3 137 1.5 26 113 小米 1498 358 9.0 284 4.3 41 229 高粱 1469 351 10.4 281 6.3 22 329 玉米(黄) 1402 335 8.7 300 3.3 14 218 面粉(标准粉) 1439 344 11.2 190 3.1 31 188 面粉(富强粉) 1464 347 10.3 128 2.7 27 114 挂面(标准粉) 1439 472 10.1 157 15.0 14 153 挂面(精白粉) 1452 347 9.6 122 110.6 21 112 方便面 1975 472 9.5 134 1144.0 25 80 玉米面(黄) 1423 340 8.1 249 2.3 22 80 淀粉(玉米) 1443 345 1.2 8 6.3 18 25 黄豆(大豆) 1502 359 35.1 1503 2.2 191 465 黑豆 1594 381 36.1 1377 3.0 224 500 绿豆 1322 316 21.6 787 3.2 81 337 面条(切面) 1172 280 8.5 161 3.4 13 142 大豆淀粉 1427 341 0.5 10 18.2 36 29 豆浆 54 13 1.8 48 3.0 10 30 豆腐(南) 238 57 6.2 154 3.1 116 90 蔬菜类 扁豆 155 27 2.7 178 3.8 38 54 豌豆 121 29 2.9 112 2.2 27 63 黄豆芽 184 44 4.5 160 7.2 21 74 绿豆芽 75 18 2.1 68 4.4 9 37 荸荠 247 59 1.2 306 15.7 4 44 慈菇 393 94 4.6 707 39.1 14 157 甘薯(红心) 414 99 1.1 130 28.5 23 39 胡萝卜 155 37 1.0 190 71.4 32 27 白萝卜 84 20 0.9 173 61.8 36 26 土豆 318 76 2.0 342 2.7 8 40 藕 293 70 1.9 243 44.2 39 58 大白菜(青白口) 63 15 1.4 90 48.4 35 28 大葱(鲜) 126 30 1.7 144 4.8 29 38 葱头(洋葱) 163 39 1.1 147 4.4 24 39 芋头 331 79 2.2 378 33.1 36 55 山药 234 56 1.9 213 18.6 16 34 韭菜 109 26 2.4 247 8.1 42 38 黄花菜 833 199 19.4 610 59.2 301 216 芦笋 75 18 1.4 213 3.1 10 42 芹菜(茎) 84 20 1.2 206 159.0 80 38 青蒜 126 30 2.4 168 9.3 24 25 蒜黄 88 21 2.5 168 7.8 24 58 蒜苗 155 37 2.1 226 5.1 29 44 香菜 130 31 1.8 272 48.5 101 49 苦瓜 79 19 1.0 256 2.5 14 35 圆白菜 92 22 1.5 124 27.2 49 26 油菜 96 23 1.8 210 55.8 108 39 雪里蕻 100 24 2.0 281 30.5 230 17 小白菜 63 15 1.5 178 73.5 90 36 香椿 197 47 1.7 172 4.6 96 147 莴苣笋 59 14 1.0 212 36.5 23 48 红苋菜 130 31 2.8 340 42.3 178 63 绿苋菜 105 25 2.8 207 32.4 187 59 菜瓜 75 18 0.6 136 1.6 20 14 黄瓜 63 15 0.8 102 4.9 24 24 西葫芦 75 18 0.8 92 5.0 15 17 茄子 88 21 1.2 142 5.4 24 2 西红柿 79 19 0.9 163 5.0 10 2 西红柿酱(罐头) 339 81 4.90 989 37.1 28 117 柿子椒 92 22 1.0 142 3.3 14 2 蘑菇(鲜) 84 20 2.7 312 8.3 6 94 紫菜 866 207 26.7 179 710.5 264 350 榨菜 121 29 2.2 363 4252.6 155 41 蘑菇(干) 1054 252 21.0 122 23.3 127 357 冬菇(干) 887 212 17.8 1155 20.4 55 469 冬瓜 46 11 0.4 78 1.8 19 12 生菜 54 13 1.3 170 32.8 34 27 荠菜 113 27 2.9 280 31.6 294 81 菜花 100 24 2.1 200 31.6 23 47 菠菜 100 24 2.6 311 85.2 66 47 丝瓜 84 20 1.0 115 2.6 14 29 西瓜(京欣一号) 142 34 0.5 79 4.2 10 13 西瓜(郑州一号) 105 25 0.6 115 2.4 4 11 香蕉 381 91 1.4 256 0.8 7 28 梨(鸭梨) 180 43 0.2 77 1.5 4 14 梨(雪花梨) 172 41 0.2 85 0.6 5 6 梨(莱阳梨) 205 49 0.3 82 1.8 10 8 苹果(国光) 226 54 0.3 83 1.3 8 14 苹果(富士) 188 45 0.7 115 0.7 3 11 橙 197 47 0.8 159 1.2 20 22 柿子 297 71 0.4 151 0.8 9 23 蜜桔 176 42 0.8 177 1.3 19 18 鲜枣 510 122 1.1 375 1.2 22 23 干红枣 1105 264 3.2 542 6.2 64 51 杏 151 36 0.9 226 2.3 14 15 菠萝 172 41 0.5 113 0.8 12 9 桃(久保桃) 172 41 0.6 100 2.0 10 16 桃(蜜桃) 172 41 0.9 169 2.9 10 21 柠檬 146 35 1.1 209 1.1 101 22 葡萄 180 43 0.5 104 1.3 5 13 葡萄干 1427 341 2.5 995 19.1 52 90 草莓 126 30 1.0 131 4.2 18 27 哈密瓜 142 34 0.5 190 26.7 4 19 花生仁(生) 2356 563 25.0 587 3.6 39 324 花生仁(炒) 2431 581 24.1 674 445.1 284 315 核桃 2613 627 14.9 385 6.4 56 894 茶叶(龙井) 1293 309 33.3 2812 54.4 402 542 茶叶(绿茶) 1238 296 34.2 1661 28.2 325 191 麦乳精 1795 429 8.5 355 177.8 145 218 酱油 264 63 5.6 337 5757.0 66 204.0 醋 130 31 2.1 351 262.1 17 96 白醋 13 3 0.1 12 225.9 26
个人分类: 健康养生|4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前广播电台以中医为借口的养生保健成灾
热度 1 duke01361 2015-1-4 13:26
说实在的,我自小接触中医,虽然没有最终在高校学习中医并从事中医。但我对中医内科理论甚至一部分汤头依然记忆深刻。昨晚打开收音机,发现到处是打着中医幌子的养生保健的互动式节目,其中很多就是为了卖药。 其中涉嫌虚假宣传的很多。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局、中医药管理局、工商局等单位为什么就不干预?为什么就不管不问?
