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武当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一天,这是怎么了!
热度 2 uvard 2015-8-6 13:08
这一天,这是怎么了! 昨晚加班至 23 : 30 分,恐看门大爷锁大门,急忙赶回到我的小窝,可是心里惦记着需做造影的患者病情及检查结果尚未背熟,三甲复审的应知应会手册还没记住。 于是,定了闹钟,早 6 点去科里加班,现在先背应知应会。 刚看了半页,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头昏、脚麻,才发现歪在椅子上睡着了,赶紧上床睡觉。 早上 6 点,闹钟如约而响,这伙计从不偷懒,总能叫醒我,可是全身疲惫,再定闹钟,小睡 5 分钟。 忽然梦中惊醒,今天要考英语 6 级,急看手机,早上 7:40 ,穿衣、不洗脸、锁门、出发,刚出门走了 3 步,发现手机没带,赶紧回去开门拿手机,一路狂奔至考场楼下,发现未带 2B 铅笔,赶紧再次回家,再次狂奔至考场,此时时间 8:20 分,结果是不能进考场,原因不是因为迟到,而是因为未带准考证,按规定开考半小时后不得再进考场,现在回去拿准考证,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哎,下次再考吧,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 看着满手的汗水,突然想起来,考什么 CET-6 啊,很多年前都已经考过了,而且我也不会那么丢三落四啊,这是什么梦,什么意思呢,而此时,窗外的阳光已照在床上,时间 7:41 分,赶紧穿衣、系鞋、一捧清水抹脸、带上手机、锁门、冲至科室、一路上一直在想着早上如何汇报病史。 赶到科室,汗如泉涌,结结巴巴汇报完病史。 新的一天开始了:查房、收治病人、解释病情、请会诊、办出院、办转科,,。 中午临下班时,来了一个病人,赶紧交完班,开始问病情、问病史、体检、看检验单、影像单,初步判定这是一个脑梗塞的病人,病程 4 天,开医嘱、告病重、签入院告知书、拒收红包协议书、自费药知情同意书、写首程,忙完一看时间 12:32 分,食堂没饭了,叫上实习同学:走,一起去吃饭吧,顶着炙热的阳光走在蒸笼般的空气里,来到附近的小店,老板说没什么菜了,于是就有什么吃什么,一边吃饭,一边回答实习同学实习、考研、找工作等疑惑,正聊得津津有味,发现老板是要午休了,拿着抹布站在一边等着擦桌子。 吃完饭,回到科室,感到病房里中央空调怎么那么清爽!正要趴在桌上小睡一会儿,一个家属拿着每日清单来了,这是一个曾经意识障碍伴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家属, 5 天前患者因为消化道大出血难以控制,请会诊后,建议加用 XX 针控制出血, 3 天前,患者消化道出血终于止住了,患者及家属特别感激,这次来是什么事情呢?是来感谢,还是什么?不知道。这时家属一脸严肃指着清单上 XX 针说,这个针, 2 天前我就说血止住了,要停药,你为什么还不给我停,我说:出血止住了,可是病情尚不稳定,所以继续用了 2 天,这要观察大便情况,根据病情停药,今天已经给您停下来了,可是病人家属不依不饶,被问责和解释很久后,家属放下一句话:是不是你们医生连患者家属的要求都不管了,我要找你们主任。 接着忙我该忙的,,,最后只剩一个转科小结了,写完转科小结,把病人转到康复科,今天下午就可以按时下班了,终于写完了 2 页纸的转科小结,点击保存,可是电脑显示出现错误,无法保存,可是旁边还站着等待我的转科小结的家属呢。 正心急如焚,手机铃声响起,住院总来电话了:随急诊科去 xx 县医院接个病人,这更是如同火上浇油,更着急了,幸好这时电脑恢复正常,保存打印完转科小结,病人转走了。时间已过 3 分钟,匆忙赶往急诊科,出楼才发现外边下着大雨,冒着雨冲往急诊科,急诊科医师、司机已经准备就绪,出发了,目的地 xx 县医院,正常车程 1.5 小时,与家属通话,了解病情并告知已经出发。 正逢下班高峰,好不容易走出来堵车的市区,走上了高速路,雨刮刮个不停,但是只能透过雨幕,小心前行,雨太大了! 突然救护车哼了一声后开始减速,越来越慢,快要停下来了,司机开了双闪,靠边停车,突如其来的情况,需报告上级,拿出手机,发现没电了。用司机手机告知了住院总目前情况,结果是再派车来支援,只能等着,等着,,,看着窗外的雨更大了,看着一辆辆车掀起那数米高的水花。 此时电话响了,家属打来的,实情告知,希望耐心等待,可是家属一直认为我们没有出发,并表明自己是律师,通话已经录音,我无语,只能告知您的急切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我们会尽快赶到,家属只追问:具体多久能到。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我无法回答,因为无法保证。 支援车很快到了,这是一个已经出诊一天,跑了 2 趟房县(单程 2 小时),接回病人还没松一口气,就被调来支援的司机,告知车油不多了,需要加油,前方刚好有武当山加油站,继续开着车出发了,达到期望已久的加油站,发现那排着长龙呢,终于加到油,继续出发,再次上了高速路,此时电话响起,家属告知:已经联系其他医院了,你们不用来了。迅速请示上级医师,确认家属情况无误后,同意返回,幸好家属不是在我们达到之后才告知,带着感激,沿着高速,终于来到一个可调头处,返回。 一路上,雨那么大,那么大! 2015-08-04 夜 十堰
