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城市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雾霾红色预警考验城市管理水平:预警减排将污染水平压低一级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2-13 06:52
雾霾红色预警考验城市管理水平:预警减排将污染水平压低一级 杨学祥,杨冬红 雾霾红色预警考验中国城市管理水平   新华网北京 12 月 9 日 电(记者 赵琬微 卢国强 丁静) 12 月 9 日 ,北京持续处于重污染水平。灰霾中,正午不见太阳。正在中关村上班的李先生给单位发了邮件,申请下午回家办公,同时照顾停课在家的孩子。   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后的第二天,北京市民已经从“红色预警”最初的不安中平静下来,建立了新的生活节奏。 7 日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从 8 日 7 时至 10 日 12 时启动最高预警等级。这是北京自 2013 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通过以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在红色预警启动后,在这座常住人口超过 2100 万的特大城市,首次面临着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等各项强制性应急举措。 如何在短短十几小时内顺利执行应急举措?这不仅考验着特大城市的管理能力,也考验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水平。 http://roll.sohu.com/20151209/n430594202.shtml 预警减排将污染水平压低一级   环保部门昨天( 10 日)介绍,在此次污染过程中,本市实施的重污染预警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由严重污染水平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   市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前期橙色预警措施和后来的红色预警措施启动, 12 月 8 日 至 9 日的污染物浓度整体波动在 200 至 300 微克 / 立方米之间,积累速度减缓,没有出现明显的快速爬升,污染过程的峰值浓度比预计的偏低。在空间上,污染南北分布也较为平均,差异不大,与京津冀地区全面启动减排措施,减缓了区域污染积累和影响有直接关系。 此外,红色预警下的单双号限行措施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怠速排放。根据西直门北大街交通站点车流量的观测结果,学院路地区 12 月 8 日 车流量比前日下降 7% 至 13% ,全天平均车速提升近 8% ,尤其在早高峰时段,车速提升近 1 倍,对空气污染“削峰”作用明显。同时,交通环境监控站点一次污染物一氧化氮( NO )的监测结果显示,早高峰时段的峰值浓度与其他重污染日相比,降幅接近 40% ;且外围环线的夜间峰值也有明显下降。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2/11/t20151211_7482754.shtml 潮汐组合类型与雾霾的关系 2015 年 1-4 月和 8-11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4 年 11-12 月, 2015 年 5-6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5 年 12 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11-12 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有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潮汐组合 E 导致雾霾: 11 月 26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24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1 月 2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301 度。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2185.html 11 月 26-30 日东北和京津冀发生重雾霾,多地发出橙色预警。 潮汐组合 A 吹散雾霾: 12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0 度, 1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 12 月 3 日 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11 月 26-30 日东北和京津冀发生的重雾霾在 12 月 2 日 消散。 潮汐组合 B 导致雾霾: 12 月 1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2620 度, 12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12 月 7 日 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从 8 日 7 时至 10 日 12 时启动最高预警等级。 在红色预警启动后,在这座常住人口超过 2100 万的特大城市,首次面临着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等各项强制性应急举措。 环保部门昨天( 10 日)介绍,在此次污染过程中,本市实施的重污染预警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由严重污染水平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 潮汐组合 C 吹散雾霾: 12 月 18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倍纬 0.0000 度。 11 月 21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次潮汐组合有利于吹散雾霾。 潮汐组合 D 导致雾霾: 12 月 25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641 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481.html 本次潮汐组合有利于雾霾形成,应加大减排力度。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尘封的思绪面对触目惊心的灾难:公共安全管理的远虑与近忧
pww1380 2015-8-21 23:06
当尘封的思绪面对触目惊心的灾难:公共安全管理的远虑与近忧 —— 博文网文阅读思考札记(36) 杨文祥 1 . 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必须 深入调查,严厉查处,全面整改,以绝后患 。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5-8-18 07:28 2 . 天津港重大爆炸事故 的调查处理,须从 技术 、 管理 、 腐败 以及 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弊端 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调查、取证、分析,深刻汲取惨痛教训,从而全面提升我国 社会管理 ,首先是 生产安全管理 和 公共安全管理 的 科学化水平 ,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5-8-18 07:24 3 . 现代城市管理 和 现代社会管理 必须是一种建立在 科学和理性 基础之上的 科学管理 ,而不是基于长官意志的 人治管理 。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 在管理实践上真正落实这种 科学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 ,就要付出 高昂的社会成本 和 惨重的历史代价 。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5-8-18 07:14 4 . 在中国, 城市的科学管理 ,任重道远。 这就是说,中国社会的 城市管理 由 传统管理模式 向 科学管理模式 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漫长的过程就是处于 农业文明(前工业文明) 的国度接受以 工业文明 和 信息文明 为历史内涵的 现代文明 全面洗礼的历史过程 。而这一历史过程又是一个与 社会管理的整体变革 同步进行的历史过程。 社会管理改革 的 首要任务 是 观念的转变 ,从 传统的“治国” (国家治理)理念转变为 “现代社会” 和 “现代城市” 的 “社会服务” 与 “公共管理” 这种 立足于 现代文明 和 现代理性 的 “科学管理”理念 。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5-7-31 08:46 5 . 中国的社会管理 ,目前仍未完全走出 前科学 的 人治管理时代 。既非完全的 法治管理 ,更非 科学管理 。 中国社会 真正意义上,而非口头宣示上的 科学管理 ,需要在 现代社会 的 社会矛盾 和 社会问题 日益尖锐和激化的倒逼之下,才有可能被提上 议事日程 。 总之, 致力于 中国社会 科学管理 的 学术研究 与 社会实践 ,的确是 任重而道远 。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5-6-27 18:3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900720 6 .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是一个 大量吞噬社会资源 , 隐匿着大量腐败 、 犯罪 、 渎职 、 管理缺位 等各种重大问题的 巨大黑洞 。 这就是当前 发展与改革 所面临的 严峻局面 。 ——博文网文阅读札记 2014-4-7 19:49 7 . 信息资源 的 科学管理、有效利用 和 信息资源价值 的 充分实现 不仅是 构建 社会创新激励机制 的前提性条件 , 也是攸关 国计民生 、 社会发展 甚至是 国家安全 的重要因素 。 美国早在1967年,即我们在轰轰烈烈地搞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就实施了旨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充分开发、利用政府各有关部门的 公共信息资源 的《 信息自由法案 》,由此开启了全世界范围的 公共信息资源 科学管理 和 政府信息公开 的 制度化 和 法制化建设 。与此同时,美国还组建了 国家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 ,卡特、克林顿等几任总统还亲自主持这个委员会的工作,以确保 国家信息资源建设 、 管理与开发利用 的 科学与高效 。 显然,这些事关 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 的 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以及 相关职能机构的设置 ,为今日美国在 信息化建设 和 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开发利用 诸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坚实的 体制、法制和制度保障 。 为此,我国的《 公共信息资源 建设、管理与开发利用保障法 》就应该是当前我国 深化改革总体方案 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适应我国 信息化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现代化 的现实需要。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七(补充版)》评论回复 (2014-8-26 19:0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822397cid=3601733goto=new 8 . 信息技术 的本质就 是突破信息交流与思想文化互动时空阻障 的 科学技术手段 。 网络空间 则是建立在 现代信息技术 基础之上实现全球范围内 人际信息交流即时化和实时化 的 电子信息网络虚拟空间 。 目前的现实是, 科学技术 再一次走在了 社会组织管理 的 科学化水平 和 社会自我管控能力 的前面,成为 人类文明历史进步 的 第一推动力 。 ——杨文祥《 深化改革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依法治国与面向公民教育的教育变革 》评论回复 (2014-9-2221:5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829942 9 .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不可急于求成 , 只能用文火煮透 。 犹如医治 积重难返病入膏肓的 重症患者 , 只能 辩证施治 , 因势利导 , 慢慢调养 , 决不可猛药相攻 。否则 欲速不达,人亡而病未除 。 网络环境 这种开放性的信息空间,有助于一个开明健康社会的 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也有助于避免 封建社会封闭性治国模式 所形成的那种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的 僵化局面 。 ——杨文祥《给地球把脉 为人类预警——杨学祥教授博文佳作阅读心得手记(1)》评论回复 2012-4-20 15: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1702.html 10 .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从 历史的大跨度的尺度上 所展开的 宏观思考 ,与任何 具体的现实问题 都无关。 学者 思考的是 宏观 的和 相对抽象 的 历史问题——理论问题 和 学术问题 ,而 政治家 所关注的,则是 相对微观 的和 具体 的 现实问题 。当然,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 学者 只解决 思维方式 和 思想方法问题 ,即只 提供思想或参考材料 , 不干预具体的现实问题 。而 政治家 则 必须对 具体的现实问题 作出评价、判断 和 相应 的 决定 。 就是说, 微观的和具体的政治问题 ,由 政治精英 来考虑定夺 , 在历史条件尚不充分, 党内民主 和 社会民主 建设尚未达到一定的历史水平之前, 学者 没有必要也不可逾越分际 越俎代庖 , 除非他本人业已实现了社会角色的转换 ,否则既不利于社会的合理分工,也不利于 国家的 整体战略部署 。 ——杨文祥《温故知新: 历史的记忆与反思 》评论回复 (2011-11-28 15: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12291.html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1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敲响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天津港大爆炸》索引补充稿
pww1380 2015-8-20 12:29
再次敲响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天津港大爆炸的教训与反思 ——附录: 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社会管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博文篇目索引 (索引补充稿) 杨文祥 长期以来,此伏彼起的 生产安全 与 公共安全 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近日发生在 天津港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尤其惨不忍睹,怵目惊心。 中央电视台关于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伤亡情况的报道,这几天的数字逐日攀升。根据新华社快讯今天上午十一时零五分五十九秒记者李靖的报道,“ 在遇难者114人中,已有83人确认身份;爆炸事故失联人数降为57人,目前DNA比对仍在进行中。 ” (引自参见文献)(中央电视台前一天报道的数据是遇难112人,失联95人) 这一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仅举国为之揪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我们为不幸遇难的同胞而痛惜,为国家遭受的无法计量的惨重损失而痛心的时刻, 最为紧迫的任务 是 迅速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控制灾情 。 而同样紧迫而现实的重要任务 则是对 事故发生的 各方面原因 进行 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检讨与反思 , 深刻汲取这一惨痛的教训 ,从而促进我国 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 的 科学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 , 从根本上杜绝这种 事故性灾难 的再度发生 。 凡是事故的发生,尽管各方面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基本原因。一是 技术方面的原因 ,如 安全技术落后 、 安全设备设施不足 、 技术操作违章或失误 等;二是 管理方面的原因 ,三是目前我国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相应的 管理机制 ,突出表现在 生产安全管理 和 公共安全管理领域 的 科学化水平 与 现代社会 的 社会管理 和 城市管理 的 现实需要 之间的 巨大落差 。 技术问题 需要组织 专家组 对事故发生的 技术与操作 诸方面的问题 进行调查、取证与分析。 管理问题 ,除了 人为破坏 之外,主要表现为 管理和监督的缺位 。根据国内同类事件的经验教训,凡是 管理和监督的缺位 ,大都与 监管部门渎职 、 不法商家造假 以规避监管 、或 腐败官员与不法企业勾结谋利 相关。这样,对于 人为破坏 和 管理监督的缺位问题 ,须通过 执法机关和纪检部门 依法进行 严厉查处,严惩不贷 。而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 领域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相应的 管理机制 方面的问题 , 则需要通过对 我国现行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 相应的管理机制 进行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 的 科学化水平 的 整体改革 加以解决。 唯有深化改革 , 才有可能 从 根本上 和 源头上 彻底解决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事故 频频发生这一严重的 现实问题 。 这次 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 再次敲响社会管理领域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 。为使这一攸关 公共安全 的警钟长鸣,现将 2010 年 11 月至今近四年来本博客——《信息文明之光》发布的 在文章内容上 涉及到 社会管理 , 腐败 、 打假 ,特别是有关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管理 的博文加以编辑整理,以 篇目索引 的形式发布在下面。希望这些浅薄之见不但能够为关心和关注这一问题的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关于 社会管理、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管理的改革与决策 提供有益的建议。 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社会管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博文篇目索引 2015 年8月13日~18日编辑整理 说明:本篇目索引依文章发布的时间排序 1 .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2010-11-16 17: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436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957.html 2010-11-16 18:01 2 .面对上海火灾的公共安全问题思考 2010-11-19 10: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529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7686.html 2010-11-21 18:13 3 . 痛定思痛——上海火灾对我社会管理与执政能力的严重警示 2010-11-21 13: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06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7688.html 2010-11-2118:20 4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关于“学术打假”的另类思考 2010-11-23 21: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78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8977.html 2010-11-30 23:05 5 .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2010-11-23 11:0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583.html 6 . 从单纯经济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到对现代社会的科学管理 2010-11-27 09: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787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884.html 2011-1-9 18:54 7 . 人事管理迷信、腐败、不公等社会问题简析:病因、危害与根治 2010-12-3 02: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801.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9281.html 2010-12-3 02:37 8. 关于生存格言“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的文化忧思 2010-12-2 22: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768.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0495.html 2010-12-12 10:51 9. 瞻前顾后议改革 2010-12-3 14: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90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9357.html 2010-12-3 14:09 10 . 革故鼎新(12):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2010-12-10 07:4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06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0500.html 2010-12-12 11:14 11 .小议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公共管理体制构建 2010-12-10 08: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091.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0204.html 2010-12-10 08:55 12 . 