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身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身高与进化
smallland 2016-11-30 22:22
人类的身高就像许多种内竞争激烈的哺乳动物的体型( body size ),在性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轻女子的马王子,必然是平均身高之上的,绝不会是武大郎。 身高是性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否则,人类的两性差异会像大猩猩,会像海豹,等等。那么,什么因素比身高更重要呢?数不清。比如攻击性、智慧、计谋、勇气,等等。 毫无疑问,身高是遗传的。因为环境因素太复杂,也就看不出什么规律。经常看到,父母都不高,儿子却五大三粗。这可能是突变,或被称为超亲遗传,也可能仅仅是环境的原因:基因编码是这样的,如果环境不好,就长矮点,如果食物充分,就长高点;或者,他父母都有这样的基因编码。 还有一类人,不管环境怎么样,都长得高大。这不一定是个个好性状,在食物长期匮乏的年代或地区,高大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粮食,雌性也不一定就喜欢高大者。比如,某某著名篮球运动员,在那样的时代或区域,或许连配偶都找不到;生产能力不一定比别人高多少,消耗必然要高许多。 当然,还有一类人,不管环境怎样,食物资源是否充分,都不长高。这也是一个策略;不管什么缘故,武大郎也能娶到潘金莲嘛。 此外,长得太高还有伴随的生理代谢压力;也就是说,在逆境中能长这么高,说明他身体能力的“本钱”。没有“本钱”就不会长这么高。 从进化角度看,长多高、长多快,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许多大型动物能在两三年或四五年内完成生长期,达到成年的体型,为什么人类做不到?因为,人类需要智慧,而智慧的发展和获取需要许多年,比如,拿个博士学位需要 20 多年。为了智慧,人类“故意”放缓了发育速度。在身体发育方面,一些罕见的疾病就能说明人类的生理潜力有多大;对于正常人,这样的潜力不过是被屏蔽而已。 同样,人的身高,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如果在进化过程中身高是一个绝对的决定性指标,完全决定着个体的前途,可以想象,任课艰苦的环境都不能阻止身高的发展,就像饥饿不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 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常祈求上苍,儿子啊,你快快长大吧。然而,如果儿子三年长到一米七,进入青春期,还不愁死父母?一个傻大个,啥也不懂;没有十八年的磨练,在激烈的配偶竞争中,他会有一点优势? 再回头说说环境的意义,这几乎是个无限的话题。从胚胎期母亲的营养状况、能否吃饱、精神压力如何,直到青春期个体发育的物质条件、精神、社会环境,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身高。生理学家可能说这是“被迫的”,即环境胁迫;换个角度看,这也是策略:从胚胎期的情况预测将来的环境,决定自己将来长多高。妊娠期能影响孩子童年甚至一生的代谢特征,这不是猜测或说说而已,有相关的研究记录。
7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脚得有多臭】小儿日记
热度 1 ncepuztf 2015-10-21 08:55
儿子的身高眼看着就超过了我,净高已经175厘米。 相应地脚丫子穿44码的鞋,去年从网上买了一批鞋准备和他共享着穿,都归我了,估计这辈子我不用再买鞋了。 用朋友的话说,儿子就是长势喜人的庄稼地。 不好的事情是儿子的脚太臭了,回家一脱鞋,满屋子的味道,熏得我头晕。 让儿子洗脚,儿子不干,说洗过几次不顶用,还是臭。 几次后就随他了,自己不嫌弃,一个屋子全归他。 一次,我看他爬在桌上写作业,我说你抬起头,挺起腰,要不罗锅了。 儿子说,我也想啊,可是当我直起腰,我就(被 熏得 )无法思考。 这得有多臭啊! 朋友们,我有两个问题: (1)怎样治脚臭?感觉多半是代谢快的原因,印象我小时候长个子期间脚也挺臭。 (2)有没有臭度的度量?相关的仪器?那位大神研究这玩意儿?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1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几年级时身高1米几?】小儿日记
ncepuztf 2015-5-9 17:38
【写了个博文突然不见了,不知道哪去了,补下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儿子由小不点儿变成大个子了, 和儿子说话也由俯视变为平视, 量了量身高,1.73米了, 因是上初一,也称七年级, 儿子提出个假设:是不是几年级身高就是1米几呀? 儿子继续说:你看,我小学三年级时1. 3 7米; 四年级时1. 4 2米, 五年级时1. 5 4米, 六年级时1. 6 5米, 七年级时1. 7 3米, 照这规律,这小子长1米9以上没跑了, 幸亏高一不叫十年级,要不然... ...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乱弹18】女人要求身高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原始行为
热度 1 jingpeng 2013-8-12 17:11
现在征婚等网站里,女性的通常都有身高要求,低于某个阈值的统统不考虑,弄得广大矮个优质单身男人无可适从。我综合了各种资料,包括和女友讨论,提出一种“科学”的解释,希望能改变一两个美女的想法。 从进化论的角度,在原始社会以及更为古老的年代中,身材高大威猛的男性更容易狩到猎物,能带来更多的食物,改善生存和哺育环境。因此,女性天生偏向选择身材高大的人,更有安全感,能为自己哺育小baby提供充足的食物,搭建良好的居所。 那为什么矮个子的男人没有被淘汰呢?这说明这些人有其他特质,能够弥补身高的不足,比如聪明、灵活、耐力好等。还有一种说法,矮个子的人心脏离大脑距离短,输送血液充分,因此,更为聪明。楼主举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到了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已经以智力和耐力为主了,但这种可能积累在基因中的远古模式选择方案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剩下了很多优质矮个剩男。 另外,顺便说一句,男人喜欢美女也是因为一般美女(可以用身体对称度等进行定量衡量)的身体好,更容易哺育出健康的小孩。男人有多偶倾向,好色,肉体动物,是为了更多地播种,传递自己的基因。女人是感情动物,希望男人爱自己,本质上是希望配偶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哺育子女的环境,有利于传递基因。这与男人的多偶倾向是矛盾的,产生那么多纷繁矛盾的根源就在这里。 以上分析,只是宏观的规律,绝对不适用于个例。每个人的感情不可能是一样的,每对情侣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不需要套用上面的说法。两个人在一起,要长久的话,那还是看感情的。
个人分类: 文化-评论|4327 次阅读|2 个评论
足球&身高
热度 2 snowcock 2013-2-20 21:27
