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据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据说自然发文证明韩春雨的工作可以重复
热度 49 gaoshannankai 2016-9-6 08:20
韩春雨搪塞《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竟然相信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001136.html 刘老师,这里提醒你习惯一下引用,我给你补充原文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9-06/7995020.shtml 这一消息是从刘老师博文中得知的,虽然韩春雨问题是,我和刘老师不同观点, 但是刘老师,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敢于第一时间转载,我还是比较钦佩的。 不过,刘老师认为,自然的调查就是走个形式,极其不负责任, 这一点,我必须承认。 刘老师,你忘了一个前提,任何期刊都是商业行为, 他自己打假,说明他厉害;但是别人打假,他去拼命调查,砸自己饭碗么? 不过,韩春雨的问题其实方舟子老师已经定性了,怎么调查都没用。 1.如果有人证明不公开姓名,那些人就说是假的; 2.公开姓名,那些人就说是“托儿”; 3.就算是第三方公证,也可以买通,或者这些人本身就不懂; 4.很多实验室做出来了,那也是因为犯了和韩一样的错误,导致假阳性; 5.就算将来进入实际应用了,那也是韩春雨当时作假,蒙对了,不小心撞上了。 总之,韩春雨的东西,注定了不能是真的,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死罪; 1.打破了国内假专家的垄断地位,证明了经费最多的那些所谓专家,并没有多少有效产出; 2.证明了,科学研究主要靠个人的智力因素,不是用钱可以堆起来的; 3.科研研究与出身无关,二流高校的非正高,也可以做出成果; 4.诺贝尔奖不是注定就给谁留着的,其他人通过努力也有可能接近。 请记住我的预测,国内陆续还会有大量类似国际一流甚至超前的工作出现, 而且大部分都会出自不受“待见”或者被狗屁什么痿拿不到钱的青年科学家。 中国的青年科学家要在国内外反动势力夹击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回国前,也是深思过的,也做了一些调查, 我觉得中国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像日本那样,就是陆续有一些 顶尖科学家出现,但是是个别情况,国家总体上不会像美国那样强大。 大家看看CRISPR,绿色荧光蛋白等等这些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首次发现 都是日本人,而且都是单兵作战,基本上在国内都是狗屁不是的,即使后来 成功了,在国内依然狗屁不是,绝对没有我们国家那些“骗子”那样叫的响。 所以,最后成功的,结果的,总是美国。 关于下面某个老师,建议你提高一些阅读能力,还有就是生活常识。 官方媒体为何这时候,把上次谈到的自然的文章再次解读,他们傻还是你傻。 凭我在中国长大简单生活常识,他们这么做,肯定是已经大概得到了某些官方调查的消息。 我们的官员喜欢暗中调查,这叫微服私访,你懂么。在我们国家,很多东西都是不公开的去搞, 美其名曰叫做保密,表面上不调查,其实内部都查完了。你比如那个什么基金评审之类的,都是暗中搞, 好多东西你要学会看穿,看透。如果调查出问题,2个多亿的项目还不叫停? 当然不排除个别小报为了抢新闻翻炒剩饭
10443 次阅读|86 个评论
邱震海的“据说”口头语
黄安年 2012-2-8 09:06
邱震海的“据说”口头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2 月 8 日 发布 滥用口头语往往带来不好的效果 ,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时事评论员身上 , 那就会“一不小心”闹出大笑话。 2012 年 1 月 18 日 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一案进行二审宣判,裁定驳回被告人吴英的上诉,维持对被告人吴英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这一消息已经成为法学界、学术界、社会各界、传媒界的热点话题。然而昨天在有报天天读节目中邱震海先生却一再不恰当地“据说”维持对被告人吴英的死刑判决。其实 , 这位评论员的不当口头语早已有人提出善意批评,不过凤凰的纠错机制,很少启动 , 难怪自以为是了。 20 年前南方谈话中有句名言,不改革开放 , 死路一条 , 如今的司法体制 , 如果不改 , 恐怕吴英真的死路一条了。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事直通车不宜播讲“据说”、“未经证实”的新闻
黄安年 2010-6-23 13:30
时事直通车不宜播讲据说、未经证实的新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23 日发布 我最近很少收看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 , 今天偶尔打开,发现时事评论员 Q 博士又在宣传据说、未经证实的新闻。 笔者以为,作为有影响的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并不适宜播发这样据说、未经证实的新闻,这种宣传等于一旦证实为伪新闻 , 自己可以不负责任 , 同时又收到增加收视效果的作用。传播据说、未经证实的新闻,和学术上引用不确切和不科学的资料有什么区别呢?
3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