读刘洋系列博文《菜根谭》有感 2010-12-1009: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104.html 13. 中国教育忧思录 2010-12-11 23: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663.html 14 . 革故鼎新(16):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2010-12-12 10: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72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1025.html 2010-12-1522:05 15 .为各级政府的急躁病把脉 2010-12-1919: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5163.html 16 . 当局者迷——刍论将、帅、谋的分工与统合 2010-12-20 15: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5449.html 17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2010-12-28 12: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8331.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6524.html 2011-1-14 12:40 18 . 科学、理性和健康的社会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三层次结构构成的整体进步 2011-2-14 10: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1274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00065.html 2011-2-14 10:15 19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2011-2-22 14: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1544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02973.html 2011-2-2215:00 20 . 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和国际冲突中赢得民族的生存与复兴?2 011-3-23 23: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25647.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31989.html 2011-3-23 23:02 21 . 厨房的佐料、社会的道德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 2011-3-2723: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26984.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45639.html 2011-5-19 10:18 22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与使命 2011-5-1200: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43144.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45644.html 2011-5-19 10:34 23 . 韬光养晦政策的现实基础 2011-5-1914: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45817.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45700.html 2011-5-1914:52 24 .读博感悟——关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科学基础 2011-6-23 19:4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5850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52202.html 2011-6-24 11:31 25 .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52878.html 2011-6-2723: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59801.html 2011-6-27 23:56 26 .市场管理失职的究责 信息文明建设成果的赞叹 2011-7-19 22: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638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58526.html 2011-7-1922:16 27 .关于“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经济影响研究”思绪之一缕 2011-7-26 22: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877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0684.html 2011-7-28 11:58 28 .希望-自豪-震惊-悲痛-愤怒-失望-反思——直面高铁的情感撞击 2011-7-27 12: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895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0683.html 2011-7-28 11:56 29 .博文短评两则——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2011-8-7 17: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276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3590.html 2011-8-717:34 30 . 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2011-8-8 17: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31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3878.html 2011-8-8 17:05 31 . 网络世界的爱国义愤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心理倾向 2011-8-923:2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3588.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4248.html 2011-8-9 23:26 32 . 冷眼观世热血怀忧——博文评论回复集锦(二) 2011-8-12 07: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43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64984.html 2011-8-12 13:23 33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2011-12-1 14:5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1371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87765.html 2011-12-320:19 34 . 千年一叹说造假 2011-12-29 11:03 2011-12-29 11:0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323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6141.html 2011-12-30 21:36 35 .假、空、真、实 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6118.html 2011-12-30 19:4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3743.html 2011-12-30 19:57 36 .论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文明对话的价值思考 2012-1-15 21: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922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9622.html 2012-1-15 21:52 37 . 面对学坛“打假热”的深度思考 ——关于光明网论坛《 “156 位学者联合举报方舟子之妻”是打假还是闹剧? 》的讨论意见 2012-3-9 21:3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45991.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8623.html 2012-3-9 21:45 38 . 盛世危言:救救青年才俊 守护民族希望 2012-4-209: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5449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2549.html 2012-4-2 11:19 39 . 只有敬畏历史才能够把握现实走向未来 2012-4-16 23:5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014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4943.html 2012-4-17 10:21 40 . 给地球把脉 为人类预警——杨学祥教授博文佳作阅读心得手记(1) 2012-4-2015: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170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5649.html 2012-4-20 19:54 41 . 盛世危言:辉煌成就面前勿忘民族危机——当前改革面临的复杂局面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5721.html 2012-4-21 09: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1926.html 2012-4-21 09:20 42 .战争与和平的理性 管理与变革的忧思 2012-4-26 23:3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405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16845.html 2012-4-2709:51 43 . 腐败问题的文化忧思与社会转型时期的系统分析及历史辩证思维 2012-5-21 00: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7320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21982.html 2012-5-2100:34 44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国之忧忧在社会管理与精神危机 2012-8-11 22:2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1320.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55626.html 2012-8-11 22:30 45 . 我们将给后世留下什么: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忧思与历史辩证思维 2012-8-17 12: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314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57113.html 2012-8-17 12:19 46 .文化教育忧思 学术乱象 社会转型 艺术审美——博文阅读札记(9) 2012-8-1912: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3744.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57552.html 2012-8-19 12:59 | 47 . 国力、国际地位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之梦 2012-9-27 23: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1735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66292.html 2012-9-27 23:51 48 .强国之梦、信息文明内涵及信息时代的民族复兴路径(全文修订版) 2012-10-3111:5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2790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73467.html 2012-10-31 14:07 49 .中国文化、腐败、教育改革及其他——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14) 2012-11-30 23: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3797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81664.html 2012-12-1 08:14 50 .腐败危机、信息文明与普世价值问津——腐败、改革与强国梦(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87548.html 2012-12-21 23: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45138.html 2012-12-21 23:52 51 .腐败危机、信息文明与普世价值问津——腐败、改革与强国梦(2) 2013-1-101: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4839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90245.html 2013-1-1 01:54 52 .温故知新:腐败的文化忧思与社会转型的系统分析及历史辩证思维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91043.html 2013-1-6 09:0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50046.html 2013-1-6 09:13 53 .信息文明理论视阈中的“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 2013-12-1618: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5029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581063.html 2013-12-1618:28 54 .从“中国式纠结”到走出复兴之路的反思——什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http://blog.gmw.cn/blog-136083-582546.html 2013-12-22 00:3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51818.html 2013-12-22 00:42 55 .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旧作修订稿) 2014-5-28 0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98277.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20857.html 2014-5-28 09:38 56 .社会幽灵:病态社会心理与戾气、痞气、匪气充斥的社会氛围 2014-5-31 22: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99357.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29815.html 2014-5-3122:47 57 .前车之鉴 旧作重温:从上海火灾到澎湖空难、高雄气爆、昆山爆炸 2014-8-2 23: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167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82293.html 2014-8-223:49 58 . 面对严重干旱和地震的反思: 从减灾防灾到社会危机与自然灾害防范管控机制的构建 2014-8-5 2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17367.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82864.html 2014-8-5 23:22 59 . 对话与思考:科学探索、真理检验与学术评价、科技管理及其他 2014-8-28 19: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2305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88251.html 2014-8-28 19:30 60 . 深化改革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依法治国与面向公民教育的教育变革 2014-9-2217: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2994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692542.html 2014-9-22 17:42 61 . 36 条倏忽间飘逝的年轻生命再次敲响公共安全与危机管控的警钟 2015-1-2 2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5596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715808.html 2015-1-3 08:44 参见: 天津爆炸遇难者已有83人确认身份57人仍失联 2015-08-1811:05:59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sohu.com/20150818/n419134744.shtml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4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敲响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天津港大爆炸的教训与反思
pww1380 2015-8-18 17:37
再次敲响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天津港大爆炸的教训与反思 ——附录: 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社会管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博文篇目索引 杨文祥 长期以来,此伏彼起的 生产安全 与 公共安全 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近日发生在 天津港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尤其惨不忍睹,怵目惊心。 中央电视台关于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伤亡情况的报道,这几天的数字逐日攀升。根据新华社快讯今天上午十一时零五分五十九秒记者李靖的报道,“ 在遇难者114人中,已有83人确认身份;爆炸事故失联人数降为57人,目前DNA比对仍在进行中。 ” (引自参见文献)(中央电视台前一天报道的数据是遇难112人,失联95人) 这一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仅举国为之揪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我们为不幸遇难的同胞而痛惜,为国家遭受的无法计量的惨重损失而痛心的时刻, 最为紧迫的任务 是 迅速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控制灾情 。 而同样紧迫而现实的重要任务 则是对 事故发生的 各方面原因 进行 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检讨与反思 , 深刻汲取这一惨痛的教训 ,从而促进我国 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 的 科学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 , 从根本上杜绝这种 事故性灾难 的再度发生 。 凡是事故的发生,尽管各方面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基本原因。一是 技术方面的原因 ,如 安全技术落后 、 安全设备设施不足 、 技术操作违章或失误 等;二是 管理方面的原因 ,三是目前我国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相应的 管理机制 ,突出表现在 生产安全管理 和 公共安全管理领域 的 科学化水平 与 现代社会 的 社会管理 和 城市管理 的 现实需要 之间的 巨大落差 。 技术问题 需要组织 专家组 对事故发生的 技术与操作 诸方面的问题 进行调查、取证与分析。 管理问题 ,除了 人为破坏 之外,主要表现为 管理和监督的缺位 。根据国内同类事件的经验教训,凡是 管理和监督的缺位 ,大都与 监管部门渎职 、 不法商家造假 以规避监管 、或 腐败官员与不法企业勾结谋利 相关。这样,对于 人为破坏 和 管理监督的缺位问题 ,须通过 执法机关和纪检部门 依法进行 严厉查处,严惩不贷 。而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 领域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相应的 管理机制 方面的问题 , 则需要通过对 我国现行的 社会管理体制 和 相应的管理机制 进行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 的 科学化水平 的 整体改革 加以解决。 唯有深化改革 , 才有可能 从 根本上 和 源头上 彻底解决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事故 频频发生这一严重的 现实问题 。 这次 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 再次敲响社会管理领域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警钟 。为使这一攸关 公共安全 的警钟长鸣,现将 2010 年 11 月至今近四年来本博客——《信息文明之光》发布的 在文章内容上 涉及到 社会管理 , 腐败 、 打假 ,特别是有关 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管理 的博文加以编辑整理,以 篇目索引 的形式发布在下面。希望这些千虑一得的浅薄之见不但能够为关心和关注这一问题的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关于 社会管理、生产安全 和 公共安全管理的改革与决策 提供有益的建议。 博客《信息文明之光》社会管理、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博文篇目索引 2015 年8月13日~18日编辑整理 说明:本篇目索引依文章发布的时间排序 1 .