个人分类: 潘学峰论衰老健康|2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发布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界定健康生活方式
热度 3 张三火 2014-6-11 08:17
中国网6月5日讯 6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向民众介绍了10条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和13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公民健康水平。以下是全文: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全文) 基本理念和知识 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16.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18.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29.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30.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32.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5.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36.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37.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38.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39.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40.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41.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42.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原标题:中国发布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界定13种健康生活方式)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256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常按摩身体5个部位可防病健身
fumanlou 2014-4-6 16:39
推拿按摩在我国由来已久,在中医上通过按摩一些重要穴位可以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自己通过按摩身体的一些部位也可防病健身,益寿延年,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足部。人的足部分布着七十多个穴位和大量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与大脑和体内的各个脏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见脚部对人的重要性。经常刺激足底穴位可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脏器功能,防治各种疾病。全自动的足浴盆的底部一般都带有按摩功能,足浴时对足底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2、腋窝。人的腋窝处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淋巴和血管,刺激腋窝会使人大笑,笑的时候身体的多个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加快体内各脏器获取新鲜的养分及氧气。 3、前胸部。前胸部的胸腺能分泌免疫活性肢物质,能监控身体内那些发生变异的细胞并将其消灭,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用手掌按摩、摩擦前胸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4、脊柱。在养生领域里,脊柱是被关注最多的部位。脊柱是人体两大经脉之一督脉的行径之处,可滋养体内的各个器官。每天按摩脊柱部位,可疏通经络、血脉通畅,使全身的器官都得到保健。 5、肚脐。肚脐处于身体的中间部位,是人体的要塞。中医上把肚脐称为神团穴,现代中医的脐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心绞痛等疾病。每天按摩肚脐部位可以有效防治中风。 很多老年人手部不灵活,力量不足,可采用手拿的电动 按摩器 ,虽不及推拿师的手法按摩,但足可胜任日常的身体保健,效果也不错。(转自: http://www.bjsak.com/media/4797.html )
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珍惜生命是基本科学素养之一
热度 1 科普丽人 2013-10-12 13:50
珍惜生命,是基本科学素养之一 近日,惊闻同济大学又有一名在读博士于 10 月 2 日晚上在实验室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晚不幸离世。该学生叫蔡敏,现年 38 岁,是 2011 年进入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在此之前的 9 月下旬,我们曾在相关网站得知,有一位于 2012 年 11 月进入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管理科学工程研究的余睿武同学不幸英年早逝,而且是死在自己所住的公寓内。在这短短的 10 几天内, 2 位高学历人才英年早逝,我们除了为之惋惜和沉痛哀悼之外,是否应该以此鸣响关爱生命之警钟呢? 此时此刻,不禁让我回想起记忆犹新的 2004 年,年仅 38 岁的温州企业家王均瑶因劳累过度、身患肠癌,英年早逝。那个时候真让我有一种晴天霹雳的感觉,当时简直是不敢相信呀,一位身价几十亿,并且是有爱心、有活力的企业家,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后来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王均瑶得的是“肠癌,是不治之症”!现在我们知道,肠癌如果能及时医治,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只是均瑶先生没有把个人的健康当作一回事儿,他把企业放在了第一位,他想迅速发展自己创办的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地方财政创造更多的税收,所以他过度地透支自己的体力,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大祸!他的去世是让众多的人们痛心的,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企业家。 记得,在王均瑶去世之后,深圳企业家服务处曾公布过 2006 年调查的数据,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其中有“特区成立以来,自杀的企业家超过 1200 人, 50 岁左右英年早逝的企业家超过 5000 人”!刚从百度查讯得知,影视明星英年早逝的也不少,其中 30 岁左右就服毒或跳楼自杀的有多人。我分析,这些自杀的企业家和明星们大多是心理疾病因素所致,对不幸的遭遇缺乏承受能力,以至于一时想不开,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也有的认为是环境所致,被逼上梁山、走投无路,只剩下自杀的选择了。其实,人要是连死都舍得,那还有什么舍不得放弃呢,又还有什么灾难不可承受呢?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一条活生生的命说没就没了,永远无法复生了,都么可惜啊!所以,我觉得自杀是最无耐、最愚蠢的选择。 倒是那些英年早逝的企业家有些怨了,他们没有要死的思想准备,也不是因为他们缺钱治不了病,而是因为缺乏珍惜生命的意识,在处理健康与事业的关系问题上,过于看重了事业,对自身的疾病过于放纵,知道有病也不及时医治,一拖再拖,把自己拖进了死亡线上。有些人虽然知道健康的重要,但总是下不了决心,放不下事业,以至于过度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透支健康。如果他们真正是珍惜生命的人,那就自然而然会想得开、放得下,他们的身体完全可以恢复健康,同样可以继续他们的事业。真是到了年老体弱不能自己亲自处理事务时,他们的事业是完全可以让别人来继承和发展的,但他的生命却无法让别人为之继承的,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会被忽视。 在此,我要告诫阅读本文的所有朋友,希望您一定要珍惜生命,除非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非得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身不可的情形下,在您处理事业与健康关系问题时,一定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有您的健康和快乐,才有亲人和朋友的开心幸福;有您的健康和安全,才有您的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千万记住“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的道理,事业可以重新创造,学业可以重新补修,爱情可以重新选择,但生命无法重新再来。
个人分类: 科普散文|4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养生保健知识2则:爱肝日、常喝绿茶咖啡降中风风险
tangminqian 2013-3-19 09:07