引言: 最近欧冠如火如荼,今晚是心爱的巴萨和米兰的比赛。我爱巴萨不仅仅因为他们奉献了最美丽的足球,也因为巴萨球员的身高更接近我们普通中国人。作为球迷的我,就说说足球和身高。 无论是从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口,还是从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上看,足球无疑是世界第一运动。而在这项运动中,巴西、阿根廷、英格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无疑是这个星球上足球运动开展的最好的国家。仅从世界杯的成绩看,上述 7 国取得了过往 19 届世界杯中的 17 个冠军和 13 个亚军 。巴西和阿根廷是最大的足球人才输出国,也为我们奉献了三位世界级的球王;欧洲 5 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联赛—— 5 大联赛。问题 1 :人家的足球怎么踢得那么好? 在中国,足球也是项备受关注的体育运动,曾经的第一运动。但中国国家队在世界上所取得的糟糕成绩和中国的职业联赛存在的严重问题,让中国的足球不断的退步,令广大的球迷伤心失落。问题 2 :为什么我们的足球踢得那么差呢? 是人种问题吗?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也没了这个借口。是经济问题吗?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似乎不比巴西和阿根廷差吧!在中国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习惯性的归咎于体制。但同样是体制内开展的运动,例如乒乓球和羽毛球,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做到极致,而足球却踢得这么差呢!是投入问题吗?应该是,我们不重视青少年的培养。中国足球差,应该说跟很多因素有关,但在这里我只从选材的角度谈谈足球,谈谈中国足球的问题。 人才从来都是一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选择人才向来是很难的,所以需要“伯乐”,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伯乐”是选材的标准和掌握选材标准的人。我们注意到了足球运动发展的大型化趋势,但没有认真分析这个大型化的依托基础——国民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需要很多身体素质,身高就是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像篮球这样的运动,对人的身高要求是很高的,而球在脚下的足球运动似乎对身高要求不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1.69m 的梅西和 1.95m 的伊布拉希莫维奇同时在球场上驰骋。选拔合适的人才对于开展足球运动至关重要,但以什么标准来选拔人才呢?好像在中国,这一点并不十分清楚,至少对于普通球迷的我们来说是这样的。什么样的身高适合从事足球运动呢?本文通过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2014 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身高和 2010 年世界杯参赛的巴西、阿根廷、英格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的身高的比较,看看我们选材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数据的来源: 各国国家队身高数据来自 http://data.titan24.com/ 各国国民的平均身高来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man_height 其中国民的身高尽量选择 2000 年后发表的 17 周岁以上人口的统计资料。 结果 (表 1. )可见 : 1. 除了德国稍高( 1.85m )和日本稍矮( 1.78m) 外,其他各国男子国家足球队的平均身高几乎没有差异( 1.82m 或 1.81m )。 2. 世界足球强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的身高范围较大,极差 20cm 以上。说明足 球强国在选择人 才的时候,至少在身高上是多样的,而中日韩中只有日本足球运动员的身高变化范围接近世界 足球强国( 19cm ),而中韩这点差距较大,反应了亚洲在选择足球人才是对身高的要求较高。 3. 各国国民的身高差异较大,亚洲三国和南美双雄国民身材不高,欧洲 5 国国民平均身高较高。这主要应该是人种和营养条件造成的。 4. 总体上看,足球运动员平均身高都要高于普通国民的平均身高,其中欧洲 5 国足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与国民的平均身高差距较小( 5cm ),而南美双雄和亚洲三国足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与国民的平均身高差距较大 (7cm) ,其中中国更是达到 12cm 的差异,日本足球运动员的身高是亚洲三国中最接近国民平均身高( 7cm )。 分析: 1. 从欧洲足球强国看足球运动对身高的要球不高;巴西虽然足球运动员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普通 国 民,但巴西国家队历来黑种人或混血人种的比例较高,不知道是否该国的黑种人或混血人 种 的 平 均 身高较高?从观看比赛的感觉看似乎阿根廷有很多小个子球员,而且在队中起着关 键作 用。世界公 认的三个球王:贝利、马拉多纳、梅西身材都不高,或可反应足球仅从身高 看是 非常适合普通人 参与的一项运动。 2. 足球场上不同位置对身高的要求不同,通常后卫和门将较高,前锋次之,中场较矮。应该根 据 不同位置的需要选择足球人才,但不要把身高看的太重要。从世界最好的足球队巴萨看, 选材 主要应该看一个球员的技术好不好,而不是身高。同样是中场,巴萨队中有近 1.9m 的布 斯克茨 和只有 1.7m 的哈维、伊涅斯塔。 3. 选择足球运动员的身高,应该考虑国民的基本身体素质。在欧洲 1.8m 算正常身高,而在亚洲 1.70m 算正常身高。大多数国民身高在平均值左右 5cm 以内。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口基数大,就存在更多可能的足球人才。 4. 从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身高看,我们确实存在选材的问题。运动员过高了,远高于普通国民。日本这点做的好,所以日本近些年足球取得了公认的进步。日本的进步根源于青少年 的培养和人才的选拔重技术,重技术的结果必然导致选择的运动员的身高接近普通国民的身高。尽管韩国成绩不错,他与中国存在相同的问题,对所谓的身体素质过于看重。他的成绩取得除了这个民族的拼搏精神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5. 然在身高马大的欧洲,如德国,像拉姆( 1.7m )这样的小个子球员依然可以驰骋顶级联赛,顶级球队。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选材的根本在重视技术还是其他。 总结: 1. 单从身高上看,足球运动应该是普通的运动; 2. 中国选择足球运动员的时候,对身高要求过高,不利于选拔有技术的青年才俊; 3. 不管高矮,足球选材的重要标准应该是技术,远看我们应该向巴萨足球学习,近看我们应该向日本足球学习。日本足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还在犹豫选则那条路。着急啊! 表 1. 各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身高比较以及与国民身高的比较   阿根廷 巴西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日本 韩国 中国 国家队运动员平均身高( n=23) 182 182 182 182 185 181 181 178 182 182 国家队运动员身高范围 167-194 169-194 165-201 167-192 168-196 170-190 169-195 168-187 175-189 175-188 国家队运动员身高极差 27 25 36 25 28 20 26 19 14 13 国民平均身高 173 173 177 177 181 177 178 171 173 170 运动员均高和国民均高差值 9 9 5 5 4 4 3 7 9 12 表 1. 各国男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身高比较以及与国民身高的比较   阿根廷 巴西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日本 韩国 中国 国家队运动员平均身高( n=23) 182 182 182 182 185 181 181 178 182 182 国家队运动员身高范围 167-194 169-194 165-201 167-192 168-196 170-190 169-195 168-187 175-189 175-188 国家队运动员身高极差 27 25 36 25 28 20 26 19 14 13 国民平均身高 173 173 177 177 181 177 178 171 173 170 运动员均高和国民均高差值 9 9 5 5 4 4 3 7 9 12