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 2010-11-16 17: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4362.html 2 .面对上海火灾的公共安全问题思考 2010-11-19 10: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5299.html 3 . 痛定思痛——上海火灾对我社会管理与执政能力的严重警示 2010-11-21 13: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063.html 4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关于“学术打假”的另类思考 2010-11-23 21: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780.html 5 .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2010-11-23 11:0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6583.html 6 . 从单纯经济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到对现代社会的科学管理 2010-11-27 09: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7873.html 7 . 人事管理迷信、腐败、不公等社会问题简析:病因、危害与根治 2010-12-3 02: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801.html 8. 关于生存格言“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的文化忧思 2010-12-2 22: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768.html 9. 瞻前顾后议改革 2010-12-3 14: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9900.html 10 . 革故鼎新(12):博文佳作点评一则 2010-12-10 07:4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063.html 11 .小议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公共管理体制构建 2010-12-10 08: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091.html 12 . 读刘洋系列博文《菜根谭》有感 2010-12-1009: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104.html 13. 中国教育忧思录 2010-12-11 23: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663.html 14 . 革故鼎新(16):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2010-12-12 10: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2726.html 15 .为各级政府的急躁病把脉 2010-12-1919: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5163.html 16 . 当局者迷——刍论将、帅、谋的分工与统合 2010-12-20 15: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5449.html 17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2010-12-28 12: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98331.html 18 . 科学、理性和健康的社会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三层次结构构成的整体进步 2011-2-14 10: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12740.html 19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2011-2-22 14: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15440.html 20 . 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和国际冲突中赢得民族的生存与复兴? 2011-3-23 23: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25647.html 21 . 厨房的佐料、社会的道德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 2011-3-2723: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26984.html 22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与使命 2011-5-1200: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43144.html 23 . 韬光养晦政策的现实基础 2011-5-1914: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45817.html 24 .读博感悟——关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科学基础 2011-6-23 19:48 h 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58502.html 25 .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2011-6-27 23: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59801.html 26 .市场管理失职的究责 信息文明建设成果的赞叹 2011-7-19 22: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6382.html 27 .关于“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经济影响研究”思绪之一缕 2011-7-26 22: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8776.html 28 .希望-自豪-震惊-悲痛-愤怒-失望-反思——直面高铁的情感撞击 2011-7-27 12: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68956.html 29 .博文短评两则——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2011-8-7 17: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2760.html 30 . 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2011-8-8 17: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3109.html 31 . 网络世界的爱国义愤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心理倾向 2011-8-923:22 h 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3588.html 32 . 冷眼观世热血怀忧——博文评论回复集锦(二) 2011-8-12 07: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74312.html 33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2011-12-1 14:5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13716.html 34 . 千年一叹说造假 2011-12-29 11:03 2011-12-29 11:0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3232.html 35 .假、空、真、实 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2011-12-30 19: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3743.html 36 .论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文明对话的价值思考 2012-1-15 21: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29225.html 37 . 面对学坛“打假热”的深度思考 ——关于光明网论坛《 “156 位学者联合举报方舟子之妻”是打假还是闹剧? 》的讨论意见 2012-3-9 21:3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45991.html 38 . 盛世危言:救救青年才俊 守护民族希望 2012-4-209: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54490.html 39 . 只有敬畏历史才能够把握现实走向未来 2012-4-16 23:5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0146.html 40 . 给地球把脉 为人类预警——杨学祥教授博文佳作阅读心得手记(1) 2012-4-2015: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1702.html 41 .战争与和平的理性 管理与变革的忧思 2012-4-26 23:3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64052.html 42 . 腐败问题的文化忧思与社会转型时期的系统分析及历史辩证思维 2012-5-21 00: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73200.html 43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国之忧忧在社会管理与精神危机 2012-8-11 22:2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1320.html 44 . 我们将给后世留下什么: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忧思与历史辩证思维 2012-8-17 12: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3146.html 45 .文化教育忧思 学术乱象 社会转型 艺术审美——博文阅读札记(9) 2012-8-1912:5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3744.html 46 . 国力、国际地位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之梦 2012-9-27 23: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17353.html 47 .强国之梦、信息文明内涵及信息时代的民族复兴路径(全文修订版) 2012-10-3111:5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27903.html 48 .中国文化、腐败、教育改革及其他——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14) 2012-11-30 23: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37976.html 49 .腐败危机、信息文明与普世价值问津——腐败、改革与强国梦(1) 2012-12-2123:5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45138.html 50 .腐败危机、信息文明与普世价值问津——腐败、改革与强国梦(2) 2013-1-101: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48392.html 51 .温故知新:腐败的文化忧思与社会转型的系统分析及历史辩证思维 2013-1-6 09: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50046.html 52 .信息文明理论视阈中的“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 2013-12-1618: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50299.html 53 .从“中国式纠结”到走出复兴之路的反思——什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2013-12-22 00: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51818.html 54 . 关于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思考(旧作修订稿) 2014-5-28 0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98277.html 55 .社会幽灵:病态社会心理与戾气、痞气、匪气充斥的社会氛围 2014-5-31 22: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799357.html 56 .前车之鉴 旧作重温:从上海火灾到澎湖空难、高雄气爆、昆山爆炸 2014-8-2 23: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16712.html 57 . 面对严重干旱和地震的反思: 从减灾防灾到社会危机与自然灾害防范管控机制的构建 2014-8-5 2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17367.html 58 . 对话与思考:科学探索、真理检验与学术评价、科技管理及其他 2014-8-28 19: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23059.html 59 . 深化改革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依法治国与面向公民教育的教育变革 2014-9-2217: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29942.html 60 . 36 条倏忽间飘逝的年轻生命再次敲响公共安全与危机管控的警钟 2015-1-2 2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55962.html 参见: 天津爆炸遇难者已有83人确认身份57人仍失联 2015-08-1811:05:59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sohu.com/20150818/n419134744.shtml
个人分类: 学坛杂俎|3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城市管理”
热度 2 shehuiguanli 2015-1-21 03:27
本文“城市管理”仅限于通常所说的“城管”。 中国“城管”主要管理两件事情,“小贩”和“广告”,“城管”是“小贩”的天敌。 1. “城管”与“小贩” “城管”对“小贩”的“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唯一方法就是“禁止”,为减少矛盾,偶尔也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第一,城市有富人,但更多是“穷人”,“穷人”需要生存,因此,一个人性化的城市应该给“穷人”留有生存空间。因此应该给“小贩”生存空间。 第二,很多人都可能有多余的东西需要“临时交换”,也需要一个“交换”的场所。 第三,居民需要“方便”购买日常用品,也需要“小贩”。 第四,没有人的城市还叫城市吗? 因此,现阶段对“小贩”不可能赶尽杀绝。其主要管理手段应该是“疏导”。 管理方法是: 第一,对长期需要经营的“小贩”,采用备案制,划定经营区域。对于“小贩”不宜经营的商品,则应限制,发挥管理的作用。 第二,应在住宅区、路边空余地划定一些“临时经营区”,供“临时交换”使用。以避免影响行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第三,对于“随地经营”的“小贩”,则应该严加管理。可采取“一次教育,再次处理”。 2. “城管”与“广告” 中国对“广告”的管理方法是: 第一,“大(漂亮)广告”,交钱就可以做,地点几乎任选。 第二,“小(漂亮)广告”,交钱也可以做。 总而言之,需要交钱(需要比较多的钱)才能做广告。这显然只有“富人”才可能做到,同时增加“社会成本”,带来“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所有广告费最后都是“老百姓买单”。 并且不是每一个“经营者”都有能力做“大广告”,大多数“经营者”都是“穷人”,如疏通下水道,自卖住房、自租房等,不可能有能力做“大广告”,因此大多数不可能做“大广告”,又有“广告”需求。 因此中国出现大量的“小广告”,俗称“牛皮癣”。 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大量的“小广告”,一边出动大量人力清除“小广告”。 因此,主要管理手段同样应该是“疏导”。 管理方法是: 开辟一些“小广告”公示点,方便“买卖双方”。 这样,“城管”才是真正的受人尊敬的“城市管理者”,而不是“人人反感”的“城管”。
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国学者阐明中国制度背景下不同于西方城市的摊贩空间管理模式
zxczxc0417 2014-1-16 22:38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39943.htm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黄耿志(第一作者)、薛德升(通讯作者)等最近在Antipode发表了关于我国城市中摊贩空间管理政策与模式的重要研究成果。Antipode杂志创刊于1969年,是全球著名的地理学理论争鸣期刊,专门登载理论批评和争论的学术论文,2013年在地理学国际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位。   城市摊贩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城市中均存在非正规的摊贩,他们多聚集于城市中最好的商业区位,给城市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摊贩也成为我国城市中日益普遍的现象,他们不时与市民、城管产生冲突,成为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现有的摊贩空间管理的主流模式建立在对西方、非洲和拉美国家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排除主义”(Revanchism,或译为复仇主义),指在全球政治经济背景下,城市政府为了吸引投资,需要为资本提供美化的城市环境,所以必须把影响城市环境的非正规摊贩从空间上予以排除。美国纽约和非洲突尼斯等城市是此类空间管理的典型。近年来,少数学者建议采取兼有支持和排斥两种理念的“折中”(Ambivalent,或译为矛盾的)模式替代“排除主义”,但缺乏基于实证研究的实质性的贡献。   在对国际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薛德升团队以广州为案例,对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城市摊贩空间行为及其管理模式的变化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制度因素对城市摊贩空间行为及其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对西方主流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对城市摊贩空间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既接受(inclusionary)又排斥(exclusionary)的“折中主义”(Ambivalence)。这一模式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社会发展阶段及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巨大,因而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时间、空间演进特点:1)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城市政府对摊贩基本采取“排除主义”的空间管理模式,受到了摊贩各种方式的反抗;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和谐社会”建设和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为建立疏堵结合的“折中主义”空间管理模式提供了政策指导;2)摊贩在城市政府设立的“疏导区”被接受,而在自发占据的火车站广场、珠江两岸和桥面等重点空间则被排斥,形成了具有分工的空间模式;3)在摊贩“疏导区”的建立过程中,引入了政府、摊贩、媒体和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对摊贩的空间安置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意义,认为文章的发现说明西方的“复仇主义”理论无法解析中国城市的现实,文章发现的基于中国制度背景和城市现实的模式,为“折中主义”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可为更广地讨论新自由主义的城市政治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该成果是薛德升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对我国城市非正规经济和城市空间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非正规城市化:动力、空间与管治” (批准号40771066)和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过程、格局、动力与空间” (批准号41130747)资助。   论文连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nti.12031/pdf
个人分类: 天下大事|1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欧洲 - 城市化
benlion 2013-7-5 21:03
当初,回到海淀区中关村,巨大变化,一方面是欣慰,一方面是拥挤。 从来就最不喜欢拥挤,即使做学问,也喜欢寻找没有开垦之地,于是,来到广州,城市区块间距、树木带,感觉一片清新,然而,炎热和工厂、车流等氛围较重,于是来到较具人文、科技底蕴的长三角;但是,近年的人群、工厂增长,又再次感觉烦躁。 那么,中国与欧洲的城市化,到底区别在哪呢? 刚回国,那时非常欣喜,看到中国广阔的农村、小村镇大可如同欧洲那样发展成小型城市,城市之间大片的土地则可建立森林、绿化地带成为住宅建筑区域。 然而,看到仍然的趋势是大城市愈来愈大、越来越拥挤,城市向周边扩展,城市的行政区块之间彼此竞争税收又加倍拥挤,广阔的城市之间的地段却没有发展起来,如何发挥统筹兼顾的体制优势,让每一块土地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控制城市发展的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和人流、车流数量,也许应该成为新的管理指标。 刚回国,非常欣喜大学城、科技城等建设,然而,后来又看到大学搞产业、行政区划政府搞产业、研究机构也搞产业,是否,大学、政府、研究所的边界设置不清晰? 也看到国际最新的仪器和产业,很快引进国内,然而,中国与西方的区别又在哪? 一个是创造、发明和制造,一个使用、操作和生产。 比如,3D打印、雕刻技术、3D影视、iPhone等,国内很快就有,却不是发明者和设计者。 加强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氛围,加强政府机构的公共管理职能,加强研究机构的前沿开拓能力和企业的发明与创新能力,是否应该成为未来的管理考核指标? (3D打印) (城市交通) (3D屏幕) (雕刻技术) -(21世纪的中国)-
个人分类: 2013|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文明执法?