个人分类: 生活杂文|44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武当东临秀山水,汉江北伴证辉煌
uvard 2015-1-26 20:44
太 和 红日东升照四方, 太和 济世谱华章; 武当 东临秀山水, 汉江北 伴证辉煌。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鄂西行 2008-04-29 08:20
taodeng 2014-2-6 21:02
武当山 朝登天柱峰,金顶雾云中。 岩树沐春雨,山花绽晓风。 钟清传水谷,瓦碧照仙宫。 最喜溪边石,翁童习武功。 隆中 自别卧龙后,茅庐几度新。 风吹松竹啸,梁父不闻吟。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2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仙踪 2008-04-23 14:55
taodeng 2014-2-6 20:58
湖北 十堰 武当山 武当山是道教的胜地,于是不禁想象那山里是否住着神仙?所以,在浓雾中登山并没有感到太多的遗憾:虽然看不清天柱峰上金顶的建筑,却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武当山自汉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徐霞客赞颂其“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明朝永乐年间又大兴土木建成宏伟的宫观群落。登临仙山琼阁,真有将所有尘世杂念尽消于足下之势。 庄严道场 青山屏风 凤凰欲飞 金殿兽嵴 石门迷雾 心愿问天 琼台古观 紫霄仙宫 雨过新林 杜鹃花开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榔梅传奇
热度 1 nyj 2013-8-1 14:13
榔梅传奇 刘光银 明天启三年三月十三日即公元1623年4月12日一大早,现今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的均州城南,有一个人正骑马向南行走在平敞的石道中。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户外达人、旅行家徐霞客。这一年的二月初一也就是3月1日,36岁的徐霞客从江苏江阴的老家出发,经过19天到达了嵩山,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游嵩山,然后向西游华山,三月初一至初十游完华山,再南下均州,准备游历武当山。 徐霞客向南至迎恩宫,然后一路向西,过太子坡,登紫霄宫,过南岩之南天门,谒榔仙祠即榔梅仙祠。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的当日日记中写道:“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看来榔梅祠的大榔树似乎已枯死多时,以至于连树皮都脱落了,但旁边的多株榔梅却花开正艳,徐霞客对其花型、花色做了大略而准确的描述。他在《致陈继儒书》中曾写道:“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生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唯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作为一个地理专业型人才,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十四日徐霞客更衣上金顶,瞻叩毕,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到上琼台观。台观旁边也有几株榔梅树,树干都有一人合抱粗,晴空之下,花开灿烂,与山崖交相辉映。看到如此幽静绝佳的地方更添绚丽高雅的奇花异木,徐霞客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毫无疑问,此时此刻榔梅花树给了他巨大的震撼,于是他向观中道士求取榔梅果,哪知观中的道士们却吓得不敢做声,过了一会儿才说:“这是禁物,以前有人带出去了三四枚,有好几位道士受到株连,家破人亡呢。”