16 次阅读|7 个评论
身高与竞争优势
热度 3 smallland 2012-7-8 20:50
在 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身材大小(body size)常常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不同的动物,生活习性不同,身体大小的指标也不同。一般的动物,身体大小常常用体重来衡量。人类有点不同,人是直 立行走的动物,两个人要打架,没有躺着或坐着的,自然要站着,所以,人类的身高这个指标就变得很重要。虽然有人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但女人一般不喜欢精华, 哪怕能找个傻大个,也比太浓缩的要好一些吧。 哺 乳动物的性选择特征一般是雄性之间的激烈竞争,当然这人类雌性之间的竞争有时也很激烈、很残酷,比如吕太后的人彘事件。即使在现代社会,雄性之间的竞争常 常需要身高的支持,譬如排球、篮球,姚明同志如果是浓缩的精华,NBA教练就不会大喊“要命”了。对于雌性,我们常说一白遮百丑,因为譬如白是年龄的重要 指标。对于雄性,或许可以说,一高遮百丑。马戏团的丑角常常被称为“小丑”,大概太高了就不会让人觉得太丑。 雌 性对雄性身高的要求自然是一种固化的本能,即使在不需要战斗的现代社会,身材高大的雄性依然是雌性偏爱的。萨科奇如果身高两米,也就不会被许多雌性蔑称为 小丑了。在各行各业,雄性的身高依然有许多隐蔽的好处。为什么说隐蔽呢?因为不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就不容易发现。在收入、职位、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雄性 的身高依然有优势,这个就不用举例说明了。在婚配市场,身高的优势就更不用举例。 有一个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身材高者生活更幸福,更满足,身高每增加一英寸,收入增加大约4个百分点。还有一个研究说,身材高的人自杀的可能性降低,身高每增加5厘米,自杀的可能性就降低9个百分点。 当然,立刻会有人站出来说潘长江过的很幸福。如果要找反例,谁都能随口说出若干--人生不是篮球场,身高不是竞争力的唯一因素。
5687 次阅读|6 个评论
用台球杆反算身高的脑残行为,还闹出科学理性来了。
zhanghuatian 2012-5-11 18:03
玩过台球的人都应该知道球手会 根据自己身高、臂长等选择适合自己长度的台球杆,台球杆根据型号的不同长度也不一。张某就想不明白了,方逗士就这么个违反常识的行为,怎么还有人冠以“科学理性”之名叫好支持?
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质疑韩寒虚报身高1.73米称其仅1.64米,科学也需要这种质疑
热度 4 cranelover 2012-5-8 10:54
韩寒出席湖南卫视 “十八岁的选择——2012成人礼盛典”, 称十八岁应大胆尝试。有网友目测称,何炅身高1.66米,韩寒没他高。 来自方舟子的质疑 原文报道: http://news.qq.com/a/20120508/000355.htm?pgv_ref=aio 不管方舟子和韩寒的恩怨情仇,这种质疑和推理还是很好玩的。
717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进化已到极限
xuxiaxx 2011-12-14 09:32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我们投入大量能量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智能和注意力,甚至通过利他林和咖啡因等药物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然而,变得更聪明似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可能已经进化到极限,例如记忆不完整,这种极限似乎是一种防御机制。   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刊登在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杂志《心理科学近期趋势》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任何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可能伴随一系列问题。论文作者指出,人类的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不可能继续提高。   这篇研究论文由英国华威大学的托马斯-希尔斯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拉尔夫-赫特维格合作撰写。希尔斯表示:“很多人对能够以各种方式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物感兴趣。对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变得更聪明?”“此消彼长”在进化中非常普遍。拥有8英尺(约合2.43米)的身高固然很好,但绝大多数心脏都无法将血液泵到这一高度。大多数人的身高在6英尺(约合1.82米)以下。希尔斯表示,除了身体特征方面的进化权衡外,智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权衡。   婴儿的大脑体积因一系列因素受到限制,例如母亲的骨盆大小,更大的大脑体积意味着更高的分娩死亡风险。在不改变站立和行走方式的情况下,骨盆的大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利他林和安非他明等药物可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但它们通常只能帮助注意力低于基线的人。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没有问题,服用提高注意力药物反而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人类的注意力存在上限。   希尔斯说:“如果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例如开车,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事情上,这些事情可能一直发生变化。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在明亮的广告牌或者变换收音机的频道,你就可能遇到麻烦。”拥有出色的记忆力无疑是件好事,但如果生动的记忆太多,你的生活也会困难重重。希尔斯说:“记忆是一把双刃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无法停止回忆可怕的经历。“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你显然希望忘记它。”   即使一般智力提高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希尔斯和赫特维格以有关德裔犹太人的一项研究为例,说明这一点。德裔犹太人的平均智商高于普通欧洲人。由于过去2000年的智商进化选择,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但在拥有高智商的同时,德裔犹太人也饱受戴萨克斯症等遗传病折磨。这种疾病会破坏神经系统。德裔犹太人的遭遇似乎说明脑力的提高也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   希尔斯表示,鉴于这些在思考力提高时付出的“代价”,超级头脑可能并不存在。“如果面对一项需要更多记忆、更高速度或者更高精确性的特殊任务,你可以通过服用增强剂的方式提高能力,进而完成任务。但如果认为增强剂能够提高你的所有能力,你就大错特错了。”(孝文) 来源:健康报网
1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妹的罹癌危机?
