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性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同性恋与社会生物学
热度 1 smallland 2011-1-17 13:55
在这里不是要讲同性恋的社会生物学研究,而是讨论社会生物学是否“有资格”研究同性恋问题。因为,在前面的讨论中,有人坚持认为社会生物学没有“资格”研究像同性恋这种复杂的甚至起因不明的性取向问题。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生物学,她不是社会学,也不是生物学,也不只是用生物学解释或推演人类的社会行为。我在《丑陋的孔雀》中叙述了许多社会生物学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完成的,现在看内容粗糙,不够细致也不够深入,但足以说明什么是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再没有什么,她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所谓的社会生物主义不是一回事,但有同源关系。之所以也研究人,因为人也是一种动物,也是进化来的,为什么不可以研究呢?人类的文化也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或者,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原理具有类似生物进化的可比性,为什么不能研究人类的文化呢? 理论和“主义”是不同的,这一点要认识到。如果进化论说人和动物差不多,并不代表她就推导出可以杀猪就可以杀人。如果进化论说人的进化程度高,并不代表她就推导出人可以随便屠杀动物。如果她说明人种的进化有差异,并不代表她就推导出人种间不应该平等。虽然“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理论”,但那仍是“主义”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问题。理解这一点,或许能排除一些人对社会生物学的偏见。即使社会生物学研究者做出了一些与“主义”有关的事情,那不是主流,也不会被现代文明气氛所容忍。其实,达尔文在《性选择》中也有一些不该说的话,但后来人们并没有过多地注意那些细节问题。至于被“主义”利用,那是另外的问题。即使没有进化论,依然会有罪恶的“主义”。即使没有“主义”,依然会有“行为”。成吉思汗没有“理论”,没有“主义”,依然能征服,能屠杀。没有进化论,就不会有希特勒吗?其实,“主义”有时只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依然会有别的借口。 具体到某个具体问题,譬如说同性恋,社会生物学研究者感兴趣的是,这样一种与生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性取向为什么能被进化过程保留下来,因为,按照进化论原理,没有生殖,个体所拥有的性状就无法遗传下去,即,同性恋基因(为了叙述方便)应该被淘汰。存在就必然有存在的原因,这个令达尔文疑惑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证据能证明同性恋者的行为能促进其基因的传播与扩散。正因为这样,才更加刺激了社会学研究者的兴趣。如果大家都知道同性恋者能生更多的孩子,社会生物学者就没多少兴趣了。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生物学研究有的并不是真的去“研究”(像我一样),只是根据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目前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当然,也有认真的人会去寻找证据,去做实验,去搞调查,其目的还是去支持或修正已有的猜测或解释,或提出新的解释。这是科学的态度,而没有别的企图。至于同性恋是否应该立法,是否应该被歧视,那不是社会生物学的事情。 同性恋是否具有“生物学基础”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的机制,但可以粗略的考虑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同性恋的发育完全是随机的,即,每个个体都有发育成同性恋的可能性。如果这样,至少在原始的环境中,同性恋的比例应该是50%,就像掷硬币一样。 第二,所有个体发育成同性恋的遗传基础相同,即,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潜在可能性,到底是否发育成同性恋完全是环境决定的(包括从胚胎发育到性成熟之前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子)。 第三,有些个体的遗传基础使之更倾向于同性恋。如果这样,就会有人对“同性恋基因”感兴趣,也有人朝此方面努力,至于研究进展或结果。 第四,某些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发育成同性恋,某些个体必定发育成同性恋,这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遗传”。 有人认为,只有第四种情况,社会生物学才有资格插足,因为那才叫“遗传”。先不管哪种可能性最接近事实,就只看看社会生物有无资格研究“掷硬币”的问题。 生物学中类似有掷硬币的事件并不罕见,譬如性比,许多动物的性比大概是1:1。请注意,这只是类似,而不是说性比--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就真的像掷硬币那样随机。事实上,有些个体倾向于生女孩,有些个体倾向于生男孩,有些个体可能完全听天由命,完全靠随机。这就是策略,或者是有的人理解的博弈论。现在已基本定论,哺乳动物的性比就不是完全随机的,雌体的身体素质就影响后代的性比,强壮的个体偏向于生雄性后代。这个问题,就不要拿特例或反例来反驳了,因为那遍地都是。“如果营养条件好就多生雄性”,这是一个策略,也可能没有什么个体差异,大家都可能遗传了这种策略。 总之,生物学中的掷硬币不同于数学上的随机事件。如果性比是纯粹的掷硬币,就不会出现105:100的普遍现象了。即使同性恋真的像掷硬币一样,依然需要解释。 如果您对性比没有自己的理解,就说明您还不懂得博弈论或生物学中的进化稳定对策。如果没有遗传基础,进化稳定对策的研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性比的研究是进化论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个理论研究现在没有什么争议。 不管以上哪种可能性更接近事实,社会生物学都是有“资格”研究的。有人认为,性取向是一种“纯心理”的东西,只能由心理学家来研究,社会生物学研究者没资格插一杠子。喜欢诺基亚还是喜欢摩托罗拉手机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社会生物学是没能力解释,即使心理学也没法解释。但是,对于性性取向这样一个很原始的问题,正是社会生物学应该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动物有性取向的问题,但没有诺基亚或摩托罗拉的问题。 如果坚持性取向只能由心理学家来解释,那就说明他根本不了解社会生物学。多数个体的性取向是指向异性的,如果说这没有生物学基础,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看看雌雄外生殖器的构造,就知道生物学基础再哪里了。异性恋有生物学基础,同性恋就根本没有?这明显说不过去。关于女人的角色是社会教育的结果这一说法,我在《丑陋的孔雀》中就曾评论,总不能宣称男孩的小鸡鸡是教育出来的吧。 我不否认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必定有生理学基础。如果你对哺乳动物生理学有一点了解,就应该知道,控制性行为的关键不在激素,而是下丘脑。这是一个很原始的机构,这个机构的作用原理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差不多。说不定,将来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控制性取向的原理很简单,像血糖水平决定饥饿感一样简单。 如果社会生物学有资格研究动物的同性恋,为什么就没资格研究人呢?即使同性恋像性比一样随机,依然需要解释。其中是否有个体差异?什么样的环境刺激与同性恋的发育有关?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性恋有什么好处?等等。
494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基因、本能、同性恋、恐高症与进化心理学
热度 1 smallland 2011-1-14 15:39
进化心理学是什么?可以说是社会生物学的一个衍生物,因为它关心的问题常常也是社会行为,譬如两性关系。也可以说,她们是同胞姊妹,都是从进化的角度研究行为的适应意义。不同的是,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可能与社会没什么关系,只是单纯的心理现象。什么是社会行为?只要是两个或多个个体相互作用发生的行为就是社会行为,这和通常所谓的社会不是一回事儿。 恐高症是人的普遍心理,是否哪个基因控制就先不要纠缠了,因为几乎不可能找到恐高基因。其实要粗略地看看有无遗传因素也不难,让一只雌性长臂猿在平地上怀孕,生崽后永远放在平地生活,长大了看看它有无恐高症。如果这个长臂猿没有恐高症,就说明人的恐高症有遗传因素。如果长臂猿也有恐高症,就说恐高症不是本能了?也不能,只能说恐高症可能是哺乳动物的普遍本能,可能在更早的进化时间就产生了,因为鸟类可能没有恐高症,蚂蚁可能没有恐高症。 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丛林中的长臂猿抚养,这个只能想象,他长大了很可能没有恐高症。但这依然不能否定遗传因素,为什么?因为文化驯化能扭曲或改变本能。人能被训练得把剖腹自杀看成荣誉,不能因此说怕死毫无遗传因素。当然,对死亡的理解是另外的问题,其实人们大多并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仅仅是逃避危险的本能。 能被文化轻易改变的东西,不一定就不是本能,也不一定就没有遗传基础。有人问我,癌症是遗传的吗?我说,只要能证明蚂蚁没有癌症,就说明癌症是遗传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体的生理特征决定了癌变的可能性。不管是否找到基因,不管是否存在家族遗传史。每个人都有癌变的可能性,没有遗传基础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个说法不能无限制地推广。 只需要一只长臂猿就可能说明的简单问题,好像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但这并不影响进化心理学者研究恐高症,因为他们对恐高症是哪个层次的本能毫无兴趣。对本能的理解因人而异,这要看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关键是,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本能意味着什么,别人一提本能,他就本能地反感,而没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在说本能,但指向可能不是同一个含义。我们可以少用本能这个词,但为了叙述方便,用就用吧。有的人只把婴儿吃奶理解成本能,要按那样的理解,本能这个词就可以完全放弃了。没有足够的知识,也不用大脑去思考,仅凭高中课本学到的所谓常识去评论严肃的科学研究,这种人还真不少。 譬如说同性恋,即使每个人都有这种取向的可能性,也不能说就不是本能,也不能说没有遗传基础,这跟恐高症一样。社会生物学研究要做的,是研究这种潜在取向的可能性有什么好处,是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着个体发育,为什么它能普遍存在而没有被进化过程淘汰。当然有的人怀疑即使,就去找遗传学证据。同样,进化心理学研究感兴趣的是恐高症对个体有什么好处。当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让人尽量远离悬崖峭壁,尽管有人可能在高处因恐惧而坠楼死亡。 根据恐高症的普遍现象,研究者提出一个假设(descent illusion hypothesis),站在高处向下看,会高估垂直距离,即,自己吓唬自己。事实证明,站在顶部比站在地面会高估约三成。 有一个想法,做一个实验,解释一个问题,就这么简单,它就是进化心理学研究,它说明了恐高症这种心理的一个作用机制,对保护个体有什么意义。如果你非要去找恐高症基因,一万年后或许会有结果。 (为什么把几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词合并起来作题目,因为前面的讨论频频针对这几个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96 次阅读|9 个评论
Gay的另类解释
smallland 2011-1-10 21:13