爱肝日:别拿脂肪肝不当事儿 作者:Yoshihiro Kokubo 来源:《中风》 发布时间:2013-3-15 作者:姜天海 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9 ■本报实习生 姜天海 记者 冯丽妃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综合上海、广东等城市调查结果,我国普通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乙肝,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多位专家指出,别拿脂肪肝不当事儿,若任其发展,可能危及生命。 酗酒、肥胖多为病因 专家指出,脂肪肝可分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经常大量饮酒即可罹患酒精性脂肪肝。 今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是“为了爱肝,我们戒酒一天”。“很多人举杯高呼‘干啊干’之时,却未曾听见身体也在求救‘肝啊肝’。”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范建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研究显示,酗酒超过五年者中,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患病率分别为50%、10%和10%。 同时,研究结果发现,肥胖症患者有9%~26%发生脂肪肝。 我国肝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食品丰富了,却不知节制;脑力劳动多了,又不常运动: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表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也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此外,减肥过度造成营养不良或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脂肪肝。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钱会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脂肪肝致病因素后天病因多于先天病因,且多为积陋成习所致。 脂肪肝忽视不得 范建高指出,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在15%左右。 他解释道,当肝细胞内脂类蓄积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病理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内有脂滴存在就会发生脂肪肝,严重时肝脏脂类含量甚至高达肝湿重的40%~50%。 “轻微脂肪肝首先会造成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可以引起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尽管发病过程较长。”王红阳说,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良性病变。 不仅如此,杨秉辉指出,脂肪肝还会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综合病发病率显著增高。 此外,妊娠期脂肪肝患者还会影响母婴健康。怀孕32~38周的孕妇脂肪肝发病率较高,应提高对脂肪肝危害性认识。 “因为脂肪肝比正常肝脏脆弱,更容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所以,患了脂肪肝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范建高说。 临床治疗关键在革除敝习 让很多基层医生为难的是,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平时并没有很明显的不适感,往往都是在健康体检或发病时才发现脂肪肝的存在。当患者有明显不适感时,往往肝脏脂肪沉积已较严重。 对此,钱会南指出,脂肪肝的症状会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胁胀隐痛等感觉。范建高表示,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做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每年最好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最长不要超过2年。”王红阳指出。若已患有脂肪肝就应认真对待,戒酒、“少吃多动”并顾及必要的营养与运动的科学性,早期脂肪肝甚至可以“不药而愈”。 杨秉辉还提醒道,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一旦检出患有脂肪肝,还需注意检查是否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疾病,而不可“就肝论肝”。 《中国科学报》 (2013-03-19 第4版 综合) 常喝绿茶和咖啡可降中风风险 美国心脏病协会主办的期刊《中风》( Stroke )3月14日刊登论文称,日本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常喝绿茶和咖啡的人出现中风的风险更低,如果日常生活中两种饮品都经常饮用,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则更佳。 日本国立大脑和心血管中心的研究人员对8万多名年龄在45岁至74岁的成年人进行了为期13年的随访,并记录他们的饮食习惯。研究开始时,这些人中没有癌症或心血管病患者。随访期间,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他们的医疗记录,收集心脏病、中风及死因等方面的数据。 分析显示,即使在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后,常喝绿茶和咖啡也与中风风险下降存在关联。与几乎不喝绿茶或咖啡者相比,每天饮用两到三杯绿茶者出现中风的风险低14%,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者出现中风的风险低20%。此外,后两部分人群出现脑溢血的风险也要低32%。 研究人员表示,常饮绿茶或咖啡降低中风风险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不过绿茶内的成分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消炎等功能,咖啡内的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功能,它们可能发挥了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茶和咖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常见的饮品,这意味着它们在降低中风风险方面的好处容易推广。(来源:新华网 任海军) 更多阅读 《中风》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个人分类: 亲情纪念与生活|1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唾液----口腔的保护神
daodezhenjing 2011-10-25 09:14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被人们俗称为口水,虽然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现代却向来给人有不洁不雅之感。 唾液的养生保健功用,自古就受到重视与肯定,古人初创文字时,即以水从舌边为“活”字,意为舌旁之水(唾液)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强调它的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琼浆”、“甘露”、“ “玉醴” 、“华池神水”等美称。   《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李时针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 返老还童,强筋壮骨古有名言:“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唾液中所含的最具魅力的物质,当首推由日本医家绪方知三郎发现的腮腺激素。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许多学者认为它是“返老还童”的激素。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提高结缔组织的生命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肤间质、结缔组织的功能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能得到保持。然而,人到中年后,腮腺开始萎缩,分泌的激素就逐渐减少。常作咽津动作,可推迟腮腺的萎缩。 唾液还有其它两大功效: 一、修复伤口,促进愈合。   唾液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杀菌解毒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擦破点皮肤,人们总爱涂一点儿唾液来疗伤止痛;舌尖和嘴唇被咬伤之后,伤口的愈合速度往往比其他部位快得多;动物受伤后,亦常用舌头去舔舐伤口。说来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巴伐利亚有一家奇特的皮肤病医院,用乳牛的舌头舔病人皮肤,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头皮癣等,而且还很有效;前苏联的科学家采用“唾液疗法”对久治不愈的一些顽固性皮肤病也意外获得成功。 二、皮肤光润,容颜悦泽。   唾液在养颜、扶肤、美容在方面亦大有用武之地。如明代养生家冷谦的 《修龄要旨》 中记载:“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胆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漱津涂面,搓拂数次。依按此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医学研究发现,唾液是以血浆为原料生成的。其中一些成分既是皮肤细胞的最好营养物质,又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唾液中含有多种 生物酶 ,如溶菌酶、淀粉酶等,呈弱硷性,可以消除面部皮肤分泌的油质,杀灭面部的一些细菌,避免面部长疖生斑。因此,用唾液涂抹面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唾液有这么多功效,那么我们就多叩叩齿,分泌些唾液吧!它可以让我们的牙到老不坏。
个人分类: 医学|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秋多珍重
热度 16 张三火 2011-9-24 20:42
今秋多珍重
