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col

tag 标签: co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COL首度主编奖公布,两课题组领走万元大奖
热度 3 slowlight 2014-3-28 11:07
3月18日晚,光学前沿之夜,上海浦东。 两份万元大奖,交到了两个优秀课题组的手中。 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执行主编周常河研究员颁发首届主编推荐奖。 获奖的是: 美国光学学会前主席、罗切斯特大学教授Joseph H. Eberly课题组文章Extended breakdown of Simpleman approximation 浙江大学何建军教授课题组文章Echelle diffraction grating based high-resolution spectrometer-on-a-chip on SiON waveguides platform 他们获得杂志社颁发的获奖证书与10000元人民币的奖励。 谁说学术不风光?! 投稿吧,明年的大奖就是你的!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622 次阅读|5 个评论
COL故事:氮氧化硅基高分辨率芯片光谱仪
热度 1 slowlight 2013-1-31 14:46
Chinese Optics Letters编辑部 浙江大学何建军教授课题组利用SiON作为波导芯层从而获得高折射率差,并结合刻蚀衍射光栅优秀的光谱分析功能,在9mmx6mm大小的芯片上首次制成了工作于850nm附近波段的高达0.25nm波长分辨率的集成光谱仪。该研究成果将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3年第3期上。 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当前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其目标在于在一个芯片上完成传统实验室所进行的样品制备、反应、检测、分析等操作,从而实现这些操作的芯片化、集成化、自动化、低成本化和高效化。光谱仪,作为样品检测和分析的重要功能元件,若能将它芯片化将会大大增强芯片实验室的功能。针对这一前景,研究人员利用氮氧化硅波导平台,基于刻蚀衍射光栅,制作了工作于850nm附近波段的小尺寸高分辨率芯片光谱仪。 为了达到器件对于色散、分辨率、像差等性能参数的基本要求,研究人员使用三点法对光栅进行结构设计。三点法表示光栅的输出面上拥有三个零像差点,与传统的一点法和两点法相比,器件的整体像差表现得到了优化。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标量衍射模型对光场在光栅中的传播进行仿真,从而可以根据仿真结果对光栅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光谱分析性能。在实验制作上,首先需要解决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方法进行氮氧化硅波导芯层薄膜生长的相关问题,具体涉及到折射率、厚度、均匀性等薄膜参数的控制。其次,需要优化氮氧化硅波导芯层和二氧化硅波导包层的深刻蚀工艺,获得垂直、光滑的侧壁,从而可以降低器件损耗和串扰,并提高分辨率。 当前,信号的处理工作主要还是通过电子来完成。因此,为了使芯片光谱仪更加实用,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需要将光电探测器集成到光谱仪芯片上,将输出信号由光信号变为电信号,使得芯片实验室的实现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说明:通过透镜光纤耦合到输入波导中的入射光在平板波导区域中发散后,被衍射光栅齿面反射,不同波长分量的入射光汇聚到不同的输出波导中。 论文链接: Echelle dif fraction grating based high-resolution spectrometer-on-chip on SiON waveguide platform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5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COL故事:一种新型激光扫描检眼镜
slowlight 2013-1-24 15:23
人眼视网膜图像中包含了眼科疾病与部分全身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如老年视网膜黄斑病变、青光眼和糖尿病等。为了医疗工作者更方便、更早及更准确地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提高眼底图像质量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商业产品可供选择,例如共焦扫描生物显微镜,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SLO)等。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张雨东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使用线扫描代替点扫描的共焦成像的新方法(LSO),它具有与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SLO)差不多分辨率的成像结果,还具有控制精度高、结构紧凑、更加安全、成像速度快等优势。该研究成果将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第2期上。 LSO通过柱面透镜将平行光束变换为线光束然后投射到眼底视网膜,同时采用线阵CCD对视网膜焦平面的单次散射光进行探测成像,放置于线阵CCD前的探测狭缝与视网膜焦平面处于共轭位置,即保证了共焦光路的高分辨率。由于是一维线光束照明与探测,所以称之为线扫描“准共焦”成像。 目前,通过搭建的试验系统,研究人员取得了对活体人眼视网膜的高分辨率成像。与商业化的SLO对比,在分辨率接近的情况下,LSO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使得系统更加紧凑,也使得成本得以大为减少。 作为国内第一套线扫描共焦眼底成像系统,研究人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开展一些新的工作对其进行完善。比如,消除激光照明带来的散斑效应,设计新的物镜满足更大的视场成像,进行新的结构设计缩小系统使用的尺寸,开展快速成像试验研究视网膜动态成像特性研究。 详情请见: Retina imaging by using compact line scanning quasi-confocal ophthalmoscope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7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Chinese Optics Letters召开专题编辑工作交流会