一种生物学特征,除非我们知道它们的明确意义--譬如食肉动物的犬牙,否则只能用可能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许多原理都是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其确切的机制和功能。男同性恋就是这样的情况,所有已经提出的解释,都只是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能通过长期进化过程保留下来的特征,必然是有好处的。对好处怎样理解,要看您的生物学常识,要看您对进化论的理解。 如果把gay理解成一种女性化的倾向,其进化意义似乎就有所不同了,gay本身没有多少好处。但如果其表现还达不到gay的程度,即,其性倾向仍是指向异性,能使雄性的行为更加温和而充满爱心,这样可能对他后代是有利的。从进化的传递关系看,这类似于雄性乳头的情形,这样的性状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是无害的,但对雌性是有利的。Gay不是单基因控制的,是一个模糊的性状,就像我们无法准确地定义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温柔体贴。这个性状,对于雌性来说也是有利的,她会主动地选择温柔的男人。有不少研究表明,雌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一般不喜欢具有强烈攻击性特征的雄性。雄性特征的许多方面是雌性选择出来的,因为人类的交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雌性的意愿。 虽然gay基因群(不是单基因控制,就假设是一组基因控制的)有可能使他真的改变了性取向,希望和同性交配,但更多的情况是,gay基因群只是使他倾向于女性化。雌性选择这样的雄性,可能也没坏处,虽然她的雄性后代也会有同性恋的可能,但比例毕竟是很低的。如果她有10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同性恋,又有何妨?与女性化的丈夫提供的父爱相比,这点损失是可以忍受的。况且,同性恋的儿子岁不能给她生孙子,也还有类似萨摩亚人中第三种性别的好处。有证据表明,一个女人生的儿子越多,后来出生的儿子同性恋的倾向性越大,这个现象被称为兄弟顺序效应(fraternal birth order effect)。一个雄性,他的哥哥每增加一个,同性恋的概率就会大概提高三分之一。这样看来,萨摩亚人的人为的第三性别,就像大多数社会普遍偏爱男孩一样,具有微妙的生物学基础。另外的证据说明,兄弟顺序效应可能还不是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目前还不太清楚的一类机制,早在母体子宫内就已经决定了的。大概说来就是,母亲生的儿子越多,她的生理特征对后来的儿子的性取向就可能产生抑制作用。 各种解释不是排他的,不管是机制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许多可能性,或许这些可能性都在发挥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遗传学家Dean Hamer就认为,某些同性恋是通过X染色体传递的。意大利科学家Andrea Camperio-Ciani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gay们有更多的来自母系的雄性亲属。也就是说,gay们携带的基因来源于母系,这样母系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并且倾向于多生男孩。 在哺乳动物中,养育更多的雄性后代意味着亲代将付出更多,特别是,需要更多来自父亲的投入。Camperio 通过艰苦的一线调查发现,gay们的母亲拥有更多的性伙伴。这说明,gay们的母系亲属更喜欢和男人上床,而雌性的乱配倾向从生物学角度看是一个有利的性状,或者说,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好的交配策略。另外的研究也证实,乱配的父母倾向于多生男孩,这样的逻辑已在别处解释。此外,gay们的生殖器更具精子竞争力(阴茎更粗更长),如果他的异性取向的(straight)兄弟们也这样,就无疑又是一个有利的性状。 根据这样的事实,可以说男同性恋具有爱男人的基因,这样的基因在雄性身上,就有可能表现为同性恋,而在雌性身上,就是一个好的性状,有利于生殖。好处能抵得过坏处,这样的基因才有可能生存下去。Camperio本人也认识到,这样的逻辑不能说明全部的男同性恋问题。今后的若干年内,也不会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因为性取向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有多少因素在发挥作用,甚至有多少人有同性恋倾向,怎样的心里状态才算是同性恋,都不容易确认。爱哪一个性别,最终还是大脑控制的,而大脑的研究更是一笔糊涂账,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清楚不了。许多男子,可能有明确的同性恋倾向,对异性没多少兴趣,也能在文化洪流的裹挟下结婚生子,而不会对别人流露心声。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男同性恋--第三种性别
热度 1 smallland 2011-1-10 21:08
在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除了男女两种性别,还有一种独特的性别--第三种性别,被称为Fa'afafine。这类人其实是雄性,但从小被当成女孩来抚养,扮演女性的性别角色,他们得到社会普遍承认。Christopher Ryan博士认为,男同性恋者(俗称gay)就是这样的性别角色,他们自己可能不繁殖,倾向于对兄弟姐妹的孩子充满爱心。用行为生态学的术语,他们就是helper,通过促进与自己有亲缘关系者的生存和繁殖,达到传播自己基因的目标。 Gay 基因能生存下来,他自己不繁殖,而是通过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扩散自己的基因,那么他帮助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他们的体内必然也同样有自己的gay基因。这就是说,每个雄性都是潜在的gay,否则gay基因根本不可能被保留下来。个体只生产雌性后代,或者只生产雄性后代,其基因都能得以生存,但一个动物只生产同性恋的后代,其生殖利益就很难实现。生产雌性同性恋(lesbian)后代,还好说,因为雌体的性行为有时是被迫的,即使她对雄性没有任何兴趣,也可能成功地生殖。但如果后代都是雄性同性恋者,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雄性如果对异性毫无兴趣,就可能根本不生殖。 像萨摩亚人的第三种性别,后代的性行为取消是亲代操纵的,这好办,如果父母生下太多的儿子而缺少女人,制造一两个第三性别,或许是有利的。而在其他社会中,性取向不是由父母的意识驱动的,而是天然的。这种天然,有多种解释,可能是父亲或母亲的生理代谢特征(譬如激素)影响后代的性取向,也可能是婴幼儿期父母的行为决定的。根据行为生态学的理解,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亲代操纵(parental manipulation),不需要意识或文化的参与。 一个同性恋者,其父母一般是正常人,从这一简单的事实和直观的理论都能推论出,同性恋不是基因决定的,或者说,不完全是基因决定的。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实在是没办法,有的个体或家族可能没有这种倾向,或者说其性取向受环境的影响很小,而有些人则很容易本能地自动变成第三种性别。不管遗传的成分起了多大的作用,都不可能存在一种严格的同性恋遗传机制。 性取向是大脑控制的,而不是性器官控制的,这一点不容反驳,因为植物人是没有性欲的。在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的某个时期,目前还没确定的生理机制(与性激素有关)影响了个体的大脑,使他的性取向发生变化(或者,如果说默认的性取向是雄性,就是根本没变化),尽管他的性器官仍然是雄性。根据这样的推想,应该不存在一个简单的gay基因,所谓的遗传学基础,可能是激素、酶、或大脑的受体等生物学要素的量或时间性(timing)变异。 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性比),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策略,如果父母的身体条件都很差,生太多的儿子就是严重不利的,因为他们劣质的儿子可能根本不能实现生殖利益。对于绝大多数个体,生男或生女都无所谓,让几率来随机决定就是不错的决策(随机也是一种决策)。然而,对于后代中的同性恋者的比例,多少是合适的呢?对于这种不管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都不容易把握的问题,遗传机制就不应该发挥准确的作用。 所以,同性恋虽与亲代操纵有关,更多的是个体主动的选择。在人类,性行为的功能已不单单是交配和生殖,更多的是基于维持一种关系(bonding)而进化。如果资源有限(譬如营养问题)或环境严酷(譬如父母的严厉管理模拟了原始的紧张社会关系)或接触异性受到限制(譬如文化禁忌),那么通过同性恋的性取向维持雄性间的亲密关系对他的生存是有利的。如果这样有利于其直系亲属后代的繁殖,这种性状就能被保存下来。 从更多的其他方面综合分析,同性恋不是一种变态,而是一种不得不承认的常态,是个体的一种行为策略,用以维持特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不稳定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肯定是有利的,否则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在远古的采集-狩猎社会中,如果群体内的雄性都是有亲缘关系的,gay们通过特别的社会关系帮助的对象(孩子们)不一定就是他的侄子,但应该是他直接的父系亲属。这样做,对群体的战斗力是有利的,这看起来是群体选择的产物,而实际上还是亲缘选择。他的恋慕的对象,很可能是从小一起长大(像现代社会的幼儿园或小学同学)的同性个体,而不是跑到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去找同志。根据我的理解,异性恋中一见钟情的应该是普遍现象,而同性恋则可能有微妙的不同。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就不敢妄下结论。 曾几何时,人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现在,这种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受到广泛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对于仍然存在的反同性恋者,一位同性恋心里学者反驳说,什么是自然呢?我们天天刷牙,使用除臭剂,不也是反自然的吗?所以,即使同性恋不是自然的,也不至于让人厌恶吧。他认为,人们对同性恋的厌恶(homophobia)可能不是天然的本能,而是因为一种固有的偏见,以为这样的性取向可能会把孩子教坏。厌恶同性恋的雄性,在观看有关男同性恋的色情材料时,依然会滋生淫欲。
个人分类: 未分类|9988 次阅读|4 个评论
浪漫情怀--女同性恋
smallland 2011-1-10 21:00
我在《丑陋的孔雀》中解释过同性恋的问题,但很粗糙。对于这个可能超乎您想像的普遍问题,因为形成的具体机制仍不是很清晰,所以解释也就多种多样。因为有朋友对此感兴趣,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总结贴出来,欢迎讨论。 从行为机制看,雌性的性行为是被动的,与雄性相比,其性对象识别能力较差。在行为关系中,如果一方总是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其主动识别功能的进化就可能不完善。譬如,在母子关系中,幼儿识别食物的能力就很差,母亲会主动把食物送到他的口中,如果给他一个安慰奶嘴,他也会认真地吮吸。有的女性,直到成年或中年,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有同性恋的倾向。直到某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竟然具有和同性知己亲近的强烈冲动。 男同性恋,不管是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还是后天的(童年)的原因,其性取向是基本固定的,成年后不容易受环境(包括感情环境)的影响,他们性欲强烈,并且倾向于频繁地更换性伙伴。与此相比,女同性恋则比较稳定,她们的感情需要一定时间的融洽共处才容易产生。 人的生殖器官决定女同性恋没有实际的交配活动,她有时只是一种浪漫情怀,或是指向同性的欲望。在英文中,男同性恋常用gay或homo,其意义比较明确,而女同性恋的lesbian,则与浪漫的古典文学有关。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女诗人Sappho出生于Lesbos岛,曾负责一群少女的文化启蒙教育。她歌颂女性的美,并直言不讳承认自己爱女人。 性行为的意义在两性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如果雄性的性行为最终是为了实现生殖细胞的释放,那么雌性的性行为是为了维持双方的关系,而不是为了接受生殖细胞。简单地说,雄性的性行为是目标,而雌性的性行为是手段。其实,这就是性欲进化的动力,在与人类性欲最接近的倭黑猩猩(bonobo),日常的性生活就是维持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在人类的异性恋中发挥的作用无需赘述,在雌性的同性关系中,只要有利于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她就可能因此产生类似浪漫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更像男人的红颜知己,而不是情人,更不是逢场作戏的纯粹肉欲关系。 根据西方国家的调查,保守的结果大概是,男同性恋(包括双性恋)的比例接近5%,而女同性恋(包括双性恋)的比例接近15%。不管调查的范围多大,这方面的统计数据总是不准确的,一是因为许多人不愿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二是因为传统和文化的因素,许多人对自己的性取向没有清醒的认识。 虽然女同性恋者数目远超过男同性恋者,但专门的女同性恋者可能没这么多。与男同性恋不同,多数女同性恋是双性恋,即,她们也会同时爱着男人,两者似乎并不矛盾。如果她的同性倾向只是一种浪漫情怀,而没有肉体的亲密接触欲望,就是不是15%那么保守了。在大学校园里,女同学间(特别是一个寝室的)手挽手形影不离者很普遍,但男同学间的关系则较少有身体的暧昧接触。 许多少女都有同性恋的行为表现,她们的解释是那样做会让周围的男孩尖叫。这不是心理学家想要的解释,但似乎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即,在雄性的眼中,女同性恋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女孩吻另一个女孩, 比一个男孩吻另一个男孩,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雌性无法直接交配,而两个雄性的吻就可能导致直接的交配行为。与交配相比,吻被认为是更高的层次,是比较文明的,在影视剧中,吻是可以直接表演的,而交配一般是受限制的。 从功能来看,关系密切的女子之间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雄性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靠权威、等级、规则、忠义、诚信等维持,为朋友两肋插刀,为群体赴汤蹈火,都是维持群体关系的具体表现。而雌性,维持合作关系走了不同的道路,她们主要靠感情,靠彼此的亲近感。雌性是不喜欢冒险的,她的生殖功能决定她冒险的预期风险跟预期收益不成比例。一个小的群体,彼此相互亲昵相互依赖比彼此竞争好,对大家都有好处。基于此,雌性间的亲密接触,即使是一时冲动,而接触的结果很可能让事件的性质发生变化,或许能激发出一种持续的情怀,使双方保持微妙的关系。而在雄性,就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他们的性取向不容易轻易改变,因为他们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维持亲密关系。 如果说雄性的性欲是基本固定的,那么雌性的性欲是有弹性的,这种弹性即使在与异性的性关系中也是很突出的。在一群雌性中,如果缺少有吸引力的雄性,她们发生同性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雄性就不会因为缺少异性的刺激而诱发同性恋。雌性在缺少可靠的异性时加强彼此的亲密关系,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爆料:蔣科學為啥要到同志網站做客?
