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尊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妈,我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折磨你!
热度 18 张海霞 2016-10-22 12:14
妈,我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折磨你! 晚上在湖边跑步,朋友发来一条微信,是她偶然翻到的孩子小时候一张萌萌哒的照片,好可爱啊!朋友接着又发了一条:昨天我们在家还说起姥姥,挺有感情的,致敬伟大的姥姥! 看到这句话,我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哭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巧:中午跟一个来访者吃饭,两个第一次见面的人竟然热络地聊起了亲情,当时我的情绪也险些失控! 我出生在普普通通的河南家庭,爸妈 2000 年春天戏剧性地来到了北京:那时候我怀孕了,先生在美国,我一个人在北京,年少气盛,感觉一切都不是事儿:上班,锻炼,装修,刚刚拿到钥匙的新房,希望孩子出生后就能够住进去,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在我怀孕第七个月的某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打电话回河南老家报平安,没想到接电话的是我奶奶: 海霞啊!你是不是在医院呢?你爸妈打电话找不到你,他们以为你快生了,已经到北京去找你了! 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在哪里?怎么找我?! 那时候没有人手一部的手机,没有随时可以联系的微信,没有位置共享,没有导航,而这两个都不知道我在北京家的门牌号码的老同志,竟然就义无反顾地上了火车来找我了。还好,那时候没有高铁,他们来的不是太快,让我有时间去清华的四个门口留了纸条给门卫:如果有两个操着河南口音的老夫妻来问路,就问问是不是找我的,然后让他们按照这个地址找我! 就这样,他们两眼一抹黑地来到了北京,找到了我,开始了照顾我生活和工作的日子,妈妈一呆就是十六年包括中间跟我和孩子去美国生活了一年多,爸爸和奶奶是 2006 年下半年全部搬过来的,所以,算起来我们已经在一起过了 10 年四世同堂的日子,真的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们两个上班,事业都略有成绩,孩子上学一直很优秀,家里的事不用操心,房子很大,生活很好,日子很美,条件比河南老家好太多了!我一直都感觉很好,直到今年暑假前的某一天我去青岛出差,高铁上,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做我的功课,坐在我后面的是两对老夫妻,原本不相识的山东老人搭讪了: 老哥老姐,你们在北京做啥啊? 看娃啊,给儿子看娃。你们呢? 我们也是,在给女儿看小孩 …… 过了一会儿,只听其中一位老太太幽幽地说了一句: 你说咱老家山清水秀的,多好啊 … 话音未落,另外一位老太太接茬了:可不是嘛,我做梦都想回老家,北京雾霾大,连门都出不去,还得说普通话 … 这时候,只听有一位老先生说话了:可不敢这么说啊,就是再不适应也得坚持啊! 紧接着是几声沉重的叹息 ……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坐在前排的我,被两位老妈妈这几句淡淡的对话说哭了: 妈,亲爱的老妈,我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折磨你啊! 十几年来,我一直都觉得你们在北京很好很适应,在家里咱们从来不说河南话,生活中除了孩子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工作,我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问你是否想老家、想那里的亲戚朋友和那一片土地的人和事,更没有时间去照顾你的小心情和小情绪:当你偶尔当我们面说些河南往事的时候还会被我批一通:几百年的陈谷子烂麻子了,还想! …… 这么多年来,我只知道:我在家里想吃什么你就会给我做、说什么你就一直在那里听、想几点回来你都会给我开门热饭、不开心的时候冲你发火再凶第二天你都还是一切继续!我不知道你舍离了本乡本土甚至是自己熟悉的语言会痛苦,我不知道你从来没有人谈心诉说会痛苦,我不知道你也会思念你成长的土地!我更不知道你也是一个也需要有朋友有人诉说也有情绪的正常人!而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16年!我真的一直以来以为我们四世同堂生活在一起的所有日子里你们是多么地幸福和开心, 我真的不知道 其实很多时候 是我自私的爱一直在折磨你啊! 从那之后,我知道我要努力表现好一点、对你们好一点,不仅仅是生活上衣食无忧,你生日的时候我假装意外带回来一款新式蛋糕,节假日的时候我故意轻松带孩子,给你们放假让你们自己出去玩,重阳节的时候,我装作凑巧给你们买了换季的秋衣和买背心,你记得吗?妈,那天我拎着这些衣服回家的时候,你和爸爸还有奶奶马上试穿,然后幸福万分地跟我说: 张海霞,你太不容易了,这么忙,还想着给我们买衣服! 妈,你知道吗?我当时就背过身去,我是不想让你看到我喷涌而出的眼泪! 我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和我一样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很孝顺其实很残忍的孩子,但是我知道,像我爸妈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他们永远都在那里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为我们的幸福守候!这样的爱,千古如一!我们永远无以为报,只有努力做好一点,再做好一点,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照顾他们,哪怕有空时多陪着说一句贴心的话、听几句唠叨,或者换季时为 TA 添置一件无不足道的新衣! 致敬天下父母,致敬那些永远爱我们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038 次阅读|18 个评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热度 24 bianyi1 2012-10-23 20:0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故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因此又称“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今天的主题。 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名叫刘本培,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大地史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颇有建树。