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毕业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毕业照2018
热度 3 Mech 2018-5-25 16:14
力学所通知我与研究生一起拍毕业照。这似乎是我第一次与毕业研究生一起拍照。不知道是过去没有通知,还是我自己没有去,甚至是去拍过忘记了。 拍照时,摄影师要求研究生们把流苏拨到左面,因为已经毕业了。我大脑一时短路,高声说,“其实有许多研究生还没有答辩,未必能毕业。”真是大煞风景,估计至少今年不会有人找我去答辩了。 后来想想,那种场合此言殊不得体,甚于鲁迅《野草·立论》所述,在孩子满月时断言孩子要死。鲁迅文中立此论者说出必然的结果,但人生过程更重要,尤其在那种场合。我说的只是种最坏的可能性,还未必是现实。 现在的小朋友们不以言废人。集体照拍完,有位今年应该毕业但还没有答辩的博士生留我与他合影。课题组已经答辩和没有答辩的六位硕士生也要合影。我努力做笑容可掬状,当个好道具。 几乎所有学生答辩后都与我合影,但很少有人把合影照片给我。我现在完全理解,导师主要是道具。人们与公园里的石狮子合影之后,会把照片给石狮子吗?当然不会,因为石狮子仅是道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又到一年毕业季
jiangming800403 2016-6-8 16:51
毕业照的主角已经不再是我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52年前的育儿园同学毕业照
热度 1 fqng1008 2015-8-30 15:14
妻那天回华农,小学同学聚会时一同学送她一张育儿园同学时的毕业照。 仔 细一看,那时候老师是绿叶,小朋友是红花,同学们都排在中间 。 52年了,这些小朋友都成了老头子、老太太,都变成了孙子辈的绿叶了...... 妻为图中前排右数第二人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2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留守”学生在他硕士论文中的致谢——照片版
热度 15 baocunkuan 2015-4-26 12:46
3 月 24 日,我回到 TJ 参加学生毕业照相。其实,照相之前还有毕业典礼 —— 学生也把毕业典礼邀请函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 只是,我在那个周五的下午就离开了办公室,先是去了北京,之后又从北京去了沈阳、本溪,最后再从本溪和沈阳回到上海,已经是夜里将近 12 点 —— 课题组大部分人员还在本溪做上课题调研。 我和小张在逸夫楼前 我赶回来的一个理由,就是我的这个自称为 “ 留守生 ” 的学生昨天要照毕业相 —— 就在 2014 年的这个时节,他的上一届同学毕业照相,我也在忙 —— 学生甚至说要来 FD 这边找我照毕业相 —— 我说,毕业相说啥也得在毕业的学校校园里照 —— 就这样,我急忙赶到 TJ 校园,和 2014 届毕业的学生一起照相。今年,尽管没有参加上 “ 留守学生 ” 的毕业典礼,还好,没有错过他的毕业照相。 我和小张在综合楼前 他是个很重情意的学生。大四上学期我给他们上《环境规划与管理》课 —— 一个高瘦型、说话有些慢却条理很清晰的学生。保研上来了,我却要走了 —— 尽管他和他的同学已经转给其他老师来带,他甚至还有些 “ 任性 ” 地坚持或者说想办法由我来带 —— 于是,我和他致谢中提及的郭老师就成了他的导师 —— 郭老师是他名义的导师,我是他实际的导师 —— 其实,在当初他的任性和坚持里,我读懂了他是个重情意的学生 —— 我虽然离开了 TJ ,课题还在、其他学生还在 —— 他成了事实上替我守到最后的人 —— 他也在致谢中自称为 “ 留守儿童 ” 。近三年来,他甚至没有在我面前流露出过作为一个 “ 留守学生 ” 所要承受、他本来可不去承受的林林种种可以称为 “ 尴尬 ” 或不开心、别扭。我也没有去问他 —— 但我确实能真真地体会到。 平时,我 “ 管 ” 学生不是太多 —— 包括他。这里说的 “ 管 ” 或不管,不是说不去管他们的事,而是不会特意催或压学生干什么或不干什么,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自觉。一旦学生发了材料给我 —— 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 —— 我总是坚持尽快(通常是当天)以批注形式回复他们,并附有 “ 如需见面讨论,请随时联系 ” 之类的叮嘱。