热度 1 songshuhui 2011-9-8 22:58
游识猷 发表于 2011-08-18 05:08 个头高的女性,罹患癌症的几率也随之“高人一等”?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七月刊登的一则研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标题索性直接写道“ 何以高妹癌症发生率增加三成 ”。是否长腿妹妹们得提前开始立遗嘱,或者更勤快地跑医院体检筛查癌症?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项研究呢? 首先,这个结论颇有点匪夷所思的研究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属于质量较高的一个大规模前瞻式研究。 流行病学有所谓前瞻式研究与回顾式研究。回顾式的研究,是让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与健康的对照组人群来回忆自己过往的生活习惯。没有人一辈子过着循规蹈矩完全符合健康指南的生活,回忆往昔,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想起自己一些不靠谱的习惯。而比起健康者,罹患癌症的患者可能会更渴望“找出病因”,他们在回忆时会联想得更巨细靡遗,从而造成一些统计上的系统偏差。 而前瞻式研究的方式,是找来一群从未诊断出癌症的健康人群,然后开始多年的持续追踪--研究者必须定时和他们联系,取得他们近期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直至他们被诊断出癌症为止。这种方式因避免了回忆时的偏倚而更加准确,结果也往往更被学界认可。 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篇论文究竟谈了些什么。 统计数字的游戏:相对风险与绝对风险 这篇论文的数据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追踪英国女性的前瞻性研究;第二部分则是回顾一些过往的研究,把其中提供的身高与癌症发生率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 1996-2001年间,研究者说服了英国近130万中年女性参与这项长期健康追踪研究。这些女性被分为六个身高组:低于155cm、155-159.9cm、160-164.9cm、165-169.5cm、170-174.9cm,以及175cm以上组。被研究的女性平均被追访9.4年,在此期间,她们中一共诊出了97376起癌症。考虑到癌症实际上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因此研究者不仅计算了癌症总发病率,还根据发病部位再进一步细分后,统计了十七种癌症在不同身高的女性中的发生率。 为了让几率升高更一目了然,研究者使用的数值是相对风险(RR)--以最矮一组(155cm以下组)的罹癌几率为参照,其他组的罹癌几率除以最矮组的罹癌几率,得到的值就是所谓相对风险。于是最矮一组的相对风险值就是1,而随着身高升高,统计出的相对风险值也不断增加。 研究者追访得到的癌症总体风险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10cm,罹患癌症的相对风险增加16%。最高的175cm以上组,癌症相对风险比起最矮的155cm以下组增加了37%--这正是每日邮报那个骇人标题的由来。 再进一步细看,研究者统计的十七种癌症中,一共十五种符合“身高越高,罹癌相对风险也越高”,其中有十种是所谓“统计显著”,即这种正相关极可能是事出有因。其余的五种则不能排除一种可能--观察到的几率升高只是随机的误差。 这十种癌症按其增加的相对风险大小排列分别是:恶性黑色素瘤32%,肾癌29%,白血病26%,结肠癌25%,非霍奇金淋巴瘤21%,中枢神经系统癌症20%,子宫内膜癌19%,乳腺癌17%,卵巢癌17%,以及直肠癌14%。 过往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与此类似,不论男女,不论地区--不论亚洲、欧洲、美洲还是澳洲,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身高都与癌症发生率呈现正相关, 这些数据看起来相当骇人。罹癌相对风险增加三成,看起来简直令长腿妹妹们恨不得立刻截了自己的腿去。然而,假如考虑到研究人群中癌症的绝对发生率并不高,真正增加的绝对风险也就不那么吓人。在追踪的近十年里,最矮一组的233516人里,15792检出癌症,癌症发生率是6.8%。最高一组的46138人中,4092人检出癌症,发生率是8.9%,平均下来,长人们每年增加的罹癌绝对风险约为0. 2%。换言之,每年中,最矮一组每千人中可能有7个人新检查出癌症,而最高一组每千人中会有9人检出--每年每千人中多2个。 从相关到因果:排除干扰因素,提出可能机制 当然,从正相关到因果关系的证明并不那么简单。就像救火车出现和火灾发生正相关,但那并不能证明救火车出现是火灾的原因。要把“长得高”列入“癌症高危因素”中,研究者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其中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营养状况改善,出生年代越晚,平均身高往往越高。时代差异不仅仅造就了身高差异,还有环境与生活方式差异--比如许多女性开始推迟生育,而这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都有影响。又例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平均身高也相对较高,而这种差异对所处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可轻忽。由于在这项追踪研究中,追访的的人群极大,这就为研究者们排除各种干扰因子提供了机会。事实上,他们的确考虑了可能造成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年龄、首次生育时的年龄、所在地区、体重BMI指数、社会经济地位、吸烟与否、锻炼习惯、酒精摄入……等等。 研究者认为,从数据来看,在排除大部分干扰因素的影响后,高出10cm的高妹们仍然稳定地拥有1.16的相对罹癌几率。不过诸多因素中,有一个例外--抽烟。检测抽烟者中那些与抽烟相关的癌症发生率发现,高出10cm的高妹们的肺癌等罹癌相对几率变成了1.05,这显示吸烟带来的负面影响“掩过”了高度的影响,让高度差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掩过”效应可以这么理解:比如原本年龄是个风险因素,50岁相对20岁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升高。 但是假如在吸毒者人群里面进行调查,或者在一个连年内战流弹横飞的地方调查,可能50岁相对20岁的死亡风险就变得比较接近了——横竖都是个死。吸烟也是同理,不论你在怎样的海拔处喷云吐雾,癌症的阴霾都与你如影随形。 吸烟的这种效应在过往研究的荟萃分析中亦有体现。在两性均有的研究中,女性的这种“身高效应”更为显著,男性的数据则相对较弱,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正是缘于男性吸烟者较多,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结果。 而研究者也提出了“癌症‘高’发”的几种原因假说。可能机制之一,是发育阶段的某个因素既导致了长得更高,同时也为未来的癌症埋下了隐患。