jefei 2013-6-15 02:16
刚看了十三号的《焦点访谈》节目,将5月31号发生的延安城管执法打人的事情。看完后就觉得现在城管可真不好当。摊贩无照经营、占道经营,流浪乞讨者弄脏弄乱城市环境等,这些板子都会打到城管身上,可城管要管时,被执法者的阻挠甚至暴力抗法等也是屡见不鲜,5.31事件就是城管执法受到阻挠产生的,节目中也揭示出这种被执法者与城管对骂甚至互殴的事件并不少见,那位年轻的女城管队员脸上现在还有三四道印子,这是几年前执法时一位摊贩在她脸上留下的。 节目的最后记者采访延安城管大队的领导,他说要加强对城管队员的管理,从严治队,文明执法。话很好听,可我很想知道什么叫“文明”执法?好言好语吗?被执法者不听怎么办?再说了,哪次城管执法是上来就抢东西的?以前也听说过城管举牌执法、眼神执法等,还是那句话,被执法者不听怎么办?我认为这些无奈之举,不管效果如何,这么做首先就损害了城管执法的严肃性,必不能长久。 城管作为法律的代表,首先就应有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缺乏权威,在城管与执法对象的对骂中,冲突就很容易酿成并升级。那这里就有个问题,城管执法过程中受到的阻挠甚至暴力对抗,是否适用妨碍公务罪甚至袭警罪?城管是否有权力抓捕对抗者,对其实行治安管理处罚?若是有这些权力,被执法者何敢阻挠执法?城管何至于与其对骂互殴?城管作为一个暴力机构,其本身就应该具有一些强制力来保证其执法的权威性,不管这些强制力是由警察提供还是由法律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其目的在于使被执法者不敢对抗。可要城管执法过程顺利,还要设置合理的程序使被执法者不想对抗(或减少对抗意愿),像首先出示身份证明、出具书面处罚决定、书面告知其如何取回被扣押财物等。这次事件中,我觉得延安城管队做的很好的一项就是一直有个城管队员在拿摄像机录执法过程,这对还原事件真相、总结经验教训真的很有帮助。 个人认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是个很好的设置,相信谁都不想反映个市容问题,被指使着打这个电话,打那个电话,到最后还没人管。城管队的责任很重,希望也能有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当出了像5.31这样的公众事件时,希望有关部门别忙着第一时间就处罚城管队员以平息事态,要做好调查,给双方一个公平。 扪心自问,如果我(或你)处于当时那种情形下,劝说不听,查扣财物遭阻挠辱骂,情绪能不激动吗?行为还能一直保持克制吗?更何况城管队员经常处于这种“激动”的情绪下。 在延安城管队中,占人数多数的“协管员”其月工资仅在千元上下,比当地餐厅服务员的工资还低,更何况其现在工作压力大,经常碰到争吵撕扯之事,还明显处于道德低处,因而城管队员的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显然,希望这样的队伍在维护好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能“文明执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若不想肩负城市环境好坏重任的城管队变成流氓无赖的聚集地,真应给予其相应的权力与待遇。
个人分类: 我的看法|5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学宽摄影-博文佳作欣赏札记(8)——留住人间仙境的疾呼、沧桑
热度 2 pww1380 2012-10-7 10:03
李学宽摄影 - 博文佳作欣赏札记( 8 ) —— 留住人间仙境的疾呼、沧桑巨变与壮美的惊叹、审美——信息资源管理与城市管理的新境界及其他 杨文祥 1 .( 71 .) 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镜头拍下的摄影作品。 ——李学宽《 是福还是祸?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7950 2 .( 70 ) 果然是仙境。 仙境之美,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学宽兄的镜头,则有效弥补了语言的这一局限,为大家展示了人间仙境的无限风光。 ——李学宽《 最大的洗脚盆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3706 3 .( 69 ) 水是生命之源。 污染了水,破坏了水的纯净,不但亵渎了生命的尊严,也扼杀了生存的可能与生命的未来。 不要弄脏了这最后一盆清水,更不要污染了这最后一道明净的波光! 学宽兄的摄影佳作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也不仅仅是美的震撼,更是一声疾呼,一道绕梁三日回响不绝的自然生态保护的强音。 ——李学宽《 远方,那一盆清澈的水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2985 4 .( 68 ). 人间天堂在天山。天山美景在天边。 感谢学宽兄把远在天边的天山美景送到眼前。 哪里有原生态未遭污染的自然美景,哪里就是人间的天堂。而内地这种污浊的空气,肮脏的饮水,拥挤堵塞的街道,整个就是一座国人为自己所“创造”的人间地狱。 近来有人在国际上神吹美国梦断,中国梦兴。可是,我们这些置身国内的中国人,每日做的却是天山之梦。尽管天山梦也是中国梦,不过这种“地方性”的中国梦与国际上神吹的中国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风光大都极少污染,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应该与少数民族虔诚的宗教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在精神上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也有一定关系。 没有世俗功利因素相参杂的宗教传统和基于无比虔敬的宗教信仰所形成的精神上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这一点,则是汉族文化中所极其缺乏的,也是“大汉民族”亟需深刻自省的精神缺陷。 另外,文化修养的肤浅,也必然造成内心的浅薄与浮躁,以至于只能停留在物欲层次上穷奢极欲,无法实现精神的净化,更无缘享受精神的愉悦。 学宽兄所痛斥的“ 为了赚钱把空气污染了,把水污染了,自己生活的土地成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 ——这种愚昧而疯狂地赚钱,不仅不能真正地快乐,实际上,恰恰是在自掘坟墓。 ——李学宽《 水,生命之源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86527 5 .( 67 ) 这一组照片的相互比较和对比,不仅有传授摄影技术方面的阐述功能,而且有艺术审美的强烈效果。 ——李学宽《 提高摄影技术的秘诀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3399 6 .( 66 .) 这组照片充分表现出亿万年来地壳沧桑巨变的苍凉与壮美。 在这种以亿万年为计量单位的超大尺度的漫长时间跨度中的缓慢然而是恢宏无比的历史巨变,不仅呈现了沧桑之变的无限苍凉,也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这一沧桑巨变又是怎样地浩瀚与壮美。 ——李学宽《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4214 7 .( 65 .) 《金色的荷塘》——这组照片的题名与这些照片本身一样漂亮,确切地表达了这组摄影佳作的艺术特征与语义内涵。 ——李学宽《 金色荷塘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6531 8 .( 64 .) 这一组照片很有些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貌特征。 学宽兄实在应该创造机会去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去一趟,把那里极有特色的地貌用你的镜头做一审美的处理和艺术化的表达与再现。 ——李学宽《 细看雅丹地貌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7234 9 .( 63 .) 因为我本人没有能力创造美,因此,我目前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创造美,而是发现美和欣赏美,即审美。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审美这个“专业”应该是一个对创造美这种精神成果的劳动者予以社会尊重,并在其中获得审美享受的专业。 另外,在文明史上, 精神成果是一种以信息资源的形态所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精神资源 。 就是说, 在深层学理的严格意义上,审美实际上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端形式,与此同时,也是对精神资源管理的有效形式 。 ——李学宽《 雪山、雪水怎么看都漂亮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04674 10 .( 62 .) 色彩斑斓的秋色,美丽安静的世界摩天大厦之都。 我去过芝加哥。印象最深的是浩瀚无边的密歇根湖,巍峨壮观的摩天大楼和碧草如茵宽阔整洁点缀着一座座雕塑风格不一的历史人物塑像的路边公园。 那里尽管规模宏伟,城堡般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却绝不缺乏令人心旷神怡的公园绿地。尽管这座偌大的国际大都会十分繁华而繁忙,却让人感不到丝毫的嘈杂和忙乱。整座城市井然有序地运行在一片安宁之中。 芝加哥城市管理的特色也许就在这一繁华、有序和安宁之中。习惯于我国大都市所常有的那种嘈杂、忙乱甚至拥堵的人,在这种繁华、有序和安宁中反倒会有一种空旷寂寥而茫然若失的感觉。 不可否认的是, 繁华、有序、安宁而典雅的城市环境实际上是上升到了一种现代都市规划与管理的审美境界 。 学宽兄的这组照片,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芝加哥的这一特色。 相形之下, 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那种由于来去匆匆和无序所造成的嘈杂与拥堵只能说在现代城市管理上我们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 因此,绝不可因为有了几条像样的高速公路,有一些摩天楼就忘乎所以。不要忘记, 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摩天楼,都是工业文明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即使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历史高度的象征,也仅仅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功能,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今日世界,这些曾经的象征只是工业文明的回光返照,而不是信息文明的曙光 。 ——李学宽《 秋天的城市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8732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2789 次阅读|6 个评论
针对两组风光摄影佳作展开的环保对话
pww1380 2012-7-8 19:46
针对两组风光摄影佳作展开的环保对话 对话人:李学宽 杨文祥 杨文祥整理 (说明:日前,针对李学宽老师的两组风光摄影佳作,通过博文评论,我与李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环保问题的对话。事后感到这一对话对环保问题进行了具有一定拓展性的思考,有整理发布的必要。考虑到这是一次通过网络进行的公开对话,于是,在未征求李老师意见的情况之下,我就对文字略加整理,发布于此。李老师如认为有所不妥,请尽快相告,我将即刻遵嘱妥善处理。——杨文祥) 杨: 色彩斑斓的秋色,美丽安静的都市。 我去过芝加哥。印象最深的是浩瀚无边的密歇根湖,巍峨壮观的摩天大楼和碧草如茵,宽阔整洁,点缀着一座座风格不一的历史人物塑像的路边公园。 芝加哥尽管城市规模宏伟,城堡般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却绝不缺乏令人心旷神怡的公园绿地。尽管这座偌大的国际大都会十分繁华而繁忙,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嘈杂和忙乱。整座城市井然有序地运行在一片谧静与安宁之中。 芝加哥城市管理的特色也许就在这一繁华、有序、静谧和安宁之中。 学宽兄的这组照片,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芝加哥的这一特色。 李: 谢谢杨兄夸奖! 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的大! 杨: 人间天堂在天山。天山美景在天边。 感谢学宽兄把远在天边的天山美景送到眼前。 哪里有原生态未遭污染的自然美景,哪里就是人间的天堂。而内地这种污浊的空气,肮脏的饮水,拥挤堵塞的街道,整个就是一座国人为自己所“创造”的人间地狱。 近来有人在国际上神吹美国梦断,中国梦兴。可是,我们这些置身国内的中国人,每日做的却是天山之梦。尽管天山梦也是中国梦,不过这种“地方性”的中国梦与国际上神吹的中国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李: 现在只有人烟稀少的地方的水和空气是干净的、安全的。而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是不是可以说明点问题? 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风光大都极少污染,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应该与汉民族文化中缺乏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传统,在精神上缺乏对自然发自内心的崇拜与敬畏也有一定关系。 李: 太认钱,汉族人不知道内心的快乐与金钱无关。 杨: 赞同你的看法。文化修养的肤浅,必然造成内心的浅薄与浮躁,以至只能停留在物欲层次上穷奢极欲,既无法实现精神的净化,更无缘享受精神的愉悦。 李: 现在西方有《快乐经济学》,讲什么是快乐,怎样是快乐,人生是为了什么?赚钱为了什么,快乐与金钱的关系。 为了赚钱把空气污染了,把水污染了,自己生活的土地成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钱再多人能快乐吗? 杨: “为了赚钱把空气污染了,把水污染了,自己生活的土地成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了,不仅不能真正地快乐,实际上,恰恰是在自掘坟墓。 李: 是呀,希望东方雄狮第二次猛醒! 参见: 1 .李学宽. 秋天的城市 .(博文正文与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87320 2 .李学宽. 水,生命之源 .(博文正文与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86527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2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城市
ephedra 2012-3-3 17:10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智能城市(Smart City)是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三位一体建设的城市形态。   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智能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智能城市是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体,信息经济的电脑网络提供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基础条件,而知识经济的人脑智慧则将人类智慧变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北京城市智能管理系统”(BCSMS)。在此基础上,季铸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国经济智能管理系统“(CESMS)也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经济被纳入智能管理轨道,2011年”世界经济智能预警系统(WESFS)也将投入运行,北京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经济中心。   智能城市建设是智能经济的先导。2011年是中国智能城市建设的初起之年,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宁波在内的中国城市将形成智能城市建设浪潮。 智能城市发展趋势    智能城市的发展   智能城市研究始于智能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开始出现,成为现在很多智能城市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逐渐由单体向区域化发展,从而发展成大范围建筑群和建筑区的综合智能社区。通过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间广域通信网路、通信管理中心的连接,继而使整个城市发展成为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的概念   智能城市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    智能城市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   智能城市可以在政府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决策依据,使其更好的面对挑战,创造一个和谐的横式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数字植物志|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泰国曼谷洪水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1-4 09:05
