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曾新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谢力:老吾敬金庸,少吾赞新林,壮吾惜学峰!
热度 8 xcfcn 2013-4-5 17:36
老吾敬金庸,少吾赞新林,壮吾惜学峰 作者:谢力 已有51次阅读2013-1-2320:31|个人分类:无为而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科学网人物 博主曾新林是学中国哲学,研究梁启超的,2009年硕士毕业。他的老师我记得是另外一位博主苏州大学的周可真教授。学生常做哲学思考,写的博文言简意赅,老师则诲人不倦、长篇大论,两位师徒真是相得益彰。 信仰良心的青年才俊小曾,经常接近午夜十分,由两位门神shixin19880926、xiexin1999相伴、助威,发一些醒世骇俗之名言。这不最近的一篇:与其说是同情他人,倒不如说是怜悯自己,不仅惊醒了我,而且也“骇”到我心里,产生了共鸣。是什么能够让我们两代人能有共鸣呢?是小曾善于驾驭的哲学和文字,也是隐藏于世界观和字里行间后的生活体验。 读后,即刻推荐,无奈本人影响力远不如小曾,且还有攀附之嫌,该文未能更广泛传播。今天终有机会写到我这里,自是不容错过。 小曾的原文如下: 当你看到弱者苦逼而心酸,看到社会不公而心痛,与其说是对他人的同情,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怜悯。若不曾同为天涯沦落人,对他人的苦痛又怎能感同身受?正直的人,要么曾经是弱者,要么当下是弱者。你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没挨过饿受过冻的人说对你饥寒交迫的困境是多么的理解,你也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沙漠都不曾去过的人说他有多么的热爱驼铃,经历不一,心境自有不同。 说的太好了,我也是吃过苦、受过难之人,尽管这苦和难都是自讨的。想到自己的苦难,如小曾所言,也会联想到同类,所谓的惺惺相惜。这同类就是科学网博主潘学峰。 我和潘老师曾同在北理工。2009年3月,曾在科学网读过他的诗作:这条路使我回不了家了!再一次回校后,因潘低调,我们也没有机会见。前不久偶然想起一件事情,记得几年前见过如下一文: ------------------------ 理工大老师恳请:别砸人饭碗,行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13:28北京晚报   本报讯“唉,我丢的不单单是台笔记本电脑,那里还有我上课用的教学课件,可以说那是我吃饭的家伙。”昨天,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潘老师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希望偷了他笔记本电脑的小偷能够良心发现,把电脑还给他。   尽管潘老师自己也觉得这个希望非常渺茫,但他在绝望之余还是想试一试。他说自己留学后独自归国应聘于北京理工大学,两年来他没课时就回到河北廊坊的父母家,有课时 就住在学校附近的小旅馆里。11月9日清晨,暂住在民族印刷招待所的潘老师到楼上的盥洗室去刷牙洗脸,10分钟后回到房间,就发现放在床上的黑色电脑包不见了。“包里不但有护照、现金、学位证书、存折、银行卡、结婚证,最重要的是电脑里存着我的教学课件、科研成果、很多未发表的文章和书稿,还有8年来记录儿子成长的数码照片和录像。”潘老师为此感到极为沮丧,觉得自己的损失远比丢一台笔记本电脑要惨重,“我身边现有的材料勉强可以给学生再讲几堂课,但肯定坚持不到下星期。”   潘老师称他报警后,万寿寺派出所的民警在招待所提供的监控资料中,看到一名可疑男子曾经过他门前,手中还提着一个大塑料袋。“出事后我的精神整个儿垮了,那是我十多年的劳动成果啊,等于把我掏空了一样!”潘老师因此请求“拿”走电脑的人能有基本的良知,将电脑送还给他。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李兰东,他表示案发后,学院、学校保卫部门都在与警方积极配合,希望能帮潘老师找回电脑;对于教学工作学院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万寿寺派出所民警今天表示,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中。