这个因素可能是营养状况、感染病史,或者激素水平--尤其是会刺激细胞分裂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水平。这种因子出现在许多信号通路中,对身体的多种机能都有着调节作用--宏观上说让人长高长胖,甚至 眼轴变长发生近视 都与之相关;细胞微观水平上,它能促进细胞长大与分裂,抑制程序性细胞凋亡…… 而癌症的发生机理虽然尚有许多不明确之处,但细胞凋亡的抑制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可能的机制之二则更加简单直观,排除了体重这个干扰因素影响后,高个子的体细胞与干细胞数目显然比矮个子的细胞数目更多,于是细胞多则复制更多,从而出错机会更多,体内某个细胞的变异积累到发生癌变的几率也更大。 不管如何,这次的大规模前瞻式实验的确把身高这个因素推到了众人瞩目之处。研究的主导者,牛津大学癌症流行病学中心的Dr Jane Green就表示,假如能证实身高与罹癌间存在某种机制,那么20世纪以来的平均身高增长,对同期的癌症发病率升高亦有贡献。自1900年以来,欧洲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每10年约增加1厘米,这可能增加了近代10%至15%的癌症相对风险--当然,在证明高度是个独立影响因素之前,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想而已。 总而言之,三成的相对风险看似惊人,其实每年增加的绝对罹癌风险大约只是0.2%。高妹们在了解这一最新前沿发现时,完全无需背上太过沉重的心理负担。研究者们的确把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自身的认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在这一步之外,依然是茫茫的黑夜,还有许多问题要留待未来的研究去解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实际上再一次证实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吸烟大大影响了罹患某些癌症的几率。尽管报道时,记者偏爱前所未闻的假说,然而在科学界,更重要的其实是能被一再证实与重复的东西。 就目前的结果来说,高个子还无需感觉“高处不胜寒”,也没有必要额外增加体检或者癌症筛查--特别是CT一类的检查会否因电离辐射带来额外的癌症风险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比起杞人忧“高”,不如踏踏实实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毕竟,遗传背景与生俱来,幼儿乃至少年期间的生活历程也多仰赖他人之手。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时,是鹤立还是鸡群已经基本定型--这一切都决定了身高是件自己难以掌控的事,但生活方式选择,则全在你一念之间。 参考论文 Green J, Cairns BJ, Casabonne D, Wright FL, Reeves G, Beral V; for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collaborators. Height and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prospective cohort,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f height and total cancer risk. Lancet Oncol. 2011 Jul 20. 本文修改版已发表于 果壳网 谣言粉碎机主题站 《 高妹遭遇癌症危机了吗? 》
个人分类: 医学|4559 次阅读|1 个评论
镜子微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liwei999 2011-1-11 18:19
回答: 真的没有人了解身高智商性格的遗传程度吗? 龙生九子尚且各有不同,更况且人乎? 作者: mirror 日期: 01/11/2011 04:15:46 身高的问题有一部分是营养的因素。比如镜某家的亲戚 中,乡下的人平均身高就低。 智商就更是如此了。的确是有聪明人,但也不都是遗传决定的,因为发生学本身是一种“自己形成”的过程,是比遗传更基本的法则。脑路的形成很多是后天,连头盖骨都是生后才合并。 会说话的能力是基因的作用。这是与类人猿对比。但是说什么“语”就是后天的了。 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蹦极,一闭眼睛也就下去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3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的身高
fs007 2010-12-28 12:49
寻正 ==关于合理身高科普见前文 有网友提出美国竞选中身高占优势的总统更容易当选,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这个假设的评估方式有很多,从整体上看,的确个子高的选手易于被接受,但这种优势极其微弱,不是很靠得住,其结论依赖的数据分析不是太可靠(可靠的分析是不管转换什么方式,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不可靠的结论则不一样,某些方式可以得出支持的结论,而另外的方式则否定那样的结论)。 支持的证据: 当选为总统次数 赢得民众选票次数 高个子 26(53%) 29(59%) 矮个子 19(39%) 16(33%) 一样高 4(8%) 4(8%) 从数据上看好象高个子占优势,但是,如果我们假定身高对竞选结果没有影响,当参选者有身高差异时,高个子当选几率为50%,简单的卡方检验表明当选总统次数p值=0.30,而赢得民众选票次数p值0.05。实际上按统计学原则,不能拒绝身高对参选结果没有影响的假设。 而如果我们用另外的方式来看的话,这种优势就基本上不存在了。根据英文维基提供的数据,下图是美国总统各次参选当选者与落选者的身高比较,其中的趋势线表明他们的身高随民众的普遍身高而变化,逐渐增加。 当选者平均身高:180.47厘米 落选者平均身高:180.20厘米 不过,竞选总统的人,不管选没选上,比大众平均身高要高,或许反映了大众对身高的偏见。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我们以1940年为界,把以前的时期算住动荡时期,此后算和平时期,我们会看到战争与动荡时代需要不同类型的总统: 和平时代(1944) 战争动乱时代(1940) 当选总统次数 高个子 12次 14次 矮个子 4次 15次 平均身高 当选者 183.59 厘米 178.81厘米 失败者 180.59厘米 180.00厘米 因此, 战争时代需要经久耐用、 坚韧顽强的总统。 詹姆士麦迪逊 (163厘米) 和平时代需要卖相卓著、 风姿卓越的总统。 林登约翰逊 (193厘米)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8128 次阅读|3 个评论
向适当的身高进化
热度 1 fs007 2010-12-27 09:17