jiangjinsong 2010-12-17 09:30
哈哈哈,還能有什麽別的目的?宣傳素食唄! 記得好像是2007年,有新浪博友與我聯繫,問我是否願意給她們的網站做一期節目談談素食?我當然樂意。 後來進一步聯繫,才知道這是一家由同志們志願開設的公益網站,我很吃驚也很好奇。 與我聯繫的就是節目中主持人小白(詠冰)同志,她是一位奮鬥中的藝術家,年紀很輕,事業也還談不上成功,與她的同志們支撐一家公益網站,為同志們傳遞心聲,可以想見是多麼的困難。更難得的是,她們的網站不僅關注同志的命運,還關注許多其他主流群體不太關注的話題。 網站沒有錢,每次拍攝都是租借網吧進行的。我記得我那次是到工體(?)附近一家酒吧拍攝的,據說那家酒吧是有名的同志酒吧,同志們喜歡到那兒聚會相識。拍攝的工作人員都是志願服務的同志們。那天拍了兩期,在我前邊拍攝的是電影學院的崔老師,他似乎是公開承認同志身份的一位大學老師。 接下來,就是小白和我的對話,感覺拍得很順利,因為在拍攝之前,在那家酒吧等待佈置場地時,我和小白聊得很好,大家在素食的理念上,很接近,彼此認同。我拍完後沒有看過這起節目。前兩天突然心血來潮,搜了一下,果然找到了小白的新浪博客,透過博客的鏈接找到了這個節目。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感覺小白講得其實比我要好,慚愧。 但是小白的新浪博客到了2008年就再也沒有更新,也不知道她現在的情況如何? http://www.tudou.com/home/qingniao0402 同志沙发第四集素食文化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3322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帖重发: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liwei999 2010-11-18 11:09
老帖重发: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206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5, 2008 11:36PM 应命题作文: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红墙论坛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07-30 12:27:00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立场? 请唯物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基因,请唯心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上帝。 两头的解释被红姐去掉后,思路上只有另辟途径。这个新途径,就是要人们在思维中明确地意识到时间这个概念。而往往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自觉地跨越了时空。 比喻是个帮助思维的好方法。唯物的也好、唯心的也罢,那么多的聪明人争了上百年也没有结果的事儿,今天在网上大约也得不出个结果来。唯一的出路是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个不毛的争论,寻找个回避这个僵局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将原来的不毛的话题转换到一个具体的话题上: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 这样一来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就可以从吵架转到讨论的立场上来了。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不同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条件不同。有的靠温度:某个温度以上是雄,某个温度以下是雌。有的是靠受精时的偶然。今天计划生育宣传里,仍然都宣传生男女的问题取决于男性的精子。这显然是在骗人,是为了解放妇女制造的一个新神话。 具体到人类,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是个可以作为科学课题探讨的问题。至今我们知道,性别问题是个具有器官(染色体)和脑双重判定标准的问题。即脑男体男、脑男体女;脑女体女、脑女体男和脑男体阴阳、脑女体阴阳的情况。更细的分类还可以有脑男体男嗜男和脑男体男嗜女等等的区分。与唯心唯物争论不同的是这些都是有具体的事例(病例)的现象。因此,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就是个有意义的学术问题了。也就是讲染色体和器官都不能完全决定人的性别和性嗜好(=性试纸)。从受精、发生出生到性成熟,人要有个发育的过程。今天人们趋向于认为体格性别的决定出现在受精的时刻,而脑性别的决定出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怀孕时期母体受到的各种影响和刺激,直接波及胎儿的发育及其脑性的发育。这就是所谓的时空的概念。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或许计划生育的宣传口号最容易被接受:生男生女关键在老爷们。这个认识通过春晚的小品,已经深入到了各家各户。以横扫著称的镜某在此要横扫一哈这个常识了。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是个实际的问题。通过理解这个问题智慧获取的智慧,大约可以合格地回答斑竹的命题:请唯物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基因,请唯心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上帝。 这个话题有意思。没看原来的上下文,感觉是刚开始,没有展开。 (100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26, 2008 04:41AM 另外,怎么一下子从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的普遍问题跳转到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具体问题?有点突兀。 谈性别的生理心理的组合种类有意思,可以帮助剖析同性恋双性恋等现象。 引用: 今天人们趋向于认为体格性别的决定出现在受精的时刻,而脑性别的决定出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怀孕时期母体受到的各种影响和刺激,直接波及胎儿的发育及其脑性的发育。 这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么? 感觉与实际观察不太符合。心理性别以及异性恋以外的种种性趋向与出生以后的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这已经有很多记录,譬如单亲家庭,周围少有异性,军营生活,曾经被异性欺骗,等等。当然也可能这样解释,脑性别是隐性的,是在胎儿阶段决定的,但性趋向的表现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这样也许能自圆其说。 总之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镜兄不妨继续深入下去。 又:如今的社会是宽容很多了,因此不同性趋向的表达开始由地下转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了。如果说两性的区别使得生物界和人类表现了多彩的图画,生理心理的性别的不同组合更使得这种图画立体化。不同造就了丰富。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丰富,而不仅仅是容忍。 很简单,红姐给了这个命题。 (10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6, 2008 04:50AM 红姐也是带有时代烙印的人物了。 引用的句子是学术届的常识了。也许是这样解释最妥当,容易让人接受吧。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灵语录
luocun 2010-8-25 03:27
(1)图灵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 我似乎总是想以最节能的方式,用自然界里最平常的东西来造各种东西。 I seem always to want to make things from the thing that is commonest in nature and with the least waste of energy. 见图灵妈妈Sara Turing的图灵传第23页。 (2)图灵被逮捕之后写下的三段论: 图灵相信机器会思维 图灵跟男人睡觉 所以机器不会思维 Turing believes machines think Turing lies with men Therefore machines do not think 出自:Andrew Hodges的Turing: Natural Philosopher (3)来自未现世界的消息之三 宇宙不过是大爆炸之光锥的内部。 The universe is the interior of the light cone of the Creation. 来自未现世界的消息是图灵自杀前三个月写给学生和朋友Robin Gandy的一组明信片的标题。详见Andrew Hodges的Alan Turing: The Enigma第513页。此处按照Hodges的解释把the Creation译作大爆炸。 (4)来自未现世界的消息之四 科学是微分方程。宗教是边界条件。 Science is a differential equation. Religion is a boundary condition. 这图灵对爱丁顿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观点的概括。 (5)来自未现世界的消息之八 制定[泡利]不相容原理纯粹是为了电子们自己好, 如果让它们自由来往的话,它们恐怕会腐败堕落(而变成妖魔鬼怪)。 The Exclusion Principle is laid down purely for the benefit of the electrons themselves, who might be corrupted (and become dragons and demons) if allowed to associated too freely. 别忘了电子们是同性的,呵呵。
个人分类: 科学网|8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英国首相2009年关于图灵的声明
luocun 2010-8-18 12:55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2009年9月发表了一份关于图灵的声明。现作为资料翻译如下,立此存照吧。其中的链接由译者所加。 布朗在夸耀他们工党政府过去12年里为LGBT群体做的好事之余,恐怕是不会想到将来谁会为这个政府参与发动伊拉克战争而道歉的。 ~~ 译者:Trespassers Will 原文出处: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number10.gov.uk/news/latest-news/2009/09/treatment-of-alan-turing-was-appalling-pm-20571 声明正文: 2009年是深刻追思的一年,让英国作为一个国家有机会纪念先行者们给与我们那无比的恩惠。若干周年纪念和事件的独特组合,在我们心里激起了英国经验里特有的那种自豪和感恩。今年早些时候,我曾与萨科齐和奥巴马两位总统站在一起,缅怀65年前冲上诺曼底海滩的那些英雄们的贡献和牺牲。就在上周,我们纪念了英国政府宣布拿起武器反对法西斯、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0周年。因此,令我既欣慰又自豪的是,由于计算机科学家们、历史学家们和 LGBT 活动家们的联手推动,我们今年有机会纪念和颂扬一项对英国的反黑暗独裁斗争的贡献,这就是阿兰图灵的贡献。 图灵是一位相当卓越的数学家,以他破译德国的谜团[Enigma]密码的工作而最为著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的杰出贡献,二战历史很可能会改写。他真的是属于那些我们可以指出来的、对扭转战争进程做出了独特贡献的人之一。他的巨大恩惠也因此使得他受到的不人道待遇尤为骇人听闻。1952年,他被判犯有严重流氓罪[gross indecency或曰大大地有伤风化]──实际上也就是因为同性恋身份而受审。他被判处接受一系列雌性激素注射的化学阉割──他当时面临的悲惨选择是化学阉割或者坐牢。仅仅两年之后,他就自杀身亡。[作家 王尔德 在1895年被判同样罪名,苦役两年,出来后不到三年就一病归天。──译者注] 成千上万的人站到了一起,要求给阿兰图灵以公道,承认他受到了骇人听闻的对待。图灵是在当时的法律下被处理的,我们也不能让时光倒流,然而,对他的处理当然是完全不公平的。我很高兴能有机会说:我自己和我们所有人都为他的遭遇感到深深的遗憾。阿兰和其他成千上万依据仇视同性恋的法律而被判刑的男同性恋者惨遭迫害。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更多的人们则生活在对被判罪的恐惧中。 让我自豪的是,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在过去12年里这个政府为了使生活对我们的LGBT群体更公正、更平等已经做了那么多。这里对阿兰作为英国最有名的同性恋仇视受害者之一的地位的承认是早该迈出的、走向平等的又一步。 不仅如此,阿兰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也应该得到承认。对于我们这些1945年后生于一个统一、民主、和平的欧洲的人来说,难以想像我们的大陆曾经是人类最黑暗时刻的剧场;难以相信,在鲜活的记忆中,人们可以被仇视──反犹主义、同性恋仇视、仇外心理和其他残忍的偏见──所支配,从而让毒气室和火葬场由此跟画廊、大学和音乐厅这些数百年来欧洲文明的标志一起成为了欧洲景观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象阿兰图灵那样的、完全投身于打击法西斯主义的人们的努力,大屠杀和全面战争[total war]的恐怖才是欧洲的过去,而不是欧洲的现在。 因此,代表英国政府以及所有那些由于阿兰的工作而自由生活的人们,我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很抱歉,你本来应该受到好得多的对待。 戈登布朗
