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但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神曲•炼狱篇》中的警句
热度 1 Mech 2015-11-15 07:44
但丁的《神曲》想象奇诡体大虑周,而且警句迭出。这里摘录《炼狱》第五章中的几句。 黄国彬译自意大利文的诗体 “你的心绪为什么这样纠缠?” 老师说,“使得步子也慢了下来。 那边的喃喃跟你有什么相干? 让那些人喋喋吧;你跟我离开。 你要像一座坚塔,稳固地屹立, 塔顶从不因烈风的吹袭而摇摆。 一个人,如果心中一念未已, 一念又生,他就会跟目标远隔, 因为诸念会虚耗彼此的元气。”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的经典译诗 Why doth thy mind so occupy itself, The Master said, that thou thy pace dost slacken? What matters it to thee what here is whispered? Come after me, and let the people talk; Stand like a steadfast tower, that never wags Its top for all the blowing of the winds; For evermore the man in whom is springing Thought upon thought, removes from him the mark, Because the force of one the other weakens. 田得望译自意大利文的散文体 我的老师说:“你的心为什么这样分散,使得你放慢了脚步?我们在哪里嘀咕什么,与你何干?你跟着我走,让人们说去吧:你要像坚塔一样屹立着,任凭风怎样吹,塔顶都永不动摇;因为心中年头一个接一个产生的人,由于一个念头的力量消弱另一个念头,经常会使自己的目标离开自己更远。” A S Kline 的散文译本 My Master said: Why is your mind so ensnared that you slacken pace? What does it matter to you what they whisperhere? Follow me close behind, and let the people talk: stand like a steady tower, that never shakes at the top, in the blasts of wind: since the man, in whom thought rises on thought, sets himself back, because the force of the one weakens the other. 还有朱维基和王维克从英文转译的诗译和散文译文,就不再摘录了。 短短几行,含义丰富。勉励人们坚定目标,脚步不停。既不为外人议论所 左右 ,让不让内心冲突所 动摇 。虽然知易行难,我还是自勉 你要像一座坚塔,稳固地屹立, 塔顶从不因烈风的吹袭而摇摆。 尤其在命运敲门的时刻。 命运交响乐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动画】【但丁的地狱动画/Dante's Hell Animated.2012】【美国
lcj2212916 2014-5-20 05:46
导演 : Boris Acosta 编剧 : Dante Alighieri / Dino Di Durante 主演 : Armand Mastroianni / Eric Roberts / Vincent Spano 类型: 动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2-11-24(美国) 片长: 35 min IMDb链接: tt1472122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4973793
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因爱而混沌
热度 2 Mech 2014-1-3 13:08
正在重读《神曲》,这次读的是黄国彬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的诗体译文。当年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读过王维克的散文译本和朱维基的诗体译本。后来又见田德望的散文译本,但没有通读。 这次注意到,但丁引用了恩培多克勒的说法,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将回复混沌。这个说法让我挺意外。恩培多克勒是西西里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有专章阐述。印象很深的是,他为了证明自己是神,而跳了火山口。因此死掉,终究他不是神。他的哲学要点是世界由土、气、火、水构成,构成方式是或由爱结合或由斗争分开。对于爱完胜的情形,罗素的转述是重回初始时候的黄金时代,并再度循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也有类似的转述,但最后重现的状态是“一”。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也应该说过,我不记得了。 按罗素的具体解释,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个巨球。初始阶段是爱在内而斗争在外的黄金时代,用但丁的引述就是混沌。后来斗争越来越多进入球,而爱到球外,直至斗争充满了球。否极泰来,爱再进入球而斗争出去,最终重现混沌。恩培多克勒描述的这个震荡过程,有些像庞卡莱的回复定理,保积同胚将把任意一点映射回其邻域。 顺便一提相关的力学史。恩培多克勒注意到了离心力现象,把杯子系在绳子一端旋转,水就不会出来。 相关译文 黄国彬 (2009) 当时,我以为乾坤 为仁爱所惑。这种现象,世俗 有人相信,曾多次变天下为混沌。 田得望 (1990) 四面八方震动得那样利害,我以为宇宙感觉到爱了,有人认为,由于爱,世界经常变成混沌; 朱维基 (1984) 在四面八方震动的那么厉害, 甚至我以为宇宙感到了爱, 有人相信世界时常因爱而变成混沌; 王维克 (1978) 所有这里的山谷都震动着,似乎可以使人相信宇宙觉着爱的时候,我们又要堕入混沌这句话; A. S. Kline (2000) I thought the universe thrilled with love, by which as some believe, the worlk has ofter been overwhelmed by chao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67) Upon all sides the deep and loathsome valley Trembled so, that I thought the Universe Was thrilled with love, by which there are who think The world ofttimes converted into chaos; Henry Francis Cary (1805) I thought the universe was thrill'd with love, Whereby, there are who deem, the world hath oft Been into chaos turn'd: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355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那座城!
