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附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AJAX+PHP+Oracle数据库Web开发》.((美)Lee Barney)][教程课件
lcj2212916 2014-11-28 12:59
通过结合ajax和php的强大功能,基于oracle的web应用程序可以提供下一代用户功能和客户端服务。本书由web 2.0编程专家编写,详述了如何设计出更快、更轻量、更具交互性的web应用程序,同时又可以减少代码支持和创建时间。在本书中,您将学会如何开发模块化的ajax和php代码、添加动态更新的内容以及实现单击编辑和拖放功能。此外,本书也详述了mashup、报告与通信等这些前沿技术。   本书主要内容   ·使用最新的ajax、php和模块化技术构建健壮的web应用程序   ·构建ajax和php对象、控制器、iframes和模型   ·使用可重用的模块、开源库和模板简化编程   ·优化可扩展性、可用性、性能和安全   ·使用httprequest对象自动刷新web页面及执行xml调用   ·添加html下钻表、dom拖放和单击编辑功能   ·使用远程过程调用和基于pear的服务从外部源获取数据   ·解决浏览器导航按钮、书签和历史跟踪问题   ·允许终端用户使用跟踪、json和mashup功能定制web页面   ·使用voip、im、有针对性的报告和文件共享方便客户端通信 第ⅰ部分 构建基础  第1章 javascript和php的可扩展性  第2章 php和javascript的模块性  第3章 javascript和php对象   第ⅱ部分 动态表示:用户接口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第4章 xmlhttprequest对象  第5章 ajax、高级html及http通信  第6章 使用javascript操作dom   第ⅲ部分 动态表示和通信的高级话题  第7章 使用php数据访问对象进行远程处理  第8章 ajax、制图和简单的数据传输  第9章 在ajax中启用后退按钮 第ⅳ部分 创建具有高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应用程序  第10章 客户端和服务端会话  第11章 创建用户定义的内容聚合  第12章 多模式通信:voip、im和存储报告 第ⅴ部分 附录  附录a html标记索引  附录b php入门  附录c oracle数据库管理入门  附录d oracle数据库sql入门  附录e pl/sql入门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9319058
1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文的附录,从附录3到附录6
热度 1 cswen 2014-4-24 17:33
附录 3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 2014年4月24日引自《凤凰网》网站 ) 凤凰网财经 环球财经 正文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2009 年 07 月 07 日 20:52 北大商业评论 【 大 中 小 】 【 打印 】 0 位网友发表评论 王平 郑赜瑜 “为每个钱包、每个用途制造它们需要的汽车”, 通用汽车 的这句承诺帮助几代美国人实现了他们的自由之梦。但这个曾如美国制造业管理图腾般的公司,如今却走上破产保护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制造业的没落,是美国企业运营战略管理能力薄弱所导致的创新能力逐渐枯竭。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制造实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内在因素:运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能力、人才储备能力、以及市场占有能力。 很多高层领导关注的只是:“有这个市场需求吗?”“如果有,需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底下去办吧。但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或是由于缺乏整体的运营战略意识,或是没有驾驭公司整体资源的权限,他们的设计往往是“见树不见林”。而有关人力资源政策、产品质量管理、成本绩效考量、生产规划、以及运营团队的组织等方面的决定往往是短期的,而且也不能立竿见影地带来业绩,因此很难得到高层领导百忙之中的关注。但正是这些无形的、琐碎的细节积累决定了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能力。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诸多美国汽车制造商突然发现,日本产商无论在成本还是质量上都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日本的成功表明,拥有多少物质资源并不是国家实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否拥有战略人力资源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而美国管理者没有注重如何去培育员工,他们不知道让员工获得什么样的技能,才最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长期发展。这一致命弱点不仅体现在高层管理者具体运营经验的不足,也表现在企业普通雇员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的欠缺。 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使得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最重要任务变成处理好公司与现有股东、潜在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等之间的关系,而对其驾驭公司日常运营能力的要求则退居其次。与此相呼应的是,员工技能全面性的欠缺。美国的企业管理者习惯性地认为,最有效的生产管理方式是,让员工不断重复地做一件同样的事情,熟能生巧,直至完美。但局限在某一细微工种上的雇员又如何能有足够的业务知识,来对整个生产流程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971 年,美国出现了自 1895 年后的首次贸易逆差。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制造与运营管理能力是美国在国际市场失利的根本原因,反而帮助制造业极力兜售“垃圾债券”,企图通过纯粹的资本运作来帮助制造业再创昔日辉煌。 制造业 名次 名称 最新 涨幅 1 摩恩电气 6.99 10.08% 2 中航黑豹 6.34 10.07% 3 皇氏乳业 16.62 9.99% 4 中科英华 5.26 6.26% 5 天润乳业 21.00 6.17% 名次 名称 最新 跌幅 1 九阳股份 10.35 -10.00% 2 鱼跃医疗 27.59 -9.98% 3 冠福家用 5.70 -7.92% 4 天汽模 14.23 -5.95% 5 *ST 新民 5.15 -4.9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附录 4 美国制造业衰落了吗? ( 2014年4月24日引自《新华网》网站 ) 美国制造业衰落了吗 2006年08月08日 08:32:24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   【 我要打印 】   【 我要纠错 】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Email推荐: 】 美国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在美国逛商店,随便买一件东西,十有八九是贴着“中国制造”、“泰国制造”或者“墨西哥制造”的标签。无论是美国的媒体还是国外的舆论,“美国制造业正在衰落或者已经死亡”的论调都不少见。在很多人眼中,美国好像除了电脑软件、医药、飞机和好莱坞的电影就不生产什么了。美国制造业真的衰落了吗?    现在美国的中小制造企业还有11.5万家  华盛顿贸易展上,动力机器人公司展出了全新智能机器人“芯片”。 记者不久前到芝加哥,采访了美国“全国制造业周”会展,这个会展每年举行一次,是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组织的,该协会是美国最大的代表中小制造业的行业组织。不来这里,真是很难想象美国还有这么多家这样的小型制造企业。近1000家公司大致分为机械设计、工业自动化、企业IT和机械维护管理四大类。除了微软公司外,绝大多数都是1000人以下的中小公司,100人以下的小公司占了一半。展览会上,并没有大型机械,都是一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机械产品,如机械部件、水泵马达、阀门和紧固件、设备控制系统、清洗设备,乃至一些简单的铸件。不过这当中有许多创新的产品,包含着高新技术。比如,有一种医疗用的人造肩关节,不仅可以提50磅重量的物品,而且关节伸展自如,可停在36个位置,与真关节几乎一样。还有一种能印三维立体图像的小型打印机,以前在美国也从未见到。在芝加哥的展览上,记者还发现了几个中国民营的机械铸造企业的参展摊位。但是与美国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它们的产品明显还比较粗糙。 据介绍,在美国的制造业中,中小制造业公司有11.5万家,占了全部制造业的99%,2000万员工占全部制造业人员的一半,出口占全国的3/4。与记者的想象有很大差距的是,目前美国中小制造业的产出没有萎缩,相反,产值创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制造业的投资也在上升,研发投资占了美国工业投资的2/3。 美制造业从来不缺忧患意识 当然,美国制造业从来没有忽视过它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对来自外国,特别是中国的竞争。在这次会展周的讨论会上,第一个主题演讲就与中国相关:“中国竞争力背后是什么?”,最后一个演讲的主题也是关于中国的:“中国:机遇和挑战”。可见与会者对中国的兴趣和关注。但出乎记者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与中美贸易有切身利益的制造业人士并不像某些国会人士那样,拿中美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问题大做文章,要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反而是主张与中国加强贸易,鼓励到中国投资,反对国会制裁中国议案的声音占了上风。 在美国制造业人士看来,确保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地位,靠贸易保护是行不通的,因此讨论会大多是围绕“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展开的。比较典型的是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欧文斯的主旨演讲,题目就是“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他对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美国企业必须致力于设计和生产融入最新技术的最高质量的产品,并确保制造的是世界客户所需要的产品。第二,必须实施“精益生产”的原则,提高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和自动化水平,强调“即时交货”。第三,必须对员工的培训投资,培养员工为公司带来创意和竞争的精神。第四,必须把全球化和国际竞争视为使企业更加强大和更有效率的机遇,不能因此把目光转向国内,建立贸易和投资壁垒。 “美国制造”的内涵无处不在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美国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中心,从刮胡刀、洗碗机,到化工、钢铁,到汽车、飞机,几乎所有机器加工制成品无不带有“美国制造”的标签,这一趋势延续了大半个世纪。而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印制造业的崛起,美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渐渐失去了竞争力,而悄悄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化和升级。现在,从整体来说,美国制造业分三个档次:大企业主要生产飞机、汽车、计算机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小企业主要生产机械、电子部件,但也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美国生产的已经不多,大多数早已转移到国外加工。 但即使是第三类产品,也需要做客观的分析。没有人会怀疑,在那些带有“中国制造”或“墨西哥制造”的产品中大多数包含着“美国创造”的内涵。在美国的大购物中心,衣服、鞋帽、玩具绝大部分的品牌和设计是美国的,“中国制造”只是在中国加工而已,不能算作完整的中国产品。POLO、GAP、耐克等牌子都是美国品牌,美国设计,转移的只是生产基地,企业真正的“大脑”还在美国。中国工人靠的是体力,美国人靠的是脑力。制造和创造在中文中只有一字之差,他们的内涵和效果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服装业在美国也有生存空间 美国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为特殊要求服务,或是小批量,或是单个产品的精加工。比如,有些巨大的齿轮,客户只需要一两件,运到海外去加工划不来,技术上也难有保证,就只能在美国加工。美国一些小型服装厂仍能生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记者特地找到一家纽约华人的服装厂采访,看到了美国服装业的“庐山真面目”。 这家名为“诚信服装厂”的工厂在皇后区,是纽约的福建同乡会副主席王永享开的。厂不大,还不到100人,设备环境远不如中国的服装企业,但却是典型的华人衣厂。王永享介绍,现在美国的服装厂主要就剩下华人开的小工厂了,在纽约有100多家,都不大,但还能生存下去。工人绝大多数为华人新移民中的妇女,工资不高。生产的产品不需要太多的运输,直接上市,成本低,还有时效的优势。美国的大宗服装几万件以上的,都送到中国加工,但它们一般要几个月后才能上市。有一些批量小的,或时效紧,一二个星期就要出货的,就需要当地的服装厂生产。王永享认为,美国的服装业与中国等国家相比,没有优势,不断萎缩,但还不会灭亡,因为还有生存空间。