寻正 身高与美国总统竞选优势见后文== 近来多被朋友问及身高问题,总有人为儿女身高不足担忧。回忆求学时代,经常有个子不高的同学被称戏为根号二,身材高大的同学总是更有安全感。 当我们用科学考察论证身高的问题时,就会发现普遍人的偏见实在是荒谬至极,个子矮的人不应当为身高担忧。即使本文可能也难以改变人们的看法,但对矮个子来说,未尝不是福音与安慰。处于择偶期的青少年,一定学会对比高个子与矮个子的优劣,高个子有卖相,但却是矮个子经久耐用,比较实在。 图一、婚姻竞争 从进化论角度,在人未进化出意识来,仍然跟其它生物一起在食物链上竞争时,个子高大占据生理优势,因此,古猿人身材向高大发展,有利于在跟其它动物进行体力拼搏时占上风,所以高个子的生理优势是动物性的。 当人成为万物之灵时,个子高大并不是优势,在人类相系竞争时,我们有一种向个子矮小进化的趋势。根据犹太人的传说,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也身量极高,比天齐地,远比现代人为高。 如果我查看秦时代,秦兵马俑,据说仿真人制作,个子都很高大,在1.8-1.9米间。查中国远古文献,古人身材都高大得利害,比如至圣先师孔夫子,身高九尺六寸,按汉尺算,达到2.2米,有人依据文物中的鲁尺算,他有1.97米,而另有学者根据孔子壁画像,估计他身高1.91米。历史上孔子老爸是大力士,估计遗传学上是靠得住的。 秦瓦解,楚汉争霸,项羽身高8尺2寸,按秦尺算,超过1.89米,力能举鼎,是个大力士。而跟项羽争锋的刘邦呢?只有7尺8寸,1.80的个子,就低了一个级别。高矮相争,其结果不言而喻,项羽力猛,但再而衰,三而竭,矮个子的刘邦凭着韧性夺得了天下。 三国时代,三强相争,个子最高的孙权偏安江东,他父亲兄弟都是出名的武将,他个子高大不足为奇;刘备个子排第二位,据说7尺5寸,也就是超过1.7米,而曹操个子最矮,只有7尺,也就1.6米多一点。最终曹操奠定了夺取天下的实力。 三国武将中,论武艺吕布天下无敌,据说身高达1丈,算是名赋其实的巨人,往往一下两下就砍翻了对手。但力大者不能持久,所吕布不耐久战,也极早出局。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又出现了二强相争,蒋介石比毛泽东稍高,不得不黯然以微弱劣势退场,偏安于一隅。 图二、蒋介石与毛泽东比身高 到了七十年代,毛去世之后,邓小平以自己无人能及的身高优势执掌大权,而邓小平的韧性,在高层领袖中,难有人相匹。 在人类的相互竞争史上,高个子占表面的优势,而真实的取胜者,往往总是矮个子,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趋势。我们看看生理学上高个子跟矮个子的对比吧: 表一、高个子跟矮个子的对比 在军事上,从体力上来说,在正面攻击单打独斗时,高个子可能会占优势,但进行群体协作与耐力上,矮个子占了优势。在历史上,日本军队,越南军队,中国的志愿军,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蒙古人差点征服了全世界。在西方有名的希腊军队与百战百胜的罗马军团,相对于他们击败的对手而言,都算矮个子军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中那些因为达不到军队身高标准的人组成了志愿军,称为矮子军(Bantam Division),当时英军普遍身高1.68,这些人大多不到1.60。矮子军为英军的战略性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其顽强的战斗力与忍耐力难有其匹。 统计学家Galton曾统计芬兰军队中高个子与矮个子的战争优势,它发现高个子比矮个子有超过1/3的几率死亡。在军队中服役的蓝球运动员死亡率最高,因为他们都是高个子,而矮个子运动员的死亡最低。 显然,在人类的争竞中,矮个子的优势有三,一是普遍的高个子偏见让高个子更多地被选择进入军队,高个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生理安全感也让他们更易于采取直接的物理性攻击模式,所谓四肢发达,则头脑简单,就是折射出这个道理来:项羽说,刘邦啊,咱们单挑吧;刘邦说,大哥哇,我这人喜欢斗智不斗力。好战者亡,经过数千年的淘汰,人类地选择矮个子基因。在圣经中讲述巨人时代,邪恶盛行,为什么呀?高个子喜欢动拳头嘛,上帝干脆发大洪水全部洗白重来,挪亚被选中延续人类,估计跟他个子不高有关。 自从人类发明弓箭这个远程攻击武器以来,个子高大就成了劣势,因为太易成为目标,也更容易被远程攻击射中。这成为矮个子的第二个优势。矮个子的第三个优势是协作与耐受力,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长,食物往往不成问题,而在竞争过程中,最大的麻烦在于散热,在军事行动中,部队的耐久性取决于散热能力,这就把高个子摆在不利局面了。当食物真正成为问题时,高个子也因为食物需要量更大而处于劣势。 从生理角度来说,高个子由于体积更大,对关节磨损更重,因此,相对于矮个子而言,高个子更易摔伤,在车祸中高个子更易受伤死亡,矮个子更少股骨头骨折,矮个子更少背痛腰痛这些慢性损伤,如前述,更少中暑,还更少下肢静脉曲张。 除了上述优势外,矮个子还有明显的更长的寿命。如果你接触过百岁老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不高,日本冲绳人以长寿闻名于全球,其高龄老人身高男性平均不到1.60米,而女性不到1.45米,在百岁老人中,平均身高只有男性1.48,女性1.39。 美国学者撒马拉斯(T.T. Samaras)是研究身高与寿命的领衔人物,他原是一名工程师,后来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启发,认为身高会导致寿命减少,转而研究身高对寿命的影响,他创建了Reventropy Associates(逆转熵增会社),倡导人类向身材矮小发展,多矮?有人建议人类的最佳高度为50厘米。 图三、人类进化趋势设计 你多半以为撒马拉斯本人不高,故而带有对身高者的偏见与歧视。他身高1.78米,虽然不算高,但也不算矮。因此个人偏见可以排出,他的研究都发表在正式学术刊物上,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看看他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新思维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越大,其维系系统有序性的成本就越高。人的高度决定着人的容量体积(相关性0.8),体积越大,这个系统越多机会增加破坏性的熵值,越容易最终塌陷也就是说越容易死亡。 撒马拉斯统计了两个列举著名人物的资料,对比这些名人的身高与寿命关系,见图四。 图四、名人身高与寿命的关系(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2年) 进一步,察看运动员身高与寿命的关系,调查2613名芬兰著名运动员,有如下关系(图五)。 图四、芬兰运动员身高与寿命的关系(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2年) 这种关系如果局限于同一种运动员也成立,图六显示美国棒球运动员的寿命与身高的关系,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人类寿命显著增加,原作者已 经进行了统计调整。 图六、美国棒球运动员身高与寿命的关系(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9年) 这种线性关系在不同的人群中还比较一至,见图七。 图七:不同人群身高与寿命之间的交换(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2年) 撒马拉斯进一步总结了更多人群基础上确立的身高与寿命之间的交换关系,见表二。 表二、身高与寿命之间的交换关系 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9年 人们长期以来对男女之间的寿命差异争议不断,撒马拉斯认为决定男女寿命的最根本生理基础在于男女身高的差异,以美国为例,白人男女身高差异为14.4厘米,而寿命相关为7.2年,用身高每增加1厘米减寿0.5年,可以完美地解释这种差异,见表三。 