个人分类: 译海苦航|3380 次阅读|1 个评论
FucM (基因)控制雌性老鼠的“性趣”
xpzhan 2010-7-30 12:49
韩国高等理工学院朴昌宇( Chankyu Park)研究组成功敲除FucM 基因,培育出“女同性恋小鼠”。这个基因的起名有点搞笑,因为它与英语里的那个脏话谐音(F*ck)。科学新发现已属不易,但要让人记住一个新基因也非易事。这个基因相信你会过目不忘。雌性老鼠不让雄性老鼠上,却对上雌性老鼠感兴趣。 如果让“有经验的”雄性老鼠与之交配成功,她抚养小老鼠与普通雌鼠无异。他们的工作发表在最近一期《英国医学委员会遗传学》( BMC Genetics )杂志上。目前尚不知该基因缺陷是否与人类的女同性恋有关,更无法断定女同性恋性状是否会遗传。我猜测这种相关的可能性可能较小,因为小鼠的交配行为与人类的性行为完全是千差万别;虽然我们无法了解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性行为,但是根据有限的资料判断,人类同性恋更重于心理的依恋。在美国也有一些刁民,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但是他们参加同性恋的活动,“维护同性恋的人权”,通过声称同性恋享受同性恋的福利(例如为“配偶”申请医疗保险,减免个人所得税等等)。 延伸阅读: http://www.biomedcentral.com/content/pdf/1471-2156-11-62.pdf
个人分类: 论文论点|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手指长度与性取向
xpzhan 2010-7-4 13:14
几年前我们实验室来了一位优雅的珍娜小姐,她为人善良,彬彬有礼。她热爱动物,养了两条狗,五只猫, 甚至不能容忍实验室老鼠流血。我想这是因为她受在霍普金斯大学当教授的父亲的影响。后来听说她要结婚了,我们非常郑重地给她送了一根象征永久相依的绳子,却不知这根绳子要牵的是谁。再后来在年终教授家里的party上,听说她把她的那一半带来了,原来也是一个美眉,让我大跌眼镜。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戴维.普拉斯(David Plus),在最近一期《行为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的手指长度与性取向有密切关系。人的第二与第四指即食指与无名指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早期性激素水平的参照指标。他们还发现,该比例也与男女的性取向有关。他们通过对1618例正常男性和1693例正常女性,1503例男同性恋和1014例女同性恋研究后,指出正常女性性取向的该手指长度比例高于女同性恋组的比例;但是,正常男性性取向组与男同性恋组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男女同性恋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神经化学和中枢机制。目前尚不知这项研究在不同族群(如中国人)中的可信度。 这项研究也提示我们,早期监测婴儿的性激素水平意义非凡。通过早期筛选危险人群,及早进行行为干预可以达到预防异常性取向的发生。 对于成人有别于常人的性取向是否应该合法,我无法表达我的意见,因为我对这类人了解太少。坦率的说,第一次在媒体上看见两个同性亲昵的主动,我浑身不自在。好在珍娜小姐表面上与常人无异,自从知道她的这点隐私后不久,她就离开了我们实验室。不过我的一位朋友春,与女同性恋有更近距离的接触,那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她受邀参加同性恋派对,亲身经历那些同性恋者之间和谐、默契的亲情。一位有二十年同性恋经历的女性开始把春当成她的一伙,后发现春是异类,坦率向春谈论她二十年的幸福婚姻,并问她,我们从未吵架,你们吵架吗?我了解春是典型的女强人,在家是不折不扣的妻管严。面对这样的问题,她无语。 延伸阅读: Grimbos T , et al.Sexual orientation and the second to fourth finger length ratio: a meta-analysis in men and women. Behav Neurosci. 2010 Apr;124(2):278-87.( http://content.apa.org/pubmed/bne/124/2/278 )
个人分类: 论文论点|6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男同性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文献分析(1948 - 2010年)
xupeiyang 2010-2-27 10:32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mv3cl6pukl2zIjI1I00f01000j10040001rl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69,923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statistics 1 2 3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4,897 2009 4,673 2007 4,571 2006 4,280 2005 4,270 2004 3,742 2003 3,456 2002 3,180 2001 2,934 2000 2,789 1999 2,663 1997 2,571 1998 2,484 1996 2,276 1995 2,242 1993 2,016 1994 2,004 1992 1,711 1991 1,547 1990 1,324 1 2 3 1 2 3 ... 9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22,737 United Kingdom 4,678 Japan 3,054 Canada 2,640 Australia 1,989 Italy 1,922 Germany 1,594 Netherlands 1,563 Spain 1,493 France 1,480 Sweden 1,411 China 1,344 Turkey 999 Brazil 890 Finland 832 Taiwan 790 Denmark 753 India 722 Israel 688 Norway 550 1 2 3 ... 9 1 2 3 ... 126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ondon 1,568 New York 1,506 Boston 1,283 Atlanta 939 Baltimore 851 San Francisco 722 Toronto 681 Los Angeles 652 Seattle 643 Chicago 549 Sydney 546 Tokyo 539 Laizhou 500 Houston 499 Rochester, MN, USA 491 Philadelphia 480 Taipei 434 Amsterdam 428 Paris 425 Pittsburgh 424 1 2 3 ... 126 1 2 3 ... 24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Am J Epidemiol 544 Aids 515 Sex Transm Dis 453 Pediatrics 440 Diabetes Care 424 Am J Public Health 406 Cancer 388 Am J Psychiat 386 Arch Intern Med 373 Lancet 361 Arch Sex Behav 347 Circulation 343 Jama-j Am Med Assoc 341 Aids Care 340 Bmj 337 Soc Sci Med 318 Aids Educ Prev 294 J Am Geriatr Soc 294 Sex Transm Infect 286 Jaids-j Acq Imm Def 286 1 2 3 ... 242 1 2 3 ... 113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67,317 Adult 43,240 Middle Aged 35,867 Patients 33,887 Aged 25,888 Adolescent 23,115 Sex Factors 21,308 Men 19,504 Women 17,305 Risk Factors 17,215 Child 15,230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3,105 Data Collection 12,652 Age Factors 12,119 Prevalence 12,031 Diagnosis 11,636 Questionnaires 11,335 Incidence 10,221 Sexuality 10,218 Hospitalization 10,160 1 2 3 ... 1133 最新研究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2/228759.shtm 艾滋病的盲区:透析男-男同性恋传播HIV机理 纽约国际抗艾滋病疫苗中心正在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 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但是,同性恋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这种密切相关体现为,同性恋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相当于这一领域的盲区。 艾滋病首先于1981年6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5名男-男同性恋者身上发现。此后又发现,男-男同性恋者之间艾滋病传染的几率高于艾滋病的其他几种传播方式,即异性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同时,男-男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几率也远大于女-女同性恋。究其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生物医学原因,二是行为方式的原因。现在,艾滋病的这一盲区正在变得明亮起来。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但HIV为何容易在男-男同性恋者之间传播呢?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艾滋病研究中心(CFAR)的传染病副教授、病毒发病机理研究室主任戴卫史密斯(Davey M. Smith)等人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奥秘,例如,HIV在精浆中以RNA(核糖核酸)的形式在发生性关系的男-男同性恋者之间传播。 史密斯等人收集了6对男-男同性恋者的血液和精液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HIV在同性恋者之间传播的方式。 RNA病毒颗粒是元凶 现在已知,全世界大多数HIV的感染是由于暴露于精液中的HIV造成的。精液是由精子、蛋白质、免疫细胞和精浆等构成的。如果一名男性已经感染HIV或是艾滋病患者,其精液中的精子、精浆和免疫细胞中都可能会有HIV。 但是,精浆中的HIV是以RNA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但精子和免疫细胞中的HIV则以DNA的形式存在,即前病毒DNA。用系统发生分析法,即比较遗传特征的方法可以知道HIV是如何在有性关系的男性之间传播的。因为,系统发生模式可以让研究人员评估不同病毒群的起源时间。因此,通过分析从同性恋伴侣血液和精液中提取的HIV的基因序列,可以确认迅速突变的HIV的来源。 