我坚信,学习是一个过程,包括这一过程中去经历一些曲折 —— 曲折既是成长中绕不过去的、曲折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我和小张在学院前(一) 他的论文拿给我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讨论是在一个晚上。我俩在校园里沿着小路甚至来来回回地走,两、三个小时以后的一天里,他的论文单单从字数上就比上一版本增加了 6500 字。也差不多是临近 “deadline” 的最后时刻,同意他打印、送审、参加答辩 —— 尽管这一管理性程序仍由他的另一个导师来完成,而我也知道这一程序的决定实际还是我来做。接下来是组内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环节,尤其是最后的正式答辩,留给答辩委员的印象还应是深刻的。答辩后的若干天里,我刻意没有去问他 —— 我知道,他应该是在 “ 补觉 ”—— 这一点,我也能体会到。 那天照相之后,我随他去学校食堂吃了午饭 —— 尽管那个时间去,已经是 “ 菜挑人 ” 的时间了 —— 午饭期间,他几次从他的餐盘里夹海带和肉片给我 —— 呵呵,用他的话说 “ 每次来 FD 这边,无论是讨论课题还是讨论论文,都是吃老师的 ” 。 我和小张在学院前(二) 下面是他的致谢 —— 硕士论文后面的致谢(征得了学生的同意,并把相关老师的姓氏保留、名字隐去): 致 谢 刚读研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慢,然而匆匆,三秋已逝。 回想起来,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也许是因为师兄师姐们都相继离开TJ,独留我一人守着空房间,寂静。 我一直以为我从不惧孤独,孤独能够让我内心平静;可是我发现孤独事实上让我变得消沉、浮躁、不再自律。 是的,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包老师说我处在“叛逆期”……是啊,我都干了些什么?不声不响地跑去做与自己学业无关的事情,而论文一拖再拖,有时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还好,包老师是个很和气的人,我从没见过他发怒红脸,即使我再不争气。晚上,我喜欢和包老师一起从FD走路回学校,他会跟我讲他上学时候的趣闻,有时会很自豪的跟我讲他女儿,有时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问题……但,我是令他失望的,我想。我甚至羞愧得不敢见他。 我需要跟他道歉,更要说谢谢,他身上总是闪着某种光亮,一见到他就觉得天永远不会塌下来,那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自信啊。夜深了,他带着一帮学生吵吵嚷嚷从东街走到西街,你永远猜不到要去做什么——吃宵夜……我想,今后每当想起这个充满活力的老师,就会不自觉地握紧拳头,面对一切挑战吧。 说起来,我有两位导师,FD的老师抓我学术,TJ的导师关心我的生活,读书找包老师,签字找郭老师……郭老师另外还有两个学生,我只能说,都很有趣。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我进入了另一个大家庭,虽然至今还不能完全认识所有人,但有人陪伴感觉终究不一样,连吃饭都有人提醒。 我的FD同门比我小两岁,幽默而活泼,不行,我想笑;FD那边还有两个师姐、两个师兄、师弟师妹各一,感谢他们的陪伴。何师姐据说是大师姐,现在也在FD,她是我见过的逻辑思维最清晰的女生,简直拜服。但是她也出错,像个孩子。她是一个很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我从她那儿学到了很多,谢谢。 另外,还要感谢陆教授,他用实际行动鼓舞了我们这些小辈向学的精神;感谢牛老师,她一直在TJ,有一种家的感觉;感谢周师姐和和平师姐两位做妈妈的,总是对我关怀备至;感谢杨老师,他温和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感谢陆老师,在学院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感谢王老师,她很关心我这个“留守儿童”…… 最后,心里默默地再感谢一下辛勤劳作的父母,不知何时他们已两鬓斑白!愿自己能出息。
22842 次阅读|30 个评论
学士硕士,“帽”似不同
热度 1 jxz1963 2014-12-30 23:07