叶晓彦D033 ---------------------------- 于是想到这故事的主人一定是他。想来潘老师在北理工的日子一定也不比剑桥、卧龙岗幸福,要不海外游学这条路怎么使得他“回不了家”呢。 2009年岁尾,因博主李小文会见孙爱武一事,潘老师一时“糊涂”,写了篇“正话邪说”的博文:向李小文院士学习,惹来众博主讨伐。还记得,海外教授写下一篇现在看来是难得可贵的佳作:扔下石头,走人吧!,青年才俊也不闲着写了篇:【科学网】潘学峰,苗元华,以及黑社会。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势,大有将潘老师逐出科学网之态势。还是金庸先生在及时地“批评”了潘以后,对于驱逐之民意做了如下评论: 同理类推:月有阴晴圆缺,每个人都可能会发昏胡言。所谓人非圣贤。如果大家讨厌某人的昏话便请权力出来封他的口,自然等你偶尔发了昏,也会有人要来封你的口,会请权力出来赶你走路。久而久之,便是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界令小人物感到窒息的官本位,只靠院长校长部长们,其实是维持不下去的。潘学者发了昏,口出胡言秽语,令人讨厌而不自知,你重手扁他就是了。一来出你的气,二来给他以教训。鼓动民主投票封他的口,已是下策;逼宫要权力干涉赶他走路,则更是下下策。为少侠摇头。 注意,这里我无意于谁是谁非。现在想起来,潘当初丢笔记本的日子一定不好受。有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苦难”,还有谁能记得曾有过苦难的人,更有谁能救苦难之人于水火。如果有,这个人一定是上帝,也只有上帝能对每个苦难之人雪中送炭。 小曾的专业是人文,想必也经历过磨难,所以他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金庸先生能有如上的见识,则是来自岁月、经历的回馈。 人文(含政治)远比科学重要,做人文的做到极致,会悲观厌世,做科学的钻到穷极,常要么傻头傻脑,要么为虎作伥。人一旦将人文和科学集于一身,如科学网的金庸=Sweeper,则会成为个一览众山小的睿智长者。所以科学网一定要讨论人文、政治。 写到这,想起潘学峰的诗“为了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为了追求我心中的梦想,我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金庸、Sweeper先生,我或许已经知道您是谁,大约今年74岁,说错了算我白说。 PS:我把谢力此前发表的文章单独再发出来了。 事实上,我当时也不是太赞成科学网封杀潘先生,但是潘先生真的事后要道歉一下的。 另外,人有各种境遇,自己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境,不管怎么样,我们需要输出正面的东西,尤其是尽量不要对周围有负外部性。
个人分类: 杂论|2041 次阅读|9 个评论
摩罗与曾新林
热度 4 xcfcn 2012-10-7 11:41
当知道曾新林是我的老乡后,我脑袋里立马浮现出一个人,那就是摩罗。他也是江西人,只是跟曾同学一南一北而已。 摩罗本名是万松生,他的出名大概跟《耻辱者手记》有关。摩罗是什么东西呢?鲁迅同学有《摩罗诗力说》,所以,鲁迅是摩罗的铁粉,而摩罗又是鲁迅的铁粉,摩罗本身大概代表“魔”的愤怒和浪漫吧。 摩罗的东西我看得很少,大概也没多大兴趣。知道他是因为当年天涯有一个知名ID“崇拜摩罗”。最近知道他的消息是因为他这个浪漫的愤怒作家倒向国家主义,让人眼镜碎了一地,但想想,也算是正常的思想出口。 不知道曾新林知道有摩罗这个老乡没有?或许您会引为知音。 摩罗的简介: http://www.zgysyjy.org.cn/newart/neiyongye.jsp?class_id=660jigou=12_05_10 摩罗引起巨大争议的大作:中国站起来 http://news.163.com/10/0307/10/615QN02S00011SM9.html
个人分类: 杂论|1214 次阅读|8 个评论
微博:哎,曾新林同学!