表三、男女身高与寿命差异 资料来源:撒马拉斯2002年 身高跟寿命的联系并非在人类的一种特有现象,在其它动物中也普遍存在,针对同一种动物,个子矮小的相对长寿,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故意地减少食物,让动物长得矮小,也会增加寿命。比如狗,Greer在2007年报道的针对77钟狗的寿命与身高的研究,有如下关系: 图八、不同品种的狗的平均身高与寿命的关系(来源:Greer 2007年) 怎么实现寿命的差异呢?当然是死亡率上的差异造成的了。撒马拉斯对比了不同身高人群在总死亡率上的差异,比如同处加州,不同民族的人身高不同,死亡率差别也大: 图九、身高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加州不同族群比较,进行统计学年龄标准化)(资料来源:撒马拉期2009年) 我们知道,人的生长发育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而来的,一个1.83米重达86公斤的人,相对于一个1.52米只有50公斤重的人来说,其体细胞达到100万亿,多出40万亿。个子高的人体细胞要分裂更多次才能达到要求的细胞数量,会显著消耗其DNA的末端的端粒,加快衰老过程。同时,这个高个子也有额外40万亿的细胞受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癌变,从而导致寿命减少。 机体在维护维持一个更大的系统时,需要更多的能源与消耗,比如更高的胰岛素水平与更大的心输出量;人体的内脏器官,除开心脏与肺,都相对于机体容积在更矮的人有更大的功能储备。为了维持大脑的血液供应,高个子需要更高的血压。 基于上述机制,高个子更易患癌症,更易于患心血管疾病,从而减短其寿命。撒马拉斯对比了五个长寿地区各种激素依赖性癌症的发生率,见图十。 图十、激素依赖性癌症在部分国家地区的人群死亡率(地区从左至右,身高显著增加;数据来源:撒马拉斯2009年) 由于个子高有更多的心血管负担,身高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显著相关关系,见图十一。 图十一、欧洲及加州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身高的关系(来源:撒马拉斯2009年) 现在你仍然担心自己或者儿女的身高不够么?上帝是公正的,传道书9章11节:我也看到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在前面;力量大的未必战场得胜;有智慧的未必得饱足;有天才的未必得富余;有知识的未必得幸运。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耶稣进耶利哥,面对欢迎的众人,他住进了矮子税吏撒该的家中,让一干高个子羡慕而嫉妒,不惜背后中伤撒该(路加福音19章1-9节)。身高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追求。 相反,如果我们理性地设计我们的身高,我们应当象撒马拉斯提倡的那样,向矮个子进化。据估计,美国人口在10年间体重增加了平均4.5公斤,作为一个后果,在2000年为航空服务业增加了3.5亿加仑的燃料要求,价值2.75亿美元。撒马拉斯进一步估计,如果我们的身高减少20%,我们可以节约15亿吨的矿物质与塑料,1.3亿吨食物,以及86万亿加仑的清水。整个经济效益达到3万亿美元! 鉴于此,各国政府与服务机构应当考虑进行身高体重歧视,让个子高大的人付出他们应当付出的合理经济价格,而拒绝让矮个子对他们进行隐性补贴。比如以后乘飞机、火车、与长途汽车等等,要按体重与身高计价,住旅馆进餐馆都量了身高体重再算账。如果实行了这样的制度,我们或许可以加速向合理的身高进化。 后记 :如果你仍然在乎子女成年后的身高,应当学习科学知识,人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基因,但环境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人们为子女的身高担心时,他们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期。人的身高除基因外,取决于在母体内发育与出生后最初两年的成长状况。人在两岁时的身高差不多预言了成年后的身高,而胎内发育障碍可以显著影响身高,低体重儿或者说相对于发育年龄体小者倾向于成年后长得矮,因此,孕育期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非常重要,也是为什么各国在迅速工业化时期,伴随着人群营养状态的改善,人口平均身高不断增长的原因。 部分幼儿在发育过程中,会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导致身高发育不足,还会对智力与全面发育产生影响,适当用生长激素(工人合成的生长素)进行治疗,幼儿生长发育会有较大改善。对于相对孕育年令较小的婴幼儿,也可以采用生长激素治疗,会增加成年后身高与改变身材乃至于智力发育状况。此外不建议常规性地用生长激素促长,在青少年时期用生长激素效果不明显,而生长激素治疗成本极高。民间偏方以及各种其它的增高方式与器械基本上都起安慰性作用,大多无益有害,家长需要细心评估,不要身高没赚到,反而把上帝补贴的寿命给搞丢了。 身高与美国总统竞选优势见后文==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58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明天人类会变小吗
xbyang 2009-7-6 11:25
  我们都知道,热带地区的人一般个头比较矮小。在我国,一般来说也是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矮小。这显然与气候有关系。   热带地区的气候炎热,人们消耗比较大,所以个头相对就小一些;而寒带地区气候寒冷,人们能量消耗也小一些,所以个头大一些。在热带地区,人们为了尽快地散热,体型瘦小比较适宜;而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季为了保持体温,高大健壮比较占优势。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热带地区的物产都比较单一,尤其不适合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于是,热带地区的人吃得比较少,越是吃得少,他们越是要为食物而奔波,摄入少而支出大就导致了他们身体矮小。而在北方地区,土地肥沃,降雨量大,物产丰富,人们不必为饮食而发愁,摄入多而支出少就导致他们身体高大。   年复一年,数万年之后,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身高就成为了基因印迹,一些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他们生育的小孩即使从小生活在南方,也会长得很高大。   在动物界,已经出现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个头减少的现象,比如苏格兰的绵羊。苏格兰绵羊个头减少的原因是气候变暖了,冬季食物也丰富了,绵羊不会为过冬而故意长肥了。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了,那么人们的个头会不会因此而变小呢?我认为不会,因为气候是表面的推动力,食物才是真正的推动力。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营养越来越全面,人们的身高也在逐代增长。   现在气候对人们身材的影响反倒很小了,因为随着电器的普及,热带人可以在冷房里生活,寒带的人可以在暖房里生活。