2012年6月的一天,接到女儿的电话,说是她要毕业了,想邀请我们俩个来学校一起照毕业照,我当时就想,一个学士学位,还值得大张旗鼓的 炫 耀,是否有些 “ 少见多怪 ”了 , 因而我 就推说:“天气太热了,我们就不去了!” 可回到家里 以 后,夫人说:“ 咱们女儿本科 奋斗了四年时间, 巴就 要毕业了,我们明天还是去一起照个相 ,留个纪念 吧!” 第二天,是个星期六,这可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大热天,听说我们要去照像,邻居的小飞说他也想去,早上不到八点我们就一起去了位于市郊的新校区。 在那年的毕业季,整个校园里简直就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身穿学士服的毕业学生,或是一个班一个班的大群体聚集在一起照合影。在这个若大的学校里,硬是认不出自己养育了22年的女儿。 还是小飞眼尖:“你们瞧,在操场上正在照像的那个,是不是姐姐?” 按着我们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突然我的背后重生的一击,女儿以一个冷不防的方式与我们见面了:“爸!” 然后说:“走,照像去,趁着现在还不太热,一会儿太阳直晒时我们就照完了。” 说是不太热,但我们的额头还是渗出了汗珠子。 面对操场上一片学士帽、学士服,我不尽感叹:人才济济呀! 我在操场上问几个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吗?” 有几个女同学说:“工作不理想,我们都要上研究生,准备再学几年时间。”还有几个男同学说:“我们都保研了,但还是想早点参加工作,好回报父母和社会。” 女儿有一个很好的同寝室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就很好,每次考试如果成绩不理想,就要捂着被子在床上大哭一场,按她的成绩完全可以保研,但她放弃了继续深造,说是家里没有钱再让她读书了,她选择了去山东一家企业工作,毕竟家里还有弟妹也需要上学。 那天我在操场上见到了她,我们聊起了上学,她开心地说:“能上这所学校很幸运,家里也付出了不少,不能让家里再负担了。”说完她又跑到人群里去乐呵呵地与同学们照像了。 与同学们一起照像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无论是在教室里,在操场边,在池塘旁,在柳荫下,还是在图书馆照,每照一张照片,都能收获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是和女儿单独照,和男同学一起照,和女同学一起照,还是和男女同学一起照,每照一张都会收获一份别样的心情。 在图书馆里,我们三个人分别也穿上了女儿借同学的学士帽和学士服,与女儿合了一下影,那心情真是大不一样,不仅感到自己年轻了许多,也感受到了学校文化的强烈熏陶。 可以说,一个上午照下来,几乎全身也湿透了,但是心情好极了。 回家后把照片往家里电脑上一拷,没事了就翻着看看,心想:“还是现在好,数码相机不用胶片,想照多少就照多少,想洗那张就洗那张,多好呀!” 转眼间,女儿读研究生已经两年半了。前几天,女儿又来电话,说是让我们下午去学校照硕士学位照。 这可是个大冷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寒地冻的,我们都怕冷,所以穿着十分厚的棉衣。 女儿上硕士研究生时,一直在老校区,学校也离家里比较近,因而经常回家里住,但一转眼就要毕业了,还是感觉有些突然。 女儿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两年半时间里,让我感到有几个方面不了解女儿在学校的真实学习情况: 一次我在单位阅读了一位朋友小孩的简历后,突然问女儿,最近学校还考不考英语?她眼睛睁的很大:“爸,我们现在没有英语课了,如果想出国那是要学英语的 ,也是为了 考英语。”并说:“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末了,又说了一句:“我最近正在报国家发明专利,已经改了几稿了,同时,我还要在英国期刊上发一篇 SCI论文。 ”我嘟囔了一句:“你就使劲地吹吧!” 还有一次,我问她,你们工程硕士生和工学硕士生在学习上有什么不同?这次她没有立即答上来,可能是没有想到我会问这样的话题,但她顿了一下说:工程硕士主要注重的是工程实践,工学硕士主要注重的是理论创新。 同样都是硕士学位,国家为什么要分两类呢?而为什么保研都基本上保的是工程硕士,很少有保工学硕士的(起码在女儿学校是这样的)。 而今,已经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面对快要硕士生毕业的女儿,我的感觉又好像云里雾里:两年半时间真的很快,这就要毕业了? 这一次在老校区参加女儿硕士毕业照,同样也有来自女儿一个宿舍里的三位同学,虽说冬季,但个个精神头十足,无论是在大操场边、花坛前、老校长雕像前,还是在逸夫图书馆前,都聚拢着许多头戴硕士帽身穿硕士服的学子们,特别是他们的各种姿式,让我们这些年龄的人无法理解。 