热度 10 xcfcn 2012-6-7 15:10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介入一些“大事”的争论是好事! 这样不用自己付出直接的代价就可以成熟长大! 我曾经说肖传国事件是大宝的成人礼! 现在看来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大宝现在对韩寒的判断很笃定! 所以不愿意去争论! 但有一个人却不淡定了! 他就是曾新林同学! 曾同学继承了乃师忧国忧民的气质! 我由衷敬仰! 曾同学为了未曾谋面的韩寒休博一段时间! 我以为曾同学经此一役应该成熟了! 可惜没有! 回来之后还是忘不了韩寒! 用咪咪狗的话来说, 这是怎样的基情啊?! 曾新林同学如此断定韩寒的真实性! 可是为什么还要跟别人争论? 难道您要全世界都跟你同一个声音? 我知道其实你根本不自信自己的判断! 否则谁会争论三七是21还是28的问题呢? 我不知道曾新林出山的再次争论能否让他走向成熟! 使韩寒事件真正成为曾同学个人的成人礼! 我也不知道我的这番话对曾同学有没有点营养! 但我总觉得大家尤其年轻人不要为了争论而争论! 争论包括忧国忧民仅仅是自己成长的一个毕竟手段/阶段而已! PS:曾同学的知识结构严重有问题!坦率地说,理工科大概是不懂得!人文也只是学了点皮毛!但是学文的连一些基本的社科也不懂那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曾同学写散文的时候还可一看!议论文实在难以下咽! PPS:我大概比曾同学痴长几岁,跟曾的乃师也算是朋友,我就斗胆废话几句!过几天隐藏。
个人分类: 杂论|357 次阅读|21 个评论
科学网新闻(2)
热度 6 xcfcn 2012-2-20 00:51
科学网新闻 (2) 1 、久未露面的 小宝宝终于露面了 ,居然通过我向大家打招呼,我真是受宠若惊。 2 、科学网最早有个博主参加过《我们约会吧》,现在《非诚勿扰》的英国专场 又有一个小伙子上来了 ,结果被他 前女友悲剧 了!我在想, 88 楼是不是也可以赶紧去搞一个 88 楼专场啊。 3 、 韩寒的铁杆粉丝曾新林 步他硕导周可真老师的后尘休博了。看来方韩大战主要是粉丝们的战争。不过,参战其实也是年轻人成长的催化剂。曾新林跟刘庆丰老师都特关注社会问题,也是热门博文的常客。曾同学,消消气,回来吧。虽然我现在几乎认为韩寒就是人造的! 4 、大宝同学竟然 专文批评 我了,我太荣幸了。不过大宝跟曾同学大概因为粉丝的关系,立场在先,所以难免对问题的定性就出问题。比如说我搞“连坐”那就太不着调了。我那个至多也就是“秋后算账”。我是农民,不“秋后算账”,我也没这么多时间啊!就是我想搞“连坐”,我也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啊?! 5 、我抨击 中国的 NGO 是垃圾 ,居然能获得王晓明的背书,让我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6 、陈安同学拿 “尊重人才”开炮居然得到小红花 ,并引起强烈共鸣,搞得我赶紧推荐留个名见证历史。不过说实话,陈安有点白瞎了这个好的一个题目。不过这个也很能体现陈安的特点:油菜、一针见血,但是出血量却不多。大概是不能“由点及面”的缘故吧。其实,“尊重人才”少了主语。主语是谁啊?为什么缺省了啊?因为它是 CCP 。为什么“尊重人才”?因为以前人才是“臭老九”,以前是“尊重群众”的。不管是尊重谁,被尊重的人都是党的工具而已,只是排序不一样,现在的“人才”可以多啃一块骨头而已。除了追问主语,我们还可以追问可不可以我们人才或者是群众不需要你 CCP 来尊重啊,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形成学术共同体 / 公民社会)自我管理啊!而你 CCP 一边凉快去啊!现在“千人”在中组部挂一个号!我们科研界还能指望他们推动我们科研界的自我管理良序发展?显然是表错了情。人家大概是“代理人”吧。
个人分类: 杂论|61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为善良和淳朴而守候
热度 1 yatou 2011-1-12 10:08
这两天一直有一个念头在心头:我们歌唱淳朴,善良,但我们为了维护它,又做了哪些呢?我们挣钱,为祖上争光,从小被培养在一个被灌输着争强争先的理念的环境中。而我们长大,变得苍桑后会发现,那些依旧淳朴的,善良的,是那些从未有过争强的,或者说从来在竞争中甘于人后的人们。眼见着淳朴的人们在这个世道中受气受欺,我禁不住要诅咒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式,它如洪流似猛兽,吞噬着人们的良心,毁坏着我们美丽宁静的自然家园。看看这自然的美,想想自然在人类工业化文明中不断地退化,内心实在难得安宁。 