“但是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    “不断创新”和“找准定位”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些仍然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十多万家中小制造企业无疑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埃森哲咨询公司首席技术战略家鲍勃·苏在一份报告中分析说:“美国制造业所拥有的劳动力仅有服务业的1/4,但每位员工所创造的利润几乎是服务行业员工的6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产出几乎占全球产出的1/4。 在谈到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一位多年在美国从事制造业的段先生对记者说,美国的企业和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人有种传统观念,都不愿做领头鸟,总是看别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跟着做,省事也省钱。但是美国企业不一样。他们不管别人做什么,只做自己的,而且要做最好的。连最小的企业也会在研发方面下血本,有了专利就迅速转化成产品。一个美国钻头价格是中国的10倍,使用寿命也比中国长十几倍,这样贵也不怕卖不出去。美国制造业会随时调整自己,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劳动密集型基本上没有办法生存,所以都向高端、核心发展了。这就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体现在这种老牌制造业强国所特有的魅力上。不久前,日本东京电视台播放了一个专题节目,讲的就是“美国制造热”重回日本。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制造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先进的代名词。即使现在日本制造已经后来居上,日本人仍把使用美国制造当作一种文化向往。现在在日本,中产阶级中有很多美国制造的忠实拥趸,专门销售美国制品的店铺也在增加。 段先生最后对记者说:“现在连原本看不起中国制造的美国人也开始说,中国制造业在慢慢替代美国制造业。但是替代不能仅仅指我们比他们多生产了多少产品,关键还是要替代美国的‘脑袋’。”(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何洪泽 本报记者 何申权) 附录 5 美国电视台儿童圆桌会议 ( 2014年4月24日引自《360百科》网站 ) 天涯论坛 国际观察 美国电视台儿童圆桌会议就欠债中国 1.3 万亿要杀光中国人 楼主: 肯德基的马甲 来自: UC 浏览器 时间: 2013-10-18 11:55:00 点击: 39902 回复: 421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楼主发言: 33 次 发图: 7 张 窗体顶端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到页 窗体底端 举报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美国一档电视节目,儿童圆桌会议,因为美国政府停摆,孩子们在讨论,美 国欠中国 1.3 万亿元。   美国人要不要还?   杀光中国人就不用还了!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美国电视台儿童圆桌会议 美国电视台 圆桌会议 欠债 万亿 1.3 · 美国电视台就 杀光中国人 言论道歉 华人称难以接受 · 美国电视台居然播出言论 , 杀死中国人 , 数城市数万人大游行 ( 转载 ... · ZT 王千源再次对美国电视台发表反华言论 ( 转载 ) · 举世震惊 ! 看美国电视台是如何报道中国的内幕 !( 转载 ... · 凤姐受到美国电视台欣赏 , 可能受聘赴美国当记者 ( 转 ... · 美国白人 , 黑人 , 印地安人对美国电视台杀光中国人 节目的不同 反应 附录 6 当代美国面临的主要国际问题是什么? ( 2014年4月23日 引自《 360问答》网站 ) 路过的人11 |Lv3|被浏览4次| 来自 问答电脑版 检举 | 2013-12-04 14:28 满意回答 检举 | 2013-12-05 9:36 战后恢复期 , 70年代经济危机 , 80 年代、 90年代膨胀期 , 00年代衰落期 , 政府 、 人民高负债,高度依赖金融资本,本国制造业缺乏资本支撑 , 发展趋势堪忧 。 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有效降低负债,不能恢复本国制造业的引擎的话,美国经济将会长期依赖进口,并堆积更多的负债,致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 如果美国债务无法抵缴,很可能出现国际贸易法律纠纷,甚至导致战争 。 美国的军队是世界上 最 先进的军队,因此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这个无赖美国胜利,进而免去债务 。 而这种行为,会导致美国失去所有的贸易伙伴 。 其本土的人才会相继流失,进而致使美国专利技术国际化。 这很难断定,美国哪里出了问题,司法制度,还是强劲的军队 。我 个人认为,美国的制造业衰落及超前的消费方式是美国负债的深层原因 。 (温景嵩于 2014 年 4 月 23 日 引自《 360 问答 》网站)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1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附录);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治
zzllxx5168 2014-2-26 11:28
造林技术规程附录  附录A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补充件) 表A1 树 种 密度,株/hm2 树种 密度,株/hm2 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 3000~6750 旱柳和其他乔木柳 240~1500 火炬松、湿地松 1500~2400 泡桐 一般 195~1500 油松、黑松 300O~5000 农桐间作 45~60 落叶松 2400~5000 油茶 1110~1650 樟子松 1650~3300 三年桐 600~900 红松 330O~4400 千年桐 150~270 杉木 1650~4500 核桃 一般 300~600 水杉 1250~2500 间作 150~370 樟、油樟 1350~6000 油橄榄 300左右 柳杉 2400~4500 枣树 220~600 桉树 2500~50OO 柑桔 800~1200 木麻黄 2400~5000 板栗 220~1650 枫杨 1350~2400 山植 750~1650 刺槐 1650~6000 弥猴桃 450~900 桢捕 2500~3300 漆树 450~1200 侧柏、柏木、云杉、冷杉 4350~6000 散生竹 330~500 栎类 3000~6000 丛生竹 520~820 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 4400~6600 沙枣 1500~3000 木荷 2400~3600 苹果、梨、桃、李、杏 450~1240 檫树 600~900 巴旦杏 300~450 桤木 1650~3750 沙柳、毛条、柠条、柽柳 1240~500O 榆 1350~4950 花棒、踏朗、沙拐枣、梭梭 660~1650 杨树 240~3300 沙棘、紫穗槐 1650~3300 相思类 1200~3300 花椒 600~1600 附录B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表 (参考件) 表B1 区 域 范 围 主要造林树种 1.大兴安岭山地 洮儿河以北的大兴安岭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甜杨、朝鲜柳、杨树 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 沈丹线以北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山区 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冷杉、白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糠慑、蒙古栋、械树、黄榆、杨树 3.松辽平原 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中西部平原地区、辽宁的辽河平原 樟子松、油松、兴安落叶松、长白灌叶松、日本落叶松、白榆、小黑杨、小钻杨、三北一号杨、旱柳、灌木柳、垂暴109柳、胡枝子、紫穗槐、沙棘 4.内蒙古东部与冀北坝上高原山地 包括内蒙古东部、洮儿河以南大兴安岭余脉及河北坝上高原山地 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红皮云杉、油松、蒙古栎、白榆、小黑杨、大青杨、旱柳、胡枝子、沙棘、山杏、山楂 5.华北中原平原 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的平原及汾、渭平原地区 侧柏、桧柏、毛白杨、群众杨、沙兰杨、1-214杨、1-72杨、1-69杨、刺槐、旱柳、白榆、臭椿、国愧、楸树、泡桐、水杉、桑、梨、苹果、桃、杏、枣、花椒、葡萄、白蜡、杞柳、紫穗槐、柽柳 6.燕山、太行山山地 冀北(不含坝上)、冀西、北京、晋东的燕山、大行山山区 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刺槐、栓皮栎、槲栎、臭椿、香椿、元宝枫、黄楝、毛白杨、群众杨、旱柳、核桃、板栗、柿、枣、山桃、山杏、山楂、花椒、苹果、杜梨、沙棘、胡枝子、紫穗槐、黄栌 7.辽南与山东丘陵 辽东半岛丘陵山地、山东省津浦路以东的丘陵山地(胶莱盆地列入5区) 油松、赤松、黑松、侧柏、日本落叶松、萌芽松、刺槐、麻栎、栓皮栎、臭棒、楸树、白榆、香椿、银杏、毛白杨、旱柳、枫杨、黄连木、核桃、板栗、花椒、苹果、梨、桃、山楂、胡枝子、紫穗槐、黄栌 8.黄土高原丘陵 太行山以西、大青山以南、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的黄土丘陵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臭椿、毛白杨、河北杨、青杨、泡桐、楸、桑、核桃、枣、花椒、山杏、山桃、桃、杏、苹果、梨、杜梨 9.黄土高原土石山地 陇东子午岭、陕北、黄龙山和乔山、晋西、吕梁山、宁夏六盘山地区 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侧柏、白皮松、槭树、白榆、刺槐、辽东乐、旱柳、河北杨、白桦、红桦、山杏、柠条、沙棘 10.华中山地 包括秦岭、大巴山、淮阳山地、伏牛山及湖北西北山地 杉木、马尾松、华山松、油松、湿地松、火炬松、日本落叶松、柏木、巴山松、秦岭冷杉、巴山冷杉、栓皮栎、麻栎、楸树、银杏、水杉、柳杉、泡桐、枫杨、核桃、油桐、乌桕、杜仲、漆树、毛竹、箭竹、慈竹、刚竹、刺槐、柑桔、五倍子、马桑 11.桐柏山、大别山、黄山、幕府山、天目山山地 淮河以南、钱塘江至洞庭湖以北的山地丘陵地区 杉木、马尾松、黄山松、柏木、湿地松、火炬松、柳杉、铅笔柏、麻栎、栓皮栎、苦楝、刺槐、楸、榉树、苦槠、青栲、泡桐、银杏、毛竹、刚竹、淡竹、杜仲、厚朴、乌桕、漆树、油茶、油桐、板栗、柿、山胡桃、香榧、桂花、桃、梨、李、茶、桑、胡枝子、紫穗槐 12.长江中下游平原 淮河以南、钱塘江以北、宜昌以东的平原地区 水杉、池杉、刺槐、旱柳、枫杨、苦楝、泡桐、榉树、白榆、香椿、楸树、杉木、1-72杨、1-69杨、1-63杨、法桐、垂柳、银杏、鹅掌楸、淡竹、刚竹、板栗、杜仲、乌桕、枇杷、桃、梨、桑、紫穗槐 13.四川丘陵 大巴山以南、川西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四川雅安地区低地及贵州北部地区 柏木、藏柏、墨西哥柏、马尾松、杉木、日本落叶松、柳杉、秃杉、桢楠、桉树、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樟树、檫树、鹅掌楸、川楝、光皮桦、桤木、栲类、喜树、木荷、黑荆树、泡桐、杨树、黄连木、珙桐、毛竹、慈竹、杜仲、厚朴、黄柏、乌桕、油茶、板栗、核桃、柑桔、银杏、漆树、白腊、马桑 14.南方山地丘陵 钱塘江、浙赣路及洞庭湖以南,南岭南麓以北,包括两广北部、浙南、黔东南及赣、湘、闽大部分的山地丘陵区 杉木、马尾松、柳杉、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华南五针松、福建柏、墨西哥柏、槠栲类、麻栎、栓皮栎、棕树、捕木、樟树、苦橡、枫香、南酸枣、红椿、木荷、山毛榉、鹅掌楸、刺槐、光皮栎、青冈栎、黄檀、窿缘桉、赤桉、大叶桉、楸、水杉、重阳木、黑荆、泡桐、银杏、毛竹、茶杆竹、淡竹、黄柏、厚朴、杜仲、板栗、油茶、油桐、柑桔、茶、棕榈、杨梅、乌桕、山苍子、胡枝子、盐肤木 15.华南热带地区 包括两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南低地和海南岛、南海诸岛 马尾松、华南五针松、海南五针松、思茅松、水松、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落羽松、池杉、南亚松、柚木、降香黄檀、母生、枧木、火力楠、格木、石栗、枫香、樟树、苦楝、木荷、麻栎、麻栎、窿缘桉、雷林1号桉、巨尾桉、尾叶桉、巨桉、柠檬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桐木、木棉、椰子、八角、肉桂、黄槿、棕桐、青皮竹、撑杆竹、刺竹、千年桐、大果油茶、荔枝、芒果、龙眼、菠萝蜜、余甘子、蕃石榴、厚皮香、柑桔、大王椰子、腰果、红树类 16.台湾地区 台湾及其附近地区 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马尾松、台湾云杉、杉木、柳杉、樟树、相思树、柚木、枫香 17.云南高原 包括云南大部分、贵州西部、广西百色以西地区及四川西南南部 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黄杉、苍山冷杉、冲天柏、滇油杉、杉木、墨西哥柏、藏柏、蓝桉、直干桉、栓皮栎、木荷、滇青冈、元江栲、高山栲、槭类、光皮桦、蒙自桤木、滇杨、滇楸、昆明朴、朴树、银杏、柚木、红椿、银荆、麻栎、黑荆、银荆、慈竹、油茶、核桃 18.川滇藏甘高山山地峡谷 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峡谷地区 冷杉、云杉、华北落叶松、云南松、红杉、雪松、华山松、巨柏、白栎、红栎、木豆、山杨、青冈类、苦楝 、箭竹、沙棘、小桐子、马桑、蕃石榴、新银合欢 19.天山、祁连山山地 天山、祁连山海拔1700m以上的山地 天山云杉、青海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大果圆柏、祁连山圆柏、疣皮桦、山杨 20.阿尔泰山地 阿尔泰较高山地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欧洲山杨、白桦 21.