在 去图书馆的路上,我 问 同行的几个 同学:“ 你们 都找到工作了吗?” 一 个女同学说:“ 我家在河北,不想回去了,因而 工作 找到苏州了。”还有一个女同学说:“我签到华为了,准备去深圳。”另外还有几个男同学也都说:“ 我们都 找好工作了 , 四月份才能上班, 准备 放假后回去和家人住上一段时间 。” 在与一起交流的同学中,好像没有一位是继续读博士的。倒是有一位女同学的男朋友说他正在复习,准备明年四月考博。 可以说,学校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确不容易,不光国家、学校为了一个硕士研究生要专人指导,同时还要花费巨额经费,就是学生所在的家庭在近三年时间里也花费不少。而硕士生的贡献就只有一篇学位论文和 几个 实验结果吗? 前几天与女儿交流时,她说:“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也的确学了许多知识。如近距离学习老师的敬业精神,学习导师的研究 方法和 手段,学习和传承老师的学术素养,以及学校的科研创新之‘魂’,所有这些,在本科是无法体会到的。” 想想女儿说的也对,在女儿读硕士时,为了实验开题,导师给了她一佰多篇国外原文文献让她通读,她硬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读完了,我当时还笑她:“阅读了,但读懂了没有?”她对我说:“有些是读懂了,还有几篇似懂非懂,还要和实验室的师兄 师 姐们商量。” 听了她的这番话,我觉得女儿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比读本科时要谦虚好多了。 学士、硕士,不仅仅是两种过程,攻读了两个学位,而是“帽”似不同的两种境界 ,以及学子们 精神 上 的 极大 丰富。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2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何时拍毕业照合适?
xiaoyanghe 2014-5-31 10:54
眼下正是临近学生毕业的时节,在高校里,众多的学生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正在兴高采烈地拍着毕业照。我还看到过,有的学生在拍照时,手里还拿着一个用红绳子系着的白纸卷,估计是假的文凭。 这至少反映出,虽然还在“紧张的”论文撰写阶段,学生们也还没有答辩,从理论上来说,他们能不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在未定之天。但他们都有这般雅兴来拍照。 相信现在高三的学生,是不会拍毕业照的。 我前几天,随便问了几位穿着学位服拍照的学生。“同学,你们还没有拿到学位证,怎么就穿学位服照相了呢?”一位学生迟疑了一下,回答说:“这说明我们自信”。 我总觉得,还是等到毕业典礼结束时,再来拍照较为合适嘛。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去做专家,只为一年等一回
热度 38 Taylorwang 2013-6-8 08:02
一年一度繁忙毕业季的重头戏——毕业答辩终于全部结束,今年我指导毕业的本科生七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七名,全部顺利通过!当初能带这么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已超过学院的上限规定,但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有些采用先挂在其它老师的名下,然后再转到我的名下的方式,最后还是由我带。我的直感告诉我, 今年是我指导毕业本科生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高峰了 ,以后再也不可能让我指导这么多在我眼中都很优秀的学生了!明年,我指导毕业的全日制硕士生人数就会从今年的 7 名降为 5 名,而指导本科生,则因学生总人数减少,教师人数增加,每个老师能带的本科生数量上限也会进一步下降, 虽然很多学生希望到我们这个自封的“绿色创新团队”中来! 今年我们毕业的学生,并没有感到就业的压力。 本科生毕业的七个同学,在毕业论文或设计优秀率只有 10% 的限制条件下,他们 7 人拿了 2 个优秀毕业论文与 1 个优秀毕业设计。七个本科毕业生,没有一个需要找工作, 3 个为推免研究生(其中 2 个会继续跟着我读研, 1 个到同济大学深造); 1 个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还有 2 个考取了研究生;余下一位是留学生回印尼。