slowlight 2012-7-23 10:07
7月20日上午,Chinese Optics Letters(COL)专题编辑(Topical Editor, TE)工作交流会在上海嘉定召开。为了更好地实现期刊出版的国际化,Chinese Optics Letters(COL)从2010年开始增设专题编辑,参与稿件处理。 出席会议的编委专家有COL执行主编周常河研究员,专题编辑徐雷教授、李建郎研究员、龚尚庆教授、胡卫生教授。会议还特别邀请Applied Optics期刊Division Editor、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光机所客座研究员Ting-Chung Poon与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刘德安研究员参加。 周常河研究员结合稿件终审工作介绍了COL的现状。COL最新影响因子0.967,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展示了期刊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作为一本精品期刊,COL仍需不断提高审稿标准,继续保持录用率30%和平均35天审稿周期的标准。他说,COL要保持现有的审稿速度,并加强对优秀稿件的宣传,吸引科研领域的关注。专题编辑对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COL需要更多优秀的专题编辑。最后,他以“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寄语COL,希望期刊能在专题编辑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中国激光杂志社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王晓峰编辑总结了2011-2012年COL基本出版情况,介绍了专题编辑的平均工作量,汇报了杂志社新办期刊的工作进度。刘盛龄编辑结合稿件处理实例介绍ScholarOne系统中的有关操作流程规范。 随后,各位专题编辑结合审稿工作与编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复旦大学徐雷教授建议编辑部给审稿人提供更具体的审稿标准,方便审稿人了解期刊发文标准,判断文章质量,提高审稿效率。上海光机所李建郎研究员建议编辑分析一下各栏目来稿的录用情况,让专题编辑可以更好地把握稿件处理。华东理工大学龚尚庆教授提出终审稿件时要清楚论文的创新之处,既区别于作者的其他论文又体现出研究工作的持续性。 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做了最后总结,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工作,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COL及杂志社其他期刊。 会议促进了编辑部和专题编辑的沟通,各位专题编辑也更加明确了COL的发展目标与自己的工作内容。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杂志社副总编辑童菲,中文期刊编辑部主任马沂,英文期刊编辑部副主任、COL责任编辑胡艳芳及其他编辑。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5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Chinese Optics Letters最新SCI影响因子为0.967
热度 3 slowlight 2012-7-3 14:55
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2012年6月29日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2011年的SCI影响因子为0.967,比2010年的影响因子(0.694)提高了39%,在全球被SCI收录的77种光学类期刊中排名47。 COL创刊于2003年,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数据目前已追溯至2003年第1期)。 COL一直致力于期刊服务质量和发文质量的提高。在期刊服务质量方面,不断缩短审稿周期(2011年平均审稿周期为35天,比国际上许多主流光学期刊时间更短),为作者提供快速发表通道以及英文润色服务等,吸引了大量的投稿,2011年已突破1000篇;同时,在发文质量方面,通过Topical Editor初审,并加大国际审稿比例(目前已达到40%以上),保持一定的录用率(30%左右),不断提高发表文章的质量。 COL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和美国光学学会共同出版, 欢迎广大光学研究人员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投给COL,COL将以最快速度传播至整个光学界。 ------------------- 说明:2012年已经过半,收到的稿件也已经近500篇,编辑部继续坚持优中选优,为读者奉献最有价值的文章。在此热烈欢迎大家投稿,能录用当然不错,即时暂时不能被录用,相信审稿人的意见也会有益于作者的研究工作。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9648 次阅读|5 个评论