内蒙古高原山地丘陵沙地 内蒙古中部半干旱地区、陕西北部沙地、宁夏北部沙区 樟子松、油松、旱柳、白榆、河北杨、小青杨、沙柳、黄柳、柽柳、山杏、沙枣、胡枝子、柠条、沙棘、紫穗槐、杞柳、毛条、花棒、踏朗 22.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缘、内蒙古河套以西地区(灌溉绿洲另列) 沙枣、胡杨、灰杨、梭梭、白梭梭、柠条、柽柳、花棒、沙拐枣、沙柳、毛条、踏朗 23.西北灌溉农业绿洲地区 新疆盆地绿洲、甘肃河西走廊绿洲:青海柴达木绿洲、宁夏前套和内蒙古后套地区 樟子松、新疆杨、箭杆杨、银白杨、二白杨、胡杨、旱柳、刺槐、白榆、国槐、沙枣、白蜡、桑、杏、柽柳、柠条、沙棘、梭梭、白梭梭、沙拐枣、紫穗槐、灌木柳类、核桃、枸杞、枣、苹果、苹果梨、梨、桃、巴旦杏 24.青藏高原谷地 西部高山林区以西、藏北高原寒漠区以东 云杉、青海云杉、大果圆柏、小叶杨、高山松、乔松、侧柏、西藏云杉、藏川杨、北京杨、紫穗槐、沙棘 附录C 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表 (参考件) 树种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主要适生地区 适宜立地条件 杉木 常绿乔木,中山呈中性偏喜光,低海拔丘陵区呈中性偏荫,浅根性,根穿透力弱,萌生性强,喜温湿,怕风怕旱,忌土壤瘠薄、板结、渍水,畏低温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0℃,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绝对最高温度40℃以下,年降水量:1000~2000mm,中山、低山、丘陵、中亚热带海拔800~1000m以下的山地为中心产区 在当地适宜的海拔范围内,长山坡中部以下山腹、山麓、谷地,上层厚度70cm以上,腐殖质10cm以上,土壤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以黄壤为最好,红黄壤、红壤也较宜,并且背风多雾的地带 马尾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适应性强,耐土质瘠薄,喜酸性土壤,忌水湿,不耐盐碱,不耐弱光照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3~22℃,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年降水量800~1900mm,海拔600~800m以下的中、低山及丘陵 湿润、肥沃的山坡生长较快,山脊、阳坡(土层过于浅薄除外)酸性的粘土、沙土、石砾土都适于生长 湿地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主、侧很发达,喜低海拔潮湿地带,耐水湿,不耐长期积水,耐瘠薄,不耐蔽荫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3℃,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7℃,年降水量1000~1600mm,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 黄壤、红壤、砖红壤,沿海沙地,短期积水低湿地 火炬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主、侧根发达,喜肥沃湿润,较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渍涝、盐碱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3℃,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7℃,年降水量660~1600mm,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丘陵 丘陵、山地中性、酸性黄褐土、黄壤、红壤、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带 华山松 常绿乔木,中性或中性偏喜光,深根性,喜温和、凉爽、较为湿润的环境,较耐寒,不耐水湿 暖温带、亚热带西部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温度6~15℃,绝对最低温度不到-30℃,年降水量600~l500mm,海拔1000~3300m,相对湿度70%以下的山地 山地中性、酸性黄褐土、黄壤、红黄壤、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带并以森林棕壤、草甸土生长良好 云南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主、侧根发达,较耐干旱瘠薄,在全光下天然更新良好 西南高原地区,年平均温度12.5~17℃,绝对最低温度不到-7℃,年降水量900~1300mm,冬无严寒,夏秋多雨,无酷热,干湿季分明,海拔1600m以上山地 山地排水良好的酸性山地红壤、黄壤、紫色上、棕色森林上壤、石灰岩风化土壤 思茅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喜高温湿润环境,不耐寒冷,不耐干旱瘠薄土壤 云南南部南业热带与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7~22℃,年降水量15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海拔600~1700m的宽谷、盆地周围低山、丘陵及河流两岸山地。云南中部、四川西昌地区在同海拔地区引种,生长良好 土层深厚的山地红壤、砖红壤化红壤、幼年红壤 柳杉 常绿乔木,喜光,浅根性,无明显主根,侧根发达,喜温暖高湿,夏季无酷热的生境;抗风性、耐寒性、抗雪压能力较好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4~19℃,1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弥漫的地区,东部海拔1000~1400m以下,西部云、贵、川地区1600~2400m山地最适宜 土层深厚湿润、疏松、透水性强的酸性土壤,如山地黄棕壤、黄壤等力宜,并且风小雾多的地带 水杉 落叶乔木,喜光。根系发达,喜温湿气候与湿润土壤,不耐干旱,但又忌水湿 亚热带、暖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2~20℃,绝对最低气温不到-18℃,年降水量800~1770mm,海拔16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 山地溪谷旁、山足平缓地、斜缓坡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地带,平原冲积土、四旁等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地带 池杉 落叶乔木,喜光,喜温湿,耐水湿,能在季节性浅水中正常生长,抗风性、萌生性强,不耐盐碱 亚热带、暖温带南部地区,年平均温度15~20℃,绝对最低气温不到-17℃,年降水量1000~1770mm的平原、水旁、山谷 平原酸性、中性土,四旁,稻田埂,池、湖、水库周围季节性浅水地带,山谷低凹地等处土壤潮湿但不过于粘重的地带 雪松 常绿乔木,喜光,幼年稍耐荫,浅根性,喜温和凉爽,大苗能耐-25℃的低温,较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抗风、抗烟害能力差 青藏高原西部1200~3300m地;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平原、丘陵、低山缓坡,北京、大连以南至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广为栽培 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缓坡酸性土壤生长最好,平原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冲积土也能生长 油松 常绿乔木,喜光,深根性,根系发达,略耐瘠薄和干旱,喜温湿,不耐水湿和盐碱,不耐弱光照 温带南部、暖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5~16℃,绝对最低气温不到-25℃,年降水量500~1000mm,海拔1600m以下山地、丘陵、平原 以深厚肥沃、土壤通气状况良好的山地轻质棕壤及淋溶褐土上生长最好,平原地区要求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 白皮松 常绿乔木,喜光,深根性,喜干冷气候,能耐-30℃低温,不耐湿热,不耐积水或盐碱,生长较慢 温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海拔1800m以下的山地、丘陵与排水良好的平原 以湿润肥沃的钙质土或黄土生长最好,酸性基岩风化土、石灰岩山地及平原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也适于生长 侧柏 常绿乔木,喜光,浅根性,须根发达,极耐干旱瘠薄,耐盐碱,生长稳定长寿,但较慢 温带南缘、暖温带、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8~20℃,绝对最低气温不到-35℃,年降水量300~1600mm,从北至南,在海拔500~18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生长最好,但山地土层浅薄的粗骨土、石灰性土,岩缝中,中、弱度盐渍土、沙丘土均能生长 柏木 常绿乔木,喜光,稍耐侧方庇荫,侧根发达,喜温湿,耐寒性差,能在钙质土上生长,是紫色土页岩钙质土、石灰岩山地钙质土的主要针叶树种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3~19℃,绝对最低气温不到-5℃,年降水量1000~1500mm,从东至西,海拔400~2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 钙质紫色土和石灰岩山地钙质土最适宜生长,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酸性土壤也适宜生长 红皮云杉 常绿乔木,较耐荫,浅根性,耐寒性、耐湿性较强,后期生长较快 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0~6℃,绝对最低气温不到-40℃,年降水量500~800mm,空气湿润的东北东部海拔300~1800m的山地 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麓缓坡、小台地,山地棕色森林土壤,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带 红松 常绿乔木,喜光,但幼年耐荫,浅根性,侧根发达,喜温和凉爽空气湿度较大的生境,耐寒 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0~6℃,绝对最低气温50℃以上,年降水量750~1200mm,相对湿度较高,从北至南,海拔300~1300m的山地 土层深厚、肥沃、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壤质土壤生长最好,在土层较薄、肥力较差处也能生长 兴安落叶松 落叶乔木,喜光,适应性强,耐严寒,喜水肥,耐水湿,并耐瘠薄土壤,生长较快 寒温带、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0~4℃,绝对最低气温-52℃以上,有岛状分布的永冻层,年降水量350~600mm,山地、丘陵、沼泽、平原,一般多在海拔500~1200m 在湿润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山腹中下部缓坡地生长最好,在较瘠薄的山地石砾土、水湿的河谷沼泽地均能生长成林 长白落叶松 落叶乔木,极喜光、浅根性,喜湿润,耐严寒,较耐干旱 温带地区的长白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地,年平均温1度2.5~10℃,年降水量750~1000mm,海拔700~1900m之间的山地、沼泽 以湿润肥沃的沙壤土、疏松的粘土、河谷冲积土及滩地生长最好,排水良好的草甸土也较适宜,沼泽地则生长较慢 华北落叶松 落叶乔木,极喜光,根系发达,喜生于高寒地带 华北温带、暖温带地区,年平均温度-2~4℃,一月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水量600~900mm,海拔1400~3000m之间的山地 花岗岩、片麻岩、沙页岩发育的深厚肥沃湿润的山地棕壤生长最好,山地灰棕壤、淋溶褐色土、褐色土、淡栗钙土也较适宜 日本落叶松 落叶乔木,喜光,根系较浅,喜温凉湿润生境,不耐干旱瘠薄,早期速生 北纬45度以南温带,暖温带地区及亚热带高海拔山地,年平均气温2.4~12℃,年降水量500~1100mm,空气湿度大的地带,华北1200m以上,华中、西南1600~2500m以上,东北南部200m左右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质土,其生境要求:最北部低海拔地区背风向阳地带;吉林市以南至辽东半岛,选200m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 樟子松 常绿乔木,极喜光,根系发达,耐干旱严寒,耐瘠薄土壤 寒温带温带地区,年平均气温-4~8℃,绝对最低气温不到-50℃,年降水量350~600mm,海拔200~900m的山地、丘陵、平原 薄层土的山地、丘陵,酸、中性土壤,沙地均可牛长,但以排水良好的深厚土壤:生长最好 银杏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具有一定耐旱性,不耐水湿,寿命长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0~18℃,绝对最低气温不到-20℃,年降水量600~1500mm,山地、丘陵,平原,南亚热带海拔2000m以下,中亚热带1000m以下,其他仅生于低海拔地区 除干燥瘠薄山坡、盐碱地、低湿地外,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均适宜生长,但以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最好 窿缘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短期霜冻,抗风性、萌生性强 北纬20~25度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温度18℃以上,绝对最低气温不到0℃,年降雨量1500mm左右,低海拔、山地、丘陵、平原、台地 低海拔地带,除土壤流失严重,土层很薄的山地外,凡酸性红壤、黄壤、砖红壤、红色土、黄色十和冲积土沙地等均能工常生长,以疏松、深厚的土壤生长最好 巨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喜温暖而不耐炎热,可耐-5℃的低温,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但抗风力弱 