硕士毕业生七个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其中有几个研究生都是找到几份工作职位,选来选去,最终确定自己要去的单位。我感到遗憾的是动员他们继续读博士,他们都婉拒了。想想也是,我理论指导功底有限,但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还很高,若读博士,至少还要三年才能毕业,运气不佳拖个四年,五年也不一定。现在既然已经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是走一条相对变数较小,生活相对容易的发展之路。 读书不是目的,读书只是手段 , 是为了有可能得到更好生活的手段,现在并不能保证读博士后生活会更好,不读博士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科研不可能使你发大财,科研更需要你有兴趣 !我对有科研潜质,且做事细心与耐心的毕业生,也给他们留下一个随时可以退回来的路:即去了工作单位不满意,想回来考博士,可以立即回到我们实验室,可先在实验室与我的研究生做一些我们指定的科研工作,我们保证其收入不会少于他去的工作单位,一旦第二年考取博士,博士的待遇按我们原来制定的规则办理。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拍摄毕业照片的时间,数天前我分别收到了肇庆市与东莞市环保局的邀请,请我去做项目评审专家,我全部谢绝了。我知道,去这些地方做专家,他们用车接送,一天的专家费约 2000 元,有时通过参加项目评审会,还有可能获得一些新项目信息,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拿到一些相关技术服务的项目。但我想这次不做项目评审专家,以后还有做其它项目专家的机会,再说钱也是赚不完的,而与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拍毕业照可是一年等一回的大事,这样, 不做专家留下来照像就是我必然的选择。 去年学院庆祝我们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已毕业了十届本科生,建立环境学院校友会,搞了一次每届毕业生的合影展,十年十张毕业的合影照片排下来,哈哈,大家这才发现,差不多每张大合影照片上都有我这张喜洋洋的面孔!
12561 次阅读|76 个评论
学士毕业了,陪女儿去学校照个像
热度 3 jxz1963 2012-6-24 20:58
学士毕业了,陪女儿去学校照个像
女儿本科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就嚷嚷着要发学士服、要照一些纪念的照片,可是学校的学士服装一直很紧张,排不到他们跟前。 昨天晚上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发来了短信,说是服装领回来了,周一全班照集体照。 女儿便与我们商量:邀请我们一起去学校照像!我们早就盼望着这一天,欣然应允。 这不,今我们一大早趁着凉快,我们就和女儿一起去了学校,下面是我们与女儿的一些照片。 一家人在学校的大广场上真开心! 三口之家对女儿终于毕业了是很开心的! 真有点梦想成真的感觉 天气太热了,只好到图书馆去照一些像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学士服是穿上了,硕士服能否如期穿上,还有很多艰难的路要走! 又在作秀了!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506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即使难舍,也要开心地笑
热度 12 liuxuxia126 2012-6-16 14:26
即使难舍,也要开心地笑
今天约好了他们一起照相。 吃饭时合影,周行长的脸红得。。。。 今年毕业的嫡弟子。 一起渡过7年的岁月,周六,一直在一起。祝福你们! 总是凑不齐,就这些人吧 扔帽子,是每年都喜欢做的事 那些花儿依旧,明年就再也看不见你们 跳起来,动感十足 恢复本来面目合个影。 多数时候是当他们的摄影。不小心也被拍了。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382 次阅读|22 个评论
毕业照
neuliulei 2010-6-23 18:0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