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不大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只是这种虚假的气温让人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健康而已。   人类现代的担忧已经不再是个头减小的问题,而是个头变大的问题。人们希望自己稍微高一些,但并不希望自己肥胖。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已经让人们管不住自己的嘴部,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越来越胖了。   地球难以承受人类之重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和破坏太多;第二是人类越来越多;第三是人类的体重越来越重。   有一种减肥的方法是蒸桑拿,学的就是气候改变身材的方法。我不相信每天蒸几分钟桑拿有什么用。真的想减肥,去非洲贫困地区生活几年就行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告杨秀海等—我关于儿童、未成年人的一些劳作
zhangxw 2009-4-19 13:42
转告杨秀海等 我关于儿童、未成年人的一些劳作 杨秀海 先生对发明、对幼儿问题有热情。这里就谈点我与此有关的话题。欢迎关注 1. 关于发明:我过去( 1995 )申请过一个涉及儿童的发明,批准号 zl 95 3 09105.8 ,名称:身高体重增长图。可我自己无力开发,就放弃了。现在欢迎 杨 先生使用。 2.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身高、体重的增长的表格为卫生部门推荐的分开的多个图用以点绘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进程。而且对于正常人,在该图上体现为曲线。而我发明的这个图是一张它代替了过去的多张,并且正常人在该图上体现为直线。这对于判定未成年人的成长是科学、简单又直观。这个图和说明我可以提供。 3. 关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我专门设计过一个表册集,以记录一个未成年人从 0 到 20 岁的重要信息。它被称为年轮簿 2008 年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精装出版。 4. 下面是年轮簿开头我写的寄语 年轮簿 寄语 家长,您好! 您现在还有小学时的成绩单吗?我这样问是提醒您,现在要为您的孩子着想:不仅帮助他(她)保留童年的照片,也需要把他(她)童年往事做一些摘记,并且汇集到一处,妥于保存到他(她)成人。 那么摘记什么内容,又汇集到那里妥当?现在好了,新发明的《年轮簿》就是专门为保存未成年人逐年成长情况的个人专用记事簿。您只要帮助他(她)每年(一般是在寒暑假)填上一些最近的情况,并且把这个《年轮簿》保存好,待他(她)长到会自己写字时转交给孩子,让他(她)继续记录下去,那么到他(她) 18 岁时,一册关于他(她)的个人逐年情况的简历或者传记就已经在两代人的努力下编写完成了。《年轮簿》固然仅填写到他(她)成人,但是以后依然是他(她)的重要档案。 《年轮簿》是供个人(从儿童到成人)填记的私人卷册,它体现您们对子女的爱,也是孩子的年轮。《年轮簿》凝结着两代人的亲情,它也是中国家谱文化的新开拓。 中华文化反映在各个侧面,《年轮簿》的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朵小花,现在这朵小花已经插到您家了! 祝贺您为孩子添置了《年轮簿》,用您的爱心、逐年填记的耐心、坚持下去的决心,把《年轮簿》保存、填记、使用好,它是明天给孩子的珍贵礼物! 创意设计编辑人:张学文 2006 年于乌鲁木齐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412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人为什么比较矮小?
chrujun 2008-9-4 00:42
为什么中国人比较矮小呢?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矮呢?为什么西方人普遍比中国人高呢?除了人种问题,饮食问题,历史原因不可忽视(大家可以拿非洲黑人和美国黑人相比较),很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造成当前中国人矮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 血腥残酷的诛灭九族政策,造成中国人的优秀基因和高人基因大量流失。在改朝换代和对外战争中,能够变成贵族,拥有庞大势力的家族,往往是具有显赫战功的家族。很显然,矮人变成猛将的可能性很低。猛将绝大部分是高大威猛的人。因此,以猛将为代表的家族势力绝大部分拥有高人基因。这些势力往往是统治者想干掉的对象。时时遭到全部家族被诛灭的命运。枪打出头鸟,中国人中的高人家族不断因为战争而崛起,又一个一个被统治者以各种理由消灭,中国人中拥有高人基因的比例就越来越小,中国人也就越来越矮。 2. 无数次残酷的战争,导致高人基因占很大比例的士兵大量死亡,普通中国人中的高人基因大量流失。在冷兵器时代,身强力壮,高大威猛的人就是好士兵。抓壮丁肯定抓高个子,没有那个将军愿意抓矮个子当士兵。残酷的战争导致士兵大量死亡,普通中国人中的高人基因也因为士兵的大量死亡而大量流失。 3. 历史上的饥荒加战争导致中国人大量死亡,多次导致90%以上中国人死亡,高个子因为能量消耗更多更快而首先死亡。幸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个子矮小,能量消耗慢的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的优点是吃苦耐劳,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是大饥荒的幸存者,不吃苦耐劳早就死了。可怕的饥荒将中国人中仅存的高个子基因基本消灭干净。 由于中国的南方人基本上是从中原迁移过去的,中原人中的高个子基因在无数次的战争和饥荒中基本被消灭。这样就造成了中国的中原人和南方人都比较矮小。由于北方人大部分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后代,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很少有诛灭九族及90%以上人口消失的现象存在,高人基因得以大量保留。这就使得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高。 翻一翻24史,中华民族的灾难一次次呈现,大量人口一次次消失,高人基因无数次被消灭,中国人变得越来越矮小,生存能力变得越来越强,造成了当今中国人的现状。如果中华民族在今后1000年内不会碰到这样的灾难,中国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根据回归理论,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会逐步提高的。也许在10000年后会达到西方人同样的身高水平。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都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阿弥陀佛!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2420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