维基中关于工业革命的介绍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zh/%E5%B7%A5%E4%B8%9A%E9%9D%A9%E5%91%BD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 博爱 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初夜权从封建领主手中转到了资产阶级工厂主的手中。卖淫增加到了前所未闻的程度。婚姻本身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法律承认的卖淫的形式,是卖淫的官方的外衣,并且还以大量的通奸作为补充。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 http://wenku.baidu.com/view/88683d74a417866fb84a8e43.html 试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把金钱当成这个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吗?你没有生活在一切行为都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机制的小环境与大环境里吗?高校中所有的研究、教学均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不是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斩钉截铁。如此而来,恩格斯所述的 19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已成为我们今天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金钱成为一个社会中所有行为的衡量指标时,它即已成为构筑起这个社会庞大躯体的龙骨钢筋。任何的正义、良心、浪漫、温情,这些滋养人心灵与精神的元素,在一个一切已经彻头彻尾物化的空间中,成为一种随风而起而落的浮尘,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人性关怀的存在的意义。也许,也正因此,才有年轻人这样的呐喊:《献给所有失却理想与希望的 80 后一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319 。其有文字如是: 我 望向四周 看到的尽是 一张张苍白而又僵硬的面孔 一双双空洞而又迷茫的眼神 一副副失却灵魂而又麻木的躯体 我 无法不哀 哀他们的无力、无助与不幸 我 无法不恨 恨他们的孱弱、麻木与不去抗争 读来怎么能不自责至深!于文后留下这样的评论: 也许,他们在这个物质的空间里抗争过,发现只有死路一条。如飞蛾扑火,无用得很。空留下未成年的孩童没有父样与母亲,苍老的父母失去子女的赡养。你有办法吗? 又在晨里听取李侠老师的哀叹声:《让幸福再飞一会儿》: 唯一能告诉自己的也就是坚持。人生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这句话陪伴我很多年了,突然想笑,很多年前,我们内心都有满树的梦想,象花朵般灿烂、美丽,而如今竟然荒败得有些枯藤老树昏鸦的稀疏之感,再也没有了那些遮住阳光的叶子和鲜花,现实就是一阵冰雨,袭击着这一树的梦想,所以到中年了,再看看心中那棵树早已经落叶纷纷,伤痕累累,再也没有了往日绚丽的花朵了,我们的梦想就这样完蛋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095 这是无果之痛之吟之悲之叹,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因为 心死。去李侠老师的博客里看看,我只能听到四个字:垂死挣扎。你有办法吗? 说两句。 如果说,当年我们国家拿起经济杠杆的时候,是因为物质上我们的穷困; 那么现在,我们应当放松、减弱经济杠杆对于这个社会运行的支配作用,重续正义、善良的禾柴,将真火点燃,将希望照亮,那实在是因为到了危急的关头。 而从操作层面论,如果国家上上下下已经从理念上认识到了这个转变的紧迫性,但却在行动上迟迟未见成效,甚或不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意见,急于求功、求大、求进,那么政府运作当难逃其咎。这个民族需要一个高效运行的政府,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来保证政府正常运行的机制。将一个廉洁的政府支撑于党内监督,辅以民众监督,包括网络的监督,这还是不够。根本上,任何政党的利益应当低于本国家与本民族的利益的。任何执政党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与民族利益之上,只能在很多情况下做出背离这个民族与国家利益的事情。