史密斯的研究小组发现,被感染的同性恋者的HIV共享有一个最近共有的病毒祖先,它来自源性伴侣(首先感染了HIV并由他们把病毒传染给其他性伴侣的男性同性恋者)的精浆,而不是源性伴侣精子细胞中的前病毒DNA。 这一发现的意义非常重要。因为,此前人们并不知道通过性行为发生HIV感染时是通过HIV 的RNA病毒颗粒传染还是通过整合后的HIV前病毒DNA传染。但是,通过对这两种HIV病毒形式(RNA和DNA)的基因差异与通过同性性关系而新近感染了HIV的同性恋者身上提取的HIV的基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最终确认,是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造成对男性性伴侣的传染。 史密斯认为,这一发现对阻止HIV的传播很有帮助。因为,如果知道了感染病毒的来源,研究人员就可能研发新的疫苗、阴道微生物杀灭剂和药物来防治经性途径的HIV传播。 当然,由于这一研究只包含几对男-男同性恋者,可能并不能解释所有性传播途径的感染,尤其是异性性行为的HIV传播,例如,男性对女性的传染。但是,由于大多数通过性行为染上HIV的女性是暴露于男性的精液而感染的,所以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真凶。但是,史密斯认为,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这一研究当然也证明,男性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最具危险。这也可能是为何男-男同性恋者比较容易受HIV感染的原因。 助纣为虐的其他因素 目前,公共卫生专家倾向于用发生同性性行为的男子来称呼这类同性恋人群,简称MSM。而MSM人群的其他生物和生理特性也为HIV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机会。 MSM人群主要的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而且直肠比较脆弱,直肠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在直肠破损时,精液里含有的大量HIV就很容易进入人体,感染T细胞。现在,史密斯的研究小组发现是精浆中的RNA病毒颗粒进行感染的,因此,RNA病毒颗粒与脆弱和破损的直肠结合起来便成为MSM人群最容易染上HIV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精浆中的RNA病毒颗粒成为感染的真凶也能解释一种情况,即MSM人群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几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70%-80%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性行为发生的。发生一次无保护性交后,在MSM人群中感染HIV的几率约为0.5%-3%;但在异性性行为中,男传女的几率约为0.1%-0.2%,女传男的几率大约是0.03%-0.1%。以此来换算,MSM人群一次无保护的性交染上HIV的几率是同样条件下男传女的5-15倍,女传男的16-30倍。 此外,男性精液中的一些特殊物质也为HIV的传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例如,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精液中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能够极大提高HIV的感染能力。研究人员从精液中收集了多肽和小蛋白分子,并在细胞培养基中观测了它们对HIV易感性的作用。结果表明,PAP多肽能够强有力地促进HIV的传播。而且,当这些PAP片断集合成淀粉样原纤维时,它们的活性最强。 所以,这些淀粉样原纤维被称为HIV感染的精液源性增强因子(SEVI),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捕获HIV病毒颗粒来促进HIV感染,并促进其与T细胞融合,从而将HIV病毒的易感性提高几个数量级,有时甚至提高10万倍。研究人员也在HIV易感小鼠模型上检验了这些纤维的作用,结果发现,同时注射该纤维和HIV病毒的小鼠血液中HIV前病毒DNA的含量是单纯注射HIV小鼠的5倍。 尽管尚无研究证明精液中的PAP在MSM人群中更强大,在异性恋中就减弱,但综合多种因素,男-男性行为是最危险的HIV传播途径之一。 社会和文化原因 毫无疑问,MSM人群最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还在于社会和文化原因。无论是在对同性恋较为开放的西方还是在较为保守的东方和非洲,同性恋都不为社会所见容。这就造成了同性恋的地下状态,其性行为有几个特点。一是多个性伴侣;二是随意性大,在酒吧、公园、卫生间,甚至街头巷尾等进行一次性的性行为;三是不使用安全套。 这些特点更容易造成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但同时,社会对于同性恋的不见容还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恶果。由于要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与异性结婚,用组成家庭的形式来加以掩盖,但同时又不放弃同性性行为。在与多个同性有不安全性行为后,又可能回家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这就可能把HIV传播给家人和其他普通人群。这既是艾滋病更大的盲区,也是社会的盲区和更大的隐性悲剧。 2009年7月20日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非洲一些地区男同性恋者的艾滋病感染率是其他地区男性的10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男-男同性间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艾滋病的流行中所起的作用比想象的还严重。这也是引起非洲艾滋病流行的一大主因。原因在于,非洲地区对同性恋者有偏见,这导致同性恋群体不得不掩盖其真实性取向,从而引发更危险性的后果。 例如,布隆迪许多男人因为害怕受歧视而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他们要和异性结婚并生育孩子,但在维持婚姻关系的同时仍然和其他男性发生关系。这些人大多数知道和女性发生不安全的性关系可能染上艾滋病,但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其实和男人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更容易患艾滋病。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史密斯(Adrian Smith)认为,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面积蔓延是因为该地区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不愿意将男同性恋者纳入平等的社会成员而导致的。例如,由于当地对同性恋根深蒂固的歧视,让男-男同性恋者不敢使用安全套,以免留下蛛丝马迹被发现。这种无保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等于为HIV的传播大开绿灯,甚至火上浇油。 亚洲和中国的情况 2006年8月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和亚洲抗击艾滋病组织Treat Asia在一份联合报告中指出,由于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亚洲的艾滋病疫情正螺旋上升至失控。2009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香港召开的一次艾滋病会议上也指出了同性性行为可能导致艾滋病失控的危险。 原因在于,在亚洲许多国家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禁忌,亚洲很多地区男性同性性行为处于隐秘状态,这不仅加重了HIV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感染的速度和程度,而且无法通过教育和干预机构与他们正常联系和交流,因此扩大了艾滋病的社会风险。 例如,许多MSM成员同时结婚,并且与女性发生性行为,从而把HIV传给其他人群。在尼泊尔65%有同性性行为的男子经常和女性发生性关系,45%的男性性工作者既和女性也和男性发生性关系,越南胡志明市这一比例为22%。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MSM人群中的HIV感染率估计为14%;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这一数字为16%;在泰国曼谷则高达28%。而且,一些地区多达一半的男子在发生同性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 另外,在亚洲还有一个很大的忧虑,即庞大的男-男同性恋群体。200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亚洲估计有1000万MSM成员,如果不尽快防范,艾滋病在亚洲将会急剧恶化。 中国的同性恋和艾滋病情况也不容乐观。1989年底,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就是与多个男子有性关系的男子。调查发现,中国艾滋病的感染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输血、吸毒(共用针头)、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但是,现在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率正在上升。 2009年11月24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异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传播达到40%。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也透露,2008年专业人员对中国61个城市的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有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个城市高达18%。由于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处于地下状态,这个数据可能还比较保守。另外,中国有500万男同性恋者,中国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的几率较一般人高出45倍之多。 在中国也有地下男性性工作者,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使用安全套。而且,其他男-男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的也不多。据长春一家艾滋病预防和同性恋人群健康干预组织的调查,2007年仅有20%的男-男同性恋者采取安全措施,但是,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70%。 当然,这只是一个城市的情况,中国其他城市如何,尚不知晓。由于男-男同性恋者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再加上行为方式、文化和生物、生理的原因,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者中的传播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可能急剧发展。采取科学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更多阅读 《柳叶刀》:男同性恋行为是非洲艾滋病流行主因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性恋和外交礼仪:入乡随俗和带俗入乡
大毛忽洞 2010-2-3 01:15
同性恋和外交礼仪:入乡随俗和带俗入乡 如果总是入乡随俗,就会使俗越来越俗气。 带俗入乡,带来的俗和乡里的俗总是不同的。 清朝的留学生到海外之后,把自己的大辫子剪了,这就是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和遵守当地法律不是一回事。 清朝留学生所在国的法律不禁止男人留大辫子。 中国目前还不承认同性恋婚姻, 但法律也不禁止男人和男人睡一个床,女人和女人睡一个床。 中国没有这个台面的俗, 德国外交部长给我们带来了这个俗。 以后的外国总统来中国访问, 男总统带个男妻子,女总统带个女丈夫; 和 男总统带个女妻子,女总统带个男丈夫, 享受到的外交礼遇应该是一样的。 新浪网报道: 德国首位 同性恋 外交部长兼副总理威斯特维勒,曾于 1 月中旬访问中国和日本,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行程中,威斯特维勒的同性伴侣迈克尔 莫隆兹始终相伴左右,并与温家宝总理等人握手交谈。 他向温总理介绍他的人生伴侣 温总理与德外长男友亲切握手 德外长早前在日本访问的照片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首对同性恋婚礼在成都举行