他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当年即来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已在地大度过了整整60个春秋。他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侏罗纪分会终身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得主,2003年获中国地球科学教育的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教师奖。他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地球科学导论》是今天中国很多地学学子案头常备的经典教材。 很多时候,一个成名已久的学人到了晚年,便会淡出科研与教学的前台,优哉游哉地享受着曾经的成就给自己带来的晚年的安逸,偶尔指导下研究生,或以指点江山的姿态做一两个不疼不痒的报告。到课堂上给学生讲一学期的课?呵呵,似乎那是晚辈们的事情。 但时至今日,已逾八旬的刘本培先生,仍然在三尺讲台之上耕耘着。 上面这张合影,摄于毛毛还在读硕士的时候。那一年,刘本培先生已76岁高龄,负责主讲专业选修课《地球系统科学》。那门课是比较冷门的学科,又因为刘先生年事已高,虽在圈内声名卓著,但对于年轻学子还很陌生,所以全校选那门课的学生总共只有6人,而坚持到期末的只有照片中的4人。即便如此,刘先生仍然兢兢业业地讲授着每一堂课,耐心回答着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一辈地质教育家的敬业精神让毛毛肃然起敬。这张照片就是最后一堂结课之时四名学生与刘先生的合影留念。 曾经问过刘先生:“您都退休这么多年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到讲台上,而且一上就是一学期?”刘先生的回答很淡然:“挂着教授衔,要是既不教也不授了,还叫什么教授啊,呵呵……” 大学的职能有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而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就是教学,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科研的水平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今天的中国大学里,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风气甚嚣尘上,有些名声在外的教授一年到头也不上几次讲台,即使讲课也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在他们那里教学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人在刘先生面前应该感到深深的汗颜。 毛毛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上刘先生那门课时的一个片段,那是个暴雨倾盆的下午,当我赶到教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我发现偌大的教室里只有照片中那个女生在座,而讲台上的刘先生仍然挥洒自如地讲着,好像底下坐着满屋子的人一样。毛毛在门口怔住了,直到刘先生笑着招呼我:“快进来坐吧,多来一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那堂课距现在已经很久了,课上的内容毛毛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今天每当我走过那间教室门口,就不由得忆起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午后,一个76岁的老人面对着两个学生,依然从容不迫,谈笑风生…… 毛毛读过卡迈什瓦尔·瓦利写的著名的科学家传记——《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里面提到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大师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芝加哥大学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校园讲一门只有两名学生选了的流体力学课。十年后,这门课上仅有的两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叫杨振宁,一个叫李政道。 当然,刘先生不是钱德拉塞卡,毛毛又岂敢比杨李二位巨人前辈,但我想,这种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出色的园丁浇灌出芬芳的桃李,芬芳的桃李后来也成为了出色的园丁,人类文明的火炬在卓越教师们的手中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现在毛毛和刘先生仍然保持着联系,有时通过伊妹儿与先生探讨一些问题,先生也总是在第一时间有求必应。去年,毛毛再次执弟子礼旁听了刘先生的《天文地质学》课,几年过去了,变化的是刘先生的头顶更渐稀疏,不变的是课堂上那温雅的笑容和爽朗的声音…… 课堂上的人依旧不多,但氛围依旧盎然,《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提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景吧。 值此九九重阳之际,拙撰一副对联,送给刘本培先生,表达一个深受其影响的晚辈对他的敬意: 六十年学苑寻真,慰观半世耕耘结秋蕊 一甲子杏坛布道,喜看满门桃李共春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全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晚年幸福,阖家欢乐! PS: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也是所有在外漂泊奔波的游子们望乡感怀的日子。放上毛毛很喜欢的古风歌者董贞创作并演唱的一首《重阳》,以遣天下羁旅之乡愁,祝海内外四方游子万事顺遂,幸福安康。“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重阳(董贞) 词:李清照董贞紫云纱随风 曲:董贞陈迪 编曲:陈迪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曾记否 隔烟雨话红楼 往事付水东流 月匆匆 怎奈何悲欢离合谁人能参透 邀明月 把酒送清风 怨酒浓 凭栏醉芙蓉 暮秋时候 望乡台回眸 那日初相逢 笑语如昨但看朱花红 重阳约 仿若古道中 你执手 欲把古琴奏 琴意悠悠 弹指已深秋 离歌唱不休 曲终人依旧 如南柯一梦 晚风过 烛火隐隐触动 庭院夜雨深锁 话懵懂 却道是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旧时歌 他乡谁人吟 我抚琴 可笑无人听 暗香初醒 秋风画冷屏 关山月藏影 茱萸插遍人却自飘零 旧书信 归鸿可曾递 无音讯 寥寥归无期 旧时景 喃喃话心语 同饮谱新曲 黄花伴风清 何日共月明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个人分类: 高山流水|9421 次阅读|36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应为尊老、敬老树立好榜样