热度 10 xinyumri 2013-5-31 02:23
(友情提示:本文含有 丹·布朗新书《地狱》的剧透,请慎入。) 5 月 14 日发行的丹·布朗的新书《地狱》,书名取自但丁《神曲》三部曲的第一部。架不住佛罗伦萨和但丁的诱惑,我还是忙中偷闲地先读为快了。 我一直认为丹·布朗说书的方式和金庸有相通之处,江湖武林与惊悚悬疑不过是他们讲故事的壳子,两人更津津乐道的,是在细节中将历史、文化与艺术呈现给读者,或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或于快速的闪回中再现其惊鸿一瞥的美丽。当然,有人会不厌其详地指出两人作品中的硬伤,但我觉得对通俗小说作家的虚构作品大可不必如此苛求,你不要跟他们去读历史学的博士就是了。 《地狱》一书的主人公依然是哈佛大学艺术史和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教授。和一身牛仔装束、一副硬汉模样、总能把对手打个落花流水、顺带再招安一个美眉的印第安纳 ·琼斯 教授不同,丹·布朗笔下的兰登教授一派学究气,衣着考究,除了心慈面善、记忆力超好、爱引经据典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特异功能,而且似乎总是陷于追杀中。所幸的是,丹·布朗每次都会给他安排一个冰雪聪明的知性美女,两人一起于追杀中访古探幽,解开一个接一个的悬念与扣子,让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 然而,这真相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化的。比如《天使与魔鬼》一书的结尾,却原来令教皇庇护有加的伺从卡罗,正是教皇本人的亲生儿子。笃信天主教的儿子,因不耻父亲犯下的通奸罪,亲手把他给杀了。不过且慢,教皇并没有像《牛虻》里的那位红衣大主教那样犯了戒律,而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恋人获得了这爱情的结晶。如是,《圣经》里贞女受孕的故事成为了现实。宗教与科学,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纠结在一起,实在让人掩卷之余不知该做何思想了。 《地狱》一书的坏蛋,是一位在遗传工程方面卓有建树的生物学家。这好像也是西人写作的套路之一,就是找一个聪明绝顶却非要和全人类过不去的科学狂人作反角。比如上中学时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的《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就有一位无所不能的舒巴博士,天天猫在海底的实验室里,鼓捣一些让全地球的科学家都对付不了的新鲜玩意儿,最后还得让非人非鱼的麦克·哈里斯出马来拯救人类。 《地狱》里的这位生物学家是个技术控,他笃信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来改善和优化人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生物学家同时也是马尔萨斯的忠实信徒,深为地球上日益增加的人口问题所困扰,觉得再这么增长下去,人间就会是但丁在《地狱篇》里所描绘的一派景象。走火入魔的生物学家于是想用极端的技术手段来使人口锐减,在寻求“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而不得后,决定铤而走险,以一人之力对抗全世界。 生物学家同时还是但丁的超级粉丝,也喜欢和人捉迷藏玩儿。他把藏病毒的地点写进了一段具有《神曲》风格的诗中,并把这首诗抄在了收藏于佛罗伦萨“旧宫”的但丁面具背面,又在波提切利根据《神曲》所画的“地狱图”中写下了 Cerca trova (Seek and you will find) ,向他的对手暗示寻找的方向。于是,兰登教授从“地狱图”出发,带着读者在世界名城走街串巷,开始了新一轮的解密与寻找…… 波提切利的“地狱图” 好了,对不住您,为了照顾尚未读完此书的同学们,剧透到此结束。 读完这本书后,我去“亚马逊”网站看了看那里的读者评论,褒贬不一。表扬的就不说了,批评的主要是觉得情节雕琢痕迹太重,而且和以前同属一个套路。冤呐,这本来就是批量生产的丹·布朗品牌的壳子嘛!我倒是觉得“椟”虽然还是以前的“椟”,但里面装的“珠子”变了,从宗教变成了科学,丹·布朗开始关注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困境,以及科学这柄双刃剑了。