eaglezxw 2010-1-16 23:58
首例同性恋婚礼在成都举行,图为新浪视频截图,为他们祝福,佩服他们的勇气,但不同意他们的做法。
个人分类: 最新要闻|2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性恋大行其道的时代
xupeiyang 2009-12-14 13:12
2009年12月14日 11:38 凤凰网历史专稿 公元370年,前秦一举摧毁了慕容家族的前燕帝国,前燕的疆土和财富尽数落入苻坚的掌握之中。庞大的战利品中,有一对皇族姐弟:十四岁的清河公主和十二岁的慕容冲。慕容家族是鲜卑人,皮肤非常###,被敌人称为白奴。鲜卑女人在当时是非常抢手的美人,贵族家里多半都有鲜卑族的姬妾,鲜卑族的男子相貌自也不差。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把慕容复写成一个非常俊美的男子,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清河公主和慕容冲姐弟长得非常秀美,苻坚却相当丑陋,上身长下身短,还有一个###的脑袋,但他很会欣赏美丽,这一男一女,他照单全收,都弄到自己的床上。由此看来,苻坚是个典型的双性恋。放到现在,应该治他个###幼童,淫邪无耻之罪,但作为前秦皇帝,霸占两个孩子算得了什么呢?他从俘虏里吸收自己的性伴侣,也不是头一次了。比方他对前燕的将军慕容垂非常照顾,大加重用,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把慕容垂的夫人叫到后宫宠幸,慕容垂对此不敢有丝毫怨言,没有在家门口挂匾庆祝,只能说明慕容垂比较谦虚。 苻坚对这对小姐弟非常宠爱,当时长安城中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入紫宫。但是这一雌一雄是否愿意充当苻坚的性童呢? 慕容冲小字叫凤凰,想来这个小名也和他的秀丽有关。但无论慕容冲如何俊美,他都并非同性恋者,史书上没有记载过他主动追求任何男人。慕容冲出身皇族,养尊处优,如今一下子变成了苻坚的孪童,不得已和苻坚发生性关系,其愤懑之情可想而知。更让人屈辱的是,他要和姐姐同时被一个男人占有。从其后的事态判断,对这个丑陋的男子,慕容冲没有任何情爱,有的只是仇恨。 报复的机会终于到来,十三年之后,苻坚兵败淝水,各族人借此机会纷纷反叛前秦帝国。慕容冲此时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身为前燕皇族,很容易地纠集了一支强大军队,围攻苻坚。慕容冲的军队包围了长安城,如今这个###秀丽的青年要为那段屈辱的生涯算个总账。苻坚在城上大骂慕容冲:你们这些奴才只配放牛牧羊,怎么敢来送死?慕容冲回答说:我受够了做奴才的痛苦,如今再也不愿做了。我要取代你。苻坚派人送给他一袭锦袍,也许是他们以前共同用过的,希望慕容冲能记住那段恋情。慕容冲的回答是:你投降,我可以不杀你。这些对答是对那段经历的总结。苻坚依旧自以为是地认为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是一场恋情,而慕容冲记得的只有痛苦。 苻坚走投无路,最后弃城逃亡。慕容冲攻入长安城后,命手下大肆杀掠,血洗长安。慕容冲郁积了十几年的仇恨之火终于有机会爆发,但是他的光辉岁月只维持了很短的一个时期。他在阿旁登上帝位,不久后就死于军事政变。多年的屈辱,瞬间的爆发,然后是永久的毁灭慕容冲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 慕容冲被卷入了他本不愿的同###之中,但像他这样的娈童在当时绝非少数。晋朝是个男风炽盛的时代。 考察晋朝的同性恋问题时,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关于同性恋的基本理论。 关于同性恋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美国近年来的一个数据是百分之十左右的男性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一般所说的数字没那么高,比较接近中值的是百分之四,女性稍低一些。但这个数字也很可观了,这意味着差不多每二十个男的里面就有一个同性恋。 同性恋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人说是先天的,有人说是后天的。先天理论提出了好多证据,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是,有人发现同性恋者脑子里有个地方跟大家不大一样。人脑子里一个叫下丘脑的部位主导性机能,下丘脑前部有四个神经核,其中有一个叫INAH-3,和人的性取向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男人的INAH-3要比女的大上一两倍,但是同性恋男人的INAH-3比一般男人的小,尺寸和普通女人差不多。而女同性恋的INAH-3则偏大,尺寸和正常男人差不多。研究者认为这说明是不是同性恋,自己做不得主,要由脑子里INAH-3的尺寸当家。但是也有人反对,说尺寸的确是变了,但到底是因为变了所以同性恋呢,还是因为同性恋所以变了呢?在科学里,要证明两个事件是因果关系比证明它们有关难多了,所以这一说法没有定论。 还曾经有人认为同性恋是因为激素分泌紊乱,补充激素就正常了,可是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想法完全是胡说八道。他们往男同性恋者身上注射睾丸激素,但并没有把这些人变成异性恋者,只是使他们###更加旺盛而已。所以,即便五石散里有大量雄性激素,也不会使当时的同性恋者数目减少,只会使他们更加活跃。 后天说多主张同性恋跟人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后天性格等有关。就是说一个人成为同性恋,是与其后天境遇有关的,而不是先天注定的。这个说法有很多流派,但所有的流派都确信:一个人之所以是同性恋,并不是因为脑子里有个东西跟别人尺寸不一样。 同性恋者有许多种类型,其中有偶然同性恋,就是有过同性恋经历,但却没有成为其性生活的永久成分,这种人的比例相当高。还有境遇同性恋,比如在某些特定环境里,因为没有异性,所以才用同性恋来填补,或者在一个推崇同性恋的社会里,也有人为追逐时尚来搞一搞,就像有人故意把牙敲掉镶个金疙瘩,并不是贪图咬东西方便,而是为了在人前粲然一笑。 再有就是人格化同性恋。对这种人来说,同性恋已经成为其牢不可破的生活方式,如果社会不能接纳,他们就会成为秘密的同性恋者。这些人,是同性恋社会的骨干分子。 古代西方,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大规模流行同性恋。在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同性恋被认为是很高雅的事情,比庸俗的异性恋更受尊敬。但是基督教进入西方社会以后,同性恋成为一种严重的罪行。《圣经》上恶狠狠地宣称:男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 在中国,并没认为这种事情有多么严重。春秋以来,同性恋的记载就不绝于书,晋朝更是同性恋普遍发生的时代。尤其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大规模流行同性恋,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时审美观为什么会出现强烈的女性化。那些腮若桃红、肤如凝脂的帅哥很可能就是男风盛行的产物。把卫活活看杀的粉丝群里,不知道有多少以他为性偶像的男人呢? 按照《宋书》的说法,晋朝时期,###大盛,漂亮男子比美女更受男人欢迎。士大夫无不追逐这个风尚,###风靡天下,因此不少女人闹离婚,或者在家里守活寡。即便西方在同性恋最鼎盛的时期,也很难弄成这么大规模。到了南北朝时代,还有一个官员骄傲地宣称自己德行比一般人高尚,证据是自己从没有跟男人上过床。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推断,当时同性恋者是何等众多。 这些士大夫中,同性恋者的比例应该大大超过百分之四这个正常数字,你要说这些人脑子里的INAH-3比正常人都大了一号,我想总有些勉强,对此的唯一解释就是这些人大多是境遇性双性恋。他们在追逐###的同时并不排斥女色。 有不少同性恋者本身需要一个被唤起的过程,他们可能有这种潜在的性取向而不自知,而其同性恋取向一旦被刺激出来,就有可能成为持久的境遇性或人格化的同性恋者。 现代学者对同性恋问题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得出一些让人吃惊的结论,这些结论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宋书》的说法。大名鼎鼎的金赛博士在他的《男性性行为》和《女性性行为》中介绍了所做的一些试验。金赛向受访者出示了一个性取向谱从绝对同性恋到绝对异性恋连续变化。他要求受访者按照这个性取向谱作自我评估。当然,这些家伙的自我评估未必可靠,金赛还要结合实际性行为给他们定性。很明显,金赛是太热心挖掘他们的同性恋倾向了,以致得出的结果有点匪夷所思。他认为,只有很少的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两者间摇摆。后来的研究者发现,金赛说的确实有点离谱,但是他那关于连续性谱的概念却被广泛接受,确实有很多人摇摆于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 社会潮流和外界引导都会使同性恋人群扩大,晋朝同性恋的流行,似乎可以由此来加以解释,而不必追寻他们脑子里的INAH-3。 比如明朝的《万历野获编》里记载过这么一个新同性恋者诞生的故事:当时有个叫周用斋的士人,年轻的时候相当纯厚,幼无二色,从不拈花惹草。此人文章写得甚好,当时也算是才子。这个才子曾到湖州一个别号龙山的董姓人家里教书,教了一阵子,忽然不想干了,编了些理由,非要回家。主人知道他说的理由都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是他一人独处,甚是寂寞,熬不住。但主人又不敢勉强留他,就暗示说找个娈童可不赖,能解决大问题。周用斋听了以后,勃然变色,做大义凛然状,说同性恋是禽兽所为。主人被他的高大形象所震撼,一时哑口无言。但这个龙山很狡猾,他晚上安排一个孪童摸到了周用斋的卧室里,乘醉纳其茎,周用斋迷迷糊糊地惊醒,觉得这确实不错,能解决大问题,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糟糕,就顺坡下驴。同性恋的世界一下子向他洞开,他脑子里有信息爆炸之感,一时无所适从,在床上就地高呼龙山是圣人!龙山是圣人!龙山是达十几声之多。后来他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地投入到同性恋事业中去,表现出极大的博爱精神,不论小帅哥,还是老糟头,必求通体。 这说明同性恋的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可以肯定的是,晋朝的同性恋者中,大多数都是双性恋者,比如苻坚。苻坚究竟是境遇性还是人格化的双性恋者,已经很难查考,但是像苻坚这样身为帝王的双性恋者,在全球史上确实不乏其人。比如,罗马的恺撒就是一个男女通吃的性活动爱好者,一生勤于猎艳、勇于播种。有人这么评价这位罗马人的领袖:恺撒是一切男人的女人和一切女人的男人。而西方的另一个著名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在拥有无数妻妾的同时,也有自己挚爱的男情人。 在那些没有被汉化的异族王朝里,帝王们也搞同性恋,可见这确实跟文明程度关系不是很大。晋朝时期的异族帝国里有一个很出名的暴君石虎,史书上津津有味地罗列了他干的诸多恶行。他倒不是那种挖空心思做坏事的狗皇帝,只不过是一个野蛮到了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慈悲怜悯的人。羯族人在西晋的废墟上建立了后赵王朝,石虎是后赵的第二个皇帝,他有一个男###人,叫郑樱桃。后来唐朝的李颀还写了一首《郑樱桃歌》,里面说道:石季龙,僭天禄,擅雄豪,美人姓郑名樱桃。樱桃美颜香且泽,娥娥侍寝专宫掖。###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这里李颀把郑樱桃错当成女的了。这个樱桃不光是石虎的性伴侣,还积极涉足石虎的家庭生活。石虎本来有个姓郭的太太,郑樱桃挑拨离间,搞得这位太太被石虎杀死。石虎后来又娶了一位姓崔的太太,出身望族,但最后也被郑樱桃告刁状给害死了。 苻坚、石虎这些搞同性恋的帝王基本都是双性恋者,东晋的一个皇帝海西公(他后来被桓温废掉,给了个海西公的头衔)却是个异数。据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单性恋者,对女人不感兴趣到了阳痿的程度。但是他有男相好,还不止一个。海西公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就让这些男情人和后宫里的女人睡觉,生出来的孩子算自己的。桓温废帝的时候,就以此为口实。但宫闱深密,这种说法或出于诬枉,也未可知。 同性恋之间的爱情可以持久强烈,像异性之爱那样美好。晋朝的阮籍有一首《咏怀诗》,里面深情地赞颂了同性之间的爱情: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携手等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鸟,比翼共翱翔, 丹青著名誓,永世不相忘。 看起来这确实是美好的感情。 这种同性之间的爱情是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发生的,但晋朝的同性恋并非都是如此,成千上万的娈童未必都愿意和自己的主人发生性关系。他们不是同性恋者,他们只是###隶。比如说,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时候,也经常用娈童或者姬妾做赌注,据说赌注甚至高达娈童上百人。这时再说任何同###都是荒唐的,爱情不会产生在强迫与奴役之中,不管是在异性之间,还是在同性之间。 权力和暴力不仅玷污了男女欢爱,同样也玷污了同###。慕容冲的形象在那段同性恋史上占据了一个醒目的位置,他用自己的怒火宣告了一个事实:被权力污染的###,带给人的只有屈辱与痛苦。