南亚热带及热带高地,年平均温度15~25℃,最热月最高温度29~32℃,最冷月平均温度5~6℃,年降水量1000~1800mm,无台风的地带 以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各类壤质土或较粘重土壤生长最好;在土层厚度适中的轻沙壤土生长较好 尾叶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喜高温多湿;具一定耐旱耐瘠薄能力,可耐-3℃短期霜冻,干形好,生长迅速,萌生能力强,但抗风力弱 北纬18~24.5度的范围内,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8~28℃,最冷月平均气温8~12℃,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年降水量1000~250Omm的热带、南亚热带的无台风地区、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华南各类型土壤生长表现均好,而以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非石灰岩发育的中壤到重粘性土壤生长最好 柠檬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初期生长较快,抗风力强,耐寒力弱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等温线以南,绝对最低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低海拔的丘陵、平原、台地与山麓缓坡 低海拔地势平缓处,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红壤、黄壤、冲积土上均生长良好,较为干燥瘠薄的酸性土壤也能适应 直干桉 常绿乔木,喜光,深根性,生长快,干形好 亚热带地区海拔1500~1900m的西南山间平缓地,年平均温度15~20℃,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2.5℃,年降水量850~1500mm,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地区 高平原四旁,高海拔平缓的山脚,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土或石灰性土壤 赤桉 常绿乔木,喜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既耐寒冷,又耐炎热,抗风力强 是桉树分布最广的树种,从云南南部到陕西阳平关均有栽培,以云南南部及四川西南部栽培最多,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中,年平均温度20.4℃,年降水量600mm,年相对湿度55%左右,仍能旺盛生长,并在阳平关可耐-10.1℃的低温,适生于海拔1477m以下地带 除土层浅薄地及钙质土外.其他酸性、中性、微碱性土上均生长良好,在沙质土也能适应,而以深厚的冲积土和红黄壤生长最快 木麻黄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侧根发达,具固氮菌根,喜温湿,耐沙压及海潮短期淹渍,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生长迅速,幼中龄林抗风力强 北纬28.3度以南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6.3~24℃,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8℃,年降水量800mm以上,平原、滨海沙地、低山 沿海流动细沙地、盐碱滩地,冲积平原及沿海丘陵、低山坡地土壤疏松、不过于粘重的地带 台湾相思 常绿乔木,强喜光,深根性,耐干旱瘠薄和水湿,抗风性、萌生性强,不耐寒冻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26℃,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5.4℃,年降水量工300~3000mm,低海拔山地、丘陵、平原 除在立地条件较好地带生长较好外,在水土流失的丘陵、岩石裸露的山地、沿海沙地以及粘重土壤均能正常生长,但石灰岩山地生长不良 大叶相思 常绿乔木,喜光,适应性强,但耐寒性差,生长迅速,具有一定的萌生性 北纬23度以南的热带地区,绝对最低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的低海拔山地、丘陵、台地、平原 除上层浅薄的地带外,在沙滩地、砖红壤、红壤、重粘土、砾质土均能生长 樟树 常绿乔木,喜光,主根强大,根系发达,喜温湿气候,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 亚热带热带北缘地区,年平均温度16~24℃,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7℃,年降水量1000~3000mm,低海拔地带的河滩、平原、台地、丘陵、低山 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四旁、河滩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层深厚的山谷、山麓黄壤、红黄壤、红壤也适生 黑荆树 常绿乔木,喜光,浅根性,侧根发达,适应性强,较耐干旱,生长较快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6~20℃,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5℃,年降水量1000~1500mm,相对湿度75%以上、低海拔地带山地、丘陵和平原 以土层深厚、湿润、透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壤土为最好,在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和石灰质的土壤上,除粘重、排水不良和贫瘠的地带外,都生长良好 苦楝 落叶乔木,喜光,主恨不明显,侧根发达,适应性较强,生长迅速 暖温带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3~28℃,年降水量800~2500mm,低海拔地带的平原、低山、丘陵坡脚及四旁 除干旱浅薄的土壤外,酸性土、冲积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而以不积水的肥沃湿润疏松土壤生长最好 木荷 常绿乔木,喜光,幼年较耐荫,喜温湿,不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火性强 亚热带、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6.9~23℃,年降雨量1000~2000mm以上,北部海拔400mm以下,南部1200~1200m的中、低山地、丘陵 红壤、红黄壤、黄壤、黄棕壤均适于生长,以肥沃、深厚、疏松的沙壤土生长最好,在较贫瘠的土壤也能适应 红锥 常绿乔木,较耐萌,幼树耐荫性强,喜温湿,不耐干旱,生长较炔,萌生力强 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24℃,绝对最低温度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山地除海南岛在海拔1100m,云南南部在1900m以下外,其他地区都在低海拔地带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黄壤、砖红壤性土 青钩栲 常绿乔木,喜光,主根发达,须根较少,喜温湿,生长较快,萌生力强 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22℃,绝对最低温度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mm,海拔200~1000m的山地 适生立地条件与杉木同,但在稍差的立地条件也能正常生长 帧楠 常绿乔木,耐荫,深根性,根系发达,喜温湿,初期生长较慢,但寿命长,能生长成大径材,干形通直,材质优良,遇火难燃,经久不腐 亚热带地区,尤以四川、湖北西部分布较多,年平均温度16.9~18.8℃,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7℃,绝对最高温度40℃以下,年降水量90O~1600mm,海拔500m以下的中山、低山、丘陵 地势较高,有云雾处的山地中、下部的平缓阴坡、半阴坡、山谷,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壤质土 光皮桦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喜温凉湿润,较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萌生力强 亚热带西部、暖温带西南部,年平均温度14~17℃,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7℃,年降水量800~1900mm,海拔500mm以上的地区 肥沃、湿润的酸性沙壤土,如黄棕壤、黄壤、紫色土等 枫杨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主根明显,侧根发达,喜温湿,耐水湿,并具一定的耐寒性 暖温带、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2~22℃,年降水量700~2000mm的地区,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带,除西南可达1000m以上外,其余仅适生于低海拔地区 山谷、溪边、河滩、四旁等处的低湿地带,中性、酸性沙壤土 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栽培茶为灌木型,耐荫,喜温湿,不耐旱、涝、寒、碱和瘠薄 亚热带、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5℃,绝对最低温度-18℃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山地、热带海拔1000m以上,亚热带300~600m之间的山地、丘陵、平原 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以及平地 油茶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喜光,深根性,适应性和萌生力强,较耐瘠薄土壤,耐火力强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1℃,绝对最低气温-10℃以上,多年最低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低海拔的低山、丘陵,无严寒的云贵高原可在2000m以下山地栽培 山地、丘陵平缓坡或阳坡,土层深厚、疏松、比较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 三年桐 落叶小乔木,喜光,浅根性,喜温暖,喜肥沃湿润土壤,不耐干旱瘠薄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18℃,绝对最低气温-10℃以上,年降水量900~13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除川西南、云南可在2000m以下山地种植外,其他地区多在800m以下低海拔山地、丘陵种植 以平缓阳坡、山脚、谷地、河床两岸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偏酸的沙质壤土为宜,酸性红壤、黄壤必须施肥才能丰产 柑桔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喜光,喜温暖,喜肥沃湿润土壤,不耐干旱瘠薄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7~23℃,绝对最低气温-5℃以上,年降水量900~1700mm,低海拔地带,山地、丘陵、平原 坡度平缓的山坡以及平地,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赤色粘质壤土最为适宜,理化性质差的红壤、黄壤及沙地也能生长,但须改良土壤才能丰产 毛白杨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和湿热,对水肥条件敏感,不耐干旱、贫瘠土壤,生长快,根际萌生能力强 暖温带树种,年平均温度7~16℃,绝对最低温度-18℃,年降水量600~1300mm,北起辽宁、内蒙古南部,南至长江,北京以南至黄淮中下游平原为中心产区 平原四旁、低山谷底、山脚上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沙壤土生长最好,在轻盐碱地、山坡及低湿积水地均生长不良 小黑杨 落叶乔木,喜光,喜冷湿气候,抗旱、抗寒,耐轻度盐碱,耐瘠薄,能够充分利用沙层内水分,耐沙压,不耐水湿,早期速生 温带、暖温带地区,年降水量440mm,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43℃,能正常生长,年降水量不足但地下水位浅的地带也能生长 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但对立地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沙土及轻盐碱地也可正常生长 新疆杨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喜水肥、温热,耐大气干旱,不耐土壤于瘠,不耐湿热多雨,抗寒力差,抗风力强 暖温带干旱,半干旱灌溉农区或土壤湿润地带,年平均温度11℃左右尸绝对最低温度-24℃,绝对最高温脑42.7℃,日照长,阴雨少,有灌溉条件和沟底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带 灌溉土、潮土、轻盐化灌淤土、轻盐化潮土生长良好,重盐化土壤与灌溉不足地带生长不良 群众杨 落叶乔木,喜光,适应性强,较耐盐碱、干旱、瘠薄,早期速生 暖温带地区,年均温度6~16℃,年降水量400mm以上,或雨量不足有灌溉条件的北方广大平原地区 对立地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在轻度盐碱地、有壤质间层的沙地可正常生长,在水肥条件好的沙壤土、壤质土生长最好 I-124杨 落叶乔木,喜光,喜中温、中湿环境,抗寒性较差,生长迅速 原产意大利,我国主要推广地区为黄河下游至淮河流域的平原,北方严寒地区、气候干旱地区不宜推广 平原四旁、河岸、河滩等肥沃深厚的沙壤土最力适宜,壤质上也适宜生长,在干旱、贫瘠、盐碱地生长不良 I-69杨 落叶乔木,喜光, 要求温湿气候环境与较好的水肥条件,耐水淹,短期过水无碍,抗寒性、抗病虫害较差,生长迅速 从意大利引进,是我国南方型杨树树种,适宜推广地区为北纬35度以南至25度,年降水量800~1300mm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壤土、沙质土而以冲积沙壤土生长最好,河漫地、低,湿地能生长,但地下水位不应常年高于1m,酸碱度个高于18.5为宜 