泰国曼谷洪水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这篇 2007 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 7 月 17 日 ,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 115 年一遇的暴雨造成 42 人死亡, 12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27 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 34 人在暴雨中遇难 。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泰国洪灾持续已久,截至 11 月 2 日 ,洪灾已经造成泰国 427 人死亡, 2 人失踪,波及全国 26 个府 147 个县,受灾人数超过 210 万,被淹土地 160 万公顷。 随着洪水蔓延,泰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和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表示,洪水已经扰乱了这个国家的物品流通网络,这将导致那些没有遭到洪水淹没地区的经济活动受损。 首都曼谷在这次洪灾中遭受的影响更是引发了诸多关注。 11 月 2 日 ,洪水主要集中在泰国中部地区,洪峰已经抵达曼谷北郊,并逐渐向内城逼近。曼谷北部廊曼区、挽卿区、朗四区、挽拍区仍淹没在洪水中,中部部分地区也因海水涨潮而被淹。 除了对本国的影响,泰国持续洪灾还扰乱了全球企业供应链,多个工厂关闭。作为第二大硬盘制造国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洪灾还导致全球硬盘价格大涨,并将在短期内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可能推高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 这次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让它成为了泰国 50 年洪灾史上最严重的洪灾。 http://news.hexun.com/2011-11-04/134878331.html 泰国曼谷洪水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认真读一下附件,你会有什么感想? 附件: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有人曾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说,中国人特别擅长干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华、整洁、漂亮,小街就破烂、杂乱、简陋;长江上建起了大坝,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从东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矿的频频矿难却无法遏制。干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为业绩显身扬名。其后果是全国的水利工程与污水横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与能源短缺并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吗?合理的设计就是一座大型有机肥料工厂,不仅解决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退化。谁重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 ? 这篇 2005 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 7 月 17 日 ,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 115 年一遇的暴雨造成 42 人死亡, 12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27 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 34 人在暴雨中遇难 。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暴雨中的济南洪水要么积在市区低洼处,要么流入北部小清河,“逢雨必淹”成了济南市民的常识。 7 月 18 日 从下午 5 时开始, 3 小时内最大降水量 180 毫米 ,这个数据是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银座购物广场北出口紧靠护城河,河水也倒灌了进去,银座购物广场成了泄洪的大坑。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水深达 1.7 米 ,积水直到 20 日才全部排完。事实上,今年除重庆和济南外,四川、湖北、江苏、陕西、辽宁、河南、安徽、云南、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也遭遇大暴雨,淮河、嘉陵江和长江的水位频繁冲击警戒线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像这样极端的气候现象,人们往往归因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实际上这并没有太多的依据。大暴雨属中短期气候现象,至于具体原因,目前还说不清楚。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濮培民也介绍以目前的科研水平,很难准确预测暴雨走向。何立富的大体判断是,我国南北方降雨呈“七下八上”的特点,五六月份集中在华南地区,六七月份在江淮一带,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逐步推移到华北地区。前些年,这种气候规律比较明显,近几年气候变化不再那么有规律,雨带波动较大,如去年长江流域雨带维持时间短,造成重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天气 。 暴雨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和排涝系统成为必需设防的安全保障。济南和重庆暴雨致灾,关键是城市排水系统没有达到安全标准。“逢雨必淹”的潜规则恰恰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无所作为和侥幸心态。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城市管理者是否熟记在心? 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在 2005 年 8 月 29 日 经过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 125 人死亡,超过 90 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没有经过新奥尔良市,因此这座墨西哥湾港口城市的建筑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地势低于海平面, 80 %的城区被洪水淹没。当地时间 8 月 31 日中午 ,新奥尔良市官员和军方工程师说,由于市内的洪水水位和庞恰特雷恩湖的水位已基本持平,当前洪水已经停止上涨。但是,红褐色的洪水中充满了下水道的污水、汽油和垃圾,其危险性依然很大。遭洪水重创的新奥尔良市可能得好几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 美国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卡特里娜”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4 州变成了人间地狱,布什总统已经亲临现场视察灾情。受灾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长黑利•巴伯 8 月 31 日 说,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 90 %的建筑已“完全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市长雷•纳金预计,飓风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在墨西哥湾, 20 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失踪, 8 家炼油厂关闭,美国政府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缓解危机。忽视海洋灾害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 对于美国遭遇飓风灾难,罗马尼亚哈尔吉塔县官员德努茨•阿法塞说:“大自然证明,不管你多么富有,经济多么发达,你都无法对抗它。”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8 月 31 日 指责说,布什这个“牛仔”没有处理好飓风危机,疏散民众不力。他在现场直播的内阁会议上说:“美国政府没有疏散计划,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世界第一大国插手伊拉克如此之深,却让自己的人民在水上漂来漂去。”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美军空投沙袋堵口失败……面对这些状况,荷兰专家特德•斯勒伊特深表惊讶,他说:“我不想显得过于挑剔,但很难想像这发生在西方 ( 发达 ) 国家,看起来 ( 美国 ) 防范和疏散方案没有真正到位 。” 最近几年,关于海洋灾害的警告不绝于耳。据 8 月 4 日 英国经济学家网站报道,英国的科学家们近期研究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飓风存在越来越强烈的趋势,飓风给沿海地区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未来人们有必要远离沿海地区居住。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学院的气候学家凯利•伊曼纽尔的研究显示,自 1970 年以来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与之前相比大约都增加了 50% 。这种趋势和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升高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和这段时间全球大气平均温度的上升息息相关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死亡近 30 万人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惊魂未定,联合国大学的报告又给沿海城市居民敲响警钟。置身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看看当地的地下空间利用状况,用“淋漓尽致”来形容绝不为过。地铁和购物中心等设施让人们在地下同样能感受到都市繁华。但联合国大学 2005 年 1 月 14 日 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如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 。 报告称,中国上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洛杉矶和尼日利亚拉各斯等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地下发展近乎“疯狂”,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灾害也会更加频繁。紧急情况发生时,疏散位于地下的人群困难更大。联合国大学高级学术项目官员斯里莰萨•黑拉特说:“我们对地下建筑物过剩的后果了解不足。很多时候,建筑物会完全坍塌。”根据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准 60 年周期,我们预测海洋灾害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做战略上的转移 ,至今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科学界是唯《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马首是瞻的,《自然》杂志发表的伊曼纽尔观点,应该引起中国科学界、新闻界、工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人口和经济中心应该逐渐向内陆转移 。 中国商界的科学素质是值得怀疑的:面对印尼地震海啸和美国新奥尔良市飓风灾难,中国商人的投资依然积聚在中国沿海;面对国际气象组织关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中国沿海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升。科学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文,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这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警告! 中国城市管理者被大批商人所包围,以至于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工作者的理智呼声被商业的喧嚣所掩盖 。重庆济南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科学的呼声不仅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挽救鲜活的无辜生命。 网址:杨学祥 .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 2007-7-30 光明网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24936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 杨学祥 . 发表于 2007-7-27 05:52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6highlight = 杨学祥。 又一份不合格的答卷:西南大旱和美国气候“秘密报告” 。发表于 2010-4-1 8:13: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84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到的警告:从2005年的上海到2011年的北京
热度 5 杨学祥 2011-11-1 15:38
迟到的警告:从 2005 年的上海到 2011 年的北京 杨学祥 华北平原的地面沉降并不是新问题。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华北平原京津唐—沧州、衡水一带持续发生大片地面沉降,局部累计最大沉降量 3.18m ,最大年沉降量高达 100mm 以上,受影响面积 7 万余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一半以上,其中以北京、天津、塘沽和沧州等地最为严重。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调查与科技处处长吴爱民介绍,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了 2.4 米 。 6 年前, 2005 年 3 月 22 日 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完成。据报告显示: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 3150 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约为 2900 多亿元,苏锡常为 469 亿元。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 200 毫米的范围近 1 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和杭嘉湖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 2.63 、 1.80 和 0.82 米 。长三角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对苏锡常地区的地面下沉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改善,“沉默的土地危机”将随时有可能在长三角大范围爆发。 一再迟到的警告并没有引起城市管理者的关注,严重损失谁来买单? 附件: 超采地下水致华北过半地面沉降 京津等地最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11 年 10 月 30 日 14:15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原来三层楼的病房由于地面沉降,逐渐变成两层,2009年不得不拆除建成喷泉 ←在沧州市中心,沉降特征清晰可见,出现沉降的地面和原来的地面高度相差约30厘米 在华北平原,开采地下水成为主要水源 在华北平原,开采地下水成为主要水源   超采地下水导致华北平原过半面积出现地面沉降,北京天津塘沽沧州最严重,沧州 40 年沉降 2.4 米   羊城晚报记者余姝   通讯员 牛丽 君   日前,央视一则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病房变喷泉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报道称,医院原先的三层小楼由于地面沉降,逐渐变成了两层, 2009 年不得不拆除建成喷泉。虽然听起来新鲜,传达的信息却十分沉重:地面沉降。   华北平原的地面沉降并不是新问题。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华北平原京津唐—沧州、衡水一带持续发生大片地面沉降,局部累计最大沉降量 3.18m ,最大年沉降量高达 100mm 以上,受影响面积 7 万余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一半以上,其中以北京、天津、塘沽和沧州等地最为严重。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调查与科技处处长吴爱民介绍,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了 2.4 米 。   世界最大漏斗区   地下水超采所致   从科学角度来说,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很多,如地壳运动、土壤自然压实等自然原因,也有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人为因素。而对华北平原而言,公认的罪魁祸首是过度汲取地下水。   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安全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成果,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京津唐地区每年平均超采地下水近 6 亿立方米 。该所领衔的另一项《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专题研究》显示,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状况居全国之首,开采程度 ( 以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来表示 ) 达到 177.2% 。其中情况最糟糕的当属海河流域,根据官方数据,累计超采水量已有 1000 多亿立方米,而这相当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近 70% 的蓄水量。   “排空雪浪奔腾远,得水鱼龙变化多”,古人曾这样称赞海河的浩荡恣肆,而如今,海河流域可利用的全部地表水源中,有 1/3 靠黄河输入。按照海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由于过度开采浅层地下水,虽然海河流域平原面积只有黄河流域的 80% 左右,但漏斗规模却是后者的 15 倍。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漏斗区上,是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近 30% 的环渤海经济圈,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等重要城市。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地面沉降,已成为该地区发展不可忽视的掣肘。 