个人分类: 男性健康|2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TA们为什么是同性恋
songshuhui 2009-8-20 19:26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8-19 23:56 原文 ,译者:So随心、最后一片叶子(Stony校对) 至少在十年前 我们就已经知道,鸟类、爬行动物、软体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的成百上千的物种都有着同性间的性行为,但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毕竟同性的结合通常不会产生后代。(我说通常是因为当雄性的海蜗牛与其它雄性交配时, 其中一只很容易变性 ,从而繁衍后代。)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同性恋早就不该存在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刚刚完成的长达一年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同性性行为存在合理性的若干极有说服力的理论。尽管现在是 同性恋骄傲月 ,同时也是争取同性恋权利的石墙骚乱四十周年纪念,这些理论未必能让同性恋者欢欣鼓舞。 其中一个特别引人瞩目的发现是,在人类之外的大多数物种中,同性伴侣们很少能白头偕老。比如在刚果的沼泽林里,两只雄性倭黑猩猩互相钦慕,它们先是偶尔亲吻,随后发展到其它形式的口交,但事后不会要求其它族群成员认可这种关系。事实上,它们很可能继续与雌性倭黑猩猩交往:绝大多数有同性性行为的动物只在没有异性伴侣的时候才会这样做。 然而该项研究的成员,加大河滨分校生物系的纳杉贝利(Nathan Bailey)和玛莲娜苏克(Marlene Zuk)也报告了黑背信天翁等例外的案例。去年,研究人员对夏威夷的一群信天翁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所有成对的信天翁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由两头雌鸟组成,它们谈情说爱,并共同承担养护子女的责任。(信天翁没有搬家公司,拉拉笑话就免了吧)。雄性 带帽企鹅 之间也可以形成长久的关系,至少在豢养环境下是这样。而某些大角公羊只有在雌性母羊表现出雄性行为时才会与之交配。 如何解释所有这些差异呢?以下是是贝利和苏克论文以及他们援引的来源中提到的一些假设: 1.更衣室男生理论。任何一个在高中参加体育运动的小伙子都知道,同性间的性爱玩笑和撕扯毛巾是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相似地,雄性宽吻海豚通过同性间性行为来维系并加强它们的社会关系然而海豚的同性性行为要直率地多,通常是一头趴到另一头身上(请捂住孩子的耳朵),用鼻子插入某个部位。(而且非常频繁: 雄海豚一半的性行为是和其它雄性发生 。)在倭黑猩猩中,同性性行为也被认为是用来缓解紧张的社交关系,促进和解。在束带蛇中,雄性之间的接触可以使得一些落单的雄性蛇调节体温并得以存活。 2.阉割理论。一些雄性动物可能会把趴到其它雄性动物身上以阻止后者接近雌性。例如《自然史学报》2006年的 一篇文章 中提到,雄性粪蝇常常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使雌蝇怀孕。在这种情况下,抢在竞争者之前得到雌蝇的最明智的策略是趴到其他雄蝇身上,保持这个姿势越久越好。这样,当雌性粪蝇终于飞过来时,主动的雄蝇就能从被制服的雄蝇身上抽开身去因为它在上面从而最先飞到雌蝇身边。 3.啊呀理论。在昆虫当中,同性性行为往往是由于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例如,雄性果蝇会和其它雄蝇来一段恋情是因为它们没有分辨性别的基因。更令人惊奇的是,雄性蟾蜍无法分出雌性蟾蜍和雄性蟾蜍的区别,所以雄性蟾蜍常常会拥抱其他雄性同伴,而被拥抱的一方会大叫一声,好让那位弄错的老兄马上离开。在其它物种中,异性恋的雄性会被其它狡猾的雄性异性恋者的男扮女装所骗:例如 雄性鳉鱼 ,有时身上会出现一个怀孕的雌鱼所特有的黑色斑点。这样强壮的雄鱼就不会攻击它们,反而曲意奉迎。当强壮的雄鱼追求着像雌鱼一样的雄鱼时,后者就可以如贝利和苏克说的那样偷偷地与雌鱼交配了。我觉得可以称之为休格兰特(Hugh Grant )理论:最阳刚的男人不一定总能追到最多的女生。 4.我们先练练理论。年幼的动物(特别是雄性)有时会把同性性行为当做一种练习,可以为将来进行的异性性交提高繁殖的成功率。那些在年幼时与同性伙伴进行性交实验的果蝇将来繁衍的后代数量就要比那些不进行实验的多。 5.二加一理论。雄性粉甲虫不断地强迫自己与其它雄性交配。根据贝利和苏克的研究,有证据表明在雄性间性交时遗留下来的精液有时会在雄性与雌性性交时转移到雌性体内,从而增加雌性受孕的几率。 所有这些理论都在指出,同性性行为要么出于意外,要么是一种雄性使雌性受孕的奇特的遗传方式。这引发了一个进化论问题,即纯同性恋者为何会存在。一种解释是纯同性恋者是近代才有的新事物:纯同性恋在现代之前几乎不存在;即使是一个世纪前,绝大多数倾慕同性的男女都会如常人一样结婚生子。 正如贝利、苏克以及其他许多人指出的那样,没有人可以对新近发展起来的人类纯同性恋给出有说服力的进化论解释。今年一月,《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刊出了 一篇论文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该文指出,在某些等位基因在胎儿成长过程中阻断了男性荷尔蒙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同性恋的可能性。该理论还认为,由于这些等位基因阻碍了影响人格的一部分大脑男性化,使人变成男同性恋。只有一部分此类对偶基因的男同性恋者的兄弟们会是异性恋,但不像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富有攻击性。由于这些男同性恋者的兄弟的精神障碍较少,他们会吸引更多的女性,因而生育更多的孩子。这一理论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最终被证伪:男同性恋者的兄弟其实不会比异性恋者的兄弟生育更多的孩子。 于是我们又卡在了起点上。值此石墙事件四十周年纪念临近之际,艾伦米勒(Alan Miller)和金泽聪(Satoshi Kanazawa)在其2007年出版的《漂亮父母易生女》一书中提出关于进化心理学的问题变得特别有意义:同性恋的解放,使他们得以大方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不用再假装是异性恋,这最终是否会导致同性恋的终结呢?可能我们一千年后也不知道答案,但这确是一个伟大的问题。 延伸阅读: 各物种同性恋序曲 宽吻海豚 可能是地球上最双性恋的动物,频繁地进行同性性行为。雄性海豚大约50%的性行为是与其它雄性进行的;同性性行为有助于加强小团体的凝聚力。 黑背信天翁 对夏威夷的一群信天翁的观察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关系是雌性之间长期配对结合。雌鸟们谈情说爱,并共同养育下一代。 果蝇 进行同性性行为的雄性果蝇可能缺少辨别性别的基因,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强制社交配对可导致它们进行同性性行为。 粪蝇 一些雄蝇会趴到另一些雄蝇身上,将其置于身下从而阻止它们接触飞过的单身雌蝇。强势的雄性粪蝇因此得以最先接触雌蝇。 大角羊 部分公羊只在母羊表现出雄性行为时才会与之交配。 北美野牛 公野牛会趴到另一些公牛身上,这是为了建立或加强在群体中的领导地位。 粉甲虫 雄性甲虫常常会强行趴到另一些雄性身上交配。有证据表明,两只雄性甲虫的精液都可以在之后两性交配时进入雌性甲虫体内。 人类 大约有3%的人类是纯同性恋,另外还有5%~10%的人是周期性或永久性的双性恋。研究表明,男子的哥哥越多就越可能成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权利,从石墙到8号提案 出人意料的反抗 石墙酒馆是纽约市格林威治村克里斯托弗街上一个脏乱的酒吧,老板是黑手党成员。即便在纽约市镇压同性恋酒吧和同性恋活动最严厉的时候,同性恋者依然可以在这里纵饮狂舞。他们通常不反抗警方的搜捕,但1969年6月28日凌晨的搜捕据称有酒客被警察殴打激起了人群的同情心,继而导致了持续两天的骚乱。一场革命就此诞生。 石墙的遗产 石墙事件一个月后,出现了第一次同性恋骄傲游行。骚乱促使同性恋从边缘文化演变公开的激进行动。此前也有马塔辛协会等尝试劝说社会接纳同性恋者。但这些尝试都是友好平和的。石墙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动和群众行动,又常常因一些人的殉身而加重了火药味,成为今后几十年里美国同性恋政治的基本特征。正如那句煽动性的口号所说:我们就在这。我们就搞基。怎么样吧。 反对革命 然而,同性恋政治和激进行动的产生却遭遇了大规模的反对。20世纪70年代,这种反对的化身就是流行歌手安妮塔布莱恩特(Anita Bryant),1959年度美国小姐大赛的亚军得主。1977年,她协助废除了迈阿密戴德郡的禁止歧视性取向法令。她领导着一个名为救救我们的孩子的团体,并宣称这些人藏在隐晦的法律条文之后的真正目的是想合法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她承诺要率领这场运动直到同性恋回到不存在时的状态。 哈维米尔克的当选 哈维米尔克并不是第一个以公开同性恋身份当选议员的美国人。(第一人是1974年入选马萨诸塞州众议院的伊莱恩诺贝尔)但1977年他入选旧金山县议会证明了同性恋群体可以组成选区。米尔克的政治智慧和煽动性风格使他成了英雄,但也招致了仇恨他成为了同性恋解放运动第一个伟大的殉难者。 全城愤怒 1978年11月27日,警督丹怀特开枪射杀了米尔克和旧金山市市长乔治莫斯科恩,之后仅获刑七年。这一判决激怒了同性恋群体。法官认同被告方提出的责任能力下降主张,宣布怀特一级谋杀罪名不成立,史称甜点抗辩。消息传出的1979年5月21日,整个城市陷入了彻夜的骚乱,数以千计的旧金山市民从卡斯特罗区游行到市政厅,阻断了交通并多处纵火。 爱滋病灾难 为使同性恋被更多人接受而做出的一切努力,都随着对艾滋病的疯狂恐惧付诸东流。1981年美国报告了第一例艾滋病,并很快与同性恋瘟疫划上了等号,令沉痛的同性恋群体再次蒙污。一味的排斥以及对爱滋病缺乏科学和官方的应对措施,促使剧作家拉里克雷默(Larry Kramer)成立了行动起来(ACT-UP)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四处进行抗议活动、制造混乱局面,戏剧性地扭转了艾滋病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艾滋病药物的诞生,使得原本是不治之症的艾滋病转为慢性病。 复兴和抵制 整整一代人迷失在爱滋病中,但这场灾难确实有助于重新建立起对同性恋者的同情。1997年喜剧演员爱伦德格纳雷斯(Ellen DeGeneres)高调承认同性恋就是这一趋势的缩影。然而,20世纪90年代,各路强大势力又给了同性恋者合法化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严重的挫折。同性恋群体所获的政治支持曾为比尔克林顿总统履行竞选诺言打下了基础,他在上任后允许同性恋者公开在军队服役。但激烈的反对声给这项运动泼了冷水,转变成了谨小慎微的不要问,不要说政策。1996年,国会通过了婚姻捍卫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禁止联邦政府承认同性婚姻。 新的牺牲者 1998年10月,马修谢泼德(Matthew Shepard)在怀俄明州罗拉米市被私刑处死,给同性恋群体吹响了新的号角,他也成为同性恋群体寄托受害感和渴望改变的象征。他的死引发了美国国内多起游行示威。以他的故事为主题的戏剧《罗拉米事件》到处上演,颇具影响。在一项旨在将1969仇恨犯罪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受害者的性别、残疾、性取向和性别识别的议案中,谢泼德的名字被频频提及。众议院于2009年4月通过了该议案;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联合了39位联合提案者将该议案提交到了参议院。 为结婚而战 21世纪的美国同性恋者为了追求婚姻权平等而奋斗。2004年,马萨诸塞州在全美率先承认同性婚姻。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紧随其后。旧金山市长加文纽森在市政厅为同性伴侣主婚,此举因违背加州全民公决的婚姻定义婚姻必须在男女之间进行而遭到起诉。加州最高法院后来宣布该法律定义违宪,并允许同性婚姻。