I-72杨 基本同I-69杨,略耐寒些 同I-69杨 同I-69杨 I-63杨 基本同I-69杨 基本同I-69杨 基本同I-69杨 白花泡桐 落叶乔木,极喜光,深根性,喜温暖,喜水肥,但不耐水湿、盐碱和瘠薄土壤,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亚热带、暖温带地区,年均温度14~20℃,绝对低温-18℃,年降水量750~1500mm,平原、山麓 平原、缓坡、沟谷中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带,忌粘重土壤、低洼地和盐碱地 兰考泡桐 落叶乔木,极喜光,深根性,较耐寒,喜水肥,但不耐水湿、盐碱和瘠薄土壤,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暖温带地区,年均温度12~18℃,绝对低温-18℃,年降水量750~1000mm,平原 平原肥沃、湿润、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质土,忌粘重土壤、低洼地和盐碱地 旱柳 落叶乔木,喜光,不耐庇荫,深根性,耐寒,喜温湿,略耐干旱,可耐短期积水,生长快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平原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分布区 河滩、沟谷、低湿地及平原口旁生长良好,干旱贫瘠的山梁、沙丘生长不良 垂柳 落叶乔木,喜光,不耐荫,较耐寒,耐水湿,略耐干旱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以黄淮、长江流域与华北南部为多,常栽于平原水边、城市路旁 适于平原四旁、河滩低湿地,在比较干旱和有季节性积水的立地亦可生长 刺槐 落叶乔木,喜光,浅根性,侧根发达,萌生力强,寿命较长,抗烟尘能力强,不耐严寒,早期速生 暖温带地区,年平均气温5~18℃,年降水量400~1000mm以上地区,从海滨到西部2000m山地 平原、低丘陵缓坡、土层深厚、水分较好的沙壤土为好,耐盐碱,较耐瘠薄,但土层在过于薄的立地上易形成“小老树” 国槐 落叶乔木,较喜光,稍耐荫,深根性,喜凉燥气候,耐湿热,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抗污染能力强 原产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我国中、南部各省都有栽植,农村四旁,城镇 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原、四旁,以壤质、沙壤质中性土最好,可栽石灰性、微酸性及轻盐碱土地上 楸树 落叶乔木,喜光,只在苗期耐荫,主根明显,根蘖和萌生力强,不耐寒冷,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对二氧化硫等毒气抗性强 暖温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水量700~1200mm,平原、丘陵到海拔800m山地 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壤生长迅速,轻盐碱土(含盐量0.1%以下)也能正常生长,在贫瘠的条件下生长不良 白榆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抗风力强,耐寒,耐旱,不耐瘠薄土壤、不耐水湿,抗空气污染 温带、暖温带到北业热带地区,年均温度1.5~17℃,耐-40℃严寒,年降水量350~1100mm,平原、丘陵缓坡 以平原、四旁深厚肥沃土壤生长最好,在轻盐碱地、固定沙丘和钙积层较薄较深的栗钙土上也能生长,忌低洼积水 臭椿 落叶乔木,极喜光,深根性,主根发达,喜干燥温凉气候,生长快,寿命长,根蘖力强 北纬22度~43度,东起海滨,西至甘肃,以华北、西北为最多,生于平原至海拔2000m的山地,年平均气温7~18℃,年降水量400~800mm,能耐47.8℃高温和-35℃低温 平原、丘陵、山地土层深厚微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排水良好的中、沙壤土生长最好,沙土次之,略耐盐碱,重粘土和水湿地生长不良 栓皮栎 落叶乔木,喜光,劳期耐荫,主根发达,萌生力强,幼年生长缓慢,4~5年后生长较快,喜温湿,具抗旱、抗风、抗火特性 北起甘肃、河北、辽宁南部,南至广东、广西及台湾,以鄂西、秦岭、大别山为中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2~16℃,绝对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500~1500mm,海拔由北部数十米至南方2000m,山地、丘陵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均可,土层较薄的地带也可生长,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栓皮的产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以山地土层较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好,栓皮质量最优,北方应选择阳坡造林 麻栎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主根长,萌生力强,实生苗幼年生长慢,耐干旱,耐火,抗风、不耐水湿 暖温带至热带均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各省较多,年平均气温12~24℃,年降水量600~2000mm,海拔由华北几十米至云南2200m的山地、丘陵,平原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壤瘠薄、干旱地带可以生长成林,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壤质土生长最好 蒙古栎 落叶乔木,喜光,耐侧方庇荫、耐寒性在栎类中最强,深根性,主根发达,耐干旱瘠薄,幼年生长缓慢,后加速,寿命长,萌生力强 东北、华北,为我国栎类中分布最北的树种,可耐-40C低温,年降水量350~800mm,东北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华北800~2000m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的山腹生长良好,适中性至微酸性土壤 辽东栎 与蒙古栎相近 东北和黄河流域各省区及四川省,海拔高度800~2800m山地 与蒙古栎基本相同 水曲柳 落叶乔木,喜光,稍耐荫,主根短,侧根发达,萌生力强,在硬阔树种中生长较快,耐严寒,喜肥沃湿润 主产东北地区,尤以小兴安岭为多,华北等地也有分布,适于年均气温0~6℃,绝对最低温度-40℃,年降水量50℃~800mm的山地 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和沙壤土,稍耐盐碱,含盐量0.15%能正常生长,过于贫瘠的立地生长不良 黄菠萝 落叶乔木,喜光,稍耐荫,深根性,喜冷湿气候,喜肥沃,不耐贫瘠,幼年生长偏慢,萌生力强 小兴安岭南部、长内山区和华北燕山山地的北部,海拔高度东北500m以下,华北150Om以下,年均气温0~10℃,绝对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500~800mm的山地、丘陵 河谷两侧、山腹中部以下深厚、肥沃、湿润的中性、微酸性壤质、沙壤质冲积土或棕色森林土 白蜡 落叶乔木,喜光,耐侧方庇荫,深恨性,喜温暖气候,喜湿耐涝,生长快,耐修剪,萌生力强 华北及以南各地区广泛分布,垂直高度:华北海拔1700m以下,四川可达3100m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页岩钙质紫色土、石灰岩土壤、花岗岩黄棕壤或黄壤、冲积土、水稻土等碱性、中性和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长 胡桃楸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根菜性、萌生力强,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抗风,但不耐湿热与干瘠,干风吹袭时易发生枯梢 东北东部山区海拔300~800m的地带,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有少量分布,适于年均气温0~6℃,绝对最低温度-40℃,年降水量550~800mm山地、丘陵 适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沟谷和山坡下部,干瘠和排水不良的土地生长不良 核桃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主根发达,喜温暖、凉爽气候,不耐湿热及于瘠,生长较快,低温下枝条受冻害干枯 暖温、亚热带北方平原、丘陵、山地及海拔较高地带均有栽培,年平均气温10~14℃,绝对低温-25℃,年降水量400~1200mm,华北100m以下至四川北部2600m以下平原、丘陵、低山背风向阳处 适于阳坡、半阳坡山脚,山坡及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或壤土,不耐干瘠、水湿与盐碱 板栗 落叶乔木,喜光,较耐寒,适应性广,喜温凉干燥气候,根系发达,生长较快 全国除风沙干旱、严寒区外,均有栽培,适于丘陵、山地、河滩,年平均温度,8~22℃,绝对最高气温35~39.1℃,绝对最低温度-28℃,年降水量50~1500mm的地区,但以年平均温度1O~14℃,年降水量600~1400mm地区生长最好,绝对最低气温-30℃地区易受冻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湿润、疏松的壤质土,较耐干旱,忌低洼盐碱地、钙质土与重粘土 枣树 落叶乔木,喜光,耐旱,萌生力强,根系发达,水平根易发生根菜,生长缓慢,结果早,寿命可达300年以上 北纬45度以南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尤以华北地区为最多,垂直分布可达2000m,年降水量600mm左右的地区,是其主产区,平原、丘陵、山区 适宜向阳背风处,耐瘠薄山地和丘陵、沙荒地区,微酸性、中性、轻度盐碱土均能正常生长 柿树 落叶乔木,喜光,喜温暖,深根性,侧根发达,不耐严寒,耐干旱,生长快,结果早,寿命长 年平均气温9℃以上,绝对最低气温-20℃以上,在北纬40度长城以南、黄河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有分布,平原、丘陵、山区1000m以下 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壤土和粘壤上、黄土,贫瘠沙地生长不良,不耐水湿和盐碱 山杏 落叶乔木,喜光,适应性极强,深根性,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寒冷,萌生力强,结实早 华北、西北、内蒙古,海拔200~2200m的阳坡,丘陵、山地、草原,绝对最低温度-40℃以上地区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可在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造林,也耐粘质土壤,但不耐水湿 巴旦杏 落叶小乔木,极喜光,深根性,需长日照,耐寒、旱能力强,适宜夏季高温干燥的典型大陆性气候,萌生力强,生长较快,结果早 原产中亚西亚、小亚西亚等地,我国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海拔600~1300m的年均温度10℃以上,绝对最低温度-20℃以上,日照时间长的平原、丘陵地区,青海。甘肃、陕西有引种 适宜土层深厚、通气良好、地下水位较低,pH值7~8的壤土和沙壤土,瘠薄立地也可生长 苹果 落叶乔木,喜光,较耐干冷的气候,不耐湿热 原产欧亚大陆的中部,我国为温带南部、暖温带地区,年均温度5.7~16℃,绝对最低温度-29℃以上,年均气温12℃以上,绝对最低温度-15℃以上,年降水量500~900mm丘陵、平原,东北南部、华北及西北为集中栽培区 适宜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沙地加强肥水管理也可丰产,忌低湿地、盐碱地 白梨 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性,抗寒,适宜于冷气候,耐水湿,20年生左右进入盛果期 我国特有,华北、西北、中原地区、平原、丘陵、山地普遍栽培,为温带、暖温带主要果树 在山、滩、沙及上层瘠薄地上均可生长,但以平原及山脚上层深厚湿润处生长最好,产果量大 桃 落叶乔木,喜光,较耐干旱,生长快,结果早,易衰老,寿命一般20~25年 东北南部、内蒙南部及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除极冷、极热地区外均可生长,以中部及北部各省为多,平原和丘陵地区 以北方的沙壤土上所产品质最优,南方湿热地区除黄桃外,果实品质较差,较耐干旱,不耐水湿及粘重土壤 花椒 落叶灌木,喜光,根系发达,稍耐荫,喜温凉气候,怕寒冷暴风,生长较快,结果早,耐修剪 野生于泰山、秦岭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除东北、内蒙古寒冷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华北最多 喜深厚、肥沃湿润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沙土粘重土生长不良,忌山顶、风口 枸杞 落叶灌木,喜光,耐冷,耐旱、耐盐碱,萌生力强 在我国西北、华北均有分布和栽培,宁夏是枸杞主产地区,华北有发展 阳坡、半阳坡、沙地和盐碱地造林,喜水肥,一般建园栽培 树种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主要适生地区 适宜立地条件 毛竹 枝叶常绿,喜光,浅根性,根系发达,喜温暖湿润,但不耐水涝及盐碱,生K快 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5~20℃,绝对低温-15℃以上,年降水量1000~1900mm,海拔1000m以下的酸性土山地 向阳、背风深厚肥沃的酸性沙壤地,以沙页岩、石英岩、花岗岩为母岩的厚层酸性土壤最适宜,忌过于干燥的沙荒石砾地、盐碱上或低洼积水地 淡竹 枝叶常绿,根系浅,适应性较强,耐寒,稍耐贫瘠,能耐轻度盐碱,根系浅,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 长江及黄淮中下游广泛栽培,以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等省较多,耐-18℃左右的低温 适宜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酸性至中壤土,稍贫瘠的立地也可生长 粉单竹 枝叶常绿,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快,较耐水湿 为我国南方特产竹种,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平原、丘陵、低山地区 适宜疏松肥沃的冲积土、沙质壤土 