黄安年 2010-7-14 08:02
上海世博会应为尊老、敬老树立好榜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14 日发布 中国是个有着尊老、敬老优秀文化传统的既古老又现代的大国,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 上海更是一个老龄化人口居高的超大城市 , 根据 7 月 13 日中国老龄委发布的报告 ,2009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 1.6714 亿 , 占总人口的 12.5% 。百年一遇的上海世博会理应在这方面为老年人参观上海世博会方面提供越来越大的空间和优惠条件 , 遗憾的是在这方面世博会组织管理层对于老年人的控制愈来愈严, 7 月 1 日起,上海世博局一改原先规定 70 岁及以上老年可以享有进入绿色通道的权利,规定 75 岁及以上才能走绿色通道,这个做法不是倡导尊老和敬老 , 而是限老,事实上来上海世博会参观的老年人比例就很小,只要看那长长的排队就知道一个大概,我们的组织者为和要与老年人过不去? 以下附 7 月 4 日本人的一篇短文 : 老龄化社会和上海世博会 ---- 从绿色通道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4 日发布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 上海更是一个老龄化人口居高的超大城市 , 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检验如果应对老龄化社会下办好一届生气勃勃的世界博览会 , 既要吸引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群 , 又要满足老年人的参观需求,是我们设计和考虑世界博览会运行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既要吸引尽可能的人群前来参观 , 更要尽可能地创造舒适度的参观环境 , 因而减少参观流程中的排队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志,就这一点来说 , 我们的世博会大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来上海观看世界博览会已有 6 月 30 日和 7 月 1 日两次 , 还准备再看三到四次。这两次参观使我感到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及特殊需要的人群所设立的绿色通道,其规定朝令夕改、各行其事,使人无所是从。 老年人如何界定是有客观标准的 , 联合国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有 60 岁及以上和 65 岁及以上两种计算方法 , 上海世界博览会有权规定 7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享有经绿色通道参观世界博览会,但是这种规定不能、也不该朝令夕改。现在不仅各个展馆自行决定,而且同一展馆不同日期对于享有绿色通道年龄的限制也前后不一 , 这种朝令夕改规定给人以随意性太强 , 老人被随便拨弄的感觉。 一些场馆牛气而得意地的宣布:这里不分老幼一律排队。他们却没有想到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里举办博览会, 70 岁以上的老人居然不能经绿色通道 , 这哪里是与时俱进,说与时俱退可能更为贴切,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已经老龄化和高福利国家的场馆则是极大的讽刺。 我们在 6 月 30 日参观时,有两个场馆只需持有身份证证明 70 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可以进入绿色通道而免去长时期排队之苦。但是到了 7 月 1 日 , 我们再去参观时却发现展馆贴出了必需年满 75 岁才能享有绿色通道的权利官方规定布告。对于这样的规定,我们的七岁外孙第一反映是明天我们来会规定 80 岁 , 明明天 85 岁 , 明明明天 90 岁了。我对工作人员说 , 我 74 岁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吗?工作人员神气十足地说 : 不行 , 必需年满 75 岁 , 即 1935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出生 其实这样的规定也是纸面上的 , 当天依然有些场馆规定一律排队 , 不设绿色通道。我也遇到相当人性化的场馆,在城市足迹馆,我看到许多人在排队 , 正在扭头离开之际,发现工作人员主动迎上前来问 : 老先生 , 您是否已经年过 70 ?我说 , 是呀, 1936 年生,她说 : 请走绿色通道参观。如果不是她主动问我 , 我肯定就不参观城市足迹馆了。在世博会博物馆,我问 70 岁以上能否享受绿色通道进入参观 , 工作人员说 : 请进 ! 可见一些场馆想卡你 , 就拿出 70 岁以上规定的金牌来 , 如果是热门大牛 , 则这个金牌也不管用。 笔者以为,为 70 及以上老人提供绿色通道畅行无阻,不应设置重重障碍,为老年人提供愈来愈多的优惠待遇是组织者需要考虑的 , 不应让老年人望而却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049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4003 次阅读|2 个评论
效仿阿Q红尘外(外一首)
yangyongtian 2010-7-10 05:56
五月暑热冠以往 之一 迄今伏未入 京城成火炉 高温酷暑日 已超往年数 骄阳胜烈火 空气已凝固 口干舌又燥 身懒难起足 陋室忙打扇 频举紫砂壶 百无聊赖过 待等豪雨出 效仿阿Q红尘外 酷热难耐也得耐 人生本意渡苦海 年轻时节将老尊 老矣又把年轻爱 花甲之年谁人怜 顾影自重充豪迈 生不逢时命多舛 效仿阿 Q 红尘外
个人分类: 诗词|2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尊老误国
metanb 2010-6-17 02:56
这是有待认识的一个新观点--人们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尊老
metanb 2010-6-17 02:13
是陋习,也是一种农民思想和直观思维的体现;它常常阻碍社会进步。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