徐霞客不相信道士的话,索要得更起劲了,道士被缠得无奈,只好拿出了几枚给他,但都已经发黑霉烂了。就这样还一再告诫徐霞客不许让别人知道。然后徐霞客下到了中琼台,又向道士求取,观主还是推辞说没有。 徐霞客因要再去昨天“俱不暇问”的南岩宫、紫霄宫,便沿着来路往上,走到蜡烛峰边的山泉处时,忽然听到后面有人追赶着呼叫他,到跟前仔细一问,原来是中琼台的小道士奉师父命令让他回去。此时徐霞客已向上爬了三里多路,爬升的净高已经超过500米了,但当他听说有榔梅果,还是义无返顾地跟着小道士回去了。可以想见,当中琼台的观主看着徐霞客因索要榔梅未果而无限失落的背影渐渐远去时,他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想这山中珍物,上天赐予人类的美味,只因是禁物,年年花开果熟,竞与芸芸众生无缘。现今世道日下,朝廷似乎也没多少精力严加管理了,不如趁此冒险将其传出去,以免日后籍籍无名,被时间湮灭了。想到此,他刚想将霞客召回,但他已经走远了。要给他打电话吧,一来没有他的号码,二来不在信号服务区,三来一摸腰间还没有手机,怎能不令人对21世纪的道士、和尚心生羡慕嫉妒恨!于是只好让小道士去追,一靠腿二靠嘴,最后终于联系上了。中琼台的观主握着徐霞客的手说:“没想到您这么渴望求取回去想好好种植,幸亏还有两枚,可以稍微安慰一下您的心情。但是一旦泄漏出去,马上就会获罪了。”徐霞客小心翼翼地拿着出来一看,只见这榔梅果外形、颜色像金橘,果肉像要滴出蜂蜜来,金相玉质,果然不是寻常之物。这应该是榔梅果干或者是蜜糖炮制的果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 徐霞客万分感谢后又向回走,游览了南岩宫、飞昇台,傍晚返回南岩宫,贿赂宫中小道士,又得到榔梅果六枚。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向其要时,再也得不到了。于是从北天门向下,“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后经五龙宫下山。想到清明节已过多日,徐霞客赶紧往家赶,取汉水、长江,经过二十四天的水路兼程,于四月初九即5月7日到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390 年后的今天,我一边读着徐霞客的《游太和山日记》,一边在脑海中不断犯嘀咕,这个神秘兮兮的榔梅究竟是神马玩意儿,能让其果成为禁物,又让徐霞客如获至宝呢?从徐霞客的描述看,花色像桃杏,可能是蔷薇科杏属( Armeniaca Mill. )的,但花梗“垂丝作海棠状”,又像是李属( Prunus )的,应该跟李子有一定的渊源。徐霞客从北山乱草、灌木丛中下山途中看到“时时放榔梅花”,可以猜测榔梅不太像是人工嫁接,更可能是自然实生苗长成。于是上网一搜,这才发现榔梅身世果然不同凡响,还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原来对榔梅好奇困惑的不只是我,还有1984年上任武当山建镇以来的第一任书记的张有富,他带领人们解决了一些开发武当山的难题,但榔梅却像蒸发了一样,不见了踪影。这成了张有富的一块心病。于是按照真武大帝“折梅寄榔”的传说,张有富和同事们尝试把梅树枝条嫁接到榆榔树上,尝试多年,却无一成活。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关于榔梅的疑问还是没能解开。为了尽快解开榔梅之谜,这一年丹江口 市科委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已调任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的 张有富成了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们首先想到了在众多古籍中搜寻榔梅的影子 。 古籍中武当榔梅至少在北宋晚期就已出现,公元1184年的北宋经典《真武启示录》就有榔梅的记载:“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玄帝实录》上说玄帝摘梅花插榔木上,誓之曰“我若道成,汝当结实”。 《武当山志》中也记载榔梅是榔树与梅树的嫁接,它源于一个和武当山主神玄武大帝相关的神话故事。相传,玄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有了下山离去的念头。他在下山途中的磨针涧,遇到了道教神灵紫气元君化作的老婆婆在磨砺铁棒。经过一番关于“铁杵磨针”的对话,少年玄武幡然顿悟, 复又上山修炼,途中折梅寄于榔树,并仰天誓曰:“吾若道成,花开果结”。