胡枝子 落叶灌木,喜光,也能耐荫,根系发达,耐寒,耐干旱气候,耐土质瘠薄,萌生力强,生长较快 为温带至亚热带常见灌木,适生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地区,常生于海拔500m以上的山坡林缘或林下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沙石地、石质山地土质瘠薄处、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地带及流动沙地均能良好生长 短序松江柳 落叶灌木,根系发达,耐寒,喜湿,萌蘖性强,耐樵采,生长快 黑龙江省西部、内蒙古东郡、吉林、辽宁中部年降水量400~500mm,绝对最低气温-40℃以上的平原、丘陵低洼地 江河沿岸、库塘、水池周边、平原低洼湿地、沼泽草甸、沟坡不积水洼地,岗地不宜生长 紫穗槐 落叶灌木,喜光,较耐荫,侧根发达,耐瘠薄、盐碱,耐干旱,耐沙压,耐水湿,萌生力强 我国温带南部、暖温带、北亚热带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四旁、流动沙地均有栽培,但以年平均温度10~16℃,绝对低温-30℃以上,年降雨量500~700mm暖温带地区生长最好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沙地、粘土、中性土、盐碱土、酸性土、低湿地与土质瘠薄的山坡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中性沙壤上生长最好 杞柳 落叶灌木、喜光,根发达,喜冷凉气候,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萌生力强,生长迅速 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江苏等省,生于平原低湿地、河、湖岸边等 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但在平坦的冲积土的细沙地上,底层有较浅壤质夹层的湿润沙土上,生长特别好 柽柳 落叶灌木,喜光,不耐庇荫,根系发达,耐干旱,耐水湿,耐瘠薄、盐碱,耐高温、低温,抗风沙,萌生力强 东北南部、西北、华北至长江流域各省区,年均温度3~18℃,年降水量350~800mm,或虽雨量稀少,有水源补给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多见于平原、沙地及沿海盐碱地 地厂水位较高的轻、中盐碱地,沙丘问盐渍化沙地及年降雨350mm以上的丘陵坡地 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喜光,稍耐荫,浅根性、水平根发达,抗严寒、风沙,耐大气干旱和高温,耐土壤水湿及盐碱,耐干旱瘠薄,有根瘤 广布我国的西北、华北、西南地区,年均温3~12℃,绝对最低温-39℃,年降水量360~800mm的地区。或虽雨量稀少,但有水源漫流的山谷、河滩地,山地、丘陵、平原沙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水上流失严重的荒坡、湿润沙地、山地草甸土、弱中度盐碱地上生长,土层深厚、湿润谷地、河漫地生长较好;耐过于粘重土壤 柠条 落叶灌木,喜强光,深根性,根系发达,喜干燥气候,抗严寒,耐热,耐贫瘠,耐干旱,萌生力很强,耐沙打沙埋 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2.5~11℃,绝对最低温度-38℃以上,年降水量180~500mm的丘陵、沙漠、沙地、草原及山地,垂直分布工1000~2000m 在黄土丘陵地,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山地,河谷阶地和固定、半固定沙地及于草原均可生长,在上壤养分、水分适宜条件下,才能速生 沙柳 落叶灌木,喜光,根系发达,耐寒、耐热、喜湿润,抗风蚀,耐沙压,生长迅速,萌生力强,耐低湿盐碱 暖温带的宁夏、陕北、内蒙古等f干旱草原地区,年均温度8℃左右,冬季气温-30℃以上,年降水量350~500mm的流动沙地、平原、四旁 平地、滩地、河边流动沙地均可生长,疏松、湿润十壤长势旺盛 沙拐枣 多分枝灌木,叶已退化,喜光,喜干燥气候,适应性极强,抗干旱、高温、风蚀、沙打沙埋、盐碱,不耐水湿,忌空气湿度大,生长迅速,枝干萌生力强 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半荒漠和荒漠地区 流动或固定、半固定沙地、山前洪积扇的砾质戈壁及干河沟上生长正常,而以流动沙地生长最好,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区,一年或两年洪灌一次,才生长迅速 花棒 落叶灌木,喜光,耐干冷气候,耐干旱、严寒、高温,耐贫瘠,抗风蚀沙埋,抗盐碱 华北、西北干草原及荒漠半荒漠地区,年均温度7.5~8.4℃,绝对最低温度-38℃以上,年降水量150~400 mm地区的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沙质戈壁滩及草原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沙质、壤质和粘壤质的丘间低地或沙滩、戈壁滩 柠条 落叶灌木,喜强光,深根性,根系发达,喜干燥气候,抗严寒,耐热,耐贫瘠,耐干旱,萌生力很强,耐沙打沙埋 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2.5~11℃,绝对最低温度-38℃以上,年降水量180~500mm的丘陵、沙漠、沙地、草原及山地,垂直分布工1000~2000m 在黄土丘陵地,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山地,河谷阶地和固定、半固定沙地及于草原均可生长,在上壤养分、水分适宜条件下,才能速生 沙柳 落叶灌木,喜光,根系发达,耐寒、耐热、喜湿润,抗风蚀,耐沙压,生长迅速,萌生力强,耐低湿盐碱 暖温带的宁夏、陕北、内蒙古等f干旱草原地区,年均温度8℃左右,冬季气温-30℃以上,年降水量350~500mm的流动沙地、平原、四旁 平地、滩地、河边流动沙地均可生长,疏松、湿润十壤长势旺盛 沙拐枣 多分枝灌木,叶已退化,喜光,喜干燥气候,适应性极强,抗干旱、高温、风蚀、沙打沙埋、盐碱,不耐水湿,忌空气湿度大,生长迅速,枝干萌生力强 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半荒漠和荒漠地区 流动或固定、半固定沙地、山前洪积扇的砾质戈壁及干河沟上生长正常,而以流动沙地生长最好,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区,一年或两年洪灌一次,才生长迅速 花棒 落叶灌木,喜光,耐干冷气候,耐干旱、严寒、高温,耐贫瘠,抗风蚀沙埋,抗盐碱 华北、西北干草原及荒漠半荒漠地区,年均温度7.5~8.4℃,绝对最低温度-38℃以上,年降水量150~400 mm地区的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沙质戈壁滩及草原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沙质、壤质和粘壤质的丘间低地或沙滩、戈壁滩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林业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司提出。 本规程由林业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司负责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郭怀让、彭庆光、李一功、李维绩、郑世锴、翟明普、刘红、李世东 辽宁省地方标准《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治理验收规范》.doc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3942112010;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home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抗旱保水造林|5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atex 附录中的图的编号
plgongcat 2013-12-8 19:58
Latex 附录中的图的编号 2011-09-02 16:37:54 | 分类: 软件相关 | 标签: latex | 字号 订阅 在使用Latex写文章的时候,发现附录中的图是接着正文中的编号的,而我希望像公式一样出现Fig.A1类型的编号。只需要将以下内容加在 \begin{appendix} 前即可。 \setcounter{figure}{0} \renewcommand{\thefigure}{A\arabic{figure}} 这样可以实现图片编号Fig. A1的效果。当然A可以换成其他字母。 转自:http://lg-zhou.blog.163.com/blog/static/178068920118243754271/
个人分类: 科研|14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十世纪美国史附录PDF版
热度 1 黄安年 2013-2-4 08:01
二十世纪美国史附录PDF版
二十世纪美国史附录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2 月 4 日 发布 为了回应网友和热心读者对了解美国历史的需要 , 自 1 月 16 日起 开始发布《 20 世纪美国史》( 1989 ) PDF 全文版目录,该书是我国美国史中青年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现代美国历史的专门论著。时间起自 1900 年截止于 1987 年。书中反映了当时笔者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历史观察。 本书附录一、美国历任总统、副总统;二、现代美国历届政府负责人;三、现代美国历任最高法院法官;四、现代美国历届总统选举情况表。 PDF 版 462-485 页 , 共 24 张 。 请参见 :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 黄安年辑 2007 年6 月13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63.html 历届美国总统选举情况表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7 日 (美国 2012 年总统大选结果前)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29980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40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二)
yangsk 2010-12-28 10:24
三 度出访欧洲 参会及 考察游记( 二 )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2005-07-11 第七届世界化工大会 开幕典礼后,紧接着就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 Jean-Marie Lehn 教授作了题为未来的超分子科学和工程的大会报告( Plenary Session ),他从事化学化工职业生涯 40 余年,始终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发展他的研究兴趣,在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方面造诣很深;例如上世纪 70 年代,他曾经作为主要参与者从事过维生素 B12 的全合成,这在有机合成化学上已传为美谈;目前他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通俗点讲,就是选定一类超分子化学模块,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目标物质,有点像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组学类( -omics )实验研究。他一直活跃在科学 - 技术 - 工程的前沿领域,关注理论与应用的关系,本次大会特别授与他终身成就奖。 按照这次 2-3 千人规模的大会, 学术交流的分组报告分为 3 个层次进行,其一,主旨报告( Keynote presentations , 30 分钟)和一般口头报告( Oral sessions , 15 分钟);其二,会议展讲( Contact forum ,限时 5 分钟);其三,墙报展( Poster )。会议信息容量大,参会者手持会议指南,按照个人所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性听取报告。 我在 10 : 45AM 听取了本次大会我国唯一特邀贵宾中科院院士 李静海 教授作了题目为化学工程中的复杂体系及多尺度方法学:挑战与机遇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化学工程中分析复杂体系及多尺度方法的有效性和了解复杂体系的重要性;概述三类不同多尺度方法,包括描述型,关联型和极值型,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还较详细论述极值型多尺度方法,强调其与复杂性科学的关联,以及在解决工业工程方面的应用。引出的结论:推广极值型多尺度方法以及拓宽多尺度方法适用性方面是合理可行的。 李静海 教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报告代表了我国化学工程科技领域的高水平,令全球同行刮目相看,且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的相关过程产业中得到应用。这就充分说明先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产业界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下午我们代表团成员在导游的带领下,到格拉斯哥市区作观光游。这也算是几天奔波以来的放松休闲吧!听导游讲,该市以前很少有中国人来往,近年渐渐来此的中国人及留学生多起来了。这座苏格兰拥有百万人口的第一大城市与第一大商港,英国第三大城市,它的地铁 ( Glasgow Subway )启用于 1896 年 12 月 14 日,   是继伦敦和 布达佩斯 后, 历史 上第三悠久的地下铁系统。当日下午阳光灿烂,发现不少的男女老少在草地上舖上毯子行日光浴。 晚 6 : 00 许,我们一行人应本次大会主席之邀,出席在一画廊举行的酒会。在招待会上备有酒水饮料,你可拿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名画,应该是富有高尚情趣富有诗情画意的;可是哪知来出席酒会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挤满了大厅及走廊,当主人致祝酒词时,可以用人满为患形容,不得已人们只得纷纷离场。