2008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历时 5 年完成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表明,地面沉降给该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404.42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923.86 亿元,累计损失 3328.28 亿元。而且随着地面沉降情况的恶化,经济损失也不断扩大。   北京市区持续下沉   城市发展渐受影响   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主持过关于北京市地面沉降的科研项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艳在《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透露,截至 2009 年底,北京市最大年沉降量达到 137.51mm ,最大累计沉降量 1163mm 。沉降现象严重的地区,包括海淀、朝阳等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区。   目前,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相当密集的北京市区受沉降影响已逐渐显现,其中地下管道面临着最大挑战,易弯曲、变形甚至破裂。拿自来水管来说, 2000 年以来,超过 1/3 的北京市自来水供水管线破损开裂是由地基下沉引起的,而且水管破损现象多集中在地面沉降发育较严重的朝阳区和东城区。其他如燃气管破损、路面塌陷等市政设施的破坏事件,也有地面沉降的潜在影响。   北京市现在有八条地铁、一条机场快轨。目前地铁 13 号线、 10 号线和轻轨大兴线、亦庄线等均经过或靠近沉降区,地面沉降对轨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早在 2004 年,北京市建委重大项目处就宣布,地铁蒲黄榆站在施工时引起地面较大沉降,不得不采取多项处理措施加以控制; 2005 年,《新京报》就北京地铁黄庄站发生沉降进行了报道,在距离地铁站二三十米处形成了一个直径约 3 米 、深约 2 米 的深坑; 2009 年,北京西单地铁换乘站发生路面沉降约 1.85 厘米 ,影响到长安街近 40 平米。   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北京市的高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而京津、京沈、京唐等城际枢纽工程,无一例外经过地面沉降发育严重区。台湾高铁当下面临的危机就是最直接的教训。   今年 6 月,台湾有关部门负责人亲口证实,耗资 5000 亿新台币兴建的台湾高铁在云林和彰化地区面临地层下陷问题,以每年 7 到 8 厘米 的速度沉降,若问题得不到解决,台湾高铁的使用寿命只剩下 10 年。据悉,台湾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也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最初当局在建设高铁时,曾有意避开长期超抽地下水的有关乡镇,但孰料近年来地面沉降发育越发严重,下陷地区逐渐逼近高铁沿线,直接威胁高铁使用寿命。   此外,按照京沪高铁时速 380 公里 的设计要求,工后沉降的数值在 100 年内不能超过 5 毫米 。京沪高铁途经现时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要做到“百年不超 5 毫米 ”,无论对前期工程设计、还是对后期沉降监测,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南水北调难以治本   节水才是必由之路   对地面沉降的治理近些年已得到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曾表示,在“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地面沉降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突出的一种灾害,地面沉降防治应当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自 2007 年起,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2009 年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包括华北平原在内的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工作,逐步建成由空中遥感、地面 GPS 和地下分层标组成的立体监测网络体系。 2011 年 9 月,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2011-2020) 》成稿,成为接下来 10 年间治理地面沉降的重要指导文件。   但是,当下已有成果是关于沉降调查监测的专项,针对预防和治理的专门性措施尚需时日。   控制地下水开采、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是眼下可以采取的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 ,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对地下水开采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   控制地下水开采对治理地面沉降有效,但落实起来有不小的难度,城市开发中一些耗水量极大的项目依然会上马。   就在今年,北京市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被曝修建高尔夫球场。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金盏附近一年的地面沉降量就达到 137 毫米 ,居全国之首;而就在这里的温榆河河道中,今年 8 月还有一处大型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中。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很大,北京将近 60 家高尔夫球场一年消耗 4000 万吨水,绝大多数抽取自地下。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节水的目标时时让位于开发的需要,尤其当高消耗产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经济利润时。这类短视的逐利行为是以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做赌注,甚至押上了整个海河流域乃至华北地区的水安全和地质安全。   南水北调,目前被视为解决北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工程。但是,情况并不乐观。专家曾介绍, 2010 年前北京市地下水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 50%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加速运行,北京市放松对地下水的储备,开始大规模利用地下水资源。目前,北京市地下水利用量已占到了总用水量的 70%-80% ,而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发挥作用之后,北京市的地下水资源能不能得到补充还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地面沉降很有可能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南水北调东线在经过河北省境内时,北运河受地面沉降影响后,河床下降,坡降更为平缓,水流流速放慢,这样一来,输水流量可能达不到工程设计标准,如地面沉降再继续发展,堤防的安全也要受到严重的危害。由此看来,南水北调并不能解决华北平原水危机的全部,更不是地面沉降的治本之策。   如今,北京、天津的河流利用率已达 90% 以上,而按照国际标准,利用极限是 40% ,已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每年,北京、天津都要从水资源同样紧张的河北省调水,高达 19 亿立方米。虽然,河北省同样是用水困难户,人均水资源不足 200 立方米 ,属于 300 立方米 以下危及人类生存生活底线的灾难性标准。而北京的情况更为严峻,人均水资源不足 100 立方米 。   节水,仍然是缓解该地区由水资源短缺引发的一连串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问题的关键。对华北地区而言,发展节水农业、清退耗水工业已是当务之急,一定要在“节流”上下狠功夫。 2007 年,北京市已宣布要在五年内清退所有的高耗水企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年,天津市工业用水量下降水平居全国之首,降幅达 20% 。   链接   他山之石   事实上,地面沉降不是华北平原才有的现象,台湾、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也是地沉高危区。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工程师龚士良曾撰文《台湾地面沉降现状与防治对策》,介绍台湾的治理方案。其中值得我们参考的包括整体规划地面沉降区土地利用方式、引导产业转型;以及在地下水管理上,进行水井清查,开征地下水水权费。美国的圣克拉拉山谷地区有成功制止沉降的经验,在上世纪 50 年代已就治理沉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地区采纳了含水层存储和恢复技术 (ASR) ,并修筑蓄水坝收集雨水。日本治理地面下沉的历史有 30 多年,主要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对地下水过度开采。早于 1956 年和 1962 年,日本分别实施了《工业用水法》和《建筑用地下水关联法》,之后地面下沉速度趋于缓和。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10-30/141523385942.shtml 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谁来买单? ( 修改稿 )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5-3-25          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谁来买单?                杨学祥 2005 年 3 月 22 日 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完成。据报告显示: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 3150 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约为 2900 多亿元,苏锡常为 469 亿元。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 200 毫米的范围近 1 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和杭嘉湖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 2.63 、 1.80 和 0.82 米 。长三角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对苏锡常地区的地面下沉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改善,“沉默的土地危机”将随时有可能在长三角大范围爆发 。 3000 多幢 18 层以上的高楼正在加剧上海的地面沉降,同时导致诸如城市密度过大、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等问题。有鉴于此,上海市有关部门将出台措施对摩天大楼建设进行限制 。据悉,苏、浙、沪三省市地矿部门联手开展的此项调查,先后经历了 4 年时间,总投资超过 2000 万元。 我们多次著文指出,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洪涝——排水抗洪治涝——加重自然旱灾——过量引用地表水和抽取地下水——湖泊萎缩、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成本提高——地面沉降、房屋等基础设施断裂、土地沙漠化。这就是人类对待水资源的传统模式 。我们在 2001 年 9 月 4 日 提出的《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警告,如今已经得到《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的证实。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是典型的模仿秀,他们不是借鉴西方城市管理者的经验教训,而是惟妙惟肖地模仿前人盲目无助的憨态,亦步亦趋地沿袭前人走过的老路。 地面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的现象,是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既会造成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下管线和深井等直接损失,也会造成运力下降、挡潮和排水等间接损失。在美国 50 个州中,大约有 24 个州由于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可燃性天然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意大利的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地面沉降非常严重,著名的市政府大楼罗内丹宫已下沉了 3 . 18 米 。在大学通用的环境学教材中,这些经验与教训比比皆是,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引起西方管理者的重视。可惜人们一旦卷入经济大潮,立即被滚滚的淘金狂潮所淹没,上海的今日正是威尼斯的昨天。 我们在《振兴东北要以“苏锡常”为鉴》一文中指出,上海既是经济起飞的样板,也是环境污染的典型反面教材。国际舆论的如此评价值得深思。上海仍然在走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地下水枯竭和地表水污染的双重夹击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其生态资源已丧失殆尽。与沿海地区相比,东北虽然欠发达,但有相对丰富的生态资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以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危机为鉴,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牧业。特别是吉林省以农业大省著称,一旦发生水资源危机,后果不堪设想。伴随人们观念的改变,追求健康的人群将抛弃严重污染的大都市,走向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区:水资源危机意味着生存环境的灭亡,以破坏水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值得效仿 。 损失三千亿的警告太迟了,水资源危机的红灯并没有阻挡住汹涌的城市淘金狂潮 。面对地面沉降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谁为高昂的经济发展代价买单?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5128.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10 次阅读|7 个评论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
热度 1 sfw111 2011-9-9 23:11
按一般的理解,交警是管理交通,疏通车辆堵塞的。但所有的驾乘人员都会说:交警多的地方反而堵车。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如下:1、交警往往出现在交通情况比较复杂,车辆流通需要疏通的地方。2、情绪性用权,许多交警一旦被派往值勤地点,会产生一种职业情绪,对驾乘人员及其车辆微小的过错吹毛求疵。3、罚款争执,驾乘人员与交警在罚款上博弈,发生争执。上述三种原因共振,于是就有了交警多的地方堵车这样的社会现象。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在政府对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中也大量存在着,比如城市管理,城管人员越多,城市的脏乱差的现象反而会更多;食品管理,管得部门越多,食品安全越没保障等等。 “交警多的地方堵车”是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一种悖论,需要认真研究。
个人分类: 物理|2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国多座城市近日遭遇强降雨大面积积水:城市不能盲目扩大
热度 2 杨学祥 2011-6-25 03:07