0.804,中国光学快报 (COL)的第一份SCI成绩单
slowlight 2010-6-22 11:07
根据 ISI 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 JCR ),中国光学快报( Chinese Optics Letters , COL ) 2009 年的影响因子为 0.804 ,在全球入选 SCI 的 70 种光学类期刊中排名第 39 位(总被引频次排名第 36 ),在亚洲入选光学类5种期刊中排名第 2 (总被引频次排名第 1 )。 COL 于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2009 年 的影响因子为第一份SCI成绩单。在70种期刊中,排名中下,但对于第一个SCI数据,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从表1可以看出光学类期刊,除了nature photonics,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在5以下( LASER PHOTONICS REV 为Wiley的综述类期刊 ),名声最好的OPT. LETT.影响因子也只有3.059。有一本Laser Physics Letters影响因子也大于5,但人为干预痕迹较多,并没有出现在列表中。 表1 2009 年 JCR 中光学类期刊有关数据列表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NAT PHOTONICS 3468 22.869 5.402 82 2.0 0.03615 13.330 2 LASER PHOTONICS REV 328 5.814 2.200 35 1.6 0.00282 3.142 3 OPT EXPRESS 32080 3.278 0.584 2548 3.1 0.19983 1.235 4 ADV ATOM MOL OPT PHY 937 3.087 0.333 6 9.8 0.00236 1.828 5 IEEE J SEL TOP QUANT 5719 3.064 0.576 205 5.9 0.02609 1.408 6 OPT LETT 36454 3.059 0.598 1308 6.4 0.13076 1.244 7 PHYS REV A 84617 2.866 0.758 2537 8.4 0.23938 1.084 8 J BIOMED OPT 4917 2.501 0.326 322 4.1 0.02179 0.864 9 J LIGHTWAVE TECHNOL 12227 2.185 0.226 660 6.3 0.04199 0.909 10 PHOTONIC NANOSTRUCT 254 2.131 0.321 28 2.5 0.00215 11 J OPT SOC AM B 10236 2.087 0.396 381 9.1 0.02728 0.794 12 J SYNCHROTRON RADIAT 2770 1.994 0.790 119 6.1 0.01236 1.316 13 APPL PHYS B-LASERS O 8346 1.992 0.472 436 5.8 0.03082 0.781 14 J DISP TECHNOL 424 1.928 0.319 72 2.7 0.00338 15 J PHYS B-AT MOL OPT 13733 1.910 0.543 521 9.5 0.03771 0.746 16 J LUMIN 7396 1.847 0.295 403 6.4 0.02083 0.546 17 IEEE PHOTONIC TECH L 13103 1.815 0.346 546 5.4 0.05258 0.630 18 OPT MATER 4552 1.728 0.238 361 5.0 0.01676 0.537 19 J OPT SOC AM A 11591 1.670 0.350 317 10.0 0.02284 0.639 20 INT J PHOTOENERGY 408 1.494 0.000 34 4.5 0.00167 0.449 21 J OPT NETW 556 1.489 0.368 38 3.0 0.00356 22 MICROELECTRON ENG 5616 1.488 0.291 556 4.4 0.02469 0.490 23 IMAGE VISION COMPUT 2926 1.474 0.286 161 6.7 0.00786 0.593 24 APPL OPTICS 27772 1.410 0.282 1045 10.0 0.05621 0.556 25 OPT COMMUN 14516 1.316 0.359 877 7.3 0.04055 0.446 26 J OPT SOC KOREA 166 1.278 0.269 78 1.7 0.00042 27 OPT LASER ENG 1390 1.262 0.302 192 5.2 0.00462 0.378 28 J NANOPHOTONICS 122 1.256 0.350 40 1.9 0.00087 28 LIGHTING RES TECHNOL 372 1.256 0.143 21 8.0 0.00073 30 J OPT A-PURE APPL OP 2288 1.198 0.426 343 4.2 0.01177 0.499 31 OPTO-ELECTRON REV 409 1.168 0.250 52 4.5 0.00177 0.330 32 J SOC INF DISPLAY 809 1.033 0.252 139 3.5 0.00348 33 IET OPTOELECTRON 93 0.989 0.154 39 0.00064 0.351 34 OPT LASER TECHNOL 1268 0.981 0.381 160 4.9 0.00436 0.287 35 J MOD OPTIC 3353 0.942 0.291 296 8.7 0.00957 0.388 36 OPT FIBER TECHNOL 465 0.939 0.224 76 6.2 0.00139 0.350 37 INFRARED PHYS TECHN 993 0.903 0.125 80 8.3 0.00296 0.373 38 DISPLAYS 530 0.812 0.258 31 6.4 0.00175 0.446 39 CHIN OPT LETT 661 0.804 0.040 321 2.6 0.00136 40 J