这使得反对者纷纷加入讨伐运动中,要求最高法院撤销此判决。 拥抱同性恋文化 在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引发社会和政治争论的同时,流行文化也开始反映更多有关同性恋的话题。由杰克吉仑哈尔和希思莱杰主演的电影《断背山》诉说了饱受折磨的被视为不正当的美国西部同性恋者的故事,为导演李安赢得了奥斯卡奖,并获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菲丽西提霍夫曼因《穿越美国》一片中饰演变性人一角几乎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电视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同性恋角色:情景喜剧《威尔和葛蕾丝》讲述一个同性恋男人和他的异性恋红颜知己的故事,已连续八年在NBC获得很高的收视率。 逆流 与此同时,同性恋婚姻的反对者不断集会,抗议这一看似不可阻挡的潮流。2008年11月,他们在加州赢得了足够多的选民支持,用8号提案推翻了该州最高法院之前的决定。这个结果引发了激烈的抗议,示威者将矛头指向他们认定的8号提案支持者,包括非裔美国基督徒,天主教教会以及摩门教徒。8号提案随即在法庭上遭遇挑战。但爱荷华州, 佛蒙特州, 新罕布什尔州却开始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5月,纽约州议会开始就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展开辩论。 加利福尼亚州的聪明决定 5月26日,之前宣布禁止同性婚姻为违宪的加利福尼亚最高法院决定支持由选民创制、旨在恢复禁令的8号提案。不过法官也宣布,在复决通过前发生的18000例同性婚姻将继续合法有效。同性恋活动家在协调种种法律对策,甚至可能在加州再次提出选民创制提案。新一轮对抗已见端倪。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2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把同性恋叫“同志“
liuxiaod 2009-1-24 01:29
十几年前,港台的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把同性恋者叫同志,后来大陆也接受了这个叫法,现在有了同志文学,同志网吧,同志影视,等等,我觉得很别扭。 为什么中国的文字如此贫乏,不能找到其他的词表示同性恋呢?为什么偏偏要用同志呢?同志是有特殊含义的,在1949年以前,同志意味着牺牲,流血,在50,60年代,同志是崇高的称谓,当然在香港是不叫同志的,在台湾,称同志意味着坐牢,判刑,掉脑袋,于是就把他们不用的词送给了同性恋,这样做也是为了丑化大陆人。现在我们不假思索地把这样的词拿来用,实在是脑残。 冯小刚拍的《集合号〉里,解放军官兵彼此不再叫同志们,而叫弟兄们,也是与时俱进吧。我们的历史,传统,正在被悄悄更改,令我们很难察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国荣电影之同性恋篇
menglingzong 2008-10-16 19:28
张国荣:香港电影与音乐集大成者,很难说他的电影成就高过音乐,也很难说他的音乐成就高过电影;他既有经久不衰传唱已久的歌曲,也有被颂为传世经典的电影代表作;不知道因为他的音乐而认识他的电影,还是因为他的电影而认识他的音乐;是音乐带给我们更多的遐想,还是电影带给我们无尽的缅怀   对于我个人而言,是知道了《英雄本色》而后知道了张国荣,而后知道那个历尽沧桑的宁采臣,知道那个游戏人生的十三少,知道那个不知道飘向何方的阿飞,那个死在霸王怀里别致的虞姬,他的电影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经典的角色,没有人超越,那个心中永远的"哥哥"。   年轻时那个倔强傲气的少年通过选秀一炮走红,于是荣誉与辱骂同飞,快乐与悲伤同在,他转过身不予理睬,可是那时的脆弱我们看不到,好强的他在不断挑战自己,追求一生的完美,务求留给人们华丽的转身,可是忧郁在心里滋生,悲伤涌上心头,终于他走了,路虽然很远,可是他义无反顾,天堂也许就是他追寻的梦境。 在他40几年的人生里,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羁与放荡,最轰动的无过于, 97 年主动公 开承认是同性恋者,让无数的歌迷与影迷唏嘘不已 , 更甚的是2003年他的耸身一跳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伤悲,留下满地的疑惑。    香港、大陆出过无数的电影,留下了太多的经典,电影百年百部电影不能概括其漫长的历程与辉煌的过去,可是我们也能管窥一二。可是不管怎么样选出来来的百部电影,其中又两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都是名列前十,那是哥哥留下的最宝贵的,因为它们,张国荣无愧电影巨星。 《霸王别姬》 导演:陈凯歌 演员:张国荣、 张丰毅 介绍:故事描述程蝶衣自小被母亲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对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产生了混淆之感。师兄段小楼跟他感情甚佳,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不料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在先,在文革时期兄弟俩反目在后,使程蝶衣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终于在再次跟小楼排演本戏时自刎于台上。 幕后故事:第一部获得 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导演 陈凯歌 也由此晋级国际级导演行列。《时代》周刊认为:陈凯歌的史诗性作品兼具生活中细腻的悲伤感,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是部感人至深的史诗。中国百年电影时名列第一位,可以称作是最成功的同性恋电影,正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引用) 。 戛纳电影节时,张国荣以一票之差与影帝失之交臂。倒也不是因为演技的缘故,而是意大利评委在评选时竟然给张国荣投了影后一票。   《春光乍泄》 导演:王家卫 演员:张国荣、 梁朝伟 介绍:黎耀辉(梁朝伟)与何宝荣(张国荣)是一对同性恋人,经过分分合合,第三者的出现,因为让我们从头开始一句话而产生的理想、希望与现实的解构。 幕后故事:王家卫因此片成为了首位在该电影展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梁朝伟因一票之差错失戛纳影帝。1997年正值张国荣复出歌坛筹备演唱会,时间紧张,故戏份较少(完成了王家卫电影中张国荣到梁朝伟的完美的递解),并且因张国荣的同性恋身份,金像奖评委认为作为出演这样的题材应该比较熟悉,最后最佳男主角颁给 梁朝伟 。1997年正是张国荣主动公开承认是同性恋者。 以上两部虽然是同性恋题材电影,但是寓意深刻,以同性恋者的姿态揭示了社会。《霸王别姬》横跨历史50年,经历抗日、文革等变革时代,从小着手,投射整个社会的变化,虽与同性恋搭边,更确切的是一部史诗片,是陈凯歌最好的一部电影。《春光乍泄》更是以同性恋者身份探讨了人性,无根的寂寞,渴望、期待与害怕面对的挣扎,折射了社会形态,这算从小着手,映射小处。能以同性恋的形式与时代、人性相挂钩,使影片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同与一般流俗,使影片留名百世。以前华语同性恋电影自不能与上面两部相提并论。 如果可以,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多谢!
个人分类: 读书休闲|89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呱呱落地便注定!【小红猪小分队出品】
songshuhui 2008-9-4 14:49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2008-09-2 星期二 18:47 分类: 专辑 ,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 | | NewScientist 2008/6/21 作者:ANDY COGHLAN 译者:Psyche 译者简介: 现状:心理学专业大四生,目前正准备申请国外深造中; 偏爱方向:心理咨询、社会与人格心理学。闲暇时在国内心理搜普论坛任版主; 愿景:网聚心理学专业力量,让中国心理学事业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的同时,心理学知识得以科普并服务于大众。 崇尚: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俗而不庸。 目前,脑扫描已经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来说明:性取向取决于生物因素而不是个人选择。吊人胃口的发现还有:脑扫描揭示了在同性恋者当中,主控着情感、情绪、焦虑以及攻击性的那些关键脑区结构都与异性中的异性恋者相似。 这项研究是由Ivanka Savic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学院开展的,她说:这是目前在测量证明同性恋被试与异性恋被试之间存在着大脑差异方面的最有说服力的一项研究。 虽然先前的研究同样也能表明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在脑的结构和活动上存在差异,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被试对于某些性线索的反应上,而这些反应都有可能是后天习得的,例如对男性或女性面孔魅力值数的评估。 为了避免这个缺陷,Savic和她的同事Per Lindstrm选择去测量那些在出生时就已大致定型的脑特征。Savic 说,这就是整个研究的关键点,我们要证明两者的脑参数是不同的,后天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也无法改变这种差异。 Savic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 10.1073/pnas.0801566105)】 首先,他们用核磁共振扫描(MRI scans)来测量被试脑的整体体积和形状,被试一共由90名志愿者组成,男女被试组中各有25名异性恋者,20名同性恋。在此研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发现女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都具有不对称的脑,右半脑稍比左半脑要大一点。同时发现,男性同性恋者与女性异性恋者皆拥有对称的脑。 第二,他们用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扫描技术来测量被试大脑中流向杏仁核的血流,杏仁核是在左右脑半球中发现的呈杏仁状的区域,它对人的情绪反应起着关键作用。PET的扫描图揭示了杏仁核与脑的其他部位是如何联系的,并且给出了杏仁核如何影响行为的线索。 研究发现男性同性恋者与女性异性恋者的脑在PET扫描图上显示的模式十分相似(见图),反之亦然。从女性异性恋者和男性同性恋者的脑图中可以看到,来自杏仁核的信号主要前往那些调节情绪和缓解焦虑感的脑区。 Savic认为这项发现很有意义,因为它有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患抑郁症和情绪障碍的几率是男性的三倍。另外,男性同性恋者患抑郁症的概率很也高,不过她也表示,这个高比率究竟是源于生物因素,还是社会对于同性恋者的仇视或恐惧,暂时还难以确定。 在男性异性恋者和女性同性恋者的脑图中发现,杏仁核信号主要经过了感觉运动皮层(sensorimotor cortex)和纹状体(striatum)这些脑区。当人面对恐惧时,就是这些脑区触发了惊吓或逃跑反应。Savic说,在面对恐惧时,相对于女性异性恋者,男性异性恋者和女性同性恋者更有可能诉诸行动。 英国玛丽皇后大学的一位研究性取向的专家Qazi Rahman对此评价说:这项研究表明:同性恋者在大脑对称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另外,在四者的杏仁核神经元连接上发现的差异同样引人注意。 杰出的美国专家Simon LeVay 也对此发表评论说:有意思的一点是,恰恰是那些看似与性取向没有直接联系的研究,让我们知道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这也是这项研究的高明之处。Levay曾经在1991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的下丘脑(脑的一部分)差异的研究报告。 不过Savic自己也坦言,她的这项研究还不能说明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在大脑上的差异究竟是来自基因本身还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接触到过量或过少的性激素(如睾丸素)所致。 标签: 同性恋 , 大脑 , 小红猪 , 差异
个人分类: 医学|1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