我国多座城市近日遭遇强降雨大面积积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4日19:5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卢国强 李志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北京和你一起看海。”中国网民用改编的流行歌曲,形容6月23日北京暴雨后的场景。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以大雨为主,其中中心城区部分地区、海淀大部、丰台大部、石景山大部出现暴雨级别的降水。”北京市气象台总工程师孙继松23日说。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场暴雨中降水量最大的石景山模式口地区,截至22时降水量达192.6毫米,仅16时至17时的雨量就高达128.9毫米。   由于与每天的交通晚高峰重叠,这场事实上已经被预报出来的强降水给中国的首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一些路段被积水淹没,导致交通中断,造成了地面交通的大拥堵。“你是几点到家的?”在6月23日,这句话代替了广为流传的“吃了吗”成为不少北京市民雨后的问候语。“从中心城区的东直门桥到建国门桥,大约4公里的路开车走了80分钟。”市民曹女士甚至形容,长安街上汽车的速度“每小时10米”。   本应是最快捷的地铁在暴雨中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北京市民彭女士说,平时她下班回家时乘坐地铁不过18分钟的路程,23日却用了40多分钟。“地铁走走停停,站台上全是焦急等车的人。”部分地铁站进出站口的楼梯变成“小瀑布”。   在中心城区长椿街的公交车站,200多人冒雨排起了三四十米的长队。因为公交车被堵在路上,有焦急的乘客到路中间拦车,只要有车在路边停下,马上就会有人围上去询问是否可以搭便车。   彭女士告诉记者,从石景山玉泉路向西,所有的公交车站都挤满了等车的人群。几个女孩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家人报告自己目前的情况,说着说着就哭起来。还有些人索性在雨中步行回家。   积水带来的交通拥堵持续到24日凌晨。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吴勇说,他们的路况信息节目一直持续到24日4时,所有道路才基本恢复畅通。   北京市有关部门23日晚介绍,这场从当天16时开始影响北京城区的强降水造成部分立交桥下或重点道路出现积滞水现象,个别道路交通中断,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三条地铁线维持区间运行,地面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34条运营线路无法正常行驶。首都机场航班起降受到影响,出现航班延误或取消。截至23日21时,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93架次,进出港合计取消144架次。   “威尼斯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6月18日,中国中部的大城市武汉遭受强降雨,被网民与意大利著名水城相提并论。而在6月23日北京暴雨后,网民在这句话后面又续上“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两小时就做到了”。   连日来,中国部分城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城市都因排水不畅出现了大面积的滞水。武汉、杭州等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上海地铁车站倒灌,乘车需打伞。连续的强降水天气,成为对中国一些大城市公共设施、政府意识的考验。但从民众的普遍反应来看,在这场考试中一些部门、一些方面的得分并不高。   “应急还是‘急应’?”专家与公众的观点不谋而合。在6月22日,北京市气象部门就发布了预警,并在23日下午先后发布了雷电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为什么不能采取类似错时上下班的办法,把交通的晚高峰化解一部分呢?”北京市民彭建宇说。   地铁13号线知春路站,广播喇叭里广播“接到上级指示,本次列车终点站就是知春路站”,很多乘客抱怨“哪来的上级,怎么一下雨就出来个上级”。网络上关于北京地铁停运的各种消息满天飞,不少网民质疑:“到底该听谁的?”   “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说,“抛开城市硬件设施,在各地暴雨中体现出了一些部门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神经系统’不够敏感,采取措施不到位。”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暴雨暴露出国内大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很大,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被动应对的状态。   “下雨是常规的事情,严格说来并不是突发事件。”竹立家认为,虽然各地公共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应该认识到,预案只是程序性的东西,遇到紧急情况时,管理部门需要灵活机动地处理,而不能按部就班套用预案。   专家指出,中国的大城市建设应理性“降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毛其智认为,连续的强降水考验,也暴露出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城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过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功能太多,人口建筑密度太高,一旦遇到极端情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会比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2011-06-24/195722701209.shtml 暴雨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已有 1273 次阅读 2010-5-16 07:3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暴雨,干旱,警告 暴雨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2010年5月7日凌晨,广州城的上空惊雷不断,大雨滂沱。一场50年一遇的大雨,把这个即将举办亚运的“国际大都市”浇了一个透心凉。城市主干道水浸一度深达3米。“认真吸取‘57’灾害教训,反思排涝系统,严查薄弱环节。”履新不足一月的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措辞严厉,几乎下达了军令状。然而5月9日,广州又一场大雨。虽然广州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24小时待命,但暴雨再度成灾,一个又一个的地下停车场遭受灭顶之灾。一场大雨就把广州20年的城建打得原形毕露,再有100多天,广州将召开亚运会,这场暴雨背后,外界看到外表光鲜的广州城,地下排水系统更像一个绣花枕头 。 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东表示:“这场雨历史罕见,这在国内任何城市都会引起积涝。”他告诉记者,广州多个监测站都录得历史最高值的降雨量。而且,这场暴雨降水时间非常集中,普遍在不到6个小时内出现了超过100毫米的降水。而且这场暴雨几乎覆盖了广州全市,这让水务应急单位的排水车应接不暇。据统计,当天广州全市102个镇(街)受水浸之灾,109间房屋倒塌,24个停车场被淹,造成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 。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近日广州连降暴雨,暴雨导致广州多处地方被水浸,广州的交通严重受阻,几近瘫痪。 5月14日暴雨再度侵袭广州,广州市区21条主干道瘫痪,车辆需绕道行驶。广州市已以当天17时20分启动防御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水务局下雨之前已派出有关人员到易发生水浸的地区布防,同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 中广网柳州5月15日消息(记者)受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影响,5月13号到14号,柳州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昨天早上6点40分,柳州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据气象部门统计,5月13号晚上到14号下午的5点,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滚贝、香粉3个乡镇的降雨量都超过了110毫米,其中安陲乡降雨量最高,超过了120毫米,柳州市区和柳江、融安、三江等县都出现暴雨天气 。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14日傍晚前后暴雨袭击广州市,羊城再度成为泽国。广州气象台更于23时55分启动红色暴雨预警信号,这是广州今年入汛以来第二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受大暴雨影响,白云机场40航班因此延误。而广州部分市区再次出现“水浸街”现象,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师大路段积水盖过人的膝盖。由于此前特大暴雨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的经验教训,广州市民对此次暴雨的到来做了防御措施。在杨箕地铁站,工作人员已事先准备好沙包等工作用以抗击积水。据悉,此次暴雨受低压槽影响,广东省粤西北、粤中、珠江三角洲先后出现了强降水。14日广东全省共有32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11个市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人民网讯 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涟源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继5月6日至8日暴雨过程后,5月13日凌晨3时至晚上20时,涟源市再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袭击,全市21个雨量站点均超过100mm,降雨量最大的涟源城区站24小时内达到172.1毫米。涟水、孙水、白马水库水位均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20个乡镇告急。该市迅速启动Ⅲ级预警响应。据初步统计,此次暴雨洪灾中,全市47.8万人、20.1万亩农作物受灾,紧急转移人员人1.26万余人,房屋倒塌1710间,死亡大牲畜1160多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54亿元 。 我在2009年7月9日指出,进入7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状态继续保持,中国东北出现低温冷夏年趋势,流感大流行进一步发展,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2009年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关注低温冷夏的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农田管理,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尽快早熟。低温也会导致流感的更快发展 。 2009年9月的秋旱最终在2010年4月形成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我在2010年4月1日指出干旱原因的同时,再次提出“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的教训 。 这篇2005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7月17日,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34人在暴雨中遇难 。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2010年5-7事件和5-13事件再次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漏洞,忙于建设,疏于管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严重的损失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认真读一下附件,你会有什么感想? 参考文献 1. 龙飞。暴雨之后:广州城建漏洞百出。2010年05月15日09:58中国经营报。 http://finance.qq.com/a/20100515/001746.htm 2. 廖宴思。暴雨频繁侵袭广州 阻断夜人回家路。2010年05月15日 10:05 来源:广东新闻网。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05-15/2/44818.shtml 3. 张江元,柳州台,赵鑫婷。广西柳州昨天遭暴雨狂袭。2010年05月15日 12:29中广网。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515/2191985.shtml 4. 程景伟。广州再成泽国 夜里启动暴雨红色预警。2010年05月15日 18:23 来源:广东新闻网。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05-15/2/44777.shtml 5. 郭国权,易海和,刘厅。湖南涟源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 损失达2.54亿元。2010年05月15日09:49 人民视线。 http://pic.people.com.cn/GB/165652/165654/11603761.html 6. 杨学祥。做好迎接厄尔尼诺事件的准备:严重秋旱可能发生。发表于 2009-7-9 9:11:1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7. 杨学祥。 又一份不合格的答卷:西南大旱和美国气候“秘密报告” 。发表于 2010-4-1 8:13: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846 8. 杨学祥.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2007-7-30光明网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html 附件: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有人曾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说,中国人特别擅长干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华、整洁、漂亮,小街就破烂、杂乱、简陋;长江上建起了大坝,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从东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矿的频频矿难却无法遏制。干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为业绩显身扬名。其后果是全国的水利工程与污水横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与能源短缺并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吗?合理的设计就是一座大型有机肥料工厂,不仅解决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退化。谁重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 ? 这篇2005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7月17日,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34人在暴雨中遇难 。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暴雨中的济南洪水要么积在市区低洼处,要么流入北部小清河,“逢雨必淹”成了济南市民的常识。7月18日从下午5时开始,3小时内最大降水量180毫米,这个数据是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银座购物广场北出口紧靠护城河,河水也倒灌了进去,银座购物广场成了泄洪的大坑。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水深达1.7米,积水直到20日才全部排完。事实上,今年除重庆和济南外,四川、湖北、江苏、陕西、辽宁、河南、安徽、云南、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也遭遇大暴雨,淮河、嘉陵江和长江的水位频繁冲击警戒线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像这样极端的气候现象,人们往往归因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实际上这并没有太多的依据。大暴雨属中短期气候现象,至于具体原因,目前还说不清楚。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濮培民也介绍以目前的科研水平,很难准确预测暴雨走向。何立富的大体判断是,我国南北方降雨呈“七下八上”的特点,五六月份集中在华南地区,六七月份在江淮一带,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逐步推移到华北地区。前些年,这种气候规律比较明显,近几年气候变化不再那么有规律,雨带波动较大,如去年长江流域雨带维持时间短,造成重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天气 。 暴雨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和排涝系统成为必需设防的安全保障。济南和重庆暴雨致灾,关键是城市排水系统没有达到安全标准。“逢雨必淹”的潜规则恰恰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无所作为和侥幸心态。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城市管理者是否熟记在心? 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在2005年8月29日经过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125人死亡,超过90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没有经过新奥尔良市,因此这座墨西哥湾港口城市的建筑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地势低于海平面,80%的城区被洪水淹没。当地时间8月31日中午,新奥尔良市官员和军方工程师说,由于市内的洪水水位和庞恰特雷恩湖的水位已基本持平,当前洪水已经停止上涨。但是,红褐色的洪水中充满了下水道的污水、汽油和垃圾,其危险性依然很大。遭洪水重创的新奥尔良市可能得好几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 美国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卡特里娜”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4州变成了人间地狱,布什总统已经亲临现场视察灾情。受灾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长黑利•巴伯8月31日说,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市长雷•纳金预计,飓风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在墨西哥湾,20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失踪,8家炼油厂关闭,美国政府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缓解危机。忽视海洋灾害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 对于美国遭遇飓风灾难,罗马尼亚哈尔吉塔县官员德努茨•阿法塞说:“大自然证明,不管你多么富有,经济多么发达,你都无法对抗它。”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8月31日指责说,布什这个“牛仔”没有处理好飓风危机,疏散民众不力。他在现场直播的内阁会议上说:“美国政府没有疏散计划,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世界第一大国插手伊拉克如此之深,却让自己的人民在水上漂来漂去。”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美军空投沙袋堵口失败……面对这些状况,荷兰专家特德•斯勒伊特深表惊讶,他说:“我不想显得过于挑剔,但很难想像这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看起来(美国)防范和疏散方案没有真正到位 。” 最近几年,关于海洋灾害的警告不绝于耳。据8月4日英国经济学家网站报道,英国的科学家们近期研究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飓风存在越来越强烈的趋势,飓风给沿海地区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未来人们有必要远离沿海地区居住。