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玄武终成正果,梅枝也在榔树上插栽成活并一年年长大,随显灵异,果然开花结果。 元代洞阳道人《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榔梅,榔木梅实,桃核杏形,此木一枯,不出大寻,一株复荣,真仙果也。下有庙曰榔梅仙祠。四五月间果熟之,时树高不见其形,叩祷仙翁,移时自落,取而食之,味酸而甜,然亦罕得,以验丰欠,丰年实多,荒所则无……。”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李时珍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武当山,方志记载,他居住于古神道旁的黄龙洞内,此行是为了寻找一枚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在翻山越岭,历经艰辛后,他在自己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武当近五百种中草药。这是一趟收获不菲的旅程,欣慰之余的李时珍却遗憾于传说中的仙果被专人看守,只能皇室专享。山下守庙的老人告诉他,皇上有令,榔梅只能由皇家享用,不准别人采,违者要被判罪。李时珍却不怕,于夜间冒死上山翻墙偷采了几枚,拿回去研究,发现它不过是一种类以杏的果实,并不是吃了可以长寿的“仙果”(张舜徽主编《中国古代学者百人传·李时珍》)。可能是因为他证实了贡果并非仙果,而只是普通的水果,所以关于榔梅的记载十分简单。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于榔树。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果如其言。今树尚在五龙宫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道士每岁采而蜜煎,以充贡献焉。榔乃榆树也。”在这段简约的文字中李时珍向后人透露出了一些信息:榔梅只武当山有,树在五龙宫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是贡果,道士用蜂蜜腌渍后进贡;榔就是榔榆树。他还在《本草纲目》 记载:“榔梅,实(气味)甘、酸,平,无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武当榔梅因玄武大帝在武当修道成仙,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的圣果,元代赋予它“永不泯灭”的仙果,那么,它又是如何成为明朝 皇室专享的禁果的呢?这其中有一个叫李素希的道人起了关键作用。 武当山的最高神明真武大帝,即“北玄武”,北宋时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玄武原本是北方的水神,发迹以后坐镇南方,号令天下。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转败为胜,以弱胜强,是水神真武大帝显灵护佑的结果,所以明朝一开始就非常崇拜真武神,在南京修建了真(玄)武庙祭祀真武大帝。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从北方南下攻破南京,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了帝位。因朱棣是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得皇位的,从道义上讲先天不足,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必须给自己制造一个合法性借口,给人们种下君权神授、他是正统真命天子的印象。朱棣本来就对真武神非常虔诚,他每次打仗前都要到北京的昭应宫真(玄)武庙去拜真(玄)武神。他起兵对抗建文帝前,更是装作真(玄)武附体的样子来鼓舞士气。自然而然,朱棣把眼光瞄上了真武大帝。公元1402年6月17日,朱棣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在祭文中,他动情地说:“朕肃清内乱,幸得北极玄天上帝的护佑,来日定大修宫观答谢神灵。”于是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把民间道场擢升“皇室家庙”,武当山封“大岳”,在五岳之上。朱棣登上皇位后,喜欢钻营之徒纷纷瞅准了这一机会,于是各地奏报的瑞应事件层出不穷。这其中,最让朱棣欢心的就是来自“护国家神”真武道场武当山的榔梅。 明永乐三年,武当山“久无花实”的榔梅树突然开花结果了。一直渴望重新振兴武当的五龙宫提点李素希知道,机会终于到来了。他将成熟的榔梅果用蜂蜜腌渍后派专人送到了京城。