不经意间,已经到了秋分时节!从昨天(秋分日)起,长春市气温开始上升,竟刮起西南风,今天和未来几天都是如此,仿佛春天一样。 置身于这样的天气里,突然想起:秋分的到来,按照中医运气理论推算,已经开始进入五之气了。此时,主气是阳明燥金,而客气是厥阴风木,形成主克客为逆的格局,在气候变化上,会出现秋行春令的特点,就像之前我在“ 根据中医运气学分析指导2011年(辛卯)养生保健的要点 ”所说的那样: 五之气 ( 秋分日至小雪前 ):本年度 这段时期是最佳时期,气候应该是温暖如春,比较宜人,注意在风大干燥的天气里不要让肌肤干燥少水,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以煮梨汁、百合粥等,桃是很好的适宜水果。 现在,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果然出现这种温暖如春的“秋行春令”的气候变化,是属于异常的天气变化,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虚邪贼风,不但会引起外感温病的流行,还容易伤肺、伤肝。此时引发的外感病具有温病的特点,再加上秋燥,就会形成温燥邪气盛行,此病邪伤人,可不容乐观哦。在养生方面,除了保护肌肤、注意食养之外,还要注重调理情志,避免过悲伤肺、暴怒伤肝。 特此祝愿各位博友:今秋多珍重,快乐更健康!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050 次阅读|54 个评论
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必须销毁
热度 2 xupeiyang 2011-7-15 21:01
本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拳整治养生保健类图书,包括 曲黎敏、马悦凌和武国忠 在内的养生专家出版的24种图书被认定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其全部收回销毁。 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 曲黎敏的 《把健康彻底说清楚》 《从头到脚说健康》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2》
个人分类: 长寿秘诀|1868 次阅读|2 个评论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1年中医药学专辑 敬请关注
mojiesheng 2011-6-16 14:41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1年中医药学专辑 敬请关注
中医药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医学科学,其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性归经等,其实践包括草药、针灸、食疗和推拿等,可追溯至石器时代。阴阳五行和经络理论,以及《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临床精髓。《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治未病”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普遍。中医药学是值得探索和完善的宝贵财富,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时代,在“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中医药政策的鼓舞下,近年来中医药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主编、编委和作者们的大力支持下,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1年第二期将发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前沿的多篇综述、研究论文和治疗案例报道,内容全面,探索深入:介绍新世纪的中医药学发展趋势;诠释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特点及其研究方向;比较中西医的差别,探讨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论述中医药学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方法和应用;探讨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介绍中医药学特色鲜明的理论特征和诊疗模式及其对统计学提出的诸多新的方法学挑战。本期内容还将涉及:脉络学说的理论构建;药用植物基因组计划;中药质量标准;道地药材的普遍性状、质量特点和形成机制;中药与HIV感染/艾滋病治疗究;中医药防治肿瘤;针刺技术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治疗;西方针灸研究进展;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针刺不同穴位对内脏感觉-运动的调控机制和规律;癫痫宁临床疗效再评价;中医药知识保护;等等。 相信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1年第二期将会为国内外中医药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产业研发人员带来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中医药最新文献,提供较为广阔的视野,为推动我国中医药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敬请关注。 Frontiers of Medicine(2011年前曾用名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从2010年1月起被国际权威的生物医学文摘索引数据库MEDLINE收录。 了解期刊详情,敬请浏览 http://journal.hep.com.cn 热忱期待您的投稿 http://journalsubmission.hep.com.cn 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期刊分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5层 100029 电话:010-58556319 Email:mojsh@hep.com.cn
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砀山酥梨的保健价值
热度 1 caotiansheng 2011-3-13 09:06
由于砀山酥梨的含糖量高,而且有着丰富的有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具有很高的养生保健药用价值。对于这一点,历史上的人们早已有认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砀山酥梨“生可清六腑之热,熟可滋五脏之阴”。临床证明,梨果有止渴、清凉、去热消暑、化痰润肺、止渴消喘等功效,被中医称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从砀山酥梨的药用机理来说,有机酸类( Organic acids )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 COOH )的化合物。中草药的叶、根,特别是果实广泛分布,如乌梅、五味子,覆盆子等。常见的植物中有机酸有脂肪族的一元、二元、多元羧酸如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枸橼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 C )等,亦有芳香族有机酸如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 Caffelc acid )等。除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一般都与钾、钠、钙等结合成盐,有些与生物碱类结合成盐。脂肪酸多与甘油结合成酯或与高级醇结合成蜡。有的有机酸是挥发油与树脂的组成成分。有机酸多溶于水或乙醇呈显著的酸性反应,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有挥发性或无。在有机酸的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或醋酸铅或氢氧化钡溶液时,能生成水不溶的钙盐、铅盐或钡盐的沉淀。如需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有机酸常可用这些方法。一般认为脂肪族有机酸无特殊生物活性,但有些有机酸如酒石酸、枸橼酸作药用。又有报告认为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抗坏血酸等综合作用于中枢神经。有些特殊的酸是某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土槿皮中的土槿皮酸有抗真菌作用。咖啡酸的衍生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 )为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有抗菌、利胆、升高白血球等作用。(关于有机酸的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根据一些专家的介绍,砀山酥梨中有机酸是十分丰富的,因而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 砀山酥梨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矿物质(又称无机盐),英文 mineral 。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人体内约有 50 多种矿物质,其中必需的主要矿物质有钙、镁、钾、磷、铁、锌等,虽然它们在人体内仅占人体体重的 4% ,但却是生物体的必需组成部分。根据它们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人体内矿物质不足可能出现许多症状,如:缺乏钙、镁、磷、锰、铜,可能引起骨骼或牙齿不坚固。缺乏镁,可能引起肌肉疼痛。缺乏铁,可能引起贫血。缺乏铁、钠、碘、磷可能会引起疲劳等。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磷、钾、钠、氯等需要量较多的宏量元素,铁、锌、铜、锰、钴、钼、硒、碘、铬等需要量少的微量元素。但无论哪种元素,和人体所需蛋白质相比,都是非常少量的。矿物质的作用:矿物质和酶结合,帮助代谢。酶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而使酶活化的是矿物质。如果矿物质不足,酶就无法正常工作,代谢活动就随之停止。