这与第一天晚上在 格拉斯哥市科学中心举行的欢迎酒会( reception ),形成极大的反差。次日晚的这次 画廊 酒会历时 2 小时结束,我们只得回到 Rujary 酒店洗了睡,次日听说我们中有几位较年轻的团员还重新到附近的快餐店自费补充了能量物质。 2005-07-12 今日全天我们团全体成员由地方当局安排参观考察。上午前 2 小时在一所大学的化工系参观考察后,中午到达该市附近的一个工业开发区参观访问。开发区主管官员有礼貌地接待了我们,会议厅事先摆放好名牌,落座后由主人方介绍该开发区概况,我方团长致答词,互赠礼品后结束了会见。中午接待方安排了工作客餐招待我们。用餐期间,恰好我与来自浙江大学的一位福建毕业生邻座,沟通无障碍。他来此留学攻读工程热物理学位,有全额全年奖学金 1.8 万英镑,学费交 1 万英镑,租房居住,每月伙食费(自己作饭) 80 英镑;学校公寓价格贵(周租金 55 英镑),这就是当代在英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基本财务开支情况。 午饭后,我们被安排参观考察了一座为惠普( HP )公司生产电脑彩色打印颜料产品生产线,看起来它规模不大,但是它却占有全球市场 50% 的份额;接着参观了该公司研发彩色打印颜料产品的实验室,有各种肤色的男女工作人员在专注忙于工作,体现了当今高科技产品开发的国际性。其后,还驱车前往一家石油化工企业跑马观花地参观了一遭,听随团从事石油化工专业的同行讲,我国与之比较,无论从厂区占地面积,产品品种,雇员人数及人均销售收入,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素有欧洲石油首都之称的石油化工企业,它主要吞吐加工来自英国北海的原油。 离开欧洲石油首都石油 化工公司后,已近黄昏,我们又前往苏格兰历史上独立王国时期曾经作为首都的古城堡景区斯特林( Stirling )城堡 参加地方当局为我们举行的轻松晚宴酒会。我国住英国爱丁堡领事馆的领事 郭 女士也携小女专程从爱丁堡赶来接见看望我们,当主宾互致祝酒词后,众人高举威士忌酒杯在干杯!声中一饮而尽,主人不无夸张地说,此地从地面到空中到处都散发出威士忌酒的酒香,一场令我们一行人十分感动,轻松而欢快的晚宴酒会在这片苏格兰高地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05-07-13 今日的参会日程排定有 3 部分内容:上午到会议中心各人自由参与听取你感兴趣的学术报告,展讲及阅读墙报;下午集体前往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游览,晚上返回格市参加在会议中心( Science Mall )组装的千人大会宴会大厅举行的宴会。 按照大会指南,我于上午首先听取了治智利学者 JM Aguilera 教授主旨报告食品材料科学:构建正确的微结构。当今的食品工学加工,虽然尚未同当代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和生物纳米技术挂钩,但是这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生物材料。该教授团队正利用来自多个国家不多的天然模块生物材料,构建一个复合的食用微结构体系。当现代食品产品工程正转化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结构体系时,那正是消费者所需求的。早期的食品加工强调化学工艺和单元操作,如今则要求在从产品设计时就要提供健康食用产品的功能性。过去 20 年,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开发出一套基础知识,知道这些分子材料是怎样被转化为可组装,其后成为能满足消费者预期的产品功能结构(质地,外观,营养,安全)。食品工程师应当在过去许多食品资源已有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如对肉类谷物乳品等开发新型加工工艺。不管其来源如何,食品材料科学承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水,总体上要注意它们的胶体科学特性,以及高聚物的物理成分结构组成。 这一见解提出了现行食品工业如何与时俱进地与当今学术环境相适应,而有必要修正与之相关的食品加工工艺和法规。无论如何,食品工程师已经认可伴随着科学创新发展,有潜力应用到产品设计,包括在相应微结构尺度上探测食物的现代显微成像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相信这一报告将对食品材料科学及食品工程有历史性的贡献,它提供的信息就是提示我们:吃掉的所有食品的却存在着许多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尚待解决。 应该说大会的墙报展示科技信息也很丰富。在生物产品研制部分涉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开发也有不少内容,如果酒生产中利用葡萄皮渣借助有机溶剂(酒精,乙酸乙酯)分离提取植物多酚抗生物氧化产品开发研究;利用黑根霉在有 b - 环糊精存在时改进孕甾酮在生理水相溶解度,提高 11 a - 羟基化反应速率;药用植物长春花的细胞培养在改进药品有效组分及产率提高的代谢模型等研究工作都是生物化工领域很能吸引人的题材。此外,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也很丰富。 按照约定, 12 : 35AM 我得转移会场,到排定有浙江工业大学 徐子超 老师演讲的 5 分钟展讲论坛拍照,当我赶到时只剩余 2 分钟时间,终于抓拍下了数张照片。顺便提及,在我转场下楼时,在通道上遇上不少担任警戒的全副武装警察值勤,叫嚷示意众人靠边行,迎面走来一位前呼后拥穿戴整齐有贵族气质的 红衣 女士,原来是英国皇家的安尼( Anne )公主前来大会视察,并要设午宴招待各国参会代表团代表。我们团正副团长出席了午宴,难怪后来下午在去爱丁堡游览的车上,听 G 团长谈到安尼公主接见时戴上手套握手的话语云云。 下午 1 点半我们一行人在会议中心门口停车场集合上车,前往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游览,行车 1 小时就到达该市。关于爱丁堡的初始印象,早在 60 年代在四川大学生物系念书时,系里唯一的一位植物学 家一级 教授 方文培 先生,在他主编的《峨眉植物图志》一书中,扉页上就醒目地印有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 -- 国立四川大学教授的字样,故对该市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许了解。其时,在市区古堡前的广场上正在搭台,迎接一年一度的第 59 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到来 ;恰好也是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接受邀请,首度来此参加这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虽然艺术节尚未开幕( 8 月初至月初),但是已经感受到这座国际艺术之都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一行人观看了一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画展,又逛了几个街区,自然要拍照留念。商业中心出售的各种酒类,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近乎天价的苏格兰陈年威士忌酒。 当日下午结束了在爱丁堡的半日游览之行后,我们准时返回格拉斯哥,回到酒店整理换装,于晚上 7 : 30PM 参加大会的正式盛大宴会。我们所有中国代表团成员被安排在超级大宴会厅的 NO.106 和 NO.115 两席桌,每桌 10 位宾客,两桌相邻。恰好李静海院士与我们同桌,只有他是挂红色胸卡的高规格贵宾,当然其余的我们都是挂兰色胸卡的普通级来宾。宴会开始,大会组委会主席致词,宣布下届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席间频繁地举杯,互致祝贺道别,交换名片;整个宴会厅规模宏大,估计大约有 2000-3000 人,舞台上有歌舞表演穿插其中,高潮迭起,不时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场面十分火暴。全然看不出这一大帮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人士有书呆子的形象,他们充满了激情,展示出全球化学化工科技工作应有的风貌。 附录: 第七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及学术交流科技考察总结报告 (生物化工部分) 杨 顺 楷 执笔 李静海 修改( 2006 元月稿) 1 、关于第七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及中国团组参会情况介绍 首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于 1976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以来,已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本东京、德国卡尔斯鲁尔、美国圣迭戈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 2005 年英国格拉斯哥的这次世界化工大会,算来是 14 年后又重返欧洲召开。会议主办方花了近 2 年时间筹办了这次世界规模的化工盛会,会址选定在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会展中心( SECC );参会国别有 60 多个国家组团参会,征文 3000 多篇,组织了 800 个口头报告和 1000 篇墙报交流。即使在参会前夕( 2005.7.7 ),刚刚发生了恐怖分子在伦敦的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仍然未对大会造成任何影响,出席人数达 2000 之众。 今天的化学工程,即过程工程经历着日新月异的重大变化,从研究、开发到应用,其产业规模占据着全球经济的重要部分;化学工程正对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这次大会正好提供了一个展示成就、交流创新的平台;就现代化学工程的概念表述,本次大会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七大关键的领域,即科学进入工程,基础理论进展,分子转化为财富,复杂体系的处理,复杂性处理与生命工程系统生物学、生命工程、化学工程教育。 我国团组参加此次大会的共有 20 人之多,主要来自我国主要科研院所、中石化等超大型国企的专 家 教授及高管人员。李静海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应大会特邀,作了主旨报告复杂系统和多尺度方法学:现代化学工程的挑战和机遇,其余参会人员参加了相应层次及对口学科的交流;团长和副团长等人在会议期间还与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及世界化工大会相关教育机构签署了我国 9 所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师教育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有关协议,这标志这我国的化学工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 9 所大学是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 2 、从系统生物学到生命工程 从本届大会交流的论文报告总数中,有关涉及生命科学及技术、生态及环境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约占了 30 ~ 40 %的比例。由此可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生命科学与技术的进展,改进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倡导健康新理念等,都融入了全球化进程,时刻地影响着化学工程产业的变革生物化学工程产业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串的学术理念就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或生物化工)。正如本次大会学术交流平台上,呈现了如标题所示的内容:从系统生物学到生命工程,以及理论与实际,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产业的关系。 2.1 系统生物学 对生物有机体这一复杂体系的基础研究方法学已经从还原论过渡到还原论系统论的结合,随着生化及分子细胞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对复杂体系生命工程的系统研究成为了可能。英、加、美三位学者的论文报告一种模式蓝细菌 Synechocystys sp. PCC 6803 在动态条件下的系统生物学分析为例,说明这一命题。实验系统生物学手段提供了综合性的有关有机体生理学信息,但它们提供的图像是不完全的,因为仅描述了一个方面(例如 mRNA 、蛋白质或代谢物)。借助整合宏观生理学测试的多尺度技术数据,就可获取更深入了解该有机体的知识。此外,对该有机体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也少有考虑。他们认为分析该蓝细菌 PCC6803 在改变光照水平条件下,使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技术,考察其瞬时反应状态及变化情况是最有价值的。蓝细菌( Synechocystys sp. ) PCC 6803 是一株重要的模式菌株,它对于深入的代谢工程开发,改进其生产性能,如产氢和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代谢途径和产物的信息,最近对该菌株的基因测序工作推动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工作。 PCC 6803 菌株生长在 26 ℃, 12 ∶ 12hr 光照 - 暗培养周期性的光合生物反应器中;为了评估这株蓝细菌的生理学,获取了每个生长周期的 mRNA 和蛋白样品;转录组的时程图借助 cDNA 微阵列进行分析,使用 RT-PCR 证实其关键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经由 2-D 凝胶电泳和无胶猎枪( shotgun )蛋白组学评估。在后一种方法中,蛋白质首先使用液相等电聚焦或液体色谱进行组分分部,分部组分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这些消化了的肽类样品再进一步进行强阳离子交换和 C18 反向柱进行分部后,再进行电喷电离四极杆时间 - 飞行串联质谱分析;从 MS-MS 研究得到的肽质量指纹图经由相应的 ID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每种表型鉴定出 400 种蛋白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诱导(感应)振荡代谢网络时间尺度反应的考察,并注意到在转录组和蛋白组之间的动力学差别。 