登基不久的朱棣虽然杀了很多反对他的儒家文臣,从武力上镇压了反对的声音,但是还不能让全国老百姓对他心服口服。这个榔梅果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正是这个榔梅果的出现让他找到了他是君权神授、合法统治的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他大力宣传此乃吉兆,“精诚感格,祝厘国家,故能动高真降此嘉祥,以兆丰禳也”,把榔梅果拿来赐给文武百官,每人很稀罕的三颗两颗。告诉文武大臣武当山的玄天上帝真(玄)武神保佑我们,保佑我这个新皇帝。你看现在我一登基就结了这么多的果实,这么漂亮的榔梅果,你们拿到这个果子也应该想到,我当皇帝并不仅仅是靠武力,还有天上的神灵,道教的玄天上帝保佑我。其实并非朱棣的面子大,很可能是榔梅树附近有了杏树一类的授粉树而已。正如李素希所预料的那样,对真武神的崇拜加重了小小榔梅在朱棣心中的分量。进献榔梅后的第二年,武当榔梅再次开花结果。这一年,七十八岁的李素希奉旨进京。史书记载,朱棣在休憩宴闲的便殿接见了他,问以理国治身之道,他以道德奏对。朱棣很高兴, 赏李素希四十锭大银和彩缎衣服等 礼物,让他回归武当山。永乐十年朱棣御制祝文,大建武当,敕建榔梅祠,以答神贶。 史料记载:“永乐十年秋,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敕建武当山宫观。十一年春,榔梅发花,色敷红白……远近闻见,五月果成,珠玑错落,翡翠交辉,累累满枝,莫计甚数,凝霞映日,颜色炫耀。” 永乐十一年榔梅果被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从此以后,每逢大庆,皇帝都把榔梅果作为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朝廷功勋大臣们都把能得到榔梅果作为一种政治荣誉 而终身荣幸。 这种小小的果子也因此成为了世间的珍奇,成了专供皇家享用、普通百姓不能碰的禁果。 武当榔梅随着大明王朝和武当山的兴盛达到了鼎盛,又随着 明室的消亡和 武当道教的衰败而渐渐 湮没 ,在清光绪《均州志》中记载了“今树尚在”过后,便销声匿迹了,只有榔梅仙祠 犹自迎风而立。这种由异果—圣果—仙果—贡果—匿迹的演变,让榔梅更加扑朔迷离, “榔梅历历传消息,莫为仙家隔渺茫”的感慨成了人们寻其秘、探其微的叹词。 那么,榔梅果到底什么样子呢?张有富他们从李时珍、徐霞客的描述及其他古籍资料中只能猜测到 榔梅大体上是黄色、圆形、味酸而甜类似杏的一种果实。于是他们 又到 武当山进行了考察。 在榔梅仙祠,榔梅树早已踪影皆无,唯有几番修缮后的祠中还供奉着“榔梅真人”李素希的像。在五龙宫,当年李时珍看到榔梅树的地方,如今也只留下一个叫榔梅台的巨大台基。就在 张有富 无比失望时,忽然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武当山东南700多公里的安徽道教名山齐云山,过去曾有一座榔梅庵,徐霞客游历时曾在那里寄宿,如今在榔梅庵的原址之上,仍有一株榔梅古树遗存。于是,张有富赶紧回去查阅资料。据 明万历年间鲁点修《齐云山志》记载:齐云山有榔梅庵,坐落在太素宫之东。嘉靖五年,由居士金显宁四子,继其父遗教共建,坐西东向,为二堂六楹,丹漆彩饰,敞丽辉煌。是年,道士方琼真访武当山,千里迢迢携回梅苗两株,植于榔梅庵旁。 徐霞客在明万历丙辰岁的正月二十六日至二月初一(公元1616年3月13日至18日),游览过齐云山。他在《游白岳山日记》中的正月二十六日写道:“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树间冰响铮铮。入庵后,大霰作,浔阳与奴子俱后。余独卧山房,夜听水声屋溜,竟不能寐。”这让张有富有些始料未及。接下来,他带领课题小组来到了齐云山。 张有富在齐云山看到,榔梅庵早已废圮, 在洞天福地仙人床右下侧 有一株树龄近五百年的榔梅古树 ,树高11米,胸围1.5米,主枝分三股,树姿苍劲古朴, 但已严重老化,几乎不再结果。所幸齐云山 榔梅多有分布 ,他移栽了两株榔梅幼树回到武当山,按照史料记载的方位,仍然栽种在榔梅祠畔。看到张有富像宝贝一样侍弄这失而复得的“榔梅”,一位同事却对其不屑一顾,说这一树种在本地就有,结的果子叫做“黄蛋”。 张有富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过去在寻找榔梅的过程当中,对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太过纠结,而忽略了其作为果树本身的意义。于是,课题小组转而调查这种名为“黄蛋”的本土树种,发现在武当山周边的丹江口市 均县镇、官山镇、凉水河镇、三官殿办事处和武当山五龙宫等处 ,都有类似树种零散分布,外观和习性,与史书中记载的榔梅十分类似。不同地方的人又根据果实的颜色、外观,命名为“黄蛋”、“黄安”或者“布袋杏”。 