当然,探讨技术,尤其是生物医学技术,不是丹·布朗的强项。和另一位我喜欢的畅销书作家迈克尔 ·克莱顿 比起来,丹·布朗的探讨显得浮光掠影。可迈克尔 ·克莱顿 是哈佛医学院的科班出身,这样将二人做比较未免不厚道。丹·布朗有自己的强项,下面这则读者评论令人莞尔: 5 stars for a travel guide, 1 star as an interesting novel. 没错!我正是因为想见识一下丹·布朗笔下的佛罗伦萨和但丁,才去读这本书的。读完之后发现,我 6 年前算是白去了,一定得再去一次才成。 要说 6 年前的那次佛罗伦萨之行,当时感觉还是收获颇丰的。从收藏了“大卫”的美术馆,到长眠着众多圣贤的圣十字教堂,我都去了。还专门抽了一个下午,避开熙熙攘攘的游客,拜访了处在一条僻静的小弄堂里的但丁故居。那几日每天沿着阿诺河来来回回地走,不由地迷恋上了这座仿佛已被流光抛在了后面、因而带着些许忧郁的美丽古城。 后来我曾发过一篇关于佛罗伦萨的博文,虽然我的文字实在不足以表达佛罗伦萨的美,但自觉写得还是挺用心的。只是那时读我博客的人不多,评论更是寥寥,但有一位游客留下了这么一条评论: 走了意大利的几个城市,最爱佛罗伦萨,不只是美,有一种故乡的感觉。 我看了有灵犀被点了一下的感觉,于是忙不迭地回道: 是,可能是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契合吧。 今番再去看那篇文章,原来游客就是大名鼎鼎的 YC ,让我好生惊喜。我和 YC 虽然同为工科女,但多多少少都经历了 80 年代的那场文化启蒙运动。在我年轻时的读书生涯中,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欧洲,曾经是一个遥远的梦。我是在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分,伴随着对她的解读而变得不再懵懂的。如今,当她终于以真实的面貌展现在我面前时,那梦境中的魅力不但丝毫未减,而我也常常在有意无意之间被拽回过去,回到那些在灯下掩卷静思的日子。如今故园已经让我感觉日益陌生,倒是但丁故居窄窄的小巷,让我想起少时在上海的岁月:石库门里的奶奶家,门前那条石头铺就的台阶路。在那个狠批“封资修”、所有的大马路都被冠以“东风”“解放”之流的年代,奶奶家门前的弄堂因为太小了,得以保留其独特的名字——静修路。想到此,故乡的感觉油然而生。 看,那座城! 附: Casta Diva 歌词 Chaste Goddess, whose silver covers These sacred ancient plants, we turn to your lovely face unclouded and without veil... Temper, oh Goddess, the hardening of you ardent spirits temper your bold zeal, Scatter peace across the earth Thou make reign in the sky... 相关博文: 美丽的佛罗伦萨 星光下的邂逅 李斯特的“但丁交响曲”,柏林交响乐团演奏,巴伦博伊姆指挥
个人分类: 读书|5458 次阅读|21 个评论
没有人关心你唱的是否走调
热度 2 seawan 2011-2-19 20:01
孩子自己唱歌唱的高兴,突然觉得有些走调,立刻停下来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说:没有人关心你是否走调。哼哼歌是自己高兴自己娱乐的事情,不是大奖赛。 确实,我有了几十年才知道这个道理: 在没有利益竞争的情况下,大家都只关心自己是否走调,却又都觉得别人都在看着自己。 所以还是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 实际上,但丁的下半句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可能根本没有人去“说”。 另一句话更直接:Be yourself:做你自己。
个人分类: 杂感|23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與但丁討論神曲
jiangjinsong 2010-6-20 11:38
太牛了,那麼多牛人,大家能找出幾個認識的? 這個局部中有許多人我們應該認識的,大家找找看能找出幾個來 好,現在公佈答案,看看自己找到了幾個?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501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