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生之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时代召唤“国魂”的回归
周可真 2010-6-18 01:37
读了王修慧老师的博文《 看朝鲜的世界杯赛 尊严是赢得的,不是嗟来的!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 老师分析中国足球至今沦落为亚洲三流的原因,认为根本原因是信仰的缺失,并且进一步指出:人一旦没了信仰、灵魂,扭曲了价值观,足球只不过才开始,别说球门守不住,最终国土也得丢!这真是警世、醒世之言! 当今中国社会里,除了钱和权,人们还信仰什么?《圣经》十条诫第二条讲到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信仰一旦沦落为跪拜和事奉那形而下的东西,就不是什么信仰,而是情欲了。一个只有情欲而没有信仰的人或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或民族。 中国传统社会虽无基督教那样的宗教信仰,但儒教化导国人去追求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这德、这功、这言,既为不朽之德、不朽之功、不朽之言,就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它们三者归根到底是道天道在人心中及行为上的表现,也就是对天道的信仰即人的灵魂的体现。 《易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谓易。这生生之德,既是天道的表现,亦是人道的表现。作为天道的表现,生生之德就体现在天地生万物、育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作为人道的表现,生生之德就体现在天地生人类、育人类,使人类生生不息。 但是,天道与人道毕竟有区别:使万物生生不息的天道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使人类生生不息的人道却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人类对于使万物生生不息的天道的领悟与自觉运用。 人类对天道的自觉运用过程就是人道,它具体地表现为立德、立功、立言。这就是说,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道的具体形式,都是为了使人类生生不息。 儒教的三不朽说的精神实质在于揭示了人生的这样一个目的和意义:人生在世,是为了使自己的孙子后代繁衍不绝。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需要有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以这种精神去为后世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儒教的教义所在,也是《周易》的精义所在。这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国魂! 可是,我们的国魂今何在?表面上看起来,国人也无不在立德、立功、立言,可是,今人是在为谁立德、立功、立言呢?别的不敢断言,可以断定的只是,不再有人或某个集团在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孙子后代立德、立功、立言,都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利益集团而立德、立功、立言,似乎我们这个民族繁衍到我们这一代就不再有继续繁衍的希望了,所以举国上下只图今世的繁荣、快活,哪怕未来的中国洪水滔天! 现在是到了召唤国魂回归的时候了!这个国魂的实质就是一切从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着想,为我们大家的孙子后代着想,为了将来也有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使他们能比今天的我们生活得更加康乐,而为他们立德、立功、立言。 全球化时代的现实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都告诉我们:当我们能够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孙子后代而立德、立功、立言的时候,客观上也就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立德、立功、立言了。 事实上,三不朽之中,以立德最为重要,它是三不朽之本。所谓立德,就是要在体认天地的生生之德的基础上,自觉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人类生生不息。一旦确立起这样的人生观,才有也就有可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引下去为后世立功、立言。在社会仍然有劳力与劳心之分工的时代,劳力者当着力于为后世立功,劳心者当着力于为后世立言。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6325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