其中,均县镇黄家槽村有30余株树,且有从清初至今不间断的200多年种植史。 大约四百年前,一个姓朱的大户人家来到这里定居,经营一个果园,这些榔梅古树,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原本有古树30棵,“大集体”的时候,放倒了大半。很可能当时由于是“禁果”,有所忌讳,便根据 果实颜色嫩黄、形如鸭蛋 用化名“黄蛋”替代,后来 均县镇人就都叫它 “ 黄蛋”了 ;因形体和味道接近杏子,武当山五龙宫周围的人称其为“布袋杏”;而三官殿、凉水河一带 “ 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号召果园种“杂果”,从外面引进了一种叫“黄安”的果树,这应该是“黄蛋”经过像多人耳语传话的游戏那样以讹传讹的结果。 课题小组把齐云山榔梅与“黄蛋”进行了比较鉴定,确定两者是相同物种,专家经过实验分析,认为所谓“榔梅”,其实是自然条件下杏、李异花授粉的杂交体。 所以说,榔梅并没有在武当山消失,它其实一直在武当山及周边地区存在着。由于榔梅在明代地位很高,在皇室是贡果,在武当是禁果,常人很难见到实物,引种者因忌讳用 “ 黄蛋”替代,后人也没 能将“黄蛋”与其联系在一起,造成了物在身边人不识。 至此榔梅之谜终于彻底解开。 武当榔梅因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丹江口市将“ 武当榔梅”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并 在 多个乡镇开展了推广工作,目前 榔梅种植面积已经达万亩以上。榔梅终于成了普通人都能够吃到的常见水果,其衍生产品榔梅果酒、榔梅果脯、榔梅果糖以及榔梅药油,已经在武当山土特产专营店的柜台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榔梅仙祠 榔梅仙祠 榔梅花开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榔梅果熟 武当榔梅果 武当榔梅果与桃、梅比较 榔梅核与桃核、杏核、李核、梅核比较 看到武当榔梅图片,我马上想到了潍坊本地一种常见的类似水果,老百姓叫“李木杏”,说是将李子嫁接到杏树上后结的果。树我是见过的,枝干、叶子像李子,果子像杏,比杏晚熟不到一个月,大约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成熟,果肉离核,味道像杏而稍淡,果核像李子核而稍大。经过向种植者打听,是用杏树做砧木用“李木杏”做接穗嫁接的。网上说武当榔梅农历正月开花、五月果熟,比河北阜城、山东潍坊的杏梅早熟两个月,比杏晚熟一个月。这里说的“杏梅”应该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李木杏”了。又上网一查,原来杏梅分两大类:杏与梅天然杂交的杏梅类( var .bungo Makino ), 核和叶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红色,属花梅类;另一大类是杏与李天然杂交的杏梅类,全国资源很多,根据果实表面果粉和茸毛的有无又细分三种类型。果面有果粉而无茸毛的杏李类有:阜城杏梅、商县杏梅、天水杏梅、成县杏梅、药梅杏、徐州杏梅、苍山红杏梅、稚梅杏、安康梅、汉中杏梅、华阴黄梅杏、泾川梅杏、礼泉梅杏、粘核梅杏(宁夏)、乾县梅杏、确山杏梅、朱砂梅杏(三原)等;果面有果粉又有茸毛的紫杏类有:昌黎杏梅、代县杏梅等;果面有茸毛而无果粉的李梅杏类有:郯城杏梅、转子红(绥德)、李密杏(山东博山)、辉县红酸梅、李梅杏(湖北)、西安大黄李、长春175、龙园黄杏等。潍坊种植的“李木杏”正是李梅杏,从图片看,武当榔梅也是李梅杏类。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还从美国引进了一些杏李品种如味王、风味玫瑰、风味皇后等,但因有些缺陷而没有推开。 杏与梅杂交的杏梅 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 泰安龙廷杏梅 阜城杏梅 阜城杏梅 潍坊的“李木杏” ( 本文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不妥,请短消息联系本人删除。 )
个人分类: 心游书海|5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武当山花映日红
热度 4 huailu49 2013-2-1 08:53
武当山花映日红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3780 次阅读|9 个评论
登天之路
热度 1 huailu49 2013-1-27 08:46
登天之路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武当的黑天鹅