不过,矿物质如果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过剩症及中毒。所以一定要注意矿物质的适量摄取。 砀山酥梨生长在黄河故道的沙质土壤中,吸收了人体所需要的丰富的矿物质,因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砀山酥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 vitamin ),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 mg )或微克( ug )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由于维生素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本身不提供热能。有些维生素如 B6 、 K 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 B 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 C 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砀山酥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长期食用,可以强身健体,收到一定医效作用。 砀山酥梨含糖量高。糖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 80 %,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 2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 2 个或以上)的醛类( aldehyde )或酮类( Ketone )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据此可分为醛糖( aldose )和酮糖( 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 triose ),丁糖( terose ),戊糖( pentose )、己糖( 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 Cn ( H2O ) n 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这种称呼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1 )单糖( monosaccharide ):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 )寡糖( disaccharide ): 2~6 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 )多糖( polysaccharide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4 )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 glycoconjugate ):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 - 核苷酸等。( 5 )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糖类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红细胞表面 ABO 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 4 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 70 %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当然,过多摄入糖对人体也是有危害的。如蔗糖是含有最高热值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关于糖的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由于砀山酥梨的含糖多为适中,且是对人体保健有益的糖类,多食无害,常食保健,故其药用价值还是较高的。 由于砀山酥梨的养生药用价值明显,所以在一些群众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桃宝宝,李伤人,杏树底下埋死人,砀山酥梨滋润人。”意思是说,桃子尽可以多吃,李子贪吃多了对身体有影响,贪吃杏子必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砀山酥梨多吃对人大有益处。这则顺口溜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也不尽完全科学,但它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砀山酥梨养生药用保健的价值所在。 还有人具体介绍了梨的十种吃法及其功效,这里摘来,以供效仿: 一是生吃梨: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之咽干痛痒及声音嘶哑、干渴少痰、便秘、溺短、疮疡发作、烦渴思饮等阴虚、虚热之症状。 二是将梨汁加胖大海、冬瓜仁、蝉蜕及冰糖适量煮服饮之,秋冬干燥、阴虚阳旺、咽干喉同者常服次汁,有滋润咽喉、补津充液之效。 三是用生梨块加冰糖或蜂蜜熬汁浓缩收膏即成秋梨膏,藏于瓷坛中,早晚各服 2 至 3 匙,可止肺热咳嗽。 四是用生梨片加杏仁 15 克,桔梗、川贝各 6 克与胖大海 3 克同煎,对因伤风感冒后痰液黏稠、久咳者有效。 五是用梨一只,横切顶尖成一帽盖,挖空核仁放入川贝 3~6 克,加冰糖或蜂蜜少许,盖上梨帽置于锅内,隔水蒸熟,即可食用。可治久咳不愈、胸肋疼痛。 六是用梨一只,横切顶尖成一帽盖,挖空核仁放黑豆于梨中隔水炖熟服用,对长期阅读书报引起视力减退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常食用确有疗效。 七是用酥梨皮、五加皮、陈皮、桑白皮、茯苓皮水煎或炖内服,可治水肿病之消化不良。 八是红酒炖梨,可暖胃,补充体内所需维生素,促进血液循环,常服用,可使脸色红润。 九是用梨保肝。用酥梨一个,清洗切片,用柳枝三节同水煎,喝汤食梨,每日一次,可治传染性肝炎。用生梨两个,去皮去核,切片浸醋中,一日吃完,有清肝退黄疸之功效。 十是用梨养喉。梨对喉有极佳的保养效果,因其能滋阴润肺、止渴化痰。用酥梨三只捣碎,加蜂蜜 50 克,水煎服,每日服用两次,可治声哑失音。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4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模狗样为健康,天天行我看行
热度 3 sheep021 2011-3-6 21:07
2011-03-05 15:53:32 来源: 新民晚报 (上海)  “人模狗样”当然是贬义词语,谁愿意与它搭界呢? 想不到的是,如今我与老伴每日都要花两个小时“人模狗样”地爬地板,并已坚持了三个多星期。欲知个中缘由,容我细说: 春节里亲友相聚,老人们聊的多半是养生保健。比如饭后别一屁股坐下看电视,应在屋里踱踱步,谨防啤酒肚;又如每晚起夜时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再如晨练打完太极拳,不妨背靠香樟树撞它28分钟,能活血通脉、舒缓筋络…… 交流中最有意思的招数是表兄出的,他说他每天都抽空在家中像狗那般满地爬行,这对心脏有益。因为人直立时,人体血液的70%低于心脏,不利于血液回流,而爬行让身体成水平状态,使血液回流心脏,让心脏劳逸结合。他边说边示范,动作娴熟。临了还提醒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敷衍了事。 次日,回想表兄爬地板的模样,特别要干净的老伴突发奇想:何不在膝盖下垫两块抹布,手上也抓着抹布,边爬边顺便搞清洁呢!曾见邻家钟点工就是这样跪着擦地板的,咱也如法炮制,把运动与劳动结合起来,岂非两全其美! 然想法虽好,但事与愿违。大年初五,我膝盖裹抹布、手中拿抹布,趴在地板上边爬边擦,结果顾此失彼爬得对劲了,忘了擦地板;擦得到位了,爬姿却走了样。我对老伴说:瞎忙活了,做不到一举两得啊! 随即去电请表兄释疑。表兄说运动与劳动是有区别的,劳动是重复地做一个或几个动作,而运动则是全面性的锻炼,两者不能代替,更不宜混搭。我说是呀,怪不得我爬着爬着,想起还要擦地板,心里就不得劲了。 听了表兄的点拨,我和老伴茅塞顿开,遂一门心思认真爬地板了。至于擦地板的活计也没懈怠,相反更要擦干净些,因为人趴在地板上,鼻息离地板那么近,不搞干净怎么行? 经过一段时日的身体力行,渐渐尝到了爬地板的甜头它除了对心脏有好处外,还因为爬行时把身体重量分散到了四肢,减轻了颈椎、腰椎的负担,有利于防治各种脊椎病;还有爬行时腹部器官和内脏是由腹肌收缩从下面托着的,这就减少了内脏压力,增强了内脏功能,对胃、肾下垂患者非常有益;再有就是每爬行一步,肛周肌肉群就会收缩一次,长此以往还能防治痔疮呢! 正是:放下身段满地爬,“人模狗样”为健康! 作者:翁治方 评: 这个主意俺自己倒是想到过,就是没实施 远新写新书时,不妨把这个案例也加进去——天天行,任意行,随便行,我看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2 次阅读|3 个评论
根据中医运气学分析指导2011年(辛卯)养生保健的要点
热度 5 张三火 2011-2-26 14:39