如何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于大众的政党?那就是诚意将自己纳于本民族人民的各种监督下。因此,仅仅加大人民对政府运作的监督力度还是不够的。人民要有可靠的渠道进行真正的意见执行权,是根本。圣人难做,圣党难寻。但愿奇迹不要出现得太晚,更不要死岂白赖地苟延残喘。否则就是亵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友人说,凡事期盼,凡事包容,凡事相信。但这不代表圣人对于国家治理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那是对于人性的教导。如果真经没有培养起一颗善良、柔软、勇敢、正义的心,那书也是白读白念。因为,猥琐退缩下的我们丝丝相扣于年轻人这样的观察:一张张苍白而又僵硬的面孔,一双双空洞而又迷茫的眼神,一副副失却灵魂而又麻木的躯体 试问:你将以何面对?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 ? 《西风颂》雪莱 让我们为这个民族的淳朴和善良而守候,在这个极冬。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48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从牛凤岐被周可真和曾新林批评谈尊重的重要性
热度 2 chrujun 2010-6-24 00:27
牛(凤岐)先生感到很郁闷【1】【2】,写了一篇恳请科学网负责人出手,禁止博主发表乌有之乡式博文的博文【3】, 竟然引来了他认为没有写乌有之乡式博文的周可真大侠和曾新林小将的批评【4】【5】【6】【7】。 而写乌有之乡式博文的博主,却没有来批评他。 我不知道牛先生指的乌有之乡式博文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我只看见一句话: 尤其是对已故领袖评价等重大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 不能在科学网发布这方面的博文。由此看来,牛先生指的乌有之乡式博文,尤其是指对已故领袖评价的博文。为什么对已故领袖评价的博文就是属于乌有之乡式博文,就不能在科学网发表,就需要科学网领导制止,我感到很郁闷。 于是,我在牛先生博文上问了牛先生几个问题,问他判断乌有之乡式博文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对已故领袖评价的博文不能发表? 而其它政治博文能够发表? 令我想不到是,牛先生竟然把我问问题的评论全部删除了。 也删除了几条其他人批评他的评论。 由于批评他的人实在是太多,牛先生最后竟然关闭了博文的评论功能。只让他的正确观点在他的地盘上发扬光大。不知牛先生把他意见发给科学网有关领导没有? 对于这种 大肆删除别人评论、禁止别人评论、公开要求科学网负责人禁止博主发表没有违反科学网三条红线博文 的人,我是没有写博文批评的兴趣的。 因为 这类 人喜欢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我除了看见独裁和专制的嗜好外,我看不见任何理性和逻辑。 除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外,我看不见他们有任何理性力量的展示。 所以我没有写博文批评牛先生,令牛先生失望了。 我有兴趣批评鬼王、袁腾飞和周可真教授观点,但对于牛先生的观点,我实在没有任何兴趣写博文批评。 【1】牛凤岐,周可真先生且慢发火,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664 【2】牛凤岐,与曾、周二位先生再聊聊,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8166 【3】牛凤岐,千万别把科学网也搞成乌有之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620 【4】 周可真,牛先生:科学网为什么不宜论政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630 【5】周可真,只要遵守科学网规则就什么都可以谈论致牛凤岐先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710 【6】曾新林,关起门来搞科学,能得到长足发展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908 【7】曾新林,写与牛(风岐)前辈的一封致歉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803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45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