热度 3 huailu49 2012-12-28 09:46
武当的黑天鹅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948 次阅读|6 个评论
雾锁太极湖
huailu49 2012-12-27 09:04
雾锁太极湖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山的花
热度 3 huailu49 2012-12-6 06:52
武当山的花
尚不知其名,发上来请教各位......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4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武当山的鸽子
热度 1 huailu49 2012-11-29 11:43
武当山的鸽子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788 次阅读|7 个评论
武当·南岩
huailu49 2012-11-9 09:38
武当·南岩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琼台
huailu49 2012-11-9 09:35
武当·琼台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登顶
热度 1 huailu49 2012-11-9 09:28
武当登顶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0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武当的蓝天
huailu49 2012-11-8 16:40
武当的蓝天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进武当
huailu49 2012-11-8 16:25
走进武当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之七十八:《神游》“武当少林张三丰”
uvard 2012-4-11 00:55
神游 故宫长城兵马俑, 武当少林张三丰; 水浒西游红楼梦, 丹江桂林迎客松。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想
josh 2012-1-3 13:29
王小时候开始学武,先在少林寺(是学武,不是出家),后在武当山。因此一头长发,皮肤偏黑但很健康。比我小两岁,但比我成熟很多。他吃过很多苦。据他自己讲,在武当山刚开始时,连厕所都是自己盖的。 我为什么说他健康呢?一次与他走路去食堂吃饭,才发现我走路比他快那么多。于是慢下来,一边聊天,一边观察他走路。他肩膀是平的,往下松的,胳膊前后甩的幅度很大(我长这么大,中国人外国人见过不少,但从没见过正常走路时,胳膊幅度甩动这么大的,又这么自然的),身体稍微向后,脊椎挺直,头也很正、很直,步伐慢而从容。 我问他:“你这样甩胳膊走路,是自然而然的吗?”他笑着说:“你以为我是装的?不过,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我们走路有不一样。”我忙解释:“我的意思是,你是小时候就这样,还是练武之后如此的。”他想了想,说不知道。 后来我又偷偷观察他很多次,发现确实是自然的。再后来认识了他的师兄弟张和大龙,发现也是如此。这时,我才感到自己的悲哀:现在大部分的人不健康、不正常,反而把正常的看作不正常。 不管是在上海还是香港,看到的人走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背着包,挎着包,或是拎着包,头往前探,肩膀很紧、且往上耸,有的肩膀还斜(前后斜或上下斜),脊椎不正,腰板不直,屁股翘着,身体前倾,两个胳膊甩不开,或甩的幅度小,还不对称(心脏病,或腰有病),脚前部着地,越走越快,像是抢什么一样。这是时代的悲哀。 还有一个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三人脸上都有自然的微笑,特别是大龙,一直在笑。而我们,绷着脸,讨债的面孔,眉头皱着,不能开怀、释怀,好像身边的人都不是好人,遇到熟人也是挤出一个微笑。如果有人爱笑,我们还会以我们的标准来衡量对方:不傻即疯。这更是时代的悲哀。 我们住、工作在楼房、小高层(不就是鸡笼子吗?),脚下是水泥地,接不到地气;我们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宁吹空调不晒太阳、不呼吸新鲜空气,接不到天气;我们对着电脑、手机,敞不开胸怀交流,处处防备别人,处处搞政治,人人都是苦瓜脸,一年也笑不了几次,接不到人气。这些方面上,越是“发达、先进”地区,越是严重。进步否?退步否?