自从“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分析及疾病流行情况 ”一文发表以来,受到许多博友的关注,大家很想知道在这一年里,人体养生保健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现根据中医运气学对本年度的气候特点及规律的分析,做一些简要论述,仅供参考。 辛卯年是水运平气之年,运气始于大寒节气当天,即 2011 年 1 月 20 日。 全年气候变化平静和顺,天地之气以潜藏为主导,气候特点是严寒凝肃,表现为低温寒冷的天气较多。中医认为,寒在自然界起于北方,五行属水,在四季应于冬季,在人体内通于肾。寒太过就会变为致病的寒邪,寒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伤肾,所以这一年全年的气温都有偏低的可能,尤其要注意保暖护肾,不要让寒凉之气损伤阳气和肾气,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吃一些温热补肾的食物,如姜、韭菜、栗子,在天凉的时候适量喝点米酒、黄酒等。另外,核桃仁、黑芝麻、菟丝子、火麻仁、胡麻仁、黑豆等都可以更替选择用来煮粥食用。平素肾虚的人或年老体弱偏肾阳虚的人,可以选用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或壮腰健肾丸等中成药调治。 由于上半年寒冷干燥,除了护肾之外,还要保护肺。肺最怕寒、怕燥,凉燥的气候最容易伤肺气,出现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咽痒咽干,口鼻黏膜干燥甚至干裂,皮肤干燥脱屑,大便干燥等。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湿,皮肤护理。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杏仁制品、菠菜、蔬菜粥、水果粥、坚果仁等,在天干风大的日子里,不要让肌肤大面积暴露在外,外出时注意防晒防、紫外线照射。下半年的气候应该是更为复杂多变,寒热交替,还会有雨湿盛行、大风等天气出现,防寒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气温升高时防热邪伤人,在雨水湿气严重的时候防湿邪伤脾及四肢肌肉,在大风天气里防止风伤肝及筋脉。 由于气候寒冷,受害的五脏是肾,所以手足不温或冰冷(中医称为寒厥)就是重要的表现。还容易发生腰、骨关节病痛,腹胀、腹泻,尿频、尿多或淋漓不畅,耳鸣耳聋、肢体浮肿、畏寒怕冷等病证。因此,平时就有上述症状的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找中医治疗,不然,会在本年度更加重病情。 虽然本年度运气相合分析是个平气之年,但是,本年度毕竟属于气生运的年份。所以,在分析运气时,要以六气为主,以五运为辅。而本年度的六气客主加临分析,都属于“不相得为逆”或“臣位君为逆”,六步时段都有可能出现变化剧烈的异常气候,并由此会引起多种严重疾病发生,的确不可轻视。 初之气(大寒日至春分前): 在这个时段里阴寒之气凝聚,天气寒冷肃杀,流水结冰,寒雨下降。人们容易患上内热腹胀、面目浮肿、多困嗜睡、鼻塞流涕、衄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多喷嚏、呵欠,呕吐、小便黄赤,甚至出现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等病证。春寒凛冽,导致春阳之气当生而不得生发,郁闭于内而化热,外寒不断,内热郁积,所以会导致上述诸多病证发生。人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注意保暖防寒,少吃热量高的肉蛋类烧炙烘烤类食品,多吃清淡蔬菜水果谷物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情志过激化火助热,禁止过度劳累熬夜伤阴等。感冒后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化热伤肺伤心肌,缠绵难愈。 二之气 ( 春分日至小满前 ): 气温骤然升高后,气候会表现出异常炎热的反常现象,此间可能有严重的瘟疫(传染病)大面积暴发,有突发疾病而暴亡的危险。此时人们要注意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饮食起居规律,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密集区,运动不要过量,不要让身体出汗过多,以免伤及正气导致体虚。居处经常通风,有发热症状要及早到医院诊治。 三之气 ( 小满日至大暑前 ):这段时间,天气会出现一会儿凉,一会儿热的情况, 凉燥与火热交替出现,燥热过度就会出现下雨,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天凉要加衣,天热要防暑,下雨要防雨淋。体质虚弱、容易苦夏的人,在此时尤其应该注意调养。 四之气 ( 大暑日至秋分前 ): 寒湿相合,多雨天而且寒冷。怕冷怕湿的人更要多加注意。容易脾肾两伤,导致多种疾 病,会严重损害健康。平常可多吃一些温性能够燥湿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白术、苍术、陈皮、白芷、桂皮等,注意居处环境不可过于低温潮湿。 五之气 ( 秋分日至小雪前 ):本年度 这段时期是最佳时期,气候应该是温暖如春,比较宜人,注意在风大干燥的天气里不要让肌肤干燥少水,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以煮梨汁、百合粥等,桃是很好的适宜水果。 终之气 ( 小雪日至大寒前 ): 冬天可能出现气候反温的现象,冬天不是很冷,人们注意少让身体出汗,增加抵抗力,以防感冒流行病发生。暖冬情况下,人容易上火,也容易外感病(温病)流行。穿衣、饮食上,都应该格外小心为好。 总之,养生保健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天气变化与自然环境、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人们主动了解天时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懂得保持身体的正气,树立防病于未然的养生观念,对于维护个人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此文能让大家多多受益、关爱健康、维护健康!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58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论语里的养生经:饭后喝杯姜红茶驱寒养胃
shawnshen 2011-2-20 11:18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实他还是一位养生保健专家。在战乱的年代,他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就是在现代这也算是高寿了。为大家介绍一下《论语》中孔子的冬季饮食理念。   《论语》中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就是,席上的肉虽然多,但不能超过吃饭的量。由于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经常是肉类唱主角。冬天人很少活动,肉类食品最易在脏腑内积食积热,多吃反而会导致体力下降。建议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二两(100克)。   《论语》还称,“不撤姜食,不多食”。把生姜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其实,在三九寒冬,生姜的保健驱寒功效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喝杯姜红茶(生姜和红糖共煮)。   《论语》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可以理解为把蔬菜或者肉类适当地做细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而且便于食物营养更充分地释放,有利于身体迅速汲取热量。因此,适当把烹饪过程做“精细”,还是很可取的。
个人分类: 生活百事通|1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末补偿?别让9种“饮食性格”毁掉你的身材
shawnshen 2011-2-19 12:19
周末补偿?别让9种“饮食性格”毁掉你的身材 导读: 为什么她是"麻杆儿"而我却是"邮筒"?这个问题你已经在心里问过无数遍,却仍然没有答案!那你不妨检视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其实也像我们的性格一样千差万别,而其中有9种类型的不良"饮食性格"可能就是导致你身材变形的根源! 1狼吞虎咽速食型 经常站着吃东西或边走边吃;无论何时何地就餐,通常总比别人先吃完。每当饥肠辘辘时,就自动地随便就餐,有什么吃什么,完全不挑食。最喜欢快餐:无论是炸薯条、三明治、汉堡包还是热狗。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很像你是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狼吞虎咽速食型。 ●破坏力: 实验显示,凡吃一顿饭需花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女性比10分钟就吃完一顿饭的女性通常能少摄入10%卡路里热量。 ●对策: ◎在开始进餐和就餐完毕后立即看一下你吃一顿饭所花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准确地与那些身材苗条的朋友比比,你究竟快了多少? ◎挑三拣四。尽可能不吃那些不需细嚼慢咽的食物,这样你就不能狼吞虎咽地把食物从嘴里转移到肚子里了。 ◎不要连续不断地夹菜进食。用筷子夹一口菜,细嚼所夹的菜时就放下筷子。每口菜细嚼15~20次。细嚼慢咽等于消化了一半。而细嚼慢咽的作用尚不仅限于此,还因为人脑需要一些时间,以能在进食后发出吃饱的信号。此外,细嚼慢咽延长了进食的时间,使人产生已吃了许多东西的感觉。这种假象能对人产生非常奇妙的作用。 ◎大多数人快速吞咽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应耐心地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来改变,使细嚼慢咽的慢速进食法成为你的新习惯,说不定你还将成为一个"慢食迷"呢! 2失意狂吃型 股票跌了,升职吹了,薪水降了,情人跑了,当失意或失望的情绪来拜访你的时候,你总是不由自主地打开冰箱,将其中储存的所有食物扫荡一空,以大吃一顿来安慰自己;有时候,还会一杯接一杯地喝酒,试图借酒消愁。你家冰箱也常常被你在特定时期洗劫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失意狂吃型。 ●破坏力: 整个冰箱?!这破坏力还用说嘛,体重增长还是小事,没住进医院恐怕就要烧高香了。 ●对策: ◎别一遇到烦心事就跟冰箱较劲,出气筒不妨换成电话,遇到失意时就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向他们倾诉你失意的不快情绪,将心中怒气完全发泄掉。 3食物移情型 吃东西可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它们甚至是一种精神寄托,食物可以用来抑制激动或冲动的情绪。当有某种环境或者心情让人感觉难以适应,比如"空窗期"时,那么食物就需要提供温暖和保障。尤其是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吃了之后很快就能感到十分舒服。你也喜欢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寻求保护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食物移情型。 ●破坏力: 常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仅会导致发胖,还会使你感觉困倦和虚弱,这是因为这类食物中的油脂在进餐一段时间之后转化为脂肪进入到血管,小的脂肪块会堵塞大脑与肌肉的毛细血管。如果一直坚持这样的饮食习惯,还会令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都大大提升。 ●对策: ◎别再试图从食物中寻求保障,信食物不如信自己,多找些让自己感兴趣,同时又能帮自己提升自信的事情来做,当你开始真正爱自己后,就不会再迷恋这类食物了。 4早餐屏蔽型 "我当然也乐于吃早餐,但刚起床时我的喉咙好像给卡住了,一口东西也咽不下去!"