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学院的气候学家凯利•伊曼纽尔的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与之前相比大约都增加了50%。这种趋势和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升高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和这段时间全球大气平均温度的上升息息相关 。 2004年12月26日死亡近30万人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惊魂未定,联合国大学的报告又给沿海城市居民敲响警钟。置身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看看当地的地下空间利用状况,用“淋漓尽致”来形容绝不为过。地铁和购物中心等设施让人们在地下同样能感受到都市繁华。但联合国大学2005年1月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如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 。 报告称,中国上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洛杉矶和尼日利亚拉各斯等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地下发展近乎“疯狂”,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灾害也会更加频繁。紧急情况发生时,疏散位于地下的人群困难更大。联合国大学高级学术项目官员斯里莰萨•黑拉特说:“我们对地下建筑物过剩的后果了解不足。很多时候,建筑物会完全坍塌。”根据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准60年周期,我们预测海洋灾害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做战略上的转移 ,至今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科学界是唯《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马首是瞻的,《自然》杂志发表的伊曼纽尔观点,应该引起中国科学界、新闻界、工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人口和经济中心应该逐渐向内陆转移 。 中国商界的科学素质是值得怀疑的:面对印尼地震海啸和美国新奥尔良市飓风灾难,中国商人的投资依然积聚在中国沿海;面对国际气象组织关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中国沿海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升。科学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文,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这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警告! 中国城市管理者被大批商人所包围,以至于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工作者的理智呼声被商业的喧嚣所掩盖 。重庆济南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科学的呼声不仅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挽救鲜活的无辜生命。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我国基础科学的尴尬。科技潮。2005,(9):23-26 http://www.bjkw.gov.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2247mag_id=153year=2005issue=9 2. 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 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2007年07月25日 10时42分 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http://news.tom.com/2007-07-25/07AI/09739936.html 3. 王辉,康炘冬。美开始历史上最大搜救 受灾地区九成建筑消失(图)。2005年09月02日。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83.html 4. 杨学祥。忽视海洋灾害的代价:飓风把美国南部沿岸4州变成了人间地狱。 2005-9-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04.htm 5. 布什乘“空军一号”空中视察灾区 直言“太可怕”。 http://news.tom.com 2005年09月02日03时06分来源:新闻晨报 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59.html 6. 祁仁。英国科学家预言飓风越来越强 人们应远离沿海居住。 发布时间:2005080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508/1_20050805_115994.html 7. 杨学祥,杨冬红。英国科学家:人们应远离沿海居住。 2005-8-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078 8. 杨学祥,杨冬红。印尼海啸敲响了沿海大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警钟。2005-1-16光明网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6726.html 9. 城市地下建筑太多暗藏危机。2005年01月15日 21:06:00 中财网,来源:广州日报。 http://cfi.net.cn/(m5les545sbn4ki454p0ywr55)/newspage.aspx?id=20050115000587 10. 杨学祥。沿海城市的沉没与沿海经济。 2006-3-2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6/10997.html 网址:杨学祥.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2007-7-30光明网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2493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革故鼎新(18):改革——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小议
pww1380 2010-12-20 13:52
革故鼎新(18):改革——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小议 杨文祥 从国家决策层开放言路到解放思想,再到择善而从虚心纳谏,然后再到公正平等地“竞争上岗”,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相对短一些,而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则有可能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阶段。 我们当然希望是前者,以便使中华民族能够尽快实现民族复兴,有机会创造和享受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文明成果。我国所正在进行的改革,就是一种推进和加速这一历史质变过程的社会变革。 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已经启动了这一历史进程,尽管在封建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这片沼泽地里,现代化变革的历史的脚步格外缓慢,步履也格外地艰难。 参考文献: 1 .赫英. 停车位 —— 未来中国的软肋(正文与评论)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152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革故鼎新(17):为各级政府的急躁病把脉
pww1380 2010-12-19 19:28
革故鼎新(17):为各级政府的急躁病把脉 杨文祥 远虑不足,近忧不断,这是我国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 这一问题的病根在于一个急躁。急于做事,急于求成。 急于做事本非坏事,坏就坏在急于求成上面。一急于求成就免不了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这样,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试图解决彰显政绩的现实问题,其结果只能是衍生更多、更严重,同时也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赫英. 停车位 —— 未来中国的软肋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152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85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迁,战争,及人口衰减---转载
limer 2010-8-15 23:45
最近再看《新地理》一书,受作者启发,对 城市 人口聚集度 个人空间 冲突 和谐社会产生了点感想,并形成了一个观点:城市化会提高人口聚集度,压缩个人空间,由此会提高发生社会冲突的概率,可获得性资源(如区域GDP、制度、技术)作为调节变量会影响冲突最终发生的概率。 我从未研究过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学等问题,只是突然对这个问题有点想法,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社会会进入一个动荡高发期:因为人均GDP增加意味着城市化增加,人口聚集度增加,如果外部资源的输入跟不上(例如经济发展缓慢、发展不均衡,社会配套制度跟不上)社会冲突(包括个人之间的和阶层之间的)必然会增加。拉美、东南亚、印度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史和现状似乎也佐证了这个观点。当然,我在这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所以不知道这个逻辑是否可靠,但隐约之中觉得有那么点道理,也许有兴趣的博友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法做这个研究(也许这个研究早已被做过)。 随手google了点资料,发现下面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发表在大名鼎鼎的PNAS上,大概浏览了下,感觉十分过瘾,这是一篇典型的跨学科研究论文,虽然和我的研究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很有启发,它可以称得上是自科基金所要求的顶天立地性的基础性研究。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迁,战争,及人口衰减(1) 作者: 马德 | 2010年01月08日 15:15 | 栏目: 一般分类 (96) 点击 | (2)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made.blshe.com/post/428/489622 研究显示,战争发生频率和人口的变动,在长时期的尺度上,与平均气温的变化周期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气候变冷阻碍了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物价膨胀,频繁的战乱,灾荒,以及人口的持续下降等等。 本项研究结果提示,若干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人口的变动,以及物价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长期时间尺度变化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呈同步周期性波动。 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在考察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社会机制能够对气候因素造成的灾难所产生的缓冲作用,并不是特别的显著。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与我们此前的印象相比,气候变化所起的实际作用可能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更广泛深远的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迁,战争,及人口衰减(1) Global climate change, war, and population decline in recent human history 翻译:马 德 全文原载: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 _December 4, 2007 http://www.pnas.org/content/104/49/19214.full#abstract-1 原文作者:David D. Zhang, Peter Brecke, Harry F. Lee, Yuan-Qing He, and Jane Zhang 摘要 尽管科学家已经就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灾难提出了警告,但是在长期气候变迁对于社会动乱和人口崩溃的影响方面,仍然缺乏定量的研究。 本项研究运用高分辨率的历史气候资料,探讨了前工业时代气候变化对于战争的爆发和人口下降的宏观影响。研究显示,战争发生频率和人口的变动,在长时期的尺度上,与平均气温的变化周期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气候变冷阻碍了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物价膨胀,频繁的战乱,灾荒,以及人口的持续下降等等。 本项研究结果提示,若干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人口的变动,以及物价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长期时间尺度变化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呈同步周期性波动。 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在考察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社会机制能够对气候因素造成的灾难所产生的缓冲作用,并不是特别的显著。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与我们此前的印象相比,气候变化所起的实际作用可能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更广泛深远的影响。 希望本项研究的成果能够为马尔萨斯和达尔文的经典学说添砖加瓦。 关键词:农业生产, 人口崩溃, 物价, 战争和平周期, 前工业化时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洗澡说起
jizesheng 2010-6-20 18:25
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洗澡说起 这几天装修新房子,设计洗澡间,回想起十几年前,到日本研修时所看到的关于日本人洗澡的一些习惯,也可以说是洗澡的规矩,记得当时就和同伴说过,回国后要把感想写出来发表,怎奈由于忙碌,无暇提笔,也由于写出来后还要找地方去发表,实在麻烦,再者,本人是学工的,不免有不务正业之嫌。可如今有了网络,有了博客,可以随便地写,尽情地说,博客上一挂,也不图稿费,更不用求人发表,谁愿意看谁看,才在五一长假期间,把这早已打好腹稿十几年的文字写出来。 十几年前洗澡,可不象现在,各家有淋浴,有澡盆,甚至还可以到洗浴中心去享受,那时侯,洗澡多数要去浴池,一听这名字,就可以想象,会有一个大池子,洗澡的程序大概是这样的:先把自己脱光了,进到池子里泡,大家都进去泡,谁也不担心谁有什么病。因为那时基本上一星期洗一次澡,就算是享受,有的甚至一个月、半年才能洗一次,所以池子中的水经过几十人、上百人这么一泡,则变成了不能叫做水,应该叫做浆或汤的东西。等泡完了再到淋浴下,搓一搓,打点肥皂或香皂,把自己冲干净,了事。而日本人洗澡则遵循这样的程序:先到淋浴下把自己洗干净,该打浴液打浴液,该洗头洗头,待一切妥当后,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将池水弄脏或是影响别人的时候,通常会把自己用过的毛巾顶在头上,才进入池中,多泡一会,然后走人。 由这两种顺序截然不同的程序可以看出国人与日本人公共意识的差距。就拿最近装修房子来说吧,大家看,哪一家不是花销几万、十几万,可以说家家都是富丽堂皇,那么再看看我们的楼道,我们的公共设施,又有谁能主动擦一擦,甚至是珍惜爱护一点呢?就我现在住的科大小区,经常看到院里大妈每天将自己的宠物抱出来让其方便,将粪便弄到人行道上或者草坪上,而我看见日本人遛狗的,则是拿着塑料袋,狗真的在道上方便了,他便将粪便用卫生纸包起来放在塑料袋里带走,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狗的主人甚至没有把它扔进公共的垃圾箱,至于他最后如何处理,本人没有向下考证。日本的垃圾箱都是分类的,大街上的垃圾箱很少,通常是自动售货机的边上才有几个,也都基本上让你分别将玻璃瓶和金属罐或塑料瓶分开投放的。再看看我们城市的大街,路修得很宽,很够档次,垃圾箱也很多,可垃圾更多。 说到这里,人们会说,那都是国外,人家国民素质高,国家富裕,我们不能比。那么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国内城市的例子。去年11月份到厦门出差,晚上无事,和哈工大的王铀教授到街上散步,当时有一台拉残土的车从一个建筑工地出来,我观察了一下,工地里有一个大水池,车从水池中走过,是用高压水枪将轮胎上的泥土冲掉,然后才上路的。再看看我们哈尔滨从建筑工地里出来的拉残土的车,不但车轮上粘满了泥,车上装的土也常常会落下几块,甚至许多。记得有关部门曾经下令加盖儿,盖子是加了,装的更多了,洒的也更多了。不知道我们的政府部门是否算过这样的帐,洒下去的土,需要有清洁工将其扫起来,如果没有及时扫起来,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及时清扫,不下雨这些土则变成了灰,下了雨这些土则变成了泥。变成了灰的,进入空气中,被我们吸入,会引发多少疾病,人们再去看病,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多少负担,个人增加多少痛苦;变成了泥的,甩到其它车上,这些车又要到洗车行去清洗,又要用掉多少清洗剂,多少水资源,多少人工。这些看似小事儿,却反映了我们政府的管理水平,我们市民或公民的公德意识。 罗哩罗嗦写到这里,这些文字算什么文章呢,不管他算啥,挂到网上,如果能有人看,就算没白写,反正也不图稿费,更不是为了评职称等着用,哪怕只有一个人看,看完了有所感悟,少往大街上扔一张纸片,也就算我为这个城市尽了一点市民的义务。 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城市美起来,让我们的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 2007年5月2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