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第二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等代数(北大第四版)第二章习题答案(续)
zywsict 2018-11-18 15:42
高等代数 (第四版) 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 王 萼 方 石明生 修订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P99 13(3),13(4); P100 14, 16(1), 16(4);P101 17(2), 18(1);P102 19(2) \0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0
个人分类: 教学|7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lcj2212916 2014-5-25 08:36
【名稱】: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作者】:--- 【大小】:37.85M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局域网 ................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5266778
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子今拍:第二章“官吏皆知美之为美”
QFL 2010-9-23 06:45
第二章 官吏 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 奸 贪 相生, 谗媚 相成, 庸浊 相形, 恭倨 相盈, 权钱 相和, 名利 相随。 是以 衙役 处 谐和 之事,行 武功 之教 。 万僚 作焉而不辞, 贤 而不有, 贪 而不恃, 政衰 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简注 : 本章比较通俗易懂。 当官吏明白啥是美和善的时候,那其实已经不是原有的美和善了。所以就出现 奸贪 相生, 谗媚 相成, 庸浊 相较, 恭倨 相倾, 权钱 相和, 名利 相随 。各州府的众衙门响应上级号召,而为建设天朝谐和社会而奋斗,其中得需要行使武力。数以万计的官僚们大兴作为,不辞劳苦,固然没有贤能的本领,贪婪而不自恃夸耀、政绩不良而不居功。正因为不自恃夸耀、不居功,故其功业也就不会泯灭。 ~~~~~~~~~~~~~~~~~~~~~~~~~~~~~~~~~~~~~~~~~~~~~~~~~~~~~~~~~~~~~~~~~~~~~~~~ 附: 《老子》第二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个人分类: 老子今拍|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时读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QFL 2010-7-18 07:51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斯,犹有也;另一说,即也。恶,指丑。 很多人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解为 天下人人都把美或善的东西当成美或善,那就是(变成) 丑或不善了 ,或类似诸如说法,笔者觉着这是不恰当的。 老子本意应是表达 相反相因、相辅相成 的道理,指美丑等观念在对立中形成与彰显出来,即 世人有了美或善的观念,也同时就有了丑或恶 的观念 。 对于这一点,前人的注解还是非常恰当的。例如: 王弼说: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唐玄宗说: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虽恶而美善矣。 吴澄说:美恶之名,相因而有。 陈懿典说:但知美之为美,便有不美者在。 王夫之说: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故方有美而方有恶。 老子 紧接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等六个方面,继续阐述万事万物 相反相因、相辅相成 的道理。 老子又引申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圣人在《老子》中多次出现;而老子又主张绝圣弃智。那么,这里的圣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绝不是儒家的圣人,即有大德、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完美境界的人,也就是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符合儒家标准的有孔子,连孟子也不过被称之为亚圣。道家眼中的圣人 , 指 得大道的人,甚至返璞归真的无名氏都可能是圣人 。钱钟书说: 老子所谓圣者,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 。说得就是这个意思。高亨曾把此章里的圣人注解为统治者。笔者不以为然。 统治者若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那就太高抬举他们了 。 无为是老子中的另一个重点词,也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 世上对无为最庸俗、最附会的解释就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的意思 。其实, 无为是指不恣意妄行、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 陈鼓应注解:言,指政教号令;如号令教戒,无非言也。南怀瑾说: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这是很好的通俗解释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辞,另一说为始;不辞,即不加干涉、任其自然的意思。为,作为。恃,通持,握也。这段话也容易理解:天下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恣意干涉,万物生长而不占为己有,功业有成而不自恃夸耀。因不自恃夸耀,故功业不会泯灭。 由以上注解可以看出, 这一章是典型的 老子版的统一辩证法 ,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明白了这一原理 。 世人却认为这是一种古代原始的辩证法或朴素辩证法;认为它只是依据直观经验及粗浅的自然知识,虽然能够正确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在对立面统一和斗争,但是却带有很大的猜测成分, 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笔者绝不厚古薄今, 但若 依此逻辑,焉知后人不会又如此看待所谓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哈,或许,智者不言的老子根本不屑于罗里啰嗦地科学论证辩证法,连短短五千言《道德经》都是因为被伊喜所迫而不得已才写作的! 另一方面,古今中外,宗教哲学,权贵民众,无不极力推崇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无上境界。然而,真善美的定义又该是什么呢?若依据老子所言,即使真有 着一个真善美的天堂,那么同时也会有个假丑恶地狱与它对立 存在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绝对统一的真善美标准! 如果强制去树立一个真善美的典型,那行不行呢? 当局想创建和谐社会,于是上访伸冤者纷纷被拘、街头小商小贩纷纷被驱、带敏感词的博文纷纷被删、领温总理看天坑的农民连夜外逃; 当局想实现共同富裕,于是两极日益分化、民生日益艰难、失业日益巨增;当局想追求经济发展,于是贪污犯罪日益严重、干群关系日益紧张、拜金主义日益盛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当局想引导干部群众坚持八荣八耻,于是美丑标准日益不清、善恶行为日益不分、是非对错日益不明 种种具体事例,不必细举,都是属于 美之为美,斯恶矣 。对于老子这句话,庄子也说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一样的道理! 下面再举一个反例。初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中国人,看到人家凡事都井然有序地排队,无不惊讶,然后佩服、甚至感动,并深深地以之为美。可笑国人却不知,排队不过是人家自然而然的生活行为、众多日常小事之一耳, 忘善恶而居中 而已。我们反而 郑重其事地以之为美,岂不可悲、可叹、更可怜! 《老子骑牛图》,宋晁补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个人分类: 学习老子|375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