你正在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观点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早餐屏蔽型。 ●破坏力: 早上什么都不吃,其体重增加的风险上升35%~50%。这是剑桥大学对7000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的结果。此外,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不吃早餐者容易患上胆结石。 ●对策: ◎早上早起半小时,这样,你就赢得更多时间去培养每天吃一份健康早餐的习惯。最佳的早餐搭配是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未去麸的面包或低糖混合麦片)、蛋白质(如酸奶或鲜乳酪)和维生素(如一块水果)。如果你不爱吃甜食,那就吃一个番茄、几片黄瓜或一根胡萝卜。早餐的热量应保持在250-400卡路里。 ◎如果你总是贪睡到最后一分钟才起床,那你起床的1-2小时后要补吃早餐。否则工作一忙碌起来,你就会变得饥不择食,说不定吃进了多少热量,后果自然是导致你的身材彻底变形。 5一心多用型 边吃晚餐边看电视,边吃早餐边看报,边听音乐边吃饭,在家看电影,零食准备得更是比电影院还全。一部电影还没进入尾声,往往一整袋土豆片或爆米花已经见底儿了。如果你也是喜欢这样做的多面手,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一心多用型。 ●破坏力: 美国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布赖恩汪津克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边看电视边就餐的人,往往比专心吃饭的人多摄入20%-60%卡路里热量。 ●对策: ◎一到开饭时间,最好立即将电视关掉,专心享用你的菜肴。享受你的食物,应该是乐意吃,吃得好,吃得香。而边干其他事情边吃饭,其后果则是吃得快,吃得多。 ◎选吃一些营养高、热量低的食物,并使用小餐具盛纳。这样即使你一时改不了看电视的恶习,也不得不因尚未吃饱而经常站起来添加饭菜,从而为大脑发出饱感信息赢得足够的时间。美国医学家最近对50000名女性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表明,晚上电视屏幕闪烁的光线能导致人体分泌应激激素,人的睡眠以及体内脂肪的燃烧都会因此而受到干扰。故此,最好在上床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就将电视关掉。 6 周末补偿型 周一到周五过着苦行僧的日子,对饮食非常节制。到了周末,可解放了!馋了一周的嘴就等着这两天呢!让所有的食物来得更猛烈些吧,反正一周就放纵这么两天!问题不大!你的嘴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周末补偿型。 ●破坏力: 美国有关机构对居民体重最新调查的结果显示:凡周末毫无节制的大吃大喝者,其对身材的危害远大于偶尔一时的解馋贪食者。 ●对策: 控制食欲。 7 贪图方便型 方便面、方便粥、方便粉丝、方便米饭、方便汤、方便罐头......家里的厨房里堆满了这些方便食品,真是太感谢现代科技了!下次朋友聚会的时候,就是来个方便晚宴都不成问题!你也钟爱这些方便食品吗?几分钟就搞定一顿饭,多完美。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贪图方便型。 ●破坏力: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对750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证实:凡爱吃味精调味菜肴的人,其体重较容易增加。 ●对策: ◎方便食品中基本上都添加了增味素(如味精),而这类物质可能引起人脑中调节饥饿感觉的神经细胞产生功能障碍,从而使人吃进更多食物,导致体重增加。 在不得不食用方便食品时,把关要从选购时就开始:应注意看一下包装的说明书,避免购买那些含有增味素(味精)和增甜剂的方便食品。 8 痴恋甜食型 所有的味道中最美妙的就是甜,这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随时随地,只要有机会就不能放过巧克力、奶油蛋糕、冰淇淋、奶油糖,甜味是其他任何味道都不能替代的!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没有糖!你对甜蜜的食物,也有着某种说不清的偏爱,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痴恋甜食型。 ●破坏力: 过量食用甜食,其后果是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超过正常的摄入量,造成体重超重。 ●对策: ◎糖对于我们的身体必不可少,这是因为糖是我们最重要的能量供应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因此不要过分抑制自己对甜食的欲望,否则你会发现,越抑制越渴望。 甜食糖果等诱人的食物不要放在自己随手可取的地方。购买巧克力时,要选择小块的低脂纯黑巧克力。饼干蛋糕则选购全麦的。 实在馋了,可以用水果代替奶糖。科学家研究发现柑橘类水果特别能抑制嘴馋,而将其榨汁饮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周末如果想多睡一会儿,可以考虑推迟午餐时间或取消晚餐,也可以取消午餐,晚餐早点儿吃,以减少不吃午饭的不适。 ◎周末多有应酬或家庭聚会,免不了喝酒。别忘了,葡萄酒或啤酒也应计入正餐所摄入的热量。酒精之所以会阻碍身体里的脂肪燃烧,是因为人体需先将酒精予以分解,而在这期间,身体从食物中所摄取的脂肪已经直接入驻臀部了。 9 紧张暴食型 明早就要面试了;还有5分钟就要给3000人演讲;下个月要代表分公司参加整个集团的业务竞赛;这些紧张的时刻,能想到的却只有食物。越紧张就越饿,自然也就吃得越多。当你感觉身心紧张时,你甚至能独自吃光一个全家桶吗?那么你的饮食人格应该是紧张暴食型。 ●破坏力: 常常暴饮暴食,让你的胃和身体不知所措,只好你给什么,就吃什么,至于吃下去之后,这些食物转化成的肉要去向何方,似乎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对策: ◎先给身体减压。身心备感紧张的时候,做做深呼吸,练练瑜伽,或者静坐一会儿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让身体先平静下来,才不会胡乱往嘴里填东西。 ◎冰箱里应常备一些水果、胡萝卜、黄瓜、生菜等热量不高的食物,这样即便有些难以应对的紧张状况,也能保证吃进去的食物相对健康
个人分类: 生活百事通|1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凡事不能走极端
cherrylu1960 2010-6-12 23:45
感谢热心网友提供的偏方,按摩头部的两个穴位,过敏性鼻炎好多了,这两天没有吃鼻炎康,一个喷嚏也没打。 看来俺不是刀枪不入,对俺有好处的,俺也会去试,去信。 俺不是学医的,无论对中医、西医,都不敢枉加评论。更不会整什么极端的玩意儿,没那水平。 俺不反对西医,因为所有人都会从中受益,俺更不会也没有资本全盘否定中医,因为没有西医的时候,中国人还不是用中医治病救人。俺不爱吃中药,嫌难喝,主要是中药对俺起的作用不大,听说药不投方,要用车装,现在要碰到一个三付药就治病的中医太难了,而且这样钱不好挣了。 可俺信中医的针灸、按摩、穴位疗法。准备有时间好好学习一下,给自己治病。 一惯认为,看病是看病,养生是养生,保健是保健,互相不能取代,关系要处理好。现在看病太难,大夫更没心思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无形中将病人推向养生市场。遗憾的是,多数科班出身的专家们不屑于搭理这些事,因为他们要干更高尚的事。 听说去年养生方面的书出了两万多种,吓了一跳。可见市场之大。养生书出的太滥,不能懒出版社,更不能拿出版社开刀。要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凡事儿不能走极端。 还有,相信无论什么医,都要用实践验证,实证说话,光玩所谓的概念没有用。 几年前看过何教授的一个访谈,认为比较实事求事,现在从电脑里找出来,与大家共享。 严格定义为科学的医学没有人性(何裕民采访记) 记:这次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原因是中医不科学。而中医给人的印象,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用药确实不像西医学那么严谨。 何:这个问题话题比较长,首先,科学在近一百年来,对中国是非常时髦的事,其实科学的含义是多样的。首先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二,我们讲科学的,往往是相对于迷信而言的。 就知识形态而言,我认为中医是带有历史烙印的传统科学形态。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医相对于迷信来说是科学的。就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来看医学。 就狭义的科学来说,历史上或者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是指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用还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用数字化表达。从这个含义上来说,我说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会吃惊的话现代西方医学都不是科学。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说的,他叫库恩,美国人,这是他在 50年前就发表的一种议论。他认为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他认为生物科学尚够得上科学标准;医学的另一块,更为重要的,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却远远够不上科学的标准。 我们讲两个例子:一般人看病都喜欢找老医生,不管找老中医还是老西医,因为经验丰富。经验的东西就不是定量化可以表达的,充满着技艺之类成分,不是科学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说 IT行业,原子物理,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段。因为科学是严格遵循还原方法论的,且不断更新,很快很快,医学却恰恰相反。 第二个证据,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循证医学的出现也表明医学主体目前还够不上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 再如,揭示规律是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物理科学认为规律是唯一的,无例外的。