这就是即将到来的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展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对一个生物学体系的综合分析要求整合所有的细胞指纹图,包括基因组序列、基因图和蛋白表达、代谢产出,以及体内酶活性等;因此当前对处理复杂性的生物体系中,各种方法策略,结合数理化,电子技术手段均提出来开展对系统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例如基于互联网上动态环境模拟,对复杂生物化学途径动力学模式的还原虚拟技术;针对基因组进化和功能联系为目标的生物化学网络的计算机分析,建立对复杂蛋白组学分析的多维色谱学,医学上的精准分析脑(动脉)瘤血栓生成预测的血管生物学和血液动力学的计算机模型研究和返回神经网络法进行基因路径分析,多尺度模型处理系统生物学提出的挑战,生态系统分析中平衡态和歧点的可靠性评估,药物传递系统中的模型和参数调控,以及使用线性程序分析生物化学网络。这些都是本次大会上有关系统生物学方面涉及的论文报告,充分展示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交叉的基础研究特点。 2.2 生命工程 本次大会论文报告编排规类为七大领域,第五为复杂性处理与生命工程系统生物学,如果把系统生物学视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那么立足于近现代生物科学知识,经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而实现过程工程化(产业化)。这就是当代生命工程的含义。它已经或正在对全球人类的健康、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这一部分内容分为 33 个亚类,现将题录摘录如下: 生物化学工程( 1 ) 酶( 12 ) 燃烧( 23 ) 组织工程( 2 ) 保健护理品( 13 ) 生物产物(品)( 24 ) 药物传递( 3 ) 污泥处理( 14 ) 下游加工( 25 )重组产品( 26 ) 生物材料( 4 ) H2 和燃料电池( 15 )有价值物料的回收( 27 ) 可持续与清洁工艺( 5 )新型饲料和生物质( 16 )吸附剂( 28 ) 环境工程与管理( 6 ) 气体处理Ⅰ( 17 ) 环境( 29 ) 资源及能效率( 7 ) 活体循环评估( LCA ) * 和可持续性( 18 )土壤( 30 ) 食品和饮料( 8 ) 清洁过程 (19) 含生物柴油的补充能源( 9 )气体处理Ⅱ( 20 ) 生物反应器( 31 ) 节能蒸馏( 10 ) 保健护理品和生物材料( 21 )煤 / 油 / 气( 32 ) 节能环境生物技术( 11 )水处理和水资源( 22 )能量效率( 33 ) 从本次大会涉及生命工程部分的论文报告的 33 个亚类来看,这些都涉及全球生物圈生命科学及技术的重大论题,这些都将对我国以过程产业为基础的生物化工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粗放模式,例如笼统地划分为轻、重工业、食品工业、医药等,提供了科学管理的精确行业模式,的确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产业科学管理模式,对我国行业企业管理有借鉴意义。现摘录同我国相关产业及环境科学有关的 3 个例子,说明如下: 其一:药用植物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细胞培养改进药品产率的代谢模型 该文报告了一种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药用植物,它是 200 种药剂的资源植物,例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抗肿瘤药),四氢蛇根碱(降压药、安定药),蛇根碱,长春碱及长春多林等。这些化合物当其从全干植株原料提取时的产率是非常之低。四氢蛇根碱和蛇根碱为 0.3 ~ 0.5 %( w/v ),长春碱和长春多宁仅为 0.001 %( w/v ),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仅为 0.0005 %( w/v )。因此,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改进其产率可能是很有效的,可经由靶向遗传工程或生物过程优化于植株,或植物细胞 / 组织培养方式而实现。为此,作者建立了该植物的一个代谢反应网络计算机模型,使用了 170 个化学计量方程;它们包括糖原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支路,电子传递系统,呼吸体系,光合作用,氨基酸辅因子、核苷酸、脂肪酸、磷脂、纤维素的的生物合成,以及经由次生代谢导致产生四氢蛇根碱、蛇根碱、长春碱、长春多林、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借助代谢流的平衡模式,我们计算出在不同生理和过程条件下代谢反应流的值,并将该计算结果同该种植物细胞培养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较。这些比较表明该细胞培养物的生物学潜能以及一些引人关注的代谢节点。作者列举了一些例子,说明这种代谢流平衡手段怎样可用于鉴别遗传工程操作的靶标以及设计出更好的培养基配方,前体物添加策略,以及增加产物生成的生物反应器操作条件。 其二:黑根霉( Rhizopus nigricans )在 b- 环糊精存在时对孕甾酮的生物转化 作者报告了使用丝状真菌黑根霉 ATCC6227b 对甾环 C11 位羟基化,它是皮质甾体药物生产中的主要步骤之一。由于甾体化合物很差的水溶性,甾体底物到细胞很低的转运速率,故这种生物转化的动力学为甾体底物溶解速率所限制。作者在其研究中,提出一条增高甾体化合物溶解度的途径,从而借助添加 b- 环糊精的手段,提高羟基化速率。环糊精已经知道它能同许多种类的有机分子形成包结复合物,这是由于其分子内较大的流水腔穴;这样就易溶于水,由于它们有较高的亲水性外表面,这就使得在水相体系中可作为疏水分子的溶剂体系。加之,它们降低了甾体对细胞的毒性。在存在 b- 环糊精条件下利用饱和底物溶液研究了黑根霉对孕甾酮 11a- 羟基化的动力学。此外,还使用过饱和甾体溶液在恒温摇床上评估了 b- 环糊精和初始孕甾酮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基于米 - 曼动力学和底物溶解速率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用来描述甾体化合物羟基化过程。 b- 环糊精的存在,增高数倍孕甾酮溶解性,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经过实验数据测定了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和溶解作用的动力学速度常数;借助 b- 环糊精浓度的提高,考察了转化的最大反应速率。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在连续操作条件下的生物转化放大试验研究。 其三:使用固定化微生物对酚的生物降解作用 去除工业废水中的芳香化合物一直是环境保护关注的课题。为了确定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可行性,对一株假单孢菌培养物在好气条件下进行了评估。 1 只 5L 发酵罐装配无机盐培养基以酚作为唯一的碳源,浓度在 200 ~ 690mg/L 的范围内变化。应用 Haldane 模型,可检测到该培养物中对游离细胞的抑制效应为 mm = 0.579h-1 和 Ki = 191.426mg/L 。第一阶段的固定化使用尼龙 6 碎片( 2 ㎜ 3 ㎜)作为支持物,支持物的活化经由其表面产生的羧基完成,在利用不同的批式反应体系的效果予以评估。结果发现在酸 - 固体系在 200rpm , 12hr 期间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进一步处理修饰的支持物是使用不同类型的醛溶液进行的,其浓度和处理时间如下:乙醛 0.3M ;戊二醛 12 %、 15 %和 18 %( v/v );接触时间 0.5 、 1.0 和 1.5hr ;评估结果表明,本阶段选用 12 %戊二醛( v/v )稀释到硼酸缓冲液( PH9.0 ), 54 ℃,反应 1hr ,搅拌条件 200rpm 有最好的结果。一经这样活化处理,即如上所述将支持物装填进带有夹套的玻璃柱(直径 5.08 ㎝, 30 ㎝高),细胞悬浮液于 30 ℃、 48hr 期间反复通过反应体系。在该过程的始末评估悬浮液中的细胞密度。获取的生物催化剂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洗去游离细胞。最后,该装填床反应器( 100 固体)的除去效率是在利用含有酚( 250mg/L )的溶液,在连续操作条件下(流速 4ml/min , 26 日期间)进行评估。该芳香化合物在进出口的浓度,利用 4- 胺 - 安替吡啉法检测。此外,还要检测出反应器液体样品中存在的游离活细胞情况。在上述条件下,获得了对酚的生物降解率为 21.67 %。 3 、小结 从本次参加第七届世界化工大会及在英国、芬兰两所大学化工系的学术交流及对英国 - 苏格兰一个工业开发区石化企业和另一个精细化工高科技企业(为 HP 公司生产彩色打印机墨水,全球市场占有率 50 %)的科技考察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加深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国家的化学工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如何正确定位;如何适应国家重大需求,科学合理组织自身国内的科技力量,发展综合性极强的过程产业(非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化工),以适应新世纪里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化学化工及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文明之列。 这次出访活动,对我国这批专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感触最深的是,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势头强劲,学科交叉融合更趋复杂,研究的方法更趋多样;如果要取得创新的科技成果,必须要选择跨领域的研究课题才能出大成果,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本身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要有远见和洞察力。例如, 李静海 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在大会上作的主旨报告复杂体系和多尺度方法学:现代化学工程的挑战和机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李静海 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化学工程中分析复杂体系多尺度方法的有效性和了解复杂体系的重要性后,综述了三类不同的多尺度方法(描述型、关联型和极值型),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较详细地论述了极值型多尺度方法,强调其与复杂性科学的关联,以及在解决工业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该报告引出结论:推广极值型多尺度方法以及拓宽多尺度方法适用的可能性。 这一报告也代表了我国化学工程科技领域的高水平,令全球同行刮目相看。 李静海 教授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的相关过程产业中得到应用,充分说明了先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本次世界化工大会上,获得终生成就奖的法国科学家 Jean-Marie Lehn 教授,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发展他的研究兴趣, 70 年代取得的有机合成化学的顶尖成果维生素 B12 的全合成,他就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目前,他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分子科学和工程的领域,这充分表明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职业生涯始终活跃在科学 / 技术 / 工程的前沿领域,关注理论与应用的关系。这充分提示我国的专业科技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务必摆正自身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的位置,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我国的生物化工研究与开发刚刚起步,其产业化在过程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可以说是刚起步。但是,面对全球新世纪里高科技领域(纳米、生物、信息、认知)的竞争,我国必须要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即发展我国自身特色的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 LCA ( Life Cycle Assessment )是建立的四个阶段的结构工艺过程,它使得可能评估一种产品经由其整个活体循环(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它的目标就是对该工艺过程:输入 / 输出物流的鉴识和数量,包括使用的原料物及能耗、释放到环境中的废物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4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附录
yaoronggui 2010-6-13 06:17
希腊字母表 The Greek Alphabet 化学常用符号及缩写字 Common Chemical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现已废除的符号 Rescissory Symbols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3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