EUR OPT SOC-RAPID 91 0.797 0.250 52 0.00069 0.328 41 PHOTONIC NETW COMMUN 367 0.765 0.075 67 5.2 0.00122 0.223 42 J RUSS LASER RES 240 0.748 0.231 65 3.7 0.00068 0.154 43 MICROW OPT TECHN LET 4141 0.682 0.151 845 4.5 0.01685 0.202 44 LASER PHYS 1293 0.676 0.263 346 4.5 0.00523 0.214 45 OPT QUANT ELECTRON 1109 0.657 0.150 20 8.7 0.00292 0.249 46 INT J IMAG SYST TECH 426 0.653 0.049 41 8.5 0.00169 0.499 47 J LASER APPL 377 0.652 0.000 24 7.4 0.00100 0.264 48 INT J INFRARED MILLI 696 0.576 0 7.1 0.00222 0.161 49 J X-RAY SCI TECHNOL 153 0.571 0.000 25 5.6 0.00058 0.255 50 OPT ENG 4863 0.553 0.083 360 9.1 0.01029 0.211 51 J NONLINEAR OPT PHYS 293 0.549 0.147 34 6.8 0.00079 0.146 52 J MICRO-NANOLITH MEM 93 0.541 0.164 128 0.00046 0.167 53 OPT REV 484 0.529 0.142 120 6.5 0.00138 0.192 54 OPT SPECTROSC+ 2253 0.505 0.201 289 10.0 0.00400 0.134 55 LEUKOS 54 0.500 0.278 18 0.00036 0.195 56 OPTOELECTRON ADV MAT 176 0.451 0.095 285 2.0 0.00072 0.106 57 J ELECTRON IMAGING 864 0.444 0.062 65 6.8 0.00300 0.333 58 J OPTOELECTRON ADV M 1710 0.433 0.078 399 3.8 0.00619 0.115 59 J LASER MICRO NANOEN 71 0.429 0.043 46 0.00025 0.084 60 FIBER INTEGRATED OPT 171 0.425 0.182 33 6.9 0.00050 0.143 61 OPTIK 1183 0.378 0.082 182 10.0 0.00149 0.132 62 OPT APPL 165 0.358 0.020 99 4.7 0.00050 0.067 63 INT J OPTOMECHATRONI 17 0.354 0.000 20 0.00010 0.103 64 LASER FOCUS WORLD 252 0.203 0.082 73 7.4 0.00067 0.059 65 J OPT TECHNOL+ 374 0.201 0.049 163 5.9 0.00102 0.056 66 MICROLITHOGR WORLD 21 0.188 0 0.00016 0.093 67 LASER ENG 97 0.179 0.000 13 0.00027 0.085 68 PHOTONIC SPECTRA 115 0.105 0.022 93 3.9 0.00064 0.037 69 J INFRARED MILLIM TE 18 0.132 136 0.00000 69 J OPT COMMUN NETW 2 0.021 94 0.00000 表2 亚洲入选 SCI 的 5 种光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Journal Country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J OPT SOC KOREA Korea 166 1.278 0.269 78 1.7 0.00042 2 CHIN OPT LETT China 661 0.804 0.040 321 2.6 0.00136 3 J NONLINEAR OPT PHYS Singapore 293 0.549 0.147 34 6.8 0.00079 0.146 4 OPT REV Japan 484 0.529 0.142 120 6.5 0.00138 0.192 5 J LASER MICRO NANOEN Japan 71 0.429 0.043 46 0.00025 0.084 关于COL的介绍: COL 创刊于 2003 年 1 月,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美国光学学会全球发行 。 COL 创刊时即坚持走国际化办刊路线,其宗旨是快速、全方位地报道国际光学领域中的最新理论研究、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 COL 创刊不久,即被国际知名检索机构 EI 、 CA 、 CSA 收录, 2006 年被 OpticsInfoBase 收录, 2007 年开始被 SCI-E 收录, 2008 年被 MSB-S 收录。 2009 年 COL 在 Optics InfoBase 的年下载量为 24,137 次,比 2007 年增长了 3 倍多。 COL 主编为徐至展院士,并拥有由 40 多名在光学各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其中国外编委比例超过 20% ),还拥有一支工作在光学科研一线的出色的审稿专家队伍(其中国外审稿专家比例超过 35% )。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COL 不断在成长,已发展为 国内外光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平台,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文数据为编辑部收集,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1188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