但生物科学领域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规律,用著名现代生物科学哲学家迈尔的话来说:生物学中只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所有概括都有例外。 所有的物理科学,最后表达都是数字公式,比如自由落体定律,可以表达: H等于1/2gt2。但生命科学讲的都是概率、百分比,大概是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生物科学也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这些生物科学家强调生物阶层在不同水平上都有不同的特征,需要不同的理论,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到细胞、组织、器官、人的整体,每一阶层都导致独立的生物学分支产生,低层次的特征并不足以完全解释高层次生命活动的特点 ,但这在物理科学却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力主生物学必须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间隔。生物科学可以充分借助物理科学的方法、手段,但还必须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 再讲第三个含义,医学还是门人学,还是门生活方式。有个离休干部,他患高血压、糖尿病,每次都开同样两种药物。医院有三种号 5块钱、15块钱、50块钱,他每次就挂50块钱,同样拿两种药,他说:5块钱的,医生不听我说、不让我说;15块钱的,让我说、不听我说;50块钱既让我说也听我说,也和我交流。你说这是科学问题,还是人学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关于医学科学问题的讨论,或者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讨论本身前提就是有点站不住脚的,缺乏一个常识,你想把医学严格定义为科学,那么这门医学肯定是没有人性的。 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医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如果我们带有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我觉得中医学的存在,对世界是一种幸事。 解剖的边界和生物学的边界不是一回事儿 记: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的,人有哪些内脏器官,在什么位置,会怎么怎么样,通过一些仪器都能够检查出来。但是中医说的经络、穴位,感觉很玄虚,到现在没办法证明啊,人们更容易相信看得见的东西。 何:解剖学上没有发现的现象,不等于客观不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协作对近 20万人进行流行性调查,已经表明循经感传是种客观现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不断有欧美学者用放射性核素等注入穴位,重复发现该放射物质并不沿血管、神经、淋巴管移动,而似乎是沿着中国人所说的经络线路循行,这种移行轨道可以用扫描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虽解剖上人们仍无法发现相应的组织结构,但可以重复的事实却表明:在活体身上这些部位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通道,因为示踪剂在其中移行。可见,解剖学的边界,特别是源自尸体解剖学的边界,和功能状态下生物学实际边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 记:此次中医存废之争源于一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您作为副主编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的,想没想到会被人拿来做反面文章? 何:我个人认为,这场争论对中医是个新契机。至少大家可好好理一理,中医究竟有什么价值? 比如现在时髦的亚健康,亚健康的调整我相信很多人会找中药。我目前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项目亚健康课题研究,这个领域就凸现出中西医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实用价值。亚健康是一类状态,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现代医学界对亚健康还是失声的,因为它的体系只有盯住某一个具体器官或结构的异常的研究才有价值,对亚健康的治疗,也许只有维生素之类。中医不然,亚健康状态可以从中医证的研究和体质研究中演绎出来,针对个体,时间进行调整,很能改变亚健康状态,这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个层面是科学层面的,中医既然是一种传统性科学,就有科学内容。还拿经络来说,循经感传现象,现在至少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已经用现代手段,比如说同位素追踪,描记出体表的一种现象。但是现代的解剖学,哪怕最最时髦的解剖学,它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解释不了不等于不存在,这时需要改变的是以往的解释体系。 任何医学的发展都是告别谬误的过程 记:您以前写过一本书叫《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提出中医的很多诊法还保留着巫术的痕迹。这次和方舟子的对话中,您也说过:我刚入门中医的时候,有着和方舟子一样的看法。从那时到现在的观念转变是怎么获得的? 何: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里头谈到过,他小时候父亲得病了,中医给他开的方子要用的药引子是一对原配的蟋蟀,这件事情成了人们指责中医的证据。其实这是当时那位医生给自己预留的退路,假如你这个病治不好的话,他可以说你这个药引子找的不对这种欠缺实证的东西其实是中医的糟粕。但随着这种批评,中医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去糟粕,留精华的过程。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这是恩格斯说的,西医也同样。 比如关于激素的认识, 60年代风行的塞里学说使人们滥用激素,以至成为祸害。关于抗生素认识也一样,人们认识到抗生素意义的同时也意识到滥用的恶果。就中医从业者而言,怎么大胆地和过去保持一段距离很重要。不要认为古人记载的都是好的,需要经过临床检验。既然,他是种科学,就应该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来对待他,而科学精神中核心的就是质疑、综合与创新。 中医可称是生态医学 记:有人说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何:这句话很不妥,实际上是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核心观点。我只举一个例子,心理学研究的也是人的问题,心理活动也有物质基础,心理学却是存在着众多的学派与学说,从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生理学到人本主义等等,就心身医学而言,日本也有自己的森田疗法。生命科学领域,远未达到可以肆谈统一、唯一的境界,我们完全应该宽容地珍惜传统精华,加以弘扬。 记:现在西方医学已经非常发达,在社会生活中占主流,中医还有什么意义? 何:所有科学探索活动都受制于哲学观念的指导。中国占主导的是自然观点元气论,西方占主导的是原子论。元气论驱使人们注重过程与状态,注重相互关联与互动;而原子论则促使人们注重结构,注重还原,重视细节与构造。中西医学理论解释的最深层次的分野也就在于此。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医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中医叫天人相应。而西医却汲汲于细胞、大分子、基因。而现代科学的走向是强调两者的有机互补与结合,特别是新兴的复杂性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贡献之一,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至今就存在着粒子说与波动说,而粒子说就是原子论的经典体现,波动说似乎与中国(包括中医学)的气论更能对话。 这就回到了自主论生物学家的基点了:生物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代医学着重于揭示细胞、细胞器及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特征,向上也兼及了器官、组织,但到此为止。而中医学却着重揭示粗略的脏腑之间,特别是生命整体及该生命体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态)之间的互动特征。 用我的话来归纳,可以这么说,中西医是以不同的术语,揭示着生物不同阶层系统的不同特征。尽管中医用的术语粗疏得多,甚至有许多荒谬之处,但你无法否定他的理论价值所在,就像整体层次的经络现象,就像是气所揭示的整体生命现象。 顺便说一句,有位著名的否定中医人士,口口声声说中医是伪科学,但他却从 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撰文充分肯定元气论的现代科学价值,因为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中医理论揭示的更多是整体与生态层次的生物问题,认为称中医为生态医学,亦无不可。 就在我来北京参加讨论的当天晚上,电视台采访了又一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西医肝胆外科权威汤钊猷教授,当主持人问到他对告别中医事件看法时,他举了自身两个实例作出回应:一是他曾用针灸亲自治疗了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的阑尾炎,而母亲阑尾炎已并发腹膜炎,他是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抗生素的。第二个例子,他现在每周门诊,复诊许多老患者,不是冲着他刀开得好,而是肝癌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的,这就是医学大师的胸襟。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那么中医学很多药物,是药食同源的,通过这样的调整,一方面副作用可以减少很多,第二方面老百姓通常说可以治本。
个人分类: 科普评论|5681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