个人分类: 儒释道|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周世界遗产秀】【五】武当山
menglingzong 2011-3-21 22:01
【一周世界遗产秀】【五】武当山
遗产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 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朱棣即位后的最重大决策:迁都 北京 ,崇奉道教的明成祖在“北建故宫”的同时,计议“南修武当”。 以“忠勇”闻名的张信升调北平都司,与巡抚张昺、谢贵等人共掌北平军政大权。张信等人到任,建文帝就开始了“削藩”,24个藩王有4个或死或废。燕王朱棣对削藩心怀不满,阳奉阴违,建文帝因此捕杀了燕王朱棣的亲信和王府的一些官吏,下诏斥责朱棣。 张信得到建文帝的诏书,犹豫不决,十分焦虑。他的母亲见他神色举止失常,究其原因。张信把事情一说,母亲大惊,说:你父亲从前经常说“王气在燕”,你不要妄动害了全家。正不知如何是好的张信下定了投靠朱棣的决心。 张信三次到燕王府求见燕王。朱棣疑心有诈,依旧装疯卖傻拒绝见面。无奈之下,张信男扮女装,乘坐一乘妇女才用的小轿,混进燕王府,终于见到朱棣,告诉朱棣朝廷决心铲除他。 朱棣闻讯决定提前起兵,就利用筵宴的机会捕杀了张昺、谢贵,发起“靖难之役”。 朱棣委派自己的亲信张信主持这个浩大的工程。张信一手主持制定了修建武当道教建筑群的设计方案,要仿照皇室建筑法式,把中国皇家建筑法规与道教玄妙的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建造一个东方“神都”。武当山古建筑寓“天人合一”的思想于建筑之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绝无仅有。除了为真武大帝塑像之外,张信还专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塑铜像供人朝拜。他大功告成,没有辜负朱棣的重托,终于建成了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 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遣臣率20多万军民夫匠,用12年时间,在均州城至金顶几十公里的建筑线上,建成了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梁12亭台等建筑群。这些建筑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 太岳 ”、“玄岳”、“大岳”之称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奇景。 古建筑群 太和宫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 紫禁城 、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 皇经堂 、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武当功夫(做早操) 武当武术 ,又称“ 内家拳 ”,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 中国武术 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飞狐外传》写到了武当派的威名,武当为内家拳剑之主。《倚天屠龙记》中, 少年张三丰 在武当山创立门派,最后成为 中国 武术史上的不世奇才, 金庸 把这一回题拟为武当山顶松柏长,就是比喻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基业。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张三丰, 辽东 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 河南鹿邑太清宫 学道,熟读经书, 曾至陕西 宝鸡 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 明 洪武 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如 武当内家拳 ,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
个人分类: 一周世界遗产秀|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当山籖
热度 1 龚胜生 2010-6-23 21:32
序:十五日赴鄂西考察生态文化旅游,在当地领导陪同下登武当山。去金顶的索道升级维修,去不了,所以去了南岩宫和紫霄宫。武当有仙山和灵山之称,南岩宫的龙头香和紫霄宫的籖据说很灵。到得紫霄宫,见宫殿辉煌,庄严肃穆,便拜而摇籖,得第十五籖,名一轮明月。兹录于此,于己以示警觉,于人博一笑尔。 玄天上帝感应灵签 第十五签 上上 一轮明月 圣意:月满今宵离海边,时人感仰丽肯天。星光烁处群星散,君子营谋便得官。 谋望:此去相逢贵客邀,莫嗟天外路迢遥。平地任汝营求意,云有天梯渡水桥。 家宅:得保身安莫问钱,好香焚烛谢苍天。田蚕六畜多兴旺,管取今年胜旧年。 婚姻:前生注定是姻缘,女貌郎才并少年。要肯坚心答天地,管交夫妇共团圆。 官事:汝本聪明特达人,偶逢淹滞损精神。云收雨散中霄静,现出蟾光四海明。 按:籖还有失物、行人、占病诸谶诗,并有解曰,即对整个该籖的解释。其中《圣意》第二句中的肯天宜为青天之误;《婚姻》第四句管交当为管叫之误。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938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